诸侯之兵皆至救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划停顿

英语翻译选自《吕氏春秋》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英语翻译选自《吕氏春秋》
英语翻译选自《吕氏春秋》
周幽王击鼓亡身  【原文】   周宅丰、镐①,近戎人②.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③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④,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⑤之下,为天下笑.  【注释】①周宅酆、镐(hào):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宅:居住,这里是“定都” 的意思.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③即:如果.④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说:通“悦”高兴.⑤骊山(lí):今陕西临潼东.  【译文】周朝定都酆、镐,接近西戎人.周王与诸侯约定,在官道上修建碉堡,在上边摆放战鼓,(鼓响的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假使戎人来到,击鼓相告,诸侯的兵马都来救天子.戎人曾经来到,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马全都来到,褒姒非常高兴,笑了起来.幽王想让褒姒笑,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没有见到戎人.到了后来,戎人真的到了,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扩展】“幽王”及其他.周朝分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周幽王是西周的末代君主.姓姬,名宫涅,因为生前昏庸,死后被谥为“幽”,故称周幽王.古代君主死后,都要根据他生前的业绩行事、品德好恶给他一个谥号.如周朝开国君主姬昌,治国有功,故谥为“文”,也称周文王.又姬发,因灭商朝,武功卓著,故谥为“武”,世称周武王.又,隋朝杨坚,因生前残酷暴虐又阴险,故死后谥为“炀”,世称隋炀帝.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阅读下文,完成习题。(2+2+2=6分)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习题。(2+2+2=6分)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
阅读下文,完成习题。(2+2+2=6分)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注释】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③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④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小题1:下列划线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置鼓 其 上
其 如土石何
B.诸侯兵数至 而 无寇遂结友 而 别
C.褒姒视 之 大说欲报 之 于陛下
D.幽王之身 乃 死于骊山之下 乃 不知有汉
小题2:文中幽王“数击鼓”的原因是 &&&&&&&&&&&&&&&&&&&&&&&&&&&&&&&&&&&&&&&&&&&&&&& (用原文回答)。其实我们熟悉的成语
&&&&&&&&&&&&& &就来源于这个故事。(2分)小题3:你认为文中的周幽王最后是“死于骊山之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品行的重要性?(2分)
小题1:C&&&&小题1:幽王欲褒姒之笑&&&&千金一笑小题1:诚实守信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运用能力。C项中的“之”都为“代词”。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分析幽王“数击鼓”的原因,然后根据故事来概括成语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写作主旨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理解日常生活中什么品行作重要即可。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甲)周宅酆、镐,近戎人...”,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甲)周宅酆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①,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②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③天下笑。(乙)粤令性悦谀④,每布一政⑤,群下交口赞誉,令乃欢。一隶欲阿其意,故从旁与人偶语曰:“凡居民上者,类⑥喜人谀,惟阿主不然,视人誉篾如也耳。”其令耳之,亟召吏前,抚膺高蹈,加赏不已,曰:“嘻,知余心者惟汝,良吏哉!”自是昵⑦之有加。(摘自《应谐录》)注:①王路:大路。②数:屡次,频繁。③为:被。④悦谀:喜欢奉承。⑤布政:发布政令,推行政事。⑥类:大多。⑦昵:亲近,多含贬义。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1)周宅酆镐&&&&&&&&&&&&&&&&&&&&&&&&&&&&&宅____________(2)戎寇当至&&&&&&&&&&&&&&&&&&&&&&&&&&&&&当____________(3)群下交口赞誉,令乃欢&&&&&&&&乃____________(4)其令耳之&&&&&&&&&&&&&&&&&&&&&&&&&&&&&耳____________2.用“/”标出下面这句话中间的一处停顿。知余心者惟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1)即戎寇至,传鼓相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隶欲阿其意,故从旁与人偶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中,周幽王和差役为了取悦对方所采取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不相同,请分别具体写出来。并从为官者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启示?(不少于两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选自《出师表》)【乙】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选自《三国志》)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①由是感激_________________②庶竭驽钝_________________③虽使诸葛亮在_____________④会王复问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出下列加粗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苟全性命于乱世    躬耕于南阳B.以伤先帝之明     先帝不以臣卑鄙C.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如太行、王屋何D.咨臣以当世之事    郤正闻之4.选文【乙】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概括,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5.刘禅的小名叫阿斗,后人都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你能从【乙】文中找出这样说的根据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后人感叹诸葛亮的语句,请你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英雄落泪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习题。(2+2+2=6分)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注释】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③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④骊山:今陕西临潼东。1.下列划线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置鼓其上其如土石何B.诸侯兵数至而无寇遂结友而别C.褒姒视之大说欲报之于陛下D.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乃不知有汉2.文中幽王“数击鼓”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其实我们熟悉的成语() 就来源于这个故事。(2分)3.你认为文中的周幽王最后是“死于骊山之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品行的重要性?(2分)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有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有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有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 常州市学年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调研测试&& 2014.4语& 文& 试& 题注意事项:1.试题共三部分,6页,计20题。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有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考试结束,试卷、答题卡一并上交。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写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一)积累(共11分)1.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填在指定方格内。(2分) 秦岭的夏日,密密的山林遮天bì( ▲ )日,芊芊( ▲ )芳草连着野径,无数山花点缀在山yá( ▲ )密林间,溪水chán chán( ▲ ),山风习习,日照充足,是蝴蝶生息繁衍( ▲ )的理想王国,苍茫的大山,母亲般的养育了100多种蝴蝶。&&&&&&&&&&&&&&&&&&&&&&&& (选自《悲情蝴蝶》) 2.默写。(6分)⑴&&&&&& ▲&&&&& ,悠然见南山。 ⑵ 安得广厦千万间,&&&&& ▲&&&&& ,风雨不动安如山。⑶&&&&&& ▲&&&&& ,&&&&& ▲&&&&& ,国恒亡。 ⑷ 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 ▲&&&&&&& ”表明远大的志向和敢于胜利的信心。3.下列有关名著《骆驼祥子》《水浒》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3分)【 ▲ 】 【 ▲ 】A.到北平后,祥子做过各种苦力,后来决定以拉车为业来改变自己一无所有的命运。他拼命努力了三年,终于拉上了属于自己的新车,可不到半年就被乱兵掳去,直到和虎妞成婚后才又拉上了虎妞为他买的一辆二手车。B.《骆驼祥子》中,虎妞因难产而死。虎妞的死让祥子彻底丧失了生活的信心,他开始堕落,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甚至还出卖了他的恩人,最后靠帮人送殡行尸走肉般地活着。C. 祥子曾经先后到杨家、曹家、夏家做过包月。杨家人多事多,待人苛刻;曹家虽然工钱不多,但主人和气;夏家只有两个人,可十分肮脏卑鄙。D.《水浒》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如宋江的神机妙算、吴用的领袖才能、鲁智深的忠勇仗义、李逵的骁勇善战、燕青的伶俐机灵、林冲的粗鲁莽撞等,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E.林冲是“逼上梁山”的典型人物。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高俅蓄意陷害,他都忍让了。直至高俅派人放火烧草料场欲置他于死地,林冲才杀死陆谦等人,奔向梁山。&(二)运用(共9分) 4.仔细研读下面一段文字,用简洁的文字提炼文本中的核心信息。(字数不得超过方格)(3分)你最近一次去图书馆是什么时候?面对这样的提问,不少上班族皱起了眉头。对于很多人来说,“图书馆”已经定格在对校园生活的记忆之中。“上一次”是什么时候,需要好好回想一下。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多家省级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市级图书馆也陆续修建新馆,服务能力大大增强。但在这些大型图书馆纷纷落成的同时,基层公共图书馆仍然面临着藏书资源有限、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为什么不去图书馆了?“大图书馆太远,小图书馆书少”是人们远离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原因。(选自《光明日报》日)&答:& 5.下列调查统计表,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3分)项目&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祝福母亲生日的&54%&66%&91%祝福同学生日的&56%&86%&92%答:&&&&&&&&&&&&&&&&&&&&&&&&&&&&&&&&&&& ▲&&&&&&&&&&&&&&&&&&&&&&&&&&&&&&&&&&& 6.近日,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受到异常热烈的追捧,剧中女主角的服饰、使用的化妆品,甚至她爱吃的啤酒炸鸡都成为人们争相谈论的话题。反观国内的电视剧行业,既不缺少人才,也不缺少资金,却难出经典佳作。请探究下列材料,请你对优化国产剧作品提几点建议。(3分)材料1:国内某部题材的电视剧火了,很快荧屏上全是同类题材的电视剧,从宫廷戏到家庭剧,从警匪戏到抗日剧,莫不如此。而一些电视剧制作方为了赶上某个题材的观剧热潮,难免仓促上马,粗制滥造,电视剧的质量可想而知,结果就是观众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于是换另外一个题材,新的一轮跟风又开始了,如此反复,最终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材料2:现在一些电视剧制作方为了吸引眼球,炒作话题,电视剧里面的内容不但严重偏离事实,歪曲历史,而且完全违背人们的生活常识。前段时间受到广泛质疑和批评的“抗日神剧”,就是最具典型的例子。这样的电视剧不但成不了经典,反而备受质疑和诟病,最终沦为笑柄。材料3: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本来辛苦,压力很大,用作休闲的电视剧,自然就不能太过沉重和悲催。内地的电视剧往往拍得太悲催了,主人公总是命运多舛、处处碰壁。很多时候会把主人公写死,把好人命运写得非常悲惨,很难获得认同。韩剧也有这样的情况,但是往往他们能够超脱出生活的困境,在更高的层面把握命运、审视生活。材料4:美国、韩国的创作人员非常认真,对作品要求非常严格,同时也非常尊重创作者,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非常到位。一部作品的成本,编剧的报酬占很大一块,有时候甚至超过明星的报酬。我们则相反,对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对编剧的重视不够。编剧的收入很低,好的编剧要么改行,要么就只能降低质量、追求数量。 答:&&&&&&&&&&&&&&&&&&&&&&&&&&&&&&&&&&& ▲&&&&&&&&&&&&&&&&&&&&&&&&&&&&&&&&&&& &二、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7~8题。(共6分)飞机失事比浴缸溺亡概率还小本报3月10日讯(记者 张铮)这几天,马来西亚MH370航班失联消息牵动着全球人们的神经,也引发了人们对于飞机安全的担忧。记者调查了解到,尽管空难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但飞机失事的概率仍旧是极低的,甚至低于浴缸溺亡的概率,专家表示,飞机仍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交通工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李军9日就马航客机失联相关情况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坐飞机是最安全的,飞机的事故概率是很低的。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统计,只要一名普通乘客乘坐的是西方飞机制造商生产的飞机,那么他遭遇航空事故的概率低于五百三十万分之一。据美国全国安委会对年间所发生的伤亡事故的比较研究,坐飞机比坐汽车要安全22倍。重大事故绝少发生。“坐飞机发生空难的概率,比浴缸内溺亡的可能性还小”,前述专家表示。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数据,2013年全球共计3500万航班,运输30亿人次,总共只有224人死于空难(含俄喀山737空难),成为史上最安全航空年。同年,美国死于浴缸溺亡的人数则超过了300人,床上跌落死亡人数为400多人。也就是说,飞机空难是极小概率事件,“即便一个人天天坐飞机,也要14000年才有可能遇上一个航空事故。”&&&&&&&&&&&&&&&&&&&&&&&&&&&&&&&&&& (选自《济南日报》日)7.把这则新闻的标题换成“飞机失事概率极低”好不好?为什么?(3分)答:&&&&&&&&&&&&&&&&&&&&&&&&&&&&&&&&&&& ▲&&&&&&&&&&&&&&&&&&&&&&&&&&&&&&&&&&&& 8.第二小节中加点的“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统计”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答:&&&&&&&&&&&&&&&&&&&&&&&&&&&&&&&&&&& ▲&&&&&&&&&&&&&&&&&&&&&&&&&&&&&&&&&&&&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共11分)如何记住乡愁 燕海鸣时下,“记得住乡愁”成为一句流行语。在大规模推行城镇化的同时,如何留住乡村肌理,如何传承民间的记忆,对于规划者和普通人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联想到最近另一句流行语“时间去哪儿了”,我们更可以真切感受到整个社会的一种焦虑,一种在巨大时代变革和急速生活节奏中难以寻找稳定心灵的焦虑。无论是“记得住乡愁”还是“时间去哪儿了”,都在表达一种心理,即对变化的不安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只不过,前者指向空间的转换,后者则指向时间的流逝。或者说,前者的目的是回到家乡,后者的目的是回到过去。乡愁和怀旧诉说的是同一件事,在英文表达中可以明确体现出来。英文单词Nostalgia是乡愁、怀旧的意思,这个单词由两个希腊语词根构成,nostos对应“家乡”,而algia对应“怀念”。但希腊语的词根并不意味源自希腊。实际上,这个词是瑞士的医生侯佛(Hofer)在其1688年的一篇医学论文中创造出来的。为什么是医学论文?因为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乡愁、怀旧是一种疾病,必须通过医学的方式进行治疗。这种认识并非毫无缘由,当时欧洲大陆大小战争很多,许多士兵由于思念家乡,无法集中精力在前线对抗敌人,大大影响战斗力。因此,这种乡愁病,成为医生们研究的对象。300多年过去,乡愁早已不是一种病,甚至成为诗人和哲学家们表达自己浪漫情怀的一种方式。乡愁也不仅停留在空间维度,更扩展到了时间维度上。撰写《怀旧的未来》一书的俄裔美籍学者博伊姆(Boym)说: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加速,导致人们越发怀念过往的慢节奏生活,以及越发怀念并需要社会的内聚力和传统。社会学家戴维斯(Davis)也认为,在充满不确定的变动和断裂的过程中追寻一种稳定与持续的力量,是人们怀旧的主要动力。因此,我们已经更清晰地认识到事情的本源所在:乡愁、怀旧行为本身不是疾病,导致人们乡愁、怀旧的大环境,才是需要思索的对象。我们是否太强调发展的价值,而忽略了无序发展所带来的人们心理认同的紧张?我们是否太过描述都市水泥森林的繁华,而忽视了正在迅速消失的原乡传统?也正是在这种反思和质疑声中,“记得住乡愁”能够迅速占领舆论高地,“时间去哪儿了”能够迅速引发社会的共鸣。虽然这种乡愁、怀旧的力量是我们所需要的,但我认为,如果对这种力量使用过度,也会导致负面结果。一个人的nostalgia虽然不是病症,但一个社会过于沉迷于nostalgia,是一种社会的病态。对乡愁、怀旧处理不当会导致两种极端的行为。按照博伊姆的分类,怀旧分为修复型怀旧和反思型怀旧。修复型的怀旧者认为旧的时代好于当下,所以要回到过去。这种类型的人走到极端,便是要对已经因种种原因废弃或消失的古迹进行复原。我们已经看到太多以崇古为名大肆修建仿古建筑的例证,但是,“乡愁”不是这样记住的。反思型的怀旧听起来理性一些,这类人更强调对旧的“怀”,不追求回到过去,而是追求一种怀念过去的徘徊感:“在废墟上徘徊,在时间和历史的斑斑锈迹上、在另外的地方和另外的时间的梦境中徘徊。”但反思型怀旧走到极致,便是对历史的滥用,使整个社会弥散着一种失落和挫败感。这类人会走向进步的对立面,将任何合理的变化和发展都视为敌人。他们不需要回到过去,他们索要的是将时间停止,将时间凝固。 “记得住乡愁”,犹如开启了一扇大门,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变迁大潮中,未来具有了更丰富的可能性。但是,只有当故乡成为回不去的过往,人们才会为乡所愁。从这个角度而言,“记得住乡愁”存在着语病。因为乡愁是一种怀念故乡的情感,我们要留住的不是这种情感。我们的目标不是在城市面对故乡的寥落捶胸顿足,而是积极留住故乡文化脉络中的美好。所谓“时间去哪儿了”更是如此,时间既无法回溯,也无法停驻。浪漫主义的怀旧情结可以存在于诗歌和哲学之中。但是,当怀旧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那种浪漫的忧伤便不再美丽。适应变化是人应具备的素质,否则就如博伊姆所说:“对于家乡的思念收缩成为对于个人自己童年的思念。与其说是对于进步缺乏适应,不如说是‘对于成年人生活的某种不适应’。”&&&&&&&&&&&&&&&&&&&&&&&&&&&&&&&& (选自《 中国青年报 》日)9.作者认为该“如何记住乡愁”? 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3分)答:&&&&&&&&&&&&&&&&&&&&&&&&&&&&&&&&&&& ▲&&&&&&&&&&&&&&&&&&&&&&&&&&&&&&&&&&&& 10.本文的题目是“如何记住乡愁”,为何多处提到“时间去哪儿了”?(3分)答:&&&&&&&&&&&&&&&&&&&&&&&&&&&&&&&&&&& ▲&&&&&&&&&&&&&&&&&&&&&&&&&&&&&&&&&&&& 11.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你对“一个人的nostalgia虽然不是病症,但一个社会过于沉迷于nostalgia,是一种社会的病态”这句话的理解。(3分)答:&&&&&&&&&&&&&&&&&&&&&&&&&&&&&&&&&&& ▲&&&&&&&&&&&&&&&&&&&&&&&&&&&&&&&&&&&& 12&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表述是【 ▲ 】(2分)&&&&&&&&&&&&&&&&&&&&&&&&&&&&&&&&&&&&&&&&&&&&&&&&&&&&&&& A.文章以时下流行语开头,把握住了热点话题,有利于加强读者的阅读兴趣。B.作者对“乡愁”一词追根溯源,论述了乡愁和怀旧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乡愁不是一种病。C.作者认为,对乡愁、怀旧处理不当会导致两种极端的行为。无论是修复型还是反思型的怀旧,走到极致都不理性。D.作者认为,浪漫主义的怀旧情结存在于诗歌和哲学之中是一种美,但并不赞同怀旧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三)阅读《小丑》一文,完成13~16题。(共11分)小 丑屠格涅夫世间曾有一个小丑。他长时间都过着很快乐的生活;但渐渐地有些流言传到了他的耳朵里,说他被公认为是个极其愚蠢的、非常鄙俗的家伙。小丑窘住了,开始忧郁地想:怎样才能制止那些讨厌的流言呢?一个突然的想法使他的脑袋瓜开了窍……于是,他一点也不拖延地把他的想法付诸行动。他在街上碰见了一个熟人,那熟人夸奖起一位著名的色彩画家。“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这位色彩画家早已经不行啦……您还不知道这个吗?我真没想到您会这样……您是个落后的人啦!”熟人感到吃惊,并立刻同意了小丑的说法。“今天我读完了一本多么好的书啊!”另一个熟人告诉他说。“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您怎么不害羞?这本书一点意思也没有,大家老早就已经不看这本书了,您还不知道这个?您是个落后的人啦!”于是,这个熟人也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我的朋友某君真是个非常好的人啊!”第三个熟人告诉小丑说,“他真正是个高尚的人!”“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某君明明是个下流东西!他抢夺过所有亲戚的东西。谁还不知道这个呢?您是个落后的人啦。”第三个熟人同样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并且不再同那个朋友来往。总之,人们在小丑面前无论赞扬谁和赞扬什么,他都一个劲儿地驳斥。只是有时候,他还以责备的口气补充说道:“您至今还相信权威吗?”“好一个坏心肠的人!一个好毒辣的家伙!”他的熟人们开始谈论起小丑了,“不过,他的脑袋瓜多么不简单!”“他的舌头也不简单!”另一些人又补充道,“哦,他简直是个天才!”末了,一家报纸的出版人,请小丑到那儿去主持一下评论专栏。于是,小丑开始批评一切事一切人,一点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手法和自己趾高气扬的神态现在,他――一个曾经大喊大叫反对过权威的人――自己也成了一个权威了,而年轻人正崇拜他,而且害怕他。他们,可怜的年轻人,该怎么办呢?虽然一般地说,不应该崇拜……可是,在这儿,你试试不再去崇拜吧――你就将是个落后的人啦!在胆小的人们中间,小丑们是能很好地生活的。& (选自《小小说》2014年第五期)1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快乐的小丑生活→&&&& ▲&&&& →&&&& ▲&&&& →&&&& ▲&&&& →继续很好地生活14.小说讲了一个小丑的故事,为什么结尾却说是“小丑们”? (2分)答:&&&&&&&&&&&&&&&&&&&&&&&&&&&&&&&&&&& ▲&&&&&&&&&&&&&&&&&&&&&&&&&&&&&&&&&&&& 15.这篇小小说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启示?(3分)答:&&&&&&&&&&&&&&&&&&&&&&&&&&&&&&&&&&& ▲&&&&&&&&&&&&&&&&&&&&&&&&&&&&&&&&&&&& &16.下列对于这篇小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题目“小丑”意蕴深刻,用打倒别人来树立自己的人是小丑,盲目崇拜小丑的也是小丑。B.小丑与三个熟人的对话缺一不可,对画家、好书、朋友的批评多侧面的表现了小丑对一切事、一切人的诋毁,刻画了小丑的趾高气扬,傲视一切的形象。C.文末“小丑们是能很好地生活的”这句话,指的是小丑像以前一样过着单纯快乐的生活。D.小丑是个可悲的人,他被流言所累,又成为流言的制造者;小丑所处的社会也是可悲的一个小丑快乐的生活却遭到非议,而当他摇身一变,总是毫无根据的批评一切时,反而莫名其妙地成了被崇拜的对象。(四)阅读下面两个文言选段,完成17~19题。(共12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③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④骊山:今陕西临潼东。17.解释下列短语。(4分)&⑴ 地方:&&&&&&&& ▲&&&&&&&&&&&&&&&&& &⑵ 谤讥于市朝:&&&&&&& ▲&&&&&&& &⑶ 因数击鼓:&&&&&& ▲&&&&&&&&&&& &⑷ 为天下笑:&&&&&&&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⑴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⑵ 褒姒视之大说,喜之。&&&&&&&&&&&&&&&&&&&&&&&&&&&&&&&&&&&& ▲&&&&&&&&&&&&&&&&&&&&&&&&&&&&&&&&&&&& 19.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为什么齐国能“战胜于朝廷”,幽王却“为天下笑”。(4分)答:&&&&&&&&&&&&&&&&&&&&&&&&&&&&&&&&&&& ▲&&&&&&&&&&&&&&&&&&&&&&&&&&&&&&&&&&&& 三、(共60分)20.请以“&&&&&&&&&& ,妙不可言”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在横线处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600以上。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常州市学年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共20分) 1.蔽&& 崖&& 潺&& qiān&& yǎn& (共2分。答对2~3个得1分)2.(1)采菊东篱下;(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共6分。每句1分,有错该句不得分)3.B D(3分,选对一个得2分。选项B,真正摧毁祥子意志的是小福子的死,不是虎妞的死;祥子出卖的是阮明,不是他的恩人。D,宋江的领袖才能、吴用的神机妙算、李逵的粗鲁莽撞、林冲的骁勇善战)4.不设统一答案,参考:人们远离图书馆的重要原因。(视表达准确的程度给3、2、1、0分)5.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远远低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共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对即可。)6.答案要点:&①多点原创精神,少点跟风思维。②多点对历史文化和生活现实的严肃态度,少点急功近利思维。③揣摩现代人心中真正的需求,注重观众感受,传播积极正面的价值观。④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重视编剧。共3分。每点1分,得满3分为止。完全照抄材料中的句子而缺少分析,得分控制在0~1分之间。脱离材料自说自话,得分控制在0~1分之间。深刻程度不是决定因素,探究角度也不限于以上几种,扣住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二、(共40分) 7.不好。原题把飞机失事与浴缸溺亡作比较,突出了其概率之小,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共3分。判断1分,原题特点1分,好处1分。)8.不能。“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统计”交代了下面航空事故概率数据的来源,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共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9.①我们要积极留住故乡文化脉络中的美好。②同时也要适应变化。(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对即可。)10. ①“时间去哪儿了”和“记得住乡愁”都是时下的流行语,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②“时间去哪儿了”和“记得住乡愁”从不同侧面表达了时下整个社会的一种焦虑。更能充分说明产生这种情绪的根源。③更有力地论述了我们该适应变化这一中心论点。(3分。答出一点得1分,意对即可。)11. ①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加速,导致人们越发怀念过往的慢节奏生活,以及越发怀念并需要社会的内聚力和传统。产生乡愁是一个人正常的心理现象。②但是,对乡愁、怀旧处理不当会导致极端的行为。如对已经因种种原因废弃或消失的古迹进行复原,或使整个社会弥散着一种失落和挫败感,走向进步的对立面,将任何合理的变化和发展都视为敌人。这些对社会的发展都不利。(答出一点得1分,结合内容1分,共3分)12.B(2分。B讲述“乡愁”一词的来源,阐述了这个词原来指的是一种病。)13. 流言传至耳朵;用行动制止流言;担任专栏评论。(3分,每空1分。14. 文章的结尾用“小丑们”表示那些受流言所累,却又以编造流言,装腔作势哄骗众人,无所顾忌地横行于世的不是个别人,而是一群人,这就使小说所揭示的主题具有普遍意义,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视认识的准确程度给2、1、0分。(2分)15. 那些编造流言哗众取宠的人只是跳梁小丑,只会让胆小虚荣的人崇拜;我们要了解事物的真实面目,做出自己的判断,并且勇敢地坚持自己的判断。(3分。答出一个角度得2分)16. C(3分。本来单纯的小丑最后成了阴险的批判家,他即使再次获得快乐也不会像当初那样单纯) 17.(1)土地方圆& (2)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3)于是多次击鼓& (4)被天下人嘲笑。 &共4分,对一个得1分。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一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18.(1)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褒姒看到了非常高兴,对这情景感到欢喜。(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19. 齐国能“战胜于朝廷”,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如他以妻、妾、客皆以美于徐公设喻,委婉地规劝齐王;二是齐威王善于纳谏,如他采纳了邹忌的谏言,广开言路。幽王“为天下笑”,是因为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为博红颜一笑,失信于诸侯。(共4分,答出一点得1分,结合具体内容1分) 乙文参考译文:周朝定都丰、镐,接近西戎人。(所以周王就)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建碉堡,在(碉堡)上边摆放战鼓,(鼓响的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假如戎人来到(丰镐),击鼓相告,诸侯的兵马都来救天子。 戎寇曾经侵入,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马全都来到,褒姒看到了非常高兴,对这情景感到欢喜。幽王想让褒姒笑起来,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没有见到戎寇。 到了后来,戎人真的到了,幽王击了鼓,(可是)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三、(共60分)20.一类卷:54~60分,中心明确,记叙生动形象,议论有独到的见解,结构精当,语言流畅。二类卷:48~53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42~47分,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具体,结构尚完整,语言尚通顺。四类卷:36~41分,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具体,结构欠完整,语言欠通顺。五类卷:35分以下,无明确的中心,无具体的内容,结构混乱,文理不通。&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挟天子令诸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