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它表明了孟子见梁惠王的什么思想

大学语文精讲班第1讲课件讲义(考试吧职业教育在线)
大学语文精讲班第1讲讲义
考试总体要求
考试总体要求
一、考试总体要求:
(一)理解、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
1、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2、理解选篇中运用的议论、抒情、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
3、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了解中外作家的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二)学会分析鉴赏精选的古今中外作品名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三)能够比较灵活准确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狭义的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
二、全书基本框架:共52篇(首)课文+4篇文体知识
三、考试题型和分值:
(一)高自考大学语文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00分。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词语解释题、简析题、作文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0分、多项选择题10分、词语解释题10分、简析题30分、作文题30分。
(二)每份试卷的组配,按照大纲对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度几方面的要求,具体比例如下:
1.在全部试题中,语言文学知识约占15分,作品阅读分析约占55分,作文占30分。
2.在作品阅读分析中,古文约占25分,现代语体文约占30分;散文约占28分(议论文8分,记叙文20分),诗歌约占20分,小说约占7分。
四、教材的变化:
自2007年4月起,大学语文课程全国统一命题所依据的教材是:《大学语文》(2006年新编本),徐中玉、陶型传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新教材相对简单了,最大的改变是删除了原有的说明文部分。
五、听课要求:
网络教学相对面授教师授课时间较短,而每节课程的知识点却不减少,为提高学习效率,建议大家在听课之前做好充分地预习,最好做到每次课都带着疑问听课。
六、课程进度安排:
第 一 讲:寡人之于国也、秋水、 五代史伶官传序
第 二 讲:论毅力、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容忍与自由
第 三 讲:咬文嚼字、吃饭、我的世界观
第 四 讲: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
第 五 讲:冯谖客孟尝君、垓下之围、张中丞传后叙
第 六 讲:种树郭橐驼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前赤壁赋
第 七 讲:先妣事略、马伶传、西湖七月半
第 八 讲:秋夜、香市、爱尔克的灯光
第 九 讲:纪念傅雷、哭小弟、都江堰
第 十 讲:我与地坛、蚂蚁大战、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
第十一讲:蒹葭、湘夫人、陌上桑
第十二讲:饮酒(其五)、行路难(其一)、秋兴八首(其一)
第十三讲:长恨歌、早雁、
第十四讲:虞美人、八声甘州、鹧鸪天
第十五讲:声声慢、摸鱼儿、一句话、
第十六讲:再别康桥、雨巷、
第十七讲: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愿是一条急流、诗歌的抒情方法
第十八讲: 婴宁、宝黛吵架
第十九讲:断魂枪、哦,香雪、金鲤鱼的百裥裙
第二十讲:苦恼、麦琪的礼物、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二十一讲:实战演练
第二十二讲:实战演练
孟子和《孟子》
孟子和《孟子》
第一篇 寡人之于国也
一、孟子和《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的向背。他思想中的民主意识、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曾游说齐宣王、梁惠王,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他的政治主张在当时列国纷争的形势下,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论,始终未被采纳。
《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著作,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孟子和他的学生万章等人共同编写,共七篇。《孟子》的文章很雄辩,感情强烈,辞锋犀利。在宣传主张、论辩事理时,常能分析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步步深人,层层进逼,以使自己的论辩最后获胜。《孟子》还善于运用譬喻来说明道理。常于从容谈论之间引喻对比,运用大量整齐对称的排偶,具有难以阻挡的气势。
二、课文主旨
文章围绕为何“民不加多”与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着重表现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国时代社会的不平等。
三、学习要点
1.孟子文章的特点:
(1)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
(2)用各种各样的比喻来增强论辩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3)有大量整齐、对称的排偶句
2.孟子王道政治的内容是
(1)反对霸道,推行仁政,反对战争,发展生产。
(2)使人民养生葬死无遗憾,再施以礼义道德教育。
3.孟子实行王道的措施是
(1)初步措施:“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根本措施:“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 “黎民饥不寒”、“申之以孝悌之义”。
四、疑难辞句解析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灾荒)
2.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加,表示比较的意思)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
4.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5.数罟不入闯亍#ㄊ合该埽&& 罟,网)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罪于;& 岁:一年的收成&&& 斯:这样)
7.谨庠序之教。(谨:认真办好。&&& 庠序:学校)
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检;约束,制止;&&& 发:发放。)
五、重点段落分析
(一)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孟子用这段话来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要实现王道思想,首先要端正态度;不要怨天尤人,应该从自己做起。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两句话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
这两句话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采用的是对比的表现手法。
3.本段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请写出本体和喻体。比喻的作用怎样?
本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喻体: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比喻使抽象的说理变得形象、生动、深刻。
4.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
(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概括孟子所提出的实行王道的主要措施。从这里可以看出孟子王道政治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王道的主要措施有四点:一是划分宅基,二是发展家畜,三是重视农耕,四是加强教育。孟子王道政治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这段论述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如何?
排比。增强了文章的雄辩气势。
(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闯兀惚畈豢墒な骋玻桓镆允比肷搅郑哪静豢墒び靡病9扔胗惚畈豢墒な常哪静豢墒び茫鞘姑裱ニ牢藓兑病Qニ牢藓叮醯乐家病
1.这段话中,孟子的观点是什么?
发展生产,解决百姓温饱问题,是“王道之始”,是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
2.分析这段话的论证特点。
本段论证步步推进,使说理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气势充沛。先以“不违农时”,“数罟不入闯亍保案镆允比肷搅帧蔽疤幔瞥觥肮扔胗惚畈豢墒な常哪静豢墒び谩钡慕崧郏辉僖哉庖唤崧畚疤幔瞥觥笆鞘姑裱ニ牢藓丁钡男陆崧郏僖哉飧鲂陆崧畚疤幔瞥隽恕巴醯乐肌钡母陆崧邸
3.这段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排比。增强说理气势。
(四)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这段话中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怎样?
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用逃跑者“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论证梁惠王的统治与邻国没有本质差别,说理深入浅出;同时打消梁惠王的骄傲情绪,抓住梁惠王的潜在心理,为下文论证展开做好铺垫。
2.这段话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六、参考译文
“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咚咚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救济。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不好,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提问回答都赚钱
> 问题详情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
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匿名网友&&&&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发布时间:&&截止时间:
网友回答&(共0条)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你可能喜欢的
[] [] [] [] [] [] [] [] [] [] [] []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七年级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本文档属于精品文档、课件类技术资料,转载请联系作者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七年级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寡人之于国也》PPT教学课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寡人之于国也》PPT教学课件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7.7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孟子的名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