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军粮丸包装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军粮城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军粮城
军粮城位于天津市东丽区,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军粮城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7度24'--117 33',北纬39度01'.。行政区类别乡镇地理坐标东经117度24'',北纬39度01'
商时并入冀州。周时分封同姓诸侯分为幽州。国名燕,延至春秋和战国。秦统一后改分封制为郡县制改幽州为上谷郡属渔阳县管辖。汉承秦制,西汉孝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在渔阳一带推广耕地、铁器、养殖、发展农业。东汉孝光军粮城武帝建武二年划建雍奴县又隶属于雍奴,延至三国、晋、初唐。古时军粮城便是天津的中心地区。汉、晋、唐,在今军粮城一带为海港城镇。元代在大直沽一带为河港。明清时中心在三岔口一带。军粮城名称的出现始于唐代。是为预防北方奚,契丹的骚扰而在此幽蓟地区驻守重兵,当时军队给养问题无法解决,主要依靠南方供给,主要是从江浙沿海饶过胶东半岛再经过沧州(现黄骅,盐山)即渤海西岸到达军粮城,在此转输军粮从而又修筑城池,故名军粮城。在宋清时期军粮城别名又叫聚粮城因为这里曾储过漕粮,作过义仓。在明代由于燕王扫北所造成的战乱从而大量百姓则在此定居。军粮城历代都曾遭受过战火直至清末,英法联军从大沽登陆进犯北京,法军首先占领天津。并以军粮城为腹地在杨台村东建立兵营,(民国初年兵房尚存直奉战争被毁,奉军师长李振棠命士兵拆除移建苗街小学)法军又于《》负责天津至塘沽段铁路(保护)驻扎此地。(军阀混战暂不详叙)军粮城的大量开垦是在清末民初。民国初年军阀混战部分军阀遗老在此购置田地养老打算后因经营不善而失败。北伐成功后先后有大陆、金城、盐业、中南等八家银行购置土地开发棉田稻地实业救国也未能实现。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部分日军占领军粮城火车站并对该区实行保甲管治,为适应需求日军为其提供军粮改全种水稻并于40年在此建造军谷公司,即军粮城机米厂,为加强武装防卫先后为军谷公司训练了一批汉奸并发给枪支组成勤务队,以强迫农民为其种稻。45年日军投降国民党接收军谷公司。次年国共内战。作为天津最早港口——军粮城的形成,最早恐怕要追溯到魏晋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曹操为攻打乌桓而开挖了平虏渠和泉州渠,把该地的主要河流连为一体,初步形成了如今水系。军粮城和南面的泥沽海口(现在的泥沽)隔海遥遥相对。据说泥沽海口就是当年的海河入海口。隋大业四年(608年),炀帝征调民夫二百多万人,开凿了南接沁水,北通涿郡的“永济渠”,即流经鲁城与平舒、文安之间,经由天津,北通涿郡(今北京市南)。天津成为江、淮、黄、海四大水系船只往来涿郡的必经之地,沿河道的一些故城,作为内河港口,通龙舟,接送兵甲,装卸粮草,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处于河北平原上的永济河、滹坨河、潞河三条大河汇流在一起被称作“三会海口”,就是从军粮城和泥沽海口中间入渤海的。
军粮城在天津市里的位置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唐王朝定都长安之后,幽燕成为边防重地,唐统治者在河北、东北一带多次用兵。当时,蓟州为军事要地,驻有重兵。军队的给养大部来自江淮,为顺应南粮北调的漕运需要,处于南北水运枢纽的天津地区出现了第一个港口城市——军粮城。当时由于军运任务繁重,仅依靠隋代南北大运河的河漕运输己很难满足需要,特别是北方内河冬季结冰,不得不借助于海漕运输。江淮地区的漕粮由海道北运,到达海河下游入海口附近的军粮城,再转输到渔阳等地。唐时李适之、裴宽、安禄山等节度使都曾兼任过海运使之职,可见当时对海运的重视。史载:幽燕地区的“范阳节度使,理幽州,管兵九万一千四百人,马六千五百匹,衣赐八十万匹段,军粮五十万石”,这点又说明了作为海港的军粮城仓储粮食数量之大。
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沧州刺史姜师度于蓟州之北,涨水为沟,以备奚、契丹之寇,又约旧渠傍海穿漕,号为平虏渠,以避海难运粮”。即在天津东部的宁河与军粮城之间,向东北方向开凿了一条与海岸大体平行的运河,沟通了海河与蓟运河的航道,使漕船不必再取海道进入蓟运河,避免了海上的风险。这样,漕船由军粮城过平虏渠,入鲍丘水(蓟运河),溯流而上,即可直抵蓟州州治渔阳,筑渠为“备奚、契丹之寇”,故名“平虏渠”。随着漕运的飞速发展,“三会海口”这一历史地域名称出现了,据《通典》记载:渔阳“南至三会海口一百八十里”,从地望上看,“三会海口”就是指今天天津东丽区的军粮军粮城城一带。天宝年间,诗人杜甫从军北上,道经幽燕时,曾云:“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越罗与楚练,照耀与台躯”,“幽燕用武地,供给亦劳哉。吴门转粟帛,泛海凌蓬莱”,这些都是唐代中叶以后三会海口地区海运的繁盛景况。而人们一直泛指的军粮城(军粮城是五六个村庄的统称)也好,“三会海口”也好,确切地点究竟在哪呢?经过多年的历史考古发掘,最终考证出,当年最早的漕运港口遗址就在如今的军粮城西北的刘家台村附近,考古工作者们习惯上将其称为“唐城”。“唐城”这座古文化遗址有可能在唐代以前就形成了,而且一直保存到清初。(清康熙13年《重修天津县志》:“基址尚存”,就是说那时还存在着遗址的城垣旧迹。)唐城遗址在现在的刘台村西南面,距离现在的军粮城大约二、三里左右,那里有一片高出地面1米的土台子,这座土台子略呈方形,长320米宽250米,据当地人讲,建国后还有土城遗址的轮廓。近些年来,由于村民挖土和开垦荒地,再加上城市建设用土,原来的土台子已经不够完整了。在这里居住的老年人,习惯将那片土台子叫做“西门”。这就更加证实了这座古文化遗址的可靠性。城址遗存散布了大量瓷、陶碎片,均为唐代瓷器,数量最多的是青釉瓷碗,深肚实心圈足,为唐代早期出品。据说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大量瓷器碎片的存在,影响了农民正常的开垦使用,才得以使唐城遗址保存了下来。据考证在城址东南的塘洼、杨台等地,还有多处唐代墓葬,曾出土了带有青龙白虎浮雕的大理石棺,唐代流行的海兽葡萄铜镜和大批唐代风格的胡人俑、陶制明器等。考古队在军粮城刘家台附近还发掘出唐代的石棺葬和砖墓葬,有大量胡奴俑、奏乐俑、骆驼俑、人首俑、人首鱼身俑和马首俑等随葬品出土,从墓葬主人的豪华生活,也反映了在唐代时军粮城发达的程度。另外还有一个传说,在刘家台东南的塘洼村,就是当年因修造唐城而挖掘成的一片洼地,最初叫唐洼后改为塘洼。
时间到了唐朝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后,江南海运逐渐减少,到宋朝出现了以白沟(相当今大清河及海河一线)为界,宋辽对峙的局面。宋辽分治南北百余年,致使三会海口失去了南北转运的功能。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北迁夺界河入海,海岸线逐渐东移,军粮城一地作为海港的历史至此宣告结束。
军粮城镇位于天津东部,面积77.4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5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4.8万人。军粮城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距天津新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公里,西距市区23.5公里,南临海河,北靠北环铁路,与东丽湖旅游开发区相邻。境内、津滨高速公路、、津北公路、津汉公路、杨北公路、茶金公路等纵横交错,、津秦客运专线、北环铁路穿镇而过,交通十分发达。天津富士达集团、天津建城地基基础工程公司、天津太平洋货柜有限公司、天津三和管桩有限公司、天津丽兴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著名企业,均在此落户。
军粮城镇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出土文物考证,春秋时期就已形成小的村落,唐代正式命名建城。早年曾是天津地区的中心,据卞僧慧《天津市发展史管窥》记载:&天津地区的中心,先后有三,汉、晋、唐在今军粮城一带,为海港城镇……&而民间也有:&先有军粮城,后有天津卫&的说法。军粮城的前身是漂榆邑、角飞城。而&军粮城&之名,主要与唐代海运有关。那时海河的入海口在军粮城,是沽河(北运河)、清河(南运河)、滹沱河(大清河)汇合入海处的&三会海口&。唐王朝为防北方奚、契丹等游牧民族的侵扰,在幽、蓟驻重兵91400人,当时&海运的路线始自江浙沿海,绕过山东半岛,到达军粮城,又以此转输基地修筑城垣,故名'军粮城'&(1982年《津门考古》)。而值得一提的是,&城&是当时军队的一级建制,后逐渐演变成为地名。军粮城也有过聚粮城之称,由宋至清均有文章中这样称谓,因为这里曾储漕粮,做过义仓。日军粮城镇解放,属宁河县六区,1958年划归天津市,属东郊区,称军粮城乡,同年8月23日改称聚粮城公社。1983年6月又复称军粮城乡。1984年4月,乡改镇至今。近年来,全镇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升级,工业园区龙头带动作用开始显现,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人均收入有了一定提高、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经济较快发展,社会较为稳定、人居趋于和谐的良好局面。2002年到2006年三级财政收入从3673万元到13930万元,提高了3倍;本级财政收入由1241万元到2674万元,提高了1倍;农民人均收入由6435元提高到9613元,增长49.4%。2004年在全区绩效考核评比中获得财政收入超额奖第一名,连续两年获得招商引资优胜杯第一名。2006年获得财政收入超额奖第一名,招商引资优胜杯第一名,社会稳定优胜杯第一名,安置就业优胜杯第二名。2007年获得固定资产投入、社会稳定、安置就业第一名。军粮城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发展思路,2003年根据天津市政府总体部署军粮城工业园区正式设立,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市级开发区。园区规划批准面积183公顷,功能定位为冶金制品、自行车、电子和商业金融业等四个特色突出的科技型、节约型、环保型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逐步形成规模,产生集聚效应,带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园区共进驻企业累计36家,已投产试生产企业共计14家,计划总投资额人民币1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额7.03亿元;标准厂房全年竣工建筑面积累计达20万平方米;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5.5亿元,完成销售收入9.2亿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安置就业2660余人。腾飞钢管、宝仓钢管、立业建工、露宝实业、长青实业、峰盛工贸、慧鹏金属等一批重点项目投入生产,成为全镇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积极开展军粮城工业园区道路、雨水泵站、管网、污水管网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载体功能,充分发挥园区在经济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与东丽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飞鸽工业园有效对接,实施扩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扩大规模。如今的古镇,在积极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保证大推力运载火箭等一批国家级重点顺利建设的同时,全镇人民也在协同一心,抢抓滨海新区发展建设的大好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积极实施城市化,全面推动军粮城新市镇的规划 建设。军粮城新市镇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万。2008年启动起步区建设,实施100万平方米住宅主体建设;3年内基本完成300万平方米的住宅建设,启动二、三期项目建设,5年内基本完成军粮城新市镇搬迁区建设。争取用5-10年的时间将军粮城新市镇建成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以商业、服务业及居住功能为主的新兴城市功能区,成为一座兼负城市与农村功能,兼容城市与农村人口,兼有城市与农村气息的现代化滨海新市镇,跻身全市、全国农村城市化建设示范镇行列。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株洲军粮发展有限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