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安慰初中6本历史的内容(大概可以)要有课时有事件有本课时的全部概括内容。谢谢

历史(国北)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1课时鸦片战争的烽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历史(国北)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1课时鸦片战争的烽烟()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2014年中国古代史中考复习题(附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4年中国古代史中考复习题(附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4年中国古代史中考复习题(附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j.Co m &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1课时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C.半坡人& D.河姆渡人2.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C.大禹& D.秦始皇3.中国神话中的“神农氏”,是农业的始祖。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除神话传说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其中,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4.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是(  )A.建立县制& 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 D.严刑峻法 5.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6.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7.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C.科举制& D.行省制8.下图材料反映西周时期实行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9.远古时代的图图是一个十分勤快的孩子,一大早起来,喝了一碗小米粥,便和妈妈一起去菜地种植蔬菜,这样的生活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一先民中(  )A.云南元谋人& B.北京人C.浙江河姆渡人& D.陕西半坡人10.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夏朝& B.西周& C.商周& D.东周11.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国家的建立12.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周武王& B.大禹& C.商汤& D.嬴政13.《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C.分封制& D.郡县制14.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军队战斗力都起了直接作用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 D.任人唯贤15.“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C.晋文公& D.楚庄王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计30分)16.(14分)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材料 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角色扮演】(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4分)
【理解学习】(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4分)
【方法探究】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鹂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3)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6分)
17.(16分)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 观察下面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4分)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2分)
(4)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6分)
&第2课时 统一国家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C.唐太宗& D.成吉思汗2.秦朝的行政机构中,掌管军事的中央官员是(  )A.丞相& B.太尉C.御史大夫& D.郡守3.以下选项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势示意图的是(  )&4.西汉时期,西域就正式归属了汉朝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西域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到了匈奴B.西域都护府设立于公元60年C.郑吉是西域都护府的第一任都护D.公元73年,班超就任西域都护5.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6.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那么中原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7.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下列不属于“秦政法”的是(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 D.皇帝制8.下图中是某历史短剧的台词片段,从台词的对白中判断出小华、小明他们正在排练(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下西洋C.清军出兵雅克萨& D.玄奘印度取经9.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这场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10.《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焚书坑儒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11.“在朝廷做官的30岁以下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颁布这一诏令的帝王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12.下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个原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1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是(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③北方战乱,人口南迁 ④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③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32分)15.(5分)有位同学在笔记中写道: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取了焚烧书籍、独尊儒术、大兴佛教等一系列措施。请写出该题两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16.阅读下列材料和路线图:(10分)材料一 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执政官恺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恺撒大帝简直“帅呆”了。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材料二 下图是古代著名的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请回答:(1)恺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二中的这条中西通道得到的,请说出这条通道的名称:________,当时东起中国________,西至________。(3分)(2)图中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3分)&
(3)这条通道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吗?说出你的理由。(4分)
17.(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材料二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1)这两首诗提到了我国历史上一位威名赫赫的皇帝,这位皇帝是谁?(2分)
(2)材料一赞颂了“秦王”的什么功绩?为了巩固统治,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5分)
(3)材料二讥讽了这位统治者的哪一项统治措施?这一措施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4分)
(4)材料二的“山东乱”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这场农民战争爆发于什么地方?(3分)
(5)“秦王”的统治给后世的统治者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3分)
&第3课时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有千里之长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2.虽然她留下了一块任后人评说的无字碑,但人们仍然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请判断她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C.武则天& D.唐玄宗3.某剧组准备拍摄《大唐王朝》的纪录片,你认为下列哪一场景不可能在片中出现(  )A.唐太宗和魏征在商讨如何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B.一批日本遣唐使抵达长安,受到唐政府热情接待C.江南地区的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D.李白用“交子”支付酒楼老板酒钱4.科举制在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多年,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下列对唐朝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隋朝的基础上得到很大发展 ②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③进士科、明经科是重要的考试科目 ④解答内容须遵循《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B.开凿了大运河C.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6.“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不容易……”,歌曲中的“唐三藏”到达西天(天竺)后,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所写的哪一本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A.《大唐西域记》& B.《西游记》C.《史记》& D.《资治通鉴》7.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宋元,衰落于明清。“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语),以至于有人称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A.隋文帝――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B.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C.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D.武则天――殿试的开始8.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A.西夏& B.辽& C.金& D.吐蕃9.目前我国通过考试选拔公务员,在古代我国也实行了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的原则,它正式创立于(  )A.汉武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10.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交往频繁。下列人物事迹反映中日友好往来的是(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C.马可•波罗来华& D.戚继光抗倭11.《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你对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唐朝才有科举制度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真正执行C.唐代官员必须是科举出身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12.历史老师为增强效果,配合实际历史发展设计了一系列通关游戏。若同学对于中国的皇帝曾被尊称为“天可汗”,且东亚的新罗等国也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器物制度的这段历史深感兴趣,则他最适合直接选择下列哪一游戏关卡(  )A.三国鼎立& B.大唐盛世C.五代十国& D.蒙古帝国13.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4.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科举制15.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计30分)1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元帝又置戊己二校尉。――《后汉书•西域传》&材料三 碑文曰:维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岁次壬申,舅甥修其旧好,同为一家。往日贞观十年,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蕃。以后景龙二年,重为婚媾,金城公主因兹降蕃。自此以来,万事休贴。间者边吏不谨,互有侵轶,越在遐荒,因之隔阂。今遵永旧,咸与维新,帝式臧用,不违厥旨。(1)从材料一划线处可看出:秦统一中国的重要条件之一是________。秦统一后,丞相的主要职责是________,延续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在______(朝代)被废除。(3分)(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是如何使“西域内属”的?有何意义?(4分)
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蕃之间的关系。《唐蕃会盟碑》有何历史价值?(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4分)
17.(15分)【梦回盛世大唐】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贞观之风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1)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盛世经济(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对农业工具进行了哪些创新?(至少举出两例)(6分)
海内知己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3)请你举出唐朝对世界影响的史实。(至少举出三件史实)(5分)
&第4课时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2.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丝绸之路开通& B.生产工具改进C.市民阶层壮大& D.南方经济发展3.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南宋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由北方向南方的转移。下列关于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B.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广州、泉州都有发达的造船业D.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4.下列都是结束分裂完成国家统一的朝代,它们出现的行后顺序是(  )A.隋朝、元朝、西晋、秦朝B.秦朝、西晋、隋朝、元朝C.西晋、秦朝、隋朝、元朝D.秦朝、隋朝、西晋、元朝5.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西汉推进大一统& B.唐朝“和同为一家”C.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元朝拓展疆域6.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苏湖熟,天下足”“蜀锦冠天下”等谚语可以归纳出宋元时期的主要阶段特征是(  )A.经济重心南移& B.民族关系的发展C.政权的并立& D.专制统治的加强7.某学习小组选用以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由此可判断研究主题是(  )&A.民族政权并立& B.宋代商业繁荣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8.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B.开凿了大运河C.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9.“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A.两宋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10.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国家统一& B.政权并立C.三国鼎立& D.和平共处1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在元朝时才整合形成的新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回族C.苗族& D.白族12.假如你是宋朝时期一个富贵人家的女儿,那么,下列情况和史实相符的有(  )①你家有大片稻田 ②你有一些棉布衣服 ③你家摆着一些景德镇的瓷器 ④你哥哥从事市舶司工作 ⑤你们一家有时坐海船去观光游览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二、非选择题(共3题,计36分)13.(12分)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陆游集》(1)比较材料一、二,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成熟),则兆庶(众百姓)非国家所有。”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宋代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常熟,天下足”。――摘自《陆游集》(1)材料一所述内容,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4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时期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回答,简要归纳发展农业生产应具备的基本条件。(4分)
15.(12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令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侯更相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反映了秦朝实行什么制度?(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有何积极作用?(4分)
(3)材料三中反映了元朝的什么行政制度?实施的原因是什么?(4分)
&第5课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1.“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C.雍正帝& D.乾隆帝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时期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设置了(  )A.军机处& B.澎湖巡检司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3.清朝大兴文字狱,主要压制打击的是(  )A.督抚大员& B.王公贵族C.知识分子& D.分裂势力4.你认为下列历史事件中能体现我国对外友好交往传统的是(  )A.雅克萨之战& B.戚继光抗倭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5.战国以前的印章统称为“玺”。秦统一后,规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用玺,官员和百姓的印章只能用印。以后封建社会中历代王朝大体沿袭这一制度。下列印章按照朝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abc& B.bca& C.acb& D.cba6.“天朝特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A.君主专制& 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 D.对外贸易7.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政府(  )A.废除行中书省& B.设立锦衣卫C.实行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8.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戚继光――抗击倭寇C.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D.康熙帝――抗击沙俄9.2003年明太祖的陵墓――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下列史实与明太祖有关的是(  )①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立六部 ②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③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 ④大兴文字狱 ⑤设立军机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④⑤10.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城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阅尽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也见证着西藏的今天。下列史实中哪些是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  )①文成公主入吐蕃 ②顺治帝和康熙帝对西藏佛教首领先后进行了册封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11.清乾隆年间,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A.设置台湾府& B.册封“班禅”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12.“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族团结& B.反抗侵略C.社会变革& D.和平交往1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亲切接见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历史上清朝时就已确定了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并设置了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  )A.宣政院& B.驻藏大臣C.伊犁将军& D.西域都护14.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②限制了中外下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 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5.右图是1785年的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特许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此种情况反映了清朝(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被迫开放五口通商C.坚持重商轻农政策D.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30分)16.(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经过两年精心准备,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于日开馆,历经20年发掘的“南海一号”(见右图)宋代古沉船终于向中外游客揭开神秘面纱。据悉,“南海一号”打捞出文物6000多件,其中数百件极具代表性的珍贵文物可供游客饱览。“南海一号”是一个流动的文化载体,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对外文化交流史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的内容主要有中华礼仪和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建筑雕刻技术、医术、航海和造船技术等。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深得当地民众的爱戴,他们尊称郑和为“三宝”(郑和小名叫三保(宝))。材料三 1757年,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并规定洋商不得直接与官府交往,而只能由“广州十三行”办理一切有关交涉事宜。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时海外贸易空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2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当年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些地区?有什么积极影响?(3分)&
(3)材料三说明清政府实行怎样的政策?这种政策有什么危害?(4分)&
(4)结合以上材料,请谈谈你的感想。(2分)
17.(9分)七年级(2)班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进行了探究学习。他们在探究学习中搜集整理图片如下,请你根据图片解决问题。&(1)以上是小明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问哪些图片与本次探究活动不相符?(填序号,2分)
(2)根据题意填写相关内容。(3分)朝代&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唐朝&唐太宗把①________嫁给松赞干布②____朝&设置宣政院,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清朝&确立册封制度、设③________(3)请你谈谈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主要采取了哪几种方式?(列举两种)(2分)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2分)
18.(10分)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2分)
(2)明朝和清朝前期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各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3)为加强与外国的联系,明朝采取哪些措施?收到什么效果?(2分)
(4)清朝前期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你认为这一对外政策的实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此你有何感想?(3分)
&第6课时 中国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1.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涵着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底蕴。隋朝时修筑的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A.大运河& B.赵州桥C.长城& D.故宫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人物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墨子& C.孔子& D.韩非&3.右图所示巨著的作者是(  )A.孔子& B.华佗C.张仲景& D.李时珍4.中华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小雪同学对中国古代医学非常感兴趣,她上网查阅资料时搜集到如下信息:“他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据此判断,信息中的“他”是(  )A.扁鹊& B.华佗C.张仲景& D.李时珍5.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请问这位哲学家思想的核心是(  )A.“仁”& 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 D.“法治”6.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下列人物中与纸的发明、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A.屈原& B.张衡C.蔡伦& D.郦道元7.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内有一幅巨大的电子屏幕,显示的是北宋画家的《清明上河图》。该屏幕内容利用高新技术使画中的景物动起来,再现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其作品的原作者是(  )A.顾恺之& B.阎立本C.吴道子& D.张择端8.袁浩同学要制作介绍古代医学成就的网页,下列人物可以选作素材的是(  )①张仲景 ②华佗 ③李时珍 ④宋应星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9.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  )A.安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远航B.工匠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C.说书人在娱乐场所“瓦肆”讲《红楼梦》D.人们传诵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10.古人曾评价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观察右图,判断下列有关隋朝大运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B.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C.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大运河由北到南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组成1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A.指南针& B.火药C.印刷术& D.造纸术12.明朝状元赵秉忠在《状元卷》中提出“天民说”,认为皇帝必须爱护人民,否则就违背天意。这一观点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A.无为思想& B.法治思想C.非攻思想& D.民本思想&13.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这幅纸质地图是雕版印刷品B.西汉就已经发明了可以用于绘写的纸C.“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D.最早的纸是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为原料做成的14.日晚,第六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作为思想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C.仁者爱人& D.温故知新15.图片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图片中最能反映战国社会生活情况的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计30分)16.(15分)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虔诚地祭拜着:一代圣贤……孔子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梁启超:《世界伟人》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该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3)材料三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其评价的主要依据。(6分)
17.(15分)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灿烂、辉煌。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成就》为题开展了以下的探索活动。【杰出的建筑】材料一  (1)材料一是赵州桥,它是哪个朝代由谁设计和主持建造的?比欧洲早多少年?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建筑有何历史地位?(3分)
【领先的数学】(2)秦汉时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学名著是什么?南朝时期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谁?这项成果领先西方多少年?(3分)
【伟大的发明】材料二 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3)材料二中提到的第一种是________;第二种是________;第三种是________(只填序号)(3分)材料三 “……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马克思(4)依据材料三,谈谈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3分)
(5)通过探究,你有何感悟?(3分)
&能力测评卷(一) 中国古代史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1.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其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是(  )A.黄帝& B.炎帝& C.尧& D.禹2.“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C.分封制& D.郡县制3.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共同的根本目的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思想控制C.巩固君主专制& D.防止人民反抗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开创了许多的制度,右图所反映的制度开创于(  )&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5.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B.“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6.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7.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该“制度”指的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 D.内阁制8.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9.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蕴藏着许多珍贵的科学遗产。我国古代长期积累起来的药物知识,大部分载入历代的本草书籍中。明朝时,对本草学做出伟大贡献的医药学家是(  )A.孙思邈& B.华佗C.张仲景& D.李时珍10.在尚未普及电视和电影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11.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璀璨。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A.《伤寒杂病论》与《天工开物》B.《史记》与《资治通鉴》C.《九章算术》与《本草纲目》D.《水经注》与《金刚经》12.历史文物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下列文物对我们了解宋元海外贸易兴盛有帮助的是(  )&13.日,南京市举办“追忆历史名人,弘扬科学创新精神”的活动,纪念祖冲之等科学家,通过此次活动市民了解到祖冲之作出的杰出贡献。你知道祖冲之的“杰出贡献”中,最突出的是哪一领域吗?(  )A.数学& B.天文学C.医学& D.地理学14.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15.人物归类认识很重要,比如政治人物、思想文化人物。下列历史人物属于思想文化人物的有(  )①孔子 ②司马迁 ③忽必烈 ④康熙大帝 ⑤董仲舒 ⑥郑成功A.①②⑤& B.①③④C.①④⑥& D.②③⑥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30分)16.(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谚语材料二 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材料四 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下图)&材料五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高宗(1)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3分)
(2)材料五反映出南宋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特点?这一特点与材料一、二、四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5分)
17.(10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永恒不变的追求。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哪一个朝代?建立者是谁?(2分)
(2)隋朝结束分裂完成了统一,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哪一项工程?隋朝的建立者是谁?(2分)
(3)唐朝时民族关系融洽,与哪个少数民族“和同为一家”?唐朝的建立者是谁?(2分)
(4)元朝时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被毛主席称为“一代天骄”的历史人物是谁?(2分)
(5)明朝前期,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谁七下西洋?明朝的建立者是谁?(2分)
18.(12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代相传。由此,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个以“我与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到其中吧!【资料展示】材料一 孔子曰:“仁者爱人”“民无信不立”。材料二 隋唐时期,注重吸纳外来文化,形成了兼收并蓄、贯通中西的文化特点,创造了辉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材料三 宋明时期,科技文化成就层出不穷。【探究历史】(1)材料一是春秋时哪一学派的思想?请你说出其他的学派(一例)及主要思想。(3分)
(2)结合材料二,列举隋唐时期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事例。(3分)
(3)分别列举宋、明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各一例)(2分)
【得到认识】(4)作为新时代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传承传统文化?(4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1课时1.B 【解析】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170万年的无谋人。2.A 【解析】黄帝、姓姬,号轩辕氏,由此可以推断此人即为黄帝。3.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成就,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元谋人不是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而且当时还没有种植农作物,北京人也没有种植农作物,半坡原始居民属于黄河流域的代表,故可排除A,B,C三项。河姆渡原始居民既属于长江流域的代表,他们已种植农作物――水稻,正确答案为D。4.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商鞅变法的措施及所起的作用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本题的重点落在“加强君主权力”上。选项B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发展;选项C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选项D是强化统治,规范人们行为的措施。只有选项A与题意相符,正确。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能力,难度较小。图片展示的是两样农具,表明当时人们已经过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应该是B。6.A 【解析】商鞅变法中允许土地私有,自由买卖,发展了封建经济和封建制度,从而对奴隶主旧制度起到了瓦解作用,所以正确答案选择A。7.A 【解析】西周时,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山东古时为齐、鲁的土地,今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区在古时分属于燕、赵两国,故有这种别称,选A。 8.B9.D 【解析】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就是去皮后的小米;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元谋人、北京人所处的时期还未出现原始农耕。故选D。10.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权更迭的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公元前770年东周开始,所以③处应是B。1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不断进行争霸战争。通过改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经济,先后掀起变法运动。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确立。由此历史现象可知,此题选A。&& 1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13.C 【解析】由题干中“西周”“立七十一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14.B 【解析】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的内容的理解。奖励耕战对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军队战斗力都起了直接作用。15.B 【解析】抓住“春秋五霸之首”审题,这样就很容易选择B项。16.(1)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注:学生持不同看法,但言之有理即可。)(2)措施: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评价方法: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的发展。 17.(1)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事件:商鞅变法。& 措施:废井田制;奖励耕战;奖励军功;重视农业。& (3)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 (4)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死而失去了政治支柱。第2课时1.A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的贡献,难度较小。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武帝是西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时期的皇帝,唐太宗是唐朝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成吉思汗在蒙古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B,C,D均不符合题意。2.B 【解析】秦朝时,在中央设“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3.A 【解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地理位置,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历史情境再现能力。难度中等。220年,曹丕建魏,定都洛阳,魏国占据黄河流域一带;221年,刘备建汉,定都成都,占据西南;222年孙权建吴,占据长江中下游一带,势力在东南方。按照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看,正确答案为A。4.C 【解析】本题考查西域与内地的关系,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曾被困匈奴,但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匈奴已经被打败,迁往大漠以北,没有到达匈奴;西域都护府设立于公元前60年;班超就任西域都护是在公元92年,A,B,D项错误,排除。汉宣帝任命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故选C。5.A 【解析】图2是圆形方孔钱,它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始于秦朝,故选A。6.B 【解析】石榴和核桃原产于西域地区,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原和西域人民的交流日益密切,石榴和核桃等植物品种传入中原,故选B。7.A 【解析】B、C、D三项均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A项是西周加强统治的措施。故选A。 8.A 【解析】从台词中“去西域”“匈奴”“不辱使命”,并结合四个选项可分析判断出是张骞出使西域。故选A。9.A 【解析】200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208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主力;383年,淝水之战东晋大败前秦。故应选A。10.D 【解析】A项是经济上巩固统一的措施;B项是思想方面的措施;C项是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政府官僚制度,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D项则对统一观念的形成影响深远,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延续下来。故应选D。11.C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是北魏教文帝改革中的措施。12.C 【解析】本题是一道识图选择题,作题时,仔细阅读图中所给的文字信息和图示信息,选择正确答案,应选C。13.B 【解析】②不符合史实,江南农业落后于北方。14.B 【解析】这一时期,我国出现了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局面,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15.(1)错误:独尊儒术。理由:“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之一。(2)错误:大兴佛教。理由:西汉末年(两汉之际)佛教才开始传入中国或秦始皇时期佛教还未传入中国。16.(1)丝绸之路 长安 大秦(2)促进了中外(或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 (3)有。理由:①丝绸之路的路线在今天仍是中西方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②丝绸之路在我国当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17.(1)秦始皇。(2)吞并六国,完成统一。&&& 自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3)焚书坑儒。&&&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重大损失。(4)大泽乡。& (5)不可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应减轻人民负担。第3课时1.A 【解析】“千里赖通波”讲的就是大运河对促进南北交通的作用。2.C 【解析】武则天的统治被评价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3.D新-课-标 -第-一- 网4.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考查了科举制的内容,难度较大。本题给出的有效信息是“唐朝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科举制是在隋朝的基础上发展的,进士科、明经科是重要的考试科目,④是八股取士的内容,属于明朝时期的考试内容。正确答案为B。5.C 【解析】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1905年才被废除,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选C项。A、B、D三项对后世的影响是无法与科举制度相比的。6.A7.A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考试的有关内容,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开设进士科,这是科举制确立的重要标志;唐太宗时期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武则天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殿试的开始;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故A项错误,为符合题意的答案。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9.B 【解析】科举制正式创立于隋炀帝时期,完善于唐朝,唐太宗、武则天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故选B项。10.B 【解析】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文化。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学习佛经;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D项是指戚继光抗击日本倭寇的侵扰。由题干关键信息“中日友好往来”可知B项为正确答案。1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唐朝科举制的掌握。科举制产生于隋朝,故排除A;唐朝是科举制度的完善时期,排除B;唐朝的官员不是全部来源于科举考试,排除C,故选D。12.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唐太宗和唐朝历史的掌握。“天可汗”是唐朝少数民族首领对唐太宗的尊称,新罗派遣留学生在唐朝时期比较普遍。因此,从这两点可以判断题目指的是唐朝。13.D 【解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分别反映了唐太宗、唐玄宗时期唐朝繁荣富庶的情况;“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反映的是由于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从而出现了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14.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考试制度”。四个选项中只有D是考试制度。15.D 【解析】从组合选项看,肯定有一个错误的,就是③,因为恰恰与史实相反。16.(1)重用人才 分管行政 明朝(2)①措施:打败匈奴;张骞出使西域;设置“使者校尉”管理。(符合题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意义:沟通了与西域各族的往来,开拓了我国西北边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②关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姻亲关系;和同为一家;有过冲突,以和为主。(符合题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价值:此碑是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见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3)认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促进发展是各时代的共同主题,各民族为祖国发展都作出了贡献。(符合题意即可)17.(1)虚心纳谏(答出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重用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也可)。(2)曲辕犁、筒车。(3)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玄奘西游;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到中国;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新罗仿唐制定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等。(回答三点即可)第4课时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从西晋末开始我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至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D 【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经济发展的情况,考查学生理解历史史料的能力。难度中等。诗人陆游所说的古都开封是北宋时期的都城,题干的意思是说朝廷的都城在开封的时候,要依靠南方的赋税,说明南方经济发展较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故选D。3.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情况,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此时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非常发达。临安是南宋的首都,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而不是长安,故符合题意的答案为D项。4.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权更替顺序的识记能力。秦朝的起止时间是公元前221―前207年,西晋的起止时间是266―316年,隋朝的起止时间是581―618年,元朝的起止时间是年。只有B项符合题意。5.C 【解析】“上京”“兴庆”“东京”分别是辽、西夏、北宋的都城,“中都”“临安”是金和南宋的都城。由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两宋民族政权独立。6.A 【解析】题干中谚语的含义是指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仓,南方丝织业有很大的发展。因此谚语反映的是宋朝时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经济重心南移,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意不符,应排除。7.B 【解析】图1反映了北宋东京商业都市的繁华景象;图2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反映了宋代商业的发展;图3商标也反映商业的繁荣;图4南宋海船反映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因此四幅图片研究的主题应是宋代商业的繁荣。故选B。8.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开创的三省六部制和科学制为后世沿用,影响极为深远。9.A 【解析】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宋代,太湖地区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10.B 【解析】宋辽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故答案为B。11.B 【解析】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族、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故正确答案选B。12.B 【解析】注意综合归纳宋朝的农业、手工业、社会生活、对外贸易等史实,然后选出正确答案。13.(1)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说出其中任何一项变化,体现发展,开发即可)(2)北宋时,南方已是国家财富的主要源地;太湖流域已是全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说出其中一点即可)(3)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的辛勤劳动。14.(1)①治国思想:以农为本。(2)重大变化: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3)基本条件:有利的政策,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因地制宜;稳定的环境等。(答出两点即可)(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均可)15.(1)秦朝:郡县制。(2)唐朝:三省六部制;作用: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3)元朝:行省制度;原因: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第5课时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难度较小。材料说明了废除丞相后,权力分属于五府、六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以擅权扰政为名,杀中书省丞相胡惟庸,废丞相,分政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直属皇帝管辖,这样就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难度较小。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政府机构要熟练掌握。军机处是清朝雍正皇帝为加强君权而设置的机构;澎湖巡检司是元朝为管辖台湾及附属岛屿而设的机构;驻藏大臣是清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伊犁将军是清朝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正确答案为C。3.C4.C 【解析】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其余A、B、D三项都属于抗击外来侵略的正义行为。5.B6.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难度中等。通过对题干材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清王朝的夜郎自大心理,认为清朝无所不有,不用与外界进行商品交换,这直接导致了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7.C8.A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人物的贡献,难度中等。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是唐太宗,而不是唐玄宗,故符合题意的为A。9.A10.A 【解析】本题考查对西藏历史的了解,考查学生熟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文成公主入吐蕃发生在唐朝时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可排除①④。顺治帝册封了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了五世班禅,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辖西藏,故选A。1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地理方位概念,是一道历史和地理学科的综合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抓住“乾隆”和“西北”两个关键词,并且要有一定的方位观念,台湾在祖国东南,西藏在西南,新疆在西北。本题中设置台湾府、册封“班禅”是在康熙时,驻藏大臣是与达赖和班禅一起,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官员,只有设置伊犁将军,才是管辖西北的,而且是在乾隆时期。正确答案为D。12.B13.B 【解析】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故选B项。14.B 【解析】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是完全禁止对外贸易,而是限制对外贸易。15.A 【解析】B项出现于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之后;C项不正确,重农轻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经济指导思想;D项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此三项不符合题意。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广州十三行是该政策实行的具体表现,故选A。16.(1)宋朝的物产丰富;造船业居世界前列。(2)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明朝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3)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导致中国与世界日益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4)开放和交流有利于国家的发展,闭关锁国会导致无知和落后。(言之成理即可)17.(1)图1,图3。(2)①文成公主;②元;③驻藏大臣。(3)册封、和亲。(4)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交往。(言之有理即可)18.(1)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社会出现全面危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2)戚继光抗倭,荡平了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清军在两次雅克萨之战中打败沙俄,赶走了沙俄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的疆土。(3)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4)闭关锁国。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限制了中外正常交往和中国吸收外国先进文化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感想:开放则兴,封闭则衰。(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皆可)第6课时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赵州桥虽然是隋朝时期修建的,但它没有起到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长城最早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朝大规模修建,明朝时期重新加以修筑;故宫是明朝时期修建的。只有大运河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2.C 3.D4.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难度较小。扁鹊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医,是中医学的开山鼻祖,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他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又创作名为“五禽戏”的体操;李时珍是明朝时期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一书。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故选C。5.A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论编纂而成的,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无为而治”是道家学派的观点;“兼爱”“非攻”是墨家学派的观点;“法治”是法家学派的观点,只有“仁”是孔子的观点。故选A。6.C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小。《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顾恺之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阎立本的代表作有《步辇图》;吴道子的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8.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中医,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是中国明末科学家,主要著作是《天工开物》,其他三位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所以正确答案选择C。9.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朝的社会生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难度较小。根据所学知识采用排除法即可,《红楼梦》是我国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作品,不可能出现在宋朝,所以C项为符合题意的答案。10.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隋朝大运河是古代著名的工程,选项A说法错误,在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而长安是隋朝的都城。选项B,D都可以在图中体现,选项C是大运河开凿的意义。A为符合题意的答案。11.A 【解析】本题从中外联系的角度来考查四大发明,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史实的能力。难度中等。指南针的发明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选项B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反封建专制提供了武器,选项C大大便利了文化交流与传播,选项D促进了文化传播。因此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A。12.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社会中诸子百家的思想成就,考查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难度较大。无为思想即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法治思想即依法治国,是法家思想;非攻思想即禁止战争,属于墨家思想。这三项都与题干的“天民说”没有关系。“天民说”即民本思想,以民为本,故选D。13.B 【解析】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蔡侯纸出现于东汉;以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为原料做成的纸不是最早的纸,A、C、D三项错误。B项符合图片材料信息“西汉”“纸质地图”,故应选B。14.C 【解析】孔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A、B、D三项均是孔子的教育主张。故选C。15.C 【解析】A项兵马俑是秦汉时期艺术的代表,B项司母戊鼎是商朝的青铜器,C项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D项甲骨文反映了商王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故应选C项。16.(1)主张:“仁”。原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影响: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有利于维护政治、国家的统一。(3)评价: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依据: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17.(1)隋朝;李春;700多年;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2)《九章算术》;祖冲之;近1000年。(3)①②;④;③。(4)预兆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创新;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5)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感到骄傲自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能力测评卷(一) 中国古代史1.B 【解析】儒家思想就是强调人民的力量、关注民生。2.C 【解析】考查点:对分封制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题思路: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诸侯,这一制度就叫分封制,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在当时就形成了许多诸侯国,称为“列国”。所以答案应选C。3.C 【解析】“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字狱”其直接目的是加强思想统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其政权加强其统治。4.C 【解析】由图片可断定其为科举考试的情境,而科举考试制度首创于隋朝。故选择C。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所提示的“首创”“制度”,再结合画面即可得出答案。5.C 【解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完成。明确了这一点,可知C项正确,因为从其中的谚语可看出苏湖地区已成为当时(宋)的粮食主要产地,其他选项中的史实并不是发生在宋代。6.C 【解析】A项从“开元通宝”可知是唐朝货币;B项是战国时期齐国货币;C项是秦统一全国后使用的货币;D项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纸币。从题干中“公元前210年”可知,商人携带的应是秦统一全国后的货币。故选C。7.C 【解析】阅读材料,找出关键信息“隋唐时期”、“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据此可知该“制度”是科举制,故选C。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 内阁制最早出现在明朝。故选C。8.C 【解析】17、18世纪大致相当于我国的明清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专制措施主要有――明清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A焚书坑儒是秦朝强化思想控制的措施;B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D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限制与外界联系的一种国家政策,与思想控制无关。只有C符合题意。9.D 10.C1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关于医学方面的著作;《天工开物》是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只有《史记》与《资治通鉴》属于历史著作,属于同一类别,故选B。 12.D 【解析】D持罗盘陶俑反映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由于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繁盛,中国陶瓷开始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故D符合题意。1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祖冲之贡献的识记能力。祖冲之的主要贡献是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这属于数学领域,正确答案应选A。14.D 【解析】传说中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是禹。15.A 【解析】该题给同学们一个学习方法的指导,即将历史人物分为政治人物和思想文化人物,题干从思想文化人物角度考查,故排除与政治相关的选项,选A。16.(1)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或经济重心南移)。(2)宋代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并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7.(1)秦;秦始皇赢政。(2)隋朝大运河(或大运河);隋文帝杨坚。(3)藏族(或吐蕃);唐高祖李渊。(4)行省制度;元太祖成吉思汗。(5)郑和;明太祖朱元璋。18.(1)儒家;墨家,“兼爱”“非攻”等。(2)大运河、赵州桥;诗歌等。(3)宋代的活字印刷术、明代的《本草纲目》等。(4)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等。(言之成理即可) 文 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j.Co 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需要安慰 i need av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