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诗歌人的灵魂是什么么?

崔卫平 ⊙ 文明的女儿
    &&
◎&在诗歌中灵魂用什么语言说话&(阅读5326次)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女性主义诗歌更多地与社会、政治、身体、性这些内容有关.而不是与灵魂有关,灵魂才是诗歌合适的表现对象,在谈到灵魂时,性别的区分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听上去很合乎情理。但灵魂是什么?它以什么形式出现?它用的是什么语言?是一成不变地盛在一种特殊器皿之中,如某些翻译诗歌或行上去像翻译诗歌样子的诗歌,还是别有他途?  涉及到对灵魂的理解和表达,似乎还是少说为妙。因为这是一件让人感到羞怯的事情。灵魂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秘密,它一般不愿意被直接触动,尤其是不适合被大声说出和用作雄辩。我在这里所能表达的一点羞怯的思想是:在我看来,灵魂不是一件高深莫测和高不可攀的东西,它不是那种金光闪闪的宝座,不是通往精神的等级阶梯上站在最高处的王公贵族、淑女贵夫人。的确,在社会生活和社会角色中,人有高低、贵贱、轻重之分,而灵魂作为灵魂,恰恰是舍弃了这些——它是平易的(因而温柔自制);它们互相之间是平等的(即使你用秤去称一称,你也无法辨别出这个灵魂重一点,那个灵魂轻一点)。实际上,所有灵魂的身份都是平民,是普通人,是每个人身上作为普通人、必死者的那一面,不仅是普通的,而且也是具体的。一个普通人难免不是生活在一定的民族、时代和环境之中,其灵魂也必定大口大口地呼吸它周围的空气,从自身的现实处境中汲取营养,否则则是抽象的、因抽象而萎缩的。换句话说,灵魂和它由此进人尘土的那片大地不可分割,和它所落脚的那个观察世界和体验人生的具体位置不可分离。你不能说你既然获得了一个躯壳,你还在天上飞!你可以无视日下的这片土地和你自身有血有肉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肉体在灵魂中也获有一席之地。所谓取得了一个灵魂也是取得了一个肉体,没有肉体便没有灵魂,肉体也是灵魂的眼睛和它理解世界的窗口。那么,说灵魂是具体的也意味着说它是正直的和勇敢的,它不回避什么,不羞于承认自己出生的土壤和哪怕是屈辱的处境,不需要那种自我扭曲、歪曲、遮遮掩掩、环顾左右而言他。它坦然地面对自身,用自己的语言说话,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灵魂是每个人自己的尊严。事到如今,它早已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东西,不是某些密室里的修士头脑中的财富,或只有用他们掌管的特殊语言才能加以阐释。如果仍然把它理解为某种高高在上的特权或可以脱离现实的理由,实际上与灵魂的品质正好相反,也是对许多事情误解的开始。  诗歌扎根于灵魂之中,也是扎根于这种普通人的身份之中,扎根于这个肉体、由这个肉体所提供的观察世界的具体位置上。即便这个灵魂偶尔也会从它所属的肉体中飞出,穿越不同的时空,但归根结底,它和它的肉体不能被随便地置换,它紧紧黏附于它的肉体。哪怕是不易察觉,在每一个灵魂的故事背后,总有一个肉体的故事。灵魂企图无视肉体,同时也就削弱了它自身。在这点上,诗歌将自己与宗教区别开来。在宗教中,灵魂必须以分离的面貌出现,即和它钻进去的肉体相分离,肉体处于被压抑的状态;灵魂独自采用了一种象征的语言,不同时空世世代代的人们都使用这种语言——上帝呀,羔羊呀,十字架呀等等,宗教诗即是这种象征诗。而在本质上属于世俗范围的诗歌内,灵魂以大活人的面貌出现,它表达一个活人对于世界和自身的生气勃勃的感受,说的是一个活人正在说的话。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诗歌是世界性的,超越时空的,毋宁说它首先是地域性的,个人的。只有在它充分显示了地域性的个人的色彩之后,它才照亮了同样处于另外的具体时空中人们的处境和灵魂,实现一种普遍的、沟通的意义。一个人个能直接写出一首世界性的诗歌,即使写得像英语诗歌,法语诗歌,德语诗歌,也不是。没有所谓“纯粹的灵魂的语言”,灵魂总是具体的、带口音的,诗歌的语言从活人的唇边滔滔流出,其中必定夹杂着许多特定的方言、俚语、俗语,个人身体的语言或与身体(时空)有关的语言及象征。  我举几个人们很熟悉的例子。比如但丁。在我们当中一些人的眼光里,但丁意味着灵魂的高度,象征着精神不可磨灭的光辉,但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关于但丁在思想灵魂方面的创造力,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指出:“不仅没有影响,而且还陈腐得不可救药。”所谓“陈腐”的方面,显然是指他从他的传统的语汇中点接照搬过来的那部分。而他作为一个不同凡响、被传诵得很远的诗人,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大胆地采用了在当时完全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方言——意大利语写作,甚至是托斯卡纳这个地区的方言、俚语。你可以说他把灵魂的光辉带进了托斯卡纳语,也可以说他让托斯卡纳这种人民的语言照亮了无处不在的灵魂,让灵魂借此照亮它自己。他在放逐期间所写的两部著作《飨宴》和《论俗语》,都是盛赞带口音的俗语的优点。众所周知,他的辉煌巨制《神曲》,实际上包含了许多他个人的现实立场、私怨私愤,通过一定的影射笔法,他把他所不喜欢的人安排在地狱的底层,让他们受永久的折磨。当教皇卜尼法斯八世还在世的时候,但丁在书中就宣布他一定进地狱。从“纯粹的灵魂”出发,但了显然是“不纯”的。但正是这些不纯的部分显示了但丁本人灵魂中的生气勃勃和忠直,使得他在人们眼前打开了一个生气盎然的现实世界,用但丁自己的话说是“那个使我们变得如此凶恶的打谷场上”,从而照亮了即将来临的下一个世纪的道路。再比如莎士比亚。作为一个“野蛮人”(伏尔泰语),莎士比亚的奇特之处在于他永远不仅仅代表他的一部分观众——那些衣着华丽的达官贵人、贵妇人,他不去投他们的灵魂和语言(也许是孱弱的)所好;相反,他所展示的是每一个人具体而生动的灵魂,它们处于自己具体的情境之中,有着自己的性格和语言特点,因而看上去每一个人都那么振振有词,头头是道,即使是像福斯塔夫这样的人,也有自己的一大堆理由和口实。换句话说,在莎士比亚的世界中,每个人的灵魂都是那么正直勇敢,它们用自己普通而又特殊的语言说话,坦率地说出自己所想的和所要的。所谓“博大精深”是因为具体深入,而不是留在抽象的表面。让我们回顾《暴风雨》的开头,篡权者安东尼奥及其一行坐在颠簸于暴雨雷电的大海中的船上,船工们并没有因为来了这样的大人物而改变自己粗暴的口吻:“你叫这个海不要发脾气吧。走开!这些波涛哪里管得了什么国王不国王?到舱里去,安静些!别跟我们麻烦……随便什么人我都不放在心上,我只管我自个儿。你是个堂堂枢密大臣,要是你有本事命令风浪静下来,叫跟前大家平安,那么我们愿意从此不再干这拉帆收缆的营生了。把你的威权用出来吧!要是你不能……”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这个轻轻一笔带过的水手长的卑微处境,将它大声地喊出来。水手长的话对他本人的身份来说是忠直无欺的,而对于别人,则是一个“他者”,一个新奇有力的“陌生的国度”。  包括波德莱尔.包括惠特曼,包括你能够举得出来的任何重要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中最有魅力的东西,是在别人看来“异域”、“异邦”的色彩,是他们各自的灵魂所散发的不同气息,也是各自的肉体所讲述的不同故事。你不能想像灵魂只讲拉丁语,只待在一个地方,只具有一种气流,被描绘出来时只是同一种单调气味的景色。即使像艾略将这样渴望灵魂的“高梦”的人,无非还是写他作为一个“把所有的自发性都丢掉了”的现代人的身份、灵魂和肉体。他推崇古典主义,这并不意味着他本人去写出一首仿古典主义或伪古典主义的诗歌。事实上,他的双足仍然站在在干涸焦灼的现代欧洲大陆的精神“荒原”之上。据研究家称他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雾是“圣路易斯的雾,诗中的景象则是波士顿的”(见《艾略特传》),而普鲁弗洛克多么像疑虑重重的艾略特本人。艾略特显然是通过异己的眼光位置来把握有关天堂地狱这个总的主题的。如果说只有把诗歌写得像别人已经写下的诗歌的样子才算是诗歌,才算是表达灵魂,那么诗歌生气勃勃的创造性何在?活人呼吸的渠道何在?  对女性主义诗歌进行理论上的论证却列举了这么一大堆男性诗人的名字,似乎有点不太对头,但实属迫不得已。除非我们再次回到诗歌所属的源泉中去,否则不能为女性主义的诗歌找到一个合适的起点:女性主义诗歌与诗歌所汲取的是一条河流——处于具体的时空、具体的观察世界位置上的普通人的灵魂,它用方言讲述着它自身的故事,包括肉体的故事。在我看来,女性主义诗歌所强调的并不是性别的差异(性别是抽象的,人们从抽象的两性性别中并不能获得更多的确切知识),而是具体的自我的区别,处于一定社会关系、历史语境、个人处境中具体的个人的差异。女性主义诗歌写作除了是一个对诗歌写作进一步具体化的要求之外,什么也不是。这种具体表现在:第一,女性在这个世界上事实上已经处于一种特殊的地域和方位,这既是过去的文化传统、环境、活动范围使然,又是女性本身的气质、情感方式使然——不管这些是作为消极因素还是积极因素而出现。因此,她观察世界的角度不同,她眼中各个事物之间的比例显然不一样。有的东西离她更近一些,有的东西离她更远一点,有的东西比重大一些,有的东西比重小一些。比如身体和性,它们是客观存在,既是她们自己的,也是这个世界的,只不过在业已形成的传统中离她们更近些。如果不带偏见的话(认为肉体是肮脏卑下的),她们观照这些和观照人类世界的其他现象,比如战争和死亡,并没有什么不一样。(谁说尸横遍野的战场更美好,更有诗意!)说到底,在这点上,她们和男性诗人并无根本的区别。每个人都面对自己比例中的世界。曼杰斯塔姆也说过:“给予我这肉体——我拿它怎么办。”第二,也是可以说得上的特殊性在于,女性刚刚提起笔来(就更广泛的普遍性而言),她们被允许自由地书写自己和自己看到的世界时间不长(事实上这还要经过今后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她们正在探索。她们所深入的那些领域时隐时现;那些需要命名的与许多其他的东西纠缠在一处,时常转移和模糊她们的视线。为了能够看得更清楚一些,准确地抓住对象的形状、特征、面貌,她们不得不再三地冒险试探,以一种目前一般人们还不大习惯的句式、逻辑、语词、节奏及韵律尝试着前进,有时是勇敢无畏的,有时仍然是迟疑不决的。和任何新事物一样,它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暂时不能令人接受的东西招致一些非难和责备,这些都是正常和自然的。它们当中确实也是精华和糟粕并存(男性诗人同样如此)。但我并非说,女性主义诗歌中的一切都是刚刚起步,人类及中国的诗歌传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这笔财富对男性和女性是共同的,女性诗人同样可以并需要从中汲取宝贵的资源。没有任何另起炉灶的理由,或将自己看做混饨初开的夏娃、女盘古。无视文明不是诗歌的品质,而是愚蠢的体现(对男性诗人也不例外),看来我越说越将女性主义诗歌与诗歌合为一体,唯一剩下来的问题是眼下有人在感觉上不太习惯,这没关系,他们不习惯的非物多得很,习惯习惯就好了。如果是因为感到自己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承认,于是以一种相应的方式去拒绝一两种以前闻所未闻的东西,显然是不明智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 诗生活网独立制作& 版权所有 2000年9月【汉诗鉴赏】肉体与灵魂,究竟是什么关系
——读金迪短诗《自以为强壮的身躯》
《诗网络》.cn/s/blog_a4fefa0e0102vn6r.html
肉体强大了,只是莽夫;灵魂强大了,才能成为精神的先知、先觉、先驱。
我们更多见到的是一幅幅良好的皮囊,带着物欲横流的追求,在这个世间行尸走肉般的活着,而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的人。作为“人”的要义,人是有智慧的生物。他必然有生物学的、精神学的与文化范畴等各层面的定义。生物学上讲,人被视为一种高级动物;精神层面上讲,人被描述为有灵魂的生物;在宗教学中的灵魂被认为是神圣的力量存在着。且有永恒的精神波长,一直传延于宇宙,不生不灭。我想人类自20万年前起源于东非后,蔓延于整个地球,且意欲成为整个宇宙的主宰,究竟靠的什么?依靠的就是人类的精神灵魂,在肉体结束之前把生命体拥有的智慧奉献出来,聚合成了人类前行的集体无意识力量。所以,人类永远存在。
今天读到诗人金迪的短诗题目:《自以为强壮的身躯》。自认为是感佩于人类健硕的体格,然后完成了怎样攻城略地的壮举,意欲要传达健美型的消遣和享乐型的消费,而让我们分享有限肌体劲旅式的体育快活。但我硬着头皮走进文本的时候,我却改变了如前的思维,且有一种灵魂的共鸣——
我自然想起金迪“强壮的体魄”来。首先讲他的躯体,我感佩于2014年清华园一起谈诗论道时,他战士的体格,一分钟,标标准准的120次俯卧撑,震得在场嘉宾目瞠口呆,他像是检阅的步伐,向大家汇报了“自以为强壮的身躯”。而让我难忘的是,这件事情中,他有一种说法:做人,就要做黄金一样的人,做有用的人;做兵,就做能拿全国武警散打冠军的兵,做保家卫国的兵。那时那地后,我总觉得,他是一位有着血肉之躯与精神灵魂高度吻合着的诗人——
其次要谈他的灵魂,必然就得走进他大量的诗歌文本中。而今天我们走进他的短诗《自以为强壮的身躯》。“背部”和“腰间”的“伤痕”究竟是怎么来的?二十年前究竟发生过什么事情?诗中并没有叙述,但语言背后隐藏的空间和意蕴太大太宽。你就想象,那个“敏感之词”与特定历史之间的关系,诗人却把个体的“伤痕”视为“小小的事情”,把特定的历史时期当作一个大的时空,这种不因个人得失的包容与谅解,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宽阔的胸襟。
诗之第二节,笔锋一转,抒写对生命的感悟。让人们“尽可能保持对花朵的最初判断”,对花朵的初步判断是什么?我想“美好”是最主要的,不论你生命多么不幸,但只要想到“美好”的东西,那么没有可怨言的了吧。世事难测,变化多端,谁能保证每天都是阳光明媚,身处清洁地,但你要记得,“尽可能在浑浊的水中找出真实骨骼”,出污泥而不染,这就是诗人肯定的“真实骨骼”。诗人似乎正在面对一双失落的眼神,陪伴一具失散了灵魂的躯壳行走在湘江畔,鼓励他抬起头来,看清美好的方向究竟在“哪里”?我们看到诗人希望把那些打碎的精神碎片拼凑起来,克服灵魂的自私、狭隘和低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度的忧思,这个时代有灵魂的人究竟有多少;这个时代灵魂还完好的究竟有多少;这个时代,破碎的不是其他,而正是人们的精神灵魂。
诗的最后一节,诗人从激昂的情调中缓和了下来,近乎语重心长的说:“肉体是灵魂的一个窝一个巢,/所有高山都是灵魂修筑。”从肉体与灵魂的关系上说,肉体为灵魂搭建着“巢穴”,但诗人又说“高山是灵魂修筑的”。肉体可以消失了,但灵魂永存。“高山”指什么?隐喻着历史是人类的思想灵魂建造的,思想的高峰,智慧的高峰,科学的高峰……哪一种“高峰”离开了人类灵魂的圣神力量?
至此,我感到这首短诗隐意的深邃,令人回味不尽。同时诗人善于打通词语背后的通道,让读者在一个秘密的语言通道里,领会了太多的生命真谛。
2015年5月凉州
金迪:&自以为强壮的身躯
转载▼
背部的一道伤痕与腰间的一道伤痕,
相隔二十年。二十年中的敏感之词,
将一些小小的事情,逼进大大的空间。
尽可能保持对花朵的最初判断,
尽可能在浑浊的水中找出真实骨骼,
湘江边散落的眼神,被你一一拾起,
精美修辞让深情晕头转向,“哪里?”
“哪里”?,属于你的碎片与属于我的碎片相助,
灵魂的榜样才能打动肉体的狭隘。
肉体是灵魂的一个窝一个巢,
所有高山都是灵魂修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黑人谈河流》一诗中,“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
  《黑人谈河流》一诗中,“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积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黑人谈河流》一诗中,“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主要考查你对&&课文理解,名著赏析&&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课文理解,名著赏析
课内课文的理解以及课外名著的赏析,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 课文理解的步骤和方法:第一、理清文章的结构。首先,可以抓住课文的题目,课题往往是最直接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如看到“拥抱大树”这个题目,脑海中自然会出现问题:谁拥抱大树?为什么要拥抱大树?怎样拥抱呢?于是课文的主要脉络就自然呈现了。其次,可以尝试给课文加小标题的方法。这也是给课文分段的一种变化形式,但相比较之下学生的兴趣会比较浓厚。如《猎人海力布》一课,课文内容比较长,学生一时无法理清,可以让学生尝试加小标题,学生出现几种回答:分成两部分“救龙女、得宝石”和“救相亲,变石头”;分成四部分,将以上的两部分分别再分开;也有学生分成三部分,将“救龙女,得宝石”分开……在大家相互的讨论中,学生对事情的发展过程就清晰地掌握了。第三,找当然,对于课文结构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工具书等方法,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第二、找特殊的句子,比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这类句子能很好地告诉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音乐之都维也纳》,文章开始就以总起句告诉我们“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接下来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以及“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文章的结构自然就清晰了。第三、句子的理解。文中总会有些重点的句子,怎样在全文中找到这类句子,有时需要教师的 引导,才能找到这类句子,如《看不见的爱》一课,学生都能理解文章中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呢?学生自然会主动地到文中寻找描写母爱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并从这些句子中来感悟母爱。理解句子还可以找一些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修辞的句子,学生能通过理解其修辞手法,感悟作者的用意。此外,也可以通过变式比较来理解句子。对一些描写比较生动和含蓄的句子,可以给出一些句子加以比较,让学生感受原句的魅力。第四、对词的理解。对词的理解,应当是以上方面的基础。但是很多词的理解不是简单查字典就能感受到在文中的含义的,应当联系句子的理解一同进行。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也是在分析重点句子的同时进行的。
发现相似题
与“《黑人谈河流》一诗中,“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224296191990957372668343105684舒婷诗歌中《思念》的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舒婷诗歌中《思念》的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舒婷诗歌中《思念》的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就是回味深远.心的远景里,也许是相隔太远,心中有落寞和孤寂,便成思念,而在灵魂深处,则是难以忘记,铭刻在心.我是这么理解的.诗歌·诗是什么?
诗是什么?
我一行行一页页地寻找,
渴望读懂隐身在文字背后的
我当然不是诗人——
我的每一寸回忆都知道,
那不过是缪斯借给我的
一把把钥匙,
关起或打开一个个秘密。
当天空飞过鸟儿的时候,
我正在地平线上流浪,
天涯太远,而我的双手
扇不起足够的风。
我寻找着自已的翅膀,
连麻雀都嘲弄我的迷惘。
上帝送给人间一盏盏梦,
赠一片羽飞渡天堂。
我守候着一页页天空,
云朵或蓝色
都己成为奢望。我分不清
是自己正在做着恶梦
还是这城市摇晃得太紧张。
诗是什么?
我想了又想,还是把心域
一只鸟一片云一阵风都
散着它的味道,
我的指尖却触不到它的羽毛。
当天空有鸟飞过的时候,
我踩着失落的宇宙。
熙闹的人间太过飘渺,
而我弄丢了我的星球。
翻译:无心剑
what is poetry?
I seek line by line, page by page
eager to understand the map
hidden behind the words
of course I'm not a poet——
each inch of my memory knows
the so-called poetry is nothing
but keys lent by Muse to me
closing or opening secrets&
when brids fly over the sky
I'm wandering on the horizon
the skyline is too far, yet my hands
can't fan the wind enough strong
I'm looking for my wings
even sparrows mock at my delusion
God sends dreams to the human world
but doesn't give us a feather
to fly upward into heaven
I'm waiting for pages of the sky
clouds or blue have been a&luxuriant
I can't tell whether I'm in a nightmare
or this city is shaking too tensely
what is poetry?
I think it over and over
and then I close my heart
a bird, a cloud and a gust of wind
spread the taste of poetry
yet my fingertip&can't touch its
when birds fly over the sky
I'm treading on the lost universe
the bustling world is too misty
and I have lost my planet
译于2012年7月13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师德的灵魂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