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笑谈大先生最后一段生

亚马逊意外错误报歉,由于程序执行时,遇到意外错误,您刚刚操作没有执行成功,请稍后重试。或将此错误报告给我们的客服中心:推荐您,确认您的操作无误后,再继续其他操作。您可以通过亚马逊,获得更多的帮助。当前位置: >
> 文章正文
【提要】 &1961年,许广平先生与海婴、儿媳并四个孙儿女,摄于北京景山东前街寓中。翌年春,得到海婴先生长子周令飞的电话,说是祖父逝世七十年,务必请我与他去上海联袂讲演。《笑谈大先生》 陈丹青著 定价:36.00鲁迅的一切都给没收了:包括五六十年代政府赏给许先生的四合院。
1961年,许广平先生与海婴、儿媳并四个孙儿女,摄于北京景山东前街寓中。
1964年,许广平先生与儿孙的全家福。在这两张照片中,最后面的那位男孩,就是周令飞。
  大约七年前,我有幸认识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先生。谈起鲁迅先生手稿,他就说,馆内存有不少,请随时过来看。几年后我终于恍然亲睹了:复制品到底不及原件的清雅,端在手里,我暗暗惊异唯真迹才能显示的笔腕与脉息:浅淡,细弱,呼吸均匀,如行书一路草草,又如文稿的通篇工整。那天,周作人写给大哥的绝交信也从安藏文件的铁柜子里取出来,仅一字条,周家二弟的字迹,又是另一种意思了。
  孙郁先生高大敦厚,来自东北,像是温柔版的萧军。他常请人来馆内讲演,事先登报公告,听者据说就是京城的百姓。2005年初夏他要我也去讲一回,果然,座中有退休老汉与家庭妇女,小孩儿玩耍着,径直走来台前。孙馆长自己安静地躲在人群后,全程站着。那天的讲题,就是&笑谈大先生&。
  翌年春,得到海婴先生长子周令飞的电话,说是祖父逝世七十年,务必请我与他去上海联袂讲演。这是意外的邀请,我想,既是大先生的祭日,就题曰&鲁迅与死亡&,于是和上回一样认真备讲稿,抽了好多烟。
  就在那一回,我见到了海婴先生与周令飞。父子俩身量都很高,比之鲁迅,大大进化了DD鲁迅怀疑进化论,看在后代的身高体壮,他该部分地收回怀疑吧,而他没有儿孙同堂的命DD我所记得的海婴先生是照片中七岁丧父的小男孩,今已七十多岁,花白头发,随时笑着,随口讲笑话。他说他读了我上回的讲稿,这又使我惊异,不知如何是好了。令飞的消息倒是得知甚早:八十年代去纽约,港台报纸即披露他在东京与台湾女士相恋了,当这对鸳鸯申请前往宝岛去结婚,两岸驻日机构谁都不敢理&&现在的令飞蓄一笔八字胡,只见他上得台上,朝向满座听众很深地鞠一躬,抑制笑意,显然在回应台下的惊异与好奇。令飞生长在北京,说一口共和国普通话,相对他祖父的&南腔北调&,更是&进化&了:当年鲁迅说他不会&绵软的苏白&,也不会打&响亮的京腔&,并非全是自嘲的。
  也在那一回,我才明白了周家后人的处境。海婴笑道:绍兴城封我荣誉市民,赏一把钥匙,可是开得了哪扇门呢。我听了,当下开悟:对啊!南北五座鲁迅纪念馆全是国有产业,今时鲁迅走进绍兴故家百草园,可不许掀动泥砖捉蚯蚓,更别提将那长长的何首乌连根拔起了;海婴回到上海山阴路,又岂能开门进家上三楼,在他童年的房间睡午觉。前年,我拜访了海婴夫妇位于北京木樨地水泥外墙的干部公寓,陈设怡然,并不窄小,较之沪上三十年代老房子,却是不好比了。我自知不该这么比,但去过鲁迅先生好几处家,两相对照,不免想到倘若主人活得久,即便捕去坐监狱,只要房产不没收,儿孙的情形,总归两样吧。
《笑谈大先生》 陈丹青著 定价:36.00
& & 鲁迅的一切都给没收了:包括五六十年代政府赏给许先生的四合院。我记得一张老照片,是1936年鲁迅逝世后,记者在弄堂对着二楼窗户拍摄的,照片中,七岁的海婴正在往下看DD噫!瞧着这对父子,岂不想到鲁迅,而想想鲁迅,眼前是笑吟吟的海婴与令飞。
  转眼五年过去了。我竟应了令飞的坚请,和他一起作了六场关于鲁迅先生的讲演,分别是上海三次,北京两次,长沙一次,加上孙郁邀约的头一回,总共七份讲稿。其中三篇收在我的《退步集续编》,三篇收在《荒废集》,最后一篇尚未发表过,是关于鲁迅和美术,现在全部聚拢来,就是这本册子了。
  这七场讲稿的头两篇,大约根据自己的感触,单讲鲁迅这个&人&;后五次都是由令飞或主办方出题目,临阵苦想,由鲁迅先生而说到了其他人与其他事DD&鲁迅是谁&,直接挪用令飞自拟的讲题,鲁迅定居上海八十周年,《狂人日记》发表九十周年,则念及上海文脉的失落,或追踪文学的歧路了;今年才刚讲过的&鲁迅与美术&,算是我比较熟悉的话题,&民国的文人&却是讲得很杂乱,因是全部应答湖南记者事先的问,讲完后,那记者说自己问得好无知,本来是给些提示的意思,怎么全用了呢DD我要的就是这无知:几度上台,台下的同代与晚生,包括我自己,大致是茫然面对历史的人,且对这份泱泱无际的集体大无知,其实也无知DD所以每次讲演,我还是默然服膺鲁迅先生为什么很早很早就怀疑进化论。
  然而鲁迅身后多少事,毕竟难预测。他曾忿然推开&导师&的尊号,语带警觉;他暗示死后便有&是非蜂起&、&谬托知己&的种种戏,却不料围拢而来的&谬托&与&是非&那般庞大而离谱。七十多年过去了,在神话鲁迅架空鲁迅的阳谋之外,平实看待鲁迅的人却是他二弟:大哥去世那年周作人说过一回,五十年代鲁迅雕像竖起来,他又写过专文。可是喧嚣的时代有谁听他么?而&寿则多辱&的周作人有他无可替代的硬资格:他是周家兄弟,他是五四一代的活人证。
  这一层,当着海婴父子的面,我不能说,也不敢说。
  如今时代也喧嚣,只是改词换曲了:政权似乎关闭了鲁迅的频道,&不幸&而&不争&的亿万顺民们则从来不要,也不在乎鲁迅:这是好事情。鲁迅先生总算得以渐次摆脱面目全非的变形记,全身而退,退回自己的文章与文学。&鲁迅研究&,眼下在研究什么呢?近年的&民国研究&倒是逐渐展开了:民国教育、民国文化、民国史&&借胡兰成的词语,鲁迅的文章原本生在&民国的风景&里,这风景,就在鲁迅的字里与行间。
  我是鲁迅的读者。鲁迅的读者,代代不同,代代变:从清华学生李长之到延安时期的毛泽东,从第一代鲁迅博物馆馆长到眼前的孙郁先生,从&文革&年代书包里塞一本鲁迅著作的老知青,到我讲演时台底下喃喃背诵过鲁迅的八零后&&那天讲完《鲁迅与死亡》,令飞走来说,他不清楚祖父生前这么多朋友惨死了,以至听了要落泪;而在六七十年代,不少台湾书生冒险阅读鲁迅的书,其中著名者,就有陈映真与龙应台。海峡此岸怎样呢?直到最近三五年,我始得阅读胡适之,自然,读得浅,读得少,假如见鲁迅,我能说出他所有的书,但还没自信对他说:先生,我也是胡适的读者。
  七回讲演讲下来,我久已存心写写这桩离奇而真实的大公案:胡适,鲁迅,并非古代人,可是不及百年,由民国而共和国,再加台湾岛,前后左右,三种是非观,三份教科书,三组话语场,于是胡适鲁迅分别变成三个人:一位活在民国,一位待在大陆,一位远去台湾。换句话说,倘若民国的文人、49年后的书生、南渡之后的同胞,坐在一起谈胡鲁,怎么说呢,恐怕是一场话语和观念的三岔口。即便三者都爱胡鲁的书,也会被历史的分离所错置,各持文化记忆之一端,彼此难懂,彼此扑空DD其实何止胡鲁二位呢,几乎所有民国人物都已被政治的棋局一分为三,活在无数误解正解与新说谬说中。
  我不是指国家的统一。我也不相信穿越时间的历史人物居然一如当初DD孔夫子或曹孟德果然是经文戏出里的那个人么DD鲁迅与胡适离我们实在并不远,倘若文化中国不割离,五四传统不裂变,则胡适鲁迅不该在两岸此消彼长的历史剧情中,忽而被禁绝,忽而成显学,忽而当圣人,忽而作恶魔&&面见海婴先生的一刻,我确认鲁迅是一位人父,是阜成门外与山阴路底的居民,是那些手稿与著作的主人。当我结结巴巴试图描述我所望见的鲁迅,我是在说出我的相信与不相信,是在为自己的判断,娓娓辩护。在这辩护过程中,我想象鲁迅与他的敌友们活在众声喧哗的民国。
  所以我很少很少谈及鲁迅的文章:他无须辩护。他的自供词与辩护状,就是他写的书。
  说来奇怪:自从公开讲过鲁迅后,近年,我竟不很经常念及老先生了。什么缘故呢?而近日校稿,逐篇一过,又发现我关于大先生想要说的话,其实并没说出来。集子里末一篇《鲁迅的墓园》,写在2000年,当时就算借此还了爱敬鲁迅的愿。现在选作附录,顺便再补几句闲话吧:那一次,我在虹口公园注意到毛泽东手书的鲁迅墓碑给两侧的美树遮没了,及后见到海婴先生,他就说,他曾几度向上海市政府申请作修剪,迄今没下落。我暗想:花木无心,遮没了,岂不也好。记得鲁迅初葬的那块碑,字体拙朴,笔锋转折竟有鲁迅手书的圆润而内敛,谁写的呢,动问海婴,原来竟是他七岁丧父时,由母亲扶持着,一字一字亲手写成的。
  呜呼!愿有关鲁迅的想象汇聚到1936年吧,那一年,因为弟弟的几句话,雏儿的几个字,鲁迅之为鲁迅,算是有一份平实的交代与存证在,纵然兄弟失和,父子永隔。
  日写在北京
■ 内容简介
  《笑谈大先生》收录作者近年来关于鲁迅的七次演讲文稿。虽不过数万言,却在浩瀚的鲁迅研究的边上,辟出新的境界。论者或称它&还原&了鲁迅,或称它&唤回&了鲁迅;而对于作者,这样的公开谈论大先生,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还愿。
■ 作者简介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著名油画家、作家,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批评者之一
  2000年回国,任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7年卸去教职。其间,因辞职事件及公开批评教育现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成为舆论一时焦点,更被媒体推崇为影响中国的五十位知识分子之一。除了教育,他对城市、影像、传媒等文化领域的诸多现象亦有独到见解和批评。业余写作,风格卓然,臧否评议,机智痛快。
  著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等。
& & 来源:文化中国-中国网
相关人气资讯 :
昨天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纪念日,鲁迅博物馆为此在该馆召开座谈...
昨天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纪念日,鲁迅博物馆为此在该馆召开座谈...
鲁迅之于现代中国,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在相当长的时间,人们仅记...
今天,我来当小编! &
推荐新闻报道:
热门文章 :《笑谈大先生》《高贵的生命不卑微》阅读练习--免费语文教学资料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您的位置: >> >> >>
《笑谈大先生》《高贵的生命不卑微》阅读练习
作者: &&加入日期:12-08-08
会员:wangliru&友情提供
昌&&三、笑谈先生之平生,品味大师之维度(14分)
笑谈大先生①&&&&◆陈丹青
①鲁迅先生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
&&&&②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照片,我以为他长得真好看。老先生的相貌就是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似乎在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③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么?
&&&&④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群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吴稚辉、沈君儒那样的光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比比当年顶摩登的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邵洵美,新潮倒是新潮,毕竟有些“海龟”的派头,也不像他。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他长得正好像他自己。
&&&&⑤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⑥以我私人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就不断发笑,成年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去读来,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迭宕自喜”。“迭宕自喜”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然而“迭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领会者自去领会,不领会,或不愿领会的,便说了也白说。
&&&&⑦依我之见,历来颇受推崇的那些批判性极强的“革命”文章,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以中国的说法,叫做&“游戏文章”,以后现代的说法,就叫做“写作的愉悦”――所谓“游戏”,所谓“愉悦”,直白的说法,可不就是“好玩”?文章的张力,是人格的张力;写作的维度,是人格的维度――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鲁迅作文,就是这样地在玩自己人格的张力与维度。他的语气和风姿,哪里只是峻急锋利这一路?他会忽儿淳厚沉郁,如他的回忆文字;忽儿辛辣顽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忽儿平实郑重,如涉学问或翻译;忽儿苍老精辟,如《故事新编》;忽儿温润出神,如《朝花夕拾》。而有一种异常绝望虚空的况味,几乎隐在他各时期的文字中,尤其是他的序、跋、题记、后记,以上那些反差极大的品质,会出人意料地揉杂在一起
文件大小:
文件格式: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本地下载!
* 本站使用了防盗链处理,请直接点击下载地址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浙ICP备号&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12分)笑谈大先生(节选)
陈丹...”,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笑谈大先生(节选)陈丹青①我问自己:为什么我这样子喜欢鲁迅呢?我来试着以一种私人的方式,谈论鲁迅先生。②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③文革中间我弄到一本日记本,里面每隔几页就印着一位中国五四以来大作家的照片,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的样子,各有各的性情与份量。近二十多年,胡适之、梁实秋、沈从文、张爱玲的照片,也公开发布了,也都各有各的可圈可点,尤其胡适同志,真是相貌堂堂。④五四那一两代人,模样就摆在那里。前些日子,我在三联买到两册抗战照片集,发布了陈公博、林伯生、丁墨村、诸民谊押赴公堂,负罪临刑的照片,即便在丧尽颜面的时刻,他们一个个都还是书生文人的本色。他们丢了民族的脸,照片上却是没有丢书生相貌的脸。我斗胆以画家的立场对自己说:不论有罪无罪,一个人的相貌是无辜的。⑤这时我就想到鲁迅先生。老先生这张脸非常不卖帐,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⑥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付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长得跟肖伯纳一般高大,跟巴尔扎克那么壮硕,便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可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那把长胡子,或者象沈君儒那样光脑袋,古风是有了,毕竟还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地“五四”;非常地“&中国”,又其实非常地摩登……西洋人因为西洋的强大,固然在模样上占了便宜,可是真要遇见优异的中国人,那种骨子里的儒雅凝炼,脱略虚空,那种被彼得·卢齐准确形容为“高贵的消极”的气质,实在是西方人所不及。你将鲁迅先生的相貌去和西方文豪比比看,真是文气逼人,然而一点不嚣张。⑦我这不是以貌取人么?是的,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但以上说法只是我对老先生的一厢情愿,单相思,并不能证得大家同意的。好在私人意见不必证得同意,不过是自己说说而已。⑧我喜欢鲁迅,还因为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⑨“好玩”这个词,说来有点轻佻,这是现在小青年随口说的话,形容鲁迅先生,对不对呢?我想来想去,还是选了这个词。⑩老先生去世,到明年整七十年了。七十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这些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仿佛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喜欢鲁迅先生的原因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④段中写道“五四那一两代人,模样就摆在那里”,仔细阅读③④两段文字,概括“五四那一两代人”的模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加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上下文语意,在第⑩段的____________处,填入相应的词语。5.中国古语说“相由心生”,西方的谚语说“只要看见你的容颜,我便仿佛来到你的心灵深处”,对于“相”和“心”,结合以上文章,谈谈你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12分)笑谈大先生(节选)&&陈丹青①我问自己:为什么我这样子喜欢鲁迅呢?我来试着以一种私人的方式,谈论鲁迅先生。   ②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 ③文革中间我弄到一本日记本,里面每隔几页就印着一位中国五四以来大作家的照片,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的样子,各有各的性情与份量。近二十多年,胡适之、梁实秋、沈从文、张爱玲的照片,也公开发布了,也都各有各的可圈可点,尤其胡适同志,真是相貌堂堂。④五四那一两代人,模样就摆在那里。前些日子,我在三联买到两册抗战照片集,发布了陈公博、林伯生、丁墨村、诸民谊押赴公堂,负罪临刑的照片,即便在丧尽颜面的时刻,他们一个个都还是书生文人的本色。他们丢了民族的脸,照片上却是没有丢书生相貌的脸。我斗胆以画家的立场对自己说:不论有罪无罪,一个人的相貌是无辜的。   ⑤这时我就想到鲁迅先生。老先生这张脸非常不卖帐,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       ⑥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付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长得跟肖伯纳一般高大,跟巴尔扎克那么壮硕,便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可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那把长胡子,或者象沈君儒那样光脑袋,古风是有了,毕竟还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地“五四”;非常地“ 中国”,又其实非常地摩登……西洋人因为西洋的强大,固然在模样上占了便宜,可是真要遇见优异的中国人,那种骨子里的儒雅凝炼,脱略虚空,那种被彼得·卢齐准确形容为“高贵的消极”的气质,实在是西方人所不及。你将鲁迅先生的相貌去和西方文豪比比看,真是文气逼人,然而一点不嚣张。   ⑦我这不是以貌取人么?是的,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但以上说法只是我对老先生的一厢情愿,单相思,并不能证得大家同意的。好在私人意见不必证得同意,不过是自己说说而已。   ⑧我喜欢鲁迅,还因为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⑨“好玩”这个词,说来有点轻佻,这是现在小青年随口说的话,形容鲁迅先生,对不对呢?我想来想去,还是选了这个词。⑩老先生去世,到明年整七十年了。七十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是心胸狭窄 、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这些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仿佛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 【小题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喜欢鲁迅先生的原因所在。(2分)&&&&&&&&&&&&&&&&&&&&&&&&&&&&&&&&&&&&&&&&&&&&&&&&&&&&&&&&&&&&&&&&&&&&&&&&&【小题2】第④段中写道“五四那一两代人,模样就摆在那里”,仔细阅读③④两段文字,概括“五四那一两代人”的模样的特点。(3分)&&&&&&&&&&&&&&&&&&&&&&&&&&&&&&&&&&&&&&&&&&&&&&&&&&&&&&&&&&&&&&&&&&&&&&&&&【小题3】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加以赏析。(3分)&&&&&&&&&&&&&&&&&&&&&&&&&&&&&&&&&&&&&&&&&&&&&&&&&&&&&&&&&&&&&&&&&&&&&&&&&【小题4】中国古语说“相由心生”,西方的谚语说“只要看见你的容颜,我便仿佛来到你的心灵深处”,对于“相”和“心”,结合以上文章,谈谈你的想法。(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早年的样子还要好看陈丹青①鲁迅先生的相貌长得不一般,这张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意思是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②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么?③鲁迅的时代,中国的文艺差不多勉强衔接着西方十八九世纪。人家西方十八九世纪文学史,法国人摆得出司汤达、巴尔扎克的好样子,英国人摆得出哈代、狄更斯的好样子,德国人摆得出歌德、席勒的好样子,俄国人摆得出托尔斯泰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好样子,印度还有个泰戈尔,也是好样子。——现代中国呢,谢天谢地,总算五四运动过后,留下鲁迅先生这张脸摆在世界文豪群像中,不丢我们的脸。④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长得萧伯纳一般高大,像巴尔扎克那么壮硕,便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可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群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吴稚晖、沈钧儒那样光的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些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的“五四”,非常的“中国”,又非常摩登。“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对比当年的摩登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洋派,也不老派,他长得非常像他自己。⑤我记得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秘书长见周恩来,叹其风采,说是在你面前,我们西方人还是野蛮人。这话不管是真心还是辞令,确是说出一种真实。西洋人因为身材的强大,固然在模样上占了便宜,可是真要遇见优异的中国人,那种骨子里的儒雅凝练,实在是西方人所不及的。好比中国画的墨色,可以将西洋的五彩缤纷比下去。你将鲁迅先生的相貌去和西方文豪比比看,真是文气逼人,然而一点不嚣张。⑥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历史已经给了鲁迅莫大的地位,他的模样已经被印刷媒体塑造了七十多年,已经先入为主,成为后世公众的视觉符号。是的,很可能是的,但这形象效应是互为因果的。时代凝视这形象,因这形象足以换取时代的凝视。这乃是一种大神秘,俨然宿命。而宿命刻印在模样上——托尔斯泰那部大胡子,是应该写写《战争与和平》;鲁迅那笔小胡子,是应该写写《阿Q正传》。当托尔斯泰借耶稣的话对沙皇说“你悔改吧”,这句话与托尔斯泰的模样很般配;当鲁迅随口给西洋文人看相,说“陀斯妥耶夫斯基一副苦相、尼采一副凶相……”这些话,与鲁迅的模样也很般配。——大家要知道,托尔斯泰和鲁迅这样子说法,骄傲得很呢!他们都晓得自己伟大,也晓得自己长得有样子。那年萧伯纳在上海见鲁迅,即称赞他好样子,据说老先生应声答道:早年的样子还要好看。这不是鲁迅会讲话,而是他看得起萧伯纳,也看得起他自己。⑦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选自《笑谈大先生》,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五四运动后,因其文学成就,鲁迅先生这张脸摆在世界文豪群像中,也毫不逊色。B.鲁迅先生模样既不洋派,也不老派,和同时代文人学者相比,有他自己独特的个性。C.鲁迅先生的相貌成为后世公众的视觉符号,从根本上讲,这是历史给予鲁迅的地位。D.鲁迅先生说自己早年的样子还要好看,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幽默和自信。E.鲁迅先生的作品和他的相貌一样,既文气逼人,又不嚣张。2.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部分对刻画鲁迅形象所起的作用。 3.本文语言俏皮风趣,请从第⑥段任选一个语句作简要赏析。4.作者为什么说“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这种说法在文学创作中可以得到印证吗?请以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为例进行探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笑谈大先生最后一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