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民国女子子的性格和思想是怎样的

民国时期女子体育研究(1927-1937年)体育,民国,研究,女子体育,民国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民国时期女子体育研究(年)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论民国服饰特点的演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2.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论民国服饰特点的演变
民​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从​思​想​和​行​为​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解​放​。​人​们​服​饰​的​改​变​是​最​为​明​显​的​体​现​。​服​饰​的​特​点​从​民​国​初​期​人​们​穿​着​臃​肿​、​单​调​到​民​国​中​后​期​注​重​简​单​、​注​重​曲​线​美​、​注​重​文​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繁​琐​走​向​简​单​、​不​断​追​求​摩​登​化​,​对​美​的​追​求​不​断​的​提​高​。​但​在​这​些​服​饰​特​点​演​变​的​过​程​中​还​蕴​含​着​一​些​等​级​观​念​的​思​想​,​在​其​中​主​要​以​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旗​袍​、​文​明​新​装​为​例​进​行​详​细​的​阐​述​。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一枕荒凉如旧梦#经过一年半的等待,这本我写的民国女子书终于出版上市了,刚和编辑确认了,近的地方下周一就有货,感兴趣民国年代故事的诸位千万不要客气出手~   章节在问过编辑后会发一部分到网站上,此前没有在这儿连载过  各位路过看过的欢迎点击  书中罗列了十位民国女子:  第一章 孟小冬  第二章 陆小曼  第三章 赵一狄  第四章 张爱玲  第五章 唐怡莹  第六章 潘玉良  第七章 陈香梅  第八章 周璇  第九章 黄柳霜  第十章 阮玲玉  民国文人、名女子的故事说不完,和他们、她们牵丝扳腾的事藏在历史的尘埃里,有时每次只能挖到一点点,光这点点就能引来轩然大波。以前写过一个民国言情小说,然后关心很多民国的事情,最后反倒这个本子先出,民国小说在天涯上有连载过,最初也就是个短篇小说,写着写着就成长篇了。  这十位女子中最中意哪位呢,她们各有各的精彩,要么出生高贵,要么才气惊人,要么个性过人,每位都那么漂亮,穿着旗袍。   ======================================================  #一枕荒凉如旧梦#经过一年半的等待,这本我写的民国女子书终于出版上市了,刚和编辑确认了,近的地方下周一就有货,感兴趣民国年代故事的诸位千万不要客气出手~   章节在问过编辑后会发一部分到网站上,此前没有在这儿连载过  各位路过看过的欢迎点击  书中罗列了十位民国女子:  第一章 孟小冬  第二章 陆小曼  第三章 赵一狄  第四章 张爱玲  第五章 唐怡莹  第六章 潘玉良  第七章 陈香梅  第八章 周璇  第九章 黄柳霜  第十章 阮玲玉  民国文人、名女子的故事说不完,和他们、她们牵丝扳腾的事藏在历史的尘埃里,有时每次只能挖到一点点,光这点点就能引来轩然大波。以前写过一个民国言情小说,然后关心很多民国的事情,最后反倒这个本子先出,民国小说在天涯上有连载过,最初也就是个短篇小说,写着写着就成长篇了。  这十位女子中最中意哪位呢,她们各有各的精彩,要么出生高贵,要么才气惊人,要么个性过人,每位都那么漂亮,穿着旗袍。
楼主发言:11次 发图:
  目录:  第一章 孟小冬  那一曲东皇恋歌  传奇哪堪情薄  “广陵绝响”艺术巅峰的灿然谢幕  傲岸如她,知音难觅  情缘非浅,坐看云起  第二章 陆小曼  璀璨夺目的校园皇后  迷失在围城中  注定的孽缘情债  惊世之恋的面纱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恩与爱的抉择  第三章 赵一狄  为爱私奔  相守的冷酷仙境  半百之年嫁做少帅妻  以沫相濡至今生今世  第四章 张爱玲  黑暗的童年  写作是她生存的工具  低落尘埃  为爱凋零的女子  往事如烟,情已逝  第五章 唐怡莹  末代福晋  少帅的剪贴本  贵族们的名利场  缘起缘灭,不相随  第六章 潘玉良  孤儿泪,坎坷的童年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爱她就给她自由  恣意的艺术追求  蓝颜知己,相伴晚年  第七章 陈香梅  姻缘千里  战争与爱情  华裔女孩的白宫之路  社交女皇  第八章 周璇  唱出一段玫瑰人生  老上海风情的好莱坞  女明星的私生活  天涯与歌女  第九章 黄柳霜  洗衣房里走出个华裔女星  女人花  世界的梦工厂  被曲解与被封杀  好莱坞大道上一颗明亮的星  第十章 阮玲玉  爱是她的信仰  情易逝,爱炎凉  人性可畏  永远的25年华
  书已在当当上架,请戳/.html#ddclick?act=click&pos=_2_q&cat=&key=%D2%BB%D5%ED%BB%C4%C1%B9%C8%E7%BE%C9%C3%CE&qinfo=1_1_48&pinfo=&minfo=&ninfo=&custid=&permid=&ref=http%3A%2F%%2F&rcount=
  内容推荐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进程中非常特别的一段,纷纷乱世之中,那些才子佳人们演绎了无数爱情故事,至今让人们唏嘘不已,至今流传为佳话。本书以鲜活动人的文笔,细致描述了张爱玲、阮玲玉、周璇等十位民国女子与梅兰芳、徐志摩、张学良等历史名人以神秘感情为主线的传奇人生。  他们的传奇故事在后来为大众津津乐道,伴随着大家对他们的情感追忆,始终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她们聪颖、独立、才智卓群,却为情所困;她们美丽、温婉、风华绝代,却无人能懂。绚烂而又寂寞的人生,谁能读懂?
  编辑推荐  ◆ 民国时期最动人的爱情故事,十位民国女子,用岁月谱写一段段美丽与哀愁  ◆ 一本书带你重新寻味流年里最柔软时光,真实再现那个朝气蓬勃又温婉哀愁的年代。  ◆ 拾遗世芳华,寻民国情事。听张爱玲、周璇、阮玲玉……细诉尘封的旧事 ,看美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以绝代风华点染乱世江山。
      发两张书的图
明天开始上传文字
  支持一下,祝大卖/products_detail/&productId=68c5b54d--b4e4-.html
  第一章 孟小冬  一 那一曲冬皇恋歌
  一个女人生得再美再好,若没有几段动人心魄的坎坷绝恋,至少是一段,怕是不足以惹人玩味咂摸的,充其量也只是个布偶,起初有些新奇,久了,便要怪她的不解风情。  从小阁楼上收拾出半爿陈年旧报,剩下的一小角里内容大致是上海滩大亨做寿,名伶到场,轰动一时。小报是外婆用作包裹几件瓷器,平日藏在箱底,轻易不拿出来。外公十三岁时来了上海做小生意,旧闻轶事记忆犹新。虽则小报的原文已不可辨,外公却说,文中记载的是当时上海滩大亨杜月笙六十大寿的事。我却惊异,为何记得如此清晰?他说,那之后,当时一个很有名的伶人不唱了。  那个人,就是“坤伶老生”孟小冬。她息影,大约是在1947年8月之后,从她1925年在京初登台,整整22载的正青春年华,她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她的风华绝代裹挟着男儿郎的傲骨英姿。  那一年里,年仅18岁的小冬在京登台,一炮而红,彼时,还遇见了她生命中的恋人,一身龙袍的“刘秀”,遇见了她的“虞姬”,她尊称他一声“梅大爷”,“英雄”和“美人”就这样狭路相逢。  出生于上海的小冬,早在她13岁时便对这位贯通南北的梨园名伶心神向往,只是当时她还只是个小小伶人,躲在帘幕后悄悄仰慕。如今,一个是须生之皇,一个是旦角之王,似水流年里,最无情的还是岁月,终当将这出戏推到了一起。王皇同场,一曲游龙戏凤,珠联璧合,美好到连旁观者都忍不住撮合这双佳偶。  若这世上真有时光机,能赶回到过去把这惊鸿一瞥的动人心魄都录下来,那么现在,我们也能细细体会两个心心相印之人在眉目流盼间那份深深感动。以她的才华、容貌,找个家底殷实的男子原不为过,但女子,尤其是才华横溢的女子,怎能不怀揣着点小私心、小虚荣,等着一个能让自己倾慕的男子踩着五彩祥云为她而来,纵然他早已婚配。  电影《梅兰芳》里有一段,戏台上一折《梅龙镇》,戏里的伶人有心灵相契的喜悦,楼上座里的妻子福芝芳看得动容含泪,她真是伤心欲绝,虽也是出生曲艺世家,嫁了人后,戏就丢了,她站在一个男人背后成全他的伟大和风光无限,在柴米油盐里飞灰湮灭,到头来却又怎比得上能走到他心里的小冬?看着饰演福芝芳的陈红噙着泪,不禁让人唏嘘良久。  他四处唱堂会时,带着她合演《四郎探母》,一时琴瑟和鸣。人生若只如初见,在红尘中奔波的你你我我都似这般良辰美景,抛却一时的琐事烦扰,只得一人在旁相守,或许夫唱妇随,或许高山流水。
  (正接唱)好人家来歹人家,不该斜插这海棠花。  扭扭捏捏捏扭扭十分俊雅,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  (凤接唱)海棠花来海棠花,倒被军爷取笑咱。  我这里将花丢地下,从今后不戴这朵海棠花。  在戏台上,他赠她一朵海棠花,如花般美好、快乐,她替他戴上这朵海棠花,心意默允。  遇见小冬之前,他已有两房夫人,原配夫人王明华长年卧病在床,二房福芝芳替他料理生活,精打细算。  旧戏文里,伶人们身着一袭姹紫嫣红,像是将生活的底色也给照亮了出来,不由得要人感叹流年岁月里仓促而荒凉的人情世故。看戏的人,喜欢本子上才子佳人的金玉良缘,见不得前缘已尽的悲欢离合,只因我们都知道的太多太多,不忍心,更不甘心没有一段能被成全的好姻缘。  相片里,黑白相间,消融进了记忆的斑驳,一个眉目清秀,一个温文儒雅,眼神一致的看着镜头,幸福如斯,安稳平静。  要说两个人最后的结合,起初是沾着几分因缘际会,若是要处在一起,到底还是要些无巧不成书的“折子戏”段子。喜欢看戏的人,最期待的莫过于才子佳人的春光明媚,仿佛是自己力不能及的夙愿,转嫁他人表情达意出来,竟还这般的切合。  他是“小家碧玉”的李凤姐,守着一家酒铺子;她是微服私访的“正德”,目睹了“美人”的多姿摇曳。转眼间,她又是一门忠魂的“杨四郎”,英姿飒爽;他是辽人的“铁镜公主”,端庄明丽。这对阴阳颠倒的首席名角,而且还是颠倒得最好看的,便是小报记者们不好事,怕是听他俩戏的观众都深感遗憾。  大热天里,小冬一身便装的杨四郎登场,头上留有刘海,淡妆素净,不施脂粉,她唱着“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团圆”。梅兰芳一身便装的铁镜公主上场,他将西装外套解了去,着件白衬衫,唱完“我本当驸马消遣游玩”,举了丝帕望一眼,台上的“驸马”眉清目秀,对唱快板时,你追我逐,这一来,引得台下一阵哄笑,两人旗鼓相当,大获成功。  梅兰芳去“捧”孟小冬的场,坊间的流言蜚语不胫而走,便是角儿们自个儿心里无意,听者们也要念叨了,连长期卧病在床的大夫人王明华都极力促成这桩婚事,加之一群戏迷们的撮合,郎有情妾有意,人间美事。  嫁一个比自己大14岁的男子,年岁似大了些,好在他们彼此欣赏心灵相通。当年一份《北洋画报》刊登署名“傲翁”的文章,题目是《关于梅孟两伶婚事之谣言》,原文如下:  “著名老生坤伶孟小冬,近来成为谣言家的目的物,在下曾在本刊第五期说过一次,想读者多还记得。在下当日并且劝告孟小冬,学学碧云霞,快点儿嫁个人,免得人家常拿她来开心。听说小冬已采纳我的劝告,决心找个丈夫,这未来的新郎,不是个什么阔佬,也不是什么督军省长之类,却是那鼎鼎大名的梅兰芳,梅兰芳现在年纪才不过三十,不能算是“老”,然而“阔”的一字,他可很够得上呢!”  他们的结合大约在相识的一年后,仓促了些,以至于具体日程如今已难以确凿。我问爱听戏的外婆,可记得当年这段轰动一时的旧闻,外婆摇了摇头,早已记不清了。  两个人相遇时无论怎样的牵动人心,终也抵不过与子携老的安稳契阔。
  二 传奇哪堪情薄  成名后的小冬,爱慕者众多,其中有一个是奉系军阀,张宗昌。这位张大帅在军阀史上算得赫赫有名,前有林语堂特地撰文写他,近有李敖为他撰写文章,外号“长腿将军”“三不知”“狗肉将军”“混世魔王”等等,更是现代厚黑学的祖师爷。他不知自己麾下兵有多少,账上钱有多少,连他自己女人有多少也不知道,最壮观的一次带着80多个妻妾上街显摆,扰民。虽认字不多,大老粗一个,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还是山东大学的创办人之一。  从小冬初登台后,张宗昌便对这位文艺界清秀俊美的坤伶表现出了心驰神往。孟小冬从上海去京城时,在济南停留了一段时期做演出,恰恰也在济南的张宗昌又起了歹念,所幸后来接到上司张作霖的电报紧急赴京公干,小冬才躲过一劫。  乱世里,女子要替自己做主,没有个依靠是万万行不通的,即便你人前尊贵,走下戏台,你不过是个逗人取乐的戏子,何况还是一个柔弱且貌美、名声在外的单身女子。京城是小冬的福地,她在此名满天下,也结识了一干梨园行的老前辈,梅兰芳自不必说,连他的原配夫人王明华也有心拉拢她,替她丈夫与小冬的之间婚事做穿针引线,帮着小冬嫁入梅家。  旧时的女子在现时看来当真是体贴入微,处处替她们家的男主人张罗,连娶妾之事都细致的揽过来,咋看似真不介意多几个女人来分享丈夫,仔细想一下,除此而外,大屋下的女人还能有别的选择吗?不如自己替丈夫选一个,好坏说出去都是夸自己贤惠。所以,王明华的选择,不能不说是按着点私心的。  只要家里女人多了,事情就绝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何况,梅家大屋下的男男女女各个都是名角儿,群英荟萃。  王明华知道自己的病好不了,表面上以养病为名避走天津,家里上上下下都交给福芝芳一手打理,实则是看不惯她的处事独揽,用今天的话说叫“霸道”。梅兰芳身边的几个朋友也不喜欢这位二房夫人,精于勤俭持家的女人对和丈夫“混”在一起的一班狐朋狗友都挺感冒,不上进不说,还威胁到了夫妻间的相处,本来嘛,当家的到处挣钱养家,一年到头也见不着几回面。  一边是军阀张宗昌的隐患,另一边是梅家大夫人和戏友的撮合,梅孟的天作之合是顺理成章之事。关于这段旧事的记载可见署名“傲翁”的作者在天津《北洋画报》上刊载的一篇文字,如下:  “梅娶孟这件事,最奇的是这场亲事的媒人,不是别人,偏偏是梅郎的夫人梅大奶奶。据本埠大陆报转载七国通信社消息说道:梅大奶奶现在因为自己肺病甚重,已入第三期,奄奄一息,恐无生存希望,但她素来是不喜欢福芝芳的,所以决然使其夫预约小冬为继室,一则可以完成梅孟二人的夙愿,一则可以阻止福芝芳,使她再无扶正的机会,一举而得,设计可谓巧极。不必说梅孟二人是十二分的赞成了,听说现在小冬已把订婚的戒指也戴上了。在下虽则未曾看见,也没得工夫去研究这个消息是否确实,只听说小冬已肯决心嫁一个人,与我的希望甚合,所以急忙先把这个消息转载出来,证实或更正,日后定有下文,诸君请等着吧!”
  伶人们在台上唱着缠绵悱恻的折子戏,戏迷们穷追不舍挖掘角儿们的情真意切处,从古至今皆是如此。婚后的小冬过起了“金丝鸟”的日子,惹得从前一众戏迷们深感遗憾。二十多年后,上海另一位女子说过:最恨的事,一个有天才的女孩忽然结了婚。她就是张爱玲,这句话不知是否是受此影响的有感而发,从时间上推算,她们是在同一个时代里红透了的两拨人。  在台上演惯了男儿身的孟小冬,性格中怎能不沾些男儿气呢?若是换作别人,受点委屈,守着像梅大师那样的男人,是多少女人梦寐以求的好归宿。她早生了那么多年,才华横溢、独立、倔强、傲气,通常这些词汇用来形容男子才贴切、褒义,而她这样的一个女子,即便放到现在,真有几个男人能不在心里先倒吸一口凉气?纵然她爱的人是梅兰芳。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莫文蔚的一首歌,“越是相爱的两个人,越是容易让彼此疼”,梅孟之恋,成全的只是一对寂寞的恋人,他们诠释的是一段现代职场情侣的纠结,两个工作能力同样出色的职场强人,从对彼此才华的一见倾心,又要像个现代人一样打拼事业,在战火烽烟的年代里还要保存住身家性命,再加上家里女人不止一个的事实,旧时光里的不妥之处占尽,现时的无奈之处揽全,都要这些给压着,这爱,是不是被挤得太轻了?  《梅兰芳》的电影里,看到孙红雷饰演的邱如白对着饰演孟小冬的章子怡说,谁要是毁了他的这份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他们两人的孤单,却不能成就彼此的伟大。听得让人无限心酸,虽不是所有伟大之人都由孤单来成就,可他们的大多数不外乎如此。  既然是爱情,那么悲剧才合适。  离了舞台的小冬,遭到一个疯狂粉丝的上门堵截,导致一名无辜者死亡,这件事对梅孟的打击很大,报纸更是铺天盖地的报道,满城风雨。从一开始就反对小冬过门的福芝芳,在这件血案发生后喊出:大爷的命要紧!一个有心经营的女人,总能见缝插针的给予反击。有着男儿气的小冬怎受得了这样的冷落,何况连梅兰芳亦对她做了冷处理。  女人经得起女人间的刻薄,却受不起一星半点儿恋人对她的忽视。  离开她熟知的戏台,梅家大院的门她从未踏进过半步,婚后一直暂住着别处,既不用打理梅兰芳的起居,也无家可持,孟小冬算是被这个男人给放逐了。那边厢,却是福芝芳跟着他去天津演出,一派夫唱妇随的其乐融融。女人最气的,并不一定是丈夫的不懂体贴呵护,而是明知她内心充满委屈,却还和另一个女人作幸福状,是落井下石的讥嘲。  心高气傲的女子会想着法子替自己出头,至少不能受了委屈不啃声,孟小冬一心想着重返舞台,早在两人结合时,她便提出过。大男子主义一边倒的梅兰芳顾虑被人说养不起家为由拒绝了小冬的提议。孟小冬复出的消息未演先红,这件事闹到后来虽是夫妻重归于好,不能不说彼此心里毫无芥蒂,梅兰芳心里明白,像孟小冬这样的烈性女子,不是他能够驾驭得了的,而以一个大师的身份,也不该在儿女情长上多作计较。  围在梅兰芳身边有两拨人,一拨是拥孟,另一拨是拥福,就像是贾、黛、钗,其中最为有利的一条理由是“智囊团”里有人对梅兰芳提出,福芝芳持家有道,她会服侍人,而孟小冬却要人服侍。女人要上得厅堂,福、孟兼而有之,下得厨房琐事的却只有福芝芳。  无论哪个女子,再怎样擅于宫心计,只要出发点都是为了她爱的这个男人,至于一路上真真假假磕磕碰碰的诸般原因,到头来不也是能美化成一段佳话么?
  三 “广陵绝响”艺术巅峰的灿然谢幕  生活再苍凉,我们的快乐还多得多。我们,是普通的大众,之所以我们的快乐还多些,是因为有时候我们摆高了姿态下不了台时,只要我们心意改变了还能继续走下去,不怕有谁会笑话自己,我们就是那么平凡,为了生活能屈能伸,每个人都是这么过的。  梅兰芳率团访美这一举,赢得了空前声誉,也亏空了一大笔钱。赴美前,他留下几万块的钱分别给了福、孟,在美演出期间对一夫一妻制受到的思想冲击,以及回国后所见孟小冬的手上花费用尽,福芝芳的节俭有余,不无对他日后的决定产生了左右。随后,一手带大梅兰芳的大伯母去世了,前来梅家吊唁的宾客却不见梅家的三夫人孟小冬身影,当时怀有身孕的福芝芳以性命相逼不让小冬进家门,照当时的规矩,小冬进了梅家尽了“梅夫人”应尽之职,便算是梅家的人了。  被拦在门外的小冬受到二房的阻拦,连她爱的这个男人都不能替她做主,虽然心中仍然不能割舍,也实实在在看到了他的软弱,以及二房的强悍。结婚3年,从未踏进过梅家一步,外表看来傲气凌人的女子,实则也藏尽了委屈心酸。  外表越是高傲的人,心里就越充满了一个完美的自己,并非定要门当户对的匹配,但对另一半的执着也如同艺术上追求的臻于完美,遇上了梅兰芳,孟小冬是找对了开头,放眼在梨园行,可还有人比得过他?无论当初是否真的因为张宗昌的威胁,让她起了嫁人的念头,要以她的性格,要是不喜欢的人,只怕无人逼得了她。  我却在想,旧式的深宅大院里,多少都有些这类破碎的爱情故事惹人感慨不已,困难重重的恋人在大屋下险象环生的生活着,但若没有这些阻扰,故事自然是不好看了,但恐怕这对恋人也爱得不那么深刻了。  两头孤单的人,早也看清了缘分已尽的那一天,只是在你我的心中都留存着那份怦然心动,要说从今后,一刀两断,怎能不心碎难捱?相爱的两个人,都没赶在对方面前拾掇出那个完美的自己,可是,戏开场了,你是站在台上的红伶,没有你压不住的场,两片长长的胭脂,夹着琼瑶鼻,观众热情鼓掌,唱到动情处,也得忍住,忍到谢幕,戏散了,人走了,只余下依旧锦绣的件件戏衣,多娇媚,美是美,竟那么伤人。  乱世里,一个女子跌了这么一跤,身心俱创,再要强的人,也一病不起了,女子心心念念的归宿、安稳,不过是一厢情愿,她一度焚香向佛,以图避世清静,她不是福二的对手,便是进了梅家的门,往后日子也难得太平,最难消受的还是梅兰芳。
  从天津回来后,貌合神离的两人,变成了相互的忍让。快刀斩乱麻向来不是尚处于感情余烬中的人能做到的,不是每个女人都能慢熬着等到被扶正的一天,相对福二已生下的几房子嗣,小冬膝下无子,她是天时、地利、人缘的不如意,痛定思痛的她对梅兰芳说:“请你放心。我不要你的钱。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能说出这样一段话的女子,天性中自有一股刚性,刚,则易碎,嘴上说得再绝情,也是当初爱之深切,女人拒绝,是因为想被挽留。听到男人心里,却真的缘分已尽,留不住的终是要放手了。时隔多年后,我们无从得知小冬的这段话是故意为了气他刻薄他而说,还是她真的已到了山穷水尽心力枯槁,对梅兰芳,她是心灰意冷了。  人生几十年的时间看似很长,总觉得仿佛熬不到头似的,最灿烂的年华才短短几年,那还算好的,有的人也许才几个月,甚至几天,谁让他们生在战乱纷飞的年代里,谁又让远离战火的今天的人们更是身不由己,总感觉自己生错了时机,错失良辰,剩下大把大把的时间里空留有无奈与寂静。  一场离婚,是双输,没有谁真的能从一场离婚官司中成为大赢家,何况两人4年多的分分合合,从这扇门里走出去,就是生离了,要么下一刻又深切的爱上了谁,以毒攻毒,要么从此断了想头。  孟小冬从前的一个小姐妹嫁给了上海滩大亨杜月笙做姨太太,托杜月笙出面调停,孑然一身的孟小冬恢复单身,从此和梅兰芳形同陌路。杜家祠堂落成,南北名伶汇聚一堂,因梅兰芳在场,小冬避而不出。  此后,沉静下来的小冬又念起了戏台上的锣鼓喧闹、彩声叫好,还有曾为之付出无数艰辛的学戏岁月,走了长长的路,就这么丢了多可惜。经过前几次的上门学艺遭拒,小冬又一次前往余叔岩门下拜师,终得余师首肯,成其门下唯一女弟子,整整五载潜心学戏。  1947年杜月笙六十大寿时,以赈灾名义邀请南北名角前往上海唱堂会,一场盛况空前的大戏,万人空巷,加上小报刊出梅、孟同为受邀伶人,戏迷们更是热切异常,5天的演出,延长为10天,戏票更卖出了1000元一张的天价。  平淡的生活过久了,总盼望着有峰回路转的那一天,盼到了开头,却猜错了结尾。你等了一路,错过了一路,于是就真的都错过了。若是孟小冬是唱青衣的伶人,若是她能像大多数女人懂得柔情蜜意、楚楚可人,隐忍她的不满,即便仍然是吃苦,那也好过和自己心爱的人生离,再无任何瓜葛地老去要好,在那个岁月里,让一个女人百转千回披荆斩棘地爱一个人是太难太难了。  不是每对分手后的恋人再次合作,都能像《无极》里的谢、张破镜重圆的,很多人喜欢谢、张的故事,也是因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爱情奇迹,延续了芸芸众生者未尽的爱。  堂会上,10天的戏,梅兰芳演了8天,孟小冬演了2天《搜孤救孤》,随后,退隐梨园,她的戏,是收场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国女子那般美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