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惆怅谁无奈表达无奈的语句什么意义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湖南xx09级xx班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安全护航幸福生活》
  安全对我们生活的意义,就好比罗盘对航船的意义一样,没有罗盘,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船便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而没有安全的保障,我们何以谈幸福的生活?
  “孩子,绕过前面的石子”,这是母亲在我蹒跚学步时的指点;
  “当心路上的汽车呀”,这是父亲在我飞车上学时身后的叮咛;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这是我现在恪守的信念。
  从我们离开母亲的怀抱,摇摇晃晃行走在人生道路上时,我们一直依赖着“安全”这个拐杖。没有它,我们可能会摔得头破血流;没有它,我们可能走不过风风雨雨;没有它,我们更不可能到达人生辉煌的顶峰。谁若忽视安全,谁就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你看,宽阔的马路上,一骑车男子抱着侥幸的态度闯红灯,结果与一辆从侧面驶来的大卡车相撞,骑车人因抢救无效当场死亡;放学路上,两名小学生一路上追赶嬉戏,在过马路时不幸被撞,造成一死一伤的惨剧。逝者已往,而留与生者的,该是何等的悲痛与无奈?
  青年朋友们,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湮没在尖锐的刹车声中,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难道不感到痛心疾首吗?
  安全意识的淡薄总是能让我们听到一次次血的教训,让我们看到一幕幕人间惨剧。但你们想过吗,其实,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红灯短暂而生命长久,当我们过马路时,多一份谦让与耐心,我们会收获更多美好。我始终坚信,安全重于一切,而我们,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没有安全,就谈不上生存,更谈不上发展!试问,保证不了安全,我们谈什么家庭幸福?谈什么个人理想?又谈什么创造生活,担负其使他人幸福,同时也使自己幸福的事业?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我们现在还没有安全第一的意识,那么,请从此刻开始树立这个意识吧!个人不仅仅是个人,因为个人的幸福与家庭的幸福息息相关,同时也与每个人的未来紧密相连,为了家庭的幸福,同时也为了我们自己,让我们共筑身体与心理的安全长城吧!
  最后,祝大家永远与平安相伴,与幸福相随!谢谢大家!
关于安全演讲稿(2):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平湖已变得越来越美丽,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
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湮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 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势相当紧迫。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为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1996年2月,国家教委、公安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通知,把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制度,敦促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红灯短暂而生命长久,为了更好地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教育部将今年3月28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定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了更好地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更好地珍视我们生命,
在此,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 1、我们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加强安全意识,树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 2、当我们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 3、当我们时马路时,多一份谦让与耐心,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绝不能为贪一时之快,横穿马路; 4、严禁12周岁以下的学生骑自行车。放学回家一定要排好路队。 记得有一个故事。几个学者与一个老者同船共渡。学者们问老者是否懂得什么是哲学,老者连连摇头。学者们纷纷叹息:那你已经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一个巨浪打来,小船被掀翻了,老者问:“你们会不会游泳啊?”学者们异口同声地说不会。
老者叹口气说:“那你们就失去了全部的生命。” 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却耐人寻味。灾难的发生对每个人来说,不分贫富贵贱,不论性别年龄。孩子、学子、工人、知识分子,人民公仆……无论咿呀学语,还是学富五车,无论幼小纤弱,还是身强力壮,如果缺少应有的警惕,不懂起码的安全常识,那么,危险一旦降临,本可能逃离的厄运,却都会在意料之外、客观之中发生了。 遵章守纪,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我。当我们能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便向文明的彼岸又靠近了一步。重视交通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呵护这文明之花,让我们远离伤痛,珍爱彼此的生命吧。 今天是第十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我们希望这个日子能够再次唤醒同学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大地苏醒,春风又绿。我们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自己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阅读:人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培训超市& (5000多套光盘)张祜_张祜的意思_张祜是什么意思_张祜什么意思_张祜的解释_911查询
输入词条名称进行查询,例如 张祜
张祜 张祜的意思 张祜是什么意思 张祜什么意思 张祜的解释
张祜张祜简介张祜 生卒年不详,字承吉,唐代诗人,清河(今邢台清河)人。约(公元782年)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初寓姑苏,后至长安,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卒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张祜生平张祜早年寓居苏州,常往来于扬州、杭州等都市,并模山范水,题咏名寺。他的《题润州金山寺》诗,空前绝后。他作的《宫词二首》之一:“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流行一时。后来这首词传入宫禁,唐武宗病重时,孟才人恳请为上歌一曲,唱到“一声何满子”,竟气亟肠断而死。这种至精至诚的共鸣,恰恰说明祜诗的魅力。白居易很欣赏张祜的《观猎诗》,认为与王维的观猎诗相比难分优劣。然而,祜性情狷介,不肯趋炎附势,终生没有蹭身仕途,未沾皇家寸禄。 张祜晚年,在丹阳曲阿筑室种植,寓居下来。尝与村邻乡老聊天,赏竹,品铭,饮酒,仿着世外桃源的隐居生活, 一生坎坷不达而以布衣终。张祜一生虽官司场不利,史书也没记载他的事迹,但他的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少,《全唐诗》中亦有349首,北京图书馆珍藏的南宋初蜀刻十卷本《张承吉文集》共收诗469首,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而在仕途上却坎坷不达。他的为人和他的著作一样,有其独具的风格特点,纵情声色,流连诗酒的同时,还任侠尚义,喜谈兵剑,心存报国之志,希图步入政坛,效力朝廷,一展抱负。在人际交往中,他因诗扬名,以酒会友,酬酢往业,结识了不少名流显官。然而由于他的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使他多次受辟于节度使,沦为下僚。有心报国,陈力无门,使他只好“ 幽栖日无事,痛饮读离骚”,“千年狂走酒,一生癖缘诗”。张祜谢世后,太常博士皮日休送挽诗:“一代交游非不贵,五湖风月合教贫,魂应绝地为才鬼,名与遗篇在史臣”。张祜诗集10卷468首至今保存完好。其诗风沉静浑厚,有隐逸之气,但略显不够清新生动;吟咏的题材相当丰富(这里面包括众多寺庙的题作和有关各种乐器及鸟禽的诗咏等等)。代表作有《题金陵渡》、《雁门太守行》、《送苏绍之归岭南》、《旅次石头岸》、《隋宫怀古》、《从军行》、《爱妾换马》、《宫词二首》、《夜宿湓浦逢崔升》、《听筝》、《散花楼》、《悲纳铁》、《樱桃》等,其中《题金陵渡》和《宫词二首》流传颇广。集十卷,今编诗二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一十和五百一十一)。世人评价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杜牧:《酬张祜处士》。)这是著名诗人杜牧对张祜的评价。的确,张祜的一生,狂士、浪子、游客、幕僚、隐者,曾以多种角色出现在人生舞台上,平凡而又独特,畅意而又痛苦,受盛誉而又曾遭诋毁,声名大噪而又终生埋没,可谓是坎坷不平的一生。张祜是一个才子诗人,他青年时豪侠游历、中年时宦海沉浮、晚年的凄凉隐居都给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其诗歌创作的内容、形式、风格也是随其生活历程而变化的,从其诗风的嬗变可以看出生活在其诗歌创作中留下的深深印记。作为诗人,张祜一生创作甚多,他的好友杜牧曾于《登九峰楼寄张祜》诗中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他的诗歌也是众体兼备,尤以五言律诗成就最高。这些诗长于模写,本色自然而韵味隽永。五言、七言绝句则裁思精利,艳丽俊逸,音调谐美;五言古诗,讲讽怨谲,铺叙游程,章法井然。总之,无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张祜都有其独到的造诣,很难将其划入任何一派,而是在中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是为清丽沉雄的一家诗风。诗集作品一生诗集: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宫词二首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怜。新声何处唱,肠断李延年。游天台山崔嵬海西镇,灵迹传万古。群峰日来朝,累累孙侍祖。三茅即拳石,二室犹块土。傍洞窟神仙,中岩宅龙虎。名从乾取象,位与坤作辅。鸾鹤自相群,前人空若瞽。巉巉割秋碧,娲女徒巧补。视听出尘埃,处高心渐苦。才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仰看华盖尖,赤日云上午。奔雷撼深谷,下见山脚雨。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堵。昏晨邈千态,恐动非自主。控鹄大梦中,坐觉身栩栩。东溟子时月,却孕元化母。彭蠡不盈杯,浙江微辨缕。石梁屹横架,万仞青壁竖。却瞰赤城颠,势来如刀弩。盘松国清道,九里天莫睹。穹崇上攒三,突兀傍耸五。空崖绝凡路,痴立麋与麈。邈峻极天门,觑深窥地户。金庭路非远,徒步将欲举。身乐道家流,敦儒若一矩。行寻白云叟,礼象登峻宇。佛窟绕杉岚,仙坛半榛莽。悬崖与飞瀑,险喷难足俯。海眼三井通,洞门双阙拄。琼台下昏侧,手足前采乳。但造不死乡,前劳何足数。送蜀客楚客去岷江,西南指天末。平生不达意,万里船一发。行行三峡夜,十二峰顶月。哀猿别曾林,忽忽声断咽。嘉陵水初涨,岩岭耗积雪。不妨高唐云,却藉宋玉说。峨眉远凝黛,脚底谷洞穴。锦城昼氲氲,锦水春活活。成都滞游地,酒客须醉杀。莫恋卓家垆,相如已屑屑。团扇郎白团扇,今来此去捐。愿得入郎手,团圆郎眼前。西江行日下西塞山,南来洞庭客。晴空一鸟渡,万里秋江碧。惆怅异乡人,偶言空脉脉。涢川寺路日沉西涧阴,远驱愁突兀。烟苔湿凝地,露竹光滴月。时见一僧来,脚边云勃勃。夜雨霭霭云四黑,秋林响空堂。始从寒瓦中,淅沥断人肠。愁肠方九回,寂寂夜未央。秋晚途中作落日驰车道,秋郊思不胜。水云遥断绪,山日半衔棱。远吠邻村处,计想羡他能。拔蒲歌拔蒲来,领郎镜湖边。郎心在何处,莫趁新莲去。拔得无心蒲,问郎看好无。车遥遥东方昽昽车轧轧,地色不分新去辙。闺门半掩窗半空,斑斑枕花残泪红。君心若车千万转,妾身如辙遗渐远。碧川迢迢山宛宛,马蹄在耳轮在眼。桑间女儿情不浅,莫道野蚕能作茧。捉搦歌门上关,墙上棘,窗中女子声唧唧。洛阳大道徒自直。女子心在婆舍侧,呜呜笼鸟触四隅。养男男娶妇,养女女嫁夫。阿婆六十翁七十,不知女子长日泣,从他嫁去无悒悒。雁门太守行城头月没霜如水,趚趚踏沙人似鬼。灯前拭泪试香裘,长引一声残漏子。驼囊泻酒酒一杯,前头滴血心不回。闺中年少妻莫哀,鱼金虎竹天上来,雁门山边骨成灰。思归引重重作闺清旦鐍,两耳深声长不彻。深宫坐愁百年身,一片玉中生愤血。焦桐弹罢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故乡不归谁共穴,石上作蒲蒲九节。司马相如琴歌凤兮凤兮非无皇,山重水阔不可量。梧桐结阴在朝阳,濯羽弱水鸣高翔。雉朝飞操朝阳陇东泛暖景,双啄双飞双顾影。朱冠锦襦聊日整,漠漠雾中如衣褧。伤心卢女弦,七十老翁长独眠。雄飞在草雌在田,衷肠结愤气呵天。圣人在上心不偏,翁得女妻甚可怜。观徐州李司空猎晓出郡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猎残猎渭城东,萧萧西北风。雪花鹰背上,冰片马蹄中。臂挂捎荆兔,腰悬落箭鸿。归来逞馀勇,儿子乱弯弓。鹦鹉栖栖南越鸟,色丽思沈淫。暮隔碧云海,春依红树林。雕笼悲敛翅,画阁岂关心。无事能言语,人闻怨恨深。再吟鹦鹉万里去心违,奇毛觉自非。美人怜解语,凡鸟畏多机。未胜无丹嘴,何劳事绿衣。雕笼终不恋,会向故山归。酬郑模司直见寄故人沧海曲,聊复话平生。喜是狂奴态,羞为老婢声。宦途终日薄,身事长年轻。犹赖书千卷,长随一棹行。送苏绍之归岭南孤舟越客吟,万里旷离襟。夜月江流阔,春云岭路深。珠繁杨氏果,翠耀孔家禽。无复天南梦,相思空树林。送沈下贤谪尉南康秋风江上草,先是客心摧。万里故人去,一行新雁来。山高云绪断,浦迥日波颓。莫怪南康远,相思不可裁。送卢弘本浙东觐省东望故山高,秋归值小舠。怀中陆绩橘,江上伍员涛。好去宁鸡口,加餐及蟹螯。知君思无倦,为我续离骚。晚次荆溪馆呈崔明府舣舟阳羡馆,飞步缭疏楹。山暝水云碧,月凉烟树清。长桥深漾影,远橹下摇声。况是无三害,弦歌初政成。寄朗州徐员外江岭昔飘蓬,人间值俊雄。关西今孔子,城北旧徐公。清夜游何处,良辰此不同。伤心几年事,一半在湖中。旅次上饶溪碧溪行几折,凝棹宿汀沙。角断孤城掩,楼深片月斜。夜桥昏水气,秋竹静霜华。更想曾题壁,凋零可叹嗟。送徐彦夫南迁万里客南迁,孤城涨海边。瘴云秋不断,阴火夜长然。月上行虚市,风回望舶船。知君还自洁,更为酌贪泉。送韦整尉长沙远远长沙去,怜君利一官。风帆彭蠡疾,云水洞庭宽。木客提蔬束,江乌接饭丸。莫言卑湿地,未必乏新欢。送外甥衰年生侄少,唯尔最关心。偶作魏舒别,聊为殷浩吟。白波舟不定,黄叶路难寻。自此尊中物,谁当更共斟。赠薛鼎臣侍御(一作送刘崇德尉睦州建德县)一命前途远,双曹小邑闲。夜潮人到郭,春雾鸟啼山。浅濑横沙堰,高岩峻石斑。不堪曾倚棹,犹复梦升攀。送曾黯游夔州不远夔州路,层波滟滪连。下来千里峡,入去一条天。树色秋帆上,滩声夜枕前。何堪正危侧,百丈半山颠。送李长史归涪州涪江江上客,岁晚却还乡。暮过高唐雨,秋经巫峡霜。急滩船失次,叠嶂树无行。好为题新什,知君思不常。赠契衡上人小门开板阁,终日是逢迎。语笑人同坐,修持意别行。水花秋始发,风竹夏长清。一恨凄惶久,怜师记姓名。走笔赠许玖赴桂州命桂林真重德,莲幕藉殊才。直气自消瘴,远心无暂灰。剑棱丛石险,箭激乱流回。莫说雁不到,长江鱼尽来。题上饶亭溪亭拂一琴,促轸坐披衿。夜月水南寺,秋风城外砧。早霜红叶静,新雨碧潭深。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题僧壁出门无一事,忽忽到天涯。客地多逢酒,僧房却厌花。棋因王粲覆,鼓是祢衡挝。自喜疏成品,生前不怨嗟。寄卢载故人卢氏子,十载旷佳期。少见双鱼信,多闻八米诗。侏儒他甚饱,款段尔应羸。忽谓今刘二,相逢不熟槌。送杨秀才游蜀鄂渚逢游客,瞿塘上去船。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旧俗巴渝舞,新声蜀国弦。不堪挥惨恨水调歌头[题岳阳楼图]    落日与湖水,终古岳阳城。  登临半是迁客,历历数题名。  欲问遗踪何处,便见微波木叶,几簇打鱼罾。  多少离别恨,哀雁下前汀。  忽宜雨,旋宜月,更宜晴。  人间无数金碧,未许著空明。  淡墨生绡谱就,待俏横拖一笔,带出九疑青。  仿佛潇湘夜,鼓瑟旧精灵。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东接八百里洞庭,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代名人骚客于此留下的诗词歌斌,堪比湖上之帆樯,在浩渺的洞庭湖水之上流光溢彩。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声名远播。     不知是诗词成就了楼还是楼成就了诗词,两者仿佛一对天生的爱侣,又似“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般双双成就了历代文人名士。倘若无楼可登,怎会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人生境界?如此,古代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度委实要坠于花间,低到尘埃里去了。     身陷宦海,囿于京畿,容若无法像前人那样行吟万里,只能在图里抒其志感其慨,一抒卧游之心。《水调歌头•题岳阳楼》又是一首题画之作。此词一破上景下情之常规,用笔灵动而一气贯注,将图中景与心里情交织融铸于一,自然流露出对所画岳阳楼图极尽赞赏,同时也对与岳阳楼有关的人事兴叹动慨,亦现容若胸中郁勃雄健之气。     天地悠悠,岁月苍苍,岳阳楼目睹了古今多少落日融于湖水,谁又不是谁生命中的过客。看看他们留下的题名,就知道登楼斌诗者大多是遭贬谪失意之人。想要追寻他们的踪迹,只见水波之上旋涡之中,几簇落叶在鱼罾上飘零盘旋,瞬息不见。惟有沙洲上的雁鸣哀哀,道不尽人世间离愁别恨。      “微波木叶”,出自《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袅袅而起,洞庭兴起微波,这时无边落木亦要萧萧下了。《九歌·湘夫人》,写湘君期求湘夫人而不遇。容若化句用于此,尽抒光阴流转前人已成云烟的怅惘。谢庄在《月赋》中也用“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述秋入洞庭。     这样的洞庭秋色,雨中月下,各有其妙。若是雨中,当如黄庭坚的“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若是月下,李白题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长庚李白”后的掷笔长笑,又是如何的陷人于无尽遐想。这些都好,然好不过秋日晴朗。穷尽人间无数画中楼台,亦不能有此之空旷澄澈。此景当直追“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鹭齐飞”。     若此空明,文人多妙句。韩愈《祭郴州李使君文》:“航北湖之空明,觑鳞介之惊透”。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最美不过如苏轼《前赤壁赋》中“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最幻亦是东坡之“东方云海空复空,羣仙出没空明中”。     美景如斯,如何入画?生绢铺就,淡墨挥洒,横笔一拖,巍峨九嶷山的神韵便跃出纸外,可凝思,可神往,却不可及。仿佛朦胧月色之下,弹琴鼓瑟的湘神已去,只余音袅袅,萦绕于青峰之间。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澄清。  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  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岳阳楼重新落成之时,滕子京凭栏远眺,一蹴而成此阙《临江仙》。容若题罢此图后,六百余年前的青云,是否仍在他胸中激荡难平?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呃,初来乍到,让砖头来的更温柔一些吧。
  赤枣子[风淅淅]    风淅淅,  雨纤纤。  难怪春愁细细添。  记不分明疑是梦,  梦来还隔一重帘。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伤春,是诗词中一个最富温情而又凄清的主题。难以想象,如果没有伤春悲秋的闲情,诗词将是怎么样的瘦骨嶙峋。正是这些闲情,如同诗词的鬓前花眉间意,在金戈铁马的历史身后浅吟低唱,温情抚慰后来者的心灵,给这苍凉的尘世悲凉的温暖。    容若的这阙小令,清婉动人,如轻风送轻歌,让人不知不觉入境。点点春愁,又似墨滴红笺,渐次氤开。时至今日,我们打开书卷步入其中之时,亦要轻手轻脚,怕要惊醒那梦中之人。     “淅淅梦初惊,幽窗枕簟清。”这淅淅的风声,吹去了伊人的一帘幽梦,轩窗半闭。她,是否慵整越罗,更无心眉画远山,只执玉钗在手,却忘斜入云鬓去,任她楼下海棠依旧。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柔风细雨,恰若春蚕吐丝,将一颗愁心织就。容若对成句的化用,对意境的捕捉,是否让他在另一阙宋词里,与秦观相遇相惜?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今人沈祖棼分析秦观《浣西纱》这两句时,说:“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确如此言,这两句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梁启超称之为“奇语”。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说焦仲卿妻之美时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容若说,“风淅淅,雨纤纤”。一切景语皆情语,从中我们又不难想象这词中女子的样子来。     此刻,她素手托香腮,情思渐深,恍若入梦,然而即使梦中也有珠帘阻隔,不得真切相见。这与欧阳修的《玉楼春》虽是语不同,却是境相似。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刘熙载云:“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此语精辟地指出了欧词婉约深沉的特点。容若此词,字虽短,亦是抒情与写景兼融,景中寓婉曲之情,情中带凄清之景,一咏三叹,将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春愁表现得深曲婉丽,淋漓尽致。     想来,唐以后,女子闺阁渐深,民风早不似汉唐时的开放,更无先秦之时的宛若天地初开。闺怨,也从离人征夫泪转为乱红飞过千去。闺阁伤春,更是绣楼深锁中女子的别样情怀。 “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古今中外,人同此心。  
  昭君怨[暮雨丝丝]    暮雨丝丝吹湿,  倦柳愁荷风急。  瘦骨不禁秋,  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  未是诉愁时节。  谯鼓已三更,  梦须成。    又是一场秋雨。雨,丝丝缕缕拂湿了黄昏。恰逢风疾,凉意陡生。柳枝疏落叶萧条,莲子已成荷叶老。他愈发消瘦,举目相望,北雁南飞,寒蝉凄切,玉露生寒。秋晚处处景,景景生愁绪,愁绪无处说。     容若受寒疾所扰,又受愁绪所困,怎能不憔悴消瘦呢。“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生之欢欣太过短暂,生之惆怅太多悠长。柳永《八声甘州》词里有句:“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写的黄昏雨是骤急的,洗江水,洗天色。那个秋,是清朗明净的。容若此处的秋是枯寂的,倦柳残荷,雨吹风急,枯寂一如他的瘦骨岩岩。     这一阙《昭君怨》,依然是上景下情,几点淡然勾勒,其意深惋寥廓。南宋史达祖有一首《秋霁·江水苍苍》,其中就写到倦柳残荷,瘦骨临风。     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废阁先凉,古帘空暮,雁程最嫌风力。  顾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念上国,谁是鲙鲈江汉未归客?  还又岁晚,瘦骨临风,夜闻秋声,吹动岑寂。露蛩悲、清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  年少俊游浑断得。但可怜处,无奈冉冉魂惊,采香南浦,剪梅烟驿。     史达祖,南宋词人。字邦卿,号梅溪,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这首《秋霁》词,是史达祖被贬江汉时的作品,作于深秋时节。彼时他被贬落难,心中无限悲苦。读此词,如闻凄厉雁鸣,直击头顶苍穹。真是愁怅苍凉之极。     苍凉自是相通。然容若一句“瘦骨不禁秋”让这一阕词愁得愈加惹人怜。他似乎写了太多的愁。秋愁、春愁、处处愁。愁,如同一朵微笑的凋零,带着凄楚决烈的美。愁,在秋天是如此的应运而生。     赵秀亭在《纳兰从话》(续)记载——梁汾云:“容若词一种凄惋出,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晋书·王承传》:“承寻去官,东渡江。是时道路梗涩,人怀危惧,承每遇艰险,处之夷然。虽家人近习,不见其忧喜之色。即至下邳,登山北望,叹曰,人言愁,我始欲愁矣。”梁汾引此语,谓容若之工于言愁,足以动移人情,令人生愁情于不自已。“人”谓容若,“我”梁汾自谓也。     梁汾是容若好友顾贞观的别号,他与纳兰容若,算得上是忘年之交。他们一见如故,心志相合,更视为知己。梁汾应是懂得容若的,懂得是世间一种难得的福分。容若曾写《金缕曲》赠予梁汾,其意慷慨酣畅,意气风发。所以,容若亦是有着豪情的一面的。正因为如此,他从未落入一个郁郁阴靡男子的类别,他不断说愁,却是哀愁的活色生香,令世人怜之痛之景仰之。     谯鼓,是古城门之上了望楼的更鼓。谯鼓已三更,夜愈发深沉。夜如汪洋,他是孤单的游鱼。梦是补丁,覆盖住生活中华丽又绝望的裂口。如若有梦,他便可于梦中享受一回薄欢,消解一回寂寞。而此刻欲睡不成,愁绪叠加,怎不断人心弦。三更天的时光,梦亦不成,睡亦不成,于是,便流露出被一位男子的忧愁抚摸过的薄凉来。容若与他的心之慕念,横亘着的是遥遥无期。他苦苦与之相望,终是离索。     他是内心有缺口的人,噙着黏稠浓烈的愁。他不是在指尖拈了几分愁,然后装势的做一会唱。那是来自他性格里的病灶,理所当然,一生未愈。一年四季,惟有秋光,不是他生命中的过客。他与秋之间,根柢太深。秋赋于善怨者以深愁,他以愁为舟,只身一人横渡岁月悠悠。     《昭君怨》。相隔三百多年的深邃流光,词愈发陈旧,情意却是历久弥新。在那个可怜秋夜,他与静默时光两两对望终不言。秋天里呼啸而来的愁,将他裹紧。与他心中那个汁液饱满的内核汇合,漫成汹涌的汐光。诗词写出,亦不是出口,《昭君怨》,他那温热如泪水一般的沉吟,直抵岁月深处的温柔。然后,被深夜读词的人轻轻吻住。    
    非常喜欢容若,只是写的人太多了,还有不少高人,所以一直不敢动笔.  支持一个
  记号先,有空仔细读
  非常喜欢容若,只是写的人太多了,还有不少高人,所以一直不敢动笔.  支持一个  --------  呃,先谢谢一个O(∩_∩)O~。容若写的人确实多,觉得逐篇去写的还没有,笺校和笺注又过于简单,而且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记号先,有空仔细读  ------------------  福一个O(∩_∩)O~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鞭影落春堤,  绿锦鄣泥卷。  脉脉逗菱丝,  嫩水吴姬眼。  啮膝带香归,  谁整樱桃宴。  蜡泪恼东风,  旧垒眠新燕。    时光倒流,目光穿过三百余年的历史烟云,投向康熙十五年京城郊外。长堤之上,万柳吐丝,最是一年春好处。柳拂春水水浮堤,堤上少年郞,锦衣名马,衣袂垂于马鞍之上,鞭影搅动一帘春光。一汪春水,波光流转,宛如江南女子的眼神,饱含温情无限,与腰肢曼妙的菱蔓无声缠绵,无限爱意,尽在不言中。     马踏芳草,携香而归,庆贺进士及第的宴席已经摆好,这该是怎么样的快意人生呢。樱桃宴罢,风吹酒醒,却见蜡烛的泪光点点。梁上去年旧巢,眠宿的却是今年新燕。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真是个伤心人别有怀抱。人生如梦似幻,万事转头空,谁能逃出这宿命呢?    “脉脉逗菱丝,嫩水吴姬眼”,极尽春水春色之神韵,映衬出堤上之人心旌摇荡。此一句,张秉戊《纳兰词笺注》可谓大缪矣。其云:“谓菱丝蔓蔓,缠绕交织,仿佛脉脉含情,嫩绿的春水好像是吴姬的眼波。”脉脉含情者,非菱丝,实为嫩水。这是一个主语后置句,“脉脉逗菱丝,嫩水吴姬眼”即为,“嫩水吴姬眼,脉脉逗菱丝”。     嫩水,即春水。杜牧《早春赠军事薛判官》诗:“晴梅朱粉艳,嫩水碧罗光。””王安石《和平甫春日》:“溪谷溅溅嫩水通,野田高下绿蒙茸。”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用词的大胆新奇极具想象力。嫩,既有春水之神韵,更有观者之怜爱。以人喻水,以水喻人,亦为常理。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吴姬眼,令人心驰神往。想来,江南女子的眼神,虽不似洛神之明眸善睐风神俊朗,定有无限柔美,别样风情。唐代诗人吴能《吴姬》之一中有“夜锁重门昼亦监,眼波娇利瘦岩岩”。眼波娇利,妩媚动人貌。瘦岩岩,亦令人生出无限假想,那是怎么样的腰若流纨素带紧腰细呢?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舞的腰肢,瘦嵓嵓的一搦。”这样的盈盈一握,谁见不犹怜。    容若此词,写于康熙十五年春。那一年,经过三年痛苦而漫长的等待,容若终于在殿试中考取进士,并被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这样的荫祖光宗,多少读书人终其一生亦不能及,而容若,那一年才22岁。皇亲国戚,显赫门门庭,青年才俊,是什么让容若飘摇于浮云之上,俯视这红尘?    清代词人吴绮序《饮水词》末云:非慧男子不能善愁,唯古诗人乃云可怨,公言性吾独言情,多读书必先读曲。嗟乎,若容若者,所谓翩翩浊世佳公子矣。     吴绮,,清代词人,字园次,一字丰南,号绮园,又号听翁。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顺治十一年(1645)贡生、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又任湖州知府,以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时人称之为&三风太守&。后失官,再未出仕。     吴绮的词,小令多描写风月艳情,笔调秀媚,题材狭窄。吴绮也能诗,摹仿徐陵、庾信,以清新为尚,他的骈文学李商隐,以秀逸见胜,比诗名更著。其友芑川最爱饮水词,曾经手录数十阕,并以《百字令》题其后。有云:“为甚麟阁佳儿,虎门贵客,遁入愁城里。此事不关穷达也,生就肝肠尔尔。”生就肚肠尔,真似那青梗峰下灵石转世。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  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  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  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头谱。  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  严寒觱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  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  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呆女。  ——《水龙吟·题文姬图》    容若所提之图,应是蔡文姬一人远嫁匈奴的光景。     文姬,即蔡文姬。据史料记载,蔡文姬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之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文姬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她被掳到南匈奴,嫁于匈奴左贤王为妻,饱尝异族异乡异俗生活之痛苦,并生下二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而她却不能两全。文姬也确实非常有才气。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曹操很是失望。可她还能背出四百篇,曹操大喜。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那年她才二十三岁。二十三岁的女子,是盛放的花。她是足够担当得起“倾城”二字的。而她却要去一个非亲非故之地,未来渺然不可知,更何况那里长路遥遥,呜呜卷叶,黄沙白草。以她的容貌才情,应是得非凡男子与之匹配的,他们可以赋诗抚琴,鸾凤和鸣。然她将嫁之人定将是一个铁马嘶风、毡裘凌雪的北漠蛮人。     关于柯亭响绝。柯亭,盛产良竹。文姬之父蔡邕喜用柯亭之竹制笛。晋伏涛《长笛赋》中记载:“蔡邕避难江南,宿于柯亭。柯亭之观,以竹为椽。邕仰而眄之曰:‘良竹也’,取以为笛,奇声独绝。历代传之,以至于今。”然此时笛音已成绝响,父亲已过世。     关于四弦才断。四弦才,《后汉书·列女传》引刘昭《幼童传》:“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是年她才六岁,父亲深夜弹琴,她隔墙听出是哪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此处所指文姬丧偶,与弦断双关。     觱篥,是一种古代簧管乐器。又称“茄管”、“管头”。形似喇叭,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吹出的声音悲凄,羌人所吹,用以惊中国马。出自西域龟兹,后传入内地。匈奴严寒,文姬在她的《胡笳十八拍》中写道,“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她是意悲愤,心苦寒,夜不能寐,饥不能餐,她朝朝暮暮心思故土,挥泪如雨,肝肠寸断。     文姬失去至亲与至爱,又逢战乱,还遭俘虏。心中无限悲苦,又无力将其作任何扭转。时光是残忍的,又是充满深意的。她如同茫茫风雪中的一株弱小植物,内心残存着一丝光亮,而被命运打磨的清苦而坚毅。     容若看着这幅画,时隔千年之余,光阴凝结于一卷绢纸之上,浓稠的仍可滴下汁液来。那大漠狂沙凛冽风霜侵心而入,她的愁苦凄凉于他只是触手可及的距离。他敬她的千古才情,更怜她的玉颜薄命。他看画中之景,亦叹画外之情。所以,于此需要提及的,还有容若的好友吴兆骞。     吴兆骞,字汉槎,吴江松陵镇人。其七世祖即孝子吴璋,叔祖吴易。九岁作《胆赋》,十写《京都赋》,少年时即声震文坛。清初,江南士大夫各自结社,慎交社、同声社较为著名,吴兆骞曾主盟慎交社,与诸名贤角逐艺苑。顺治十四年中举人,南闱科场案发,被诬卷入其中。翌年,兆骞赴京接受检查和复试。在复试中,他负气交白卷,被革除举人名。顺治皇帝亲自定案,兆骞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一并流放宁古塔。后经好友纳兰容若、顾贞观在朝中斡旋,费赎金数千,吴兆骞又献《长白山赋》取悦康熙帝,康熙二十年得以放归,二十二年返里省亲。长期的严寒生活,兆骞已不适应江南水土气候,大病数月,赴京治疗,翌年客死京城。     有词家认为是容若在借文姬事咏吴兆骞事。“名士”即指汉槎。“非生非死”句则用吴梅村送汉槎的诗“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毡裘夫妇”是叹吴妻葛氏随戎宁古塔。吴兆骞和蔡文姬一样,皆为“名士倾城”之流,命运竟是如此相匹。世间多少无德无才之徒坐享富贵,他岂能不痛心而怨上天不公,给予他们的福分太少呢。     后有文人苏雪林认为这仍是容若在借古事咏自身感情的不幸,“恶风吹去。万里他乡”,似是在叹恋人入宫,两人之间如远隔重山。而词意也是在感慨与恋人之间事多坎坷流离,像文姬一样身不由己。     或许两者皆有吧。伤情善怨,这是名士与倾城的宿命之源。读这一首词,感受的是容若的用心良苦。纳兰词是一片深海,蕴藏无限的玄奇与能量。滴水探海,是每个读者都喜欢去做的一件事情,亦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契机。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永远的纳兰,可叹已无后继者。
  他的同事,阿玉锡持矛荡寇,雄姿伟岸,小乔初嫁了
  散帙坐凝尘,吹气幽兰并。  茶名龙凤团,香字鸳鸯饼。  玉局类弹棋,颠倒双栖影。  花月不曾闲,莫放相思醒。  
——《生查子》       此阙《生查子》,有注本说,是容若早期之作,“词中生动地描绘了贵族之家绮艳优裕的生活,这种内容的描写,在纳兰的词中是不多见的”,然细读之下,不免疑窦丛生。     生查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熟煌曲子词》中有此调,唐韩偓所作为最早。因朱希真词有“遥望楚云深”句,故又名《楚云深》。生查子,生楂子,多少青涩,几多皱眉,历来,多抒写怨抑感伤之情。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这是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累官至翰林学士,传世有《六一词》。为北宋前期词坛大家。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治史和文学批评也卓有建树。
    这首《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两情是何等欢洽。花、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只是佳人不见,意境堪比落花人独立。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     
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  
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弦语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这是小山的《生查子·坠雨辞云》。坠雨辞云,多美好的一个意象,美好的时光是那样的逝水难留,唯有此恨绵绵,莲子心中苦,离人腹内酸。寄调琴弦,惟盼曲相逢,何似在梦中。真是个愁肠百结,哀婉难寄。     回观容若此词,情境何其相类。若不是怀人之作,就当是闺怨之词。词人借写“你”来写“我”,由来有之。     早春薄暮,伊人独坐。书册已然打开,却无心翻看,恰如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拨动伊人心中愁弦。怅然叹息,气如空谷幽兰。龙凤香茗,已是半温,却无心啜饮,无人赌书,何来泼茶之香。鸳鸯香饼,自顾袅袅,眼看鸳鸯成灰,更不敢燃起孤灯,照见孤影犹自怜。     轩窗之外,棋盘无语,落下鸟儿双栖的身影。虽无微雨,却是一样的燕双飞。当初的欢声笑语,推枰嬉戏,今日隐身何处。花开花又落,月圆复月缺,年华似水,纵有万般风情,哪里又敢放任自己的相思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么的杳杳无期啊。     散帙坐凝尘,吹气幽兰并。有注本说“散帙二句:散帙,本指打开的书帙,此处借指读书。 凝尘,尘土聚积。此处有不过分讲究居处之意。《晋书·简文帝纪》:‘帝少有风仪,善容止,留心典籍,不以居处为意,凝尘满席,湛如也。’ 吹气幽兰,谓美女气息之香胜于兰花。这二句意谓读书之时,身边有爱妻(或指美人)伴坐。”若作此解,那么此句便与结句矛盾。既有美人伴坐,何来相思。坐凝尘此处也应引申为久坐,若说不过分讲究读书的环境,显然与龙凤茶、鸳鸯饼等句不符。“并”,此处应作“相同”解。嵇康《卜疑集》中有“行与世异,心与欲并”句。     玉局,即棋盘,诗词中常见。玉局类弹棋,与贺铸“玉局弹棋无限意,缠绵”最为相近。容若此处引用,正合佳忆及当初相欢之情。贺词为《南乡子》:      秋半雨凉天。望后清蟾未破圆。二十四桥游冶处,留连。携手娇饶步步莲。  眉宇有馀妍。初破瓜时正妙年。玉局弹棋无限意,缠绵。肠断吴蚕两处眠。     写尽繁花,只为落寞。身边华丽的场景,却无处安放内心的怅惘。纳兰这首小令,遣词用语尽透着华丽之气,诚如夏敬观《蕙风词话诠评》所言,“寒酸语,不可作,即愁苦之音,亦以华贵出之,饮水词人,所以重光后身也。”只是,龙凤贡茶,鸳鸯香饼,棋盘,伊人眼里,不过是落寞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斯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暗自伤怀。    
  惊晓漏,  护春眠。  格外娇慵只自怜。  寄语酿花风日好,  绿窗来与上琴弦。  ——《赤枣子》     这一首《赤枣子》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子”含有小之意,在词调中属小曲,全词只有五句共计二十七字,却是将一位春晓护眠、不甚娇慵、暗自生怜的妙龄女子勾画的清晰灵动、情意丰满。     春雨日时,春草葳蕤,花蕊映春晖,春水碧如天。  晨光中,窗外穿来瓦檐中滴落的雨水声,吧嗒,吧嗒……宛若时光铜漏。她被这种声音惊醒,尚未睁开眼,恍然不知身在何处。    她想赖一会床。慵懒,是这个季节的少女不经意便会害的一种病。这样的病娇柔美丽,更被光阴允许和呵护。因了这各类美好,她开始对自己有了怜意,爱怜不已。这是值得称颂的事情,她懂得对珍贵的事物予以珍爱。     我们可以猜测她的年龄,十六?十七?十八?哪个年龄在你的心里最为珍稀宝贵,她就是属于哪一个年龄。容若写的这一位“她”,或许是来自他的记忆,或许是来自他的憧憬。她,必定是一个幻象。美好至极的事物,通常都源自幻象,抑或归置幻象。    寄语酿花风日好。她起身后,去到园中与花耳语,快些开放,莫负了这赏花人、春光意。     酿花,意为催花怒放。前有宋代吴潜的《江城子》:“家园十亩屋头边。正春妍。酿花天。杨柳多情,拂拂带轻烟。”后有同代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中写:“酿花天气雨新晴,一片清光两岸平。”吴潜写的是田园春色,杨柳轻烟醉花妍。袁枚写的是春日雨后初晴,花香曼妙水岸边的一片清朗盛景。无疑,酿花是一个无比美好的词。让人浮想时光,即是花瓣里盛开的醇酒,散发出迷惑意志的芬芳。    少女,天生就具备令流光痴迷倾倒的力量。春,亦是上天布的琴。百鸟齐鸣,高山流水,细雨和风。人间所有的花朵都将开出最好看的姿态,最好看的颜色。如此,她的身上,便有了春天的成分,色彩鲜活,味道芳馥,气质清雅。她与春天,相看不厌,心生欢喜。     捻玉搓琼软复圆,绿窗谁见上琴弦。  慢笼彩笔闲书字,斜指瑶阶笑打钱。  炉面试香添麝炷,舌头轻点贴金钿。  象床珍簟宫棋处,拈定文楸占角边。    “绿窗来与上琴弦”一句应是化用唐代赵光远这一首《咏手》诗中的“绿窗谁见上琴弦”。赵光远写的是一位富贵女子的纤纤素手,抚琴写字、梳妆下棋的玉葱皓腕,占完了风情与才情。那样的一双手,是千娇百媚的,那样的一个人,是倾国倾城的。她贴的金钿,指的是瑶阶,点的是麝香,睡的是象牙床珍珠簟。这样的女子,太富贵,读起来却是隔着云端的距离。    容若写的亦是女子,一样临窗抚琴的女子。琴声清幽,如美玉琳琅,亦如深谷溪流,让整个春天为之沉醉。“好”字为“女”“子”二字而合,感叹这世间造化,真是妙不可言。她是惹人亲近的,是娇憨天真的。读罢此词,势必心里想到的,都会是一位人见人欢欣的怜人。  
  锦瑟何年,香屏此夕,东风吹送相思。  记巡檐笑罢,共捻梅枝。  还向烛花影里,催教看、燕蜡鸡丝。  如今但、一编消夜,冷暖谁知。  当时。  欢娱见惯,道岁岁琼筵,玉漏如斯。  怅难寻旧约,枉费新词。  次第朱幡剪彩,冠儿侧、斗转蛾儿。  重验取、卢郎青鬓,未觉春迟。    ——《凤凰台上忆吹箫·守岁》         旧时重至,最是回想,物是人非,最是断肠。往事历历在目,然触手莫及,只能梦中执手泪眼相看,留下多少此恨绵绵无绝期。此阙《凤凰台上忆吹箫》,有说是容若感怀谢表妹之作,似无定据,更有词中所述之意,似是夫妇花间月下之趣,举案齐眉之情。此词又写于卢氏离世那年岁末之夜,以容若之性情,当无追怀他人之道理。那时,容若也未识沈宛,更何况,容若初春纳沈宛,春末沈宛即南归,未几,容若便离世,未及有守岁时。依此来看,此词只能是追缅亡妻卢氏之作。     九年间,容若写下二三十首悼亡之词,数量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无人能及,其中的苦哀之吟,多催人泪下。“悼亡”词则是亲情词中“死别”永诀的苦哀之吟。严迪昌《清词史》有云:纳兰的悼亡词不仅拓开了容量,更主要的是赤诚淳厚,情真意挚,几乎将一颗哀坳追怀、无尽依恋的心活泼泼地吐露到了纸上。     美好的年华已一去不返,今岁唯有香屏相伴,东风吹,相思无尽意。记取当年檐下携手穿梭,欢歌笑语里共捻梅枝。更有烛花影里,青玉案上,珍馐美酒,怎一个良宵。此刻,只得孤灯残卷,冷暖再无相知。若再忆及当年的“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怎不教人怅惘。    “记巡檐笑罢,共捻梅枝。”应出自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二:“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蘂疎枝半不禁。”元邵亨贞也有《贞溪初夏次南金韵》:“巡檐燕子掠晴丝,隔坞茶烟出院迟。”    容若居北方,按说岁末应吹北风,词中为何“东风吹送相思”呢?细思之下,东风更有无情别离之意。东坡一阙《东风破》便道出无尽离情别意凄凉萧索。         一盏离愁 孤单窗前自鬓头    奄奄门后 人未走    月圆寂寞 旧地重游    夜半清醒泪 烛火空留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君去后 酒暖思谁瘦    水向东流 三春如梦向谁偷    花开却错 谁家琵琶东风破    岁月流离 不解时候    仍记总角幼    琴幽幽 人幽幽    琵琶一曲东风破    枫染红尘谁看透    篱笆古道曾走    荒烟漫草年头    分飞后     李贺《南园十三首》之一中也有“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之句,写尽花落离枝的哀感。花草本无情,伤怀自在人心。陆游的一阙《钗头凤》,东风更恶,吹落了唐婉如花的性命。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如此,容若并非违反常识,东风更有无尽深意。容若,是如何的积郁难抒呢。     更悔当时,欢娱见惯,只道是寻常。只以为佳宴常有,年华如斯美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亦同。谁又知道,斯人不再,纵是写了新词,又说与谁人听呢。你看,朱红的旗幡一样挂起来,妇人的鬓发两边,也是珠环纷颤,面对此景,我又情何以堪呢。我虽年少,却与何人相携白头呢?     斗,应是通抖,白居易《骠国乐》中有“花鬘斗薮龙蛇动。” 孟郊《夏日谒智远禅师》中亦有“斗薮尘埃衣”句。蛾儿,古代妇女于元宵节前后插戴在头上的剪彩小帽之类的应时饰物。宋康与之《瑞鹤仙·上元应制》:“风柔夜暖,花影乱笑声喧。闹蛾儿、满路成团打块,簇着冠儿斗转。”     卢郞一句,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丁:“卢家有子弟,年已暮犹为校书郎,晚娶崔氏女,崔有词翰,结褵之后,微有慊色。卢因请诗以述怀为戏。崔立成诗曰:‘不怨卢郎年纪大,不怨卢郎官职卑。自恨妾身生较晚,不见卢郎年少时。’”元密子瑜《临江仙》:“卢郎心未老,潘令鬓先皤。”     容若自喻卢郞,本谓人还年少,人生还长,独不得与卿相守,是何等的凄哀。却不曾想,天妒英才,令后人扼腕。
  新睡觉,正漏尽、乌啼欲晓。  任百种思量,都来拥枕,薄衾颠倒。  土木形骸,分甘抛掷,只平白占伊怀袍。  听萧萧一剪梧桐,此日秋声重到。  若不是忧能伤人,甚青镜、朱颜易老。  忆少日清狂,花间马上,软风斜照。  端的而今,误因疏起,却懊恼、殢人年少。  料应他此际闲眠,一样积愁难扫。     ——《剪梧桐·自度曲》    梧桐,在诗词中早有固定的意象,梧桐,一般而言,是作为秋天的象征而出现的,综观唐诗宋词中出现的宋词意象,概莫能外,而秋在文人骚客笔下,通常又是萧瑟,凄婉,深沉,哀怨的,所以,我们不妨把梧桐看作是心境颓丧,悲苦,身世凄凉的象征,如: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睡梦新醒,正是漏尽更深,乌鸦啼叫,天将欲晓。这样的万籁俱寂,一任情感交织,涌上心来,薄薄的锦被盖反了,也未知觉。人同土木,形容枯槁,当初的恩爱已渐行渐远,真是枉对了与她的一场爱恋。萧萧秋风袭来,剪落梧桐叶,秋声又至。     如若忧愁不能伤人,为什么,为什么镜中的容颜老去呢。想当初,年少清狂,也曾花间月下,马上意气,恩爱亦如同斜阳中的软风入怀。可如今呢,却因疏著情意,误了她的年华,让她为情所困,怎么能不让自己心生懊恼呢。想来,此时此刻,她也此情无计可消除,辗转无眠吧。     初读此词,很费思量。《饮水词笺校》有注:此阕似为薄情少恩、贻误女子青春而生悔。“平白占伊”、“殢人年少”皆此意。“误因疏起”,谓早年未曾著意于情感。容若娶卢氏之前,先纳庶妻颜氏,时约在康熙十二年。十四年,颜氏产容若长子富格,颜氏长期别居海淀双榆树,性德眷顾甚少。此阕或即为颜氏而作。    容若与妻子卢氏情深意重,异常恩爱。有《浣溪沙》: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衩斜灯影背,红棉粉冷枕函边。相看好处却无言。    容若眼中的妻子是如柳枝般吹花嚼蕊的仙子。此时的容若是潇洒豪放的,他意气风发,当花侧帽,词风清新自然。     卢氏亡后,容若为其写下很多情感真挚的悼亡词,其中的一些被推为纳兰词的压卷之作。卢氏之后,容若虽有续官氏,并纳沈宛,然而却不会再有当初的激情了,正所谓“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正所谓多情必有薄情处。颜氏纳于卢氏之前,并育有容若长子,长期别居,容若待之冷淡。据容若词中自悔语,于卢氏为生死然诺的痴情人,而于颜氏则不可不谓薄情夫婿。妻妾制度合法化的古时,以容若家世,纳妾原可理解为不得已,但因为个人心目中对容若期许过高,便不得不发一声叹息:纯情如容若,或者可以对长子之母即使是自己并不心仪的妾,采取一种比较温和而不是冷漠的方式?但旋即为之排解:容若的感情是纯粹的,也许这种炽烈的感情不得不排他。     虽如此,容若心中亦是多有愧疚。此词虽是多铺叙,然情感亦是真挚。这样的幽怀别愁自是无人可诉,只有更深夜静之时涌上心扉。  
  顶小汐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闷自剔残灯,  暗雨空庭。  潇潇已是不堪听,  那更西风偏著意,  做尽秋声。  城柝已三更,  欲睡还醒。  薄寒中夜掩银屏,  曾染戒香消俗念,  莫又多情。  ——《浪淘沙》     又是一个秋夜。灯花微弱的跳跃着,燃了小半夜,将近灭。他又是独自一人,剔过灯花,默默的样子宛若静雪。夜很静,窗外是延绵不绝的潇潇雨声。雨点落在瓦檐上,落上石阶上,落在庭院里。起风了,西风携带着萧瑟之声,于雨的暗寂中逼仄而入。    城桓之上,传来梆柝声,时已三更。夜,愈发深了,西风又凉了一层。     这个夜里,他定是想起了太多的往事。那些往事让他在这风雨交加的夜里始终无法安睡。秋夜的萧寒沁入房来,轻掩屏风,他的心,清瘦成一颗青涩的苍果,千愁万绪,郁郁不得终。他是孤寂的,如此,犹显得时光的漫长。这个秋夜,是沉默的,不因寂静,只为寂寞。这个秋夜,亦是喧嚣的,风雨来袭,万木零落。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光盛大,包容着这世间所有的残缺与完满,清淡与浓稠,凋零与收获。古有宋玉悲秋,他在《九辩》里首句即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容若的心里,是盘桓着凌云之意的,亦是蛰伏着花间之闲的。他是上天恩赐给人间的一块玲珑美玉,亦是世人心头思不透、饮不尽的那一口凄美惆怅。     想起元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中的句子:“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亦有晏殊《玉楼春》中名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写相思的诗词太多。可见这相思从来就是一件令人无法自主的事情。无分男女,谁沾染上了都休想轻易逃脱,跟害病无异。它是奇妙的,亦是凄苦的。但身处其中的人们,纵是把这苦尝尽了,仍是满心的甘愿。    容若亦是甘愿。他在这种甘愿里对这个世界依然有所期望。期望是支撑他的光束,亦是折磨他的因由。如若他对这个世间心如死灰,就没有所谓的愁怨。     这一首词里写到戒香。佛教谓戒律能涤除尘世的污浊故以“香”喻,戒香,即佛教说戒时所燃之香。南朝张公礼《龙藏寺碑》中记道:“烧此戒香,令熏佛慧。戒香恒馥,法轮常转。” 唐司空图 《为东都敬爱寺讲律僧惠确化募雕刻律疏》中记载:“启秘藏而演毗尼,熏戒香以消烦恼。”    他写的是,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一百多年后,德国有位叫黑格尔的哲人说,人总是以最强烈的拒绝方式落入他所拒绝的窠臼之中。     有言是佛法无边,可普渡众生。纳兰容若熟读经书,烧香礼佛,不可谓不虔诚。而他真真确确是诚心诚意的,他亦寄望可以超脱尘世烦愁,并以此忘机。然而只因他是纳兰容若。所以,在他身上,将注定戒香消不了俗念,拈花解不了多情。他深陷于内心的郁结,早已情根深种。一切外在的力量,都是枉然。     若不多情非容若。一切皆由命定,此为生性。他甚至不曾知晓。多情,乃是上苍种在他骨子里血液中的一枚阴柔之蛊,日趋壮大,与生俱来。  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映疏林。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便向画图寻。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诵经之声,已隐于暮色,清月独对深潭,此境只合满月轻风,倘有落花,必惊虫鸣。  悠然空寂,梦也轻轻,凡尘俗世岂可侵扰。  忆往昔冬黄昏,斜阳余晖,涂抹疏林。  云深之处,孤峰绝顶,老僧独吟。     读此词上阙,不禁让人想起一首唐诗,《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此诗作者常健,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一个生卒年月与籍贯都不详的人,却因为这样的一首诗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留下了名字,并得欧阳修感慨盛赞:“我常喜诵常建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     二者相似又相异。诗为春,词为秋,诗为晨,词为暮。同是幽静,诗多蓬勃之气,词显寂然清冷,然亦显容若笔意之清逸疏朗。     上片的造境,是为下片的抒情。眼前画,画中景,景中忆,全为隐然避世之所,隐逸之情已然呼之欲出。老僧孤吟,不但与梵呗静呼应,更是烘托了整幅画的意境,使得词意闲雅空灵,描摹出西山遗世独立的神韵。     执杖云游,溪边垂钓,涧边鼓琴,隐隐有魏晋之风。一生也穿不破几双鞋,可是谁又能了解我此刻画中观山看水的心境呢。想要乘风归去,却已枉顾功名利禄之凡尘,想要挂冠归隐,恐是永无他日,只能向画中而寻了。     “云中锡”与“何日得脱簪”句,应是化自唐张说《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诗:“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     锡,本意是锡杖的简称,佛教语中有飞锡、锡飞之说,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释氏要览》卷下:“今僧游行,嘉称飞锡。此因高僧隐峰游五台,出淮西,掷锡飞空而往也。若西天得道僧,往来多是飞锡。”后也指僧人游方,唐冷朝阳《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诗:“有僧飞锡到,留客话松间。” 王安石 《寄国清处谦》诗:“近有高僧飞锡去,更无余事出山来。” 钱谦益《与素华禅师书》:“弥天飞锡,仍归旧隐。”     容若笃信佛教,对佛教中这些典故也当是稔熟于心,故用之信手拈来。容若天姿聪慧,博学强记,对各类典故了若指掌,故词中常用典,亦纯粹是无心而为,然每用之处,无不安然妥贴,于无心处更添深意。此阙词中更是用典频频。     “此生著几两屐”借用了《世说新语·方正篇》中的一个典故,阮孚喜欢收集木屐,并且喜欢自己制作,乐此不疲,人见了不禁感叹:“未知一生当著几两屐”,哪里知道他是为着自己的爱好劳作,而不是为了多穿几双鞋子呢?人总是抛弃了自然真趣而陷入功利的营求,岂不知人生苦短,倏忽而逝,连几双鞋子都穿不破,却被红尘束缚,迷惘失落。此刻容若观画之心实如阮孚之集屐,然而又有谁能体会呢?     “槐安”,指的即槐安梦、南柯梦的故事。唐传奇有《南柯太守传》,说淳于棼饮酒于古槐树下,醉酒梦人大槐安国,被招为驸马,又任南柯太守十三年,享尽荣华富贵,酒醒后才发现梦中的槐安国与南柯郡不过是槐树下的两个蚁穴。此典常用来比喻人生如梦和富贵的得失无常,词中正借其表达了对于繁华富贵生活的怀疑和厌弃,归隐之思,也愈发不可抑止了。     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有句云:“青鞋布袜从此始”,青鞋布袜,是普通百姓的装束,他们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正是容若衷心向往的。然而现实就是现实,心驰神鹜之后,容若还是那个奔波在红尘万丈,沉浮在纷纭世事中的自己。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  容若便是宝玉吧.
  为何不写了?
  曹雪芹与纳兰容若    早早开了题,却颇费了一番思量。开始拟题贾宝玉与纳兰容若,思之再三,莫如改贾宝玉为曹雪芹。    再读《饮水词》,字字句句,真真切切,情境意境,莫不时时与红楼重叠契合。传说,乾隆对《石头记》有“此明珠家事”    的评说,当年读红楼,迷失在曹雪芹的故事里“沉醉不知归路”。读纳兰,便与纳兰同叹“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    横”。数年后,当我无意中把两者放在一起时,却发现,两人有太多的相似。甚或认为,曹公的故事,在纳兰的词句中都能    找到归依,只随便几首纳兰词,已有依稀往事难追忆的心情: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绵吹欲碎,绕    天涯。”-----可知是黛玉的挽歌吗?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岂非宝黛初见的前世今生?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是黛玉的哀怨还是宝玉    悲怆逝去的爱人?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沈,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这与黛玉的《秋风秋雨    夕》多么相似!    写到这里,曹雪芹的形象与贾宝玉再次重合。而纳兰的形象则一次次随之跃然纸上。    据史料记载,曹寅与纳兰同为康熙帝近侍长达八年。因此,纳兰显然与曹氏家族渊源极深。可以想见,在纳兰逝去三十多年    后,有关他绝代风华的故事,一定成为曹雪芹自小耳熟能详的记忆。    那时的纳兰性淡荣禄,虽出身公卿、贵为皇家侍卫却深以为苦,“惴惴有临履之忧”。相比之下,纳兰独钟情字,他执意娶    “高才夙慧”的汉人女子卢氏为妻,为自己的爱情找到了精神契合点,谱写了一曲诗情的哀歌。纳兰的“一生一代一双    人”,写尽了生死长别、幽冥异路的悲凉。而宝玉与黛玉的三生石之约,还泪之诺,把这句看似简单平常的一句话,演绎得    如泣如诉,从这个意义上说,曹雪芹是天下第一改编大师,他把一句词,改写成了一部传世百年、流芳千古的长篇小说。    曾经坚信,曹雪芹自己“一朝覆巢”的家事,是石头记成篇的基础,但我现在相信,在这篇巨著的前半部,作者把记忆中    (自己)和传说中(纳兰)的如歌年华、无忧岁月、青春浪漫、奢华生活一一记录,后半部,则融合了明珠一门和曹氏一族    的颠覆。最让人心痛不已的是:曹公著述石头记时,家计困顿至举家食粥,甚至无以为继的地步。一边是记忆中的风花雪    月,一边是现实的穷困潦倒,这是怎样一种滴血的悲凉!然曹公却借林黛玉,用李商隐的一句诗说:“留得残荷听雨声”,    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纳兰何其幸运!他在花开最艳的时候走了,留给后世无数的唏嘘和感叹。而曹雪芹则借黛玉之口,诉说了他的哀痛:不喜花    开,花盛之后,便是花谢之时,盛极而衰无可逃避,亦最是痛苦。    呜呼!曹公!幸哉!纳兰!  
  木砖头,打酱油路过,兼摸摸。
  谢谢顶贴的朋友,怠慢怠慢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达无奈心情的古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