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藏其用,善遁于虚 善留其不尽 无所遁形是什么意思思

“秋老难逃一背红”(人民论坛)_媒体聚焦_北京资质代办,办理,青少年资质挂靠网
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
“秋老难逃一背红”(人民论坛)
时间: 09:10:56&&来源:&&作者: 邓佑标 
“秋老难逃一背红”(人民论坛)
  “水清讵免双螯黑,秋老难逃一背红。”宋人的《咏蟹》,借螃蟹双螯“既黑且长”,最终却难逃“一背红”的下场,说明了贪横必败、法网难逃的道理。  道虽不远人,理却不加身。现实中,一些人偏偏就有“能逃一背红”的自信。他们或自恃能干,敢为别人所不敢为;或使出伪装术,不守规矩却大讲忠诚、疯狂敛财却大唱廉洁、私心膨胀却大谈正直;或实施障眼法,不吃窝边草、以严苛为清廉。拣亲戚旧衣服穿的金荣中、袜子经常有大窟窿的明九斤、一日三餐稀饭馒头的祁崇岳、穿着草鞋下基层的张宗海、表面规矩清廉的沈广……为政期间,他们曾一度借助伪装,给人精明能干、艰苦朴素的“好印象”。及至面具揭开、案发落马之时,他们才幡然悔悟:再精妙的假面具也藏不住丑嘴脸,再高调的“好名声”也护不了恶罪行。  善借鬼狐之事讽人的《阅微草堂笔记》,曾描述过这样一类黠鬼,他们“善藏其用,善遁于虚,善留其不尽”,人不知、无人劾治,故为祟而不以为祟。这样的黠鬼,却没有最后不露馅的。事实证明,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权相交,权尽则弃。那些所谓牢不可破的“攻守同盟”,往往只是一捅即破的窗户纸;那些自认为高明保险的“隐身术”,也不过是掩耳盗铃的愚笨行为。  一位落马官员在忏悔书中写道:“总觉得偶尔犯上一次无关紧要,要是一直敬法畏法,祸患就不会及身了。”侥幸心理换不来安全感,电线敢触碰、红线敢逾越,又岂能不栽跟头?有一个现象深刻阐明了这个道理:深沟峭壁,不仅普通人不敢去,动物也会怵三分,因为知道去了以后有跌落丧命的危险。如果人人都坚信贪横必败、法网难逃,就不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越陷越深。  俗话说,知止则不殆。李畲是唐代监察御史,一次,差役送俸米到家,李母令人按照标准过数,结果多出三石。差役解释说,御史的俸米出库时,一向不将高出斗口的部分刮平。李母对这种损公益私的“御史例”有些生气,不仅归还了多出的俸米,还责备了儿子。为此,李畲上奏参劾了发放俸米的仓官,并自请罪责。李畲的“知止”,既终止了自己的错误,也惊醒了御史群里的“梦中人”。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今天,依法治国已按下“快进键”。随着扫尘除垢的力度不断加大,党员干部敢于讲清楚、勇于说明白、悚然自止者也越来越多。当透明人不当两面人,重拾公仆本色,也不啻为党性仍在、规矩能守的体现。如此,对干部个人是幸事,对党和国家事业也是好事。  为政者“平安落地”,最可靠的凭借就是一身干干净净,一生堂堂正正。须知,天地无心,视听在民。如果继续玩弄伎俩,欺骗组织、蒙蔽群众,不收手、不收敛,就难逃“一背红”的结局,为政者当有此警醒。::钟婷 姚琳琳
北京资质代办,办理,青少年资质挂靠网承办
联系电话 传真:010-
电子邮件: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黑ICP备号-2文章阅读数
悟出来的学问
作者:&&&& 17:57
悟出来的学问
本篇先引述纪晓岚的几条笔记,其一曰“熏狐人”:
东光有熏狐者,每载燧挟罟,来往墟墓间。一夜,伏伺之际,见一方巾襴衫人自墓顶出,作鬼啸声,群狐四集,围绕丛薄,狰狞嗥叫,齐呼捕此恶人,煮以作脯。熏狐者无路可逃,乃攀援上高树。方巾者指挥群狐,令锯树倒。熏狐者窘急,俯而号曰:“如蒙见释,不敢再履此地。”如是号再三,方巾者曰:“果尔,可设誓。”誓讫,鬼狐俱不见。
此鬼此狐,均可谓善了事矣。盖侵扰无已,势不得不铤而走险,背城借一。以群狐之力,原不难于杀一人;然杀一人易,杀一人而激众人怒,不焚巢犁穴不止也。仅使知畏而纵之,姑取和焉,则后患息矣。有力者不尽其力,乃可以养威;屈人者使人易从,乃可以就服。召陵之役,不责以僭王,而责以苞茅,使易从也;屈完来盟即旋师,不尽其力,以养威也。讲学家说《春秋》者,动议齐桓之小就。方城汉水之固,不识可一战胜乎?一战而不胜,事尚可为乎?淮西、符离之事,吾征诸史册矣。
一曰“康师”:
康师,杜林镇僧也。工疡医。余小时曾及见之。言其乡人家一婢,怀春死,魂不散,时出祟人。然不现形,不作声,亦不附人语,不使人病。惟时与少年梦中接,稍尪瘦,则别媚他少年,亦不至杀人。故为祟而不以为祟。即尝为所祟者,亦梦境恍惚,莫能确执。如是数十年,不为人畏,亦不为人所劾治。
真黠鬼哉!可谓善藏其用,善遁于虚,善留其不尽,善得老氏之旨矣。
一曰“滦州民家”:   滦州民家,有狐据其仓中居,不甚为祟;或偶然抛掷砖瓦, 盗窃饮食耳。后延术士劾治,殪数狐;且留符曰:“再至则焚之。”狐果移去。然时时幻形为其家妇女,夜出与邻舍少年狎;甚乃幻其幼子形,与诸无赖同卧起。大播丑声,民固弗知。   一日,至佛寺,闻禅室嬉笑声。穴纸窃窥,乃其女与僧杂坐。愤甚,归取刃。其女乃自内室出。始悟为狐复仇,再延术士。术士曰:“是已窜逸, 莫知所之矣。”夫狐魅小小扰人,事所恒有,可以不必治,即治亦罪不至死。遽骈诛之,实为已甚,其衔冤也固宜。虽有符可恃,狐不能再逞,而相报之巧,乃卒生于所备外。然则君子于小人,力不足胜,固遭反噬;即力足胜之, 而机械潜伏,变端百出,其亦深可怖已(《阅微草堂笔记》,网络版,文字有删削)。
佚史氏曰:抄写这几段清人的笔记,有什么意思呢?是为泄露个人的一点秘密:我的“反行为”中的“不胜不负”之说,是从哪里来的?
我在《中国农民反行为研究》的理论性分析中写道:“反行为”是包含着不求其胜,无分胜负,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一个不胜不败之局;即不“惊醒”对方,不使对方“下不来台”这一层含义的。
“反行为”研究前后经历了近二十年时间,直到最后编辑出版的过程中(2013),我才加写了这一段话。
不瞒各位,这一层意思,我就是从夜读《阅微草堂笔记》时(那已是不知第几遍了),“悟”出来的!
客官,说这些话有什么意思?或者说,它能解释怎样一些历史现象?以下一段话,仍可以说是“悟出来”的学问。
比如,在农村改革的过程中,以杜润生为首的农口领导层总爱强调,“包产到户”仍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过是“集体经济”(或曰“责任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将来有一天还要走“规模经营”之路的。
这里头包含的意思,今天就看出来了吧?
在老陈的《回忆录》里,作者一边称赞杜润生“善于调和各种意见,在激烈的争论中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共识”(263页),一边又说杜老对包产到户“态度骑墙”(220页),“两边讨好”(257页),他特别表示不满的,是以下一段:
(在农村改革的历史里,曾经有很长一段时讲究集体之下的“五统一”,与“大包干”即后来的“包产到户”有所区别)1980年7月,在国家农委的一次会议上,被问及此的老陈反驳说:农民说“五统一”是“脱了裤子放屁”!因此引致杜的“满脸不高兴”……(239页)
我读了这些,心痛不已,数月来,更是百思不得其解,现在,可以明白了吧?
说实话,书写《以阴柔致天下》的时候,我怕还没有达到此一境界。
我与杜润老曾有密切的交往,也有人称我为他的“关门弟子”,现在他已逾百岁高龄,不可能出面印证这些想法了。我认识老陈也有四十余年,如今他已作古,不能一起交换意见,真是令人不胜惋惜!来自当知百科
  河豚惟天津至多,土人食之,如园蔬,然亦恒有死者,不必家家皆善烹治也。姨丈惕园牛公言,有一人嗜河豚,卒中毒死,死后见梦于妻子曰:祀我何以无河豚耶?此真死而无悔也。又姚安公言,里有人,粗温饱,后以博破家,临殁语其子曰:必以博具置棺中,如无鬼,与白骨同为土耳。于事何害;如有鬼,荒榛蔓草之间,非此何以消遣耶?比大殓,佥曰:死葬之以礼,乱命不可从也。其子曰:独不云事死如事生乎?生不能几谏,殁乃违之乎?我不讲学,诸公勿干预人家事。卒从其命。姚安公曰:非礼也,然亦孝思无已之心也。吾恶夫事事遵古礼,而思亲之心,则漠然者也。
  一奴子业针工,其父母鬻身时,未鬻此子,故独别居于外,其妇年二十余,为狐所媚,岁余病瘵死。初不肯自言,病甚,乃言狐初来时为女形,自言新来邻舍也。留与语,渐涉谑,继而渐相逼,遽前拥抱,遂昏昏如魇,自是每夜辄来,必换一形,忽男忽女,忽老忽少,忽丑忽好,忽僧忽道,忽鬼忽神,忽今衣冠忽古衣冠岁,余无一重复者。至则四肢缓纵,口噤不能言,惟心目中了了而已。狐亦不交一言,不知为一狐所化,抑众狐更番而来也。其尤怪者,妇小姑偶入其室,突遇狐出,一跃即逝,小姑所见是方巾道袍人,白须瞏瞏,妇所见则黯黑垢腻,一卖煤人耳。同时异状,更不可思议耳。
  及孺爱先生言--先生于余为疏从表侄,然幼时为余开蒙,故始终待以师礼:交河有人,田在冢旁,去家远,乃筑室就之,夜恒闻鬼语,习见不怪也。一夕,闻冢间呼曰:尔狼狈何至是?一人应曰:适路遇一女,携一童子行,见其面有衰气,死期已近,未之避也。不虞女忽一嚏,其气中人,如巨杵舂撞,伤而仆地,苏息良久乃得归,今胸鬲尚作楚也。此人默记其语。次日,耘者聚集,具述其异,因问昨日谁家女子傍晚行,致中途遇鬼,中一宋姓者曰:我女昨晚同我子自外家归,无遇鬼事也。众以为妄语,数日后,宋女为强暴所执,捍刃抗节死。乃知贞烈之气,虽届衰绝,尚刚劲如是也。鬼魅畏正人,殆以此夫。
  张完质舍人言,有与狐为友者将商于外,以家事托狐,凡火烛盗贼,皆为警卫,童婢或作奸,皆摘发无遗,家政井井,逾于商未出时,惟其妇与邻人阗,狐若勿知。越两岁商归,甚德狐,久而微闻邻人事,又甚咎狐。狐谢曰:此神所判,吾人敢违也?商不服曰:鬼神祸淫,乃反导淫哉。狐曰:是有故。邻人前世为巨室,君为司出纳,因其倚信,侵食其多金,冥判以妇偿负,一夕准宿妓之价,销金五星,今所欠祗七十余金矣。销尽自绝,君何躁焉。君倘未信,试以所负偿之,观其如何耳。商乃诣邻人家曰:闻君贫甚,仆此次幸多赢,谨以八十金奉助,邻人感且愧,自是遂与妇绝。岁暮馈肴品示谢,甚精腆,计其所值,正合七十余金。所赢数乃知夙生债负,受者毫厘不能增,与者毫厘不能减也。是亦可畏也已。
  族侄竹汀言,有农家妇少寡,矢志不嫁,养姑抚子有年矣。一日,华服少年从墙缺窥伺,以为过客误入,詈之去。次日复来,念近村无此少年,土人亦无此华服,心知是魅,持梃驱逐,乃复抛掷砖石,损坏器物。自是日日来,登墙自道相悦意,妇无计,哭诉于社公祠,亦无验。越七八日,白昼晦冥,雷击裂村南一古墓,魅乃绝,不知是狐是鬼也。以妖媚人,已干天律,况媚及柏舟之妇,其受殛也固宜。顾必迟久而后应,岂天人一理。事关殊死,亦待奏请而后刑,由社公辗转上闻,稍稽时日乎?然匹妇一哭,遽达天听,亦足见孝弟之通神明矣。
  沧州一带海滨,煮盐之地,谓之灶炮。袤延数百里,并斥卤不可耕种。荒草粘天,略如塞外,故狼多窟穴于其中,捕之者掘地为阱,深数尺,广三四尺,以板覆其上,中凿圆孔如盂大,略如枷状,人蹲阱中,携犬子或豚子,击使嗥叫,狼闻声而至,必以足探孔中攫之,人即握其足立起,肩以归。狼隔一板,爪牙无所施其利也。然或遇其群行,则亦能搏噬,故见人则以喙据地嗥,众狼毕集,若号令然。亦颇为行客道途患。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田村一农妇,甚贞静。一日馌饷,有书生遇于野,从乞瓶中水,妇不应,出金一锭投其袖,妇掷且詈。书生惶恐遁,晚告其夫物色之,无是人,疑其魅也。数日后,其夫外出,阻雨不得归,魅乃幻其夫形,作冒雨归者,入与寝处。草草息灯,遽相媟戏,忽电光射窗,照见乃向书生,妇恚甚,爪败其面,魅甫跃出窗,闻呦然一声,莫知所往。次早夫归,则门外一猴,脑裂死,如刃所中也。盖妖之媚人,皆因其怀春而媾合,若本无是心,而乘其不意,变幻以败其节,则罪当以与强污等。揆诸神理,自必不容。而较前记竹汀所说事,其报更速。或社公权微不能立断,此遇天神立殛之。抑彼尚未成,此则已玷,可以不请而诛欤。
  同年邹道峰言,有韩生者,丁卯夏读书山中,窗外为悬崖,崖下为涧,涧绝陡,两岸虽近,然可望而不可至也。月明之夕,每见对岸有人影,虽知为鬼,度其不能越,亦不甚怖,久而见惯,试呼与语,亦响应,自言是堕涧鬼,在此待替。戏以余酒,凭窗洒涧内,鬼下就饮,亦极感谢,自此遂为谈友,诵肄之暇,颇消岑寂。一日试问,人言鬼前知,吾今岁应举,汝知我得失否。鬼曰:神不检籍,亦不能前知,何况于鬼?鬼但能以阳气之盛衰,知人年运;以神光之明晦,知人邪正耳。若夫禄命,则冥官执役之鬼,或旁窥窃听而知之;城市之鬼,或辗转相传而闻之,山野之鬼勿能也。城市之中,亦必捷巧之鬼乃闻之,钝鬼亦勿能也。譬君静坐此山,即官府之事不得知,况朝廷之机密乎?一夕闻隔涧呼曰:与君送喜。顷城隍巡山,与社公相语,似言今科解元是君也,生亦窃自贺。及榜发,解元乃韩作霖,鬼但闻其姓同。其生太息曰:乡中人传官里事,果若斯乎?
  王史亭编修言,有崔生者,以罪戍广东,恐携孥有意外,乃留其妻妾只身行。到戍后,穷愁抑郁,殊不自聊,且回思少妇登楼,弥增忉怛。偶遇一叟,自云姓董,字无念,言颇契,愍其流落,延为子师,亦甚相得。一夕宾主夜酌,楼高月满,忽动离怀,把酒倚栏,都忘酬酢。叟笑曰:君其有云鬟玉臂之感乎?托在契末,已早为经纪,但至否未可知,故先不奉告,旬月后当有耗耳。又半载,叟忽戒僮婢扫治别室,意甚匆遽,顷之,则三小肩舆至,妻妾及一婢揭帘出矣。惊喜怪问,皆曰:得君信相迓,嘱随某官眷属至,急不能久待,故草草来,家事托几房几兄代治,约岁得租米,岁岁鬻金寄至矣。问婢何来,曰:即某官之媵,嫡不能容,以贱价就舟中鬻得也。生感激拜叟,至于涕零,从此完聚成家,无复故园之梦。越数月,叟谓生曰:此婢中途邂逅,患难相从,当亦是有缘,似当共侍巾栉,无独使向隅也。又数载遇赦得归,生喜跃不能寝,而妻妾及婢俱惨惨有离别之色。生慰之曰:尔辈念主人恩耶?倘不死,会有日相报耳。皆不答,惟趣为生治装。濒行,翁治酒作饯,并呼三女出曰:今日事须明言矣。因拱手对生曰:老夫地仙也,过去生中,与君为同官,殁后君百计营求,归吾妻子,恒耿耿不忘,今君别鹤离鸾,自合为君料理,但山川绵邈,二孱弱女子,何以能来,因摄招花妖先至君家中半年,窥尊室容貌语言,摹拟具似,并刺知家中旧事,便君有证不疑,渠本三姊妹,故多增一婢耳,渠皆幻相,君勿复思,到家相对旧人,仍与此间无异矣。生请与三女俱归,叟曰:鬼神各有地界,可暂出不可久越也。三女握手作别,洒泪沾衣。俯仰间已俱不见,登舟时遥见立岸上,招之不至。归后,妻子具言家日落,赖君岁岁寄金来,得活至今,盖亦此叟所为也。使世间离别人,皆逢此叟,则无复牛衣银河之恨矣。吏亭曰:信然,然粤东有地仙,他处亦必有地仙,董仙有此术,他仙亦必有此术,所以无人再逢者,当由过去生中,原未受恩,胡不肯竭尽心力,缩地补天耳。
  有客在泊镇宿妓,与以金,妓反覆审谛,就灯铄之,微笑曰:莫纸锭否。怪问其故,云数日前粮艘演剧赛神,往看,至夜深归,遇少年与以金,就河干草屋野合,至家探怀,觉太轻,取出乃一纸锭,盖遇鬼也。因言相近一妓家,有客赠衣饰甚厚,去后皆己箧中物,钥故未启,疑为狐所绐矣。客戏曰:天道好还。又瞽者刘君瑞言,青县有人与狐友,时共饮,甚阗,忽久不见,偶过丛莽,闻有呻吟声,视之此狐也。问何狼狈乃尔,狐愧沮良久曰:顷见小妓颇壮盛,因化形往宿,冀采其精,不虞妓已有恶疮,采得之后,毒渗命门,与平生所采混合为一,如油入面,不可复分,遂溃裂蔓延,达于面部,耻见故人,故久疏来往耳。此又狐之败于妓者,机械相乘,得失倚伏,胶胶扰扰,将伊于胡底乎?
  李千之侍御言,某公子美丰姿,有卫玠璧人之目,雍正末,值秋试于丰宜门内,租僧舍过夏,以一室设榻,一室读书,每辰兴,书室几榻笔墨之类,皆拂拭无纤尘,乃至瓶插花,砚池注水,亦皆整顿如法,非粗材所办,忽悟北地多狐女,或藉通情愫,亦未可知。于意亦良得,既而盘中稍稍置果饵,皆精品,虽不敢食,然益以美人之贻,拭目以待佳遇。一夕月明,潜至北牖外,穴纸窃窥,冀睹艳质,夜半器具有声,果一人在室料理,谛视,则修髯伟丈夫也。怖而却走,次日即移寓。移时,承尘上似有叹声。
  康师,杜林镇僧也--北俗呼僧多以姓,故名号不传焉。工疡医,余小时及见之,言其乡人家,一婢怀春死,魂不散,时出祟人,然不现形不作声,亦不附人语,不使人病,惟时与少年梦中接,稍睮瘦,则别媚他少年,亦不至杀人,故为祟而不以为祟,即尝为所祟者,亦梦境恍惚莫能确执。如是数十年,不为人所畏,亦不为人所劾治,真黠鬼哉。可谓善藏其用,善遁于虚,善留其不尽,善得老氏之旨矣。然终有人知之,有人传之,则黠巧终无不败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遁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