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饰云在指尖骗局揭秘秘、是怎么骗的!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41|回复: 0
微信扫一扫 转发朋友圈
近年来,我市街头诈骗犯罪发案数逐年上升,且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
,使受害群众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今日,本报联手市公安局对拾物平分、迷信诈骗、电话诈骗等多宗发
生在我们身边的诈骗案件进行归类,以故事再现的方式,全面揭秘骗子的十大“把戏”。
1.“老朋友”电话要当心  【骗局呈现】  日前,市民李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他老同学
,还亲热地和李先生拉起了家常。聊了半天李先生也没弄清对方是谁,于是问道:“请问你是哪位?”“
你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你仔细想想,猜到我是谁没有?”根据口音判断,李先生报出了一个名字:“
你是广州的老张吗?”“猜对了,我要到烟台出差,顺道到威海看看你。”
  次日上午,“老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李先生他已经出发了。3个小时后,李先生的电话再次响了,“
老朋友”说他在路上出了车祸,急需用钱,但身上钱不够,希望李先生能往某账号上汇点钱,并答应见了
面就还给他。李先生感觉事有蹊跷,于是,他通过其他同学找到了老张的家庭电话,谁知接电话的正是老
张本人,他根本就没有出差。原来那个所谓的“老朋友”是个骗子。待到那位“老朋友”再次打来电话催
李先生汇款时,李先生揭穿了对方的骗局,对方吓得立刻挂断了电话。
  【受骗指数】★★★★★
  【防骗支招】
  这一类骗局的发生,提醒市民要慎重对待陌生电话,当对方让你“猜猜他是谁”时,一定要冷静,不
要随口就报出朋友的姓名,一定要让对方自己表明身份,尤其当对方要求汇款时,更要核实清楚身份,以
免上当受骗。
  2.催交话费慢思量
  【骗局呈现】
  4月10日,市民刘女士接到来电显示号码为“00019”开头的电话称,她家的电话已经欠费2268元,即
将停机,有疑问请按9号键转“人工服务”。因担心自己电话费出现问题,刘女士赶紧按9号键了解情况。
然而,在与“人工服务”一番交涉后,刘女士突然想起报纸上曾刊登的有关“催交话费”的电话骗局,她
渐渐发现这个漏洞百出的电话一定不是来自“正规路数”,随即挂断电话后,又马上拨打了10060客服,
核实了自家座机的交费明细后得知自家并未欠缴话费。
  【受骗指数】★★★★★
  【防骗支招】
此类固话欠费诈骗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多以电信、金融、银行服务人员、司法办案人员名义出现。在与受害
人通话中,犯罪嫌疑人会制造一些背景音,如公安部门的步话机、键盘打字和让人办理业务的声音,以便
让受害人深信不疑。市民接到此类电话应提高警惕,注意识别,切勿向不明来电人员透露银行账号等个人
3.孩子被“绑”需冷静
  【骗局呈现】
  日前,市民侯先生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里面传来:“爸!是我!”同时伴随着一阵呜咽声。听到“女
儿”哽咽的哭声,侯先生一下子慌了。这时,电话另一端的一名男子说:“你女儿在我们手上,想要女儿
就汇2万元到指定账户!”侯先生来不及细想,立即按照“绑匪”的提示,将2万元钱汇到了对方指定的账
户上。钱汇出后,侯先生家的电话再未响过,冷静下来的侯先生这时才想起与学校联系,结果发现,女儿
并没有被绑架。
  【受骗指数】★★★★★
  【防骗支招】
  其实,这只是电话诈骗的一种手段而已。骗子先是掌握了受害家长的相关家庭资料,然后趁孩子上学
等不便联系的时间,拨打受害家长的电话,谎称其孩子被绑架,索要赎金。为了增强“绑架”的真实性,
骗子往往会在电话旁发出孩子的哭声,骗取家长的信任。其实,这类骗局并非很难识破:首先家长要冷静
,不要惊慌失措;其次,一定要联系学校,确认孩子是否被绑架;最后,如果孩子被绑架,家长应立即报
警,不要和绑匪私下交易。
  4.祛病消灾别轻信
  【骗局呈现】
  今年3月8日,市民丛女士走到孙家疃镇外窑村附近时,被两女一男围上,告知其三日内必有灾祸。为
取得丛女士的信任,3个骗子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使丛女士从怀疑到相信,最终提出让3人为其消灾的请求
  3个骗子见丛女士中计了,便拿出事先谋划好的套路,让丛女士先后将22万元现金用纸包好。然后,
趁丛女士不注意时,3人将准备的另一个道具与之调包,并当着丛女士的面说:“这钱24小时之内你别动
,如果动了,或者提前告诉别人打开,就不灵了,你的灾难还是免不了。”被忽悠的丛女士信以为真。一
天后,当丛女士打开纸包时,看到的只是一迭纸,这时方知上当。
  【受骗指数】★★★★★
  【防骗支招】
  这种骗局多为三人以上男女结伙作案。骗子一般选择老年妇女,利用老人的封建迷信心理和对家人的
关心来骗取钱。除了看病消灾外,还有一种以租房看风水为名的骗术,也是利用的老年人的封建迷信心理
,利用简单的化学反应故弄玄虚,暗地里偷梁换柱诈骗钱财。防范这类骗局关键是不要被陌生人的花言巧
语所迷惑,要时刻提高警惕。遇到这种事要多和邻居、家里人商量沟通,特别是当有人怂恿你动用自己的
贵重财物时,你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儿,防止上当。
  5.上门推销细思量
  【骗局呈现】
  不久前,张先生的店里进来一名自称是推销员的男子,他以每条出厂价8.4元、零售价11.6元的价格
向张先生推销擦洗巾,并留下3条免费试用及厂方联系电话。时隔数日,店内来了两名身穿军装、操外地
口音的男子,他们看到店内神奇擦洗巾后,以每条11.6元的价格将3条毛巾买下,称如用得好即订货并留
下联系电话。7天后,张先生接到“军人”要求订购3000条神奇擦洗巾的电话后,马上与代理商联系,但
代理商要求先汇款再发货,由于事主赚钱心急,便分两次汇去2.6万元购货款。然而,张先生一直没有收
到货,损失人民币2.6万元。
  【受骗指数】★★★★
  【防骗支招】
  在这一类骗局当中,骗子通常采取唱“双簧”的形式,合伙诈骗。他们先设计好一个骗局,以高额利
润引诱事主上当。世上不会有那么凑巧、那么好赚的生意。骗子就是利用人们的无知、贪心进行诈骗。
  6.拾金平分莫贪心
  【骗局呈现】
  今年3月份,市民尹女士到西涝台市场买菜。途中,一名男子从她身边走过,将钱包掉在了地上。正
当她准备提醒这名男子时,身边另一位年轻男子急忙捡起了地上的钱包,并低声示意她不要出声。随后,
年轻男子将尹女士拉到一旁,提出将钱包内的财物平分。这时,丢钱的男子追上来询问是否有人看到他丢
的钱包,结果无人承认。
  “钱包里的钱是我们单位的,你能不能帮我到单位作个证明?”捡钱的年轻男子答应了。临走前,这
位男子快速将钱包塞进尹女士口袋里:“你等我,回来我们平分,但你得先压个东西给我。”他盯着尹女
士那对金耳环。见状,尹女士赶紧摘下耳环递给对方。等两人走远后,尹女士掏出钱包一看,里面的财物
已不见踪影。
  【受骗指数】★★★★
  【防骗支招】
此类诈骗案件的目标主要为单身行走或骑自行车的女性。骗子故意丢下财物,另一骗子拾获并要与你平分
,然后略施小计骗走你的财物。不要贪小便宜,地上不会长金币,谁也不会主动把好处送到你面前。骗子
不是要跟你平分财物,而是要掳走你的财物。
7.中奖退税要谨慎
  【骗局呈现】
  市民谷女士去年年底买了一辆二手车,前不久,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国家税务部门的工作人
员,并准确地报出了谷女士的姓名、所买车辆的车型及车牌号码,还热心询问谷女士买车花了多少钱。然
后,他告诉谷女士,由于国家汽车税率下调,按比例她能拿到6000元的汽车退税,随后对方留下一个
“010”数字开头的电话号码,让谷女士打过去办手续。
  谷女士将信将疑地打了那个电话,对方却让她先汇一部分钱过去,并说这笔钱是办理汽车退税的手续
费,不交的话就拿不到退税款。谷女士一听要汇钱过去,便提高了警惕,她随后立即打电话咨询市国税局
工作人员才知道自己遭遇了“骗局”。
  【受骗指数】★★★★
  【防骗支招】
  此类骗局多是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事主私人电话。对此,市民在接到类似“汽车退税”、“中奖”
等陌生电话、短信或邮件时,要冷静思考分析,切勿轻信对方,更不要轻易透露个人银行账号或者按对方
要求在ATM自动取款机上进行操作,以防骗子盗取钱财。
  8.兑换外币防调包
  【骗局呈现】
  3月中旬,市民韩先生在荣成市威百商厦附近一家银行门口遇到了一名操广东口音的男子,对方十分
诚恳地向韩先生求助说,由于要紧急用钱,身上没有人民币只有大量秘鲁币,希望能给予兑换人民币,并
承诺给予丰厚回报。韩先生怀疑该男子手持的是假币,一名自称银行主任的男子走出银行门口,看到双方
正在兑换人民币,便上前假装看了一下对他们说:“这些秘鲁币是真的,值6万多元。”见此,韩先生便
把身上所有的现金全部兑换成秘鲁币。当韩先生拿着这些秘鲁币回单位给同事看时,才知道这些秘鲁币连
200元都不值,而他却损失了3万元。
  【受骗指数】★★★★
  【防骗支招】
  所谓街头兑换外币,全是骗人的把戏!在这类诈骗活动中,骗子往往在公共场合选择中老年人,利用
受害人不熟悉外币的特点,用假外币或秘鲁币、刚果币、越南币等低汇率币种兑换人民币。其主要有以下
几种伎俩:一是骗子以亲戚做手术需要钱为由,拿外币低价换人民币,另一人扮演银行主任,骗取事主的
信任,利用事主贪小便宜的心理行骗。二是两名骗子“唱双簧”兑换外币,以叫事主做中间人,给好处费
为名,骗取事主信任后再骗钱。三是骗子与事主兑换外币,趁事主不备调包,骗取事主的大额钱币。警方
提示,私换外币不但会扰乱金融市场,而且还可能给自己带来钱财损失。市民应到正规的金融机构兑换外
币,不要因贪图非分之财而上当。
  9.“名贵药材”实为假
  【骗局呈现】
  前不久,市民王先生在公园散步时,被两名男子以问路的方式诱骗至市区一家医院门诊大楼2楼。两
名男子称他们手上有一批专治头晕和风湿骨痛的“名贵药材”,可低价卖给王先生。正当王先生动心之时
,该家医院的“仓库管理员”突然出现,并表示医院缺少这种货源,他愿意高价收购两名男子手中的 “
名贵药材”。
  见状,两名男子表示,只要王先生拿出现金7万元购买全部“药材”,他们就不会卖给医院。一番巧
舌如簧,王先生最终买下了这批“名贵药材”。然而,当王先生将药材拿到药店一问,才意识到自己中了
骗子的圈套。
  【受骗指数】★★★
  【防骗支招】
  这类骗局中,市民千万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身份,试想连堂堂一个大医院没有的货源,市面上又从何而
来?如果发现可疑人员与你搭话,首先稳住他(她),可以要求查看他的工作证,并设法拨打110,民警
帮您最稳当。
  10.天掉“横财”莫上当
  【骗局呈现】
  前不久,大水泊镇的于老汉在田间耕作时,遇到两名操着南方口音的男子,他们手持金属探测仪、一
个绿色笔记本和一张地图,自称是“中国某航空公司工程地质勘查人员”,要在此建航空塔,需要对这片
地进行勘测。在勘测过程中,其中一人随身携带的金属探测仪有反应,接着他们便在于老汉的地里进行挖
掘,不一会儿就挖出一个用深灰色纸张包裹的“金龟”。纸上写着繁体字,大意是以前为躲避战乱将此物
埋于此地。见挖到宝贝,两人高兴地把金灿灿的“金龟”让于老汉看。
  只见,“金龟”重约0.25公斤,底座上面刻着:“大清金库光绪三年,神龟极品上上足赤”的字样。
这时,两名男子对于老汉说,这个宝贝至少值十万八万的,如果于老汉想要,仅付2500元的现金,够他们
乘飞机即可。自认为捡了大便宜的于老汉立即回家取了钱交给他们,后来拿“金龟”找人仔细一看,才知
道自己被骗了。再跑回田里,两个骗子早已不见踪影。
  【受骗指数】★★★
  【防骗支招】
  骗子往往以假字画、假金佛、假金龟等为道具,在火车站、农贸市场、田间与你套近乎。他们自称是
“勘查人员”或称其家中出急事,需低价出售手中的“宝物”。在你犹豫不决时,又出现一个“托儿”,
称是这方面的行家,比如是银行职员、古董专家等,对假货进行鉴别并予以肯定。你如果还不上钩,他们
还有一招———又有一人出场,以高于市价收购,这时你心动了,昏头昏脑地拿出银行存折、首饰或从亲
朋好友处借来钱款,去换来一堆不值钱的假货。遇到此类骗局,市民切莫为了贪小便宜而吃大亏,要提高
警惕,以防上当。
  针对以上10大骗术,不难发现,街头骗局一般设五个步骤
  第一步:骗子事先设计一个美好的陷阱。
  第二步:骗子想方设法让人相信,他的陷阱是十分美好的,只要相信他,你的人生就会从此改变,生
活会蒸蒸日上。通常有两招,一是找个“托儿”演戏,比如,找“神医”看病,肯定会出现一个被“神医
”医治好的“病人”出现;二是靠“神功”,比如街头卖药的,偷偷使用化学粉末,遇水发热后,谎称是
他发功产生的热能。
  第三步:偷梁换柱,无中生有。
  第四步:让你交钱,这是骗子露出狐狸尾巴的关键环节。
  第五步:拿钱后,骗子逃跑,快速消失。
  针对这五个步骤,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提醒市民遇事不妨试试 “停、看、听”
  停:就是使自己冷静下来不要处于一种激动、亢奋状态。
  看:就是看对方所讲的事物是否可信,对方讲话的神态表情是否过于夸张。
  听:就是提几个问题听对方的回答。一般而言,骗术经不起推敲,盘问得越多漏洞越多,骗子也越心
  除此之外,民警还传授了一套“防骗歌谣”———
  看病消灾讲科学,不要相信陌生人;
  丢包分钱是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
  兜售抵押全都假,别听骗子说瞎话;
  家庭情况要保密,不明来电多警惕;
  贪图便宜要不得,千万不能换外币;
  飞来大奖莫惊喜,让您掏钱洞无底;
  汽车退税有猫腻,骗取存款是目的;
买药看病到医院,保您平安不被骗;
遇人致电称绑架,提高警惕最重要。
&&当前版块已开启挖坟预警模式,日之前所发贴将无法回复!
|四川麻辣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 ICP 川B2- |||||川网文[号
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 四川麻辣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有机食品”成为一些追求“天然”者的至爱;然而,当记者走进所谓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与业内相关人士对话之后,看到和听到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超市里那些标价比同类普通食品高出数倍、数十倍的贴着“有机产品”标签的蔬菜、水果以及肉类和鸡蛋,或许跟普通同类产品以同样的流程、在类似的环境中产出,差别仅仅在于一个标签。 那些标明有特殊健康功效的所谓“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从营养学和健康角度上看,或许与普通同类食品没有任何差别。 京郊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调查 在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当下,所谓的“有机食品”让惶惶不安的消费者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但这根稻草并不那么可靠 《科学新闻》(中科院主管杂志)记者&&徐治国&&李树峰&&北京报道 “臭,就是个臭。” 1月19日,走进位于北京大兴区的留民营村,空气中弥漫着奇臭无比的鸡粪味道,很浓很浓。一年四季都是这个味儿,村子里的居民说,他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环境。 但奇臭的留民营村却被赋予了众多美誉:“全球环保五百佳”“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中国绿色村庄”,等等。 一眼看去,留民营村与京郊其他的村子并没有多大区别。但道路两旁每隔几百米便出现的各种企业和气势恢宏的村委会大楼却向外来人显示闻名京城的留民营村子的富庶:800多人的村子,2008年全村工农业产值却达2.05亿,人均收入15000元。 如今的留民营生态农场,形成了以沼气为中心,串联农、林、牧、富、鱼的生态系统,以及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可谓独霸一方。农场成立的北京青圃园菜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圃园)发展有机蔬菜基地500亩,产品销往京津两地24家大型超市及机关团体。据其介绍,几十个大棚每年能生产4000吨左右的有机蔬菜,占据着整个北京有机蔬菜市场50%左右的市场份额。每天都会有3吨左右的蔬菜从这里运往家乐福、沃尔玛等市区超市。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个号称北京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很可能并未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的生产体系进行种植加工。 随处可见的农药与化肥 厂房外整齐分布的大棚便是青圃园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每个大棚门内墙上都贴有生产活动记录:蔬菜品种、生长期、施肥、灌溉、灭虫状况、负责人、采收等详细信息。根据记录,大棚主要是以村里养鸡场发酵后的鸡粪作为有机肥料,而除虫则使用天然药物苦参碱和灭虫灯、人工灭虫等方式。 进入冬季,温度的限制使普通菜地只能处于“农闲”状态,工作的只能是一些钢架大棚。尽管鸡粪的漫天弥散为蔬菜的种植增添了些许“有机理念”,但看似严格管理的过程并非滴水不漏。在青圃园大约40多栋大棚内,随处可见的是多菌灵、吡虫啉、啶虫脒等各种农药,有的包装袋还没有开封。 而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绝对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 在被问及这里是否会有菜农使用农药或者化肥时,青圃园总经理助理刘梦贤对公司管理十分自信:“从公司来说,如果农民要买化学农药,他就得自己掏钱。基地所有的投入品都由公司统一购买,统一管理,可以保证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并且公司会定期检查大棚生产情况,以确保蔬菜的安全性。” 在基地工作的一位菜农介绍,公司以承包的方式将大棚交给他们管理,蔬菜的种植都由自己负责,种出的蔬菜由公司统一收购,收购价格由蔬菜公司制定,经过包装后供应市区超市。 但是青圃园一办公人员却透露,虫子多的时候,他们会用一些农药。同时,留民营村一位农民说:“只要看不见,他们一样用化肥,都是价格不菲的好复合肥,200多元一袋。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期还用尿素。” 对此刘梦贤感到很愤怒:“这简直无中生有,你不要拿这个来敲诈我们,我们公司做事很放心,是严格按照有机标准来做的。” 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发现农药,并非只有留民营村这一处。 在位于北京昌平小汤山百年绿源有机种植园(以下简称百年绿源)和金六环农业园(以简称下金六环)基地大棚内,也发现了一些农药和化肥。 百年绿源市场部经理王鹏飞就此问题3次拒绝回答。然而,百年绿源一种植工人却给出了答案:“蔬菜起虫子很普遍,夏天长了虫子,有时就用手拿,但也会用低毒农药。” 金六环虽然曾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农产品供应基地,但在其蔬菜大棚中也发现了尿素和硫酸钾复合肥。 “这些农药和化肥基本都不能使用。这是严重违背有机规则的。”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一负责人告诉《科学新闻》,“不能持续符合标准、技术规范要求的企业,按照《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认证机构应当对这样的企业及时作出暂停、撤销认证证书的决定。” 虚设的检测仪和追溯码 菜农负责蔬菜种植,公司提供生产资料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督,蔬菜收获后由公司统一收购,检测合格后包装运往超市。从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似乎完全符合有机食品生产标准。 但是,在青圃园记者发现,蔬菜加工过程同样存在问题。虽然刘梦贤一再强调公司对蔬菜都会进行抽查,检测农药残留,以确保蔬菜达标。但菜农的说法却截然相反:“公司对收购的菜基本没有检查,几乎所有的蔬菜都能通过。” “我们有单独的检测。我们检测了,但是菜农们不知道。”刘梦贤说。但是,青圃园的对外宣传栏上却清清楚楚地定格着“农药残留检测仪一台”――也就是说,检测、筛查程序应该在本处完成。 在公司加工车间可以直接看到待装的蔬菜堆放在公司办公室后的仓库内,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仓库旁边就是生产车间,工人甚至没有统一的工作服。形形色色的蔬菜按照一定重量放入一次性塑料盒内包装,并贴上有机食品标志和质量追溯码。“我们就是这样的流程,拿来标志和追溯码,直接粘在上面,就可以发往城里了。” 进一步调查可以发现,追溯码也形同虚设,似乎起不到任何作用。通过查询电话12316,随机输入几个有机蔬菜的追溯码,得到的却是“无法查询到产品,追溯码错误”的语音回复。而另一个查询方法,登陆北京农业局质量追溯系统也只显示生产基地名称,并无其他信息。 “由于消费者层次不齐,给出产地信息即可。只有管理部门(后台)才能看到详细的种植、采收、加工、生产批次甚至哪个大棚生产等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外)都被屏蔽掉了。”北京农业局质量安全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机食品生产时虽然不能使用化学农药,但可以使用生物农药,如果这些信息公布的话,就更容易引起误导。消费者只要知道是哪里生产的,我认为就够了。” “买回来就直接吃了,谁还会去追踪啊,甚至有的都不知道这码事。”消费者给出了自己的声音。食品追溯体系虽然可以监督和保障食品的合格安全、提高和促进居民生活质量,但是现状遇冷如此。 混乱的认证标志 百年绿源的情况更是不妙。对于2007年刚刚成立的百年绿源来讲,目前只是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正处于“有机转换期”,还没有走到“有机产品认证”这一关――其转换期要延续到日。 然而在该公司网站上却可以看到“本企业生产蔬菜、水果通过CQC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产品认证”的关于有机食品的宣传和出售口号。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产品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完全没有权利的,而且我们也不会给他们发放有机标志。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会对他进行惩治,不可能任其发展。” 一个农场在申请有机产品认证后,要有1~3年的转换期才能正式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在转换期内农场要完全按照有机认证标准要求进行生产,但其产品不能叫有机产品,只能叫“有机转换产品”。 按照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管理》规定:在有机产品转换期内生产的产品或者以转换期内生产的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应当使用中国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处于转换期的食品是不能按照有机食品进行出售的,并且只能粘贴“有机转换标志”。“有机转换标志”和“有机食品标志”有着颜色上的本质区别:前者为棕色,后者为绿色。 “企业认证的产品在转换期间,必须使用转换标志。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企业是严格遵守这一标准的。但是,个别企业无视规定,有可能是他们自己印制的。”前述农业部官员说。 按照《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规定第四十二条:对伪造、冒用、买卖、转让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认证标志等其他违法行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所以认证机构和监管部门如国家认监委和农业部都应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此类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甚至做出撤销的决定。”前述农业部官员说。 但是一位百年绿源工作人员却认为,虽然“只是有机转换产品,但是也可以当作有机食品,因为我们有‘有机食品标志’。‘转换’可以说是有机的,也可以说是绿色的。”当《科学新闻》记者问到是怎么拿到“中国有机食品”标志的,该工作人员闭口不谈。 利益分割 家乐福、沃尔玛等经过包装的有机蔬菜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有机专用货架上,不时有顾客被这包装精美的蔬菜所吸引,而其中大部分顾客看到不菲的价格后转身走开去挑选相对便宜的普通蔬菜。有机蔬菜价格是同类普通蔬菜的3~10倍甚至更高。 “这是什么辣椒,两个竟然要20多块?”一位顾客显然被有机蔬菜昂贵的价格吓到了。而旁边一位阿姨正在将选定的有机蔬菜放进自己的篮子,“贵是贵了点,但主要是花钱买放心。”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购买蔬菜的顾客,没有人知道有机蔬菜的具体标准。“有机食品没有污染、十分安全。”专门负责有机蔬菜销售的售货员告诉记者。虽然售货员尽力向顾客推荐高价有机蔬菜,但她对有机蔬菜了解也明显不足。 高价背后隐藏着的庞大利益空间,被层层分割。 集体管理、个人承包是大部分有机种植基地的管理模式,“一人两个中棚、半个大棚蔬菜统一送到加工厂,然后走超市。加工厂定好价格,种植户只负责将菜送到加工厂即可。到时候有奖金,有提成。” 利益的驱使某种程度上也会导致生厂商从普通种植户那里进货,“要是他们缺菜了,也要到普通村民那里收购,价格稍高些。”留民营一村民告诉《科学新闻》。这种进货的结果是贴着有机标签出卖普通蔬菜,吃亏的只能是不知真相的消费者。 “供货价格根据成本来定,成本包括人工、有机生物农药、有机肥、水电费以及其他损耗。与普通蔬菜价格差别大主要是因为这些成本比较高。”刘梦贤给出了价格的基本出炉参考。 但是《科学新闻》记者调查发现,青圃园从种植户手里的进货价格,每公斤的蔬菜价格在0.44~4.32元之间变化,而其给超市的供货价格则要翻上数倍到数十倍,每公斤都在十几元,然后经销商再以每公斤20甚至30多元的价格卖给普通消费者。这其中巨大的利益空间,基本被生产商和经销商所赚取。 管理漏洞 “个别企业偷偷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不按规定乱贴有机食品标志这种行为在市场和生产上是存在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直至企业做出整改措施。如果还继续坚持,将会做出撤销决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认证机构负责人说。 “认证机构对企业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对自己认证的企业每年抽查10%。从国家层面来讲,作为有机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部门――国家认监委――也要对认证机构的检测活动、市场上的有机产品的抽查,应该负有主要责任。” 对于有机标志的使用,“伪造也好,冒用也好,企业首先一定要树立诚信,认证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对有机标志的使用监管。”前述认证机构负责人认为。 化肥农药的随意使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企业不讲诚信,不按有机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只能依法处理,我们也很无奈。但是作为认证、监督机构,在工作中也有疏忽的时候,管理上肯定有漏洞。”那么多企业,不可能每天24小时盯着去检查。 “超有机”谎言 “不管哪家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目前只能做到不定期对其生产、加工、产品等整个过程进行抽查。”■ 一个破绽百出的概念骗倒了公众、媒体、官员甚至“专家” 徐治国王玲 “超有机”这一概念,已经“火”了几年。从2008年至今,央视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对“超有机”理念分别以“夏粮丰收的背后”和“食品安全的‘三安模式’”为题进行过数次宣传报道。最近一次要追溯到日,还是央视经济频道,以“中国超有机食品有望进入欧洲市场”为题介绍了三安与德国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这次签约有望使中国的超有机食品进入德国乃至欧洲市场。” 何为“超有机”?它是张令玉执掌的三安科技公司(简称三安)推出的一张王牌,据宣称,它能够解决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 对话三安 1月21日下午3点,北京金隅大厦15层,三安科技所在地。 公司入口处的书架上摆满了张令玉所著的“三安超有机标准化农业系列丛书”。随手拿起一本关于“超有机食品检测”的书,定价158元人民币,一千多页的书全部都是形形色色的检测报告,没有具体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出现最多的词组就是“不得检出”和“未检出”。 “什么是三安超有机食品”“为什么叫超有机食品?它和有机食品有什么关系?” “你们想干什么呢?是购买还是寻求合作?”温柔的客服人员马上提高了警惕,并询问记者的身份。“超有机和有机没有什么关系,之所以叫超有机是我们品牌所取的一个名字,一个概念而已,‘超’字并不代表打压有机食品。”客服经理刘海英肯定地回答。 “那什么样的食品能够称作超有机食品?标准是怎么样的?” “这个标准是我们公司自己制定的,只有达到我们的检测标准我们才会给它贴上超有机食品的标签。” “和国家的有机食品标准相比,是不是更加严格呢?” “不能这样说,我们采用的标准根本就是不一样的,我们企业有自己的认证标准,不是说有害物质低于国家有机食品的标准就是超有机食品。” “丛书中看到检测报告依据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看到在某些国家机构的检测报告中,说明了采用的标准是无公害食品、或者绿色食品、甚至是食品中允许的最大农药浓度规定。” “他们的报告只是参考,我们的检测报告才是最终决定是不是超有机食品的关键,我们自己有三安生物科学研究院,有自己的研究团队,自己可以对食品进行检测。” “三安超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与有机食品有什么不同吗?” “当然,三安超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是超有机农业种植方法即‘三安模式’,普通农业用地在转化成有机农业用地之前会有3年的转化期,而超有机农业种植方式基本上是当季就能产出超有机食品,不需要什么转化期。” “能告诉我们张令玉的联系方式吗?” “我们张所长(三安员工对张令玉的称呼)很忙,连我们都不知道他在哪里,我们要见他都是要预约的,要不你先打个电话给他的秘书吧!不过张所长实在太忙了,很难见到他。” 而当记者拨通刘海英留下的秘书电话时,电话那头是“您好,欢迎致电北京三安科技集团”的语音电话。至《科学新闻》发稿时,张令玉仍然联系不上。 专利检索矛盾 在三安的宣传中,他们拥有108项专利,以及“生命信息调控技术(Tech-BIA)”,所有权均由三安掌门人张令玉独享。三安声称要利用这108项专利和这项“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危机、食品安全危机和各种各样疑难病症威胁、能源紧缺的危机”。 其中,三安利用28项创新的生物技术成果,创造出了全新概念的农业――三安超有机农业。试图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安全食品――超有机食品。 “我们把张(令玉)所长的108个专利中的28个用于农业生产,这28个专利都是申请的美国PCT专利。”三安生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魏刚告诉《科学新闻》。 而当《科学新闻》要进一步查验一下这些专利时,魏刚给出的解释却是,这些专利都是张令玉申请的,属于保密文件,是不能够轻易让人看的,但可以在网上查。 张令玉的专利是否属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可以告诉你答案。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PCT专利文献检索入口,在发明人(InventorName)一项中输入ZhangLingyu,只能检索到3项专利。 通过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专利文献检索入口,在已授权专利数据库(IssuedPatents)中,以发明人(InventorName)ZhangLingyu进行检索,记录显示为“4”项;在专利申请库(PatentsApplications)以发明人(InventorName)ZhangLingyu进行检索,记录显示“3项”。 通过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当以申请(专利权)人查询时,只有8项;以发明(设计)人查询时,得到的结果是25项,在PCT一项中,没有任何记录显示。 “8个也好,25个也罢,都不是PCT专利。说有28项PCT专利,这肯定是假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内部人士说。“这其中的许多专利都已被视撤(视为主动撤回)。” 当《科学新闻》记者进一步询问为什么发展中国的超有机农业不在中国申请专利时,魏刚给出的答案是,专利得到美国承认就够了。 不规范的检测表述 魏刚说,28项专利的申请基础是“生命信息调控技术”,事实上,在网上搜索这个词组也只和张令玉联系在一起。 这一“技术”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安全专家罗云波看来,简直不靠谱,“以自己在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可以判断这是个典型的文字游戏,而且对三安超有机食品前所未闻,从科学来讲是站不住脚的。” “什么是超有机,本身这个概念就是对有机的混淆,我们是排斥它的。”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张令玉的系列丛书也是基于这一“技术”。 “我自己也买了几本张令玉的超有机系列丛书来看,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竟是‘不得检出’。”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孟凡乔说。对于这个“不得检出”,魏刚将此解释为“没有”。“这就是他们的三无依据,没有检测到就是零吗?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仪器的检出限不同,灵敏度不同,检测结果也不同,就算是现在检不出来,也不代表以后就不能检出,检测限以下就等同于没有还真是稀奇。”孟凡乔说。 与此同时,张令玉价值上千元的系列丛书中的“不得检出”并没有标明“检出限”。这一点在专业人士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教授郭春敏看来,更是滑稽。“这个很不科学。什么叫未检出,稍有专业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根据‘检出限’来讲的。所以在正规的报告中都应该标出‘未检测出’的检出限。本来有机产品的农药就要求基本检测不出来,难道‘超有机’还要怎么样?” 违背“有机”标准的“超有机” 魏刚认为,张令玉的“生命信息调控技术”非常有效。“利用三安技术成果,可以创造安全、高疗效治疗艾滋病、白血病、各种肿瘤、糖尿病、高血脂、尿毒症等疑难病症的新药。通过交变电场来控制微生物的基因表达,使得微生物在发酵后生成的微生物制剂具有抗虫害、增加土壤肥力、吸收土壤中重金属的作用等等。所以我们根本不用有机农业费力的那一套。有机农业有转化期,有机农业对土地还有各种各样的要求,我们也不需要,不管是重金属污染过的还是土壤肥力不好的,都可以进行三安超有机农业种植。” “有机的概念并不是终产品有没有农残,而是强调整个生产全过程按照有机标准化作的控制。”郭春敏说,“超有机的种植前提是已经使用了各种降解制剂,这已经与有机生产背道而驰,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魏刚则自始至终都将三安的超有机“内涵”挂在嘴边:“三安超有机的‘三超’已经超日本、超欧盟、超有机食品标准。在食品安全性方面我们还有三无,即无有害化学物质残留、无农药残留、无兽药残留;三高即高产量、高品质、高安全性;两低即低成本、低重金属含量。”魏刚的自信溢于言表:三安的超有机食品当然要比有机食品好,将来也会取代有机食品的地位。 郭春敏认为,自己推行一套生产体系不是不可以,“通过使用生物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这是完全可以的。方法允许多种多样的,可以采用常规的、有机的绿色的这些方式。但是,如果三安打着‘超有机’的概念,加之与有机概念的混淆和不理解,现在是在各地忽悠。” 在三安总部一间办公室里,摆设着各种三安的系列产品。其中一个很醒目,就是在产品外包装上既粘贴“有机标志”,又有“三安超有机食品”的标识。刘海英给出的解释是,他们和一些有机生产基地合作,生产的三安超有机食品,所以也会贴上有机标志。 根据郭春敏的说法,与三安合作形式下的产品,生产前提已经违背了有机生产标准,但现在却打上了“有机标志”的烙印,被误导的是消费者,被质疑的只能是监管部门。 而三安及其合作伙伴已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偌大网络。 三安声称,超有机食品以其高安全性、高品质在近两年的市场推广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深受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销售范围遍布北京、天津、河北、江苏、上海、杭州等多个省市,全国有100多个代理商。仅在北京、天津地区三安超有机系列产品就在80余家大型卖场进行了陈列销售。截至2008年底,已在全国22个省(市)、56个县市、91个示范点展开,普遍获得了农业当年增产10%~80%、农民当年增收提高40%~300%的成效。有近百万人购买和品尝了三安超有机产品,在销售中产生极高的复购率。同时三安超有机食品以其独有的特性打入高档酒店系统,而且三安超有机食品作为中国健康安全食品的排头兵走上了国宴的餐桌。 “神秘人物”张令玉 看看三安网站上的张令玉:三安模式创始人,运用科学发展观创新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新方法,发明了生命信息技术平台。网站上只给出了他的教授头衔,没有求学经历等信息。而在网络公开的其他资料中,这些信息也都没有显示。 三安科技网站对他的评价是:张令玉教授是一个被科技界、学术界、新闻界等许多人士誉为神秘人物的科学家。了解张令玉的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以及各界人士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不了解或者不熟悉张令玉的人士,则认为他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但在如今无所不知的信息网络时代,查到张令玉的神秘身份并非难事。 据发表在2003年第5期《商务周刊》的一篇“长科首席科学家身世真相”报道,张令玉的文化程度仅为高中,早年因为盗窃而被判刑,在上世纪80年代依靠微生物“交变电场生物工程技术(MAB)”制造的“田力宝”,尽管被众多专家评定为“根本没有肥料作用”,但他在让无数农民粮食减产时,个人还是赚得钵满盆满。 致富后的张令玉“并没有忘记祖国人民”,在1996年左右得到李嘉诚的青睐,在随后的日子里重新回到了大陆,立志为“亿万农民朋友打工”。 而这篇报道指出的张令玉的MAB技术的基本思想与三安推崇的“生命信息调控技术”惊人一致:MAB是一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交变电场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和基因重组的新方法。只是当时这种“技术”被用来生产一种叫做“田力宝”的微生物肥料。然而,事实证明,“田力宝”没有肥料的作用,花了数年、进行了数次评估的这种新技术只是一个骗局。 孟凡乔提到“田力宝”时记忆犹新:“当时他的一个师兄做的就是‘田力宝’的课题,做来做去并没有什么成果,浪费了几年时间,差点博士没毕业;然而今天他仍然能出来骗人。” 而就是这样的人物和产品,在央视、人民网、中新社的宣传中却都曾“榜上有名”。 院士力挺“超有机” 作为认同三安超有机一派,地位显赫的可能要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著名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 据三安自己网页上的宣传,陈君石曾亲自写信给党和国家领导人推荐三安模式。自2006年开始,陈君石就跟踪考证三安超有机农业模式以及所生产的超有机食品。从不相信到相信,从不理解到最后的理解。 陈君石最后还为“三安超有机标准化农业系列丛书”写下了序言:“……食品生产的源头环境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的顽症,即便是世界上科技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还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难以置信的是,张令玉先生创建的三安标准和农业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以上危害……”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教授将陈君石的行为解释为“一个人为了利益不惜在公共场合讲出违背常理的话”。当记者与陈君石联系时,他表示自己身在美国不方便(接电话)。当记者表示希望通过邮件采访时,他拒绝透露自己的邮箱地址。 “上套”的不仅仅是专家。“全国各地忽悠,一些领导层和领导干部有时就是被忽悠住了。”农业部一官员说。 一位政府部门的朋友曾给孟凡乔拿来一堆三安科技的材料让他评审,并把张令玉夸得很神。孟凡乔直接告诫自己的朋友:“不懂就不要瞎说,让这样的东西骗到,太可笑了。”■&& “有机”的利与害 王玲 有机食品真的比普通食品更健康、更安全吗?经过一年多时间对过往文献进行系统地整理综述,英国科学家在2009年公布了足以让部分有机食品的忠实粉丝抓狂的结论:有机食品并不比传统食品更加安全和健康。 研究结果在发表后的几个月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为此,研究团队中的一员阿兰(AlanDangour)不得不于日的《时代在线》上发表了一篇捍卫自己研究结果的文章,提醒人们不要盲目崇拜有机食品。在文章中作者用幽默的方式道出了由于文章的发表自己的邮箱被挤爆;从科学家到消费者都对他们猛烈抨击,指责他们的研究结果站不住脚;甚至有人暗示由于该项目系政府发起支持,导致研究结果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有机更健康”是骗人的把戏? 美国哈德森研究所研究员阿莱克希(AlexAvery)指出,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有机食品概念已经开始出现,到了30年代有机食品已经拥有了一些狂热的粉丝,其中甚至包括阿道夫?希特勒。然而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内,它并没有形成什么气候。 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此时的市场已经酝酿成熟,有机食品可以卖更好的价钱。而且有机食品销售者巧妙地利用了消费者对疯牛病和大肠杆菌的恐惧心理,把有机食品吹得天花乱坠。事实上,在阿莱克希看来这些宣传在事实上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阿莱克希告诉《科学新闻》,从来没有研究确凿地证明有机食品比传统食品要健康和安全。一些有机食品的忠实支持者实际上已经不是把有机食品仅仅当作一种食品,甚至是当成了自己的信仰。他们中的很多人对于非自然的东西有天然的排斥性。他们认为所有自然之物,比如一朵花、一棵草都有自己独特的不可被改变的属性。这也是为什么在有机食品的规定中把生物技术尤其是转基因技术拒之门外的原因。“事实上,纯天然的未必对人类就是有好处的。” 不管说有机是农作物的一种生产方式,还是一种时尚,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孟凡乔认为,从常理判断,有机食品也不会比传统食品更加健康和安全,“如果不是这样,我们的食品监管部门可以下课了。” 孟凡乔说,英国的研究结果表明,传统食品和有机食品一样健康和安全(如果都按照食品生产的标准去做的话),是毫无疑问的。“可笑的是,中国的很多专家在说到有机食品时,总是冠以‘更健康,更安全’的修饰语。” 产量问题 有机食品的低产量一直是一个难以克服的瓶颈。然而却有研究证明,有机食品的产量可以提高到与传统食品相当。这样的话就产生了一个矛盾:生产有机食品投入少(不用化肥和农药),产量又不低,我们为什么还要用农药和化肥? 但阿莱克希发现,这些研究结果往往是有机支持者从海量的数据中挑出的有利的个别数据,而剔除了关键的不利数据。事实上,从对丹麦农业的一篇研究报告来看,如果丹麦全国完全采取有机农业的种植模式,丹麦的粮食产量将下降47%。 但孟凡乔认为,有机食品的产量低不能一概而论。“从国内外的情况看,在有机种植的前一两年,产量确实比传统种植的要低,但是到第三年,对于果树来说,产量不会相差很远。由于禾本科植物的特性,可能差别要明显一些。” 有机农业更利于环境? 孟凡乔认为,有机农业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保护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有机食品(农业)的反对者认为,有机食品并不能起到环保作用,反而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原因很简单,有机食品大部分通过空运,消耗了大量的石油,排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但这些人可能忽略了一点,对于欧盟和日本这样的国家,粮食等是缺乏的,需要从国外进口。就算是普通的食品也还是需要长途运输,所以这算不得是有机食品的问题。而且现在有机农业也支持CSA(社区农业模式),也可以避免这个弊端。” 在中国,却会产生另外一些问题。孟凡乔说,中国有机食品的标准也是从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学习来的,然而在某些地方却学得很糟糕。举个例子来说,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国外的标准里允许使用硫酸铜(波尔多液的成分)来防治病虫害,但规定相当严格。对于溶液浓度、施用面积,甚至在下一年的施用量不能超过多少都写得清清楚楚。“反观中国并没有这些详细的规定,我们的专家照搬了人家表面上的东西,对于深层次的原因,弃之不顾。铜离子本身是重金属离子,如果有机农业在中国出现污染环境的情况,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要不要掺和转基因技术 伦敦的一名农学教授戈登(GordonConway)呼吁,有机农业种植应该欢迎转基因技术来克服其自身的不足,因为转基因技术会帮助种植业减少对农药的使用。但阿莱克希认为有机食品的粉丝绝对不可能同意:因为他们对“有机”两个字纯粹性的执著,足以让他们对转基因技术无比痛恨。 孟凡乔表示,有机农业不欢迎转基因技术是有道理的。有些支持转基因的人说,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的风险,比如基因漂移,比如产生新的致敏源等。 中国农业大学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罗云波反对这一说法:“转基因食品并没有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安全。每一个转基因食品的上市,之前都是经过了严格的实验和风险评估的。哪些物种适合用转基因技术,哪些食品不适合用,科学家都会科学筛选。比如说本身可能引起过敏的花生,是被科学家排除在转基因技术的适用范围的。基因漂移也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历史上一度误报转基因玉米引起人过敏也早已经澄清。转基因技术可能会更好地解决我们的粮食问题。” “有机”的未来 未来有机食品乃至有机农业究竟会怎样发展,阿莱克希的观点也很明确:有机食品在将来的上升空间不大,从性价比来看,所谓的有机食品远远比不上普通食品。有机农业不仅昂贵,而且会是对生态环境保护最没有优势的食品生产方式;集约化农业则能够利用各种最佳方式来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有机食品也好,有机农业也好,最大的特点就是反对科技,崇尚自然。当然它也不怎么可能会消失,因为总有一批对有机食品虔诚敬仰的人。” 孟凡乔认为,有机食品在中国不是该不该发展,而是怎样发展的问题。针对专家说中国13亿人口如果都发展有机农业会饿死人的观点,他表示,并没有说要来个“一刀切”,没有说全部采用有机农业种植。“既然社会存在有机食品的需求,为什么要扼杀其发展呢?这个社会总有不同的消费层次。发展1%,还是80%,如何发展,才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孟凡乔说,有机农业在中国的发展,现在看来是有一些混乱。虽然国家认监委每一年都会对有机食品的认证机构进行检查,但目前认证机构的水平仍然参差不齐。为了挣更多的钱,某些认证机构不惜对不合乎有机食品标准的产品大开绿灯。如果一个认证机构能够自律,可能有机食品的市场会好很多。 “但是在至少十年内,有机食品市场、以及中国的整个食品市场能够真正干净起来还很难。只有社会建立起普遍的诚信体制,这一天才可能会到来。”■&&
我来说两句(0)
[Ctrl+Enter]
知名企业招聘
医药/产业</
相关文章:
加载相关文章......
今日文章:
加载今日文章......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佰林通瘦身汤骗局揭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