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吉他在线节拍器不用节拍器,不用脚打拍子,节奏感练的出来吗?

问题详细页
比如用脚跟着节拍器打拍子4/4脚、音(第一拍重音、节拍器三个音重叠这样对吗
&悬赏分:5
| 浏览次数:3895次 | 转发到:
(仅支持JPEG,JPG,GIF,PNG图片格式.尺寸不得超过5M)
您还可以输入1500 个字
高级烧火棍
来自:四川省 论坛贴子:
没看懂你的问题,不过4/4拍是强 弱 次强 弱,你节拍器开成四分音符(一拍响一下) 而你要弹的歌曲节奏是八分音符,那么,节拍器响一下,你脚就要跟着踩一下,然后手上弹两个音(一个小节8个音,但只踩4下拍子)如果你节拍器开成八分音符(一拍响两下)你要弹的节奏也是八分音符,那么节拍器响一下你脚就要跟着踩下去,响第二下脚要抬起来,响一下就弹一个音。用节拍器练节奏有很多种练法,如果还没懂下次把问题说得详细一点,希望对你有用谢谢
追问:谢谢你的回答 脚踩地的声音是要跟在节拍器重鼓点的后面吗 都说下上( /)是一拍 那么脚踩地声音就在节拍器的半拍处 不知道我这样说 能否理解 最近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着 自己之前的节拍都乱了 感觉这样下去会很严重 因为之前都是上下(/)为一拍 比如用4/4四分音符 脚踩地的声音和节拍器鼓点都是同步的 希望能得到帮助!! 20:44
回答:脚踩地必须和节拍器的声音同步,也就是节拍器响的同时你脚要踩,不是响了后再踩哦,一个拍子可以分成两个半拍,那么脚踩下去为前半拍,抬起来为后半拍,如果44拍开四分音符,意思就是没小结有四拍,那你脚就要踩四下,每踩一下(踩下去在抬起来)弹一个音 13:31
追问:可是节拍器嗒与嗒之间为一拍 脚跟着节拍器 那么脚的嗒与嗒之间是一拍(4/4四分音符) 再那么脚的嗒与嗒是上下运动的一个距离 上去到最高点就是半拍的距离 下去最低点(踩地)是半拍的距离 也可以这样理解吗 我这两天也特地去找了一些教材了解这方面得问题 它也说是下上为一拍 我现在最怕的是把别人给绕晕了 喝喝∩_∩'' 19:53
最多可以选择三个满意答案,全部选择完成后再点击提交。悬赏拨片平均分配,剩余部分归首位回答者。 悬赏:5拨片
在此表达对帮助者的谢意
可是节拍器嗒与嗒之间为一拍 脚跟着节拍器 那么脚的嗒与嗒之间是一拍(4/4四分音符) 再那么脚的嗒与嗒是上下运动的一个距离 上去到最高点就是半拍的距离 下去最低点(踩地)是半拍的距离 也可以这样理解吗 我这两天也特地去找了一些教材了解这方面得问题 它也说是下上为一拍 我现在最怕的是把别人给绕晕了 喝喝∩_∩''
还没有吉他世界账号?
(高级烧火棍)
性别保密注册时间主题帖子拨片207 个
wjbaojianhua (高级烧火棍)
性别男注册时间主题帖子拨片260 个居住地四川省
他的回答 导师排名
Copyright 2009 - .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本站资源部分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站内网友所发表所有评论不代表本站立场。自学吉他有必要用节拍器吗?听有的人说一定...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自学吉他有必要用节拍器吗?听有的人说一定要用,有的人却认为会让节拍器带着走,弹出来的东西很僵硬。
+ 加入我的果篮
果壳性情站编辑
尽管这问题上还有点争议,但我个人的警告是,如果说使用节拍器可能让你弹出来的东西有些僵硬,那么不使用节拍器必然会让你弹出来的东西抽搐~~~因为人脑的时间感觉是很不精确的,对一个未经多年训练的人来说,保持一个单调的动作机械地打拍子,或许还能够保持稳定,但是一旦进行复杂的动作就麻烦了。比如,一首曲子里,别的部分相对简单,但中间有一个很复杂的乐句,如果你不用节拍器,那么你弹到那里的时候就容易不自觉的放慢速度,尽管你觉得你的速度是均匀的,但如果录了音来听~~~ 你就知道什么叫疙里疙瘩了。对键盘类乐器而言,每个音的发音难度可以说是比较平均的,键就在那里,你手臂移过去,抬起手指敲下去便是,除了一些跨度巨大的和弦或者和弦拍组成的音阶什么的,差别并不会很大(弹对音符而言,钢琴想要操好断联和微妙地控制音色且得往死了练)。所以像钢琴这类乐器,初学者想要以正确的节奏进行可能还容易点儿(但也最好用节拍器)。但吉他上就不一样了,拿按弦的手来说,有的音按住就行,有的音是敲出来的,有的音是勾出来的,有的是滑出来的,有大横按小横按,各种换把跨弦blbl,会导致你弹每个音的时候出力差别很大。直接的结果就是,简单的容易弹快,费劲的容易弹慢。初学者弹个稍微复杂点的曲子,不用节拍器的话录个音试试? 没法听。索尔阿瓜多那个范儿的古典系的曲子还稍微好点,节奏上一般比较工整,很多近现代的西班牙的拉美的曲子各种崎岖各种切分各种变速,还有5连音7连音甚至9连音的~~~ 像那些各种探戈什么的,本身就难弹的要死,节奏还特缺德,很容易就能弹得你找不着北。而且,节拍器还有个极其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你知道自己的进步。在进行一些枯燥的音阶及分解和弦练习时,有节拍器帮忙,你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比如原来一条塞戈维亚音阶,你弹清楚的时候速度是60,弹到一定程度,能加到72,这就是进步,比觉得自己弹得快了要靠谱得多。总之,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学吉他,特别是自学吉他的话,请务必使用节拍器。强烈欢迎同好拍砖吐槽讨论指教。
扯淡制造机
节拍器的目的是能让我们对节奏的平稳速率养成一个习惯,这是无论演奏哪种乐器都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前提,弹琴这东西按说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跑调,所以节奏就是很重要的事情,很多人单独演奏的时候能把80的曲子最后弹到120去(嗯,很丢人的......)这是玩乐器的大忌,保持不了一个平稳的速率,再牛逼的技术都是扯淡。流行音乐里面,好多人常说Drum&Bass就是一支乐队的50%,其他的吉他、键盘等等乐器,包括旋律和声都是锦上添花的,也可见节奏这东西本身的重要性。
可以这样理解:在节拍器下,你弄出工标,然后谩慢脱离节拍器,进入艺术加工的步骤。
生物工程学士,金属党
其实用不用完全看你学吉他是出于什么目的。你要是自娱自乐,不用也就不用了。但是要是你想在吉他(甚至是任何乐器,包括声乐)上有一定建树的话,不用是不行的。我们在练习曲子的时候,常有这种现象:一首曲子,有的部分简单,有的部分难。大家很容易把简单的部分演奏流畅,而难的部分弹得坑坑洼洼。这样整体速度感和节奏感就混乱了,这会给练习进步带来很大障碍的。还有就是,如果你想组乐队的话。不用节拍器会让你被众人唾骂、殴打、用车碾压、杀你全家……
视唱练耳专业
人要想保持长时间的规律运动是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的,比如耐力跑。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读秒,都是一个人一个样儿,且不说每个人心中的秒速有多大的不同,光是坚持在相隔同样的节点上读下去就很难,所以说机器的功用就在这里。用节拍器可以使你的速度变得趋于稳定。就是这样~
音乐爱好者
要先练死才能活啊,死都死不了怎么活啊。当你碰到一些连重拍都不在第一拍的东西或者重拍到处变的音乐只用脚打拍子会崩溃的
泛科普爱好者 BONIC粉 发烧电子控
如果自己没有乐理的基础的话一定要节拍器的...如果练过其他乐器...节拍器你一定也有了...但是不一定用...买节拍器的话..不装文艺的话 电子的好...当然机械的内个烤漆看着很漂亮...
果壳译者,生物硕士生
习惯用脚打拍子弹吉他没有用过节拍器。学鼓的时候用过。我是民谣。不会古典所以只能从自己弹民谣琴来说。我觉得学吉他如果想要达到的效果是自弹自唱那就没有必要使用节拍器啊。因为你唱出来的东西有没有时快时慢的一听就听出来了啊。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推荐培训机构
查看: 9019|回复: 18
阅读权限70
最近有点郁闷 不知节拍器该不该买?很纠结?
看了这篇文章好像又该买,很纠结?
节奏的定义:音的长短、强弱有组织的进行叫做节奏。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
节拍的定义:相同时值的 强拍与弱拍有规律 的循环出现。
节奏和节拍总是同时存在。脱离节拍的节奏极少,如散板。
这些都基于对时间的精确感受和控制,节奏比节拍更灵活,但是比例仍然是基于严格的时间控制和布局,这个时间比例是长是短都要感受明确,如果是短长短,那前后两个短要相同或相近,内心要非常明确。
所以音乐家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每一块砖需要多长的时间是需要反复磨砺的。
节奏感不是凭空而来的,做体操、学游泳、学跳舞都需要节拍,节拍和节奏是两码事,但是同源,不可分离的。我们可以理解为:节拍是每小节的强弱规律,节奏就是每个乐句的强弱规律。节拍是固死的单一强弱规律,节奏是灵动、更庞大的强弱规律。
节奏是一种频率,在这种匀速的频率下所有的耗力都是最自然、最小的,没有良好的节奏感就无法做到轻松,音乐是无法延展的,音乐就是用音符记录我们平时的行为,快速是激动的,慢速的平静或忧伤的,这和我们生活中的情绪是吻合的。而要用主观意识去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频率就需要借助一个标尺,长期在标尺中放松、均匀,慢慢才能达到身心节奏的均衡。
很多学生弹《哈农》为什么弹的死去活来?因为没有节拍器,没有节奏感的平衡。转到我手上的学生,我首先通过节拍器矫治节奏感,让他感觉如同发呆时候脚的匀速摆动一样,这样耗力就减到极限了。我学生们常常说:“呀!以前我弹连续弹三条,小臂快烧起来了,现在弹十条都没以前那么累!”以前我常笑称有些学生手臂灼热的程度可以让我煎荷包蛋作为教学早点,通过严格节拍器使用以后,如今不用节拍器也能快速就能进入节奏匀速中,但是我仍要求课下要时而用节拍器矫正自己游弋或变型的节奏感。
学生的节奏感为什么不稳?
音乐的核心和美术一样,是玩幻觉。如同毕加索的“立体派风格”和莫奈的“印象派”那样,对于事物的记录产生新的魔术,超越了平面所记录的内容。
音乐中,每个音都有一个流向,就如同我们说:“在——”感觉这个字就是有无限期待跟随其后的,然后我们会听到:“在—— 茫 茫 的 ”,“茫茫”二字有明显的延展感,“大海”是一个单词,“海”的音高要沉下去,显示海的万丈深邃,衔接要流畅一些,按音乐的话说按照这个节奏:
“在- -茫茫的大海上”
“在”—— 3拍
“茫茫的”——每字1拍,
“大海”——两个8分音符,各半拍。
“上”——1拍,可作无限延长。
大家看,每个字的处理,时值不是相同,因为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期待空间,有的时间停顿长,有的要紧致。
音符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又涉及到音乐的本源就是调性。
简单的介绍一下,以后有时间再专程讲。
我们平时弹音阶就是为了巩固调性。在调中,我们有两种类别构成,造成了音乐的流动:
我来拿C大调作为例子
1.正音级和副音级:一级、四级、五级,余下的就是副音级:二级、三级、六级、七级。
我们简单的理解:正音级就是第一个音上的正三和弦135,第四个音上的461,第五个音上的572.
这三个和弦的不同变化和转位是我们语言的主语、谓语、宾语。构成音乐的骨干内容。
(所谓转位就是把最低的第一个个音向上移高八度,和旧有的二音和三音重新构成的和弦,比如:135是正一级,351就是第一转位,513就是第二转位,在转位就没有了,因为又回到135了。这里说的音的顺序都是从低音到高音的)
2.稳定音和不稳定音:一级和弦的所有成员135就是稳定音,其余的2467是不稳定音。含有不稳定音的因素的音乐会向稳定音流动,称为“音乐的自然倾向”。就比如“在”单字说出来总是感觉话语没有结束,非要到“大海”才感觉心里踏实明白了。
我们孩子平时弹的和弦就是一级和弦的各种转位。
就是这样的两种力量让音乐充满了魔力和激流澎湃的动力,所以如果不了解调性,就无法知道主音级和副音级,也分不清楚哪些是稳定音和不稳定音。那么就不知道音要流到哪里,我是该“P”还是该“f”,为什么我要在这里“f”,为什么我要在那里“P”。这都是有原因的。我们不能乱强调重音,如同我们说:“吃饭了吗?”我们绝对不会说:“吃饭了吗?”,强调尾音“吗”,大家不要冒着生命危险模仿,那是会被关到疯人院去的。因为“吗”不是谈话主要的内容,不是主音级,不能“f”。
因为有了这些流动和更多奇幻的音乐表现,音乐充满了诱惑力,容易让我们没有自律能力的孩子们被妖惑:比如,越往高音越容易快,为什么?我们生活里吵架的时候,声音是越来越高亢、越来越强(f)、语速是越来越快(accel),而不是越来越低沉,因此,声音越来越高就容易伴随着情绪的激动。所以孩子越往高音弹就越抢节奏、越往高就越快(accel),如果力量足够使,孩子还会越弹越强(cresc)。这些标语如果在谱面上没有特意标识,是不允许这样演奏的。再比如,我们在琴键上以同样时值长度弹奏一个最高音,和一个最低音,两个弹完后,感觉留在心中的是低音,而高音的印象太浅容易被遗忘,并且听起来低音更长一些,这是因为低音的弦只有一根,非常粗,震动频率慢,消失的慢,而高音的弦虽然有三根,但是太细了,震动频率快而短,所以消失的快。孩子弹奏的时候,如同修行不够的小沙弥,容易被这些流动反而被搅进去,而不是在音乐河流去萦绕这些流动欣赏风景。
所以必须有一个“金刚经”来帮助他们去欣赏这些流动,但不被流动吞噬。就是——节拍器!
可能刚开始的时候,节拍器破坏孩子无法投身于这些诱人绚烂的魔术,在互动上被限制,但是这才能保护孩子能沿着河流岸开心纵情欣赏风景,而不是纵身投河。
史兰倩斯卡在《指尖下的音乐》就强调多次使用节拍器和介绍如何通过使用电子节拍器在保持肌肉松弛状态下速度的极限提高,其中还提到“肖邦深深感到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钢琴弹奏者身上,因此他强烈的认为,练习时应该使用节拍器”。
我曾经说过,女性从事教育比男性更容易保持客观,因为女性是感情动物,而男性是社会动物,乐于公开炫耀和显示自己(和雄性动物喜欢炫耀自己的皮毛和力量一样,只是炫耀更倾向内在力量和能力),这一方面也是造成顶级层面大师多是男性的原因,但也在教育方向留下很多迥然不同、石破天惊的过激看法和观点。因此大家可以听到很多大师对节拍器的看法,但没有一个从来不用节拍器、从来不数拍的人成为钢琴家的。
在寺庙,大家没有注意过僧人为什么要敲木鱼??
都已经六根清净的人了,搅活乐器干嘛??
因为僧人每天要诵读大量的经文,并且是大量重复,所以念珠可以让自己内心知道遍数,而木鱼就是节拍器,通过节拍的自然稳定,保持诵读经文的均匀速度,这样不容易累,可以长时间坚持下来。如果没有木鱼,无尽头的念,累的时候容易慢,焦灼的时候容易快,是非常耗力的,估计念不到一个小时都要“圆寂”了。
有些人没有把节拍器的用途和使用状态弄清楚,感觉是一个东西在管制自己,总是和它对抗;要么就是使用时间太短了,匀速的感觉还没有静下来掌握体会,就莽撞的说节拍器不好。比如弹《哈农》第一条,我让学生不要想象节拍器是另一个人在用拍子掐着弹琴者的脖子,而要感觉中,1这一拍弹重,6这一拍弹重,那么就好像左端和右端都挂着两个响锣,左端的1起重拍把左边的锣 击响,右端的6 起重拍把右边的锣 击响,这样就是力量来回在两端的锣之间如同稳沉地摆动,感觉是自己在击锣,而不是节拍器发出声音,节拍器的这个声音是自己的一部分,我提醒学生的时候也不说“压拍”而是强化着说:“去击锣”。佛语“不要有分别心,不要有对立感”,我们把事物首先就有了控制和被控制的对立感,自然就是抵触了,如果感觉是自己的一部分,这样就能把节拍的固死强弱体会成自身的强弱,这里就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左右来回摆动的时候不可能是绝对均匀时值的,而是富有生命力的细微差别,这就是一种节奏感,也就是节拍活了。
这涉及到钢琴的本质,钢琴的本质是右脑的训练,所谓右脑的练习就是“程序性运动”而不是“主观控制着运动”,说简单一些,就是脑袋不怎么想,自然而然的弹出来,而不是脑袋飞速运转的想“哎呀,下个音是那个键???”,所以要基于长时间的重复练习。只有长时间的重复,脑袋才会慢慢被催眠、放松,身体的肌肉也一并放松,如同我们发呆时走路的状态一样,进入“程序性运动”,如同被输入程序一样,不用费力思考也能均匀速度的继续行为,钢琴要说难,唯一难的就在这点——要放松的“程序运动”还要优美、有起伏流动。因此不重复、不分段、不分手,这些都是无法学好钢琴的。
做到这点以后,才真的不是“用脑子”弹,而是“用心”弹了。佛家说:“不要用脑袋想事情,要用心想事情”,其实就是一个左脑逻辑思维(用脑袋),与多信息量并存的右脑思维(用心)的一个告诫。我认为非常正确。
如果不能从“左脑”模式转变到“右脑”模式,学琴钢琴的方向是有误区的。说到底就是要多重复、多打磨每一粒音符。
所以,孩子们虽然不喜欢节拍器,但是我建议在手指练习的时候需要严格按节拍器来,每周如果练六天,至少有四天需要在节拍器的同步中弹奏练指法。感受“击锣”的过程。在练习新的乐曲的时候,之前让孩子大体感受音乐旋律的走向(第一天),然后开始分手、合手,初期至少需要节拍器定位的,最少也要用节拍器各走10~20遍,如此保持二天(第二天和第三天),后几天练习乐曲可不强求,保持这样的体会和经历应该是使用节拍器的底线了。只要在练指法的时候节拍器使用,正确演奏的时间超过10分钟,这样坚持下来,相信节奏感是能建立起来的。
只要意识到节拍器的使用就行。在练指法、哈农这些练习中是可以大胆使用。
节拍器优点很多,但是它的副作用就是切割乐句的流向,所以在初期开始感受乐曲旋律的歌唱性和完整性时,可以不用,让孩子得以安静的感受乐曲的形象,中期等熟练后再校对几次,用个一二天,让孩子在这个速度和感觉中能稳定下来,然后后期可以停用,进一步熟练和背谱让孩子的乐感自然流露。
这三步走,就如同驯马似的,让马先走,然后勒勒马嚼子矫正方向,在让马继续走。节拍器就是马嚼子,随时勒着马走不了,但是没有这个方向盘,马的方向会失控。
在音乐学院从来没听说过谁没有用过节拍器。不论是哪个系的。也没有听说有“节拍感觉”。
中国钢琴教育普及就是缺乏基本的节奏感和对调性的感受。
我是一个对教学很保守的人,不说激进的话,今天就冒然地保守莽撞一回。
再次再次的强调!
关于这个问题,我会坚持到底的。
阅读权限100
不了解,来帮顶哈子哦,欢迎专业老师来解答。。。。{:1_1:}
阅读权限100
我们刚学钢琴没多久,老师没提节拍器的事,每次弹之前都是先用手打拍子。
阅读权限70
我家学了一年了,也没买节拍器。打算最近入一个算了。
阅读权限90
我们买了节拍器,老师要求的,每次练琴时都要用节拍器
阅读权限30
买钢琴送了一个节拍器,放钢琴顶上一天摔下来三回,终于,坏了!:sweat:
阅读权限50
学了一年,每天都在用节拍器,孩子由慢到快,很明显。
阅读权限30
关注下,我家孩子初学者
阅读权限70
继续关注中
阅读权限70
一两百块的东西,用得着这么纠结吗?节拍器是必须的,就像下棋要买棋钟是一个道理,时间感是人智商的重要衡量指标。
呵呵,个人觉得,大家纠结的不是钱,是习惯问题。。。。&
阅读权限10
最开始最好不要用节拍器,待孩子能够自己较为准确的数拍后再用,否则初学钢琴的孩子用节拍器赶着练,容易造成紧张
欢迎多来交流:)
阅读权限70
谢谢大家的留言
欢迎多来交流:)
阅读权限70
我孩子学琴多年,都没有买过节拍器。没有必要。
阅读权限10
除非是天才,否则,节拍器是必须的。
阅读权限90
刚开始用节拍器的时候很痛苦,老是跟不上,半年后进步明显,弹琴的时候基本可以控制速度了
阅读权限30
还是要用啊,要不然节拍不准弹的也不好听
阅读权限100
只要是乐器必须上节拍器
阅读权限70
太小的孩子不能理解,也跟不上,用节拍器会打击他的自信心。
稍大了后就要买一下啦~
我们家是买琴的时候送的,五岁前基本当玩具玩,五岁后就明白多了。。。也跟得上了。
阅读权限120
我们也没用节拍器,说是不能太依靠那个东西了。
地址:湖北武汉武昌区积玉桥金地国际花园别墅区TH7-101&电话:027-(周一至周六09:00~18:00)&传真:027-&&&&法律顾问: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关于节奏的一些认识,不用节拍器,不用脚丫打拍子就学不好琴吗?_乐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1,467贴子:
关于节奏的一些认识,不用节拍器,不用脚丫打拍子就学不好琴吗?收藏
曾经看过一个电影,故事里一个小女孩,他妈妈让她学钢琴,刚开始弹奏小星星,妈妈把节拍器一开,让她弹一百遍……某某某评委评测某某表演者的乐器表演,都说什么节奏很稳,稳成了评判一个乐者的标准了么?如果大家都演奏的很稳很稳,那么听起来的感觉不都一样了哪?和机器不一样嘛???节奏真的那么重要?必须要跟着拍子走吗?——越是被别人嘲笑的梦想,越有实现的意义!!!
如果曲子很熟,熟到自己能完整哼出来的程度,就无所谓节拍了。
其实这个真不好,乐感这种东西有可能与生俱来就有
首先...一首曲子有他的节奏..就像一个人有他的心跳一样..所以..在这里你必须要用节拍器...不然节奏乱了..一首歌也就不好听了..等到你用节拍器弹奏这首用久了之后...再尝试不用节拍器..用你自己的心来打拍子..这样才能演奏出更好的音乐...节奏也有好与不好..好的节奏能够帮助这首曲子有更好的发挥..不好的节奏只会打乱这首曲子.然后就是你说的:"稳成了评判一个乐者的标准了么?如果大家都演奏的很稳很稳,那么听起来的感觉不都一样了哪?和机器不一样嘛???"的确.稳也是一种标准..但是要看是在什么乐曲上.比如如果是古典乐曲.肯定是需要稳的.毕竟古典乐就是这样.然后就是你说的听起来的感觉不都一样了吗?其实这是错误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演奏出来的曲子有他不同的情感,这个你要慢慢去体会.同一首曲子,虽说乐谱上一样,但每个人的弹奏方式不一样,自然展现出来的效果也就不一样了...
节奏和旋律是构成旋律的基础,但是在演奏的时候你的心里就不能光想节奏和旋律了,要想这首曲子的内在含义,传达的是你的情感
你是迷惘了还是在抨击“节拍”啊
我能说我是考呼吸打节拍的吗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吉他节拍器软件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