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搞三国演义诸葛亮中蜀国中与诸葛亮同为托孤之臣

诸葛亮为何要杀死刘备另一位托孤之臣?
&&&&刘备病逝于永安前,曾精心安排了一个“亮正严副”的辅臣结构,即托孤于诸葛亮,并以尚书令李严为副。但是,刘备去世后,李严并没有能够起到辅臣的作用。相反,他还在八年后被废黜和流放。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种断然的决定背后,又有什么深刻的政治原因呢?
白帝城托孤(资料图)
&&& 延伸阅读:
&&& &&& &&&& &&&& &
&&& &&& 文章摘自《易中天品三国下》,易中天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文史频道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刘备病逝于永安前,曾精心安排了一个&亮正严副&的辅臣结构,即托孤于诸葛亮,并以尚书令李严为副。但是,刘备去世后,李严并没有能够起到辅臣的作用。相反,他还在八年后被废黜和流放。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种断然的决定背后,又有什么深刻的政治原因呢?  上一集我们讲了诸葛亮和刘禅的君臣关系,这一集我们讲诸葛亮要处理的第二种关系:同僚关系。在蜀国,诸葛亮的同僚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李严。为什么呢?同为顾命,并受遗诏。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临终前曾&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李严传》也说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而且刘备还&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这个安排,和孙策死后的情况十分相似。据《三国志》之《张昭传》和《周瑜传》,孙策临终前曾托孤于张昭,周瑜也&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诸葛亮担任的丞相和张昭担任的长史都是文职,或行政长官;李严担任的中都护和周瑜担任的中护军都是武职,或军事长官。周瑜与张昭&共掌众事&,李严与孔明&并受遗诏&。一武一文,一副一正,真是何其相似乃尔!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刘备的心目中,李严就是周瑜,或者希望他是周瑜。  那么,李严起到了周瑜的作用吗?  没有。李严不但没有能够和诸葛亮一起辅佐刘禅,反倒还在刘备托孤八年以后被废,身败名裂。这就和周瑜的情况完全不同,也为历史留下了一个疑案。本集要讲的,就是这个疑案。为此,我们必须把李严被废的经过说一下。  据《三国志&李严传》,事情大体上是这样的: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四出祁山,北伐曹魏,安排李严督运军粮。这时,李严已改名李平(为方便读者,以下仍称李严),正以中都护的身份代理丞相府的政务,催办督运粮草自然是份内的工作。可惜李严的运气实在太差。这年夏秋之际,连降大雨,军粮无法如期运到前方。于是,李严就派人到军中说明情况和想法,请诸葛亮回师(呼亮来还),诸葛亮也答应了(亮承以退军)。但是,当诸葛亮退兵的消息传来时,李严却故作奇异大惊小怪地说,唉呀,军粮很充足嘛,为什么要撤退(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又上表刘禅,说诸葛亮的撤军是&伪退&,目的是诱敌深入(欲以诱贼与战)。这当然不是事实,也会引起猜疑。诸葛亮只好把李严前前后后亲笔所写的书信都原原本本地拿出来给大家看(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这下子李严没有话说(辞穷情竭),只能坦白交代,低头认罪(首谢罪负)。  这就是李严被废的经过,明眼人一看便知其情节可疑。第一,犯罪动机不明。《三国志》的说法,是李严要推卸责任(解己不办之责),嫁祸于人(显亮不进之愆)。前一条说得过去,后一条就有问题。李严的表文说得很清楚,诸葛亮的撤军是&欲以诱贼与战&。这明明是说他诱敌深入以退为进嘛,怎么会是&显亮不进之愆&呢?第二,作案手法拙劣。李严如果要陷害诸葛亮,他就不该这样前言不搭后语,也不该留下证据和把柄。以李严之聪明,岂能想不到将来诸葛亮会&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第三,只有一面之词。我们知道,蜀汉是没有史官的,也没有人为李严编文集。所以,李严的真实想法和说法,我们是永远都不得而知了。不过,正如北京大学田余庆教授《李严兴废与诸葛用人》一文所言,前述故事&过于乖谬,不符常情&,实在不像李严的所作所为。因此,田先生&颇疑其间另有文章&。  当然是另有文章的。中国古代的政治,是一种暗箱操作的秘密政治。公布出来的材料,往往未必能够代表事情的真相,甚至是掩盖真相的。比如伏皇后的那封信,我就怀疑是曹操捏造的。诸葛亮当然不会伪造李严的信,却不等于李严的&罪行&和&罪证&只有这几封信。也就是说,李严肯定出了问题,但问题不会这么简单。  不过这并不重要,第一,李严认了(辞穷情竭,首谢罪负)。这就说明,诸葛亮至少是抓住了李严的把柄。第二,众臣支持。据《三国志&李严传》裴松之注,诸葛亮上书时,联署者多达二十余人,包括魏延、杨仪、邓芝、刘巴、费t、姜维。于是,李严被废黜为平民,流放到梓潼(郡名,治所在今四川省梓潼县)。三年后,也就是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李严听说诸葛亮去世,也发病而死。
(责任编辑:董倩超)
【】1980年,当时的商业部长王磊在丰泽园饭庄吃饭未付全款,菜价为124.92元,而他只付了19.52元。此事被揭发后,处理
【】约翰&肯尼迪在选择林登&约翰逊为竞选搭档后,对他的助理说:&我才43 岁,我不会死在岗位上
千面雍正从《宫》、《步步惊心》到《后宫甄执罚创笕鹊募覆抗抛熬缋铮&四爷&雍正都穿梭其间,整天忙着跟一众嫔妃和太监们斗智斗勇,似乎皇帝的工作就是处理家务事&&这实在是个误会:四爷确实很忙,但他不是情圣,而是个工作狂。雍正四十五岁登基,在位十三年,据说他在当皇帝的大多数年头里,平均每天睡不到四个小时,每年只在自己生日休息一天。皇帝做得如此辛苦,很难想象他还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应付后宫佳丽
热点文章排行《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请写出他的一个故事名称是故事名称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请写出他的一个故事名称是故事名称
《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请写出他的一个故事名称是故事名称
火烧新野、三气周瑜、舌战群儒、空城记、七擒孟获、借东风、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之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形象.这个人物是_________?这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之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形象.这个人物是_________?这
《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之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形象.这个人物是_________?这部作品是________?
吴用,《水浒传》  牛金?年~?年  后将军。初为曹仁部曲将,周瑜军数万人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曹仁登城望,乃募得三百人,遣牛金迎战。但对方兵力较多,牛金遂被围困。曹仁亲自杀入阵中救出牛金。司马懿使牛金轻骑饵诱蜀军,刚交战诸葛亮就退兵,追至祁山。蜀将马岱入寇,司马懿遣将军牛金击退,斩千余级。公孙渊反,司马懿帅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发自洛阳,后平定辽东。牛金官至后将军。  韩当 字:义公 ?年~227年  韩当(?-227)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吴名将,从一开始追随孙坚开始,每次打仗都冲锋陷阵,身先士卒。虽然他不是战役的总指挥,但一定是担当先锋,参加过多次重要战役,屡建战功,熟悉水战,勇猛过人。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也少不了他的一份功劳。  张任 ?年~214年  张任,刘璋的部下,益州从事,以忠勇著称。刘备入蜀时,张任出言劝谏刘璋提防刘备,刘璋不听;宴会之际,庞统设计让魏延舞剑,趁机除掉刘璋,张任见势,出面对舞,解救了刘璋。后来,刘备攻打刘璋,张任引兵对抗,多次击退刘备,并在落凤坡埋伏射死庞统;后诸葛亮从荆州前来支援,用计擒获张任;张任宁死不降,遂被处斩。玄德感叹不已,令收其尸首,葬于金雁桥侧,以表其忠。  凌操 ?年~203年  凌操,吴郡余杭人。为人侠义有胆气,孙策锋起淮南时,凌操多从征伐,常登先冠于军中,履行先锋之务。后守永平长,平治山越,使奸猾之徒敛手,迁为破贼校尉。孙权统军后,凌操从讨江夏黄祖。军入夏口,凌操先登,破其前锋,轻舟独进,中流矢而死(《吴书》载:甘宁以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校尉凌操。)。  李严 字:正方 ?年~234年  李严(?-234),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延误押运粮草,为推卸责任而阻挠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李严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怀激愤而病死。  曹休 字:文烈 ?年~228年  曹休(?-228),字文烈,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曹操的从子(《三国志》记载为曹操族子,但近年的考古发现指出此记载可能有误)。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曹操称赞为“千里驹”,如同亲生儿子般看待,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公元228年,曹休在魏吴石亭之战中大败,不久因背上毒疮发作而去世。  王异 ?年~?年  王异以节义及多谋见称。她的丈夫是天水人赵昂,当赵昂出任羌道令时,王异与子女留在天水郡西城。当时同郡人梁双背反朝廷,率兵攻破西城,并杀害了王异的两名儿子。王异见二子被杀,又不欲被梁双所侵犯,所以打算自杀,但当她看着6岁的女儿赵英,便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向着女儿叹道:“我死了,你便遭到遗弃,你又可以投靠谁呢?我听说过西施也曾穿着不洁的衣服,人人掩鼻远离,因此而认不出她。西施这样美丽也能作出如此牺牲,何况我没有西施般漂亮?”于是她披上一件曾浸在粪水的麻衣,吃很少东西令自己看上去又瘦又弱,就这么过了一年。后来梁双与州郡官员和解,王异就凭著这种生活方式得免于难。后来赵昂派人来接王异母女,将至官舍之时,王异不再前进,并向女儿表示自己遇难不能死节,全因顾念幼女,如今女儿将回到父亲身边,她就决定离开女儿寻死,说罢便服毒自杀。幸好当时有人提供解毒的药汤,强行灌进王异口中,最终王异都苏醒过来。  纪灵 ?年~199年  袁术手下大将,山东人,使三尖两刃刀,深得袁术信任。同关羽大战三十合未见胜负。后提兵十万,攻打小沛,但在吕布的调解下退兵。袁术称帝后,分兵七路下徐州,任命纪灵为救应使。后袁术在北上投靠袁绍的途中,遭到刘备拦击,纪灵出战,十余回合死于张飞矛下。  蒋钦 ?年~220年  年~ 219年 东吴武将。原来是长江的江贼。在孙策进入江东的时候,同江贼周泰一同加入孙策成为手下。孙策死后侍奉孙权。周瑜指挥的赤壁之战,南郡攻略战都有参加,孙权指挥合肥之战时担任后卫之职。吕蒙的荊州攻略战上也前来参加,包围了关羽劝诱并降伏。  张郃 字:儁乂 ?年~231年  张郃(?-231)字儁乂,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渡之战时,本为袁绍部将的张郃投降了曹操,并在曹操帐下多立功勋,于曹魏建立后加封为征西车骑将军。诸葛亮六出祁山之间,张郃多次抵御蜀军的进攻,于公元231年在木门道被诸葛亮设伏射死。连诸葛亮都承认张郃勇武过人,是蜀国大患。后谥曰壮侯。后世将其与张辽、乐进、于禁、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  张松 字:子乔 ?年~212年  东汉末年官吏。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建安十三年(208),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刘备;其后,又说璋迎备以击张鲁,皆为璋所采纳。十七年(212),暗助刘备,为其兄张肃所告发,刘璋怒而将他斩杀。  董茶那 ?年~225年  孟获属下。当诸葛亮南征时,被张嶷攻击并被捕。与阿会喃一起被诸葛亮释放而感服,但迫于孟获再次出阵,遇到马岱的呵斥之后感到羞耻而退兵。但因此而被孟获适宜棒刑,遂与阿会喃一道,将孟获俘获并献给蜀军。之后孟获再度被释放,误以为孟获也已降服,被孟获擒获并杀死。  严白虎 ?年~196年  自称【东吴德王】。受到进军江东的孙策攻击,与弟弟严兴一道迎击,但被击败,投奔会稽的王朗。之后再败于进攻会稽的孙策军,在逃往余杭的途中被董袭杀死。  邹氏 字:士戴 197年~264年  夫君张济在进攻南阳时战死,遂寄居外甥张绣旗下。197年,张绣降服曹操,曹操进驻南阳。之后,曹操将邹氏请入自己帐内,缠绵数日,使得张绣大怒,引军攻击曹操。而为守护曹操,典韦曹昂等人先后殒命。  邓艾 字:士戴 197年~264年  邓艾(197-264),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李儒 字:文优 ?年~192年  在三国演义中他是董卓的女婿、首席谋士,为董卓所亲信,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堪称智囊。董卓趁乱进京、说降吕布、废立皇帝、迁都长安等举动,均离不开李儒的参谋之功。汉少帝刘辩被废后不满,李儒奉董卓之命,亲自带人入宫,毒死刘辩。后王允使“连环计”离间董卓、吕布,李儒劝董卓放弃貂蝉而换取吕布的效忠,董卓最终没有听从,死于吕布之手。  董卓死时,李儒卧病在家,被家仆捆绑献出,处斩于市曹之中。正史上李儒原为汉少帝郎中令,董卓专政时,奉董卓之命,入宫毒死刘辩。李儒并没有在董卓败亡时被杀,董卓死后几个月,西凉军首领李傕击败吕布,杀死王允,控制了朝政,初平三年(192年),冬十月,李傕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但被汉献帝拒绝。198年李傕被曹操击败,李儒不知所踪。  李典 字:曼成 ?年~209年  李典,字曼成,曹操手下将领。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史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  陶谦 字:恭祖 132年~194年  陶谦,丹杨(今安徽当涂东北)人。少年时以不羁闻、敖戏无度,后好学,为诸生,仕州郡,举茂才,拜尚书郎,先后出任舒县令、卢县令。其后迁幽州刺史,徵拜议郎。其“在官清白,无以纠举”,在那汉末“豺狼当道”的年头实属难得。  甄姬 182年~221年  甄氏(183-221),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中国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之母。本为袁熙之妻,曹操攻陷邺城后成为曹丕的妻室。后因被郭女王(文德郭皇后)所谮而被曹丕赐死,死后谥曰文昭皇后。  丁奉 字:承渊 ?年~271年  丁奉(?-271),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侵犯东吴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除掉了东吴的权臣孙綝,被加封为大将军。  沮授?年~200年  袁绍的谋士,在袁绍进入邺城之后被任命为行政官。当袁绍在为是否对曹操开战时资讯意见时,认为马上开战操之过急。黎阳之战时仍积极谋划。官渡之战前,同样持反战论调的田丰被下狱,自己则将家财分给族后随军出征。之后仍不断为袁绍献策进言,但没有被听取反而也被入狱。袁绍战败后,留在狱中的沮授被曹操所获。拒绝投降并尝试逃跑,最终被曹操忍痛斩首。  曹洪字:子廉  ?年~232年  曹操的表弟,跟随曹操于陈留起兵,讨伐董卓。在荣阳曹操被徐荣击败时,救出命悬一线的曹操,并说出【天下可无洪,不可无明公】名言。之后跟随曹操转战各地,先后斩杀了黄巾残党何曼及袁谭。渭水之战中由于被马超夺走了镇守的潼关,几乎被曹操问斩,但在之后却挺身而出救出了被马超追击的曹操,被曹操重赏。之后驻扎在汉中,与进犯的刘备军展开了激战。  王元姬217年~268年  王元姬生于书香门第,祖父王朗、父王肃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家。魏中领军、兰陵侯。她知书达理,崇尚节俭。8岁的时候,可背诵《诗》、《论》。9岁的时候,遇到母亲生病,她终日服侍左右,衣不解带。祖父王朗非常喜欢她。并且说道:“兴我家,必定是元姬。可惜她不是个男儿。”在她12岁的时候,王朗去世。王元姬非常悲伤,此后,对于父亲王肃更加孝敬。15岁时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婚后育有武帝司马炎、辽东悼王司马定国、齐献王司马攸、城阳哀王司马兆、广汉殇王广司马德、京兆公主。王元姬看人独到。时钟会以才能见任,王元姬每言于司马昭曰:“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钟会后来果然造反。  华雄?年~190年  华雄(?-190),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关西人。东汉末年武将,又作“叶雄”(因繁体叶字与华字难以分辨)。中国东汉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公元190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大破董卓军,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所杀。明·罗贯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对这段历史作了改动,描写华雄被刘备义弟关羽所杀,这段被称为“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也流传于后世。  荀攸 字:公达 157年~214年  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三国时期曹操的首席军师,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出任济南太守,又任尚书令,并为曹操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大将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年)出任中军师,后出任尚书令。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死于曹操伐吴路上。荀攸一生画奇策十二,惟钟繇知道,但是钟繇未整理完就去世了,所以后世才不知道。正始年间追封谥号敬侯。  马岱 字:仲华 ?年~?年  马岱,官至平北将军 、陈仓侯,马腾之侄。是马超的堂弟,蜀汉中后期的重要将领。建安十九年,马岱随马超归附刘备,马超临终前将马岱托付刘备。跟随丞相诸葛亮南征孟获和北伐曹魏,马岱久经沙场、多负辛劳,作战冷静而勇猛,深得诸葛亮信任,后来诸葛亮死后,杨仪命令马岱杀了魏延,马岱成功地完成任务。  刘焉 字:君郎 ?年~194年  东汉末年时人,官至益州牧,其子为益州牧刘璋。刘焉为汉鲁恭王之后裔,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后因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事聚敛,贪婪成风,加上当时天下大乱,刘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于是刘焉向朝廷求为益州牧,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后郗俭为黄巾贼所杀,刘焉进入益州,派张鲁盘踞汉中,张鲁截断交通,斩杀汉使,从此益州与中央道路不通。刘焉进一步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巩固自身势力,益州因而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后卒于任上,其子刘璋继领益州牧。  蔡琰 字:文姬 177年~?年  蔡文姬(177?-?)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来源多玩游戏)《三国志12》:先帝托孤重臣李严_FLASH幻灯片_游戏频道_中国青年网
|||||||||||||||||
您现在的位置: &
《三国志12》:先帝托孤重臣李严
核心提示:
李严 字:正方 ?年~234年 李严(?-234),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延误押运粮草,为推卸责任而阻挠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被废为平
  李严 字:正方 ?年~234年
  李严(?-234),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延误押运粮草,为推卸责任而阻挠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李严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怀激愤而病死。
中国青年网游戏频道提示:适度游戏有益,沉迷游戏有害
声明:文章来源为中青网的,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非来源于中青网的,绝不意味着中青&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有异议请发邮件至
责任编辑:未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7 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年三国志蜀国诸葛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