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进的名字作诗,含蓄表达爱意的诗句羞涩的诗句

您(@)目前可用积分:154267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原创]家国沧桑一百年
8584 次点击
1:39:09 发布在
&&&&&&&&&&&&&&&&&&&&&&&&&&家国沧桑一百年&&&&&&&&&&&&&&&&&&&&&&&&&& 历史纪实第一部&&&&&&&&&&&&&&&&&&&&&&&&&& 谨以此书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前言&&&&&&历史的脚步有时候走得真快,俯仰之间,辛亥革命居然已经过去了九十九年,竟然离我们有一个世纪之遥远!&&&&&&现在,许多人不知道辛亥革命是怎么回事,也不愿了解辛亥革命。现实社会离辛亥革命太遥远,使人们觉得了解不了解辛亥革命,跟我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关系,也没什么实际意义。而笔者以为,了解辛亥革命,乃至了解辛亥革命前后这一百多年的历史真实,意义十分重大。&&&&&&“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为推翻清朝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国民革命。一般指的是自日(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革命军武昌起义,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段时间的革命事件。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后,到革命党推翻满清统治前所有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社会人心,唤醒了国民的民主意识。对民族解放运动产生重要影响,对中国宪政与法治,以及民主运动的发展,功莫大焉。&&&&&&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有史以来最辉煌,也最幼稚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政权――中华民国。传统的“打天下、坐天下”家天下观念被历史抛弃,被人民否定。国家者,人民所有也。&&&&&&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仅是在他领导下进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而且他还创立了以民为本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保护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人们了解公民不仅享有选举权,尚有罢免权,而且负有参与政治体制的责任。而这些权利,应在法律和体制上得到保护。这些政治纲领,现在依然对我们有指导意义。尽管辛亥革命也是暴力革命,但“三民主义”的民主理念实质,却不容置疑。&&&&&&从辛亥革命到现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除了岁月的自然尘封而被淡化外,尚有很多人为的回避与掩盖。甚至有许多历史,遭到刻意的封闭和歪曲。有许多发生在这百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由于历史上众多原因,而鲜为人知。&&&&&&对没有亲历的时代,未能经历的事件,笔者亦不敢妄议。谨依据福州人陈天锡、陈仲经二位先生遗留的大量文字,加以解读诠释和筛选,我们参照有关历史文件、文献与公论,将这一百年间有关国事和陈天锡、陈仲经二位先生的一些家事串联成书,以求客观真实地再现那些如烟往事。&&&&&&福建福州藤山塔亭人陈自新,谱名开猷,字焕皋。生於道光二十三年,卒於光绪三十年(1904年)。陈焕皋是清光绪丙子进士,任广东东安县令,后任湖南麻阳、溆浦、善化县令。为官清正,致力维新。著有《迎晖阁文钞》四卷、《卧琴诗草》一卷。陈焕皋有八个儿子,俱都出类拔萃。尤以老二陈天听、老六陈天锡、老七陈仲经出色。&&&&&&陈天听自少博览群书,以天下为己任。中日甲午战败,清廷割让台湾,天听深感痛心。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赴日本留学法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毕业,于四月十九日乘日本“博爱丸”船回国,愤国事蹈海自尽以醒国人。民国肇建,陈天听被国民政府追认为烈士。&&&&&&陈天锡、陈仲经二位先生在辛亥革命后投身国民革命,分别担任过林森、戴季陶、孔祥熙、宋子文诸位先生的秘书,后去台湾。陈天锡先生在考试院首席参事位置上退休,日逝世,安葬於台北阳明山公墓。陈仲经先生1952年6月从考选部代理常务次长职务上卸任,受聘考选部顾问。日逝世,安葬於台北阳明山公墓。&&&&&&陈仲经先生的儿子陈正青,1917年12月生于湖南长沙,幼年在福州读书,大学毕业后在1936年参加革命赴延安。任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戏剧队队长、鲁迅艺术文学院研究员、嫩江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东北画报》社摄影科长、新闻总署摄影局副处长、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等职,为新中国新闻摄影奠基人之一,作品《开国大典》载入史册。陈正青的夫人何慧1937年参加革命赴延安,任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歌咏队长、新华社摄影部国际组组长。日,陈正青、何慧夫妻二人,在文革中被迫害,双双含冤去世。&&&&&&陈天锡、陈仲经二位先生家学深厚,著作丰富,治学严谨。遗留著述有回忆录、论文、散文、游记、书信、诗词、对联、祭文、家谱、公务文牍等等,包罗万象。这些文字记录,年代久远贯穿,内容丰富详实,具有极高史料价值,是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由于年代太久,加之一些历史原因,陈天锡、陈仲经二位先生的文字著述,惜少有人知。&&&&&&陈氏一家三代人的命运与国运息息相通,家史和国史一脉相承,前后贯穿近代百年。他们的命运,在普遍中有特殊,在偶然里有必然。他们的经历,折射、连带出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启人感悟,发人深省。理智、平和、真实地把这一切写出来,是我们的愿望和责任。&&&&&&此书如能对读者有所帮助,则笔者幸甚。[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43:51编辑过]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foxseed12]
[我是公民否]
[海外仙女]
[为人作嫁衣]
[蚂蚁啃骨头9]
[神经专家]
[jonathan743]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5:35:34 &&
拜读,读史使人睿智,教科书以外的纪实更有历史价值,一路关注。以文会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07:40 &&
&&&&&&&&&&&&&&&&&&&&&&&&&& 家国沧桑一百年&&&&&&&&&&&&&&&&&&&&&&&&&& 历史纪实第一部&&&&&&&&&&&&&&&&&&&&&&&&&& 谨以此书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第一章&&&&东南沿海福建福州城城南台江江南塔亭一带,道路平坦,民居密集,商铺林立。清末时,这里便建有海关、邮政和电报局,外国各洋商号也聚集于此。附近苍前山风景优美,各国领事馆、教堂、洋人办的学校、医院以及各类娱乐场所都集中在这一带。使当地民风,深受西方文明影响。&&&&在台江江南塔亭望族陈氏中,有一户兼营商业的书香世家,这家的主人陈寿三,字鲁斋,少而聪颖,喜读书。长大后经营酒库有方,家境兴旺。陈寿三晚年乐善好施,创建塔亭陈氏支祠,规模宏远。又重修顶宗祠,为陈氏合族敬仰。&&&&陈寿三的儿子陈自新,谱名开猷,字焕皋。生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长大后以科举正途入仕,先後服官广东、湖南。&&&&陈焕皋原配林氏,与其同岁。林氏生一女后,于同治六年(1867年)不幸病故,年仅二十五岁。同治七年陈焕皋续娶李氏,小陈焕皋十岁。李氏生长子陈天章,字少皋;二子陈天听,字不浮;三子陈天聪,字肖皋;五子陈承昭,字少梅及三个女儿。&&&&陈焕皋功名之路一帆风顺,他于光绪元年(1875年)乡试中举,次年丙子赴京会试连捷进士,以知县即任湖南多年。光绪七年,陈焕皋三十八岁后,改任广东东安县(后改名云浮县)知县。&&&&陈焕皋在湖南经营六年有余,官声甚佳。上峰同僚熟悉,属下门生拥戴。如今平调远方他乡,心中不免怅怅。但人在官场,身不由己,陈焕皋虽不愿离开湖南,却也无奈。只得拖家带眷,由湘去粤。&&&&迢迢千里,日行夜宿。沿途胜水名山,无暇流连,一路车马劳累,难得休闲。一肩风雨,苦旅数月,陈焕皋一家方到达广东东安县,按部就班,接印就职。&&&&可怜陈焕皋的夫人李氏于富贵无缘,在光绪八年陈焕皋上任仅一年时,病故于广东东安县署。&&&&陈焕皋中年丧妻,在东安县衙后院,面对痛失慈母尚未成人的四个儿子和四个女儿,愁肠百结。小的要吃,大的要娘,不懂事的哭哭闹闹。陈焕皋无计可施,终日长吁短叹,深感须急纳侧室照顾孩子。&&&&陈焕皋不敢自专此事,他写信派人回福建故乡,请命父亲陈寿三。次年,陈寿三在福建慎重择选了二十岁的林氏女为其侧室,派人护送去粤,为陈焕皋解燃眉之急。陈寿三附信并嘱咐陈焕皋,广东离家甚远,日后有合适之人,可以自行早日择妻。&&&&林氏虽然通情达理,端庄贤惠,但她太年轻,并无生活经验。服侍陈焕皋尚可胜任,面对成群不谙世事的幼弱孩童,便莫衷一是,深感力不从心,实难胜任。陈焕皋也深知其难,决定续弦。&&&&陈焕皋的幕僚,东安县署刑名钱谷师爷刘玉衡,原籍也是福建人,和陈焕皋是同乡。刘玉衡的长女少时饱读诗书,娴熟敏慧,以才女闻名于东安。刘玉衡择婿既严,其女亦恃才自负,故终身大事高不成,低不就,结果年已二十有五,尚待字闺中。陈焕皋属下有人为其做媒,向刘家提亲,陈焕皋早知刘玉衡之女才名,自然点头。而刘玉衡亦知陈焕皋为官清正,为人正派,且满怀才情,因而甚为满意,其女也欣然乐从,于是玉成美事。&&&&这样一来,刘玉衡的身份,由陈焕皋的属下,变成了他的岳丈。&&&&刘玉衡自思,自己由幕僚而变泰山,日后陈焕皋处理公务,必然多有不便。他不愿难为女婿,便主动请辞,移砚他席。陈焕皋乐成其意,聘其子刘子蕃继任,以承袭世谊。&&&&光绪十一年(1885年)二月二十二日,陈焕皋侧室林氏,在东安县县署喜生一子。陈焕皋大喜,为其取名天锡,字伯稼,行六。四月十一日,不到两个月,正室刘氏又喜生一子。陈焕皋双喜临门,大喜过望,为其取名希亮,字仲经,行七。他在两个孩子名字中嵌上伯仲二字,希望他们将来学识在伯仲之间,前途不相上下。&&&&陈仲经七十岁后又字琴搂,是为后话。&&&&此时,陈焕皋的父亲陈寿三年已古稀七十,终因年高,于十月在故乡家中驾鹤西去。陈焕皋闻信,连忙向朝廷呈奏折急报回乡丁忧,不久,朝廷行文批准。&&&&丁忧,是指父母丧事,多指官员居丧。须持丧三年,任官者并须离职守孝。古人认为小孩初生,三年不能离母,时刻要父母护料。因此父母亡故后,儿子应为父母守孝还报三年。这是古人在善良愿望下,制定出的愚昧陋习。在历史长河中,丧葬制度早已得到改进。&&&&陈焕皋携带家眷,离任东安,奔丧回到故乡福州。先安葬其父陈寿三于下洋祖坟,后又营造扩大祖坟,并修建原有的祖居房屋。&&&&陈焕皋家原有房屋两进,也很宽敞,由于人口增多已不够居住。他把屋右方的菜园地和池塘,加以整理填实,并排修建了两座坐西朝东新楼房,与旧屋毗连。&&&&一楼居住,取名“迎晖阁”,一层一厅二房,楼上前後六间。厅前有天井,左右各厢房。陈焕皋一家均居於此,生活十分方便。&&&&一楼为藏书楼兼书斋,取名“卧琴楼”,也是一厅二房,左右置楼梯,楼上分为六间,陈列有陈焕皋多年收藏、购置的经史子集书籍百十余箱。围墙外面临水池,天井内是一个大大的h廊,可直达右大门。陈焕皋书生本色,喜爱诗文之会。时常在“卧琴楼”云集乡党名流和文人学士,作书画琴棋雅集。因此家中时常诗词悠扬,飘散着丝竹清韵。笔墨雅聚,盛极一时。“卧琴楼”在当时当地,是一座很有影响的私人藏书楼。&&&&光绪十四年,陈焕皋嫁出已故原配夫人林氏所生长女。亲家翁姓林,在福州城内开绸缎店。&&&&十四年六月,陈焕皋正室夫人刘氏生子,名绍箕,字叔济,为老九。陈焕皋认为老四和老八排行的数字不吉利,故在他孩子的排行里没有这两个排行。&&&&是年九月九日重阳,陈焕皋大办喜事,他的长子陈天章,次子陈天听,三子陈天聪于同日完婚。这当然是陈焕皋有意要使孩子们的亲事,在当地成为佳话的刻意所为。亲家们都是同乡好友,陈焕皋全家其乐融融。&&&&当年十月,侧室林氏生子,名天材,字季梓,为老十。&&&&光绪十五年,陈焕皋次子陈天听生子,为陈焕皋长孙。谱名为国,大名国翰,字劲夫。&&&&光绪十五、六年间,陈焕皋又嫁出两个女儿,喜事接二连三。&&&&光绪十六年,陈天锡、陈仲经兄弟已经六岁,已到启蒙之年。陈焕皋聘族侄陈作平为其开蒙读书,教他们读三字经,写描红,学握笔。&&&&陈作平虽然年长,执教又严,然陈天锡、陈仲经兄弟并不惧怕。因陈作平和他们两人是自家,是同一个爷爷的堂兄弟。小学生与大老师,早已耳鬓厮磨熟矣。&&&&光绪十七年初,陈焕皋长子陈天章生女,取名湘兰。&&&&数年间,陈焕皋家中男婚女嫁,得孙子,抱孙女,喜事不断,把他忙得不亦乐乎。&&&&只一件事,令陈焕皋深为不快。不但不快,尚有憾恨。&&&&陈焕皋原配已故林氏夫人所生的长女,嫁给福州城商人林家,小俩口恩恩爱爱,原本美满幸福,不料其亲家翁为老不尊,要出钱三千,买自己儿媳妇的陪嫁贴身丫鬟为妾。&&&&陈氏长女的这个陪嫁丫头,自原配夫人林氏仙逝,便自小来到陈家服侍陈家大小姐。虽名为婢女,但实则是陈家大小姐的闺中之伴,外为主仆,情同姊妹。陈焕皋的女儿以为,男衰女少,大不合适。变婢为婆,违背常伦。为深闺伙伴前途计,陈女赠其嫁妆,物色忠厚本分人家,命陪嫁丫头出嫁。&&&&其老公公怀恨在心,竟刻意报复自己的儿媳,居然为儿子纳妾,在精神上虐待奚落陈女。&&&&陈女空叹无奈,久之忧郁气恼,在光绪十六年满怀怨愤而死。&&&&陈焕皋痛女情切,却奈何不得。&&&&陈女丧事间,陈焕皋自撰挽联张贴于装裱店大堂,联曰:廿五岁小夫妻,因何任郎置妾?致汝婿宠极偏心,一味薄糟糠,从此已无生理;三百千大买卖,悔不以媵为姑,使而翁恨深刺骨,万般磨媳妇,自然更速死机。&&&&此联陈焕皋以责备爱女口吻,痛快淋漓地剥露其亲家卑劣的小人行径,一时不胫而走,哄传于福州文学界。多年后,此联在当地仍然被人称道。&&&&陈焕皋兄弟、堂兄弟众多,其中亲兄弟、排行老十的陈开登无子,为承继香火,便收养陈焕皋的五子陈承昭为己子。&&&&面对庭院书斋,妻室子女,故园乡井,世俗商贸的丰富社会生活,陈焕皋习惯了淡然家居,乐享天伦的民间乐趣。三年守丧后,性情大变。按例,他在丁忧后可以回广东复官。但陈焕皋已经淡于宦情,无意官场,已经不打算再外出从政。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42:15 &&
&&&&&&&&&&&&&&&&&&&&&&&&&& 家国沧桑一百年&&&&&&&&&&&&&&&&&&&&&&&&&& 历史纪实第一部&&&&&&&&&&&&&&&&&&&&&&&&&& 谨以此书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第一章(2)&&&&陈焕皋虽然精明干练,可他毕竟是个书生,又当了多年的县太爷,并没有经营祖业酒库商业的本事。他又不屑于生意人的精打细算,看不起斤斤计较的人。生就乐善好施的本性与慷慨大方的习惯,使他家的酒库逐年亏损。不计本利与大手大脚是生意人大忌,兴旺的祖传家业,终于在陈焕皋手上逐渐中落。&&以至后来家中一大家人,竟然要为衣食而忧虑。&&&&迫于生计,陈焕皋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只身去往湖南长沙,恢复了其听鼓应官不自由的官员公务生涯。&&&&当年,湖南乡试,朝廷任命陈焕皋任弥封官。&&&&中国士大夫文人长期在传统儒家文化熏陶下,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生活,以读书为人生第一等大事。读书可以进入仕途,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把利己利国利民三者结合起来,使“做官”更具诱惑力,在取得实利的同时,赋予这个职业的崇高性。使那些要读书做官的人,可以坦然傲视其它行业。&&&&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历史的独特产物,其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主流,得到当今中外学者的广泛承认。因为科举制度基本建立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在科举面前,不存在特权。它从一般人中广罗人才,选拔官吏的机会均等。这个制度,比专权委任要先进得多。客观地说,科举制度破坏、打乱了古代中国的世袭等级制度;因科举取仕,上层建筑权力结构不断被注入新鲜血液。&&&&科举考试制包括三个级别,第一级考试为科试,以县级为单位举行,及第者称秀才。第二级为乡试,以省级为单位,每三年举行一次,及第者称举人。最高一级为会试,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所有考生聚集北京考试,及第者称进士。竞争激烈而考规极严,也相对公平。&&&&进士是高层官吏人选的主要来源,包括县官、州官乃至朝廷各部官员。清朝后期选拔官吏政策稍宽,举人可以做官。以至后来可以“捐官”,掌管权力的官员职务可以买卖,离亡国亦不远矣。&&&&乡试是明清时每三年举办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的科举考试,正科考试一般逢子、卯、午、酉年秋季八月于各地贡院内举行,故称秋试、秋闱。遇朝廷寿诞、登基等庆典,还增开恩科。主持考试之正副主考官须经朝廷考选特派。凡经科考,录科、录遗合格的生员(秀才),均可应试。取中者称举人,举人额数,大省可百,中小省七、八十或四、五十不等。只有考中举人才有资格进京参加会试,即使会试不第,亦可有其他途径入仕,故通过乡试者即具备做官资格。&&&&明清时代,科举制度规定极其严格,主考、副主考(同考),只负责考卷评阅,不得干涉考场事宜,更不得与考生有任何接触。监试官、提调官、弥封官、誊录官、对读官等负责考场纪律以及试卷的开拆弥封、誊录等事宜操作程序,不得干涉考官的评审工作,他们之间既不互相干涉,又能彼此制约。科考官员有读卷大臣以及受卷、弥封、收掌、监试、护军、参领、填榜、印卷、供给、鸣赞各官多名。一进考场,便于外界隔绝,至放榜才允许出来。&&&&其中弥封官职,由皇帝钦点。陈焕皋出身福州耕读世家,并无政治背景。虽然皇上钦点,实际是大内上书房众大臣定好的,但这些军国大员与陈焕皋素来并无瓜葛,可见陈焕皋官声甚佳,在朝廷中也有清誉。&&&&陈焕皋有感于此,作诗云:天恩高厚棘闱开,此欲抡元彼夺魁。桃李满门原有命,珊瑚结网本无才。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46:19 &&
&&&&&&&&&&&&&&&&&&&&&&&&&& 家国沧桑一百年&&&&&&&&&&&&&&&&&&&&&&&&&& 历史纪实第一部&&&&&&&&&&&&&&&&&&&&&&&&&& 谨以此书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第一章(3)&&&&光绪十八年(1892年),身在福州的陈焕皋夫人刘氏,突然接到家书讣音,其父刘玉衡在广东逝世。刘氏哀痛不已,自光绪十一离广东随丈夫陈焕皋来此,离别娘家今已七年,不料此行竟是与慈父永别。天高地远,未能在灵前尽孝,刘氏内疚之心,挥之不去。&&&&不久,刘氏又接到陈焕皋书信,言及有分批接全家人去湖南之意。&&&&于是刘氏先带儿子陈仲经、陈少箕先去广东,拜望慈母,祭扫父墓,分别探访众兄弟姐妹。一应省亲事毕,由表弟施筱苍护送,取道韶关,经乐昌,入湖南,走衡阳,到长沙。&&&&陈焕皋夫妻父子相见,自有不尽欢乐。陈焕皋恳留施筱苍,聘其为账房。&&&&第二年湖南乡试,朝廷任陈焕皋为对读官,负责校勘。陈焕皋感叹成诗曰:“校读勤时可若何,代为感泣代为歌。三更灯火偿今日,两字功名付逝波。”&&&&是年十月初五,陈焕皋在湖南过罢五十岁生日,于十一月远赴福建故里。一为省亲,二是要接侧室林氏及六子陈天锡到湖南读书。&&&&陈天锡在福州塔亭家办的私塾就读,三餐俱是集体进食,晚饭后方放学回家。生活异常清苦,饮食早晚都是稀粥,中午是定量米饭,只有一点咸菜。私塾位于陈氏本家支词魁星楼,也收了几个本地外姓学生。&&&&私塾先生执教严厉苛刻,课文为易经、孝经、千家诗和韵对。并不讲解,全是死读硬背。读不对时,先生用板子打手心,背错了就用毛笔杆夹手指,甚至罚跪。几十年后陈天锡先生还在回忆录中感叹说,如此教育方法,终生不得其解。&&&&在塔亭陈氏家办的私塾学生中,陈天锡年岁最小,不仅先生对他要求严格,他的生母林氏对他要求更严。陈天锡若学不好,不独先生在学堂打,晚上回家林氏的责罚更严,能打的儿子求饶,声言痛改方罢手。&&&&在陈天锡幼小的记忆中,对此并不记恨,而更多的是欢乐。凡私塾放假,母亲总要带他外出走亲戚拜寿或扫墓。陈天锡最为开心的是家中嫁出去的婢女阿梅、来喜回来看望旧主的时候。她们一来,就会给陈天锡带来许多新的惊奇。而她们每次来,林氏都要做点好吃的款待她们,留她们住宿,向她们问长问短。阿梅和来喜有时也专来接陈天锡到她们家去玩,林氏亦许可。&&&&陈焕皋赶到福州时,已近年下,过完年即是光绪二十年。待新年一切亲友应酬聚会毕,陈焕皋和林氏就带着三子陈天聪夫妻、六子陈天锡、十子陈天材和仆人唐进一起上路转回长沙。&&&&陈焕皋带上三子陈天聪小夫妻,一来是他们还没有孩子,旅途方便,二来陈焕皋希望陈天聪在湖南参加乡试,自己可以在他身边对其学业指点一二。&&&&晚清看起来离我们很远,一切都好像落后的难以想象,其实不然。当时,海上和长江上的交通运输已有轮船。&&&&陈焕皋一行从福州乘海轮到上海,从上海到汉口乘江轮,从汉到到到长沙时才转为帆船。&&&&途经岳阳,陈焕皋以为胜景不可失之交臂,便带陈天聪、陈天锡游岳阳楼。岳阳楼中吕祖庙香火极盛,门前看相算命的和小商贩的摊子很多,热闹非凡。陈天锡初见此景,印象颇深,是其认识社会的开始。&&&&到达长沙,他们先住在长沙古家巷寓所,此时,正室刘氏刚刚产下女儿,取名瀛州。&&&&陈焕皋家中一下增加了七个人,古家巷寓所立显地方局促狭隘。不久陈焕皋购得浏阳门外凤仪园,将其加以修整,全家即行迁入。&&&&凤仪园共有二进,前为轿厅、客厅,门房,杂屋六七间。二进一栋另带厢房四间,住眷属。另有杂屋四五间。后进有后园,围墙外是别人家的大池塘,有后门直达。&&&&前进房子大部分作为书斋,老六陈天锡、老七陈仲经、老九陈绍箕、老十陈天材弟兄们便在此读书。他们读的书,都有正室夫人刘氏分别亲授。&&&&老九陈绍箕、老十陈天材尚小,刘氏教他两人启蒙读物三字经,老六陈天锡,老七陈仲经都学的是十七史蒙求(即四字鉴)。刘氏夫人家学渊源,未出阁时在东安县便于才女扬名,今教授几个幼子,自然驾轻就熟,尽心竭力。因此陈氏弟兄的学业日有长进。&&&&陈天锡在福建老家读书,说的是福州话,刘氏自此教他说官话。陈天锡初难适应,感觉困难,久久方能应用。&&&&陈焕皋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深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刘氏毕竟因有了孩子与许多家务事,与文墨荒疏多年。她教教老九、老十尚能胜任,教授老六老七,在说文解字上只能登堂,难以入室。陈焕皋对孩子们寄有厚望,自然不能满足,要请名师教授。&&&&于是,陈焕皋在当年秋冬之际,聘请自己的得意门生潘光珏为孩子们授课。潘光珏授陈天锡诗经,教陈仲经书经。&&&&陈焕皋亲自为两个孩子抄写诗经、书经两套读本,他用蝇头正楷以宣纸抄录,整整齐齐,一气贯之。通篇无一笔涂改,无一处出格。每篇间选精简评注,以红字付文后。用绵纸衬底装裱,封面加厚。望子成龙之心,殷殷可见。&&&&这两套课本陈天锡、陈仲经视为珍宝,各自珍藏多年。陈仲经的一套,在抗战时期丢失于战乱。陈天锡的一套,在1949年丢失于南京。二人为此,遗憾终身。&&&&当年又值湖南乡试,陈焕皋任四房同考(副主考),三子陈天聪亦入围考试。经陈焕皋笔下,取了五名举人,但他却看不上儿子的文章。主考官老子陈焕皋的大笔轻轻一挥,乡试秀才儿子陈天聪便与举人无缘了。&&&&不知今人看见此事,是讥笑?还是羞愧?抑或是敬仰?&&&&陈天聪名落孙山,陈焕皋命其一面自习,一面在长沙学慕。名幕邬筱亭是陈焕皋故交诗友,为慕精干稳当,名满长江两岸。陈焕皋备下厚礼,亲自携陈天聪登门拜师,陈天聪由此开始学慕。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57:24 &&
正式开始关注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4:42 &&
百年革命余一梦离散家国空徘徊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56:58 &&
&&&&&&&&&&&&&&&&&&&&&&&&&& 家国沧桑一百年&&&&&&&&&&&&&&&&&&&&&&&&&& 历史纪实第一部&&&&&&&&&&&&&&&&&&&&&&&&&& 谨以此书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第一章(4)&&&&陈焕皋为官、为人,公正无私,廉洁耿直,但却在官场不得志。一切封建专制官场,需要的都是圆滑、通融与媚上,而这些品质情性,陈焕皋都欠缺。&&&&陈焕皋以进士在湖南即任知县,南调广东,后因丁忧回福建故乡守孝,然后复官湖南。以陈焕皋为官行政的资格和能力,官声政绩,显然是名能员。然多年来他在湖南并不得志,不仅从来没被重用,甚至连实缺差事都捞不到,尽任闲职。&&&&实缺与闲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没有权的问题,能不能捞到钱的问题。&&&&要养活一大家人,官场礼仪、规矩、场面应酬一样不能少,陈焕皋囊中羞涩,渐感不支。&&&&陈焕皋压抑、委屈之心,油然而生,可并不济事。他又不屑趋势迎逢,巴结上司,以至后来不但得不到实缺,甚至在闲职中稍为优厚的差事也轮不到他,陈焕皋空叹奈何。&&&&转眼就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一向自大的清政府惨遭失败,与日本签订了使国人倍感耻辱的《马关条约》。&&&&甲午海战的失败与《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人看不起的小小得东洋“倭寇”,竟全歼清政府声势浩大的北洋水师,这一事实使一向自大的中国人目瞪口呆,开始反思。&&&&甲午战争后,日本人在中国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尊丧失殆尽。清政府原先独立自主的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威信日渐丧失。&&&&怀才不遇之不平,国家大事之不顺,生活现实之窘迫,都使陈焕皋内心烦闷。他的脾气开始暴躁,爱生闷气,会莫名其妙大发雷霆,经常因小事严厉地责罚训斥孩子,使孩子们无所适从。&&&&这些变化,没有瞒过聪明贤惠刘氏的眼睛。&&&&一日,刘氏向陈焕皋款款进言,建议陈焕皋借贷,捐官买个实缺。&&&&所谓捐官,实际上就是用钱买官。&&&&清朝的捐官制度,始于康熙十三年平“三藩”叛乱。康熙以捐纳制度,补军费之不足。捐官是封建官僚机构恶性膨胀,政体无作为的主要原因,是吏治败坏的大弊政。&&&&善解人意的刘氏对陈焕皋说:“你既不能俯首折腰巴结上司,又不愿屈尊去圆滑、通融地处理公干,你要想立足官场,只有走捐个实缺这条路。”&&&&刘氏出此下策,实乃迫不得已。没有实缺就没有收入,一家人捉襟见肘,孩子们嗷嗷待哺,刘氏无奈。&&&&陈焕皋也无奈,但他骨子里的正气,使他难以随波逐流。正在陈焕皋为是否捐官一事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意外机遇,又使他在山穷水尽之时,陡然柳暗花明。&&&&当年九月,陈宝箴任湖南巡抚。&&&&陈宝箴,字相真,号右铭,晚年自号四觉老人。江西省义宁(今修水)县人,以乡试中举出仕。其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两湖总督曾国藩和清廷赏识,被委以湖南巡抚,是实权派风云人物。其子陈三立,己丑年进士,辅佐其父推行新政,父子二人都致力维新改革。&&&&陈焕皋官场失意,门庭冷落。他又不善吹嘘,无人推举。不料巡抚陈宝箴却独具慧眼,在甄选调换各县知县时,看中了他。&&&&陈宝箴在召见陈焕皋时对陈焕皋说:“君正途入仕,任实缺多年,因礼制去官,复用后却久居闲散,足证君之风格,我当重用。”&&&&很快,陈焕皋便受陈宝箴举荐,被任用为麻阳知县。&&&&陈焕皋与巡抚陈宝箴素昧平生,竟得此青睐、优遇,顿感知遇。更加决意奉公尽职,体恤民事,以报知遇。&&&&麻阳县位于湘西,地处雪峰山与武陵山之间,属云贵高原延伸地带。南北西三面群山屏列,锦江河贯穿西东。多为苗族山民,文化经济较为落后,民风强悍,动辄打架斗殴。&&&&麻阳为沅州府属三县之一,有水路可通。陈焕皋雇船三艘,携家带眷,顺带幕宾门丁随行,择十二月下旬启发。老三陈天聪停止学幕,与其表舅施筱苍一起随任,施筱苍仍做账房。&&&&明清幕僚,有刑名、钱谷、账房、书启、徵比、朱墨笔、教读等席,官员无子弟随任的可以省置教读一席。其中,以刑名与钱谷为最重要,待遇也最高。&&&&据说,康熙年间,曾有一科举入仕的大员,问幕僚出身的布衣宰相高士奇说:“幕僚有几品?”语中颇有讥讽。高士奇傲然道:“无品级,只与皇上共理天下。”答言虽狂,却是实情。幕僚的作用,可想而知矣。&&&&旧时代官衙的差役有两种,一是原有政权建制所属的固定人员,如书办、衙役、捕快等,即吃皇粮拿俸禄的人。这部分人所在衙门上司官员的升迁降退,与他们无关,原有的官员走了,他们不动,依然在原衙门当差。二是新官员带来的佐治之人,主要是幕僚与家丁,统称为行当。以门签、稿案为最重要,余次之。这些人则以主人的进退为进退,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也。当然,离任的官员可以向新任官推荐自己曾用过的人,主要是升迁或他任的官员,其随员因故不能同往,而又想继续在这个衙门里做事。至于新任官员用与不用,那是另一回事。&&&&陈焕皋一行船行数日,到达常德府正为除夕。陈焕皋命暂停行驶,在船上籍度新年。&&&&正月初一早晨,诸位幕僚、门丁齐集座船,向陈焕皋恭贺新年,陈焕皋置酒款待。一、二日后,船达麻阳河,因水浅大船不能通行,改用小船。行驶至正月二十,到达麻阳县。&&&&陈焕皋按例首先通函旧任,告知上任日期。然后命人张贴新知县上任告示,此告示用红纸缮写,在年月日日期上以朱笔画个“印”字。官员颁布告示,晓谕百姓,以印信为凭。无印信则不能发布告示,无印信发布告示,是为犯法。惟有上任的告示,可以用朱笔画印替代。&&&&旧任于陈焕皋住进行馆后,按规矩先行拜会,向陈焕皋介绍麻阳地方概略及风土人情。陈焕皋不须回拜,因为新任入署,须先拜仪门,未拜仪门前,照例不能拜会旧任。&&&&陈焕皋于二十四日正式上任,旧任一早就遣人送去印信,陈焕皋接印后即行入署,入署后先拜仪门,再回拜前任。然后回县署升堂,受吏员及随员参贺。&&&&接下来,陈焕皋即去文庙、武庙、城隍庙行香,拜会同城文武官员、地方名流。陈焕皋勤政敬业,到任后定期巡视监狱,莅临书院,走访农商。召集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书吏,行文放告。规定壮皂快三班差役按时点卯,收受百姓状词。&&&&麻阳县署坐北朝南,门前有一照壁,上画四足兽,谐音名曰“贪”,醒人戒贪。门上有“麻阳县”三字大匾。二门上有“仪门”门匾,后有牌坊,上书“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相传为宋太宗所制,令各郡县立此自戒。&&&&由牌坊直入大堂,堂上正中为暖阁,高出地面数尺,即县官坐之大堂。上设公案,摆有文房器具,签筒,和象征性的印箱诰轴。&&&&堂左方置有大鼓,升堂击鼓,夜里二三四五更,击此鼓报时。&&&&大堂后是二堂,为议事场所。二堂后是后宅内院,住眷属。另有院落会客,住幕僚。还有别院住门丁,安放仪仗,轿子和杂物。&&&&麻阳如此,其他郡县略同。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24:58 &&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34:22 &&
&&&&&&&&&&&&&&&&&&&&&&&&&&&&家国沧桑一百年&&&&&&&&&&&&&&&&&&&&&&&&&& 历史纪实第一部&&&&&&&&&&&&&&&&&&&&&&&&&& 谨以此书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第一章(5)&&&&&&&&&&陈天锡、陈仲经、陈绍箕、陈天材弟兄的学业,俱有从长沙同来的教读黄午亭授课。黄午亭是陈焕皋的荐卷门生,由他执教,陈焕皋自是放心。&&&&是年,陈焕皋五子陈承昭在老家完婚,娶妻蔡氏,当年得女,取名湘萍。二子陈天听在福州老家参加童子试(考秀才)不第,陈焕皋为其捐个监生,命其来麻阳温习功课。于是,陈天听与父亲老友杨懋甫从福州来到麻阳。&&&&杨懋甫于同光年间在台湾林国芳处为慕,是陈焕皋早年有盟友。陈焕皋丙子中进士后,应杨懋甫之邀渡海游台,亦客居在林国芳处。旧时科举风俗,士子登科后,应将应试文章(即闱墨)刊印成册,付以受业师、受知师姓名,分送亲友。亲友收受后,酌情量力亦有现金礼贺。林国芳慷概大方,虽素不相识,却馈赠陈焕皋纹银六百两,逾出常格。此举是看重新科进士,也是惜重慕客杨懋甫。&&&&陈焕皋再三辞谢,奈难却林国芳盛情,便欣然为林家花园门厅匾额题“方鉴斋”三大字,观者赞叹不已。据说,此匾额至今犹存。&&&&林国芳,字小潭,少好技击,长后专意读书。闻厦门吕世宜名,礼聘为师。林家在台湾历史上声名显赫。开台祖林应寅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携长子林平侯渡海来台于台北新庄落脚,后来经营米业致富,林平侯捐官入仕曾任柳州知府,后辞官专心营利。死后家产分为“饮”、“水”、“本”、“思”、“源”五记,分别给林国栋、林国仁、林国华、林国英与林国芳五个儿子及其后代,其中分得“本”、“源”两部分的林国华与林国芳为同母兄弟,将其商记合并为林本源,就是今日所称的林本源家族。&&&&光绪十年,板桥林家大力资助台湾防务,林家后人林维源捐助饷银二十万两,协助刘铭传帮办台湾防务,并出任垦务大臣,一跃成为“红顶商人”。光绪十六年,林维源出任太仆寺正卿,在参观苏州名园“留园”后,决定扩建“林家花园”,后来此园成为台湾庭园的代表。&&&&陈天听与杨懋甫二人居一室,这一老一少极其有趣,杨懋甫视陈天听为狂士,陈天听视杨懋甫为老朽。杨懋甫对陈天听言必批评,陈天听对杨懋普开口便讥,二人时有口角。直至陈焕皋为杨懋普谋得差事,两人不住在一起才安稳。&&&&陈焕皋全家从长沙来麻阳时,老三陈天聪曾购有小说多种,带在身边。闲暇时刘氏夫人和众儿女俱都喜欢阅读这些小说,给家中增加不少趣事,也使众人增加许多知识。&&&&陈天锡有次私下学写诗句,有“今夜月明谁共话,美人谈笑画中”句,被其二兄陈天听看见。陈天听竟当着他的面对其生母林氏笑道:“老六将来一定是个怜香惜玉的好色之徒,他现在就想在月下画之中,和美人谈笑了。”&&&&十二岁的陈天锡当即羞得无地自容,急忙逃避。&&&&后来陈天锡在二兄陈天听住处,发现二兄正在写小说。章回题目俱已拟就,有一章回的回目是“老宰官廿四日到任,不肖子六千里省亲”。可惜并未成书,陈天锡十分遗憾。陈焕皋在麻阳尽心民事,首重诉讼。凡民事纠纷,一经受理,立即传讯,绝不拖延。一案结束,紧接再审二案,二案审罢,再审第三件。为节省时间,他在二堂办案,以便装常服办公,省去许多繁琐礼仪。午饭、晚饭,俱在二堂用餐,甚至夜以继日,晚间依然问案。政绩显著,政声鹊起。&&&&湘西凤凰营为全国八大兵备道之一,乾隆年改营为厅。巡抚陈宝箴视察凤凰营,途径麻阳。他不愿绕道进城,宿站在郊外。陈焕皋得提前安排接待,命陈天聪去省城置办一应物品,自己亲自去宿站接待陈宝箴,并陪同巡视。&&&&陈焕皋给陈宝箴巡抚准备的起居饮食用品,不奢侈,不吝啬,唯文房用品,力求精雅,巡抚陈宝箴大赞。&&&&陈焕皋尽心地方,有口皆碑,很快就要任满到期。陈焕皋在陪同陈宝箴沿途之中,众多士民自发摆设香案,请求巡抚陈宝箴留任陈知县,把陈焕皋弄得哭笑不得。&&&&原来麻阳乃贫瘠之地,并非善处。陈焕皋主政经营,勉强维持县署一应收支。今因接待巡抚陈宝箴一行,则负债不少。陈焕皋正想择机向陈宝箴进言,希图谋求佳地,不料百姓却出面拦阻。&&&&巡抚陈宝箴却十分高兴,自慰识人无误,为自己举贤增色。晚间在接见陈焕皋时,情不自禁当面连声夸赞陈焕皋。&&&&陈焕皋向巡抚陈宝箴坦言担忧:“卑职生性不合时宜,宦海风波难测,自料难以稳渡。”&&&&不料陈宝箴竟向陈焕皋慨然发起牢骚:“我亦性难流俗,今日不知明日。”陈焕皋无言以对。&&&&陈宝箴巡视凤凰营兵备后,回程再经麻阳。陈焕皋尽管耻于哭穷,也知机不可失。乘机委婉向陈宝箴巡抚陈情县署亏空困难,希望能获善地,还清旧债。&&&&陈宝箴恳言道:“大人深受此地人民爱戴,我已经当众答应百姓,将大人留任,怎能失信于民?望大人再操劳辛苦一年,日后必有以报。”&&&&陈焕皋只能勉为其难,继续留任。在其任职期间,麻阳县无拖延不结之案,无不服上诉之事。他推行保甲,捕盗缉匪。制定婚约,募捐办学。修补城池,重视农桑。勤政为民,有口皆碑。&&&&十月初五,时值陈焕皋五十五岁生辰,城乡士民敬送政德匾和盛德伞,远近咸集,盛况一时。&&&&十二月间,陈焕皋接到行文,任其为淑蒲知县。&&&&溆浦县虽非肥缺,经济收入,比麻阳要宽松得多。名虽平调,实则是糠箩调到米箩。陈焕皋明白,此番调任,是巡抚陈宝箴重视自己政声,体念清正能员,不忘前诺的结果。当月陈焕皋交卸麻阳公务,在麻阳度过年关,启程溆浦县。&&&&行前,陈焕皋有留别诗云:“五年听鼓滞蓬踪,何幸途穷伯乐逢。我自倾心能相马,人空饶舌说登龙。残棋又换新奇局,浊酒聊消块垒胸。今日量移承抚拭,宪恩高厚荷重重。”&&&&新春正月,陈焕皋一行由水路出发去溆浦。因大船不能行驶,只能乘小舟。抵达溆浦,陈焕皋带领家眷,先行住入溆浦昭忠祠行馆,接印后方迁入县署。&&&&账房施筱苍因事要回广州,只得辞馆返乡。账房一席由老三陈天聪暂代,恰好此时老大陈天章、老五陈承昭从福建来湘省亲,账房便由老大陈天章担任。&&&&陈焕皋理政溆浦,驾轻就熟。勤政执法,一如既往。他体恤士民,事必躬亲。不仅到学馆亲自担任教习,给学生讲授课文,而且在民众百姓祭祀求雨的仪式上,一连三天,频频长跪祈祷。&&&&陈焕皋毕竟年近花甲,如此积劳,咯血犯病。当时虽无大碍,但元气大伤,留有隐患。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43:05 &&
文章提交者:fly1978bear 加帖在 原创文学 【凯迪网络】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11:27 &&
发得太急了,流一点时间欣赏评论,慢慢品味,何乐而不为![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0:12:17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59:22 &&
家国沧桑一百年&&&&&&&&&&&&&&&&&&&&&&&&&& 历史纪实第一部&&&&&&&&&&&&&&&&&&&&&&&&&& 谨以此书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第一章(6)&&&&&&&&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初春,谭嗣同、唐才常等有志之士发起湖南南学会,此举得到巡抚陈宝箴等开明官吏支持。南学会在长沙设总会,各府厅州县设有分会。主要活动是讲演,与时务学堂相表里,办有《湘报》配合宣传。南学会思想活跃,影响广泛,对促进湖南推行新政,转变社会风气,起了重要作用。&&&&&&&&南学会会址设在长沙孝廉堂,延聘经学家皮锡瑞(皮鹿门)为学长,黄膺、戴德成为佐办,主会者则为巡抚陈宝箴,由上海来湘的《时务报》主笔梁启超参与筹划。&&&&&&&&担任南学会讲学的人员,定期开讲,随时向听众解答疑问。公推皮锡瑞主讲学术,黄遵宪主讲政教,谭嗣同主讲天文,邹代钧主讲舆地。若有外地人士向南学会函讯新政、新学,南学会随时复函酬答联系。&&&&&&&&南学会提倡改革,讲求内治,于地方重大革新事项时加讨论,提出方案,供政府参考。并提倡会友对于地方风俗利弊、兵马、钱粮、厘金、矿务、法律、刑狱等事,提出改革方案。再经学会总会讨论,禀请抚院核夺,批准施行。故南学会又是联结全省官绅士商,广开知识,提倡新学,讲求地方自治的政治学术团体。&&&&&&&&南学会讲学内容包括政教、学术、中外大势、保种保教、交涉、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每次讲学者一人或数人,先后作讲演的有皮锡瑞、陈宝箴、黄遵宪、谭嗣同、熊希龄、曾广钧等等。其中学长皮锡瑞讲的次数最多,逢期必讲。&&&&&&&&南学会开风气、启民智,宣传维新变法。兴利除弊,规划新政,强调官民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治理湖南;强调采用新法,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保利权,抵抗侵略。号召清除中外偏见,防止仇洋排外。南学会之讲演,颇具感染力,听者踊跃,每次集会少者百人,多则数千,影响十分巨大。&&&&&&&&南学会在讲学后遇有疑义或提出建议的,还进行会后答问。答问中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下次再作讲演阐明。并设立藏书处,搜集古今中外有用之书,供会中人员阅读。故南学会又是一个振兴新学、造就人才的教育团体。&&&&&&&&南学会在长沙成立后,湖南各府、州、县纷纷响应,竞相成立各色学会。如长沙的“湖南不缠足总会”、“延年会”、“积益学会”、“学战会”、“公法学会”、“法律学会”、浏阳的“群萌学会”、衡州的“任学会”、郴州的“舆算学会”、龙南的“致用学会”、常德的“明达学会”等等。这些学会活动内容虽有不同,但均以南学会为总会,自为分会。所以南学会不但促进了湖南新政的开展,而且促使湖南省民智骤开,士气大昌,对社会风气的转变及知识分子思想的解放,起了很大推动作用。&&&&&&&&观湖南南学会之作为,可见晚清维新派希望强国富民之实质。&&&&&&&&在这样的环境下,陈焕皋自然追随巡抚陈宝箴,极力奉行维新变法,积极参加南学会的各种活动。南学会对于陈氏家中几个年轻孩子的影响,当然也更大、更深远。&&&&&&&&但南学会很快遭到封建顽固派的痛恨和攻击,湖南岳麓书院院长王先谦以“首创邪说,背叛圣教,败灭伦常,惑世乱民”的罪名,于四月将邵阳分会会长驱逐出境。不久,皮锡瑞亦被迫离湘赴赣。之后,南学会随着戊戌政变的失败而夭折。&&&&&&&&清廷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政治、科学,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他们企图通过光绪皇帝,运用皇权来实现自己的政治和经济改革。&&&&&&&&维新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戊戌年秋,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将倾向变法维新的光绪皇帝囚禁,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御史杨深秀、京卿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及康有为弟康广仁(史称六君子)在京遇难,变法失败。&&&&&&&&祸福报应之说,应是迷信,然天下奇事多矣。据说光绪戊戌年,赵舒翘为刑部尚书,六君子案发,慈禧太后震怒,命赵舒翘严究其事。身为刑部尚书的赵舒翘竟奏曰:“此等乱臣贼子,杀无赦,何必问供。”慈禧太后微微点头默许,赵舒翘会意。赵舒翘有门生某任提牢厅,与杨锐、刘光第同乡。知其冤,求赵舒翘按律审讯,赵舒翘沉吟未语。数日后,赵舒翘门生某听闻六人将被处决,大骇。叩见赵舒翘,力陈杨、刘此案定有冤情,请老师分别审讯,明辨是非,以免误杀忠良。赵舒翘肃然曰:“汝所言者,友谊也。我所执者,国法也。此案不可更改。”赵舒翘门生某恸哭而去,闻者莫不谓赵舒翘残忍而不分善恶。未几,庚子拳乱,赵舒翘一言险乎丧邦,使两宫西逃,慈禧甚恨。到西安后,慈禧太后命左右拟旨,赐赵舒翘自尽。旨拟就,呈慈禧太后阅,慈禧太后因他事搁置,此旨忘记下发。过数日,左右奏请慈禧太后,问赵舒翘一事如何处置。慈禧太后怒曰:“此事还未办么?”命左右即刻宣旨,限今速办复命。赐死旨到赵舒翘住处,赵舒翘门生某君及大同县令均在场,大同县令亦赵舒翘之门生,二人含泪为师整衣戴冠。赵舒翘叩头领旨谢恩毕,却服鸦片不死,服鹤顶血不死,吞金亦不死,受尽煎熬,就是不死。使者催急,命人以黄蜡涂赵舒翘耳、目、口、鼻,用汾酒、石灰喷厚纸封其面(俗谓开加官)赵舒翘仍未死。使者无奈,只得命速以帛勒之。数人缚其手足,良久,赵舒翘方缠绵死去。呜呼,害人如害己,此言不虚也。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6:54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59:40 &&
&&&&&&&&&&&&&&&&&&&&&&&&&&&&&&&&&&&&&&&&&&&&&&&&&&&&家国沧桑一百年  &&&&&&&&&&&&&&&&&&&&&&&&&&&&&&&&&&&&&&&&&&&&&&&& 历史纪实第一部  &&&&&&&&&&&&&&&&&&&&&&&&&&&&&& 谨以此书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第一章(7)&&&&&&&&堂堂大清皇室,竟然在为数不多的外国军队威胁下,仓皇离宫逃难,他们对此不可能没有羞耻感。西太后逃难归来,痛定思痛,开始革新自强。 &&&&&&&&1905年7月,清廷派出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回来后清政府预备立宪,要求各省选定咨议局,中央也组成资政院,定在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立宪时间预备期为九年,并决定在1916年正式召开国会,后在新派压力下,将立宪期提前到1913年。对此一事实,我们不能简单断定当初清政府立宪,是一个有预谋的骗局。&&&&&&&&后来慈禧、光绪死后,皇族其他人执意要收回皇权,消弱地方权力,这就冷了新派和汉人官僚的心,更冷了立宪派人士的心。同时,也敲响了清朝皇室政权自己的丧钟。于是,在暴力的辛亥革命到来的时候,那些文武大臣袖手旁观者多,有人还帮着起哄,甚至参加了这场革命。虽然黄兴的广州起义一败涂地,只留下了七十二烈士的英名浩气,但几个月后的武昌起义,则一哄而夺下了武汉三镇,大获全胜。继而全国响应,一举推翻了貌似强大的清朝政府。这绝不是侥幸,而是历史必然。&&&&&&&&戊戌政变后,陈宝箴巡抚在湖南,闻杨深秀、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康广仁被抓,陈宝箴震惊之余,这位巡抚大人未脱书生气,竟然连续向慈禧太后上奏折,陈情力保谭嗣同等六人。结果,陈宝箴不但没保住这六位改革派,自己反获遣革职,被慈禧太后秘密赐死。&&&&&&&&陈宝箴对陈焕皋有知遇之恩,在维新运动中又把陈焕皋带到一个新的境界,陈焕皋对陈宝箴的遭遇,既不平,又无力回天。激愤之余,陈焕皋决定辞官退隐,追随、陪伴陈宝箴。&&&&&&&&但陈焕皋的辞呈报到省里后,不知道是省里惜才,还是其他原因,省里并未上报朝廷,以不了了之。&&&&&&&&清政府甲午海战失败赔款,国库空虚。各种要政,经费无出。户部为筹措钱款,被迫模仿西习,发行股票。规定全国现任官员,限额购买官方昭信股票,许诺定时归还。&&&&&&&&按规定,溆浦知县也须出股银八百两购买股票。&&&&&&&&陈焕皋认为,摊派股票,近似强派摊捐,国体行政出此下策,实在不妥。然陈焕皋自知人微言轻,只能隐忍吞声,奉行遵办。&&&&&&&&这时候,陈焕皋已经看到八股文是无用之学,命陈天锡、陈仲经学习四书五经和古文唐诗,不再研习八股。&&&&&&&&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正月,陈焕皋在溆浦浦县任满,将调任湘乡县。&&&&&&&&湘乡县隶属长沙府十二州县之一,为著名富庶的地方。陈焕皋得此美差,实属意外。&&&&&&&&原来陈宝箴去任后,由原潘司山阴人柿尤魏涎哺АK猿禄栏拊谑缙智谡ǎ巳挥谛模嘈郎陀屑樱禄栏薰实么朔嗜薄&&&&&&&&陈焕皋原本打算卸任后静心休养几个月,此番一来,便无暇养息。陈焕皋眷属人多,给新任腾房搬家,自家再租房居住很麻烦,于是决定部分眷属先行赴省。&&&&&&&&正室刘氏,三子陈天聪夫妇带着老五陈承昭及下面两弟两妹,先去长沙。原长沙凤仪园已经出典他人,刘氏便租赁宝南街公馆暂住。&&&&&&&&陈焕皋在溆浦交卸县署诸事后,在三月与侧室林氏,带着老大陈天章、老六陈天锡和老七陈仲经转回长沙。&&&&&&&&离开溆浦前夕,陈焕皋亦有离别诗:“宦海沉浮过廿年,苍怀人事几番迁。气衰三竭三挝(音zhua 意为敲打)鼓,才薄原非万选钱。避世有心难缩地,忧时无力可回天。拼将老命酬知己,瞎马盲人信步前。”
共 8584 次点击,63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87111 / 帖子总数:1356785
今日论坛共发帖:11396 / 昨日发帖:33654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家国沧桑一百年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名字作诗的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