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冠簪之盛,汉晋以来,武敌天下下三分之一

湖州方志馆布展具体方案(征求意见后修改稿)一、功能定位 湖州方志馆总体定位地情馆。通过地情展示和方志收藏,力争建设成为集地情展示、方 志收藏于一身的公共文化设施,具有资治教化、城市展示、方志收藏、研究交流等功能,使 之成为再现建制沿革的载体、浓缩地域文化的平台、展示古今名流的窗口、彰显时代风采的 长廊、开展文化交流的场所、收藏地方文献的宝库,成为我市重要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 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认识湖州、了解湖州的必到之地,广大青少年和干部群众、地情研究者常 去之地。 二、展示要求 展示理念上,坚持理性与感性相结合。通过直观的、生动的、感性的图片、场景、实物 以及动漫、 沙盘、 雕塑、 道具等组合展示手段, 对方志反映的湖州历史发展与现状进行诠释, 以充分展现展馆的主题、观点、思想和内容,力求科学性。 展示内容上,坚持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展示内容涵盖湖州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但考虑场馆面积及建筑结构,主要突出三个方面,即重点反映湖州自然 地理状况、社会历史变迁和发展,反映湖州地域特色文化和历代杰出人物,反映改革开放辉 煌成果。沿循发展脉络,突出节点事件,用“脉”体现全面性,用“点”体现生动性。 展示手段上,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坚持传统布展方式的同时,适当利用声、光、电 等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图文说明、模型陈列、计算机演示、影视互动等表现形式,强化展览 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三、结构布局 布展场址为湖州老城区北部项王公园内的望湖楼,可布展总面积近 1500 平米。根据望 湖楼内部的结构特点,基本布局为:一楼主要为序厅和建置沿革(文明之源、太湖之州、历 史沿革) ,地下一楼为地域文化、杰出人物和方志之乡,二楼(夹层)为改革开放,主要展 示辉煌成就、改革足迹和城市名片,三楼为临时藏品展示与学术交流研究,四楼为志书和地 方文献收藏与阅览。 建成后参观流线为:一楼入口处进入一楼(序厅、建置沿革) ,经电梯到地下一楼(地 域文化、 杰出人物、 方志之乡) , 经楼梯或电梯到二楼 (改革开放) , 经楼梯或电梯到三楼 (临 时藏品展出和学术交流区) ,经楼梯或电梯到四楼(志书和地方文献收藏与阅览区) ,再经楼 梯或电梯返回。 四、风格特色 以志书形式立风格。 所展示的内容只要历代湖州志书类书籍中有记载的, 以多种形式标 明出处与来源;同时,一楼及地下一楼的布展中以古色线装书为统一色调与背景。1 以重大事例显特色。尽量选取与主题相合的相关重大事例、掌故、事件,以展示湖州地 域文化和杰出人物等。 以临展和可调整性增活力。 二楼展示的改革开放部分, 以能视情隔四五年调整充实完善 一次,便于更换更新;三楼作为藏品临时展出区,便于经常组织开展一些专题性藏品展出, 也可组织一些文史方面学术交流或学术沙龙,更多体现活泼性。 此外, 在有限的空间里, 坚持代表性与特色性相结合, 与湖州现有展馆保持适当的错位。 在运用现代表现手段上兼顾好设备的维护性和实用性。(一)序厅面积为现门厅前三分之二左右。北侧为主背景,西侧为投影墙,南侧保持自然采光,作 适当处理。东侧从南至北为入楼梯口、电梯口、入第一篇章门口,中间墙体作适当处理。地 面(青石地砖?一楼、地下一楼同,二楼以上地面?) 、天花板(?下同) 0.1 主题 在序厅北侧墙正中墙壁上标出: 展湖州之史, 揽地方之胜――湖州方志馆 (颜真卿字体) 墙面背景:在淡雅的湖州山水图背景中节录唐?顾况《湖州刺史厅壁记》名句: “江表 大郡,吴兴为一。夏属扬州,秦属会稽,汉属吴郡,吴为吴兴郡。其野星纪,其薮具区,其 贡橘柚纤缟茶。其英灵所诞,山泽所通,舟车所会,物土所产,雄于楚越,虽临淄之富不 若也。其冠簪之盛,汉晋以来敌天下三分之一。 ” 0.2 前言 镌刻在一白色大理石(制作成书卷式)上,置于主题前正中位置 (前言内容:湖州,是一座有着 2260 年建置史的江南名城,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 得名的城市。湖州山水清远、物产富饶,素有“吴越古邑、东南望郡”之称,以“鱼米之乡、 丝绸之府、文化之邦”名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公元前 248 年,战国时楚国春申君黄歇 始置菰城, 秦改乌程, 三国称吴兴, 隋名湖州, 二千多年来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鱼米之乡、 丝绸文化、湖笔文化、茶文化、瓷文化等地域文化,一代代优秀的湖州儿女为本地经济社会 发展和中国历史发展贡献了聪明才智。为资政教化、传承文明,湖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 方志馆。本馆主要分建置沿革、地域文化、杰出人物、方志湖州、改革开放等五大篇章,以 动漫、雕塑、板展等表现方法,展示湖州之主要地情。) 0.3 中型电子屏一个 内容:今昔湖州简介(二)太湖菰城古邑变迁(建置沿革篇)前言文字: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中心,东邻上海,南接杭 州,西通南京,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历史悠久,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浙江 最早有人类居住活动的地方,已有 2200 多年的建置史,历来物阜民丰,钟灵毓秀,优美的 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2 第一单元太湖之州(在起首上标示但不用太大,下同)1.1 湖州市区位及交通图(图的范围北至长江,东至海边,西至南京,南至钱塘江南) 1.2 湖州市山水形势图 1.3 湖州市自然与生物物产分布图 展示方式:上图下柜,柜内为重点介绍 统一的背景,展示图的材质(材质一般同赵孟\纪念馆,下同)? 下柜内大小、高度(?下同)柜内展示内容:1.1 内:立体的飞英塔微型图,太湖边月 亮酒店等微型图;1.2 内:微型的立体的苍卞及太湖山水图,莫干山形势图及太湖、东西苕 溪、E塘和卞山、莫干山、天目山、西南诸山简介;1.3 内,展示建筑石、石灰岩、膨润土、 硅灰石、方解石、萤石、石英砂岩、煤、石煤、黄砂的实物及简介。 西北角, 建一个 2 米 (视实际空间可放大至 3 米) 见方左右的全市沙盘模型 (配予光电) 。第二单元文明之源2.1 湖州市古遗址分布示意图 2.2 七里亭遗址、合溪洞遗址、邱城遗址、钱山漾遗址、毗山遗址、瓷之源、下菰城遗址等现场、或发掘、或主要文物展示图,展示图或单独或组合(三四张错位组合)。 展示方式:上图下柜,柜内为重点介绍。上主要展示根据考古复原的七里亭遗址、瓷之 源、下菰城遗址图等,下柜展示合溪洞遗址、邱城遗址微型图及七里亭遗址、合溪洞遗址、 邱城遗址、钱山漾遗址、黄梅山火烧山等原始青瓷窑址群、下菰城遗址简要文字介绍。 (文字介绍内容: 湖州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浙江最早有人类居住活动的地方。 早在旧 石器时代湖州的先民就在太湖之滨繁衍生息。 从旧石器文化到新石器文化, 再到夏商周及春 秋战国文化,是一个连绵不绝的发展过程,折射出湖州悠久历史的丰富内涵。) 浙江人类之源――七里亭遗址 位于长兴县, 属我国南方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也是全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为数不多的超过百万年的遗址之一。遗址剖面分上、中、下 三个大文化层,已发现刮削器、砍砸器、手镐等打制石器 700 多件,其中十余件可拼合的旧 石器标本,能直观地复原古人类制作石器的过程。经测定,上、中文化层的年代从 12.6 万 年一直延续到 99 万年,贯穿整个中更新世;下文化层年代为早更新世的晚期阶段,距今至 少 100 万年,早于安吉县溪龙乡的“浙江旧石器考古第一点”――上马坎旧石器遗址,将浙 江人类活动史前推了 20 万年,是迄今为止浙江人类历史之源。2013 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 保单位。 浙江首次发现的有人类文化遗物的洞穴遗址――合溪洞遗址 位于长兴县小浦镇光耀村石头山的合溪洞。洞内出土了大量的动物碎骨、烧骨,遗留敲砸和切割痕迹的碎骨、石 器, 还发现了一颗晚期智人牙齿化石。 遗址是浙江首次发现并发掘的有人类文化遗物的洞穴 遗址,最晚年代大约在 2.8 万年,属旧石器时代晚期。 湖州古城之源DD丘城遗址 位于太湖度假区滨湖街道小梅口, 面积 3 万平方米, 分上、3 中、下三个文化层。下层距今 6000 多年,属马家浜文化;中层距今 5000 多年, 属崧泽文化; 上层是两座规模略等、南北相连、成“吕”字形的墙垣,为春秋时期吴国屯兵时所建。清同 治《湖州府志》记载,为“春秋时吴筑三城之一”的丘城。是马家浜文化发掘最早、规模最 大、内涵最丰富的遗址。1963 年被公布为浙江省文保单位。 世界丝之源DD钱山漾遗址 位于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距今 4000 多年,分布面积约 23.5 万平方米。历次发掘出土陶质的鼎、罐、壶、盆、钵等器皿,纺轮、网坠等纺织工具 残件,石质刀、斧、锛、犁以及长达 1.8 米的木桨等生产工具,粳灿稻谷及家蚕丝织物等, 其中丝织物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家蚕丝织物之一。 该遗址填补了良渚文化至马桥文 化之间的空白,因类型独特、地位重要,而被考古界命名为“钱山漾文化类型”。2006 年 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中国水利之源――毗山遗址 位于吴兴区八里店镇毗山村,分布面积约 100 万平方米。历次考古发现了崧泽文化墓葬、马桥文化时期宽达 15 米的人工河及大面积的居住建筑 遗迹,出土青铜礼器残片、烧灼过的龟甲、马桥文化时期的鸭形壶、石刀等重要器物。是浙 江境内目前保存最大、最为完整、堆积也最为丰富的马桥―商周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2013 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世界瓷之源DD黄梅山、火烧山等原始青瓷窑址群 位于吴兴区东林镇和德清县武康镇等东苕溪沿线的毗邻地区,已发现窑址 60 多处,主要分布在湖州青山与德清龙胜两个区 域, 典型的有商末周初的吴兴区南山和黄梅山窑址, 西周末至春秋时期的德清县火烧山窑址, 战国时期器型丰富、制作精美、工艺高超的德清县亭子桥和冯家山窑址。亭子桥战国窑址出 土的多数产品已经在物理性状上达到成熟青瓷水平, 将我国青瓷史提前 600 多年。 获得 2010 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89 年被公布为浙江省文保单位。 湖州建置最早的古城DD下菰城遗址 位于吴兴区道场乡金盖山南麓,总面积 68 万平 方米,分内外两道城垣,平面均呈圆角等边三角形,外城现存周长 2000 米,内城 1350 米。 考古试掘判断此城始筑于商代; 文献记载楚春申君在此置县。 清同治 《湖州府志》 记载: “青 楼连延十里,城内又有小城??重城屹然,略不聩毁,则知当时工役之兴不苟矣!”下菰城 是湖州行政建城之肇始,也是浙江省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先秦古城垣遗址。2001 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第三单元建置沿革3.1 湖州历代建置沿革简表图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州建置变动表图 展示方式:上图为湖州历代建置沿革简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州建置变动表,下 为湖州古地图电子展示,共约 15 至 20 张,为一楼东南角,约 1.5 至 2 米见方面积。 湖州历代建置沿革简表 年 代 建 置 禹划九州,地属扬州;《史记》载境内有防风国,在今德清 县武康镇、三合乡;4夏代初(前 21 世纪) 商代末期 (前 12 世纪) 周武王十一年(前 1066) 周元王三年(前 473)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 334) 战国楚考烈王十五年(前 248)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 222) 秦朝后期 汉元封至中平年间地属句吴; 地属吴国; 地属越国; 地属楚国; 春申君黄歇徙封于吴,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而得名; 隶属会稽郡,改菰城县为乌程县,以乌巾、程林二氏善酿得名; 隶属鄣郡,秦分会稽郡西部地区设鄣郡,治鄣县(今安吉西北 鄣吴镇),同领乌程县?; 改鄣郡为丹阳郡,改鄣县为故鄣县属丹阳郡;后分故鄣县南、 东境置安吉、原乡两县,仍属丹阳郡。又分会稽浙江以西为 吴郡,乌程属吴郡; 吴王孙皓分吴郡乌程、阳羡、永安、余杭、临水与丹阳郡故 鄣、安吉、原乡、於潜 9 县置吴兴郡,取“吴国中兴”之意, 治乌程,隶属于扬州; 改永安县为武康县, 析乌程西境为长城县, 东境为东迁县 (至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并入乌程)。时吴兴郡领乌程、东迁、 长城、武康、故鄣、安吉、阳羡、余杭、临安、於潜、原乡 等 11 县; 置湖州,因滨太湖而得名,治乌程,领乌程、武康、长城、 绥安 4 县; 湖州、吴兴郡之名几度更替,后定湖州,领乌程、长城、武 康、安吉、德清(之前天授二年分武康东境 17 乡置武源县, 后改称德清县)5 县; 封钱H为吴越王,湖州隶属于吴越; 时湖州领乌程、归安(由原乌程县东南划出十五乡始置)、 长兴(五代梁时改长城县为长兴县)、安吉、德清、武康县; 宝庆二年(1226),改湖州为安吉州; 改安吉州为湖州路,时领 1 州 5 县,即长兴州(原长兴县由 县升州)、乌程、归安、安吉、德清、武康县; 改称湖州府,时领乌程、归安、德清、武康县;后增长兴州、 安吉县; 湖州府领乌程、归安、德清、武康、安吉、长兴县(原长兴 州由州复县); 湖州府领安吉州(原安吉县由县升州,领孝丰 1 县,仍隶湖 州府)、孝丰(弘治二年析安吉南境九乡置孝丰县)、乌程、 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县; 时湖州府领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安吉、孝丰县; 改安吉州为安吉县,与孝丰县并入湖州府; 废湖州府,所属各县直辖于省,境内设有吴兴(由原乌程、归 安二县合并而成)、安吉、孝丰、德清、武康、长兴六县; 后属钱唐道(1914 年置,1927 年废); 建 置三国吴宝鼎元年(266)晋武帝太康三年(282) 隋仁寿二年(602) 唐武德至乾元年间 五代梁太祖开平元年(907) 宋太平兴国七年(982) 元至元十三年(1276)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 明洪武二年(1369) 明正德二年(1507)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 中华民国元年(19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州建置变动表 年月 1949 年 4 月 27 日 1949 年 5 月 1950 年 5 月 1951 年 5 月 1953 年 1 月湖州解放; 设第一专区,驻湖州,辖湖州市、嘉兴市及吴兴、长兴、嘉 兴、嘉善、桐乡、崇德、德清、海宁、海盐、平湖等 12 市县; 同年 10 月改名嘉兴专区,迁驻嘉兴。 撤销湖州、嘉兴两市,分别划归吴兴县和嘉兴县管辖,嘉兴 专区辖 10 县; 恢复湖州、嘉兴市建制,嘉兴专区辖 12 县市 嘉兴专区划入安吉、孝丰、武康、昌化、余杭、於潜、临安5 1955 年 2 月 1957 年 11 月县,共辖 2 市 17 县;同年湖州市和嘉兴市由地辖市升省辖市 由专区领导; 昌化、於潜划归建德专区,嘉兴专区辖 17 县市 临安、余杭划归建德专区,嘉兴专区辖 15 县市 2 月湖州市、嘉兴市改县属市,归吴兴县、嘉兴县领导,旋改 为地辖市,与县合署办公,归专区领导;4 月撤武康划归德清 县;11 月撤孝丰划归安吉县,撤崇德划归桐乡县,撤嘉善划 归嘉兴县,撤海盐划归海宁、平湖两县;12 月嘉兴专区驻迁 湖州,辖 10 县市; 7 月复设嘉善县,12 月复设海盐县,嘉兴专区辖 12 县市。 撤销湖州、嘉兴市,改设为镇,受县领导。 更名嘉兴地区,辖吴兴、长兴、安吉、嘉兴、桐乡、德清、 海宁、平湖、嘉善、海盐县 10 县,驻地湖州; 省发文恢复湖州市、嘉兴市建制(未实施); 撤销吴兴县、嘉兴县并入湖州市、嘉兴市; 撤销嘉兴地区,分设湖州、嘉兴两个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 制,湖州市辖德清、长兴、安吉 3 县和新建的城区、郊区 2 区; 撤销城区、郊区建制,实行市直管乡镇体制,同辖德清、长 兴、安吉 3 县; 建立城区、南浔、菱湖 3 个区工委,同辖德清、长兴、安吉 3 县; 撤销城区、南浔、菱湖 3 个区工委,设立吴兴、南浔 2 个行 政区,同辖德清、长兴、安吉 3 县。1958 年1961 年 1963 年 1 月 1978 年 9 月 1979 年 9 月 1981 年 1 月 1983 年 7 月 1988 年 11 月 1993 年 9 月 2003 年 1 月(三)千古雅韵各领风骚(地域文化篇)前言文字:湖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是中国靖畚幕 丝绸文化、瓷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等的发祥地之一。第一单元鱼米之乡4.1 太湖靖奂疤疗舟滋锵低秤肱└拿鳌Mü蛔榇笮投故荆ぴ 4―5 米,高 2 米。以太湖靖邸⑻疗舟滋镂尘埃硐殖鎏妥尽⒑崽良岸鳎⒃谄渲姓瓜 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的村落、男耕女织、兴修水利、水运、桑基渔塘(桑树与塘中鱼)、水 稻小麦油菜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幅动态风貌图 4.2 国之粮仓。上为两幅水稻与油菜成熟图(小)、一幅《天下粮仓》剧照(大)图 片并列。在下柜上展示本地产的水稻、小麦、油菜及有关蔬菜水果的实物模型 (文字说明:几千年前钱山漾遗址出土粳籼稻谷,南宋时双季稻试种成功后,成为“国 之仓廪”,南宋绍熙三年(1192)的《吴郡志》载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4.3 淡水鱼都。上为一幅为养鱼技术辐射地图(全国、全世界)、与两幅生态养鱼― ―桑基鱼塘图、中华烹饪一绝――百鱼宴图(小)并列,下柜展示范蠡《养鱼经》、相关获 奖证书和书籍资料的造本或实物 (背景资料:春秋晚期,相传越国大臣范蠡弃官后在太湖南岸隐居养鱼,并撰写我国首 部淡水养鱼专著《养鱼经》,录入《齐民要术》。三国时,相传建业(今南京市)人杨俊成在6 菱湖查家簖村羊里定居,开塘筑堤,塘养家鱼,并最早人工养殖了“青、草、鲢、鳙”四大家 鱼。始见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的桑基鱼塘生态经济模式为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 、归安人 沈氏《沈氏农书》总结记录,1992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 范” 。 湖州淡水鱼产量最高时曾占全国十分之一,除传统家鱼外,还有河蟹、青虾、沼虾、 甲鱼、鲈鱼、黄鳝、河鳗等 30 余种名优特水产品,成为全国最大的淡水鱼基地。1980 年代 开始,菱湖养鱼经验在全国推广,上世纪末菱湖有 1 万养鱼户在全国各地承包水面养鱼,有 20 人次先后到 l0 多个国家和地区指导淡水鱼养殖,其中有技师荣获中非共和国骑士勋章。 1979 年,湖州饭店以鱼类水产品为主要原料,烹制成 500 多道宴席菜肴,得名“百鱼宴”, 在国内外屡获金奖,誉为中华“烹饪一绝”,日本友人赞之“中华美食之最”。)第二单元 丝绸文化 5.1 湖桑湖蚕湖丝湖绉。在大型橱柜内,依次展示桑树桑叶、匾中养蚕、稻草结茧、 抽丝成绸、丝绸布料和丝织服装等仿实物和实物,背景墙依次写上相关诗句等,如“吴地 桑叶绿,野径入桑麻”、“唯蚕是赖”、“从清代开始湖州人把蚕称作“蚕宝宝” 、“树 艺无遗隙,蚕丝被天下”、清代周映清《春蚕词》“自古西绫说蜀都,而今产丝只西吴。尚 方岁制山龙服,除去湖州处处无。” “吴蚕缫出丝如银,蓬头垢面忘苦辛。苕溪矮桑丝更好, 岁岁输官供织造。”等 5.2 湖丝衣天下。上为一幅陆路和海路丝绸之路全图,与三幅 1851 年“荣记”湖丝荣 获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金银奖、1915 年辑里湖丝获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 第一届湖州丝绸文化节或湖丝实物参加上海世博会图片; 下柜展示有关湖州丝绸文化方面书 籍资料实物。(市图书馆有相关的外贸外文文献及获奖档案,可作复印件展出) (背景资料:钱山漾遗址出土的绢片、丝带、丝线,标志着湖州丝绸文化距今已有 4700 多年历史。近 5000 年来,养蚕缫丝成为湖州民众衣食的主要来源之一,“自唐起即为蚕丝 重要产区”,不仅“衣被天下”,还通过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远销海外,《中国近代对外贸 易史料DD上海生丝贸易报告》记载,清光绪四年(1878),湖州府产丝 184 万公斤,占浙 江省总产量近 70%,通过生丝等贸易,还成就了以南浔“四象八牛”为代表的近代丝商、买 办群体。 而且盛名远扬, 湖丝湖绸以及湖绉和绫绢都是历朝历代的皇家贡品, 夏代有贡品 “贝 锦”,宋《太平御览》记载,三国时吴兴郡永安(今德清)“出御丝”。1851 年,“荣记” 湖丝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上荣获维多利亚女皇颁发的金、银奖。1915 年, “梅恒裕”、“邱天成”、“邱奕茂”、“吴其昌”、“李恒德”、“邵大森”等六家丝行 所出辑里丝分获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银奖。)第三单元:湖笔文化 6.1 湖笔之都。上为善琏蒙公祠图片、湖笔文化节图片、王一品笔庄、某名人用湖笔写 字图、 湖笔制作工艺流线图各一张错落展出。 下柜实物展出我国文房四宝邮票、 “双羊”牌、 “天官”牌、“王一品”牌等数枚名式湖笔、及有关湖笔的书籍。7 (背景资料:湖笔列为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的“文房四宝”之首,是中华文明象征。 相传秦国大将蒙恬在湖州造笔,被奉为笔祖。湖笔制造始于秦,晋代有一定规模,到元代, 湖州制笔工艺大师冯应科所制湖笔与赵孟\、钱选书画并列,有“吴兴三绝”之誉,从此湖 笔之名名冠华夏。湖笔又称“湖颖”,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有“湖颖之技甲天下” 之称,主产地在南浔区善琏镇。2001 年以来,湖州市已连续举办了六届中国湖州? 国际湖笔 文化节,两年一度的湖笔文化节成为一项融艺术展示、文化交流、科技经贸合作、旅游观光 于一体,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大型综合节庆活动。) 6.2 书画之乡。选用颜真卿《湖州贴》(书法)、赵孟\《吴兴山水清远图》(画), 采用(赵孟\旧居展馆之法)展示。 (文字说明:湖州不仅以湖笔盛名,更因湖笔成就了无数书画大家。湖州不仅书画家数 量多,开宗立派的大师多,风格各异的流派多,拥有如赵孟\等里程碑式的人物;而且更有 如晋之王羲之王献之、唐之 颜真卿等为官湖州,际会无数书画人物,故而人称华夏书画史 半部在湖州。)第四单元:茶文化 7.1 茶文化圣地。上左为陆羽与皎然在杼山妙喜寺共研茶学图(绘画),右上为陆羽 在湖州行迹图、 长兴大唐贡茶院图片 (组合) , 下柜展示陆羽著 《茶经》 图书各种版本 (仿) , 现产的安吉白茶、长兴紫笋、德清黄芽之茶罐。 (背景资料:湖州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唐代学者陆羽(733-804)在湖州撰就 《茶经》并终于湖州,被尊为“茶圣”。与陆羽忘年交达 40 年之久的唐代诗僧皎然,写有 茶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誉为中国茶道、世界茶道的开山之作。唐大历八年(773), 湖州刺史颜真卿在杼山妙喜寺招隐院编纂《韵海镜源》时会聚各方名流品茗赋诗,史称“杼 山茶事” , 杼山也成为茶文化的一大圣地。 湖州也是一个古老又新兴的茶区, 历代名茶众多, 有两晋和南北朝时期的最早的贡茶乌程“温山御F”,唐有长兴“顾渚紫笋”,陆羽《茶经》 记载:乌程温山出御F。现产“安吉白茶”、“长兴紫笋”、“德清黄芽”等名茶,安吉白 茶还先后在第二届、第三届国际名茶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第五单元 民俗文化 8.1 地方戏曲。上图为湖剧、湖州琴书、湖州三跳、前溪歌舞四张经典演出照,下柜 展示相关的道具及复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文件或证书。 8.2 庙会。主要展示防风庙会、观音庙会、蚕花庙会、笔祖庙会四张现场图片及铁佛 寺、万寿寺、法华寺、慈云寺四个经典图片。 8.3 长兴百叶龙。主要通过图片展示。 8.4 工艺精品。上展示湖州铜镜、湖州羽毛扇、长兴紫砂壶(选用被称为“中华一绝” 的紫砂东坡提梁壶图片)有关图片。下柜实物展示湖州铜镜仿品、羽毛扇、长兴紫砂壶。 (湖剧、长兴百叶龙、防风传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州琴书、湖州三跳、羽毛8 扇制作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冠簪之盛 江南多娇(杰出人物篇)湖州地杰人灵, 名人辈出。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 各个领域, 都有湖州人的骄傲。 不仅本籍的著名人物为家乡更为中国各方面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而且流寓或任职于此的外籍 人士也为湖州的发展增光添彩。 展示内容和方式: 9.1 帝王将相:开城鼻祖黄歇、西楚霸王项羽、一代开国皇帝陈霸先――通过立体雕像 浮雕、背景为金戈铁马的场景和简介形式展示。 9.2 文学流派开拓者及名家名作:沈约开创“永明体”、吴均诗创“吴均体”、张志和 和《渔父词》、孟郊和《游子吟》、张先和“三影词”、凌鞒鹾汀岸摹薄⑶汀段 字学音篇》、俞平伯和《红楼梦辨》、徐迟与《哥德巴赫猜想》、萧也牧。――通过单个木 雕组群和简介形式展示。 9.3 书画名家名作:开宗立派的书画家: 三国时吴曹不兴 “曹样” 、南朝梁代张僧繇 “张 家样”、北宋初燕文贵“燕家景”、 以赵孟\为中心的赵氏一家(赵孟\、管道升、王蒙)、 清沈铨“南O派”、清费丹旭“费派”、近现代吴昌硕吴派篆刻以及近现代书画名家沈尹默、 诸乐三、费新我、谭建丞――通过一组大型动漫展示,动漫拟以一幅湖州山水画为背景,依 次显示上述名家和创作动作及一幅代表性画作、其他人物潜隐或淡化处理。 9.4、教育、科学、法学、医学、水利等大家:北宋大教育家和理学家胡瑗、有“中国 科学史上的坐标”之誉的沈括?、宋元数学四大家之一秦九韶、法学泰斗沈家本、悬壶济世 的著名中医朱肱、 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潘季驯――通过逐个画像组合而成的形式展示, 并配 以个人简介。 9.5、古代贤守群体――王羲之、谢安、柳恽、颜真卿、杜牧、孙觉、苏轼、王十朋、 劳铖、陈幼学古代湖州十大贤守――以群雕形式展示(古代府治衙门为背景),并作简介。 9.6、辛亥志士与民国人物:通过以三组图片形式,展示沪军都督陈英士,民国人物张 静江、陈果夫、陈立夫、戴季陶、朱家骅、胡宗南,近代风云湖商“赤脚财神”朱五楼、南 浔“四象八牛”中刘镛、顾福昌、张颂贤、庞云d。 9.7、革命家:一代大将粟裕、龙潭英杰钱壮飞――通过图片组合展示并作简介。 9.8、近现代科学家:林业学家梁希、地质学家章鸿钊、“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中国卫星之父”赵九章、“中国航天之父”屠守锷、“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 叶培建――通过科学家有关活动和二弹一星有关图片组合及简介进行展示 9.9、时代楷模。“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海空卫士”王伟,通过 2 张图片及简介展 示。 9.10、唐宋诗茶文会:体现吴中诗派的以颜真卿为首岘山(洼)樽亭联句活动、以苏轼 为首的前后六客会――以中型动漫、场景再现表现,位置放在 2―5 间。 9.11、设触摸屏一台,主要录入新时期前后两轮《湖州市志》中名人“传记”、“简9 介”中人物,湖州历代状元,到 2012 年为止的湖州“两院院士”的名录及简介(对历代状 元与“两院院士”分湖州籍、祖籍为湖州、客籍但出生或就学在湖州三种类型,院士有照片 的附照片,详见背景材料中)。 (帝制时代历代状元:宋代贾安宅、莫俦、何□(栗)、沈晦、张定、黄朴、吴潜,明 代范应期、韩敬,清代严我斯、陆肯堂?、蔡启V、蔡升元、蔡以台、姚文田、王以衔、钮 福保、陆润庠?。 新中国两院院士:科学院院士有钱三强、陆学善、赵九章、陆志韦、梁希、叶桔泉、 胡世华、邱式邦、王仁、丁舜年、蔡昌年、袁权、钦俊德、屠守锷、邱大洪、钟万勰、陈旭、 许杰、高尚荫、谈家桢、叶培建,工程院院士有卢良恕、楼之岑、林宗虎、潘镜芙、周翔、 盛志勇、李乐民、桑国卫、董石麟。)(五)盛世修志文献收藏(方志湖州篇)湖州方志源于三国吴韦昭的《吴兴录》 ,兴于两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代,种类丰富, 名家辈出,颇多佳志名作,并通过雕版印书、传播收藏,发挥了存史资治、教化传承的重要 作用。第一单元方志之乡10.1 历代主要志书。上为湖州(吴兴)历代主要志书简表(以湖州府、吴兴郡为主, 兼顾各个朝代和现有县区,列出约 10 至 15 本重要志书,内容包括书名、卷数、修纂者、存 佚及版本等) ;下柜为 3 至 4 种有代表性的线装古籍(封套)仿造。 设触摸屏一个,录入湖州历代主要志书 附:历代主要志书简表 年代 三国 南朝宋 唐 宋 嘉泰?吴兴志 嘉靖?湖州府志 嘉靖?德清县志 明 嘉靖?武康县志 万历?湖州府志 天启?吴兴备志 8 14 32 程嗣功修,骆文盛纂 栗祁修,唐枢、张应雷纂 董斯张10书名 吴兴录 吴兴记 吴兴图经 吴兴志旧编卷数 1 3 10 12 20 16 10主纂修者 韦昭 山谦之 陆羽 周世楠等 李景和等修,谈钥纂 张铎修,浦南金纂 方日乾修,陈霆纂其他 久佚 湖州图书馆有复印本。 久佚 国家图书馆有数字方志 湖州师院图书馆有《嘉业堂丛书》本 湖州方志办有复印本 湖州方志办有油印本 湖州方志办有复印本 明万历六年( 1578)刻本(湖州方志办 有复印本) 湖州方志办有复印本 崇祯?乌程县志 乾隆?湖州府志 乾隆?湖州府志 嘉庆?长兴县志 咸丰?南浔镇志12 52 48刘沂春修,徐守纲等纂 胡承谋 李堂崇祯十年(1637)刻本。湖州方志办有 复印本 浙江省图书馆存藏 湖州方志办有复印本28 卷首 1 邢澎修,钱大昕、 钱大昭 浙江省图书馆存藏 卷 纂 长兴图书馆有复印本 40 卷首 1 汪曰桢纂修 卷 湖州方志办有《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清同治?湖州府志宗源瀚、杨荣绪修,周学 96 卷首 1 浚、陆心源、汪曰桢、丁 湖州方志办有复印本 卷 宝书纂 18 卷首 1 汪荣、 刘兰敏修, 张行孚、 湖州方志办有《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卷 丁宝书等 6 人纂 52 卷首 1 李昱修,陆心源、 丁宝书 湖州方志办有复印本 卷进 纂 10 卷首 1 刘F修,潘宅仁等纂 卷 44 卷首 1 孙志熊纂 卷 湖州方志办有《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湖州方志办有《中国地方志集成》本同治?安吉县志光绪?归安县志 光绪?孝丰县志 光绪?菱湖镇志 双林镇志民国32 卷首 1 蔡蓉升原纂,蔡蒙、张福 湖州方志办有《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卷 w续纂(说明:1、以年代为序排列;2、以市级为主,兼顾县镇;3、传世并在本办公室有复 印本;4、同等情况下择取最佳本。 ) 10.2 修志名人。上为历代修志名人简介(姓名,简介,所修的主要志书等) ,同时如能 找到相关资料,配上相应修志人图或其他图) ,下柜为涉及到 3 至 4 种线装古籍(封套)仿 造。 附:历代修志名人简介: 山谦之,南朝宋人。宋元嘉(424~453)时为史学生,出为棘阳令。后任学士,孝武帝 初年官奉朝请,受诏修史,协撰《宋书》。另著有《丹阳记》、《南徐州记》、《吴兴记》、 《寻阳记》。 吴均(469~520) ,南朝齐梁间吴兴故鄣人。天监二年(503)受吴兴太守柳恽召为主簿 期间著《入东记》 ,记录吴兴的山川、古迹和传闻轶事。后又著《十二州记》 、 《钱塘先贤传》 等地方志书。其中《十二州记》 (共 16 卷)对研究方志起源和体例演变有较大价值,历来为 方志学家所重视。 陆羽(733~804) ,唐上元元年(760)至湖州苕溪定居。期间在湖著述《茶经》 ,同时 撰述多部关于湖州、苏州、杭州的地方志书,有《吴兴志》 ( 《吴兴图经》和《吴兴图记》 ) 、 《吴兴历官记》 、 《慧山记》 、 《杼山记》 、 《虎丘山记》 、 《湖州刺史记》 、 《南北人物志》 、 《江表 四姓谱》 、 《武林山记》 、 《顾渚山记》 、 《灵隐天竺二寺记》等,均已佚。其中《吴兴历官记》 和《湖州刺史记》是湖州乃至浙江发现最早的职官志。其在湖州所纂志书种类和数量之多无 人能及,且在方志编纂学上有不少创新,被后世尊为湖州修志的开山祖师。11 谈钥,生卒年未详,字元时,归安(今湖州)人,官枢密院编修,以史学见长,注意乡邦 文献搜罗。庆元五年(1199),受时任湖州知州李景和相邀重纂《吴兴志》 。门类齐全,体例 划一,于嘉泰元年(1201)成书。所辑资料遵循据事直书、志属信史原则,记而不议,叙而 不论,被当时学者誉为“博物君子” 、 “诚史良才” 。该志被辑入《永乐大典》 ,至今仍属地方 志名著之一。 唐枢() ,字惟镇、惟中,号子一,人称一庵先生。明湖州归安人。嘉靖五 年(1526)进士,授刑部主事。一生游历各地,留心经世之务,亲历九边及越、蜀、滇、黔 险阻厄塞,纂修有嘉靖《孝丰县志》 、 《乌程县志》 、 《归安县志》 、万历《桐乡县志》 、 《湖州 府志》 。 俞樾() ,字荫甫,号曲园居士。德清人。历任翰林编修、国史馆协修,后 罢官侨寓苏州。长于经史、诗词、小说、戏曲研究,对地方志亦有研究,纂有《上海县志》 (同治) 、 《续天津县志》 (同治) 、 《川沙厅志》 (光绪) 、 《镇海县志》 (光绪)等。其中《镇 海县志》 (共 40 卷)收入《续修四库全书》 。 周庆云() ,字景星,号湘z,又署梦坡,南浔人。精于金石书画,爱好诗 词、文物、藏书。修志方面更有建树,著有《西湖灵峰寺志》4 卷、 《莫干山志》13 卷、 《西 溪秋雪庵志》4 卷。规模较大的是民国初主事编修《南浔志》60 卷,不以南浔镇区为限,而 包括南浔镇以下乡区,范围和内容极为充实。 10.3 社会主义新时期两轮修志,上为两轮志书简介(书名、体例、主要章节、字数等 及编委会正副主任,主编副主编名录) ,下柜实物展示两套志书。 (附:社会主义新时期两轮修志简介文字 第一轮《湖州市志》 1987 年启动,1998 年完成,1999 年 3 月由昆仑出版社出版,精装 16 开,分上下两卷, 全书 350 万字,印数 4050 套。上限不一,下限至 1990 年,“大事记”延伸至 1995 年。除 卷首设凡例、概述、大事记外,涉及的方方面面归纳为基本地情、经济、政治、文化 4 大块, 最后设丛录,内容横及百业,纵贯古今。时间跨度之长,内容覆盖之广,是我市的“百科全 书”。扉页彩照按文明古邑、丝绸之府、鱼米之乡、车舟之会、物阜之地、经济之帆、文化 之邦、旅游之胜 8 个专题组合,既照应了诸卷,又突出了地方特色。编委会主任先后为王承 惠、葛圣平、袁世鸣、唐永富,主编王克文,副主编余方德(常务)、嵇发根。 第二轮《湖州市志()》 2003 年启动,2011 年完成,2012 年 3 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精装 16 开,分上、中、 下三卷,全书 503.2 万字,印数 2500 册。分方域、政治、经济、人文、社会五大编及丛录, 市情提纲、大事记置编前,补遗、辩证、杂记、文存、丛书殿后。述、纪、志、传、图、表、 录并用,以志为主。大编构架,章节目体例,条目式记述,全面系统地记载了
年湖州市各个领域情况。编委会主任先后为黄坤明、黄萌、马以,主编嵇发根,副主编陈云 琴、沈慧第二单元:文献传播 11.1 雕版印书。上为晟舍闵、凌氏首开彩色套印刊书简介(附后,约 200 字)及图片 (今年第三期史志期刊上有) ,下柜展示雕版仿制品(仿南浔嘉业堂中) ,及闵、凌二家所刻12 彩色套印本的封套: 《春秋左传》 (15 卷) ,明孙月峰评点,明万历四十四年闵齐持臁⒛ 印本; 《世说新语注》 (3 卷) ,南朝?宋刘义庆撰,南朝?梁刘孝标注,明天启凌瀛初五色 套印本。 (背景资料:明清时,吴兴织里晟舍闵、凌二氏已有大批双色、三色、四色甚至五色套 印刻本,在普及、提高及灵活运用套印独特印刷方法上却作出重大贡献。顾志兴《浙江藏书 家藏书楼》称: “这在当时是独步天下的,可说是浙江出版史上之最。 ”套版印刷乃中国继活 字印刷后对世界印刷史又一大贡献。陶湘《明吴兴闵板书目》统计,明亡前 20 多年中,晟 舍闵、 凌二家所刻套印本 117 部、145 种,台湾李清志 《古书版本鉴定研究》 则以为不下 300 种。晟舍为全国三大刻书业(南京、湖州、徽州)的中心。晟舍凌氏、闵氏所刻刊的书都是善 本秘藉,而且雕刻精良。杜信孚《明代版刻综录》收录有吴兴织里晟舍闵、凌二家所刻彩色 套印本书目。 ) 11.2、湖州书船。上为创作的织里书船在江南城镇卖书图。下柜为资政案例。 (背景资料:湖州书船,又名织里书船,被称为“流动的书肆” 。据清朝同治《湖州府 志》载: “书船出乌程织里及郑港、谈港诸村落。 ”乾隆谕旨里特别提到湖州书船――“湖州 向多贾客书船, 平时在各处州县兑卖书籍, 与藏书家往来最熟。 ”织里书船为湖州一专门卖 书船,随晟舍雕版印书业发展而兴起。书船始于明初,嘉靖至万历年间因雕版印刷业发达, 步入鼎盛阶段。明代、清朝、民国尤盛行,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在湖州“兴旺发达”约 4 个世纪。书船经营范围,大抵相当于今“长三角” 。在一些明清小说中被呼为“湖州贩书客 人” 。 书船形状:置船棚,棚下两侧置书架,陈设书籍。中间设书桌和木椅,供选书者翻阅时 用。书商向刻书家趸购书籍,装货出运,两名船夫轮流摇橹,一路沿埠相售,任人上船购。 所预备书目传单放衣袖筒内,随时出入官宦、生员、举子之家。所到处,必热情接待。书商 从袖筒内取出书目单,任由主家浏览选择,人们誉称“书客” 。 “书客”不仅卖书,还想方设 法收购秘卷轶本。沿埠购书主家若有看过或多余孤本奇书,取来交换新书;或者“书客”们 有意向沿埠贫穷人家收购闲置祖辈所传好书。故“书客”手中常有秘本好书,转售与雕刻家 刊印。双方得利,且推动刻书和贩书业发展,也为藏书家藏书起中介、流通作用。 织里书船业至清代,仍久盛不衰。陆心源同治《湖州府志》序谓: “太湖有书船,夙善 聚书。兵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后)我得于书船者,尚不下数万卷” 。德清学者俞樾(时居 苏州)曾作诗说: “湖贾书客各乘舟,一棹烟波贩图史。 ” ) 11.3 文献收藏。上为嘉业堂藏书楼、z宋楼有关外景、藏书各一幅组合图片。下柜展 示:嘉业堂藏书楼珍藏宋版本木《史记》 、 《前汉书》 、 《后汉书》 、 《三国志》四部史书、存珍 本《四库全书》1954 册,z宋楼《潜园总集》 、宋元旧刻、明清刻本(皆为仿制书套) 。 (附:文献收藏 “浙江私藏第一人”――沈约 沈约(441―513) ,字休文,武康人,南朝梁藏书家、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 族家庭。酷嗜典籍,藏书极富。湖州私人藏书起步于南北朝时期,沈麟士七旬抄书数千卷,13 一直被视为佳话,而沈约则以十二万卷藏书,被公推为“浙江私藏第一人” 。 《梁书》称他聚 书之富“京师莫比” 。 冠绝东南的大藏书家――陈振孙 陈振孙(1183――约 1261) ,字伯玉,号直斋,安吉人,性喜藏书,前后任职之浙江、 江西、福建都是当时图书业发达地区,每至一地,都不辞辛苦向当地学者求教求购,还借抄 官方禁止刻印的珍异之本。从事藏书活动达 40 年之久,先后积书达五万余卷,成为当时冠 绝东南的大藏书家。藏书楼名为“直斋” ,并撰成私家藏书目录《直斋书录解题》56 卷,创 立了书目使用解题和记载版本资料的先例, 同时还参与了 《吴兴人物志》 等地方史志的编纂。 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 ――陆心源 陆心源() ,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湖州归安人。平生嗜藏书, 以富宋元刊本而著称,多有名贵之海内孤本。筑z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 3 楼,藏书 25 万余卷。其中月河街陆宅的z宋楼藏宋元旧刻,十万卷楼收明清时期的珍贵刻本、名人钞校 本及名人著述手稿,潜园的守先阁藏普通刻本和钞本,并开放供士人阅览。其藏书与江苏常 熟的铜剑楼主瞿绍基、 山东聊城的海源阁主杨以增、 浙江杭州的八千卷楼主丁丙被称为四大 私人藏书家。并热心于地方志研究,纂有《同治?湖州府志》 、 《归安县志》 、 《z宋楼藏书志》 等。 民国以来最大的私人藏书家、嘉业堂主――刘承干 刘承干(),字翰怡,号贞一,南浔人。祖父刘镛为南浔“四象”之首,父亲 刘锦藻为清光绪进士。酷爱藏书。辛亥革命前后,社会动乱,书香巨户古籍流散,他不惜巨 资大批购进,于民国 9 年(1920)在其家庙侧购地二十亩,斥金十二万构筑藏书楼,历时三年 落成。前因捐献巨款助清皇陵植树,溥仪赏以“钦若嘉业”九龙全匾,故将所筑藏书楼命名 为“嘉业堂” 。自称历时 20 年,费银 30 万,得书 60 万卷,其中不乏御题珍贵孤本《永乐大 典》 、翁方纲手纂的《四库全书提要》 、宋刻本《三字经》等秘本,还搜集较完整的全国州、 郡、府、县和镇志 l200 余种。此外,又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第三单元存史资治案例 1:茅元仪编纂大型军事志书《武备志》 。茅元仪(1594 年-1640 年) ,明末儒将, 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文学家茅坤之孙。目睹武备废弛状况,曾多次上言富强大计,汇集 兵家、术数之书 2000 余种,历时 15 年辑成百科全书式的兵书《武备志》 。 《武备志》不仅辑 录了很多古代珍贵资料,而且提出“惟富国者能强兵”等重要思想,分兵诀评、战略考、阵 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大部分,为中国明代大型军事类书,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 性兵书,还收录了《郑和航海图》 ,为后世所推重。 案例 2:费锡章编著《续琉球志略》,记有钓鱼岛为中国领土史实。费锡章,生卒年不 详,归安(今湖州)人,乾隆举人,顺天府尹。嘉庆十三年(1808)和十九年(1814),两次奉 诏出使琉球,使舟渡洋,其与正使翰林院编修齐鲲合辑的《续琉球国志略》记载有钓鱼岛史 料,是继周煌《琉球国志略》后进一步证明了钓鱼岛不属于琉球国、而是我国固有领土的史 实。14 案例 3、嘉业堂藏书为我国找到了有关记载“麦克马洪线”原始资料。19 世纪六十年代 初期,因中印关系紧张,国务院查找有关麦克马洪线的原始记载资料,后从南浔镇嘉业藏书 楼找到《西姆拉会议》一书,其中记载了有关划分印藏边界的“麦克马洪线”的原始资料。 三个案例以文字形式在 11.2、11.3 中的下柜中展示,如得复印件在其中展示涉及相关 内容(加划红线)的书页(市图书馆藏有《武备志》可复印数页作展出) 。(五)时代潮涌清丽生辉(改革开放篇)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湖州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迈出了创业发展的光辉足迹,铸就了高速发展的辉煌业绩。 第一单元 辉煌业绩12.1 统计数据。以不同的图表形式,通过展板,展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市地区生 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 组数据的巨大变化,展现湖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12.2 城乡面貌。以图片展板的形式,主要展出当下湖州中心城市(中心城区、织里镇、 南浔区)及德清、 长兴、 安吉三县县城全景照片,三县两区新农村照片各一张 (吴兴区前村、 南浔区荻港村、安吉县高家堂村、德清县、长兴县),图片一大五中五小组合成群。 第二单元 改革足迹13.1 改革创新案例。以一张图片或二三张图片成一组和文字简介的形式,展示我市三 十年来重大的或在全国全省率先或起示范作用的改革创新举措。排列以时间为序。 1、1979 年冬,长兴县长城公社荻家兜大队第二生产队,自发将油菜田实行联产承包, 揭开了浙江省农村改革的序幕。(照片:1981 年 5 月 28 日,《浙江日报》头版头条报道长 城公社联产到劳) 2、 1984 年 9 月, 汤有祥创办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私立高中 “安吉上墅私立高级中学” 开学。(照片:2004 年 11 月 26 日,“安吉上墅私立高级中学”举行建校二十周年校庆) 3、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以德清电子器材厂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为发端, 德清县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德清模式”。(照 片:1986 年 4 月,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严东生检查由他创建的科研生产联合体,并为德清电 子器材厂题词;科研生产联合体挂牌仪式) 4、1994 年,城区轧村镇政府将濒临倒闭的轧村印染厂,整体出售给私人组建大港印染 厂,在浙江省率先走出乡镇企业整体改革转制之路。这种做法被誉为“轧村模式”。(设想 用轧村印染厂、大港印染厂厂区照片,照片尚缺) 5、小扁担挑起大市场, 织里镇建设童装名镇。 改革开放初期, 在家庭副业还被当作 “资 本主义尾巴”的时候,织里人凭着过好日子的渴望和敢“吃螃蟹”的勇气,踏上了“一根扁 担两只包,大江南北闯市场”的创业历程。经过 30 多年的艰辛与蜕变,织里从一个闭塞的 农村小集镇发展成为全国首个童装名镇、最大童装市场和生产基地。 6、南浔区创建没有森林的木业大区15 7、1994 年 3 月 27 日, 《湖州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为了太湖不再倾斜》的文章,引发 了一场持续数月、影响波及全国的解放思想大讨论。 8、织里镇在全国率先实行户籍制度改革。1995 年 6 月,织里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拉 开了湖州户籍制度改革序幕,逐步形成更加具体、宽松的市区户口迁移管理规定,基本破除 阻碍人口合理流动的户籍管理瓶颈。2004 年,湖州户籍制度改革荣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 奖”年度优胜奖。 9、湖州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0、安吉县从“生态立县”到“美丽乡村” 。从 2000 年起,安吉县全面实施“生态立县” 战略, 后将每年 3 月 25 日定为生态日, 努力探索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进的路子。 2006 年 6 月, 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生态县”荣誉称号,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县。2008 年初,安 吉县率先提出打造“中国美丽乡村” ,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 11、湖州市率先推出干部“两圈”考察 12、长兴县发放中国首批教育券 13、湖州市率先建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2003 年 11 月,湖州市在全国率先系统地 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扩面工作。 从此, 全市农民工和其他进城务工人员可以通 过公积金贷款,在城市买房安家。 14、2006 年 5 月 21 日,湖州市与浙江大学签署协议,决定合作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 村实验示范区。此后,市校双方深度实施“1381”行动计划、新“1381”行动计划,共同推 进湖州新农村建设。这种做法被誉为新农村建设“湖州模式” 。[照片:签约现场或者合作共 建协议;合作共建项目(缺)] 15、1999 年湖州市在浙江省率先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01 年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建 立行政审批办证中心。2002 年开通行政许可“网上行”和便民服务“快车道” 。2003 年开通 “12345”市长热线。2004 年市审批办证中心更名为行政服务中心。 (设想用行政服务中心 办事大厅内景照片,照片尚缺) 16、湖州市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17、湖州市实施接轨上海战略,打造加工园、菜园子、都市后花园第三单元城市名片14.1 城市名片。以竖排或表格的形式,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湖州市获得的全国性的城市荣誉 称号。 在二楼展区中设投影一个,主要播放有关湖州历史发展的投影或记录片。 城乡名片 荣誉称号 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获得时间 2003 年、2004 年、2006 年 1994 年、 1997 年、 2000 年、 2003 年、2006 年、2009 年 授誉单位 国家统计局 全国“双拥”办16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年度全国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 中国极限运动之都 中国魅力城市 中国最安全城市 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中国书法城 国家森林城市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 城市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3 年 7 月、2008 年 1 月 2006 年 10 月 2006 年 9 月 2003 年 3 月 2005 年全国爱卫会 国家环保总局 国家建设部 国家旅游局 中央综治委2005 年 9 月 2006 年 9 月 2007 年国家体育总局 中央电视台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2011 年 7 月 2013 年 9 月中国书法家协会 全国绿化委员会、 国家林业局2013 年 9 月 2013 年 9―10 月?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科技部 国家林业局(六)临展与学术交流区 三楼设为藏品临时展示区和史志学术交流研讨区, 主要通过临时展示, 不间断组织展示 小型的个人书画展,湖州铜镜、古钱币、古陶瓷、邮票、烟票、火花等个人藏品的展出。也 可作为小型的史志学术研讨交流会或学术沙龙的场所。 相关设施:根据现有面积大小,设置可拆卸组合的书画挂具,低柜展柜若干,可组合的 办公桌及桌椅若干;设投影一个(学术交流和临时展出时用) ,触摸屏一个(临时展出时用)(七)志书收藏与阅览区 四楼设为志书和地方文献收藏与阅览区。主要收藏有关湖州的各类志书(旧志为影印 本) ,全国主要是长三角地区市、县新志书(主要用我市新志书交换获取) ,及有关湖州地方 文献的书籍。同时免费向市民开放阅览(不外借) 。 相关设施:书柜若干,办公桌二个,阅览桌(大)一个,桌椅若干、电脑两台。(八)楼梯墙布置 以小型镜框版的形式,展出“古诗吟湖州” 、 “湖州名胜”图片。一二楼楼梯墙主要展出 8 至 10 幅“古诗吟湖州”的古诗,请当代湖州书画名家进行书写或篆刻;三四楼楼梯主要 展出 6 至 8 幅当代“湖州名胜”图片(已有的经典照片或新拍) 。17 附备选古诗:1、唐张志和《渔父词》其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 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其三“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 风,吹着荷衣不叹穷。 ” 2、唐杨汉公《明月楼》 : “吴兴城阙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 合作水晶宫。 ” 3、唐张文规《湖州贡焙新茶》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 传奏吴兴紫笋来。 ” 4、唐周朴《安吉》 “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去衙山色远, 近水月光低。中有高人在,沙中曳杖藜。 ” 5、宋苏轼《游道场山何山》 “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我从山水窟中来,尚 爱此山看不足。 ” 6、宋叶梦得《弁山诗》 “山势如冠弁,相看四面同。乌程县门近,苕水源通。白鹤岭 盘竣,黄龙洞窍空。登临舒老眼,何用到崆峒。 ” 7、元戴表元《湖州》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 住湖州。 ” 8、元赵孟\《题苕溪》 “自有天地有此溪,泓亭百折净无泥。我居溪上尘不到,只疑家 在青玻璃。 ” 9、清初王士祯《闻张公绶谈武康山水》 “吴兴清远水晶宫,转入前溪路不穷。最爱放船 人日好,野梅修竹古防风” 10、清阮元《湖州杂诗》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 不浅种荷花。 ” 11、清李煊《绝句》 “侬家生长碧湖头,打桨真从镜里游。怪道当年苏学士,杭州不住 住湖州。 ” 12、明孙《湖州乐》 :湖州溪水穿城郭,傍水人家起楼阁。春风垂柳绿轩窗,细雨飞 花湿帘幕。 13、清郑板桥《一墨竹》 :江南山水平平耳,不及湖州景物清。知君归去还画竹,苕 溪上听秋声。 14、宋杨万里《舟过德清》 : “人家两岸柳阴边,出得门来便入船。不是全无最佳处,何 窗何户不清妍。 ” “篱落深深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备选的湖州当代名胜:太湖新景,南浔古镇,清凉世界莫干山, 下渚河湿地,安吉山水, 长兴三古,飞英塔,顾渚山。(九)室外布置 1、大楼前:湖州方志馆(位置?) 2、大楼后面对码头的正中墙壁上:视情(视总体经费情况,或视城建是否允许情况) 设一巨大型石雕:主题或为湖州山水图,并题写“湖州方志馆”字(字体用吴昌硕) 。18 (十)其它 1、地下一楼设管理办公室一间,放置有关视频等电器控制设备,两个办公桌及椅子若 干、电脑 2 台等。 2、相关问题:防潮问题,电力负荷问题,消防问题,安全(在一楼门厅口、地下一楼 西门口安排探头一个)问题,有线电视接入问题。注:以上展示内容与设计单位对接后,视实际容量对有关内容作进一步压缩或删掉;对 有关内容的表现方法是否可行或有更好表现手段的, 也作适应调整; 同时设计时展示内容的 疏密,板展的错落(上下、前后、组合与否)及亮度、色彩等。19
湖州方志馆布展具体方案(征求意见后修改稿)―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下无敌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