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佳节,子曰的子是什么意思节曰

【图】包邮节日礼物独家特供天然极品黄玉项 旺命招财辟邪转运通灵 - 美丽说
由于对方网站接口出现临时故障,部分爱美丽无法去淘宝购买,我们正在火速抢修中!您若无法正常前往,
请清除浏览器缓存再试,
美丽说买手团队精心挑选,为您诚意推荐够流行、宜穿搭、质量好的时尚商品。
这个宝贝没有更多图片了
也许你还喜欢
&精美的黄玉项链 喜欢&
所在杂志|
总销量11件
总销量2579件
2007个分享
1255个分享
周一至周日:08:00-24:00
一键关注新浪微博
美丽说微信服务号
美丽说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 &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客服邮箱:&&客服电话:&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 &&查看: 274|回复: 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50积分751精华0帖子
高级会员, 积分 7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9 积分
发表于 5&小时前
一通电话可以得三期一码”,我就抱着侥幸心理试了下,打了过去,工作人员很快就跟我谈了合作的细节,我们就开始合作了!我跟他合作两三期后我终于把我输进去的钱都赢回来了,心里可真是开心啊!现在推荐大家试试!下面就是我看到的!
六合公司取料网站:网址输入点击:))查询
免费一码请直接来电:l(吴先生)获得③期一码100%
 香港电话:OO852-
 前两期资料如下: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第077期内部1码;(49)(特开羊49)准有编辑短信的请见证
第078期内部1码;(35)(特开鸡35)准有编辑短信的请见证
第079期内部1码;(33)(特开猪33)准有编辑短信的请见证
-怎么解释2015年第80期080期四字梅花诗:前仆后继。打一生肖是什么意思十二生肖什么动物。
080期:香港正版挂牌彩图:挂:39 爆:猪 挂牌成语:張眉張眼
080期:香港正版数码挂牌:挂:35 射:41====29 壹句真言:转运佳节叠码来【3698
080期白姐玄机:短袖行乡间,一晒分两层;虽为出生地,已是流浪人。
080期玄机一句话:回肠九转,五内交萦
080期玄机特码料:一年总见数次面,防控拉开警戒线;美丽名字号莲花,渔船回港锁铁链。看生肖:二三前后开
080期香港挂牌玄机:才高七门差一升,金猴奋起千钧棒
080期惠泽社群:今期生肖要开龙,四七二八先下注。看:二三前后看
080期顶尖高手心水:天下乌鸦一般黑
080期神童网玄机:二五过关九斩将,九说一句顶十句
080期:内幕五字:八倍之利息 等待网友来精解。猜十二生肖
080期赢钱诀玄机诗:双管齐下狗和猴,谨防小人鼠马虎。
080期博彩玄机: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080期八仙过海:偷偷摸摸蛇爱吃,猴到龙宫抢宝贝,牧民养牛又养羊。
080期一句破天机:三十六计走为上,一山更比一山高。
080期另版跑狗玄机一字记之曰:【树】揸刀仔,锯大树。只靠运气难成事。凭毅力,只坚持。须知成功不容易。
密图诗:人说一句顶十句
记:扫云扫雾神仙事
特码大小单双句:短墙低处加三尺
今期必中:东施
------------------
080期:特码歇后语
Powered by元宵节源流及习俗(三)元宵节盛行
元宵节源流及习俗(三)元宵节盛行
隋文帝禁元宵
& &到了隋唐, 中国封建社会结束了四百年来的大动乱, 天下一统,
社会经济恢复, 相继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使汉代形成的元宵节大放异彩。
& &隋代开国初年, 隋文帝提倡节俭治国,
对元宵节民间大闹灯火禁止颇严。《隋书·柳彧传》记载: 柳彧曾上书文帝, 叙述当时京城和各州县,每逢正月十五日夜, 人们“ 充街塞陌,
聚戏朋游。鸣鼓聒天, 燎炬照地, 人戴兽面, 男为女服, 倡优杂技, 诡状异形”、“以秽幔为欢娱, 用鄙亵为笑乐, 内外共观,
不曾相避”。这位老夫子认为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百戏及风俗活动有伤风化, 至于“高棚跨路, 广幕陵云, 炫服靓鮊, 车马填噎,肴醑肆阵,
丝竹繁会”, 那是浪费人力物力, 更不能容忍的是有的人“ 竭赀破产竞此一时”, 有的家庭“尽室并孥, 无问贵贱, 男女混杂,
缁素不分”, 都去观看。柳彧请隋文帝下诏禁绝这些节日习俗。
& &隋文帝采纳柳彧的建议,
雷厉风行地禁止元宵张灯及娱乐活动。据《隋书·长孙平传》记载: 长孙平任相州刺史时有政绩, 名声颇佳。只因在州数年, 禁元宵节不力,
正月十五日, 百姓演大戏, 引起皇上大怒, 将他免官。
乐昌公主破镜重圆
& & &值得一提的是,
在隋代元宵节中还有一个颇为动人的爱情故事。陈后主( 即陈叔宝) 有一妹被封为乐昌公主, 才貌双全,
嫁给太子舍人徐德言为妻。徐德言已经看到南陈政治腐败, 灭亡指日可待, 便对乐昌公主说: 以君之才貌, 亡国后必入权豪之家,
到那时倘若我们姻缘未绝, 如何相见? 于是夫妻二人商量, 打破一面铜镜, 各执一半, 作为日后重见的凭证, 并约定一旦亡国,二人离散,
他日在正月望日( 即十五日) 卖镜于街市, 互相寻访。不久隋文帝派太子杨广( 即隋炀帝) 和大将杨素灭陈,
乐昌公主落入越国公杨素之家。由于她才貌绝世, 杨素颇为宠爱。而徐德言却流离颠沛, 千里寻妻到京城。这时乐昌公主也日夜思念丈夫,
正月十五日, 派人以卖破镜为名寻夫于市, 为徐德言所见, 急忙引到居处,将两个半面镜子合在一起, 果然破镜重圆。徐德言兴奋不已,
挥毫题诗云:
镜与人俱去, 镜归人未归。
无复嫦娥影, 空留明月辉。
& &其妻陈氏得诗后, 连日涕泣不食。杨素问清缘故,
也被他们坚贞的爱情所打动, 竟“ 怆然改容”, 召来徐德言, 让他们夫妻团圆。这就是成语“破镜重圆” 的故事,
它之所以发生在正月十五日, 正反映了当时元宵节最热闹, 所以要在元宵节去寻找亲人。
隋炀帝兴元宵
& &隋文帝禁元宵节, 他的儿子隋炀帝却与他相反,
竭力在元宵节铺张奢侈, 挥金如土。大业六年( 610 ) 正月, 因西域少数民族首领云集洛阳,隋炀帝调集民间艺人进城,
于正月十五日在洛阳皇城端门外端门街, 举行盛大的百戏。《资治通鉴·隋纪》记载: “ 戏场周围五千步, 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
自昏至旦, 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 所费巨万。” 从此一扫汉代敬神礼佛的节日观念,
而开元宵行乐之端。所以胡三省注曰:“今人元宵行乐, 盖始盛于此。” 薛道衡《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诗》描述当时盛况道, “ 万户皆集会,
百戏尽前来”、“ 竟夕鱼负灯, 彻夜龙衔烛”。精彩的百戏歌舞中既有传统的百兽舞、五禽戏,又有少数民族的艺术表演。“羌笛陇头吟,
胡舞龟兹曲”。隋炀帝这位浪荡天子乐陶陶地带着他的成群妃嫔,
登楼观灯。他的《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中写道:
法轮天上转, 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 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 春风含夜梅。
幡动黄金地, 钟发琉璃台。
& &从这几句诗中可以看出, 隋炀帝大闹灯节虽是以娱乐为主,
但还受一定的宗教影响, 含有燃灯礼佛的意思。因此天上才有旋转的“ 法轮”, 从天上飘来“梵音”。从此以后, 每逢正月十五,
就要举行大型的乐舞会演。《隋书·音乐志》记载:“每岁正月, 万国来朝, 留至十五日, 于端门外、建国门内, 绵亘八里,
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 以纵观之。至晦( 正月三十日) 而罢。其歌舞者多为妇人服, 鸣环佩, 饰以花縝者, 殆三万人。”
这场为时近一月, 每天通宵达旦的演出, 仅穿五彩缤纷妇人服的歌舞演出人员就达三万余人, 可以想象其规模多么盛大!
隋炀帝真不愧是位浪荡天子。他如此不惜民力, 为追求享乐,浪费奢靡惊人, 通过这个节日也可看出一斑。正因如此, 不过十多年,
隋王朝的国力、民力、财力被他挥霍殆尽, 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 隋王朝大厦轰然倾坍了。
唐代元宵节习俗
& & &同西周两汉一样,
唐代都城长安也有宵禁制度。据《新唐书·马周传》云: “ 先是京师晨暮传呼以警众, 后置鼓代之。” 每到傍晚, 鼓声一起,上至朝廷官吏,
下至市民百姓都必须返回各自住宅。一座百万人口的长安城顷刻间车马匿迹, 大街上冷冷清清, 出现了“六街鼓歇行人绝, 九衢茫茫空有月”
的场面。这时, 只有负责警卫京师的执金吾将军率领所部左右街使, 掌管各街巡逻,依照鼓声启闭大门。宵禁是为了安全,
但有时安全也没有保障。唐宪宗元和元年( 815 ) 六月的一个晚上, 宰相武元衡在大街上被人刺死,
御史中丞裴度也曾夜间遇刺受伤就是例子(见《旧唐书·武元衡传》与《裴度传》)。
& &唐代宵禁虽严, 但是元宵节前后几日内, 却特许驰禁,
放三夜花灯, 称之为“ 放夜”。据《太平御览》引唐人韦述《两京新记》: “ 惟正月十五日夜, 敕金吾驰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
当此之时, “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崔液《上元夜六首》) , 于是“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帝京”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不走出坊门, 夜游观赏那争奇斗艳的各式花灯, 以致车不能掉头,
人难以转身。《雍洛灵异小录》记载: “唐朝正月十五夜⋯⋯灯明如昼, 山棚高百余尺, 神龙以后, 复加俨饰, 士女无不夜游,
车马塞路。” 甚至有的人被挤得悬空而起, “ 有足不蹑地浮行数十步者”。唐代出现这种灯节盛况与当时生产力发达,
社会富庶的经济基础是分不开的, 加之都城长安人口百万,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富庶的封建经济使奢靡的社会风俗得到了发展条件, 加之封建统治者的提倡,
更使元宵节盛况空前。
&唐初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对元宵放灯尚未大力提倡。据《旧唐书·中宗本纪》记载:
唐中宗李显景龙四年(710) 元宵节观灯还是偕皇后微服出行, 并借踏月赏灯机会巡幸大臣萧至忠、韦安石及长宁公主家。但此后不久,
就奢侈之风大开。《朝野佥载》记载: 睿宗先天二年( 713, 即玄宗开元元年) 正月十五、十六、十七日,
在安福门外做一巨型灯轮,高达二十丈, 上边缠绕五颜六色的丝绸锦缎, 用黄金白银作装饰, 灯轮悬挂花灯五万盏,
如同五彩缤纷、霞光万道的花树一般。同时, 让“ 宫女数千人, 衣罗绮, 曳锦绣, 耀珠翠, 施香粉”, 在
灯轮下轻歌曼舞, 还从长安万年县简选少女妇人千余人,
在灯轮下踏歌三日。当时洛阳盛况是“他乡月夜人, 相伴看灯轮, 光随九华出, 影共百枝新”, 以致“歌钟” 盛百里, 车马沸南邻” (
韩仲宣《上元夜效小庾体同用春字》)。“ 月下多游骑, 灯前绕看人, 欢乐无穷已, 歌舞达明晨” (
崔知贤《上元夜效小庾体同用春字》)。《辇下岁时记》还记载: 唐睿宗上安福门观灯, 让太常作乐歌, 宫女歌舞, 朝士中能文者填写踏歌词,
踏歌“声调入云”。当这种元宵观灯的奢靡之风刚刚抬头时, 就有人谏阻反对。《新唐书·严挺之传》记载: 先天二年(713) 正月,
太上皇唐睿宗燃千灯,弛门禁, 大摆御宴, 在安福门观灯“ 昼夜不息,阅月未止”。严挺之就上疏规谏, 他认为这样“
暴衣冠、罗伎乐、杂郑卫之音, 纵倡优之玩”, 宜“深戒慎行”。因为如此奢侈大闹灯火, 导致并加剧了“府县里闾, 课赋严苛,
呼嗟道路”, 使一些贪官污吏乘机扰民。甚至会“ 坏家产, 营百戏,扰方春之业。欲同其乐,
反而遗其患”。他还陈奏元宵节大张灯火有五不可行, 言词甚切! 看来当时皇帝为了娱乐, 确实给人民带来了一定的灾难。但是,
唐玄宗初即帝位, 不好阻拦他的父亲太上皇, 况且, 他自己也是一位风流天子, 元宵灯火更是盛况空前。
& &唐睿宗制作灯轮, 唐玄宗更胜一筹, 出现了“灯树”、“
灯楼”, 花样翻新, 层出不穷。唐玄宗在兴庆宫建有两座名楼, 一是勤政务本楼,
一是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顾名思义原是唐玄宗为励精图治而建造, 他也确实曾在这里宵衣旰食,开创了开元天宝之盛世。可是,
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 唐明皇(玄宗) 每年上元节, 至勤政楼观灯作乐, “ 遣宫女于楼前缚架,
出眺歌舞以娱之”。郑处诲《明皇杂录》、韩鄂《岁华纪丽》及《灯影记》等书记载: 唐玄宗时, 南方工匠毛顺,善于巧思设计,
以缯采结为灯楼。这座灯楼广达二十间, 高达一百五十尺, 灯楼上悬挂着珠玉、金银穗, 微风吹来, 金玉铮铮作响。灯上又绘龙凤虎豹,
作腾跃之状, 栩栩如生。整个灯楼设计构造可谓巧夺天工! 除灯楼之外, 唐玄宗还在东都“ 大陈灯影, 设庭燎, 自禁中至于殿廷,
皆设蜡炬连属不绝”。既然皇帝提倡, 就会上行下效。皇亲国戚也竞相夸富斗奇, 灯火设计,
各尽巧思。五代后周时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 杨贵妃之兄权相杨国忠的子弟, “ 每至上元夜, 各有千炬红烛,
围于左右”。杨贵妃的大姐韩国夫人更独出心裁, 制作“ 百枝灯树”, 高达八十尺, 将其“ 树之高山, 上元夜点之, 百里皆见,
光明夺目也”。民间花灯也是花样层出不穷。长安城中彻夜辉煌如昼。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序中写道: “ 京城正月望日, 盛饰灯火之会,
金吾驰禁,贵戚及下里工贾, 无不夜游。车马骈阗, 人不得顾, 王主之家, 马上作乐, 以相夸竞, 文士皆赋诗以纪其事。”
苏味道所述的还是中宗神龙年间之事,
到了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景况更盛了。我们再欣赏一下这苏味道描写上元夜的诗作吧: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游骑皆秾李, 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惜夜, 玉漏莫相催。
&这首诗把唐代元宵夜灯火盛况和游人兴致描述得淋漓尽致。唐代长安不仅花灯品种繁多,
而且在灯光下有乐舞百戏。成千上万的宫女及民间少女在辉煌如昼的灯火下边歌边舞, 这些歌舞有的叫“行歌”, 有的称“踏歌”。如前所述,
唐玄宗先天年间让宫女及从万年县选来的民女在灯光下踏歌。这些歌女们一副花冠、一巾霞帔皆值万钱,
甚至装饰一名踏歌妓女也要花三百贯。并且在勤政务本楼和花萼相辉楼前建造“灯楼”, “遣宫女楼前歌舞以娱之”。据《明皇杂录》记载:
唐玄宗在东都洛阳“大􍠥 五凤楼下, 命三百里县令刺史率其声乐来赴阙”, 还让这些声乐歌舞队比较胜负,
进行赏罚。当时河内郡郡守令乐工数百人坐在牛车上, 皆身穿锦绣, 连挽车的牛都蒙披虎皮, 或者装饰成犀象形状。在长安,
唐玄宗设宴大臣则上勤政务本楼, “ 金吾及四军士兵, 列明阵仗, 盛列旗帜, 皆披黄金甲, 衣短绣袍, 太常陈乐”。有时让“府县教坊,
大陈山车旱船, 寻幢走索, 丸剑角抵, 戏马斗鸡。又令宫女数百, 饰以珠翠, 衣以锦绣, 自帷中出”。然后箫韶齐奏, 钟鼓齐鸣, “
击鼓为破阵乐、太平乐、上元乐。又列大象、犀牛入场, 或拜舞, 动中音律”。在这种元宵夜灯火辉煌、载歌载舞之时,
文人献踏歌词,吟诗作赋, 倍添雅兴。唐代诗人张说《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
就生动描述了兴庆宫前观灯歌舞的盛况:
花萼楼前雨露新, 长安城里太平人。
龙衔火树千重焰, 鸡踏莲花万岁春。
帝宫三五戏春台, 行雨流风莫鮅来。
西域灯轮千影树, 东华金阙万重开。
& &当时, 这种御前所献的踏歌词很多, 不多赘述。在唐代,
不仅京师长安、东都洛阳元宵节十分热闹, 全国城乡也都很隆重。羊士谔《上元日观州民燃灯张乐》写道: “山郭通衢隘,
瑶坛紫府深。灯花助春意, 舞绶识欢心。” 看来州县山区也是如此。白居易描写杭州的《正月十五夜月》写道: “灯火家家市, 笙歌处处楼,
无妨思帝里, 不会厌杭州。” 诗人甚至把杭州元宵节之盛与京师并提了。“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著词声” (
张祜《正月十五日夜灯》)。这优美的民间舞蹈、悠扬动听的歌声, 伴随着唐代人民度过了欢乐的节日之夜。值得一提的是, 唐代元宵节期间,
民间还兴起了拔河比赛。拔河又称“牵钩” 之戏。《封氏闻见记》记述唐代正月望日民间以四五丈长的大麻绳, 两头分系小绳数百条,
人们分二队, “两钩齐挽, 大中立大旗为界, 震鼓叫噪, 使相牵引, 以却者为输, 名曰拔河”。这种牵钩之戏在唐代才有了拔河之名,
并成为元宵节日娱乐活动的一项主要容。
& &在元宵节的风俗影响下,
唐代日常照明的灯烛也出现了新花样。一些王公贵族用木雕成侍婢形象的灯架, 称之为“ 灯婢”。《开元天宝遗事》就记载有: “宁王宫中,
每夜于帐前罗木雕矮婢,饰以彩绘, 各执华灯, 自昏达旦, 故名之为灯婢。”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也不断发现汉唐花样别致的古灯。
两宋元宵节习俗
&宋代的元宵节发展到历史上一个新的阶段。《宋史·礼志》记载宋沿袭唐代“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但其盛况却与唐代不同。“
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 影灯起露台, 教坊陈百戏”。在灯节期间, 宋代皇帝不仅“ 与民同乐” 观灯, 还形成了一定礼俗。皇帝在元宵节日,
先到寺观行香,再登御楼或东华门的东西角楼, 与近臣宴饮。这时四夷藩客各按照本国歌舞队形列于楼下。东华门的左右掖门和东西角楼城门,
大道、大宫观寿院, “悉起山棚, 张乐陈灯, 皇城雉堞, 亦遍设之。其夕, 开旧城门达旦,
纵士民观。后增至十七、十八夜”。
& &值得注意的是宋代元宵节放灯时间延长了。唐代元宵节是“
上元前后各一日”, 即十四、十五、十六三日; 宋代又增加了十七、十八两日。从何时延长, 史书众说纷纭,
《谈苑》云宋代本来在京师放灯三夜。太平兴国三年(978) , 吴越王钱俶(钱镠之孙)
献其所据的两浙十三州土地归宋。由于“ 钱氏纳土进钱买两夜,
今十七、十八夜是也”。赵令臝《侯鲭录》及《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也持此说。但是, 王栐《燕翼贻谋录》却记载说: “ 宋太祖乾德五年(
967) 正月甲辰诏曰:上元张灯旧止三夜, 今朝廷无事, 区宇又安, 方当年谷之丰登,
宜纵士民之行乐。其令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后遂为例。”
而蔡眥《铁围山丛谈》及永亨《搜采异闻录》也认为始于乾德五年。参照《宋史·礼志》宋张灯五夜始于宋太祖当属无疑。顺便提一笔:
唐代至宋初不仅上元节放灯, 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都放灯火。宋太宗淳化元年(990) 下诏停罢中元、下元放灯。但是,
中元、下元节民间放灯并未禁绝。到了南宋理宗时, 淳枯三年(1243) 又预放元宵灯, 从十三日起增为六夜。到了明代,
明太祖又下诏延长为十夜, 从正月初八日到十八日灯火不歇。
& &宋代元宵节不仅放灯时间延长,
而且灯笼制作比唐代更为豪华。孟元老《梦华录》对宋元宵节盛况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当时开封府为了元宵节大放花灯,
从年前冬至时就开始“ 绞缚山棚”, “立木正对宣德楼”。到了元宵节, “ 游人已集御街, 两廊下奇术异能, 歌舞百戏, 鳞鳞相切,
乐声嘈杂十余里”。在棚上张灯结彩, 叠成山林形状, 称之为“ 灯山”, 灯山点燃之后, 万灯齐明, “金碧相射,
锦绣交辉”。灯山还彩绘神仙故事。皇宫内的灯山更是奇妙多姿。以彩带结成文殊菩萨跨狮子、普贤菩萨骑白象等,
特别令人惊奇的是菩萨手臂能活动自如, 手指出水五道。工匠们用辘轳绞水, 送到灯山上的木制大水柜中,按时放水, 水从佛像的手臂绕出,
飞流直下, 喷珠溅玉, 状如瀑布。这是我国最早的人工喷泉技术。此外有火龙灯, 用草把缚成戏龙, 用青布为罩, 在草龙上插灯烛数万盏,
点燃后就变成一条火龙。从灯山到宣德门大街方圆一百多丈的范围内用棘刺围绕起来, 称“棘盆”。里边立有高达数十丈的长竿, 上结彩缯,
用纸糊百戏人物, 随风飘动, 宛若天上飞仙。在相国寺大殿前还设有乐棚, 两廊有“
诗灯牌”。上书“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之类的诗句。其制作方法是先在木牌上镂空成字,再用纱、绢罩贴, 点燃灯火, 依次排列。在宣德楼还挂有一丈方圆的巨大灯球,
内燃蜡烛, 粗如木椽。宣德楼下, 又用枋木垒成一座露台, 彩结栏槛, 两傍禁卫军排列守卫,
皇帝可在此观灯。台下百姓观看。当时皇帝元宵观灯还有一种仪式:称为“踏五花”。从正月十四日开始放灯, 皇帝车驾要先到五岳观迎祥池,
宫中文武官员及侍从官员都要穿戴节日盛装随驾而行。到了灯山, 御辇要围绕灯山转一圈, 倒行观灯山, 叫做“鹁鸽旋”,
或称“踏五花儿”。吴曾《能改斋漫录》还记载宋代元宵花灯样式有五色琉璃灯、白玉灯、走马灯,
灯上绘有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东斋录》记载宋仁宗正月十四日观灯也宣称“朕非游观,
与民同乐耳”。所以对元宵观灯者都予以赏赐。《高斋漫录》记载: 宋神宗熙宁年间上元夜,宣仁太后在御楼张灯, 给张灯多者赏绢一匹,
少者也赏赐乳糖狮子两个。这时受赏者还是少数。宋徽宗赵佶尤为大方。每年元宵夜, 宋徽宗亲自上宣德楼观灯并赐酒, 每个在楼下仰窥“
圣颜”的仕女, 都能获得御酒一杯。《宋史》中记有这样两则轶闻: 有一对夫妻元宵同游观灯, 在人流中走散。其妻到端门,
正好碰上宋徽宗赐酒。她喝完御酒后, 乘机将赐酒的金杯偷了一盏, 被卫士发现了,
扭送到御前盘问。这位妇女急中生智,
吟诵了一首《鹧鸪天》词:
月满蓬壶灿烂灯, 与郎携手至端门。
贪看鹤阵笙歌舞, 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 感皇恩, 传宣赐酒饮杯巡。
归家恐被翁姑责, 窃取金杯作证明。
& &宋徽宗当时正在兴头上, 听罢这首词, 不仅没有惩办这位妇女,
反而“ 以金杯赐之”。另一则发生在宋神宗年间, 元宵张灯, 观灯者人山人海。礼部侍郎王韶的幼子王寀刚会说话,
头戴珠帽,身穿锦衣, 让家人扛在肩上观灯。家人在潮水般的人流中只顾观灯, 王寀被奸人抢走了。王寀马上把头上戴的珠帽揣进怀里,
到了东华门附近刚好遇上皇宫内的车马, 王寀大呼,
奸人骇惧, 扔下孩子逃走, 王寀随车队进入皇宫,
宋神宗一问,方知是王韶之子, 感到聪明可爱, 赐给压惊钱,送回家,
并下令开封府捕贼。这反映了宋代元宵观灯人山人海的盛况。宋徽宗这位风流天子嫌元宵五夜时间还太短, 据《宋书·礼志》记载:
政和五年(1115) 他下诏, 从十二月二十九日就开始在景龙门“ 预为元夕”, 大放花灯。其目的是为了“欲观民风, 察时态,
粉饰太平, 增光乐国”。《挥尘后录》记载宋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就在睿谟殿张灯, “ 预赏元宵”。而《踧踖日疏》也记载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
下令在都城从腊月初一放鳌山灯, 直到次年正月十五日以前, 为预赏元宵。这样放灯时间长达四十八天,
耗费民力物力真是无法计算。当时就有人讽刺: “ 吾皇不待元宵景色来到, 恐后月阴晴未保。” 此言不幸言中, 这个纵情于声色狗马,
只顾荒淫享乐的皇帝,在四年之后(靖康元年、公元1127 年) , 和他的儿子钦宗一起被金兵俘虏, 惨死于五国城(
今黑龙江依兰),北宋也随之而灭亡。
& &北宋一代, 皇帝爱观灯, 以大张灯火来粉饰太平, 上行下效,
各地奢靡之风也十分炽盛。《却扫编》记载: 宋哲宗赵煦元祐年间,
蔡京以待制守永兴, 恰值元宵节一连三日阴雨淋漓, 无法出游观灯。十七日雨止,
蔡京就令再张灯二夜。当时府吏禀告说长安大府平常张灯用油都是预先准备的, 今临时要灯油恐怕一时难以办到。府库里贮油虽多,
但依法不得擅自挪用。蔡京听后立即命取府库存油放灯二夜。蔡京违法用油被转运使弹劾到朝廷, 结果是“ 帅臣妄用油数千斤, 何足加罪”,
一言了事。既然帅臣(太师蔡京) 违法耗油数千斤无罪, 地方官就更不在乎了。《晁氏客话》里就记有这样一桩趣事。蔡君谟任福州知州时,
在上元节令民间每家必须点灯七盏。当时有人制作一盏大灯笼, 径长丈余, 并题了一首诗:
富家一盏灯, 太仓一粒粟;
贫家一盏灯, 父子相对哭。
风流太守知不知,
犹恨笙歌无妙曲。
& &不过, 这位知州蔡君谟脸皮较薄, 见了讽刺诗,
还能知错即改, 回府就下令罢灯。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一位比蔡君谟脸皮要厚十倍的知州, 名叫田登。田登做州官时,
不许人提他的名讳, 因为“登” 与“灯” 同音, 全州的人只好称灯为火。到元宵节放灯时, 衙吏为避其名讳不敢写放灯, 于是告示写道:
“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后来人们便把“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当做一句成语,
比喻统治者可以任意做坏事,而老百姓的正当行为却要受限制。
& &到了南宋, 统治集团还不如北宋, 拼命搜刮民脂民膏,
“不时之需, 无名之敛, 殆无虚日”。甚至到了“无屋而 责屋税, 无丁而责丁税” ( 《系年要录》卷四三)
的地步。他们把搜刮来的百姓血汗, 任意挥霍。南宋预赏元宵的时间比徽、钦二帝时还长。据周密《乾淳岁时记》记载: 南宋时,
从九月赏菊灯之后, 就开始试灯, 做“预赏元宵”, 一入新年正月, “灯火日盛”。那些宫廷诸司官吏们不理政务, 但对元宵灯火却是“
竞出新意, 年异而岁不同”。正因为如此, 南宋花灯式样翻新, 品种极多, 不胜枚举。在皇城的宣德门、梅堂、三间台等处,
修起“鳌山灯”。在众多的灯式中, 以苏州进奉的最好, 用五色玻璃制成的灯圈片大者直径达三四尺,
上面绘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种种奇异形象。而福州进奉的灯又高一筹, 用白玉制成, “显耀夺目, 如清冰玉壶,
爽彻心目”。可是新安进奉的灯更奇异, 巨大的灯圈全用玻璃制成骨架, 内燃灯烛后, 明亮无比, 为花灯中一绝,
被称做“无骨灯”。在皇帝禁宫又别出心裁, 制作了一座“琉璃灯山”, 高达五丈。灯山上的各种人物都有活动机关,
可以运动自如。然后又结成一座大彩楼, 在殿堂、梁栋、窗户间作诸色故事, “有龙凤豿水, 蜿蜒如生,
为诸灯之冠”。在琉璃灯山与彩楼前后又设置玉栅帘, 宝光花影,
令人眼花缭乱。在这里又派伎乐演奏新曲,乐声可达数里。在大殿上又有五色琉璃阁, 上有二龙戏珠, 百花争艳, 有的垂以水晶帘。流苏宝带,
烛光璀璨, 交相辉映。真有如在广寒宫的清虚玉府之中! 当皇帝出来观灯时, 乘坐小辇, 从宣德门观鳌山灯开始,
一直倒行以便观赏。这时金炉中瑞脑香烟, 如五色祥云, 灯火煌煌, 照耀天地! “小灯凡数百千种, 极其新巧,
怪怪奇奇,无所不有”。
& &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宋代从京师到民间都十分重视元宵放灯,
因此有专门的“灯市”。如《乾淳岁时记》记载: 在都城从年前孟冬( 十月) 开始, “ 天街茶肆渐已罗列灯球等求售,
谓之灯市。自此以后, 每夕皆然”。在灯市上, 舞女乐伎往来最多, 卖舞卖唱。每晚从灯火初上, 箫鼓齐奏,歌女舞女纷纷献技。豪商富贾,
纨绔子弟,纷纷买笑追欢, 到更深四鼓方止。因此姜白石有诗云:
灯已阑珊月气寒, 舞儿往往深夜还。
只因不尽婆娑意, 更向街心弄影看。
南陌东城尽舞儿, 画金刺绣满罗衣。
也知爱惜春游夜, 舞落银蟾不肯归。
& &灯市不仅在京师很盛,
在其他各地也颇为风行。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说: 苏州罗灯在宋代闻名天下, 能工巧匠们在罗帛上剪镂百花等极其细巧的图案。点燃蜡烛后,
放射万道灯光, 人们称之为“ 万眼罗”。福州的“ 白玉灯”, 新安的“无骨灯”, 像春兰秋菊, 各有秀色。此外,
宋代灯市上值得称道的还有类似皮影戏的五彩羊皮灯、丝灯、走马灯等等, 颇受人们喜爱。范成大在《灯市行》中写道:
吴台今古繁华地, 偏爱元宵灯影戏。
春前腊后天好晴, 已向街头作灯市。
& &更重要的是宋代兴起了烟火, 火药在唐宋节日娱乐中,
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制成炮仗, 而且制作烟火。《乾淳岁时记》记载: “ 宫漏既深, 始宜放烟火百余架, 于是乐声四起, 烛影纵横,
而驾始还。” 不但宫中放, 民间也放。当时的烟火到底有哪些花色品种, 尚不可知。仅就游人仕女都被吸引住这一点来看,
那情景是非常动人的。
& &宋代虽然国家积贫积弱, 北有辽金之强敌,西有西夏之威胁,
每年输绢纳币, 以买太平, 到了南宋时偏安东南一隅, 苟延残喘, 朝廷昏暗,吏治腐败,
但是由于从皇帝到王公贵戚、达官贵人都喜欢纵情娱乐, 因而对元宵节风俗的发展却起了深远影响。
& &除过花灯与烟火以外,
宋代元宵节风俗活动还有“打灯谜”和杂技演出。
& &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花灯上, 让人们一边赏灯,
一边猜谜。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 如一个字、一句诗、一个物或一个名称。由于灯谜难以猜中, 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 所以也将“灯谜”
称“灯虎”。灯谜是谜语的一种。南朝梁人刘勰《文心雕龙·谐隐》云: “ 自魏以来, 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谜也者, 回互其辩,
使昏迷也。” 这里所说的“隐” 即“ 隐语”, 或称“ 庾词”, 是谜语的古称。汉代东方朔就善隐语,
被班固称为“滑稽之雄”。他曾与汉武帝宠臣郭舍人说隐语于武帝前, 深得武帝的信任。到了宋代,
谜语成了元宵游戏内容之一。把谜语书笺贴在元宵彩灯上供人猜射, 起源于宋仁宗时代。据王文濡撰《春谜大观序》: “旧籍相传, 宋仁宗时⋯⋯
上元佳节, 金吾放夜, 文人学士相与装点风雅, 歌颂升平, 拈诗成谜, 悬灯以招猜者。” 再者, 从苏轼与秦观的书翰中,
从苏轼、秦观、黄庭坚、王安石四人刊印的谜书《文戏集》中, 参证《梦华录》记载北宋开封的猜谜活动,
可以看出灯谜在北宋已勃兴。到了南宋, 《武林旧事·灯品》中记载当时杭州节日风俗说: “有人以绢灯剪写诗词, 时寓讥笑, 及画人物,
藏头隐语, 及旧京深语, 戏弄行人。” 这里的“藏头隐语” 即指灯谜而言。《嘉定县志》云: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
先数日卖灯谓之灯市⋯⋯ 好事者或以藏头诗句悬杂物于灯, 任人商揣, 曰灯谜。” 自此以后, 每逢元宵节, 全国各地大都举行“ 灯谜”
活动。明清相
沿袭, 形式多样, 内容更加丰富。据《剪胜野闻》记载:
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在上元夜微行观灯。有一处灯谜画了一个赤足妇人,
怀抱一个大西瓜,人们猜不出是什么意思。朱元璋进去一看大怒,因为他的马皇后是淮西人, 他自己幼年又当过和尚。他怀疑这“怀西瓜” 是隐喻“
淮西”, 又用西瓜隐喻光头, 于是第二天就下令大戮居民, “空其室”。本为民间娱乐, 无意之间,
招来一场横祸,充分表现了封建统治者的残忍无道。到了清代,
康熙、乾隆皇帝也喜欢猜谜、作谜语。传说乾隆作过一个数字谜语,
其词云: “ 下珠帘焚香去卜卦, 问苍天侬的人儿落在谁家? 恨玉郎全无一点知心话, 欲罢不能去, 吾把口来压!
论交情不差,染成皂难讲一句清白话! 分明好鸳鸯却被刀割下,抛得奴力尽才又乏。细思量口与心俱是假。” 这是一篇男女绝情词,
每一句为一数字, 其谜底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见《数字谜语》、《中国文化周报》1987 年2 月4
& &灯谜活动发展到近现代,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身, 具有不朽的魅力, 成为人们喜爱的文化活动方式。每逢春节或元宵节, 各地大都举行大型灯谜活动,
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活跃人的思维,
开发人的智力。谜语的形式、内容也有了迅速发展。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谐音格、求风格等一百余种。大多巧立名目,
妙趣横生,成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业余娱乐活动。
&宋代元宵期间的杂技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梦华录》记载的杂技项目就有: 击丸、蹴鞠、踏索上竿,
赵野人的“ 倒吃冷淘”, 张九歌“吞铁剑”, 李外宁药法傀儡, 小健儿“吐五色水”等等,
这些杂技演出无疑给元宵节增添了节日的奇光异彩。
& &宋代以后,
汉民族的元宵节对少数民族也有很大影响。以前少数民族并无过元宵节放灯之俗。公元一一二四年,
有一个中原和尚被女真人掠到金国都城(今黑龙江阿城附近) , 恰逢上元节, 他制作了一个大灯球用高竿挂起来,
金国皇帝吴乞买以为这是汉人聚众哗变的信号, 就把这个和尚杀了。金人南下之后, 明白了这是汉人元宵节张灯娱乐,
也跟着过起元宵节来。蒙古人入主中原以前, 也不过元宵节。据《元史·张养浩传》记载: 元英宗即位后, 适值元宵,
即在“内庭张灯为鳌山”。
明代元宵习俗
&到了明代, 元宵节放灯从正月初八到十八,延长为十天。《明会典》记载: 永乐七年诏令元宵节自正月十一日起给百官赐假十日, 以度佳节。《帝京物略》记述明代京师从正月八日到十八日,东华门外有“灯市”, 贵贱相杂睞, 贫富相贸易。富者张灯四夕, 贫者仅一夕, 更贫困者无灯。《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叙述明代杭州元宵盛况:在腊后春前, 从寿安坊下至众安桥, 谓之灯市,出售各色花灯。像人物灯有老子、美人、钟馗打鬼、月明度妓、刘海戏蟾等; 花草灯类有栀子、葡萄、杨梅、橘柿之类; 还有制成禽虫类的花灯,如鹿、鹤、鱼、虾之属。奇巧的则有琉璃灯、云母屏、水晶帘、万眼罩等各种花色。富家豪门制灯则用料丝、彩珠、明角、镂画羊皮、流苏宝带等物。节日娱乐活动也是热闹非凡: “ 有社伙鳌山, 台阁戏剧, 滚灯烟火。无论通衢委巷, 星布珠悬, 皎如白日, 喧闹彻旦。” 刘邦彦《上元五夜观灯》诗中描写元宵夜到:
一派春声送管弦, 入衢灯烛上重天。
风回鳌背星球乱, 云散鱼鳞碧月圆。
逐队马翻尘似海, 踏歌人盼夜如年。
归还不属金吾禁, 争觅遗钗与坠钿。
&著名大诗人、画家唐寅《元宵》诗描述得更为生动: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绕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春女, 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樽开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
& &尽管诗人有生花妙笔,
也难以写尽十日元宵张灯盛况。但是, 还值得注意一点,
明代元宵节又增添了耍狮子的娱乐项目。明末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载了当时灯节耍狮子、放烟火、鼓吹弹唱, 挤挤杂杂, 大街小巷, 通宵以乐。关于明代元宵灯火盛况虽然在笔记中有大量记载, 但是, 远不及当时文学作品中描述得细腻动人。明代小说、戏剧中有许多关于元宵佳节的叙述, 我们不一一尽举, 仅以《金瓶梅词话》为例。《金瓶梅词话》作者是谁, 尚无定论。但是它成书于十六世纪的明代当属无疑。书中展现当时城市居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风俗人情相当真实可信。书中关于元宵灯火之盛, 曾有大量的描述。像第十五回《佳人笑赏玩月楼》写吴月娘、李瓶儿、潘金莲登楼观灯市, “
只见那灯市中人烟凑集, 十分热闹。当街搭数十座灯架,
四下围列些诸门买卖。玩灯男女, 花红柳绿, 车马轰雷,
鳌山耸汉, 怎见好灯市?
&山石穿双龙戏水, 云霞映独鹤朝天。金莲灯、玉楼灯, 见一片珠玑; 荷花灯、芙蓉灯, 散千围锦绣。绣球灯, 皎皎洁洁; 雪花灯, 拂拂纷纷。秀才灯, 揖让进止, 存孔孟之遗风; 媳妇灯, 容德温柔, 效孟姜之节操。和尚灯, 月明与柳翠相连; 通判灯, 钟馗共小妹并坐。师婆灯, 挥羽扇, 假降邪神。刘海灯, 倒背金蟾, 戏吞至宝。骆驼灯、青狮灯, 驮无价之奇珍, 咆咆哮哮; 猿猴灯、白象灯, 进连城之秘宝, 玩玩耍耍。七手八脚螃蟹灯, 倒戏清波; 巨口大髯鲇鱼灯, 平谷绿藻。银娥斗彩, 雪柳争辉。双双随绣带香球, 缕缕拂华幡翠穗。村里社鼓, 队共喧闹;百戏货郎, 庄齐斗巧。转灯儿一来一往, 吊灯儿或仰或垂。琉璃瓶映美女奇花, 云母障并瀛洲阆苑。⋯⋯向西瞧, 羊皮灯, 掠彩灯,锦绣夺眼。⋯⋯ 卦市云集, 相幕星罗; 讲新春造化如何, 定一世荣枯有准。卖元宵的高堆果馅, 粘梅花的齐插枯枝。剪春蛾, 鬓边插闹东风; 􋀹 凉钗, 头上金光耀目。围屏画石崇之锦帐, 珠帘绣梅目之双清。虽然览不尽山景, 也应丰登快活年!”
&《金瓶梅词话》中这一段描写可谓酣畅淋漓,曲尽灯市繁华之妙。不过, 这里只写了灯市上的灯, 明代元宵节的烟火又如何呢? 请看《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二回《豪家拦门玩烟火, 贵客高楼醉赏灯》中描写西门庆一家所放的烟火。“ 都说西门大官府在此放烟火, 谁人不来观看。果然扎得停当好烟火, 但见:
&一丈五高花桩, 四围下山棚热闹。最高处一只仙鹤, 口里衔一封丹书, 乃是一枝起火, 起去萃山律一道寒光, 直钻透斗牛边。然后正中一个西瓜炮迸开, 四下里人物皆着,醏剥剥万个轰雷皆燎彻! 彩莲舫, 赛月明,一个赶一个, 犹如金灯冲散碧天星; 紫葡萄,万架千株, 好似骊珠倒挂水晶帘箔。霸王鞭,到处响亮; 地老鼠, 串绕人衣。琼盏玉台,端地旋转好看; 金蛾银蝉, 施逞巧妙难移。八仙捧寿, 各显神通; 七圣降妖, 通身是火。黄烟儿, 绿烟儿, 氤氲笼罩万堆露; 紧吐莲,慢吐莲, 灿烂争开十段锦。一丈菊与烟兰相对, 火梨花共落地桃争春。楼台殿阁, 顷刻不见巍峨之势; 村坊社鼓, 仿佛难闻欢之声。货郎担儿, 上下光焰齐明; 鲍老车儿, 首尾迸得粉碎。五鬼闹判, 焦头烂额见狰狞; 十面埋伏, 马到人驰无胜负。总然费却万般心,只落得火灭烟消成灰烬!”
&上面引文中加点者都是炮仗名或烟火名。根据上面提到的炮仗及烟火名称, 我们就可以推知当时烟火技术的发达景象了。窥一斑而识全豹,通过《金瓶梅词话》中对元宵花灯烟火的描述,我们展开思维的金翅, 可以想象明代元宵期间的种种豪华盛况。
清代元宵节习俗
&清代, 满族入主中原, 对汉族的元宵节活动也全盘接收了。但是, 清代放灯时间已没有明代十日之久。据《燕京岁时记》: 清代是“ 自十三至十七均谓灯节, 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耳”。也就是说清代放灯时间只有五夜, 只有十五夜才算正节放灯。“每至灯节, 内廷筵宴, 放烟火, 市肆张灯。而大街之灯, 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各式各样的彩灯, 多用纱绢、玻璃、明角做成, 上面绘有古今人物故事。在清代令人眼花缭乱的花灯中, 最值得一提的是冰灯。因为满族原居东北黑龙江一带, 气候寒冷而冰多, 因此有冰灯之俗。满清入主中原后, 冰灯也传入中原。北京当时有能工巧匠制作冰灯, “结冰为器, 裁麦苗为人物,华而不侈, 朴而不俗, 殊可观也”。正月元宵, 中原草木萌春, 南方已花枝待发, 而东北仍处于一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世界。因此, 东北现在每年元旦至元宵, 都举行冰灯会, 不过花样早已现代化了。既有雄伟壮观的大型建筑群, 又有玲珑别致的小冰灯。古今传奇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神话雕塑引人入胜, 冰制花卉千姿百态, 动物造型惟妙惟肖。是一个五光十色、美不胜收的冰灯世界。
&清代烟火继承了宋、明的“ 各色烟火, 竞巧斗奇”。《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的有盒子、花盆、烟火杆子、穿绒牡丹、水浇莲、金盘落月、葡萄架、旗火、二踢脚、飞天十响、五鬼闹判、八角子、炮打襄阳城、天地灯等诸多炮仗烟火。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说: 当时炮竹有双响震天雷、升高三级浪等; 还有响而不起于地上盘旋的地老鼠,
在水中可盘旋者称水老鼠。此外霸王鞭、竹节花、泥􍄯
花、金盆捞月、叠落金钱,“种类纷繁,
难以悉举”。挑担沿街叫卖烟火者,有当面放大梨花、千丈菊。为了招徕顾客口中还喊道: “ 滴滴金, 梨花香, 买到家中哄姑娘。” 每到元宵之夜, 上自宫廷、达官显贵, 下至庶民百姓, 都走出家门, 拥上街头, 观看烟火。而街上处处火树银花, 车马喧嚣, 笙歌聒耳, 通宵达旦。
&清代元宵节, 民间的娱乐活动增添了大量的新内容。前面提到明代元宵节已有舞狮子的活动,到了清代, 从元旦到元宵节, 舞狮子、舞龙、闹社火、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等活动都涌到节日期间, 每日社火不断, 锣鼓喧天。像《清嘉录》描写灯节诗中就有: “看残烛火闹元宵,划出旱船忙打招, 不放月华侵下界, 烟竿火塔又是桥。” 有关清代这方面的民俗资料及史料甚多,不再一一引述。近现代以至今天, 我国传统灯节,仍然十分隆重。城乡挂花灯已较少点红蜡烛, 而是代之以电灯泡, 然而花灯造型却是日新月异,岁岁不同。烟火种类更多。古代耍狮子、舞龙灯、闹社火之风更盛, 尤其是乡村农民闹社火、踩高跷, 走乡串镇, 往往络绎数十里不绝。陕北安塞腰鼓, 引起中外艺术家的重视, 江南扭秧歌, 是节日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而舞狮子、舞龙灯更
是盛大节日中必不可少的项目。这些活动都与我国古代节日遗俗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
——余夫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转运珠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