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鸟入残枝春日这首诗的意思思作者是准

秋鸟 文 /
欣喜开始于黎明最初的光线一声翠鸣将太阳唤醒光阴的长短,流水的变迁与你何干只要还有这一轮红日此刻无凤你群体的鸣叫,归功于太阳无边神圣的光芒谁赋予你如此圣妙的经文令每一片归去的枯叶无喜无忧枝桠光秃终不会危及你温暖的巢穴秋风肆虐,掠不走你纤细的每一片羽毛颤动的音符里没有忧伤当严霜铺盖而来寒雨穿透地球的心脏看谁能从你强劲的爪子里洗掳秋天馈赠的最后一粒粮食丰厚的果实与种籽把你带回童年这个季节没有萧瑟除了顽皮与喜悦()
电话:010-
所有红包均按原价与作者5:5分成
本月排名: 本月鲜花:
1朵鲜花2朵鲜花3朵鲜花4朵鲜花5朵鲜花6朵鲜花
这本书写得太好了,支持一下!
谢谢大家!!谢谢鱼在雨中朋友的详细点评!
这首诗是我在榕树下看到的最有感觉的诗,意向和语言的扩展力度很大,如谁赋予你如此圣妙的经文 ,令每一片归去的枯叶无喜无忧; 你纤细的每一片羽毛 ,颤动的音符里没有忧伤 ;看谁能从你强劲的爪子里 ,洗掳秋天馈赠的最后一粒粮食 ;这些语句都能给人带来不平静的喜悦和无伤悲的心绪。
还可以 继续~
平淡之中还是让我想起了儿时的往事,这也可能是我的感受吧!!!
作者笔名:
戚寞,江南女子。有诗散见《星星诗刊》、《诗选刊》、《意林》、《辽河》、《网络作品》、《中国风诗刊》、《新作家》、《湖南诗人》、《大地诗刊》、《新诗大观》、《湘南文学》、《新大陆》(美国)等杂志及部分报刊。
编辑推荐作品
Copyright (C) 1997 - 2014 榕树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鸟入残枝.闲庭花落尽,春蛙潜绿池,何以寄相思
梦落繁花烬&7-09 22:53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7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7 p.古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1-2题。落第东归(唐)罗邺年年春色独怀..古诗词鉴赏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1-2题。落第东归(唐)罗邺年年春色独怀羞,强向东归懒举头。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落第(明)袁崇焕遇主人多易,逢时我独难。八千怜客路,三十尚...古诗词鉴赏相关文档docdocdocdocdocpptdocpptdocdocdocdocrarrarrarrarrar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转载]诗人周刊(第四十五期)组稿:听雪探春
本期组稿:听雪探春
本期编辑:东海潮
本期诗人:梅雨&
沙蝎&&杨平&
尹宗义& 月上春风&
秋窗无雨&&空也静
张金烈&&老荪&&宗海&
新忘了密码的云朵&& 木隶南&
钟毓&& 墨尚江南&
北夫& 白芳芳& 泥夫&
啸吟天& 何华& 刘年
(本期诗人共25人)(诗人排名不分先后)
诗评:王晓琴&
横竖三一宁
&&&&&&&&&&&&&&&&&&&&&&&&&&&&&&&&&&&&&&&&&&&&&&&&&&&&&&&&&&&&&&&&&&&&&&&&&&&&&&&&&&&&&&
&《寄存在深深的悲悯里》(外一首)&&&&&&
泪在黑暗中随风潜入夜
泪流在泪封闭的圆融里也算不得隐秘
穿一件欢笑的隐身衣也不可以
泪开在春季,挂上露的族徽
隐居在江河湖海
蛰居在森林静寂而喧嚣的根部
在嫦娥的长睫
在星星的泪腺里
也算不得隐秘
寄存在深深的悲悯里
打上蜡,经过几十道防水处理
藏匿在一只秀乳后面
它还是会汩汩流淌
真拿它没辙,你呢
&& 《今为断肠草》&
木芙蓉的肩膀太稚嫩了
扛不起高洁,纤细,贞操,早熟
省花,石曼卿
早先,扛一个芙蓉镇没事
扛起芙蓉国
所有的朝晖也并不费力
你们要它以断肠草的名义,扛起
毒死神农的罪名
最后一朵木芙蓉
一醉,再醉,三醉之后
像远古的静默,归于尘埃
准备发表白皮书的初冬
《残秋》(外一首)
文/鲁绪刚&
飞翔的叶子除了枯黄,轻浮,动荡
还可以证明什么
如果此刻还有其他想法,我希望是风
江山和浮云都可以挥霍
不必去模仿他人循规蹈矩,或者把守望
解释成修辞,古道,瘦马
便削去了许多固有场景,事物,和坚持了
一个季节的立场
&&&&&&&《落叶》
肯定还有一片在旷野里燃烧
比晚霞更红,比秋天更浓
身边与时间纠缠的风,把想说的话
始终没有对你说出
内心的空虚,暗淡,孤独,在这一刻
更加显得无所适从
一片落叶,就像一个逗号
讲述生命的过程中,一次短暂的停留
《泥土颂》
文/love沙蝎&
仅寒风一针,
泥土拧出的鲜血便涌到了
秋的指尖——
“整个大山燃烧起来”
沿着守林人的指引,一群旅人逃出
现实的羁绊,溶入香山
如祷告。此时,
他们幸福在半山腰,拍照。
嬉戏。忘情拥吻。仿佛雾霭多日的云
瞬间净化,被神的
手掌轻轻托起——
七点:众神隐退。众人被点化归去。
三、二片红叶被
虔诚的脚步楔入泥土是
神的跪乳——
&&&&&&&&&&&&
《了断》&&&&&&&&&&&&&&文/杨平
我必须和秋风了断
和一段突如其来的时光了断
以停顿状态从黑夜突围,纸做藩篱,画线风筝
十一月阳光黝色,水边浮萍假寐,醉卧酒壶的走山男人
把空洞砍伐统进袖笼。落寞山影,迷失面孔的群人
匮乏大师引领的时代,做内心的大师
大不必假借,与自己为敌
&《被砍去尊严的骆驼》&&&&
文/尹宗义&
比沙漠还瘦的骆驼
被砍去了四肢
你是怎样抵达城市中心
出卖可怜下跪乞讨
像旁边牵着绳子的主人
都被砍去了尊严削去了自由
你们的影子再也无法站起来
脚印再也无法镌刻在沙粒上
梦再也不可能贮藏在驼峰里
家再也不可能在嘴里反刍
被砍去四肢的骆驼兄弟
你家里是不是还有比你还惨兄弟
他们被主人无情地砍去了双手
挖掉了一只明亮的眼睛
烧伤了稚嫩的脸剪去玉琢的耳朵
我在电影《亲爱的》里面看到
他们的父母正在苦苦寻找他们
被砍去四肢的骆驼
你是不是要告诉我
没有比你更悲惨的了
动物代替了孩童是人性的进步
但我始终庆幸不起来
《就这样》
文/月上春风&
就这样静静地坐着
看日上三竿,照在屋顶
看梧桐的叶子,香樟的叶子
闪着阳光的鳞片
就这样迎着凉风习习
看金合欢,看宫墙柳
翻开唐诗的章节
看东篱的红菊,十指相挽
怀着小小的心事,久久
就这样听着鸟鸣
一声比一声婉转,一声比一声清脆
在轻烟里,在柳枝上
就这样把你忘了
看一朵闲云,被漫无边际的风
吹向高远,吹向辽阔
看淡蓝色的风景,低至
梨树的枝头,似乎记忆中的美
&& 《最后的牌局》(外一首)&&&
文/秋窗无雨&
廊亭都被坐旧了
这群带不动孙儿,也跳不了
广场舞的老人。黄土埋到胸口的
日子,只有扑克
是他们最爱的消遣
在对三和王炸
暗中对峙的间隙,有人走神
有人把老掉牙的故事新说一遍
有人扯出一串咳声,遮掩着
无法挽回的败局
黄昏丢下的阴影
爬满犹疑的眼神。不甘
就此结束游戏。唯恐无牌可出的
残年,轰然倒下
可是,在命运——
这个大玩家的规则中
我们都是他手里,必将打出的
一张牌而已
《深秋之后》&
我永久的邻居
是把四季都当作歌儿来唱的
麻雀。屋檐到枝头的距离被它们
不厌其烦度量着
我则在编织中年的笼子,营造
遐想的自由。偶尔提着笼中的自己
走出小区,但不远游,就像麻雀放弃
青天高高的诱惑
何况天空已经矮下来了
候鸟飞绝,迁徙的路程辗转到
季节的背面。只有流云稀释着
思绪,扯乱了风的方向
田野,无可收割。除了
犁铧操纵出黄土脉络,沉睡的种子咬紧
一梦醒来的呓语
深秋更大的空旷
留给漫过心海的孤独,留给麻雀
唤醒耳畔时,落在窗台的雪,捎来
铺天盖地的问候
《峡谷》(外一首)&&&&&
文/空也静&
峡谷也就是一条沟
有没有人来过
看上去一直空着
我来时,春天就等在深处
空着的峡谷,有数不清的野花、鸟鸣
你能看见阳光以及风走过的痕迹
也许地下还埋着
挖不尽的秘密
一只兔子站在山脚
让我确信,逆着一条溪水
就能看见一大群羚羊
这时的峡谷就像一条肠子
消化了多少岁月
& 《一幅水墨画》&
风把草原擦了又擦
擦去了蝴蝶翅膀上那点颜色
还有晚归的羊群
雪也只是胡乱涂了涂
一幅水墨画
便晾晒在阳光下
看不见一瓣花
几片走失的云朵
占据了整个天空
苍白的草原
只坐着一个人的梦
&&&&&&&&&&&&&&&
《霜降》&&&&&&&&&&&&&&&
我不敢站在感性的深度
刻画霜降肆虐的细节
比如褴褛的稻草人,狼藉的车辙印
牛羊啃噬过的田埂,暴露的一截过气锁骨
我也不敢目睹一个山河失守的人,在李煜与宫娥之间徘徊,垂泪
这总让我叠加进母亲萎缩的身形,塌陷的乳房,松驰的小腹
皱纹横生的不毛之地
我甚至不敢在洁白的纸上,引用她头上的雪
那么深......那么厚
我怕没有春回大地,一个假设句,无力存活
&& 《声控灯》
文/张金烈&
&&&&&&之一
白昼被他拉长再拉长
他知道光亮在自己手上
挺胸昂首地前进
每一个时刻都是黎明
每一个步履都是起点
过一种没有夜色的生活
夜色却在身后紧追不舍
一条光明的路延伸
他不能不弄出一些声响
把自己一颗心举过头顶
之二自己把自己囚禁在漫漫长夜
一滴墨汁就是一个天堂
光和热都在心里
你如果没有到来
人生将变成一场无望的等待
在没有声音的世界低头认罪
自己常常怂恿着自己越狱
自己的足音把自己喊醒
自己的掌声为自己喝彩
只一个瞬间从天堂返回人间
《凌波之寒》
&&&&&&&&&&
这是一根初秋才开始& 弹动韵律的琴弦
愈来愈& 触摸到丝绸的手感
微微颤动的暗流& 给八月
盈出眸中的慢火& 似一千朵胆小的碎花
那清瘦& 雕刻着纯音乐的轮廓& 藏住缠绵
有些凉& 已是湿身一袭薄衫
染秋韵& 波峰潮起又落& 而涛声
忧伤& 冷色的暧昧& 纵深处只有凝视可以到达
落叶的内心& 陷入景语& 卷起清寒如剑
呼唤流水& 嫣红不是春唇吹开的那枝
应是二泉映月& 轻轻喂养& 一个人的孤独
直到听琴的人悬月自尽& 挂在水做的镰刀上
《十月的村庄》
麦子早已收割。新翻的土地
荡漾着鱼磷状的波纹
——让归乡之人,禁不住忆起
曾经在此交付的,流水般的光阴
阳光融融。空荡的田野里
除了神祇,还有一群走动的羊只
野兔隐身于田埂上的枯草
一棵树沉湎于对另一棵树的怀念
秋风渐凉,大雁排空
土路永远记住了亲人们的足迹
犬吠月色,惊起三两只嬉闹的麻雀
陈旧的烟囱,升腾起的炊烟
慢慢溶进了,村庄四围
千百年来堆积的,梦幻般的淡远里
《山核桃》
&在没有剥开它之前
就已经,用眼睛抚摸了多少遍
仿佛时间纤维,组织扭曲
凝成一个人头颅
沿着较深的那条裂缝
用力撬开,将脑形果仁,缓缓取出
这个动作有些残忍
和它对视了几分钟后
我开始感到不安
大脑一片空白,分不清
是它,还是我
&文/新忘了密码的云朵&
他将身体停靠在黄昏。
掀开皮袄,捂住一朵很小的火花
他不想再往前走了。
鱼市上:人声还在鼎沸还在
点燃一锅旱烟,他隐约看见
有一条小路,距离星星很近。
黑暗将他的影子拉长,背拧弯。
黑暗将画好的酒瓶堆到他胸口
再将旧的席梦思修好
学着料理一些有缺憾的婚姻
是后来的事。将两只磨损的嘴唇筹到一起
也是后来的事。后来?
黑暗将他的女人变得更漂亮了
他竟然惶恐起来。想把手上的鱼腥藏起来
当然他比谁都懂:海底最安全也最美妙
他不知该如何描述这种卑微的满足
甚至不知该如何将容纳过黑夜的身体
从一场小型的火灾中拯救出来。
他太需要这种火灾了。
隔三差五地来上一回。因此
他尽量拖延着时间(将自己交出去)
&文/木隶南&
被削减的不只是热情、花香,臃肿的绿色
还有她羽翼下,亟待丰满的暖
天气越来越凉了,冬季已摸进深秋的脚踝
旧巢中,期待的欢愉还尚未破壳
所有果实都是种子。孕育有来年的梦,以及
她不准备鸣唱出的熟悉,与陌生
“奉献是一场自觉的荒芜”,她把瘦下来的河水
归还给,门前那棵回光返照的古树
树叶正从枝头稠密地掉落,在她看来
是一团干涸的云,正在下雨
&《这回,月光不在床前》
文/向未神游&
明月望着举头的诗人
更显忧郁;
举头的诗人一低头,
月光的忧郁就洒了故乡一地。
草丛里蛰伏的野花反刍着月光,
诗人的沉默寡言刹时在花蕊闪动!
初衷并没有违背初夜,
隔空的静抚摸着斜坡,
土地下的词语闻到诗人带露的呼吸,
园子里,诗人葬花的地方
月与花抱头痛哭……
文/晴空若水&
树梢上飘落的窄小叶子
多像饥饿的蝗虫
前赴后继&&
赶往没有回程的旅行
经不起霜冻的植物们
有些任其自灭
早已被移植到花盆里
搬进屋内&&&
只有野菊花
还在路旁摇曳&&
多么单薄的美&&
除此之外&&
唯有诗歌在我心里散发出
馨香&&& 葱葱郁郁
《哑巴》&&&&
多想张开嘴巴
和你说一火车也装不下的话
可,面对你这么多年
年年岁岁做着哑巴
纵有千言万语汇成江河
纵有一棵树因缺水而枯干
纵然园子里花儿开开合合
纵然所有人都来送上祝福
纵然看我成天说着说着
余音或可绕梁的话
没有你的上一句
我,就是一个哑巴
对于你——某种意义上
我只能做这世界的哑巴
《北方的秋》
&文/墨尚江南&
北方的秋早已臣服于白茫茫的雪野
那些忽闪闪 扑棱棱的白
给面临削发剃度的秋
添了更立体更清冷的感觉
没有一片蓝能够划破灰色弥漫
苍茫茫的天空 苍茫茫的凌乱
跌宕起伏的江山
骨感叠加骨感 沉重加厚沉重
有一种嶙峋的寒 无声蔓延
圈尽牛羊 马匹的栅栏
几只麻雀侧身而过
震落一些微型花朵
小村安静在洒洒洒的音乐里
一些生命的线条像母亲手背上的筋脉暴露着
仿佛在支撑这 银色的辽阔
北方的秋 是这般野性的壮观
是这般 沉静 料峭 优美而寥落
《叶子沿着我喜欢的方式掉落》
那么,虚构一棵树吧
一棵没有什么用处的树
不笔直,不速生,也不常绿
甚至那种带着羞愧的
它也做不到
好多年我没有看到它
那么,虚构一个下午,不起风
秋天像从头顶飞过去的大雁,走了一半
虚构池塘的倒影和反射的光线,虚构它的温暖
我想,那些叶子该红了
或是金黄了。但我来不及虚构它
我只看到树顶高举着白色的籽粒
像是冬天提前来到。只看到——
鸟儿像玻璃球一样在枝桠上弹动
有时又像一只蜻蜓压弯了草茎
文/白芳芳&
不该在深夜花园里
与黑暗腹语另一些黑暗
倍增惊悚与不安
于是& 秋晨如此沉闷和迷幻
不知该将短信发给谁
诉与他& 自己的噩梦与孤单
&《虚无》&&&&&&
&一场空是无法被搬动的
我们看到的天空,在佐证了什么
那么多翅膀扯不动它
那么多落叶,也无法将其
一并坠落,一些美
原本就与虚无连在一起
你可以尽情去想象,就好像
你看到了天空中的蓝,但是
你别值望,一伸手
能能把它抓到……
& 《大海也会静默垂首》
文/啸吟天&
蔚蓝的大海与浪漫的都市
亘古厮磨的旖旎海岸
唇碰出的声音能掩埋漫天鸦噪
潜伏性感光润唇间的寓所
纵有一百次欢笑的浪花飞溅窗外
没人评说那是个快乐的巢穴
姑娘伤心哭泣的声音
一次就足以扼住激情海岸
天地一切声音的喉管
大海修正拥吻海岸的姿态
很难想象它能慢慢退步和静默垂首
祈祷寓所葬埋的那支情歌
《秋风唤醒一树鸟鸣》(外一首)
&&&&&&&&&&&
一只鸟儿在秋天的深邃和孤独的影子里穿行
天空是蓝的,大海是蓝的
窗外,风轻轻地摇曳树婀娜的身姿
迷人的海岸 阳光一寸一寸
像蓝色海面跃动的鱼鳞,闪动着
耀眼的碎金
秋天是美好的
我看见大街上秀发飘飘的美女
从我身旁走过
一串鸟鸣,栓在树桩
从湿漉漉的花瓣滚落
秋风唤醒一树鸟鸣,在窗前
临风的树,被风唤醒的不仅是鸟鸣
还有水草一样的蓝
那首流浪的歌,喊出秋天的疼痛
蓝色中蓝,如同九寨沟童话般的世界
从鸟鸣孵出蓝色情思
飘逸在静静的小河
&&&《深秋,最后的回忆》&
秋天,去西湖划船,去东江钓鱼
去野外郊游,去凉亭看残荷
去高榜山爬山,去香溪堡放竹排
去双月湾度假,去南昆山泡温泉
去十里银滩踏浪,去罗浮山访道
去巽寮看海,去红花湖赏红叶
秋意渐浓。红叶随着秋风劲舞,一片叶
一抹红,深秋最后的回忆。。。
&&&&&&&&&&&
&&&&&&&&&&&
1,从北京飞往乌海
渐渐地,大地病入了膏肓,掉光了头发
在黄土高原,他挣扎着,想撑起来
最终,还是趴了下去
淡青的阴山,若有若无,像一声远远的叹息
& 2,从乌海到阿拉善,再转到吉兰泰
总觉得天生就是个囚徒,每个人都是我的狱警
于是喜欢一个人上路,喜欢靠窗的座位
透过茶色玻璃望去,人间是部已经泛黄的电影
而阴山在前方,像个坟头,越来越大
3,从阿拉善左旗到右旗
叫停空调大巴的,是个十五六岁的女孩
背着一个书包,双手提着两袋包装精美的月饼
她的头发,旗帜一样,在无边的沙漠中展开
我听不到任何风声,我和人间,总是隔着一层茶色的玻璃
4,从大西北到海南岛
和巴丹吉林一样,海棠湾的沙依然纯净
天空依然通红如一只眼睛;风,依然多,而且大
只是我那悬在高处的担心
由干裂的石头,变成了饱含乳汁的椰子
&&&&&&&&&&&&&&&&&&&&&&&&&&&&&&&&&&&&&&&&&&&&&&&&&&&&&&&&&&&&&&&&&&&&&&&&&&&&&&&&&&&&&&&&&&&&&&&&&&
&&&&&&&&&&&&&&&&&&&&&&&&&&&&&&&&&&&
什么是好诗 &&&&&&&&&&&&&&&&&&&&&&&&&&&&&&&&&
——从读白玛《好诗的标准》说起  
  &&&&&&&&&&&&&&&&&&&&&&&&&&&&&&&&&&王晓琴
什么是好诗?这个问题好像一直困扰着诗歌界——好诗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看起来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但是,当我读女诗人白玛的诗,我忽然泪热——《好诗的标准》!全诗如下:
  每一行,都好像从村子周围的田野里长出来的
  带着青草味、粪味、汗水味,像池塘里的水一样清
  像三月的灌溉渠一样流畅。任意一缕风都可以朗诵它
  用乡亲们都听得懂的土话嘲笑它。我的不识字的老祖母
  也愿意听闲人念一遍它。趁田里忙于耕种的水牛歇脚的功夫
  读一遍给水牛听,它不会厌烦得扭过头去
  光棍多年的墩子叔娶了媳妇,他喜不自禁,站在高高的条凳上
  大声说:俺要给老少爷们背一首诗——
  ——你想想,假如我是那个由村庄拉扯大的没出息的诗人
我怎能忍住一次次幸福的泪水?
  读这首诗,我不是一遍,而是一遍遍反复的,短短的二三天,在拿到这期《诗刊》之后——读得我热泪盈眶!我不能说这首诗有多么高妙的诗歌技巧,说实话,我也习诗,但我承认我不懂更多的诗歌理论,可是我懂这首诗里充满了真情——打动人的——我想应该是打动当下有良知的读诗爱诗写诗的每一个——诗人——人!
  好诗的标准真的说不清楚吗?这首诗,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心灵深处感受到——什么是好诗!
  ——那些不必言说而发自心灵深处的喜爱、传阅、引用、诵读的诗篇,如果那是你正在所为的,那么,你还会“忍住一次次幸福的泪水”吗?
  我们不管分什么诗派也好,写什么朦胧也罢,我们写诗究竟要给谁读?想给谁读?我们的一切技巧,要问一问我们有没有用真情、用赤诚、用坦白对待——诗?如果离开真情实感、离开赤诚坦白,我们是不是枉自作诗称诗人?退一步,即便是没有这些,我们只是个“由村庄拉扯大的没出息的诗人”,自己(诗)没出息了,但是我们是不是也要为那些被我们的土地、山川、牛羊、更被我们的父老乡亲热爱所接受的诗篇而欢呼呢?其实那些看似简单明了,给人美感,给人启迪的诗篇,应该都是意象浅显而不浅薄,言辞委婉而不晦涩,意境优美而不空泛——它们或以清新的语言为你描摹出一副自然优美的画面,或以生活历练出的思想给你深刻的迪示!而当这样一首诗问世,必会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无论哪个阶层,只要是脚还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试问,谁不喜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优美自然的景象?我说这个“自然”不只是诗中表现的自然景象,而且包括了诗人描摹自然的本领也即技巧——真正的技巧就是一个诗人运用自己的知识阅读的丰富积累,达到让我们眼中的物事表面看起来是自然状态的呈现,其实不着斧凿痕迹地以最自然最生动最美丽最意蕴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感受画面的美丽、旋律的震颤、心灵的教益!如果达不到这种信手拈来的境界,在自己的诗中用尽“技巧”“手法”来斧凿诗句,只能弄得诗意残肢断臂而至晦涩不堪!
  这里我不得不再提一下曾经被网络炒成是非大战的赵丽华。此举她的被称作梨花体的代表作《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全诗如下“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这首诗(我这里姑且称它为诗)当然也是描写一个自然景观现象,但可以肯定这不是一首好诗,甚至不能说是一首诗,只能称为分行文字。因为这一段分行文字所描摹的物事,没有给人以由衷赞叹的美感、联想与迪示,那么它只能是一段诗体文字!但是,诗人赵丽华为什么写出这么一段诗体文字呢?绝不是她没有水平!她有很多好的作品,比如她的诗作《流言》我就很是喜欢。她以描写柳絮飘飘乱人视线而譬喻流言的蜚短流长,全诗短小轻灵而富有哲思!众所周知,赵丽华写那些梨花体其实是用一种近乎于献身的精神在呼吁诗歌的语言表达和立意要通俗易懂,要浅显明了,要大众首先读得明白才能去谈欣赏谈迪示意义啊?!历史上,白居易写诗写完了要读给老媪听的故事大凡诗者都知道,其目的是要她们懂得,因此有了洛阳纸贵的轰动,有了千古不朽的诗篇!现在看来,好的古诗大都具备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些谁能说不是名篇好诗佳句呢?这些通俗易懂的诗作影响了李白、白居易成为不朽的诗人吗?当然是恰恰相反!
  凡是读过书的,我们刚一启蒙教育课本中就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只要读过书的孩子,只要会认字的成人,谁又不懂这诗句中的教益?相隔了千年以上的光阴,这些诗句依然这么浅显美丽地打动我们,震撼我们,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还继续晦涩自己并晦弄他人?
  那么好诗是怎么产生出来的?今天,女诗人白玛给了我们很形象的答案:“每一行,都好像从村子周围的田野里长出来的/带着青草味、粪味、汗水味,像池塘里的水一样清/像三月的灌溉渠一样流畅”。无疑,白玛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了好诗是从“田野里长出来的”。“田野”是长庄稼的,怎么会长诗?这就涉及到技巧,我们且不说技巧,也无需用技巧理论,大家一读到这里便自然而然知道,好诗包括它的句子都应该是从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诞生的,哪怕那些词句诗行朴拙到可能“带着青草味、粪味、汗水味”,但是那一定是“清”的——诗句、诗意清新地表现生活的(如果这首诗从内容上说还有什么一点欠缺的话,那么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现实生活仅限于“村庄”而缺位了现代都市的生活——不过这也与这首诗取材于乡村有关,“假如我是那个由村庄拉扯大的没出息的诗人”)。如果我们的诗“像三月的灌溉渠一样流畅”,那么在这样的流畅里庄稼还能不茂盛不丰收?这样的诗,能够不被人们所喜爱所传诵?是的,我们需要诗歌的深度,但是那是在浅显基础上“深”。如果说我们播种是为了大地一如油菜花灿烂,那么我们的播种只需“一板锹一犁铧的深度”,“一板锹一犁铧的深度/足以让大地金黄/灿烂成太阳”(这是我2007年用一首诗表达自己创作诗观时写的《关于“浅显”》中的句子,正好能够用来表达我此时想说的话)!这么说来,我们有必要以所谓的挖掘深度来挖掘钻井一样地挖掘诗歌的所谓“深意”吗?我想这么去“弄”诗“掘”诗,其实就是诗人给自己的诗歌挖掘坟墓,也是在给自己有限的生命尤其是写诗的有限的生命挖掘坟墓啊!
  诗人们,我们写诗的诗歌环境比之白居易写诗的环境要好得多,首先不再是文言文环境而是通俗的白话语言,再是你周围的知识层次再也不是唐朝时的知书识字只有私塾教育出来的寥寥无几的读书人,当代大学生可谓三人行必有一之,你还能说你身边的都是读不懂你诗歌的白痴文盲吗?当你的诗写好后,不要说去读给老媪听,你就去读给你的念高中上大学的孩子听,读给你正在高校同寝室的同学听,问一问,他们愿意读吗?它们能听得懂吗?如果再是一首写给母亲的诗,你母亲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连旁边的老牛都“扭过头去”,那么你写给母亲的诗收到效果了吗?请诗人扪心问一问自己,你真的不知道你自己写的诗好还是不好、值得读还是不值得读吗?不要再愚弄他人也愚弄自己了!劝慰这样写诗的赶快停止自掘坟墓吧!
  当我们的诗,能够被人举起来且“喜不自禁,站在高高的条凳上”,能够将人类的精神引领到高处,那么,我们的诗歌就是让普遍意义上的人们所接受的时候!那个时刻,诗人们,我们“怎能忍住一次次幸福的泪水”!
  有一天我们能够理直气壮“大声说:俺要给老少爷们背一首诗”,而不是只在聊聊庶几的诗人小圈子小活动里的时候,这就是诗歌真正地找到通途的时候,也是真正的诗人扬眉吐气的时候——为着这样的诗歌境界,我们的诗歌刊物和诗人更兼诗评家们,该如何而为?
&&& 转自:中国诗歌报官方博客:
&&&&&&&&&&&&&&&&&&&&&&&&&&&&&&&&&&&&&&&&&&&&&&&&&&&&&&&&&&&&&&&&&&&&&&&&&&&&&&&&&&&&&&&&&&&&&&&&&&
&&&&&&&&&&&&&&&&&&&&&&&&&&&&&&&&&
诗的魅力与诗所带来的思考&&&&&&&&&&&&&&&&&&&&&&&&&&&&&&&&&&&——分析胭脂茉莉的诗《当你悲哀》
&&&&&&&&&&&&&&&&&&&&&&&&&&&&&&&&&&&
横竖三一宁
紧迫的节奏和语感在形式上造就了一首诗。在这种不容置疑的形式里,语言内在的容量,却是使一首诗成功的重大原因。“当你悲哀”,实际上就是当我们悲哀。而出现这种效果,在于诗,终于与更多人发生了关系,并且产生了“共鸣”——共同的思考。也许诗,具有的魅力,还在于诗本身,带来的思考。。。
诗人胭脂茉莉的《当你悲哀》,采用第二人称来写,实际上,写出了第一人称“我”及“我们”的对于世界的洞察。诗人的全部思考,都融进到这个他所看到的世界以及关于世界的种种行为里了,这就使诗具有了立体的觉悟,而不是那种浅薄的说教。无论是“城市的天桥”,还是“扬着黑发的小女孩”,仰或“纳凉的老人”,这些出现于城市并高于城市的人与物,都是人类应该高度思考其存在的重要理由。
而我们所要说的_这首诗的容量,无疑很大,其实,诗——就是怎样地来——发现并创造一个艺术的世界,让人思考。《当你悲哀》用了蒙太奇的手法,首先让接触诗的目光“触电”,接下来就是进一步的思考了。“一颗树根的腐烂”,这个典型性很强的意象,无形中,正在让人类进行深度思考“腐烂”的原因。。。也许这才是让人“消解”这座城市的重要的“阴影”部分。
人们总会议论诗的“意义”,《当你悲哀》,就是意义本身的出现。关键是这首诗,以诗的名义,说出了艺术与思想的双重意义。而这首诗的意义正在于其——巨细的分辨与说出!诗中的大量物象的出现,随着语言的紧迫节奏,形成了血液的奔腾与意识的川流动感。在这些动感十足的画面里,“城市”这个庞大地机器,在人间的构图中,显得那么拥挤,那么繁复,那么枯燥,那么无能,那么腐烂。。。这一切,正是令人悲哀的根源!所以说,《当你悲哀》实际上就是“我悲哀”;而所谓的“我悲哀”,其实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一种对人类的良心提示。人类生活在一座太过物化的城市,经常是虚汗倍出;试想,“一朵花”存在的真正意义,又会、又该、又能如何绽放?人类需要在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里散步;人们渴望生活在不喧嚣不噪杂的卫生环境里生存。而“城市”,这座充满各种乱象的物业之城,却让人类感受着极大的精神挤压、挤兑;人类,是否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世界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当你悲哀》写了人类蜗居城市的喘息与困境,写出了急促气流下的人的被压迫的无奈的生相。从诗人的《当你悲哀》这样的写出里,人类不免会再度思考到自己的处境!而对于诗人而言,一首诗,足以让人们从此引起更多关于存在的思考——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魅力了!
《当你悲哀》
&&&&&&文/胭脂茉莉
当你不再用诗去诠释一朵花的意义
当你合上手中正在看的书
当你像个标准的主妇一样
去整理房间打扫墙角的灰尘
当你一个人散步
和花园边纳凉的老人寒暄
不失矜持的和开着豪车的少妇点头微笑
当你想到那个扬着黑发的小女孩
曾经飞扬跋扈的自卑....
当你站在这个城市的天桥上,
桥下是川流不息的车流
当你想到"一切皆流& 一切皆流....."
当你对一棵树根的腐烂无能为力
当你无法用诗——
来消解这个城市的阴影
当你悲哀......
原址诗人横竖三一宁的博客:
&&&&&&&&&&&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