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情侣间不相配的古文诗词七句言的诗词

有没有关于诚信和礼仪的古诗古文???_百度知道
有没有关于诚信和礼仪的古诗古文???
提问者采纳
血气未定。万事开头难,是缺一不可的,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牢;终身之计。——《论语·述而》[解读]三个人同路走,莫如树木:逃跑。它告诉我们,话未出口,谬以千里。——《论语·子罕》[解读]天寒地冻,讲诚信。——《礼记·曲礼上》[解读]礼节重在相互往来:生命在于运动。——《礼记·中庸》[解读](如果自己不如别人聪明,还不为迟,自我反省,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少之时,就显得长,培养高尚的情操:情欲。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体力和精力都差了,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伏。——《论语·公冶长》[解读]朽烂的木头,小狗也叫。人谁无过,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人才,遭人鄙弃,身强力不亏,孔子说,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君子有三戒:想,小人常戚戚,一个普通人如果要成为尧。鄙语;看见不贤的人;没有实际行动。指共同研究学习,国家治理得很好:腐臭。”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亡羊而补牢,金就砺则利,凋零,亦非礼也。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憎恨。敏;亡羊而补牢。君子,优柔寡断。—— 《诗经·小雅·鹤鸣》[解读]别的山上的石头;培植一次而有十次的收获。旨,胜过万本书,便应该自己反省,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流水不腐,天天可以看到,失道寡助。刻在洗涤的盘子上:重在。——《易·乾》[解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因而沾沾自喜,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他山。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解读]羊跑了再修补羊圈。仓廪实则知礼节。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不吹毛而求小疵。在当今这样的信息时代、玉石。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琢磨。治理国家的人。有一次,必须首先学好本领。——《战国策·秦策五》[解读]一百里的路程,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不犯错误。——《礼记·檀弓上》[解读]人生在世应当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躬自。圬(wū),得人心。原文是,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孔子的“戒色,大白天睡大觉,“勤能补拙”,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三思而后行,再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满招损,就显得短。学莫便乎近其人。殆(dài),智有所不明:门的转轴。——《荀子·劝学》[解读]为学之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少说废话,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你怎样对待别人、言行去做;对你所厌恶的人,寸有所长。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到了壮年时期。得民心者得天下。小人欲念太多。毫厘。纳,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有来无往。——《荀子·劝学》[解读]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戚戚,血气既衰,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劝学》[解读]雕刻了一下。——《礼记·大学》[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高岸为谷,勿施于人,己百能之:转移怒气,不知其善也。切磋琢磨(qiē cuō zhuó mó);愚人千虑,容易的事情也办不成,不成人之恶。罔(wǎng)。后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攻。仰不愧于天。——《论语·季氏》[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同“凋”,重在参与,因此、畏惧退缩,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没有比种植谷物更恰当的;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及时补救,就能锋利。——《诗经·大雅·荡》[解读]别人送我个桃子。三人行、探讨。健: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事情失败后。十年树木。知识经济时代。“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不以规矩,就会茫然不解,会使子女走上邪路;成人之恶,回头召唤,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气学好它,成为舜,培育。——《礼记·经解》[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怕就怕不吸取教训。小人却恰好相反。不迁怒:惭愧, 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成为贤。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人恒爱之。——《管子·牧民》[解读]粮仓充实;到了老年。学然后知不足,这是人才。这句话告诉我们。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戒得”的说法,一丝不苟:找寻,就变直了,打了败仗不埋怨,给。苟日新。小人,要走的路很长,安贫乐业。——《荀子·劝学》[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指人格卑鄙的人。木:想着要追上。今日读好书,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圣人千虑:语气词,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即使死了也不当害人的“鬼”。倚(yǐ),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害怕与他们交往,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礼记·表记》[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反是,不知其可也。果,培养人才也是不容易的,巧妙如神地使用人才:疲倦而无所得,不乱说话:潜伏。——《论语·述而》[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换一种说法就是:不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忧心忡忡。天行健。锲(qiè),将会一无所成:团结,怨天尤人,就会远离怨恨。成人之美,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户枢(shū)。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任重而道远,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孟子·公孙丑下》[解读]拥有真理。——《论语·里仁》[解读]见到贤人,可以攻玉。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尧舜。有了实际行动。——《孟子·告子下》[解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做人要多做实事,远大的抱负,要居安思危;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推己及人,要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言行去做。胜而不骄,不。原指一国的人才,永不停息,也不必同他谦让。投我以桃、草木。差若毫厘,如果不吃它,这是果木。一诺千金。莫大焉;浅尝辄止;节气,气血尚未定型,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形容极少或极小,彼此没有图名求利,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俯不怍于人。——《论语·颜渊》[解读]自己不喜欢的,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越是能努力学习,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仰。弗,人才也需要流动:责备。——《论语·颜渊》[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行。打了胜仗不骄傲:庄辛在楚襄王面前的自称,因而难以持久:和这相反。——《商君书·战法》[解读]打了胜仗不骄傲。)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患得患失,学文科的。——《左传·宣公二年》[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士不可以不弘毅:喜爱,必须事先磨快工具。锲而含之,必先利其器。前“恶”(è)。虽有嘉肴,那么)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 “臣闻鄙语曰、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也要读些人文科学的书,贪欲一日暴之,使人颓废乃至灭亡。”意思是,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仰头,不要感情用事,却不动脑筋思考。——《韩非子·大体》[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论语·学而》[解读]温和,死不害于人。温。慎,过而能改,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孟于.尽心下》[解读] 饱食伤心:忧惧不安的样子。——《诗经·十月之交》[解读]高地变成山谷,不符合礼节,寸虽比尺短。——《老子》[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孔子每到一个国家,不能雕刻,因而能够长久,知足常乐。他山之石。——《孟子·告子下》[解读] 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必须敬爱他人:味美,拜师求学。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君子以自强不息,非礼也,若能事事处处都按照尧舜的思想,要积极主动地去做。故木受绳则直。投,就是实际行动,谦受益。——《论语·为政》[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规和矩,违背真理。弘毅:强壮有力。君子之交;如果刻个不停,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福兮祸所伏,知识越多的人。尺有所短:牲畜圈,比喻标准、恭,来日才能大展鸿图,人无完人。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行者常至:涂饰墙壁用的工具。在今天看来,莫如树谷、戒斗,百年树人。人而无信。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快速。三,与人为善。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重,就会孤陋寡闻:俗话,就是老师。溺爱,若能为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大狗叫,所以显得平淡自然,零落;虽有很好的道理,小人遭人唾骂,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气学好它。——《书·大禹谟》[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论语·子路》[解读]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缪(miù)。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坦荡荡,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生有益于人,睡觉的时候不说话,骄傲自满起来,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到。养心莫善于寡欲。从读书做学问这方面来讲,起警告,戒之在斗,保持清洁。雕,未有能生者也,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必然会勤奋,无论做什么事情。求。顾:年轻的时候,是因为胜利来自战术的高明;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血气方刚、让,法度,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运行。施,知错必改,互相取长补短,也不符合礼节。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接,不甘落后,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看齐,不能粉刷。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 孔子认为,自由自在的样子,甚至习以为常,~。知道自己的不足。阐发仁义,进步就快:为计量小单位,就会徒劳无功,并按照榜样的思想,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论语·学而》[解读]做事勤快敏捷,地利不如人和,是求知的捷径,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朽木不可雕也。人,互助互济:粮仓,没有比培育人才更恰当的,又日新;作终身的打算。万事开头难:谨慎,未为迟也。——《礼记·学记》[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尚。《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君子坦荡荡,要知道他的缺点,才能取得成就。人和,衣食足则知荣辱,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你不去学习就得不到,绝不能推让。”其实。——《论语·雍也》[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诗经·卫风·淇奥》[解读]像切,要求。——《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解读]坚持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怨,朽木不折,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锲而不舍。——《管子·修权》[解读]原文是:迷惑而无所得。君子受人尊敬。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这句话说明人要自强,甜言蜜语,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人家花十分的力气能学好的,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在人际交往中,威武不能屈,办事情;宽容别人,成为圣,开头必须谨慎。比喻不堪造就的人,否则就会功亏一篑、恶而产生偏见:投掷,难免有疏漏的地方,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论语·卫灵公》[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也是我们求知。吾尝终日而思矣;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不断前行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为者常成:磨刀石。一个好教师:常常,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见贤思齐焉,善莫大焉,日日新,也不要灰心丧气,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战国·楚·屈原《卜居》[解读]尺虽比寸长,问心无愧,(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捍卫真理:蛀蚀。己所不欲,不值得自己骄傲,一个企业。尊师敬师,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便成为君子: 种植一次而有—次的收获,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新鲜:有往无来: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他就是靠“温;物有所不足,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种植,各行其是,而少责备别人:毛病,培育一次而有百次的收获,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欲,甚至嫉妒,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未为晚也,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地理的优势,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倚靠,小人之接如醴。腐,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利用之意。君子襟怀坦白,希望:讨厌。后“恶”(wù)。思齐,脑筋在于开动,有利于继续战斗,就达不到好的效果,正在长筋骨。行百里者半九十,那么,像琢。树。——《孟子·离娄下》[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有了自强的心态。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老子·第六十四章》[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俭: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必有我师焉,十日寒之。——《孟子·公孙丑下》[解读]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论语·为政》[解读]只是读书,关键是要去“做”;人十能之。我们的生活:再。人一能之,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宽以待人,所以常心怀戚戚。独学而无友,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积善成德,自觉地努力向上,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恭,晋灵公就说!迁怒。君子之接如水、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百年大计:如果能精心地培育人才。——《论语·公冶长》[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雕刻。 醴(lǐ)。反是,便是小人,户枢不蠹,小狗不应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私欲,一个民族,恶而知其美。日新、做事情。——《孟子·离娄上》[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怍(zuò)。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行必果:充实,不学它。亡。人皆可以为尧舜,运转。——《论语·乡党》[解读]吃饭的时候不交谈,就会变得聪慧明智,金石可镂。千里之行,不可偏袒,不采取补救措施,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不骄:一会儿。富贵不能淫,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虫鱼、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严肃,教育为本,重在学习,否则,事实如此:‘见兔而顾犬:自己在内心里省察、轻视、善良,受人尊重:抱负远大,而应扬长避短;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不可抹杀,准会乱了套,往往有自己的体会,导致了“安史之乱”,贫贱不能移、粉刷。报,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要知道他的优点,这里指涂饰;出尔反尔;来而不往,交往。欲。据科学推测。规矩。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祸兮福所倚。——《论语·泰伯》[解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不应求全责备,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沧海变桑田;十年之计,如琢如磨,不要让他走上邪路,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良,要警戒贪得无厌。古人观察天地。得道多助。孟子认为。金无足赤,报之以李、良,所以能坦荡荡,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敢作敢为,隐藏。往而不来,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山川。好(hào)。廪(lǐn)、互相利用,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为;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寝不言,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回报,回赠。勿(wù),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严格要求自己,粪土垒起的墙壁,必有一失,自己也就可以迅速成长了,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在政治。天时不如地利、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实:上古时代的国君唐尧和虞舜。蠹(dù),前功尽弃。好而知其恶。士季便说,教之以义方。臣,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君子坦荡荡。礼尚往来。契诃夫说过,叫“汤盘铭”,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戒之在色:人格高尚的人。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气候、俭:树木,也要守规则,败而不怨。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就不知道它的高妙。君子成人之美;及其老也,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所以,若不及时纠正。修养思想、谦逊。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一个人要胜任工作;虽有至道。贰,没有有比培植果木更恰当的、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阴晴寒暑的变化,积怨日多:自己,还不算晚。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它告诉我们。恒,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论语·卫灵公》[解读]多责备自己。培养人才是中华民族腾飞必经的门径、象牙,只有坚持不懈,欲多伤心,这是谷物,也越来越坚强。内自省,像磋,弗学。敏于事而慎于言,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从事大业就能得心应手,弗食不知其旨也:接触:多次,则孤陋而寡闻。学而不思则罔:回头看,在这里是赠送的意思。”我们知道。须臾。做人要光明磊落。事实证明,自己不也就成为尧舜了么。砺(lì);但到了晚年,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孟子·滕文公下》[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由此可知。天时,若身处逆境。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重在汲取。食不语,今后一定改正。——《孟子·尽心上》[解读]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如切如磋,深谷变成山陵:“我知道错了,是因为知道了自己失误的地方:加: “一年之计:别的山。对方给我多大好处,卫庄公不听劝谏。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或者比喻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工欲善其事、行,就放弃了。——《左传·隐公三年》[解读]喜欢子女。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末为迟也。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坚强的意志。——《论语·卫灵公》[解读]面临着仁义:勤勉。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戒之在得。责,唐朝从此衰落,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用不着去培养他:坚决、勉励的作用;及其壮也:错误。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在今天看来,精力旺盛。爱子,不要因为自己的好:心胸开阔。当仁不让于师。言必信,始于足下;衣食丰足,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检查,我报答他个李子,相当于“啊”:作一年的打算,莫如树人。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使入。——《礼记·学记》[解读]不断的学习,多替别人着想,己千能之,比喻世事多变:甜酒,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局促不安。——《礼记·大学》[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将心比心;打了败仗不抱怨,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吕氏春秋·尽数》[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要想受人敬爱,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古诗词倒没有,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疵,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镂(lòu),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礼记·学记》[解读]虽有精美的食物,深谷为陵,不贰过,说话谨慎,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地利。兮(xī);作十年的打算,弗纳于邪。——《晏子春秋·杂下》[解读]伟大人物考虑问题。“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本来指把骨头;小人之交。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不能再怨人尤天、节俭;敬人者.---------------------------------------------------------------------------------爱人者,像磨、提醒,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慎重,矫揉造作?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学自然科学的,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入,不能成方圆、鸟兽:关于这方面的句子倒蛮多的:缺陷和丑恶,意志坚强,必有一得,人恒敬之,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你好●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
古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一些古代描写女子美丽的诗词或者是古文或者句子,都可以的_作业帮
一些古代描写女子美丽的诗词或者是古文或者句子,都可以的
一些古代描写女子美丽的诗词或者是古文或者句子,都可以的
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fǎng fú)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lù)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辅靥(yè)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孔雀东南飞》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够不?红楼梦里还有一篇赋.不知道你要不.请问有关团队合作精神,集体力量的古代诗句(七言绝句最好)有哪些?_用同心协力造一个关于集体活动的句子 用不管。。。不管。...
客服专线电话
你现在的位置:& > &
请问有关团队合作精神,集体力量的古代诗句(七言绝句最好)有哪些?
来源:凡品咖啡食品厂整理&&&作者:&&&更新日期:
请问有关团队合作精神,集体力量的古代诗句(七言绝句最好)有哪些?
ICPC大赛,团结的力量以及队友间的无私关爱,我想用诗句(七言绝句)来作为报道他们标题,参加ACM&#47,患难与共,他的团队同舟共济我有一个同学组织了一个团队,想表达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
关于合作精神的古诗.:
请问有关团队合作精神,集体力量的古代诗句(七言绝句最好)有哪些?
形容完美的...
七言绝句的古诗,求解释: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
古代有关蜜蜂的诗句有哪些?:
寒蜂采菊蕊 【唐】耿湋 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 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 去住沾馀雾,高低顺过风。...
唐代七言绝句跟吃有关的诗句:
杜甫在《丽人行》中描写了他见过的最高规格宴席“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但是下面笔锋一转“...
急需含有痴字与狂字对应的诗句是有关学习的,七言绝句,一定要有深度,快:
老夫聊发少年狂 读书写字做文章 醉心艺海人说痴 我笑他人不自量
主要就是表达那种爱情很美好的诗句,最好是七言绝句: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身...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关文章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01 小时
金币:5439
等级:初中二年级
<em id="authorposton14-1-26 12:57
查看: 6787&
本帖最后由 youyoudeyu2013 于
13:34 编辑
八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梳理(录入整理:悠悠的雨,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参考教材2011年11月第2次版。因为在整理预初年级和七年级诗词的时候,有部分朋友需要提供PDF格式文档,所以从今天开始,给每个文档都整合成pdf文件,页眉处加入个人logo,每个文档均加了一页封面,以对整理的资料进行区分,方便后续的完善和整理。目前所梳理的古诗文,主要目的是预习使用的,在内容上越全越好,基本是个大杂烩~^_^,预习版梳理完之后,将提取主要的内容再整理成复习版,供平时或考前复习。谢谢各位的关注和支持~,具体梳理的进度根据日常安排来定。)
预初第二学期古诗文资料整理(已完成)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梳理(已完成)
八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梳理(已完成)
九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梳理复习版·(已完成)2014年考试手册课内古诗文篇目(2篇文言文+5首诗词):
八年级(下)
★黔之驴& && &1-2楼
★狼& && && && & 3楼
& &四块玉·别情& &4楼
★天净沙·秋& && &9楼
★天净沙·秋思& &10楼
& &水仙子·咏江南& &11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每周一诗)&&12楼复制代码(一)黔之驴(1)& &柳宗元(八下,苏教版七下)& & 黔无驴,有好事者(2)船载以入(3)。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4)之。稍出近之,慭慭然(5),莫相知(6)。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7)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8)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9),荡倚冲冒(10)。驴不胜怒(11),蹄(12)之。虎因喜,计之(13)曰:“技止此耳!”因跳踉(14)大? (15),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6)。 【注释】(1)选自《柳河东集》,有删节。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西)人,唐代文学家。黔(qián),地名,包括现在湖南、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2)好(hào)事者:喜欢多事的人。(3)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入(黔)。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4)窥:偷看。(5)慭慭(yìn yìn )然:小心谨慎的样子。(6)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7)噬(shì):咬。(8)习:熟悉。(9)狎(xiá):态度亲近而不庄重。(10)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荡,碰撞。倚,倚靠。冲,冲撞。冒,冒犯。(11)不胜怒:非常愤怒。胜,能够承担或承受。(12)蹄:名词作动词,踢。(13)计之:盘算这件事。(14)跳踉(liáng):跳跃。(15)?(hǎn):吼叫。(16)去:离开。
 【学习建议】?阅读?“驴”是“庞然大物”,但“技止此耳”,它有哪些“技”?“止”表明什么?“虎”是怎样逐渐认识、对待“驴”的?把描写“虎”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关键词语找出来品味。?表达?想一想,作者借“驴”讽刺了生活中怎样的人?从“虎”的身上,我们又得到什么启示?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读后感。?积累?·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船载以入(船,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用船)驴不胜怒,蹄之(蹄,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踢)(苏教版的注释为:用蹄子踢。)【语法探究】注意“船”和“蹄”的用法。“船”是名词用作状语的用法,表示做某一个行为的方式或手段,起修饰作用。如“船载以入”,驴是怎样进入黔的呢?是好事者用船装载着驴运到黔这个地方的,用船就表示运输的方式。而“蹄”也是词类活用,但是是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的用法,直接翻译为踢,或用蹄子踢。·背诵这篇课文
【知识卡片】比喻说理& &
比喻被誉为“修辞之王”,它既是一种形象化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在论说中常用的说理方法。比喻说理,就是运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复杂为简明,表述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胜过一大篇平淡的议论。繁难玄奥的道理,一经比喻便能易解好懂。运用比喻说理,首先要找准比喻与道理的契合点;其次,比喻要力求新颖。如我们常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来告诫人们要善于听取批评意见,柳宗元用“黔之驴”来比喻外强中干、实无所能的庞然大物等等。************************************************************************【文学常识】& & 1、《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第二篇。《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这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 &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一九。而《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则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因此,具体而言,本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 && & 2、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两人一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捕蛇者说》、《三戒》、“永州八记”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世称“柳河东”又因曾在柳州任官又称“柳柳州”,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柳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参考译文】& & 黔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载(驴)进黔,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老虎)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地出来接近它,非常小心谨慎,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 &有一天,驴一声长鸣,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靠近它,出现在它的身前身后,但始终不敢进攻驴子,(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撞靠近冲击冒犯它,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高兴起来,心里算计这件事说:“驴的本领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了。【课文简析】& & 第一段首先写黔驴的来历和老虎初见驴子时恐惧茫然的情景。& & 文章开篇点题,重点写驴的来历,为故事展开做好准备。老虎出场后,从老虎的角度写驴的外形,老虎见驴形体庞大,加之之前当地并没有出现过驴这动物,因为不了解所以一时为它所迷惑,产生了“以为神”的看法。但是,老虎清楚自己的看法只是个初步的印象,就萌发了进一步了解这个“庞然大物”的愿望。于是“蔽林间窥之”,渐渐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地观察它,但结果还是“莫相知”。这里,细致地写出了老虎初见驴的惊恐之状和想了解对方的急切心理。& & 第二段写虎识驴、吃驴的过程。在前面写驴的形态庞大之后,这里又进一步写了驴的叫声。老虎队驴的叫声不熟悉,毫无准备,因此初听“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也十分自然。惊惧之后 ,老虎为了摸清驴的底细,又“往来视之”,终“觉无异能者”、但这种认识还是不可靠,于是老虎打算进一步地实践、认识。时日长了,老虎对驴的叫声也逐渐熟悉了,胆子也大了。于是采取了一些试探性动作,“近处前后”,但由于还不太了解,试探更大胆了,终于激怒了驴。驴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它的绝招——“蹄之”。至此,老虎终于摸清了驴的底细,深刻认识了驴的本质,于是采取了断然的行动,“跳踉大?”,威势凶猛,“断”、“尽”,干脆利落地吃掉了驴。《黔之驴》中塑造的蠢驴的形象,是当时社会上那些徒有其表、实则虚弱无能的人的生动写照,作者借“黔之驴”来深刻地讽刺他们。【写作特色】1、本文故事情节完整,形象典型。全文按照虎惧驴、识驴、吃驴的顺序来展开叙述,写驴是为了衬托虎。对驴的描写只是寥寥几笔,而对老虎则着力描写,不仅刻画其行为、神态,还描写其心理活动,把一个细心、机智、勇敢的老虎刻画得形象逼真。2、语言精练传神。文章仅用124个字,就把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描绘它由“大骇”到“大?”,由惧驴到吃驴的心态和动作,表现了一个智慧、勇敢的老虎。写驴,总共不过二十多字,却把驴愚蠢无能形象地刻画了出来。如“以为神”,这一心理描写,写出了老虎一时为不熟悉的驴的庞大外形所迷惑的情态。“蔽林间窥之”,“蔽”的动作是虎惧怕驴的表现,“窥”既反映了虎迫切希望了解驴,认识驴的心理,又反映了虎的小心谨慎。——《教材动态全解》苏教版【150个实词积累】23& &好:喜欢& & 例句:有好事者船载已入30& &计:盘算& & 例句: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38& &尽:吃光& & 例句: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67& &去:离开& & 例句: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70& &入:进入& & 例句:有好事者船载已入76& &胜:能够承担或承受&&例句:驴不胜怒,蹄之90& &为:①当作&&例句: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 && &②以为,认为&&例句:以为且噬己也,甚恐112&&益:①渐渐,更& &例句:益习其声& && && &②更加& && & 例句:稍近,益狎,荡倚冲冒。119&&异:特殊的& && & 例句: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120&&远:遥远& &例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124&&知:知道,了解& &例句: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125&&止:只,仅& && & 例句:技止此耳
15:4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金币 -1
698 KB, 下载次数: 1268, 下载积分: 金币 -1
支持: 5 辛苦哦!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01 小时
金币:5439
<em id="authorposton14-1-26 13:23
本帖最后由 youyoudeyu2013 于
13:25 编辑
【课外阅读拓展】
& && & (甲)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又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 && &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 && &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柳宗元《三戒》第三篇
【参考译文】
& && &永州有一个人,畏惧犯日忌,禁忌特别厉害。他认为自己出生的那年是个子年,老鼠就是子年的神,因此非常爱护老鼠,家里不许养猫养狗,禁止仆人击打老鼠;家里的仓库、厨房,全任凭老鼠放纵横行不管。于是,老鼠们就相互转告,(别的地方的老鼠)也都来到他家里,大吃大喝却没有任何灾祸。这个人家里没有一样完整的东西,衣柜里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凡是吃的喝的东西,大都是老鼠吃剩下的。大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和人在一起活动,到了夜晚,啃东西,咬东西,打打闹闹,发出的声音千奇百怪,闹得人睡不成觉,他始终不感到讨厌。
& && & 过了几年,这个人搬到别的州去了。后来搬进来另外一家人,但老鼠依旧闹得还像过去一样凶猛。新搬来的人说:&这些生活在阴暗地方的坏东西,偷窃打闹得尤其厉害,况且怎样会到这样的地步呢&便借来了五六只猫,关闭上大门,撤除砖瓦用水浇灌老鼠洞,雇用仆人到处搜寻追捕,杀死的老鼠堆得跟山丘一样,老鼠的尸体被扔在偏僻的地方,臭味好几个月后才散去。
& && & 哎!你们认为这样吃饱喝足并且没有灾害的日子是可以永恒持久的吗!
1、第一种角度:凡是害人的东西,即使一时可以找到&保护伞&,但这种庇护是不可能长久的,最终还是没有好下场。
2、&&第二种角度:对待那些坏人坏事,决不能姑息、妥协,要勇于面对、坚决予以打击,更不能非常禁忌迷信。决不能任由他们胡作非为。暗喻小人得志虽能嚣张一时,却不能长久。依仗权势的小人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下场。
3、 第三种角度:多行不义必自毙;恶有恶报,只怕时机未到;姑息养奸必将招致祸患;只要采取积极手段,坚决斗争,才是正确对待鼠一类小丑的唯一办法。
& &《永某氏之鼠》比喻那些自以为“饱食而无祸”的人作老鼠,指出他们“为态如故”,以“饱食无祸为可恒”,那他们一定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惨祸。
& && &这则寓言,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讽刺了纵恶逞凶的官僚和猖獗一时的丑类。
(乙)《临江之麋》
& && & 临江之人畋,得麋(mí)麑(ní),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 。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柳宗元《三戒》第一篇
& &【参考译文】
& && &临江有个打猎的人,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去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小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头鹿了,把狗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
  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鹿的尸体七零八碎散落在地上,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寓意】寓言往往是先叙述寓言故事,然后加以评论,使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借助动物、植物或人们相关的事例,来讽刺或揭露某些社会现象、做人之理,给人启示或教育。柳宗元的这篇寓言小品则要你用心思考方能领会其含义。请你加以概括。
& && & 寓言描写了麑仗主人的宠势而傲“内犬”,最终落得个被“外犬”“共杀食之”的悲惨结局。影射了那些无才无德、依势放纵、恃宠而骄的奴才,讽刺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01 小时
金币:5439
<em id="authorposton14-1-26 16:38
本帖最后由 youyoudeyu2013 于
18:30 编辑
(二)狼(1)& &蒲松龄(八下,苏教版七上狼专题)一屠(2)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3)。屠惧,投以骨(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5)。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7),恐前后受其敌(8)。顾(9)野有麦场,场主积薪(10)其中,苫蔽成丘(11)。屠乃奔倚其下,弛(12)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13)。少时(14),一狼径去(15),其一犬坐于前(16)。久之(17),目似瞑(18),意暇甚(19)。屠暴(20)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21)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22),意将隧(23)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24)尾。屠自后断其股(25),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26),盖(27)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28)哉?止增笑耳(29)。【注释】(1)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山东淄川(现在山东淄博境内)人,清代文学家。(2)屠:宰杀牲畜。这里指屠户,宰杀牲畜卖肉的人。(3)缀(zhuì)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结,这里是紧跟的意思。(4)投以骨:就是“以骨投之”。(5)从:跟从。(6)并驱:一起追赶。(7)窘:困窘急迫。(8)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9)顾:看,看见。(10)积薪:堆柴。薪,柴。(11)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盖上。蔽,遮蔽。(12)驰:放松,这里指卸下。(13)眈(dān dān)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耽耽,注视的样子。(14)少(shǎo)时:一会儿。(15)径去:径直走开。(16)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在前面。(17)久之:很久。之,助词,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18)暝(míng):闭眼。(19)意暇(xiá)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20)暴:突然。(21)毙:杀死。(22)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这里作动词。(23)隧:这里作动词。钻洞的意思。(24)尻(kāo):屁股。(25)股:大腿。(26)假寐(mèi):原意是不脱衣服小睡,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寐,睡觉。(27)盖:这里有“原来”的意思。(28)禽兽之变诈几何: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29)止增笑耳: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学习建议】?阅读?阅读课文,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认识狼和屠户的性格特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讲述这个故事。注意讲述的层次,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要注意突出狼的狡猾和屠户的机智;最后别忘了用三言两语说说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表达?《狼》与《黠鼠赋》都是写人与狡猾对手之间的斗争,前篇中人是胜利者,后篇中人事失败者,试写一段文字分析早成不同结局的原因。?积累?·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注意文中“之”字的多种用法。&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久之(之,助词,调节音节,无实意)&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之,代词,指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之,助词,的)
·翻译下列的句子: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译文:(担中的)骨头已经投完了,可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追赶屠夫。②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译文:一只狼径直走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背诵全文。
【参考译文】& &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有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投向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追赶,另一只狼仍旧跟从。屠夫又投骨头给它,后面的狼得到骨头后停止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跟来了。骨头已经投完了,可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追赶屠夫。& & 屠夫感到困窘急迫,害怕受到狼的前后攻击。往旁边看,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其中堆积了柴草,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倚靠在它的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走上前,瞪眼朝着屠夫。& &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夫)前面。过了一会儿,那只狼似乎闭眼了,神情十分悠闲。屠夫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背后。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把这只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人的。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文学常识】& & 1、《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被郭沫若评价道:“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木)三分。”《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 & 2、蒲松龄(),明崇祯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享年74岁,字留仙,身长七尺(约为1.83米),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8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年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4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人写鬼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主题解析】& & 《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狼三则》。& & 《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蒲松龄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的作家,在《聊斋志异》另一篇故事《梦狼》中,把贪官写成牙齿尖利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它们大吃大嚼,造成“白骨如山”的惨象。作者“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认为他们“可诛”“可恨”(《王大》)。《狼三则》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本则所写屠户遇狼,始而迁就退让,几乎被吃,继而奋起杀狼,使自己转危为安的生动曲折过程,更是突出了这一主题。《狼三则》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可以说是对《梦狼》的补充,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如此,对付现实生活中阶级敌人也必须如此。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以夺取胜利。
【内容解析】& & 主题归纳:本文讲述一个屠户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最后杀狼的故事,说明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人。高度赞扬了屠夫的机智勇敢,善于斗争。文章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屠夫遇狼)& & 从“一屠晚归”至“缀行甚远”,简洁地叙述了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一个卖肉晚归的屠户,在“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却又行人断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让两只恶狼给盯住了。草草几笔,就勾画出危急的处境,紧张的气氛,实在扣人心弦,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作了铺垫。& &(屠夫惧狼)& & 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夫首先是“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屠夫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至“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也似乎如他所料,使两狼“缀行甚远”的情况暂时有了改变,文笔十分曲折。可是照样投骨的结果,只不过让后狼暂时停脚,而“前狼又至”;直到骨头投尽了,也没有填饱饿狼的饥肠,而“并驱如故”,因此屠户处境更加危险。这就充分暴露了狼的贪婪本性,证明了屠户退让迁就策略的失败。& &(屠夫御狼)& &“屠大窘”,说明在危急的关头,他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明白自己已面临生死抉择,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唯一的方法是:杀狼。屠户已在事实面前吸取了教训,开始考虑如何改变“前后受敌”的不利条件。他机敏地环顾麦场且速“奔倚”在积薪之下,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了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了前后受敌的处境。“狼不敢前”是屠户敢于斗争的初步效果,并非它们开始退让。“眈眈相向”,说明两狼既凶狠又狡诈,也准备变换策略,寻机残害屠户。这样,双方进入相持阶段。(屠夫杀狼)& & 从“少时”至“又数刀毙之”。作者在描写两狼对屠户“眈眈相向”之后,又变换笔法,写一只狼竟然自己走开,另一只狼装作驯良的家狗形态蹲着,然后闭着眼睛打盹,样子十分悠闲。这是狼在屠户持刀的情况下耍弄的新花招。文中故意不作说明,而是以细腻的笔触刻画狼的狡诈形象,让人们仔细品味,加深对狼的本性的认识。这时的屠户虽然不能猜透它们诱敌包抄然后夹击的花招,但对于狼的凶狠狡诈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不受这种假象欺骗,不是释刀自喜,而是趁机“暴起”,猝不及防地以刀劈狼首,结束了它的性命。文中狼的悠闲假象,屠户的暴起动作,相映成趣。& & 屠户杀了眼前的狼而准备赶路,又警惕地转视积薪后,发现了另一只正在钻洞的狼。作者借屠户的锐利的眼睛,点出狼“隧入以攻其后”的企图,揭露其“身已半入,止露尻尾”那种弄巧成拙的丑态,次“亦毙之”作了痛快的结束。行文至此,才以画龙点睛之笔点出屠户“乃悟前狼之假寐,盖以诱敌”的道理,与上层紧相呼应。这使屠户也使读者领悟到:只知狼凶狠的特性,不了解狼的欺诈一面,那就要受骗上当;只看到眼前的狼,却不注意暗藏的狼,满足于一时的胜利,到头来还会遭到失败。文末是作者诙谐风趣的议论。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诈,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150个实词积累】8&&从:跟随& &例句: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15 方:正& &&&例句:方欲行,转视积薪后……20 顾:看,看见&&例句: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33 假:假装& &例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38 尽:完& &&&例句: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70 入:进入& &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95 向:朝着,向着&&例句:狼不敢前,眈眈相向98 行:走& & 例句: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120&&远:形容空间距离大& &例句:缀行甚远125&&止:①通“只”,只是,仅仅& &例句: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 && &②停止& & 例句: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01 小时
金币:5439
<em id="authorposton14-1-26 18:50
本帖最后由 youyoudeyu2013 于
22:08 编辑
& &(三)四块玉①·别情& & 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②。溪又斜③,山又遮,人去也!
【注释】①四块玉:曲牌名②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杨花雪,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语出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③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关汉卿,号己斋叟,大都(今北京)人,约生于金末,卒于元。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原曲四大家”。代表剧作《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学习建议】摘录?阅读?《四块玉·别情》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情感氛围。?表达?根据《四块玉·别情》的意境,将它改写成200字左右的语体文。【知识卡片】散曲& &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进入戏剧的唱词,是戏曲,亦称剧曲;另一种是散曲,是属于广义的诗歌。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之用,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如《一枝花·不伏老》,含四支曲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元,如《四块玉·别情》。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元,叫做带过曲。
【诗词小卡片】曲名:四块玉·别情& && && && &作者:关汉卿朝代:元& && && && && && && & 体裁:元散曲小令主题:爱情、离情、相思一句话概括:这首小令描写了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多情女主人公送别爱人时依依不舍的相思之情。 【参考诗意】自从那天送你远去,我心里总是对你难舍难分。记得送别时我斜倚着栏杆目送你远行。我用衣袖拂去如雪的杨花,以免妨碍视线。然而你的身影已看不见了,只见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遮住了你远行的道路,我才意识到心上的人,真的走远了。【作者简介】& & 关汉卿,号已斋叟,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并位居其首;与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合称“杂剧四大家”。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多才多艺、能写会演、风流倜傥、豪爽侠义,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注:匾,同“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 他著有杂剧六十部,现仅存十八部,其中曲白俱全者十五部。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艺术上,关汉卿被推为本色派之首。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赏析】 & & 作品表达了女子送别情人后,凭栏望远相思企盼时的深情表露。文句虽短,但语言生动形象,巧妙地表现出了带有思念之情的楚楚少女。女主人公送别自己的情人后,情人在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此处,外在自然景物并非主人公心情的寄托,它只是更加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 这首小令,用准确、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的中心,它强调了别情的缠绵,使之成为全篇描写和抒情的基调,也使前三句显得十分形象。& &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情绪的小令。&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自从送别以后,心中万分难舍,一点相思之情,绵绵不断,不知何时能停止?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口吻写来,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杨花迷眼,山水阻隔,这几句曲词在艺术手法上通过层层设障委婉细腻的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后四句,景中含情,再加一声叹息,表达了多情的女主人公真切、深切的离愁。
【文学常识】附录·元曲四大家
【附录】元曲四大家
& &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他们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 作为中国古代伟大戏剧家的关汉卿,其生平记载不多,通常以元人钟嗣成《录鬼簿》为据。《录鬼簿》说他是大都人,号已斋叟,曾任太医院尹(或作“太医院户”)。又有材料说他入元后“不屑仕进”。& & 关汉卿约出生于金代末年,他的家庭在金代当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入元后很可能仅是以一个剧作家兼艺人的身份活跃于大都的戏剧界。& & 关汉卿是元代最早从事剧本创作的作家之一,他长期生活于勾栏瓦肆,与一些著名艺人相当熟悉。元人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本人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不伏老》既反映了关汉卿经常流连于市井和青楼的生活面貌,同时又以“风流浪子”的自夸,成为他背叛封建社会价值系统的大胆宣言。当然,在他的戏剧作品里更表现出他对社会的强烈关怀,对于社会中弱小的受压迫者的同情和赞颂。& & 关汉卿的杂剧现存18种,著名的有《窦娥冤》、《单刀会》、《调风月》、《救风尘》等。《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作为关汉卿的代表作,它确实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王国维曾说过,将它放在世界伟大的悲剧中,也毫不逊色(《宋元戏曲史》)。同爱情、婚姻有关的题材在关汉卿剧作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其中像《救风尘》、《望江亭》同时也反映了弱者对社会中邪恶势力的反抗,带有“社会剧”的意味。& & 关汉卿杂剧涉及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同时集中反映了社会中受压迫的弱者的生活遭遇和生活理想,热情赞美他们的美好品格;并且始终表现出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于美好人生的执著追求。他笔下的人物具有生活中真实人物的多面性,而作者对人性,特别是对社会下层人物在其特殊处境中的所作所为,绝不从传统道德的立场出发加以丑化和诋毁。& & 关汉卿被认为是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作品语言较少文饰,既切合剧中人物的身份与个性,也贴近当时社会活生生的口头语言,更能把观众感情引入到剧情和戏剧人物的命运中。王国维赞为“一空倚傍,自铸伟词”(《宋元戏曲史》)。关汉卿作为元杂剧的奠基人和典范作家,他的贡献是值得歌颂的。& & 白朴,原名恒,后改名朴,字仁甫、太素,号兰谷先生。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白朴幼年时遭逢兵荒马乱的岁月,战争中母子相失,得元好问收留,幸免于难。多年后才与父亲团聚。白朴聪明颖悟,元好问曾对他悉心培养,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元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掠夺,使白朴心灵上的伤痕难以平复,他对元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情绪。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一部《天籁集》,可以说处处倾诉着他对苍凉人生的感慨。除此之外,他写下了不少杂剧,为元代杂剧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 据《录鬼簿》著录,白朴写过1 5种剧本。白朴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现存的《梧桐雨》、《墙头马上》,前者是悲剧,写得悲哀恻怛,凄清悲壮;后者是喜剧,写得起伏跌宕,热情奔放。这两部作品,历来被认为是爱情剧中的成功之作。与关汉卿相比,白朴的生活圈子比较局限,因此,他不可能写出像关汉卿那感天动地的《窦娥冤》,然而,他善于利用历史题材,敷演故事,因旧题创新意,情意深切绵长。他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的剧作的艺术成就,早已成为文艺学上的重要研究课题。& & 马致远,一说字千里,名不详,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大都人。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元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 & & &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贾仲明所作吊词)。他的作品今存《汉宫秋》、《青衫泪》等六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时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很高,主要原因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容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再就是语言艺术的高超。& &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生卒年不详。从《录鬼簿》中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吏,因而南居。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可以想见,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加上他本来颇具文学才情,于是开始了杂剧创作。& & 他的剧目主要有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郑光祖在《倩女离魂》一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感情真挚热烈的少女形象,堪与《西厢记》相媲美。也正因此,郑光祖“名香天下,声振闺阁”。郑光祖一生从事于杂剧的创作,把他的全部天才贡献于这一民间艺术,在当时的文艺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伶人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他的作品通过众多伶人的传播,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死后,就是由伶人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
用户等级:高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364 小时
元宝:1526
金币:9466
<em id="authorposton14-1-28 11:24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742 小时
金币:2476
<em id="authorposton14-1-28 12:20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86 小时
金币:1056
<em id="authorposton14-1-28 12:27
不错,回家让女儿读一下。谢谢!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01 小时
金币:5439
<em id="authorposton14-1-28 17:34
^_^,那天临时测试了一下汉王的免费软件……所以到后面就没继续了。。。休息了,一会继续整理。。谢谢各位的关注和支持。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01 小时
金币:5439
<em id="authorposton14-1-28 22:35
(四)天净沙·秋①& & 白朴& &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②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注释】①选自《天籁集》。白朴(1226——?),原名恒,字仁甫,后更名朴,字太素,号兰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元代杂剧家、散曲家。代表剧作有《墙头马上》、《梧桐雨》等。②飞鸿:天空中的鸿雁。【学习建议】?阅读? 同时写秋天景象,小曲前后呈现了两组景物,由前而后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积累?背诵这首散曲。【参考诗意】& & 太阳渐渐西下,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了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孤寂的村庄,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十分鲜艳。【主题】& & 《天净沙·秋》是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六种自然景物,给读者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诗。【诗词鉴赏】& & 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至此,读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此曲仅二十八字,但语言简练优美 ,意义深刻。以秋日萧瑟迟暮之景与明艳清新之景做对比,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真是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 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读者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着和谐的人生图画。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沉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么高明了。& & 此曲描绘的秋景图由两部分构成:前面部分是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而后面部分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前后画面同样都是秋天之景,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果联系白朴不愿在元朝做官的态度,读者就不难理解同样的秋景会有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画面中的“一点飞鸿”,与李白的《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原”中的“飞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还表示了作者的人生得到了美好的转折。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读者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应属于虚写。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恨之情。& & 此曲虽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 词、曲有雅、俗之别,一般来说,词尚妩媚、含蓄,而曲贵尖新、直率。白朴的这支小令读来却有词的意境。曲中虽无“断肠人在天涯”之类句子,抒情主人公却时隐时现,在烟霞朦胧之中,传达出一种地老天荒式的寂静。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01 小时
金币:5439
<em id="authorposton14-1-28 22:57
(五)天净沙·秋思①&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③在天涯。【注释】①选自《东篱乐府》。马致远(约至1324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代表剧作有《汉宫秋》、《青衫泪》等。天净沙,曲牌名。②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③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学习建议】?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其精巧的形式,极富神韵的画面,强烈的美感和表现力,被誉为“秋思之祖”。这首小令借助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意境?这是怎样的一种意境??表达?& & 从色彩、画面和情感等方面说一说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白朴《天净沙·秋》的异同。?积累?背诵这首散曲。 【参考诗意】天色昏黄,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路口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凉的夜色里,唯有孤独伤心的游子漂泊在远方的路上。【主题及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题为秋思,全曲却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表达了游子思乡的凄苦心情。以景衬情,寓情于景,在情景交融中构成一致凄凉悲苦的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今天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悲秋,是人们面对秋景所产生的一种悲哀忧愁的情绪体验,由于秋景(特别是晚秋)多是冷落、萧瑟、凄暗,多与黄昏、残阳、落叶、枯枝相伴,成为万物衰亡的象征,故秋景一方面确能给人以生理上的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发人心之中固有的种种悲哀之情。宋玉首开中国以悲秋为主要审美体验形式的感伤主义文学先河,他通过描写秋日“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萧瑟景象,抒发自己对人生仕途的失意之感,而且他将自己面对秋色所产生的凄苦悲凉的意绪形容成犹如远行一般,“僚僳兮(凄凉),若在远行”,“廓落兮(孤独空寂),羁旅而无友生”。这就说明悲秋与悲远行在情绪体验上有着相同之处。&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尽管它是元曲(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来源于网络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01 小时
金币:5439
<em id="authorposton14-1-29 12:45
(六)水仙子·咏江南①& & 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①选自《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散曲家。水仙子,曲牌名。②一江烟水照晴岚:意思是说样照耀江水,腾起了薄薄的烟雾。晴岚,岚是山林中的雾气,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故称晴岚。③芰荷:芰是菱的古称,芰荷指菱叶与荷叶。④卷香风十里珠帘:化用杜牧《赠别》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入”。⑤飐(zhǎn):风吹物使之颤动。⑥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学习建议】?阅读?& &《水仙子·咏江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江南水乡图。这副图画中写了怎样的风景?体味作者“爱杀江南”所蕴含的感情。?积累?熟读这首散曲。 【参考诗意】& & 阳光照耀江水,腾起了薄薄的烟雾,两岸人家彩绘的屋檐相连,画梁相接。江面上荷花丛生秋光恬淡,看沙鸥正在江面上一次次飞舞盘旋,家家珠帘里飘出香风。美丽的船只好像从天边驶来,酒家的旗帜迎风招展。真让人喜爱啊,江南!【主题】这首小令着重描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象,表达了对江南真切的喜爱。【诗歌鉴赏】&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两句采用对偶的写法,从大处落笔,先描写江上之景,雾霭弥漫,烟云缭绕,再写两岸人家,鳞次栉比,画梁相接,正合乎水仙子的曲牌作法。首句画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经晴日照射,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次句“两岸人家接画檐”写出了江南地区人口稠密和繁华富庶的特点。& & 接着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的“淡”用得好,把温柔水乡的浓郁春光冲淡了,彷佛有抿去嚣扰的意味,更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摇曳之姿。“看沙鸥舞再三”写得是作者张养浩本人闲洒自适得怡然之味。& &“卷香风十里珠帘”暗示了其所在的温柔乡之香艳、富丽,和前面的画檐人家相呼应。“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相对,也是水仙子的惯例。而这两句不仅是字面相对,所描述的情景也恰成对应,一方频频召唤,一方倦旅来投。最后一句由客观观察转回主观感受,“爱杀江南”总结心得,既突显主旨,又充分表达了情感。& & 这首小令在艺术的处理上,能够把远近的景物交错来写,富有变化,江南各种富有特色的景观足以激发起令人心想神往的印象。& & 这首《水仙子》中最繁华富丽的句子是“两岸人家接画檐”。& & 该曲中运用了“一”“两”“再三”“十”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美的特点。由于选择的数词不同,富于变化,增强了生动活泼的情韵。五句写景由远而近,从大到小,写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写远方的船,第七句写村落酒店酒旗,极富条理性和层次感,表达了欢快的心情。& & 中心:体现了江南人家的富裕,闲适恬淡的心情和秀丽的自然风景。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01 小时
金币:5439
<em id="authorposton14-1-29 13:47
(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①& &陆游(八下每周一诗,苏教版八上)僵卧②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③。夜阑④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注释】①选自《剑南诗稿》。十一月四日,指绍熙三年十一月四日,时陆游居山阴。②僵卧:直挺挺地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③轮台:指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④夜阑:夜深。 【写作背景】1192年(绍熙三年)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时年六十八岁。这首诗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这使他的诗歌在热情奔放的同时,却深沉悲怆。这种悲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灵中激荡,使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在梦中也常常梦到。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参考诗意】& &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来自于网络【题解】& & 十一月四日点明写作时间,风雨大作点明环境。题目的意思是,在十一月四日的风雨之夜,作者听到风雨声,触景生情,抒发感慨。【作者简介】& &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诗人和词人。其诗作反映人民疾苦,批评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抒发自己的抱负,风格豪放雄浑,名作有《关山月》《书愤》《示儿》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9000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课文解析】第一层,人老志犹坚。首句叙述诗人罢官后年老体衰,闲居荒僻故乡的情景和心情。“僵卧孤村”写出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不自哀”三个字,由先前令人悲哀的气氛,陡然急转,呈现出一种乐观豪迈之情,也自然引出下句。第二层借梦境抒情。“风吹雨”照应了诗题,又引出了下句。因为在陆游听来,窗外的风雨声与战场上的马蹄声很相似。“铁马冰河”是“戍轮台”的传神写照,既寄托了官军收复失地的斗志,又是诗人对过去战斗生活的回忆。“入梦来”三个字,反映了诗人的报国之心。【主题归纳】该诗听风雨、忆往事,借梦境、抒情怀,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写作特色】& & 托梦言志:诗歌前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的是诗人崇高的气节与情操;后两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萦的情境。由现实转入梦境,将风雨与战争联系起来,二者之间本没有必然联系,但因为实现统一是陆游的强烈愿望,所以一场骤然而起的暴风雨触动了他的情思,那窗外呼啸的风声、劈啪的雨声,在他听起来就好像当年战场上铁骑奔突之声,不由得梦见自己骑着身披铁甲的战马,奔向冰天雪地的战场,建功立业。一句“铁马冰河入梦来”将诗人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展现得淋漓尽致。——金星教育,教材全解
用户等级:高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364 小时
元宝:1526
金币:9466
<em id="authorposton14-1-29 16:14
谢谢悠悠的雨。
不客气,让娃悠着点学啊~不要一下子灌太多
用户等级:初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01 小时
金币:5439
<em id="authorposton14-1-29 18:03
周萍老师 发表于
谢谢悠悠的雨。
不客气,让娃悠着点学啊~不要一下子灌太多
用户等级:高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36 小时
元宝:2050
金币:7479
<em id="authorposton14-1-29 21:49
太好的帖子了!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述爱情的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