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会中,个体农民面临哪些有利和不利的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周练历史试卷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周练历史试卷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9:04:2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周练历史试卷
官方公共微信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871 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特别是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更能体现出这一目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的权利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中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不结盟运动
B.美、日、欧三足鼎立C.苏联解体
D.中国开展多边外交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河北邯郸市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50年5月,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在事先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商谈后,发表了西欧煤钢联营计划,建议成立一个共同的机构,以实现欧洲两个最大的敌对国法国和德国的煤钢工业的联营。此计划表明法国希望(
) A.实现法德和解
B.对抗美苏两国C.实现西欧联合
D.重建世界霸权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河北邯郸市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河北石家庄五校联合体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河北石家庄五校联合体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
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C.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D.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河北石家庄五校联合体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D.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河北唐山市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5届河北保定市高三上期第七次周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在封建社会中,个体农民面临哪些有利和不利用的生存环境?(5分)唐朝、明清政府为减轻农民负担,在政策上作出了怎样的调整?(3分)说明封建国家关注农民生存环境的原因。(3分) . 人口增长对封建社会发展的作用. 人口的增长对封建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一定领土能够养活一定限度的最大人口量,是与每一种生产方式及其不同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我国封建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所能容纳的人口也是有一个界限的。它大体上由当时农业技术条件下可垦耕地面积与农作物单产量及生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在这个界限之内,人口的增长是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越过这个界限,人口的增长就要延缓乃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了。我国人口发展史上几个台阶的形成,大体上就是与这个界限有关。. 汉唐时期,黄河中下游的人口在正常情况时,在当时条件下往往已经接近或达到饱和,从而出现了相对过剩人口。其一个重要的去向是向周边地区移动。由于当时未开发地区特别是南方面积辽阔,并具备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因此黄河中下游的相对人口过剩问题相对来说可以得到缓和。总起来看,这时人口增长和耕地面积及粮食总产的增长大体上是适应的,对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宋以后,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在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可供开发的新地区越来越少,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了耕地和粮食增长的速度,人多地少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普遍现象,粮食单产虽有提高,但由于人口增长快,耕地扩大慢,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开始停滞甚至倒退。两千年来,我国耕地面积从汉代的四亿八千万市亩左右增到解放前的十四亿余万亩,即增长到3倍。粮食单产从汉代一市亩一百四十市斤左右增长到解放前的不到三百市斤,约增到2.2倍。而人口则从汉代的五六千万增到解放前的五亿多,接近10倍。每人占有耕地面积从汉代的4.8市亩降到2.8市亩。人口的增长逐渐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转为延缓乃至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问题严重起来。到了近代,这个趋势就更为明显了。. 到了近代,我国农业生产已经处于停滞状态。除东北外,耕地面积的扩大已经停止,单产则基本未增,农业生产已无法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封建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沉重桎梏,它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结合起来,使得个体小生产农民向自耕农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的发展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也使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起来,工业无产阶级也不快。这一切不仅带来了生产的凋敝和人民的极度贫困,也使得大量和个体小工商业者死亡或破产成为游民。这是近代中国人口发展停滞并出现大量过剩人口的根源。这个问题不可能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度下解决,也不是靠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能解决的。惟一的出路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革命,推翻旧制度,解放生产力,用革命加生产的办法解决五亿人的吃饭问题,从而也解决人口问题。这个任务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的几十年斗争,终于完成了,这就为近代中国严重的人口问题开辟了解决的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小生产农业的正常形式——自耕农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消灭地主阶级之后实现了,随后又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生产发展起来。但由于农业现代化进展缓慢,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在小生产的技术和经营方式上进行,仍然带有若干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色,生产的增长仍然是以劳动力的巨大耗费为条件,再加上传统的人多好办事,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思想,以及我们的人口思想和人口政策方面的一些问题,这就使得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人口的发展仍然是个体小生产的人口规律起着决定作用。由于摆脱了生产关系的束缚,而社会主义改造又堵塞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再加上生产、生活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个体小生产的人口规律的作用就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这就是我国人口的再从的高—高—低类型变为?高—低—高?类型,即高出生率,较低的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30年间猛增近一倍的主要原因。这个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相违背的人口发展及其所带来的全部不利后果,今天已经明显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跃迁到了历史上的第五级台阶。如何把人口的增长率特别是农村人口的增长率降下来,使这个台阶长期延续下去,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对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及其与农村人口关系的研究,使之既能适合当前农村人多地少,劳动密集的现状,又能逐步限制乃至消除个体农业的遗留及其人口规律的作用。还必须研究已经存在并将随农业现代化而发展的农村潜在的人口过剩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使农业和农村人口不再成为我国经济和人口发展的限制因素。这就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本论文未全部显示,总约有8201字,
相关关键字:
收藏论文到我的:
· · · · · · · · · ·(1)春秋战国 、封建国家
(2)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
(3)有利:封建王朝初期的政策扶持。 不利:封建国家的沉重的赋税徭役负担;自然灾害;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4)同:按人口平均分配。
(5)中国: 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束,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英国: 16世纪英国开始的“圈地运动”,使自耕农逐渐在英国消失。“圈地运动”加快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促使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在封建社会中,自耕农(注:指自己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的生存状况,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自耕农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当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历代统治者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出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相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极荒活民书》
&材料四:“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五: “第十一条 分配土地,以乡或等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在原耕基础上,按土地数量、质量及其位置远近,用抽补调整方法按人口统一分配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自耕农阶层在中国最终形成于什么时期,它是谁直接剥削的对象。
(2)根据材料一分析封建国家为什么要关注自耕农的存在?
(3)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和不利于自耕农生存的因素。
(4)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五在土地分配上的相同之处。
(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耕农经济的结束成为必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世界近代史上的英国结束自耕农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和影响。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在封建社会中,自耕农(注:指自己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的生存状况,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自耕农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当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历代统治者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 材料二&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出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 材料三& 《极荒活民书》中写道,“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相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草耳。”正如下图所反映的1925年四川大灾荒时饥民场面一样。
&&& 材料四&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天朝田亩制度》&&&
&&& 材料五& “第十一条& 分配土地,以乡或等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在原耕基础上,按土地数量、质量及其位置远近,用抽补调整方法按人口统一分配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自耕农阶层在中国最终形成于什么时期,它是谁直接剥削的对象?
(2)根据材料一分析封建国家为什么要关注自耕农的存在?
(3)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和不利于自耕农生存的因素。
(4)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五在土地分配上的相同之处 。
(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耕农经济的结束成为必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世界近代史上的英国结束自耕农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和影响。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农”是近年来被持续关注的热点。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会议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材料二& 随着英国毛纺业的发展和“价格革命”的影响,羊毛价格大幅度上涨,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英国资本主义化的贵族强行圈占了大量土地,结果大批农民被赶出了土地。……美国代表着另外一种变更模式,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1892年内燃拖拉机在美国首先研究成功……1930年上升到93万台,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与此同时,大规模农场经营占据农业生产形式的主导地位,……到1930年农场上升到629.5万个,平均每个农场经营面积增加到953亩。这些大规模农场耕作方式先进,单位面积农产品的收获量高,其农产品价格比经营小块土地面积的自耕农便宜。于是,那些继续耕种小块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卖掉已经难以为继生存的那一小块土地,到现代大机器工业部门去谋生路。近代中国的农民离村发生在农村封建经济关系十分强大的背景下,农村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形式是小农经营,地主土地所有制及封建地租剥削广泛存在,封建高利贷关系十分盛行,广大无地、少地的小农阶层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在旧式封建经济关系网中,再也无法生存下去了,进城谋生成了他们维持小农经济的必要补充。
(1)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曾出现过哪些土地制度?
(2)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3)苏俄在列宁时期曾经对农业进行过哪些改革?对苏俄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4)材料二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有哪些启示?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解答题
在封建社会中,自耕农(注:指自己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的生存状况,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自耕农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当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历代统治者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二: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出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相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极荒活民书》材料四:“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五:“第十一条分配土地,以乡或等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在原耕基础上,按土地数量、质量及其位置远近,用抽补调整方法按人口统一分配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请回答:(1)自耕农阶层在中国最终形成于什么时期,它是谁直接剥削的对象。(2)根据材料一分析封建国家为什么要关注自耕农的存在?(3)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和不利于自耕农生存的因素。(4)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五在土地分配上的相同之处。(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耕农经济的结束成为必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世界近代史上的英国结束自耕农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和影响。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在封建社会中,自耕农(注:指自己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是社会的...”,相似的试题还有:
在封建社会中,自耕农(注:指自己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的生存状况,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自耕农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当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历代统治者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二: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出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相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极荒活民书》材料四:“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五: “第十一条分配土地,以乡或等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在原耕基础上,按土地数量、质量及其位置远近,用抽补调整方法按人口统一分配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请回答:(1)自耕农阶层在中国最终形成于什么时期,它是谁直接剥削的对象。(2)根据材料一分析封建国家为什么要关注自耕农的存在?(3)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和不利于自耕农生存的因素。(4)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五在土地分配上的相同之处。(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耕农经济的结束成为必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世界近代史上的英国结束自耕农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封建王朝“稳定小农的措施有哪些?”材料二 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萁屋植树,敢致功力。
——〈〈五代史o周太祖本纪〉〉(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社会中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材料三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忍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欧阳文忠公全集〉〉卷五十六材料四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饿莩耳。——〈〈救荒话民书〉〉(3)结合材料三四分析我国古代社会中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因素。(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不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董火胃《救荒活民书》材料二&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材料三&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极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指的是什么?(2分)(2)结合材料分析封建国家历来重视“积极培植自耕农”的原因和“自耕农这一阶层”却“经常分化”的原因。(4分)(3)为什么“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 对小农经济都“尤为关注”,而封建政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自耕农“经常分化”的现象?(4分)(4)“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试从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全程对该政策作简要评价。(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封建社会多少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