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介绍蒋经国为什么选李登辉的济世情怀

[转载]蒋经国为什么解除党禁,报禁?
蒋经国为什么解除党禁,报禁?
要想把整件事说清楚,我们需要从1984年10月的江南命案开始讲起。
  一.江南喋血美国,蒋经国传子美梦成泡影。(1984年10月)
  日,旅美作家江南在旧金山市郊住宅车库内被枪击,身中3发高爆开花子弹,打穿后脑,击断小肠、胰腺,击穿左胸,送医院途中死亡。
  江南原名刘宜良,1932年生于江苏靖江县。17岁时只身赴台湾,参加过蒋经国主持的专门训练班,后来脱离国民党军队,1967年以《台湾日报》特派记者身份到美国。在美国,他以江南为笔名发表了大量文章,披露蒋氏父子统治台湾的黑幕,在华人世界引起强烈反响,亦引起了台湾当局的不满。他写的《蒋经国传》在美国《加州论坛报》上发表后,更令台湾当局震怒。
  江南遇刺案发生后,美国华人圈和港台舆论界均作出强烈反响。江南被暗杀震怒了海内外华人社会,纷纷发表谈话或集会,同声谴责这一惨无人道的暴行,并呼吁警方彻查凶手、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和全国台联举行集会,并发表谈话;江南生前好友及主持正义的华人学者成立了“为刘宜良伸张正义委员会”,美国各界关心江南遇刺事件的人士,在旧金山成立了“江南事件委员会”,并悬赏2万美元缉拿暗杀江南的凶手。
  11月2日,台湾警方以扫黑为名,逮捕竹联帮分子陈启札、吴敦。27日,美警方宣布陈启礼、吴敦和董桂森涉嫌江南命案,要求引渡,被台湾当局拒绝。舆论认为台湾当局与命案有关,企图杀人灭口。12月初,美国警方向台湾当局提出要求,引渡陈启礼到美国受审。12月6日,美国司法部正式发出拘捕令通缉主嫌疑犯陈启礼。台湾当局被迫承认,江南系陈启礼等人所杀,高级情治人员确卷入此命案。一位前竹联帮分子也在美国宣称:陈启礼被出卖了,暗杀江南是竹联帮干的,但背后指使人是台湾情治机构,而台湾情治机构的大老板是蒋经国的儿子蒋孝武。
  蒋经国与蒋方良夫妇膝下共有三子一女。即长子蒋孝文、长女蒋孝章、次子蒋孝武、三子蒋孝勇。三男一女的文、章、武、勇均为蒋介石所赐。此外还有蒋经国与情人生下的一对孪生兄弟章孝严、章孝慈,因姓了章,难以列入蒋氏家族之后。在当时,台湾握有实权的机构,不是国民党中常会,不是“行政院”,而是国民党情治系统。蒋介石政权在大陆时期历来是依靠军队和特务系统维持其统治,到台湾后由于实行军事长官三年轮换制,军队完全受制于情治系统的政工部门,情治系统遂成为维持蒋家统治的支柱。过去蒋介石传子,曾让蒋经国主管“总统府”资料组,蒋经国让蒋孝武担任“国家安全会议”执行秘书,异曲同工。无论是资料组,还是执行秘书,这个位置实际上是整个统治机构的中枢。
  然而,当江南命案真相暴露之初,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龙伯格在例行记者会上宣称:台湾情报机构人员参与谋杀江南,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美国民主党议员、众议院亚太事务小组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索拉兹就台湾当局谋杀江南案发表声明说:他表示愤慨,绝不能容忍。他还声称,他想召开听证会以判定这个残暴行为,如果属实,将终止美国售台武器。随后,该事务小组委员会就江南命案举行听证会,会议一致通过将杀害江南的罪犯移交美国审判的提案。但由于美国当局总是企图利用此案控制国民党与维护在台利益,并未做出停止售台武器的决定。不过,由于此案的发生,使美台关系一度出现了阴影。1985年初,国民党当局指派海外工作会副主任专程赴美,了解江南命案所带来的后果。此人返台后,就此发表文章说:“他对江南事件影响台美关系之深,危害‘国家’之大。知之甚详,感到非常痛心。”驻美国的一位台湾工作人员说,“对美工作的成果,好不容易点点滴滴累积起来,江南命案发生,却让人给整个一大桶倒掉,糟糕透了”。就连蒋经国在召见郝柏村时,也不得已而慨叹台美关系“经过数年来努力所获得的进展与成就,将因刘宜良被杀案受到严重伤害”。
  江南命案发生后,美国及台湾地方势力抓住蒋孝武为谋杀事件的主谋,明里暗里给蒋经国施加压力,反对他的传子部署。海外报纸报道:“美国势将振振有词反对蒋孝武接班,并以此要挟予以抵制。”岛内钱思亮之子钱煦等“中央研究院”10名院士联名通电蒋经国,要求蒋经国严惩真凶,他们表示,一旦“国府”轻纵,他们将不惜登报,公开宣布放弃“中央研究院”院士身份。另据报道,王世宪等16名院士已分别携带有关江南命案的证据陆续返台,并推代表要求晋见蒋经国。蒋经国以“身体欠佳”为由,令李登辉予以接见。王世宪等人明告李登辉“纸里包不住火”,希蒋经国能“壮士断腕”,还有人直接要求蒋孝武应对江南命案有所澄清和交代。在内外压力下,国民党中央社于4月3日报道,蒋孝武答复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越洋电话访问时称,他“从未在‘国家’安全事务机关任何机构中担任过任何工作或职务,也不认识陈启礼,外界有关他的报道,纯系恶意捏造的谣言”。这种论调立即遭到岛内党外势力与海外舆论的抨击。对此,蒋经国被迫于12月25日公开宣布:蒋家人“不能也不会竞选下届‘总统’”,日《中央日报》。与此同时,蒋经国还将蒋孝武外放新加坡,任台湾当局驻新加坡商务代表团副代表。对于蒋经国的声明,国民党中央社大肆报道,声称蒋经国讲话表现了“大公无私的恢弘气概”,“将获全民拥戴”;同时还声称,这一讲话能驱逐疑虑,安定民心。《自立晚报》等报刊则强调疑虑普遍存在并有根据。一种意见认为,蒋经国“只说下一位‘总统’不能也不会由经国家人竞选,并未说未来的‘总统’不能由蒋孝武或蒋纬国竞选啊”!党外人士康宁祥等一些人则要求国民党作出进一步保证。
  二.十信案件起波澜,蒋经国的统治摇摇欲坠。(1985年2月)
  步入80年代,蒋经国在台湾的统治已经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在政坛,有震动内外的14名无党籍“省议员”集体辞职抗议事件和15名无党籍“省议员”集体退席抗议事件等。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国民党各级官吏利用职权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大为滋生。有原高雄市长杨金虎营私舞弊案,更有蒋经国表兄弟王正谊贪污公款案。继江南命案之后,台岛又发生了波及千万家的“十信”弊案。此一案件使岛内信心危机加剧,“疏离感日渐加深”。就连国民党籍“立法委员”也纷纷发表见解,要求蒋经国改变僵化、保守的政策。
  十信案件是国民党去台以来所发生的“最大金融风暴”和“最重大的社会事件”。“十信”,是指成立于1946年的“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简称“十信”)。该社拥有7万余个存款客户,存款总额达150亿台币,是台湾最大的信用合作社。。“十信”理事会主席蔡辰洲,为国民党“增额立法委员”,多年来利用职权和家庭姻缘关系,先后假借其所经营的“国泰塑料关系企业”(简称“国塑”)职工名义向“十信”贷取巨款,作为“国塑”运用的资金,导致“十信”周转不灵。
  1985年初,台湾“中央银行”对“十信”实行专案检查,发现“十信”违规放款严重,库存现金减少,准备采取行动,谁知风声走漏,从1月中旬起,“十信”便有计划地大量放款给蔡长洲个人经营的“国塑”企业,套走资金38亿元。2月9日,“财政部”勒令“十信”停业3天,理由是“报告书表及账册等记载不实,业务经营不善,不良放款继续增加,放款总余款(154亿台币)占存款总余款(151亿)之比率高达102%,显示已无支付能力,继续营业有困难”。“财政部”负责人原以为对“十信”的停业处分,不会对社会有多大冲击。但对“十信”处分一宣布,引起社会轰动。从11日开始,“十信”发生前所未有的挤兑风潮,当日上午10时,31.5亿现钞告罄:与此同时,爆发了严重的跳票现象,而这些支票几乎全属“十信”理事会主席蔡长洲的关系企业——国泰集团所有。
  “十信风暴”很快席卷“国塑”。据调查,“十信”154亿放款中,除80亿是正常放款外,竟有70亿是不良放款,利用人头冒贷方式流入蔡长洲自己的企业,据蔡长洲收押后供称:国泰现在总负债约130亿,除70亿贷自“十信”外,40亿是透过职工存款所吸收的社会游资,另20亿是各银行“合库”的贷款。所以“十信”的挤兑风潮,对“国塑”各关系企业职工造成了两个直接结果,即70亿的债务人和40亿的债权人(合计近万人)。前者面临合库讨债,有可能因钱债坐牢而忧心如焚;后者因积蓄可能尽付东流而痛心万分。两批债务债权人,在生计濒于绝境却又求助无门的情况下,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请愿,大书“国泰财团,敛财集团”等标语,致使蔡长洲经营的“国塑”企业面临停工破产的命运。最后,“经济部”决定接管“十信”。由于弊案发生,假离婚案、夫妻财产分别登记案纷纷出现。也有债务人家属,因不堪巨额负债的压力而跳楼自杀。
  这次风暴导致台湾工厂企业大量倒闭,经济萧条。台湾舆论认为,这起案件暴露了台湾官、商勾结的黑幕,加深了国民党当局与台湾资产阶级的矛盾,增加了人们对台湾前途的忧虑和不安定感。”。
  三.《美丽岛》运动死灰复燃,蒋经国的最后反扑。(80年代初)
  美丽岛事件是日的国际人权日在台湾高雄市发生的一场重大官民冲突事件。以美丽岛杂志社成员为核心的党外人士,组织群众进行示威游行,诉求民主与自由。其间发生一些小冲突,但在民众长期积怨及国民党政府的高压姿态下却越演越烈,竟演变成官民暴力相对,最後以国民党政府派遣军警全面镇压收场,为台湾自二二八事件后规模最大的一场官民冲突。美丽岛事件发生后,许多重要党外人士遭到逮捕与审判,甚至一度以叛乱罪问死,史称“美丽岛大审”。最后在各界压力及美国关切下,终皆以徒刑论处。
  80年代初,党外人士运动就开始死灰复燃。1985年4月,《美丽岛》案服刑人施明德为抗议当局压制民主,镇压异己,在狱中宣布绝食,党外人士在岛内掀起抗议浪潮。5月7日,党外人士数十人,在台北市高举标语牌,举行了抗议“警总”及有关情治单位肆意查扣杂志的请愿示威。这是党外人士30多年来在台北市内第一次抗议当局的联合行动。接着,党外势力又在自己杂志上公开披露了“警总”镇压党外杂志的秘密文件。5月16日,台湾“省议会”14名党外“议员”,以国民党用表决方式强行通过“台湾省政府委员会委员超额预算”,“不符合省议会法规”为由,集体退会,抗议国民党控制“省议会”,不尊重“议员”权利;并发表辞职声明,提出改革国民党在台的“政治运作”。该声明毫不隐讳地说,他们希望通过辞职这一“坚决行动”,能唤起全台湾民众的觉醒,“造成政治改革的契机及民主法治的早日实现”。
  辞职事件是继5月7日数十名无党籍人士为抗议当局大量查禁党外杂志而举行请愿活动之后的又一震惊台湾政坛的事件,是对国民党统治的一次示威与公开挑战。事件发生之后,6名党外“立委”共同发表声明,支持14名党外“议员”辞职,并两次集体退席,以示对当局抗议。为迎接年底大选,使党外力量在选举中重新集结,10月中旬,组织了党外中央后援会,进行统一提名推荐,以对抗国民党强硬的提名策略与情治单位的各种监视、干扰和破坏活动。
  面对党外人士愈演愈烈的抗议运动,蒋经国仍然在垂死挣扎,计划反扑,并企图对党外势力创办政治杂志、利用“议会”质询、参与选举三种主要动作形式实施进一步打击。
  其一是加强对党外杂志的查禁、扣压,并对党外核心人物予以迫害。据港台报载:仅月,党外杂志被查禁71次之多,查禁率高达90%。6月份,国民党新闻机构又勒令《民众日报》停刊一周,理由是“严重为‘敌人’张目”。
  其二是对党外人士利用“议会”讲坛斗争形式采取新策略,或是打疲劳战术,或是进行种种起哄。对党外“议员”多次提出的质询,或不予解答,或顾左右而言他。对党外人士提出的议案或是议而不决,或是强行否决。在5月16日“省议会”党外“议员”集体辞职事件中,国民党当局先是惊慌失措,继而采取“降低冲突”和分化瓦解的策略,转移民众的视线。另一方面则借以玩弄利诱威胁的阴谋诡计,对党外“议员”进行分化、离间及各个击破的伎俩,以瓦解党外“议员”的集体行动。
  其三是全力以赴阻止党外人士在1985年的地方选举中获胜。由于国民党各级主管在选举中假公济私,党外势力在11月6日台湾地方省、市“议员”、县市长选举时举行抗议活动,并同警方发生冲突。国民党当局为制止事态扩大,出动宪警镇压,并逮捕了黄志诚、郑万居等11人,国民党的行径再度遭到党外势力的抗议。
  随着党内外斗争的激化,党外势力进一步朝着争取组织化与合法化的方向发展,掀起了一个反“戒严”、反迫害的斗争浪潮。在这一浪潮的冲击下,蒋经国的反扑已经成了强弩之末。
  四.先有江南,后有李亚频。(1985年9月)
  江南事件后,1985年9月,台警方又制造了李亚频事件,更使美国恼火。李亚频是老国民党员,早在抗战时期曾在军统服务。随国民党撤守台湾后从事电讯工作。后与丈夫陈韬创办一家短期通讯补习班,后改为国际商工职校,因经营有方而发迹。李亚频口才颇佳,并能讲流利的日语、英浯、国浯、台语与客家语,加之交际甚广,使她创办的学校名气越来越大,学生人数由120名发展到12万名。当时,李亚频想办一份报纸以保护学校,但此愿在台未能得以实现。其后,李在美国申请居留权,全家迁居美国,加入美籍,但仍持有台湾护照。
  1981年,李亚频在美创办《国际日报》,其主要内容是台湾、大陆与香港新闻,其立场忽左忽右,无一定性。李亚频在创刊之际,就曾刊出她专访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的新闻,而且两人名字均用大号字体,照片也刊登在版面上。专访内容涉及国共两党一些敏感话题,李亚频一面办报纸,一面于1984年11月返台定居,并于1985年5月参加高雄县长竞选。62岁的李亚频竭尽全力,凭着她一番巧嘴,赢得了广大听众的认同。但当7月底选举揭晓时,李却名落孙山。对此,李亚频表示不服,并立刻在学校筹办一份社区刊物《国际周报》。准备揭露国民党选举黑幕。正当此项计划付诸实施的时候,李亚频被台湾警方拘捕。
  李亚频被捕后,在美的《国际日报》立即发表社论,指责台湾当局“钳制舆论自由,蔑视人权”,同时通过私人交往运动美国政府,要求伸张正义。两月后,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台湾当局这一做法“与民主政治的观念不符”,要蒋经国释放李女士。“不宜多所延搁”。翌日,美国众议院亚太小组主席索拉兹发表声明称:台湾当局逮捕李亚频“乃为对美国人民和法律极不尊重的行为”。此后,美国众议院经过辩论之后,还以口头表决通过一项有关要求台湾加速民主化、开放“党禁”、取消“戒严令”、台湾人权与民主政治发展的233号提案。在此之前美国人权小组也有一些人对台湾民主政治发展的速度太慢表示抱怨,基于台美的特殊关系,台湾当局虽对美国这种露骨的干涉做法深感不满,但也不敢公开或直接反对。在美国压力下,“行政院长”俞国华等人纷纷出面对美表态,说将“‘依法’公平处理此案”。9月26日,台湾警方被迫释放了李亚频。
  李亚频案使台湾当局受到沉重打击。台报称:李案对台湾当局及蒋经国“形象之伤害”,为刘宜良(江南)命案“留下未愈的伤口上又划下了一刀”。为了安抚美国方面,蒋经国在接待美国访台人士时,多次宣称要加速台湾民主化进程。
  到了1986年2月,在菲律宾发生了一件事,成为压垮蒋经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五.菲律宾“二月革命”一声炮响。(1986年2月)
  1986年,斐迪南·马科斯在菲律宾的独裁统治已走到终点。而最终导致马科斯下台导火索就是刺杀阿基诺。贝尼诺·阿基诺年轻时就步入政坛,1965年,当选参议员。1972年,执政七年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宣布戒严(实际是变相的政变),开始独裁统治,反对党的阿基诺与众多政治人物及新闻记者,遭控入狱。不过,阿基诺仍于狱中展开抗争,甚至绝食抗议,直至1980年,他获准到美国就医为止。日,经过长期协调抗争后,马科斯被迫允许于1983年起恢复反对派活动,同意于1984年5月举行议会选举。阿基诺终于在马科斯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获得回菲律宾的机会,准备参加议会选举,并经台湾搭乘中华航空公司班机回首都马尼拉,不过于步下飞机阶梯时遭人开枪击中头部身亡。
  因为媒体广泛报道,阿基诺暗杀事件成为国际焦点,并于菲律宾国内引发大量反对马科斯政权的集会行动,原本销声匿迹的一些政党又重新活跃在政治舞台上。1985年11月马科斯假惺惺地宣布将于日提前举行总统选举。1986年的菲律宾总统大选中,阿基诺的妻子科拉松获得菲律宾反对派的一致推荐而参选总统。选举过程中,马科斯政府进行操纵和舞弊,最后干脆捏造投票结果,宣布马以150万票的优势当选。与真实民意出入巨大的所谓投票结果一公布,革命就被点燃了。2月16日首都马尼拉约有100万人走上街头举行抗议集会。军队加入人民起义,一些高官纷纷提出辞职,2月22日晚,国防部长恩里莱宣布脱离马科斯政权。24日,参与革命直升机群整天都不得空闲。先是对马拉坎南宫四周开火以示警告,接着在维亚莫尔空军基地击毁三架总统乘用的直升机,然后又为占领官方电视台第四台的革命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另一组革命军人员则占领官方经营的第九台。
  25日,科拉松宣誓就职成为菲律宾总统。一小时后,马科斯依照原定计划于马拉坎南宫举行就职典礼,而在数千名手持国旗的支持者面前自行宣誓就职。他的支持者齐声高呼“戒严,戒严”,犹似镇压行动依然可行。这场由官方电视台现场转播的典礼,在马科斯念诵誓词之时,转播即遭到革命军切断。他权力的最后一点亮光,唯一的一道电视讯号,也就此熄灭了。当天晚上,这位大权尽失的独裁者在妻子,家人及亲信的陪同下,由美国直升机载送到克拉克空军基地。第二天一早,马科斯登上一架美军运输机,飞往夏威夷,展开流亡生涯。
  马科斯对菲律宾的独裁统治,在人民起义的攻击下,十几天就灰飞烟灭了。菲律宾“二月革命”一声炮响,东亚地区轰动。
  马科斯政权覆灭的消息传到台湾,蒋经国马上于3月下令成立“政治革新小组”研究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10月7日,蒋经国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行人Graham女士时,告知台湾“将解除戒严、开放组党”。
  10月10日,蒋经国在“双十节”发表要对历史、对10亿同胞、对全体华侨负责的讲话后,指示修订“人民团体组织法”、“选举罢免法”、“国家安全法”,开启台湾民主宪政之门。
  尾声:本文确实写得很长。但我只是想全面回顾一下蒋经国下令解禁之前,都发生了什么,掌握事件的发展脉络:江南件事使他的传子计划失败;十信事件使他的经济牌再也打不下去了;反扑党外人士抗议活动结果是强弩之末;李亚频事件使美国人露骨地要求自己解禁;与台湾毗邻的菲律宾爆发“二月革命”。
  机关算尽,走投无路,日落西山,黔驴技穷,被人挟持着当“好人”。当然,蒋经国也不是死硬分子,否则,他就与马科斯一个下场了。
附录: 参考资料
李义虎著《台湾十大政治案件》
李林松著《晚年蒋经国》
叶明等编著《台湾十大政治要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求描写或者出现过蒋经国的电影。建国大业不算。_百度知道
求描写或者出现过蒋经国的电影。建国大业不算。
提问者采纳
老片,大决战。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建国大业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议你去买他的书、《我的父亲》,有《我的生活》、《负重致远》台湾纪录片导演汤湘竹有拍一部关于蒋经国的纪录片 叫《寻找蒋经国》去找找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42集台湾战争纪录片,蒋经国的那个_百度知道
求42集台湾战争纪录片,蒋经国的那个
一寸河山一寸 xue
QQ邮箱帐号
我有更好的答案
第一集 卢沟桥的故事
第二集 中日战争的源头
第三集 民国初乱
第四集 危机与生机
第五集 乾坤一变
第六集 最后关头
第七集 淞泸会战(上)
第八集 淞沪会战(下)
第九集 喋血长空
第十集 失去海岸线的勇士们
第十一集 南京保卫战
第十二集 南京屠城
第十三集 徐州会战(上)
第十四集 徐州会战(下)
第十五集 大迁徙
第十六集 武汉会战
第十七集 战时文化
第十八集 烽火桃李劫
第十九集 中期抗战
第二十集 风云诡计
第二十一集 烽烟再起
第二十二集 长沙会战
第二十三集 在北风中出击
第二十四集 突出封锁线
第二十五集 火并大江中游
第二十六集 重庆精神
第二十七集 资源开发
第二十八集 游击战
第二十九集 历史的血...
第三十集 死亡工厂731
第三十一...
我想求视频种子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蒋经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论文】要求蒋经国公布私人财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要求蒋经国公布私人财产
置​身​于​公​众​事​务​,​成​为​政​治​人​物​,​就​不​能​再​像​普​通​人​那​样​要​求​隐​私​权​,​当​普​通​人​的​知​情​权​和​官​员​的​隐​私​权​发​生​矛​盾​的​时​候​,​稳​私​权​必​须​后​退​。​为​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为​了​防​止​官​员​在​政​治​生​活​中​出​卖​民​众​谋​求​不​合​理​的​私​利​,​官​员​必​须​放​弃​自​己​的​财​产​状​况​方​面​的​隐​私​,​公​布​个​人​财​产​。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万卷书,神交古人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深度解读蒋经国(上)
连载:蒋经国的思乡情怀(上) & & & ---记蒋经国和他的“两岸迅速统一”情怀 & & & & & & & & & & & & & &
&李奉先 文蒋经国会见外宾时,他的侍从秘书兼英文翻译正是风华正茂的马英九1.两岸毕竟是血脉同根,政治歧见,难道一直能够让台湾海峡成为阻隔民族来往的鸿沟么?2.我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我的国家。
& & & & & & & & -----蒋经国一提起蒋经国,马英九便泪眼泛光,哽咽不已……岁月沧桑,天不假年。正当中国两岸统一步伐加快之时,公元1988年1月13日下午3点50分,79岁的蒋经国却溘然长辞……他在1月5日留下的仅129字的遗嘱中,特别嘱咐归葬故乡奉化溪口,因为这是蒋氏父子两代人———生前的遗愿。1973年3月29日,蒋介石病重,自知不起,嘱咐身边的亲属和高级官员说:“我死后,将灵柩暂厝慈湖,那儿风景好,很像我们奉化老家。”而蒋经国去世前,已经预先交代好,由于生前未能在母亲毛福梅膝前尽孝,希望死后有机会迁葬在母亲墓前,能生生世世陪伴母亲。1988年1月30日,蒋经国的灵柩移送桃园大溪镇头,几公里之外是其父蒋介石停灵的慈湖宾馆。信奉入土为安的父子二人都没有正式下葬,冥冥中他们遥望着海峡对岸的故土。平心而论,蒋氏父子对待政治立场如何顽固,但对于“一个中国”,他们没有丝毫动摇过,他们只承认国共兄弟之争,即使是血雨腥风,但决不承认家园分裂。晚年的蒋经国深深地明白,台湾与大陆的长此隔离,必将有损国民党本身在中国台湾的生命力和本土持久性,所以,蒋经国心里渴望最终回到大陆,走一条祖国统一康庄之路。然而,命运作弄如斯。民族主义的走向居然与这位思乡的老人的生老病死休戚相关。蒋经国因为尊严和台面,对大陆的亲情眷顾,毕竟握手太迟了……他坚定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可天道无情。蒋经国已然身患严重的糖尿病,且数次眼底出血失明……但蒋经国本人却毫无察觉死神的来临,在病逝之前,他一方面马不停蹄地准备中国国民党十三届全会的人事案,另一方面与国民党秘书长李焕密商对大陆政策的彻底改变。加速蒋经国彻底改变对大陆政策的原因,依笔者分析,大致是以下几点。笔者归纳为“三个信念,两大主因和一封公开信”。一.三个信念。蒋中正父子始终认为两岸问题是国内家事,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信念决不动摇;秉持国父孙中山的遗训,必须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中华民族的复兴仍然靠台海两岸的人民共同奋斗。蒋经国在国民党高层会议上经常提到这三的信念,也做为国民党执政的大政方针,坚定的予以执行;二.两大主因。国际形势对大陆日趋有利,美苏争霸,使美国迫切重视中国大陆的影响力;台湾岛内民进党对国民党的本土法统的质疑,使其必须回应大陆的亲情召唤。三.《廖承志致蒋经国公开信》,表面上看当时并没有打破两岸政治僵局,但却触摸了蒋经国浓浓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情怀。其意义深远,在海峡两岸起得了强烈的反响,引起了民族的共鸣。<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20font-family:mso-fareast-font-family:楷体_gb年7月24日,廖承志给在台湾的蒋经国发出公开信,公开信刊发在7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引起海内外的瞩,原文内容如下:经国吾弟: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当进言,敬希诠察。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在台诸前辈及大陆去台人员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吾弟尝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自勉,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伟业,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所谓“罪人”之说,实相悖谬。局促东隅,终非久计。明若吾弟,自当了然。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再者,和平统一纯属内政。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图我台湾,此世人所共知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愿弟慎思。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双方领导,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所谓“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实难苟同。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至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云云,识者皆以为太不现实。三民主义之真谛,吾辈深知,毋须争辩。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亦毋庸赘言。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否则,偏安之局,焉能自保。有识之士,虑已及此。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近读大作,有“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之语,不胜感慨系之。今老先生仍厝于慈湖,统一之后,即当迁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庐山,以了吾弟孝心。吾弟近曾有言:“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诚哉斯言,盍不实践于统一大业!就国家民族而论,蒋氏两代对历史有所交代;就吾弟个人而言,可谓忠孝两全。否则,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尚望三思。吾弟一生坎坷,决非命运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台湾上下众议纷纭。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寥廓海天,不归何待?”人到高年,愈加怀旧,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老夫人前请代为问安。方良、纬国及诸侄不一。顺祝近祺!廖承志 这对于“一个中国”信念从没有丝毫动摇的蒋经国影响很大。信的内容声情并茂,合情合理亦合节,蒋回首自己和他的父亲主政台湾几十年间始终在和“台独”做着坚决斗争,或打压,或法办,从不让“台独”势力有所抬头,也决不允许国家分裂。蒋心里默认这样亲切的召唤,台湾的两岸政策有了松动,目的是海峡两岸均可持续有效地打击“台独”势力!于是台湾宣布:自1987年7月28日起解除了台湾民众赴港澳观光的限制。海峡两岸春水涌动,持续了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了。”……  自廖承志公开信之后,到<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20color: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font-family:楷体_gb年10月,蒋经国的密使沈诚,这个正式身份是香港商人的黄埔第17期毕业生,已经三度北上。(沈诚在国民党得势大陆的年代,曾在国防部预备干部局任蒋经国随从参谋,是一位退役少将。)他奉蒋经国之命,以香港商人的名义,进出祖国大陆,暗暗传递海峡两岸的信息。特别是在后一次,他得到蒋经国明确指令,要加速与大陆最高领导层的沟通,因此,他得到了会晤叶剑英、邓颖超、杨尚昆、邓小平等中共最高层领导人的宝贵机会。然而,历史往往出乎人们意料,<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20color: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font-family:楷体_gb年1月13日,蒋经国突然咯血逝世,在他脑中与大陆联系沟通的计划也因密而不宣竟无法实施了!……而蒋经国临终前在选人上更是令人遗憾不已。他没想到扶植了一个后来搞分裂出卖国民党的土生土长的白眼狼李登辉担任“副总统”,成为他的接班人,使中国台海问题再次风云变幻,让人唏嘘不已……是非功过任人评说,晚年的蒋经国对海峡两岸的贡献却是永远值得肯定和赞许的。只是心比天高,命途多舛,平添了扼腕长叹!(待续) & & & & & & & & & & & & & & &&&&&文后友情链接&&&&&(请点击下面彩色文字)下一篇:
&&&&&特别推荐&&&&&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凤凰博报用户登录
支持更多帐号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亲,您在凤凰博报的用户名为
绑定凤凰帐号
楚国农夫李奉先
网络时评人,世界历史文化专栏作家,文史学者。原名李德军。知名历史博主。代表作《大唐高祖》《爱的祭奠》《正评毛泽东》《亚洲风云》《秦汉简史》等,文章散见于国内外多家报刊.本博文凤凰首发,版权所有。笔者接受小说及电影评论约稿,各大编辑约稿,图书出版,请联系Email:,QQ:;Q群/(凤凰纵议院)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编辑推荐 13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经国为什么选李登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