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食的诗词 文章抗日的文章或诗词66个字的

【英雄事迹作文】八女投江 关键词: 英雄 写人作文 高一作文
16:21:37 来源:
【英雄事迹作文】八女投江 关键词: 英雄 写人作文 高一作文 高中作文 记叙文 体裁作文
  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DD&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形容抗日战争的词语!写作文用,紧急!紧急,.,我只有这两个字!_百度作业帮
形容抗日战争的词语!写作文用,紧急!紧急,.,我只有这两个字!
形容抗日战争的词语!写作文用,紧急!紧急,.,我只有这两个字!
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同心协力戮力同心艰苦卓绝
艰苦卓绝,坚壁清野
抗日战争胜利昭示民族振兴 抗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毛泽东曾以气吞山河之势向世人宣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一个重大历史转折。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以其应有的作用和地位走向世界,这是中华民族振兴的良好开端。 一个民族要走向振兴,就必须挣...无标题文档
第四章 在抗日的烽火中
** &宁做流浪者,不当亡国奴&
  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发动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
  8月13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后,到处狂轰滥炸。这时候,丰子恺全家都在缘缘堂。因杭州有空袭,便派人把留守在田家园的女工叫了回来,把这&行宫&锁闭了。后来杭州火车站被炸,杭州人纷纷逃难,丰子恺又派人去把&行宫&取消,把其中的书籍器具装船载回石门。两处的器物并在一处,显得异常热闹。于是,整理书籍,布置家具,忙了好几天,把缘缘堂布置得面目一新。丰子恺不喜欢沙发,因为它"不抵抗&。但因杭州友人所赠,只得搬回来。还有带开关的热水壶,这些都是镇上人从未见过的。这时上海南市已成一片火海,丰子恺以为小镇上总安全,依然按兵不动。
  汉口的朋友写信来,说浙江非安全之地,劝丰子恺早日率眷赴汉口。四川的朋友也写信来,说战事必然会扩大,劝他早日携眷入川。丰子恺犹豫不决。
  从上海、松江、嘉兴、杭州各地迁来了许多人家,使石门镇上的人误以为此间是桃源,因为此地远离铁路公路,不易遭兵火。又有人认为,敌军打到了松江、嘉兴,一定会向北走苏嘉路,与沪宁路夹攻南京。嘉兴以南,不会打过来。甚至有人认为石门小镇全无设防,敌机也不会光临。于是,丰子恺存着百分之一的幸免之心,姑且留在石门。
  农历九月二十六日(公历10月29日),是丰子恺40岁生辰。这时松江已经失守,嘉兴也被炸得不成样子了。缘缘堂内却还在为主人做寿。糕桃寿面,摆满了两桌;远近亲朋,坐满了一堂。堂上高烧红烛,室内开设素筵,屋里充满了祥瑞之色和祝贺之意。而亲朋的谈话内容与此完全不协调。从上海来的人说:火车顶上坐满了人,飞机一来,火车突然飞奔,顶上的人纷纷坠下。还有人说:南市的难民无家可归,法租界的同胞把面包隔铁栅抛过去,大家俯身乱抢,不顾地上大小便肮脏。从嘉兴来的人说,看见一个妇人怀抱婴孩,正在喂奶,炸弹的弹片飞来,削去了妇人的头,而在瞬间内,妇人依然抱着婴儿危坐不动。这一题材,后来出现在丰子恺的彩色人物画《轰炸--嘉兴所见)中,又出现在他于1938年所作的一首&望江南&中:&空袭也,炸弹向谁投?怀里娇儿犹索乳,眼前慈母已无头,血乳相和流。&真是惨绝人寰!
  听了这些惨情,满座为之叹息。然而堂前红烛在这些惨象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光明,仿佛在对人说:&四座且勿悲,有我在这里!炸弹杀人,我祝人寿。除了极少数的暴徒以外,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厌恶惨死而欢喜长寿,没有一个人不好仁而恶暴。仁能克暴,可知我比炸弹力强得多。目前虽有炸弹猖獗,最后胜利一定是我的!&
  这是缘缘堂最后一次聚会。这以后的几天,石门镇已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到处都在谈论日军的暴行。面对暴寇的侵略行径,丰子恺满腔愤懑,决定用自己的画笔来宣传抗日。
  11月6日下午,丰子恺正坐在书房里阅读蒋坚忍著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一边阅读一边札记,准备把日本侵华的无数事件--自明代时侵扰海疆,直至&八?一三&时的侵略战--一一用漫画写出,编成一册《漫画日本侵华史》,以最廉价广销各地,使略识之无的中国人都能了解,使未受教育的文盲也能看懂。这时,几个大孩子因杭州的学校迁移了,无学可上,正围坐桌前自修几何学,妻子、岳母等人正在做缝纫。缘缘堂内一派和平气氛。忽然听见玻璃震响,如此一连数次。丰子恺心知不妙,出门探问。大家猜想,大约是附近的城市被炸。但总深信石门镇小,没有设防,决不会来炸的。事后才知道,这次被炸的是崇德--也是一个没有设防的城市。
  正午,全家十人正围坐在桌边吃午饭,忽然听见飞机声。不久,一架双翼侦察机低低地飞过,低得可以望见飞机上的人影。人们竟都到街头来看热闹。丰子恺心知不妙,但犹冀望它是来侦察有无设防,见无军队驻扎,必不会来炸。岂知狼心狗肺的敌寇正是要选择不设防的城市来肆意虐杀无辜的平民百姓。
  下午2时,又来两架敌机,飞得很低,盘旋了几个圈子,忽闻&砰&的一声,窗门都为之震动。继而又是&砰&的一声,全家人都集中在一起,相对无言。忽然一阵冰雹似的声音在附近的屋面响过,接着便是沉重的很响的两声:轰!轰!缘缘堂墙壁地板全部抖动,热水瓶、水烟筒翻落在地。这两枚炸弹投在离缘缘堂后门口20来米之处,分明是以镇上最高大惹眼的缘缘堂为目标的。丰子恺想叫大家逃到户外,无奈机枪逼人。也不知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拿来一条丝绵被,盖在众人头顶,后来,干脆躲入桌子底下,把丝绵被覆盖在桌上。正在这时,9岁的一吟哭着逃回来了。她说小学校近旁落了一个炸弹,校内的人都逃光,二哥元草不知去向。她独自逃回来,将近后门,离身不远之处,又是一枚炸弹,幸未命中。一吟立刻也钻进桌下。大约一小时后,飞机声渐息。这时已是下午4时,元草方始从野外回来。大家从桌下钻出,丰子恺想了实在可笑:男女老幼共钻桌底,犹似幼童游戏,又似禽兽穴居野处。
  出门去了解情况;方知这两小时内日寇共投大小炸弹10余枚,当场炸死30余人,伤无算。数日内又陆续死去30余人。人们纷纷逃离,石门镇顿成死市,令人有&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之感。
自幼送到南圣浜(又称&南深浜&、&南沈浜&)蒋家去当童养媳的雪雪和她的丈夫蒋茂春,是朴实诚恳的农家人。听到炸弹声,知道舅家遭难,茂春马上和弟弟继春摇出一只船来,邀请丰子恺全家入乡。在潇潇暮雨中,全家匆匆辞别缘缘堂,登舟入乡。
  舟行五六华里,抵南圣浜,天已黑,雨未止。雪雪擎着一盏油灯,一双小脚踮着湿地,到河岸上来迎接。一家10人--丰子恺夫妇和6个孩子,一直住在弟家的丰满,正好来女儿家作客的岳母--窘无所归,夤夜投奔妹家,着实使丰子恺感到忸怩不安。然而这份农家一门忠厚,一味殷勤招待,使丰子恺更增愧感。茂春把丰子恺等人安排在族人蒋金康家的两开间新屋楼上,大家席地而卧。
  次日上午天晴,又见两架飞机自东飞来,在石门镇上空又盘旋投弹。这一回没有人再做它们的牺牲品了。在乡间,邮信不通,丰子恺便托人每天走15华里外的练市镇去向姐夫周印池家借来报纸。丰子恺每次得报,先看嘉兴有否失守。背井离乡,实非所愿。所以丰子恺抱定主意:嘉兴失守,方才出走;嘉兴不失,决计不走。他借村里人家的收音机听听日文电台,并天天看报纸,见报载有重兵驻嘉兴,金城汤池,万无一虑,丰子恺很欢喜,每天把重要消息抄出来贴在门口,以代壁报。
  壁报贴出后,远近一一传开,知道丰子恺在南深浜,于是至亲好友纷纷前来访问或传递信息:幼时业师沈蕙荪、染坊店诸店员、族叔丰云滨、70多岁的老姑母丰黹红、练市周印池之长女镜涵,……有的前来听消息,有的前来求助,老姑母和甥女镜涵更希望能随行逃难。
  嘉兴一直不失守,南深浜却来了驻军。连长张四维向丰子恺透露:为求最后胜利,石门一带可能要放弃。丰子恺心中忐忑不安,当天傍晚便与长女陈宝偕店员章桂到缘缘堂取物。缘缘堂内空无一人,只有一只饿狗躺在沙发上,一只饿猫不知从哪里转出来哀鸣乞食。丰子恺收拾了两网篮心爱的、版本较佳的、新买而尚未读过的书,交章桂翌日晨设法运乡,别的什么都不拿。三人在黑暗、寂静、空无一人的街上走了一遭,似乎有意向石门镇告别。在缘缘堂宿了最后一夜,次晨步行返乡。这是丰子恺最后一次与缘缘堂告别。
  邮局送来马一浮先生从桐庐写来的信,信中询问石门镇近况,并附诗一首,是他为&将避兵桐庐,留别杭州诸友&而写的。此时马先生已迁居桐庐迎薰坊13号。
  这首诗和这封信,有一种伟大的力,把丰子恺的心渐渐从故乡拉开。又因循了数日,11月20日下午,族弟丰平玉(即丰云滨的儿子)带了他的表亲周丙潮来。周丙潮表示,他家有船可以载送丰子恺一家去桐庐。丙潮是丰子恺的私淑者,家住离南圣浜9华里的吴兴县悦鸿村。他夫妻和一个儿子愿跟随同行。于是约定第二日下午放船来此。
  晚上检点行物,发现行路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准备:除了几张用不得的公司银行存票外,家里所余的只有数十元现款。丰子恺平生有轻财的习惯,但这回未免过于疏忽。全家十口人,时局又如此紧张,竟不想到趁早领出些存款以备万一,直到仓皇出走时才发现没有现钞,形成这僵局。
  &我们有!我们有!&幸而6个孩子出来解决困难。原来孩子们每逢生日时,作父亲的总是给一个红包,上写&长命康乐&四字,多少岁就给多少元。他们都藏着未用。现在统统贡献出来,把红包打开,竟有400余元!其中有数十元硬币,丰子恺嫌其笨重,送给了雪雪。400元足以维持逃难的初步了。
  当天晚上,把400元由各人分藏了,然后就睡。辗转反侧之间,忽闻北方震响,其声动地而来,地铺格格作响,一连好几次。这分明是夜战的大炮声。看来火线已逼近了,但不知在哪一城镇。只求明天上午无事,还能逃离虎口。这一晚,迷迷糊糊地过去了。
  次日,11月21日上午,染坊店的司务阿康从石门镇奔来,说缘缘堂门口已架起机枪,木场桥堍摆起了大炮,听说桐乡已经开火了。这时丰子恺恍然大悟,原来日寇不直接打嘉兴,却从北面迂回,取濮院、桐乡、石门,以包围嘉兴。原本说要等嘉兴失守才走,谁知石门失守在先。上午想派人到练市去叫外甥女镜涵,已不可能了。沿途要拉夫,没有人敢去。昨夜的炮声从北方来,练市这一路更无人肯走。只得负疚舍弃了她。姑母年迈,不堪跋涉之苦,终于决定不跟随同行。雪雪有公婆在堂,也不便同行。于是丰子恺全家向村人告别,依依难舍。送了4元给蒋金康作为房租,强而后受。又将所余家具日用品统统分送村人。自己只带了两担铺盖,一只箱子。丙潮的船于正午开到,一家人胡乱吃了些饭,匆匆下船。茂春与雪雪送到船埠上。
&赶快筑防空壕,后会不远!&丰子恺脸上强自镇静,如此叮嘱他们;其实心如刀割!
  想不到如今落到举家泛宅投奔他乡的地步!说起投奔,丰子恺曾经起过一个念头:回老家去!丰氏的祖籍,是浙江省金华县汤溪镇。明末清初,有一支族人从汤溪迁居石门。300余年后,几乎忘了自己的源流。在日本东京时,丰子恺曾遇见族兄丰惠恩,相与考查族谱,确知自己的祖籍是汤溪。据说那里有数百家姓丰的,都务农。在丰子恺的想象中,汤溪丰村是桃花源一样的去处,其中一定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黄发垂髫、怡然自得的情景。到石门不可复留的时候,丰子恺确实想过率妻子邑人前往投奔,隐居该地,不复出焉。但终于不敢贸然行事。一则,与当地的父老素昧平生;二则,这一家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无法参加务农劳动,终难久居。因此,还是打消了这念头,改为投奔桐庐马一浮先生处。
  一家10人,加上章桂和丰平玉,共12人,乘上周丙潮放来的船,离开南圣浜,向10华里以外的悦鸿村进发了。
** 桐庐负暄
  船到悦鸿村,已是傍晚,又是潇潇暮雨。在丙潮家吃晚饭。丙潮的继母,是丰云滨的妻子(五娘娘)的妹妹。丙潮的父亲是信佛的,有二子,均已成家。他把次子丙潮一家托付给丰子恺,抱有&把一笔款子分存两个银行"的想法:两个银行总不会同时倒坍。
  半夜里,大家起身。丙潮的妻子把钞票缝在孩子的棉衣领里、背心里和袖子里了。他们家又办了两桌半夜饭。吃过半夜饭,大家匆匆下船。一行大小15人,行李不过七八件。丰子恺身上只带一只怀表,一只烟盒,一只烟嘴,一只钱袋。钱袋内除钞票外,还有一只指南针,一方石章,一方边款刻着一篇细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牙章,和鉴赏心经时用的一具小放大镜。这些小东西,也不知有何因缘,跟着主人一起逃了出来。
次日天明,船已开过新布,天大晴,北方又传来隆隆之声。担心敌机来扫射,上午便在一棵大树底下停泊了。那里有一座白云庵,庵里一个老太太正在灶间煮芋艿。给她些钱,托她煮了一些芋艿作为早饭充饥。下午不得不上了船,往塘栖迸发。途遇对面开来的兵船拉夫,强把丙潮船上一个小名&丫头&的摇船壮汉拉了去,说什么摇30里放他回来。丰子恺觉得对不起&丫头&,约定在塘栖等他。岂知到了塘栖,所有的商店都变成了兵营,而且有拉船之势。在塘栖无法停下来等&丫头&,只得继续上路。对不起&丫头&,唯有嘱船人带去加倍的工资给他。
  半夜,船到拱宸桥。大家肚饥,有饭无菜,幸有丙潮妻子在枕头里装满一袋青烘豆,于是用烘豆加酱油下饭,吃得倒也津津有味。上岸打听,形势已很紧张,桐乡的日寇正在杀人放火,前路没有舟车可乘。于是决定次日步行。要步行,必须再一次精简行李。好些物件家里人舍不得,可舍不得也要精简。丰子恺拣出了3本英文原著,l本英文词典,l本英日词典,交船人带回悦鸿村。
  在船里睡到半夜,丰子恺忽然想起一本《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和在缘缘堂时根据此书而作的《漫画日本侵华史》草稿。怕被追赶上来的日罕搜出,祸及全船老小,便在黑暗中伸手拉出这包画稿,用电筒&验明正身&,&扑通&一声亲手往船舷外把它抛进了河水中。几番考证,几番构图,几番推敲,不知积了多少心血,如今尽付东流,丰子恺十分心疼。他从来没有抛弃过自己的画稿。这次主动把它丢下河去,但愿它顺流而东,流到石门镇,生根在缘缘堂旁的木场桥边,一部分化作无数鱼雷,驱逐一切妖魔;一部分开出无数自由花,重新妆点江南佳丽地。
  丰子恺思绪万千,一夜未睡。但闻孩子们因坐着睡觉的姿势不适,梦中叫苦。一清早,大家便带了精选的行李上岸。说精选,其实与周丙潮两家合在一起,连棉被等也还有两三担。好容易找到两个挑夫,挑了两担,其余轻物由各人手提。还有两个被包,再也带不动,丰子恺擅自把它们放弃在船里了。包内有两条最上等的丝绵被。以后每逢冬天,大家都为之惋惜,妻子甚至埋怨丰子恺孟浪,蛮好再努力去找第三个挑夫的。
且说当时行李安排妥当,人的行进却还有问题。从拱宸桥到六和塔,有36华里。15人中有13人能走。丙潮之子3岁的传农走不动,倒可由丙潮背。丰子恺年将70岁的岳母怎么办?商之于船上人,有一个名叫&阿芳&的壮汉,愿应重金聘请来背老太太。于是,一行16人,两担行李,于晨光熹微中迤逦向六和塔进发。岂知行了一程,老太太发生了问题。她的胸部贴在阿芳背上,气喘得说不出话来。扶着她行走,一双小脚一步只走五寸,何时才能走到六和塔!幸而平玉有办法,出重价访到了一顶轿子,才解决了问题。
  行了一程,西子湖在望。玲珑的保做塔依旧亭亭玉立在青山之上。这分明就是往昔偕亲友登山临水、探幽览胜时所见的西湖,如今在仓皇出奔中再见到它,在颠沛流离中和它告别,丰子恺觉得非常惭愧,不敢仰起头来正面看它,甚至掏出一块手帕来遮住了脸,偷偷地滴下许多热泪来。走在近旁的平玉以为丰子恺是为了抛弃故乡的财产,身受流离之苦而哭,用一些不入耳的话来劝慰。其实他哪里理解艺术家的心情。丰子恺当时把西湖这自然美景当作一个天真烂漫的婴儿看:这婴儿不解环境的变迁,不识人事的沧桑,依然向人显示他的笑颜,使人觉得可爱。越是可爱,越是令人伤心!
  走到南山路,空袭警报来了。一行16人,走得快慢不同,各自就近避难,几乎失散了。飞机来了,投下炸弹,声音很远,有人说是炸钱江大桥。而丰子恺一行正是向这方向进发。但也顾不得许多了。
  下午2时许,总算16人都会集到了六和塔下一所小茶馆里,又疲乏,又饥饿。店门口有一个卖油炸粽子的,在店里泡了几碗茶,正好把粽子当中饭吃。满以为可以缓一口气,设法雇船赴桐庐。谁知茶店老板要趁火打劫。他先对丰子恺说了许多恐吓的话,说是雇船如何如何困难,钱江大桥(位于六和塔近旁)早晚要炸断,还假称敌人已打到临平。他指指外面细雨蒙蒙中的泥泞地,又指着七旬老太说:要去桐庐,只有一个办法,走路,睡凉亭!
  丰子恺只得托平玉、章桂两人去设法觅船。他们走后,约4时许,一女子从店外来,说是有一只船,赴桐庐至少七八十元。丰子恺嫌贵,那女子怫然而去,竞走入茶店的内室。原来是老板娘与老板串通了来敲他们竹杠!,竹杠敲不成,老板就开始下逐客令了。
  &喂,你们这一大批人究竟怎样?坐了大半天还不走!座位都被你们占杀了!&
丰子恺许以加倍的茶钱,老板仍不同意,指着他们一行人对旁边的人说:&你们看,这店好像是他们开的了!&又对丰子恺说:&我们要关门了,你们马路旁边坐吧!"
  丰子恺在这茶店内尝到了平生从未尝过的恐怖、焦灼、狼狈、屈辱的滋味。幸而在这无地容身之时,平玉和章桂来了,带来一个船户,讲明25元送到桐庐。一行人总算脱离了恶老板的茶店。但当丰子恺去付茶钱时,发现老板脸上已无凶相,脸色颓唐,又瞥见他的棉袄非常褴褛,丰子恺又同情起他来了,认为他的不仁可能是贫困所致。丰子恺叹息:&人世是一大苦海!我在这里不见诸恶,只见众苦!&
  正要动身,阿芳忽被兵士拉去挑担,而且另一军人跳上船来说声&借一借&,就收起船缆,一脚把船撑开。大家吃了一惊,以为继丫头之后又要损失阿芳,损失船。幸而这军人是借这船摆渡上大轮船取物,而且在船上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平望我军大胜,敌人死伤无算。他们无论如何打不到杭州。&一船人拍手称快。等到这军人取物回岸,阿芳已在岸上等着了。于是大家又拍手喝彩。连忙开船。
  船开离一二华里,遥望六和塔可以入画时,丰子恺心里好似放下了一块大石头,不禁欣赏起钱塘江的美景来:看哪,人间有暴徒正在从事屠杀,钱塘江的胜景不但依旧,又正像西施得了嫫母的对照,愈加显示其美丽了!
  在茶店门口买了一些粽子,这时正好充作晚饭。丰子恺分给众人,自己留下一只。肚中正饥,细细咀嚼,觉得味美之极。他由此证实了一个道理:大饥大荒,则树皮草根之味美于粱肉;穷奢极欲,则粱肉味同糟粕,而必另求山珍海味。得十求百,得百求千,得千求万……人的欲望是没有底的。人类社会中一切祸乱,都是由于人欲横流而造成的。在遐想中,不觉昏昏入睡。谁能想到这个似是救渡众生的船老大竟是一个魔鬼。半夜三更,船行江心,忽然罢工,漫索高价。平玉与他交涉,他竟自靠岸,走了上去。平玉也上岸去,低声下气地和他讲价。最后达成协议,已付的定洋15元不算,到桐庐后另付45元。船总算又向前迈进了。平玉悄悄地对丰子恺说:&我已用草柴在岸边的小树上打一个圈。万一有事,我们可向这记号的地方去追究……"丰子恺佩服他的老练。
  这一晚总算可以安眠了。然而菩萨心肠的丰子恺又同情起船老大来了,认为他是魔鬼中的有道君子,他敲诈不求交现钱,信用平玉到桐庐付款的话,可见&盗亦有道&。为爱惜维护这一线&信义&,丰子恺很想履行协议,到桐庐时付他45元。但平玉似胸有成竹,定要给予惩诫。
  船抵桐庐,旅馆中都住满兵,只得造访迎薰坊。半夜11点钟越礼打扰自己所尊敬的马一浮先生,实非丰子恺所愿。但炮火的暴力迫使丰子恺带了满身的火药味与血腥气而重上君子之堂,觉得非常唐突。但自己的忧愁、疑惑与恐惧,不久就被马先生慈祥、安定而严肃的精神所克服。马先生邀这一船难民立刻上岸,到他家投宿。
  平玉和丙潮把老幼和全部行李接到了迎薰坊,船老大也随之上岸,到马先生的客堂前等候付船钱。谁知平玉忽然一把抓住船老大的胸脯,雷鸣般骂道:&你这王八,半夜里敲诈良民,我拉你公安局去!&说着,拖了船老大就走。船老大的短小的破棉袄被他一拉,腰间露出肉来。慈悲心肠的丰子恺等人上前劝解,平玉才放了手,转身向马先生诉说这船老大如何可恶。那船老大看到马先生的威仪,吓破了胆,在庭中双膝下跪,对天立誓,哀哀求告。经众人劝解,终于仍按原价付了钱,不去公安局了。
  这天晚上,孩子们因没有垫被而号寒。连日来真正尝到了冻馁之苦。次日,丰子恺立刻到街上买来了垫被。在迎薰坊打搅了4天,总算找到了新巢。是马先生的门人王星贤的学生童鑫森介绍的。童早先曾求丰子恺一画,这时专程来访。其时,马先生已决定迁居离城20里的阳山畈汤庄,丰子恺意欲追随前往。童君有友人叫盛梅亭的,在阳山畈附近的河头上当小学校长。童君介绍丰子恺去托他,果然在河头上找到了新巢,是盛梅亭的叔父家的三间楼屋。他叔父是乡长,不肯说租金,但说:&我要感谢日本鬼。不是他们作乱,如何请得到你们来住。&
  11月28日,丰子恺一行人迁居河头上,是借坐马先生运书的船去的。当时民间很难雇到船。这运书船是由政府代雇来的。船头的一面白布旗上,由马先生亲书&桐庐县政府封&6个字。桐江山明水秀,一路风景极佳,但丰子恺情愿欣赏由马先生随意挥写的这6个字。从兴趣来说,丰子恺不喜欢精工细作的油画而喜欢即兴挥毫的中国画,不喜欢盆景而喜欢野花。因此,他特别欣赏这随便写出的6个字。他曾经把马先生写给他的信的信封上&丰子恺&三字照相缩小,印在自己的名片上。也是因为爱其信手写出的缘故。
  下午,船抵河头上。这里房屋宽敞,邻居不过三四家,处处有竹林掩护。竹林外一片平畴。平畴尽处是波澜起伏的群山。其中有一片大竹林,离此不到1华里,遥望似三潭印月。竹林中隐藏着精舍,便是马先生即日要来卜居的汤庄。
  往昔在杭州时,丰子恺的寓所虽然靠近马一浮先生家,却不敢常去打搅。如今因时局不定,倒可以常去访问,互通消息。不是搅而是慰问,而是尽礼了。马先生迁来汤庄后,丰子恺至多隔一二天,必去汤庄访问。马先生每次都亲切接见,谆谆赐教。山中朋友稀少,丰子恺受到教益的机会比以往更多。时值隆冬,风和日暖。马先生叫僮仆搬几只椅子,捧了一把茶壶,到篱笆门口竹林边去负暄(即晒太阳)。茶壶中的普洱茶沸腾着,壶旁放着一筒香烟。马先生自己捧着水烟筒,和丰子恺、王星贤谈天。有时放下水烟筒,换吸香烟。弥高弥坚,忽前忽后,亦庄亦谐的谈论,就在水烟换香烟,香烟换水烟之间源源地吐出。丰子恺本来每小时平均要吸三四支香烟,但这时他的心被引入高远之境,吸烟这种低级欲望自然不产生了。无论谈什么话题,马先生都有最高远最源本的见解。他引证古人的话,一律背诵原文。他看书报,真正是一目十行。他谈艺术时,托尔斯泰、卢那卡尔斯基等都要退避三舍。
  弘一法师在浙一师时,曾带丰子恺去看马先生。有一天弘一法师对丰子恺说:"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还不及马先生之多。&可见马先生有&过目成诵&的天才。
河头上的日子,使丰子恺终生难忘。这里的几家邻居也很可爱。右邻是盛氏的长房盛宝涵,读书躬耘,是个忠厚长者。儿子喜欢音乐,因此与丰子恺格外亲近,常送酒来请他吃。前邻便是小学校长盛梅亭家,梅亭是宝涵弟弟的儿子。他的儿子是一个聋哑儿童,特别聪明,喜欢看丰子恺作画,回家去就背摹出来。这孩子若生长在美术环境中,长大后肯定是个大画家。后邻是盛氏四房。四先生也是耕读的,送丰子恺一甏酒,还请他去吃饭。房东即盛氏三房,住在乡公所,也特地办了酒请丰子恺去吃。乡公所就在小学校里。小学校的美术教师叫黄宾鸿,家住25里外的高山&船形岭&顶上。有一次特地邀丰子恺上山宿了一夜。其父祖都是善良忠厚的山民。
  丰子恺一行人住在河头上,其乐融融,既有汤庄负暄之乐,又有邻里交往之趣。指望在此长住,岂知敌人的炮火又逼近来了。敌军与我军在石门相遇,打了个四进四出。我军终于放弃石门,说是&改变战略&。于是敌军向杭州进犯。汤庄负暄时已可听到隆隆炮声。
  于是,大家计议&远行&或&避深山&。丰子恺主张远行,并力劝马先生同行。但马先生有亲戚学生僮仆相从,患难中他决计不愿独善其身,所以没有同意。其实丰子恺也是任重道远,老幼10余人,盘费只剩300元!于是想起了黄宾鸿家的船形岭,特地邀马先生、王星贤一同坐轿上山观看。黄氏父祖闻马先生来,倒裳相迎,盛筵款待。虽然作了一次察访,但终于没有上船形岭去避难。
  有一天傍晚,开来一批军队,在丰子恺的租屋中借宿了一夜,次日早晨开赴杭州作战。长官晚上和丰子恺闲谈,说他是从石门退出来的,他亲见石门镇已成焦土。大家吃了一惊,但仍指望缘缘堂无恙。那长官忠告说:这地方可能要放弃,你们必须迁往远处或大山中。次日一早,兵队果然开拔了,纪律不错,把地上也打扫得千干净净。
  丰子恺决定远行。再去汤庄劝马先生。但马先生仍不愿同行。丰子恺回家与三姐、妻子儿女商议,决定流徙远方。&宁做流浪者,不当亡国奴!&
  当时有一班乡人说,杭州一破,浙江马上失守,衢州、江山非常紧张。到江西、湖南的交通断绝,要去只有徒步。但年将70的岳老太太恐不胜奔走之苦。丰子恺想起了从拱宸桥到六和塔那段路,起初是请人背,后来是坐轿。这回如果叫不到轿子怎么办?丰子恺考虑了一夜,破晓,起来同妻子商量,拟把岳老太太一人寄在船形岭黄宾鸿家。因为黄家也有老人,当不致为多一老人而十分受累,再说岳母也有老人作伴。妻子同意了。两人找黄君商量,黄慨然答应。当天便雇了一乘轿子,由黄君领路,
章桂护送,抬老太太上山。临别,力民和诸儿女偷偷落泪,说不出话来。丰子恺感到难过极了:他竟不能救庇一位应该供养的老人,临难把她委弃在异乡深山中,多么愧疚啊!
  这一支逃难队伍,已略发生变化。平玉已冒险回上海去了。阿芳也已回去。平玉介绍了一个名叫车汉亮的朋友,携二子与丰子恺同行。所以一行仍是16人。先雇了一只小船于12月21日早晨离河头上赴桐庐城中;再换大船于当天下午赴兰溪。离开河头上时,邻人都依依不舍。在河头上虽然只住了23天,却结了许多人缘。&悲莫悲于生别离!&丰子恺痛断柔肠,鬓边平添了许多白发。
  一路顺利。但见河内船舶无阻,岸上汽车照常。可见乡人的话是误听谣言。这时但见船内的家人神情惘怅,若有所失。妻子力民尤甚,茶饭无心。一个孩子首先说破:&外婆悔不同来!&大家听了这话都有同感。困难可以克服,七旬老人并非不能同行。丰子恺见岸上公共汽车还通,便当机立断,喊船夫停船,派章桂上岸步行回船形岭,迎老太太下山,搭公共汽车到兰溪相聚。
  这时杭州快要失守,富阳、桐庐一带交通混乱。丰子恺虽然作出了决定,深恐此事难于圆满完成,心中暗暗焦虑。
  12月23日上午,船抵兰溪,力民和长女陈宝立刻登岸,向汽车站奔去。大约一小时后,两人回来,站在岸上向船里欢呼:&外婆失而复得!&船里也响起了一阵欢呼。丰子恺心中这才放下了一块石头。
本拟继续上路前往湖南,但在旅馆一宿,竟遇到了浙一师时的老同学(低二班)曹聚仁。他乡遇故知,丰子恺如获至宝,立刻探问他前途的情况。曹聚仁当时握笔从戎,正担任着各报的战地记者,一身军装。他断然地对丰子恺说:&你们要到长沙、汉口,不能!我们单身军人,可搭军用车的,尚且不容易去,何况你带了老幼十余人!&曹聚仁建议丰子恺往东南行,就到本省的永康或仙居去。那里路近,生活程度低。丰子恺听了他那毅然决然的口气,立刻打消了西行的决心。
  曹聚仁要在聚丰园请丰子恺全家吃饭。丰子恺推辞不掉,便和丰满带了4个小孩赴约。在席上,曹聚仁有声有色地描写前线的情景,并反复对丰子恺说:&大时代到了!你胡不也做点事?&丰子恺抚摩一下自己的胡须说:&我是老弱者,哪能跟你一样做事呢?在这大时代有什么事好做呢?不过,我其实只有四十岁。西洋人有一句谚语说:生活开始在四十岁。照西洋人说,我现在正是生活开始的时候。现在我的牺牲虽然很大,但今后可以重新来过。灰心我是决不会的。&
  这天晚上,两人同宿在一个旅馆里。曹聚仁明天要到乡下去。丰子恺与他约好在旅馆等他,一同把家眷送往仙居,投奔另一位老同学叫黄隐秋的家里。
  但曹聚仁走后,丰子恺与丰满商量了一会,还是觉得非西行不可。同行的车汉亮也主张西行。况且此时得悉,银行存款可提取一半,给丰子恺解决了盘川问题。于是,西行的决心死而复活。丰子恺决计要到长沙,宁愿半路转入沟壑,决不愿留在浙江!下定决心后,便留一张条子托旅馆老板转交曹聚仁。另雇了一条船,载了老幼十余人和两担行物,往西进发了。
一路顺利地经过衢州,到了常山,拟换乘汽车赴江西上饶,但这么多人,哪里买得到车票。正在为难之时,遇见小学同学魏荫堂之弟荫松,就在对面浙江省公路管理局汽车修造厂工作。他表示可以帮忙解决车子问题。丰子恺喜出望外,于是把全家从船里接到魏荫松宿舍内,商借一辆汽车,由荫松亲自护送。因白天部队要扣车运兵,便于夜间冒雨开出浙江,来到江西上饶。大雨淋湿了衣服,身上只此一套,便在旅馆中烘干。
再下一步怎么办?汽车极难雇到。十余人中多老弱,无法分班搭车,只得又改坐船。船行缓慢,时时要泊岸休息。当时许多朋友早已到达长沙、汉口,丰子恺一行却还在河中缓缓泛舟。经南昌抵樟树镇,弃船登岸,遇见老友郑晓沧,知道有火车可通,便改乘火车。
  到萍乡时,因车票问题引起争执。站长听说是丰子恺,便连称久仰。丰子恺在立达时的学生萧而化和吴裕珍都是萍乡人,与站长相熟。站长便通知他夫妇俩来旅馆与丰子恺相见。师生十年后在离乱中重逢,倍觉亲切。萧氏夫妇设宴为老师一家洗尘。丰子恺自丧母以来,基本吃素。出亡后受人款待时颇感不便,又恐引起主人不安,便决心开荤。只是猪肉、牛肉之类,因吃下去后容易呕吐,始终不曾上口。
  萧氏夫妇坚决挽留老师在萍乡定居,说在萍乡的乡下暇鸭塘,萧氏祠堂内有空屋。于是一行人全部来到暇鸭塘住下。这里四面是田,田外是山,寂静得很。1938年1月底,在暇鸭塘度过了逃难中的第一个春节。这里的乡邻特别好客,竟相邀请丰氏全家去&吃年茶&。丰子恺看见各家茶食上都备有剪花覆盖,十分精巧。仔细一看,原来是用蜜饯冬瓜刻花制成的。当地人称这种糖食为&花果&。乡亲们仅仅在家款待还觉得不够隆重,又让客人把花果带回去。大年初一晚上,丰子恺与家人在灯下逐一欣赏,发现竟没有一片花式是相同的。他想起了小时候家里供年菩萨时覆盖在果品上的红纸,是他姑母巧手剪成的。这冬瓜刻花与之相比,更有一番风趣。可见真正的艺术是由民间创造出来的。他叫孩子们把刻花描印在纸上,珍藏起来作为纪念。
乡亲们的隆情厚谊给丰子恺留下难忘的印象,直到晚年时,每当有江西客人来访,他总是回忆起暇鸭塘那段生活情景,对来访者说:&你们江西人真好客啊!&
  由于有这般好客的热情,丰子恺一家第一次在他乡过年,总算没有寂寥之感。可是过了春节,恢复日常生活后,思乡之情难免时时浮上心头。虽然听说石门已成焦土,但缘缘堂位于市梢,或许没有全毁。究竟如何了,尚不得而知。
  2月8日晚上,次女林先梦见自己回到了缘缘堂,看见堂中一切如旧,小皮箱里的明星照片一张也不少,欢喜得笑了醒来。但次日起身,依然是在他乡。她举起破碎的绵衣袖来给父亲看,说:"爸爸,我的绵袄这么破了,想换一件骆驼绒袍,可是放在缘缘堂楼上朝外的橱里,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去拿。我们真苦,每人只有身上的一套衣裳!可恶的日本鬼子!&丰子恺被她这番话说得惆怅起来,便以女儿的口吻作了一首感伤的诗:
                   儿家住近古钱塘,
                   也有朱栏映粉墙。
                   三五良宵团聚乐,
                   春秋佳日嬉游忙。
                   清平未识流离苦,
                   生小偏遭破国殃。
                   昨夜客窗春梦好,
                   不知身在水萍乡。
  邻居洪恩要丰子恺写对联,借了一枝破毛笔来。拿起这支破笔,顿时想起了家中有一抽斗湖笔和写对联?专用的桌子。写好对联,丰子恺本能地伸手向后面的茶几上取大印章,岂知后面并无茶几,更无印章,只见萧家祠堂前的许多牌位,蒙着灰尘站在神祠里。……
  傍晚,章桂从萍乡城里拿邮信回来,递给丰子恺一张明信片,严肃地说:&新房子烧掉了!,,这明信片是早年立达同事裘梦痕于2月4日从上海寄发的,其中说:&一月初上海新闻报载石门湾缘缘堂已全部焚毁,不知尊处已得悉否……&闻此消息,全家十人和丙潮夫妇都齐集在一间房里控诉起来。孩子们可惜橱里的衣服,可惜堂上新买的桌凳,可惜大风琴和打字机,可惜秋千架和新买的金鸡牌脚踏车;力民则可惜房中的一柜子锡器和瓷器。唯有丰子恺一声不响。他并非不可惜这些东西,但他早在闻知石门失守的时候,就已把缘缘堂置之度外。后来在桐庐听到石门四得四失,已成焦土的消息,更不去怜惜这房子,而是怀念许多亲友的安危存亡。身外之物何足惜!只要自己不转乎沟壑,还可凭五寸不烂之笔对抗暴敌。
  话虽如此说,等到黄昏酒醒,孤灯人静,躺在床上时,也不免想起缘缘堂来,想起那高大轩敞的结构,想起弘一法师所书的屏条,想起珍藏的无数图书,……据儿女统计,堂内共有125只抽斗。抽斗内藏着些什么,此刻似乎历历在目。
  丰子恺曾和父亲永诀,曾和母亲永诀,也曾和姐弟亲友永诀。与之相比,如今和房子永诀,实在不值得感伤。倒是这房屋毁于什么火源?是暴敌侵略的炮火,还是我军抗战的炮火,不得而知。倘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丰子恺很甘心,堂若有知,一定也很甘心,它定然毫无恐惧之色,让神圣的抗战军安然通过,向前反攻;倘是暴敌侵略的炮火所毁,则很不甘心,堂被焚时,一定发出喑呜叱咤之声。不管是被何种炮火所毁,到最后胜利之日,丰子恺一定要日本还我缘缘堂!
  丰子恺先后写下了《还我缘缘堂》(1938年)、《告缘缘堂在天之灵》(1938年)和《辞缘缘堂》(1939年)三文,以抒发自己对故乡怀念和对敌寇愤恨的心情。其中《辞缘缘堂》一文作为避难五记之一发表时,前面附有两首七绝以代小序。诗曰:
秀水明山入画图,
兰堂芝阁尽虚无。
十年一觉杭州梦,
剩有冰心在玉壶。
江南春尽日西斜,
血雨腥风卷落花。
我有馨香携满袖,
将求麟风向天涯。
这&麟凤&,就是指他所尊敬的马一浮先生。
** &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
  在萍乡住了一个多月,想起许多朋友已经到达长沙、汉口,唯独自己还拖着一家子迟迟未去,似有孤雁失群之感。正在这时,长沙开明书店陆联棠来信邀请。丰子恺便托他在长沙附近的湘潭乡间觅一所屋子,准备在那里安顿家属。于是辞别而化夫妇,告别乡亲父老,一行人离开萍乡,又往西进发,交通工具仍然是船。
  正值早春天气,丰子恺一路观赏渌水风光,不觉怀念起江南来。船泊湖南醴陵时,在舟中作《高阳台》词一曲,以抒情怀:
千里故乡,六年华屋,匆匆一别俱休。
黄发垂髫,飘零常在中流。
渌江风物春来好,有垂杨时拂行舟。
惹离愁,碧水青山,错认杭州。
而今虽报空前捷,只江南佳丽,已变荒丘。
春到西湖,应闻鬼哭啾啾。
河山自有重光日,奈离魂欲返无由。
恨悠悠,誓扫匈奴,雪此冤仇。
  词中所谓&六年华屋&,是从1932年末开始建屋算起,到1937年逃难为止。词中既吐露了他对江南的怀念,又抒发了他对暴敌的愤恨。
  3月12日抵湘潭。先在小旅馆中下榻。次日早晨,丰子恺冒雪步行下乡去接洽那房子,岂知房子已被兵士所占。在那附近也找不到其他的房子。湘潭已人满为患,要在旅馆里等十天八天,或许有希望,可这十天八天,是开销不起的。于是当天乘轮船来到长沙。
  通过萧而化的介绍,丰子恺一家总算在长沙南门外天鹅塘旭鸣里附一号他叔父家租屋居住了下来。
此处离开故乡更加遥远。原以为背井离乡,定然举目无亲,不堪流离失所之苦;岂知一路到处受到热心人的帮助。抗战的硝烟把爱国的同胞们融合成了紧密团结的一片。丰子恺在湘潭觅屋时,一位指路少年一直送他到该屋门前,还立等他回出来,又送他回城,一路与他分忧担愁。在长沙街头,又看到几个少年竞相帮助一个9岁难民孤儿安排生活。他感动地写下了《爱护同胞》一文。文末说:&……今日的中国,已无乡土之别,四百兆郎是一家人了。……况且同是受暴敌的侵凌,相逢何必曾相只?……古语云:'众志成城。'我们四百兆人团结所成的城,是任何种炮火所不得攻破的!&
  在长沙安家之后不久,丰子恺即应汉口开明书店的邀请,偕两个女儿阿宝、阿先来到这座热气腾腾的城市(就住宿在开明书店仓库的楼上),进行抗日宣传工作。两个女儿则在此求学。周丙潮及章桂,也由丰子恺介绍到汉口开明工作。
  当时的汉口犹如后方的首都,确实热闹非凡。江南的一些知识界人士,丰子恺的新朋旧友,都云集到这里,形成了大后方的一个文艺宣传中心。这里的抗战空气特别浓厚。3月27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选出郭沫若、茅盾、冯玉祥、丁玲、许地山、巴金、夏衍、老舍、郁达夫、田汉、
朱自清、郑振铎等45人为理事,周恩来为名誉理事。4月,该协会筹备出版会报《抗战文艺》,成立了编委会。丰子恺为33个编辑委员之一。《抗战文艺》于5月4日创刊。丰子恺为该刊的封面题了签,并在以后几期中发表了抗日漫画《君到前线去,寄语我儿郎,若非打胜仗,不得还家乡》、《大哥同小弟,一马两人骑,马上抬头看,空军杀敌归。》
  《佛无灵》一文,也是在该刊上发表的。丰子恺在此文中斥责那些同佛做买卖,靠佛图利的人,认为他们靠佛吃饭,亵渎佛法,非常可恶。真正信佛,应该理解佛陀四大皆空的意义,摒除私利,应该体会佛陀的物我一体、广大慈悲之心而爱护群生。缘缘堂被毁,绝不是"佛无灵&。丰子恺在文中说:&……佛毕竟是有灵的。人生求利益,谋幸福,无非为了要活,为了'生'。但我们还要求比'生'更贵重的一种东西,就是古人所谓'所欲有甚于生者'。这东西是什么?平日难以说定,现在很容易说出,就是'不做亡国奴',就是'抗敌救国'。与其不得这东西而生,宁愿得这东西而死。因为这东西比'生'更为贵重。现在佛已把这宗最贵重的货物交付我了。我这买卖岂非大得其利?房子不过是'生'的一种附饰而已。我得了比'生'更贵的货物,失了'生'的一件小小的附饰,有什么可惜呢?我便宜了!佛毕竟是有灵的。&
  在汉口时,丰子恺经常在外奔走联络,宣传抗战。他平日惯穿长袍,为了行动方便,从此改穿中山装,神态异常活跃。友人戏称他&返老还童&,并对他说:如果剃去长须,完全可以冒充年轻人了!大约是这句话误传了开去,亲友读者便纷纷来信,说看到诸报均载有关于&丰子恺割须抗敌&的消息,问他是否确有其事,并对他的老当益壮表示十分钦佩。此类信件竟达数十封之多。丰子恺一时应接不暇,便在汉口拍了一张全身照分寄诸亲友,以明真相。这类信件,直到丰子恺迁居桂林后也还收到过。
  割须一节是误,抗战热情却是真。他曾对友人宋云彬、傅彬然、吴欣奇说:&我虽未能真的投笔从戎,但我相信以笔代枪,凭我五寸不烂之笔,努力从事文画宣传,可使民众加深对暴寇之痛恨。军民一心,同仇敌忾,抗战必能胜利。&
  就在汉口时期,有一天丰子恺去武昌乡间,看见田野中有一棵大树,被人斩伐了大半,只剩下一根主干。这时正值春天,那主干上怒抽枝条,竟也长得枝叶茂盛。其中有的新枝条甚至超过其他大树的顶,仿佛是在为被斩去的&同根枝&争气复仇。那生气勃勃的景象对画家是一个启示:这正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啊!当时正值台儿庄胜利。为欢庆胜利,回到汉口寓所后,丰子恺立刻提笔把这情景画了出来,并题上自己所作的一首诗:"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他又画了同样的一幅送给一个少年朋友。那少年对丰子恺说,他把画装了镜框挂起来,每逢在报上看到我军失利以及失地中敌军虐杀我同胞的消息而愤恨得透不过气来时,便去看看这幅画,可以得到一种慰藉和勉励。画家听了这番话,深为感动,认为这少年就是大树上的一根新枝条。关于这一情节,就记载在他当年所写的《中国就像一棵大树》一文中。
  敌寇虐杀我同胞,引起丰子恺无比痛恨。千百万生灵涂炭,画家岂能熟视无睹?他画了不少宣传抗日的画,以表达他热爱同胞的心情。
  4月29日,武汉空战大捷,人人拍手称快。丰子恺写下了一首《望江南》,以表达他欢庆捷报的喜悦心情:&闻警报,逃到酒楼中。击落敌机三十架,花雕美酒饮干盅,谈话有威风。&
丰子恺还注意报刊上发表的抗战宣传漫画,随时把它们收集起来。他说:&去冬我从故乡浙江石门湾迤逦西行,今春方才来到汉口。途中非常沉闷。因为当时交通阻滞,我们又人多不便乘车,只得坐船走水路;又在沿途乡僻地方逗留好几次。所以途中历时甚久,消息很不灵通,仿佛酣睡了两三个月。一到汉口,仿佛睡醒了。因为此间友朋咸集,民气旺盛,我从来不曾如此明显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中华国民!我不惯拿枪,也想拿五寸不烂之笔来参加抗战。可是,汉口的朋友实在太多了,汉口的民气实在太美丽了,使我在房间里坐不定。我觉得与其坐在案前勉强写作,不如出门去听朋友的谈论,看民众的示威庆捷,或到书店购新出的书报来读。因此我在汉口住了将近两个月,自己很少写作,却在报纸书籍中剪集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文字和坚劲有力的漫画。对于后者--漫画--我尤其喜欢,因为每一幅画,都能引起我一些感想。&朋友们劝他拿去出版,他便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配在每幅画旁,有时则引用别人的文字配在画旁。共选49幅,最后配上自己所作《生机》一画(画的是战场的沙包上长出一棵小草来),以&忝列末座&,&因为前面的画都很紧张,恐怕读者看了愤懑得透不过气来,所以想用这最后一幅来舒展读者的胸襟,同时亦以暗示我们的抗战--为和平的战争,反战争的战争--的本意。&这画册定名为《漫文漫画》,于1938年7月由汉口大路书店出版。以上所引,便是序言中的话。
  以笔代枪作抗战宣传,不仅限于文学和美术方面。这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并没有忘记他所喜爱的音乐。抗战的歌曲早已引起他的注意。他在《谈抗战歌曲》(1938年)一文中说:&抗战以来,艺术中最勇猛前进的要算音乐。文学原也发达,但是没有声音,只是静静地躺在书铺里,待人去访问。演剧原也发达,但是限于时地,只有一时间一地点的人可以享受。至于造型美术(绘画、雕塑之类),也受着上述两者相同的限制,未能普遍发展。只有音乐,普遍于全体民众,像血液周流于全身一样。我从浙江通过江西,湖南,来到汉口,在沿途各地逗留,抗战歌曲不绝于耳。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于村夫牧童之口。都会里自然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可以说:'有人烟处,即有抗战歌曲。'……前线的胜利,原是忠勇将士用热血换来的。但鼓励士气,加强情绪,后方的抗战文艺亦有着一臂的助力,而音乐实为其主力。……&
  丰子恺在汉口逗留了约两个月,为宣传抗战,尽情发挥了他各方面的才能。他的思想感情也在这期间得到了锤炼。与云集在汉口的知识界进步人士的交往,对丰子恺的世界观的转变更加产生了良好的影响。难怪他急着要离开萍乡到这里来。
  可是,不久传来消息:九江失守。武汉顿时陷入紧张状态,开始疏散人口。丰子恺又不得不带着两个女儿返回长沙。这时候恰好桂林师范的校长唐现之来信聘请丰子恺去该校任教。据说桂林师范是以&艺术兴学,礼学治学&为宗旨的。桂林较长沙安全,且以山水甲天下闻名,况且广西素有"模范省&之称,倒值得去看看。
** 《护生画集》
  如果撇开丰子恺的佛教思想来谈他的一生,就不可能如实地反映出他的世界观。音乐美术启蒙老师李叔同的出家,对这位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应该说,佛教思想贯穿了丰子恺的一生,尤其是在皈依弘一法师为三宝弟子后。《护生画集》可以说是丰子恺的佛教思想的代表作。这部画集共6册,450幅,从开始作画到全部完成,长达45年。如果从出版的年代来计算,则从1929年出版第1册到1979年出版第6册,恰好半个世纪!世界上恐怕很少有一部个人的作品是横跨半个世纪的。下边介绍一下《护生画集》创作和出版的情况。
  丰子恺从小受到他父母亲不杀生的影响。在故乡时,每年到放生节,母亲总是买了许多螺蛳和乌龟去河里放生,绿美衔莸奶炀镆簿Q判矶辔诠辍S仔〉拇扔窨丛谘劾铮∠笫呛苌羁痰摹3ご蠛螅捎谑芎胍环ㄊτ跋欤派ど哪钔犯怯肴站阍觯谑敲确⒘巳笆阑ど哪钔贰
  1928年,丰子恺与弘一法师合作《护生画集》(初集),共50对字画。由丰子恺作画,弘一法师亲手写诗,一诗一画相对照。丰子恺以此画册恭祝弘一法师50岁生日。卷首由马一浮亲书序言长达5页。
  《护生画集》制作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弘一大师住在温州,与丰子恺鱼雁往返,对每页画稿,均细加审视,然后考虑恰切之题字。字的大小及所占地位,必求其与画幅相称,互相调和。甚至对装订、封面,也要仔细关照,一丝不苟。在1928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公历10月4日)致丰子恺及画集策划者李圆净居士的长达5页的信中,弘一法师这样谆谆嘱咐:&案此画集为通俗之艺术品。应以优美柔和之情调,令阅者生起凄凉悲悯之感想,乃可不失艺术之价值。若纸上充满残酷之气,而标题更用开棺悬梁示众等粗暴之文字,则令阅者起厌恶不快之感,似有未可。更就感动人心而论,则优美之作品,似较残酷之作品感人较深。因残酷之作品,仅能令人受一时猛烈之刺激。若优美之作品,则能耐人寻味,如食橄榄然。……"继而又说:&依以上所述之意见,朽人将此画集重为编订,……残酷之作品,虽亦选入三四幅,然为数不多,杂入中间,亦无大碍。就全体观之,似较旧编者稍近优美。……&
  1928年底,弘一大师为《护生画初集》事,专程来上海商量定稿,于1929年2月由上海开明书店、佛学书局等出版发行。1933年8月出英译本,由黄茂林等英译。
  1940年11月,又由开明书店、佛学书局等印行《护生画续集》,亦有英译本,系吴悲契所译。续集是祝弘一法师60寿辰,其内容较之初集,多和平之气。夏丐尊在序言中说:&今岁和尚六十之年,斯世正杀机炽盛,弱肉强食,阎浮提大半沦入劫火。子恺于颠沛流离之中,依前例续绘护生画六十幅为寿,和尚仍为书写题词,使流通人间,名曰续护生画集。二集相距十年,子恺作风,渐近自然,和尚亦人书俱老。至其内容旨趣,前后更大有不同。初集取境,多有令人触目惊心不忍卒睹者。续集则一扫凄惨罪过之场面。所表现者,皆万物自得之趣与彼我之感应同情,开卷诗趣盎然,几使阅者不信此乃劝善之书。盖初集多着眼于斥妄即戒杀,续集多着眼于显正即护生。戒杀与护生,乃一善行之两面。戒杀是方便,护生始为究竟也。"
  怍《护生画续集》时,弘一法师住在福建泉州,丰子恺避寇居广西宜山。画成后,由宜山寄到泉州去请法师书写。法师从泉州来信说:&朽人七十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岁时,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岁时,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那时候正当日寇穷凶极恶,丰子恺流亡逃命,生死难卜。受法师这份伟大的嘱托,丰子恺异常惶恐。心里不禁想;:即使在太平之世,到法师100岁时,自己应当是82岁了,岂敢盼望这样的长寿呢?但师命焉敢不从。于是丰子恺复信说:&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接下来,丰子恺一家从广西宜山逃到贵州遵义,在即将从遵义逃到四川重庆时,忽然得悉法师以63岁在泉州圆寂的消息。
  日寇投降后,丰子恺回到杭州,于1948年9月游台湾,11月下旬转赴福建厦门,专赴泉州谒弘一大师示寂处,坐在大师生西的床上拍一张照。泉州的居士们热烈欢迎,其中有一人拿出一封信来给丰子恺看,是当年丰子恺寄弘一大师而弘一大师转送给他的。上面写着&世寿所许,定当遵嘱&。赫然是自己亲笔所书的誓愿!屈指一算,大师70岁阴寿在即。于是在厦门租屋定居,闭门3个月,画成了《护生画三集》共70幅。开明书店章锡琛建议说:弘一大师逝世后,写护生诗的唯叶恭绰先生为最适宜。当时叶恭绰居香港,丰子恺去信请求,叶恭绰一口答应。但因年迈体弱,诗文要由丰子恺作。他只是书写。
  1949年4月初,丰子恺亲持画稿及诗文稿,赴香港去请叶恭绰书写。在港逗留两星期,叶恭绰已把70页护生诗文写毕。丰子恺即飞回上海,把这书画原稿交与苏慧纯居士的大法轮书局于1950年2月出版。
  在厦门作《护生画三集》时,丰子恺曾对新加坡来的广洽法师说:十年后当再作第4集80幅。但深恐人生无常,世事多磨,今后当随时选材,预先作画,陆续寄往新加坡,请广洽法师代为保存,并加督促。因此,第4集是新加坡广洽法师的精舍檐卜院于1960年9月出版的。丰子恺在后记中说:&此中所刊,绝大部分取材于古籍记载。其中虽有若干近似玄秘,然古来人类爱护生灵之心历历可见,请勿拘泥其事实可也。&第4集请上海朱幼兰居士(年,生前曾为上海佛教协会副主席)书写。
  《护生画四集》出版后,各方读者给丰子恺寄来不少诗文题材,并有人盼望第5集提早出版。1965年,丰子恺检阅画材,离90幅已不远。广洽法师也来信劝请提早编绘。于是丰子恺据,各方来稿加以润饰,并自作补充,凑齐90幅,请在北京工作的厦门书法家虞愚居士书写。书画寄交广洽法师集资刊印,于1965年9月(提早5年)出版。次年即开始所谓&文化大革命&。若迟一年,此事即成泡影矣!弘一大师似乎在冥冥之中督促丰子恺提早完成啊!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第1、2、3集原稿字画,一向散佚在世,无法觅得。自1929年以后,一度战乱频仍,三册原稿是否尚在世间亦不可知。岂知在1964年时竟全部找到。第1集原稿起初由出资刊印者上海某君保存,后辗转流传,到了大法轮书局苏慧纯手中,只是画已损失,只剩弘一大师的文字。第3集字画原稿,1950年出版时用过之后,也由苏慧纯保存。苏居士慷慨捐赠给新加坡苍卜院。唯有第2集最是来之不易。此册文字也是弘一大师所书。1940年出版时用过之后,先由出资刊印者某君保存,战后因家遭变故,原稿不知去向。  1964年秋,丰子恺的私淑弟子上海酿造厂职员朱南田居士竟在旧货摊上发现,文画均已装裱成册,索价昂贵。朱南田长诗词,好书画,心知此乃无价之宝。但家中经济并不宽裕,便将新购沙发卖去,将原稿买下,并以此事告丰子恺。丰子恺喜不自胜。又蒙朱居士将此原稿慷慨捐赠给UN院。第1集的画,由丰子恺补画完成。这样一来,五集原稿都完整地保存在UN院了。广洽法师为此,专撰《&护生画集&五集合刊附言》一篇,篇末日:&夫护生之道,功德莫大,可动天地,可惊鬼神。区区纸墨原稿,颠沛流离于数十年来干戈扰攘之世,竟能失而复得,完全无缺,此非偶然之事,盖冥冥之中佛力加被,有以完成此奇迹也。"
  然而奇迹还在后头。丰子恺因在浩劫中遭害,郁悒致癌,于1975年去世。如按常规,护生画第6集应于1979年画成,次年出版。然而丰子恺似乎预感到自己世寿无多,竟于1973年(提早6年!)毅然决然地策划此事。自196.6年所谓&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连街上也贴出了批判丰子恺的大字报,护生画集当然更是重点批判的内容。在此四面楚歌之际,丰子恺临危不惧,矢志实践对先师许下的诺言,要使六集护生画功德圆满。动乱中,有关书籍遭受损失,缺乏画材。其时,以弟子自称的朱幼兰居士仍暗中频频来访。丰子恺与他谈及此事,朱幼兰是;位虔诚的佛教徒,敢冒风险代为搜集资料。他在旧书中找到一册《动物鉴》送去,丰子恺甚为满意。于是开始了这意义深长的创作。白天随时可能有"造反派&光临,不便作画,便在清晨早起,悄悄地伏案工作。100幅画很快就完成。他对来访的朱幼兰说:&作这册护生画集,是担着很大的风险的。为报师恩,为践前约,也就顾不得许多了!&又说:&这一册的题词,本来想再麻烦你。因为风险太大了,还是等来日再说吧。&朱幼兰听了这话,十分感动。想到丰先生替别人的安全担心,却不考虑自己的安全,于是他自告奋勇说:"我是佛门弟子,为宏法利生,也愿担此风险,乐于题词。&丰子恺见他如此至诚,便将题词的重任委托于他。就这样,在浩劫期间,竟奇迹般地暗中完成了《护生画六集》的100幅字画!
  从年,经历了抗战的烽火和&文革&的浩劫,6册护生画的原稿竟能完整地问世,胜缘奇迹,不可思议。 1978年,丰子恺逝世三周年之际,广洽法师从新加坡来上海漕溪北路丰家致祭,事后在房《护生画第六集序言》中回忆当时的情况说:&因感江山依旧,知音寥落,而一代华夏之文星,竟被阴霾之掩没,几至颠沛沟壑,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盖居士处此逆境突袭之期间,仍秉其刚毅之意志、真挚之感情,为报师恩,为践宿约,默默的篝火中宵,鸡鸣早起,孜孜不息选择题材,悄悄绘就此百幅护生遗作的精品,以待机缘;不幸于日赍志以终,享寿七十有八。余展阅遗稿,百感交集,什袭珍藏,亲携飞返来星,以筹出版也。&
  自从护生画1至6集于1979年10月由UN院全套出版后,全世界纷纷翻印重版。其印数之多,无法计算。因阅此书而改为吃素者,不乏其人。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赵朴初居士高度评价《护生画集》,称此画集为&近代佛教艺术的佳构&,并建议上海佛教居士林为丰子恺设功德位。
  这里还想谈一谈6册护生画集的文字。由丰子恺撰文者,第2集中共21篇或27篇(笔名&即仁&为弘公无疑;杜衡、东园所写6篇,是谁的笔名,尚存疑),第3集中共20篇,第5集中共44篇(第1、4、6集中没有他撰的文字)。总共87或93篇。所用笔名计有:子恺、婴行、学童、智颉、缘缘堂主(人)等。作第5集时,正当他译日本古典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时,故采用了《源氏物语》中23个主人公名为笔名:玉N、藤壶、冷泉、胧月夜、小君、光源、五节、夕雾、惟光、红梅、阿阉梨、薰君、花散里、桐壶、明石、轩端荻、云居雁、夕颜、葵姬、秋好居士、朱雀、浮舟、落叶。
  在丰子恺逝世10周年时,广洽法师专程来到中国,除参加浙江桐乡石门丰子恺故居缘缘堂重建落成典礼外,特地将1至6册护生画集原稿(文450幅,画450幅)携归祖国。他说,这6册原稿,各地佛教界和美术界视为珍品,日本、香港、台湾等地的有关方面,愿出重金收购。但都被广洽法师婉谢了。他立意要物归原主,所以把原稿送回祖国。由丰一吟从中牵线,无偿捐献给了杭州的浙江省博物馆珍藏。浙江省博物馆于这一年(1985年)9月17日在孤山文澜阁举行了隆重的接受捐赠仪式。
  这部巨著所产生的影响,并非局限在佛教界,其他各界人土也多有读此画集者。不过也有少数人认为护生是佛教的事,而一提到佛教,往往使人联想到迷信。其实,丰子恺的信佛,与迷信完全是两回事。他在
  丰子恺的佛教信仰是他的哲学思想的升华。他一生都在探索人生的究竟。他在1943年所写的《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一文中这样说:当一个人对于人生问题想了一想,&找不到根据,而难以答复&时,&你再想一想,就会感到疑惑与虚空。你三想的时候,也许会感到苦闷与悲哀。这时候你就要请教'哲学',和他的老兄'宗教'。这时候你才相信真正的佛教高于一切。&
  信佛,不等于消极,不等于不抵抗。反之,正因为信佛,就会提倡众生平等。既然提倡爱护一切有生之物,当然更不用说首先要爱护人。侵略军屠杀我们的同胞,岂能无动于衷!所以佛教徒必然更爱同胞,更爱祖国。
  1938年春,丰子恺一到汉口,就有人告诉他说:&曹聚仁说你的《护生画集》可以烧毁了。&曹聚仁说出这种话来,原不足为奇。早在1933年,他就在报刊上批评&《护生画集》…十分荒唐&。不过这回在抗战中听了这话,丰子恺更加反感。他在《劳者自歌?则勿毁之已》短文中说:&《护生画集》之旨,是劝人爱惜生命,戒除残杀,由此而长养仁爱,鼓吹和平。惜生是手段,养生是目的。故序文(按指护生画第三集丰子恺序)中说'护生'就是'护心'。顽童一脚踏死数百蚂蚁,我劝他不要。并非爱惜蚂蚁,或者想供养蚂蚁,只恐这一点残忍心扩而充之,将来会变成侵略者,用飞机载了重磅炸弹去虐杀无辜的平民,故读《护生画集》,须体会其'理',不可执着其'事'。说者大约以为我们现在抗战,正要鼓励杀敌;倘主张护生,就变成不抵抗,所以说该书可以烧毁。这全是不明白护生之旨及抗战之意的缘故。我们不是侵略者,是'抗战,,为人道而抗战,为正义而抗战,为和平而抗战,我们是以杀止杀,以仁克暴。&
  在回答这番话时,丰子恺又想起了去年冬天在兰溪遇见曹聚仁并受他一饭之恩时的情形。当时曹聚仁问他:&你的孩子中有几个人喜欢艺术?&丰子恺遗憾地回答说:&一个也没有!&曹聚仁断然地叫道:&很好!&当时丰子恺想不通不喜欢艺术&很好&的道理。现在才恍悟。丰子恺在1938年所写的《一饭之恩》一文中阐述艺术的重要性:&现在我们中国正在受暴敌的侵略,好比一个人正在受病菌的侵扰而害着大病。大病中要服剧烈的药,才可制胜病菌,挽回生命。抗战就是一种剧烈的药。然这种药只能暂用,不可常服。等到病菌已杀,病体渐渐复元的时候,必须改吃补品和粥饭,方可完全恢复健康。补品和粥饭是什么呢?就是以和平,幸福,博爱,护生为旨的'艺术'。&
  护生与抗战的关系,艺术与抗战的关系,在这里已阐述得一清二楚了。
  主张护生的丰子恺,为儿女中没有人喜欢艺术而遗憾的丰子恺,恰恰是赞成抗战,赞成杀敌的,他在《辞缘缘堂》一文中对侵略者痛恨之极,&很想剖开他们的心来看看,是虎的,还是狼的?&
由此可见,信佛的丰子恺何曾消极?何曾悲观?他要剖侵略者的心,他要以杀止杀,其目的正是为了求得天下太平,求得人类平等!
** 独秀峰前谈艺术
  为日寇所逼,看来只有离开长沙。丰子恺对长沙颇有点恋恋不舍。这地方,曾被屈原、贾谊涂上一层忧伤的色彩,然而如今蓬勃的抗战热情已经一扫这忧伤之气,长沙到处都是抗战标语,民众燃烧着火一般的热情。
  本来可以等开学前赴桂林,但5月间,桂林教育局曾来函,聘请丰子恺到桂林去担任广西全省中学艺术教师暑期训练班的课。因此,必须在放暑假前就赴桂林。丰子恺对于这训练班颇有好感。当今,在这禽兽逼人的时候,在像曹聚仁这样认为孩子不学艺术是&很好&的时代,桂林教育当局却不忘记人间和平幸福之母的艺术,特为开这个艺术师资训练班,这才是泱泱大国的风度!
  于是,6月23日,丰子恺率眷10人偕亲戚,与老友张梓生一家,合叫一辆汽车,于早上8时往桂林进发。从长沙到桂林,有550公里,汽车要在途中一宿。以往行路,大都坐船,即使乘车,也只是数小时的短途。这次要坐两天,而且岳老太太患了肾病,一小时内要小便二二次,坐长途车实在不方便。无奈,只得随带一只便桶。车子震动,臭气熏人,也顾不得了。另外,丰子恺还有一件暂且保密的事:妻子力民9年不育,在流亡中竟怀了孕,胎儿已有4个月。这时期的孕妇最不宜震动,偏偏要坐两天颠簸的汽车!丰子恺着实担心,为她捏两把汗。长途汽车实在震得厉害,有的孩子被震得嚼了舌头,有的靠窗呕吐了。车中行李好像是活的,自己会从车尾&走&到车中央来。
  正午,车在衡阳小停,大家草草果腹,便又启程。晚上7时,开到零陵,到一家牢狱似的小客栈里去住宿。丰子恺首先关心的是岳母和妻子,只见岳老太太端坐在竹凳上挥扇,没事!妻子拿着电筒赶来赶去找手表,竟在草地上找到了。可见她也平安无事。丰子恺心中放下了两块大石头。
  想起了未来的孩子,丰子恺觉得虽然多一个孩子多一点麻烦,但孩子降生在神圣抗战的时代,受到生气蓬勃的环境的胎教,生下来一定是个好国民,是未来新中国的坚强的一份子。丰子恺不怕麻烦。这时候,他回忆起了在兰溪时曹聚仁的一番话。曹聚仁对丰子恺说:&我告诉你一个故事,这故事其实是很好的:杭州某人率眷坐汽车过江,汽车停在江边时,一小孩误踏机关,车子开入江中,全家灭顶。&接着,他又补说一句:&这故事其实是很好的。&把&很好&两字提得特别高。言下之意:像你这样的人,拖了这一群老小逃难,前途实在是难以逆料的。
  这位战地记者估量丰子恺全家在这大时代难免覆灭。而事实上,丰子恺辗转流徙,不仅全家平安,如今还要添丁。在小旅店中谈及此事,大家都为即将添丁而高兴。于是,丰子恺预先给孩子起名。根据春间在汉口所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一诗的意义,给孩子起名为&新条&。长女陈宝说,&条&字不好听,请改成&枚&。于是决定起名&新枚&。新枚尚未出生,名字先到人间,家人已虚席以待了。
  次日晨8时,汽车又上路了。零陵以西的公路比以前更加崎岖,有时车中的人被抛到半尺高。下午3时抵桂林。全家暂时在大中华旅馆安身。
  &桂林山水甲天下&,丰子恺久闻其名。但到了桂林一看,这些拔地而起的尖峰,与西湖优美的群山显然是两回事。丰子恺看惯了西湖的山,不能欣赏桂林的山。他说,桂林的山是奇特的山,应该称为&桂林山水天下奇&。但对于桂林的民风,他由衷地赞叹他们的朴实。
桂林的市街,在当时相当萧条。街上行人,有不少穿灰色布制服。起初丰子恺以为是壮丁,后来才知道这是公务人员的制服,每套不过售桂币8元,即法币4元。丰子恺在长沙花法币9元定制的一套中山装,已经便宜得要看服装店老板的脸色了。但与广西装相比,贵了一倍多。他顿时感到惭愧,说自己一个人消耗了二又四分之一个人的衣服。
  桂林开明书店的经理陆联棠,替丰子恺在马皇背(街名)租了三间平房,又替他定制了些竹器家具。12个人用的家具,只要法币30余元。在上海,只够买一只沙发,还不是顶上等的。丰子恺又替养尊处优的人惭愧了:他们一人用的坐具就耗了12人用的全套家具。他们一人用的全套家具,应抵120人所费。他们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是否也比常人大120倍呢?否!
  在定制竹器时,丰子恺发现,竹器店的人为了怕耽误约期,宁愿回报生意,不愿欺骗搪塞。广西民风真纯朴,真耿直。
  桂币是法币的一半,这一点,起初很不习惯,总嫌物价贵,其实要打对折。等到习惯后,又自然而然地要把年龄、日期、里程都打对折了。
  桂林的防空很严。规定从6月21日起,每天上午6时至下午5时半,路上行人不准穿白色或红色的衣服。有谁穿了,警察就用墨水笔在这人背上画一圆圈,或者乱涂一番。城外四周奇形的山下,有广大的洞,是天然的防空壕。桂林当局依照路程远近,指定某街某巷的居民在空袭时避入某山洞。街上到处张贴着进洞的地图。居民各自认明自己所属的山洞,空袭时就有藏身之地了。只要人人都能遵守,敌机来犯时最多炸毁几间房子,而不能伤老百姓一根汗.毛。丰子恺所住的马皇背,指定的避难所是老人洞。桂林当局对防空规划得如此严密周到,无怪乎广西要称为"模范省&了。
  艺术教师暑期训练班开学了。丰子恺为学员们讲艺术课,所讲的内容,写成文章,即《桂林艺术讲话之一》、《之二》、《之三》和《艺术必能建国》。在这些讲话中,丰子恺阐述了不少艺术主张。他认为艺术决不是消闲物、奢侈品。他把艺术比作金鸡纳霜(即奎宁丸),外面吃起来是甜的,好像糖果之类的闲食,而其实里面的药,能歼灭病菌,使人健康。&艺术能自然地减杀人的物质迷恋,提高人的精神生活&,而&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重&,因此,&大家有艺术,则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他提倡&与人生密切关联的艺术&,反对&那种死的艺术--手指上的雕虫小技,感觉游戏的主体派,奇离古怪的未来派,以及感情麻醉的吟风弄月,无病呻吟的颓废艺术&。
  在训练班讲了一个月课,学生们对漫画特别感兴趣,这促使丰子恺后来出版了《漫画的描法》(1943年)一书。在讲艺术课的同时,还要频频躲警报。丰子恺作了.一首《望江南》以形容当时的情况:
逃难也,逃到桂江西。
独秀峰前谈艺术,
七星岩下躲飞机。
何日更东归。
  在桂林时,有过一个小插曲。丰子恺于这一年(1938年)7月19日从桂林写一封信给姑母的孙子徐一帆,信中说:&……途中惟去冬备受风霜之苦,萍乡以后皆旅行,非逃难矣。今离乡已四千里,气候饮食,均多乖异,幸全家十人皆健康,堪以告慰。……桂林山水甲天下,环城风景绝胜,为战争所迫,得率全家遨游名山大川,亦可谓因祸得福……&
  丰子恺对桂林山水并不怎么欣赏,但毕竟奇特,从未见过,值得称颂。岂料这一称颂,惹出一点风波。徐一帆把这封信交《文汇报》于8月9日发表了。同日还发表了叶圣陶的诗《不惜令随焦土焦》。于是有一位署名若霖的人于8月16日在《华美晨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因祸得福&》的文章,在攻击叶圣陶的诗句&摘鲜饱啖红樱桃''的同时,也批评了丰子恺的&因祸得福&论。著名文学家柯灵以陈浮的笔名于8月19日在《文汇报》&世纪风&的副刊上发表了一篇《拭去无知的唾沫》。他在文中说:&叶丰两位,前者远在重庆,后者寄迹桂林,那诗和信,都不是预备发表的。拿来介绍给读者的是我。他们牺牲得很多,而都了无难色;历尽风霜,又能够处之泰然。这样从容赴难的精神,即使在一麟半爪的文字中间也表现得极其明白。我相信,这是决不能求之于那些躲在租界里昏天黑地说风凉话的'文学家,的。不料这也终于不容于'孤岛'的文坛。--这虽然无损于叶丰两先生,而且这些枝节,他们恐怕连知道的机会也没有。但这责任是我的,还是让我来代他们拭去那喷来的无知的唾沫吧。&
  8月27日,若霖又以《不必&诡辩&&武断&》为题,在《华美晨报》上撰文提出反驳。在文中他又提到&近年来这两位先生在文学领域中仿佛不十分积极似的&。柯灵又以陈浮的笔名在9月2日的《文汇报》发表了一篇《拭沫之余》,进一步进行驳斥:&……国难当头,逃难逃到桂林,也只好闭起眼睛,不看风景,以示忧愤;倘使不免一看,而且看得怡悦,那就连一切抗战的行动和作品,都给抹杀……&柯灵当时对丰子恺虽没有交往,却了解得很深。他在9月28日又写了一篇《抗战中的丰子恺先生》,列举了丰子恺的《告缘缘堂在天之灵》、《劳者自歌》、《我们四百兆人》等的引文,恰如其分地称颂丰子恺&本来不是革命家,但战后呢,由我看来,却是很'积极'的了。虽然不免老朽,不曾上前线杀敌,但已经是一位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可敬的战士。他勇敢,坚决,乐观,和一切的战斗者一样。作为证据的,是他这一年来的行动与言论。……"
这个小插曲,充分说明了丰子恺的抗战热情是有目共睹的。
  暑期训练班结束后,丰子恺要到桂林师范去任教了。校长唐现之请丰子恺住到校舍里去。但校舍在离桂林70华里的两江圩上,离桂林甚远。于是托友人在离两江圩5华里的一个偏僻小村泮塘岭租了门牌40号的谢四嫂家的房子。妻子力民即将临盆,不宜迁往乡间,仍留在马皇背,由长女陈宝、幼女一吟相伴。其余人马,则迁居泮塘岭。
  那时候,表亲周丙潮一家和章桂仍随行。为了安排他们的生活,丰子恺在桂林桂西路南侧崇德街上找到一楼一底的店面房,为他们开设了一个小书店。因喜其街名与故乡崇德县名相同,便起名崇德书店。丰子恺自题招牌,于9月1日开张。乡亲杨子才(杨乔)从南昌流亡到桂林,便请他也入店工作。店很小,楼上住着丙潮夫妇及其子传农,还有章、杨二位。店内经销的书,绝大部分是开明书店版的。同时也兼营外版书、科技书和各种期刊。当时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都集中在桂西路上。崇德书店当然比不上这些大书店,但幸得开明书店照顾,先销售,后结账,总算能维持5个人的生活。
  10月11日,日军攻陷岳阳。次日,蒋介石下令,在日军进攻长沙前,焚毁长沙市区,实行&焦土抗战&。长沙警备司令酆悌便于当日深夜派出300余人纵火焚烧长沙。大火延续了三天三夜,烧毁了长沙城,烧死了居民两万余人!可怜尸横遍地,鬼哭神号。敌军并未立即进攻长沙,我们的同胞却死于自己政府之手。&焦土抗战&的错误政策引起了全国各界群众强烈抗议。丰子恺愤然地说:&谁无父母,谁不要命?而使之白白地惨死,谁任其咎?&为乎民愤,蒋介石下令枪毙了执行命令的酆悌等3人。
  这棵屡遭浩劫的大树是砍不尽,烧不绝的。未来的国民--新枚,已经在母胎中蠢蠢欲动了。
  10月24日,也就是丰子恺开始写《教师日记》的第一天,他在桂师上毕上午的课,步行回家,途遇赶来桂师的章桂。原来力民进省立医院待产时,忽患子痫症,医生要丰子恺速去决定办法。这一天偏偏没有去桂林的车,只得搭一辆已客满的小汽车,坐在司机座位的背上,身体弯作S形。
  产科主任郑万育说,临产尚有三星期,但一患子痫症,今天下午非动手术不可。医生问丰子恺:万一不能大小两全,保大还是保小?&当然保大!&丰子恺毅然决然地说。于是履行了签字手续。没有印泥,便用手指醮了红墨水抹在图章上盖了章,可见其时情形之紧急。
好友陆联棠、张梓生、王鲁彦,还有表弟周丙潮,都已先丰子恺来到医院,为他分忧。张梓生一直陪伴到孩子出生时。母子幸皆平安,全赖郑万育医生医术高明。原来郑医生是丰子恺的读者,所以一见相契。护士周女士又是丰子恺昔年在上海时的学生,十余年后五千里外在患难中重逢,实为奇缘。力民产后病势颇重,数十日后才神智清醒;新枚则很健壮,只是因脚先出生,拉扯后有微恙,不过后来就没事了。
丰子恺所崇敬的马一浮先生,自从桐庐一别后,曾赴开化友人处避难,后迁江西泰和。应浙江大学之聘,以大师名义在泰和讲学。后赣北战事紧张,浙大迁宜山,马先生则南行入广东走柳州来桂林小住,就在新枚出生之次日离去。丰子恺前往送别,马先生问他:生了一个男孩还是女孩?丰子恺竟答不出,说:只知道生了一个人。在场的人都笑起来。由此可以看出丰子恺注重的是保得妻子力民的平安;而且他没有封建思想,没有把生男生女当一回事。
  马一浮先生在桂林期间,丰子恺相偕游栖霞洞,重又聆听了先生的教诲。得知缘缘堂被毁,马先生表示慰问,其学生王星贤(当时在桂师执教)作诗赠丰子恺:&丈夫四海便为家,缘起无生未足嗟。万卷图书千里梦,一庭风月四时花。钩帘归燕春犹待,满树栖鸦日已斜。早晚楼台弹指现,五云常护绿窗纱。&
  丰子恺对于他们的慰问铭感于心,一时间似又回复到了桐庐负暄时的情景。但马先生不能在桂林久留,还是要到宜山浙大去任教。送别马先生之后,丰子恺回到医院,"途中忽见桂林城中黯淡无光,城外山色亦无理唐突,显然非甲天下者。盖从此刻起,桂林已是无马先生的桂林了。&(日《教师日记》)
  力民总算恢复得快,11月6日就出院。由桂林农民银行吴敬生用小汽车送到泮塘岭。泮塘岭的房子,三间正屋之外,天井两侧各有一厢房。东厢充作厨房。西厢本为牛棚,现修好屋漏,平好泥地,留给新枚来住。力民一向无奶水,便让新枚吃炼乳(甜牛奶)。丰子恺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道:&……他吃牛奶,住牛棚,将来力大如牛,可以冲散敌阵,收复失地。至少能种田,救世间的饿人。即使其笨也如牛,并不要紧。中国之所以有今日,实因人太聪明,不肯用笨功的原故!&
11月14日,收到马一浮先生寄来《赠丰子恺》一诗:
昔有顾恺之,人称三绝才画痴;
今有丰子恺,.漫画高文行四海。
艺术权威亦可惊,学语小儿知姓名。
人生真相画不得,眼前万法空峥嵘。
诗甚长。丰子恺对&人生真相画不得,眼前万法空峥嵘&这两句很赞同。他在日的&教师日记&中写道:&我的画集《人间相》所描的实在是地狱相,非人间真相。明知讽刺乃小道,但生不逢辰,处此末劫,而根气复劣,未能自拔于小道,愧恨如何!&后来丰子恺在遵义重画的《子恺漫画全集》付印时,把这首长诗放在卷首以代序言(这首诗当时的写法与后来作为序言时略有出入。以上所引,是按序言的写法)。
在桂师任教期间,丰子恺为桂师谱写了一首校歌:
百年之计树人。教育根本在心。
桂林师范仁为训,克己复礼泛爱群。
洛水之滨,大岭心村,
心地播耘,普雨悉皆萌。
后又为全县国民中学制校歌曰:
励勤朴兮贵劳谦,全县国民体魄健。
崇信义兮尚仁爱,全县国民道德全。
健健健,日日健,全全全,日日全。
精神物质本无偏,试看湘漓分流共一源。
这一段时期,丰子恺热心于艺术教育。校方为宣传保卫大广西,停课两星期。由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抗战漫画,分组往乡下揭贴。丰子恺自己也作了4幅。
  新生儿新枚,成了全家宠爱的对象。丰子恺每次回家,总是想念他,巴望快点见面,自笑&丈夫亦怜少子&。虽然蛰居乡间,与桂林的友人仍经常保持联系,常常到桂林去与他们会面。自10月武汉沦陷、长沙自焚以来,知识界人士逐渐云集到桂林,使这个萧条的城市一下子热闹起来,与重庆、昆朋成为鼎足西南后方的三大城市之一,被冠以"文化城&的名称。丰子恺在桂林会见了许多新朋旧友。老友傅彬然、王星贤已到桂师任教,成为丰子恺的同事,共数晨夕。胡愈之、宋云彬、王鲁彦等,都是长沙自焚时的虎口余生,先后已到桂林。此外,朱雯、贾祖璋、林憾庐、林半觉、舒群等,也常在桂林会面。学生陈瑜清、萧而化,在汉口已重逢过,现在又在桂林相见。丰子恺还在桂林会见了巴金和王西彦。王西彦早年读过丰子恺的《秋》,这时候见到他本人,&只觉得从他身上完全看不到超脱出世的样子。&(《辛勤的播种者》,1979年)会见巴金,是在张梓生家。张是绍兴人,介绍时口音含糊,经过谈话之后,才知是巴金。丰子恺久仰其名,便重新站起来与他握手。
  除了在桂林与朋友们会面外,丰子恺与外界的通信也频频不绝。信件一来就是一大堆,引起了泮塘岭房东谢四嫂的惊讶:&先生你是做什么生意的?&甚至在猜度:&一定是做大官的!&
  诸信件中,友人柯灵于1939年3月从上海来信,说有一署名&次恺&的人经常向《申报》投画稿,字画均肖似丰子恺本人。次恺,原名李毓庸,浙江永嘉人,1919年生。东吴大学肄业,学生物科学,业余爱好丰画。因受护生画影响。从此戒食荤腥。此人实在与丰有缘,可惜始终未见过面。
1939年初,宋云彬约请丰子恺到桂林商量作《日本侵华画史》事。丰子恺在离缘缘堂前,已在阅读蒋坚忍著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打算据此编一册《日本侵华画史》。草稿已
成数十幅。逃难到拱宸桥时,恐被敌寇追及搜出,祸及同舟,便在当夜将稿投入河中。后来到了汉口,买到原书,颇想重作,但因事忙而未能实现。这回宋云彬提出此事,正合丰子恺的心意。不久,胡愈之也约请他编绘一套抗战宣传画。这两件事都是丰子恺乐意担任的。不过,《日本侵华画史》一事,计划过于庞大,终于未能问世。
  1939年3月,开明书店章雪山宴客于桂林美丽川菜馆,共商《中学生》杂志复刊的事。席间,傅彬然被推为《中学生》主编,叶圣陶为社长,陆联棠为发行人。丰子恺被提名为编辑委员,答应随时供稿。
  在桂林时期,除了忙于执教、作画、写文之外,丰子恺也随时留意当地的种种工艺品,如价廉物美的竹篮、竹盒与竹碗,泮塘岭的厨房和牛棚的禾窗上简单而美观的花纹,永福的土制小罐形油灯,两江圩上的折纸灯等等,丰子恺都把它们的形象画在日记上留作纪念。
  11月26日,在浙江大学任教务长的好友郑晓沧从宜山打来电报,说浙大要聘王星贤为英文讲师,元旦开学,要丰子恺说服王星贤。王星贤之来桂师任教,原是丰子恺所介绍,因为当时马一浮先生正在桂林。如今马先生已赴宜山,为弟子的随师而行,原是正理。王星贤便于12月16日动身前往宜山。而丰子恺埋在桂师的这只根似乎也开始松动了。秋间郑晓沧过桂林时,就已表示浙江大学要聘丰子恺。当时唐现之校长态度很诚恳,丰子恺未便失信于他。而这回浙大聘王星贤,马先生在给王星贤的信中跗笔说:&晓沧又欲聘子恺云。&丰子恺忽然觉得对桂师的百数十个质朴的广西学生留恋起来。不过暂时还不会走。
  丰子恺利用上课之余的空时间,在泮塘岭做了两件事。一是发心将抗战以来所作画稿选取较满意的,各重画一张,盖上&缘缘堂毁后所蓄&图章,供自己保藏。缘缘堂内原有自藏画甚多,全部被毁,如今重新来过。一概用四尺玉版宣一开十二之尺页来画,因为一则丰子恺认为自己的画适宜小幅,二则流离中便于携带。这一套画(后来不再盖毁后所蓄图章)从日开始画,一直画到1946年,最后得200余幅。从1942年开始,丰子恺到各地举行画展时,常用这一批画。原作从来不卖,谁要买,就指定题材,由他在展览闭会后另画。这批画一直保留到1968年,送给幼子新枚珍藏至今。这是后话。
马一浮先生终于正式来信,说郑晓沧托他转言,浙大要聘丰子恺为艺术指导。然而从12月23日接信到成行,由于交通工具无着,竟长达3个多月。丰子恺便利用这段时间又完成了第二件事:重作《漫画阿Q正传》,共计54幅。此画册已是第三次重作。第一次于1937年春作于杭州田家园,同乡张逸心(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佛教的诗词文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