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为什么不造反这么软弱

《岳飞》 岳飞 为什么能打胜仗 用原文回答
《岳飞》 岳飞 为什么能打胜仗 用原文回答 10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其他回答 (2)
现在人们都认为岳飞很了不起,打仗常胜,甚至有实力灭掉金国,我一直对此深为怀疑,后来经过长期研究,我认为《宋史》中关于岳飞的记载和岳飞的传说很多是靠不住的。  第一、岳飞打胜仗规模都很小。绍兴十年(1140)七月十四日宋金颖昌大战,岳飞部将王贵在《王贵颖昌捷奏》中说杀敌“五百余人”,而《宋史》中杜撰为“杀敌五千”,从常识上分析,没有人会把自己的胜利的战绩缩小汇报,而这实际上就是岳家军对金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而这次战斗中“杀其统军、上将军夏金吾”里这个“夏金吾”根本不见于其他史料记载。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这里举这一例说明问题。  第二、岳飞经常失败,可谓败多于胜。如《金史。王伯龙传》中就记载“军渡采石,击败岳飞、刘立、路尚等兵,获刍粮数百万计。”在《金史。完颜昂传》也记载“宋将岳飞以兵十万,号称百万,来攻东平。东平有兵五千,仓卒出御之。时桑柘方茂,昂使多张旗帜于林间,以为疑兵,自以精兵阵于前。飞不敢动,相持数日而退。”“昂举兵以为声援,飞乃退”。《金史。仆散浑坦传》记载“天眷二年,与宋岳飞相拒。浑坦领六十骑,深入觇伺,至鄢陵,败宋护粮饷军七百余人,多所俘获。”甚至《金史。完颜宗秀传》记载“宗弼复取河南,宗秀与海陵俱赴军前任使。宋将岳飞军于亳、宿之间,宗秀率步骑三千扼其冲要,遂与诸军逆击败之。”  第三、有文章说:岳飞的军队也劫掠百姓。经过查阅史料,如陈亮的《中兴遗传》就有记载。《三朝北盟汇编》也说岳飞部将韩顺夫攻讨曹成时“辄扎营解甲,以所掳妇人佐酒”,结果大意之下吃了败仗。  那么为什么岳飞的形象会和历史上实际的岳飞差别这么大呢?我分析有三点原因。  第一、后人工作。岳飞的后人尤其是他的孙子岳珂,写了许多文章来夸大自己先祖的功德,而后来由于编写《宋史》和《金史》、《辽史》时间紧任务重,所以编写者就不加甄别地把岳珂的文章收入岳飞传,这就是为什么在《宋史》和《金史》中,出现了编写史书的作者一样,但是记载岳飞的战争状况却不一样。  第二、演义戏说。宋朝开始有了话本,所以人们开始不断戏说,尤其是到了元朝杂剧盛行,使得演义和戏说把岳飞夸大为一个光辉的英雄形象。  第三、人民需要。在宋朝之后,宋朝受金朝压迫、元朝压迫汉人、明朝受蒙古部落袭扰不断一度还打到北京城下,所以岳飞的事迹盛行流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汉民族想借此激励士气。因此才有《满江红》这首并非岳飞写的词的出现。
岳飞的人物形象
&&&&&&& 岳飞生平战迹
&&&&& 【首次北伐】绍兴三年(1133年),宋神武左副军统制、襄阳府邓州随州郢州镇抚使、兼襄阳知府李横和随州知州李道联合伊阳县风牛山寨的翟琮北伐伪齐刘豫。伪齐部队纷纷倒戈,牛皋、彭玘、赵起、朱全、牛宝、朱万成等军归附于李横,董先、张玘、董震等军归附于翟琮,伪齐唐州知州胡安中由李道招降。李横和牛皋、彭玘等克复了汝州(今河南汝州市)、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市)、信阳军(今河南信阳市)等地。翟琮和董震、张玘、董贵、赵通等攻入西京河南府,处决了盗掘宋朝皇陵的伪齐河南尹孟邦雄。但刘豫马上向金军求援。三月间,金元帅左都监完颜宗弼会合李成所率二万伪齐军,在开封西北牟施冈同宋军会战。李横、牛皋等军被金方重铠铁浮图骑兵击溃。到十月为止,翟琮的伊阳县风牛山寨大本营、邓州(今河南邓州市)、随州(今湖北随州市)、唐州(今河南唐河县)、襄阳府、郢州(今湖北钟祥市)等地相继被金军攻占陷落,李横、翟琮、牛皋、董先、李道、张玘等全部退到江南西路,彭玘战死。伪齐的李成、许约等联络割据洞庭湖的杨幺、黄诚叛军,约定来年六月间南北夹攻,伪齐军和杨幺军水陆并进,顺江东下,“前去浙中会合”,消灭南宋政权,双方“建国通和”。  败逃到长江一带的宋军中,李道、牛皋等屡次申状岳飞和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赵鼎,“乞听岳飞节制”。宋廷于是将牛皋、董先共一千余人以及李道等部并入岳家军,张玘也拨归岳飞统辖;翟琮改任江南东路兵马钤辖,独立成军;李横和岳飞基本同级别,不愿隶属岳飞,其一万五千人马改隶官职更高的张俊。  绍兴四年(1134年),为击败伪齐军和杨幺军的合兵计划,岳飞决定先打李成、后打杨幺,宋廷正式任命岳飞为荆湖北路前沿统帅,在他的制置使官职上添入“兼制置荆南、鄂、岳”的加衔,岳家军里增加荆湖北路安抚使司颜孝恭部约一千九百人,崔邦弼部三千人,以及荆南镇抚使司的兵马。岳家军当时用于进攻襄汉六郡的总兵力,大致在三万五千人左右。  由于再败对战局有重大影响,南宋朝廷非常看重这次岳飞的出征。出师前,赵鼎又生怕岳飞有失,上奏高宗:“陛下渡江以来,每遣兵将,止是讨荡盗贼,未尝与敌国交锋。(岳)飞之此举,利害甚重,或少有蹉跌,则使伪境益有轻慢朝廷之意。”为了使岳飞之“将佐竭力奋死”,“以济事功”,宋高宗亲自手诏,称岳飞曾保奏王贵、张宪和徐庆三将“数立战效,深可倚办”,“理宜先有以旌赏之”,给王贵等三人颁赐捻金线战袍各一领,金束带各一条。宰相朱胜非遣使通知岳飞,只要得胜即授予他节度使的头衔。宋高宗又特令张俊的神武右军和杨沂中的神武中军分别甄选战马各一百匹拨给岳家军,并在岳飞的制置使官衔上又增加“兼黄州、复州、汉阳军、德安府”的加衔。岳家军自鄂州渡江攻郢州,岳飞在江心对幕僚们发誓:“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  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五日,岳家军开到郢州城下。伪齐郢州知州荆超和长寿知县刘楫率一万多人马守城,拒绝投降。由于后勤供应有困难,岳家军的军粮不过两餐饭,但岳飞却说:“可矣,吾以翌日巳时破贼!”六日黎明,岳家军开始总攻。荆超投崖自杀,刘楫被活捉后斩首,伪齐守军被杀达七千人。  然后岳家军分兵两路,张宪和徐庆率军往东北去进攻随州,岳飞率主力往西北主攻伪齐大将李成驻守的襄阳府。李成不战而逃,五月十七日,岳飞占领襄阳。而另一边,伪齐随州知州王嵩坚守不出,张宪和徐庆连攻数日不果,牛皋自告奋勇,只带三日口粮领兵支援张宪和徐庆。五月十八日,三日粮食尚未吃完,牛皋便与张宪、徐庆合军攻下随州城,其中十六岁的岳云使两杆数十斤重的铁锥枪,第一个攻上城头。五千伪齐军被歼灭,王嵩被俘并被押赴襄阳府处斩。  和前一年(1133年)对付李横北伐一样,刘豫急忙调度兵力并请来一部分金兵,集结在邓州东南的新野市、龙陂、胡阳、随州的枣阳县(今湖北枣阳市)以及唐州、邓州,加上李成逃到新野的部队,号称三十万大军。岳飞命统制王万和荆南府镇抚使司统制辛太守住清水河,引诱伪齐军进攻。辛太怯战,竟私自逃往峡州宜都县(今湖北枝城市)。 六月五日,王万军与伪齐军交战后,岳飞亲率主力夹攻,击败了李成军。第二天,李成又列阵求战,却犯了刘邦在彭城之战中犯的战术错误,被岳飞看出破绽。对于王贵、牛皋等将的请战,岳飞说:“且止,此贼屡败吾手,吾意其更事颇多,必差练习,今其疏暗如故。夫步卒之利在阻险,骑兵之利在平旷;成乃左列骑兵于江岸,右列步卒于平地,虽言有众十万,何能为!”岳飞举鞭对王贵说:“尔以长枪步卒,由成之右击骑兵。”又对牛皋说:“尔以骑兵,由成之左击步卒。”和刘邦在彭城之战的败局相似,李成的前列骑兵溃散之后,将后列骑兵挤入水中淹死,军队崩溃一败涂地。李成一军元气大伤,后来再也没能反攻襄阳府。  刘豫不断火急向金国求援,但是完颜宗弼刚刚在三月被吴玠一军在仙人关大败,金军主力损折很大,元气未复。又恰逢盛夏,女真人不耐酷热,正在北方避暑。于是只派了一员史书上未记录姓的、名叫刘合孛堇的二等战将,会合李成,拼凑了陕西和河北签军数万,在邓州西北扎了三十多个营寨防守。  在备办粮草准备了一个多月以后,王贵和张宪分别率军从光化路和横林路向邓州挺进。七月十五日,王贵和张宪两军在邓州城外三十几宋里,同数万伪齐军和金军激战;王万和董先两部突然出现夹击,击败了对手。金将刘合孛堇只身逃窜。岳家军俘降签军将领杨德胜等二百余人,夺取战马二百多匹,兵仗数以万计。伪齐军高仲退守邓州城。七月十七日,岳家军攻城,岳云又是第一个登城的勇士,攻下邓州活捉了高仲。岳飞为避嫌,只报了岳云随州之功,未将邓州之功申报。事隔一年,宋廷查清此事,方才将岳云升迁武翼郎。由于岳云勇猛善战,被称为“赢官人”。  七月二十三日,选锋军统制李道攻占唐州。王贵和张宪同时在唐州以北三十宋里,再次击败伪齐军和金军。同一天,信阳军也被攻下。伪齐唐州知州、信阳军知军、通判等官员被俘共五十名。第二年,宋高宗为此特奖赏李道和崔邦弼金束带各一条。  七月二十六日,刘光世部将郦琼才率五千援军赶到,但已经无仗可打。岳飞特别上奏,恳求给这五千人“先次推赏”,“卒使不沾寸赏,恐咈人情”。  克复襄汉是岳飞的第一次北伐,由于两三个月前吴玠仙人关之战大破金军主力,帮助了岳家军完成了自南宋开国八年以来第一次收复了大片失地的目标。收复的地方包括前一年丢失的原先李横的辖区,以及额外的原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   【镇守襄汉】克复襄汉后,岳飞面临的是新恢复的中原地区的后勤防务问题,这是以后直到金哀宗时金国被灭中原被克复后都一直困扰宋军的问题。这些地方因为“久罹兵火”,原来的居民“或被驱虏,或遭杀戮,甚为荒残”,以至于“百里绝人,荆榛塞路,虎狼交迹”,“野无耕农,市无贩商,城郭隳废,邑屋荡尽,而粮饷难于运漕”。凡是这样克复失地的宋军,都有一个两难的防务问题:“若少留将兵,恐复为贼有”;“若多留将兵,唯俟朝廷千里馈粮,徒成自困,终莫能守”。  因为后勤的问题,岳飞只能将主力撤回,留少量兵力戍守。伪齐刘豫李成的军队虽然不时骚扰,却始终不能夺回襄汉六郡的控制权。  襄汉六郡原来分属京西南路和京西北路,这次收复之后,宋廷为统一管理,单设襄阳府路。除在襄阳府设安抚使司外,不按制度设置“差监司”、即转运使司等文人监军系统,“止委制置使岳飞措置”。这是战时对宋朝历来的文人控制武将军队的反动,对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的影响。  此时岳飞作为武将不敢居功,上奏说自己“人微望轻,难任斯职”,要辞去制置使并请求宋廷另“委任重臣,经画荆、襄”。宰相赵鼎认为:“湖北鄂、岳,最为沿江上流控扼要害之所,乞令(岳)飞鄂、岳州屯驻。不惟淮西藉其声援,可保无虞,而湖南、二广、江、浙亦获安妥。”宋高宗同意赵鼎的主张,确定岳飞改驻荆湖北路的首府鄂州(今湖北武昌),自此岳家军的大本营就定在了鄂州。  绍兴五年的南宋军队整编   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的规模从三万多人的规模增加到十万人左右的规模、,岳家军也从原先十将的编制扩充至三十将的编制,每将的平均兵力是三千多人。到绍兴九年(1139年)岳家军增至八十四将,每将的平均兵力减至一千二百余人。  据绍兴九年(1139年)统计,这十二军共有22名统制、5名统领和252名将官分别率领,其中有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84名。王贵任中军统制,张宪任前军统制,这二人是岳飞的副手,岳飞不在时可代替岳飞指挥其他统制,主持岳家军全军的事务;徐庆、牛皋和董先三人最为善战;此五人是岳家军的中坚人物。   【二次北伐】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第二次北伐前,有两件事影响了他的布置。  一是目疾。自1130年着手建立岳家军后,岳飞连续六年在夏天剿匪、在冬天抗金和伪齐。尤其是夏天在南方湿热的气候中用兵,是岳飞这个河北人所不适应的。绍兴五年(1135年)夏六月,平定杨幺后,岳飞病势加重,‘两目赤昏,饭食不进’,‘四肢堕废’,以至于不得不上奏恳请解除军务养病。宋高宗当时倾向主战,回绝了岳飞的申请,反而说岳飞‘措置上流事务,责任繁重’,‘卿当厉忠愤之素心,雪国家之积耻,勉副朕志,助成大勋’。经过治疗,到了秋冬季,岳飞的目疾有所好转。   二是岳母姚氏于绍兴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去世。岳飞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和老母在一起时总是全天侍侯,亲自调药换衣,无微不至。姚氏死后,岳飞和岳云等人扶着其灵柩,光着脚徒步走到江州的庐山。丧葬完毕,岳飞就留在东林寺中为母守孝。按古代礼法,岳飞必须‘丁忧’三年,如有特殊情况方可‘起复’,即居官守丧。岳飞要坚持礼法,但满朝上下均一致反对。宋高宗命宦官邓琮到东林寺请岳飞起复,岳飞‘欲以衰服谢恩’,邓琮坚持不允,但岳飞‘三诏不起’。最后,宋高宗对岳飞及其部下下达了严厉的警告,说岳飞‘至今尚未祗受起复恩命,显是属官等并不体国敦请’,‘如依前迁延,致再有辞免,其属官等并当远窜’。主战派李纲也单独给岳飞写信说,‘宣抚少保以天性过人,孝思罔极,衔哀抱恤’,恳切希望他不要‘以私恩而废公义’,‘幡然而起,总戎就道,建不世之勋,助成中兴之业’。岳飞终于下了决心放弃礼法,重返鄂州后带兵镇守襄汉,同时将姚氏‘刻木为像,行温凊定省之礼如生时’。   主战派宰相张浚从绍兴六年(1136年)正月起到前线视师。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都被召到镇江府的都督行府商议军事。张浚向宋高宗称赞韩世忠忠勇、岳飞沉鸷,可以倚办大事。三月,宋廷任命韩世忠为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岳飞为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副使,并且移镇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此次都督行府军事会议决定由韩世忠自承州、楚州出兵攻京东东路的淮阳军(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由岳飞自鄂州出发到襄阳府然后北伐,由张俊自建康府出发到泗州,由刘光世由太平州出发到庐州,由杨沂中的殿前司军作为其旧上司张俊一军的后援。韩世忠和岳飞主攻,张俊和刘光世主守。  二月中旬,韩世忠发动了攻势,但岳飞还在临安府觐见宋高宗,无法配合。韩世忠在淮阳军宿迁县(今江苏宿迁市)击败伪齐守军,围困了淮阳军城池。但六天后,伪齐援兵赶到,韩世忠被迫撤退。  当时都统制王彦患重病,其“八字军”(行营前护副军)驻荆南府,和岳家军的防区相邻。二月,左相赵鼎和右相张浚决定将“八字军”移屯襄阳府,由王彦出任襄阳府知府兼京西南路安抚使,归岳飞节制;以便一旦王彦病故,就把“八字军”并入岳家军。但王彦因旧事不接受这项任命,并且健康又有好转,宋廷遂将“八字军”调驻临安府。这样一来,岳家军没有增强军力,反而要接管“八字军”的荆南府防区分散兵力。  七、八月间,岳飞再次出兵,以春季刚刚投降的原伪齐虢州栾川县知县李通为向导进行第二次北伐。先锋左军统制牛皋迅速攻下自己故乡汝州鲁山县附近的伪齐镇汝军,活捉守将薛亨。薛亨在十一月时,由岳家军参议官李若虚押送至临安府,宋高宗命他在岳家军中戴罪立功,结果二十多年后,他仍在鄂州军中服役。牛皋又继续攻下颍昌府大部和蔡州附近进行佯攻。岳飞率主力则往西北方向进攻。八月初,王贵、董先、郝晸等攻占虢州州治卢氏县,缴获粮食十五万石。岳家军旋即攻占了虢略县(今河南灵宝市)、朱阳县(今河南灵宝市西南朱阳镇)和李通原来当官的栾川县。王贵继续西向攻克了商州全境,包括上洛县(今陕西商州市)、商洛县(今陕西商州市东南商洛镇)、洛南县、丰阳县(今陕西山阳县)和上津县(今湖北郧西县西北)。  商州、虢州都属陕西路,是吴玠的战区。吴玠部将邵隆(原名邵兴,为避宋高宗绍兴年号之讳而改名)早已上奏要收复这两地,并已被宋廷任命为商州知州。岳飞攻克商州后,便催促邵隆尽快赴任,以便腾出岳家军的人马继续征战。  岳家军继续攻取伪齐顺州、州治伊阳县。八月十三日,伪齐顺州安抚司都统制孙某与后军统制满在,在长水县的业阳迎战岳家军悍将杨再兴,被击溃。孙某等五百余人被阵斩,满在等一百多人被生擒。十四日,杨再兴又击溃伪齐顺州安抚使张某的二千多人。十五日夜间,岳家军夺取长水县城,缴获粮食二万石,并夺取了一个伪齐马监,得马万匹。接着顺州另外两县永宁县和福昌县也被攻克。李纲在接到岳飞的捷报后写信说:‘屡承移文,垂示捷音,十余年来所未曾有,良用欣快。’  但此时在陜西附近的山区作战,后勤供应线过长造成粮草不足。岳飞只得班师,留王贵等戍守。但商州的全境和虢州的部分地区从此为南宋所控制,邵隆在年底赴商州就任知州,“披荆棘,立官府,招徕离散,各得其心”,逐渐将商州建设为要塞和下一次进攻的后勤基地。  九月下旬,岳飞回到鄂州后目疾再次剧烈发作,白天的时候,连卧室的窗户都必须全挡住才行。宋廷闻讯后,特派眼科医官皇甫知常与和尚中印两人急驰鄂州为岳飞治疗,方得好转。  岳飞在这次北伐中壮志未酬,于武昌写下《满江红》。  二次北伐后,秦桧派刺客杀岳飞,未果,之后向皇帝进谗言,害死岳飞!   【第三次北伐】岳飞率岳家军的第三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反击伪齐刘豫的进攻,是一次小规模的北伐,进军至蔡州一带收兵,俘获伪齐战马三千至五千匹。  岳飞第二次北伐刚刚结束,伪齐刘豫就立刻反攻。绍兴六年(1136年)九月,刘豫以号称七十万大军进攻刘光世驻守的淮南西路。尽管宋廷右相张浚反对,但左相赵鼎调动岳家军去江州、池州支援。岳飞走到江州,刘豫已被刘光世击退,岳飞又得退回鄂州。但刘豫马上转攻长江中游的岳家军,岳家军留在商州、虢州、邓州、唐州(后来这些地方均被宋高宗和秦桧签订的《绍兴和议》割让给金国)的部队均和伪齐军和少量金军交战。  十一月十日,王贵以少击众,以一万人马在离唐州何家寨不远的大标木大败伪齐刘豫的弟弟刘复率领的十万伪齐主力,刘复仅以身免。十一月十五日,岳飞刚从江州返回鄂州不久,就亲自出兵北伐伪齐。在虢州,岳家军统制寇成在击败伪齐军后将五百名俘虏全部杀掉,违抗了岳飞的不杀伪军俘虏的军令。寇成非但没有授功,反而被岳导弹劾。在邓州,张宪以一万兵力击败了伪齐西京留守司统制郭德、魏汝弼、施富、任安中等人,俘虏郭德、施富等一千人,俘获战马五百余匹,魏汝弼等逃回西京洛阳。在唐州,牛皋、王刚等人以步兵八千于方城县击败伪齐军,斩马汝翼,并俘虏一千人,俘获战马三百多匹。  岳飞到达唐州前线时,大败刘复的王贵一军已经追击伪齐进入蔡州,岳飞决定带上十天的粮草跟进。到了蔡州城下,却发现城防坚固,而且伪齐李成、李序、商元、孔彦舟、王彦先、贾潭等部在附近埋伏,准备合击岳家军。岳飞于是决定退军。老对手李成一军再次穷追不舍,但被王贵、董先先后大败。岳家军俘虏了伪齐几十员将领,几千名兵士,并俘获战马三千匹。  班师后,因为“掩杀逆贼五大王刘复、李成等,累立奇功”,王贵晋升为正任的棣州防御使,牛皋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和建州观察使。   【第四次北伐】岳飞率岳家军的第四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闰六月和七月期间。岳飞率十万岳家军大败金军统帅完颜宗弼(兀术)的女真军主力于郾城、颖昌和其它河南各地,完颜宗弼逃出开封退回北方。但因为宋高宗赵构和权相秦桧要签订《绍兴和议》等政治原因,岳飞的第四次北伐因此失败。  郾城之战  七月初,完颜宗弼在顺昌之败一个半月后,得到了盖天大王完颜宗贤(赛里)等的援军,在探知岳飞本人在郾城指挥岳家军后,全军出动试图突袭郾城这个岳家军总部,导致一场主力之间的大决战。  八日,探马报告岳飞:完颜宗弼领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昭武大将军韩常等将,精锐马军共一万五千多骑神速出现在距郾城只有二十多宋里的路上,不仅如此,还有源源不断的金国十万步军向郾城推进。岳飞命令岳云率领背嵬八千马军和游奕军的马军出城迎击,并说:“必胜而后返,如不用命,吾先斩汝!”金军后续部队不断到达郾城投入战斗。岳云的马军不断打退金军的冲锋。岳家军悍将杨再兴声称要活捉完颜宗弼,单骑冲入金军队伍中,杀金军将士数十。  完颜宗弼久攻不下,下令将重铠“铁浮图”(三个骑兵以铁索连为一组,马和骑兵皆重铠不怕箭射和小型兵器砍杀,专门在关键时刻通过集团冲锋击溃宋军)投入战斗。岳家军精锐步兵早有准备,兵分四组,每组一千兵力,分别以斧斫马足,枪挑护盔,刀斩敌首,铁浮图损失惨重。宗弼又投入拐子马(最精锐骑兵,使弓箭,善于配合铁浮屠在两翼做包抄使用),亦被击退。战局胶着时,岳飞亲率四十精锐亲兵铁骑突出阵前。都训练霍坚怕有闪失,上前劝阻:“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回答“非尔所知!”跃马冲出以箭射金军阵地(岳飞挽弓三百宋斤,是南宋军人里最高记录)。岳家军将士看到统帅亲自出马,顿时全力死战。杀到天黑,完颜宗弼全军溃败,将士十损七八。岳家军获得了“郾城之战”的完胜。  【郾城之战之后、颍昌之战之前】  十日下午,完颜宗弼组织了一千多人的骑兵,进攻郾城县北的五里店。岳飞率领军马出城,令背嵬军将官王刚带五十多骑前往侦察。王刚砍死带头的金将,在其尸体和马鬃上,分别摘到两个红漆牌,上面写有“阿李朵孛堇”字样。  十三日,张宪率背嵬军、游奕军、前军等主力进入完颜宗弼残军所在的临颍县,再次寻求和其决战。将官杨再兴和王兰、高林、罗彦、姚侑、李德等三百骑前哨在抵达临颍县南的小商河时,与完颜宗弼的主力猝然相遇。和杨再兴三百骑交手的金国骑兵中高级军官很多,最后被杀的包括万夫长(忒母孛堇)撒八、千夫长(猛安孛堇)、百夫长(谋克孛堇)、五十夫长(蒲辇孛堇)等百余人。其他金兵射箭如飞蝗,杨再兴身上每中一箭,就随手折断箭杆,铁箭头留在肉中继续冲杀,最后马陷泥中,终于被射死,三百将士也全部阵亡,而金军则付出更大的代价,死上千人。  小商河一战之后,完颜宗弼或因为惧怕背嵬军的这种惊人的战力、或因为自身战术需要,没有和张宪的岳家军主力决战,留下八千金兵守临颍县,自己带领残余主力转攻颍昌府。十四日天明,张宪军攻占临颍县,八千金兵或往颍昌府方向,或往开封府尉氏县(今河南尉氏县)方向逃走。张宪军找到杨再兴的遗体,火化以后竟烧出铁箭头二升有余。  【颍昌之战】  四日上午,完颜宗弼得到增援,投入剩余全部主力攻颍昌府城,其中有六个万夫长,号称骑兵三万多骑、步兵十万名,绵延十多宋里,锣鼓喧天。  在颍昌府的岳家军共有五个军,然而除踏白军是全军外,中军统领苏坚在西京河南府,选锋军统制李道在外地,背嵬军和游奕军主力又在郾城县和临颍县,都只是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主帅岳飞也不在此地。颍昌府岳家军统帅王贵自己和姚政、岳云等率八百名背嵬军和一部分中军、游奕军出城决战,令统制董先率踏白军,副统制胡清率选锋军守城。  二十二岁的岳云率领八百名背嵬军,和金军主力左、右拐子马苦战几十回合,前后十多次出入敌阵,身受百余处创伤。大多出城决战的岳家军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王贵甚至有些气馁怯战,想要逃走,被岳云劝回。到了正午,守城的董先和胡清分别亲率踏白军和选锋军差不多5000人出城增援,完颜宗弼全军溃败逃走。  颍昌之战中和岳云的八百名背嵬军交手的金国骑兵中高级军官很多:完颜宗弼的女婿万夫长夏金吾阵亡;副统军粘汗孛堇身受重伤,抬到开封府后死去;金军千夫长被格毙五人。岳家军活捉汉人千夫长王松寿、张来孙,千夫长阿黎不,左班祗候承制田瓘等七十八名敌将,金兵横尸五百余(估计共被杀五千多人),被俘二千多人,马三千多匹。  【朱仙镇之战】  岳家军然后全线进击,包围开封。七月十八日,张宪同徐庆、李山、傅选、寇成等诸统制从临颍县率主力往东北方向进发,将路上遭遇的金骑数千击溃, “横尸满野”,缴获战马一百多匹。同时,王贵自颍昌府发兵,牛皋也率领左军进军。  至此,在刘豫的伪齐垮台后,南宋主力岳飞的岳家军和金国主力完颜宗弼的女真军第一次抛开这个垫在中间的缓冲进行了一场真正的较量。郾城之战中完颜宗弼的女真“铁浮图”军覆没、女真左右“拐子马”军受重创,小商河之战和颍昌之战中完颜宗弼的残余“拐子马”军很反常地损失了很多百夫长以上的女真高级军官(此前吴玠的和尚原之战和刘锜的顺昌之战虽然大胜,却没有格毙金军万夫长的报告和证据,或者俘虏金军千夫长),当时因出使金国被拘留在燕京的洪皓在家书中说:“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岳飞也为捷报频传而高兴,很乐观地向部下说自己要破酒戒:“今次杀金人,直捣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岳飞为什么不打下去_百度知道
岳飞为什么不打下去
当时里北宋都城那么近了,金军没有士气,义军也开始反击了,胜利是必然的,岳飞这种一心要夺回失地,赶走金人,皇帝的金牌怎么把他就赶回来了呢?他当时怎么不会反抗呢,或者不管,直接一路杀下去夺回都城,即使被皇帝责怪,死罪也是死得瞑目啊
提问者采纳
不可能。首先,士兵家属在南宋,士兵不会拿妻儿开玩笑。再者,激怒宋高宗不要说会断物质保障,难保宋高宗不治临阵违令之罪,有这两条因素,岳飞就不可能不班师。最重要的是,在没有友军的配合之下,要直捣黄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但是士兵不一定知道这个消息岳飞的岳家军八成的士兵都是跟着他的,才不管宋高宗而且当时信息传递慢,岳飞不给回信的话,回去临安还得几十天,这段时间宋高宗也不会起疑心,几十天足够把都城打下来了而且友军不是有自己起义的义军吗
岳飞也能够理解这几点:大家都知道的岳飞故事中,在岳飞北上取得朱仙镇大捷的大好情况下,在军事上南宋得到了有在南宋队金作战取得较大胜利的同时,朝廷面临的情况是国家的的经济已经无法承受战争带来的沉重负担,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战还是和,都面临着艰难的抉择。选择战,会有以下几种结果:(1)岳飞等将领能够打败金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并收复中原。(2)宋军被金国打败,失去战场上的主动权,南宋处于不利的处境甚至在军队失利被消灭后国家被金国所灭。(3)国家的经济不堪重负而崩溃,发生变故而垮台。(4)武将坐大难以控制,形成唐朝后期的割据局面,国家因此失去管理效能而消失。在以上几种情况中,只有第一种是最理想的,但达到理想的第一种情况,第四种情况有可能会同时发生,这是皇帝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最近的例子就是本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武将夺权而霸占了天下。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第一。补给问题。被高宗断了粮还打个毛?从根上就断了飞哥的路。第二。当时的金兵也不是泥捏的。。岳飞只是局部战役的胜利。翻天地图,离掌控战争局势 还差得远。第三。高宗帝位当时并不稳。更需要一只强有力的军队来保障自己的统治地位。这种情况下高宗怎么可能允许自己手中最精锐的军队全部耗死在北伐的过程中??第四。高宗其实当时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和粮草来进行大规模的北伐。
为您推荐:
其他9条回答
本来不想多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下面依据《鄂国金佗粹编》中华书局1989年版说明问题。
绍兴十一年七月初八日兀术反攻岳家军,郾城大战,金军战败,但战线并未移动。(页530)
初九日,兀术复增兵,至郾城北五里店。(页五四一)
十一日,宋高宗嘉奖岳飞初四日日战绩,赏银五万两,钱二十万缗并赐岳飞本人金合茶,伤药。(页543)
十二日,兀术曾并十二万至临颍,郾城一带。
十三日,岳飞部杨再兴至至郾城北小商桥,被金军击毙。(页544)
十四日,郾城大战,金军大败,兀术败回开封。(页五四九至五五〇)
十八日,岳飞至朱仙镇。
二十一日,岳飞退兵。(据五五八页,引《三省扎文》,杨沂中于闰六月二十四日退兵,刘錡于七月四日退兵,宋北伐诸军此时除岳飞外已经退尽)。
据页五六八,载宋...
其实还是一种“忠君”思想作怪。在封建社会,忠臣宁死于君令下,也绝不做违君之人。像商纣之朝,不少忠臣宁被“炮烙”,也要死谏,比干被掏心也不愿做“违君”之为。你想想,一天之内连发12道金牌召回,岳飞也是极度无奈那!
首先说为什么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归都:自古最忌臣子功高盖主,岳飞自与金军交战起,鲜有败绩,在百姓心中岳飞的声望甚至超过了身为君主的赵构,而岳飞率领的军队本为朝廷所有,却被百姓称为岳家军,自然让赵构极为忌惮。且岳飞一直希望大败金人,迎回被困金国的“二圣”,此二人一旦回京,赵构帝位必然不保,所以,无论为了不让岳飞屡创胜绩,还是为了让“二圣”无法威胁到自己的皇位,赵构都不允许岳飞大捷归来。 再说岳飞回京,此也是无奈之举,岳飞对朝廷的忠心天地可鉴,自然不会对赵构的命令有异议,而且军中无粮草,将士们坚持不下去了。
对于这件历史事件 很多人都把岳飞渲染的忠烈、无辜,其实他的死是必然的。换做我们任何一个人身处高宗的位置都会斩了岳飞。 当时岳飞亢进的口号其一就是“迎还二圣”,高宗可是当了没几天皇帝啊 你就要迎还二圣 换我们是高宗我们会怎么想 怎么做呢?
古代忠君思想驱使他回去
他觉得自己不一定会死,想着先回去
因为他愚忠,认为皇上是一个明察秋毫,不会听信小人谗言的好皇上。
岳飞的家人还在南宋都城,如不听令,就会被杀掉
因为岳飞愚忠!
岳飞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高宗为什么杀岳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