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秦人美食的后代,祖先是靠什么统一祖国的

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
大小:1.6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追索流失法国甘肃大堡子山秦人文物难题:如何证明是我们的
关键字:&甘肃大堡子山甘肃大堡子山秦人文物甘肃大堡子山秦人墓葬秦人墓葬甘肃大堡子山秦代金饰片法国法国归还甘肃大堡子山文物
远走他乡二十载,“秦人”终归故里。昨天上午,。20多年前,它们在甘肃大堡子山被盗墓人挖出后,流失法国。经过多年的艰辛追索,法方将这批文物于20日正式移交甘肃省博物馆。据了解,这是中法两国之间首次通过协商合作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成功案例。对此,央视《新闻1+1》采访了多位相关专家,透露了更多追索细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本次追索最大难题,即在于如何证明这个文物是我们的,以及在什么地方流失出去的;也就是说,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确凿的文物被盗流失证据链,才能证明这个文物确实是在中国被盗。
以下为《新闻1+1》报道原文:
解说:这里,是2700多年前秦人祖先的生活地,20多年前,它遭遇了一场全民的疯狂盗掘。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1990年到1993年前后,遭到了大规模的盗掘
解说:32件金箔饰品的回归,对大堡子山的众多流失文物来说,还仅仅是个开始
先秦文化史学家祝中熹:我们流散的器物太精美了,太多了,现在已经散布到世界各地,伦敦、巴黎、纽约、日本。
解说:今天,我们既要庆幸文物的回归,更要反思文物的出走。
《新闻1+1》今日关注:“秦人”归来!
主持人张羽:
晚上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我们首先来看张图片,这张图片所展示的是32件,2700多年前,春秋时期秦人的精美的金箔饰片。这批文物是在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人早期墓葬遗址出土的。就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这个墓葬遗址遭到了疯狂的盗挖,这批精美的文物流失海外。20多年过去了,这批文物终于回到了家里,今天上午甘肃省博物馆展出了这批文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个展览。
今天,这32件金箔饰片,平静地躺在甘肃省博物馆里。而这32件金箔饰片的出走和回家之路,却并不平静。从出走到回归,这32件金箔饰片走过了20多年的时间。
今天,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将从法国回归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移交给了甘肃省省长刘伟平。
随后,“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幕。
【电话采访】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贾建威:
这个展览我们是准备展示三个月,到10月底,100天刚好。这个展览总共是分四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国宝回家,第二个单元是打击与抢救,第三个单元是保护与研究,第四个是追索与返还。
与通常的展览只展示文物不同,这次的特展专门设立单元展示文物的追索与返还过程。因为这是我国首个通过官方依法成功追索文物的案例。贾建威副馆长参与了从到海关接续、到布展展出的全过程。
【电话采访】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贾建威:
第一批四个鸷鸟形金饰,在回归的时候,是咱们国家文物局的两位处长,从法国接回,国家局的这两位处长都是非常激动,他们入关的时候提的箱子,那真的是抱着宝贝一样的。2007年我到法国一次,它就在法国博物馆里展厅里展出,当时我们的心情真的是非常不舒服。因为一看就知道是我们甘肃流出去的东西,回来的时候那种心情,那种激动,真的是没办法用语言表示。
上世纪90年代初,甘肃大堡子山遭到大规模盗掘,大批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就有这32件金饰片。发现这批金饰流落到法国后,国家文物局随即启动追索。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
今年4月13日,法国的收藏家弗朗索瓦o皮诺先生,他将四件的金鸷鸟捐赠给中国。那么到5月13日,另一个收藏家克里斯蒂安o戴迪先生也将他(的)从法国吉美(博物馆)退还的28件金饰归还给中国。
此次展出的文物还有金饰片被盗地,大堡子山遗址抢救发掘的100多件秦公大墓文物。
【电话采访】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贾建威:
配合这个展览从我们甘肃,从我们甘肃(省博物馆),还有考古研究所,还有澧县,我们调集了109件文物配合这个展览,所以我们这个展览的展品总共件数是141件。
这次展览对公众免费,截止到10月30日。此后,这些文物将会根据国家文物局以及甘肃省博物馆的统一安排,进行交流展览。
【电话采访】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贾建威:
属于巡展这一类的工作。因为这次回归的这批文物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对将来促成其他文物的回归可能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儿。包括现在台北故宫都提出来想借去几件展览。
展览过后,研究人员将对金饰片上附着的朱砂颜料、以及前人留下的其它痕迹进行保护清理,并进行后续的对比研究。
7月20日,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移交仪式暨“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曾流失法国的32件甘肃大堡子山秦人文物正式移交至甘肃省博物馆。
【电话采访】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贾建威:
因为现在是被盗的,盗墓分子给挖的乱七八糟,你不知道它哪一个是同一个墓葬的东西。我们经过对比把它要能分类,恢复它的原样,这个困难比较大。
这批精美的饰物,从春秋时期穿越了历史的岁月,到今天依然美得让人赞叹。那么这32片金饰片的回归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这是中法两国首次通过协商、合作来促使流失文物的回归,这为今后中国对流失文物追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批文物流失回归之路。在1992年、1993年的时候,甘肃大堡子山秦国早期墓葬遗址就被疯狂的盗挖,随后文物流失。在年的时候,当时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对这批墓葬进行了考古挖掘。1994年的时候,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韩伟是首次在法国就发现了这批被盗的文物。到了2005年,为追索文物建立了确凿的文物被盗流失的证据链。又五年之后,2010年,向藏有流失的文物外国机构进行了追逃。2014年中法联合专家组实际调查,并最终确认了这是中国的流失文物。那么今天这批珍贵的文物对外开放展出。这批文物被称为是有独特的文化、科学和价值,到底价值何在呢?我们来连线一位嘉宾,他就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教授,大堡子山遗址早期秦文化调查、发掘研究科目的组长赵化成教授。赵教授你好!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大堡子山遗址早期秦文化调查、发掘研究科目组长赵化成:
主持人,你好。
赵教授,这批回国的文物,不仅是在中国具有唯一性,在世界也具有唯一性,这个唯一性是指什么呢?
这种金饰片在全世界,全中国,其它任何国家都没有发现过,只在大堡子山被盗秦公出土过,因而它是具有唯一性的,这样的金饰片,它从造型、纹样到工艺技术都颇为独特,可能是马身上的甲具装,所谓的黄金甲,试想一下,黄金装饰的战马该有多么壮观。
这批文物对中国有什么价值?
大家对于秦始皇兵马俑都家喻户晓,但是对秦国的早期历史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据史书记载,在西周和春秋早期主要活动于,现在甘肃省的渭河上游和西汉水流一带,但是由于史书记载很简单,只有通过考古和文物来证明。那么大堡子山春秋早期的秦国都城,秦公大墓以及出土文物,对于研究秦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大量的价值。当然,具体的这批金饰片来说,对于秦国早期的黄金开采、工艺技术,装饰艺术,乃至于历史的研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
好,多谢赵教授的解读,稍后我们来继续连线。我们知道流置海外的文物追索,主要是有四个途径,依法追索、外交谈判、商业回归,还有民间捐赠。那么这次两位法国人士把这32件金饰片归还给中国之后,是我们国家主动追索的结果,对于这次文物的追索,我们也有请一位专家进行一下评论,这位专家就是国家文物局的副局长宋新潮,他今天上午就在甘肃亲自见证了这32件文物的展出,我们来听听他说什么。
(电话采访)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
如果说这次的追索的话,最大的一个难题,应该是我们在野外,或者说我们古代墓葬被盗的没有任何记录的情况下,在这个追索的时候,它的最大的问题或者是困难,就是在于如何证明这个文物是我们的,在什么地方流失出去的,我们必须去取证。包括我们在丢失以后或者说被盗以后,有没有公安部门对于这方面报案的一个记录,那么这个都是我们要取证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很多的古代墓葬,在丢失以后,可能我们缺少这样的一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这个是追索的一个最大的问题。
实际上宋局长所讲的这个最大问题就是刚才我讲到的,建立一个确凿的文物被盗流失的完整的一个证据链,才能证明这个文物确实是在中国被盗,而且流失海外的。当年,秦国早期墓葬被盗,这些精美文物流失海外,到后来中国追索,到现在回到中国,这中间到底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艰辛的过程呢?来看报道。
20多年里,32件春秋时期秦人金箔饰片,从被盗掘、到流失海外,并最终回归祖国,它们到底经过了怎样的历程?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
1994(年)、1995(年)、1996(年),大体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当时的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对整个地区进行了一个考古发掘,我们基本上掌握了当初这个地区墓葬的基本情况。
在大规模的盗掘行为发生后,从1994年开始,我国文物部门对甘肃大堡子山早期秦人的聚落遗址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那时,那些源自大堡子山的被盗文物已经遍布世界各地。
1994年的春天,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韩伟,第一次在法国的一家私人博物馆里,发现了出自甘肃省大堡子山的金箔饰片。但想要追回这些文物,并不容易。因此,直到2005年国家文物局启动海外流失文物调查项目后,才对整个大堡子山文物流失情况做了“摸底”,但要真正确定流失海外的文物就是从我国流失出去的,还需要提供证据。为此,中法双方首先对各自的金箔饰片做了技术分析。
【电话采访】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声音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我们把分析的结果提交给法方,法方也对他们所藏的这些金属饰片做相同的分析,发现它土壤含量的成分、上面沾染的朱砂和泥两个是完全对的上号的;当然我们还要找到一些法律方面的链条证据,我们走访了当时参与盗墓的一些人员、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当年的卷宗,这正好来跟法国他们所藏的金属片的描述也是相吻合的。
确定文物后,接下来就是追索。从2005年开始,我国官方从致函到交涉,民间从交流到确认,终于在2014年中法两国建交50周年时,得到了法国政府的支持。但那时,这些文物已被两位收藏家捐赠给了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根据法国的法规,国有财产不可转让。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
因为法国有一个国有财产不可转让的规定,它是所有的国有博物馆里的财产是不能转让的。要既不能违反相关的法律,又不能违反国际方面相关的公约。法国政府就做出了将原来收藏在吉美博物馆整个的金饰退还给捐赠人。
最终,法国政府决定,促成文物的收藏者同意撤销对博物馆的捐赠,也就是说,文物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又重新回到了两位收藏家的个人手中,再由他们将文物返还给中国。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
是首次由我方发现文物被盗流失之后,坚持持续地关注和追踪它们的下落。在获取充分的有力证据之后,主动向外方提出追索,要求他们返还。然后也得到了对方的认同、理解和配合,最终促使这些非法流失的珍贵文物成功的回归故里。
我们看到这次文物的回归是多方人士、多种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那么从最早发现这批金饰片到追索,到最终回到国家,这是一个相当漫长艰辛的过程。我们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首先是法国两位收藏家,从不明人士手中收藏了这批金饰片,后来被中国的考古学者发现,但是这两名收藏者是把这批金饰片捐赠给了法国国立吉美博物馆。在中国的追索过程当中,最后吉美博物馆是又把这批文物归还给了这两位收藏家,由这两位收藏家他们的名义最后返还给了中国。那么这在这个追索过程当中,中国跟法国方面进行了那些方面的协商和交办呢?我们继续来看宋局长的讲话。
比如说我们跟法国方面进行交流,把我们的诉求提过去,法国文化部他们也对这个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在2014年,我们就等于说是中法建交50周年,这样一个契机上,那么中国政府提出来了,我们是不是组织专家和中法两方面组织专家对我们的证据进行检验和进行实地考察,最后法国政府经过双方专家共同的认定,确定这些东西确实是由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流失出去的。这样话实际上来讲的话,我们所有的回归才谈到的一个具体可操作的层面上,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很好地利用好整个国际相关的公约,包括一些法规,既要考虑到我们国家的法律,同时也要考虑到当事国之间的这种法律方面的问题。
我们看到文物的流失,只是一时之间,但是文物的追索和回流却是相当漫长和艰辛的一个过程,在这次文物回归之后,我们在高兴之余,不禁要思考,如何能让更多的文物回到国家,如何才能阻止国内的文物流出去呢?我们继续来看报道。
“一个难得的天赐良机,让我获得了如此罕见的珍宝。”这是1994年,巴黎古董展览会上,法国收藏家克里斯蒂安o戴迪先生,在自己的藏品图册《秦族黄金》中用繁体中文亲自书写的序言中的一句话。
戴迪所指的珍宝就包括这次归还的秦人金箔饰片。何种的天赐良机,能让一个欧洲的收藏家获得我国2700多年前的文物,我们对此不得而知,但反观大堡子山曾经遭遇的一场浩劫,也许可以有所明了。
1992年到93年,位于甘肃礼县的大堡子山成了当地部分农民实现发财梦想的地方。在这个与贫穷做斗争的地方,农民做梦也不会想到,那些锈迹斑斑的破铜烂铁,竟然可以轻而易举的卖到三五万元,“若要富挖古墓,一夜变成万元户”成为当时流传的顺口溜。
(2009年节目)兰州城市学院副教授赵小钧:
这就全村全民皆兵,能拿起铲刀的小孩都上山了,而且我们八岁的小孩可以认识墓土。
一场脱贫梦很快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盗掘古墓行动。
礼县当地村民A:
村里能说话的人家,家家都有客人(文物贩子),连夜就把东西卖了。
礼县当地村民B:
掏了两只玉龙,给广州客倒了15万。
礼县当地农民C:
有钱的来了,没钱的也来了,有的裤腿提不端正也来了。
隐藏在幕后的文物贩子趋之若鹜集中到了礼县,他们深知,这些可以定位为国宝级的文物,一旦卖到广州的沿海城市,就会谋取到暴利,而卖到国外,则是更大的天文数字。他们以金钱为诱饵,诱使一些农民部分昼夜挖掘古墓,形成了一套勘探,挖掘,收购,贩运一条龙的作业系统。
兰州城市学院副教授赵小钧:
地面就像一个平躺的楼房,吃住赌博都在山上,有卖凉皮的,有卖凉面的,有卖扯面的,有卖卤蛋卤肉的,要什么都有。
时任甘肃日报社记者祁波:
我记得(1993年)五月份有一天,我上来到这一带采访,第一次,我点了一下有6个洞,时隔不到一个月,上来我数了一下,漫山遍野千疮百孔,大约有64个洞,最多的一天,这一带盗掘古墓的农民有2400多人,波及全县18个乡镇56个村。
几乎一夜之间,大堡子山就成了满目疮痍的狼藉之地。1994年3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礼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入大堡子山,对被盗掘的墓葬进行抢救性的挖掘。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
大墓基本上没留下什么东西,全部被盗走了。
先秦史学家祝中熹:
那些流散的器物太精美了,太多了,现在已经散布到世界各地,伦敦、巴黎、纽约、日本、香港、台湾、澳门,可以说世界各地都有。
90年到93年前后,遭到了大规模的盗掘。在中国先秦时期被盗掘的整个二三十年,最痛心的一个地方是大堡子山,另一个地是山西侯马的晋侯墓地。
流失文物的回归,政府是主要力量,但是民间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从盗抢源头的这个层面,更要加强防护。这次所回流的32件精美的金饰片,并不是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的全部。据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盗抢严重的时候,整个大堡子山漫天遍野都是盗墓的坑,在甘肃一天就有2400多个盗墓者,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回忆说,当时甚至有人用拖拉机直接就拉走一车青铜器。大堡子山就是重灾区之一,据陕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所长王辉所了解,说大堡子山流失文物中有线索的就有81件,分别是在英国、比利时、美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但是实际数量还远远地大于这个数字。下面我们继续来连线赵教授,赵教授从现在掌握的线索来看,在一些国家还分布着这些大堡子山所流失的文物,那么能不能根据现在已经有的这样一个经验把这些文物也追索回来呢?
从大堡子山被盗掘的秦公大墓流失的文物,现在据我们统计,至少有百多件,就是一些重要的文物,除了前面所说的金饰片,还有带秦公,秦史铭文的鼎、簋、壶、这些大型青铜礼器,还有中国等大型的青铜乐器,这些文物除了前面所说的法国金饰片之外,在美国、日本、当然还有香港、台湾一些私人收藏家或者博物馆里面都可以见到一些。当然国内后来,礼县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收藏了一部分,另外上海博物馆从香港也回购了一部分。美国华裔收藏家范季融夫妇,曾经将他收藏的几件大堡子山的被盗大墓的秦公鼎和秦公簋捐赠回国了,这次法国的金饰片,应该说官方性质,具有更示范的意义。这批文物因为它非常珍贵,所以我们也非常期盼着大堡子山其它流失的文物早日回归故里,对秦文化,秦国历史,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具有重大价值的文物。谢谢主持人。
多谢赵教授的评论,确实今天看到这些流离失所的文物终于回到了家里,这些精美的文物在展览,其实也是对我们一种提醒和诉说。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再总结经验,如何让更多的流失文物能成功地被追索,回到祖国,其实更重要的是0我们还要总结教训,如何让文物不再流出祖国。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新闻1+1》。
来源: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冯雪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大国崛起:秦人是如何从部落逐步走向帝国的
秦朝兵马俑1.玄鸟的传说在中国的众多历史王朝当中,秦显得非常特殊。这不仅仅由于它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有所谓&百代都行秦制&一说也因为它有过漫
来 自 西 陆 军 事 秦朝兵马俑1.玄鸟的传说在中国的众多历史王朝当中,秦显得非常特殊。这不仅仅由于它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有所谓&百代都行秦制&一说也因为它有过漫长而曲折的奋斗历程。起初,秦只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还算不上严格意义的政权,首领也没有头衔;后来,秦繁衍成一个族群,开始称嬴秦,首领仍然没有头衔;经过一番奋斗,秦荣升为周朝的藩属,继续称嬴秦,首领从此有了头衔,称大夫;再后来,秦上升为诸侯国,开始称秦国,首领的头衔也变成秦公或者秦侯;到了战国后期,秦进入强国行列,首领的头衔改叫秦王;最后,秦统一了中国,被称为秦朝,首领称皇帝。从部落到帝国,秦爬行了千年之久,每到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新的名称。要讲述这整个过程,在名称上就不能以偏概全,所以统称其为&秦人&最好&&不管是秦部落、秦诸侯国还是秦帝国,总归是秦人的事业。刨根问底是人类的天性。面对个性鲜明、很猛很暴力的秦王朝,人们不禁要问:它从哪里来?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排除一个理解上的误区。在人们印象中,朝代是唯一的,从来都是一个朝代紧随另一个朝代,后朝只能建立在前朝的废墟之上,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迭如此,到了近现代也是如此。然而,大一统观念是秦之后的事情了,在此之前,改朝换代的游戏有着不同的规则,即轮流坐庄制。在同一时间内,华夏的大家庭里有许多相对独立的部落或诸侯国共同生活着,实力最强的被称为共主,大家都服从其领导。如果这个共主堕落了,别的成员便会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共主。但新的共主必须遵守一些成文的或者不成文的约定。比如,在打败原有共主后,新共主只能将其降为一般成员,不能赶尽杀绝,否则就会招来大家的围攻。先秦时期的天下好比武侠小说中的江湖,武林门派有很多,包括峨眉、武当、少林、丐帮等,但盟主只有一个。各门派为了争夺盟主之位大开杀戒,直至决出新的盟主才会停手。所谓的统一江湖便是夺取盟主之位,但别的门派依然存在。统一江湖和统一天下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统一天下是根本容不得其他势力存在,而江湖再怎么统一,大家也是各立山头。夏、商、周三朝便是夏部落、商部落、周部落各为盟主的江湖天下。秦朝正巧是争夺天下游戏的分界线,在它之前,天下是江湖;在它之后,天下就是天下。在夏、商、周的江湖天下时期,秦一直以一个普通成员的身份存在着。随着共主一茬一茬地更换,秦的运势也起起伏伏。作为华夏大家庭的元老级成员,秦的历史同夏、商、周等王朝一样久远。关于秦人的历史源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遥远的古代,地肥水美的东方大地上生活着一个叫女的姑娘。有一天,女像往常一样在屋外纺织。忙了很长时间后,她觉得疲劳,便停下来活动酸痛的肩膀。抬起头时正好看见一只黑鸟从空中飞过,飞着飞着居然有一枚鸟蛋掉了下来。令人惊奇的是鸟蛋并没有摔碎,女毫不客气地捡起来吃到肚里。谁知吞下鸟蛋之后,她的肚子却一天天地大起来,后来竟然顺利产下一个男婴。女给他取名为大业,大业就是秦人的祖先。这个美丽的传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秦人在提及他们的祖先时,总会用庄严而骄傲的语气讲述起祖先与鸟蛋的不解之缘。但无论史书上如何记载,秦人如何信之不疑,吃鸟蛋终究生不出孩子来,可秦人就是愿意相信自己与鸟蛋有某种亲密的关系,他们自称是玄鸟的后代,就像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一样。从秦人起源的传说我们可以断定:其一,秦人以玄鸟为图腾。玄鸟即黑色的鸟,具体来说就是燕子。其二,秦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由此推断,在大业之前,秦仍是母系氏族社会。其三,秦人的祖先或许曾在东方居住过,因为以鸟为图腾的部落多出在东方。图腾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龙的传人的国度,龙的形象被奉为至尊,为最高统治者所专有,其他人不得染指。黑鸟的后人同样对黑色与鸟喜爱有加。秦人的真实父亲虽然迷失在历史之中,但母亲则大有来头。很久很久以前,英明神武的黄帝降临大地,先是收服了炎帝,后又击败蚩尤,进而统一华夏,被尊为天子。黄帝死后,其孙高阳立,高阳便是颛顼。颛顼同样是位了不起的头领,他的主要功绩有创置九州;建立政治机构;定婚姻,制嫁娶,使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禁民间巫教;改革历法,区别四季,划分二十四节气等。黄帝和颛顼都是三皇五帝荣誉殿堂中的人物。三皇五帝的全班人马有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即&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即&五帝&。秦人的母系祖先女便是颛顼的后代。提起母系祖先,秦人总是充满了感激和自豪,赞颂&高阳有灵,四方以鼎&。即因为先祖高阳在天有灵,秦国才得以四方安平。2.以&嬴&为姓在先秦时代,华夏大地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部落,每一个部落都有自己的传说。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部落成为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他们的传说因而流传下来;有的部落中途消失,他们的传说也就失传了。秦人来源的传说包含了当时的许多流行元素,其中最重要的两条是&感生&和&圣人无父&。&感生&一词,学过物理的朋友大概不会陌生。变化的磁场能感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也能感生磁场。在原始部落的起源传说中,&感生&的意思与物理学中的解释类似。多情的上天通过各种稀奇古怪的中间人,与人间的女子完成了造人过程,其间还显示出各种壮观的景象。&圣人无父&是感生的必然结果。生育后代本来需要一男一女的通力合作,可是有的后代后来发达了,成了圣人,便要给自己添光加彩,于是就努力将自己的出身和上天扯上关系。考虑到母亲十月怀胎的事实不容置疑,便将真实的父亲一笔勾销。古人崇拜的对象多是自然界的神奇事物。在他们看来,鸟类无疑是非常神奇的,它们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而人类却只能被束缚在地面上。
标签:大国崛起秦人如何部落逐步走向帝国秦朝兵马俑
本栏目最新文章
纤纤玉手轻托下巴,深刻的颧骨,拉出一张鹅蛋尖下巴脸...
热门关键词谈秦人的早期崛起-陇南文史研究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科研成果 && 文章内容
谈秦人的早期崛起
文章来源:本网 & 发布者:admin & 发布时间: 19:35:08 & 阅读:<font color="#ff次
谈秦人的早期崛起
内容提要 秦国雄居关中,凭借强大的实力灭掉其他六国。它的实力增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未进入关中以前,早期秦人在甘肃东部的天水一带就开始了力量的聚集,并被封诸侯正式立国。秦人崛起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方面它是在与西戎的交战中逐步壮大的,另一方面与先进的经济、文化发展和雄厚的自然资源也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 秦人& 早期& 崛起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从而进中原,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为什么七雄之中,只有秦才具备如此能力,难道靠的是一时的幸运吗?许多研究者认为,英勇好战的强大军队和商鞅的成功变法构成其军事和经济基础。固然,这些因素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秦人被封秦邑到被封诸侯时,一直定居在甘肃东部,并未进入关中。甘肃东部的天水和礼县一带成为秦人早期崛起的根据地。该地是不是给我们的印象像今天一样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资源匮乏呢?经过一番考察,对秦人早期崛起产生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
《史记?秦本纪》曰:“颛顼氏之裔孙曰女修,吞玄鸟之卵而生大业,大业娶少典氏而生伯翳。”“益,伯翳也,即秦、赵之祖。”[1]伯益佐舜调训鸟兽而被赐姓赢氏。《史记?秦本纪第五》记载其封地为费,今山东费县,所以又叫大费或费侯。伯益来自东夷少昊鸟氏族,所以能知禽兽之言,能与飞鸟通话。[2]这也是为什么秦人以鸟为崇拜对象的原因。无论是少昊氏还是颛顼,都来自东部地区。[3]这些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术界人士接受。
什么时候秦人西迁?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术界就此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但仍未有明确结论,大多推测成份较多。但是至少有一点,在西周初期周成王、穆王时,已经到达西部。秦人源起于非子的被封。因为非子为周孝王牧马,养马有功,博得周孝王欢喜,:“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赢。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4]陇上秦邑治所,也是一个至今未彻底解决的问题,《汉书?地理志》所说的“陇西秦亭秦谷”,但可以肯定在今天的天水市的清水县和张家川县境内。《史记?秦本纪第五》记载,当非子的后代秦仲时,周厉王无道,诸侯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后诏秦仲为大夫诛西戎,结果死于戎。又诏其子庄公昆弟五人,给兵七千伐西戎,最后取得胜利。“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西垂这里指一具体的地方,《史记?秦本纪》中有公元年(不确)“居西垂宫”的记载。紧接着秦襄公时被正式封为诸侯,成为真正的方国之一。周幽王宠爱褒姒,将申后和太子宜臼废掉,后在骊山戏欺诸侯,直接失信于诸侯。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于骊山下。危难之际秦襄公出兵救周,战甚力。周王室东徙雒邑时又重兵护送周平王,所以事后被赐岐、丰之地。史载:“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5]也就是说从此秦人被正式封为诸侯,才真正立国,从而为东进关中打下基础。
秦人的强大是伴随着与西戎的争夺而起的,同时也造就了秦人战斗力的增强。
在非子被封秦邑之前,秦人祖先与戎人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史载的两次通婚就说明问题。申侯干预周王换大骆嫡嗣成时说:“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适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6]嬴秦与申戎宗室间至少有两次联姻,关系非同一般。然而自非子被封之后,犬戎与嬴秦战争不断,对犬丘等地争夺十分激烈。嬴秦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骆族被灭(大骆族赵姓),庄公长子被俘,秦仲和襄公均死于戎事之中。也正是在与犬戎的长期斗争中,嬴秦不断发展壮大,战斗力不断增强。(建议此段文字重新查阅史料,认真核对)
李学勤先生指出:传世器不其簋盖的铭文就是讲周宣王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伐西戎的事情。[7]从铭文记载看,本次战役打的相当艰苦,转战了好多地方,最后,周秦联军终于打败了犬戎,解除了西戎对嬴秦的威胁。到秦穆公时,“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陇西、北地郡是也。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贺缪公以金鼓。”才最终将西戎彻底征服,这也是秦国强大于其他诸侯国的开始。(建议这段文字重新组织)
今礼县境内的西垂地望,位于西汉水两岸,发源于天水市南部,进入礼县后,形成了一条狭长的河谷川原。两岸山麓有发育良好的台地,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美,水源丰富,宜农宜畜。直到汉魏时,这里仍以物产丰饶、人烟稠密而著称于史。是建立小方国的理想之地。诸葛亮《表》言:祁山沮县五百里,有民万户。瞩其邱墟,信为殷矣。《魏书?邓艾传》就有“若趋祁山,熟麦千顷,为之悬饵。” 又因两边地势险要,成为历代军事要塞。
而张家川、清水一带的地理,更是沃野无限,河谷川平坦,水源丰富,农业发达。至今这里的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熟半,耕作细致可与东部平原相媲美。而且是进入关中、陇南的要冲,易守难攻。今天西去唯一的陇海铁路线就是通过这里,成为经济的大动脉。
当年非子为周孝王牧马也正是在这一带游牧。这里本身就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要不是犬戎侵夺此地,周宣王向东迁都,是不会给予秦人这块土地的。非子在此养马,加上善养息之,所以才有“马大番息”的结果。这同时也为战争用马带来有利因素。秦人就是依靠这些封地,才得以挺进关中、问鼎中原的。秦穆公时的辟地千里、将西戎诸类收归囊中,奠定了真正与六国争雄的基础。
秦国之所以能灭六国,与先进的经济、文化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始终鲜为人知,不被人们看重,认为是秦人尚武好战的结果。
礼县、天水一带,西汉水贯穿其中,境内有清水河、红河、白家河等十几支,有“一水十河”之称,水资源丰富。马匹生意引来商业经济的繁荣,也是战争中的优势资源。大堡子山遗址以东的西汉水河谷平坦开阔,水草丰茂。非子在此养马,加上善养息之,所以才有“马大番息”的结果。畜牧业和农业相对发达。
礼县大堡子山不仅水土肥美,而且盛产井盐,极适宜畜牧业的发展。域内的盐关镇即汉代的卤城,历史上一直以产盐著称。史载从周代开始,秦人从这里发现盐井,后历代在此设官管理盐业,成为当地人主要的经济来源。近人朱绣梓撰《西和县志》云:“盐官城内卤池,广阔十余丈。池水浩瀚,色碧味咸,四时不涸。饮马于此,立见肥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也说盐官的盐井“水与岸齐,味甘美。”这一地区的畜牧业自古发达,一直是西北地区著名的骡马集散地,遗风至今犹存。20世纪50年代,这里的盐民达300多户,年产盐80万斤。杜甫路经此地写下了:“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的诗句,这里至今还有盐神庙、供奉盐婆婆。
高超的冶金技术。在随葬品中发现了8只甬钟和3只钟的一套编钟,还有鎏金铜鼎、鎏金铜壶以及银杯、玻璃杯等冶金工艺作品,都显示当时冶金艺术的发达。张家川县博物馆收藏随葬马车装饰精美,在全国也是罕见。我国现今发现最早的青铜器,是广河县采集的长14.6厘米的人头形柄铜匕,是一件青铜器雕刻艺术品。[8]青铜是合金,比纯铜熔点低、硬度高,具有良好的铸造性和机械性能,同时锋利耐用,对发展生产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正是秦地青铜冶金工艺的进步,使得这里农业发展较快,“废井田、开阡陌”的改革率先在这里实行。陇南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矿、铅锌矿等多种金属矿产。丰富的自然资源构成冶金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秦陵出土的部分文物中大量使用黄金,有人说当时的秦地不产黄金,可能来自河西走廊或阿尔泰地区。这是对当地资源不了解的说法。原先被人们忽略的礼县、西和、成县一带,自古就产黄金,如今矿山遍野,商人蜂拥而至,正掀起新一轮的淘金热。《汉书?郡国志》就记载陇南的文县一带“涪水所出,有金银矿。”战国后期至秦代,西垂一直是重要的武器、兵器的提供地。在西安地区出土的秦封泥中,有枚“西采金印”,有人说“当为西县掌冶金(铜)之官。”[9]也有人说是“主冶铁的部门”[10],但战国时铁、铜、金已有明确分开。封泥中另有“齐采铁印”、“楚采铜”、“楚采铜丞”、“临淄采铁”等印。故大堡子山很有可能就地取材。
秦人不仅用铁较早,而且铁字本身也有可能是秦人创造出来的。[11]大堡子山秦陵中已有铁器出土,肯定是人工炼铁。圆顶山墓地也出土有锈蚀严重的铁器和多枚铜柄铁剑。陇东和关中地区早期秦墓中也多发现铁器。秦又是最早较广泛使用铁制农具的地区,现已知年代最早的一批铁制农具,几乎全出自秦文化遗存。如甘谷毛家坪遗址出土过铁镰,凤翔马家庄遗址出土过铁锸。而凤翔秦公一号大墓一次出土铁铲、铁锸几件。甚至牛耕的技术也是很早的。《战国策?赵策》载赵豹与赵王的对话时说:“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为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秦的广为用牛而国势强盛,引起周边国家的注意。徐中舒先生认为:“犁在战国时普遍使用,由边区向中原发展。边区牛马多故有犁耕,中原长期使用耒耜。”正是使用了铁制工具、耕牛技术,才是农业飞跃发展,国力强大起来。
秦人的尚武精神,是在与西戎的相互融合、相互斗争中逐步形成的。从非子居犬丘就与申戎有亲戚关系。[12]有学者指出:从字义上看“戎”字从盾从戈,或是手持兵器的武士形象,表示英勇善战。在许多簋和鼎的青铜器铭文中出现“戎”字。黄帝十二姓之一的“任”姓,“任,即壬”,金文中的字形则像双面刃兵器之形。“任”也是手执兵器之形象。“戎人来源于任人,起源于青、甘一带”,是羌人中以尚武习俗相标榜的任人部落的自称。[13]
作者简介 :崔峰(1972- ),男,山东省宁阳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佛教艺术和佛教史。&&&&
【参考文献】
[1]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2]《国语?郑语》。
[3]《山海经?大荒东经》。
[4] [5] [6] 《史记?秦本纪》。
[7] 《秦国文物的新认识》《文物》1980年9期。
[8] 陈炳应《甘肃史前的科技发明》《甘肃文史》2002年1期。
[9] 周晓陆等《《西安出土秦封泥补读》,《考古与文物》1998年2期。
[10] 任隆《秦封泥官印考》《秦陵秦俑研究动态》1997年3期。
[11] 祝中熹《中国古代始炼铁及秦人用铁考述》《陇右文博》2001年1期。
[12]顾颉刚《从古籍中探索我国的西部民族-羌族》《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1期。
[13] 陈炳应、卢冬著《古代民族》(遥望星宿-甘肃考古文化丛书),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年2月版,第9页。
&上一篇文章:暂时没有
&&下一篇文章:
本类最新文章
Copyright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陇南文史研究中心 &Design by 信息中心
建议使用分辨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秦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