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武力形容侵略者的词语占用别国领土根据意思写词语

当前位置:
>>>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
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请回答:(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4分)(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什么国家的劫掠者劫掠的?(2分)(3)写出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2分)(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题型:读图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分)(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2分)(3)《南京条约》&《辛丑条约》&&(2分)(4)清朝政治腐败导致国力衰弱&&&&&(2分)言之有理即可试题分析:(1)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劫掠的。(3)《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政治腐败导致国力衰弱。点评:关于近代列强发动的四次侵略战争,学生还要掌握时间,鸦片战争是1840年——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860年,甲午战争是1894年——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1901年。学生还要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制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主要考查你对&&中英《南京条约》,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英《南京条约》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由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等人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的签订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主要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由两国商定。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主要内容是: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这是帝国主义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一种特权制度。旧中国从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起,英、美、法、俄、日等相继取得过这种特权。领事裁判权的出现,严重的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亦称片面最惠国条款。在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受对方已经或将要给予第三国的同等的条约权利(一般包括通商、航运、税收、投资、居住等方面),这种待遇称最惠国待遇;仅缔约一方享受这种权利,而并不给对方以对等的权利或利益者,则为片面最惠国待遇。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中国今后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即为中国近代给予外国侵略者片面最惠国待遇之始。中英《南京条约》的特点: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除了中央《南京条约》外,其他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又取得了建立租界的权利和“领事裁判权”,以及片面“最惠国待遇”。中美《望厦条约》: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是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清朝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同时还扩大了侵略权益。如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8月14日,清政府与法国在广州黄埔签订不平等条约。《黄埔条约》是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黄埔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南京条约》签订情况图:&上海租界:近代外国人在中国最早建立的租界。1843年,根据中英《南京条约》,上海被辟为商埠。1845年,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巴富尔强迫清政府签订《上海租地章程》,率先强辟洋泾浜北侧为“英租界”。1854年,英、法、美在上海租界区内工部局,实行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之外的殖民统治,租界俨然成为了中国“国中之国”。1863年,英、美两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租界次正式被收回。虎门销烟: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加强整顿海防,惩治鸦片走私,共收缴鸦片两万余箱。日至25日,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禁烟运动:1、背景:(1)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影响了财政收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加深了政治腐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危及清朝的统治和中华民族的生存。(2)“弛禁派”和“严禁派”的激烈讨论。(3)禁烟运动呼声高涨。2、目的:为了维护清朝统治,道光帝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3、过程:林则徐在广东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1839年6月,将收缴的英美走私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4、影响:(1)反映了中国人民强烈要求禁烟、反对外国侵略的愿望,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2)英国借口禁烟运动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保护鸦片走私,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5、评价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雕塑):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鸦片战争的爆发的具有必然性,并不是偶然的,它迟早会发生,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林则徐的禁烟仅仅只是侵略者掩人耳目的借口,这场战争的实质是英国进行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的既定政策,即使没有林则徐禁烟,他们也会寻找其他理由来达到侵略中国的目的。&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闭关锁国”后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1839年6月林则徐前往广州开展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虎门销烟而发动了侵略战争。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形势:1、国内:(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政府财政困难。(2)政治上,官场中,结党营私,互相倾轧,买官鬻爵,贿赂成风;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法律败坏。(3)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2、国外:(1)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发展起来。(2)他们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3)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对中国输出鸦片。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19世纪3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2、重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国力衰弱为英国发动战争提供了可能。3、直接原因:中国正义的禁烟运动被英国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鸦片战争英雄人物:关天培、陈化成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不仅是鸦片战争中一次最大的人民群众保家卫国的斗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侵略者的武装斗争。1841年5月,英军攻陷四方、泥城炮台后,又炮轰广州,靖逆将军奕山乞降,与英军签定《广州和约》,奕山等人的卑躬屈膝,以及英侵略者在广州的暴行,激起三元里一带人民的义愤,他们挺身而出,拿起锄头铁锤担负起反侵略斗争的重任。盘踞在广州北部炮台的英军,窜入三元里奸淫抢劫,村民鸣锣告警,奋起抵抗,当场击毙英兵数名,其余英兵见势不妙,仓皇逃窜。5月30日凌晨,三元里和附近乡民五千人,手持锄头、铁锹、木棍、刀矛、鸟枪向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进发。英军奔出四方炮台迎战,群众按照原订计划,避免与敌人正面交锋,把敌人引诱至三元里以北的牛栏冈。当敌人进入包围圈后,早已埋伏好的群众利用该地丘陵地带的有利地形,立即发动猛攻。手持锄耙的农民从四面八方赶来,“不呼而集者数万人”,人数越来越多。侵略军前进不能、后退不得,被重重围困在牛栏冈一带,这时大约正值中午。31日,番禺、南海、花县、增城等县400余乡的群众数万人赶来,与三元里人民一起,再次将四方炮台重重包围。面对武装的群众,龟缩在里面的英军无法冲出重围,只好派出奸细混出重围,向清政府求救。奕山即派广州知府余保纯率同南海知县、番禺知县赶来替侵略军解围,他们以欺骗和威胁的手段,强迫解散群众队伍。英军乘机撤出了四方炮台,得以逃脱。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自发反抗列强侵略的第一场战斗,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政治上,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中国由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起双重革命责任,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不能抵抗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2)具体原因:①请政府统治腐败,综合国力衰落,经济落后,军事力量和装备落后;②掌握清朝战争大权的清政府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2、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①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战后,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等开始遭严重破坏。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②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由反本国封建统治变为肩负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开始萌发,开始了西学东渐的趋势。(5)阶级关系的变化:①外资入侵计划了国内早已尖锐的阶级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②产生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买办。如何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一个国家主权部分不能自主,政治上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奴役,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使中国自给自足的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这时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起来,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又有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多种经济形势并存的局面,同时又出现新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发现相似题
与“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304754722443852188318886524862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_成语大全
您的当前位置:&&&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蚕食鲸吞拼音: cán shí jīng tūn 简拼: csjt 解释: 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出处: 《韩非子·存韩》:“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 举例: 在乾隆时代,英吉利灭东印度,据孟加刺,渐肆其蚕食鲸吞手段,兼并那东、中、南三印度之地。(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回)
上一篇: 下一篇:
与相关的文章
成语大全相关栏目
成语大全热门文章
成语大全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如果您对九象范文网()有任何建议,请通过我们的网站向我们反馈,感谢各位的建议与支持!B【解析】试题分析:词语的运用要注意语意的轻重、范围适用对象语体、感情色彩语法搭配句式特征等因素。无论: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不论:表示条件和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尽管:表现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表示转折的连词“但是、然而、还是”等跟它呼应;不管与不论同义。不知所以: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不得而知:没有办法知道;无可奉告:没有什么可以告诉对方的;毋庸讳言: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恶好”和“嗜好”都是不良的爱好,“爱好”和“癖好”指良好的兴趣;“侵吞”和“鲸吞”都有大量占有的意思,“侵吞”还有依靠武力占有的意思,“霸占”和“攻占”中“霸占”强调倚仗权势占有。综合衡量选项B合适。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民族习性与民族精神张岱年古人常说:“国有与立。”一个国家必有足以立国的基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延续发展了几千年,必然有其足以自立的思想基础。近三百年来,中国落后了,这也不是偶然的,必有其一定的原因。正确认识民族延续发展的内在基础,正确了解民族迟缓落后的基本原因,是今天的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20年代,很多人研讨如何改造国民性的问题,意在考察中国落后的根源。这无疑是必要的。于是揭出了国民的一些劣根性,如愚昧、散漫、奴性、盲从之类。事实上,这些都是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在专制政治的压迫之下千百年来养成的习性。习性不是遗传性,而是世代养成的习惯。民族的习性是否就是这些呢?在中国历史上,屡次发生反对外来侵略斗争,更屡次出现反对统治者暴政的斗争。这些不能说是奴性盲从的表现,而是反对压迫、反对奴役的英勇斗争。应该承认,中国人民有一个争取自由、争取人格尊严的传统。如果认为中国人民仅只有一些劣根性,那是没有根据的。谈论国民性,不能不涉及古代哲学思想。哲学思想植根于民族习性的土壤中,又能起一定的陶铸民族习性的作用。在哲学思想的领域中,从汉代以后,直至辛亥革命,儒学占有统治地位,而道家思想也流传不绝;南北朝隋唐时代,佛教亦发挥了广泛的影响,但在社会上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儒家学说。儒学鼓吹三纲五伦,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伦是君巨、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在封建时代,三纲之说确实是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随着专制主义的加强,强调臣对于君、子对于父,妻对于夫的绝对服从,斫丧了人民活动的生机。儒家宣扬的三纲之说,确实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沉重枷锁。但是,历史究竟前进了,辛亥革命打破了君为臣纲,“五四”运动批判了父权和夫权,但是旧思想仍有一定影响。个人崇拜实际上是变相的君为巨纲。家长制作风、重男轻女的旧现念尚待消除。儒家是否只讲三纲五伦呢?那又不然。孔子维护君权,但是不赞同个人独裁,认为国君如果要求“言莫予违”,就会有亡国的危险;更反对暴政,宣称“苛政猛于虎”。孔子肯定人人都有独立的意志,断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更提出“天爵”“良贵”之说,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内在价值,这价值即在于道德自觉性。孟子宣扬大丈夫的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对于广大人民,特别是对于知识分子,树立了激励人心的榜样。不可否认,儒家这一方面的思想,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确实起过积极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讲,儒家学说中,除三纲五伦之外,也还有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观点。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一个民族应该对于自己的民族精神有比较明确的自我认识。1.下列对“民族精神”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族精神不是一个民族的先辈遗传下来的,而是在千百年专制政治压迫下世代养成的。B.民族精神中有些方面可能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基础,但另一些方面也可能成为导致民族发展迟缓的基本原因。C.民族精神就是那些最终会成为生活行动中的最高指导原则、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思想观念。D.民族精神也可以称为民族文化,它应该有着广泛的影响,并能激励人们前进,促进社会的发展。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历史上,屡次发生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更屡次出现反对统治者暴政的斗争,因此,说中华民族有奴性、盲从的劣根性是没有根据的。B.汉代以后,直至辛亥革命,“三纲五常”的儒学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相比较而言,汉代以前,中华民族的民族习性要更自然、更健康一些。C.儒家思想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确实起过积极的作用,所以,它应该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D.“富贵不能浮,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道德自觉性的具体表现,也是人的内在价值的具体表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小农经济为基础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习性到了现代杜会,必然会出现一些阻碍时代发展的东西,这是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的。B.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国民性有着丰富的哲学基础,儒、道、佛都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单从一方面去谈论中国的国民性,是不足为据的。C.儒学鼓吹“三纲五伦”,强化封建专制主义,强调君对臣、父对子、夫对妻的绝对专断权力,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D.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延续发展几千年,正说明我们的传统中一直有积极的因素存在。对此我们应该有明确的自我认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B.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的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弱的触觉。C.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地区的高。D.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目标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讥诮
山势峭拔B.熄火
息事宁人C.戍守
束手待毙D.档案
跌宕起伏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湖北省孝感市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满江红?江行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注】①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他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姜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卓越军事才能雨爱国热忱。但他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却遭受排挤,经常被调来调去,先后担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1.这首词蕴含着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2.这首词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何特点?请作简析。(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语言应用
用4个词或短语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微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众多功能被加入到了微信之中。其中微信支付就是一项对我们非常有帮助的功能。在手机上完成微信支付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现在地铁中的自动售卖机也可以使用微信支付了。据悉,微信与友宝售卖机合作,将在北京国贸、西直门、奥体中心等人流量较大的地铁站内设置300台自助售卖机,我们可以使用微信支付的方式进行购买。为了鼓励用户体验这种新的消费方式,从9月12日-10月12日,用户还能以1元的价格购买到饮料,每个用户有两次1元购买饮料的机会。除了自动售卖机外,微信支付也在正在更大的范围推广。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盛唐诗坛除李白、杜甫两座高峰外,还有两大诗歌群体特别引人注目:一是以孟浩然、王维、谢灵运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一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人。B.《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主人公哈姆莱特本是一个正直、乐观、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环境下,他可以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但是现实的社会迫使他不得不装疯卖傻,伺机复仇。该剧突出地反映出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C.雨果,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几乎经历了十九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贯穿他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宣扬以爱制恶,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D.“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曲子概括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暇”指的是贾宝玉。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流敝
归根结蒂B.惊惶
偭规越矩C.蓦地
沸反盈天D.倨傲
旁逸斜出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一致的是 (
)例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A.廊腰缦回,檐牙高啄B.日与其徒上高山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国的阅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