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王朝更替年表 国与王朝的意思

中国的古代小国是怎么样的?是与王朝并存的?还是..._百度知道
中国的古代小国是怎么样的?是与王朝并存的?还是...
是与王朝并存的,主要是成为王朝的附庸国,按时进贡 详见古代东亚的朝贡体系  朝贡就是朝拜和进贡的简称。是两国或两个政府之间的一种承认尊卑地位的礼节性外交关系。以朝贡的方式换来大国对小国的政治地位的承认。在唐朝以后,这种朝贡关系又发展成朝贡贸易,成为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的主要形式。   朝贡可能始于氏族部落时期,弱小部落对强大部落的进贡,传说中商汤曾经向夏朝进贡。商汤打败夏建立商朝时,还为了减少进贡国的负担而命伊尹制定了四方来贡的法令《四方令》。 《逸周书》中记载:“汤问伊尹曰:‘诸侯来献,或无马牛之所生,而献远方之物事实相反不利。今吾欲因其地势,所有献之,必易得而不贵,其为四方献令。’”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就对众诸侯国享有朝拜、进贡等权力,后来秦穆公时秦国打败晋国,一些小国就纷纷向秦国进贡。汉朝时,曾经向匈奴进贡和和亲,汉武帝打败匈奴后,西域地区很多政权纷纷向汉朝进贡。  朝贡关系的雏形  《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将商王室的宗族箕子分封到朝鲜,这就是箕子朝鲜。   注:目前有部分朝鲜、韩国学者对箕子朝鲜的存在有所争议。   《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朝鲜王孙右渠诱拐汉人口,在边境滋事,武帝派人晓谕他来朝贡,但孙右渠不奉诏,并派人去刺杀使者,结果误杀自己的将领。使者回到汉境内后,说自己杀了朝鲜的将领,得到武帝的赏识。朝鲜王很生气,继续对抗汉朝,武帝派兵攻打,使朝鲜孙右渠臣服,建立了朝贡的体系。汉武帝后期,燕人卫满和一些犯法之徒创入朝鲜,纂夺了当地国王的王位。自立为王,在边境滋扰生事,汉武帝派兵攻打,灭了朝鲜,设乐浪等四郡,朝鲜与汉朝的朝贡关系破裂了   朝贡关系的开始形成  东汉时期,朝鲜与中国的朝贡关系还不很稳定,时而断绝,时而恢复.   古代中国到了三国时代后,朝鲜和古代中国的朝贡关系已经被破坏,但和三国之一的魏国的文化,政治交往还是很频繁的.   西晋和东晋所处的南北朝混乱时期,朝鲜和古代中国的朝贡关系为之彻底破坏,朝鲜只和古代中国的北方的少数民族进行了贸易来往. 隋朝统一中国,而此时的朝鲜已经分裂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个国家.隋朝皇帝对周遍的民族和国家采取开放,包容的政策,使得一度被中国分裂而破坏的古代中国与周遍国家的朝贡体系得到了恢复.   唐朝取代隋朝之后,唐太宗对外的开放政策使的西域,东南亚,和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上的国家纷纷来到中国,进行更密切和频繁的外交关系.同时各民族的人民也不短的融合。成为朝贡关系上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   五代是一个战乱的年代,中原的中央政府几经改变,各民族国家和中国的来往已经不是非常的多了,高句丽在整个五代时期向中国进行朝贡关系,保持外交关系。这个时期是第一个朝贡低潮期   宋朝是一个国家疆域和对外外交关系内缩的一个时期。此时期的西边被西夏割据,北边有辽,东边有高丽,南边有大理、占城、安南等国家。这个时期是朝贡关系的第二个朝贡关系低潮期,宋因战争失败,被迫与西夏,辽以及后来的金进行所谓岁币关系。但这种关系从以中国为朝贡体系中心的观点上看,这不应该看作真正的朝贡关系,因为有战争存在。   元朝是中国疆域最广阔的时期,朝贡关系在这个时候已经变的模糊起来,高丽已经成为内属被元军占领,西方来往的国家已经远到欧洲,但这些不是正式的官方的外交来往。因为元朝统治者侵略日本的原因,日本彻底和中国断绝了外交关系。东亚的朝贡关系进入到第三个低潮期。   明朝是有史以来与外交建立外交关系最多的国家。明朝与周边的日本、朝鲜、琉球、安南、缅甸、老挝、暹罗、吕宋等东南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还有南亚、非洲东部的一些王国建立的外交关系。在明朝初期,因为郑和下西洋的缘故,与明朝建立外交关系,朝贡体系中的成员越来越多,但从郑和死后,很多国家就不来朝贡了。   清朝是朝贡关系终结的最后一个王朝,它与朝鲜,琉球,缅甸,安南,老挝,暹罗等亚洲东部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尼泊尔,不丹南亚国家也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成为东亚朝贡体系中的一员。它是朝贡体系走向衰落的时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小国向大国俯首称臣,每年朝贡,大国遵守宗主国的义务保护小国,不侵犯他们自己的统治,每到小国的国王册封会到中国的首都皇帝那里请求册封。比如以前的高丽棒子、尼泊尔、老挝,这类小国都称中国为天朝,人民叫做天朝人,但是中国作为宗主国是无偿和无私的,明朝丰臣秀吉率兵攻打朝鲜,中国派兵共同抵御,死亡的将士数以万计,最终保护的附属国的国土,而中国会自动撤兵,协助恢复重建,所以在一起没有那个生意向中国当附属国这样一本万利,比如清朝时候尼泊尔是我们的附属国每年才朝贡4两金沙,但是中国反馈会他们的确实茶叶,银子,丝绸、等等大量的东西,是皇帝的炫耀心在作怪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国古代朝代顺序是怎样排列的_百度知道
我国古代朝代顺序是怎样排列的
中国朝代顺序表: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新朝、 东汉、 三国(魏、蜀汉、吴) 西晋、 五胡十六国 东晋、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 北宋、 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1. 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3. 周朝 前1066年 - 前221年
1. 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2. 东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1.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晋始为战国)
2. 战国 前475年 - 前221年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1. 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
5. 汉朝 前206年 - 220年
1. 西汉 前206年 - 23年
2. 新朝 8年 - 23年
3. 东汉 25年 - 220年
6. 三国 220年 - 280年
1. 曹魏 220年 - 265年
2. 西蜀 221年 - 263年
3. 孙吴 222年 - 280年
7. 晋朝 265年 - 420年
1. 西晋 265年 - 316年
2. 东晋 317年 - 420年
8. 十六国 304年 - 439年
1. 汉前赵 304年 - 330年
2. 成汉 304年 - 347年
3. 前凉 314年 - 376年
4. 后赵 319年 - 350年...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详细介绍夏约前年安邑山西夏县禹查看夏朝&&商①约前年 亳河南商丘汤查看商朝&&周西周约前年②镐京陕西西安周文王姬发 查看西周&&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查看东周&& 春秋前770-476年  查看春秋&&战国前475-221年  查看战国&&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查看秦朝&&汉西汉前206-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查看西汉&&新③9-23年  王莽查看新朝&&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查看东汉&&三
国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查看三国&&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晋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查看西晋&&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查看...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古代王朝与周边国家交往关系特征考释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中国古代王朝与周边国家交往关系特征考释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2:19:3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古代王朝与周边国家交往关系特征考释
官方公共微信中国古代的朝代,是如何命名的,例如“明”、“清”,有何含义?_百度作业帮
中国古代的朝代,是如何命名的,例如“明”、“清”,有何含义?
中国古代的朝代,是如何命名的,例如“明”、“清”,有何含义?
声明:这是我复制粘贴来的. 1 夏:
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王朝更替年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