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读后感这个故事虽然很老很老了可一直讲道现在.为什么会讲道现在

[乱弹戏说]孔融让梨的严重后果
孔融让梨的故事千载传颂,它所体现的谦让品格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故事故事性不强,但教育意义超强。小时候不懂事,听了也就听了,现在有了女儿,而女儿又是个故事迷,偶有一次把这个故事读给她听,讲到后来越想越不是滋味,反而成了变成教育女儿千万不要让梨。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没有仔细看过最初的出处,请各位指点一二,考据考证本不是我愿为。不过依孔融后来的所作所为,倒很合孔融此人的品性。(陈寿于孔融并未多着笔墨,留个名而已)       所谓一岁看小,三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值得人们深思。首先,孔融是真的想吃小梨吗?有一个笑话:一个学校做一个关于孔融为什么让梨的调查,结果答案有:那是个坏梨,孔融肚子不舒服吃不下,想出名等。除了以上原因以外,孔融肯定是想吃大梨的,但他为什么选了小梨?他怎么想我们当然无法知道,而孔融给的理由并不是因为他太小了,吃不下大梨,事实的结果是他没有按自己的真实意愿去选择,而是从道德层面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而这个选择的结果是孔融的父亲很高兴;其次,孔融让大的梨让给了弟弟,孔融当时四岁(按现在的算法其实才三岁),孔融弟弟几岁不可知,不知道那么一个小人儿,能不能吃下那么大一个梨,至于是吃不完丢掉还是吃多了拉肚子(梨性寒凉,过食则伤脾胃)就更没法知道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就可知为什么我会说这个故事分符合孔融的品性了。     首先,孔融并不是真的想要小梨,而是道德要求他这样。三国志裴注言孔融在为北海太守的时候做了什么呢? “崇学校――显儒土”“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而孔融为什么得罪曹操导致这个“汉贼”翻脸无情呢?“又天性?爽,颇推平生之意,狎侮太祖。太祖制酒禁,而融啁之日:“―――人著旨酒之德,故尧不饮千钟,无以成其圣―――”。孔融在为北海相时,已经天下大乱,汉室衰微,境内外时有战事。孔融没有称王天下的野心无可厚非,但起码您老先生让自己的一方百姓有个太平日子过吧,可是孔融没有,他忙着以身作则,告诉大家要做道德高尚的人,而且要不管肚子里有没有食物,不管生命有没有保证,活人先且靠后,把死人收起来事大。此大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风。孔融为什么在建安元年时投靠曹操?第一、当然也是不能保土,无处栖身;第二,当然是冲着汉献帝,看看,还想着道德呢。最后孔融在曹操手里,还是很不老实,尤其当孔融知道汉室复兴的希望不可能在曹操手里之后,简直是成心跟曹操过不去。建安十二年,为了应对粮食紧缺的问题,并整顿军纪,曹操下禁酒令,而孔融说了一堆道理,总之是酒不是问题,人才是问题,曹操当时还未完全翻脸,竟然还写信回复。强制出来的道德感,让孔融有了一大批跟随者,但也让孔融无处栖身,最后身首异处。    其次,把一个大梨给了小弟弟,不管他吃不吃得完,说明这个人不会审时度势,也不会管理。“然其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融在郡八年,仅以身免”、“是时天下草创,曹、袁之权未分,融所建明,不识时务”。可以说孔融文也不成,武也不成。这样的人,太平时期,写诗作文,不失为一种娱乐大众的好人,而天下大乱之时,真的安身无处了。当曹操还未完全战稳脚跟,当然需要孔融这样的人来装点门面了,但是当他“无忧”之后,就开始露出本来面目。大家看看曹操的求贤令中可有孔融这样的人,曹操当然重视品德,但也要德才兼备才可,否则是宁可要有才之人不要有德之人。这个人还总是干扰政令,天天说三道四,真是不可忍耐。于是,等待着孔融只有死亡一种结果,而且死得极不体面,偏偏给这个最提倡道德的人叩上“败伦乱理”的屎盆子,真真气死死人。其实,孔融即使总是发表反对曹操的言论,以孔融的才华也不可能有什么风浪起来,曹操杀了他,除了显得自己德行有亏以外,真看不出一点儿好处。孔融的地位相当于自由知识分子,这种人的命运最是可怜,古今相同。       说了许多,让梨的后果当时看起来很妙,但后来看起来很不妙。一个小孩,首先不进行诚实的选择,然后是故意地讨好人,是很让人不舒服的,也许谦让并不是一种美德,诚实才是最重要的美德。      
    在别处发贴,从没如此胆战心惊的感觉。
  是胆颤心惊,但儒家提倡的就是克已复礼,谦让是一种大局观,而诚实是一个人性的小局观,两都非不可调和,但这是由他的核心价值取向来决定的.
       有的时候谦让真的不是一种美德,人自己想要的东西,要靠实力去争取。     我受西方教育观影响较大。谦让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无能的表现。一个人为什么要有大局观呢?是为了让别人赞扬吗?不是,是为了得到最终的最大个人利益---让我们的领导知道我们的美德,可以得到某种信任,这种信任在当时可能不能起作用,但长远来讲是重要的。一个人没有必要为了大局无条件牺牲小我,如果全社会有这样看法,那么这个社会是危险的,一个社会起码的原则是尽量保证每个人的利益不受损害,这样才能有集体的利益。     而永远地,诚实才是真正的美德,是一种无损于自已,能永远得到利益的东西。     人的美德,其实是为了树立自已和形象,以获得远期利益。
  看了半天,看懂了...    你的意思是说: 要顾眼前利益,不要去想远利益.......
     我的意思是说:没有想到能得到利益的东西,不要去做了,做了是无谓的牺牲。儒家思想中的某些东西是愚民手段而已,真正做到儒家所标榜的东西的人,早晚是个变态。是没有人性的变态。人活成如此,如何能够自我实现呢?他实现的是自我吗?          明白?       我也没什么意思,不过是女儿不在家,闲得慌,写东西自娱一下。就象我会看侦探小说、侦探电影、电视,以能在结局之前推出过程为乐一样,不过是为了想点儿东西而已。
  这文章写的,不知道说什么好,还是让大家看看再说吧,顶!
  中年悍妇 啊,莫非再培养一个小悍妇不成,别误爱女为好啊?----你并不明白道德与欲望的区别,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啊,否则是禽兽而已!比如,你女儿非常漂亮,你丈夫从兽欲出发,心里肯定愿意和她发生性关系,但若真发生了,你能理解吗?你如不能,你的观点不成立!
  在此看贴,从没如此胆战心惊的感觉。
  套用一下楼主的话     首先,XX(可能是我 也可能是楼主)并不是真的不想当小偷,而是道德要求他这样.............说了许多,没人看管的东西不偷当时看起来很妙,但后来看起来很不妙。一个男人,首先不进行诚实的选择,然后是故意地讨好人,是很让人不舒服的,也许老实并不是一种美德,该偷就偷才是最重要的美德。
  谦让永远是中国人的一种美德,西方的急功近利是我所不耻的,我们的失误主要还是整个教育体制的错误,没有好好地做培养人的工作,传统的文化丧失待尽,而盲从的西学又只学到个皮毛,加上49年后大批不识字的干部掌权,已经没有一个正确合理的教育环境可继承。
  无聊,兄弟感情好的话,自然会让。偶和弟弟都不记得从几岁开始,有吃的都是平分,从来没人教过。若一人碰到好吃的而另一人不在场,也会尽可能留一半。易耗如雪糕那就没办法了,饼干点心糖果都是留着一半。楼主不知道手足之情,就在这里小人之心。
  支持楼上的观点,手足情深!
  题目挺好,但文章没有做好。易水舞阳的意思很对,但比喻太暴力了。  正好写过一点有关的东西,帖上来大家批评。    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社会?中国古代圣贤的回答是先从我做起、从每个人做起,《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智慧的最高境界,就是引导人民共同走向“至善”。  如何做到呢?回答是“修齐治平”,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品格,实现“内圣外王”“仁者无敌”的最终目标。所以中国古代政治其实是一种“贤人政治”——也就是说,通过道德建设,使人达到思想明智、道德高尚的境界,然后再从这些贤人中选拔最优秀的承担管理社会的责任。  这种古老的哲学思想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它强调人是生来平等的(贤与不肖都是后天教育的结果),都有管理社会的权利和可能,它鼓励人们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它认为理想社会目标是“大同”,这些都是当时很具有“现代性”的先进思想,而且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官吏选拔制度(从荐举制到科举制)都对中国古代的辉煌起了重大的作用,并对现代人才选拔制度和政治制度(如西方文官制度)产生了影响。  然而,这种政治理念也有它的缺陷。“孔融让梨”的故事,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然而,这个故事本身却也隐含着这种政治思想的危机。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懂得“先人后己”,这当然是难能可贵的,可正因为如此,也说明了这种高尚行为是不普遍的,甚至与人的天性相背离的。  由于这一理念与人类的“自私”天性有着根本的矛盾,推行这种理念必然意味着“改造人性”,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这种思想日益变得专横和僵化,甚至到了“存天理,灭人欲”,彻底跟人的本性对着干(“存天理,灭人欲”的结果是异化:“天理”很专横、人情很虚伪);二正是庄子所说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它很容易被各种“大盗”利用,成为维护自己利益的统治工具。哪一个窃国大盗不是在得手以后,宣称自己是“万民拥戴”、“天命所归”?于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成了掩盖“得天下者得民心”的招牌。  
  楼主主张欲望支配一切?很难想象没有道德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就是禽兽也知道友爱互助吧,人和禽兽有区别应该是在道德上更突出一些。
  西方有句名言: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又说:性格决定命运。  说的同一个道理:你有什么样的心理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你的人生观注定了你的生活。  也许你的儿童生活不如意?  楼主对我不陌生吧?    哈哈      
  你看到了你喜欢吃的,却不吃完,故意留一些给你的女儿吃,在你看来可取么?    孔融当时也不知道自己的故事会被人记载下来吧?中国的儒家提倡压抑自己的欲望,可是却不是完全断绝,在我看来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凡是不是以自己的需要为第一视角,而能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人。
  拜托不要搬什么儒家老学究的大道理出来。手足之情,人之常情,关系基本正常的家庭里,根本不用别人说教的,除非家庭关系有问题,那就例外了。
  俺小时候总跟俺哥身后,走哪跟哪,俺哥有好吃的也给俺留一份,俺有也给俺哥留一份。这个是手足之情,跟儒家没关系地。
  如果有两个梨,我哥也会给我那个大的吃啊,这有什么,我觉得就是简单的手足亲情,只能说这个故事有点做作吧,上升刀儒家老学究的大道理就更没必要了
  感情深,一口闷。怎么就扯那么远了?孔融后来的行为和让梨是两把事。
     作者:易水舞阳 回复日期: 7:59:55 
    中年悍妇 啊,莫非再培养一个小悍妇不成,别误爱女为好啊?----你并不明白道德与欲望的区别,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啊,否则是禽兽而已!比如,你女儿非常漂亮,你丈夫从兽欲出发,心里肯定愿意和她发生性关系,但若真发生了,你能理解吗?你如不能,你的观点不成立!  ---------------    不明白你在说什么,只是觉得有点儿近于人身攻击。如果我的女儿自主、独立、有竞争力,那么选不选择作悍妇则完全是她自己的事,虽然我会告诉她:在这个男性为主的世界,女性特征反而易于接近成功,但是如果她不认为需要依靠任何人,那么我也无话可说。    而且我有说过欲望的问题吗?你这样的曲解我简直无话可说了。再说了,我就事论事,没有攻击你们什么啊。我对儒学从来不去研究,不知道这样的人品儒学中有什么论学没有?    不要举我的例子,我反对的东西,并不代表我不去做。如果再有这样,不是人身攻击是什么呢?        而且,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幽默感都没有,这人简直就是没救了。
     我什么提过儒学的问题?太奇怪了。难道我是失忆加失明吗?
  让楼主这么一大话胡弄,那么24孝的每个故事都可以推翻了结论?  但他实际是人性的榜样而不一定是目标!
  此贴经典,很多回复更经典
  鉴定结果:楼主需要重新回炉!
  晕,小梨才甜啊!这都不知道!
     孝顺是要不得的东西,一个人要对自已的一生负责,从18岁一直到脑死亡为止。所以,整个24孝的故事基本上没什么值得批评的东西。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应该是断代式的,基于亲情而不是义务,否则永远没有一个成熟的人格。我爱你,我愿意为你做;我不爱你,认为你是个混蛋,我为什么还要为你做?       如果一个人现在还在提孝顺,那么我只说:去看看有关中西文化比较的书,然后再来做结论吧。       如果你还要非说孝顺不可,看看我给女儿的信,就明白为什么我不提倡孝顺。但是我父母喜欢,所以我会为他们做,尽我可能让他们满意,而且这也不勉强什么,因为我的确爱他们。       至于那些大声叫着道德的人,大声宣扬孝道的人,往往做起来并不怎么样。所谓上德不德,我始终认为有这么一层意思在内。我认为我现在做的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不会要求别人也这样做,因为我不认为这是必须做的东西。我身上当然还有诸如孝顺、谦让等“美德”,但我希望我的女儿从小没有这种观点。她的人生是她自已的,不需要来孝顺我;她的人生要靠自已去争取,以实力取胜,该是自已的东西就要拿,不要谦让。
  作者:MacXsion 回复日期: 12:38:40 
    晕,小梨才甜啊!这都不知道!  ----------------    这个答案很好,加10分。
  作者:xunyiren 回复日期: 12:25:17 
    鉴定结果:楼主需要重新回炉!  -------------    一个不通。    啥嘛意思?    不过真金不怕火炼,非要如此也关系不大。
  楼主正处于更年期,鉴定完毕.
  简答         一、成语来源:       《后汉书》引注《家传》:「兄弟七人,融第六。幼有自然之性,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二、细说诠释:       礼法之名实相称,在其位谋其事等,指的是尽本分,换成现在的话,就是不要小孩玩大车。因此孔融让梨乃因其幼小,大抵以大兄吃大果,小弟啃小果之类,所以把大梨让给各位兄长。请注意,对象不是哥哥让弟弟,而是弟弟让哥哥,让受理由正是孔融年纪太小,又本无就大梨之欲。       三、历史上的孔融       孔融列为建安七子之一,要评论其文不行,似乎有点太过,曹操正是爱才故能多次容忍,若是孔融无才,直接斩立决即可,也不必太客气。历史上孔融是一个仗义行侠之人,少年时就以收容党锢之祸的逃犯闻名,事发被捕后,孔融兄弟争死连坐,这种宁愿保送不认识的友人,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正是当时汉末二次清议的儒士名风。这与后来诸人检举报信、卖友求荣、杀主送贼、叛离投奔等,完全大相径庭。       若要以州郡治事断能,参考一下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或是曹操:「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箭于渭水。」,有此两位狼狈之状,再来论孔融是否无用武之地。庞统也是县所不治而免官的人,但是若要嘲笑无能,就有点事后孔明之味。       孔融原以文才见长,何必要求用兵,正如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这二人本来就不以文采著名,缘木当然求不到鱼。      --      旭日盈窗 格格孔明诸个亮       幽香满院 郁郁畹华每兰芳     --
  作者:中年悍妇 回复日期: 12:38:49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应该是断代式的,基于亲情而不是义务,否则永远没有一个成熟的人格。我爱你,我愿意为你做;我不爱你,认为你是个混蛋,我为什么还要为你做?    ------------------------------------------------------------    这才是真正的变态,没有人性的变态!!!    
    作者:漫手拆文 回复日期: 15:06:31 
    作者:中年悍妇 回复日期: 12:38:49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应该是断代式的,基于亲情而不是义务,否则永远没有一个成熟的人格。我爱你,我愿意为你做;我不爱你,认为你是个混蛋,我为什么还要为你做?        ------------------------------------------------------------        这才是真正的变态,没有人性的变态!!!  -------------------    又是一个人身攻击。人性是什么呢?你又知道些什么?
      作者:中年悍妇 回复日期: 12:38:49 
       孝顺是要不得的东西,一个人要对自已的一生负责,从18岁一直到脑死亡为止。所以,整个24孝的故事基本上没什么值得批评的东西。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应该是断代式的,基于亲情而不是义务,否则永远没有一个成熟的人格。我爱你,我愿意为你做;我不爱你,认为你是个混蛋,我为什么还要为你做?           如果一个人现在还在提孝顺,那么我只说:去看看有关中西文化比较的书,然后再来做结论吧。  ================  人世间真的有这种怪物吗?  说他是畜生就直接侮辱了畜生。  人为什么要这么犯贱?到网上来让别人骂?  真的是自虐狂症?  搞不明白    还是为了领卢布?    
  爱的絮语―――给两岁半的女儿         作者:中年悍妇 提交日期: 21:21:00
    ??那天看着你因为总是户外运动被春吹得红红的小脸,看着阳光下你那么放松而得意的神情,听着你边玩滑板车边言语不休,听从你的命令骑着木棍跟在你身后,我觉得自己是再幸福不过的人了。可是二年前,我面对怀中的你,心里想的是:“这个小人儿多烦啊,要不是为了结婚,我才不会要你呢。”           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你会知道,人类对子女的爱并不是天生而有的,这种感情是慢慢培养出来的。不可否认,我们认为自己的孩子更聪明一些,比其他孩子更可爱一些,但这些绝对不是在孩子刚刚出生就有的――我不否认有人见到刚出生的孩子就爱得要命,但大多数婴儿专家都说:“千万不要责怪你时时产生的对婴儿的厌恶之情,你们感情不是从他一出生就很好的,而是在养育过程中慢慢产生的。”          我愿意为你做许多事情,但我不希望你回报些什么,因为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绝对是心甘情愿的。首先,你要明白,我会永远在你身边,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干涉你干什么事―――包括学习、恋爱、工作。我只提供意见,而不做决定,决定权在你,我们什么都是商量着来,其实这从你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所以你现在就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接受讲道理。如果你不喜欢学习,那么你喜欢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只要你感到快乐,姥姥现在就开始教你认字,有时候你很高兴去学,有时候你看一下就跑到一边了,妈妈已经与姥姥商量好,你不喜欢就不要再教;如果你早早就恋爱,我会很高兴你是个很有魅力的小姑娘;如果你总是不告诉我你在恋爱,我会很高兴你的目光够高,行为谨慎;你也没必要象妈妈一样,把处女的身份保持26年,然后交给你爸爸,但一定记得保护自己;如果你不想工作,那么最好你有办法养活你自己;如果你结婚有了孩子,千万别指望我会象姥姥帮助妈妈一样帮助你,因为那是你自己的责任,至于是不是愿意帮助你则是我的问题。但是我不会对提出让你永远陪伴我的要求,假如你长大之后,觉得妈妈还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喜欢与妈妈交流,关心妈妈的生活,那么你时不时地问候一下就可以了;假如你觉得妈妈是个很烦的女人,从心里讨厌我,那么你大可以不理我。          我会无偿地为你提供经济支持――在你18岁之前,并且提供大学学费及基本生活费用。记住,这些是无偿的,我不会要求你在我年老之时有同样的行为。我会为自己以后的一生负责,会把自己的老年计划好,我已经从你身上得到乐趣了:在你扮演“贾大夫”看病的时候,在你刚刚两岁半就把滑板车玩得很溜的时候,在你大便时小脸通红的时候,在你故意使坏露出诡异地微笑的时候,在你乱画时忽然张开腿把裤子尿得透透地时候,在高兴时摇着头兴奋大叫的时候。这些乐趣几乎每天都有(除了尿裤子是偶尔的),多到我自己都怀疑我是不是上辈子做了很多好事,所以今生才有这么多高兴的事。          也许有时候没有你的陪伴我们会有点孤独,也许没有你的支持我们有时候财政会有点儿这样那样的事情,我们不会要求你怎么样做的,我们没有权力要求你怎么样。我们要的是你的爱,如果它不能自然而然地产生,我们也没法强求。          最后说一句:孩子,我这样的妈妈并不多得。我与你的爸爸在教育你的问题上从来都是意见一致的。  
  在别处回贴,从没如此胆战心惊的感觉。        
     有一种东西叫做自由,你们知道吗?你们觉得你们的父母给你们足够的自由了吗?你们觉得你们独立了吗?     也许你们已经过了18岁还不成,甚至过了25岁都没有,你们想你们的后代也如此吗?     经济的独立与人格的独立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凡是叫着孝顺的人,大多是没有孩子的人,根本不懂得爱是怎么一回事。
  给孩子讲孔融让梨太老套了,孩子没问你“什么叫兄弟?”就不错了。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占,没有“分”的概念,“让”就更不知所云了。既然没有兄弟,还“分”“让”给谁?外人吗?估计没人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东西给他人。
  作者:凌云雕龙 回复日期: 14:07:31 
    简答               一、成语来源:           《后汉书》引注《家传》:「兄弟七人,融第六。幼有自然之性,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二、细说诠释:           礼法之名实相称,在其位谋其事等,指的是尽本分,换成现在的话,就是不要小孩玩大车。因此孔融让梨乃因其幼小,大抵以大兄吃大果,小弟啃小果之类,所以把大梨让给各位兄长。请注意,对象不是哥哥让弟弟,而是弟弟让哥哥,让受理由正是孔融年纪太小,又本无就大梨之欲。           三、历史上的孔融           孔融列为建安七子之一,要评论其文不行,似乎有点太过,曹操正是爱才故能多次容忍,若是孔融无才,直接斩立决即可,也不必太客气。历史上孔融是一个仗义行侠之人,少年时就以收容党锢之祸的逃犯闻名,事发被捕后,孔融兄弟争死连坐,这种宁愿保送不认识的友人,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正是当时汉末二次清议的儒士名风。这与后来诸人检举报信、卖友求荣、杀主送贼、叛离投奔等,完全大相径庭。           若要以州郡治事断能,参考一下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或是曹操:「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箭于渭水。」,有此两位狼狈之状,再来论孔融是否无用武之地。庞统也是县所不治而免官的人,但是若要嘲笑无能,就有点事后孔明之味。           孔融原以文才见长,何必要求用兵,正如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这二人本来就不以文采著名,缘木当然求不到鱼。            --          旭日盈窗 格格孔明诸个亮           幽香满院 郁郁畹华每兰芳  ------------------------     一、文,不是写文章,而是安邦定国的才能。     二、读史不是摆材料,曹操是丢过地盘,但他治理过的青洲(多了个三点水)人是很喜欢他,不然不会有乱军整体投降这样事。而且史书有言曹操在地方上做过的事情。孔融做了什么呢?我想我说的并不过份吧。我读史不多,但后汉书所说明显不有不实之处(后来竟然说孔融作为参谋,让别人都没什么话可说的了,不知此说置二荀与郭喜与何处?)。刘备自已对天下看得清清楚,还臭捧了诸葛亮,而且极会用人,孔融会用吗?孔融喜欢的人都是光会写文章的人,这样的人在乱世真的是可悲的。于天下太平之时还可以娱乐大众,或者象我们在网上写文一样娱人娱已。     三、我之所以写在乱弹戏说,所以从传说说起,不过是娱乐一下而已,传说中可孔融拿了最大的梨给了弟弟,许多三字经注释都是这样的。我们并非从事历史专业,不是考据学的,借此说事有何不可。     四、我对孔融本身并无什么喜欢不喜欢之说,但利用这样一个事进行的宣传是很不对的。中国GCD于此最有体会,屁大点小事就能让纲上线,真是深得中国文化之精髓。
  作者:二代身份证 回复日期: 15:40:44 
    给孩子讲孔融让梨太老套了,孩子没问你“什么叫兄弟?”就不错了。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占,没有“分”的概念,“让”就更不知所云了。既然没有兄弟,还“分”“让”给谁?外人吗?估计没人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东西给他  ----------    所以讲了这个故事我很后悔。让是不必要的,公共的东西,谁有力量谁先玩,别人东西在旁边看着就可以了。小孩子眼红心热,不过是一两天的事情,过去也就好了。孩子最好的玩具不是买来的,而是他自已发现的。
      作者:六朝人物 回复日期: 10:25:33 
    题目挺好,但文章没有做好。易水舞阳的意思很对,但比喻太暴力了。    正好写过一点有关的东西,帖上来大家批评。        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社会?中国古代圣贤的回答是先从我做起、从每个人做起,《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智慧的最高境界,就是引导人民共同走向“至善”。    如何做到呢?回答是“修齐治平”,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品格,实现“内圣外王”“仁者无敌”的最终目标。所以中国古代政治其实是一种“贤人政治”——也就是说,通过道德建设,使人达到思想明智、道德高尚的境界,然后再从这些贤人中选拔最优秀的承担管理社会的责任。    这种古老的哲学思想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它强调人是生来平等的(贤与不肖都是后天教育的结果),都有管理社会的权利和可能,它鼓励人们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它认为理想社会目标是“大同”,这些都是当时很具有“现代性”的先进思想,而且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官吏选拔制度(从荐举制到科举制)都对中国古代的辉煌起了重大的作用,并对现代人才选拔制度和政治制度(如西方文官制度)产生了影响。    然而,这种政治理念也有它的缺陷。“孔融让梨”的故事,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然而,这个故事本身却也隐含着这种政治思想的危机。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懂得“先人后己”,这当然是难能可贵的,可正因为如此,也说明了这种高尚行为是不普遍的,甚至与人的天性相背离的。    由于这一理念与人类的“自私”天性有着根本的矛盾,推行这种理念必然意味着“改造人性”,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这种思想日益变得专横和僵化,甚至到了“存天理,灭人欲”,彻底跟人的本性对着干(“存天理,灭人欲”的结果是异化:“天理”很专横、人情很虚伪);二正是庄子所说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它很容易被各种“大盗”利用,成为维护自己利益的统治工具。哪一个窃国大盗不是在得手以后,宣称自己是“万民拥戴”、“天命所归”?于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成了掩盖“得天下者得民心”的招牌。  --------------------     好文,我承认自已写作态度不认真,因为不过是个娱人娱已的东西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没有兴趣就不再写下去了。     多谢指教。好好说事,大家就都会心平气和,我这个人最不怕那种蛮人了,反而象您这样的人,才是我的最怕。不好意思。     我总是认为物质先于精神,一个和谐社会是利益分配最均的社会才是正理。陈平传中陈平分肉那段接近于此吧?强调精神高于物质的大多是愚民的办法,一直为中国统治者乐意为的东西,不想今天还有这么多人拥护,提到物质高于精神就象别人踩到了尾巴。要想作到利益分配的合理,重要的在于民主,民主的产生在于自由,看到在座谁多人的回贴,终于明白中国的民主近五十年是没希望了。
  “其次,把一个大梨给了小弟弟,不管他吃不吃得完”    哈哈,挑出明显毛病!是让给大哥好不好?他说,俺是小的,应该吃小的!
  中华文化和为贵,谦让之意在于这个和字,以一梨之谦让上得父辈欢许,下迎兄弟欢心,卑亢得宜,何其妙哉!  如果处处争锋如何能够以和相处。且看现在西方思想下,一个老美拐着联合国四处峰火不断,你以为是好???若不是老毛用人海战术搞定朝鲜一战,今天哪有你在这里危言耸听
  楼主的思想看似个性,其实落伍到了极点。  首先养孩子到18岁肯定是无偿的,你爱养不爱养都得养,这是你的义务,也是你的责任。孩子以后赡养你也是义务和责任,爱养不爱养都得养。所以,你的废话一大堆基本没有任何意义。    其次,所谓当时诚实的想法是否就是你真正的诚实的想法?孔融让梨我们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寓言故事,其意义在于教导孩子们不要只依靠欲望而活着。否则会做出很多禽兽一般的事情,文明社会就是让人能通过知识和道德压抑人本生的本能产生的一些不好的欲望。孔融让梨之所以被宣扬,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的诚实想法是想吃大梨,如果他本来就不想吃大梨才让的,那还有什么值得宣扬的?    举个例子,每次BT完一部电影,我的诚实想法是马上关掉BT,给自己节省带宽在网上看看在线电影电视什么的,可是每次我都压抑住自己的这个欲望,让BT继续开着,因为我知道,如果大家都诚实的话,哪里还有BT存在的空间?    我知道我的这些话改变不了楼主的偏激,很遗憾的对你说,在自私和无私之中,你让自己和你的孩子选择了自私。
  作者:drall 回复日期: 16:25:29 
    中华文化和为贵,谦让之意在于这个和字,以一梨之谦让上得父辈欢许,下迎兄弟欢心,卑亢得宜,何其妙哉!    如果处处争锋如何能够以和相处。且看现在西方思想下,一个老美拐着联合国四处峰火不断,你以为是好???若不是老毛用人海战术搞定朝鲜一战,今天哪有你在这里危言耸听  -----------------------------  自相矛盾的话,老毛是谦让吗?  
  作者:中年悍妇 回复日期: 12:38:49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应该是断代式的,基于亲情而不是义务,否则永远没有一个成熟的人格。我爱你,我愿意为你做;我不爱你,认为你是个混蛋,我为什么还要为你做?    ===============================  你妈当初生你的时候应该先想想,这个孩子可爱不可爱,不可爱应该扔了她。    你当初生了孩子也不爱,不如也扔了??  
  孔融让梨是儒家道德观的追求的一种境界,用来做现实物质利益与道德追求之间发生剧烈冲突的的对比,毫无意义。三岁小孩懂得什么克己复礼,懂什么儒家大道理,只不过是在父母周围大人的影响下,做了一个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这个选择本身就是是诚实的,是与他内心的想法是一样的,不存在虚伪的东西,如果孔融当时内心认为我应该选择一个小的,但是因为大家认为我选小的就认为我不诚实,而去选择一个大的,那才叫虚伪。如果每个人的礼,都是发自内心的,这本身就是最诚实的表现,是真君子。一个守礼的人,在面对物质诱惑的时候,应该像三岁的孔融那样毫不虚伪,发自内心的将自己的礼表达出来,这才是礼学的至高境界阿。现代人只重视物质诱惑是生存前提,早就不能领略礼的真正含义了,像楼主这种不学无术,而又舌尖嘴利的伪小人,不知道误导了多少人。
  东西方观念PK赛,呵呵。我觉得有时候我们确实应该张扬一点,不能太谦虚。
  在家里我们都让的,我家9兄弟姐妹,从小类似让梨这样的事经常发生,不值一提.    只是后来长大了要结婚,有外人掺合进来,就不再让了,大家都暗暗在抢.争执的事便在所难免.    看来人还是不要长大的好.
  哈哈 谄媚而已
~~~~~太虚伪了
  作者:日出 回复日期: 16:38:47 
    孔融让梨是儒家道德观的追求的一种境界,用来做现实物质利益与道德追求之间发生剧烈冲突的的对比,毫无意义。三岁小孩懂得什么克己复礼,懂什么儒家大道理,只不过是在父母周围大人的影响下,做了一个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这个选择本身就是是诚实的,是与他内心的想法是一样的,不存在虚伪的东西,如果孔融当时内心认为我应该选择一个小的,但是因为大家认为我选小的就认为我不诚实,而去选择一个大的,那才叫虚伪。如果每个人的礼,都是发自内心的,这本身就是最诚实的表现,是真君子。一个守礼的人,在面对物质诱惑的时候,应该像三岁的孔融那样毫不虚伪,发自内心的将自己的礼表达出来,这才是礼学的至高境界阿。现代人只重视物质诱惑是生存前提,早就不能领略礼的真正含义了,像楼主这种不学无术,而又舌尖嘴利的伪小人,不知道误导了多少人。  -----------    一、首先提倡这种境界就是不对的,大众的道德是越少越好,越简越好,这样才真正可能成为人人具有东西。    二、就是因为这样的影响是不对的,不应该克已复礼,人不应该消灭欲望--TMD要不然人活着干什么啊?而应该分析自已欲望实现的合理性,在合理的范围内去实现这个欲望。    三、物质必先于精神,这只是一个客观的大多数人的规律,当然我不排除例外,我个人很喜欢马斯洛的金字塔理论,虽然这个学说已经过去几十年,还是很让人信服的。    四、我的原则是我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必装成什么样子--当然我更不明白一个人为什么要装成伪小人了。还有人样当这种人吗?真是奇怪。
     至于我未回贴的某些人,不是我无言以对,而是我跟你这种人说话适合在杂谈那种地方臭骂,论起骂人来,我还真不信你能骂过我。
  作者:luobaa 回复日期: 17:31:04 
    在家里我们都让的,我家9兄弟姐妹,从小类似让梨这样的事经常发生,不值一提.  --------    很多国外的资料表明:小孩子在一起打架是很正常的现象,而为了争东西打起来比比皆是,反而让来让去的很少。许多小时候为了争东西打得头破血流的孩子都是让人尊敬的人,而那些小时候就让来让去的孩子反而是罪犯中居多。    就你个人的事来讲,这是因为你们的谦让会得到父母的好感,从而得到好处,后来长大了知道谦让是无用的,所以才开始争了。    
  楼主,我基本赞同你的观点,儒家思想是统治阶级愚化民众的工具,可惜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了。我本人的价值观改变是从在大学里学习西方经济学开始,我是学经济管理的,西方经济的发达跟他们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不过我有一点并不同意楼主说的,那就是你的小孩现在只有两岁,她还没有控制自己行为的意识,如果她现在不喜欢学习你也顺着她的话,等她长大以后是否会责怪你当初没有好好指引她呢。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加以引导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不能太过放纵。即使民主如西方,也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也有法律在约束。
  楼主有点言过其实了。
  作者:疯乐五编 回复日期: 20:15:01 
    楼主,我基本赞同你的观点,儒家思想是统治阶级愚化民众的工具,可惜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了。我本人的价值观改变是从在大学里学习西方经济学开始,我是学经济管理的,西方经济的发达跟他们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不过我有一点并不同意楼主说的,那就是你的小孩现在只有两岁,她还没有控制自己行为的意识,如果她现在不喜欢学习你也顺着她的话,等她长大以后是否会责怪你当初没有好好指引她呢。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加以引导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不能太过放纵。即使民主如西方,也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也有法律在约束。  ----------    有理。    但两岁的小孩不想学当然就不能学,因为学了反而会减低她的兴趣,所以一到她烦了就马上停住。我们现在在培养她的兴趣,之所以会说她不想学习就不要学,是因为我认为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另:我写文章显出讲道理的一方面,但管教中确实是不需要讲道理,她现在很知道这个家里是谁说话算数。管的时候一定要坚决而迅速,不能拖泥带水。但这种时候应该是很少的,因为如果太多了,她的一天是不快乐为主,只能说明我们给她定的规矩太多了。
  呵呵  我也恢复一下楼主,谈点个人看法.  如果阁下上过老外的正席,我想你不会有这样的观点.我就不相信,你见到餐桌上最好的东西你敢抢过来大吃.是不是人家也很虚伪呀?  再着,任何国家的政府几乎都设有礼仪司,他们是干什么的呢?  还是老观点,古今中外的价值是一样的.如果人人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顾忌别人.那我们只好回到原始社会.像狼群那样的生活,多真诚啊.  罗嗦一句,我们当然要提倡真诚,就像国外人也提倡真诚一样.可无论什么时间,真诚不能凌驾于其他人的正当利益之上.
  还罗嗦  民主不是无规矩的产物,恰恰相反.民主是离不开规矩.规矩和民主相辅相成.  写这个帖子的动机颇像前些日子有人写&让秦桧站起来就是让自己站起来!&的动机一样.  上面有个反例提得很好,你丈夫如果见到任何漂亮女人都&真诚&的话,那不是坏了事情了吗?呵呵  看来啊,我们没把西方的精华学来,却都学了些堕落.  西方的精华核心无非是建立在古希腊基础上的民主和科学.而不是liberal们提出的一些无理性的观点.    唉!!!!!!!!!!!!!民主和科学就这么简单的两样东西,我们就是学不会.
  小孩子比较单纯,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不像大人想的那么复杂。    我姐姐的女儿5岁,现在吃什么水果之类的东西都是挑小的,也不知道以后长大了会不会觉得自己当年是听话还是傻,呵呵
    我从来都是在厨房里吃饭的。呵呵。
  孔融让梨本身是一个传说(或者是一个故事),谁知道有没有这事?但封建社会中道德教育的需要.
  作者:216团 回复日期: 21:24:30 
    孔融让梨本身是一个传说(或者是一个故事),谁知道有没有这事?但封建社会中道德教育的需要.      ===========================  这有什么不可相信的??????  我上有个哥哥,下有个妹妹  这种事情根本不值一提  我们整个家族兄弟10个就我妹妹这一个女孩,大人都很宠,但从小有什么好的都会给我们两个兄长留一份  孔融让梨再正常不过的小事,只不过被史书记录下来了,后来又被渲染了一下,看起来好像很了不起似的,其实本来就是很平常的事情    楼主如果想表达点观点,如果想说谦让不一定好什么的(这话从小到大也看到的多了),只是不明白跟孔融之后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儒家的教育鬼话你不信,嗤之以鼻  反而什么“一岁看小,三岁看老”这种鬼话到成了至理名言似的    姑且不论你的主题是否正确,居然能拿个小时候让梨的故事来分析孔融的生平,你还真有特色。  
  楼主,你的《爱的絮语―――给两岁半的女儿》写的很好,只是真的大多数人做不到,甚至不能理解。  什么时候我也能碰到一个像你这样的人做我未来孩子他妈呢?
  楼上许多同学不知道是孔融的弟弟还是哥哥,似乎孔融不让梨就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一般,仁义道德说得多了没意思,都这么行为高尚,还是去关心你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吧,高调谁都会唱,回去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当年长一级工资的时候,孔融哪里去了?
  一、首先提倡这种境界就是不对的,大众的道德是越少越好,越简越好,这样才真正可能成为人人具有东西。      二、就是因为这样的影响是不对的,不应该克已复礼,人不应该消灭欲望--TMD要不然人活着干什么啊?而应该分析自已欲望实现的合理性,在合理的范围内去实现这个欲望。      三、物质必先于精神,这只是一个客观的大多数人的规律,当然我不排除例外,我个人很喜欢马斯洛的金字塔理论,虽然这个学说已经过去几十年,还是很让人信服的。      四、我的原则是我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必装成什么样子--当然我更不明白一个人为什么要装成伪小人了。还有人样当这种人吗?真是奇怪。  ======================  说了许多,让梨的后果当时看起来很妙,但后来看起来很不妙。一个小孩,首先不进行诚实的选择,然后是故意地讨好人,是很让人不舒服的,也许谦让并不是一种美德,诚实才是最重要的美德。  =================================================  为什么我说你是伪小人,你自己看看这段话,一个三岁小孩被你说的那么复杂,那么虚伪,他不过就让个梨,你就把他定义成进行不诚实的选择,你怎么知道他是不诚实的选择,人都是有欲望的,每个人对物质的欲望都要大要多要好就是对的么,你把一个三岁的充满童真的小孩都想得那么虚假,可见你的心里有多么肮脏,伪君子说你都是太客气了,你这种人只能用伪小人来形容,所谓伪小人,就是类适于阁下做这种随口诬蔑别人的小人事,还振振有词定义所谓的诚实,哗众取宠颠倒黑白的家伙。
  有的人天生就是个老好人,孔融就是如此,看他的一贯作风就知道,关爱小弟很正常啊,而且现代社会也有这类人,只是比较少而已,这和什么道德礼教没关系吧。
  楼上许多同学不知道是孔融的弟弟还是哥哥,似乎孔融不让梨就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一般,仁义道德说得多了没意思,都这么行为高尚,还是去关心你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吧,高调谁都会唱,回去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当年长一级工资的时候,孔融哪里去了?  -----------------------------------------------  明显的以偏概全,正是因为像孔融那样的人太少了,所以才会流芳百世
  我受西方教育观影响较大。谦让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无能的表现。  ------------------------------  谦让不仅是一种美德,还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孔融虽然没野心,但他确能名垂千古。
  我受西方教育观影响较大。谦让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无能的表现。  ==========================================================  阁下受西方教育观影响比较大!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候,强壮男人主动先让妇女老弱上救生艇,不知道是不是一种谦让,不知道你受的是什么样西方教育观。
  人性是自私的,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不能梦想通过礼教来改变人性,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证明了这一点。自私也不是一种低下的人格,而是人的本性,西方经济学从一开始就把理性人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假设,承认人性是自私的,是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然后他们通过发展经济来满足人的欲望,通过法律来约束人的欲望,这些都是在承认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做出的有效抉择。承认人性自私不是说可以为所欲为,还有一个社会利益最大化的问题,这就需要国家通过立法来约束。西方社会崇尚个人奋斗,不会像我们这样提倡舍己为人的道德,但是并不是说见到喜欢的东西就可以去抢去偷,因为有法律在约束。如果孔融是处于对兄弟的爱,并且认为大梨比小梨效用更大,那么这种行为是无可厚非的。如果自己明明是想吃大的,只是因为封建礼教的原因而选了小的,并且这种行为被当作典型去教育世人,我认为是不足取的。如果每个人都无谓地放弃自己的合法利益,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就无法成立,西方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理论都失效了。遗憾的是,我们却并没有因此创造出自己的有效理论,而是把西方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当作科学在高校里教学,实际上这种科学也不是没用,反而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思路不是很清晰,只是谈谈自己的意见,我还是赞同楼主的想法的,只是我才疏学浅,不能把问题说的很清楚,希望不要引来人身攻击
  人性有自私的一面,也有宽容和谦让的一面,人性是很复杂的东西,不要以偏概全,把什么都往道德礼教上推。
  lz啊,你到西方多久了?  移民?  还是靠着书上说的东西来对西方做了解呢?  西方强调自我,但不是否认谦让的,  知识中国人不太强调自我,造成的对西方思想的误解...  911时候那些人可是拿自己命去谦让的...  如果你在你所崇拜的西方国家生活一段时间,  你会发现他们的谦让,有时候更迂腐的...  他们只是在确定自己有能力完成那项任务的时候才不谦让的去争取,否则,会告诉你他不行的...  他们小时候不懂让梨这种事情,但是到了一定年纪,如果不让,也会被其他人鄙视的...  对西方思想的追求是可以的,但是,走误区就不好了...  真正的崇拜一个思想之前,最好全面了解它...
  事情总是有多面性, 我们要分开来看:  1、如果史书说的孔融让梨的故事是真的,那么, 为什么史书只记载孔融让梨? 没说孔融的兄长让梨? 可以肯定一点是, 不管在这个故事以后, 孔融的兄长行为如何, 孔融肯定是第一个作这件事情的人, 所以才会被记录下来。   兄弟七人, 应该说受到的教育是基本相同的,孔融的父亲应该也没少向孔融的兄长灌输这种要礼让的概念, 可是, 为什么只有孔融能做到? 他的兄长们要孔融做到了才会明白? 除了孔融年岁幼小, 没有大人那么多欲望, 所以才能做到。  理论上来说, 一个四岁的小孩大概不会有像楼主说的那么复杂的思想,除非他是天才,四岁就懂得思考,而从孔融日后的作为看来, 孔融又不像这种天才,只能说孔融让梨是在大人影响下的一个自发行为, 能把小孩子教育得这么成功, 孔融的父亲应该记首功。    2、再来讨论, 孔融应该不应该让梨?   儒家思想, 在道德品质的教育上是成功的, 不过, 并不表明在其他方面也是成功的。 孔融在儒学上或者是大师, 也具备很高尚的品德, 不过, 并不表明他就一定是个有才能的人,所谓才能, 不只表现在写诗论文上, 也表现在为人处事、治国论兵、洞察先机等方面, 而这些方面, 则是儒家所没有教导的, 从侧面上反映了儒家教育在某种程度的极大缺陷。光是熟读圣贤书,遵照圣贤书上说的去做,并不能算是人才,只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既重视道德品质修养, 也能从实际情况考虑, 才能真正做到有用于世。    孔融的家世让他有个好的出身, 也让他能做官, 可惜饱读圣贤书的孔融, 却并没有好好利用上这点, 遵从陈腐的教条, 只知道读死书的他, 反而惹来杀身之祸。    可以说, 儒家的教育, 既造就了孔融的品格, 也是让孔融后来引起杀身之祸的原因, 真是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至于作者的论点, 明显是想太多了, 把一个四岁的小孩当成了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人, 明显的想错了。如果是一个10来岁的小孩这样做, 倒确实有像作者说的那样的嫌疑, 不过, 这肯定不会给人记载下来(10来岁的小孩让梨如果让人记下来倒是奇怪了), 而一个四岁的小孩绝对不会有作者说的那样的复杂的心思。    至于作者说为人不要太过虚伪, 该自己拿自己就拿,倒是非常合乎现在我们的行为, 没人会反对吧? 有人愣要强作虚伪,把本来该自己得的东西给别人,吃了亏就怨自己吧。     该自己的就是自己的, 不该自己的也别多拿, 这或者就是楼主想说的观点吧。    看到上面一堆人说了半天, 都没说到点子上, 忍不住发了这帖子。
  没有谁是正确的,试图改变别人的是非观是很无聊的事。    anyway,我支持楼主的观点,虽然我没到中年,也不是悍妇      海外文学:http://www.northbeauty.org
  作者:northbeauty  ===========================================  对阁下罗嗦一下  这么多反对楼主观点的人,说话非常小心,也知道楼主是第一次做楼主.而且还是女的.我们做评论的都很谨慎.你可以打开男人们的帖子,里面什么样的骂人话可都有.    也对楼主说句,在这里做楼主的第一因素就是要脸皮厚,哪个楼主还不是诚惶诚恐的.也没有任何楼主敢说自己最棒.  好象我是第一个见女的在这里做楼主,我很敬佩.至少楼主的文笔之流畅,杀了我也写不出来如此行文.也希望楼主能继续写.这里全是男人做楼主,火药味也太重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楼主这样讲,只是以已之心度君子之腹
看到上面有人大骂儒家思想。忍不住说几句。  
儒家思想作为影响了中国2千多年的思想流派,说其是完全糟粕,就有点数典忘祖了。“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到了极至以后的产物。什么是天理,真是有天书从天而至吗。还不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既然是人类思想的产物就包含人类的理想,人类的欲望。所以“存天理,灭人欲”本身就存在着佯谬。儒家真的提倡灭人欲吗。任何大的学术体系都有不同的流派。看看孔子是怎么说“富贵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圣人并没有否定欲望,只是要求“取之有道”。富贵于我如浮云是有条件的,富贵不可求的时候“从我所欲”。“欲”在论语里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个人修为的最高境界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他是要求人的欲望和环境达成和谐,我觉得这种思想的出发点都想在还是很有意义的。  
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我喜欢美色,和海陵王并无二致,但我不能看到一个美女就把她拖过来,“硬梆梆的就要顶入”(引红楼梦语)阿。这种情况就不能诚实地让你的阴毛指挥你的脑袋。那要坐牢滴。那么有两解决方案:一,想尽办法把美女娶过来,发生性关系就是合法又合欲的了,所谓取之有道。二,可能的情况下通奸、一夜情,既满足淫欲,又不用负责任,只是于传统道德有亏。也是“道”,虽然有点邪,很多男人都喜欢。这个例子说明一下,欲望还是要受限制的,诚实表现也要看场合的。呵呵。      ——————————————————————————————  楼主,我基本赞同你的观点,儒家思想是统治阶级愚化民众的工具,可惜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了。我本人的价值观改变是从在大学里学习西方经济学开始,我是学经济管理的,西方经济的发达跟他们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  
儒家思想本身不是统治阶级愚化民众的工具,而是有些观点被统治阶级利用了,很多人忽略了孟子提出在最高统治者不能贤圣,可以更换的观点(原句已经忘了)  
儒家有糟粕的东西,也有积极的东西,我们千万不要忘了。        
LZ,即使父母再怎么样,父母至少养了你18年,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下,我是到了大学毕业(22周岁)才独立生活的。负起赡养义务我真不知道有什么不可以得地方。  
“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个千古名句不应该受到批判。我做不到这种境界,我只想独善其身,但我相信有这种理想的人,也认为这种理想的存在对于社会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没有容让哪来的交流和进步?作为生存有余的个体,适度容让是对自己有利的事。  埃及、希腊、罗马、波斯、身毒已经死去,难道中华就没有一点进步的文化?  
  奇谈怪论,批评她又说是人身攻击,还是忍住。闪人!
   从心所欲不逾矩,人就要这么作,不要以为年长点就自以为悟出什么真谛……   一生学作人。
  我也闪人吧  让楼主尝尝没人理的滋味,呵呵.
先考虑偶自己希望如何如何,再回头看看自己是如何如何。不能因为自己原本是个什么玩意,就计划这辈子保持现状。与其撞个头破血流,都好过老来躺在床上抱恨终天。如果仅仅用科学的角度解释与计划人生,那还谈什么人畜异类?爱有所甚于生者,恶有所甚于死者,人为万物之灵,所贵于兹。
  本来是个挺美好的事儿的...    楼主的观点偏向于社会达尔文主义阿 这不好  即使在楼主反复提及的西方 公然倡导社会达尔文主义也是不受欢迎的    说得简单点   于事 儒家则一向提倡当仁者不让 可能到现在 “当仁”的具体含义有所变化 但基本思想毕竟还在 该你上的时候就该争取上  只有于礼 儒家才讲究要克己 要温良恭俭让 要亲亲尊尊友于兄弟什么的  礼是用来指导如何与人相处的   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时候 互相退让一点 有时候吃点小亏 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即使从非常功利角度上讲  学过经济学和博弈论的也该都知道   对于有限的资源 理性的多方博弈的结果所达到的均衡 并不是资源最有效的利用方式 各方所得到的利益之和也低于总资源的产出  而“礼”这种东西
就是为博弈的多方之间提供一个沟通的平台和手段 使各方能协调到取得比纯粹理性的博弈更高利益的层次    另外楼主隐约表露出一个观点  一切都是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 或许这是对的 但我认为用来教育孩子不太好  人活一百年 最终能占到的也就一个棺材盒子  
    楼主当然有权力自己这样想,或者这样教育孩子    但是指责有孔融想法或做法的人一定是不诚实、讨好人,那就不太好了(说得过分点,有点……度……之腹的意思)    况且孔融是让梨于兄,并未见人就让(当然您的孩子可能没有兄姊)  ,而儒家一直是强调爱有等差的    ps楼主似乎是从医的吧,我相信您在救死扶伤的时候不会抱着“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想法
  楼主大概没有兄弟姐妹  从没被哥哥姐姐疼过  也没疼过弟弟妹妹  不然不会把一个很简单很美好的事情想的这么复杂
  如果觉得自己有坚强的信念支持自己的文章,何必胆战心惊?!
  最后说一句:孩子,我这样的妈妈并不多得。我与你的爸爸在教育你的问题上从来都是意见一致的。    ======================    西方一些好的东西不是学来表明自己特立独行的!虽然你没有直接对谁人身攻击,但是很多话(比如说那些孝顺的人***)还是缺乏起码的素养的。
         说了许多,让梨的后果当时看起来很妙,但后来看起来很不妙。一个小孩,首先不进行诚实的选择,然后是故意地讨好人,是很让人不舒服的,也许谦让并不是一种美德,诚实才是最重要的美德。      LZ这句经典
  好象以我的理解 楼主大娘好象说的是指象恐龙一样的如今的自由知识分子 自以为才高八斗, 专门找茬和GCD过不去
GCD说东 就怎么着也说是西
显示自己的高见与众不同的悲哀命运和性格。  不知道小的的理解对吗?
到底是本人理解能力太差还是天涯的猪头太多?请指教。
  但无论怎么说,孔融的精神还是我们现在人所缺少的阿,不管他是不是处于本意,我们都应该去学习他~
  我不知道LZ还会不会看自己的这个帖子!括号内的是引用LZ的话,我第一次回帖不会用分割线.  第一
(首先,孔融并不是真的想要小梨,而是道德要求他这样.)我不知道LZ有没有兄弟姐妹,在你看来孔融的出发点是道德,但是试问一个3岁的孩子知道什么呢,他之所以让是出如最原始的愿望,觉得自己这么做的是对的,应该不是出于什么道德,本性的东西(也就是亲情)应该多点吧.         第二
(孔融在为北海相时,已经天下大乱,汉室衰微,境内外时有战事。孔融没有称王天下的野心无可厚非,但起码您老先生让自己的一方百姓有个太平日子过吧,可是孔融没有,他忙着以身作则,告诉大家要做道德高尚的人,而且要不管肚子里有没有食物,不管生命有没有保证,活人先且靠后,把死人收起来事大。此大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风。孔融为什么在建安元年时投靠曹操?第一、当然也是不能保土,无处栖身;第二,当然是冲着汉献帝,看看,还想着道德呢。最后孔融在曹操手里,还是很不老实,尤其当孔融知道汉室复兴的希望不可能在曹操手里之后,简直是成心跟曹操过不去。建安十二年,为了应对粮食紧缺的问题,并整顿军纪,曹操下禁酒令,而孔融说了一堆道理,总之是酒不是问题,人才是问题,曹操当时还未完全翻脸,竟然还写信回复。强制出来的道德感,让孔融有了一大批跟随者,但也让孔融无处栖身,最后身首异处。)  
这一段LZ简直是在YY,你觉得这个和孔融让梨有任何联系吗,可能LZ是比较推崇曹操这种人的,个人的价值观无可厚非,但是你不能毫无边际的YY吧.  第三
(  其次,把一个大梨给了小弟弟,不管他吃不吃得完  ,说明这个人不会审时度势,也不会管理。)  这个更加让我莫名奇妙了,希望楼主自己再看看.提醒下他只有3岁  
再说下自己的看法吧  
我不知道LZ的生活经历是怎样的,看的出来你好象对西方的自由  很是推崇,而且口口声声说,女儿的生活是她自己的生活,我不会干涉她之类的话,但是扪心问下,真的是这样吗,你无时不刻不在以你的所谓自由的思想在影响你的女儿,说真的,我真的不知道真正的自由是怎样的.我也从来不认为西方的所谓思想可以拯救我们,我们这一代人物质生活好了,但是我们迷失了   最近一直在看&就是这样吗&的那篇文章.看到文天祥的那段  
文天祥的遗言: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那是怎样的一个年代啊,一直在想为什么当年抗战的时候我们国家出了如许多的汉奸呢.  
士为知己者死
又是怎样的一个年代啊  
我现在沦丧到把&我是否伤害到别人&做为自己的做事准则了         
  楼主连传主的事情都没看清楚。人家孔融又不是老大,让梨给几个哥哥们,居然变成让大梨给弟弟,不会搞管理。狂汗。。。
     我之所以胆战不是因为怕楼上几位的批评,而是怕有人就史有所载的部分有什么异议。     既然没有,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我没有出过国,我在国内很好,即使工作不如意,大不了在家里当主妇,不必要出国。如果出国,只想去欧洲一些国家旅游,只是因为原来没有钱,现在没时间,而且生孩子之前只喜欢呆在家里,所以没有出去过。只是从自己的经历看我的前30年是极不快乐的,虽然我现在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但从上大学到工作前二年,我都是不喜欢的,希望我的女儿不会如此。     不过是游戏之笔,最后竟然能够扯到子女教育也算是离题千里了。       孔融如果是原发地让倒也没什么(哈),但如果我们这样去教小孩--不管他愿意不愿意,则是很差劲的。       虽然我自己不会在工作中想到利益最大化---因为我有会挣钱的老公作后盾,但如果我是领导者,我就会把所有的下属全假想成“小人”来管理,而不会先要求他们作君子。           作者:游沧海 回复日期: 15:22:13  ----------------     有理,可是经过这样教育中国人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呢?中华民族有那么多传统美德,可是这样的美德且不论是否应该提倡,只讲现在情况如何呢?     我觉得美德不是靠说教的,是身教,然后让他自己体会到美德的好处。就如学习不是靠定时间去辅导,而是靠从小让孩子产生兴趣,如果你没有本事让他产生兴趣,那就不要责怪小孩子不爱学习。所以我会说小孩子的学习是不用管的。就如我女儿,我是喜欢读书的人,她也常常拿着故事书看着图给我们讲故事,有时候看到我看专业书也要抢过去看半天,两岁半的她已经会背十几首唐诗(五言),认识十几个字,会背三字经的前十分一,但我从来只是在她高兴的时候教她几句,到她不喜欢了就放弃。我让她遵守的原则很少,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其它的靠她自己了,一是看我怎么做,二是以后与人交往中体会到什么态度是受人欢迎的。            
  孔融云:那天我牙疼,你以为我想让,没办法!
  作者:task1985 回复日期: 18:44:05  ------------    那是减号。    首先感谢大家这么认真地看待我的贴子。可能是我自己太不认真了,不过是随便写写,觉得能把让梨与孔融的生平写在一起是很好玩的一件事,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跟我的出发点不同,所以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    我确实喜欢曹操,这点没错。因为老曹的问题说不过俺老公还发了脾气,真是不好意思极了。    不过我不喜欢文天祥,至于要求人忠君爱国更不是我推崇的观点。我认为要爱国也要这个国有可爱之处,良NIAO择木而栖。比如今天如果伊良打中国,我肯定不会当汉奸,但换成了美国,我肯定会当汉奸。
  留记。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无法用思想感化的,就假借文辞,唉
  ??怎么回事啊
我又不是什么名人怎么老删我回复 斑竹是不是看我不顺眼啊
我可是潜水老队员啊
真的逼我们都潜水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融让梨我不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