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茶树菇栽培总发育周期的生育特性及相应的栽培措施

茶树栽培学-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农学
茶树栽培学
二、名词解释1. 活动积温:是指植物在某一生育时期或整个年生长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的温度总和。2. 无公害茶;
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卫生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内销符合国家规定允许的标准,外销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有关标准的茶叶.是符合食品安全的茶叶的总称。3. 有机茶;有机茶是指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方法生产出鲜叶原料,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物品污染,并经有机茶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 低产茶园;凡单位面积及产值均低于当地或本单位的平均水平之下的4. 单轴分枝;顶芽生长占优势,侧芽生长弱于顶芽,主干明显5. 合轴分枝;由近顶端下的腋芽生长取代顶芽的位置,形成侧枝 6. 茶树有性繁殖;由茶树的双亲提供配子,按照独立分配法则,自由组成新的合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新的合子发育成完整的种子,以种子进行后代繁衍。7. 茶树无性繁殖;
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扦插、压条、分株、嫁接等方法。8. 生理需水;指茶树生命活动中的各种生理活动直接所需水分。9. 茶树枝条的异质性;茶树枝条上下不同部位,不仅形态上有差别,而且在本质上也有不同。10. 定型修剪;塑造茶树一定外在形状结构11. 寒害;指茶树在其生育期间遇到反常的低温而遭受的灾害,温度一般在零度以上。12. 冻害;指低空温度或土壤温度短时期降至0°C以下,使茶树遭受伤害。13. 品系 ;指来源于同一祖先,性状表现大致相同的一群个体。14. 引种;指将茶树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 15. 杂交优势;指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16. 选择育种;茶树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和繁殖,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17. 种质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系统成为种质资源18. 种质;指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19. 名丛;福建武夷山选育成的茶树优良单株的总称20. 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繁殖,各单株单独种植成一小区,根据各株系表现进行鉴定的选择方法。21. 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回交。 22. 品种审定;是品种审定委员会对新育成或新引进的茶树品种进行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鉴定,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查,决定该品种是否能推广,并确定推广范围的过程。23. 品种认定;五、问答题(包含论述)24. 中国四大茶区各有何特点?1982年全国茶叶区划研究协作组茶区研究结果:依据地域差异、产茶历史、品种分布、茶类结构、生产特点,将茶区划分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四大茶区的特点:(1)华南茶区:包括福建和广东中南部,广西和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是我国海拔最高、气温最高的一个茶区。生产的茶类有红茶、普洱茶、六堡茶、绿茶和乌龙茶等。(2)西南茶区:包括贵州、四川、重庆、云南中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等地。气温较高,阴雨天和雾日多。生产的茶类有红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等。(3)江南茶区:包括广东和广西北部,福建中北部,安徽、江苏和湖北省南部以及湖南、江西和浙江等省,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气候温暖湿润。生产的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以及各种特种名茶。(4)江北茶区:包括甘肃、陕西和河南南部、湖北、安徽和江苏北部以及山东东南部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气温低,积温少,降水少。生产茶类主要为绿茶。25. 3.茶树的一生可划分为几个时期?各时期有哪些特点?栽培上要做好哪些工作?答:茶树一升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幼苗期:茶籽萌发到茶苗出土至第一次生长休止。特点:全株不分枝;叶片较小;幼根长于幼茎 ;不耐强光;双重营养(异养和自养)。措施:以出全苗、壮苗为目的;选择饱满的籽粒;选地,垦地;遮荫、保证水、肥供应。幼年期:第一次生长休止到正式投产。特点:生长旺盛;单轴式的分枝方式;主根向深处伸展,侧根少(直根系);由双重营养过渡到光合自养。措施:培养好树冠骨架;加强水肥管理(NPK比例);以养为主,适当打头;注意保护.成年期:茶树正式投产到第一次更新改造时为止。特点:根系前期离心生长,后期呈向心生长;根系由直根系到分支根系到丛生根系。前期营养生长旺盛, 后期生殖生长加强;自然更新。措施:加强水肥供应;协调采养矛盾;采用轻修剪和深修剪的交替进行的方式更新树冠;防病虫。衰老期:第一次更新到植株死亡。特点:骨干枝衰老,根颈枝多;生产枝细弱,对夹叶多;生育量小,产量低;营养、生殖生长都弱,但生殖生长>营养生长。措施:地上部)掌握各次修剪程度;(地下部)改土改园结合;合理剪采、留养;防治病虫。26. 茶树喜酸的原因是什么?A、茶树的遗传性所决定。
E、茶树是嫌钙植物B、茶根汁液的缓冲能力在pH5.0时最高,这也是由于茶树长期生长在有效磷含量极低的红壤中,因而造成了根中含磷量较低,借以适应红壤的环境。C、茶树菌根需要在酸性环境中才能生长和侵染与茶树根系共生互利。D、茶树需要土壤提供大量的可给态铝。在pH&5.5时,代换性Al3+的含量便很低以致不存在。27. 请分析“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理论依据。茶树是耐阴、喜湿怕晒植物,在高山地区,温度低、湿度大、多云雾,且昼夜温差大。相对低温导致茶叶生长缓慢,有利于维持新梢组织中高浓度的可溶性含氮化合物,适宜氨基酸和香气物质的形成;多云雾和高湿度,不仅能抑制纤维素的合成,保持芽叶柔嫩,而且还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较大的昼夜温差又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使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含量增加。另外,某些鲜爽清香型的芳香物质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条件下形成较多,所以高山云雾出好茶。28. 试述茶树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特点。答:无性繁殖的特点:(1)能保持良种的特征特性;(2)无性繁殖后代性状一致,有利于保持和提高茶叶加工质量;(3)繁殖系数大;(4)技术要求高,成本较大,苗木包装运输不方便;(5)母树的病虫害容易传输给后代;(6)苗木的抗逆能力比实生苗要弱。有性繁殖的特点:(1)幼苗主根发达,抗逆能力强;(2)采种、育苗和种植方法简单,茶籽运输方便,便于长距离引种,成本低,有利于良种的推广;(3)有性繁殖后代具有复杂的遗传性,有利于引种驯化和提供丰富的育种材料;(4)后代个体出现性状分离和差异;(5)对于结实率低的品种,难以用种子繁殖加以推广。29. 进行茶树品种搭配有什么意义?怎样做好品种搭配工作?答:意义:1、将不同萌芽期的茶树品种进行搭配,可以延长生产季节,调节茶树生产的洪峰,缓解相同品种同时萌发带来的茶季劳动资源的压力,可减少单一品种造成的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快速蔓延带来的损失,从而保证茶叶品质。2、将品质特性不同的茶树品种进行搭配,可加强各品种的品质成分的协同作用,提高茶叶的品质,有利于精制茶生产加工时的产品拼配。措施:1、萌芽迟早的搭配。一般多选用春季芽萌发早的品种,根据不同哦该地区不用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变化来搭配,在生产上注意茶叶色泽一致或相近的品种搭配及百芽重相近的品种搭配,便于茶叶加工和成茶外形色泽及叶底的一致性。 2、品质特性的搭配。一般在绿茶区选用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合理搭配,红茶区选用茶多酚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合理搭配。30. 简述茶树短穗扦插技术。1.采穗枝条的选择与剪取以新梢大部分已木质化,呈红色或黄绿色,为剪取插穗的适宜时期。最好当天剪穗,当天扦插。剪穗的标准是3―4cm长的短茎,带有一片成熟的叶片和一个饱满的腋芽。通常一个节间剪取一个短穗,但枝条上、下两端节间短的部分,可把两节剪成一个插穗,并剪去下端的叶片和腋芽,剪口必须平滑,有一定倾斜夹角,腋芽和叶片要完整无损,不可剪坏。2.插穗的处理一般不经过任何处理就可以扦插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要30d左右才开始发根,一级侧根系形成要60―90d,在一级侧根系未形成前,要天天浇水。难以发根要用植物生长素类药剂处理插穗,如ABT生根粉等,浸渍时间2―5h,冬、春插时间浸渍长一些,夏、秋插宜短一些。3.扦插密度扦插规格、行矩一般7―10cm,株矩以叶片互不遮叠为宜,每公顷可插225―300万株。4.扦插方法按株矩要求把插穗直接或稍斜插入土中,露出叶柄,避免叶片贴土,叶片必须顺风,边播边将土壤稍加压实,插后立即充分浇水,随即盖上遮荫物。31. 何谓无公害茶园?无公害茶园建设有哪些要求?无公害茶园的定义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养分和环境生物等自然资源有效、持续地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能量循环使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在生产管理上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的生产技术规程所生产的产品具有无污染、优质、安全、营养成分丰富的特点并达各类食品标准要求这样茶园称之为无公害茶园无公害茶园的建设是实现茶叶生产高效、优质、低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基本要求:新茶园建立要实现五化:茶园建设,应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其基本内容是逐步实现茶树良种化、 茶区园林化、茶园水利化、管理机械化、栽培科学化。32. 试分析低产茶园的成因,如何改造低产茶园?成因:1、树龄过大。茶树为多年生植物,但在栽培条件下长期采摘等原因,会导致生机衰退。2、生态条件恶劣。由于茶园生态环境不够理想,会使茶树根系发育不良、叶量少、树冠覆盖率低等状况,使产量降低。3、建园基础差。由于选址不合理、基础建设质量差、引种不当和栽培措施不力等原因导致茶树产量较低。措施:1、茶树群体结构改造,从新调整群体结构。2、树冠改造。对地上部长势弱、结构不良或枝群的枝系进行改造。3、改善管理。主要从肥水管理、采摘管理、茶树保护等方面着手采取措施。4、换种改造,主要从改种换植、新老套种、嫁接换种等方面对茶树品种进行改造。33. 茶园施肥应遵循哪些原则?(1)重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2)氮肥为主,氮肥与磷、钾肥和其他元素肥料相结合;(3)重施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4)掌握肥料性质、做到合理用肥;(5)根部施肥为主,根部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 (6)因地制宜、灵活掌握茶园。34. 茶树高产优质树冠有哪些结构要求?(1)分枝结构合理:茶树分枝级数多,骨干枝粗壮而且分布均匀,生产枝健壮而茂密。一般认为骨干枝与一级分枝和二级分枝数的比值以1:3:6~9为宜。(2)树冠高度适中:茶叶产量的高低并不决定于茶树的高度,但过高或过低还是会对茶树的生长和产量有影响。茶树树冠培养高度控制在80cm左右为合适。(3)树冠广阔,覆盖度大:高幅比(树冠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一般达到1:1.5~2.0左右。即若树冠高度为80cm,则其宽度应为120cm~160cm 。同时要使树冠覆盖度达到85%以上水平。树冠面一般采用弧型和水平型较好。弧型冠面上分布的芽均匀一致,密度较高,是制绿茶和名优茶所需的茶芽。(4)有适当的叶层厚度:一般中小叶种高产树冠面应有10~15cm厚的叶层。新芽生长时老叶逐渐脱落,所以在生长季节中,采摘应适当留叶,以利下季芽叶的正常发育。35. 简述茶树产生寒、冻害的机理及其防御技术。寒害是指茶树在其生育期间遇到反常的低温而遭受的灾害,温度一般在零度以上;冻害是指低空温度或土壤温度短时期降至0℃以下,使茶树遭受伤害。其防御技术如下:(1)新建茶园寒、冻害的防护:①地形选择;②选用抗寒良种;③深垦施肥;④营造防护林带。(2)现有茶园寒、冻害的防护:①深耕培土;②冬季覆盖;③茶园施肥;④茶园灌溉;⑤修剪和采摘。(3)防寒、冻害的其他方法:熏烟法、屏障法、喷水法、防霜风扇发、喷施化学药剂、喷石蜡水乳化液、使用抗菌素杀灭冰核细菌。36. 试述有机茶基地建设与生产技术。答:(1)有机茶基地的建设:①基地应远离工业区、城镇、交通干道,基地附近及上风口及河道上游无污染源; ②茶园土壤背景及理化性状较好,没有严重的化学肥料、农药、重金属污染史; ③生产基地的空气新鲜、生物植被丰富,周围有较丰富的有机肥源;④生产基地的生产者、经营者具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基础,规模较大的基地,其周围要有充足的劳力资源和清洁水资源。(2)生产技术:①有机茶园的土壤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土壤覆盖、水土保持、耕作除草、疏松与培肥土层等,如:茶园行间铺草覆盖、精耕细作、勤除杂草、茶园蚯蚓饲养等。②有机茶园的施肥:有机肥无害化处理方法很多,如EM堆腐法、自制发酵催熟堆腐法、工业化无害处理法等。③有机茶园的病虫害的农业调控: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合理间作、正确施肥。适时排灌、及时采摘、修剪调控、杂草防除等;另外还有物理调控,如直接捕杀、物化诱杀、培植植物驱除害虫和培植植物助长天敌等等。37. 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概念和异同点。(1)概念:①无公害茶叶: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条件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卫生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②绿色食品茶: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化学物质,是由专门机构认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③有机茶:一种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近农业”生产体系与方法生产出鲜叶,加工、包装、楚云过程中不受化学物质污染,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2)异同点: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与有机茶的共同点是要求生产的产品无公害、无污染,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生产、加工标准的依据不同;②标准的要求不同;③颁证组织和时效不同。38. 试述茶叶采摘标准确定的依据及其掌握的方法?(1)茶叶采摘标准确定的依据:①依据茶类要求;②依树龄树势强弱;③依新梢生育和气候特点。(2)掌握方法;①采摘应因地、因时、因树制宜,从新梢上采下的芽叶,必须符合某一类加工原料的基本要去;②采茶要量质兼顾,发挥最佳的经济效应;③在采摘的同时,注意适当留叶养树,确保茶树在年生育周期内留有适量的新生叶片,维持茶树正常而旺盛的生长势,促使茶树生长健壮,延长经济年限,确保茶叶可持续发展; ④能较适当兼顾同一类茶、不同等级或不同茶类的加工原料。⑤采茶必须与各项栽培技术措施密切配合,充分满足茶树对水分的需要,运用科学的修剪制度,保证茶树萌发出数多质优的新梢,满足茶叶采收的需要。39. 怎样运用茶树栽培措施调节茶叶采摘的洪峰?(1)品种合理搭配:茶树品种不同,新梢的物候学特性显著不同,因而品种间的萌发期、生育强度、萌发轮次表现各异,在采摘上也就有所不同;(2)改变剪采方式:同一品种可采用不同修剪时间和修剪强度来调节萌发期,降低鲜叶进厂的峰值。同时,老茶树采取轮回更新,此外,还可以采用轻剪或不剪的结合重采,重剪的结合轻采的方式进行调节;(3)其它措施的应用:施肥的种类和时期,耕作的迟早和使用发芽促进剂等,都能改变育芽时期,影响采摘日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鲜叶高峰的作用。40. 茶园水分散失的途径有哪些?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实现茶园保水? 茶园土壤水分散失的途径1地面径流2地下水移动3地面蒸发4蒸腾作用。保水措施1扩大土壤蓄水能力2控制土壤水的散失。41. 修剪对茶树树冠培养起哪些作用?(1)促使幼龄茶树合轴式分枝提早发生,培育健壮的骨干枝。(2)调整茶园树冠结构,维持旺盛的生产力。在修剪是应以小桩数量达到较高标准,并保持树冠面生产枝粗度在一定范围内。(3)控制树冠高度与平整度,调节采面芽叶的分布。(4)促使侧枝生长,形成合理的树冠覆盖度。 42. 茶树有性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原则父母本性状互补;选用不同生态类型的亲本配组;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父本;亲本之一的性状应符合育种目标;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注意父母本的开花期和雌蕊的育性。43. 无性系选种的程序和方法1茶树系统选种的基本程序是:确定育种目标→收集育种材料→选拔优良单株早期鉴定 →优良单株的无性繁育早期鉴定 →品系比较试验→品种区域性试验→茶树良种申报及审定→品种繁育推广→成果鉴定(1)根据育种目标选拔优良单株(2)优良单株的修剪与繁殖(3)品系比较试验①品系与株系②对照品种③试验田间设计及管理④观察记载(4)品种区域性试验①由国家专业机构统一组织②一般在品系比较试验基础上进行③试验分国家和省两级④结束后由区试验组织单位提出试验总结报告(5)繁育推广44. 茶树良种的概念及其作用良种是优良品种的简称,是指在适宜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和加工技术,能够生产处高产、优质茶叶产品的品种。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改进茶叶品质
增强适应性和抗性45. 离体保存种质资源的优缺点优点:可以解决用常规的种子贮藏法所不易保存的某些种质材料;可以大大缩小种质资源保存的空间,节省土地和劳力;可避免病虫的危害和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缺点:工作量大;多次继代培养后会产生遗传变异;技术还未完善。46. 一个地方引进茶树的品种,应考虑哪些因素环境适应性和适制性原则
多抗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无性繁殖原则
苗木质量检验和病虫害检疫原则47. 茶树地方品种有哪些特点48. 南茶北引在栽培上应采取什么措施北方气候与南方不同,移植时要尽量选择气候,土壤更接近南方的地方.如山的南坡是向阳坡,光照更多,也可选在高地或空旷地;北方土壤碱性更强,别选在地势太低的洼地也别靠海太近;从降水看,可选迎风坡,我国选南坡,降水更多,冬季受西北风影响也较小,温度比北坡高.49. 茶树品种区域性试验的目的鉴定茶树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他重要品种特性,筛选适合不 同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茶树新品种,客观评价其应用价值,为茶树新品种鉴定和推广提供 依据。
期中考试一、名词解释1. 茶区:
中国现有茶园面积110万公顷。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省荣成市,东西跨经度27度,南北跨纬度19度。共有21个省(区、市)967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分四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2. 茶树的总发育周期指茶树一生的生长、发育进程。3. 对夹叶当茶树新梢遇到不良环境,迫使新梢停止生长形成“驻芽”,与驻芽连接的相邻两片叶为对夹叶。4. 合轴分枝没有明显的顶端优势,由一段主茎和各级侧枝分段联合而成。5. 驻芽当新梢完全成熟或因水分、养分不足时,顶芽转入休眠状态,生成的细小的芽6. 带子怀胎人们可以在同一株茶树上,既能看到当年的花和蕾,又能见到上年的果实和种子7. 鸡爪枝又称为结节枝。指树冠经多次轻修剪和采摘以后,树高增加,树冠面上的分枝越来越细,并形成环状的肿胀形结节,由于结节阻碍营养物质的输送,在其上生长的枝细弱而密集,形成鸡爪枝。(鸡爪枝的出现是树势衰老的先兆。)8. 活动积温是指植物在某一生育时期或整个年生长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的温度总和9. 无性繁殖又称为营养繁殖,是指直接利用母体的枝条、根、芽等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进行繁殖后代,即利用茶树营养器官产生新个体的育苗方式。10. 无公害茶11. 定型修枝按照塑造树冠的要求,剪除留养部分枝条,固定树型,加阔树冠采摘面的修剪,使茶树达到一定高幅度的理想状态的修剪。12.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13. 枝条异质性枝条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内部营养状况、激素供应及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造成了形态和质量上的差异,称为枝条的异质性。14. 鱼叶发育不完全的叶片,其色较淡,叶柄宽而扁平,叶缘一般无锯齿,或前端略有锯齿,侧脉不明显,叶形多呈倒卵形,叶尖圆钝。新梢上抽出的第一片叶子,因其发育不完全,形如鱼鳞而得名。15. 冻害即作物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二、简答题16. 茶树叶片有哪些区别于其他植物叶片的特征叶片分鳞片、鱼叶和真叶三种(特点);叶缘有锯齿,呈鹰嘴状,一般16-32对;叶背着生茸毛;主脉明显,网状脉,侧脉伸展至叶缘约2/3的部位,向上弯曲与上方侧脉相连接;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少数为卵形和披针形;叶色为淡绿色、绿色、浓绿色、黄绿色、紫绿色;叶尖为急尖、渐尖、钝尖、圆头等。(答:茶树叶片分鳞片、鱼叶和真叶三种。茶叶的主脉明显,与侧脉相连呈网状结构;叶缘有锯齿,一般16-32对,锯齿上腺细胞脱落,留有褐色疤痕。)17. 请根据茶树适于环境简述“高山云雾出好茶”说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茶树是耐阴、喜湿怕晒植物,在高山地区,温度低、湿度大、多云雾,且昼夜温差大。相对低温导致茶叶生长缓慢,有利于维持新梢组织中高浓度的可溶性含氮化合物,适宜氨基酸和香气物质的形成;多云雾和高湿度,不仅能抑制纤维素的合成,保持芽叶柔嫩,而且还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较大的昼夜温差又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使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含量增加。另外,某些鲜爽清香型的芳香物质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条件下形成较多,所以高山云雾出好茶。18. 合理修剪培养茶树树冠依据那些原理(一)修剪改变茶树生长顶端优势 (二)修剪改变茶树冠面枝梢营养状况 (三)修剪促进地上枝梢与地下根系的平衡 调节 (四)修剪充分利用枝条的异质性复壮树冠19. 修剪对培养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作用(1)促使幼龄茶树合轴式分枝提早发生,培育健壮的骨干枝。(2)调整茶园树冠结构,维持旺盛的生产力。在修剪是应以小桩数量达到较高标准,并保持树冠面生产枝粗度在一定范围内。(3)控制树冠高度与平整度,调节采面芽叶的分布。(4)促使侧枝生长,形成合理的树冠覆盖度。20. 茶树喜酸的原因是什么A、茶树的遗传性所决定。B、茶根汁液的缓冲能力在pH5.0时最高,这也是由于茶树长
期生长在有效磷含量极低的红壤中,因而造成了根中含磷量较低,借以适应红壤的环境。C、茶树菌根需要在酸性环境中才能生长和侵染与茶树根系共生互利。D、茶树需要土壤提供大量的可给态铝。在pH&5.5时,代换性Al3+的含量便很低以致不存在。E、茶树是嫌钙植物。21. 无公害茶园建设有哪些要求基本要求:新茶园建立要实现五化:茶园建设,应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其基本内容是逐步实现茶树良种化、 茶区园林化、茶园水利化、管理机械化、栽培科学化。22. 茶园施肥应遵循哪几条原则(1)重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2)氮肥为主,氮肥与钾肥和其他元素相结合;(3)重施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4)掌握肥料性质,做到合理用肥;(5)根部施肥为主,根部施肥与页面施肥相结合;(6)因地制宜,灵活掌握。23. 茶树高产优质树冠有哪些结构要求(1)分枝结构合理:茶树分枝级数多,骨干枝粗壮而且分布均匀,生产枝健壮而茂密。一般认为骨干枝与一级分枝和二级分枝数的比值以1:3:6~9为宜。(2)树冠高度适中:茶叶产量的高低并不决定于茶树的高度,但过高或过低还是会对茶树的生长和产量有影响。茶树树冠培养高度控制在80cm左右为合适。(3)树冠广阔,覆盖度大:高幅比(树冠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一般达到1:1.5~2.0左右。即若树冠高度为80cm,则其宽度应为120cm~160cm 。同时要使树冠覆盖度达到85%以上水平。树冠面一般采用弧型和水平型较好。弧型冠面上分布的芽均匀一致,密度较高,是制绿茶和名优茶所需的茶芽。(4)有适当的叶层厚度:一般中小叶种高产树冠面应有10~15cm厚的叶层。新芽生长时老叶逐渐脱落,所以在生长季节中,采摘应适当留叶,以利下季芽叶的正常发育。三、论述题24. 适述茶树短穗扦插技术
12级1. 纯茶园生态系统;2. 人工复合茶园生态系统; 3. 生态需水;生态需水是指为了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在开发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保证其所需的水量。生态需水是与流域工业、农业、城市生活需水相并列的一个用水单元4. 生物覆盖;5. 轻修剪;剪去树冠表层3到5厘米枝叶的修剪,用于成年茶树和改造后定型修剪以及深修剪后茶树的修剪。6. 根外施肥;将肥料兑成溶液喷洒在茶树叶面,通过表皮细胞的渗透作用吸收营养。7. 怎样科学划分中国茶区?1982年全国茶叶区划研究协作组茶区研究结果:依据地域差异、产茶历史、品种分布、茶类结构、生产特点,将茶区划分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8. 茶树新梢生育有哪些规律?茶树新梢:(1)凡是新梢具有继续生长和展叶能力的都称为正常的未成熟新梢;(2)当新梢生长过程中顶芽不再展叶和生长休止时,芽成为驻芽,称为正常的成熟新梢;(3)而有些新梢萌发后只展开2-3片新叶,顶芽就成驻芽,而且顶端的两片叶片,节间很短,似对生状态,称为对夹叶或摊片,是不正常的成熟新梢。9. 光强对茶叶品质有何影响?生产上如何控制?答:光强通过影响光合作用效率来影响茶叶品质,一方面影响茶树的整体外观,光照强度大,茶树叶色比较嫩绿。另一方面光强影响茶树的内含物,光照强度越影响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影响茶叶内N和C的含量,而N直接关系到茶氨酸的含量,C关系到茶多酚的含量,所以适当的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而生产上同过遮荫来控制光强。10.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应掌握哪些技术环节?1、浇水抗旱。移栽茶苗根系损伤大,移栽后必须及时浇水,以后必要时每隔1-2周浇一次水,浇到成活为止,成活后,可适当施一些稀释的农家肥、稀氨基酸液肥等,提高苗期的抗寒能力。2、遮荫防晒。由于茶树喜湿、好阴、怕晒等特征,所以在高温季节,必须对茶苗进行遮荫处理。3、根际覆盖。旱季根际铺草,有利于提高茶苗成活率,出尽茶苗的生长势。可采用稻草、麦秆、山草、绿肥等作为茶苗根际覆盖材料。4、间作绿肥。幼龄茶园合理间种绿肥不仅可以解决肥源问题,还可以增加土壤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从而提高茶苗成活率。5、其他处理方法。为提高茶苗成活率,还可以在茶园中进行假植和药剂处理等手段。11. 如何解决茶园有机肥不足的问题?答:(1)在茶园间作绿肥是资历更生解决茶园有机肥来源的一条重要途径。此外,有的茶园 绿肥可作为家畜饲料; (2)大力提倡茶场办养殖场,茶农养猪、牛、兔和家禽,利用畜禽粪便堆呕造肥; (3)积土杂肥; (4)利用当地肥源进行简单的加工生产肥料等; (5)茶园铺草。12. 有哪些茶园土壤覆盖形式?如何应用?答:(1)生物覆盖:即对某种作物不进行任何方法的中耕除草,而使园地全面长草或种草,并在它的生长期间刈割数次,铺盖行间和作物根部,或者将刈割的草做成堆肥、既肥,也有作饲料,即在田间放牧。其具有较多的优点:①防治水土冲刷②调节土壤温度 ③保蓄土壤水分 ④通过土壤肥力,促进根系分布 ⑤节省劳力。(2)人工覆盖:采用的覆盖材料有铺草、铺泥炭及覆地膜等。其中铺草覆盖有许多综合效应:①保水保土,提高土壤含水量;②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现状;③促进茶树生长,提高品质。13. 试分析茶园土壤酸化的原因,如何改良?土壤酸化成因1大量施化学氮肥2茶树根系分泌物影响3茶树自身物质循环产生4酸雨污染。
茶园茶园土壤酸化的防治措施3.1 适量施用白云石粉,调整土壤pH 值3.2 施用有机肥 施用有机肥是降低土壤酸化的有效途径 3.3 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是保持土壤pH 值的重要途径。3.4 提倡施用生理中性和生理碱性肥改良方法1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缓冲能力2调整施肥结构防止营养元素平衡失调3增施白云石粉调整土壤4植树造林改善茶园生态。14. 试分析茶园土壤有机质贫化问题,如何改良?1、有机质贫化成因:土壤背景有机质含量低、初垦时消耗、土壤冲刷。2、改良方法1增施有机肥2土壤覆盖3平衡施肥促进无机-有机物质转化4建立生态立体茶园5茶园周期性修剪15. 采取哪些措施可实现茶园保水?1、(1)地面径流;(2)地下水移动;(3)地面蒸发;(4)蒸腾作用。2、保水措施 (1)扩大土壤蓄水能力;(2)控制土壤水的散失16. 各种修剪方式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答:(1)定型修剪
用于幼年茶树和台刈后的茶树。它通过剪去部分主枝和高位侧枝,控制树高,培养健壮的骨干枝。包括对灌木型幼年茶树的一刀齐修剪和对小乔木、乔木型幼年茶树的分段修剪的两种方法。(2)轻修剪
用于成年采叶茶园。在当年留养的枝条上适当剪除部分枝叶,以保持生长势的稳定和发芽基础的相对一致。(3)深修剪
用于经多年轻剪和采摘后,树冠面上出现密集的细弱枝,结节枝,育芽能力减退,新梢生长势减弱的茶树。目的在于重组新的生产枝层。(4)重修剪
用于半衰老茶树或未老先衰,其主枝尚强壮的茶树。方法是剪去树冠大部分,仅留主枝粗干及少数侧枝。常用的深度是剪去树高的1/2或略多一些。(5)台刈
用于衰老茶树。剪去树冠全部枝条,利用根颈部不定芽的萌发重新培养树冠骨架和整个分枝结构。17. 怎样做到依树龄、树势留采叶?答:茶树不同年龄阶段,在正常的管理条件下,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1)幼年茶树的采摘:通过合理打顶,“以养为主,以采为辅”的原则;(2)成年茶树的采摘:以采为主、以养为辅,采养结合为原则,以延长丰产年限;(3)更新茶树的采摘:采摘只能作为配合修剪、养好茶树的一种手段,强调“以养为主,采养结合” 原则。18. 茶树高产优质树冠有哪些结构要求?答:(1)茶树修剪后的培肥管理:①.轻、深修剪的茶树,可在修剪前后,在行间边缘修剪后开施肥沟,施入一些速效氮肥和体积小的有机肥。②.定型修剪的茶树,按茶树生长规律,一年多次进行养分的补充。③.重修剪和台刈后的茶树需进行深翻后施肥。(2)茶树冠面叶片的留养与采摘:修剪后的另一项重要管理措施,是合理地进行采与留养,在树冠养成的一段时间里应坚持少采多留。(3)修剪茶树的保护:茶树修剪后,应做好各种防护措施19. 修剪对茶树生育及体内代谢带来怎样的影响
百度题库二、填空(30分)(1)广义的茶树包括5个种,2个变种,分别为:大厂茶、大理茶、厚轴茶、秃房茶、茶;普洱茶变种、白毛茶变种。(2)我国有记载的茶树栽培历史始于周武王公元前1066年时期。(3)茶树栽培发展五个时期:起始时期(秦以前)、扩大时期(西汉至隋前)、兴盛时期(隋唐至清末)、恢复时期(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再发展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4)中国茶区东起东经122°E的台湾省东岸,西至东经94°E的西藏自治区察隅,南自北经18°N的海南省三亚市,北达北纬38°N附近的山东蓬莱。(5)我国一级茶区有四个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其中,西南茶区为最古老茶区,江南茶区为我国茶叶的主产区。(6)2004年世界产茶国茶产量排名前七位依次为:中国、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土耳其、印度尼西亚、日本。2004年茶叶出口量最多国家为肯尼亚,其次为斯里兰卡。(7)茶树的植物学分类地位为:植物界 种子植物门 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 原始花被亚纲 山茶目 山茶科 山茶亚科 山茶族 山茶属 茶种。茶树国际命名法的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8)茶树原产地有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和折中论四种观点。(9)茶树根系由主根、侧根、吸收根和根毛组成。按发生部位不同,根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根具有向肥性、向湿性、忌渍性和向阻力小方向生长四大特性。(10)茶树可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三种类型。茶树冠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和开展状三种。茶树分枝有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枝两种形式。(11)助于理解(不需掌握):
(12)茶树叶片分鳞片、鱼叶和真叶三种。(13)茶树四个生物学年龄时期,即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14)茶树无性繁殖方式有:扦插、压条、嫁接和组织培养等。(15)目前,我国国家审定的茶树品种96个,其中有性系品种17个,无性系品种79个。省级审定品种120个。(16)扦插时间: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选择早秋扦插最为理想。(17)现代无公害茶园建设规划要求:茶区园林化、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生产机械化、栽培科学化。(18)茶园土地管理包括耕作除草、水分管理、施肥、土壤覆盖和土壤改良等措施。(19)茶园土壤水散失的途径有:地面径流、地下水移动、地面蒸发和蒸腾作用。(20)控制土壤水分的散失途径有:地面覆盖、合理布置种植行、合理间作、耕锄保水、造林保水、合理运用其他管理措施和抗蒸腾剂。(21)茶园灌溉的四种方式是:浇灌、流灌、喷灌和滴灌。(22)茶叶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茶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兼顾。(23)修剪类型包括: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五种类型。(24)云南省经国家认定的群体品种(国家品种):
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勐海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25)茶园施肥可分为底肥、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等几种。(26)茶园地面覆盖有生物覆盖和人工覆盖两种。(27)优质高产型茶树树冠的外在表现是分支结构合理、树冠高度适中、树冠覆盖度大和有适当的叶层厚度。(28)影响扦插成活的本身因素有:品种差异、插穗老嫩程度、插穗的粗细长短、插穗留叶量和插穗上的叶芽生育状态等。(29)山区开梯的目的是:保持水土、改善茶园条件。一、填空题(20分)1、茶树树冠形状因分枝角度不同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开展状三种类型。2、茶树的叶分鳞叶、鱼叶、真叶三种。茶树插穗长一般5厘米左右,要求是“一个腋芽一片叶片一个短茎”。4、造成低产茶园的原因可归结为树林大生长差、生态条件不适、群体结构紊乱。5、茶园耕作可分为浅耕和深耕两种。6、茶树总发育周期可以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四个时期。7、因水分不足而使茶树生育受到抑制或死亡的现象叫做旱害二、选择题(10分)1、茶树的芽按着生部位的不同分为( a )A、定芽和不定芽
B、顶芽和腋芽C、冬芽和夏芽
D、生长芽和休眠芽2、插穗一般是选择( b
)A、未成熟的枝条
B、当年生的半木质化的枝条C、两年生的枝条
D、已老化的枝条3、茶树的哪些器官是营养器官(
a )A、根、茎、叶
B、花、果实、种子C、根、茎、花
D、花、果实、叶4、茶园耕作深耕在哪几个月份进行( d )A、1-2月份
B、3-4月份C、5-6月份
D、7-8月份5、我国茶区传统的灌溉方法有(
c)A、喷灌和漫灌
B、滴灌和沟灌C、沟灌和漫灌
D、渗灌和滴灌6、下列哪个不属于生产季节的浅耕(c
)A、春茶前的耕锄B、春茶后的浅耕C、秋茶后的耕作D、夏茶后的浅锄7、下列哪个不是影响插穗发根的环境因素( c
D、光照8、下列关于茶园园地规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道路系统的设置
B、排蓄水系统设置C、茶园地块划分
D、栽培授粉树9、茶树常见的病害不包括( c
)A、茶芽枯病B、茶白星病C、灰斑病D、茶饼病10、对茶树的需肥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营养的连续性
B、营养的分散性C、营养的阶段性
D、营养条件的适应性四、判断题(20分)1、茶树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构成的整体。(√ )2、乔木型茶树植株高大,基部主干明显。( √)3、茶树是喜碱性土壤的植物。(× )4、在我县,为害最重的是夏秋之交大面积发生的茶饼病。(√ )5、低产茶园改造必须坚持三改一管相结合。(√ )6、茶园地面覆盖包括生物覆盖和人工覆盖。(√ )7、剪去茶树树冠上层10―12厘米左右的枝叶,使茶树上部树冠复壮的修剪方法是重修剪。(√ )8、高级名茶细嫩采以茶芽初萌或嫩梢开展3―4片嫩叶时为采摘标准。(× )9、品种特性、枝条的年龄和发育状况、枝条的大小长短和留叶量是影响插穗发根的内部因素。( √)10、喷灌是一种较为落后的茶园灌溉方法。(× )一、选择题1、茶树栽培最主要的三个条件是:(
) A、气候
D、空气2、下列农药在有机茶园内不允许使用的是(
) A、苏云金杆菌
C、石硫合剂
D、三氯杀螨醇
3、茶园防寒抗冻技术措施:(
)A、行间覆盖 B、熏烟驱霜 C、覆盖防霜 D、加强肥培管理
E、加客土,增厚活土层4、新建茶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A、茶园选址
B、开垦时先清除杂草(物)、大石块、树兜等 C、开垦定植沟要求水平等高D、施足底肥5、有机茶园如何合理施肥:(
) A、全部施用有机肥
B、重施基肥,分期追肥 C、因茶树生育阶段、生产茶类需求,施用专用有机肥 D、增加施用化肥的种类、种类越多越好6、有机茶栽培的条件是:(
)A、不用化肥
B、不用化学合成剂C、生态条件符合有机茶生产标准
D、三年以上的生长期7、选用茶树良种的基本原则是:(
)A、要因地制宜,克服盲目性
B、要注意良种的合理搭配 C、应重视茶树良种苗木的检疫
D、越粗壮的茶株越好8、下列哪些植物可以用来防治茶叶病虫害:(
)A、苦楝树叶
D、泡桐叶 二、判断题1、幼龄茶树树冠养成过程中骨干枝和骨架层的培养主要靠三次定型修剪。
( √ )2、在茶园中每年都要施用基肥,其目的是不断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
( √ )3、茶树的分区是根据茶树生物学特征的要求,把自然和经济条件大致相似,茶叶生产技术大致相同的区域,划分为若干个茶树栽培单元。
( √ )4、茶树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并非特别敏感。
( X )5、茶树旱害是指在长期无雨或少雨的气候条件下,造成茶叶减产,茶树生长受阻或植株死亡的气象灾害。
( √ )6、我国茶园多数分布在北方山地地区。
( X )7、在开辟新茶园时,铲除全部原有林木,是对茶园的一项永久性的防护措施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茶树菇栽培技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