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诚测测你的前世世,!!!!!!!!!!!!!!!!!!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宁波看儿童癫痫医院哪家好五
来源:作者:yanshaliao
宁波看儿童癫痫医院哪家好五
宁波权威的癫痫医院二耐心
宁波那个儿童癫痫医院好绍兴正规治疗羊癫疯医院一是靠近峡谷将,第二种方法掠夺!!!
越会耐心危险是雷电雷电。!
更多精彩绍兴正规治疗羊癫疯医院一文章: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杭州看青少年癫痫最好的医院是哪家二去峡谷顶端采取风角石的
宁波最好的羊癫疯医院在哪是靠近峡谷
宁波哪家医院看癫痫最专业六越会
杭州治疗青少年癫痫医院日按照前辈经验
宁波正规的癫痫医院六是靠近峡谷
宁波专业儿童癫痫四据说金属越多
编辑:士大
进入新闻频道
靠念力或者
任何幸存可能
是靠近峡谷
据说金属越多
雷电积云中的
去峡谷顶端采取风角石的
第二种方法
是靠近峡谷
简直是拣石头一样
可危险性很低
直接拉过来
罗峰皱眉思着
新闻关键词
一两颗风角石
去峡谷顶端采取风角石
上传海岛图片 万元大奖等你拿
进入绍兴看成年癫痫最好的医院是哪家四
任何幸存可能
吸引雷电劈下
据说金属越多
去峡谷顶端采取风角石
直接拉过来
都收起绍兴最好少儿癫痫医院日唯一的再挖一个大坑:唐朝所有姓裴的名将名相
  废太子那个帖子断断续续地写了两年多,还没有写完,已经写到了清朝,不过有点失去继续写下去的动力了。本来打算写完以后再重新整理一下,因为前面几章就是单纯的立传,后面写到两晋以后就开始伴着帝王废立王朝兴衰来写,后来又补充了一点秦汉两朝的兴衰史,所以打算把全篇都整理成这种格式重新发表。现在,先扔一边儿去吧。  我的第二个研究课题,打算写一写唐朝所有擅权的宦官,这个很好写,《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宦官  》已经替我归纳总结了,只要以此为蓝本,再加上唐朝中后期帝王的更替,估计不难写成。但是,我也决定把它先扔一边儿了。  最近我媳妇在追一本跟唐朝有关的书,书名我就不说了,以免有做广告之嫌。她老是问我,裴某是谁?裴某某又是谁?我虽然号称熟读历史,只不过是懂得一点粗浅的历史而已。倘若随便问我《二十四史》中某个人的列传我是肯定回答不上来的。所以,干脆静下心来,把唐朝所有姓裴的名将名相全部罗列一下,也算是专攻一个题目吧。  以上为序,此坑亦不知几年能够填上。  字数不够,先粘一段从别处转来的文字:  裴仁基,隋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人。是隋末的军事将领。  裴寂,蒲州桑泉(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位运城县西北)人。唐初大臣。隋末任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宫副监。与李渊交谊深厚,为李渊太原起兵策划者之一。唐建国后,他任尚书仆射。  裴矩:周、隋、唐的三朝元老,为政廉谨,颇负清名。他先后任民部侍郎、内史侍郎、尚书左丞、史部尚书等职。隋炀帝时,裴矩受命赴张掖(今甘肃)主管与西域各国开展贸易之事。在与各国商人接触中,他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大量宝贵资料,编撰成《西域图记》3卷。书中不但以大量的文字介绍了西域44国的国情,还绘制了许多地图,标出了从敦煌到达地中海的3条大道,其中中道和南道,即为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  裴政:隋代名臣,著名的法律学家。据《隋书》记载,裴政在断狱时,“用法宽平,无有冤滥”,深得民心。又因敢于直言进谏,多所匡正,享誉朝堂内外。隋文帝继位后,裴政等人受命制定隋朝新律《开皇律》。裴政博采魏、晋、齐、梁等南北朝时各家刑典,取其可用之处,废除了前世的枭首、鞭笞等酷刑,把刑讯时惯用的大棒、毒杖、车辐压踝等酷刑全部革除,并规定民有冤屈,县不受理时,可依次上诉郡、州、省,仍不理者,可直接向刑部申诉。《开皇律》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比历代任何律令都显得格外开明,是一部划时代的古代刑典,为后世立法奠定了规范格式。明代大思想家王夫之高度评价道:“今之律,其大略皆隋裴政之所也”,足见其影响深远。  裴度:河东郡闻喜人。唐宪宗时名相,他力主消除藩镇。元和十二年,督师破蔡州,平定淮西之乱。之后,唐宪宗封裴度为上国柱并晋国公。后来由于奸臣构陷,裴度三起三落,几度入相,几度出藩。裴度为相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
  1.裴寂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人。祖父裴融,司本大夫。父亲裴瑜,绛州刺史。裴寂年少孤儿,由几个哥哥抚养成人。14岁时候补州主薄。长大以后,变得眉清目秀,器宇轩昂。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81年-600年),做了左亲卫。裴寂当时家里比较贫穷,没有什么家业,每次徒步来到京城,经过华岳庙时,祭拜祷告说:“穷困至此,敢修诚谒,神之有灵,鉴其运命。若富贵可期,当降吉梦。”再拜而去。晚上梦见一位白发老人对裴寂说:“你30岁以后方可得志,最终可以位极人臣。”后来做了齐州司户。大业年间(公元605年-618年),裴寂历任御史、驾部承务郎、晋阳宫副监。李渊是太原留守,与裴寂有旧交,时常加以礼遇,经常留裴寂喝酒、赌钱,以至于通宵达旦,流连忘返。当时李世民准备起兵,但不敢跟李渊说,看到裴寂为李渊所厚待,于是私下里拿出数百万钱,暗中让龙山令高斌廉与裴寂赌钱,慢慢地输给他。裴寂赢得的钱越来越多,非常高兴,每天都跟随李世民出游。李世民见裴寂很高兴,便以实情告之,裴寂当即许诺。裴寂又以晋阳宫人私自侍奉李渊,并和李渊一起饮酒,饮至深处,裴寂对李渊说:“二郎(即李世民)招兵买马,欲举义旗,就像我让晋阳宫人侍奉您一样(这些宫人只能侍奉隋炀帝杨广,侍奉李渊,即李渊有称帝造反之心),如果事发必然被杀,就像这件事一样紧急。现在天下大乱,城门之外,都是义军。若守小节,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死了;若举义兵,必得大位。大家都是这个意思,您以为如何?”李渊说:“我儿真有此谋划,既然已经定了,可以听从。”李渊正式起兵以后,裴寂献上宫女五百人,并奉上米九万斛、杂彩五万段、甲四十万领,以供军用。大将军府建立以后,李渊封裴寂为长史、赐爵闻喜县公。跟随大军来到河东,隋将屈突通拒守,攻之不克,三辅豪杰每天归顺的数以千计。李渊准备先攻打长安,但有人认为屈突通会成为后患,犹豫未决。裴寂进言说:“现在屈突通占据蒲关,若不先击败他,前面有长安的受敌,后有屈突通的援兵,此乃腹背受敌,兵败之道。不如攻下蒲州,然后进入潼关。长安失去了援兵,可以不战而胜。”李世民说:“不然。兵法在于谋划,谋划在于速度。应该趁机尽早渡河,以此来惊吓敌人的军心。我军如迟疑逗留,敌人则进一步谋划。而且关中各支人马,在自己的驻地囤结,没有一定的主人,很容易招降,之后我军壮大,什么城打不下来?屈突通只是一个守城的人,不足为患。如果失掉入关良机,那么事情就无法预料了。”李渊认为他们说的都有道理,留下一部分兵马包围河东,其余人马入关。后来长安平定,赐裴寂良田千顷、甲第一区、物四万段,转大丞相府长史,进封魏国公,食邑三千户。
  后来隋恭帝让位,李渊固辞不受(历来都要三请三让),裴寂劝进,也不回答。裴寂劝说:“桀、纣之所以亡国,是因为他们虽然有子,但没有汤、武这样的贤臣辅佐,可以作为历史的借鉴。裴寂所有的身份、地位都来自于唐,陛下不做唐朝皇帝,我请求辞去官职。”又力陈符命(上天要让某人当皇帝的预兆)十余事,李渊终于同意了。裴寂出来,命令太常准备礼仪,挑选吉日。唐高祖李渊受禅以后,对裴寂说:“能让我如此,是你的功劳。”拜为尚书右仆射,赏赐不计其数,每天赐裴寂御膳。唐高祖临朝,一定与裴寂同坐,进入内宫则留裴寂于内室,言无不从,呼为“裴监”而不称他的名字。当朝贵戚,没有人能和裴寂相比。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刘武周部将黄子英、宋金刚频繁攻打太远,行军总管姜宝谊、李仲文相继被俘,李渊以为心腹大患。裴寂自请讨伐,担任晋州道行军总管,得以便宜从事。裴寂带兵来到介休,当时宋金刚占城来对抗裴寂。裴寂在度索原驻扎,营中缺水,敌人切断了水路,因此形势危急。裴寂想要移兵寻水,敌人趁机袭击,唐军大败,死伤殆尽。裴寂跑了一天一夜来到晋州。东部的城镇全部陷落,宋金刚进逼绛州,裴寂上表谢罪,李渊慰谕之,让他继续镇抚河东之地。裴寂生性胆怯,没有抵御之才,只有派使臣联络绛州,催促虞州、秦州的人进入城堡,焚其积蓄。百姓惶恐,想要继续作乱。夏县人吕崇茂于是杀掉县令举兵谋反,引宋金刚为援兵,裴寂前去攻打,又被吕崇茂击败。回到朝中,李渊责备他说:“太原起兵的时候,你有辅佐之功,官爵也已达到了顶点。这次攻打刘武周,兵势足以破敌,却遭到如此的败绩,你不觉得有愧于朕吗?”把裴寂交给属吏审判,不久又放了他,待遇反而更加隆重。
  唐高祖每次出巡,必定令裴寂留守。麟州刺史韦云起告寂谋反,查不到什么证据。李渊对裴寂说:“朕之所以有天下,本来是你推劝的,现在怎么能有二心?皂白必须分明,所以推究一下这件事情。”因此派贵妃三人带着珍馔、宝器来到裴寂府上,欢乐盛宴,留宿而去(?)。还有一次,李渊从容对裴寂说:“我李氏当年在陇西,富贵多年,到我祖父这一辈,又与隋朝皇室结亲。后来大举义兵,四海云集,没过多久,就做了天子。想到前朝历代帝王,都是起于微贱,辛劳作战,辛苦半生。你也是世胄名家,历职清显,怎么能是萧何、曹参那些刀笔吏所能比的了的呢!只有我和你,千秋外代之后,无愧于前世的交情。”这一年唐高祖改铸钱,特地命令裴寂自行铸造。又为赵王李元景聘裴寂的女儿为妃。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升为尚书左仆射,在含章殿赐宴,李渊极为高兴,裴寂磕头上奏说:“臣自太原起兵,当时已许下一道旨意,天下太平以后,允许我回家耕田。现在四海平安,我请求告老还乡。”唐高祖流下泪说:“现在还没到这个时候,我们要共同携手到老。你做台司,我做太上皇,逍遥一代,岂不快哉!”不久晋封司空,赐实封五百户,每日派一名尚书员外郎去裴寂府值班,可见其受宠达到了如此地步。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加封裴寂共计一千五百户。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李世民祭祀南郊,命裴寂和长孙无忌一起坐在自己车里,裴寂推辞,李世民说:“你有佐辅的大功,长孙无忌也为我出力,能够和我同车而乘,除了你们二人还有谁呢?”于是坐一辆车回来。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有个叫法雅的和尚,起初凭借恩幸出入两宫,后来禁止出入,法雅心怀怨恨,口出妖言,被抓了起来。兵部尚书杜如晦捉其下狱,法雅称裴寂知道他说的话。裴寂回答说:“法雅说那些话的时候我正在生病,那时不知道他说过什么。”法雅力证此事,于是裴寂被免官,食邑被削一半,回到本邑。裴寂请求前往长安,李世民责备他说:“以你的功劳,不能够做到如此高官,只能凭借恩德,排在了第一位。武德年间,政治法律方面纰漏谬误极多,地方官吏办事松弛、施政紊乱,这也是你的责任。但是凭借旧日的恩情,没有将你正法,只是令你回到老家,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裴寂于是回到蒲州。没过多久,有个狂人自称信行,家住汾阴,胡言乱语,经常对裴寂的家童说:“裴公有天命。”后来信行死去,裴寂的监奴恭命将此事告诉裴寂,裴寂吓得不敢上奏,只能暗地里命令恭命把说这话的人杀死。恭命偷偷地让这些人逃走,裴寂并不知道。裴寂让恭命去封邑收纳,得钱百余万,私自花掉了。裴寂大怒,派人抓捕恭命,恭命害怕,就上奏了这件事情。唐太宗大怒,对侍臣说:“裴寂有四大死罪:位列三公而与妖人法雅亲密,其罪一也;事发之后,负气愤怒,说国家之所以拥有天下全是他的功劳,其罪二也;妖人说他有天命,匿而不奏,其罪三也;私自杀人以灭口,其罪四也。我杀了他并非没有罪名。大臣们都建议流放,朕听从他们。”于是迁徙裴寂到交州,后来又到静州。当时有山羌作乱,有人说反贼想要劫持裴寂为主,唐太宗听了说:“国家对裴寂有活命之恩,必然不会这样。”不久,果然有消息称裴寂带领家童破贼。李世明想起裴寂有佐命之功,征其入朝,此时裴寂去世,时年六十。追赠赠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  子裴律师嗣,与太宗妹临海长公主结婚,官至汴州刺史。裴律师的儿子裴承先,武则天时做殿中监,被酷吏所杀。
  2.裴矩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祖父裴佗,后魏东荆州刺史。父亲裴讷之,北齐太子舍人。裴矩尚在襁褓就成了孤儿,为伯父裴让之养大。长大以后,以博学闻名,出任北齐的高平王文学。北齐被北周灭亡后,杨坚当时为定州总管,召裴矩候补记室,对他非常恭敬。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封裴矩给事郎、直内史省、奏舍人事。隋朝伐陈之役,裴矩领元帅记室。陈朝平定之后,晋王杨广令裴矩与高颎收集图册,并收藏到王府中。后来升为吏部侍郎,由于一些小事被罢免。大业初年,西域诸蕃在张掖塞与隋朝通款互市,隋炀帝派裴矩监督此事。裴矩知道隋炀帝有远大战略,想要吞并夷狄,于是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撰写《西域图记》三卷,入朝献上。隋炀帝非常高兴,赐物五百段。每天把裴矩叫到御座之前,询问西方之事。裴矩讲到西域多珍宝及吐谷浑可以吞并的情况,隋炀帝很信任裴矩。仍旧让裴矩担任经略,拜为民部侍郎。不久升为黄门侍郎,参预朝政。令裴矩赴张掖和西蕃交好,派使者到了十多个国家。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在恒山拜祭,众大臣都来助祭。隋炀帝准备巡视河右,又令裴矩赴敦煌,裴矩派使者劝说高昌王鞠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许之以以厚利,让他们派使者入朝。等到隋炀帝西巡时,到达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穿着盛装带着珠宝,焚香奏乐,歌舞相迎,晋见于道左。又令武威、张掖士女身穿盛装出来观看,队伍长达数十里,隋炀帝看了非常高兴。后来灭掉了吐谷浑,各个小国都表示臣服,相继纳贡于朝廷。不过虽然隋朝拓地数千里,但是军事劳役的费用,每年都要以百万来计算,全国都因此而骚动。隋炀帝认为裴矩有帝以矩有安抚边远地区的战略,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这一年,隋炀帝来到洛阳,裴矩因为四方朝贡的使者很多,向隋炀帝建议征集四方奇技,在洛阳制作鱼龙曼延角牴,用来向诸国炫耀,一个月之后结束。又令各个酒店都设置帐篷,准备酒食,派人找来各国使者与中国人作贸易,所到之处让他们随意就座,醉饱而散。使者中有人明白什么意思,都私下里嘲笑他故意矫饰。隋炀帝反而称赞裴矩至诚,对宇文述、牛弘说:“裴矩非常了解朕的意思,凡是所陈奏的事情,皆朕所想的,朕还没说,裴矩就已经知道了。若不是忠心为国,怎么能够这样呢?”
  不久下令与将军薛世雄从伊吾回来,赐钱四十万。裴矩因此进谏在射匮实施反间计,让他暗中攻打处罗。后来处罗为射匮所迫,不得不随使者入朝,隋炀帝很高兴,赐裴矩貂裘及西域珍器。跟随隋炀帝出巡塞北,晋见突厥启民可汗。当时高丽派遣使者先通于突厥,启民可汗不敢隐瞒,把高丽使者引见给隋炀帝。裴矩因此上奏说:“高丽本来是孤竹国,周朝的时候把这块地方封给箕子,汉朝时分为三郡,晋朝时也统治辽东。现在已经不是中国的臣下,列为外域,所以先帝早有征讨之意,但是因为汉王杨谅无能,师出无功。在陛下时期,为什么不在这里做出一番事业,要不然这些地方仍为蛮貊之乡?现在高丽使者晋见突厥,亲眼看见启民可汗服从中国,必然惧怕皇帝威名远扬,考虑服从晚了就会灭亡,威胁其入朝进贡,可以执行。请求当面下诏让使者回到本国,诏令高丽国王速来朝觐。不然,就率突厥大军即日征讨。”隋炀帝听从了。高丽不听诏令,于是隋朝准备开始攻打高丽。隋军来到辽东,裴矩以本官领虎贲郎将。第二年,又跟随大军来到辽东。兵部侍郎斛斯政逃入高丽,隋炀帝令裴矩兼掌兵部事。以两次渡辽的功劳,进位右光禄大夫。裴矩后来跟随来到江都。不久唐军入关,屈突通兵败的消息传至,隋炀帝问裴矩如何应对,裴矩说:“太原发生兵变,京都不得安宁,离着太远处置事情,恐怕失去良机。不如早点回去,方可平定。”裴矩见天下将乱,恐怕自己遭到祸端,平时遇到人就行礼,即使是小吏也尽得其欢心。当时跟随隋炀帝的军士大多逃散,裴矩对隋炀帝说: “陛下留在这里已经两年了,人无匹合,不能久安。请下令让士兵在这里娶妻,私自逃走的就让他们相配。”隋炀帝听从其计,军中渐安,都曰:“裴公之惠也。”这个时候,隋炀帝已经非常昏聩,裴矩无法谏诤,只能够取悦而已。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令裴矩为尚书右仆射。宇文化及兵败,窦建德又令裴矩为尚书右仆射,令专掌选事。当时窦建德起自群盗,没有什么文化和礼仪,裴矩为之创定朝仪,权设法律,宪章颇备,窦建德很高兴,每次都询问他。
  后来窦建德兵败,裴矩与河北将领曹旦及窦建德之妻带着传国八玺,举山东之地来降,封为安邑县公。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拜为太子左庶子。不久升为太子詹事。令与虞世南撰写《吉凶书仪》,参按故实,甚合礼度,为学者称赞,至今仍按此执行。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兼任检校侍中。后来太子李建成被杀,太子余党尚保宫城,想要和秦王李世民决战,秦王派裴矩劝说他们,宫兵乃散。后来升裴矩为民部尚书。裴矩年且八十,还精神头十足,凭借以往的资历受到重用。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准备杜绝奸吏,听说有些执法人员有受贿的,于是派人以财物试之。有个司门令史接受了绢一匹,唐太宗大怒,准备杀之,裴矩进谏说:“此人受赂,固然应该杀死。但陛下以物试之,就执行极刑,这是陷害别人获罪,恐怕不是导德齐礼之义。”唐太宗接受了他的意见,因此对百官说:“裴矩能在朝廷上反对我的意见,不是表面上听从,如果每件事都像这样,天下何愁不治!”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裴矩去世,追赠绛州刺史,谥为敬。曾撰《开业平陈记》十一卷,在代地流行。   儿子裴宣机,高宗时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左中护。
  3.裴行俭  裴行俭,绛州闻喜人。曾祖父是裴伯凤,北周骠骑大将军、汾州刺史、琅琊郡公。祖父是裴定高,冯翊郡太守,世袭琅琊公。父亲是裴仁基,隋朝左光禄大夫,被王世充抓获,后来想要归顺唐朝,被害;武德年间,赠原州都督,谥号为忠。裴行俭幼年以门第补充弘文生。贞观年间,通过考试,学习经学,被任命为左屯卫仓曹参军。当时苏定方为大将军,对裴行俭感到十分欣赏,把自己用兵的方法教授给了他。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裴行俭连续六次升官,最后做到长安令。当时唐高宗李治将要废掉王皇后册立武昭仪,裴行俭认为国家的灾祸必定从此开始,与太尉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褚遂良私下里议论这件事,大理寺袁公瑜向武昭仪的母亲荣国夫人告密,因此裴行俭被降为西州都督府长史。麟德二年(公元665年),裴行俭累次提升,被授予安西大都护,西域诸国都因其威名而归降,征召其拜为司文少卿。总章年间,升为司列少常伯。咸亨初年,仍官名复旧,改为吏部侍郎,给李敬玄做副手,两人同时选拔人才十余年,甚有名声,当时被人并称为裴、李。裴行俭开始设立资历榜,又定下州县升降、官衔高低晋升的制度。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加封银青光禄大夫。唐高宗因为裴行俭善于草书,曾经以白绢百卷,让裴行俭草书《文选》一部,唐高宗看了以后认为不错,赏赐帛五百段。裴行俭曾经对人说:“褚遂良若不是有上等的笔墨,很少写下文字,不挑选笔墨直接写字的人,只有我和虞世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吐蕃背叛唐朝,下诏令裴行俭为洮州道左二军总管,后来又担任泰州镇抚右军总管,受元帅周王李显(即后来的唐中宗)节度。仪风二年(公元677年),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和李遮匐煽动吐蕃部落,进逼安西,与吐蕃连和,人们议论想要发兵讨伐。裴行俭建议说:“吐蕃叛乱,干戈未止,李敬玄、刘审礼,丧师败绩,怎么还要为了西方而起兵事?现在波斯王去世,其子泥涅师师在长安充当人质,希望派使节去往波斯册立,因此路过吐蕃部落,允许便宜行事,一定可以建立功业。”唐高宗听从了,就派裴行俭去册立波斯王,仍担任安抚大食使。路过莫贺延碛时,进入茫茫沙漠,引路人都迷失了方向。裴行俭下令安营,虔诚致祭,告诉将士,泉水就在不远的地方。不一会儿云开雾散,行走数百步,即到达一片水草丰盛的地方,后面来到的人,都不知道这是哪里。众人心悦诚服,都把他比作古代的贰师将军。到了西州以后,官吏出郊外迎接,裴行俭召集当地豪杰子弟一千多人与自己一同向西前进。于是扬言给部下说:“现在正值炎热天气,难以抵挡暑热,等秋天凉快之后,才能够逐渐行军。”都支知道以后,就不设防备了。裴行俭仍然召集四镇诸蕃酋长豪杰,对他们说:“回想这趟旅行,未尝不感到厌倦,即使回到长安,也不会暂时忘记。现在因为这次行军,想要追寻旧日的封赏,谁能跟我一同去打猎?”当时蕃酋子弟投募过来的人仅仅一万人。裴行俭假装出行打猎,教导队伍,过了几天,就开始倍道而行。距离都支部落只有十余里,先派都支所亲近的人向他问安,对外以示闲暇,不是前来讨伐,接着又派人催促其相见。都支起初与李遮匐谋划,在中秋时节抗拒唐朝使者,这时听说大军来到,没有办法,亲自率领子侄首领五百多人来到大营进见,于是把他们全部活捉。这一天,利用他们的令箭,诸部酋长都来请命,一并将他们押送到碎叶城。裴行俭派出精兵,轻装夜行前进,准备俘虏李遮匐。中途抓获都支返回的使者,与李遮匐的使者同行。裴行俭释放了李遮匐的使者,让他先去通知他的主公,告诉他都支已被生擒,李遮匐因此前来归降。于是将士们在碎叶城立碑以纪念裴行俭的功劳,生擒都支、李遮匐回军。唐高宗在朝廷上慰劳裴行俭说:“西方未曾平定,派爱卿担任总兵讨伐,孤军深入,途径万里。爱卿深有谋略,坚定地执行任务,兵不血刃,就平定了凶党。讨伐叛乱使其归顺,没有辜负朕的希望。”不久又赐宴。对裴行俭说:“爱卿文武兼备,现在因此授予你两个职位。”即日拜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调露元年(公元679年),突厥阿史德温傅反叛唐朝,部下二十四州一齐反叛响应,有众数十万。单于都护萧嗣业率兵讨伐,反而被击败。因此以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太仆少卿李思文、营州都督周道务等人带领十八万军队,还有西路军程务挺、东路军李文暕等总计三十多万人,连绵数千里,一同受裴行俭节度。唐朝自开国以来,这是出兵最多的一次。裴行俭行军至朔州,得知萧嗣业因军粮被劫,士卒大多饿死,于是安排假运粮车三百乘,每车埋伏壮士五人,各自深藏陌刀(唐朝长刀的一种,上削人头,下砍马腿)硬弩,以较弱的士兵数百人押韵粮车,另外埋伏下精兵,让他们占据险要的地方等待。叛军果然上当,那些士兵丢下粮车四散逃走。叛军驱车来喝泉水。解鞍放马,正准备取出粮草,车中壮士突然杀出,埋伏的精兵也一同杀来,把叛军杀得溃不成军。从这以后再发来后续的粮车,叛军没人敢再靠近了。等到行军到单于治所的北面,晚间安营扎寨,四周挖下壕沟,马上下令移兵驻扎在山冈。将士们都认为大军刚刚安置,不能打扰,裴行俭不听,越发下令催促。当天夜里,下起狂风暴雨,以前下营的地方水深一丈多,将士们全都叹服。叛军在黑山抵抗作战,裴行俭连打胜仗,前后杀敌数不胜数。伪可汗泥熟匐被其部下所杀,带着首级前来归降,又生擒了叛军大首领奉职回军。其余的叛党跑到狼山。裴行俭回军以后,阿史那伏念又自称可汗,与温傅合军,召集剩余的手下。第二年,裴行俭又率大军征讨。停止进兵驻扎在代州的陉口,在伏念和温傅之间实施反间计,让他们互相猜忌。伏念恐惧,偷偷送上降表,请求效力。裴行俭不暴露他的行为,而是写下密信回送。过了几天,烟尘大至,斥候惶恐地禀报,裴行俭召集部队说:“这一定是伏念抓住了温傅来投降,不是别人。但是受降如同受敌,一定要严加戒备。”于是派使者前去慰劳。过了一会儿,伏念果然带着手下绑着温傅来到军门前请罪,其他突厥余党也都平定。唐高宗非常高兴,派户部尚书崔知悌去慰问大军。侍中裴炎妒忌裴行俭的功劳,总管程务挺、张虔勖上奏说:“伏念是被唐军部将追逐,另外还有漠北回纥等部向南逼迫,因形势紧急才归降的。”因此裴行俭的功劳没有记录在案,将伏念和温傅推出斩首。裴行俭叹道:“王浑、王浚争功的事情,古今往来都引以为耻。但是恐怕杀死降将之后,没有人再归降了。”因此称疾不出,凭借以往的功劳封为闻喜县公。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十姓伪可汗车薄反叛,下诏以裴行俭为金牙道大总管,带领十名将军去讨伐。大军没有出发。当年四月,裴行俭病逝,享年64岁,追赠幽州都督,谥号为献。特地下令皇太子派一名六品京官扶持其家事,五六年后,等到其儿孙长成才停止。唐中宗李显即位以后,又追赠裴行俭为扬州大都督。
  留下著作二十卷,曾撰写《草字杂体》数万字,流传后世。又曾撰写《选谱》十卷,包括安营扎寨、行军布阵、克敌制胜、甄别兵器性能等四十六种要诀,武则天令秘书监武承嗣到裴行俭府第,秘密收入宫中。裴行俭通晓阴阳、算术,并有鉴赏人才的能力。自从被提拔并当上大总管以来,凡是遇到青年才俊,一律选拔录用,每次与凶恶的敌人作战,一定先预料到胜利的日期。当时有年轻人才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都以善写文章出名,吏部侍郎李敬玄盛赞他们,并向裴行俭介绍,裴行俭说:“凭借文采获得名望,但爵位俸禄就很少了。杨炯能活很长时间,其他人恐怕不能够善终。”这个时期,苏味道、王剧还没有什么名气,因为调动选拔,裴行俭偶然见到,对他们很是礼遇。对他们说:“我晚年得子,恨看不到他们成长。二公十多年后必成大器,愿意认识你们这样的人。”后来二人都做过吏部尚书。都如同裴行俭说的那样。裴行俭曾经带领过的偏将,有程务挺、张虔勖、崔智辩、王方翼、党金毗、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都成为名将,官至刺史、将军的有几十人。其他所赏识的人,也大多如此。裴行俭曾经让医生配药,用犀角、麝香,送药的人不慎丢失了,吓得偷偷跑了。又有一次皇帝赐予一匹马和新的马鞍,送来的人跑得太快,马摔倒了,马鞍也破了,这个人也逃走了。裴行俭把他们都找了回来,说:“你们怎么这么害怕?这不过是小错误而已。”对待他们还像原来那样。起初,平定都支、遮匐、获得很多珍宝,吐蕃部落将士都想看一看,裴行俭就大摆筵席,把所有的珍宝都拿出来展示。有一块玛瑙盘,直径二尺多,光彩绝伦。军士王休烈捧着盘子,走上台阶,不小心踩到衣服上,摔倒在地,盘子也摔碎了,王休烈大惊失色,叩头流血,裴行俭笑着说:“你不是故意的,不用这样!”而且面不改色。下诏赐予都支的金银财宝及驼马等三千余件,裴行俭分给亲戚故人及副将以下,几天就分完了。有少子裴光庭,开元年间当上侍中,凭借恩宠照例赠裴行俭为太尉。
  呵呵,裴元庆不是被号称隋朝第三条好汉吗?
  @冷眼沉默看社会 11楼
11:26:50  呵呵,裴元庆不是被号称隋朝第三条好汉吗?  -----------------------------  裴元庆实际上是评书中虚构的人物,他的原型是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
  莫兰,没比赛看,转来煮酒论史啊!  
  @林佳涵 13楼
16:22:19  莫兰,没比赛看,转来煮酒论史啊!  -----------------------------  兄弟,其实我原来比赛评论写腻了,到天涯本来是想写点历史的,后来慢慢在公园写了几篇。  都是没事写着玩的。
  @莫兰上校
16:44:00  @林佳涵 13楼
16:22:19   莫兰,没比赛看,转来煮酒论史啊!   -----------------------------   兄弟,其实我原来比赛评论写腻了,到天涯本来是想写点历史的,后来慢慢在公园写了几篇。   都是没事写着玩的。  —————————————————  我也是没事来公园和煮酒看看,  
  4.裴光庭  裴光庭幼年丧父。母亲是库狄氏,武则天时被召入宫,受到亲密接待,裴光庭因此不断升迁至太常丞。后来因为是武三思女婿的缘故免官,降为郢州司马。开元初年,六次升迁至率府中郎将,擢授司门郎中。一年多以后,转兵部郎中。裴光庭沉静少言,不善于交游,资历比较浅,当时人们都认为他不能胜任。等到就任以后,公务修整,大家方才叹服。开元13年(公元725年),唐玄宗李隆基准备去泰山封禅,中书令张说认为皇帝东巡,京师空虚,恐怕会发生夷狄入侵的事情,想要增兵驻守边界,以备不测,召裴光庭研究驻兵的事情。裴光庭说:“封禅,就是大功告成的意思。什么叫大功告成,就是恩德惠及四方,百姓安居乐业,万国都来归顺。现在大功告成又害怕夷狄,这不是昭德的事情。大兴力役,以备不测,这也不是使人安定的事情。准备会同诸国又存在阻止夷狄之心,这又不是抚慰远方的行为。有这三件事,则名不副实。而且诸蕃国之中以突厥为大,货币往来,想要和平相处已有数年了。现在只是派遣一个使臣招其大臣赴会,必欣然前往。突厥受诏,则诸蕃国君长一定不约而同地到来。虽然偃旗息鼓,总算高枕无忧了。”张说曰:“好。我没有想到。”由此上奏唐玄宗执行,不久封为鸿胪少卿。封禅回来后,迁兵部侍郎。开元17年(公元729年),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史大夫。没过多久,迁黄门侍郎,依旧知政事。跟随出巡五陵归来,拜为侍中,兼吏部尚书,又加弘文馆学士。裴光庭于是撰写《瑶山往则》及《维城前轨》各一卷,献给唐玄宗。因其手制褒美,赐绢五百匹,唐玄宗令皇太子以下于光顺门与裴光庭相见,用以加强对太子及大臣的讽谏告诫。裴光庭又和寿安丞李融、拾遗张琪、著作左郎司马利宾等一起撰写《续春秋传》。上表请唐玄宗亲自御撰,而裴光庭等人依照左传来写,唐玄宗又亲手写书褒赏。裴光庭托付于李融,最后书未能写成。当时有人上书请以皇室为金德,中书令萧嵩奏请百官共同议论。裴光庭认为国家符命已经在历史中记载了很久,如果改变,恐怕会遗患后世,密奏还是以原来的为准,于是唐玄宗下诏停止百官议论。开元20年(公元730年),跟随祭祀后土,加光禄大夫,封正平男。不久裴光庭去世,享年58岁,追赠太师,辍朝三日。起初,裴光庭与萧嵩争权不和。后来做了吏部尚书,向唐玄宗上奏选拔官员用循资格,并督促选限定在正月三十日完成,其他外部行署,也下令由门下选拔之。裴光庭去世后,萧嵩又奏请废除,裴光庭所引进的人都派外职。当时有门下主事阎麟之,是裴光庭的心腹,专门负责吏部选官,每次阎麟之裁定,裴光庭就按其意思下笔,人们编顺口溜说:“麟之口,光庭手。”太常博士孙琬准备商议裴光庭的谥号,因为其用循资格,不是奖励劝进之道,建议谥为“克”。有人认为是萧嵩的意思。唐玄宗听说后特地下诏,赐谥号为忠献,仍令中书令张九龄为其撰写碑文。史官韦述后来改谥为非。
  5.裴炎  裴炎,绛州闻喜人。少年时即勤奋好学,每遇休假,其他学生大多出游,而裴炎则不荒废学业。一年多以后,有人推荐他做官,裴炎以学业未成的理由推辞。学习了十年,尤其通晓《左传》及《汉书》。学业有成以后,马上出任濮州司仓参军。历任兵部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中书令。   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唐高宗李治来到东都洛阳,留太子李哲(即唐中宗李显)守京师,命裴炎与刘仁轨、薛元超为辅。第二年,唐高宗生病,裴炎跟随太子赴东都侍疾。十一月,高宗病重,命太子监国,裴炎奉诏与黄门侍郎刘齐贤、中书侍郎郭正共同辅佐。十二月丁巳,唐高宗病逝,太子即位。此时唐中宗并未亲征,大臣们商议,由天后武则天下令施行。唐中宗李显正式即位以后,想要以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又要封乳母的儿子五品官,裴炎坚决反对。唐中宗很不高兴,对左右说:“我把国家让给韦玄贞也不可惜,何况只是一个侍中?”裴炎害怕了,于是与武则天商议废立之事。裴炎与中书侍郎刘祎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等人带兵进入内宫,宣太后令,废掉唐中宗。唐中宗说:“我有何罪?”武则天回答说:“你要将天下让与韦玄贞,怎么会没有罪呢!”于是废唐中宗为卢陵王,立豫王李旦为唐睿宗。裴炎因谋划有功,封为河东县侯。   武则天临朝,天授初年(公元690年),又降唐睿宗李旦为皇嗣。当时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请立武氏七庙及追王父祖,武则天准备答应。裴炎进谏说:“皇太后是天下之母,圣德临朝,当以大公存于世间,不应该追封父祖,以示自私。况且独不见吕氏之败乎?我恐怕后世看待现在,就像现在看待前朝这样。”武则天说:“吕氏称王,把权力交给了生人;现在追尊,把事情归类于前代。存在和灭亡是截然不同的,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炎曰:“蔓草虽然很小,但逐渐长大。商朝的教训也并不遥远,应该杜绝源头。”武则天很不高兴地停止了这件事。当时韩王李元嘉(唐高祖第11子)、鲁王灵夔(唐高祖第19子)等都是李氏皇族比较近的人,武承嗣与堂弟武三思几次劝武则天找个缘由杀了他们,以绝宗室之望。刘祎之、韦仁约心中畏惧,诺诺无言,只有裴炎坚决反对,认为不行,武承嗣深感遗憾。   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官名更改,裴炎担任内史。秋天,徐敬业造反,武则天召裴炎商议此事。裴炎上奏说:“皇帝年长,却不能亲政,于是导致反贼振振有词。倘若太后把政权交还给皇帝,那么此贼将不战而败。”御史崔察听说以后,上奏说:“裴炎在先朝时已开始在朝廷做官,已经二十多年了,遵从遗诏,大权在握,若没有异图,为什么要请太后归政?”于是命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上奏:“裴炎是社稷忠臣,有功于国,悉心侍奉太后,天下共知,臣可以证明其没有反叛之意。”右卫大将军程务挺秘密上表申诉,文武大臣证明裴炎没有造反的人还有很多,武则天一律不听。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十月,将裴炎在都亭驿之前街斩首。裴炎刚刚被擒的时候,有人劝他对审判的人要卑辞一些,裴炎感叹说:“宰相下狱,怎么会有保持完整的道理!”竟不屈节。后来裴炎被抄家,发现没有什么积蓄。胡元范,申州义阳人,因援救裴炎流放死在琼州。程务挺被杀,纳言刘齐贤被贬为吉州长史,吏部侍郎郭待举被贬为岳州刺史,都是因为援救裴炎而获罪。   起初,开耀元年(公元681年)十月,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裴行俭献上平定西部的俘虏,除了有些人赦免以外,斩阿史那伏念、温傅等五十四人于市。当时裴行俭讨伐的时候,曾经许诺保伏念不死,伏念才投降。此时裴炎妒忌裴行俭的功劳,上奏说:“伏念是程务挺、张虔勖在营地逼迫追逐,又涉水向北从回纥南面追杀,形势急迫才投降的。”因此杀之。裴行俭叹道:“王浑、王浚争功的事情,古今往来都引以为耻。但是恐怕杀死降将之后,没有人再归降了。”裴行俭因此称疾不出。裴炎导致国家辜负大义杀害降将,妒贤嫉能,构成阴祸,他的被杀也是相宜的啊!   唐睿宗李旦第二次即位后,追赠裴炎为益州大都督。裴炎长子裴彦先,后来做了太子舍人;侄子裴伷先,后做了工部尚书。
  6.裴耀卿
孙子裴佶  裴耀卿,追赠户部尚书裴守真的儿子。小时很聪明,几岁就会写文章,应童子试。20岁时拜为秘书正字,后来在相王李旦王府任典签。当时唐睿宗李旦被贬为相王,对裴耀卿很器重,让与掾丘悦、文学韦利器在王府轮流值班,以备随时询问,王府中称为学直。后来唐睿宗第二次登基,拜裴耀卿为国子主簿。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升为长安令。长安以往有配户和市之法,百姓深受其害。裴耀卿到任以后,下令一切从富贵之家征用,预先给其价钱,于是杜绝了奸邪欺骗的弊病,公家和私人都认为是好事情。在职二年,宽严得当。离去的时候,百姓都很想念他。开元13年(公元725年),担任济州刺史。这一年,唐玄宗李隆基东巡,济州正好在大路上,绵绵悠长,但人口很少,裴耀卿亲自办理,处置得当。当时唐玄宗走了十几个州,认为裴耀卿处置得最好。又历任宣、冀二州刺史,都有善政,于是担任了户部侍郎。  开元20年(公元732年),礼部尚书、信安王祎受诏讨伐契丹,诏令裴耀卿为副职。不久又令裴耀卿带着二十万匹绢分赐立功的奚部首领,在部落里分发。裴耀卿对人说:“夷虏贪婪残暴,见利忘义,现在带着财帛,深入敌人境内,不可不防。”于是先约定好日期,然后分路进军,一天就给付完毕。当时突厥和室韦果然派出士兵准备袭击,但等军队到的时候裴耀卿已经返回了。  这一年冬天,升为京兆尹。第二年秋,连绵大雨损害庄稼,京城粮食很贵。唐玄宗准备去东都洛阳,单独召见裴耀卿询问救人的办法,裴耀卿建议开通漕运,调调运江淮粮赋进京。唐玄宗非常赞同,不久又拜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担任转运使。三年的时间,运粮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贯。有人劝裴耀卿把省下的钱上交朝廷,以表明功劳。裴耀卿说:“这钱是公家节省获得的,不能用它来求得恩宠。”于是上奏把这笔钱用于向百姓买粮食所用。   第二年,拜为侍中。开元24年(公元736年),拜为尚书左丞相,去掉知政事,封为赵城侯。当时夷州刺史杨浚因贪赃枉法被处死,下诏令杖六十,流放古州。裴耀卿上书劝谏,认为天气暑热杖六十也会致死,请求减刑,唐玄宗也答应了。  不久特进盖嘉运大破突厥骑兵立功回军,唐玄宗下诏加封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旧让其经略吐蕃。盖嘉运承蒙恩宠,每天饮酒,没有按时进军。裴耀卿密奏唐玄宗,建议或者免去其官职,或者催促其进兵。唐玄宗采纳了后者,结果无功而还。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尚书右仆射,又转为左仆射。一年以后去世,享年63岁,追赠太子太傅,谥为文献。儿子裴综,曾担任吏部郎中。裴综的儿子裴佶。裴佶,字弘正,小时候就能写文章。20岁举进士,后补校书郎,归为高等,授蓝田尉。当时有诏命各县城向奉天进贡,此时严郢为京兆令,执政很残暴,再加上朝廷的命令很急,尹正的命令像雷霆一样紧急。本曹尉韦重规的妻子因为怀孕生了病,害怕严郢的残暴,不敢因此事请假。裴佶因此代为请假,衙役也没有耽搁,当时认为这件事很义气。唐德宗因发生叛乱向南逃走,裴佶一路跟随,拜为拾遗,又转为补阙。李怀光占据河中叛乱,朝廷想要耻辱求和,裴佶反对,请求讨伐,唐德宗对裴佶很器重,上前加以慰勉。三次升迁至吏部员外,历任驾部兵部郎中,迁为谏议大夫。此时黔中观察使韦士宗使用酷刑,被少数民族百姓驱逐,裴佶代替了他,百姓自动归顺。后来被瘴毒所侵,坚决请求回到朝廷,拜为同州刺史。后来又入朝为中书舍人,升为中舍人,升为尚书右丞。由于生病,担任国子祭酒,后来以工部尚书的身份退休。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病逝,享年62岁,追赠吏部尚书。裴佶清劲温敏,凡是所交的朋友,当时都被称为第一流。与郑余庆特别友善,裴佶死后,郑余庆以朋友之礼穿着丧服,官员们都传为美谈。
  7.裴漼
堂弟裴宽  裴漼,绛州闻喜人。累世为著名大姓家族。父亲裴琰之,是永徽年间(公元650年-655年)同州司户参军,当时裴琰之年少,长得很秀美,刺史李崇义起初对他很轻视。以前,州中有陈年旧案数百个,李崇义催促裴琰之赶快断案,裴琰之命书吏数人,连续进上纸笔,没过多久就判断明白,文字辞藻俱佳,而且大多给明了判断之理。李崇义大惊,谢罪说:“您怎么能隐藏锋芒导致我犯下错误呢!”因此迅速知名,号为“霹雳手”。后来作了永年县令,有惠政,百姓官吏都在石头上刻字歌颂。历任仓部郎中,由于年老多病在家病逝。   裴漼专心侍奉父母,十几年不求做官。父亲去世后,才出来应了礼举,当了陈留主簿,累次升为监察御史。当时吏部侍郎崔湜、郑愔被御史李尚隐弹劾,裴漼把他们关入监狱。安乐公主及上官昭容徇私枉法想要救出崔湜等,裴漼竟坚持上奏其罪,当时被大家所称赞。三次升迁至中书舍人。   太极元年(公元712年),唐睿宗为金仙、玉真公主造观及寺等,当时春旱,百姓苦役不断。裴漼上奏章劝谏,但唐睿宗不予理睬。后来转为兵部侍郎,由于他以资历选定官员时比较公允,特地让他的一个儿子做太子通事舍人。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升为吏部侍郎,负责官员选拔数年,很多都被提拔。又转为黄门侍郎,代韦抗出任御史大夫。裴漼早年与张说特别友善,当时张说任宰相,几次推荐裴漼。裴漼又善于上奏章,唐玄宗也特别器重。因此拜为吏部尚书,后来又转太子宾客。裴漼家里历世勤俭节约,担任了重要官职以后,开始广置妓妾,对后房常有非常奢侈的赏赐,因此被舆论所讥讽。开元24年(公元736年)趋势,享年70多岁,谥号懿。
  裴漼堂弟裴宽。裴宽的父亲是裴无晦,袁州刺史。裴宽通晓经史,凭借文词做官,骑射、弹棋、投壶都很擅长。景云年间(公元710年-712年),为润州参军,刺史韦铣为按察使,提拔裴宽为判官,由于裴宽为官清廉善于剖断,韦铣看重其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裴宽。后来裴宽被提拔为举河南丞。再转为长安尉。当时宇文融为侍御史,统计天下田户,上奏推荐裴宽为江南东道勾当租庸地税兼覆田判官。升为太常博士。礼部打算在国忌的日子享庙用乐,让太常提出意见,裴宽深达礼节,特建新意,认为太庙享受尊敬忌讳卑微则尊忌卑则升堂奏歌,太庙低微忌讳尊敬则应该去掉龠这些乐器。中书令张说认为裴宽明白事理,采用了他的观点。又升为刑部员外郎。万骑将军马崇正白天杀人,当时开府、霍国公王毛仲徇私枉法,想要救他出来,裴宽坚决不同意。兵部尚书萧嵩为河西节度使,请求让裴宽及郭虚己为判官,多年专见委任,萧嵩做了中书令,裴宽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兵部侍郎。开元21年(公元733年)冬,裴耀卿凭借黄门侍郎知政事的身份,跟随出关,由江、淮转运粮食,在河阴安置粮仓,奏裴宽为户部侍郎,作为副手。   裴宽性情友爱,兄弟们大多做官,子侄也都有名,在东京修建庭院,八院相对,外甥侄子都有自己的房间,每天击鼓一同吃饭,为当世所称赞。选为吏部侍郎,后来唐玄宗回到长安,又改为蒲州刺史。蒲州常年大旱,裴宽到任后,竟然下起大雨。升为河南尹,不附权贵,忙于政务,河南的政务整顿得很好。改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一年后,任太原尹,赐紫金鱼袋。唐玄宗赋诗送行,曰:“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   天宝初年(公元742年为天宝元年),担任陈留太守,兼采访使。后来范阳节度李适之入朝担任御史大夫,裴宽被任命为范阳节度兼采访使赴河北替代。这一年,又被封为御史大夫,当时北平军使乌承恩自恃与吐蕃首领私下沟通,任意请求贿赂,裴宽凭借法律处置。檀州刺史何僧活捉少数民族数十人,裴宽命都放回去,因此中外百姓都感到欣慰。   三年后,以安禄山为范阳节度,裴宽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唐玄宗素来对裴宽很器重,恩泽日渐隆盛。刑部尚书裴敦复讨伐海贼归来,宣扬贼的势力,又广泛叙述自己的功劳为自己开脱,裴宽几次上奏。过了几天,有河北将士入奏,歌颂裴宽在范阳的政绩,边塞的人们都很思念,唐玄宗嗟叹不已。李林甫害怕裴宽会担任宰相,又妒忌裴宽与李适之友善,于是把裴宽的话告诉了裴敦复。裴敦复意气用事,与裴宽素来不和,认为李林甫推诚布公,因此愿与李林甫结交,诉说他的冤屈。起初,裴宽把自己的亲兵故将嘱咐裴敦复,求请军功。到这个时候裴敦复气愤揭发了这件事,李林甫说:“你应该迅速上奏,不要给别人机会。”不久裴敦复跟随幸温泉宫,裴宽在京城留守。正好遇到裴敦复手下军将程藏曜、郎将曹鉴。曹鉴,郴州富人;程藏曜,岭南首领之子。这两个人都犯了一些罪行,被人告状,裴宽接受了状纸,逮捕曹鉴等下狱。裴敦复的判官太常博士王悦听说后,请求裴宽宽容,并且连夜赴温泉宫告诉裴敦复。裴敦复非常恐惧,改换衣服准备领罪,于是令子婿以五百金贿赂杨贵妃的姐姐杨三娘。杨氏进上谗言,第二天贬裴宽为睢阳太守。   裴宽以清正廉洁闻名,所以所到之处百姓都很爱戴。当时有希望成为宰相助理。后来韦坚案发,裴宽又因为与韦坚亲密被连累贬为安陆别驾员外置。李林甫使罗希奭南下杀李适之,半路上路过安陆,准备顺便杀死裴宽。裴宽叩头祈请,罗希奭不住宿而离去。裴宽害怕被杀,上表请求为僧,有诏不许。但是从此裴宽开始信佛,常与僧徒往来,焚香礼忏,一直到老死。后来累次升为东海太守、襄州采访使、银青光禄大夫,转冯翊太守,入朝拜为礼部尚书。天宝14年(公元755年)去世,享年75岁。追赠太子少傅,赏赐帛一百五十段、粟一百五十石。裴宽兄弟八人,都通晓史经,入台省、官至郡守的有五人。   裴宽去世后,弟裴珣为河内郡太守。安禄山谋反,由于裴珣父亲刚刚去世,准备投奔朝廷,恐怕连累母亲,于是投奔河东节度表明忠诚而退。后来由于母亲的丧事,被史思明活捉,在伪朝廷授以官职,派其弟裴朗秘密上奏至上京说明情况。唐代宗时,担任过左司郎中、兼侍御史、河东道租庸判官。
  8.裴冕
子裴向 裴向子裴寅 裴寅子裴枢  裴冕,河东人,出身于河东大族。天宝(公元713年-公元741年)初年,凭借祖先的功勋当了渭南县尉,以吏道闻名。御史中丞王鉷担任京畿采访使,上表推荐裴冕为判官。升为监察御史,历任殿中侍御史。裴冕虽无学术,但能够忠于职守,判断事务比较果断,王鉷非常信任他。后来王鉷得罪伏法,时宰相李林甫刚刚窃取权柄,人们都很害怕,王鉷有宾客数百,都不敢从王鉷门前经过。只有裴冕收王鉷尸体,亲自护丧,葬于近郊,裴冕从此出名。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表为行军司马,累迁员外郎中。   安禄山发动叛乱以后,唐玄宗逃到四川,来到益昌郡,遥诏太子李亨担任天下兵马元帅,以裴冕为御史中丞兼左庶子,作为副手。当时,裴冕为河西行军司马,接受御史中丞的职务,奔赴朝廷。在平凉遇到李亨,对当时的局势作出判断,劝太子赴朔方进入灵武。裴冕与杜鸿渐、崔漪等劝进说:“当今陛下已经厌倦了皇位,向南进入四川,宗社神器,必须有所归属,天意人事,不可固违。如果一味退让,失去天下亿万臣民的心,则大事去矣!我们尚且知道,何况有贤能的人呢!”太子说:“平定寇逆,迎回天子,退居储君,侍奉左右,岂不乐哉!你们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裴冕与杜鸿渐又劝说:“殿下凭借积累下来的威望,有拥有天下的外表。担任太子已经二十余年了,为陛下分忧进上位正在今日。而且跟随殿下的六军将士,都是关中百姓,日夜思归。大军一散,不可复集,不如因此来抚慰跟随,我们以死相请。”一共劝了五回,太子依从。唐肃宗即位,凭借筹划的功绩,裴冕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朝政对裴冕很倚重。   裴冕忠诚勤奋,悉心奉公,稍得人心。但不识大体,用聚人的办法搜刮财物,下令卖官鬻爵,就连尼僧道士也不放过。有不愿意的人,就强行勒令还俗,价钱越来越贱,事情转为弊病。唐肃宗来到凤翔,罢免了裴冕知政事的职务,迁为右仆射。两京平定,凭借功劳封为冀国公,食实封五百户。后来又加御史大夫、成都尹,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又进入朝廷为右仆射。永泰元年(公元765年),裴冕与裴遵庆等人等待诏命。唐代宗李豫启用旧人,拜裴冕兼任御史大夫,担任护山陵使。裴冕因为李辅国权力极大,准备依附于他,于是上表推荐李辅国的亲信术士中书舍人刘烜担任山陵使判官。刘烜犯法,裴冕也连坐被贬为施州刺史。过了数月,迁澧州刺史,又被征为左仆射。元载当政。元载起初是新平县尉,王鉷把他提拔为自己的部下,裴冕常常引荐,元载非常感激裴冕。正好宰相杜鸿渐去世,元载就推选裴冕替代。裴冕当时已经衰老病重,元载因为他能顺从自己,所以引为同事。受命之际,裴冕高兴得手舞足蹈以致绝倒,元载赶忙奔过去扶起,代为答谢。裴冕兼掌兵权留守之职,俸钱每月二千余贯。裴冕性情本来侈靡,喜欢收集车服及山珍海味,饲养名马,价值百金的就有十几匹。每次宴会宾友,美味的品种,有些宾客都说不上名字。自己创造了一种小巾子,其状新奇,市场上因此效仿,称为“仆射样”。起初取杜鸿渐,小吏汇报记载俸禄的文簿,裴冕环顾子弟,喜形于色,他贪图财物的性情就是这样。当上宰相还不到一个月就病死了,时年大历四年(公元769年)十二月。唐代宗很哀悼,辍朝三日,追赠太尉,并赐予五百匹、粟五百石。
  裴遵庆,绛州闻喜人。出身于河东望族,世代都出来做官。裴遵庆志气深厚,机鉴敏达,自幼好学,广泛地阅读书籍,但又为人谨慎隐藏自己的行为,不参与当时的俗务。凭借祖先的功勋被封为潞府司法参军,当时年纪已经老了,还不为人所知。后来调到吏部,授大理寺丞,判断案件,公正严明,他的言行开始为人著称。升为司门员外、吏部员外郎,专管吏部、兵部的官员。天宝(公元713年-公元741年)年间,海内无事,各行各业的人物都聚集在一起,每年吏部选人,动辄数以万计。裴遵庆敏识强记,认真核查文件,详细而不遗漏,当时被称为吏事第一,因此非常出名。   天宝末年,杨国忠掌权,把不依附于自己的人迁到外地做官,裴遵庆也被降为郡守。唐肃宗李亨即位,拜裴遵庆为给事中、尚书右丞、吏部侍郎。裴遵庆恭俭克己,谨慎持重,颇有时望。上元(公元760年-公元761年)年间,萧华辅政,素知裴遵庆,每次上奏,总要称赞他,升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广德(公元763年-公元764年)初年,仆固怀恩发动叛乱,点名要中官前去谈判,唐代宗李豫因为裴遵庆比较忠纯,特地派遣前往汾州宣旨慰问仆固怀恩。裴遵庆见到仆固怀恩,宣读了朝廷的旨意,仆固怀恩听从了命令,准备跟随裴遵庆回朝晋见,副将范志诚以邪说惑之,仆固怀恩于是以惧死为名拒绝投降。后来叛军攻陷京师,唐代宗逃到陕西,裴遵庆从汾州投奔朝廷。后来唐代宗回到长安,以遵庆为太子少傅。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与裴冕等人等待诏命,免去知政事。后来改封为吏部尚书、右仆射,又复为知选事。当时选拔的人选天兴县尉陈琯在朝廷出言不逊,凌突无礼,唐代宗下诏令裴遵庆在省门鞭打三十,贬为吉州员外司户参军。裴遵庆严守行为,越老越谨慎。大历十年(公元775年)十月薨于位,享年90多岁。  裴遵庆刚刚当上皇帝身边的官员时,曾经著有《王政记》,讲述今古礼体,学者读到之后,觉得裴遵庆有公辅之量。
  裴遵庆子裴向,字傃仁,少年时凭借门荫历次升官至太子司议郎。建中初年(公元780年-783年),李纾为同州刺史,推荐裴向为从事。朱泚谋反,李怀光又在河中反叛,派手下赵贵先在同州构筑堡垒,李纾奔赴奉天,裴向代理同州事务。赵贵先由于胁迫县尉林宝奴役囚徒用木板构筑,没有按时完成,准备杀死他们,官吏百姓四处逃窜。裴向立即派人到赵贵先军中,以逆顺之理责备他,赵贵先感悟,于是投降,所以同州没有被攻陷。裴向因此闻名。后来担任了京兆府户曹,又担任栎阳、渭南县令,朝廷听说了裴向的政绩,晋升为户部员外郎。   唐德宗末年(唐德宗公元779年-805年在位),各地重镇副职大多从朝廷中选择,防止有一天出现兵变,于是可以得以节制。裴向已经被选为太原少尹,唐德宗下旨召见,后来提升为行军司马兼御史中丞,改授汾州刺史,转郑州刺史。又重新担任太原少尹兼河东节度副使。改为晋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又迁为虢州刺史。进京担任京兆少尹,拜为同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进京为大理寺卿,出京担任陕虢都防御、观察使。三年后,拜为左散骑常侍,又从常侍转为大理寺卿。   裴向本来是名相之子,凭借勤奋好学的品行自我整肃,谨守门风。做官能够做到仁智推爱,把利益会及他人。因为这样,凭借多年的政绩,获得了朝廷优异的待遇,以吏部尚书的身份退休。内外手下百余人,裴向所得俸禄,一定分给手下,如果外出做官,也都带着部属。有孤苦疾病而没有经济实力的人,裴向尤其周济照顾,到现在还称赞这种行为。大和四年(公元830年)九月去世,享年80岁,追赠太子少保。
  裴向子裴寅,考中进士,累次升官至御史大夫,直到去世。   裴寅子裴枢,字纪圣,咸通12年(公元871年)考中进士。宰相杜审权出镇河中,选中裴枢为从事,授为秘书省校书郎,又升为蓝田尉。大学士王铎很欣赏他,王铎罢相失职,裴枢也很久没有升迁。跟随唐僖宗至四川,中丞李焕推荐为殿中侍御史,升为起居郎。中和初年(公元881年-885年),王铎重新被起用,凭借以往的恩惠授予裴枢郑滑掌书记、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入朝担任兵部、吏部员外郎。龙纪初年(公元889年),官拜给事中,改封为京兆尹。宰相孔纬尤其深深赞扬夸奖。大顺年间(公元890年-891年),孔纬因为用兵无功被贬官,裴枢也被连累降为右庶子,后来又担任歙州刺史。乾宁初年(公元894年-898年),进入朝廷为右散骑常侍,跟随唐昭宗赴华州,为汴州宣谕使。   起初,裴枢从歙州回到朝廷,路经大梁,当时朱全忠已经掌握大权,裴枢用兄弟之礼相待,朱全忠也很敬重他。后来裴枢传诏,朱全忠全部按照圣旨执行,唐昭宗很高兴,升裴枢为兵部侍郎。当时崔胤专政,也依仗朱全忠,两人因此结交,改封为吏部侍郎。没过多久,又改为户部侍郎、同平章事。这一年冬天,唐昭宗赴华州,崔胤贬官,裴枢也当上了工部尚书。唐昭宗从岐下回到宫中,以裴枢为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担任广南节度使。制令已下,朱全忠保荐说裴枢有经世之才,不可把他抛弃到岭南,后来有拜为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累次兼任吏部尚书,判度支。崔胤被杀,由于和朱全忠素来交厚,相位如故。跟随唐昭宗迁洛阳,驻扎在陕州,进为右仆射、弘文馆大学士、太清宫使,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唐哀帝即位,柳璨执政,朱全忠有一次上奏推荐牙将张廷范为太常卿,诸大臣商议,裴枢不肯同意,朱全忠大怒。柳璨按照朱全忠的意思罢免了裴枢的相位,拜为尚书左仆射。五月,改授朝散大夫、登州刺史,后来又贬为泷州司户。六月十一日,走到滑州,朱全忠派人在白马驿杀死裴枢,把尸体扔到河中,时年65岁(即“白马驿之祸”,朱全忠在一夜之间杀死了三十多个唐朝大臣)。
  9. 裴?  裴?,凭借门第做官,累次升迁至京兆府司录参军。当时来瑱镇守陕州,推荐裴?为判官;来瑱移镇襄州,裴?又为行军司马,来瑱对裴?很厚待。后来来瑱在淮西作战失败,逗留不行,裴?秘密上表。朝廷因为来瑱掌握重兵,感到厌恶,密诏令裴?代替来瑱为襄州刺史,充防御使。裴?本来镇守谷城,接受了密命,于是带领麾下二千人赴襄阳。当时来瑱也奉诏镇守,因此在江边摆开阵势等候。裴?起初声言假道入朝,见到来瑱以后,马上说奉旨代替,而且要立即执行。来瑱回答说:“我已经奉命重新镇守这里了。”裴?惶惑,对手下说:“这句话一定是假的。”于是引军向瑱军射箭,因此与来瑱的士兵交战,裴?大败,士卒死伤殆尽。裴?逃至谷城旧营,来瑱追击活捉裴?。朝廷旨在安定汉南,于是归咎于裴?。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七月,下旨将裴?流放费州。  裴?对局势轻易作出结论,初次带兵徒劳无功,军费使用无度。后来败兵,很晚才回军请求诏书,快到京师的时候有旨意下达。流放执行以后,走到蓝田驿,赐自尽。
  这个字打不出来,上山下林。
  10.裴胄  裴胄,字胤叔,祖先是河东闻喜人,到裴胄时定居河南。伯父是裴宽(裴宽事迹见前),曾做过户部尚书,闻名于开元、天宝年间。裴胄学习经书进士及第,担任候补太仆寺主簿。当时发生“安史之乱”,长安、洛阳二京都被叛军攻陷,裴胄逃避到其他地方。“安史之乱”平定以后,授秘书省正字,转秘书郎。陈少游担任陈郑节度留后,推荐裴胄担任大理司直。陈少游罢官后,陇右节度李抱玉推荐裴胄担任监察御史,但很不得意,罢免了官职。陈少游作了宣歙观察,又重新启用裴胄幕府,李抱玉很生气,上奏将裴胄贬为桐庐尉。浙西观察使李栖筠有很高的名望,虚心下士,幕府大肆选拔有才能的人。观察判官许鸿谦有学识,李栖筠经常宴请,很多事情都向他请教;像崔造这样的人都是他推荐的,一次见到裴胄,感到十分器重,向李栖筠推荐,上奏授大理评事、观察支度使。唐代宗由于元载败坏朝纲,征召李栖筠入朝,授御史大夫,准备进行重用,元载大权在握,李栖筠只能担任顾问刺举之职,感到不平。后来李栖筠去世,裴胄护李栖筠的灵柩回到洛阳安葬,众人都在谈论这件事情,裴胄坦然面对,毫无私心杂念。淮南节度陈少游上奏裴胄担任检校主客员外、兼侍御史、观察判官。后来又为行军司马,迁宣州刺史。   杨炎刚刚做丞相时,一心一意要为元载以前的事情报仇,凡是元载的余党无一幸免。当时正好裴胄手下的人诬告裴胄贪赃,杨炎命酷吏按照这件事情贬为汀州司马。后来又征为少府少监,授予京兆少尹,以父名不拜,换国子司业。迁湖南观察都团练使,移江南西道。前江西观察使李兼解散了南昌军千余人,收其军资粮草,裴胄来到,把这件事情前因后果上奏,停止了这件事情。这时荆南节度樊泽移镇襄阳,宰相开始议论代替者,皇帝命裴胄代替樊泽,仍兼御史大夫。   裴胄勤俭节约,当时各地节度观察使竞相剥削下属,搜刮奇锦异绫,以进奉为名。还有每次朝廷来了使臣,必定竭尽全力讨之欢心。裴胄待之有节,不超过数金而已,除了正常上交的以外没有横征暴敛,宴请规格很简单,没有长时间的饮酒作乐。当时武将都饲养宾客,有轻微的过失就上奏流放处死,裴胄一介书生,却敢上奏罢免书记梁易从,大家纷纷议论裴胄不以重礼对待宾客,很轻视这件事情。贞元19年(公元803年)十月去世,时年75岁,赠右仆射,谥号为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真的有前世今生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