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乐秦父亲赵寿山山将军有中正剑没

您好,分享的企鹅
陕西男儿的血性! 历数陕西籍的那些抗日将领
在关中一部县志中,满满十余页的抗战烈士名录,他们全部死于中条山战役。那个时候,该县人口不满一万,而在此战役中捐躯者竟有一千多人。在抗日战争中,陕西籍的将士们就这样书写了一曲又一曲大大义凛然的“大秦之声。”陕西作家陈忠实曾这样评论道:“这些关中将士无论性格性情具备什么样儿的地域性特质,在民族生死存亡的血战中体现出来的凛然不可侵侮的大义,正是中华民族辉煌千古存立不灭的主体精神。”他率38军与日寇血战两年半 建国后他曾任第二任陕西省省长赵寿山,中条山之战的“铁柱子”之一1938年夏,赵寿山初升三十八军军长,进驻山西平陆县茅津渡一带。张茅公路一仗,打得日寇牛岛师团溃不成军。嗣后,三十八军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达两年半之久。日军称中条山是他们侵华的“盲肠”,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称三十八军为中条山的“铁柱子”。赵寿山,原名赵生龄,字杜亭,户县定舟村人。出生贫农家庭,幼年丧父,靠母抚养。16岁便立志报国,考入陕西陆军小学。“西安事变”中,赵寿山和孔从洲、许权中受命指挥了西安方面的战斗,并任西安公安局长,维持社会秩序,曾多次受到中共中央代表团周恩来、叶剑英的帮助和教育。为准备对南京“讨伐军”作战,赵率部驻军三原、泾阳,与红军配合时,又与彭德怀、任弼时等多次会晤,曾合影留念,并提出入党要求。“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部十七路军缩编为三十八军,赵任十七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三十八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赵率部于日到达河北保定,先后参加了新安镇一线阻击战和漕河、阜河等战役。10月,赵部扼守山西娘子关正面阵地。在关外雪花山阵地夺取陉井车站,退守砭驴岭战斗中,十七师伤亡惨重,赵寿山临危不惧,亲率官兵与日军血战十五昼夜。11月8日太原失守,国民党军队纷纷溃退,赵寿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建议,转移到离石县碛口一带补充整训。12月,赵回西安途经延安时,受到毛泽东、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1940年冬,蒋介石调三十八军开赴河南,不久中条山失陷。赵寿山1942年10月经彭德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前委委员。1949年9月,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建国后,曾任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和陕西省省长、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是陕西省第二任省长。1985年6月,在赵寿山将军逝世20年之时,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于6月15日在北京撰写了《深切怀念赵寿山同志》一文。他这样回忆:“今年6月20日,是赵寿山同志逝世20周年,我以十分崇敬的心情,对这位老战友、老同事表示深切的怀念……他在担任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和青海、陕西两省省长,以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等职务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爱国爱家爱人民,胸怀大志,忠贞不渝,他识时务,顾大局,正直坦诚,爱情分明……。”孙蔚如,以六战区司令长官接收日军投降1945年7月,孙蔚如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授上将衔。日寇投降时,他为第六战区受降主官,在武汉接受日本第六方面军投降并全权处理六战区受降事宜。武汉中山公园内至今还有一座受降碑,碑上镌刻的草书铭文是孙蔚如将军亲自撰写的:“民国三四年九月十八日,蔚如奉命接受日本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率二十一万人签降于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题。”孙蔚如,日出生于陕西省咸宁县豁口村(今属西安市灞桥区)一个“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自学生时代起,他就博览新书,投身民主革命。孙蔚如曾任国民党六届中央执行委员,陕西省主席,他本是杨虎城的两大心腹将领之一,资格虽没有冯钦哉那么老,但心思更慎密,所以杨虎城有事更多的和他商量。西安事变后,冯钦哉随蒋,杨虎城出国,他就成为陕军的主帅。是抗战时的第四集团军司令,以坚守中条山出名,最后官至第六战区上将司令长官。获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二战金质自由勋章,首批抗战胜利勋章。建国后孙蔚如将军长期担任陕西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兼陕西省主委、全国政协委员等。张灵甫,德安大捷“一战成名”田汉为之写话剧1939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在一次战斗中,右腿中炮弹负重伤。匆匆包扎伤口后他再度投入战斗。在不久的上高会战中,腿部再度被炸断。伤未愈提前归队,张灵甫从此留下残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号“跛腿将军”。张灵甫,陕西长安人,名钟麟,又名宗灵,字灵甫。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1945年2月授陆军中将军衔。整编后任第七十四师师长。相传,青年张灵甫在西安上学的时候,爱好书法,学校专门为他举办书法展,一时观者如云。书法誉满天下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十分爱才,听说此事,招来张灵甫,试试其的本领。张灵甫当时挥毫落笔,连写5个条幅。于右任惊讶之余大喜。1938年,张灵甫奉王耀武之命,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寇进行反击。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众人认为张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于是,张灵甫率一支突击队效法邓艾轻装出发,攀木挂树,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老林恶水,配合正面部队进攻,飞夺张古山。而后日寇不甘失败,出动飞机与重炮狂轰滥炸,几乎将张古山炸为平地。张灵甫率部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反复拉锯。前线指挥的张灵甫身中7块弹片,也没有退下火线。得知德安大捷之后,田汉受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委派,采访张灵甫等人,将德安大捷消息刊登《中央日报》,并编写的话剧《德安大捷》,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德安战役之后,张灵甫很快提升旅长。荣获四等云麾勋章、三等宝鼎勋章。群像陕西籍抗日将领不完全名单杨虎城,陕西蒲城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民族英雄,因要求抗日而发动“西安事变”,奠定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基础。孔从洲,陕西西安人,曾任第三十八军中将副军长抗日名将。马志超陕西华阴人,新编三十四师师长,抗日名将。胡琏,陕西华县人,抗战时曾任国军主力18军军长,抗日名将之一。张耀明,陕西临潼县张家庄人,1937年 “七七事变”后,任第52军第25师师长,抗日爱国将领。刘玉章,陕西兴平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1933年在第2师任营长时,参加古北口之役。于古北口南天门抵抗日军,右臂中弹负伤。梁希贤,陕西铜川人,第80军新27师副师长,1941年在晋南中条山区与10万日本华北方面军的血战中,与其师长陕西蒲城人王竣一起壮烈殉国。高桂滋,陕西定边人,陆军84师师长 抗日战争期间,其所部与日寇作战,英勇顽强,不惜牺牲,功绩卓著。庞泰峰,陕西西安人,陆军中将,1937年在河北与日军进行肉搏时负伤自杀。吴国樟,陕西延安人,陆军中将,1937年与日军在浙江湖州激战三日,作战殉职。张少舫 ,陕西咸阳人,陆军少将1943年在山东与日军作战多处负伤,殉职。 ……关麟征与古北口之战关麟征,原名志道,字雨东,陆军中将。日,诞生于陕西户县真花磴村一个耕读传家的农民家庭。父亲关树铭,生母杨氏,继母贾氏,兄妹六人。夫人徐孝仁女士,温厚贤淑,是位贤内助。他有二子四女,教养良好,学有专长,多从事科技工作。1933年2月底,他所在的第十七军奉命开赴长城古北口抗日。3月,他审时度势,毅然“抗命”,将部队开到古北口前线接防。为了夺取潮河支流对岸高地有利地形,他亲率一四九团猛烈反击日军。双方短兵相接,战斗惨烈。关麟征被敌人的枪榴弹炸伤五处,浑身是血,但他仍力战不退。身旁官兵十余人全部战死,他仍毫不动摇,从容指挥全师官兵英勇杀敌,终于击退了敌人占领了高地。仅前三天,就歼灭敌军二千余人。关麟征因作战有功,获得国民政府颁奖的青天白日勋章一枚。抗日战争时期是关麟征一生戎马生涯的黄金时代。他曾自我评价说:“我的一生是打日本鬼子的一生。”杜聿明重创日寇“钢军”杜聿明,字光亭,陕西米脂人。1924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1932年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师副师长。1933年3月,率二十五师参加长城抗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1937年负责创办装甲兵团,任国民党军第一个装甲兵团团长。1938年后,装甲兵团先后扩编为第200师,第十一军,改番号为第五军,升任为军长。1939年底,率中国第一支机械化军——陆军第五军参加昆仑关战役。与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鏖战三个月。取得昆仑关大捷。第五军一战成名!后被编入中国远征军赴缅对日作战,1943年回国。镇守昆明,1944年参加二次入缅对日作战。1945年日本投降后成为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部队之一。 综合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6名孩子找父母想回家过年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大秦网官方微信,更懂城市更懂你
陕西地界最全娱乐消息全知道
打造陕西最有影响力的美食平台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yinanyang]
热门搜索:
不想出街像路人?加点民族风就行。民族风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既个性又...
<a title="详细"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共2180个阅读者,0条回复 |
发表时间: 07:22
孔从洲将军等怀念赵寿山将军 [分享] &&
于国于民敢问心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136-1.html
  孔从洲将军等怀念赵寿山将军[/color]
  孔从洲 王炳南 阎揆要 蒙定军()
  赵寿山同志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的一生。他在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的关怀帮助下,由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由国民党高级将领转变为我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他走过一条艰难而光荣的道路。
  (一)
  赵寿山同志1894年出生于陕西户县一个贫农家庭。他的少年时期,正是中国国势极度衰颓,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之际。他十六岁便立志报国,抱着“富国强兵”的愿望,考进陕西陆军小学。辛亥革命后,转入陆军测量学校。1918年,他投入反对北洋军阀斗争,随同进步人士史可轩到于右任先生领导的靖国军司令部工作。1920年靖国军失败,他到了冯玉祥将军的十六混成旅。1924年春,他又回到坚持靖国军旗帜的杨虎城将军的部队。这支部队,以后发展为十七路军。他在这支部队里渡过了二十年,同杨虎城、孙蔚如将军结下手足情谊。
  大革命时期,1926年他随杨虎城将军坚守西安八个月,打退北洋军阀吴佩孚部刘镇华的围攻。其后,为策应南方的北阀军,转战陕西、河南、安徽、山东等省。这期间,他同我党西北地区负责人魏野畴、赵葆华等同志常有接触,受到革命思想影响,吸收“西安中山学院”的进步青年到他的部队中工作。
  1936年,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寿山同志为寻求救国道路,前往北平、南京、上海等地,与共产党人杨明轩等同志时相过从,阅读了一些马列著作,接受了我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他回到陕西即向杨虎城将军提出《抗日意见书》,力陈:“非团结不足以言抗日,非抗日不足以言救亡。”“只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才是救国唯一出路。”随之,杨虎城将军在叶剑英同志影响下,为准备抗日培训骨干,决定筹办军官训练大队,杨虎城将军亲兼大队长,寿山同志任大队副。
  在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关头,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毅然发动了“双十二事变”。赵寿山同志积极参加这场斗争,他指挥孔从洲同志的部队负责解除西安反动武装,维持西安社会秩序。就在这时,寿山同志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副主席。周副主席曾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同他作竟夜深谈,坚定了他的抗日信念和与我党合作的决心,为他以后由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打下基础。事变和平解决,寿山同志任渭北警备司令。驻防陕西三原期间,同任弼时、王稼祥、彭德怀、贺龙、徐向前、左权、杨尚昆、陆定一等同志经常往还。这些同志对他都进行了帮助。当时他同彭德怀等同志合影留念。彭德怀同志曾同他作了三天长谈,详细分析了当时国内外形势,介绍我党各项方针政策,寿山同志的思想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并提出他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他给红军支援了大量军备物资和武器弹药。同时他将仅有的两个子女送往延安红军大学学习。
  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7月8日正在庐山“受训”的寿山同志立即请缨北上抗战,随之率十七师开赴前线。我党中央非常关心这支部队。9月初,周副主席和彭德怀同志,到保定前线看望寿山同志,并鼓励全体官兵:巩固“西安事变”成果,坚持长期抗战。这支部队参加了保卫保定战役。在保卫娘子关战役中,以劣势装备,面对日寇精锐,浴血奋战十五昼夜,作出了极大牺牲,部队中不少共产党员为国捐躯。太原失守,国民党军队纷纷溃逃。寿山同志接受周副主席所给予的“坚持敌后斗争,不要撤到河西”的指示,率部转赴山西离石碛口。党中央、毛主席派南汉宸同志来到部队慰问,八路军留守兵团也派人到部队帮助整训。
  (二)
  1937年底,赵寿山同志到延安见毛主席和叶剑英同志。毛主席提出“培养干部,改造部队”的建议。寿山同志表示坚决拥护我党主张,接受我党领导。从此,这支部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38年1月,部队经过休整补充开赴晋东南,接受第二战区东路军朱德、彭德怀同志指挥。朱德、左权、陆定一同志在八路军总部同寿山同志就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和对部队改造问题多次详谈,给寿山同志很大教育和鼓舞,进一步坚定了他长期战斗的信心。此后,寿山同志就在彭德怀同志直接指挥下,一方面开展敌后斗争,配合八路军粉碎了日寇发动的九路围攻,先后进占晋城、长子、高平、壶关等城镇,收复屯留;另方面在八路军总部、中共陕西省委帮助下,对部队实行政治改造。送了一批干部到东路军干部训练班学习。
  1938年夏,寿山同志升任三十八军军长,奉命率部到中条山归还原十七路军建制后,全面展开了改造部队的工作。提出实行“新作风”:厉行三大纪律、四大口号(禁烟、禁赌、禁嫖,自我教育、自觉纪律、经济公开、人事公开);轮训军官军士;由陕西省委和安吴青训班选派青年组成教导队,培养骨干;成立战地服务团、血花剧团,组织武装群众;创办《新军人》等刊物,宣传我党各项主张;组织部队种菜、养猪,减轻群众负担,支援农业生产;同党中央、八路军总部、陕西省委建立无线电通信联络。山西省委、牺盟会对部队改造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华北党组织特派孔祥桢同志帮助寿山同志训练干部。不少文化教育界著名人士也到中条山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为改造部队作出了贡献。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部队面目为之一新。各方人材汇聚。干部茁壮成长。全军将士朝气蓬勃,同仇敌忾。军民合作,到处都有抗战歌声。中条山防区出现了一个团结、进步、抗战的大好局面。中条山背靠黄河,面对日寇三面包围,地形不利,补给困难。但军民团结一致,在“保卫黄河、保卫中条山”口号鼓舞下,在两年半时间里,粉碎了日寇十一次进攻。在第十次战役后,我重庆《新华日报》曾报道:“敌犯中条之企图,再度失败。迄今进犯十次,每战皆北。”1940年8月,遵照彭德怀同志电示,寿山同志派部队进出同蒲路两侧,打击日寇,配合了“百团大战”。在两年多的激烈战斗中,许多优秀干部、战士和共产党员献出了宝贵生命,进步作家柳乃夫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1940年冬,国民党反共顽固派为切断这支部队同八路军的联系,将十七路军调到洛阳、郑州河防,中条山防务由胡宗南部队接替。此后不到半年时间,国民党集中在中条山的七个军,就被日寇打垮,高级将领数人阵亡或被俘,晋南地区全部沦入日寇之手。
  (三)
  赵寿山同志坚持团结、进步、抗战和改造部队,经受了国民党三次反共高潮的严峻考验。在同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斗争的每个关键时刻,党中央、毛主席都及时给予指示。1942年10月,赵寿山同志再次向党中央、毛主席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
  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向三十八军派了大批“政工人员”,妄图瓦解部队。寿山同志坚持中央指示精神,经过几番较量,终于迫使反共分子退出连队。国民党派驻“三十八军政治部”的招牌,一度只能挂在远离部队几百里的陕西华阴。
  1939年12月,阎锡山集中六个军兵力围攻“新军”(抗日决死队),在中条山地区消灭牺盟会等抗日群众组织,捕杀爱国志士。寿山同志同阎锡山针锋相对,坚决镇压当地反共势力,掩护了中共平陆地区党组织、牺盟会和“新军”一批干部。
  1940年冬,第二次反共高潮开始,国民党反共顽固派下令将原十七路军调到洛阳、郑州地区。寿山同志根据我党中央指示,为顾全抗战大局,率部由中条山移防河南。周恩来副主席及时指出:蒋介石此举,系调虎离山之计,要借整补之名,行分化瓦解之实。要提高警惕,作好应变准备。从1941年3月到1942年秋,毛主席两次亲自听取了中共三十八军工作委员会关于部队情况的汇报,毛主席指示:“要继续大量培养干部,扩大充实部队新生力量。要整顿健全党的组织,坚持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要提高警惕,防止蒋、日、伪的突然袭击。要进一步扩大统一战线。要做好原十七路军各部的工作。重大问题,工委要同赵寿山同志商量解决。”遵照党中央、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的指示,寿山同志在工委密切配合下,一方面同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坚决斗争,击败了他们各种分化瓦解阴谋和武装特务袭击;另方面,放手广交朋友,扩大统一战线。从1938年到1944年,教导队连续办了五期,培养干部一千多人,发展了五百多名党员,大大增强了部队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
  1943年,第三次反共高潮开始,国民党反共顽固派下决心消灭这支抗日革命武装。早在1942年秋,寿山同志截获日寇派往重庆的秘密代表,收缴了日蒋联合反共文件和密码,立即报告党中央,后来由新华社予以揭露。这件事,使国民党反动派恼羞成怒,加紧了消灭这支部队的阴谋步骤。
  1944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将赵寿山留在重庆,先派蒋介石亲信张耀明接替三十八军军长。然后,再任赵为胡宗南指挥的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驻防抗日大后方甘肃武威。毛主席、周副主席同意寿山同志去武威就职,专门派了保健医生,从三十八军选派十余名党员干部随去工作,并负责他的安全。在寿山同志去武威之前,周副主席转告寿山同志:“要时刻与三十八军党内取得联系,一旦形势变化,便于指挥。要在自己身边造成一个灰色局面,多与反动头目交往,迷惑敌人,做好随时行动的准备。”寿山同志离开三十八军时,委托孔从洲同志掌握部队。党中央、毛主席派周仲英等同志协助孔从洲同志和工委进行工作。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同志接见了周仲英等同志,彭真同志作了具体安排。毛主席指出:这支军队早就直接受中央领导。三十八军在形式上是国民党的编制,但实质上始终是按照党的方针、任务去建设部队,同日寇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在国民党统治区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有成绩的,是正确的。这支部队的成员,绝大多数是热爱党的,是反蒋抗日的革命队伍,要把他们当做八路军一样的去做工作。毛主席这一指示,给予这支部队以极大鼓舞。
  1945年6月,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将原十七路军主要负责人孙蔚如将军调到湖北恩施,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将原有两个军缩编为一个军,阴谋将原十七路军彻底吞并。
  正当国民党反动派自以为得计之时,遵照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三十八军所属部队从1945年7月到1946年5月先后回到晋冀鲁豫解放区。毛主席电令嘉勉:“祝贺你们胜利地参加人民军队大家庭!希望你们团结一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到底!”日,根据党中央命令,成立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任命孔从洲为军长,刘威诚、陈先瑞为副军长,汪锋为政治委员。从此,这支部队就在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指挥下,参加了自卫反击和解放战争。
  (四)
  “双十二事变”以后,赵寿山这位十七路军将领,就为国民党反动派所仇忌,必欲去之而后快。在他接受我党领导以后的十年中,一直在国民党反动派严密监视之下。部队移防河南后,更在国民党嫡系重兵包围之中。三十八军所属部队回到解放区后,他的处境更为险恶。寿山同志立场坚定,思想缜密机警,在敌人营垒内部,同反动派多次进行了面对面的尖锐斗争和极其艰苦的周旋。
  部队刚刚由中条山移防到河南,国民党反动派就以“异党嫌疑”多次追查部队中的共产党员干部。1941年春,国民党参谋总长何应钦到洛阳找赵寿山同志谈话。何应钦当面拿出一张列有三十七名“异党嫌疑”名单,其中包括工委负责人和几名团长。何应钦说,蒋介石命令将这些人送往“西安劳动营”(即集中营)。面对此一紧迫严重局面,寿山同志镇定自若,严正表示:“既然委员长、何总长对我不信任,我请求辞职!”弄得何应钦难以下台,只好将此事推给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处理。与此同时,孙蔚如将军派孔从洲同志送卫立煌一信,说明三十八军中没有“异党”,望卫能从抗战大局考虑,不要将这些军官送“劳动营”,以免影响抗日。经过斗争和卫立煌将军的缓解,国民党反动派被迫让步,最后将此事搁置起来。
  1944年4月,寿山同志到甘肃武威就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时,国民党反动派事先作了周密布置。蒋介石选派他的“侍从室”一个中将组长任副总司令,派一个宪兵连驻在武威,日夜监视寿山同志。当时武威流传:“赵寿山不久就要撤职押解重庆。”寿山同志在武威当了两年半“空头司令”,终日无所事事,处境十分危险。他遵照周恩来副主席指示精神,忍辱负重,轻车简从,酬酢地方士绅、团结上下左右,做到忍人情之所不忍,使反动派无隙可乘,然而他的头上却添了不少白发。其间,他几次奉命去重庆开会、受训。每次出发前,他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他对随从参谋说:“我们此去,可能同杨(虎城)先生一样,有去无回。要作最坏的打算!”
  1944年9月,国民党调寿山同志到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受训。外有特务监视,内有蒋介石亲信考察。为应付此种困难处境,他广泛结交国民党嫡系将领,经常出入“侍从室”权贵之门。数月之后,几个蒋介石亲信反而成为他的“好友”。1945年1月陆大毕业,蒋介石单独见了赵寿山,仍追问三十八军的军官来源和训练情况。寿山同志从容自若,详陈三十八军在保卫中条山和河南邙山战役的战况,以及官兵英勇杀敌的战功。蒋无可奈何,只好说:“好的,好的!”
  三十八军回到解放区后,国民党便决心对寿山同志下手了。1946年8月,撤销他的总司令职务,以派其“出国考察水利”为名调到南京。他在“办理手续、等候出国”期间,殚精竭虑,麻痹敌人,终于摆脱了特务监视。1947年1月,在董必武同志精心安排下,乘坐“救济总署”轮船,由上海到天津转北平,再经河北静海进入解放区。当他踏上解放区土地时,放声高唱“秦腔”,庆幸他真正回到“家”里。寿山同志在邯郸受到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同志热烈欢迎。他到陕北时,毛主席、周恩来同志给予很高评价,批准他自要求入党之日起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任命他为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前委委员。以后,寿山同志协助彭德怀司令员指挥了解放大西北各个战役的胜利斗争。
  在解放战争中,原十七路军主要负责人孙蔚如将军、李兴中将军相继回到解放区。原十七路军很多将士也回到人民怀抱。
  毛主席说:“党对十七路军的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典范。”这是对原十七路军的最高评价,也是对寿山同志的最高评价。
  (五)
  赵寿山同志一直把他1937年到延安见毛主席,接受党的领导,作为他生命的新起点。
  寿山同志对周恩来同志十分敬慕。他每次去重庆,尽管处境困难,总要设法见到恩来同志,或与王炳南同志取得联系,听取恩来同志的指示。就在1946年8月,蒋介石解除他的职务要他到南京“准备出国”的危急时刻,他遵照恩来同志指示,从我军在西北地区作战考虑,协助当时留在西安的三十八军工委负责人,在胡宗南部建立了军事情报组。
  寿山同志对彭德怀同志十分敬佩。他常对人说:“彭总忠诚感人!”“彭总能打大胜仗,也能打好败仗,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是真正的大将军!”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寿山同志在任青海、陕西省长之后,调到北京工作。那时,彭德怀同志住在挂甲屯吴家花园。他前往探望,回来后不禁失声痛哭。他说:“彭总是党的功臣,长期领导我工作,我终生难忘。”
  寿山同志非常关心杨虎城将军。1937年6月,他到上海送杨虎城将军出国时,托杨的秘书在上船后再转告杨虎城将军:此去前途如何,难以预料。但是“不管天变地变,双十二举义初衷不能变,抗日立场不能变,杨先生坚持的正义主张不可动摇。”杨虎城将军被关押期间,他给三十八军教导队讲话时,总要讲述杨虎城将军的经历,讲述杨虎城将军对国民革命的坚定态度和北伐中的光荣业绩。他每次去重庆,都要设法打听杨将军景况。全国解放后,他常说:“未能救出杨(虎城)先生,是我终生憾事!”
  寿山同志对人民疾苦非常关心。1942年水、旱、蝗、汤(恩伯),同时降临河南,民不聊生。他号召部队节衣缩食,救济民众。同时,从陕西关中地区筹措粮食,帮助群众度灾。他收容了河南灾区一百多名孤儿,成立了一个儿童连,俾使这些难童在生活上得到妥善照顾,在思想上受到革命教育。他在军部所在地巩县黄冶村,自己出资恢复了一所小学。1944年,当地群众获知寿山同志调离三十八军的消息,自发捐款立碑镌刻了《惠我后生》四个大字。
  寿山同志生活俭朴,平易近人,深得全军干部、战士信赖。寿山同志为培养干部,维护部队团结,费尽了心血。寿山同志善于学习,严于解剖自己。他在繁忙的军务空闲,抓紧读书看报,或者同进步人士交谈,博采广闻。当时,中共三十八军工委负责人都很年轻,有关部队大事,他尊重工委,虚心求教,商量办事。全国解放后,他常对原十七路军的干部说:“我一生走了许多弯路,才找到真理。‘半路出家’的人,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跟着党走。”寿山同志对他自己这句话身体力行,老而弥笃,直到停止呼吸。
  赵寿山同志日与世长辞。他离开我们已二十年了。我们深深怀念赵寿山同志,也怀念杨虎城将军和孙蔚如、李兴中将军,怀念那些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战友们!他们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献身精神和光辉业绩,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激励我们前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赵乐秦父亲赵寿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