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刁斗的样子。就是用来做饭。打更怎么读用

UID 755433
阅读权限 6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读经班活动记录 兼 资料帖
缇萦上书 情节生动、适合朗读的故事版本
(文字部分借鉴青岛出版社的《尊师敬老篇》,有增删。)
两千多年以前,中国的刑法还非常的残酷,犯人经常被砍掉手、脚、割掉鼻子,或者在脸上刺字。但是后来,这些残酷的惩罚都被取消了。皇帝取消这些肉刑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一个小姑娘的孝心。这是个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听一听吧。
1.缇萦是汉文帝时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她父亲淳于意是个精通医道的名医。由于不满官府横行霸道,他辞去了官职,回到乡下行医治病。由于他医术高超,医德又好,每天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聪明的小缇萦在父亲给病人治病时,总是在一旁细心地看着。
有一天,淳于意因事外出,就在他家大门上贴了一张“因事外出,停诊两天”的告示。正好这一天,一个有权有势的乡绅得了急病,到淳于意家来求治。他病得太重,不一会儿,竟然死在淳于意家的大门口。
2.病人家属听信谗言,去官府诬告淳于意,说死者是被淳于意害死的。官府听了一面一词,就派人去逮捕淳于意。
知县(也就是古时候的县长)开堂审讯,尽管淳于意竭尽全力地解释申辩,知县就是听不进去,判淳于意故意害人性命,受肉刑(也就是砍去身体一部分的酷刑)。淳于意大喊冤枉,知县喝道:“咆哮公堂,罪上加罪!”
由于淳于意做过太仓令,属于朝廷命官,定罪定刑得经过皇帝批准才能执行。官府只得将淳于意押往京城长安。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在他被押送启程那天,五个女儿在路边哭哭啼啼地送行,淳于意难过地叹息道:“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紧急事情,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这时,淳于意最小的女儿缇萦走上前来:“父亲,孩儿虽是女流之辈,如今也要做出一番事业来。我要和父亲一起去长安,上书皇上,替您洗辩冤屈。”淳于意没有想到小女儿竟如此勇敢,心中感到很有些宽慰,但从齐地到长安路途艰险,所以坚决不同意。
3.缇萦说:“女儿一定跟您走,女儿要以死来保爹爹!”押送她父亲的几个差人最初也坚决不让她去,但她哭死哭活非去不可。差解被小缇萦的孝敬之心感动了,终于允许缇萦陪同父亲一道进京。小缇萦背起小包袱,辞别姐姐们,护送带着刑具的父亲,和差人一起上路了。
在押解进京的路上,白天缇萦扶着父亲走,夜里投宿时缇萦烧水让父亲泡脚——因为白天整天都在走路,脚很容易磨出水泡,非常疼。她还为父亲捶捶背、驱赶蚊子。解差本来就同情淳于意的冤屈,看小缇萦如此孝敬父亲,更是深受感动。
到了长安,父亲被关进监牢,缇萦几次探监,狱卒都不准她和父亲见面。她独自住在旅店,举目无亲,左思右想,但始终也想不出营救父亲的办法来。最后,她决定大着胆子向汉文帝上书。
4.她的信写得非常真挚,内容是:“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会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缇萦知道父亲并没有犯罪,但在古时候皇帝的威严是不能触犯的,所以她只能说替父亲赎罪。
她写完信,问了别人皇宫的大门在哪里,就向宫门跑去。她还没走进宫门,守卫的士兵就过来阻挡,不许她上前,她怎么哀求也不顶事。
这时,守卫皇宫的一个军官走过这里,看见一个小女孩哭哭啼啼的,就问是怎么回事。缇萦就把父亲蒙冤、上书皇帝、为父申冤的事讲了一遍。军官听了她的话,看了她写的书信,想到这么个小姑娘陪伴父亲千里进京城,十分感动,答应帮助她把上书呈送给皇帝。
5.缇萦的上书终于送到汉文帝手中。汉文帝听说一个文弱的小姑娘上书,觉得十分新鲜,忙拆信仔细阅读。他读到缇萦愿意做官府奴婢这一段,想到当时官府中的奴婢生活是相当凄惨的,她们日夜劳作没有丝毫人身自由,和囚徒没什么两样。缇萦为父亲免遭酷刑的这种千里迢迢冒死上书的胆识孝心,和这种甘为奴婢的自我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汉文帝。汉文帝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在西汉的时候,作为一个才十五岁的小姑娘,缇萦愿意跟着父亲走上那么远的路,一路侍奉父亲,是非常了不起的。更难得是她能够冒着得罪皇帝的危险,写了一封陈冤信,这是很多男性也做不到的。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就赞扬她说“百男何愤愤,不如一缇萦。”这份孝心,非常可贵,两千年来一直在流传。
淳于意墓,又称“救女坟”,位于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中淳于村西南,现在一桑园内。墓呈圆形,高约4米。现墓地周围植树数十株,生长茂盛。
(摄影:侯传鹏)
[ 本帖最后由 dujingban 于
11:49 编辑 ]
(36.89 KB)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UID 755433
阅读权限 60
注册 宝宝生日
国风·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⑴乔木:高大的树木。   ⑵休:息也。指高木无荫,不能休息。息:依《韩诗》当作“思”:语助词,与下文“思”同。   ⑶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游女:汉水之神,或谓游玩的女子。   ⑷江:江水,即长江。永:水流长也。   ⑸方:桴,筏。此处用作动词,意谓坐木筏渡江。   ⑹翘翘(qiáo桥):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或以为指高出貌。错薪:丛杂的柴草。古代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诗经》嫁娶多以折薪、刈楚为兴。言:语气助词,无义。  ⑺刈(yì义):割。楚:灌木名,即牡荆。   ⑻归:嫁。   ⑼秣(mò莫):喂马。   ⑽蒌(lóu楼):蒌蒿,也叫白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⑾驹:小马。
【赏析】 这是一首恋情诗。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帐的愁绪。
《汉广》是《诗经》中较为人喜爱的一首诗,王应麟和闻一多都非常推崇《汉广》,认为它是楚辞的先声。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体现诗旨的中心诗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重叠三唱,反覆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在水一方的“游女”,瞻望勿及,企慕难求的感伤之情。鲁齐韩三家诗解“游女”为汉水女神,后颇有从者,这给本诗抹上了一层人神恋爱的色彩。不过一部《诗经》,总体落实在现实人生,“十五国风”,皆为歌唱世俗情感的民间歌谣,因此似乎没有必要将此诗与神话传说联系起来。
从外部结构看,《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可析而为二。
首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诗篇于此未作明言,对这位青年当年追求思恋的一往深情,让读者得之言外。诗篇从失望和无望写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一般把首句视为起兴;如果换一种读法,把“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置于首位,那么,“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便可视为比喻,连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构成一组气势如潮的博喻;瞻望难及的无限怅惘之情,也表现得更为强烈。当年苦恋追求,今日瞻望难及。但心不甘、情难拔,于是由现实境界转入幻想境界。三、三两章一再地描绘了痴情的幻境:有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游女”有朝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但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睁开现实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灭的深渊。他依然痴情而执着,但二、三两章对“汉广”、“江永”的复唱,已是幻境破灭后的长歌当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儿伤心不忍听之感。总之,诗章前后相对独立,情感线索却历历可辨。
《周南·汉广》一诗,一向被看作失恋者之歌:“之子于归”是由希冀而生出的想象,用今天的歇后语来说就是“做梦娶媳妇”。贺贻孙曰:“楚,薪中之翘翘者,郑笺云‘翘翘者刈之,以喻众女高洁,吾欲取其尤高洁者也’,此解得之。盖汉女惟不可求,此乃我所欲求也,故即以‘之子于归’接之,此时求且不可,安得便言于归,凭空结想,妙甚妙甚。至于愿秣其马,则其悦慕至矣,却不更添一语,但再以汉广、江永反复咏叹,以见其求之之诚且难而已。盖‘汉广’四句乃深情流连之语,非绝望之语也。”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把《汉广》的诗境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秦风·蒹葭》也是刻划“企慕情境”的佳作,与《汉广》比较,则显得一空灵象征,一具体写实。《蒹葭》全篇没有具体的事件、场景,连主人是男是女都难以确指,诗人着意渲染一种追求向往而渺茫难即的意绪。《汉广》则相对要具体写实得多,有具体的人物形象:樵夫与游女;有细徽的情感历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灭;就连“之子于归”的主观幻境和“汉广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是具体的。王士禛认为,《汉广》是中国山水文学的发轫。《诗经》中仅有的几篇“刻画山水”的诗章之一(《带经堂诗话》),不为无见。当然,空灵象征能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而具体写实却不易作审美的超越。钱钟书《管锥编》论“企慕情境”这一原型意境,在《诗经》中以《秦风·蒹葭》为主,而以《周南·汉广》为辅,其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上海辞书出版社《先秦诗鉴赏辞典》)
UID 262259
积分 10451
威望 10451
金钱 11981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读经班活动记录 兼 资料帖
楼主终于到一年级啦,不用审核发帖了。
关于孝道,这里转一些我曾经的摘抄,摘自《徐复观文集》:
甲骨文中没有出现孝字,西周金文中,孝与考互用,《诗经》出现16个孝字。
孝原来是适应传子的政治制度。尤其适应宗法的政治制度。但到了孔子,则成为每个青年所必须的起码行为。并把它通向儒家最高原理“仁”,使其成为“仁”之本。孔子继承周代的孝,使它发生本质的变化。
礼本是宗教的人神交接,发展到贵族交接的礼仪和政治制度,由孔子发展到一般人的行为规范。并把外在的形式转化为内在的德行。礼与仁融合,最终使仁居于主导地位。
孝的实践,即对仁的初步自觉,也是对仁德根苗的培养。
一个人,如果对父母之爱这一点上还混沌过去,毫无自觉,则仁德的根苗,将因此而枯萎。
故孟子云: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
自然之爱,顺生理作用发出来的,夹杂太多自私,与普通意义的欲望,没多大区别。缺少自觉,这种爱不能通向仁。
孔门把孝悌作为一般人的起码要求,但不曾把它作为德行上的最高成就。孔子的孝限于家庭,不一定能通向社会,忠恕则能将家庭、社会完全贯通起来。
不过孝在孟子中的分量大为扩大了。扩大到德行的最高表现,并提出舜为典型。所以孟子特别注重孝悌与仁义礼乐合一。到万章舜封象的合理怀疑,孟子的回答就非常有害。由孟子此观点的提出,导致后来重家庭忽略社会、国家的不良影响。尤其孟子过分强调孝悌,主张这一德行的冒出于一切事物之上,一方面无形中其他一切事物作为孝悌的手段,而抹杀其他事物的客观独立的价值。
孟子反反复复的仁治政治主张都是站在个人德行上说的。准确说不是孝治天下。
孟子临死告诉孟敬子“君子所贵乎道者三”,丝毫没有以孝为政的意思。孔子一以贯之的道是“忠恕”而不是孝。《中庸》中的三达德,是智、仁、勇,而不是孝。
总之,一直到荀子为止,先秦儒家中,没有孝治天下的思想。仅仅提倡孝道不足以治天下,但在知天下中提倡孝道,对民族的保存、延续仍然有积极的意义。孝在社会作用上仍与专制无关,依然正面意义大于负面意义。
首先我要指出,许多人过分重视孝道,便贬损了人格的尊严,因而在政治上容易成为专制政治的拥护者。
《学而》犯上作乱句,很容易引起孝是奴才道德的感觉。其实在任何社会制度之下,犯上作乱总不会是社会常态。犯上作乱是一种极端动乱的社会状态,这种状态的形成,乃出于相互的仇恨。而孝悌可以培养出爱苗。(果行觉得徐先生《学而》这段没有展开,结论有些牵强 )
附:摘抄的这几段其实包含了很多内容,最近有些忙,来不及细说我自己的一些领悟,楼主有时间可以参看徐先生原文或者自己琢磨感受一下。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17:21 编辑 ]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UID 262259
积分 10451
威望 10451
金钱 11981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读经班活动记录 兼 资料帖
犹喜欢徐先生这段话,也是以前摘抄的,传上来与楼主共享:
如何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很难用概念来下定义,而只有从消极、积极两方面略加叙述:
消极方面,1,不投机取巧,不趋炎附势;2,不假冒知识,不歪曲知识,更不以权势代替知识;3,不以个人现实中的名利出卖自己的学术良心,淹没自己的学术良心。
积极方面:1,将自己消解于所追求的知识之中,敬重自己所追求的知识,也敬重他人所追求的知识,经常感到知识高于一切权势,贵于一切权势;2,自己的精神,与自己的国家民族,有自然而然的“同体之感”,有在本分内献出一份力量给自己的国家民族的要求。
有人可能把上面所描述的“堂堂正正的人”和近代个人主义对立起来,因为里面缺乏权利义务的观念,我的看法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面对权势时,应当坚守自己的权利,限定自己的义务。在面对社会时,则应当忘记自己的权利,扩大自己的义务。
若知识分子成为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者,必然一转眼变成奴才主义;对权势,自己是奴才;在自己可以支配的范围内,把别人当作奴才。因此,我愿意这样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知识分子,才是知识分子的“正种”。
堂堂正正的人,只是一念之间、一念提撕警惕之间的精神状态。此精神状态应贯注于自处和处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应贯彻于求知和用知之上。这是知识分子尽各种所能的发射台,没有这个发射台营营苟苟的知识分子,除了追求个人的饱食暖衣、蠕蠕而动、偷偷以息之外,还能尽什么责任?
为知识而知识,即使以知识达到个人利益,也是由知识的客观效用而来。在求知的过程中,依然是忘我的。
以自己的利害代替客观是非,是“聪明人”的金科玉律。“但说相思莫当真”这是妓女的心理描写,也是一切聪明人的心理描写。
聪明人的成就,就是一般所说的“人情世故”以恭维人来保护自己,是人情世故;以骂人来达到恭维,可以祸福于自己人的手段,也是人情世故。“人情世故”不一定是坏的,也不一定是反知识的。但昧在人情世故中讨生活,甚至把人情世故充当知识,则必然是反知识的,反道德的。
为什么本国不出科学家,出了国反而容易成为科学家?我认为在国内,大半在人情世故中讨生活,否则混不下去。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17:24 编辑 ]
受教且感动。向作者与所有相知相契者致敬。
受教且感动。向作者与所有相知相契者致敬。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UID 755433
阅读权限 6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读经班活动记录 兼 资料帖
由衷感谢果行的好帖!每次我止步不前或者头脑混乱的时候总有你来提醒点拨我。特别是你知道我的斤两,每次发来的文章都正好切合我。
这些段落,句句咳金唾玉,每句都可啄磨好久。比如“礼本是宗教的人神交接,发展到贵族交接的礼仪和政治制度,由孔子发展到一般人的行为规范。并把外在的形式转化为内在的德行。礼与仁融合,最终使仁居于主导地位。”这原是我模模糊糊感到却不能清楚说出来的,徐先生这番总结,有多少阅读打的底!
“首先我要指出,许多人过分重视孝道,便贬损了人格的尊严,因而在政治上容易成为专制政治的拥护者。”这一句,确实令人吃惊。这观点真新颖,可惜没有前后文来看。——汗,按照五四以后的主流看法,这个观点一点都不新颖,我是说,由徐先生的口说出来,令人意外。我会好好想想。
还有关于孟子对“孝”的过分强调与放大,也是独到说法(我是说,对我这菜鸟而言)。感谢徐先生,让我们的思辨不息。
可能因为是摘抄,上面有些说法我还没太看明白,有几句似乎矛盾。待我仔细去读《徐复观文集》。
还有一点让我比较高兴的是,看了上面两楼的句章,我想我对“孝”的理解没有太大偏差。孝是从人的良知生发,从动物般混沌的本能中厘清出来的德行,归根结底是“恕”之一种。这种最原初、最本能的恕,扩而化之,成为待人、待事的德行约束,也是达到“仁”的最清明的途径。慈爱且正气的父母不用说,如何对待不慈爱的父母、不作为的父母、行止有亏的父母,以端正的孝道待之,就可以化出成年后对待所有情形相似的同侪、上级与种种必须接触的人群。“用敬存诚”等指南,其实也都从“忠恕”化出来,即便不说从“孝”化出来,一个孝顺的人,接近“用敬存诚”的境界是毫不困难的。
UID 262259
积分 10451
威望 10451
金钱 11981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读经班活动记录 兼 资料帖
豆瓣很火的小组“父母是祸害”,参加人数比论坛的人还多,一个小组的人气能比过论坛,如果不急于表现出蔑视和感叹的话,总会值得人思考些什么吧。
实话说,看到那里孩子向父母宣战,我能体会。但是我既不能支持也不能反对,我所看到的是被压抑的灵魂需要伸展。准确说,如果不是我前年的一些经历,我是无法理解孩子不孝悖逆的行为的。前年我参加过一个心理医疗义工团,亲闻十几位很优秀的大学生倾诉隐私的时候,内心充满了对父母的怨恨。虽然他们是优秀生,平时看起来也很体贴父母,很“孝”,然而,我能感觉到生命的源头越来越干枯。我感到自己绝对胜任不了心理师的角色,在旁边辅佐我都非常心痛。
这种经历,使我很难再开口谈“孝”了,我可以用这个要求自己,但绝不用它来要求孩子。对那些大谈言教的人,我更是苦笑。读圣经,我尤其喜欢约伯记,存在主义在这里就挖掘了许多灵感。在约伯患难时,劝说他的几个人虽然话语冠冕堂皇,但是并不理解他人经历的痛苦和彷徨、绝望,相反,这几个人都试图把约伯拉低到他们那浅薄的教条层次。
话说回来,孟子对舜封象的辩驳是非常无力的,因为象是他的弟弟,便要给予福禄,那就是牺牲有庳的百姓,让“至不仁”的象去治理,岂不是视天下犹草芥?百姓的福祉是舜手中的人情?孟子有了自己的思想,其后便不自觉地仅凭观念推演,不顾事实地自圆其说。还有墨子,这人如果放在西方,可以跟耶稣或圣经里的圣者一拼高下,然而在我国,自从被孟子激烈驳斥他“无父无君,禽兽也”,墨子从此在历史中不曾抬头。墨子有局限性,但孟子的言辞太过,甚缺公正。他捧舜和抑墨,都是用一种极致手法。这种流弊,到现在都可以时常在网络看到,这方面我是从来不认可的。有时八卦地想想孟母,那个固执而坚硬的女人,也能释然。
本想就前面的问题展开讲些自己的体会,话匣子一开,就不知所云了。果行觉得教孝还不如自己孝,对孩子,有慈才有笑,才有孝,才有效。
谢谢,只剩下一分了
谢谢,只剩下一分了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UID 262259
积分 10451
威望 10451
金钱 11981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读经班活动记录 兼 资料帖
“首先我要指出,许多人过分重视孝道,便贬损了人格的尊严,因而在政治上容易成为专制政治的拥护者。”
针对这句我再多几句嘴,事物总是相对的,然而一种价值观的提倡,很容易”过分“。中国的24孝故事,便有很多的过分。孔子把人的主体从宗法中提炼出来,如果按西方文化启蒙的定义,那么孔子带领的启蒙早西方2000多年。但是,而后经过时代诸多因素的过滤,又陷入了人格自我设限的格局中,这也是宋明理学受到五四知识分子抨击的原因之一。
说一个文献中看到的惊诧事件吧,日本侵华的时候,中国居然有民间宗教认为日本人统治中国是天意。民间百姓也简单,不管谁当皇帝,只要安居乐业就满足。把家维系得太紧,就不怎么关心社会了。满人不是统治过中国近300年吗?日本人进来当皇帝也没啥惊奇吧。生活在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如果看到羔羊般的”顺民“同胞,将是怎样的义愤?还有一类民国知识分子,在理学中成长,后来出了趟国门,看到了”狼“的社会,感叹道:”圣人欺我!“
将心比心,若我生活在那个年代,必反传统,也必定是被后人指指点点没见识的那类人。以此心相比,更加觉得当时仍挺住传统的知识分子之可贵,并非他们没看到那般景象,也并非他们不痛惜,可贵的是,他们是真的明白孔子,他们更理性,这才是难得。或许正因为我是个俗人吧,所以现在看到有人痛批胡适,我却下不了手。搁我在那个年代,未必比他强多少。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18:51 编辑 ]
我好喜欢。。。
我好喜欢。。。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UID 755433
阅读权限 6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52 果行育德 的帖子
此楼占座,稍后回果行。
UID 755433
阅读权限 6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读经班活动记录 兼 资料帖
第十一周国学堂活动主题:八仙的故事。
周日 上午10点左右 35号楼活动室
本周由小F妈妈代讲,稍后会贴上小F妈妈的总结。
UID 718288
阅读权限 2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读经班活动记录 兼 资料帖
请问是在哪个城市?如果在深圳,我一定带两孩子去参加!请问~~~
真抱歉,我们在国外。您可以自己组织啊 ...
真抱歉,我们在国外。您可以自己组织啊 ...
UID 755433
阅读权限 6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读经班活动记录 兼 资料帖
第十二周国学堂活动主题:木兰从军。
周日 上午10点20分左右 35号楼活动室
参与者:DD、大A、小F、MH、小A、各自的爸爸妈妈,和新加入的Sophia母女。
环节如下:
1. 读论语,《为政第二》前半部分(至“君子不器”)两遍。接下来诗经《汉广》三遍。小MH大声地跟着其中几句朗诵,颇得诗经韵味,简直令人诧异。记得两个月前他还扒着门坚决不肯进教室,哭丧着脸说“我不要上学!”DD也跟着念了好几句论语,真好。
2. 才艺表演。Sophia非常大方地背了《咏鹅》,MH唱了一首歌(俺孤陋寡闻不知是哪首),小A唱了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这首歌还真受欢迎,点唱率超高),DD羞答答断断续续地唱了一遍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第二遍MH加入进来,DD就大声了一些。大A和小F来得晚,没赶上。
3. 故事环节。这次讲木兰从军的故事。有幸从图书馆借到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兼容了诗歌与美图,并包了中文与英文。这本图画书是Song Nan Zhang (张松南)绘的THE BALLAD OF MU LAN一书(顺便说一句,这书的英文标题译得真好)。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图片来自)(没有来参加国学堂活动的小朋友,可以在图书馆网络上预借这本书。)
这本书的出色之处在于:1,笔触细腻,人物英姿勃勃,符合传统中国画一贯的特色,勾勒出的华人形象与我们对传统仕人仕女印象一致,与欧美画家笔下华人或狰狞或羸弱的古怪形象有天壤之别。2,意境传神。3,每页画面左右两边嵌着《木兰辞》诗句,图片下方配以现代中文与英文解释,加入了一些语句,补足了细节。4,环衬(即封二与封三处)做得十分精心,不仅呈上北魏时期地图(包括鲜卑侵入路线与木兰从军出征路线,还展示了北魏时期的陶俑、屏风漆画、书法、瓷器、雕塑、壁画、钱币等实物,并在下一页做了详细说明,美不胜收。)5,绘者懂得欧美童书的创作规律,画面的说明性很强,细节多,即便不借助文字也可看懂许多情节。
其实国内书市上还有好几个不同版本的《木兰从军》图画书,都非常优美。只是我家藏书只得其中一个版本,而且开本不大,所以张松南先生的作品就成为不二之选。
木兰从军的故事联系着前一周“孝”的主题,同时也开了新话题。我拿着书开讲,心里一时打鼓,不知这较为复杂、面对8岁以上儿童的绘图风格是否能吸引这些三四岁的孩子们。小家伙们很给面子,听得十分认真。我先说起,封面上木兰的战马也全身披挂,不知是否符合史实,印象里似乎只有中世纪比武大赛时才有这样华丽披挂的马匹(汗,备课没备好)。讲到东南西北买马具那段时,我给孩子们看了一些马匹用具的图片;讲到“朔气传金柝”时解释了一下那个“柝”其实就是刁斗,古代行军用具,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打更,并给大家看了刁斗的图片;讲到“对镜贴花黄”时,也出示了几张唐朝妇女的花黄装扮(这一点上,南北朝妇女与唐朝妇女心有灵犀),可惜时间匆忙,用的是黑白打印件。最后大家一起朗诵了一遍《木兰辞》。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额间花黄)
4. 接下来是游戏时间。其实在朗读《木兰辞》最后几句时,孩子们已经忍不住,跳下椅子逃去玩乐了,剩下我们几个大人,抑扬顿挫地念诗,颇有点滑稽。:)孩子们玩儿时我们几个家长讨论,都提起每日挤出时间来读点经典着实不易,小点的孩子每天睡得早,时间无多,大点儿的孩子又都有兄弟姐妹,把父母忙得团团转。MH妈妈说,每天惟有洗澡时候能给MH念一点论语和诗经,这逼着她自己得把论语和诗经都背出来。
5. 用午餐。午餐时间过后,开始了认字环节。这次讲的汉字是兵 户 兄 旦 衣 十 兔 (所选取的汉字来自《木兰辞》)。因为刚才已经疯玩过一圈,孩子们现在静下来了,都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些演变过程中的汉字,只除了小A太疲劳,躺在椅子上假寐。大A极其专注地看着每一张讲义。想起前几次他还笑着和我争辩说有些象形字一点儿也不像“被象形”的东西,让人暗暗佩服孩子学习的热情是无处不在的。争辩、提问、难缠,绝不代表孩子没用心,也许反而更说明孩子的好学和细致思维。
6. 用字卡复习学过的字,包括本次与以往十二次学过的字。Sophia记性很好,看到“八”字立刻喊“瓜!”,看来用太形象的汉字演变图也有缺陷,小家伙们会不会以后都把“八”当成“瓜”呀?
7。小F妈妈带着大家画画,这次画的是blowfish,俗称刺刺鱼。小家伙们一听画画都来了劲儿,安安静静,画得好不认真。大A色彩感特别强,画得比老师还好。
感想与总结:
1. Sophia的感知力和自控力令人惊叹。虽然是第一次来(上一次也来参加过,但那已经是讲故事环节,并没有加入到诵读经典的环节里来),两岁多的小姑娘竟然能安安静静地端坐许久,不吵不闹,聆听大家诵读经典,很快也会是个爱读经典的孩子了吧。
2。感谢MH妈妈带来意粉、小F妈妈带来面条作为大家的午饭。她们准备得实在是太多了!!大家努力地吃,还是剩了两座山在眼前。下次我会单独联系一位家长带饭,这次怪我没说清楚,害得热心的MH妈妈和小F妈妈同时准备了午饭,浪费了真可惜。
3. 《为政第二》前半部分已经读了6周,《汉广》也已经读了三周,所以从下次起,将诵读《为政第二》后半部分;新诗歌将会是《击鼓》。我会把《击鼓》相关材料群发给大家,第十三周活动时也会带去讲义。《为政第二》的讲义大家基本上都有,我不再打印了。Sophia估计还没有,请发邮件向我索要(万一我忘记发给你们)。
4。根据孩子们读《汉广》的情况,我觉得今后选取诗歌时,音韵节奏特别美、特别上口的可以作为首选(以前光考虑题材、篇幅、生僻字了,而且判断“美”的标准是从成人角度出发的,可能和孩子感觉不一样)。这些小娃娃们读诗经时,我们实在也不能指望他们理解多少,只要在他们的小脑袋里留下一个“回还复沓、绵延悠长”的美好感觉,让他们在长大之后还记得小时读诗经的优美纯真,就很好了。
5。如果这次是给大孩子讲《木兰辞》,配合讲讲古代军事常识、战役故事、战甲战马种类等等,并与西方历史上的军事制度一一比较,一定十分有趣。
6。木兰从军的故事有一个迪斯尼动画片版本,如果哪个孩子有兴趣,各位可以从图书馆借DVD看,或在youtube上欣赏音乐片段(只是可能要稍提醒孩子:动画片里加了很多不符史实的幽默细节)。
预告与提醒:
1. 下周日为26日,因圣诞活动跳过这次。第十三次活动将在1月2日进行,35号楼活动室,上午10点-下午3点。感谢MH妈妈订房。 下次的主题估计为古代战争故事,配合诗经《击鼓》。如果哪位父母有好点子、好材料,请不吝提供!非常感谢!
2. 请大家记得:如果每次订房可以订到下午3点,我们就会在活动室用午餐(我会在群发邮件里预告用午饭),请自备小碗和刀叉。
(70.12 KB)
(20.73 KB)
(146.93 KB)
(61.29 KB)
《击鼓》有纯洁、简单和质朴的美,我喜欢。
《击鼓》有纯洁、简单和质朴的美,我喜欢。
UID 755433
阅读权限 6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读经班活动记录 兼 资料帖
时间来不及,53 54楼暂时仍然空缺,得闲一定补上!
别那么认真给我回复,被你们感动着。
别那么认真给我回复,被你们感动着。
UID 262259
积分 10451
威望 10451
金钱 11981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读经班活动记录 兼 资料帖
下面内容摘自《传习录》,我信而好古,拿上来与你们分享: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王阳明)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霑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以洩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
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持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诗歌对于孩子的成长发端如此重要。感谢 ...
诗歌对于孩子的成长发端如此重要。感谢 ...
我好喜欢。。。
我好喜欢。。。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UID 755433
阅读权限 60
注册 宝宝生日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 1. 唧唧(jī jī):(有争议)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2.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3. 惟:同“唯”。只。   4. 军帖:征兵的文书。   5.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6.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7.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8. 辔头:马笼头。 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9. 溅溅(jiān jiān):浅浅,急水流动声。   10.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1.金柝(tuò),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18. 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   19. 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23. 郭:外城。   30. 帖花黄: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31.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花木兰身处年代
  关于花木兰身处年代的说法,主要是两种说法:   
第一:北魏太武帝向北行军大破楼兰期间。   
第二: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比如“万里赴戎机”六句,对仗精工、词语遒丽,纯属律调,当是文人的手笔。又如“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制度。
  我国北方民风彪悍,不少妇女同样豪迈尚武,北魏时期的李波小妹英勇善战,十分著名,当时流传着一首《李波小妹歌》: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霜,妇女尚如此,男儿安可逢?   
可见作为北方乐府民歌代表作的《木兰诗》,是有着一定的生活依据的。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亳上商丘绕故宫,荒台古幕冷秋风。
火星有庙应分野,金果无园发旧丛。
代父尚看传孝烈,死国犹复许孤忠。
悠悠往事空留迹,尽关行人感慨中。
远廊东南孝烈祠,木兰桑梓记隋时。
仓皇戎檄催穷老,慷慨中闺有健儿。
铁甲环来杂配冷,鸾书绝去令威迟。
千年血食瞻灵爽,伏腊金枝宛宛披。
UID 755433
阅读权限 60
注册 宝宝生日
回复: 读经班活动记录 兼 资料帖
第十三周国学堂活动主题:古代战争(内有小作业)
周日 上午10点20分左右 35号楼活动室
参与者:DD、MH、小B、大A、小F、小A、各自的爸爸妈妈。
首先感叹一句:今天的国学堂很过瘾!大家七嘴八舌讨论了很多东西,不论是小朋友还是父母,都积极参与、提问、讨论。希望今后每次都有这样的互动。
环节如下:
1. 读论语,《为政第二》后半部分(“子贡问君子”至结尾)两遍。接下来诗经《邶风•击鼓》三遍。这阵子忙过节,大家可能还没来得及细看上次发的讲义,所以我提醒大家“大车无輗,小车无軏”中的两个生僻字分别念做“泥”和“月”。《击鼓》讲述的是戍边将士思归,与本次主题直接相关,同时也承接上次主题“木兰从军”。我向大家粗略解释了全诗的大致意思,并提了一下“土国城漕”“孙子仲”这几个词的含义(其余的,请大家看讲义吧)。这次的论语和诗经都是新篇章,孩子们不熟悉,基本上没怎么跟读,但安静地听着爸爸妈妈们朗读。正如果行育德在我们的帖子里回复所说,“《击鼓》有纯洁、简单和质朴的美”,它也是我最喜欢的诗经诗歌之一,不过因为初读,大家语速都还偏慢,《击鼓》之美还未完全展露。请大家在家中也和孩子吟诵几遍,慢慢就能体会它质朴的感情与有张有弛的节奏感。
2. 才艺表演。千呼万唤,DD唱了一首Happy New Year(看来她对这首歌的英文版比较适应,中文版似乎太难),小A唱了Teddy Bear,MH也唱了同样的歌。小B自信地背诵了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点儿疙瘩都没有。真让人佩服,小小年纪已经会背很多首唐诗啦!最有趣的是,上次MH向大家表演了鲸鱼游泳,这次也打算故伎重施,戏耍一把。我才刚说“准备表演节目”,他就冲下地,摆好了爬行游泳的姿势,连小A也跟着趴到地上去啦。把我们笑坏了。
3. 故事环节。这次时间充裕,我也改进了从前讲故事时的照本宣科,一边讲一边不断地插入解释,收效不错,孩子们听得尤其认真。这次用的是青岛出版社《中华少儿传统美德故事•见义勇为篇》其中的“巾帼小英雄荀灌搬兵解围”的故事。比如,读到荀灌是东晋人时,我解释了“先后出现16个政权”是什么意思;读到荀崧镇守襄阳时,我提到襄阳历来是兵家重地(小B妈妈补充郭靖次女“郭襄”的“襄”就来自于襄阳);解释了拴马桩是什么东西、“拳术和棍棒”分别指的是什么东西、“巾帼不让须眉”的含义、战时夺马的必要性、“埋伏”是什么意思、并插嘴评论说荀灌能文能武,虽是女孩也能写出像样的书信搬兵、“夹道欢迎”是什么意思……孩子们听得兴味盎然。
4。文化史实环节。我给孩子们看了历代的兵车,大家细细讨论,兴味很高。我展示了云梯车和冲车的图片,小B反复追问为什么要用梯子呢。我把书卷起来,装作高高的城墙,小B妈妈在一旁解说,小家伙们大约懂了。我还拿云梯车和冲车和欧洲古代比较,其实东方西方古人想的办法都差不多,比如最早时候找把梯子爬墙,后来发现这种办法伤亡率太高,于是改进,出现了这种稳固而大量输送爬城士兵的带轮子靠人力推动的装置,中国叫冲车,欧洲叫siege tower。又比如久攻不下,就开始使用“奸诈的”挖地道炸毁城墙的装置,例如洞屋车(小朋友们评论说这很像一座房子)。说到虎车时,不得了,这些三四岁的孩子们天马行空地想啊想,离题万里啦。小B看到老虎就说“这是大老虎!”并且立即宣布“我的小弟弟属老虎!”接着他忙忙地去问妈妈家里的各人分别是什么属相,那边厢小A赶快接嘴,说我们家某某人也属老虎,听到小B妈妈说某人属兔某人属马,马上又说我们家谁属兔谁属马。一直羞答答的DD也开口说“我也有……”我没听清楚她说什么,以为她说她们家也有谁属老虎,原来她很骄傲地回应小B,告诉我们她也有个小弟弟!这些联想又联想的小家伙们笑得我们东倒西歪。最后小A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虎车上的是老虎不是狮子呢?我回答说,老虎是中国土产的,狮子在比较早的古代没有,后来从外国传进来的。(查了一下资料,狮子在东汉传入中原,那时汉朝已通西域。)
小B不懂楼上的人为什么要扔大石头砸下面的人,我只好用最直观的比方:“你在城外面,我在城里面。你想冲进城来把我杀死,我可不想被你杀死,只好丢大石头把你砸死啦。”(好血腥啊)小B还提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为什么要打仗呢?”我解释说,古时候人们互相抢东西、抢地盘,说不拢就打打杀杀,打赢了的人把输了的人的东西都抢走;到了近代就有所进步,开始坐下来谈了(小B妈妈补充说这叫“谈判”)。唉,纯真的小朋友很难理解为什么世界上有这种残酷的人类活动吧,我没有反复强调战争是永远值得谴责的,保卫战争也是迫不得已——这是个失误。
DD和小A虽然一声不响,似乎也挺有兴趣。MH还小,没太仔细听,估计长大了一样感兴趣呢。
5。延伸故事环节。因为刚才小朋友们对虎车特别感兴趣,所以我又多讲了一个勇斗老虎的故事(故事出处同荀灌故事)。我们几个成人听得啧啧称赞,惊叹少年与牛竟有如此勇气蛮力,与恶虎相斗三个时辰!小朋友们关注的似乎不太一样。小B问什么叫做“妇女”,妈妈解释后他举一反三总结道“那爸爸就是妇男!”小A更有惊天趣语。她想出来一个打杀老虎的办法:“我们可以用斧头砍老虎的头,或者砍它的膀胱!”(这样老虎没法尿尿,就憋死了。) 哈哈哈,真是乐趣大A。
6. 接下来是游戏和午餐时间。午餐时间过后,开始了认字环节。这次讲的汉字是鼓 车 林 我 老 生 这六个字。学“车”时我们比较了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区别,MH妈妈提问说,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到底是怎么来的?我说,来源不同,有一些是古人在草书行草中的写法,有一些来自于古代民间传抄文稿时所使用的不规范的汉字(古人也喜欢偷懒呵),还有一些则是建国后为了扫除文盲,专家拍拍脑袋想出来的简化字。小F妈妈说,她的祖父祖母幼时读的是私塾,对简化汉字非常反感,从不使用简体字。我又补充说,其实汉字简化从民国时期就开始了,当时受过欧美教育的大家们希望将汉字全盘拉丁化,不过这个想法到了建国后也没能完全实现(幸好没实现啊)。比如繁体字的“龍”,活生生就是张牙舞爪而威猛的龙的形象,而简体字的“龙”就像个怪物了。大A觉得怪物这个说法很有趣。MH妈妈还问了古人的发音是怎么样的,我提到粤语发音比较近中古音,而上古音已经没有完整留存于现代方言了,是专家学者仔细考古的对象。也提了古时方言众多,孔子“诗书执礼皆雅言”。
7。之后,小F妈妈带着大家画画,这次画的是大鲨鱼。小A本来已经累得不行,嚷着要回家,看到可爱的大鱼又不肯走了(其实困倦得已经没力气拿蜡笔)。
感想与总结:
0。这次因为大家放开讨论,气氛特别好,孩子们也踊跃评论,甚是可爱。请大家多鼓励孩子,每次都能积极提问、评论、讨论,父母们也是!活动时大家都不甚清楚的话题,我会在课后找资料,群发给大家。
1. 这次本想给大家欣赏有关战争的乐曲《秦王破阵乐》(“秦王”不是秦国君王,而是秦王李世民),因为Benjamin父子没来,要等下一次才能借他们的CD机播放。有兴趣者可以听听这个版本 &&(其实我家CD上的版本和这个不太一样)
2。与中国的兵车相比较的中世纪兵车,可见与神奇校车同系列的Ms. Frizzle's Adventures: Medieval Castle 深入浅出趣味盎然的好书&&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当然更可以同时借一本Ms. Frizzle游历古代中国的书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3。感谢MH妈妈带来银耳汤和水果、小F妈妈带来点心、小B妈妈带来炒饭。这次我准备了巧克力蛋糕和汤圆,看来还算受欢迎。
4。给大家布置个不讨厌的小作业,请听一首歌:蔡琴演唱的“出塞曲”(视频剪辑似乎是为某一部电视剧所做,但歌曲本身并不如此局限,遮住显示器聆听也许更能领会歌曲之美) 短短两分多钟,你不可能不为这雄浑的大漠气势与其中蕴藉着的思乡之痛所打动。而且旋律简单,听三两遍就能跟唱。下一次活动时我会播放给孩子们听,我们成人就跟着唱吧。给大家的作业就是预习、听个耳熟。
5。在这次活动时大家讨论到的话题,如荀灌故事、简体字演化、古人的语言发音、秦王破阵乐等,我将会搜集相关资料,在下一封邮件中一起发送。或者请登录我们国学堂的活动记录帖子阅读。
6。第14次国学堂将在本周六(1月8日)30号楼进行(请注意,不是35号楼)。多谢DD爸订房!主题为长城和少数民族。提醒:各位在准备自己所属的“中国地理历史文化”专题报告时,如果需要什么材料,请尽管和我联系,我会帮着找一些配套材料。
(37.51 KB)
(69.08 KB)
(30.34 KB)
(51.29 KB)
(18.43 KB)
(37.41 KB)
(29.97 KB)
(74.96 KB)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寒声一夜传刁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