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七国地图的弹丸和现代的有什么区别吗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姓氏和源起探究-晋国、鲁国和宋国
&周武王有个幼子叫唐叔虞,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他就是韩姓的血缘祖先。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后,把唐封给了叔虞。
晋厘侯或晋僖侯
晋哀公或晋懿公或晋敬公
晋孝公或晋桓公
曲沃武公:(前678年受王命称晋武公,纪年沿用曲沃武公纪年)
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南部。到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之一。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西周末年,晋文侯拥戴平王东迁洛邑,杀死在西周故地自立的携王,为东周的缔造立下大功,受到平王奖赏。
春秋初,晋国内部出现公室与贵族争夺君位的长期斗争。从晋昭侯元年(前745)封其叔成师于
曲沃,到晋缗侯二十八年(前679)曲沃武公正式受命为晋侯,经过六七十年,才以旁枝取代大宗,重新建国。新建的晋国充满活力,武公之子献公(前676-
前651在位)大力扩张,曾伐灭耿、霍、魏、虞、虢等国,并战胜骊戎、赤狄等族。其后因争夺君位,晋国发生短期内乱,但到文公(前636-前628在位)
即开创霸业。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大会诸侯,被周襄王正式赐命为霸主。以后象秦、齐这样的大国都无法与之对抗。能长期和晋较量的只有楚,但双方互有胜
负,形成两强更迭把持中原霸权的局面。春秋初年,受封于曲沃的公子成师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终于夺得君位。献公吸取这一历史教训,对同姓公族采取杀戮和放
逐的策略,而任用异姓大臣为辅佐。灵公时,赵盾杀君更立他人,开晋大臣专权的先例。以后,各异姓大臣的势力愈来愈大。厉公(前580-前573在位)为加
强公室、削弱强臣,曾利用大臣间的矛盾诛灭掌权的异姓大臣,但接着自己也被另两家大臣栾氏、中行氏所杀。悼公时(前572-前558在位)君权曾有所加
强,但也未能扭转局势。昭公(前531-前526在位)以后,晋国形成强大的范、中行、知、韩、赵、魏六卿,公室已不复成为重要力量,六卿之间争权夺利的
斗争更加激烈。定公时(前511-前475在位)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哀公四年(前453),韩、赵、魏三家又共灭知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
瓜分。烈公十九年(前403),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静公二年(前376),韩、赵、魏三国废静公,建立近七百年的晋国灭亡。
前739年,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晋国被分成两个行政区
前679年,曲沃武伯统一晋国,周厘王封曲沃武伯为晋国君主,并列为诸侯,曲沃武伯改名为晋武公
前661年,晋国占领了耿国、霍国和魏国
前656年,骊姬之乱,世子被迫自杀,重耳逃走
前655年,晋国使用假途伐虢之计,占据虞国和虢国
前651年,晋献公逝世,骊姬之乱结束,晋惠公即位。
前646年,因为晋惠公拒绝向秦国卖粮食赈济饥荒,秦穆公大怒,在韩之战攻打并打败晋国。
前636年,重耳(晋文公)即位
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
前628年,晋文公驾崩,其子晋襄公即位
前627年,晋秦殽之战,晋国打败秦国
前621年,晋襄公逝世,其子晋灵公尚幼,国相赵盾掌握政权。
前607年, 晋灵公被杀,其叔晋成公即位
前600年, 晋成公逝世, 其子晋景公即位
前453年, 韩、赵、魏三家灭知氏
前403年, 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前349年, 韩、赵两国杀晋君,晋国灭亡
晋献公(?-前651年),姓姬,名诡诸。春秋时代的晋国君主。
前656年,发生了骊姬之乱。
655年,晋献公向虞国请求借路讨伐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警告虞公说不可以让晋军攻打虢国,因为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的话,虞国一定随之而亡。虞
国不听劝谏,宫之奇离开了虞国。结果,晋国灭亡了虞虢两国,俘虏了虞公和虞国大夫百里奚。晋献公把女儿许配给秦穆公,把百里奚当作陪嫁的仆人送到秦国。
前652年,齐桓公在葵丘主持盛大盟会,晋献公因为重病缠身,没有赴会。
前651年,献公病危,嘱托大夫苟息主政,辅助幼子姬奚齐继位,献公死后,晋国内乱,姬奚齐被里克所杀。
诡诸,曲沃武公之子。因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曲沃桓公、庄伯子孙,巩固君位。奉行尊王政策,提高声望。攻灭骊戎、耿、霍、
魏等国,击败狄戎,复采纳荀息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晚年宠爱骊姬,杀其子申生,逼走重耳、夷吾,立骊姬子奚齐
为太子,临终嘱托荀息辅佐。死后诸公子争位,晋国大乱。
晋惠公(?-前637年),姓姬名夷吾,春秋时代晋国君主,霸主晋文公的弟弟。
前666年,晋献公派夷吾守护二屈(今山西吉县)。
前655年,夷吾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逃到梁国避难。梁伯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夷吾,生下一男一女。男孩取名为圉,女孩取名为妾。
前651年,晋献公驾崩,里克杀了骊姬,然后派人往梁国迎接了夷吾。夷吾听了吕省的劝告,怀疑里克迎接他有阴谋,怕有生命危险,因此贿赂秦国请求帮助,说会把晋国的一块领土给奉献秦国。秦军护送夷吾回国即位。晋惠公即位后,没有实现他的诺言。
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向秦穆公请求购买粮食,秦穆公答应了。
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却不肯向秦国卖粮食,不听庆郑的劝阻。秦穆公大怒,攻打晋国,在韩交战。晋惠公不想让庆郑驾驶他的战车。打战时,惠公的战车陷在泥土里,跑不动,秦军逼近,惠公叫庆郑驾御战车,而庆郑置之不理。
晋文公(前
697—前628)春秋时霸主晋国国君(前636—前628)。名重耳。因其父献公立幼子为嗣,曾流亡国外19年,在秦援助下回国继位。实行“通商宽
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整顿内政,任用
赵衰、狐偃等人,发展农业、手工业,加强军队,国力大增,出现“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因平定
周室内乱,接襄王复位,获“尊王”美名。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旋于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会集诸侯,邀周天子参加,成为霸主。
晋文公,生于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前636年即位,卒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姓姬名重耳(ch&ngěr),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在位九年,在赵衰、狐偃、狐毛贾佗、先轸、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辅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在前666年,晋献公派重耳守护蒲城。
前656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重耳的母亲是戎族,他决定往翟族人的地方逃跑。
前651年,晋献公逝世,荀息当国相,骊姬立他儿子奚齐为国君,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荀息自杀,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
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夷吾登君主宝座,自立为晋惠公。
644年,晋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杀重耳,重耳没死,决定不能在翟族地区多留。他听说齐桓公的宰相管仲去世了,决定去齐国给齐桓公效劳,他同时希望得到齐国
的帮助和保护。重耳在齐国过安逸的生活,放弃了恢复君位的愿望。齐桓王送了他20辆马车,并许配了宗族之女齐姜给重耳。
前639年,赵衰、咎犯
有一天在一棵桑树下商量如何离开齐国,一个女奴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对话,回宫以后偷偷的告诉了重尔的妻子齐姜。齐姜因为害怕女奴泄露秘密,不但没有给她奖
赏,而且马上把她给杀了。齐姜也劝告重耳赶快离开齐国,但是重耳不肯。因此,赵衰等人让重耳喝醉了,把重耳抬到马车上离开齐国国都临辎。重耳醒来的时候已
经太晚了,他感到非常愤怒,拿了枪追杀狐偃,幸亏没有成功。重耳和他的忠臣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
了他的裸体。因为曹共公对他如此无理,重耳有怨恨心。
前638年,楚国打败宋襄公军队不久以后,重耳到了宋国。宋襄公款待他,并送他二十辆马
车。后来重耳到了郑国,郑文公拒绝接待他。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接待他,并问他以后打算如何报答楚国。重耳回答“万一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我愿意命
令军队撤退三舍(即九十里)”。楚国大夫子玉建议楚成王马上杀死重耳,以免给自己留下后患,但是楚成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最后,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热烈
接待他,并把五个女子许配给他,其中有秦穆公的亲身女儿怀嬴。 (参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前636年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称
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侍奉晋惠公的旧臣吕省和郄芮害怕遭到晋文公的迫害,所以想谋杀他。他们计划放火烧他的宫室。勃鞮听到了他们的阴谋,想
预告晋文公,但是文公拒绝让他觐见,因为他曾经试图刺杀文公两次。勃鞮回答他当时奉命行事,提醒他“过去齐桓公没有记恨管仲向他射箭”,晋文公听了,便接
待了勃鞮,勃鞮就揭露了吕省和郄芮的阴谋。吕省和郄芮逃走,但是秦穆公把他们俘获杀死了。
前635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发起动乱,周襄王逃到
郑国并向晋文公紧急请求援助。同时,秦国人正准备去救周王。晋文公想当霸主,他乘这个机会显示他的权利和威力,所以不顾晋国刚刚才安定,决定在秦国人行动
之前拯救周王,不想让秦国人得到功劳。因此,他答应了周襄王,打败了王子带,并护送周襄王回京城。为了感谢晋文公的恩惠,周王把河内、阳樊等地区赏赐给了
前633年(周襄王二十年),宋国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
前632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流亡国外时楚国的款待,下令军队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大败楚军。晋文公主持践土之盟,成为霸主。
前628年冬天,晋文公逝世,他儿子晋襄公即位。
(?—前621年)。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为秦穆公之女文嬴(原称怀嬴所生,春秋时晋国君主。
前628年,晋文公逝世,晋襄公即位。
前627年,晋襄公以先轸为帅,于肴山大败秦军,生俘秦军白乙丙、孟明视、西乞术“三帅”。襄公嫡母文嬴请放“三帅”归秦,襄公从之。先轸因之大怒,“不顾而唾”,襄公以袖掩面称谢,未治其罪。后先轸在与狄人作战时孤身“免胄”直入狄人阵中,战死谢罪。
前622年,晋大夫赵衰、狐偃、栾枝等人去世。
前621年,晋襄公崩,赵盾摄政。
名欢,晋文公之子。文公死,从先轸之言,墨絰出师,大败秦军于崤山,虏秦孟明视等「三帅」,旋再败秦复仇之师于彭衙。秦穆公倾国复仇时主动避让其锋。在位时举贤任能,为政宽仁,保持晋国霸业。
  赵盾,即赵宣子,谥号宣孟,亦称赵孟。春秋时晋国执政。
 赵盾与赵同、赵括(不是纸上谈兵的那个赵括)、赵婴齐为异母弟,父为赵衰。“骊姬之乱”,赵衰、狐堰保重耳奔狄.狄伐咎如,获叔隗、季隗。公子重耳娶季
隗,生伯鲦、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赵盾。可知其生年在重耳至狄之初的前 653年左右。卒年约在鲁宣公八年(前
601年)至鲁宣公十年之间。《史记》云:“晋景公时赵盾卒”,《左传》鲁宣公六年,晋赵盾侵陈,可见此时在世。《左传》宣公八年载:“隙缺为政,废胥
克,使赵朔(盾子)佐下军”,由此知其约卒于鲁宣公八年,享年约50多岁。
  赵盾生在狄国,童年及少年时代也是在狄地度过的。僖公十六年(前
644年),在赵盾不满10岁的时候,赵衰随重耳离狄,踏上了充满险阻艰难的流亡旅途,客居异乡的叔隗母子也饱尝了离别后的寂寥、凄清和惆怅索莫的愁苦。
直到僖公二十四年(前
636年),在赵衰原妻赵姬(晋文公女)一再恳求下,叔隗母子才回到晋国。这时赵盾已是年及弱冠的聪颖傅达的青年了。不恃宠固位的赵姬深明大义,又固请于
公,以赵盾为嫡子,“而使三子下之”。其贤如是,实属难能可贵。典籍中,叔隗虽无过多的记载,也一定贤淑可风,教子有方,自是不言而喻。赵姬明义,叔隗贤
惠,赵衰温厚,在这种家庭环境的薰陶下,使赵盾知书达礼,温文尔雅。而早年在狄地的阅历,又使他养成了强悍劲直,豁达大度的性情,这两种互相矛盾的品质在
赵盾身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他执政后得到充分的体现。
  晋襄公六年(前
622年),赵衰卒。由于赵氏家臣阳处父鼎力相助,赵盾取狐射放(贾季)而代之,将中军,执晋国政,时年30岁左右。赵盾初执国政,便在内政方面采取了一
系列革新措施,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胆识。他“制事典,正法罪”,补充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条文,使赏罚量刑有明确的客观标准可循;“辟狱刑,董逋逃”,昭
雪沉冤积案,监督揖拿逃犯,稳定社会秩序;他还“续常职,出滞淹”,选贤任能,赋职任事,罢免那些庸才和政绩平平的官吏。并将所制定的“事典”授予太傅阳
子和太师贾佗,在晋国颁布执行,“以为常法”。这对于晋国政局的稳定,对于法家思想在三晋的孕育产生,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赵盾是个十分活 跃,在当时各国有较高名望的政治活动家,有一定的政绩可称。灵公元年(前
621年),晋君尚动,赵盾代表晋君与齐、宋、卫、郑、曹、许君盟于扈,为大夫主盟之始。灵公二年,会诸侯大夫盟于衡雍。灵公六年,秦以令狐(今山西临猗
西)之役伐晋,赵盾将中军御之。灵公八年,赵盾以诸侯之八百乘纳捷甾于邾。灵公十三年,楚庄王及郑入侵陈遂侵宋,赵盾率军救陈、宋,会于斐林。十数年间,
他主盟征战,功绩卓著。然而,赵盾主晋国政初,晋襄公尚能败秦师于崤(今河南洛宁县北),再败秦师,取秦地汪及彭衙,使“秦终为晋弱……遂霸西戎”,不敢
向东发展。南方楚国北进的步伐也受到遏止。及至鲁宣公元年(前
608年),楚郑合兵侵陈、宋,与晋争霸,晋却屡败于楚;宣公十一年,楚人陈,次年围郑,大败晋师于必;宣公十四年,楚人围宋,晋弗能救,楚庄霸业告成。
从此,“晋辟楚”,晋文公霸业就此告终。这个责任究竟谁负,无疑,执晋国政的赵盾难脱干系。赵氏专权,晋政权不能统一,终于使晋国维持霸主地位的愿望落
空。但灵公荒淫无道,大兴土木,晋国力日衰,政局不稳,当是主要原因。“灵公侈,宣子骤谏而不入,遂不竟于楚。”确实有一定道理。
  贾季说赵盾
为“夏日之日”,盛夏酷日确实令人生畏。然而,赵盾却不是冷酷无情毫无同情心一流。他严厉、峻急,却又宽宏、忠厚。宣子代成季任国政二年,晋襄公卒,赵盾
欲立襄公弟雍。雍时在周,他“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赵盾认为,“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可见,赵盾立雍完全
是为了晋国大局着想,但由于贾季的反对,特别是夷皋母穆赢“啼于朝”,大闹公堂,逼赵盾立夷皋为君时,赵盾竟动了恻隐之心,改变了纳公子雍的决定,背先蔑
以御秦师,败秦师于令狐。太子夷皋继位,是为灵公,终于酿成尔后晋国霸势日衰,“不竞于楚”的结局。
  赵盾不仅怜悯同情弱者,对自己的政敌也往往能以礼相待。一次,赵盾到绛都(今山西翼城),途中见桑荫饿人,当赵盾知道他是“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时,深受感动,“益与之饭肉”。后来,灵公欲杀赵盾,正是这位武士感恩图报,救了赵盾一命。
 贾季怨阳处父,鲁文公六年(前621年),派家臣续简伯杀阳处父。十一月,晋杀续简伯,贾季奔狄。其妻却留在晋国,赵盾非但没有株连贾季的妻子,还派臾
骈送她到狄国,同丈夫相会。《左传》鲁文公六年,杜预注:“空子以贾季中军之佐,同官故。”以同官而不杀贾季及妻,足见赵盾是个虚怀若谷,笃定礼教的仁义
  赵盾性情劲直,疾恶如仇。灵公继位十四年,愈发骄奢淫逸,晋国民怨沸腾。赵盾犯颜骤谏,灵公惧,派且霓杀赵盾。却见赵盾凌晨“盛服将
朝”,“坐而假寐”。且霓被赵盾忠公亲国的精神所感动,不忍杀死赵盾,又不愿弃君之命,遂触槐而死。成为春秋时期上大夫阶层忠于国事的一段佳话。
 这年九月,灵公同赵盾饮酒,伏甲土于宫庭四周,欲杀赵盾。由于右提弥明以死相救,赵盾逃出晋都。随后,赵穿杀灵公子桃园。宣子未出晋境而归,拥立公子黑
臀为君,是为成公。关于灵公与赵盾间冲突的原因,今人看法不尽一致。有学者认为,这是赵氏专权,而“灵公长,思收政权”所致,并进而得出结论,灵公被杀,
明是赵盾与赵穿的“预定阴谋”。这种看法未免失之偏颇。赵氏专权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但灵公之“侈”,典籍也有确凿的记载,赵盾力谏失君之道的灵公,招
来杀身之祸也在情理之中。灵公被杀时,赵盾逃奔在外,岂能预谋弑君?至于太史董狐所书:“赵盾弑其君。”明是对赵盾的不公,连孔子也为赵盾惋惜,“赵宣
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晋景公三年(前
597年),司寇屠岸贾欲诛赵氏家族,曾说;“盾虽不知,犹为贼首。”可见,赵盾确实不知道弑君一事。
  自“骊姬之乱”后,晋无公族。成公继
位,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赵盾又使异姓大夫代为公族,普公室之弱,自此方始。鲁宣公八年(前
601年),赵盾卒。四年后,赵氏遭“下宫之难”,元气大伤。但赵盾所开的异姓卿族代晋同姓家族为公族的先河却不可遏止。尔后,六卿益强,终于导致韩、
赵、魏三家分晋,三晋成为孕育法家文化的摇篮。使春秋时期的晋国在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上遥遥欲先于其它国家,赵盾的一生基本上还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骊姬之乱(前657年—前651年)
晋献公娶了六个妻子,生了五个儿子,齐姜生了太子
申生,戎国大戎狐姬生了重耳,她妹妹小戎子生了夷吾,骊戎族人许配了骊姬给晋献公,她生了奚齐,她陪嫁妹妹生了卓子。
当初,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他算了两次命,第一次结果不吉利,第二次吉利。献公决定按照第二次的结果办事。(参考《左传》鲁僖公四年)
姬受到晋献公的宠爱,她希望立奚齐为太子,让他继承君位。她贿赂晋献公宠信的大夫梁五和东关嬖五,使他们说服献公让申生、重耳和夷吾离开京城。那两个大夫
对献公说戎族人和狄族人经常侵犯晋国,需要派长子捍卫领土,使戎狄再也不敢侵犯国家。献公让太子住在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重耳住在蒲城(今山西隰县西
北),夷吾住在二屈(今山西吉县)。两个大夫借用保卫国家安全的名义来阻止献公的长子当国君。请参考《左传》鲁庄公二十八年(前666年)。
656年,骊姬施展阴谋,陷害太子,让他到曲沃去祭祀已故母亲,而且把用来拜神的肉和酒拿回来献给他父亲。骊姬在酒肉偷偷的下了毒。晋献公把肉给狗吃,狗
毒死了,发现肉里有毒,以为是太子想谋杀他。太子逃回曲沃,晋献公杀了太子的师傅杜原款。有个人建议太子为自己申辩,向献公揭露骊姬的阴谋,太子回答:
“我父君如果没有骊姬,寝食不安,如果为自己辩护,骊姬会受到惩罚,父君年纪那么大,我不想让他伤心。”那个人就劝告太子快点逃走,太子不肯。二月十七
日,在曲沃太子被绞死。骊姬野心勃勃,陷害太子的弟子重耳和夷吾,献公攻打蒲城讨伐重耳,带着贤士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等往狄族人的地方逃
走。(参考《左传》鲁僖公四年)
前655年,晋献公派贾华等人往二屈讨伐夷吾,夷吾往梁国逃走。
前651年九月,晋献公逝世,立15岁的奚齐为国君,让荀息当国相为他鼎力相助。十月,晋国大夫里克杀了刚刚即位的奚齐,当时晋献公还没有安葬。荀息立奚齐的弟弟卓子为君主。十一月,里克又杀了卓子,荀息悬梁自尽。(参考《左传》鲁僖公九年)
里克迎接了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谢绝,所以里克只好请他弟弟夷吾登上宝座。
骊姬(春秋),山西人,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公元前672年,被晋献公虏入晋国成为献公的妃子,她使计离间了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并设计杀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骊姬倾晋"。
生不详,死于前650年
骊姬,春秋时代骊戎(今陕西省临潼县)国君的女儿,晋献公姬诡诸的王妃,有姿色,工心计,
公元前663年(晋献公十五年),晋国打败骊戎,骊戎求和,以国君的两个女儿各亲,长女骊姬,生了个儿子,名叫奚齐,次女少姬,生子名卓子,
骊姬以美色取得了晋献公的专宠,奸狡诡诈,献媚取怜,逐步博得晋献公的信任,参与朝政,晋献公竟废去夫人齐姜,立骊姬为夫人,封少姬为次妃,骊姬还想进一步废去太子申生,立奚齐为太子,
晋献公有个宠爱的戏子叫小施,和骊姬有私情,骊姬问小施说:“我要立奚齐为太子,就是担心申生、重耳、夷吾诸公子反对怎么办呢?”小施说:“把他们早点安排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经到顶点了,这样就会轻慢国君的心;如此,则不难对付,”并建议先从太子申生下手,
姬又买通晋大夫梁五和嬖五,叫他们对晋献公说:“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这个地方,是晋国祖庙所在,最好派太子申生去镇守,蒲城(今山西省吕梁县)和
南北屈(今山西省石楼县东南),是边防要塞,最好派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防守,”献公中计,只留下奚齐与卓子二人在身边,以伺机废立,史称“二五害晋”,小
施教骊姬半夜三更在献公面前哭诉说:“我听说,申生很会收买人心,恐怕要对您行凶,夺取王位,”献公说:“哪会爱他的百姓,却不爱他自己的父亲呢?”骊姬
知道献公仍然信任太子,于是再次密谋,有一天太子申生从曲沃送来一块祭肉给晋献公,骊姬暗中在祭肉放上鸩毒,然后加罪于太子,以此迫死太子,又诬重耳、夷
吾也参加申生的阴谋,把两位公子也逼到狄国和梁国去了,骊姬见时机已经成熟,就逼献公立奚齐为太子。
公元前652年(晋献公二十六年),献公死,奚齐继立,被晋大夫里克等杀死,立公子夷吾为晋惠公,分元前650年,骊姬诬害太子罪迹暴露,被杀死。
晋献公的第一夫人生下了太子申生。  
不久,晋献公很想在众妾之中提拔自己喜欢的骊姬为第一夫人。这么重要的事需要请神汉来占卜。神汉装了半天神弄了半天鬼,又数了半天蓍草,结论是吉,然后又
烧了一只乌龟壳,一看,却是大凶。神汉说:“一般出现两个矛盾答案时,我们都是采乌龟的意见,因为乌龟占卜,历史更悠久。所以,请骊姬当第一夫人,应该是
   晋献公说:“不行,我看蓍草的意见很正确嘛,应该是大吉!”
美丽骄人的骊姬遂被提拔为第一夫人,随后开始诋毁太子申生。这一天,她把一罐子蜂蜜涂在头发上,让申生陪自己在花园散步。如果是现在,你头上涂了蜜到外面
走,最多能多落些尘土。但古时候的生物多种多样,外面一走,骊姬立刻被小蜜蜂发现了。小蜜蜂跳起8字舞,很快招来大群蜜蜂,像狗仔队一样追着骊姬。骊姬很
害怕,请申生帮她赶蜜蜂。申生觉得骊姨娘的形状也挺狼狈,就抡起袖子使劲给她赶。骊姬抱着脑袋跑,申生在后面追。正好给老晋献公看见了。老晋献公一看,儿
子居然在调戏老子的媳妇,气坏了,好比董卓看见了吕布戏貂蝉,差点也拿大戟去穿太子申生。申生有口难辩。
不久,骊姬又设下计策,对镇守边防的太子申生传出旨意说:“你爸爸昨夜做梦,梦见你死去的妈妈了。你赶紧祭奠祭奠你妈妈吧。”这当然是个陷阱,但太子无从跳出,他只得领命,在边镇祭祀,用腊肉供给老妈的在天之灵吃。
按照周朝规定,祭祀用的腊肉,完后需要送给老爹,让老爹也尝尝。腊肉从边镇送到绛城来了,骊姬遂放进了“耗子药”,端上来给晋献公吃。晋献公有疑,把肉分给太监和狗吃,二者当场中毒死亡。
   “好哇,太子投毒,太子要造反啦!要杀我老头子啦!”老头子晋献公喊。
   既然有了撒毒的证据,晋献公就打算废了太子。他立刻传令到太子驻地,逼太子自杀。
   太子申生的幕僚赶紧跑来商议,劝他找老爹辩白。申生不愿意。
申生说:“我爹没有骊姨娘,寝食都不踏实,我又不讨我爹喜欢,如果我爹把骊姨娘下狱治罪,他身边就没有人了,落得太孤苦了。所以我不想找谁分辨。”
   旁人又说:“那您就逃跑吧,天地之大,诸侯各家都知道您的令名,去哪里都能找到好工作的。”
   申生年龄大约二十多岁,他说:“如果我逃走了,就是向天下之人彰示我爹的短处,我不愿意让咱们晋国被人笑话。”
于是,公元前656年,太子申生自缢于新城,愁闷地离开了这个无法容身的人间。&&
退避三舍&&后发制人
运筹帷幄&&成就霸业
城濮之战,是我国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原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居于劣势的晋国,正确地
分析了当时的客观形势,恰当地选择了战场,采取政治外交联盟,造成对楚优势,掌握主动权,处于有理、有利的战略地位。然后,避楚锋芒,退避三合,诱敌深
入,合兵突击,取得决战胜利。此战的“退避三舍”方针,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发展。
城濮之战,是我国春秋时代晋、楚争夺中原霸主地位的一次带有决定意义的大规模战役。楚国通过
侵略扩张,基本上征服了中原地区的各个弱小国家,中原除了晋、齐、秦三大国外,实际已成了楚国的势力范围。正在楚国分派重兵防守商密阻止秦国南下楚地,又
派重兵驻守谷邑虎视齐国之时,宋国却背叛了楚国,倒向晋国,既给欲图霸业的楚国当头一捧,又鼓励了晋文公赶走楚国、图霸中原的抱负。这样,城濮之战就成为
牵动北方的晋、东方的齐、西方的秦对南方的楚和中原各国的一次多国大战。
楚成王由于宋国背叛,便发兵攻打宋国,攻占了缗邑,一直打到睢阳、四面用土筑起长长的围墙,
想等宋军疲乏饥饿不堪,被迫投降。忽然听说卫国派来使臣告急求救。原来晋不出兵援宋,采取从卫国借道去攻打曹国的战略,遭到卫国拒绝,晋军于是改道渡黄河
东进,袭占了卫国重镇五鹿(今河南濮阳市南)、留军驻守、大军继续东进,集中于敛盂这个卫、齐、曹、鲁四国边界战略要地,晋军很快占领此地,严重威胁着卫
国首都楚邱(今河南滑县)的安全。
晋派使臣到齐国修复与齐的友好关系。这时卫成公表示屈服,愿意与晋议和,但被晋拒绝。卫国便
派人向楚国告急求援,遭到本国人反对,把卫成公赶跑了,此时晋文公和齐昭王订立友好同盟,更加壮大了晋军的声威。鲁僖公见晋军兵力强大、齐晋又在自己国境
边上联盟,形势很不利,他既想缓和与齐、晋的矛盾,又不敢得罪楚国,于是鲁国先派兵杀了担任戍守卫国的楚大夫公子贾以讨好晋国,同时又通知楚成王说公子贾
不能完成守护卫国的任务,擅自撤退,替楚国杀了他,以讨好楚方,鲁国看来是对晋不构成威胁的了。晋军于是从敛盂进攻曹国都城陶丘(山东定陶县西南),经过
一个多月战斗,晋军战死很多,但曹军也因势孤力单,都城失陷,曹共公被俘。
楚成王听说卫国被困,不能不去救援,就分派出申、息二镇的军队,留下元帅成得臣和斗越椒、斗
勃、宛春等一班将领,和各路诸侯继续围宋。亲自统帅芳吕臣、斗宜申等,率中军前去救卫。四路诸侯也担心本国遭到晋国进攻,各各都告辞回国,只留下他们的将
领仍带兵跟着。陈国将领是辕选,蔡国将领是公子印,郑国将领是石癸,许国将领是百畴,都听楚帅成得臣调遣。
晋军进攻卫、曹,原来是计划引诱楚军解宋围,北上和晋决战,然而楚继续围攻宋国。宋国再次告
急,如果晋文公置之不救,不但不能报答宋襄公过去对自己的恩惠,而且失去宋国将对全局形势不利。然而直接发兵救宋战楚,又违背了引楚军于曹魏之野决战的战
略。而联合齐秦还未成功,战胜楚国的把握不大,元帅邵谷又在此时死于军中,更使晋文公难下救宋战楚的决心。这时,新任元帅先轸提出对楚战略的良策:一是让
宋国重礼赂贿齐、秦,使他们干预宋楚战争,调解一下;二是将曹国、卫国的土地赐给宋国,弥补宋国的损失,激励宋国军民斗志,继续坚守待援。曹、卫是楚国的
势力范围,楚国是决不会允许齐、秦插手的,这样,会惹恼了齐、秦,再加上宋给齐、秦送了厚礼,必然会对宋国友好,从而促使齐、秦与晋结成反楚军事联盟,使
楚国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事态的发展果然如先轸分析的那样。
楚成王亲率中军行至半途,听说晋军已移兵攻曹,正商量着救曹国,不久,又有探报说:“晋军已
经攻破曹国,俘虏曹国国君。”这使楚成王大惊失色,晋军侵曹伐卫进展迅速,卫降曹破,中原形势突变,楚国失去救援的战机,再继续下去,势必与晋军发生直接
冲突。楚国本来不想和晋军直接交战,没有作准备,又听说强秦出兵援晋的消息。楚成王顾虑到秦国从背侧攻击楚国,将不堪设想,决定立即停止进攻,进行战略退
却,以待有利时机,再图对晋作战。于是全军转移撤退,把侵占齐国的土地交还给齐国,和齐议和,命成得臣统帅的楚军和各路诸侯取消围攻,各自回国。又特别派
人告诫成得臣,不要刚愎自用,不要进逼晋军,敌我力量相当,明知不能取胜,就应知难而退。然而成得臣拒绝执行撤军命令,尽管各路诸侯的将士返回本国,只剩
自己很少的—点人马,他仍想攻下宋国,并请派兵给他,必要时和晋军决一死战。成王对成得臣不执行命令表示不满,同时又存在侥幸取胜心理。因而既没有再坚持
让成得臣撤兵,也没有按照成得臣请求的人数派援兵,只派出近千人的贵族兵给他。
成得臣于是派宛春到晋营中说:“请复卫侯而封曹,我们楚军也会解宋之围。”狐偃训斥他无礼,
先轸看出了子玉的阴谋、对晋文公说:“如果我们不答应楚军的这个要求,必然会将三国都得罪,而楚军又获得美名。不如我们私下里允许曹和卫国复国以离间他们
和楚的关系,同时把楚方的宛春扣压起来,以激怒楚国,采取既战而后图之的策略。”先轸的意见得到采纳。曹、卫复国,立即和楚断绝了关系;成得臣果然被激
怒,撤出围攻宋都的军队后,集结兵力转向曹国境内,准备直接向晋军进攻。
楚军撤出围宋部队,正符合晋方救援宋的战略目的,在楚军全力进攻下,晋军退避三舍,以实践晋
文公当年对楚订下的诺言:如果两国交战,晋军先退让三舍。晋军以此达到了取信于诸侯的目的。实践文公在楚避难时的诺言,激励晋军和联军的士气,楚再逼进,
只有被迫交战了;而且避开楚军锋锐,选择有利时机、有利地形决战;还可以接近本土,缩短补给路线,可谓一退得先机,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
战争一触即发,晋方有晋、齐、秦三大国和宋兵,楚方有楚、陈、蔡、郑、许五国军队,双方在城濮摆开阵势。
楚军到达城濮后占据有利地形,派斗勃送战书挑战,极度轻视晋军说:“请和晋君的战士们戏耍,请晋君一旁坐车观赏,我成得臣陪同。”显示出楚军狂傲轻敌的态度。晋方答复说:晋军己退避躲让,既然楚不停战,那只好明天战场上相见了。
公元前632年4月4日晨,楚军元帅成得臣发出“今日必无晋”的号令,命令左右两军分别向晋
军进攻。晋下军将领栾枝利用战场上沙尘扑面的条件,作为蒙蔽敌人掩盖自己虚实的沙幕。胥臣把马身上蒙上虎皮以壮大声威。楚右军进攻,由秦军应战,秦军稍事
抵抗就立即撤退,栾枝将树枝拖在兵车后飞奔,尘沙飞扬,使楚军看不清晋军后方虚实,加之陈、蔡军队逞强,紧迫秦军,晋军副帅胥臣指挥的大队兵车于战鼓声中
突然杀出,马身上都蒙着虎皮,吓得陈、蔡军队战车的马惊慌回窜,阵容混乱.反而冲乱了楚军斗勃指挥的右军。晋、秦两军乘机猛攻猛打,击杀了蔡将公子印,斗
勃也中箭而逃。楚军右翼死伤很多、进攻完全失败,把中军侧面暴露在晋军面前。栾枝驾车拖着树枝向北奔驰,掀起遮天沙尘。楚帅成得臣和将领斗宜申都以为晋军
真败,力命左军攻击,晋方上军应战.随即后撤。楚军向举大旗的晋军指挥车追击前进。先轸发现上军后退出现了危机,立即改变部署:让祁瞒虚举帅旗,坚守中军
阵地,中军主力,向右旋回,攻楚左军侧冀。晋中军主力突然侧翼攻出,把楚左军冲成南北两部分。晋上军立即停止退却,反身参战。中军、上军互相呼应,协同作
战,经过一番激战,郑、许两国军队首先溃败,楚军支撑不住,陷于重围。斗宜申率部突围,又遭堵击,楚左军已陷入全军覆灭之境。楚军在左右两军发起进攻后,
中军紧接着向晋中军进攻。晋将祁瞒惊慌失措,掌不稳帅旗,几乎波及全军阵势。司马赵衰立即斩杀了祁瞒,命大夫茅筏举旗,才稳住阵脚。击破楚右军的晋中军回
师援助,此时楚的左、右军失败,中军两翼暴露。晋方的上军、下军战斗胜利后,也分别参加了主力会战,对楚军形成合围。成得臣见大势已去,在晋军尚未形成合
围前,出兵撤退,脱出包围圈,晋军获得了整个战役的胜利。
成得臣未返回楚国,途中受到楚王训责,羞愤自杀,楚方联盟解散,而晋文公因此战役而成为春秋一霸。&
历代国君简介
周武王有个幼子叫唐叔虞,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他就是韩姓的血缘祖先。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后,把唐封给了叔虞。
晋国的开国始祖是唐叔虞,字子于,为周武王的幼子,周成王的弟弟,姓姬。根据西周“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度,他被封到今山西境内。他先是封在唐地,就以唐为
氏,所以又被称为唐叔虞,国名大概也叫唐国。后来他的儿子燮父迁都于晋水之旁,就改名为晋。他的后代又迁都新田(今山西侯马市西)等地,但国名依旧称晋不
改。自唐叔虞之后,父子相继,历晋侯燮父、武侯宁族、成侯服人、厉侯福、靖侯宜臼,这几代记载缺失,没有年代和史事可据。公元前842年(靖侯十七年、周
厉王三十七年)周都“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奔于彘(今山西霍州市),公元前841年开始了“共和行政”,称共和元年,这是中国有明确纪年的开始,也是晋国
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关于叔虞封唐,有两个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已。一是唐叔虞出世的神话传说,二是叔虞何以能封唐?“桐叶封弟”的故事可信不可信?以及唐在何处?弄清这两个问题,也就对晋国的开国史有比较清晰正确的了解了。
  叔虞出生的神话见于《史记·晋世家》:“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
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汝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感生神话,在中国的古籍中十分
常见,从《尚书》、《诗经》到二十四史多有所载。其目的无非是要把帝王将相说成是天神的儿子,以提高他们的身价,让臣下百姓敬畏他们、相信他们是天生命定
  关于叔虞封唐的问题,历代文人学者已有不少考辨文字。“桐叶封弟”一事最早见于《吕氏春
秋·重言》,原文如下:“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桐叶以为硅,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
‘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日:‘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封叔虞于晋。”此说亦可见于《史记·晋世家》和刘向《说
苑·君道》。
  《史记·晋世家》与《吕氏春秋·重言》所记因叔虞母一梦而得封与桐叶封弟的故事,以解梦
之说与儿童之戏解释周初大分封之事,显系小说家之言。后人也对此二事有过考证,说“虞”字古文作“从从”,文在其手掌中,可能纹路与之相似,所以也有可能
如司马迁所记。又桐叶封弟也颇多争议,较具说服力的是张颔先生从古文字角度所作的解释,他认为金文中的“桐”字与“唐”字字形相近,剪桐之说可能为翦唐之
误。若依此说,周成王在翦除旧唐国之后,将其弟叔虞分封于此,倒是合乎情理的。
  武王克殷之后,为确保周朝的统治,首次分封诸侯,所封对象有三类:一是古帝王之后,如黄
帝、尧、舜、禹的后裔;二是姬姓宗室及功臣,如齐、鲁、燕等国;三是殷商后裔,其目的是安抚殷商遗民。武王对殷遗民很不放心,就派他的两个兄弟管叔鲜和蔡
叔度对殷纣王之子武庚加以监视。后来管、蔡二叔因怀疑周公有不轨之举而与武庚联合,造成“三监之乱”。旧唐国也是三监之乱的参与者。
  旧唐国在今山西境内。殷商之时,唐是殷的属国或封地。周王朝建立后,在周朝所辖的周边地
区尚有戎狄势力,还有与周交错杂处的其他部族。它们对新建立的宗周政权依然具有威胁。武庚叛乱,迫使周公东征,这是对殷商残余势力的一次大扫荡,尽管遭到
殷人的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镇压了武庚的复辟活动,而且荡平了唐国的叛乱,使旧唐国臣周王朝征服了旧唐国之后,就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军事领袖保卫
胜利成果,治理这一方土地。唐叔虞正是被成王、周公所看中的比较合适的人选。《国语·晋语八》引叔向的话说:“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以为大甲,以封于
晋。”由此也可见叔虞封唐决非剪桐儿戏。从宗法观念讲,叔虞作为武王子,成王弟,理所当封。周初大分封,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姬姓王朝的统治。所谓“封建亲
戚,以藩屏周”,即把自己的子弟叔伯同姓贵族和甥舅等异姓贵族封为诸侯,作为屏障,保卫西周王室,而其中以同姓贵族为主。《荀子·儒效篇》说:“周初封国
七十一,姬姓五十二。”叔虞封于唐与其他姬姓宗室之封并无二致。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说,周之所以能纲纪天下是因为它有由立子立嫡之制而产生的宗法制和封
建子弟之制。周初的封邦建国正是为了维护宗周政权,纲纪天下的。那么,叔虞所封的唐在什么地方呢?殷周之际,以唐命名的地方不止一处。史家较一致的意见是
在今山西境内,但究是在太原一带还是在晋南的翼城、绛县一带却争论了上千年。《左传》昭公元年说:“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杜注
以为大夏在今太原市。服虔则认为大夏在汾浍之间,即今山西翼城、隰县、吉县一带。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一说唐叔封于翼。这个翼就是今翼城县。近人杨伯峻
先生认为:“唐叔之子燮父改唐为晋,即今之太原市。四世至成侯,南徙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又五世至穆侯,复迁于绛,绛即翼”。《史记·晋世家·正义》
两处引《括地志》,其一说为“故唐城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里,即尧裔子所封。”另一说为“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如果所引资料无误,这个以唐命名的地
方在山西就有两处,一在太原,一在晋南翼城一带。
晋侯燮即姬燮或姬燮父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二任统治者。晋侯燮唐叔虞之子,在父亲去世后继位,在位期间改国号唐为晋。晋侯燮去世后,其子晋武侯姬宁族继位。
晋武侯姬宁族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三任统治者。晋武侯继承其父晋侯燮之位,武侯去世后,其子晋成侯姬服人继位。
晋成侯即姬服人,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四任统治者。晋成侯继承其父晋武侯之位,成侯去世后,其子晋厉侯姬福继位。
晋厉侯姓名姬福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五任统治者。晋厉侯继承其父晋成侯之位,厉侯去世后,其子晋靖侯姬宜臼继位1992年在中国山西省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西南发掘了一处西周墓地,其中有晋厉侯墓。曲村即是晋国早期都邑,亦即始祖唐叔虞始封的唐地
姓名姬宜臼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六任统治者,晋厉侯之子。晋靖侯十七年(前842年)周厉王残暴不仁,周人将他赶出镐京,让周公和召公共同当国,史
称“共和”。晋靖侯于次年去世,子厘侯司徒立。古书《尚友录》和《元和姓纂》提到,羊舌姓起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晋靖侯的儿子公子伯侨有孙子名突
晋献公时被封在羊舌邑(今山西省洪洞、沁县),故以羊舌为姓。
又称晋僖侯,姓名姬司徒,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七任国君 晋靖侯之子
厘侯十四年,周宣王初立。十八年厘侯去世,其子晋献侯姬籍继位。
姓名姬籍,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八任国君,在位11年,于前812年去世。
姓名姬弗生(或名费王),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九任统治者,在位27年,于前785年去世。
穆侯四年,取齐女姜氏为夫人。七年,伐条。生太子姬仇。十年,伐千亩,有功。生少子姬成师穆侯去世后,其弟殇叔自立,太子姬仇出奔。
即姬殇,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十任国君,晉穆侯之弟,在位4年。
殇叔在穆侯去世后自立,太子姬仇出奔。殇叔三年,周宣王去世。次年姬仇率领其追随者袭殇叔而立,是为晋文侯。
即姬仇,是西周末年及春秋早期晋国的国君,第十一任统治者。
姬仇本来是晋穆侯的太子,但其叔殇叔在穆侯死后自立,姬仇被迫出走。四年后姬仇以武力手段推翻殇叔而登位,是为文侯。文侯十年,周幽王死。平王宜臼和携王余臣各自称王,周二王并立。
二十一年,文侯杀携王。周室归一。故《国语·郑语》有评价为“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又《春秋左氏传》隐公六年:“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对晋文侯协助东迁的功德予以褒扬。
对晋文侯如此大功,“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尚书·周书·文侯之命》)《文侯之命》即是周平王褒奖晋文侯时所作。晋文侯在汾水流域扩张晋国疆土,并得到周平王的承认。《今本竹书纪年》:“(平王)赐秦、晋以邠、岐之地。”邠地就是晋文侯并吞的。
文侯在位35年,于前746年去世。
即姬伯,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国君,晋文侯之子,晋国第十二任君主,在位7年,于前739年去世。
昭侯于元年(前745年)把曲沃一地封给他的叔叔姬成师,即曲沃桓叔,埋下了日后曲沃与翼(晋君都邑)对立的伏线。
昭侯七年,晋大臣潘父弑杀了昭侯,迎立曲沃桓叔。桓叔欲入晋,晋人发兵攻桓叔,桓叔败退,返回曲沃。晋人共立昭侯子姬平为君,是为孝侯,诛杀潘父。
姬平,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国君,晋昭侯之子,晋国第十三任君主,在位16年,于前724年为曲沃庄伯所杀。
昭侯七年,晋大臣潘父弑杀了昭侯,迎立曲沃桓叔。桓叔欲入晋,但被晋人发兵逐回曲沃。晋人共立姬平为君,是为孝侯,诛杀潘父。孝侯十五年,曲沃桓叔之子曲沃庄伯在晋国都城翼弑杀了孝侯,晋人攻曲沃庄伯,庄伯退回曲沃。晋人立孝侯之子姬郄为君,是为鄂侯。
即姬郄或姬郤,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国君,晋孝侯之子,晋国第十四任君主,在位6年。《史记》称曲沃庄伯知道鄂侯死讯后,兴兵伐晋,周平王派虢公
率兵伐曲沃庄伯,庄伯退回曲沃。晋人共立鄂侯之子姬光,是为哀侯。《左传》有不同记载,称曲沃庄伯联合郑、邢伐翼(晋国都城),周桓王派兵支援曲沃,鄂侯
逃到随。后来曲沃叛周,周王在秋天命虢公伐曲沃,立哀侯于翼。
即姬光,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国君,晋鄂侯之子,晋国第十五任君主,在位9年。
哀侯八年(前710年),晋入侵其都城以南的小邑陉廷,陉廷与曲沃武公在次年联兵伐晋,哀侯被俘。晋人立哀侯之子小子为君,是为晋小子侯。小子元年,曲沃武公派自己的叔父姬韩万杀了晋哀侯。
即姬小子,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国君,晋哀侯之子,晋国第十六任君主,前709年登位,在位4年。
当时曲沃日益强大,《史記》称曲沃武公于小子四年(前706年)诱杀了晋小子侯,周桓王派兵伐曲沃武公,武公退回曲沃,周立晋哀侯之弟姬缗为晋侯。《左传》称晋小子侯于鲁桓公七年(前705年)冬被杀,周于次年冬立姬缗为晋侯。
即姬缗,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国君,晋鄂侯之子、晋哀侯之弟,晋国第十七任君主,在位27年。
《左传》记载前704年周桓王出兵击败曲沃武公,立姬缗为晋侯。前678年,曲沃武公出兵灭晋,并向周厘王献礼物,厘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曲沃终于吞并了晋。
姓名姬称,曲沃桓叔成师之孙、曲沃庄伯鳝之子。前716年继父位成为曲沃的国君,在吞并晋国前称曲沃武公
前709年,曲沃武公与陉廷联兵攻
晋,俘虏了晋哀侯,后来杀了他。晋小子四年,曲沃武公诱杀了晋小子侯,由于周桓王出兵干预,立晋侯缗为晋的国君,曲沃未能吞并晋国。前679年,曲沃出兵
灭晋,曲沃武公把晋的宝器献给周厘王,厘王封他为晋的国君,并列为诸侯。曲沃武公改称为晋武公,二年后去世。
(?—前651年),姓名姬诡诸,是春秋时代晋国君主,在位26年。
前677年其父晋武公去世,献公立。献公五年(前672年),晋伐骊戎,得骊姬及其妹,二人受到献公宠幸。十二年,骊姬生奚齐,献公有意废太子,使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十六年,晋灭霍、魏、耿。
公二十一年(前656年),晋发生了骊姬之乱,骊姬设计陷害太子申生,申生逃到新城,十二月自杀。骊姬又诬告重耳、夷吾,二人只好离开都城,退居蒲、屈。
二十二年,献公怒二子不辞而去,认为他们有逆谋,派兵伐蒲,重耳逃到翟。献公又派兵伐屈,却未能攻克。同年晋献公向虞国请求借路讨伐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
警告虞公说不可以让晋军攻打虢国,因为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的话,虞国一定随之而亡。虞公不听劝谏,宫之奇离开了虞国。这年冬天晋国灭亡了虢国,
回师时灭虞,俘虏了虞公和虞国大夫百里奚。晋献公把女儿许配给秦穆公,把百里奚当作陪嫁的仆人送到秦国。
献公二十三年,献公派兵再伐屈,夷吾奔梁。二十五年,晋伐翟,受到反击而退兵。当时晋国强盛,“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骊姬之妹为献公生悼子。
献公二十六年(前651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主持盛大盟会,晋献公因生病及周之宰孔劝他不应去而没有赴会。献公病重,把奚齐托付给荀息,以荀息为相。九月献公病逝,奚齐及悼子先后被里克杀害,夷吾立,是为晋惠公。
(?前637年),姓姬&名夷吾,春秋时代晋国君主,霸主晋文公的弟弟。
前666年,晋献公派夷吾守护二屈(山西吉县)。
前655年,夷吾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逃到梁国避难。梁伯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夷吾,生下一男一女。男孩取名为圉,女孩取名为妾。
前651年晋献公驾崩,里克杀了骊姬,然后派人往梁国迎接了夷吾。夷吾听了吕省的劝告,怀疑里克迎接他有阴谋,怕有生命危险,因此贿赂秦国请求帮助,说会把晋国河西这块土地给奉献秦国。秦军护送夷吾回国即位。晋惠公即位后,没有实现他的诺言。
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向秦穆公请求购买粮食,秦穆公答应了。
646年,秦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却不肯向秦国卖粮食,不听庆郑的劝阻。秦穆公大怒,攻打晋国,在韩交战。晋惠公不想让庆郑驾驶他的战车。打仗时,惠公的战
车陷在泥土里,跑不动,秦军逼近,惠公叫庆郑驾御战车,而庆郑置之不理走了。惠公改让梁繇靡驾车,虢射担任护卫迎击秦穆公。穆公的勇武士兵打败了晋军,晋
军败退,让秦穆公俘获了晋君带回秦国。秦国将要杀死他祭祀上帝。晋君的姐姐是穆公夫人,她身穿丧服哭泣不止。穆公说:“俘获了晋侯应该庆贺高兴啊,现在你
竟悲痛起来。况且我听说箕子看到唐叔刚刚被分封时说过‘他的后代一定繁荣昌盛’,晋怎么能灭亡呢?”于是,秦穆公就和晋侯在王城结盟并允许他返回晋国。
同年十一月,秦送回晋惠公。晋侯返回晋国后,杀了庆郑,重新修整政务。与大臣们商议说:“重耳在外,诸侯大多认为他有利而接待他。”晋君想派人到狄杀死重耳。重耳听到风声,跑到齐国去了。
前643年,晋惠公让太子圉到秦当人质。
前641年,秦国灭亡了梁国。梁伯喜好大兴土木、修筑城池沟堑,百姓疲惫不堪怨声载道,多次互相惊吓道“秦军来了”,百姓过分恐惧,秦终于灭亡了梁。
638年,晋惠公生病了,他有几个儿子。太子圉说:“我母亲家在梁国,今天梁被秦国灭亡,我在国外被秦轻视,在国内又无援助。我的父亲病重卧床不起,我担
心晋国大夫看不起我,请改立其他公子为太子。”于是太子圉与妻子怀嬴(秦穆公之女)商量一起逃回去。怀嬴说:“您是一国的太子,在此受辱。秦国让我服侍
您,为的是稳住您的心。您逃跑吧,我不拖累你,也不敢声张出去。”太子圉于是跑回晋国。
惠公十四年(前637年)九月,晋惠公去世,太子圉即位,这就是晋怀公。
(前655年?前636年),晋国君主姓姬名圉。他母亲是梁国人。前643年,圉在秦国做人质,秦穆公把他女儿嬴氏(即怀嬴)嫁给他
前637年,父亲晋惠公逝世,太子圉登上宝座。他要求跟随重耳的大夫们回国,规定了期限,不按期回来的大夫将受到惩罚。狐突的两个儿子狐毛和狐偃多年跟随重耳,在那个时候和他一起住在齐国。晋怀公向狐突要求叫儿子回来,狐突不愿意,所以晋怀公把他给杀了。
生于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前636年即位,卒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姓姬名重耳(ch&ngěr),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在位九年,在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辅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在前666年,晋献公派重耳守护蒲城。
前656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重耳的母亲是戎族,他决定往翟族人的地方逃跑。
前651年,晋献公逝世,荀息当国相,骊姬立他儿子奚齐为国君,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荀息自杀,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
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夷吾登君主宝座,自立为晋惠公。
前644年,晋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杀重耳,重耳没死,决定不能在翟族地区多留。他听说齐桓公
的宰相管仲去世了,决定去齐国给齐桓公效劳,他同时希望得到齐国的帮助和保护。重耳在齐国过安逸的生活,放弃了恢复君位的愿望。齐桓王送了他20辆马车,
并许配了宗族之女齐姜给重耳。
前639年,赵衰、咎犯有一天在一棵桑树下商量如何离开齐国,一个女奴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对
话,回宫以后偷偷的告诉了重耳的妻子齐姜。齐姜因为害怕女奴泄露秘密,不但没有给她奖赏,而且马上把她给杀了。齐姜也劝告重耳赶快离开齐国,但是重耳不
肯。因此,赵衰等人让重耳喝醉了,把重耳抬到马车上离开齐国国都临辎。重耳醒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他感到非常愤怒,拿了戈追杀狐偃,幸亏没有成功。重耳和
他的忠臣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了他的裸体。因为曹共公对他如此无礼,重耳有怨恨心。
前638年,楚国打败宋襄公军队不久以后,重耳到了宋国。宋襄公款待他,并送他二十辆马车。
后来重耳到了郑国,郑文公拒绝接待他。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接待他,并问他以后打算如何报答楚国。重耳回答“万一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我愿意命令军
队撤退三舍(即九十里)”。楚国大夫子玉建议楚成王马上杀死重耳,以免给自己留下后患,但是楚成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最后,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热烈接待
他,并把五个女子许配给他,其中有秦穆公的亲生女儿怀嬴。 (参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前636年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侍奉晋惠
公的旧臣吕省和郤芮害怕遭到晋文公的迫害,所以想谋杀他。他们计划放火烧他的宫室。勃鞮听到了他们的阴谋,想预告晋文公,但是文公拒绝让他觐见,因为他曾
经试图刺杀文公两次。勃鞮回答他当时奉命行事,提醒他“过去齐桓公没有记恨管仲向他射箭”,晋文公听了,便接待了勃鞮,勃鞮就揭露了吕省和郤芮的阴谋。吕
省和郤芮逃走,但是秦穆公把他们俘获杀死了。
前635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发起动乱,周襄王逃到郑国并向晋文公紧急请求援助。同时,秦
国人正准备去救周王。晋文公想当霸主,他乘这个机会显示他的权利和威力,所以不顾晋国刚刚才安定,决定在秦国人行动之前拯救周王,不想让秦国人得到功劳。
因此,他答应了周襄王,打败了王子带,并护送周襄王回京城。为了感谢晋文公的恩惠,周王把河内、阳樊等地区赏赐给了晋国。
前633年(周襄王二十年),宋国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
前632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流亡国外时楚国的款待,下令军队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大败楚军。晋文公主持践土之盟,成为霸主。
前628年冬天,晋文公薨,他儿子晋襄公即位。
除了《左传》和《史记》等文献以外,子犯和钟的铭刻也记载了关于晋文公的生活的重要信息。
(?—前621年)。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为秦穆公之女文嬴(原称怀嬴)所生,春秋时晋国君主。
前628年,晋文公逝世,晋襄公即位。
前627年,晋襄公以先轸为帅,于殽山大败秦军,生俘秦军白乙丙、孟明视、西乞术“三帅”。襄公嫡母文嬴请放“三帅”归秦,襄公从之。先轸因之大怒,“不顾而唾”,襄公以袖掩面称谢,未治其罪。后先轸在与狄人作战时孤身“免胄”直入狄人阵中,战死谢罪。
前622年,晋大夫赵衰、狐偃、栾枝等人去世。
前621年,晋襄公崩,赵盾摄政。
姓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母亲为缪嬴。
晋灵公即位时年幼,由赵盾辅政。长大后,不
行君道,荒淫无道,以重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厚敛以雕墙)。他在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一次因为熊掌没炖烂,就把厨师杀掉,把尸体
装到筐子里让宫女拿去扔掉。大臣赵盾多次劝谏,晋灵公感到很反感,暗中派刺客锄麑刺杀赵盾。锄麑却感叹赵盾忠君爱民,自己一头撞树而死。晋灵公又设宴招待
赵盾,暗中埋伏士兵,打算趁机杀死他。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得知此事,赶忙跑到宫殿,扶著赵盾退下。灵公唆使一条狗来咬赵盾,提弥明把狗杀死,提弥明后来被士
兵所杀。前607年赵穿攻灵公于桃园,赵盾派赵穿往周迎公子黑臀,是为晋成公,太史董狐写道,“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
(—前600年),原名姬黑臀,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的弟弟,晋灵公的叔叔,母亲是周王室女子。
前607年,赵穿杀晋灵公之后,赵盾派赵穿往周迎公子黑臀,立晋成公,这时期政治清明,董狐写:“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
成 公于元年(前606年),赐给赵氏为公族大夫。晋国讨伐郑国,因为郑国背叛了晋国。
三年(前604年),郑伯刚刚即位,郑国归附晋国却背弃了楚国。楚王生气了,讨伐郑国,晋国前往援救。
六年(前601年),晋国攻打秦国,俘虏了秦国将军赤。同年,赵盾去世
七年(前600年),晋成公与楚庄王争压霸权,在扈邑会见诸侯。陈国畏惧楚国,未去赴会。晋国派中行桓了讨伐陈国,因而救援郑国,与楚国交战,打败了楚
军。那一年,成公逝世,儿子景公据即位。
姓姬,名据,《左传》名獳,是中国春秋时代诸侯之一晋国的一位君主。
前599年至前
582年在位。其父为晋成公晋成公即位后七年就死了,由其子继位,是为晋景公。晋景公曾攻败楚国,使楚庄王、楚共王霸业结束,晋景公亦曾攻败齐国。前
582年,晋景公在吃饭前感到腹胀,便上厕所,但却掉到粪坑中死亡(《左传》记载:“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前573年)是晋景公之子,姬姓,名寿曼,《左传》名州蒲,生年不详。
前573年晋厉公指使外嬖胥童数人杀死郤至,胥童乘势将栾书、荀偃劫持,后被厉公赦还。栾书联合荀偃趁厉公出游,诛杀胥童,将厉公囚禁,六天后,将厉公杀死。迎立公子周为悼公。
(前586年—前558年),名周,一作纠,其祖父桓叔为晋襄公的小儿子,在位时重用吕相、士鲂、魏颉、赵武等人,惩乱任贤,整顿内政,晋悼公四年(前569年)魏绛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处融洽。联宋纳吴,九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
名姬彪,即位之初(前557年),与楚国&发生湛阪之战,获得胜利。
后来,令祁黄羊举贤,祁黄羊先后推荐仇人解狐和儿子祁午,留下“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美誉。二度有疾,鲁昭公元年(前541年),求医于秦国。秦景
公派遣医和往诊,医和诊病后说:“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
原名姬夷,晋平公之子。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年)昭公为恢复霸业,与齐国争夺霸主,召开平
丘之会,会见刘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娄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等十多国代表。会中齐、晋二国有冲突,齐国宰相晏婴提
出“盟无常主,惟有德者居焉”。晋将羊舌盼说:“德虽不足,而众可用也。”晋国最后失去了盟主的地位。晋昭公时,赵简子为大夫,专管国事政务,《史记》记
载扁鹊为赵简子看过病。
原名姬弃疾,《左传》作姬去疾,在位时期,六卿逐渐壮大,积极向公室夺权。顷公十二年,赵简
子联合晋国的知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消灭了公族祁氏、羊舌氏。十三年(前513年)冬天,收全国生铁四百八十斤,把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铭铸于
大铁鼎上,成为晋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史称“铸刑鼎”。
(?─前475年),原名姬午,刚即位,荀寅便有意趁此时机消灭赵氏。晋定公十二年,晋卿赵
简子的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是太原第一座古城。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赵简子升任晋国正卿,赵鞅囚禁同族赵午,随后杀之。晋定公十九年(前493
年),赵鞅率军迎战增援范氏、中行氏,誓师“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晋军大振,取得胜利。晋定公三十年,定
公与吴王夫差争长于黄池,吴王曰:“于周室我为长。”晋定公曰:“于姬姓我为伯。”(姬姓诸国中只有我的祖先曾为霸主)定公三十七(前474年)年卒。
(?─?)原名姬凿,晋定公之子。晋出公九年
(前466年)和晋出公十三年(前462年),智伯两次率师伐郑。树立起勇武善战的形象,并壮大势力。智家大权在握,势倾朝野。要求韩、赵、魏三家割地。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赵氏、魏氏、韩氏三家灭智伯瑶。后晋出公出走,逃亡楚国,三家立敬公为国君,是为晋哀公,
(?─前434年),《世本》、《赵世家》作晋懿公,《纪年》作晋敬公,名姬骄,晋昭公的曾
孙。晋昭公生姬雍,姬雍生姬忌,姬忌生晋哀公。前452年,韩、赵、魏、智赶走晋出公,立晋哀公。
前453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同杀死了智伯瑶,全部吞并了他的土地。三家共灭智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韩、赵、魏掌权。
前434年,晋哀公死。
(?─前416年),姬柳,晋哀公之子。前434年,晋哀公死,幽公即位。赵烈侯、韩景侯、魏文侯瓜分晋国的一些领地,但当时还不是诸侯国。晋幽公恐惧三家权力,反而要见赵、韩、魏之君。前416年,魏文侯杀晋幽公。
(?─前389年),姬止,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晋幽公之子。《史记.六国年表》作晋幽公之弟。
前416年,晋幽公被杀;烈公即位。烈公十三年(前403年)发生三家分晋:从此魏国、韩国,赵国成为诸侯国。魏国控制晋国。烈公二十七年(前389年),烈公死。
(?─约前357年),《古本竹书》称作晋桓公,名姬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晋国的君主,晋
烈公之子,烈公二十七年(前389年),烈公死,孝公即位。孝公死年不详,子晋静公即位。晋孝公时,晋国的大多数领土已大多落入韩,魏,赵之手,屡屡被三
国迁移,孝公二十年(&前369年),赵迁晋君于屯留,后封晋君于端氏。
(?─前349年),名俱酒,是中国战国时代晋国的最后一代君主,晋孝公之子,孝公死,静公即位,史记记载,静公元年齐威王初立,前249年赵国夺取晋国的端氏,将晋君迁往韩国的屯留,竹书纪年言此年韩妃杀君悼公,疑此君主即晋静公。
鲁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
姬伯禽 前1043年-前998年 在位46年
鲁考公 姬酋 前997年-前994年 在位4年
鲁炀公 姬熙 前993年-前988年 在位6年
鲁幽公 姬宰 前987年-前974年 在位14年
鲁魏公 姬晞 前973年-前924年 在位50年
鲁厉公 姬擢 前923年-前887年 在位37年
鲁献公 姬具 前886年-前855年 在位32年
鲁真公 姬濞 前854年-前826年 在位29年
鲁武公 姬敖 前825年-前816年 在位9年
鲁懿公 姬戏 前815年-前807年 在位9年
鲁废公 姬伯御 前806年-前796年 在位11年
鲁孝公 姬称 前795年-前769年 在位27年
鲁惠公 姬弗涅 前768年-前723年 在位46年
鲁隐公 姬息姑 前722年-前712年 在位11年
鲁桓公 姬允 前711年-前694年 在位18年
鲁庄公 姬同 前693年-前662年 在位32年
鲁闵公 姬启 前661年-前660年 在位2年
鲁厘公 姬申 前659年-前627年 在位33年
鲁文公 姬兴 前626年-前609年 在位18年
鲁宣公 姬馁 前608年-前591年 在位18年
鲁成公 姬黑肱 前590年-前573年 在位18年
鲁襄公 姬午 前572年-前542年 在位31年
鲁昭公 姬稠 前541年-前510年 在位32年
鲁定公 姬宋 前509年-前495年 在位15年
鲁哀公 姬将 前494年-前468年 在位27年
鲁悼公 姬宁 前467年-前437年 在位31年
鲁元公 姬嘉 前436年-前416年 在位21年
鲁穆公 姬显 前415年-前383年 在位33年
鲁共公 姬奋 前382年-前353年 在位30年
鲁康公 姬屯 前352年-前344年 在位9年
鲁景公 姬匽 前343年-前323年 在位21年
鲁平公 姬叔 前322年-前303年 在位20年
鲁文公 姬贾 前302年-前280年 在位23年
鲁顷公 姬雠 前279年-前256年 在位24年
注:哀公至顷公在年年数、时间,据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作了修正
鲁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鲁国也是孔子的故乡。伯禽下传九代到武公九年时,鲁国发生变故,直到后来周宣王立鲁孝公为止。孝公下传两代到隐公、桓公时,鲁国再次发生政变。桓公之后到鲁庄公时期,鲁国多次与齐国发生战争。庄公儿子愍公、厘公时期,鲁发生庆父之乱。厘公下传两代到宣公时,襄仲杀嫡立庶,从此三桓强盛。宣公下传三代到昭公时期,三桓发兵攻击鲁君,鲁国公室从此名存实亡。昭公之后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国外流亡死去的。鲁悼公以后鲁国渐渐衰落,到第33位国君顷公二十四年(前249年)是,鲁国被楚国灭亡
宋国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其疆域最大时包括河南东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武王将当时沦为奴隶的商朝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公
爵。微子启下传七代到宋厉公。厉公杀死哥哥炀公即位并说:“该继承愍公的是我”。厉公去世,儿子釐公即位。釐公在位28年去世,儿子惠公即位。惠公在位
30年去世,儿子哀公即位。哀公即位1年去世,儿子戴公即位。戴公即位34年去世,儿子武公即位。武公即位18年去世,儿子宣公即位。宣公即位19年,患
了重病,他并没有把君位让给他的儿子殇公而是让给了自己贤明的弟弟穆公。不久,宣公逝世了,穆公应宣公的要求即位。这一年是公元前728年。穆公在位9年
去世,临终前把君位让给了宣公的儿子殇公。殇公喜好战争,在位十年中就发生了11次战争,人民苦不堪言,于是重臣华督在公元前710年杀了殇公而从郑国迎
立穆公儿子庄公。庄公在位19年去世,儿子愍公即位。愍公九年(公元前682年)愍公被南宫长万怒杀,弟弟桓公即位。桓公在位31年去世,儿子襄公即位。
襄公八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其儿子争夺君位。齐公子昭逃亡宋国。襄公妄图接续齐桓公霸业便联合曹、卫、邾三国攻齐。四国联军攻占了齐都临淄,
立公子昭为齐孝公。襄公立了齐孝公又不顾公子目夷的劝阻决定在鹿地与齐、鲁、楚会盟称霸。不料楚成王不同意襄公称霸。襄公发怒,在十三年(公元前638
年)发兵讨伐楚盟国郑国。楚国带兵援救与宋军战于泓水。襄公再次不听公子目夷的良言,自诩“仁义之师”而不趁战机攻楚。结果宋军大败,襄公受伤,于第二年
夏去世。儿子成公即位。成公四年(公元前633年)楚成王再次攻宋。成公向晋文公求救。五年(公元前632年)初晋楚会战于城濮,晋军胜,宋国之围解。这
场战役奠定了晋国的称霸。成公在位17年去世,儿子昭公即位。昭公暴虐,在位第9年(公元前611年)大臣杀死他立了他的弟弟文公。文公、共公、平公时,
华元专政,宋公室衰微。文公在位22年去世,儿子共公即位。共公在位13年去世,儿子平公即位。平公在位44年去世,儿子元公即位。元公在位15年去世,
儿子景公即位。景公爱护百姓,发展军力,十分贤德,因而宋国再次强盛起来。景公三十年(公元前487年)宋灭曹。景公在位65年去世,其侄孙昭公攻打景公
太子自立为君。昭公在位47年去世,儿子悼公即位。悼公在位8年去世,儿子休公即位。休公在位26年去世。儿子剔成即位。剔成改姓戴氏。剔成在位41年被
弟弟偃杀死,偃即位为君。君偃初年,对内修王政,讲仁义,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对外发展武力,连续击败齐、魏、楚,并灭掉滕国。十一年(公元前317
年),君偃自称为王,从此沉湎享乐,暴政不断。诸侯皆称“桀宋”。四十三年(公元前286年),齐愍王发兵灭宋,君偃死在魏国。宋立国761年,共26
世,32君。
姬伯禽 前1043年-前998年 在位46年
鲁考公 姬酋 前997年-前994年 在位4年
鲁炀公 姬熙 前993年-前988年 在位6年
鲁幽公 姬宰 前987年-前974年 在位14年
鲁魏公 姬晞 前973年-前924年 在位50年
鲁厉公 姬擢 前923年-前887年 在位37年
鲁献公 姬具 前886年-前855年 在位32年
鲁真公 姬濞 前854年-前826年 在位29年
鲁武公 姬敖 前825年-前816年 在位9年
鲁懿公 姬戏 前815年-前807年 在位9年
鲁废公 姬伯御 前806年-前796年 在位11年
鲁孝公 姬称 前795年-前769年 在位27年
鲁惠公 姬弗涅 前768年-前723年 在位46年
鲁隐公 姬息姑 前722年-前712年 在位11年
鲁桓公 姬允 前711年-前694年 在位18年
鲁庄公 姬同 前693年-前662年 在位32年
鲁闵公 姬启 前661年-前660年 在位2年
鲁厘公 姬申 前659年-前627年 在位33年
鲁文公 姬兴 前626年-前609年 在位18年
鲁宣公 姬馁 前608年-前591年 在位18年
鲁成公 姬黑肱 前590年-前573年 在位18年
鲁襄公 姬午 前572年-前542年 在位31年
鲁昭公 姬稠 前541年-前510年 在位32年
鲁定公 姬宋 前509年-前495年 在位15年
鲁哀公 姬将 前494年-前468年 在位27年
鲁悼公 姬宁 前467年-前437年 在位31年
鲁元公 姬嘉 前436年-前416年 在位21年
鲁穆公 姬显 前415年-前383年 在位33年
鲁共公 姬奋 前382年-前353年 在位30年
鲁康公 姬屯 前352年-前344年 在位9年
鲁景公 姬匽 前343年-前323年 在位21年
鲁平公 姬叔 前322年-前303年 在位20年
鲁文公 姬贾 前302年-前280年 在位23年
鲁顷公 姬雠 前279年-前256年 在位24年
注:哀公至顷公在年年数、时间,据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作了修正
鲁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鲁国也是孔子的故乡。伯禽下传九代到武公九年时,鲁国发生变故,直到后来周宣王立鲁孝公为止。孝公下传两代到隐公、桓公时,鲁国再次发生政变。桓公之后到鲁庄公时期,鲁国多次与齐国发生战争。庄公儿子愍公、厘公时期,鲁发生庆父之乱。厘公下传两代到宣公时,襄仲杀嫡立庶,从此三桓强盛。宣公下传三代到昭公时期,三桓发兵攻击鲁君,鲁国公室从此名存实亡。昭公之后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国外流亡死去的。鲁悼公以后鲁国渐渐衰落,到第33位国君顷公二十四年(前249年)是,鲁国被楚国灭亡
周代诸侯国
前318年称王
商邱 (河南商丘市)
始封此国者
前11世纪 至 前286年
史记(卷38:宋微子世家)
春秋(始见于隐公元年)
宋国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
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认为中国当时是奴隶社会,其他史家则认为当时是郡县制前的分封制社会,总之贵族和平民的权利义
务不同。按照分封制的礼法,朝代虽然灭亡,胜利者仍然不能让以前的贵族宗祀灭绝,因此当武王分封诸侯时,仍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
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邱,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孔子的论语尧曰篇曾记载此一原则叫做“兴灭国,继绝
宋国后来逐渐发展强大,宋襄公曾经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和其他四霸不同,其他四霸(齐、楚、秦、晋)称霸时都有强大的实力,召集各国会盟较为有成
效。宋襄公只是在齐国内乱时,帮助齐公子复国,想代齐作为盟主,但没有军事实力。历史记载宋襄公在军事作战时实行不切实际的“仁义”,结果被楚军击败,宋
襄公也因伤重身亡。
以后北方晋国和南方楚国争霸时,宋国夹在中间,战事连年不断。80年间,遭遇了40次以上的战争。公元前546年,宋国令尹向戎因为和晋楚两国令尹有私交,又正当两国交兵疲惫之际,发起和平大会,在宋国召开十国参加的“弭兵之盟”,使宋国保证了十余年的和平时期。
战国时期,宋国同齐国发生卿大夫夺取政权的事,由戴公后裔戴族的一支取代公室成为了宋国国君。具体情况难考。公元前318年,宋君戴偃称王,是为宋康王。史称宋康王“行王政”,即实行政治改革,宋遂强盛起来,后国内乱。前286年,被齐国所灭。
宋国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前858年—前831年
子(闲+见)
前830年—前800年
前799年—前766年
前765年—前748年
前747年—前729年
前728年—前720年
前719年—前711年
前710年—前692年
前691年—前682年
前681年—前651年
前650年—前637年
前636年—前620年
前620年—前年
前619年—前611年
前610年—前589年
前588年—前576年
前575年—前532年
前531年—前517年
前516年—前469年
前468年—前404年
前403年—前385年
前385年—前363年
宋后桓公或宋桓侯
前362年—前356年
前355年—前329年
宋康王或宋王偃
前328年—前286年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