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备的名言在(庄子名言精选)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庄子励志名言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关于阅读的名言_百度知道
关于阅读的名言
名言中必须有“阅读”两字,有“课缉梗光妓叱幻癸潍含璃外阅读”四字更好,最好是关于读课外书的名言,没有提到课外只是关于读书的不要。急呀~!
快点呀!出黑板报的!哎,当个文艺委真是累死了~
提问者采纳
培根的读书名言: 1、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 2、 读书不是为着要辩驳,也不是要盲目信从,更不是去找寻谈话的资料,而是要去权衡和思考。 3、 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 4、 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 5、 读书可以铲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碍,正如适当的运动能够矫治身体上某些疾病一般。 6、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7、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8、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咀嚼消化。 9、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 10、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培根) 11、把一本书置于一个无知者的手中,就像把一柄剑放在一个顽童手中那样危险。 12、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高尔基的读书名言: 1、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2、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3、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4、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5、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6、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7、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8、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一种宝贵的习惯。 9、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兽性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 10、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时间;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11、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忠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身的美好果实的人。 12、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日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高尔基 13、书籍为理智和心灵插上了翅膀。 罗伊·兰德的读书名言: 1、 阅读是永恒的乐趣。 2、 如果你能找到一个自己喜爱的作家,与他在精神上密切交往,一定会受益良多。 3、 在发展完美的人格的过程中,并非全靠读书,但至少对于才智的增长,书籍无疑是最有力的工具。 莫洛瓦的读书名言: 1、 只有书卷才能长留,成为我们一生的伴侣。 2、 书卷是带我们到别人的心中,到别的民族当中去的门户。 3、 读一部伟大小说或传记的人,不啻是过着一种冒险的生活,但又不妨害他心灵的和平。 4、 一本伟大的书,一定可以使读者在读过之后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 斯迈尔斯的读书名言: 1、 古往今来,好书总是人们最好的朋友。 2、 一本好书,犹如一个生命的精华。 3、 书是人类奋斗史上最为不朽的硕果。 4、 书引导我们生活在一个最美好的社会里,让我们置身于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心灵之中,瞻仰他们的风采,亲沐他们的行谊,聆听他们的言论,坐育其间,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吸取他们的经验,不知不觉地把自己融进他们匠心独运的幽美意境之中,如沐春风,一生都受用不尽呢! 贝内特·塞尔夫的读书名言: 1、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2、 阅读的快乐不在人家告诉了你什么,而在于借此你的心灵得以舒展开来。 3、 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该是那些不懂得阅读好书所能得到心灵满足的乐趣的人。 哈维兰的读书名言: 1、 良好的阅读对于心灵就如良好的眼镜对于眼睛一样,它带你遍及于生活的细微之处。 2、 好的书本像好的乳牛,供应丰富。 3、 一本书,就像一只乳牛,应该挤干它的奶才对。 4、 当你把所读的和已经知道的联系起来时,阅读马上变得有趣了。 大卫·李斯缉梗光妓叱幻癸潍含璃曼的读书名言: 1、 书就是人类的记忆。 2、 书为我们塑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思想圣殿。 3、 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一种最珍贵的,最无价的赐予 伍尔芙夫人的读书名言: 1、 对于读书,一个人能够给别人的唯一忠告就是:根据你的见解,运用你的理智去获得自己的结论,不必接受别人的观点。 2、 对于一个读者来说,保持独立思考是最重要的修养。 3、 阅读小说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一门困难而复杂的艺术,你不仅要有能力去体会作家非凡的技巧,更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进入艺术家为你所创造的境界,领悟到更多的东西。 雨果的读书名言: 1、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2、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3、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列夫·托尔斯泰的读书名言: 1、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2、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别林斯基的读书名言: 1、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2、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3、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富兰克林的读书名言: 1、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2、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 3、在读书上,数量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思索的程度! 4、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卡菜尔的读书名言: 1、任何一本书的影响莫过于使读者开始作内心的反省 2、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3、书本是微不足道的,唯有生活才是伟大的。 4、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爱迪生的读书名言: 1、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 2、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更是给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礼物。 3、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更是给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礼物。 爱默生的读书名言: 1、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2、如果使用得好,书是最好的东西;如果滥用了,书就是最坏的东西 3、我必须提供的三条实用准则是:第一,决不阅读任何写出来不到一年的书;第二,不是名著不读;第三,只读你喜欢的书。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6条回答
朱熹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百学须先立志。勿谓今日不学有来缉梗光妓叱幻癸潍含璃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亚里斯提卜 ●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 考尔德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别林斯基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菲尔丁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伊萨克·巴罗关于阅读的名言不一定要带阅读俩字的
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
第一部分: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大卫·李斯曼的读书名言:
1、 书就是人类的记忆。
2、 书为我们塑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思想圣殿。
3、 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一种最珍贵的,最无价的赐予
伍尔芙夫人的读书名言:
1、 对于读书,一个人能够给别人的唯一忠告就是:根据你的见解,运用你的理智去获得自己的结论,不必接受别人的观点。
2、 对于一个读者来说,保持独立思考是最重要的修养。
3、 阅读小说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一门困难而复杂的艺术,你不仅要有能力去体会作家非凡的技巧,更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进入艺术家为你所创造的境界,领悟到更多的东西。
雨果的读书名言:
1、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2、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名言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庄子百科为大家介绍关于庄子的相关知识,比如:庄子简介,庄子名言,庄子的故事,庄子的思想,庄子的著作,庄子是什么家?庄子是哪个学派的?庄子对后世的影响,后世对庄子的评价,庄周梦蝶等关于庄子的相关知识!
庄子,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一说安徽蒙城)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形成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庄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的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一、庄子生平
庄子,姓庄,名周。其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致使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宋国的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后厌恶仕途,隐居著述,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庄子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杨朱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 (《庄子&让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又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友其真。&(《庄子&秋水篇》)意思是,不要为了人工而毁灭天然,不要为了世 故去毁灭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就是返朴归真。总之,他继承了老子《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精髓,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为此,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 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 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庄子的主要思想
1、哲学思想
庄子哲学好似一幅恢宏浩渺的画卷,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无限的宇宙自然界自由翱翔,以&万物齐一&的眼光俯视大地,以此解除人类的&桎梏&、&倒悬&,以此实现心灵的超越。
据《史记》记载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周喜托寓言以广其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等著名寓言就出自他的著作。他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却忽视了事物质的稳定性和差别性,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他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而学&道&的最后归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异,从&有待&进入&无待&。在思辩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秘的诡辩主义。
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现存的《庄子》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文字雄美,想象丰富,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善于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庄子》一书不但反映了庄周的哲学思想,而且显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2、文学思想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此外,还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活泼风趣,睿智深刻。文章随意流出,恣肆,奇趣横生。总体来说,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赢得无数文人学士的仰慕。
三、庄子的主要贡献
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七百二十四年)二月封&南华真人&。所著书《庄子》,诏称《南华真经》。宋徽宗时封&微妙元通真君&。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中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在庄子看来不滞,就是于自然无所违。不凝滞于任何思想、利益等任何事物,从而达到圣人不凝滞于物的境界。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极端的追求无穷的知识、利益,而忽略身边一切的美好这是滞碍郁滞的。庄子认为只有不滞于不滞,才可乘物以游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才是全生。对中国后世哲学、艺术、各宗教经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四、庄子的轶事典故
1、濠梁之辩
《庄子& 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ti&o)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2、鸱(chī)得腐鼠
《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待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yuān)鶵(ch&),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3、材与非材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4、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q&)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5、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
6、庄子陪葬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五、庄子的主要作品
《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相对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的典范之作。
庄子属于道家,从《庄子》中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司马迁评价:&庄子著书十万余言&,而今本《庄子》仅33篇6万5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可能是在晋代郭象注《庄子》删去了。以前一般认为《庄子》全部为庄子所著。各篇基本为先秦道家所作,秦简亦可证。从宋代起,竟成问题,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著,而外篇和杂篇是后人托名。总的来说,《庄子》一书其思想还是统一的。庄子写书风格独特,自己称(《杂篇&寓言》)以不拘一格的寓言写作。
庄子的代表作品《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内篇&逍遥游》、《内篇&齐物论》、《内篇&养生主》、《内篇&人间世》、《内篇&德充符》、《内篇&大宗师》、《内篇&应帝王》、《外篇&骈拇》、《外篇&马蹄》、《外篇&胠箧》、《外篇&在宥》、《外篇&天地》、《外篇&天道》、《外篇&天运》、《外篇&刻意》、《外篇&缮性》、《外篇&秋水》、《外篇&至乐》、《外篇&达生》、《外篇&山木》、《外篇&田子方》、《外篇&知北游》、《杂篇&庚桑楚》、《杂篇&徐无鬼》、《杂篇&则阳》、《杂篇&外物》、《杂篇&寓言》、《杂篇&让王》、《杂篇&盗跖》、《杂篇&说剑》、《杂篇&渔父》、《杂篇&列御寇》、《杂篇&天下》。
六、庄子的经典名言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庄子&人间世》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
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狙公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骈拇》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在宥》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天地》
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孔子曰:&&&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秋水》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山木》
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庚桑楚》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七、后世对庄子的评价
司马迁(汉):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李白(唐):&万古高风一子休,南华妙道几时修。谁能造入公墙里,如上江边望月楼。&
白居易(唐):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读(庄子)》)
王安石(宋):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题蒙城清燕堂》)
苏轼(宋):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徐渭(明):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读(庄子)》)
金圣叹(清):认定为&天下奇书。&
郭沫若: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鲁迅与庄子》
鲁迅: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闻一多:&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李泽厚:&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胡文英: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独见》)
于丹:如果一定要用一种色彩形容《庄子》的话,我看《庄子》是白色的,如果用一种温度形容庄子的话,《庄子》的温度比论语要低。说得有点玄妙,却没有跳出儒道相争的泥潭。
八、庄子对后世的影响
先秦诸子百家都是在探求真理,即探求世界万物的根据和原则中建立各自的理想和学说的,但是在儒墨道各家及后学支脉中,庄子明显地不同于其他诸子,甚至于不同于老子。
老子学说中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政治目的。庄子虽然也有自己的社会观、人生观,但他的中心,他的至足之处却是形而上学的、纯粹抽象思辨的哲学本体论。
庄子是以抽象思辨的本体论,而非具体某种政治主张,来实现他对宇宙万物的根据和原则的探求的。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最重要贡献,也正是在于他对于抽象思辨的哲学本体论的独到关注。
儒学在之后,尤其是在&罢黜百家&之后,支脉层出,义理更生,孔、孟、荀虽不尽同却能源远流长,而却只有后世对他的不理解,对他的改造。
在中国古代,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没有任何一个学者,能对庄子核心内容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予以发明、发展。战国时期的形而上学的庄子是真实的存在的,但庄子的后世继承却是一条虚线。
庄子,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一说安徽蒙城)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形成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庄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的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一、庄子生平
庄子,姓庄,名周。其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致使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宋国的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后厌恶仕途,隐居著述,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庄子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杨朱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 (《庄子&让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又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友其真。&(《庄子&秋水篇》)意思是,不要为了人工而毁灭天然,不要为了世 故去毁灭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就是返朴归真。总之,他继承了老子《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精髓,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为此,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 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 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庄子的主要思想
1、哲学思想
庄子哲学好似一幅恢宏浩渺的画卷,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无限的宇宙自然界自由翱翔,以&万物齐一&的眼光俯视大地,以此解除人类的&桎梏&、&倒悬&,以此实现心灵的超越。
据《史记》记载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周喜托寓言以广其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等著名寓言就出自他的著作。他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却忽视了事物质的稳定性和差别性,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他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而学&道&的最后归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异,从&有待&进入&无待&。在思辩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秘的诡辩主义。
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现存的《庄子》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文字雄美,想象丰富,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善于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庄子》一书不但反映了庄周的哲学思想,而且显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2、文学思想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此外,还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活泼风趣,睿智深刻。文章随意流出,恣肆,奇趣横生。总体来说,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赢得无数文人学士的仰慕。
三、庄子的主要贡献
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七百二十四年)二月封&南华真人&。所著书《庄子》,诏称《南华真经》。宋徽宗时封&微妙元通真君&。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中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在庄子看来不滞,就是于自然无所违。不凝滞于任何思想、利益等任何事物,从而达到圣人不凝滞于物的境界。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极端的追求无穷的知识、利益,而忽略身边一切的美好这是滞碍郁滞的。庄子认为只有不滞于不滞,才可乘物以游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才是全生。对中国后世哲学、艺术、各宗教经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四、庄子的轶事典故
1、濠梁之辩
《庄子& 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ti&o)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2、鸱(chī)得腐鼠
《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待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yuān)鶵(ch&),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3、材与非材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4、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q&)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5、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
6、庄子陪葬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五、庄子的主要作品
《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相对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的典范之作。
庄子属于道家,从《庄子》中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司马迁评价:&庄子著书十万余言&,而今本《庄子》仅33篇6万5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可能是在晋代郭象注《庄子》删去了。以前一般认为《庄子》全部为庄子所著。各篇基本为先秦道家所作,秦简亦可证。从宋代起,竟成问题,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著,而外篇和杂篇是后人托名。总的来说,《庄子》一书其思想还是统一的。庄子写书风格独特,自己称(《杂篇&寓言》)以不拘一格的寓言写作。
庄子的代表作品《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内篇&逍遥游》、《内篇&齐物论》、《内篇&养生主》、《内篇&人间世》、《内篇&德充符》、《内篇&大宗师》、《内篇&应帝王》、《外篇&骈拇》、《外篇&马蹄》、《外篇&胠箧》、《外篇&在宥》、《外篇&天地》、《外篇&天道》、《外篇&天运》、《外篇&刻意》、《外篇&缮性》、《外篇&秋水》、《外篇&至乐》、《外篇&达生》、《外篇&山木》、《外篇&田子方》、《外篇&知北游》、《杂篇&庚桑楚》、《杂篇&徐无鬼》、《杂篇&则阳》、《杂篇&外物》、《杂篇&寓言》、《杂篇&让王》、《杂篇&盗跖》、《杂篇&说剑》、《杂篇&渔父》、《杂篇&列御寇》、《杂篇&天下》。
六、庄子的经典名言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庄子&人间世》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
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狙公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骈拇》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在宥》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天地》
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孔子曰:&&&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秋水》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山木》
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庚桑楚》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七、后世对庄子的评价
司马迁(汉):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李白(唐):&万古高风一子休,南华妙道几时修。谁能造入公墙里,如上江边望月楼。&
白居易(唐):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读(庄子)》)
王安石(宋):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题蒙城清燕堂》)
苏轼(宋):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徐渭(明):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读(庄子)》)
金圣叹(清):认定为&天下奇书。&
郭沫若: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鲁迅与庄子》
鲁迅: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闻一多:&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李泽厚:&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胡文英: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庄子独见》)
于丹:如果一定要用一种色彩形容《庄子》的话,我看《庄子》是白色的,如果用一种温度形容庄子的话,《庄子》的温度比论语要低。说得有点玄妙,却没有跳出儒道相争的泥潭。
八、庄子对后世的影响
先秦诸子百家都是在探求真理,即探求世界万物的根据和原则中建立各自的理想和学说的,但是在儒墨道各家及后学支脉中,庄子明显地不同于其他诸子,甚至于不同于老子。
老子学说中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政治目的。庄子虽然也有自己的社会观、人生观,但他的中心,他的至足之处却是形而上学的、纯粹抽象思辨的哲学本体论。
庄子是以抽象思辨的本体论,而非具体某种政治主张,来实现他对宇宙万物的根据和原则的探求的。庄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最重要贡献,也正是在于他对于抽象思辨的哲学本体论的独到关注。
儒学在之后,尤其是在&罢黜百家&之后,支脉层出,义理更生,孔、孟、荀虽不尽同却能源远流长,而却只有后世对他的不理解,对他的改造。
在中国古代,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没有任何一个学者,能对庄子核心内容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予以发明、发展。战国时期的形而上学的庄子是真实的存在的,但庄子的后世继承却是一条虚线。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优士阁()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本文地址:/baike/608.html
本文标签: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庄子的名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