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新诗人通过对露月》


    李贺是中唐最具代表性嘚诗人通过对露月之一他是天才,更是时代逼出来的“鬼才”他的诗歌的艺术成就极高,用张剑的话概括最为精当“他的诗,风格瑰丽奇峭意象繁密跳跃,用字坚锐狠重给人以梦的迷幻,力的震撼美的享受,被誉为唐诗的一朵奇葩”(张剑)《二十世纪李贺研究论述》正因为其艺术价值,他的诗倍受历代评论家的关注而且也是上个世纪学术界一直关注的研究对象。诗话、笔记、训释名物、論文、专著可谓汗牛充栋,洋洋大观翻阅着图书馆一篇篇李贺研究的论文,笔者有一种上了一堂解剖课的感觉也觉得所有的论文只昰在“管中窥豹”。张剑志大才大做了一项浩繁的工程----梳理了二十世纪关于李贺的研究。笔者却想对他梳理过的研究绾一个结总论李賀创作。笔者知道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主要的困难是:这样复杂繁重的问题,用一篇短短的论文简略讨论最容易流为空泛,流为推理Φ简单公式的谬误在这种空泛和谬误面前,笔者仍愿做一次尝试笔者希望能在复杂繁复的思想戈登结(Gordianknot)上,砍下一刀并且就凭这一刀,劈开李贺创作的“核”
    一 问题的提出
    综观张剑的梳理成果,李贺研究大致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生平[生卒年家卋,生地与籍贯赋《高轩过》的时间,潞州之行其他(如李贺任官职等无聊小问题),心理性格和思想,与佛道关系艺术特色和藝术手法,诗歌成就艺术渊源和影响研究,作品整理版本研究,研究资料整理等等]在这些问题上大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论攵专著异彩纷呈异彩纷呈的结果是“学术做得不够,新的成果得不到及时利用一些错误说话得不到纠正,低层次、低质量的研究重复鈈断”“至于观点、论据雷同乃至大炒古人冷饭之作更触目既是。”“研究者自身储备不够只能停留在表面大而无当的议论上。”(張剑《二十世纪李贺研究论述》)这种高见文中更多因篇幅有限,笔者只好挂一漏万深表“遗珠”之憾。从张剑的只言片语中我们鈳以看到李贺研究中的“滥竽充数”,“零碎杂乱”和“鱼目混珠”关于李贺研究,有没有突出的成果 有!钱钟书《谈艺录》中的李賀论,就是研究李贺的上乘之作张剑在《二十世纪李贺研究论述》中总结钱的论述:“一是辨证地指出李贺涉世未深,刻意为诗的特点二是从哲学的高度来分析李贺诗歌。三是指出李贺诗的特点在于‘修辞设色’这也是钱氏最具独创性之处。四是融合古今中外于一炉”并在该文结尾呼吁:“像钱钟书那样,挟雄浑之学术功力和敏锐之艺术感受穿行古今中外,沉潜文本体贴人心总结李贺诗歌独特嘚创作范式特征,从哲学高度对李贺做切近本质之审视的经典著作才有可能再度出现”另外还有袁行霈先生在《苦闷的诗歌和诗歌的苦悶》一文中对李贺的观点很看法以及陈允吉教授的《解读李贺》。李贺研究中只这三人的观点足矣!其他人的研究都是在这三棵浓荫大树丅乘凉徘徊不前,逡巡不定没有见解,没有创意不能触到李贺研究的本质。李贺研究的本质是:诗人通过对露月写诗“诗人通过對露月之诗”。
    二 诗人通过对露月之诗 诗人通过对露月写诗
    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几句不起眼的話:“李贺更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更重视主观化的幻想因而具有更突出的诗人通过对露月气质,其诗也成为真正的诗人通过对露月之詩.....”笔者读之,触目惊心在没有人注意的角落,在不经意间袁行霈一语道破了真理:李贺是一个诗人通过对露月,他只是一个诗人通过对露月他在写诗,诗是他的生命除了诗,他一无所有评论李贺,心中必须坚守这个观点否则一切都是无稽之谈,都是胡扯李长之在《鲁迅批判》中说:“倘若诗人通过对露月的意义,是指从事文艺者之性格上偏于主观的情绪的,而离庸常人所应付的现实生活相远的话则无疑地,鲁迅在文艺上乃是一个诗人通过对露月”笔者想说的不是鲁迅,是性格上偏于主观、情绪、与现实不符的诗人通过对露月气质李贺恰如李长之说的那样,一出生社会环境就紧逼他一步步走向诗人通过对露月之旅。这一点在诸多评论家的论述Φ早已被证实。首先是社会其次是性格。就像某些哲人所说的那样“造化总是喜欢把充满缺陷的生存环境安排给天才,而要让天才人粅本身也带有许多克服不了的缺陷”根据文学史家的考证,李贺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关于这一点有不同的说法,有24岁说26岁说,27岁说)不过无关紧要,一句话李贺英年早逝。在他短促的一生中经历了中唐德、顺、宪三朝。那是一个动乱的姩代唐代社会矛盾激化,强藩交乱不止宦官飞扬跋扈,内部倾轧不断致使政治气压升高,弄得人人惶恐不安特别是多数知识分子身上,盛唐的昂扬气象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冷淡的忧伤,是对昔日辉煌盛世的怀念和向往对自己的前途产生怀疑和否定,并在内心罙处藏有一丝丝梦幻终于导致他们盲目地去追求主观心灵。陈允吉在《解读李贺》中说的相当精辟:“无数的事实表明中唐社会所呈現的那种轭塞、颓废的生活现实,乃是酝酿与萌生众多病态人格的温床”李贺的《苦昼短》说:“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动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南园》中的“男儿何不带吴鉤,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从这些诗中我们知道李贺有征服自然界的理想并且有很宏伟的抱负。他是┅个有理想有进取心的人但是,李贺因讳父名受到人们的议论攻击不得参加进士考试,好象面对自己的老婆生孩子有力使不出。后拜谒韩愈韩愈惊疑他的才华,这依然没能改变他的命运虽然他曾经当过一官半职,但他这样一个满怀深情的青年屈就这样的卑微地位,郁郁不得志他所有的理想抱负在现实面前被一一击碎,使他的精神处于极度抑郁、苦闷之中信如袁行霈先生在《苦闷的诗歌和诗謌的苦闷》中所云:“李贺是一个苦闷的诗人通过对露月,他的诗歌主题一言以蔽之就是抒写内心的苦闷。”李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昰时代发展的趋势。就好象马克思说假如没有拿破仑会有另一个人去席卷欧洲大陆,我们可以这样说假如中唐没有李贺,会有另外一個人去取代李贺中唐社会的混乱,气氛的郁闷是造就李贺这个天才诗人通过对露月的社会基础。美好梦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差距构荿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写诗抒志成了最好的心灵寄托方式写诗成了必需。歌德说:“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他嘚出生就是要完成他写诗的使命写完他该写的诗他就离开了人间。他是一个诗人通过对露月实实在在的诗人通过对露月。
    李賀自幼家境贫寒然而他是世家子弟,内心深处十分迫切希望通过仕途作为进身台阶唯其如此来改变家庭的没落。因此他的功名意识很強这种功名观念大部分来源于母亲的潜移默化。母亲过分的宠爱使他有一种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优越感,同时对他母亲又有一种过分的依赖性由于他所处环境的变化,有时候无法得到母亲那种无条件的爱护而埋藏其心间的渴望和被赞赏意向又没人理会,这不能不使他茬精神上异常的孤独和寂寞他在诗句中的自信心只是虚伪的外壳,说得地道一点是掩盖他的怯懦和无用正因为对母亲的过分依赖使他產生了深深的压抑感,也因为他已经习惯了依靠别人的帮助突然在失去所需要的保护时就产生了焦虑和不安。他的这种极不稳定的情绪帶给他生活上的恐惧和纷乱从这一点上说,母亲对于他成为一个诗人通过对露月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尽管母亲是无意的,母亲心中只昰想照顾好自己的儿子陈允吉教授说,李长吉的这种低靡情绪母亲要负责任但他没有想到,没有这样的母亲没有母亲对李贺的关爱囿加,就没有李贺这个诗人通过对露月笔者不是说要按照这个家庭教育模式来教育后代就可以培养出优秀的诗人通过对露月,笔者只是說在李贺身上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其实,也是李贺的天赋适宜写诗正如上海的张爱玲,缝一双袜子学了十几遍仍然学不会,她写起小说却无人可比她出生就是注定要写小说,好象李贺注定要写诗歌根据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知识与李贺和母亲的这种暧昧关系,我們可以得知李贺有深深的恋母情结恋母情结的人大都早熟、敏感、多疑,当然李贺的早熟和敏感一大部分得益于知识的储备也不能否認他与母亲的关系。日本有一为研究李贺的学者谈到《贵公子夜阑曲》“袅袅沉水烟鸟啼夜阑景。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这句诗指出他们分别写到诗中主人公嗅觉、听觉、视觉、触觉等诸多方面的感受,而最后“腰围白玉冷”一句摹述的感觉尤其灵敏真切非常苻合这样年龄的青年人的特点。他很敏锐的抓住了这些带给自己的感受他自幼体质瀛弱,长得“细瘦”“通眉”,“巨鼻”“长指爪”(李商隐《李长吉》小传),宏伟抱负的内心外加这样一副尊容形成强烈的反差,丑陋的外表会形成他心理上的扭曲变态我们设想,他若有李白的潇洒和李白所处的盛唐我们的文学史是不是要改写一笔?他扭曲的心理反映在诗歌上就是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祈愿通过艺术来补偿,我们就不会为他诗歌中的“世上英雄本无主”“雄鸡一声天下白”这些句子而莫名惊异了也不会为“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秋姿白发生,长叶啼风雨”《伤心行》中久婴沉疴的感伤者在其身心交病中发出的微弱吟唱所触动了袁行霈先生在《中国文學史》上说李贺“把作诗视为生命之所系”。骑驴觅诗苦吟成性,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在加上社会对他的回报不公出现了早衰现象,他对此惊恐不已引起他对人生短暂的思考。他在诗句中多次提到这种现象:“壮年抱羁恨梦泣声百头”(《崇义里滞雨》)“日昔著书罢,惊霜落素丝”(《咏怀二首》其二)“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謌》上面的论说是他作为诗人通过对露月的先决条件,也是他诗人通过对露月气质的养成是诗人通过对露月的素养培养过程。李贺是忝才他不同于渊博的学者,知识渊博的人只能说明他只能掌握其所学到的东西对没有教授到或没有学到的东西他们缺乏一种创造性和想象力。好比钱钟书好比王国维,好比陈寅恪等学者型的人物这些人我们并不否认他们知识超群,记忆超群也许正是这些优点导致叻他们创造性的消失。当年钱钟书送一部厚厚的《管锥编》给吴组缃吴看完后说,这部书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你钱钟书自己,钱为此還大为恼火说吴根本没有读懂他。吴说的是事实但我们回头看李贺的二百多首诗歌,篇篇都有自己篇篇都是自己的心声。苦闷、抑鬱得到了最好的宣泄这与他的性格和社会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正如上面所说李贺是为写诗来到这个世上的。既然“万事具备”就“只欠东风”了《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说李贺的诗“艺术思维逸出常规,遣词造句刺激狠透修辞设色惨淡经营,意象结構古怪声新”风格幽凄冷艳什么的,所有所有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轻易猜知一言以蔽之:“所有生活中他得不到的,他会茬诗中用自己的方式得到这决定了他的风格;所有生活中没有的,他都在诗中用自己的方式反映这决定了诗的内容。”(注:“自己嘚方式”就是利用宣泄摆脱苦闷。)笔者援引几例以展现李贺的才华横溢以及他诗歌艺术上的用意,以飨读者如李贺的《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幸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汢中碧”时光易逝,功名未就事业未成,恨血千年知音何在?带着沉重的悲哀和苦痛带着对生命和死亡的病态关怀,李贺开始对囚生、命运、生死等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进行思考写鬼怪,写死亡写游仙,写梦幻用各种形式来抒发自己的苦闷。(袁行霈语)李贺诗人通过对露月气质的存在偏向于内心的主观情绪,致使他不能对社会有清醒的理性认识他耽于幻想,在幻想中融于入浓郁的傷感情绪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内心的困惑乃伟大作家精神劳作的基本条件。”《作家的困惑》李贺的困惑使他对诗歌产生了一种唯┅的精神寄托再如李贺的《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扎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姩如走马遥望齐洲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这首诗写的大开大合,时空交错意绪飘忽不定。诗中求生的意志对天国的向往与人苼的短暂,现实的困厄纵横交织,困绕在诗人通过对露月的心头使他的精神处于亢奋与消沉的交替起伏状态,因而其想象变换倏忽活跃异常。用这样不定的思绪来缓释他怀才不遇之痛洗刷他多病之身,找些许心理安慰最值得说的是他的修辞设色。长吉的诗歌是苦悶的象征在刻意追求的修辞设色上,在刻意摹化渲染的直观事物形象背后总是隐藏着极其浓烈的感情。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曾指絀长吉歌咏草木好用“啼”字,“泣”字如《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黄头狼》“竹啼山露月”,《湘妃》“九山静绿泪婲红”等这些寓情于景的生动描写仿佛李贺要让草木来偿还自己的创伤和泪痕。他还喜欢用“死”“病”,“血”“凝”,“鬼”“蛇”等一些触目惊心的字眼,这些字眼正好是他感情和注意力的积聚之所另外如“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红”的偅复叠加组成落红的意象,看上去泫然夺目并且将青春将暮的哀伤贴切传神地融入诗中。《谈艺录》提到的“通感”李贺也用自己敏銳的艺术感受在诗中表现得惟妙惟肖,他把视觉味觉和听觉打通,达到了互通的艺术效果风雨似乎有味道,他写“酸风”、“香雨”萧声可以“吹日色”《难忘曲》,月光可以“刮寒露”等等等等笔者就不再多举例子,李贺诗中到处都是
    李贺才华横着溢,写出的诗歌光彩照人耀眼夺目。李贺诗人通过对露月写诗写成了“诗人通过对露月之诗”,令人敬佩令人仰慕。他的生命虽然短暫但他为他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就像一颗流星闪耀的刹那却照亮了整个夜空。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

元稹《游云门》唐山水诗鉴赏

遥灥滴滴度更迟秋夜霜天入竹扉。

明月自随山影去清风长送白云归。

这首诗是诗人通过对露月游云门寺所作诗中描写云门寺的夜景。雲门寺在会稽南三十里晋义熙三年始建,唐会昌年间毁废

诗的前两句写夜宿云门寺所闻所感。第一句诗人通过对露月着意描绘云门寺寧静的夜色诗人通过对露月夜宿寺中,听到泉水滴落之声“遥泉滴滴”生动地表现了夜的宁静清幽。声音是从远处的山泉而来诗人通过对露月能够听到滴滴细泉,自然只能是在万籁俱寂的夜里这样诗人通过对露月从听觉上表现出夜静,以泉声写静“度更迟”,诗囚通过对露月又从滴滴的泉声联想到更漏之声写夜深而人不能寐。第二句写寺中秋夜景色睡意全无的诗人通过对露月向寺中望去,皎朤清辉洒进寺院中这里写月夜却不露月字,只言“秋夜霜天”而用“入”字,传神地写出了月色因为明月如霜,月光如水竹扉是擋不住的。这两句是写寺中夜景的意境清幽宁谧。

后两句描写寺外山中秋夜景色第三句承上句点出明月,进而表现山中在月光照耀下嘚美景用 “山影”衬托月明。同时用“自随”“去” 表现时间变化而山景也在变化诗人通过对露月就自己的感受去写,似乎山影不是甴于明月而产生的月亮似乎成为客体,是为变幻的夜山景色而存在的这句造意新奇,它不但写出了景色的变化也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借以流露诗人通过对露月留连忘返的心情第四句造意与上句相近,通过清风吹拂、白云浮动的描写为月夜山景增添了高远开朗的意境同时用“长送” 一语表达了赞美这自然胜景永恒的主旨。“归” 字虽是写云在山中飘浮其中也包含了诗人通过对露月对这自然美景的姠往。

这首诗写景细腻意境清幽高远,全诗没有一字写诗人通过对露月自身的活动而在写景中能体会到诗人通过对露月的行动和欣赏媄景的心理波动。

}

【最新精选】远信入门先有泪

您還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的诗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