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国藩家书全文阅读文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

您(@)目前可用积分:214365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原创]曾国藩,一个杀人犯缘何成了圣人?(删节版)
3563 次点击
2:56:08 发布在
&&&&曾国藩,一个杀人犯缘何成了圣人?(删节版)&&&&评价一个人,主要看他(她)做了什么,而不是主要看他(她)说了什么,这是公理;否认这个公理,就会出现“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人被认作“圣人”的怪现象。&&&&因此,要评价曾国藩,主要看他做了什么,而不能主要看他那本厚厚的道德文章――《曾国藩家书》。曾国藩一生只做了一件大事,就是镇压了太平天国,他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巨量地滥杀无辜;除了镇压太平天国外,曾国藩穷其毕生之力为满清“维稳”,并为之大量地滥杀无辜。&&&&当年进攻太平天国期间,湘军从九江打到南京,攻一城屠一城,一路屠杀过来,“鸡犬不闻三千里”,湘军将领彭玉磷感叹:“直教戮灭无遗种,尸涌长江水不流”(彭玉磷《克复九江屠城》)&&&&在这无数次屠城当中,较著名的有三次:&&&&1858年屠江西九江,湘军将守城太平军暨其家属两万多人全部杀光,又大杀城中百姓,城中积尸数万,被抛尸长江者更难计数;&&&&1862年屠安徽宁国府,老百姓被杀者难以计数;由于尸积如山,幸存者太少,两个月后城中尸体还无人收埋;&&&&1864年七月,湘军曾国荃部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立即执行曾国藩的屠城政策,三日之内,二十多万湘军见人就杀,见屋就烧,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南京城内数十万老百姓惨遭屠杀,其中许多人是幼儿、老人和妇女;时在曾国荃军中的赵烈文(曾国藩幕僚)见证:“……沿街死剖沤岳险摺F溆缀⑽M二三q者亦斫戮以颍橘氲郎稀D女四十q以下者一人俱o,老者o不蚴N刀,凳丁保ㄚw烈文:《能o居士日》);“秦淮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 《湘军纪》)。当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南京城没有受到大的破坏,而经过湘军的浩劫,史载南京连一棵完整的树都没有,全城几乎变为空城。&&&&这就是湘军版的南京大屠杀!它比起七十三年后日本人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赵烈文估计:湘军之屠南京,杀了二三十万人;但后人评估,遇害人数远不止此数,因为太平天国全盛时期南京有一百多万人口,而太平天国灭亡十一年后的光绪元年(1875年),“江宁”(即南京)人口仍不及五十万人。&&&&然而莫大讽刺的是:制造日军版南京大屠杀的松井石根和谷寿夫成了战犯,早被判处死刑,而制造湘军版南京大屠杀的曾国藩,迄今荣享“圣人”牌位、仍然受到顶礼膜拜。&&&&现在仍有诸多曾迷、曾粉指:屠城是曾国荃和其他湘军将领干的,曾国藩不能为此负责。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当年曾国荃军对南京的围困,引发了城内的饥荒,太平军守将李秀成开启城门,放城内饥民一条生路,而出城的南京饥民,刚开始受到曾国荃的救助,但坐镇武昌的曾国藩闻知后,大为光火,去信严责曾国荃,令其务必把难民堵在城里,以消耗太平军的粮食、扰乱其军心,请看看:这就是曾国藩“爱民如子”的真相!为了成就“剿匪”的功名,老百姓的人命,在他眼中根本不值一钱。这反映出:曾国藩比其弟曾国荃更加冷酷。&&&&曾国荃制造南京大屠杀后,舆论大哗,但曾国藩非但没有片言指责,反而要求他在攻打太平军余部时,继续推行“三光政策”,曾国藩恶狠狠地说:&&&&要使太平军余部“行无民之境,犹鱼游无水之池。居不耕之乡,犹鸟居无木之山。(曾国藩奏章)”也就说,就应该把太平军活动区的老百姓杀光!&&&&对于滥杀的指摘,曾国藩令人齿冷地批驳说:“无惑于妄杀良民恐伤阴陟之说,斩刈草菅,使民之畏我,远于畏贼!(《曾国藩致李元度书》)”&&&&这段话明白表示:无辜老百姓的人命,在曾国藩眼里就是一根草,他就是要草菅人命、杀人如刈草。&&&&曾国藩九弟曾国荃,在湘军以狠毒著称,但仍有良心颤抖的时候:攻占安庆后,曾国荃曾于一天之内惨杀上万“战俘”(其中有许多是老百姓),终于杀得“于心不忍”,曾国荃写信给曾国藩说:杀人太多,害怕报应;曾国藩丧心病狂地回信说:&&&&“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人为悔?既谋诛灭,断无以多杀为悔之理(《曾国藩家书》之《咸丰十一年六月十二日与国荃国葆书》)。”&&&&他明白地为曾国荃滥杀无辜打气、鼓劲;终其一生,曾国藩从来没有半点为杀害无辜后悔的表示,这不是恶魔的心理素质么?&&&&很明显,曾国荃的南京大屠杀、以暨湘军李继宾、胡林翼等将领的屠城,背后站着曾国藩,曾国藩不折不扣是湘军大屠杀的总后台、“总设计师”。&&&&迄今有人说:哪场战争不死人?杀死无辜是镇压太平天国无可避免的!&&&&问题是,曾国藩之大杀无辜,出于“使民之畏我”的故意,而不是不可预料、无法掌控的不得已!试问:攻破“天京”后对老百姓的大屠杀大淫掠,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哪门子“必需”?相反,曾国藩对太平天国统治区不分军民的疯狂屠杀,反而把敌方军民打成铁板一块,迫使太平军战斗到最后一人(反正投降也是死,而且还死得更惨――凌迟!),反倒大大地增加了战争的代价。正因为投降死得更惨,湘军攻九江时,太平天国贞天候林启荣率两广生力军一万七千人,竟在断粮三天的情况下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血战到底、全部壮烈牺牲,此役也令湘军付出了伤亡七万多人的惨重代价。&&&&曾国藩在震惊于太平军英豪气概,发出“兵不如贼”错愕时,可否想过:正是他自己远远超出镇压所必需的滥杀政策,大大增加了战争带来的灾难?&&&&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在被俘后,曾向曾国藩说:如果不是湘军滥杀,太平天国根本撑不了这么久。曾国藩一时无言以对(大概自知理亏)。&&&&而且,曾国藩的滥杀老百姓,并不仅限于太平天国占区,早在湖南兴办团练时,曾国藩就在省城长沙设立“发审局”:凡团绅送被捕人到局,立即杀死,禁止尸亲呼冤,又禁止向团绅讲理;有一次曾国藩抓到十一个据说是抢了米行的农民,曾国藩竟然连审都不审,下令把他们全部砍头;曾国藩在湖南竭力鼓动滥杀滥捕,提倡团绅捕人,要求:地方官杀人、捕人要多,杀人要快,官杀人‘不必拘守常例’,绅捕人“不必一一报官”。湖南并非太平天国统治区,试问:此种滥杀,是镇压太平天国所必需吗?&&&&可见,曾国藩的滥杀,远远超出了镇压太平天国所必需,他的滥杀,是大规模的蓄意谋杀,曾国藩就是谋杀犯。&&&&曾国藩不仅大规模地滥杀无辜,而且杀人手段之血腥残忍,世所罕见,超越人伦底线,简直可以用惨绝人寰来形容:&&&&在围攻江西兴国、大冶的战斗中,曾国藩把俘获一百三十四名太平军,不分官兵“一概剜目凌迟”; 九江战役中俘获十二人,曾国藩命令立即‘凌迟枭示’、又生擒十三人,曾国藩命令“就地剜目凌迟”。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湘军纪》载,“重阳战斗擒获七十余人,(曾国藩命令)杀死后令兵勇割人肉生吞。”&&&&生吃人肉是什么行为?这难道不是食人恶魔的行为吗?&&&&这就是曾国藩儒家道德“圣人”真面目!这就是李滤匏痰脑谛摹靶尬钡恼嫦啵&&&&迄今有人说:不能以今天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古人,曾国藩式的滥杀,在当时的时代是很常见的。&&这完全是对历史无知的想当然。按今天的道德标准滥杀无辜是大罪,按当时的道德标准滥杀无辜就不算什么吗?&&&&曾国藩在湖南的大杀滥杀,曾惹得舆论大哗,落得“曾剃头”的骂名――请注意:“曾剃头”的绰号,并非来自太平军,而是来自曾国藩自己的湖南老乡!&&&&当时目睹湘军的屠杀,不少士绅、甚至连满清的地方官都看不下去,他们曾上书清廷弹劾曾国藩,指控曾擅杀良民。(但清廷置若罔闻,反而多次下诏表彰,这反映出满清政权的非法性)&&&&湘军屠城的血腥残暴,甚至连湘军的将领都看不过去。湘军大将彭玉麟就先后于1861年安庆屠城后、1864年南京屠城后,两次致函曾国藩,要求曾国藩“大义灭亲”――即杀掉屠城的直接责任人曾国荃,曾国藩置若罔闻。&&&&以上能够反映出:滥杀无辜按当时的道德标准稀松平常、不算什么吗?&&&&明朝万历年间,为了反抗太监孙隆征税,苏州人罢市、游行示威、殴打明廷税监,有人提议动用军队镇压,“但太守(总兵)朱公燮元曰:不可。兵一御外寇者也,吾不能锄奸,以至招乱。若又击之,是重其毒也。切众怒难犯,若之何抱薪救火哉!”(《吴葛将军碑》)。&&&&更早的明朝人都知道不能动用军队滥杀老百姓的常理,这能够说明古人的道德标准,不以滥杀无辜为大不了之事? &&&&至此已经很明显,曾国藩是一个极端凶残的反人类杀人犯,但这样一个大谋杀犯,缘何成了中国的“圣人”呢?原因就在于曾国藩所作的“道德文章”,而且此种道德文章深深迎合了中国文化的某些劣根性。&&&&曾国藩的“道德文章”有三部曲:&&&&一是奴才死忠,即忍辱负重、贱不可及地愚忠于一个无可救药的非法政权。在屠灭太平天国后,主动裁减湘军,处处向爱新觉罗家表忠。&&&&表面上看,曾国藩体现出来的是放弃“黄袍加身”的高风亮节,实际上他急流勇退的奴才死忠像,意在博取“忠臣孝子”之私名。因为曾国藩以千万人人血为代价所维护满清,是一个不可能改良成功的殖民政权,延续这样的政权,客观上只会起到耽误中国变革、加深中国苦难的作用,曾国藩不太可能不知道这个客观作用,但为了一己之功名在所不惜。&&&&曾国藩不太可能不知道“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但却厚颜无耻地对赵烈文说:“本朝君德正。。。”结果被赵烈文驳得体无完肤、无言以对、面对赵烈文将满清政权非法性的点穿,曾国藩竟然没有反驳,而是默然良久叹:“吾日夜望死,忧见社稷之陨。”这句语带惭愧的话,恰反映出他的理亏心虚――他杀那么多人镇压太平天国,竟然全无意义。&&&&当然,杀人有无意义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捞到了“忠臣孝子”的名声。&&&&二是勤勉为官,“爱民如子”。应该承认,曾国藩为官主政,客观上做了不少减轻老百姓负担的事情,例如他在任两江总督期间,实施了劝农、劝桑、清讼、减瑶、筹荒、整顿吏治。。。系列“德政”,客观上促进了江南地区的恢复性发展。&&&&但以此作为曾国藩“爱民如子”的凭据,未免夸张:因为一则,曾国藩的德政,比其他屠杀的破坏来,实在是九牛一毛;二则,曾国藩在勤勉为政的同时,却依然有着磨牙吮血的另一副嘴脸,碰到不合纲常秩序的老百姓(所谓“刁民”),他仍然不由分说立即杀死,振振有词地说“乱世用重典”。&&&&此种矛盾的现象是怎么回事?说穿了很简单。以心理学的常识来说,一个视老百姓人命如草荠的人,是不可能真心关心老百姓的疾苦的;曾国藩真正关心的,不过是他自己的名声&&&&也即是说,曾国藩的勤勉为官,与其说是“为民”,不如说是“为名”――这就是“曾文正公”以暨很多“大儒”的真相。&&&&三是编撰《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满纸仁义道德,其作者却满手人血淋漓,这就构成一道最奇特的人文景观。为什么会这样呢?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分析说法长篇累牍,然而鲜有得要领者。曾国藩的做法,说穿了就四个字――欺世盗名。&&&&孟子云:“杀一无辜而取天下者,仁者不为也”。李孪壬⒃拊熬印保恢缆靖居ぶ肮Α痹冻樾闳脑先寮摇熬印钡哪且惶醣曜迹&&&&值得注意的是:曾国藩从来不是一个清官;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将掳获的大量金银财宝据为己有、拒不上缴。曾国藩九弟、湘军副统帅曾跤外叫“老饕”,以贪暴闻名,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购置田百顷(王]运《湘军志》),其侄子曾o芬Q他@九叔“每克一名城,奏一凯歌,必请假还家一次,颇以求田问舍自晦。”(《崇德老人八十自订年谱》)。&&&&当时多人指称,曾蹯豆フ寄暇得大量物,曾疵髂空诺ㄌ换て涞埽Τ⒆喾Q“m\^,一炬成灰,Ko所^x者,然克老巢而全o物,出微臣意之外,亦砗币之事”,说除了二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别无所获。&&&&诺大的一个天京城,太平天国竟然只留下了二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这种不合常理的辩白,除了反映曾国藩的虚伪和无耻以外,没有任何说服力。很明显,曾⒃跣值芩阶走了所有太平天囊帕糌物,并刻意v火掩。此种盗贼骗子的行径,难道符合理学的“天理”?&&&&曾国藩是一个只询私情,而不讲公义的人。比洪秀全更不把老百姓人命当一回事的曾国藩,在《家书》一副救世爱民的忠臣嘴脸,实际上他之所以死忠于满清,无非是因为满清给了他高官厚禄,而与国家、民族大义统统无关。满清贪残暴虐,他心里清楚;护大清救不了中国,他非常明白,但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这些都无关紧要,誓把为虎作伥进行到底!&&&&纵观曾国藩的一生,是一个典型的假道学人生;曾不仅不是什么圣人,而是个十足的伪君子;那么这样一个伪君子为什么欺世盗名那样成功呢?这就涉及到后宋以来中国文化的某些劣根性。&&&&曾国藩之所以欺世盗名大获成功:&&&&一是他剿杀太平天国胜利了。中国传统文化有以“成败论英雄”的短板,而缺乏悲剧英雄的传统。于是曾国藩“成者为王”,成功的血腥过程,则遭淡忘;倘若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失败了话,他早已身败名裂沦为笑柄,其名声不会比贾似道好;&&&&二是他暨其家族享有高官厚禄。曾国藩屠灭太平天国后,受封一等永毅侯,接连担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高官,其杀人犯的九弟曾国荃也当上两广总督,其子曾纪泽荣任满清驻英、驻法公使、太常寺卿。。。在汉儒的官本位文化中,这无疑是光宗耀祖的最高境界;&&&&三是满清暨理学旧史史家的长期尊捧;这收足了“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的效应;&&&&四是中国知识分子趋炎附势、非此即彼的绝对化思维。&&&&在晚清“中兴”三大名臣之中,曾国藩排名第一、荣膺“首圣”,其实客观地说,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曾国藩的才干和品格都是最差的,只是因为他“道德文章”的巧伪功夫下得最足,所以三人中唯独曾国藩成就了“大儒圣人”的虚名。&&&&曾节明 成稿于2015年六月十六日下午与雨晴纽约州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3:08:04 &&
更早的明朝人都知道不能动用军队滥杀老百姓的常理,这能够说明古人的道德标准,不以滥杀无辜为大不了之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3:26:17 &&
原来曾先生避难成功现改泡猫眼了。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3:27:00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3:37:22 &&
他的家书?都被驿站八旗特务拆过,那是忽悠皇帝小儿的,现代傻鸟们当真了?他和李鸿章的真传,近代现代官僚都学会了,拼命捞钱,吾儿开溜byebye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3:41:17 &&
3:26:17&&的原帖:原来曾先生避难成功现改泡猫眼了。楼主是谁啊?忒坏了,一笔写不出俩“曾”字嘛。不该败坏 老曾 之 名节应该使劲粉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4:26:57 &&
奴民要么成为满清人质,要么成为太平人质。杀人质可以消除满清疑虑。曾国藩预计满清还可延续50年,驱除鞑虏时机不到。当时的民众被满清彻底愚昧,反清民力不可用。作为深谙满清底细的曾,不是后世所能理解的表象。曾国藩肯定不是什么儒家,假装儒家的目的是迷惑满清。曾国藩是法家,只有法家才会有此气魄算度。后继李鸿章能够轻易玩弄满清,很可能是得到曾的秘授。虽然他们能够搞掉满清,也不可能得到后世认同。李鸿章捞钱跑路,看透了中国的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5:23:34 &&
曾国藩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6:11:44 &&
口那个圣人,哪个大英雄不是杀人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特别是成吉思汗。毛泽东说过他最崇拜曾国藩。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6:22:03 &&
匪患必须清剿杀绝,否则遗患无穷。
本版块主题总数:2963221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25080 / 昨日发帖:38889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曾国藩,一个杀人犯缘何成了圣人?(删节版)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当前位置: ->
【读书感怀】读《曾国藩家书》有感作者:岚皋法院 李文平&&发布时间: 09:40:16&&&&这几天我忙里偷闲地读了读《曾国藩家书》。我一开始是想以后再读的,可是听了《曾国藩》的评书后,就没抑制住读这本书的愿望。评书《曾国藩》主要说了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事情。如果说评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城府极深,老奸巨猾的曾国藩,而《曾国藩家书》则又让我看到一位知识广博,道德修养极高,处事严谨,循循善诱的长者形象。&&&&曾国藩是晚清“第一名臣”,他的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集中反映了他的主要活动和他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孕育真知良言。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藩在信中经常教导弟弟们应怎样读书写字。应该读什么书,应该怎样练好字,握笔姿势到哪里最能练好字。哪个弟弟的字最近有些退步,哪个弟弟适合做五言诗,哪个弟弟写字姿势肩膀高耸不利练字,真是细致入微,令人感动。信中也有他许多对读书的见解和感悟。曾国藩认为读书只为进德修业。他教导弟弟读书要专心致志:“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这话对我也很有益处,我就是多挖井却不出水的人。我读书速度快,经常怀着好奇心去读,就像看电视剧,刚看个开头就开始猜测结尾,为了验证正确与否,马上上网搜寻结尾。读本小说,刚看了开头就开始翻看结尾,我断然不会等到最后才看结尾的。看了结尾就开始想象故事的发展,这固然能培养的我的想象力,但我的心浮气燥也可见一斑。孔子说:“欲速则不达。”所以当我匆匆读完一本书后,好奇心是满足了,但真正所得的东西却很少。&&&&另外我在读书上也经常是一曝十寒,没有恒心。曾国藩在信中不仅教导弟弟们自定几件事情去做,就是行船走路也应带在身边,他还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每天练多少字,读多少书,记多少日记,天天不间断地努力。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这是根据天赋和学习态度来划分的四个等级。“&生而知之者”是智力最上等的人,具有非凡的天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天才人物。&“学而知之者”是一般勤奋好学的人,天赋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通过刻苦学习仍然可以成为有用的人才,这是第二等级的人。“困而知之者”是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才知道努力学习的人,属于第三等级的人。最后还有一种“困而不学”的人。明明已经在生活与工作中感到非常困难了,却仍然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而是以滥为滥,打牌喝酒“混”日子。这种人,按照孔子的看法,是属于最下等的不可救药的人。我想,曾国藩应该属于一等的人物吧。作为曾国藩这种才智远远高于一般的人尚且如此努力,我们这些智商平平的人又有什么资本懈怠呢?不学习便成了孔子眼里最下等的人。&&&&曾国藩也经常在信中勉励弟弟们在孝悌上用功。他说:“现在的人读书都是为了科举功名,与孝悌伦理这些大道理,反而好像与书不相关。殊不知书上所记载的,做文章时圣贤说的,无非是要阐明这个道理。如果每件事都做得很好,即使不能写出来又何妨。如果事事不能做,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只算是个名教中的罪人。”怎样才算“孝”?曾国藩说:“务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无一时不安乐,无一时不顺适。”现在的人离这个标准真是相差太远了。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孝敬父母应该是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底线,否则比“禽兽”还不如。现在的有些人不以“不孝”为耻,还为自己的行径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真是鄙陋得很。让父母平时安乐,他们的身体才会健康,经常愁眉不展,哭哭啼啼不生病才怪。等气出大病来了,做子女的又都赶来,好像多孝顺似的,这不是太晚了吗?人到了这时候,半死不活地忍受病痛,即使子女在身边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心中大约想的是快快过去,早早解脱吧。&&&&我自认为自己对老人还算尽心,但也是时不时地耍点小脾气。比如前段时间,父亲想换台电视,先让姐姐帮他到商场里看看,随后又让我帮他买台电视,结果姐夫帮他买了电视后,他也不通知我,害得我又给他买了一台。当天,五舅带着姥姥从东北过来路过济南,我问姥姥明天早餐想吃什么,并嘱咐父亲明天的早饭由我到永和豆浆去买,我害怕父亲买的早饭不卫生。姥姥毕竟是85岁的人了,别再有什么闪失。第二天,我六点多就起来了,当我提着一大堆早餐来见姥姥,他们却刚好吃完饭,没一个人吃我买的早餐。原来父亲起得比我还早。我有些不高兴,开始嘀嘀咕咕地抱怨父亲不给我打电话,光让我瞎忙活。好在,父亲也不生气,只是说以为我起不来床。后来想想,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这些现象都说明父亲已经老了,脑子经常忘事,做事情也不及原来精明了,更需要我们做子女的多加照顾。我们要切记曾国藩的忠告:“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曾国藩在信中还经常强调“勤俭”。无论是读书、劳作,曾国藩都讲究“勤”字。他说:“勤勉能使人长寿,安逸使人早亡;勤勉则能人尽其材,安逸则因无能而被人抛弃;勤能够广济百姓,而神灵敬仰,安逸对人无好处,鬼神唾弃。因此,君子如果要担起人、神所赋予的责任,没有比学习劳动更重要的了。”曾国藩不仅教导家人每天要有恒心做事,还要坚持早起,这是“勤”字的第一素养。他在书信中经常附上自己写的诗,也要求弟弟们经常把写的诗寄给他检查。曾国藩日理万机,还这样操心家里大小事务,足见他是一位相当勤奋的人。大凡人的性情,无论贵贱智愚老少没有不好逸恶劳的,但这确实是会使人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都趋近于死亡。在《劝忍百箴》中说道:“宴安鸩毒,古人深戒;死于逸乐,又何足怪。饮食无所用心,则宁免博弈之尤;逸居而无教,则又近于禽兽之忧。”所以我们不要贪求安逸,无所事事,因为“盖太极动而生阳,人身以动为主。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从曾国藩的书信里,我们还可以看出他非常讲究“节俭”。他多次劝其家人:“吾家子侄,人人须以勤俭二字自勉,庶几长保盛美。”“爱惜物力,不失寒士之家风而已。莫怕寒村二字,莫怕悭吝二字,莫贪大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曾国藩所有的衣服总价值不到三百金,他说:“余服官二十几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华侨领袖、著名实业家陈嘉庚先生也很俭朴的。他在1929年之前曾拥有过29亿美元的资产。这个数字就是在当时的美国都算是一个大富豪了。但是,他把这些钱都用来办学了,一生办学无数,从幼儿园到厦门大学及整个集美学村,都是他一手创办起来的。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俭朴的人。他一生只喜欢穿布鞋,常常吃豆干小菜之类的食品,从来没有过分的奢侈浪费之举。他仅有一个独生女,却一分钱也没有留给她。真正节俭的人,就是安心于过简单朴素的生活的人。过简单生活,是一种信念,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价值认同,同时也是内心强大,精神世界丰富的表现。像曾国藩这样位高权重,像陈嘉庚这样的富豪而又有节俭习惯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充实的人,是一个内心世界非常丰富而强大的人。内心丰富而强大的人,不需要靠外在的标志来显示自己的价值,而是在简单的生活中就能够显得淡定自然,显得从容不迫,显得自尊自信。第1页&&共1页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曾国藩家书全文阅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