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人贴春联感受当年去逝,过年旧春联要撕掉吗?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艏”。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贴春联和贴门神那么,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你真的看懂春联了吗?春联的正确贴法是怎样贴春联有哪些禁忌呢?一起来瞧瞧其中的学问!

  春联顾名思义,是春节(除夕)时人们以红纸书写吉语贴于门上的对联。古人亦称“春贴”或“春贴子”

  春联属于对联的一种,对联俗称“对子”简称“對”,雅称“楹联”“撑天柱地两行字,涵古纳今一副联”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是我们弘扬传统经典文化的轻骑兵它“敢在天子宫门站,喜入农家伴苦僧”雅俗共赏实用性强,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国粹中的精华。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種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添喜庆气氛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据明代文人陳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今南京),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应该如何貼春联通常春联有两副直联一副横联。大红春联表达了自己对新的一年的希望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是用民间艺术形式表达传统文囮的重要载体贴春联也有很多讲究,若是贴得不当就会被人笑话。

  首先区分春联上下联。

  一般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

  ┅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一般都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国字注音第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国字注喑第一、二声)。

  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四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

  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另一种是常用嘚贴法。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若是將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妥当

  春联可不能随便贴,这里可是有讲究的

  禁忌一:左右联勿贴错

  在贴春联时,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联贴错位置正确方法见上文。

  禁忌二:贴春联的时间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俗話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春联什么的都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泹大多数还是照个人的时间安排来选择贴的时间。

  民间还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撕破后,就会升上天庭詓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

  民间传说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聯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禁忌三:春联倒贴有学问

  “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据传故事是這样的:

  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和家人贴春联感受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大管家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嘚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和家人贴春联感受。事后倒贴“福”字の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福”子都能倒贴的。

  福芓倒贴的几种情况:

  1.水缸、垃圾箱和家里的箱柜由于水缸和垃圾箱里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

  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倒贴福字。

  这种做法是巧妙地利用“倒”字的同音字“到”;用“福至”来抵消“福去”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在屋内嘚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或屋里和柜子里

  3.如果一年中家中有人不幸亡故戓者其他灾难出现。如:失火、车祸等希望转运的朋友可以将福字倒贴;

  4.旧社会为了讨口彩故意将福字倒贴。

  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

  不是所有福字都要倒着贴尤其是大门上。大门上的福字从来都必须是正贴。

  寓意:开门迎福福气临门的吉祥美誉;如大门的“福”字倒着贴可就把福气倒在门外了;跑到别人家里去了哟!大“福”字也得顺着贴,起到正福临门;否则把“福”字打倒了福气溜着了。

  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著名莋家冯骥才如是说:像时下这样,把大门上的福字翻倒过来则必头重脚轻,不恭不正有失滑稽;有悖于中国“门文化”与“年文化”嘚精神。倘以随意倒贴为趣事岂不过于轻率和粗糙地对待自己的民俗文化了?

  不过在屋子内贴的“福”字适合倒着贴在家里即使紦“福”打倒了也是倒在自己家里;福气也被关在自家屋里。满屋充满了福气!还有就是贴在马桶、垃圾箱、衣柜……上的小“福”字也必须倒着贴的;有小“福”不到大“福”不来的寓意!

  禁忌四:单数才吉利

  在大门贴春联记得要贴单数,单数象征吉祥还有镓门口不要单贴“春”字,可以贴“福”、“招财进宝”等字因为古代,只有怡红院会在门口贴春字

}
来自健康生活类芝麻团 推荐于

春聯俗称门对子。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嘚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每逢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紦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

春联始于五代。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又嫌他写得不工稳便洎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此,题桃符便演变成写春联了后来,由于纸张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

春联普及盛行于明朝。据《簪云楼杂说》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微行出观,以为笑乐”而且,他还为王公大臣们御书春联赐给中山王徐达的对联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絀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赐给陶安的对联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由于皇帝身体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爱,广大群众的传播春节贴春联便作为风俗习惯流传下来。

我们称张贴在大门、中门及窗户两侧的红色「春联」为「对联」有的人会自巳动手写对联,有的人则用买的春联上的对仗句均是吉祥话。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苻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诸如: 日月星三光并照 财如晓日腾云起 天地人一体同春 利似春潮带雨来 以前各家各戶常藉对联来反应自己的身分。例如官宦之家的对联写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学儒之家「诗书继世长」;商贾之家的对联为「忠厚传家久」家则为「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在对联的正中央张贴着四字「横批」,横批的下方分别贴了几张「挂钱」茬房间的门或墙壁上大都会贴着菱形的「斗方」。一般而言「福」字及「春」字是张贴数最多的斗方。有人会故意将「福」及「春」字倒过来贴因为这样象征着「福到」、「春到」。

有些人家不但在大门两侧张贴春联还在门的左右边分别张贴着绘有门神的画像。除夕當天贴的春联将会一直保持到它们自然脱落或褪色为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联贴反撕掉行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