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么回事啊事

&>&&>&我们这是怎么了?
| 发布: | 分类: | 标签:++ | 阅读: 16,606 views
木乐()的投搞。
同学聚会是一个在各自分离多年后,互相传播对方八卦的好时机,在很大程度上,我是这样理解的。
今年初中同学聚会时,一个当时相处很好的同学以毫不为奇的语气告诉我说某某同学在给一老板当小三。她一脸云淡风轻的表情,害我都有点不好意思我居然摆出这么惊讶的表情!虽然这样的事情在网络上都时有看到,但当它真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朋友身上时,还是觉得有点惊讶。况且,那某某同学保留在我印象中的可是一个很清纯的形象。谁能想到,她一初中毕业就跑去给人当小三呢?
我小心翼翼地问:“那她以后怎么生活呢?”对方更是大笑,说:“那不是很简单吗?几年后等人家不要她了,就拿着他给的钱到另一个城市,找人嫁了就行了。”
看着她轻描淡写的神情,我没有说出“你说得是不是太过于简单了?”一是不想打击她的“信心”,但更多的是我知道跟她说了也没用。在陌生人面前,那同学是一个衣着光鲜亮丽的富太太,但她却一直不敢让家中父母和亲友知道。在这里,我突然想起了刘邦说的一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1]”而她却是“富贵归乡,不敢让人知之!”其状莫不也如“锦衣夜行”?只是恐怕还要更觉凄凉。
我不是那种可以说出“我视钱财如粪土”的清高之人,我也很世俗地想要挣很多的钱,但我却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古诗十九首》里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2]”而当我们的文明发展到了连人都可以当成是商品来交换和买卖的现在,我觉得说是“同居而离心,忧伤以终老”反而会更加贴切,而且这个忧伤,可不仅仅是两个当事人忧伤那么简单,它不仅出卖了自己的人格和自尊,给家中老父母带去耻辱,更是会毁坏别人的家庭。但很多时候,像我同学这样的年轻女子似乎没有考虑这么多,或许她们只是仅仅把它看成是一桩交易,用青春来交换金钱,只是各取所需而已。她们并不知道,但我更觉得她们是不想和不敢去想,这样的代价太大了!
面对这样的事情,我真的很想问我们这是怎么了?为了钱,为了享受,难道真的可以不顾一切吗?要只是各取所需,几年后好聚好散,那倒也就算了。问题是,要是在这过程中,一方是真正地付出了“感情”,是男方的话,免不了要和他的糟糠之妻离婚,弄得妻离子散,顶着个“只能同艰苦,不能共富贵”的罪名,然后和小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女方呢,似乎结局要悲惨一点,好的呢就是成功地挤走原配,顺利上位,但在以后的日子里仍要防“小四”、“小五”等等;不怎么好的呢,就是大闹一场,拿到一笔钱,远走他乡,要幸运的话,还能找男人嫁了。但由于见不得光的过去,是不能向对方言及的,一旦纸包不住火了,后果也可以想象了。若真能隐瞒一辈子,那她的功力似乎也值得她得到幸福了。但这样的幸福,是真的幸福吗?
古诗有云:“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3]”但我们现在到底是怎么了?
面对这几年在网络上出现的关于批判90后的甚嚣尘上的言论,作为一个理性的90后,我不能完全赞同这些观点,但我也不能否认其中的一些抨击的确是一语中矢,掷地有声。特别是关于我们这一代一部分人的爱情观,我也觉得难以理解和认同。
现在的爱情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像一件商品,可以随意买卖,前提是只需要你有钱。现在要是有人为了爱情而“举身赴清池”和“自挂东南枝”,可能换来的只是一声“神经病”后成为人们饭前午后打发空虚内心的谈资。为什么古人可以做到情比金坚,反而到了我们自诩为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就不行了呢?难道除了由当今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富差距过大而使一部分人为了物欲而能无所不为,就没有他们自身的原因吗?我觉得这肯定是有的。
我有个三姑姑,在我的六个姑姑里她是嫁得最穷的,但我却觉得她绝对是最幸福的,而这两者,都是因为爱情。为了不想让自己的女儿一辈子都过着如此贫困的生活(当时也有家境很好的另一男人在追求三姑姑),奶奶甚至不惜拿断绝母女关系来威胁三姑姑,但她都执意要与她认定了的人携手一生,贫穷在这面前就更是不值一提了。最后,亲情为爱情作了让步,而这也成为了三姑姑清贫一生的开始。我觉得在年复一年的清苦生活中,三姑姑肯定也有过抱怨,但我知道她肯定没有后悔过。因为在几年前的一次新年家族团聚中,当几个姑姑聚在一起闲聊时,应该是说起了金钱和爱情方面的事情,我很清楚地记得三姑姑当时就说了一句话,她说:“钱多钱少都无所谓,只要儿女、亲人身体都健康就行了。”在说的时候,她眼睛看着不远处也围在一起聊天的男人们,我知道她是在看三姑父,那个她一开始就认定了并和他相守了快半辈子的男人。我看到她的脸上真的有一种我至今想起来都会为之赞叹的光芒,当时我就被深深地感动了。是啊,这才是真正的爱情。三姑姑不会知道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诗句,但我却觉得她是一个真正懂得爱情的人。可能有人会说这都是多少年前的故事了,但其实它离我们的时代真的不远。觉得远的,那只是你的心离它远罢了。
所以,我觉得其实很多人可能真的要好好地问一下自己:“我这是怎么了?”希望有人能从中找到答案吧!
[1]这句话好像是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项羽说的。项羽的军队攻入秦朝的都城之后,搜刮了很多金银财宝,然后准备回老家享受,他的谋士劝他不要这样做,应该把精力放在与刘邦争夺天下上。项羽就对他的谋士说,得了富贵以后如果不回到老家(觉得也可以引申为不外露或者不享受),就像穿着好衣服走夜路(衣锦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穿着锦缎),有谁会知道?后来就有了一个成语叫“衣锦还乡”,与上面的意思正好相反。
[2]《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相爱却不能相伴一生,心系爱侣,只能忧伤终老。
[3]出自《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话,用来比喻两个人的爱情天长地久,永远不变。你要象磐石一样,而我应象蒲苇一样:蒲苇如同丝一样坚韧,磐石则不会自己挪动。
左岸记:90后会不会是一种回归,对人世间已经失传了很久的美好事物进行重新思考及定位?这是我愿意看到的。人生的状态是自己先前选择的结果(这个先前放在个人是几年前,放在群体可以是几十年前),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只是太多的人因为不在乎错过了或者因为不明白什么是最珍贵的走错了。古人有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今人也有天长地久的动人篇章,或许很多人都有出轨的冲动和小三的机会,区别只在于你是选择深陷还是及时跳开,至于那些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的事情,生活会给你答案。当然,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而不是用来谴责他人的。至于高低贵贱、是对是错、值不值得,总有一天会知道吧。
Trackback (1)
微信:zreading
顶级赞助商
赞助商链接
左岸读书公众号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184|回复: 221
这是为什么???
& && && &&&昨天去医院看病人,听隔床一病人说自己得了癌症,还说只要去武汉协和医院治疗,回想:我身边,在我3岁时外公得癌症去世,19岁大舅得癌症去世,上班后听说身边同事的亲人就有3个得癌症去世。想想的确吓人。有人说是我们的水源含汞太多导致,不知道是真是假,有谁知道吗???
赤壁本地,专业定做各种型号规格的钢化玻璃,中空玻璃,价格从优,欢迎来电或来厂参观。联系电话:,叶。&
{:209:}{:209:}{:209:}这是为什么呀?
哎。。虽然不想这么说 别人会说我有广告嫌疑 不过确实 赤壁水质很有问题。。{:205:}
难道真是引人自豪的水?
赤壁得癌症的特多.还好,赤壁因此而出名!
呵呵,喝我们老家乡下的水,都可以活90多岁,楼主说的好恐怖
说道赤壁水质,我还真的觉得有问题。
就说我家里吧。已经知道,我妈妈。我哥哥。我姐姐。我。都有结石。
这还只是我家里。我亲戚,还多都有结石。只是大小而已。
结石是你早上不吃早点 就会得 知道不 跟喝水没关系&
是有问题!&
我一大家族的人都有结实&
值得深思!
确实多,要找原因。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Powered by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病情分析:
您好,腰痛的话有肌肉,骨性,椎间盘突出,有些是内脏引起的,
指导意见:
所以建议您用热水敷下看的,如果没有缓解的那么还是去医院看下的,看是否椎间盘突...
骨折愈合以后会因此生长一些新的神经细胞。这些细胞对大气压是比较敏感的,当变天时,大气压会有一点变化,就会刺激这些神经引起疼痛,这和骨折愈合没有关系,只不过是骨折...
答: 指导意见:
你好,一般是囊肿在5CM是肌瘤长的快要手术来治疗的,建议你到医院检查B超,是可以确诊的。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你能想象这是怎么回事?|伊朗|阿富汗_凤凰评论
你能想象这是怎么回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马克马尔巴夫拍摄的《坎大哈》,完成于发生“9·11”事件的2001年。2005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百部划时代影片”之一。
马克马尔巴夫在伊朗,最受争议的作品是2012年的《园丁》。它探讨的话题是伊朗的禁忌:巴哈伊教。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马克马尔巴夫拍摄的《坎大哈》,完成于发生“9·11”事件的2001年。2005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百部划时代影片”之一。在香港电影节上,他指向席间的一位女记者:“如果你在伊朗,不包头巾,你会被人打,会被扔进监狱。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拍电影的原因。”房门“啪”地关上,年轻的房客被决绝地挡在屋外。尽管他刚刚还推着轮椅,历尽艰辛把腿脚不便的女房东挪到泰晤士河边,使她得以观摩五十年来女王最为声势浩大的巡游,但这点殷勤,并不能折合成房租。伊朗导演莫森·马克马尔巴夫的短片《房客》只有20分钟,2015年3月底亮相香港国际电影节,被英国《电影日报》(Screen Daily)评价为“直接有力,几近完美”。这是一个简短的难民故事。小伙子刚从伊朗逃往英国不久,替盲人做向导,但因为一些奇怪的毛病,比如听到直升机的声音便会眩晕、倒地抽搐,他的生意总是不能顺利完成,因而生存艰难,不得不被房东驱逐。导演马克马尔巴夫在过去的十部电影里,换过十个国家拍戏。在每个国家,他都能看到睡在马路边上的难民,包括他如今定居的英国伦敦。“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上现有1500万难民,其中不乏伊朗人,这是我关注他们的原因。”马克马尔巴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房客》是优酷“2015大师微电影”作品之一。“大师微电影”每年邀请四位亚洲电影导演拍摄电影短片,现已到第四届。除了马克马尔巴夫,2015年参与的导演还有蔡明亮、黄建新、严浩。《房客》之外,马克马尔巴夫还有一部长片《总统》在香港国际电影节展映。这部讲述独裁者落魄故事的电影,被香港人淘气地译为《总统大人着草了》(“着草”在粤语中意为“收拾细软,悄悄潜逃”),透着一种幸灾乐祸的喜感。马克马尔巴夫在香港电影节上。 (优酷供图/图)让盲人去看女王,这是种隐喻听到直升机螺旋桨转动就条件反射地抽搐,这种“关押后遗症”,源自马克马尔巴夫自己的牢狱经验。1974年,17岁的德黑兰南部穷小子马克马尔巴夫辍学,加入了一个伊斯兰激进组织,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试图推翻巴列维国王政权。一次刺杀国王的行动里,马克马尔巴夫冲向一个警察,妄图拔下他的枪射杀国王,身手不到家,反被警察射中背部和肚子,马克马尔巴夫只好躺在血泊中束手就擒。因为未成年,马克马尔巴夫没被判死刑,但此后他在牢狱里待了四年多,日日接受巴列维的秘密警察机构萨瓦克的折磨,以致马克马尔巴夫左腿的胫骨后来被完全摧毁,到现在行走还不太方便。在监狱里,马克马尔巴夫最大的消遣就是读书,他用超乎常人的速度阅读。读了超过2000本书后,他认定伊朗最需要改变的其实是文化,而非独裁者本身。他决定弃戎从文。1979年,伊斯兰革命旷日持久的游行爆发,伊斯兰精神领袖霍梅尼回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马克马尔巴夫和他的政治狱友们很快得以释放。新的政权十分懂得运用文艺来推动和传播伊斯兰价值观。一批电影人借助新政府的支持,展开了最初期的电影创作,其中也包括马克马尔巴夫。起初是写剧本,到马克马尔巴夫真正自己拍电影,已经是1983年了。他的导演处女作《托比·那莎》,讲述一个阿富汗女孩想成为总统的故事。此后,伊斯兰女性一直是他电影的主题之一。之后十五年,马克马尔巴夫几乎每年都会完成一部电影,但三分之一被列为禁片。不过只要花上一美元左右,就能在黑市上买到DVD,越是禁片,卖得越好。1997年,穆罕默德·哈塔米任职总统,对伊朗电影导演们来说,这是难得的一段较为宽松的时光。但好景不长,2005年,内贾德上任了。哈塔米卸任前不久,马克马尔巴夫和他面对面聊了一个小时。“我批评了他,我的很多电影没有解禁。他也虚心接受,说共创美好未来。他是一个好人。”马克马尔巴夫回忆道。内贾德当政的八年,马克马尔巴夫没再回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没有人身危险。内贾德上任后,马克马尔巴夫曾在阿富汗进行一些妇女儿童健康以及人道主义项目。没过多久,来自伊朗的恐怖分子向他们的活动地点安放了炸弹,导致一人死亡。他随后转移到塔吉克斯坦,但那里仍不安全,于是他继续辗转逃亡巴黎。2009年,内贾德连任后抓捕了上千名知识分子,马克马尔巴夫接连发言,成了声讨伊朗政府最卖力的人之一。巴黎警方十分紧张,恐怖分子潜入欧盟边界太过容易,他们甚至为马克马尔巴夫安排了官方保镖。马克马尔巴夫并不喜欢这样“猫捉老鼠”的游戏,再次迁徙,这次迁到了伦敦。《房客》在伦敦拍摄完成,20分钟里既有马克马尔巴夫辗转多处、对难民生涯的体验;也有他侨居伦敦、作客他乡的悲观感触。他故意在片中设置了两个盲人,让伊朗小伙子带着他们到泰晤士河边感受女王盛大的巡游。“让盲人去看女王,其实是种隐喻。这种盲,其实也是成千上万站在河边的人的盲目。”马克马尔巴夫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他们表面上充满热情,但不会关心脚下的小狗、躺在地上抽搐的人,没人关注自己之外的事,没人关注现实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总统》讲述独裁者落魄逃跑的故事,电影名被香港人淘气地译为《总统大人着草了》,着草在粤语中意为“收拾细软,悄悄潜逃”,透着一种幸灾乐祸的喜感。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他们成了自己曾梦想推翻的人2014年在格鲁吉亚拍摄的《总统》,源自马克马尔巴夫八九年前一个“烽火戏诸侯”式的灵感。也是在阿富汗,喀布尔。马克马尔巴夫去参观达尔阿曼宫,有人告诉他:这里过去是皇宫,现在阿富汗总统在里面办公。马克马尔巴夫站在那儿突发奇想:如果总统抱着自己的孩子,站在这个皇宫的窗口,看着“自己的”城市,他会用手头的权力,给孩子变出哪些戏法?比如,开启或者关闭整个城市所有的灯,那么正在比赛的球场会怎么办?正在进行的手术会怎么样?这个想法后来就成了《总统》的开篇。全城灯灭后,引发的是骚乱和暴动。瞠目结舌的老总统,仓皇间带着5岁的小孙子秘密逃跑。为了伪装自己,他们扔掉,躲进羊群,蓄起头发和胡子,甚至拿起吉他假充流浪艺人。在这场逃跑里,一老一小一边洋相百出,一边看尽了这个被自己糟蹋到千疮百孔,并继续被革命者破罐子破摔的城市。小孙子不断询问祖父,这些恐怖景象都是怎么回事。祖父无言以对,这些都是他犯下的错。“他回答孙子的一个个问题,渐渐回归了人性。”马可马尔巴夫说。《总统》的故事被置于一个架空的城市和虚构的总统身上。“原型有很多。”马克马尔巴夫承认,也许萨达姆、卡扎菲都是:“这十年在不同的国家生活过后,我并不只是关注一个国家。听到来自叙利亚的噩耗,我的悲痛程度可能不亚于听到利比亚、伊朗、阿富汗或者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的悲剧。”马克马尔巴夫把剧本改了很多次。尤其是在2010年底的“阿拉伯之春”后,他几乎是重写了后半段&&此前他想表达的是暴政的荒谬,此后他想讲的主题是:“复仇不是正义之举”。“成百上千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丧生。他们的共同想法是,只要杀了独裁者,一切都会好转,但事实并非如此。”马克马尔巴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阿拉伯之春&后,那些推翻独裁者的人,反而创造起新的独裁制度。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暴力、血腥。革命打破了社会的薄冰,人们的动物本能被释放。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个社会文化意识造成的问题。”这也让他回忆起自己曾经的那个狱友:阿里·哈梅内伊。当年同在监狱中,马克马尔巴夫十分喜欢哈梅内伊:“他们在那些年里,用自己全部的智慧在寻找民主。”出狱后,哈梅内伊做了两任伊朗总统。日,最高领袖霍梅尼去世后,哈梅内伊便接替了最高领袖的位置,一坐二十六年。哈梅内伊曾在2009年内贾德连任时为内贾德背书。当时哈梅内伊前脚表示坚决支持内贾德连任总统,后脚就发生了上千名知识分子被抓一事。因为这件事从巴黎搬家到伦敦的马克马尔巴夫,对这位前狱友非常不齿:“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了自己曾经梦想要推翻的人。”一部电影推动了一项法律的修改马克马尔巴夫最著名的电影,是从1999年开始拍摄,2001年完成的《坎大哈》,那年发生了“9·11”事件,这部电影获得的瞩目因此呈几何倍数增长。《坎大哈》也成了《时代》周刊2005年评选的“全球百部划时代影片”之一。1999年,马克马尔巴夫怀着一颗好奇心,偷偷跑去阿富汗。因为塔利班禁止在阿富汗进行影像拍摄和传播,所以当时除了马克马尔巴夫,很少有人把镜头对准过这块满目令人震惊的土地。马克马尔巴夫把自己乔装打扮成阿富汗人,每天躲避每隔几步就能遇上的塔利班巡逻兵。街上满是饥孩饿汉,后来马克马尔巴夫知道,在只有三十万人口的赫拉特,至少饿死了两万人。很多乞丐爬行在地上,无手无脚,多是伤于地雷。一年后,马克马尔巴夫开始沿边境拍摄阿富汗难民,这些难民们大多不知道自己参演了这部后来蜚声世界的电影。这部电影有个简略的故事:一名在加拿大避难的阿富汗记者,收到来自坎大哈、让人绝望的信件,妹妹在信中扬言要自杀。记者内心备受煎熬,决定冒险去一次坎大哈,穿越战争区寻找妹妹。电影里呈现的是一幅幅人间炼狱:孩子们从小就被教会如何使用武器,丈夫为失去双脚的妻子精心挑选假肢。一个抢劫者拿着刀入户抢劫,家里的男人也只能举起双臂,重复着:“真主是伟大的。”2001年5月,《坎大哈》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审团大奖。一年后,马克马尔巴夫继续拍摄了《阿富汗字母》。这部电影比《坎大哈》更让马克马尔巴夫引以为豪,因为它推动了伊朗一项法律的修改。当时,大概有300万阿富汗难民非法居住在伊朗,他们的70万儿童因此无处上学。《阿富汗字母》揭示了这一问题,影片上映后立刻在伊朗引发争议。最终,伊朗伊斯兰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允许阿富汗难民儿童在伊朗就学。这一法案让至少50万孩童受益。在伊朗,马克马尔巴夫最受争议的作品,是2012年的《园丁》。这部由马克马尔巴夫和他儿子共同完成的作品,恐怕是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导演在以色列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且探讨的话题是伊朗的禁忌:巴哈伊教(创立于19世纪中叶的独立宗教)。“尽管巴哈伊教从不干涉政治,但在伊朗生活的70万巴哈伊教徒,还是要受到伊斯兰政权的打压。有130个巴哈伊教徒现在被监禁在伊朗,还有一个80岁的男子和他的孙子,被判处20年徒刑,仅仅因为他们不是穆斯林。”2012年,马克马尔巴夫在一次采访中说。而他们之所以选择在以色列拍摄《园丁》,就是因为巴哈伊教没法在伊斯兰国家拍。马克马尔巴夫随后还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耶路撒冷电影节。按照伊朗法律,伊朗人前往以色列,回国后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除此之外,来自伊朗国内的各种公开抗议书、抗议活动早就山呼海啸,就差手撕马克马尔巴夫父子。“我试图通过艺术凝聚人。”马克马尔巴夫对此评论道,“我是电影的公民,电影没有国界的边框。事实上,在我的脚踏上以色列的土地之前,我的电影在很多年前就来过这个国家。”他说的没错。1996年,马克马尔巴夫讲述伊朗游牧民族的电影《魔毯》(Gabbeh)在以色列上映,那曾是第一部在以色列进行商业放映的伊朗电影。除了儿子,马克马尔巴夫的妻子、女儿也都是伊朗著名的电影导演。在香港电影节,他的妻子陪同他一起出席活动。这在普通伊朗家庭看来是无法理解的。马克马尔巴夫在自己超过一半的电影里着力表现着伊斯兰妇女的困境,在多次采访里,他都重复一句话:“我祖母嫁人的时候只有九岁,我妈妈十二岁嫁人,我妹妹也是。你能想象这是怎么回事?”在香港电影节上,他指向席间的一位女记者说:“如果你在伊朗,不包头巾,你会被人打,会被扔进监狱。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拍电影的原因。”马克马尔巴夫对如今的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十分感兴趣。“年轻人用手机拍片,传到网上,世界各地的人可以通过YouTube观看,他们才是伊朗最诚实的电影人。”马克马尔巴夫说,然后靠在椅子上开心地笑起来。网络编辑:zero责任编辑:李晓婷 刘悠翔 实习生 席郁兰 陆璐伊朗电影的国际化方法日,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落下帷幕,伊朗导演洛珊·班尼蒂玛执导的电影《故事》...伊朗电影的第三条路线“让观众坐下来看电影,结果只告诉他们一句话的信息,这是种侮辱。”伊朗电影《别离:纳德和西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评论官方微信
播放数:779587
播放数:303802
播放数:34968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是怎么一回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