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吴阶平吴氏家族族

兀良哈氏是不是蒙古吴姓_百度知道
兀良哈氏是不是蒙古吴姓
<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a.baidu.hiphotos.baidu&/zhidao/wh%3D450%2C600/sign=/zhidao/wh%3D600%2C800/sign=de0feee4d/359b033b5bb5c9ea32e71c39d339bd7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查看: 8727|回复: 68
分享阅读权限0在线时间0 小时主题精华0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439994积分594经验466 点金币1280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头像被屏蔽
UID439994积分594经验466 点金币1280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日、16日及12月5日,笔者曾先后3次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华士镇向阳村,对那里的元代驻镇江阴的蒙古族将军后裔李姓群众进行了探访。
  显赫的蒙古族将军世家
  南宋末年,蒙古族统军将领嘉那,尚元世祖姑越姬,世居蒙古,辅佐元世祖忽必烈定天下,战功卓著,官拜行军大元帅,赐佩金虎符。嘉那遂为江阴李氏南迁始祖。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元廷置河间路总管府,成吉思汗第六子阔列坚孙兀鲁带封为河间王。河间路领一录事司、六县、六州,州领17县。嘉那即驻札河间路。卒,葬宁津县西墓有纪绩碑。越姬诰封为河间郡一品夫人。
  嘉那子霑柯,袭大元帅廕守敕守镇江,再调江阴路,加封万户,是元代驻守江阴的第一任蒙古族将军。据《无锡掌故大观》载:“元(江阴路)蒙古官学教授一员(正九品,月俸钞一锭一十贯)镇守万户府达鲁花赤一员(正三品,月俸钞四锭四十五贯)将官,万户一员(秩俸与达鲁花赤同)。”统领子孙世袭。卒,葬归宁津县父茔之昭。其妻为右丞相燕帖木儿之女,生子八撒。
  霑柯子八撒(亦名伯察,皆为译音),袭父为江阴路万户,至元中,敕加上万户,赐号忽哩哈赤,卒,葬现江阴市青阳镇树家村中檀树坟。现尚存墓碑,碑高1.28米,宽0.46米,厚0.2米,石灰石质。遗憾的是碑文在“文革”中被破坏,字迹辨认不清。立碑时间,据家谱记载约在元至正年间,该碑十分珍贵,八撒之后人——树家村李氏,自元代至解放前一直派专人守护,最后一位守护者的后代叫李根富。笔者日第一次前往考察时,特为八撒将军墓献上哈达,以示敬意。
  八撒生两子,长子脱脱被召入大都。次子脱因,字明善,仍袭世廕万户,至正中,诏征张士诚死难,赠明威将军(按元史兵志记载为正四品),葬江阴市青阳镇邵歧村东。
  脱因生四子,长子帖帖,字淡如,袭祖父廕加封昭武大将军(正三品),授达鲁花赤,有抚驭才,人悦慕之,卒,葬青阳镇树家村檀树坟祖茔次昭穴。崇祀邑中名宦祠,娶延陵吴氏子二、宣、定。
  脱因次子丑斯,字静如,以世勋累官昭勇大将军(正三品)镇江阴州监制万户府,军名胥爱悦。至正十一年,奉命“督军九江”,率部进入宣让王镇戎区。宣让王“遗使谕旨”命令丑斯万户移戎安庆。至正十二年,威顺王宽彻普化,却因武昌失守和王印暂夺,恳请丑斯留驻其驻地,并且在郊野为丑斯万户设帐饯饮。出师屡捷。然不幸于至正十二年十一月,在追贼中流矢而卒,诏赠都元帅,丧归江阴州,州人哀且德之,祀於邑之名宦具列传赞郡邑志书,据《无锡掌故大观》载:“名宦祠在橒星门东,知县黄县传建,奉祀梁司马筠、唐赵和、宋崔立、王棠、徐耆、楼锷、戴溪、赵彦适、颜蒇仲、史隽之、杨孝儒、林庚、于浦、楚执柔、袁燮、郑谬、尤襄、郑应中、蒙古丑斯 ……共三十六人。”
  这里显然说明两点。其一丑斯是蒙古人,其二是江阴的名宦,载于县志之中。
  定,贴贴次子,字正三,与兄宣,从兄完,俱人才显。定得承祖廕为万户,在至正中,朱定等掠江阴,定以职御难殉矣,遗孤侄尚幼,外戚辅鞠以成,迁往砂山居,定之子侄,立为砂山(今向阳村)支之祖。
综上所述,嘉那之后,五世6位将军在元朝驻镇江阴。其中,3位将军为维护元朝政权而殉职,其忠诚将帅之气,是其显赫家族的真实历史显现。
  明代东林党“后六君子”之一——李应升
  李应升,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字仲达,号次见,自称石炤居士。他是江阴赤岸人,其父李鹏翀。
  明代,驻镇江阴蒙古将军后人生存险恶。先是帖帖长子宣,字正一,以文字辟为元崇庆府太守,累官至福建宣慰使,浙西道参知政事。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弃官归隐,篡修家谱,入明被追兵逮,挷树责问名姓,对曰,姓树,放,幸免。自此即以树为姓,即现青阳镇树家村之村名由此而来。后改姓为李。
  树家村八撒后裔,依照家规,隐德不仕,居乡务农,读书明理,繁衍生息。及至嘉那第十二世孙,诩,字原德,号戒庵,生于正德元年丙寅七月十二日,卒于万历二十一年癸巳五月十七日,年八十八。明嘉靖丙申(公元1536年)以增广授例入监历事,挂选期满不赴,隐居乡里,专事著述,培育后人。著有《戒庵老人漫笔》,该书现为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之一。
诩次子果,号复庵,字硕卿,以孙应升死忠追赠太仆寺卿。
  鹏翀,果次子,字程叔,号复见,邑库生。例授光禄寺监事。以子应升贵,先封南康府推官,后封福建道监察御史,加封太仆侍正卿。
  鹏翀次子,应升,是为嘉那第十五世孙。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江西南康府推官,以清廉著称。明史称其:“士民服之公廉,为之谣曰:‘前林后李,清和无比。’林谓晋江林学曾,卒官南京户都侍郎,以清慎著称者也。九江、南康间有柯、陈二大族,相传陈友谅苗裔,负固强梗,尝拒捕,有司议兵之。应升单骑往谕,皆叩头听命,出所匿罪人,一方以定。”
  天启二年,应升征授西台御史。呈疏己见,论及时蔽,朝纲松弛,文官空议,武将畏敌,边患强范,国土沦没,应振竦精神、严明法纪、奋然力行,天下事尚可为之。
  众所周知,明朝末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罪恶的名字——魏忠贤,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人,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延续了数十年的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不屈抗争,才产生了感天动地的东林精神。
  东林书院位于无锡市旧城区东门内,创建者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的掌门弟子杨时。元代书院荒废。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官至吏部郎中的顾宪成被革职,回到家乡无锡讲学。三十二年经官府批准修复东林书院,并且与其弟顾允成,及左都御史高攀龙共同携手办学,学人来自全国各地,不收学费,提供食宿。办学以联系社会、关心国事为宗旨,习课之余,议论时弊,抨击宦官弄权,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提倡躬行实践,强调气节。书院依庸堂的一付历史名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是顾宪成所撰。该对联充溢着对东林学子的勉励,同时也是对目光短浅、缺少气节的文人们的斥责。
李应升,作为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进士,因地域及人际关系,深受东林书院学风影响。天启四年,因觉魏忠贤必祸国家,密修阉党魏忠贤十六大罪状,代东林党首领左都御史高攀龙作“骇崔呈秀疏”,以声援杨琏等东林党人,遭魏忠贤大恨。天启五年三月,工部主事曹钦程授魏忠贤指意,劾李应升护法东林,被削籍还乡。
  天启六年三月,借李实劾周启元疏,将李应升列入周启元案中,事传至江阴,故人劝其离乡躲避,但是应升不应。遂被逮送至大都,遭严刑酷掠,于六月二日被杀,年仅34岁。
  崇祯初年,予以平反昭雪,赠太仆卿,谥忠毅,录其一事。
  李应升还是个藏书家,藏书5万余册于落落斋。其子李逊之,于崇祯年间将其父所遗之诗文杂稿整理刻印成《落落斋遗稿》十卷,后为《乾坤珍正气录》和《常州先哲遗书》所收入。
  李应升在明天启年间主持“白鹿洞书院”,曾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志》,他与当时分守九江兵备左参议陈梦龙、知府夏炜分别作序,世称李志。
其子李逊之著有《李忠毅公年谱》一卷,刊于《魏叔子文集》卷八,江阴近代文化名人缪荃孙编有《补辑李忠毅公年谱》一卷,可见于《烟画东堂四谱》。清代著名藏书家钱谦益为其作墓志铭,可见于《梅林家藏稿》卷四十一之文集十九。
  2004年,在无锡召开的纪念东林书院重修40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上,有缪澄江专论《东林后六君子江阴双忠缪昌其、李应升传略》之论文,该文收入《东林书院重修40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之第342~346页。
  总之,李应升,年少登科,为人聪颖、耿直,学识渊博,经世干炼,有胆有识,刚直不阿,清正廉洁,为国忠诚,不惧权贵,命从国事,对阉党误国祸国深恶痛疾,条陈罪恶,残遭所害,英年殉国。
  李应升时称东林党“后六君子”之一,被杀害于京都,震惊京城及中华大地,一代名人,至今芳名永垂。
总评分:&金币 + 20&
分享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QQ主题精华0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409218积分1376经验1180 点金币1962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七品, 积分 13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24 积分
UID409218积分1376经验1180 点金币1962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分享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QQ主题精华0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519868积分5157经验4101 点金币10561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六品, 积分 51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43 积分
UID519868积分5157经验4101 点金币10561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分享阅读权限0在线时间0 小时QQ主题精华0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381506积分701经验645 点金币560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头像被屏蔽
UID381506积分701经验645 点金币560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原来是鞑子
分享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QQ主题精华0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454885积分399经验398 点金币8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九品, 积分 3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1 积分
UID454885积分399经验398 点金币8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原来是胡人啊
分享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QQ主题精华0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281931积分1888经验1404 点金币4840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七品, 积分 18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12 积分
UID281931积分1888经验1404 点金币4840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好都家族都有显赫声世,有什么希奇。
分享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QQ主题精华0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174018积分6604经验6401 点金币2032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六品, 积分 66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96 积分
UID174018积分6604经验6401 点金币2032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分享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主题精华0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307770积分976经验750 点金币2256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八品, 积分 9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 积分
UID307770积分976经验750 点金币2256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31世路过。祖先是北方过来的,不一定是蒙古后裔。
分享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主题精华1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455659积分46405经验25921 点金币204837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五品, 积分 464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95 积分
UID455659积分46405经验25921 点金币204837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分享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QQ主题精华0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410882积分7206经验6903 点金币3026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六品, 积分 72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94 积分
UID410882积分7206经验6903 点金币3026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看帖顶帖留美德
分享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主题精华0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164605积分1540经验1401 点金币1387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七品, 积分 15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60 积分
UID164605积分1540经验1401 点金币1387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你是姓李的
分享阅读权限0在线时间0 小时QQ主题精华0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381506积分701经验645 点金币560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头像被屏蔽
UID381506积分701经验645 点金币560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古人有时候为了显示自己的血缘高贵,常常把自己的祖先和历史上的名人联系起来,沽名钓誉。
分享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QQ主题精华0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480716积分309经验229 点金币799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九品, 积分 3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1 积分
UID480716积分309经验229 点金币799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锡山李氏路过,贺赤岸李氏英才留名青史
分享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主题精华0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528243积分787经验646 点金币1408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八品, 积分 7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3 积分
UID528243积分787经验646 点金币1408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我祖上是谁啊,估计无名小辈,不然早传开了
分享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QQ主题精华2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280932积分4219经验4096 点金币1228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七品, 积分 42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781 积分
UID280932积分4219经验4096 点金币1228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牛头桥李氏特别牛!
分享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主题精华0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307770积分976经验750 点金币2256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八品, 积分 9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 积分
UID307770积分976经验750 点金币2256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李氏虽是大姓,但也是大杂姓。我是桐岐李氏,祖先有说是蒙古的,也有说是色目人的。
分享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QQ主题精华0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310875积分3276经验2986 点金币2898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七品, 积分 32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24 积分
UID310875积分3276经验2986 点金币2898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北国赤岸,那边还有一座李公桥。小时候我以为是理工桥呢!后来想想这李公指的就是李应升吧!
分享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主题精华0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164605积分1540经验1401 点金币1387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七品, 积分 15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60 积分
UID164605积分1540经验1401 点金币1387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江阴北国赤岸 李氏,华士沙山(向阳村)李氏,青阳邵岐李氏,桐岐(树家村)李氏,是一家人
分享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主题精华0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164605积分1540经验1401 点金币1387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七品, 积分 15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60 积分
UID164605积分1540经验1401 点金币1387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他们共同的祖先就安葬在树家村
分享阅读权限10在线时间0 小时QQ主题精华0好友记录帖子日志相册UID532040积分1213经验968 点金币2449 枚元宝0 个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七品, 积分 12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87 积分
UID532040积分1213经验968 点金币2449 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热心社员奖章
经常发表贴子,积极参于讨论,并有较高人气的版友。你看不到我~
看不到我……
视频: 分子解密者 吴姓源流 蒙古族吴氏P31型一例
<mendVideo();
分享给好友
分子解密者 吴姓源流 蒙古族吴氏P31型一例
下载至电脑
扫码用手机看
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手机扫码分享视频
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
分子解密者 吴姓源流 蒙古族吴氏P31型一例
扫码用手机继续看
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
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
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万万表情系列(VIP会员专享)
泡芙表情系列(VIP会员专享)
暴漫表情系列(VIP会员专享)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凯里吴氏源流与远口吴氏
远口吴氏家谱研究之
凯里吴氏源流与远口吴氏
姓氏是一个人、家庭及其家族的符号。在漫长的历史演绎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它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民俗学、人口学和地名学等诸多方面。
凯里吴氏源流与我国众多吴姓一样,源出主要有四:
1、上古时颛顼帝(高阳氏)时的吴权的后代和夏朝国王少康时的吴贺的后代以吴为氏。
2、舜的后代封于虞,因“虞”与“吴”音相近而姓吴。
3、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
周太王古公建氏族国周国,晚年欲传位于三子季历,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自动让贤,远走江南,以农为业。后由太伯建立勾吴国。周朝建立后,武王封太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改国号为吴。从此王族子孙及其臣民便以国为姓,此来源是我国乃至世界吴姓源流的主体。
4、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改用或借用汉姓而成为吴姓。
少数民族如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赫哲族在与汉族融合的过程中,改用或借用汉姓而成为吴姓。元、明、清时期,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由于入主中原建立了统一的政权,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加深,接受汉族文化而采用汉姓。
苗族吴姓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和广西交界的三角地带。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姓氏中,以吴姓最多最突出的少数民族是苗族。苗族原本无姓氏,受汉文化的影响,一部分苗族人民改用或借用汉姓而成为吴姓,但由江浙西迁出自姬姓且以国为氏的吴姓也因“久居夷地,受其所染,易其服,从其俗,习其语”融合或同化于土著苗族而形成苗民吴氏,如天柱远口吴氏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上述第1第2第4中的吴姓,多以我国黄淮流域及其以北较多,第3和第4中的苗族吴氏则以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居多。在贵州黔东南和湖南怀化地区的吴姓,大都是经由贵州天柱远口吴氏播散而来。凯里吴氏也多源于此,是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和吴泰伯的直系后裔。据《凯里市志》记载,越灭吴国后,吴氏王室及宗支逐渐向西转移。宋淳祐年间(),吴盛(笔者注:时任朝廷大理寺丞,因言事忤理宗宠臣贾似道,处境恶劣,遂弃官迁徙远口)徙达天柱远口,元代后陆续迁入凯里境内,多沿用吴姓,系境内最早使用汉姓的苗族。
元后至元年间(),吴氏一支始辗转剑河九脸,迁榕江平永,移三都,徙丹寨四方山,分迁舟溪黄金寨,分居甘超、岩头、虎场坡(茶林)、平中、石猛(石青)、湾水镇洪溪、曲江、翁绕(近江)、岩寨;大风洞乡毛栗庄、平良大寨、上炸;鸭塘镇川岩、万潮镇格河;三江、滥塘。
明弘治年间(),吴氏一支从天柱远口迁入地午屯寨,分居竹林、小米篙(欧巷)、米篙、桐木、长坡、笔书;湾水大塘、岩寨,九寨;龙场干打、华山、大土、雷公;虎庄瓦窑、平茶、干塘;平良都黎;大田新寨;洛棉中坝;五里桥洛邦、雷打岩、后庄;冠英黄猫寨、包里头;洛棉平初、罗母;鸭塘川岩;棉花冲。另一支迁黄平后于明万历年间()迁入湾水里稿,崇祯年间()分居加乐、小翁幽、大坪、洋排。清同治年间(),又有部分由里稿分迁平良辉报、门口山、都黎、田坝、高岩、五里桥后庄等。从里稿分迁龙场罗家院和黄平的融合于革家,以苗名译音姓罗和姓李。
清康熙年间(),吴氏往劳、高劳兄弟从天柱远口沿清水江捕鱼到湾水鱼良十里长滩定居,其后代九往、裸往迁长坡,扛往留居鱼良,后分居里仁、大风洞老君寨和黄平重安。同时,吴氏一支从远口辗转黄平迁入洗马河,分居大风洞苦李井、平良杉木台、湾水岩寨、五里桥小洛广和后山。一支从天柱远口迁挂丁南高,分居鱼寨、地午,后分为吴、皮二姓。另一支从天柱远口迁台江,后迁入南高、鱼寨、九寨岩脚。清光绪年间,一支从天柱远口迁入九寨,分居二龙、竹山背。
据《远口吴氏通谱》记载,远口太祖盛公4世悠公后裔自东坡徙黄平旧州白水寨、新州、施秉、凯里;5世训道公第三子世珠子四:尚声、尚算、尚柜、尚安,后裔徙凯里湾水一带;尚声与四弟尚安从湾水徙米好,又迁湾水鱼梁、翁绕开基。与当地苗族姑娘阿板结婚。殁后夫妻合葬尖九坡(苗语叫岭上岗),埋西朝东。子三:勾哥,勾加、勾若;尚据从湾水迁凯里地干、华山等地;尚算从湾水迁凯里舟溪等地;尚安,又名安红、独总,与长兄尚声徙居湾水鱼梁,葬鱼梁沟坎边。6世世德公于元代泰定年间()由远口迁地湖开基,德公第四子尚聪后裔朝则(与景子)于明嘉靖29年(1550)从地湖卢家弯徙凯里,后有吴再华也徙凯里;7世朝武迁兰川地锁,子明连后裔徙凯里三板桥;朝富子必斌的次子宣勇后裔也徙凯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成都吴氏家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