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耕地面积天镇县南河堡乡东宋家厂村耕地航空图

古今天镇县古今天镇境域清代雍正《山西通志》载,本县“东西广六十四里,南北袤一百七十里”。县治“东至枳儿岭三十里,南至西宁县牛湾庄(百)五十三里,西至阳高县徐家屯三十四里,北至边墙二十里”。“少东至新平堡六十三里,与丰川卫头道营南湾接界;东南至笔峰山五十里,与...
下载次数:5975次 | 浏览次数:6798次 | ()
古今天镇县
古今天镇 境 域 清代雍正《山西通志》载,本县“东西广六十四里,南北袤一百七十里”。县治“东至枳儿岭三十里, 南至西宁县牛湾庄(百)五十三里,西至阳高县徐家屯三十四里,北至边墙二十里”。“少东至新平堡六十 三里,与丰川卫头道营南湾接界;东南至笔峰山五十里,与怀安西宁两县接界;西南至阳高县界四十里, 至火烧岭一百一十三里与广灵县接界;东北至怀安县界李信屯四十五里;西北至阳高县界席家湾二十里”。 乾隆《天镇县志》记载边界与之雷同。 中华民国(简称民国)20 年(1931)《中华民国统计提要》载,天镇县面积 1627.45 平方公里。民国 35 年(1946)和 1949 年 4 月,两次划出桑干河南北大石庄等 19 村 51 平方公里。1949 年 4 月两次划出东马 营等 3 村归阳高。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新中国)成立后,在 1949 年 12 月划入原怀安县南高崖等 43 个自 然村 229 平方公里。同年亦划入原兴和县绿虎沟等 6 个自然村的土地。是时,全县面积 1803 平方公里。 1971 年 7 月划出马家皂等 16 个自然村 168 平方公里。至此,本县南北最长 64 公里,东西最宽 52 公里, 总面积 1636.4 平方公里。东与河北省怀安县、阳原县相邻,南和阳原县毗连,西同阳高县接壤,北与内 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及怀安县相楔。地理坐标:东经 113°53′30〃至 114°32′30〃;北纬 409′8〃至 40°44′ 35〃。 县治天镇城,位于南洋河南岸,踞东经 114。05’、北纬 40。25’交汇处。东北去怀安县治柴沟堡 39 公里;南下阳原县治阳原城 36 公里:西至阳高县治阳高城 32 公里,北上兴和县治兴和城 56 公里。东 进北京市 275 公里,南赴太原市 390 公里,西距大同、东距张家口各 90 公里。 建 置 春秋时,部族北狄人居住。 战国时,初期属代国延陵邑;其后,赵襄子元年(前 457)属赵国代郡延陵县。 秦属代延陵县地。 西汉,高祖六年(前 201)为代阳原、延陵县地。 东汉,为延陵乡,属代郡。 三国时属魏。黄初元年(220)属幽州,嘉平五年(253)后为鲜卑族占有。 晋元康五年(295)人鲜卑族封地。十六国时,地先后归后赵、前秦、后燕。 北魏置琦城、和堆城、石虎城。天兴元年(398)属司州,为畿内地。北齐、北周为北恒州郡云中县地。 隋为马邑郡云内县地。大业三年(607)为突厥占据。 唐贞观五年(631)归安边郡云内县地。其后设天成军。乾元元年(758)迁来横野军,仍称天成军。 五代时期,后唐为天成军。后晋属大同府蔚州地。天福三年(938),石敬瑭赂幽、涿、蔚等十六州,遂 人辽。 辽初为大同军节度使蔚州地。重熙十三年(1044)设天成县,属大同府。 金设天成县,属大同府。 元称天成县。中统二年(1261)前属宣德府,是后归兴和路。 明洪武四年(1371)改属大同府,不久废。二十六年(1393)置天成卫。 正统十四年(1449)镇虏卫迁至天成卫,二卫同治,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 清顺治三年(1646)并天成卫、镇虏卫,称天镇卫。雍正三年(1725)改制天镇县,属雁平道大同府。 民国元年直属山西省。民国 3 年(1914)属雁门道。民国 16 年(1927)直属山西省,为二等县。民国 26 年(1937)属山西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 34 年(1945)9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天镇县人民政府,属冀 晋一专区。民国 35 年(1946)10 月成立兴(兴和)怀(怀安)天(天镇)联合人民政府;中国国民党恢复天镇县政
府,属山西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 37 年(1948)元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天(天镇县)阳(阳原县)人民政府,3 月改为天镇县人民政府。8 月,中国国民党天镇县政府消亡。1949 年元月属察哈尔省察南行政公署。 1952 年复将天镇县划回山西省,属雁北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58 年合人阳高县,称阳高县,属雁北 地区专员公署。1961 年 4 月,分治,恢复原建制,属晋北专署;7 月属雁北专区。1968 年属雁北地区革 命委员会,1979 年属雁北地区行政公署。 附:日伪时期。民国 26 年(1937)10 月,设立伪天镇县政府,民国 27 年(1938)7 月改称县公署,隶属 晋北自治政府。民国 28 年(1939)9 月,隶属蒙疆联合政府晋北政厅。民国 32 年(1943)2 月,属蒙疆自治 政府大同省。民国 34 年(1945)9 月消亡。 区 划 明正德《大同府志》载,正德八年(1513)天成卫治天成城,辖前、后、左、中、右 5 所,60 个百户; 其中中所 lO 个百户,左所 16 个百户,右所 10 个百户,前后所各 12 个百户。下辖 43 堡寨:郭镇堡、谷 山东堡、谷山西堡、水桶寺堡、石庄儿堡、十里铺堡、肖家屯堡、许家堡、乐寨堡、双寨儿堡、清河堡、 张家庄堡、马家皂堡、定安营堡、虾蟆洼堡、上龙池堡、西要泉堡、王进堡、谷家堡、安家皂堡、枳楞屯 堡、沙沟村堡、鲍家屯堡、河南堡、小涧村堡、中沙河堡、榆林屯堡、原家皂堡、风神庙堡、游家店堡、 南孟家庄堡、北孟家庄堡、西嘴坡堡、赵家沟堡、盆儿井堡、常家庄堡、杨家庄堡、大堡村寨、芦子疃寨, 以及上畔庄堡、米辛关堡、方城堡、长胜堡。‘镇虏卫治天成城,辖前、后、左、中、右 5 所,58 个百户; 其中中所 11 个百户,右所、左所各 12 个百户,前所 13 个百户,后所 10 个百户。下辖 26 堡寨:任家湾 堡、李山堡、李家堡、永嘉堡、寒门堡、四方涧堡、朱山堡、枳儿岭堡、萧墙堡、长安堡、桃园堡、石羊 庄堡、阴山下堡、谷家堡、神头山堡、姜家屯堡、阴山上堡、乔子烟堡、武家庄堡、平安堡、东要泉堡、 娘子城堡、柳树屯堡、卞家屯堡、东马房堡、二十里铺堡。 清初,卫袭明制。雍正三年(1725)县内天镇城划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4 号;余分前、后、左、 中、右 5 都 11 里。乾隆十八年(1753)全县分 4 号 11 里,辖 258 村 10476 户。光绪十六年(1890)全县分 5 都,辖 260 村,15161 户。 民国 7 年(1918)实行区村制。次年,全县分 4 个行政区、48 个编村、4 个编街,辖 273 个实村,841 个民间、8 个商闾。23 年(1934)分 4 区 4 街、106 个主村(即 105 乡 1 镇)、171 附村、565 闾、2822 邻。 是年,全县有 341 个自然村。26 年(1937)9 月全县一区治驻天镇城,辖 40 主村、65 附村、203 闾;二区 区治谷大屯村,辖 19 主村、63 附村、94 闾;三区区治马家皂,辖 34 主村、13 附村、121 闾;四区区治 新平堡,辖 10 主村、30 附村、45 闾。 天镇城辖 4 街 77 闾。34 年(1945)9 月,共产党天镇县人民政府下设 7 个区。一区治驻天镇城,辖 19 村;二区治马家皂,辖 40 村;三区治水桶寺,辖 36 村;四区治米薪关,辖 29 村;五区治谷大屯,辖 32 村;六区治砖窑,辖 49 村;七区治新平堡,辖 17 村。是年,小盐厂、东太保、西太保、芦子屯、火烧岭、 上庄 6 村划归阳原县;东马营、西马营和东双寨分别划给阳高县。同年 10 月,国民党天镇县政府下辖 4 个行政区、143 村。36 年(1947)1 月,共产党天(天镇)、阳(阳原)、怀(怀安)联合县,驻姜后屯村,划 13 个区。37 年(1948)3 月,成立县人民政府,暂驻季冯窑,10 月移治天镇城,划 7 个行政区,辖 346 个自 然村。张小堡、刘泉庄、贺家窑及西枳儿岭复归本县。1949 年 4 月,咸水皂、西嘴坡、嘴儿图、王汉庄、 康石庄、大石庄、东福地、西福地、二分滩 9 村及拣花堡、王府庄分二次划归阳原县,将西枳儿岭划归怀 安县。同年 12 月,划入怀安县的南高崖、大庄科、殷家窑、小十字河、南井沟、李家窑、冯奈庄、大平 沟、车道沟、陈家洞、王会庄、高家寺、耿家梁、曾家岔、宋家窑、大台子、木家河、阳坡、南沟、大老 沟、乔家窑、左所沟、台家坪、册龙沟、水眼梁、东辛窑、赵家窑、马家沟、草沟、李家梁、,东减昌沟、 黄土岭、阎家梁、水冲口、黑石沟、水岔湾、庙沟、大西沟、西减昌沟、董家沟、雀儿坪、水村、黄草岩。 1950 年元月,全县划分为 6 个行政区。一区治城关,辖 23 村;二区治马家皂,辖 41 村;三区治南 河堡,辖 69 村;四区治新平堡,辖 31 村;五区治谷大屯,辖 62 村;六区治张西河,辖 42 村。是年有 行政村 215 个。 1954 年划乡,全县共分城关、大营盘、新平堡、辛庄子、常胜山、五里墩、史家窑、瓦窑口、永嘉堡、
砖窑、夏小堡、白羊口、水磨口、谷后堡、盛家庄、张西河、水桶寺、朱家屯、鲍家屯、姚明庄、于八里、 东沙河、刘家庄、三十里铺、兰玉堡、孙家店、南河堡、滑家沟、油房窑、顾家湾、胡家屯、阎家梁、谷 大屯、姜后屯、孙家河、韩家梁、范牛坊、安家皂、杨家窑、高南庄、大庄科、西黑石、小井沟、南高崖、 薛辛窑、马家沟、贾家屯、上阴山、赵家沟、左家屯、范家庄、柳子堡、袁家皂、定安营 54 乡和城关镇。 1956 年撤销常胜山等 35 乡, 增设 11 乡, 全县有 30 乡 l 镇。 1958 年 3 月, 又裁并为 27 乡 l 居委会。 同年 8 月,政社合一,27 乡仍划为 27 个人民公社;10 月与阳高县合并。1959 年 3 月,境内有新平堡、 逯家湾、谷大屯、马家皂、南河堡、张西河、米薪关、天镇 8 个公社 147 个管理区 239 个大队。 1961 年 4 月恢复县建置,原境域不变,有 l 镇 8 社,即天镇(城关)、谷大屯、米薪关、马家皂、新平 堡、逯家湾、张西河、南河堡、安家皂。嗣后又调减安家皂;改天镇镇为城关人民公社;增南高崖、谷前 堡、贾家屯、赵家沟、孙家店、三十里铺 6 个人民公社。下辖 240 个生产大队。城关公社设 1 个街居委会。 1962 年 1 月调增东沙河、将军庙、宣家塔、大营盘 4 个公社。此时,全县分 18 个人民公社,1 个居 委会。辖 262 个大队,946 个小队,4 个街居委会。 1971 年 7 月,马家皂人民公社所属右所窑、张家窑、龙池堡、东一柳营、安家皂、冯家窑、袁家皂、 温小堡、枪架营、兴隆堡、马家皂、同庆窑、顾家营、西一柳营、东要泉、定安营 16 个自然村划归阳高 县。斯时,全县划 17 个人民公社,辖 211 个大队,840 个小队(357 个自然村)。 1981 年 2 月调设城关镇,下辖 5 个街居委会。全县分 17 个人民公社 1 个镇,辖 270 个大队、947 个小队、5 个街居委会(357 个自然村)。 1984 年有 5 镇 13 乡,辖 270 个行政村,5 个街居委会。(320 个自然村)。1987 年城关乡更名鲍家 屯乡,次年 12 月撤销,所辖 4 街居委会 11 村归城关镇。 1990 年全县分 5 镇 12 乡、271 个行政村、5 个街、辖 320 个自然村。见天镇县村庄发展对比表。 附:日伪时期区划 民国 27 年(1938)伪天镇县公署设 4 区 1 街,辖 103 主村、171 个附村,属有 344.个自然村(街)。 一区治城关,辖 105 村;二区治谷大屯,辖 82 村;三区治马家皂,辖 47 村;四区治新平堡,辖 40 村。 民国 31 年(1942)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将张小堡、刘泉庄、贺家窑、西枳儿岭划归伪察哈尔省万安县。民 国 32 年(1943)划分 1 街 11 联合村,辖 344 自然村(街),即城关街,辖县城内 4 条街;永定村,治大石庄, 辖 18 村;永安村,治马家皂,辖 19 村;石梯村,治贾家屯,辖 26 村;米薪村,治米薪关,辖 29 村; 云峰村,治谷大屯,辖 53 村;双平村,治东双寨,辖 17 村;沙河村,治东沙河,辖 28 村;南洋村,治 谷前堡,辖 25 村;清水村,治张西河,辖 34 村;永乐村,治永嘉堡,辖 36 村;延陵村,治新平堡,辖 55 村。 县城乡镇 县 城 城 邑 县城位于境域中部,海拔 994.米。泥河出其西,百丈河(八里河)自南绕其东,南洋河濒其北。 地表下湿,盐碱浸渍,仅高南洋河床 3 至 5 米。 唐《元和郡县图志》载,贞观十三年(639)已有天成军,此时为“军”治。辽、金、元相继为天成县治。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始为天成卫,后宣德元年(1426)兼为镇虏卫治,并驻大同镇东路参将都司署。清初 为天镇卫治,雍正三年(1725)复为县治;设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4 号。乾隆十八年(1753)有户 1000, 民国初年,属一区辖域,设 4 个编街;6 年(1917)有户 450,人 3000 余口。城内面积 1.5 平方里。8 年 (1919)下划民闾 47,商闾 8;27 年(1938)设 1 街,辖 77 闾,户 1948,人口 8568。34 年(1945)抗战胜 利后设 1 街 4 村。37 年(1948)9 月后,废闾邻,属一区政府辖域,设 4 街。翌年,有户 2214,人 8000 口,非农业人口 4155 人。1954 年属城关乡,辖 4 街。1959 年属天镇公社境域,设东北、东南、西北、 西南 4 个行政村, 4 个居民委员会。 1990 年 7 月人口普查有户 6145, 人 20864 口; 其中非农业人口 14985 人。 唐贞元十一年(795)至十六年(800)间,始筑土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因旧城址筑砖城,四周浚有 护城壕。明万历和清乾隆等年间屡有修葺,至民国初年,垛口孔方,城池俨然。民国 15 年(1926)晋军和
西北军混战后毁坏渐有加重。1950 年至 1958 年多有附近驻军和群众剥除城砖建造营房、厂社等。1990 年仅残存西和北文化教育县城内明至清雍正年间,有卫学 1 所,雍正后改为儒学,并设有紫阳书院 1 座。 清末有儒学 1 所,义学 1 处,教堂 2 处。民国初年有高等小学堂 1 所。民国 8 年(1919)县立模范国民学校 1 所,民办学校 2 所。民国 23 年(1934)有男、女高等小学各 1 所,街办国民小学 3 所,耶稣教办小学 1 所。民国 27 年至 34 年()有实验小学 l 所,耶稣教办小学 1 所,教堂 2 处。1949 年后,有县 办 4 所小学和新华书店。1956 年后又相继设立天镇县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城关 镇中学、职工学校各 1 所,县广播站、电影队、文化馆、县剧团各 1 个,以及电大工作站、电视差转台、 县卫生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山西省会计函授学校函授站等。 医 疗 清末民初有兽医 1 家,中医 2 家。民国 21 年(1932)开本县第一家西医诊所。民国 23 年(1934) 有西医诊所 3 家,中医和药铺 15 家。1949 年有西医 7 户、中医 7 户、兽医 1 户,始立县医院 1 座。1990 年,有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城关镇医院及防疫站、妇幼保健站、药材公司及 2 个医药门市部,个体行医 2 户。 贸 易 清光绪年间有座商、摊贩 120 余家。民国 15 年(1926)后,兵变且遭荒旱,商户蚀本,行业衰 减,要有布行、六陈行、杂货行、饼面糕点行、杂艺行、铁木手艺行。民国 27 年(1938)后,座商铺面仅 开 90 多家。布铺有巨锦成、复生成、德恒源、大生源、大生瑞、世和瑞等 17 家;六陈行有德源辰、德恒 兴、巨锦泉、德恒泰等 10 家;杂货行有和成永、德茂隆、芳万红元、长泰和、美万红元等 16 家。糕点、 饼面铺有福兴斋、仲三元等 6 户,还有染房、药铺、车铺、书店、客店、当铺、木器铺、剃头房、照像馆、 裁缝铺、估衣铺、自行车修理等 30 余家。1949 年底有座商 117 户、摊贩 142 户,并设立国营第一家“酒 业专卖处”。从商者 610 余人。1952 年建县供销合作社,城关供销社及粮食小组。1954 年增设百货、纺 织品、食品 3 个公司;私营商业发展到 140 户,饮食业 5 户,服务业 20 户,个体摊贩 405 个。分有理发 5 户、照像 2 户、旅馆 12 户、澡堂 1 户糕点 3 户、旧货 14 户、煤炭 1 户、医药 3 户、副食 59 户、蔬菜 12 户、杂货 8 户、烟酒 15 户、肉业 1 户、文具 3 户、百货 16 户、棉布 5 户,共有固定资金 6.63 万元。 1955 年公私合营后,均成为集体和国营企业。1990 年,有糖酒、烟草、百货、日杂、饮食、服务、蔬菜、 副食等公司 18 个,商店门市 60 个,有证个体商户、摊贩 61 个;税务所、信用社各 1 个,储蓄所 5 个, 银行 3 家。 工 业 民国 24 年(1935)有砖瓦业 3 家、铁匠炉 6 户、磨坊 lO 户、缸房 3 户、醋铺 5 户、沙场 2 户、 石印局 2 户、缝纫 10 户、制鞋 5 户、皮毛 7 户、黑皮 3 户、席坊 3 户、染房 4 户,以及铜银匠、箩笼、 麻绳匠等多户。1949 年有磨面坊 25 户、匠艺作坊 54 户,内有染房 4 户-、印刷 l 户、木业 2 户、铁业 20 户、自行车修理 1 户、糖坊 1 户、油坊 2 户、沙场 3 户、皮麻绳匠 6 户、铜匠 3 户。从业人员 304 人。 1953 年 由作坊组成榨油合作小组,大车、木业生产合作小组,及全县第一家铁业生产合作社。1956 年后相继兴建 印刷厂、淀粉厂、糖厂等。1962 年调整。1976 年后发展加快。1990 年,有农机制造修理、印刷、酿造、 建筑、食品加工、皮毛、五金制造、铸造、化工编织、粮油加工、土豆加工、乳品加工、木器制造、纸箱、 制鞋、服装、修配、针织、无线电元件、地毯等 26 个厂社;其中地方国营企业 8 家,城镇集体企业 18 家。 另有个体汽车修理、电器修理、副食加工、木器制作等 lO 余户。 交 通 清代置有天城塘、天城军站,夫马羽檄,为宣化、大同府间必经城镇之一。民国年间,有通往 阳原、阳高和枳儿岭的简易公路。辟有天城至火车站专车、专线。1950 年后,大张(大同至张家口)公路、 天阳公路、天兴公路,辋辐四乡。80 年代客、货运日增 1984 年,日发张家口、大同、阳原、兴,和以及 南高崖、将军庙、孙家店等地客车 12 对,日运量 640 人次。1990 年,新增私人客运,日往大同发运 3 至 5 次,南高崖、大营盘、孙家店各 l 至 2 次。驻有雁北汽运公司长途汽车站,本县 3 个汽车运输公司。 供水 县城内民国年间有甜水井 5 口,余皆为咸水井。1968 年和 1983 年分建水塔 2 座,并逐渐配备 滤水池、输水管道,遂使机关、学校、企业以及居民,均已饮用淡自来水。 建筑 唐代始有法华寺,之后历元、明、清千余年,兴建卫、县官衙,寺、庙、观等 20 余处。1950 年城内有庙宇建筑 17 处,完整的 7 处(大、小马王庙、南观庵、真武庙、慈云寺、善堂、老爷庙),其余有
4 处改为小学,6 处半毁或全毁。1966 年后,除慈云寺建筑完好外,余皆改建或拆除。1969 年后,市政 建设逐年增多。1990 年已建有楼 30 多幢,影剧院、大礼堂 2 处,平房学校 10 所,体育场 1 处,医疗处 所 6 处,广播电视、文化图书设施 3 处,以及党政机关、厂社门店、交通邮电、供水、供电等建筑设施多 处,基本形成水、电、沥青街面、绿化、公路、邮电、文化等公益设施配套的新型城镇。 乡 镇 城关镇 北隔南洋河与谷前堡镇相望,南越砂梁坡和米薪关镇并立,西连东沙河乡,东接张西河乡。民 国 34 年(1945)9 月,始设城关镇,治西南街。1948 年后,为一区。1953 年为城关镇,翌年改为乡。1958 年为天镇人民公社和居民委员会。1969 年移治东北街。1982 年合为城关镇。 总土地面积 74. 9 平方公里, 平川占 75%,山丘占 25%。境内有大坝沟水库。主产玉米、谷子、小麦和蔬菜。传统有酿制、铁木、粮 油加工等行业,摊贩较多;1978 年后,建筑和运输业增多。从 1956 年起先后办起小五金、铸造、塑料、 砖瓦等工厂;主要产品有暖气片、塑料编织袋、塑料薄膜、高压塑料水管、油布、砖瓦、石料等。名胜古 迹盘山寺(已毁)。镇驻有公安派出所、民事审判厅,有中学 1 所、小学 1 所。 新平堡镇 位于晋、冀、内蒙古交界处,北濒西洋河,南横清凉山脉,西隔长城和内蒙古兴和县为界, 东和怀安县接壤。秦、西汉为延陵县地。明为边疆极冲之地,戍堡并峙、烽堠相望。民国初为四区辖域。 民国 27 年(1938)为伪延陵村。民国 37 年(1948)为七区。1950 年为四区。1954 年为五里墩、史家窑、辛 庄子、常胜山、新平堡乡域。1958 年为新平人民公社。1984 年改制为镇迄今。总土地面积 124 平方公里, 南高北低,最低海拔 1000 米。山地、丘陵、平川各占总土地的三分之一。无霜期 105 至 120 天。境内有 五里墩河、十字河。主要种植玉米、谷子、山药蛋、小麦。潘家窑盛产黄芪。天兴、柴黄公路在此交汇, 公路交通较为方便。红土窑有桦门堡,新平堡有玉皇阁。镇治新平堡,明清为新平路驻地,建有参将署、 守备衙门等。民国为区、村治。1948 年后,亦为区、乡、公社所在地。本堡迟至在明代即为和双山以北少 数民族贸易商品的集散地。《天下郡国利病书》称“平远堡、新平堡系一大市场”。清末民初,遗风不减, 有商家 60 余户。其中座商 40 多户,主要有药铺 4 户,兽用药铺 1 户,缸房 4 家,醋铺 6 户,当铺、染 房各 1 户,木匠铺 2 户,布铺 10 户,杂货铺 9 家,糕点铺 5 户,肉铺 3 户,面铺 2 户,木杠房、糖坊、 裁缝铺、铁货铺各 1 户。外有张家口市、柴沟堡、天镇城店铺 6 户。民国 20 年后两次遭土匪洗劫,渐至 衰落。民国 34 年(1945)有座商十多家,余多为摊贩。平时送货上门,秋后下户收款或兑粮。1952 年,恢 复到 49 户,资金 2900 余元。1956 年有 79 户、120 余人。嗣后,仅供销社 1 家而已。1978 年后,个体 旅店、饭馆、糕点、屠宰、酿制、照像、镶牙、理发、钟表、机电修理等商业服务业年有发展。1990 年, 个体经商户达 54 家。 清代本镇有义学。民国 21 年(1932)始有两级小学校 1 所,女子初级学堂 1 处。1990 年底全镇有中学 1 所、小学 25 所,信用社、兽医院、卫生院、广播放大站各 1 个。县级驻镇单位有邮电所、药材收购站、 法庭、公安派出所、农机公司新平分店、食品收购站、粮站等。 谷前堡镇 南踩南洋河,北枕环翠山,西和阳高县为界,东与宣家塔毗连。明代为边疆极冲之地。民国 初年为一区辖域。民国 26 年(1937)为伪南洋村辖域。1948 年为一区。1953 年为水桶寺、白羊口、水磨 口、谷后堡乡域。1958 年合为谷前堡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镇迄今。总土地面积 129.9 平方公里。 北高南低,川区和边山峪口区分别占 20%和 80%。主产谷子、山药蛋和水果。水果产量居全县第三位。 水磨口槟果、谷后堡苹果较多。京包铁路、张同公路横贯全境,交通方便。民国初年已有货运和装卸业。 1949 年后长足发展。1982 年后,个体运输连占鳌头。1990 年经营大中型拖拉机 93 台、小型拖拉机 202 台、汽车 57 辆,分别占全县总拥有量的 30%、24%和 30%。多从大同市往张家口、北京、天津、秦皇 岛及康保县、尚义县等地贩煤,为邻近工业厂社拉运燃煤、建材等。镇内有淀粉厂、粉丝厂、农机修造厂 等,主产玉米淀粉、粉条、麻纸等。镇治谷前堡,民国 27 年(1938)日伪南洋村治。 1956 年后是乡、公社、镇治地。宣统三年(1911)平绥铁路在堡北置天镇火车站,渐以货运、客运繁盛。 民国 10 年(1921)有煤店 5 户,猪肉店 1 户,货栈 2 户。34 年(1945)有花轱轮车 50 余辆。自 1949 年, 逐渐驻有天镇汽车站、阳原县物资转运站、县粮食局一库,化肥、造纸等企业。1978 年后,贩煤运货业勃 发。迄止 1990 年全堡有汽车 8 辆、大型拖拉机 11 辆、小型拖拉机 30 辆、皮车 96 辆。堡周围驻有工业、
司法、税务、金融、铁路、公路部门下设单位,工业、商业、农业、外贸、物资、粮食部门仓库等共 36 个,俗称“二码头”,实为“交通之乡”、“县工业区”。 光绪十七年(1891)始有耶稣教传人,并有组织分布。境内有明代长城蜿蜒西东。 逯家湾镇 北抵清凉山,南环阳门山,西和宣家塔接壤,东与河北省怀安县为界。明为后所、清末为后 都辖域。民国初为一区,28 年(1939)属伪永乐村。1948 年后为六区。1954 年划砖窑、永嘉堡乡。1958 年属逯家湾人民公社,1984 年改称镇。总土地面积 140.7 平方公里。南北高、中间低,南洋河横穿全境。 传统作物为谷子、山药蛋、黍子及槟果、李、杏、桃,新增玉米、葡萄、红枣、苹果、梨等,为县水果主 要产地。境内贾家山、薛家窑等有铁矿,1958 年至 1961 年驻有县铁厂。1985 年建成精铁选矿厂。京包 铁路横贯全境,建有永嘉堡火车站,交通方便。境内构筑北京军区后勤军用仓库。永嘉堡是明代大同镇东 路五大戍堡之一,明清和民国时期为县东部最大集镇。镇治下湾,宣统三年(1911)平绥铁路在村北建永嘉 堡火车站后,日趋发展。民国 26 年(1937)有煤店 2 户、客栈 1 户、粮商 1 户、烟酒铺 2 户、私营邮电代 办所 1 处:1958 年始驻县办(后为镇办)中学 l 所;1990 年已有镇办医院、兽医院、信用社、电影队各 1 个;有广播、税务、公安、铁路、粮食、邮电等分支机构 12 个。有个体饭馆、屠宰、副食、旅馆等 10 多 家。全镇有小学 19 所。 米薪关镇 北接城关, 东通谷大屯, 南邻贾家屯, 西连孙家店、 东沙河。 民国初为二区; 民国 27 年(1938) 为伪米薪村;1948 年归三、四区;1954 年为油房窑、滑家沟、上阴山、胡家屯乡;1958 年置米薪关人 民公社;1984 年易名镇至今。总土地面积 95.5 平方公里。境内溪峰夹峙,东沙、南沙、北沙三河冲刷, 水土流失严重。无霜期 118 天。传统作物以莜麦、山药蛋、谷子为主,新增玉米。上下阴山产苹果。孤峰 山产石料。天阳公路纵贯全境。境内有孤峰山水库及孤峰山。光绪十七年(1891)有耶稣教传人,并形成组 织。镇治米薪关,明为天成卫军戍四堡之一。清代,东扼怀安,南锁阳原大道,北通县城,为交通衢口。 民国 27 年(1938)为伪米薪村治,1956 年后连续为乡、 公社和镇治。 治内民国初年有面铺 1 家、 缸房 1 户; 26 年(1937)后增杂货铺 1 户。1990 年有邮电所、变电站、公安派出所、信用社、税务所、法庭、工商行 政管理所、粮站、广播放大站。镇政府机关为二层楼,全县乡镇一级政府建楼房者唯此一家。另有株高 20 米的松树一株。 三十里铺乡 位于县治西。东与南河堡乡接壤,南和孙家店乡毗连,西北和谷前堡为邻,西、西北、西 南与阳高县为界。民国初,为一区;民国 27 年(1938)为伪沙河村。1948 年后为三区,1954 年为三十里 铺、兰玉堡乡;1958 年并为三十里铺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乡至今。总土地面积 64 平方公里。全乡地 势平衍下湿,百分之七十为盐碱地。海拔 980 余米,无霜期 124 天。白登河、柳林河流经 8 村,水利条件 较好。传统作物以谷、稗、黍、糜为主,新增玉米、甜菜。清代和民国年间盛产土盐和土碱,兰玉堡为最。 新中国初期,加工曹达,行销天津。70 年代绝产。境内有兰玉堡电灌站;盛产仔猪,远销保定、包头。乡 治三十里铺村。清代为铺递之一。1954.年后为乡和公社治地。全乡有小学 5 所;有乡卫生院、信用社、 兽医院、电影队;县级驻乡分支机构有邮电所、税务所、公安派出所、粮站、广播放大站。 孙家店乡 位于县治西南,西与阳高县为界,南峙大疙瘩山与、赵家沟为邻,东和南河堡接壤。民国初 年为一区,民国 27 年(1938)为伪双平村辖区。1948 年为四区,1950 年为三区,1954.年分别为范家屯、 孙家店乡,1958 年属南河堡人民公社,1961 年为孙家店公社,1984 年改称乡。总土地面积 57.8 平方 公里,南高北低,南山北滩。主要传统农作物谷子、山药蛋、黍子,新增玉米。乡办企业有农机修造和酿 造业。全乡有学校 11 所,卫生院、兽医院各 1 座。乡治孙家店,1990 年县级分支机构驻有邮电所、税务 所、公安派出所、广播放大站。高家店有古杨树 2 株。陈唐公路经孙家店、高家店,斜穿境北端。 南河堡乡 位于县西南。北濒南洋河,西和三十里铺、孙家店乡相邻,南和贾家屯相通,东与东沙河、 米薪关毗连。民国初年为一区,民国 27 年(1938)为伪沙河村。1948 年为四区,1950 年后为三区;1953 年分为南河堡、顾家湾乡,1958 年并为南河堡人民公社,1984 年改称乡。总土地面积 51.5 平方公里, 南高北低,三分之一为丘陵区,三分之二为平川区。传统农作物有谷子、山药蛋、黍子、稗子等,新增玉 米。川区土地平坦、肥沃,南有孤峰山水库居高临下;东有三沙河经流乡界,水利好,为商品粮主产区之 一。全乡有初中 1 所,小学 11 所,卫生院、电影队、文化站各 1 个。沙沟寺原是慈云寺庄子。乡治南河
堡,民国 35 年(1946)为三区治,1953 年后是乡、公社治地。本堡清末有当铺 1 户。民国初年,有缸房、 商铺数家。1965 年后,因粮食生产多次被评为地区和省级农业先进集体。盛产苹果。 东沙河乡 位于县治西南,北临南洋河,西濒三沙河,东和城关镇接壤,南同米薪关相衔。民国初年为 一区,民国 27 年(1938)属伪沙河村。1948 年为三区,1954 年分设于八里、东沙河乡,1958 年后属南河 堡人民公社;1961 年设东沙河人民公社,1984 年易名为乡。总土地面积 39.8 平方公里。南高北低,三 分之一的土地下湿盐碱,无霜期平均 124 天。传统作物以谷、黍、糜、水稗为主,新增玉米。土地平坦, 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水利条件好,全县产粮区之一。小麦、玉米、甜菜为大宗,誉称小麦之乡。全乡有 草滩 2912 亩,农田林网建设突出。有乡卫生院、兽医院各 1 所,信用社、乡电影队各 1 个,小学 11 所。 据考,境内于八里村北有古城遗址 1 处。季冯窑在 1948 年为县人民政府驻地。乡治东沙河村,民国 27 年为伪沙河村治,1954 年为乡、公社治地至今。因集体养猪、 造林多次受到地区、省和国家农林部门表彰, 盛产苹果。 驻有邮电所、税务所、粮站、广播放大站、公安派出所等县属分支机构。 贾家屯乡 位于县治正南,北接米薪关,南连赵家沟,西通南河堡,东峙将军庙。民国初年为二区治域, 民国 27 年(1938)为伪石梯村。1948 年为四区,1950 年为二区,1954.年分属贾家屯、柳子堡、胡家屯 3 个乡,1956 年合归贾家屯乡,1962 年称公社,1984 年复为乡。总土地面积 59.1 平方公里,沟壑纵 横,均为山丘区,最低海拔 1200 米,有草地 4051 亩。传统以谷子、山药蛋、黍子为主,新增小麦、玉 米。水源不足。天阳公路纵贯全境,路经二村。有乡卫生院 1 座,中学 1 所,小学 11 所。境内楼子疃村 有明代景家寺遗址,塔儿村塔山有云峰寺遗址。夏家屯村有解放军烈士陵园 1 座。乡治贾家屯,民国 27 年(1938)起为伪石梯村治;1954 年起一直为乡治。治内驻有邮电所、税务所、公安派出所、广播放大站、 供销社、药材收购站、粮站、食品收购站等县属分支机构。 将军庙乡 位于县治东南。南与阳原县为界,西通贾家屯、赵家沟,北、东和谷大屯山连。民国初为三 区治域,民国 27 年(1938)为伪石梯村域,1948 年归五区,1954 年归杨家窑、左家屯、西黑石 3 个乡, 1956 年并将军庙乡,1961 年置公社,1984.年改为乡。总土地面积 74.5 平方公里,均为山区,最低 海拔 1400 米,无霜期 95 天至 105 天,有草地 31000 亩。南沙河源于本乡。主要粮食作物有谷子、山药 蛋、莜麦、黍子及豌豆,新增玉米。山药种植面积占总耕地 40%左右。土地薄,水源缺,亩产低。全乡有 中学 1 所、小学 15 所、有卫生院 1 座。境内藏有褐煤、大理石、橄榄石。有天南公路穿越。交通不便。 民国 34 年(1945)后,为共产党活动地区。左家屯曾为天镇县委、县政府驻地。将军庙村 1956 年始为乡, 公社治地。驻有县分支机构邮电所、税务所、广播放大站。 赵家沟乡 位于县治南,北楔孙家店、贾家屯乡,西至南相递与阳高县、阳原县为界,东与谷大屯沟通。 民国初为三区,民国 27 年(1938)为伪永安村。1948 年为二区,1950 年为二区,1954 年分属柳子堡、高 南庄、范牛坊、赵家沟乡,1958 年属马家皂公社,1961 年置赵家沟公社,1984.年改为乡。总土地面积 119.4 平方公里。属山区,土壤薄,水源缺,水土流失严重。水系属桑干河流域,虎沟河源于此境。传统 作物以谷子、山药蛋、高梁、莜麦为主,新增玉米。境内有天阳公路穿越;有 1958 年修建的石门(又称赵 家沟)水库 1 座;有 1977 年修建全县最大的五级高灌 1 处(仅能用 1 级);产有泥炭、玉髓等。泥炭旧时已 有开采。有乡中学 1 所、小学 17 所,卫生院 1 座。乡治赵家沟,1954 年始为乡、公社治地至今。驻有供 销、粮食、邮电、广播等部门县属分支机构。 南高崖乡 位于县治东南。北与怀安县、南和阳原县分界,西和谷大屯相通。清末,属直隶怀安县。民 国 17 年(1928)属察哈尔省怀安县一区,四区地域。1949 年 12 月始为天镇县五区,1954 年分属姜后屯、 马家沟、南高崖、大庄科、阎家梁乡。1958 年属谷大屯人民公社,1961 年置南高崖人民公社,1984 年 改为乡。 总土地面积 229. 2 平方公里, 均为山地, 西高东低, 海拔最低 1000 米, 重峦迭嶂, 有草坡 110419 亩。洪塘河网络境内,水土流失严重,无霜期 95 至 105 天。主产山药蛋、莜麦。山药蛋播种面积占作物 面积 40%左右,并产野豌豆、黄芪、西大黄等。有天然山杨林和桦林。1980 年后始种水地小麦。养羊为 主。有天南公路通南高崖村,交通不便。有铁矿、磷矿。有中学 2 所、小学 36 所.卫生院 1 所。乡治南 高崖村,1954 年始为乡治所至今。治内驻有邮电、税务、公安、粮食、供销、药材、广播等县属部门分支
机构。 谷大屯乡 位于县治东南,北临张西河、南抵将军庙、西连米薪关、东通南高崖。民国初年为二区,民 国 27 年(1938)为伪云峰村,1948 年为五区,1954 年分为小井沟、孙家河、谷大屯、韩家梁乡。1958 年 合为谷大屯公社,1984 年改为乡。 土地面积 110.2 平方公里,东高西低,三面环山,中流东沙河,水土流失严重。有草坡 34213 亩。 作物以山药蛋、莜麦为主,次为谷、黍、野豌豆。新增玉米。全乡有中学 1 所、小学 2l 所,卫生所 1 座。 有铁矿。天南公路横贯全境,路经 3 村。谷大屯村民国初年为区治、乡治沿袭至今。村内有明代古榆一株。 驻有邮电、粮食、广播 i 供销、税务、食品等县属部门分支机构 6 个。 张西河乡 位于县治东,北倾逯家湾镇,南仰谷大屯、米薪关,西与城关镇毗连,东和怀安县为界。民 国初年为一区,民国 27 年(1938)为伪清水村。1948 年为六区,1954 年分为盛家庄、朱家屯、张西河、 姚明庄乡。1958 年归张西河人民公社,1984 年复为乡。总土地面积 116.6 平方公里,南高北低,为黄 土丘陵区,有草地 35779 亩。无霜期 115 天至 120 天。水源不足。传统作物以谷子、山药蛋、黍子为主, 次为莜麦、高粱,新增玉米。境内东南溜冰台北麓有黑龙寺林场,朱家沙沟源于境内。张同干线公路横穿 全境,路经 4 村。境内清代设义学 1 所,民国有两级小学 1 所,1990 年有中学 1 所、小学 24 所,兽医站、 卫生院各 1 所;有云母和铁矿及糠醛厂。乡治张西河,因傍古道日渐繁盛;民国 27 年(1938),为伪清水 村治。1948 年后,一直为区、乡、人民公社驻地。迄止 1990 年驻有供销、广播、邮电、粮食、税务、食 品、公安等部门县属分支机构 7 个。 宣家塔乡 位于县治东北,北籍二郎山,南倚阳门山,东连逯家湾镇,西接谷前堡镇。民国初为一区, 民国 27 年(1938)为伪南洋村。1948 年为六区,1954.年分为瓦窑口、夏小堡乡。1958 年并入逯家湾人 民公社,1962 年置宣家塔人民公社,1984 年改为乡。总土地面积 86.9 平方公里,为峪口地区。南低北 高,向东倾斜。土壤多石碛。南洋河流经 6 村,均有灌溉。有草坡 20963 亩。主要传统作物为谷子、山药 蛋、黍子、高粱,新增玉米、甜菜。槟果、苹果等产量冠全县。村村有果树,誉称花果乡。瓦窑口村独占 果乡魁首。京包铁路设夏小堡站,天兴公路纵经南北,交通便利。1978 年后,运输业发展较快,劳务输出 较多。全乡有小学 12 所,卫生院 1 所。有明清大同镇直属戍堡瓦窑口;有明长城。乡治宣家塔村,驻有 邮电所、广播站、供销社、夏小堡火车站等部门分支机构。 大营盘乡 位于县北端,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北隔双山和内蒙古兴和县交界,东和河北省怀安县 接壤,南隔西洋河与新平堡相望。民国初年为四区,27 年(1938)为伪延陵村。1948 年为七区,1950 年为 四区,1954.年设大营盘乡,1958 年属新平堡人民公社;1962 年置大营盘人民公社,1984 年为乡。总 土地面积 60.2 平方公里,南低北高。主要传统作物有谷子、山药蛋、高梁、黍子,新增玉米。境内有清 光绪年间大众渠一条,浇地 1 万余亩。全乡有小学 8 所,卫生院 1 所。有县乡公路通东马市,路经 7 村。 境内有明长城 7 公里多,有明代马市平远堡,其东有古汉墓遗址。乡治大营盘,产芦苇、杞柳,清末民国 年间为编织之 乡。 汉代长城遗址(新平堡镇境内) 附:村名由来 本县自然村中,以姓氏命名的 156 村,以地形地貌命名者 115 个,以演变易名者 40 个,以传说定名 的 20 个,以产物定名的 3 个 j 意愿定名 1 个,方位定名的 17 个,无考的 5 个。可录者有: 西马市 明隆庆年间始开马市。市场初设在平远堡,后移至新平堡,遂新辟马市,建有马市楼。明万历 《三云筹俎考》图标示平远堡北的马市为旧马市。后因地理位置为西,故名。 水磨口·明成化《山西通志》有水磨口,有堡。嘉靖二十五年(1546)筑土堡,称镇口堡,驻军。堡东有 山峪名水磨口,曲通边墙之外。清末,复称。 常胜山 明成化《山西通志》、正德《大同府志》、清乾隆《天镇县志》有常胜堡。明永乐元年(1403) 筑土堡,为哨马营、驻军。址踞山腰,清末遂称。 白羊口 明成化《山西通志》称“白杨口”,有堡。《读史方舆纪要》称嘉靖四十四年(1565)筑土堡,
名镇宁堡,守白羊口、威虎口等峪口。清乾隆《天镇县志》名白阳口,村内石碑称白羊口。 东沙河 清光绪《天镇县志》载为袁沙河。村址在三沙河东畔,民国初始称。 西沙河光绪《天镇县志》载称陆沙河。民国年间,因村址在三沙河西畔,改称。 西宋家厂 清宣统三年(191 1),三沙河冲毁宋家厂村,村人在原地依河建村。河东为东宋家厂,河西 遂称。 塔儿村村东靠寺塔山,山有明代砖塔一座,故名。 马家沟 清光绪《天镇县志》考为北魏《水经注》中话台亭。 大桥原为游家店堡。堡西在清康熙年问建有便行桥、补行桥,渐名。 逯家湾 清咸丰年间称“王家伙房&,系永嘉堡富户王氏庄子。该村逯氏四兄弟,购买此地经营,遂称。 相隔二里,分上湾、下湾两个自然村。属永嘉堡。1949 年后合一行政村;1961 年后分为上湾、下湾两个 行政村。 永嘉堡 原名王宝屯。明成化十七年(1481)修土堡,改称永嘉堡。正德《大同府志》载,镇虏卫辖永嘉 堡。 肖墙堡相传辽代萧后驻兵于此,有井水盈溢。萧后走后,井水如故。井名萧后井,堡名肖墙堡。明正 德《大同府志》载,属镇虏卫。 水桶寺 传说原名红对井。明正统八年(1443)建显化水通寺,因寺得名。正德《大同府志》载,天城卫 辖有水桶寺堡。 南河堡 明正德年间称里仁村,是后改称南河堡。 季冯窑 村内石碑记述,明万历初冯成举定居立村,因村址在三沙河畔,初名“冯沙河”,后改为“冯 家窑”,再后称季冯窑。清乾隆《天镇县志》有季冯窑。 砖 窑 原为李家寨属村,清乾隆《天镇县志》无名,光绪白舍科原名北舍科村,附属永嘉堡,村落居 其北而名;与永嘉堡属村南舍科相分而称。 阎家园 原为天镇县委党校和县第二苗圃属地。1986 年秋,南河堡乡贺家梁村因人畜吃水困难,全村 迁入,阎姓居多,故名。 村名变更 1981 年经省政府批准, 新平人民公社黄家湾生产大队因和东沙河公社黄家湾大队重名, 更名北黄家湾 生产大队。南高崖人民公社乔家窑大队十字河,因和新平公社十字河重名,更名小十字河。 废弃村名 1949 年前废弃村名有:一顷坡、南舍科、薛南沟、谭家堡。 1983 年经县人民政府普查,已无人居住的自然村有:孙家园、上梁、下梁、东梁、土泉、绿虎沟、破 屋(属下阴山大队)、王家窑、破屋(属武家山大队)、东阳坡、冷家沟、庙沟、殷家窑、宋家窑、雀儿坪、大 台子、水眼梁、水村、黄草岩、车道沟、前细巴沟、兰家坡、许家寨、九亩湾、前榆沟、吴家洼。 新平堡,一个古镇的前世今生 边疆极冲之地 明代沿长城修建的城堡不计其数,主要作屯军之所,但部分城堡军民混居,天镇新平堡即是最典型的一个。 从平远头向西 7 公里,即到新平堡镇。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 年)明朝军队在此筑土堡, 驻新平路分守参将,隶属于大同镇。直到清雍正三年(1725 年),将天成卫、镇虏卫合为天镇县后,才开 始由天镇县管 辖。所以,“先有新平堡,后有天镇城”这句话就成了新平堡人颇骄傲的口头禅。 新平堡西与内蒙古自治区以长城为界。9 月 2 日上午,记者在堡西的镇政府看到,政府西墙外不远即内蒙
古自治区的地界。这里历来为“边疆极冲之地”,据《天镇县志》载,嘉靖二十五年(1546 年),新平堡 守备驻军近千人,守边 18 里,边墩 26 座,烽火台 16 座。明成祖朱棣曾御驾亲征,在此地与瓦剌首领顺 宁王马哈木决战。 晋北“晋商”故里 新平堡最让人骄傲的历史是它曾经有发达的商贸业。史载,明隆庆年间,设西马市,每年阴历七月初三至 十四开集贸易,为明朝“国家级”贸易,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广交会”了。平遥古城被称为晋商故里,而 新平堡也堪称晋北“晋商”的故里,这里的大商人虽不像日升昌的老板那样名扬天下,但也称得上富甲一 方,他们曾经把店铺开到了二连浩特、俄罗斯等地。 现在,新平堡的北街仍是商贸一条街。街面仅两步宽,但两边店铺林立,商品齐全。令人惋惜的是,古老 的店铺建筑已大都被改建或正在改建。在四五十间店铺中,原汁原味的古建筑仅存一间,窗户上的木窗棂 仍古色古香。据了解,每年的阴历五月十八,这里都要开物资交流大会,周边冀、蒙的村民纷纷来赶集, 很是热闹。 一万元的照壁 在新平堡村东南角,记者找到了一户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从大门一进去是一堵照壁,上面的砖雕 十分精致。往西往东各有一个小门,从西门一进去就看到了主人孙振乾,一个口齿有些不清的 68 岁老光 棍。他告诉记者,现在住的房子是他的祖爷爷买的原明朝参将(新平路最高军事长官)的住宅,而他的太 爷爷是做布匹买卖的大商人,“从父亲那一代起就败啦,我们兄弟几人都没咋念书,三个兄弟都在阳高和 大同,过得都不太好。”。年近古稀的孙振乾仍靠种地为生,由于生活困顿,他把祖先留下的东西都贱卖 了。去年,一个南方人要出一万元买那个照壁,县旅游局局长没让他卖,“他们说那是好东西,留着将来 搞旅游时让人们看”。 艰难的旅游开发 与曾经繁华的新平堡相比,现在的新平堡冷落多了。据了解,新平堡镇是天镇县 3 个贫困乡镇之一,去年 全镇人均年纯收入 1046 元,比全县人均纯收入低了 600 多元。而新平堡镇党委书记杨守亮对开发旅游很 是热衷。他说,全县就数新平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天镇有 11 个城堡,新平堡就占了四个,分别是新平 堡、保平堡、桦门堡、平远堡,已全部被列入天镇县旅游发展规划中。但目前由于资金严重不足,规划的 实施举步维艰。杨守亮说,如果能把新平堡的明清民居全部修旧如旧,有望将新平堡建成晋北的“平遥古 城”。现在最紧要的是采取紧急措施,将居民正在拆毁的古代建筑抢救下来。“凭借长城和城堡这些旅游 资源,我觉得新平堡还是大有希望的。”但同时他也很无奈,“最头疼的还是缺钱啊,想开发却没钱投入, 长城沿线和我们情况相似的乡镇有很多,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天镇平远头:至今犹见古风存
平远头一带的长城 出大同天镇县城一路向北,沿着曲折陡峭的山路,奔波 40 多公里后,便是一个被称为“鸡鸣一声闻三省”
的山村———新平堡镇平远头村。外长城,就是由河北经平远头村进入山西的。 记者是 8 月 29 日一大早启程的,虽然在来平远头村的路上,对这里的长城有各种想象,但在村东头和长 城的突然遭遇,还是令记者感到十分 意外。 眼前,就是刚刚进入山西境内的长城:历经千年沧桑,演变得已经像北方庭院的常见的土板墙,墙体全部 用黄土夯筑而成,只是更宽、更高一些。秋天的阳光下,城墙上的青草有半尺多高,郁郁葱葱,散发着一 阵阵清香。 登上墙顶,往东眺望,一个老乡指着 300 米外的一个古老的烽火台说,到那里就归河北省了。再向北望, 一条公路直通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和县。据当地人介绍,这段长城最早修筑于汉朝,明朝除进行加固外,为 在军事上“双保险”,又在西北面 4 公里处沿双山山脊修了一道城墙,当地人管那叫“头道边”,而从村 东进入的这道长城叫“二道边”。内外两重城墙在山西的长城中是比较独特的,只有在天镇县和大同市新 荣区才有。 平远头地处山西、河北、内蒙古交界,但社会治安却出奇地好,村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几年来,村里 没有出现过一个违法犯罪的人。天镇人说,平远头的人憨厚,跟那儿的长城一样敦实。 平远头人说起长城, 自豪之情常常溢于言表。 “这长城一头连着山海关, 一头连着嘉峪关, 有一万里长呢。 ” 闻讯赶来的平远头村 11 岁的小学生石建东对记者讲。据了解,平远头村民都以爱护长城城墙为荣,以破 坏城墙为耻,极少在城墙上和城墙周围取土。 石秀才,今年 52 岁,一位典型的北方农民。曾经当过几天民办教师的他自告奋勇当上了村里的“长城保 护员”,虽然一分钱工资也没人给,也没人给他颁发工作证,但只要发现谁家大人小孩挖长城的土,他就 会上前制止。村里的人都对他十分尊敬。石秀才说:“平远头村经常来记者,这村子将来有发展前途呢。 谁都知道,文物只有年代长才值钱,长城贵就贵在它的年代长,这段长城有两千多年历史呢。长城不仅是 平远头的宝,也是全中国全世界的宝呢!”
第1篇/共1篇
查找更多“”
在线阅读后可以选择免费下载word版本的 天镇历史,内容干净整洁,没有任何广告,方便阅读。
如果感觉该内容很优秀欢迎转载到任何网站,尽量保留该页面链接:/view/c0ff.html
慧知网()提供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西省耕地面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