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明朝顺德美食最好集中地方县白藤地名现在哪里地方?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论文)东南亚视野下的历史、文化与区域:地方文学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论文)东南亚视野下的历史、文化与区域:地方文学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4:19:4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论文)东南亚视野下的历史、文化与区域:地方文学
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名调查报告
我的图书馆
地名调查报告
地名调查报告
& 关于地名的调查报告,主要对地名的历史渊源、变迁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经过分析综合,客观地写出书面报告。
1、写调查报告的格式参考课本。
2、把查找的资料和自己的实际考察结合起来写(查找的资料要有所取舍、筛选,不能生搬硬套,过于书面化)。
3、报告内容要用事实说话(例如书中的调查报告第二自然段中丁丁根据采访和看资料获得的信息,第三自然段写出自己调查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可以说这条苏州街是用民脂民膏建成的。” )
4、调查报告的内容分以下几部分:
第一,所调查地方的位置和概况。
第二,地名的来历(历史渊源)。
第三,地名的变迁情况。最早什么样,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以大雁塔为例,要写出它的来历,最早的样子,还要写出它的变化,2005年重建以前是什么样。)
第四,现在是什么样。
5、调查报告的语言要简明扼要。
注意:千万不能把查找的资料生硬地堆砌在文章中
地名调查报告范文
华清池地名的调查报告
一、采访别人
二、查资料
三、实地考察
华清池南依骊山,在西安东约30公里的临潼骊山脚下北麓,北临渭水,西距古都西安30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山水风光使其倍受历代帝王垂青。古时已是长安附近的旅游胜地,自周幽王修建骊宫至唐代几经营建,先后有“骊山汤”、“离宫”、“温泉宫”。唐玄宗李隆基诏令环山列宫殿,宫周筑罗城,赐名“华清宫”,亦名“华清池”。后安史之乱,建筑残存无几,宋、元、明、清至民国逐渐衰败。
解放前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在这里,这次事件直接引起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中国抗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被列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后,依照唐代形制几经扩建,始具现今规模。唐华清宫遗址是我国现存惟一的一处皇家御用汤池群和我国最早的一所皇家艺术院校,在其遗址上建起了唐御汤遗址博物馆、唐梨园艺术陈列馆,以翔实的文物资料展示出华清池的6000年沐浴史和3000年皇家园林史。
现在的华清池只是唐华清宫的一部分,是在清代重建的基础上不断整修扩建而成的,占地面积85560平方米。景区分为东部沐浴场所、西部园林游览区、南部文物保护区三部分,东部沐浴场所设有尚食汤、少阳汤、长汤、冲浪浴等高档保健沐浴场所,西部园林游览区主体建筑飞霜殿殿宇轩昂、宜春殿左右相称,南部文物保护区展现发掘出土的文物。
华清池不仅见证了封建统治者的奢华生活,见证了中华民族同心协力抵御入侵者的团结精神,还见证了祖国飞速发展的今天,当然她还能看到祖国灿烂的明天。
调查报告作文
题目:宝鸡地名的来历
内容来源:1,问父母和亲戚邻居2,上网查资料3,实地考察
报告内容:
宝鸡市在陕西关中西部,是一座古老而又充满历史典故的城市。它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的美誉。
宝鸡原来的名字叫做陈仓,因为有陈仓山而得名。两千多年前,秦文公在这里修建了“陈仓城”。秦始皇统一七国后,在此设下陈仓县。唐朝时改名宝鸡县,此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宝鸡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三皇时期。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就诞生于宝鸡的蒙峪。据考证,宝鸡原有三个神农祠,其中以九龙泉的神农祠最壮观。九龙泉,泉出九穴,其水清澈透底,香甜甘美。此遗址在今宝鸡渭河南岸神农乡峪泉村。
宝鸡自古以来,就是关中的要地。汉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陈仓改名为宝鸡是唐朝安史之乱时的事情。最初,唐肃宋是改陈仓县为凤翔县,后因城南鸡峰山常有“宝鸡啼鸣”,唐肃宋认为是吉祥之兆,于是他改“凤翔”为“宝鸡”,将陈仓县改称为宝鸡县。从此,宝鸡这个吉祥而美丽的地名就一直被沿用下来了。
现在的宝鸡市管辖地区有三个,即金台,渭滨和陈仓区。管辖的县有九个:凤翔,歧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县。市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5万,其中市区人口75万。
附件:1,宝鸡的美丽景色
2,摄影:一望无际的美丽宝鸡
报告人:乐乐
西安骡马市街调查报告
题目:西安骡马市
内容来源:上网查资料
报告内容:
西安骡马市街位于东大街东段南侧,北起东大街,南至东木头市。长612米,宽7米。南北柳巷以西,呈南北走向的长方形,西柳巷横贯基地中央。占地68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此街原为唐长安城少府监所在地,唐末以后渐为居民坊巷。明清时此街为牲畜交易市场,故名。清《咸宁县志》将该街记为“骡马市”。1966年改名工农街,1972年恢复原名。改革开放后,这条街成为专营服装的商业街。2007年这条街开始拓宽改造。浓缩了西安商业发展的历史,见证了西安商业的兴衰变迁,享誉西北、历尽沧桑的百年老街,地处市中心商业繁华路段,且与素有。“天下第一楼”之美称的钟楼同处一条轴线,得天独厚,占尽地利,是西安古城寸土寸金之商业旺地。
以前的骡马市是一个卖马,卖牛的地方,现在这里建起了楼房,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有百货大楼,有咖啡厅,有电影院等,是一个购物的好地方。
附件:骡马市街道图片
报告人:张效源
顺德地名由来的调查报告
资料来源:向爸爸妈妈了解、上网查询。
佛山市顺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北临广州,毗邻港澳,面积806平方公里。境内绝大部分是江河冲积的平原,河涌交错,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春。
顺德的诞生
公元1452年,即明景泰三年,当时的朝廷将原南海县的东涌、马宁、西淋、鼎安四都三十七堡分划出来,加上新会的白藤等地,设置了一个顺德县。县治设于太艮,后改名大良。立县至现在,已经五百五十多年了。
当时统治者为什么要划出这么一个顺德县?自有其政治、社会背景。
明代中叶,朱氏皇朝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外患频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不绝。当时南海冲鹤堡雇农黄萧养,率众首倡反抗剥削和压迫,有勇有谋,致被诬为贼,被官兵逮捕系狱逾年。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9月,黄萧养密约同囚十九人破狱而出,聚众至一万人起义,到处击败官军,攻城掠地,声势浩大。一年后,起义武装发展到十多万人,水陆两路围攻广州城。用计俘获官军指挥王清,击毙广西安阳伯。龟缩在广州城内的大官,“三司登城望之,刃矢森然,相顾涕泣,”皇朝震动。其时黄萧养号称东阳王,以五羊驿为行宫,围广州城近一年。至明景泰元年,朝廷派出一批官将,调集两广、江西三省兵力,水陆并进。四月,黄萧养的兵船千余艘,在市郊与官军大战。黄萧养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后来黄萧养在白鹅潭不幸中箭落水牺牲,群龙无首失去指挥,以致败散。于是统治者在惊魂稍定之后,于景泰三年建立一个新县,名为“顺德”,意即“顺天之德”,要群众永作顺民,不再造反。顺德县就是农民同封建政权斗争的产物。
顺德的发展
建县后的顺德,由于水、旱、虫、风等灾害连绵,民不聊生,三角洲各县人民反抗不止。从黄萧养1449年大规模武装起义以来,经二百多年,顺德人民的起义从没有停息过,就在黄萧养的家乡冲鹤华中地区,到十七世纪中叶,就有以吴亚九、潘廷赞为首的一些贫苦农民,借庆祝元宵闹龙灯的时机,武装反抗,破县城,劫官库,散赈贫民,斗争持续了一年多。
直到一九四九年,解放大军分左、右、南三路入粤。南路军的主力为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的一、三、四团及第四支队。边纵一团于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八日解放了东莞,二十三日横渡珠江在莲花山登陆后直攻市桥,守敌八百多人投降,番禺遂告解放。十月二十七日,边纵一团进军顺德,顺德从此解放。
1992年3月顺德撤县建市,2003年1月撤市设区。全区现有10个镇(街道),108个行政村,89个居民区。户籍人口116。31万人,流动人口86。9万人,旅居港澳台的乡亲及国外华侨40多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人民充分发挥政策、地缘和人文优势,逐步使顺德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发展成为现代新兴的工业城市。顺德于1993年被批准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1999年被确定为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2000年至2003年连续四年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之首。2005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6。1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062。3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05。98亿元,各项税收(含海关代征税收)合计125。0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49。07亿元。
顺德是中国公路网络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区内国道、高速公路和快速公路连成一体,将区内工业区、港口与外地重要城市、港口紧密相连。区内各镇区之间快速公路网络完善,公路密度超过每100平方公里189公里。
顺德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景色怡人。年平均气温为21。9℃;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13。1℃;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8。7℃。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多达1649毫米,年平均湿度为81%。2至3月份多低温阴雨天气,7至9月份为台风活动季节,台风期间有时发生强台风,对农作物造成较大损害。
馆藏&12532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丰富多彩的潮汕地名:内涵深远 妙趣横生-中新网
丰富多彩的潮汕地名:内涵深远 妙趣横生
  地名是个体地域的指称,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人类聚居地所起的名称,是用来指代地域的语言符号,具有音、形、义三要素。地名世代相因,完整保留了它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地方的命名和地名的沿革都与当地的地理方位和历史沿革、以及地名所反映的地方民俗等密切相关。可以说,地名是人类文化史的活化石。潮汕人杰地灵,地名丰富多彩,内涵深远、妙趣横生,这里撷取其中的一些趣闻。
  因实体方位而得名。潮汕地名多与地理特点、形状,或与某一突出山川、河海的位置密切相关,往往带有东、南、西、北、内、外、前、后、口、阴、阳等方位名词,直截了当指明地名所在的位置,如揭阳、揭东、揭西、溪东、溪西、北湾、南湾、寨内、外埔、田心、西港、港内、湾头、东港、前溪、港口等,或定其位,或取其性质特点;有的则直接用数字来排列顺序,如陇一、陇二和横一、横二等。这类地名让人一看就知道所处位置,一目了然,便于查找,对研究当地的地理环境也很有帮助。
  因地形地貌而得名。虎屿、羊屿、狮山、象山、鸡笼山、莲花山、双髻山、双乳峰、香炉山……这些对地形地貌和自然地理进行形象性描述的地名,或象其形、或状其貌。土壤、水文的特色也是命名的依据,如红涂岭、白沙、淡水、急水、赤坎、青澳、乌石等。土壤颜色的不同、水质的清浊、水流的缓急也都成了地名的专名部分。潮汕地区海岸线漫长,沿海各地辟有大大小小的港口,因而地名中多有“海”或“港”字,如澄海、靖海、海山、海门、潮港、上港、西港、仙港、沫港、港畔等。岁月流逝,沧海桑田,有些以港命名的地方已不见港口,但历史上那里曾经有过港口,或与港口有过某种关系,则是必定无疑。潮汕江河纵横,统称为“溪”,滨河而居的村落便称为“某溪”或“溪某”如潮阳的东溪、范溪、桃溪、那溪、流溪、全溪、里溪、龙溪、溪口、溪北、溪头、溪美,澄海的新溪、前溪、南溪、溪南等。反映滨海地名的还有“埭”和“e”字,仅澄海就有海埭(海岱)、上棣、埭头、尾埭(美埭)、上埭尾、下埭尾和东e、公e、老田e等。潮汕地名高频用字的“陇”意指江河或海边冲积而成的沙脊,如汕头的金陇、西陇、下陇,惠来的寄陇、华陇、东陇,澄海的冠陇(冠山)、东陇(东里)、内陇、横陇、梅陇、陇尾等。“坑”的本意指山沟,带坑字者必定是山区,如揭西柑坑、泮坑、山东坑等,凤凰山区有月藤坑、四水坑、南坑、石坑、坪坑、坑美等。
  因经济物产而得名。经济的发展促使聚居地的形成,聚居地的地名往往就是当地经济发展的记录,从地名中可以窥见当地经济类型及其特点。潮汕农村以种植水稻为主要生产方式,不少地名便带有“洋”字,如汕头牛田洋,潮阳的北洋、前洋、洋心,惠来的埔洋、洋尾,普宁的涂洋、什石洋,揭阳的西洋、翁洋,揭西的南洋、后洋,潮州的洋东、洋头等。这个“洋”并非海洋,而是田野的意思,连片水稻一望无际,此谓之“洋”。因而有“潮汕一大怪:洋在内,海在外”之说。直接以“田”或“园”作地名的也有很多,如澄海的田寮(龙田),潮阳的凤田、官田、仙田、海田、南田、西田、桃园、旷园,惠来的何田、彭田、图田、詹厝田、华园、美园等。“田”、“园”有别,“田”指水田、稻田;园指种植蔬菜、番薯等经济作物的旱园。潮汕商品经济活跃,繁荣的手工业作坊和众多的行铺曾在城镇中兴过。这些地名构成了小商品集散地的分布图。潮州府城有竹蔑街、打石街、打银街、当铺巷、东丰栈巷、元盛栈巷;潮安铁铺镇、揭阳锡场镇、河浦玉石村也莫不如是。澄海盐灶乡早已不产盐,当然也无灶,但依然通行的地名使人们不会忘记:这里曾是以垒灶煮盐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居民聚落。无独有偶,在汕头西部老市区,火车已是遥远的记忆,而火车路和火车左旁街道的名字却沿用至今。在潮汕城乡,以当地著名土特物产作地名的比比皆是,如:棉城、棉湖都因遍植木棉树;榕城多榕树、樟林多樟树,樟籍村则是1949年由“樟树下”改为今名。不言而喻,梅林镇梅树成林,枫溪区、枫溪村便是枫树成林;饶平汤溪镇、丰顺汤坑镇、揭西汤前村和流沙汤坑村皆因当地有温泉;茶园村盛产油茶、白藤村盛产白藤、N园村曾集中种植N叶树、南澳紫菜石常年长紫菜,也就顺理成章了。
  因时代政治而得名。这是特殊的人文地名,带有命名时期的政治色彩,烙下时代的印记,大多是政区地名、聚落地名和文化地名。潮汕很多城镇有中山路、中山公园,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在广大民众中的崇高威望。饶平县城黄冈镇丁未路是为了纪念丁未黄冈起义。汕头市区的民族路、民权路和民生路显然是民国时期用孙中山“三民主义”起的路名;“七日红公园”是为纪念周恩来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曾在这一带坚持7天而命名。潮阳红场镇清代时叫林厝村,1955年为纪念革命苏区改称苏林村,1986年设镇再改称红场镇,以纪念红场革命旧址。跃进路、红领巾路等都带有新中国成立后的时代色彩。有些地名还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易名。“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少地名改为“红卫”、“红旗”,以赶时髦。“文革”结束,拨乱反正,又都陆续改回原来的地名。从汕头老市区的“四永一升平”(永安、永和、永兴、永泰、升平)和“四安一镇邦”(怀安、怡安、万安、棉安、镇邦)充满东南亚风情的骑楼老街,到东部新区的“山”(南北走向的华山路、天山路、衡山路、嵩山路、泰山路、黄山路)与“水”(东西走向的黄河路、长江路、珠江路、韩江路、榕江路、练江路、珠池路),现代化高楼林立的通衢大道,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见证了汕头改革开放、特区成立30年翻天覆地喜人变化。历史上,一些因地标性建筑而起的地名也或多或少“涂”上了政治色彩。南澳石亭街因街中有石亭(牌坊)而得名,那是为表彰南澳副总兵郑芝龙剿山寇、抗击外来侵略的功绩而在街道中构筑石牌坊。潮州城内有侍卫府巷,侍卫府是清朝乾隆年间科名功绩显赫的御前侍卫、湖北宜昌镇总兵林炳星的府第。澄城中山路有一处地方叫双忠公,因有一座祭祀唐代名将张巡和许远的双忠公祠而得名。人们敬其忠勇,立祠祭祀,尽管后来祠被拆除,双忠公的地名却与其业绩世代相传。
  因宗族姓氏而得名。潮汕地区有很多冠以姓氏的地名,往往是最早开辟生活之路的移民,可说是该部落的开山鼻祖。通过这些地名,人们可以追溯到该地的创业史和移民史。澄海富砂村因先民移居时满地浮沙而得名,俗称浮沙村;董坑村是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董氏移民所创;欧厝村是移民欧姓兄弟于元末明初来此创建;南宋(1250年)许氏移民创立许厝村;沈洲村的最早移民则是元末明初由福建诏安的沈氏父子4人。莲上镇南徽村原是北李、北朱两村,1943年合并时取北李祖宗南山公之“南”、北朱祖宗徽国公之“徽”,合并称为南徽。建阳村民多姓陈,旧称陈厝。1938年取其始祖建阳公之名而改称建阳。其它区县的还原有陆厝围、李厝宫、蔡厝寮、张家庄、苏家坡、前溪许、陈厝合等,不一而足。
  因历史人物而得名。地名又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人物传说集。这些历史传说大多流传于民间,很多在史籍上已无法查考。潮汕地名记录了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的活动轨迹,其中影响最大的要算韩愈。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他治潮8个月,传道起文、劝农驱鳄,政绩卓著,加上赵德、苏东坡等人的宣传,潮人便以其姓名别号为山水之名:水称韩江、山称韩山,街巷有昌黎路、慕韩里,充分表达人们对韩愈的崇敬之情。潮州竹篙山也与韩愈有关:有一次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韩愈巡视到城北,走过之处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召集人马,筑堤防洪。岂料奇迹出现:插上竹竿的地方拱起一条山脉,堵住汹涌的洪水,后人便称此山脉为竹篙山。南宋末代皇帝赵g、赵m兄弟和文天祥、陆秀夫等都在潮汕活动过,留下很多与他们有关的地名。如:潮州开元路东侧有一口古井,人称义井;对面胡同称义井巷。相传宋帝m逃难到此,饥渴难忍,却找不到水。来到城南路边有井,却又找不到汲水工具。宋帝长叹一声:“难道连水也欺负我么?”话音未落,但见井水上涨,涌至井面,帝m痛饮,感慨地说:“井也知君臣之义。”遂封此井为义,井边小巷也沾光,称义井巷。南澳也有宋井、太子楼、官屿与乌屿等。国姓井则是在离南澳22公里的中澎岛上。传说国姓爷郑成功的部队驻队在此,没有淡水饮用。郑成功亲自勘找水源,挖掘此井,不仅解决了官兵的饮用水,也使渔民饮上淡水。为纪念郑成功,人们便将此井称为国姓井,1981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揭东县云路镇翁内村有曾逵寨,因清朝农民起义军将领曾逵在这一带活动而得名,相沿至今。澄海莲花山南麓有一峡谷,南宋陈吊眼起兵抗元,其妹陈金花驻守这一要塞,后人便称此峡谷为陈金巷。又因为潮汕方言“陈”与“铜”同音,有人讹传为铜金巷。福建漳浦海盗吴平1565年在深澳镇东北部率众创寨,称吴平寨;他在海边傍船而设立的营寨则被当地人称为贼寨。澳东乡有“红山十六村”,解放初期有16名女青年在此安营扎寨建农场,号称“红山十六姑娘”,此地也简称红山十六。地域内出了名人或名人密切相关,便以其名字作为地名,“人杰”与“地灵”相得益彰。
  因神话传说而得名。这类地名很有意思,人们津津乐道。实例不少:潮州湘子桥原名广济桥,相传是八仙之一的韩仙子移山驱石帮助建成。人们为了纪念他而改为今名。揭西县城河婆镇,原作何婆,只因昔年有一位卖擂茶的何大娘,善良和蔼,擂茶香甜可口,人们无不称颂何婆之美德及擂茶之美味,久而久之,何婆便成了此地的代称,乃至成了地名。澄海福坪村曾有人育得一个120两重的番薯,远近闻名,有人便把该村称为“百二两”,原来的村名反而被淡忘了。一个美好的传说往往能够演化成为一个美妙的地名。澄海的鸿沟据传唐末以前一直称为环山,后因地震而山崩地裂,海底升高,联成石滩,滩中有一大海沟,涨潮时海水轰涌而入,退潮时鸿雁喧鸣而来。人们视鸿雁为吉祥鸟,此地于是改称鸿沟。澄海上坑村有座接龙桥,相传宋帝m逃难至此,天降大雨,又有大河拦路,一时找不到船只过渡。情急之际,一道彩虹横架河上,宋军赶忙过河。后来村民在此建桥,起名接龙桥。龙田村的跌马桥也有故事:清咸丰年间,潮州、澄海一带田园失收,官府横征暴敛,民众揭竿造反。潮州知府吴均带兵从澄城到龙田弹压,途中狂风大雨骤至,在龙田村的小石桥上,吴均马失前蹄,跌死河中,村民便把此桥叫做跌马桥。南澳隆东方有白牛树,相传靠海处有一白牛常泅渡过海偷吃饶平海山岛上田里的稻谷。当地村民拔起一株水稻,连泥丢在牛背上,跟踪到了白牛村,在海边把牛杀了。牛死化为白石,贮立海边,称白牛石,附近的村子就叫白牛村。
  因风光胜迹而得名。潮汕地区历史悠久,风光旖旎,名胜古迹众多,这类地名遍布城乡各地。潮州开元路在开元寺前,因寺得名;太平路原称大街,1922年修建马路时挖掘得元朝政和元年(1328)石碑一块,上书“木平”2字,遂命名此路为太平路。因碑得名的还有普宁石牌镇、揭阳牌边村等。澄海县城文祠东路、文祠西路因有文祠而得名,李厝宫因有三元古宫,寺后街因在龙潭寺后。汕头市区的妈屿、妈宫、小公园、石炮台,揭阳的炮台、学宫,以及潮阳的文光路等莫不如是。1916年汕头老市区厦岭一带筑堤围并在耀华港畔兴建耀华火柴厂,后厂名改为光华,地随厂名,厦岭改为光华埠。随后,光华农场、光华路、光华村陆续命名。汕头电视塔下潮汕路口到莲塘的公路原称五七路,是因为公路附近有五七干校和几所中学的学农基地。1985年以后这里崛起宏伟壮观的汕头大学,成为新的标志性建筑、汕头新八景之一,路名也就改为大学路。潮汕不少地方有所城的地名,如陆丰碣石、汕头蓬州、饶平东界等地,大都与军队驻扎的军营有关。东界所城就是一座较为完整的城堡,城墙内外均用石条垒成,中夯泥土;东西南北4个城门上都有重楼,城隅上设置敌台。南澳有凤屿,别名辞郎洲,其由来是南宋景炎元年(1276)宋帝赵g与弟赵m要离开南澳,都统张达护驾跟随,张妻陈娘送夫至此,珍重挥别,故名。后人据此编演的潮剧《辞郎洲》成为经典剧目。赵g赵m在南澳留下的名胜古迹还有很多,也都成为地名。他们曾在海滩上挖掘了三口井:龙井、虎井和马井。潮涨潮退,岁月烟灭,而今人们还能见到的宋井就是当年的马井。
  寄寓吉祥,因心得名。地名是人们赋予地理实体的名称,命名时往往寄托着美好的愿望,寓意吉祥,希望把地名起得文雅并与吉祥幸福有关,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大量使用吉祥字眼,如健、康、平、安、长、寿、富、贵、福、德、义、顺、泰、宁、清、明、澄、靖等。汕头市区有长平路、永平路、永泰路、迎祥路、仁安街、万安街、新兴街、仁和里、万福里、五福里、文德里;潮州湘桥区有太平路、文安路、太昌路、福真路、广平街、永兴街、永丰街、新安街。澄海、靖海均取自“澄靖海氖”之意。这些地名与地理实体的自然特点没有什么联系,只是直接寄托了人们赋予的思想观念而已。潮汕人还喜欢用古籍上能反映美好愿望的词语为村落命名。如澄海的德邻村出自《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既反映了村民希望团结和睦,又十分雅致。龙田村俗称田寮,明朝明村中举人卢升按《易经》“见龙在田”之意,改村名为龙田。寓托性地名中还有引用古代名贤故事或古籍文献,显得文雅深奥,在民间寻常人家中难以传承,所以在口头上又有另一通俗地名承继下来,成了口头称呼与文字记载不一致的奇怪现象。如澄海西埭头写作海岱、长陇写作长龙、沙尾写作凤尾、下埠写作华埠、下布写作华富、砂砻写作仙龙、龙眼城写成隆城、白沙铺写成碧沙;潮阳的四家写作诗家、牛埕写作珠埕、下寮写作华瑶、际尾写作济美、港尾写作港美、下尾写作华美、南洋写作南阳、高塘写作高堂,等等,不一而足。
  弃俗从雅,因意得名。地名不同于一般的地理名词,不但有社会性,还有鲜明的民族性,含有更多的历史文化色彩。地名由人组成的社会约定俗成,往往带有人的主观色彩,这就是地名的人文属性。潮阳两英初名乌雅圩,人们视乌鸦为不吉利,改称鹰圩;又因为鹰字笔划太多,遂改为两英圩。和平镇地处练江出海口,盛产牡蛎,潮汕方言称为蚝,其地便命名为蚝圩。文天祥勤王之师至此,认为蚝字粗俗难懂,改为和平,沿用至今。达濠珠浦村原名砂浦,后嫌砂字粗俗而改为今名。南澳龙地村地形呈长条状蜿蜒曲折,形似长蛇,始称蛇地。民国年间乡民因蛇丑陋而改为龙地。澄海隆都隘洋村原名鸭洋村,以鸭入名未免粗俗,便以近音隘取而代之。云关路村原名牛头路村,以字形相似的云关取代牛头。类似例子在澄海还有很多:岭顶、砂砻、山家村分别改为岭亭、仙龙、仙居村。潮汕人常常采用谐音或近音的方法把原来较粗俗的地名写成文雅的字词。澄海莱芜半岛俗称奶脯山(因双乳峰得名),也讹称篮脯。人们嫌其粗俗而以近音改为莱芜。南澳原有虾尾屿,后用谐音法改为霞飞屿:朝霞晚霞飘然欲飞,何其文雅也!地名既是历史的产物,又具稳定性,代代相传,许多古字的音义也被十分难得地保留下来,如“埭”字、“洋”字。洋的古义之一是广大,后引申用以指田野。“埕”意为庭院、广场,引为地名的有潮阳古埕、惠来新厝埕、南澳前埔埕、饶平大埕和高埕等。(陈焕溪)
【编辑:王盼盼】
>相关新闻:
>中国侨界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顺德好玩的地方推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