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柳郑板桥教子的故事故事100字

细柳教子_民间故事_优习英语网
   三年后,长怙熟悉了所有的农活,细柳拿出本钱叫长怙学习做生意。长怙一下子变得轻松了,手中还有一点小钱可以自己支配,于是,他开始到赌场去赌博。输了钱,他就向母亲撒谎,说是什么遇上小偷啦、运气不好啦。细柳慢慢地发现了事情的真相,把长怙叫过来,又是一顿痛打,打得长怙几次昏过去。长福担心弟弟有生命危险,“扑通”一声,直直地跪在母亲的面前:“娘,弟弟年幼无知,是我没有教好弟弟,我有责任。请您打我吧!”细柳这才停止。打这以后,长怙一出门,细柳就派得力的仆人跟随,长怙也只好夹着尾巴好好做人。
   几个月后,长怙对细柳说:“娘,咱们乡里有几个人准备结伴到济南府做买卖,我也想去长点见识,您看行不?”说完,长怙恭恭敬敬地垂手而立。细柳沉吟片刻,微笑点头:“也罢,你去一躺也好。” 长怙大喜。
   第二天,长怙临行前,细柳拿出三十两白银和一个金元宝,对他说:“长怙,这三十两银子,给你作本钱,是赚是赔都没有关系,年轻人嘛,长见识是最重要的。这个金元宝,是你祖上的遗物,我把它送你,是让它保佑你一路平安,你可一定不能去动它!” 长怙心中狂喜,表面却连连点头。
   到了济南府,长怙找了个借口,摆脱了同乡,一个人大摇大摆直奔济南有名的赌场——得胜楼。不到十天,三十两银子就打了水漂,还欠了一些赌帐。长怙想着还有一个大金元宝,心里既不发慌也不怎么心疼,得意洋洋地拿出大元宝请赌场老板给换成碎银子。没成想老板把它一劈开,里面居然是铜的!长怙这下子脸都白了,手心里开始冒冷汗。赌场老板白了长怙一眼,笑道:“这位大爷敢情在开玩笑?” 长怙赶紧辩白:“小的实在不知情。这样吧,我马上去借钱,一定还上您的钱!”老板对一个伙计耳语一番,而后指着凳子对长怙说:“这位爷,你先在这里一会儿,我还有点事。”
   不一会儿,两个衙役气势汹汹地赶来,将长怙牢牢捆绑。到衙门后,长怙还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自己为何进了官府,他低声下气地询问衙役,才知道是赌场老板向衙门告发自己制造假钱。因为证据清楚,加上没有保人,挨了一顿痛打之后,长怙被关进了监狱。在监狱中,可怜他哪有一文钱来讨好牢子们呢,于是,牢子们更是对他拳脚相加,长怙是吃尽了苦头。
   再回过头来说细柳。当初,长怙后脚才离开家,细柳就对长福说:“二十天后,你得到济南府走一趟。我老了,怕到时候不记得了,你可记住哦。”长福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意思,以为母亲真的老糊涂了,不禁暗中难过。过了二十天,长福问母亲,细柳说:“你弟弟现在的轻浮放荡,就像是你当年的不爱学习啊。当年,如果不是我不怕背上恶后娘的骂名,狠下心去制你,你今天哪里有这样的成就啊?当年,我见你那个样子,我是一次次在背后落泪啊!”说着,细柳流下了眼泪,长福站在旁边,恭恭敬敬地,一句话也不敢说。细柳接着说:“你弟弟并没有完全收心,所以我故意给了他一个假元宝,让他受点儿罪。现在,我估计他已经在监狱里蹲着了。济南府的府尹大人就是当年的我们的县令杨公,他那么赏识你,你去求他,一定可以将你弟弟放出来,而这样,你弟弟也一定会悔改的。”长福立刻出发。
   等长福到济南一打听,弟弟果然已经蹲了三天大牢,那样子是人不人,鬼不鬼,弟弟见了哥哥,放声大哭。
   长怙到家后,见了母亲,长跪不起。细柳满脸怒容:“这下你满意了吧?” 长怙羞愧地哭泣,恳求母亲原谅,长福也跪下为弟弟求情。
   从此以后,长怙痛改前非,踏实做生意,兢兢业业。细柳终于培养出了两个好儿子。
使用搜索工具,可以更快找到你想要的资料!
本站部分文章以欣赏的角度转载自互联网,如果侵犯到您的权利请来信告之,本站将删除转载
优习英语网建议您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本站★聊斋志异故事:细柳教子-英语小故事带翻译--免费英语网★
免费英语网,完全开源免费的英语学习网站!请记住本站网址:
免费英语网QQ交流群:,欢迎加入!
&|&&|&&|&&|&&|&&|&&|&&|&&|&&|&&|&&|&&|&&|&&|&&|&&|&&|&&|&&|&&|&&|&&|&&|&&|&
栏目更新推荐
点击排行榜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聊斋志异故事:细柳教子-英语小故事带翻译
更新时间:& 特别提示:本站新增在线翻译功能,双击英语单词可以显示汉语意思,马上试试?!
聊斋志异故事:细柳教子This is a story from Str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rdio.   As a child, Xiliu was smart and liked to read biographies of ancient sages. She decided to follow the examples of previous worthies and leave behind a reputation that would be noted for generations to come. At the age of nineteen she married Gao Sheng, who had just olst his wife and had a son named Changfu. Ayear later Xiliu gave birth to a boy and named him Changhu. Before long, Gao Sheng, still young, died of an illness, leaving Xiliu to care for her sons. Seeing Changfu was often truant in his studies, Xiliu sent him to work with the shepherd boys as punishment. Changfu could not his knees and asked his mother to allow him to return to school. Xiliu refused, and Changfu, like a beggar, huddled himself up with cold. A grandmother in the village inter ceded and took care of the boy. Xiliu told her,"If Changfu is ready to take a beating of 100 strokes, I'll take him back."Changfu decided that he would take the beating. Aware of Changfu's genuine repentance for his errors, Xiliu did not beat him and asked him to continue his studies.   Changhu was a slow-minded child, so Xiliu asked him to quit school and work in the fields. But Changhu was so lazy that he often neglected work. Xiliu then asked him to engage in trade, but he used up all his money in gambling. At last, Xiliu sent him to Luoyang to sell goods, where he was put into jail for using fake silver in a whorehouse. In jail he suffered a lot. One day Xiliu called Changfu in and said:"I gave the fake silver to your brother on purpose, intending to make him suffer. Now you go and get him out."Back home, Changhu knelt before his mother, bitterly remorseful. He finally gave up evil and returned to good. Fellow villagers then began to understand Xiliu. She loved her children by tempering them in sufferings.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细柳从小聪明,喜读圣人烈传,立志长大后效仿前贤,流芳百世。她十九岁嫁给丧偶不久的高生,前妻留一子名长福。一年后,细柳又生一子名长怙。高生命短,不久病故,细柳和两个儿子相依为命。大儿长福不用功读书,经常逃学,细柳让他和牧童一块干活。没几天,长福熬不住,跪求母亲让他再读书,细柳不允。乡亲邻居都责备细柳。冬天到了,长福冻得缩头缩脑如同乞丐,村中一老妇为孩子说情,细柳说:“如果长福肯挨一百棍就来见我。”长福情愿挨打。细柳见他悔过,没打他,让长福继续读书。长怙大脑迟钝,细柳让他弃文务农,但长怙懒惰经常逃工;细柳让他经商,长怙把本钱赌光。后来,细柳让长怙去洛阳贩货,他因用假银逛妓院而入狱,受尽磨难,一天,细柳把长福叫来说:“你弟弟这次出去,是我有意给他假银,让他吃尽苦头,你现在救他吧!”长怙回来后跪在母亲面前,悔恨交加,从此改邪归正。这时乡亲们才明白,细柳让孩子在磨难中锻炼,才是真正爱孩子。
上一篇英文文章: 下一篇英文文章:
本站最新英语作文资源下载:
免费英语网&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 邮箱:
免费英语网QQ交流群:,欢迎加入!爱莲世泽,细柳家声(周)
周姓堂号“爱莲堂”,出自北宋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他在《爱莲说》中,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旧时逢年过节或祭祖庆典时,周姓人家常把张贴在大门上“爱莲世泽,细柳家声”的堂联。
上联指周敦颐的名作《爱莲说》,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而不显妖媚。花柄中间是中通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结结,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只可以远远地观看它却不可以把玩它。
下联用西汉名将周亚夫驻军于细柳营,军纪严整的典故。汉文帝六年冬,匈奴6万戎马犯汉。文帝令周亚夫驻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劳军。走近军营,只见甲兵森严,个个持刀执戟,张弓挟箭,如临大敌。适时门岗传报,营兵却直挺挺地站着,一丝不动,并喝令车驾停住,说:“军中闻将令,不闻天子令!"文帝亲身来到营门,又被哨兵拦住,文帝只好交出天子的符节,让哨兵进帐回报。亚夫验了证件,才下令开门插进车驾。一面嘱咐:"营内禁绝跑马。"车驾和随从骑兵只好按辔徐行。进入营门,亚夫才慢条斯理地出帐迎接,文帝慰问后,一出营门,战士仍关上营门,严整如故。文帝回头看了看,兴奋地说:"这才是真将军呀!象亚夫这样的将军,和他练的兵,才使仇人无缝可钻呀!"
  堂联用周姓两位历史名人的文治武功,为家族门楣增光添彩。
我所了解如东周姓的辈分排序:
1、宗德光先世,良才启大佳,成康开彦意,富贵永长发,锦荣盛远新。
2、松有元柄金,广丰磊雨春;
周恩来总理家族字辈:“敦焘寅靖亥谨治澳德文茂万寿庆叔宗富顺其廷懋汝祚步应景元光骏贻恩尔……”
  周姓还有世德堂、忠孝堂、汝南堂、濂溪堂……
  周姓起源有四:
  (一)、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上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疏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浔阳(今属江西省)、临川(今属江西省)、陈留(今属河南省境)、沛国(今属河南、安徽、江苏省境)、泰山(今属山东省境)、河南(今属河南省境)等地。二、出自姬姓。1、周族始祖------后稷,周族始祖后稷的母亲为姜螈。姜螈是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即第一个妻子,又号有邰氏。邰(tai台),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有邰氏,这是以地为号,证明她是有邰氏这个部落的女子,不是姓。姜螈,姓姜,姜姓始于炎帝,所以她是炎帝的后裔。姜螈是炎帝的后代。
  姜(女原)踩巨人足迹而生后稷。《诗经生民》所歌颂的:“履帝武敏。”授予这位周族始祖以神话色彩。姜(女原)随帝喾到郊外祭天,见到上帝的巨大足迹,踩其大拇指足印,内心震动而受孕。
  姜(女原)生下后稷,以为是不祥之物,曾三次抛弃婴儿。第一次将婴儿弃置于狭巷,牛羊经过那里,不但不践踏他,反而庇抚喂奶。第二次将婴儿弃置在平地树林,恰遇着有人砍伐树木,婴儿又被救回。第三次将婴儿弃置在寒水冰上,有鸟张开党羽笼盖暖和他。鸟儿飞开后,婴儿呱呱哭起来了。《诗经》与《史记》均生动描写了后稷出生后的这段神奇经历,说明他当婴儿时受到大自然和人们的守卫。这位婴儿几次遭抛弃不死,母亲姜螈以为他是神,便收回宫中扶养,因最初想抛弃他,因此取名为“弃”。
  姜螈是周族始祖之母,周族先人对她是非常崇拜的。周族先人对这位始祖之母的赞美和缅怀,超出了对始祖之父帝喾的赞美与缅怀。据南宋朱熹在《诗经生民》中的注释,在姜螈出嫁帝喾后,邰地姜姓似已后继无人。因此,后来帝尧因后稷有功于民,将后稷封于邰,即封后稷于外祖父所在地,以主持对姜螈的祭奠。后来后稷的裔孙建立了周朝,周朝也世世代代在邰地祭奠姜螈。
  (2)周族始祖后稷的父亲帝喾。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虫乔)极,娇极生帝喾,帝喾生后稷(名弃)。黄帝,上古帝号。他以土德王。土地黄色,故称黄帝。黄帝又号有熊氏、轩辕氏。有熊,是其时一个诸侯国的国名,也就是原始社会一个部落的名称。轩辕,是居住的地名。
  黄帝姓姬,《说文》:“黄帝居姬水,以为姓。”黄帝一生下来就神异,两个多月就会讲话,幼小时本领灵敏,品行敦厚,20岁成人时非常聪明。父亲少典氏死后,他建立了有熊氏的诸侯国,成为原始社会一个部落的首领。而他的兄长炎帝,则为天子,担当全国部落同盟领袖。黄帝在担当部落首领的初期,求仙修道,清静无为,因此,后代将黄帝与老子并尊为道家之祖。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战国至西汉初年人们就有的共鸣。黄帝有4妃。他有25子,其中12个儿子继续父姓——姓姬,另外13个儿子改为姬姓以外的姓。元妃西陵氏,为西陵氏女,号嫘祖,生子三人:昌意、玄嚣、龙苗。西陵氏所生宗子昌意,降居(指由帝子下降为诸侯)若水,生子三人:宗子名乾荒,乾荒生颛顼(高阳氏,后为五帝之一);次子名安,居西土,其后裔为李氏;三子名悃,迁居北土,其后裔为拓跋氏,即后来北朝的鲜卑族。西陵氏所生次子玄嚣,姬姓,降居溉水,生子娇极,娇极生帝喾(高辛氏,后为五帝之一);西陵氏所生三子龙苗,生吾融,吾融生卞明,卞明迁居南方,为南蛮之祖。
  帝喾有四妃,元妃有邰氏,名姜螈,生子后稷,为周族始祖。二妃有蜮(s6ng嵩)氏,名简狄,生子(贞炯-火)(xie屑),即契,后为商朝的始祖。三妃阵丰氏,名庆都,生子放勋,即帝尧。四妃(女取)訾(juzi居资),名常仪,生帝挚。在此四妃中,常仪的班次最后,但其子帝挚在兄弟中年龄最长,帝喾死后,帝挚继续帝位,在位九年,政治微弱,让位于帝尧。(3)西周初年人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在儿童时期,就善于种植农作物。他在儿童时玩游戏,就种植麻、豆。幼少时就能自求口粮,他栽种的大豆、禾稻、麻、麦、瓜,都长得茂盛美好。后稷成人后,更喜好农耕。帝尧知道后,推举后稷为农师,主管全国的农业。《史记周本纪》说他主管农业很成功,“天下得其利”,于是帝尧“封弃于邰,号曰后稷”。一方面让他主持母家的祭奠,另一方面使他成为一国诸侯。这样,邰(今陕西省武功县)便成为周族最初的起源地。由于后稷在农业方面的特殊进献,死后被人们尊为农神。同时也由于他的开创之功,被周姓人奉为始祖。
  在今陕西武功县东门外,有一个砖砌的长方形平台,相传是后稷教人种庄稼的地方,为了纪念这位农业神,后人建了此台,称为教稼台。至今每逢农历十一月,乡民都要到这里举行集会,以示纪念。
  后稷死后,其子不工继续父业,继续作夏朝的农官,但由于夏执政者耽于享乐,不重视农业,破除农官,失去官职的不密率领部民迁徙至泾水中游一带,与西北游牧民族蛮夷杂处,继续过着农耕生活。不窑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所处的时代,大抵是在夏末商初,后来他率领部落民众迁徙到了豳(今陕西彬县、旬邑县一带),仍然继续父祖辈的农业传统,因地制宜,成长生产,并南下度过渭水,取用那里充裕的自然资源,民众过着较稳定而富裕的生活,远近黎民都前来投靠归附,势力在一天天壮大。公刘使后稷的子孙出现繁荣再起的局面。在今陕西彬县城东约四十公里的土陵村东,泾河北岸的山谷间,有一座墓,相传就是当年的公刘墓。
  (4)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今后称为周族。古公父恢复祖先后稷、公刘的农业,恒久做好事,推行仁义,豳国人民都仰慕他。西北边地的蛮夷进攻豳国,想掠夺财物,古公父给了他们很多财物。但是蛮夷再次进攻,还想掠夺土地与人民。要求进行自卫还击的战争。古公父差别意,说:“人民拥立君主,是希望君主守卫人民的利益。现在蛮夷再次武装进攻,是想得到我们的土地与人民。人民归我领导,人民归他们领导,有什么区别?假如人民由于我个人的原因去进行战斗,用杀死人民的父子的手段去到达我当君主的目的,这样的事,我不忍心去做!”于是,古公父只带了少量的私人支属与下属,离开豳国,越过梁山,度过漆水河与沮水河,定居在岐山南面山下。(现今陕西省关中西部的岐山县东北及扶风县北部一带的周原)。
  古公直父这次迁徙,受到本国和旁国民众的热烈拥护。不但原来豳地民众扶老携幼追随他,并且“旁国”民众也有很多人归附他。古公父新建的诸侯国,第一年有3000户,第三年有15000户。
  古公父的妻子为太姜。太姜不但容貌美丽,并且品德纯洁,性格温顺,没有过错。她不但教子有方,并且是丈夫事业上的贤内助。古公直父办的大事,包括由豳地迁徙至岐下,都与她商量。由于太姜品德贤正,教子相夫有功,因此《史记周本纪》称她为“贤妇人”。
  “太王邑于周”的“邑”字,一指京城,一指国。“邑于周”,一是指太王(古公宣父)以周为京城,另一是指太王以周原为国,这个诸侯国,后人称为周国或岐周。古公父在豳地时,国人居于窑洞内,尚没有建造衡宇。他率众到达周原后,在周原建筑了城墙衡宇,分别作为京邑(国都)与乡村。《帝王世纪》说他“邑于周地,故始改国曰周”。意思是,他在周原建立了诸侯国。后稷建立的诸侯国叫邰,公刘建立的诸侯国叫豳,从古公直父起,始改诸侯国的国号为周。
  后稷的子孙,从公刘到太王到文王,都属于黄帝的姬姓。姬姓,是黄帝裔孙这个大的宗族系统的称呼;文王以国为氏,周氏,则是姬姓这个大的宗族系统的分支的称呼。文王的周氏,差别于秦汉以后的周姓,文王及其当周朝天子的子孙还是姓姬,不是姓周。
  古公父的妃子太姜,生子三人:宗子叫泰伯,次子叫虞仲,小儿子叫季历。
  泰伯是文王的伯父,凭据古代传位于宗子的传统,他是应当继续古公父的周国国君职位地方的,但三弟季历是个贤人并且生有圣子姬昌,他知道古公直父欲传位给季历以及姬昌,便三让王位,以避季历。他与二弟虞仲自动离开周国,逃到吴地,自号句吴(句吴后成为地名)。他后来成为周代吴国的始祖。
  季历是文王的父亲。季历所处的时代,是殷王帝乙(殷纣王的父亲)在位时,古公父死后,他继续国君职位地方,称为公季。后来他的孙子周武王又追尊他为王季。王季品德崇高,能明察是非,能分清善恶,能教诲不倦,能赏罚明确,他君临一个大国,能使诸侯依顺,能使上下相亲。
  《史记周本纪》归纳综合王季的政绩时说,他遵循古公直父遗下的德治传统,老实地实行仁义,四周诸侯归顺于他。
  (5)文王以国为氏。文王,姓姬,名昌。王季的妃子、文王的母亲叫太任。忠诚专一,端庄重厉,在怀孕时间,非礼勿视,非礼勿言,生下的儿子是位圣人。《史记周本纪》称她为“贤妇人”。王季逝世后,他继位,袭父爵为西伯。文王是他死后的谥号。
  姬昌继位后,既遵守后稷、公刘以农耕立国的传统,又效法祖父古公、父亲公季(王季)实行仁政的传统。姬昌尊敬老人,慈爱幼小。他特别重视贤士,他招纳的贤臣,著名的有太颠,闳(h6ng宏)夭、散宜生、南宫适等“四臣”。还有鬻子,原是殷纣王的臣子,他进谏75次纣王不听,于是来到周国,姬昌亲身迎接;让他担当公卿。他招纳的贤臣中最著名的是吕尚。
  姬昌在周国实行仁政,受到诸侯们的拥护,却引起了殷纣王及其臣子的怀疑。殷纣王的亲信崇侯虎谗毁姬昌,纣王于是将姬昌囚禁于(羔-灬久)(you有)里。(羔-灬久)里,——作牖里(今河南省汤阴县北)。闳夭、散宜生等人进行营救,他们想方想法找来有莘氏的美女,骊戎的有花纹的骏马,有熊的36匹会驾车的马,通过殷朝受宠幸的大臣费仲进献给纣王。纣王于是赦免了姬昌。姬昌在囚禁羡里期间,著《易经》。
  西伯出狱后,继续大施仁政。为了迷惑殷纣王,存心体现自己的感谢之情,献出洛西大片土地,同时请求殷纣王破除“炮烙之刑”,得到不少好处的殷纣王果然不再怀疑,答应了他的请求。另一方面,西伯的仁义惠民之举有口皆碑,周边各诸国遇上纠纷,都来找他解决。邻国虞、芮的黎民,有官司不能够决断,就到周国去评理,刚一走入周国地界,见到的是农民互相谦让田边地界,民间风尚尊重尊长,见此情景,虞、芮黎民都内疚而归。诸侯列国听说,都以为西伯是受命之君。
  姬昌从羡里获释后,纣王为了体现对他的信任,赐给他弓矢斧钺,令他为殷朝进行征伐。姬昌回到周国后,利用纣王答应他征伐的机会,对一些叛国进行征伐。
  向西征伐犬戎与密须。姬昌通过这次战争,周国的西境扩大到了甘肃。伐密须的第二年,姬昌转向东征伐,这就是“戡黎”。黎国位于现今山西省东南部黎城县一带。姬昌战胜黎国后,对殷朝震动很大。伐黎的第二年,姬昌伐邗(yu于),在今河南沁阳县西北邗台镇一带。通过戡黎伐邗,周国的东境扩大到了今山西、河南。
  伐邗的第二年,姬昌伐崇侯虎。崇国位于渭水南岸,今陕西省咸阳市南面的户县境内。崇侯虎曾在纣王眼前谗毁姬昌,使纣王囚姬昌于羡里。通过伐崇,周国的南境扩大到了渭水之南。
  伐崇之后,文王从岐邑迁都丰邑。丰邑位于现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约15公里的沣水西岸。沣水,一作丰水,起源于秦岭终南山中的沣峪,故名。南向北流,流经今户(鄂)县、长安县境,北至今咸阳市人渭水。在殷朝末年,沣水西岸是崇国的所在地。文王伐崇后,为了便于周国向东方成长,便由岐邑迁都至沣水西岸。
  (6)武王建立周朝。文王娶太姒为妃,生有十子,据《帝王世纪》,他们是:伯邑考、武王发、管叔鲜、蔡叔度、郧叔武、霍叔处、周公旦、曹叔振铎、康叔封、聃叔季载。宗子伯邑考曾作为人质关押在殷都,后被纣王所杀。其后,文王立次子发为嗣。文王死后,姬发即位,是为武王。
  武王继位后,他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为左右王,周公旦是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位于周人起源地的周原地区),人称周公。
  召公,与周同姓,姓姬氏,采邑在召,故称召公或召康公,周朝建立后,封于燕,成为燕国的开国始祖。
  毕公,也是姬姓,是武王的同父异母弟,因封地在毕而得称。
  武王在众著名文臣武将的帮助下,开始了对殷商王朝的最后进攻。这时的殷纣,不但不听劝谏,反而逼走忠臣微子,关押箕子,掏了比干的心。太师疵、少师疆,都惧祸逃奔周国。周武王经过几年富裕预备,率领本部族,并联合其他势力,大会八百诸侯于孟津,然后挥师讨纣。在殷都近郊的牧野,周军及其所率领的众诸侯国大败殷纣王军队,纣王死,商亡。
  武王伐纣胜利后,建立周朝,仍以丰邑镐京为国都,并推行分封制。武王分封的诸侯,炎帝、黄帝、尧、舜、禹的后代都分封为诸侯,分别分封为祝、蓟、陈、杞等诸侯国。武王将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于邶(殷都以北)。姜太公吕尚,在帮助文王和武王建立周朝的伟大事业中建立头功,因此得到“首封”,封于齐国(今山东省北部,建都营丘,后称临淄)。武王还分封了王室子弟。如三弟叔鲜封于管(秦朝设管城县,今河南郑州),四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县),五弟叔武封于(成阝)(今山东宁阳县北)。
  武王即位第四年灭殷,灭殷第七年逝世,寿九十三。武王的妃子名叫邑姜,是姜太公的女儿。邑姜生太子诵。武王有五男二女。
  武王逝世后,太子姬诵继位。时年十三,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少,由叔父周公旦摄政(摄行天子事)。管叔、蔡叔、霍叔(三人均为武王之弟)勾结殷纣王的儿子武庚(又名禄父),发动叛乱。周公旦帅师东征,经三年平定叛乱,武庚、管叔被正法,蔡叔充军,霍叔降为庶人。
  周公旦在东征中,灭东方17国,以后又增封一些诸侯国。以殷朝的贤臣、纣王的庶兄微子取代武庚,封国于宋(今河南商址)。姬姓之国,增至53个。到东周年龄初期,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经过合并,尚存124个。
  西周初年的分封制,除分封诸侯国外,还分封采邑。采邑,又称采地,是周天子给卿医生在畿(ji机)内分封的一块土地。畿指京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采邑,是食其封邑的租税,故又称食邑。采邑与诸侯国的封国差别:卿医生的采邑在畿内,即京都千里之内;诸侯的封国在畿外,封藩建卫,建有武装,以藩屏周朝。采邑的土地人民,不属所封的卿医生所有,仍属周天子,卿医生只是收取其地的租税作为俸禄;封国的土地人民则归诸侯所有,不外各封国诸侯要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力役的义务,包管中心王朝的财务收入。
  周朝分封给卿医生或王室子弟的采邑,与周姓却有直接关系:
  一是西周周公旦的采邑。周公旦因帮手武王伐纣灭殷有功,封于鲁(今山东省西南部),但他本人没有就封,由他的宗子伯禽就封于鲁。他本人留在镐京,帮手武王与成王,他的采邑在周,故称周公。召公爽,封于燕(今河北省北部),他本人未就封,留在镐京帮手武王与成王,召公的采邑在召。由于周公旦的采邑在周,他的次子的采邑也在周,故他的次子的子孙,后来姓周。
  二是东周周平王的庶子的采邑。西周分封采邑的制度,一直保留到东周。周平王东迁到洛阳,殷朝末年归顺周国的汝坟国,其时已不存在,成为东周王畿的一局部。因此,周平王让少子烈食采于汝坟。东周时期的汝坟,并不是一个诸侯的封国,而是少子烈的采邑。东周时期出现很多姓,有些是以国名为姓,由于汝坟不是一个诸侯国,所以平王少子烈的子孙,在以国为姓时,便不以“汝”或“坟”为姓,而以周为姓。
  2.周姓主源的另一说
  东周时期,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不听命的郑国,不久,周王朝因王位继续题目产生内乱,周公黑肩卷入其中,不久被杀,其子孙仍然袭爵,在朝中作官。后来子孙便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周平王迁洛邑之后,经过数代的传袭,国力越来越弱,周天子不再是天下的共主,各称霸诸侯挟持天子,以壮声势,地处荆蛮地带的楚王也居然敢不贡苞茅,问鼎中原。到了末代天子周赧王时期,周王室国力极其衰微,已完全不被各诸侯国放在眼里。这时,兴起于西边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国家迅速茂盛起来,对东方诸国虎视眈眈,为了震慑诸侯,秦国于公元前256年将周灭掉。周赧王被贬为平民,并随周室成员一起被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他们被本地人称作周家,其子孙遂以此为姓,称作“周”。汉唐时期的长安周氏也源于周赧王这一支。
  (三)、少数民族改为周姓
  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但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局部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2)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
  3)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四)、他姓改为周姓。一是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其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二是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
  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三是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唐朝末年,苏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孙兴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官,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人台湾新竹县。四是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1477)就藩长沙。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袭封,死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明朝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死于缅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逃难,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周姓的典故趣事颇多,例举一二。
  桐叶封弟:桐叶封弟又可称作“剪叶”,出自《吕氏春秋》。这个典故与周公旦有关。周公旦为周朝的开国功臣,他是周成王的叔叔,周成王即位时,年龄非常小,所以由周公代理朝政,周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条。有一天,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和成王在一起玩耍,周成王随手攀摘了一片梧桐树叶,送给了弟弟叔虞,随口道:“我把这作为信物,封赐给你!”叔虞接过树叶后,心里非常高兴,随后把这件事告诉给周公,周公认为天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可非同小可了,于是前去询问周成王,周成王说他只不过是跟弟弟开玩笑罢了,周公听后严肃地说:“天子无戏言,出口成宪,而且史书记载,乐师歌颂,士人称道。哪能随便说说。”成王听周公言之有理,只好把叔虞封于唐,后来,叔虞的儿子把都迁到晋水的岸边,改唐为晋。后来,人们用这个表示分封之意。唐朝李峤《攀龙台牌》里引用了这个典故:“亦有御兰感梦,皇天之命伯倏,剪虽开封,上帝之名太叔。”
  周瑜打黄盖: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实力大增。几年后挥师南下,曹操送信给孙权说:“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第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以张昭为首的众臣都丰张投降,只有鲁肃一人主张抵抗。当时周瑜奉命到鄱阳(今江西波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将周瑜召回柴桑。周瑜回来后,对孙权说:“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槁草;驱中国大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孙权听了周瑜的话,非常激动为了表示抗曹的决心,拔刀斫破面前批阅奏章的几案说:“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操者,与此案同。”一天夜晚,周瑜又单独去见孙权,分析当时军事形势:“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此开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北方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荆州刘表军队)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第二天,孙权正式任命周瑜为左军都督、程普为右军都督,又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刘备在樊口日夜盼望孙吴军队,看见了周瑜的船队,便派人进行慰劳。周瑜说:“我有军事任务在身,不能离开办公的船舱,倘若刘备能屈尊到我船上来,那就符合我的愿望了。”刘备于是独乘一只小船去见周瑜,见面后问:“战卒有几?”周瑜说:“三万人。”刘备说:“恨少。”周瑜说:“此自足用,豫州(刘备曾任豫州刺史)但观瑜破之。”刘备想喊鲁肃来见面。周瑜说:“鲁肃受军命也不得离开办公的船舱,你可另外单独去拜访。”周瑜担任孙刘联军的统帅,时年三十四。当时刘备军队约两万人,周瑜军队三万人,孙刘联军共约五万人。周瑜的船队沿长江上游前进,与曹军相遇于赤壁(今湖北嘉鱼长江南岸)。当时曹军中已流行传染病,两军初次交锋,曹军不利,引退到长江北岸,周瑜军在长江南岸。部将黄盖建议说:“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选冲锋战舰十艘,上载干燥的芦荻、枯干的柴草,又灌油其中,外面包上布幕,战舰尾部又系着轻快小船。在此之前,黄盖先致密信给曹操,假称投降。船队驶到长江中心,张举樯帆,依次前进。曹军将土都站在营外观看,指指点点,说这是黄盖投降的队伍。黄盖的船队离北岸约二水里,同时点火,当时虽是冬天,但碰上好天气,东南风急,风力猛,火势烈,火船如箭驶入曹营,曹军船舰全部被烧毁。大火蔓延到北岸陆地曹营,一下子,火焰满天,曹军人马烧死溺死不计其数。激战中,黄盖被流矢射中,天寒堕水,为吴军救起周瑜率领轻装精锐军队继续冲击,擂鼓如雷,曹军全线溃败。曹操带领残余军队从北岸华容道(今湖北监利)陆上撤退。天下大雨,地上泥泞,道路不通。曹操下令疲弱士兵负草填塞泥坑,骑兵才能通过。负草的疲弱士兵陷在泥泞中,被骑兵践踏,死的又很多。刘备的军队与周瑜的军队从水路、陆路奋勇追击,追曹军至南郡(今湖北江陵)。曹军大溃败途中又疫病流行,二十几万大军死去一大半。曹操留下曹仁、徐晃守卫江北江陵,乐进守卫襄阳,自己带领残军北还许都。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战后,孙权在江东与江西的政权更加巩固,刘备据有荆州大部分地区,以后又得到益州,曹操则占领了北方,从而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周瑜打黄盖:黄盖诈降于曹操,进行火攻,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这一场打既是事先商量好了的,自然是两相情愿。所以“周瑜打黄盖”成为歇后语,其下一句就是“两相情愿”。
  神针周郎:汉卿,明初名医,松阳人(公元1958年并人浙江遂昌)。他兼长内科外科,针灸尤其神奇。他用针灸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华州(今陕西华县)陈明远,眼瞎十年,周汉卿看了后说:“可针也。”于是翻开陈明远的眼皮,用针刮去眼睛上的云翳。陈明远的眼睛马上光亮一闪,能分辨出五种颜色。这种高超技术,已接近现代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水平。又如义乌(今浙江义乌)陈化子,腹部有肿块,抚摸如瓦坛。周汉卿看了后,说:“此肠痈也(结肠内化脓性肿块)。”便用大针烧红穿刺,刺人三寸多,脓随针进出,进出时还发出响声,马上治愈。
  酒品恩来:周恩来会饮酒,酒量不小,但十分节制。在外交场合,周恩来常以酒作为调节、活跃气氛的话题。无论是日内瓦会议,还是尼克松访华、田中访华……凡举行国宴,周恩来都用茅台酒招待宾朋。1971年美国的国务卿基辛格奉尼克松总统之命秘密访华。他来到我国时,对中国的一种神秘感使他有点紧张。为了活跃情绪,周恩来在与他们握手时,尽量寻找话题与他们寒喧。其间,周恩来与美国特工人员雷迪和麦克劳德开玩笑说:“你们可要小心哟,我们的茅台酒会醉人的。你们喝醉了,是不是回去要受处分呢?”周恩来与他们如同亲朋好友聊家常,这便使基辛格一行紧张拘束的心理很快消失了。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再次来华,周恩来用贮藏了三十多年的茅台酒招待贵宾。这纯净透明、醇香浓郁的茅台酒将尼克松迷住了。在和尼克松碰杯时周恩来告诉尼克松说,在长征途中,一次他曾喝过二十五杯烈性茅台酒,若是在肚子里发起热来可不得了!尼克松在美国曾读过著名记者埃得加斯诺撰写的《西行漫记》,其中讲到红军在长征途中攻占茅台酒镇时,红军将领和战士们畅饮茅台酒的故事,因此对茅台酒印象颇深。在另一次宴会上,周恩来向尼克松介绍茅台酒时说:“比伏特加酒好喝,饮之喉咙不痛也不上头……”尼克松心悦诚服,也赞扬茅台酒“能治百病”。电视台工作人员拍下了周恩来与尼克松满脸喜悦用茅台酒干杯的镜头,并向全世界播送,更使茅台酒伴随着这个历史性的“干杯”而名扬世界。
  周恩来罢宴:那是1958年7月,周恩来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若。周总理的工作精神,历来为全党所钦佩。当时新会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见周恩来那样繁忙,那样不知疲倦地操劳,过意不去,于是在周恩来离开新会的前夕,决定设宴送行。客人中除了周恩来以外,还有他的两位随员,再就是三位记者。宴会就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炊事员。名日酒宴,跟时下的美酒佳肴相比,只能算是瓜菜代。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恩来还是说话了。——他慢条斯理、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周恩来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三百元人民币交给县委的司务长。党向民激动地站起来:“总理,这怎行?说好了是我请客的啊!”“什么你请客?还不是县委出钱?”党向民热泪盈眶,坐在旁边的记者们对周恩来的言行赞不绝口。自掏腰包,这就是周恩来总理的罢宴方式。
    粘
优秀作者……
&&友情链接
@2005-.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南通市教育局 &&
承办单位: &&
技术支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子有方的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