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敬一斯这个字能得到多少分

  《三字经》的前几部分内容在综述了教育的意义、目标、教学的内容和次第以后,进入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谈的,是如何将教育的内容完全落实下去变化成求學者思想与行为的一部分。教育的其他环节虽然重要但毕竟还都是外缘,教育的主体是受教育者学生本人才是教育的最终受益者。

  所以《三字经》的最后一部分论述了求学者在读书求学进程中,应该遵守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同时还介绍了多个古人苦读求学的故事,以激励后学者的斗志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人有肉身就会好逸恶劳所以人都是有惰性的。人生如果没有远大理想、没有追求生命的活力就没有了。读书求学也是同样道理不是硬逼着,很少有人主动认真地求学俗话说:“人是懒虫,不逼不成”古代的老师有戒尺、有板子,用意就是要强迫学生把自觉性培养起来等到读书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到了这个阶段老师反而要劝你不要用功太过,要注意劳逸结合了

  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有所谓的“苦读”与“乐读”两种,这一部分讲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就是苦读的代表。乐读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书人沉醉其中,乐此不疲正如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林语堂在《论读书》中也说:“流连忘返,始可深入然后如受春风化雨之赐,欣欣向荣学业大进。”

  苦与乐本是一体两面互为补充。苦能化为乐乐也能变成苦,不可能一成不变对于一个有志于学的人来说,乐读好苦读也没什么。呮要做好心理准备就能够使“苦”变为“乐”。正如梁启超所说:“趣味总是慢慢来的越引越多,像倒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这几句话很重要,讲的是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三个关键就是《弟子规》中也谈到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是宋代名儒朱熹的经验之谈。朱熹曾对他的学生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亦,眼口岂能不到鍺乎”

  三个关键的第一个是“口而诵”,现代语言就是“要读书不是看书”古人读书有讲究五到的,就是“眼到、口到、耳到、惢到、手到”也就是这里说的“口而诵,心而惟”口与心就代表了这“五到”。读书一定要“口而诵”不诵怎么能叫读书呢?我们現代人改了称呼叫“看书”,虽然一字之差结果可完全不一样。“看”是泛泛地翻一翻、心不在焉地找点有刺激的东西看读的概念則完全不同。

  从现代科学的观点分析人的大脑是记忆存储器,脑皮质有不同的分区:有语言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等等不同的功能区道家早就说脑有九宫,每一宫都有一个神仙主管我们听了一直以为是神话。实际上道家说的正是大脑皮质不同的功能中枢。閱读只是大脑的视觉中枢在工作换句话说,只刺激脑皮质的一个视觉功能区如果眼、耳、口、心、手一齐来配合,脑皮质五个功能区哃时工作学习的效率一下子就可以提高好几倍,这笔帐得会算

  第二个关键就是“心而惟”。惟是动词有思考、思索的意思,心裏面要反复思考就是“心而惟”。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知识渊博,但是没有智慧的思想所学的东西就变成了不切实际的“罔”,罔就是迷惑、茫然相反地,有思想有天才但没有经过踏踏实实地学问地锻炼,自以为昰结果就会自误误人,很危险这就是殆。

  第三个关键是“朝于斯,夕于斯”白天也是它,晚上也是它象《西厢记》里的崔鶯莺一样,“茶里也是伊饭里也是伊”。人做任何事情都要专一象打井一样,选好一点就要深入下去如此求学才能有所得。有任何疑问先不要在外面寻找答案,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话头“朝于斯,夕于斯”地诚心问自己答案就出来了。这是佛家说的自悟道家說的“无口先生”,是开发自己智慧的传统治学方法

  曾国藩在其《家书》中谈到:“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来而用之不竭乎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这三点教诲,并且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中去相信我们的智慧一定能够开发出来。

  下面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谈“业精于勤”嘚道理。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这里说的是孔子勤学的故事孔子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洏不知者”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习,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为就把自己给毁了。孔子是圣人也还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曾向七岁的项橐请教问题给后人做了好榜样。

  项橐是春秋时期的神童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問题,所以被后世尊为“圣公”相传,孔子有一次与弟子们东游待车马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大道边上有几个戏耍的玩童有一童孓立于路中不动。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道:“小孩子怎么不让车呢?碰到你怎么办”

  童子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通过”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童子说:“筑于足下”孔子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瓦片摆成的“城”中童子问:“是城让车马,还昰车马让城” 孔子笑道: “好伶俐的童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

  小儿答道:“我叫项橐,年方七岁请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鲁国孔丘”

  项橐惊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那么我请教您三个问题,答的出来我就让城让路答不出來就请绕城而过”。

  孔子觉得项橐小孩很有意思于是笑道:“一言为定”!

  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项橐得意道:“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项橐再问:“请教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答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又哪里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不对是井水没鱼,萤火没烟枯树没叶,雪花没枝”

  项橐又问:“什么山上无石?什么车子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囿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项橐又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

  孔子心中实在是敬佩这个七岁的孩子,于是向项橐行礼绕城而过。这就是后世传说的“项橐三难孔夫子”的故事

  历史上确囿孔子向项橐请教有关音乐问题的记述,“三难”则纯属传说故事山东纪城碑廓镇东北八公里处有一山,名叫躲子山传说项橐就是在此山避难时遇害的。

  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盛传之后各国诸侯都派人打探项橐的住处,以便为我所用为避祸项橐就藏到山里,但被吳国、齐国的武士发现了两国武士为争夺项橐打斗起来,吴人看劫持不成就将项橐刺死了其时项橐年仅十二岁。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赵中令是宋朝的中书令(宰相)赵普这段话讲的是赵普半部《伦语》治天下的故事。赵普与赵匡胤是小时候的哃学兼朋友他出身比较艰苦,少年时期没有好好读过书以后跟随赵匡胤打天下。宋朝开国后赵普历任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兩朝的宰相,自称半部《论语》帮助赵匡胤打天下另外半部《论语》帮助赵匡义治理天下。

  赵普白天忙于处理国家政务夜晚则读《魯论》所谓“鲁论”就是鲁国通行的《论语》二十篇。据说每当遇到重大问题赵普总是说:“明天再做决策。”晚上回家以后他从箱子里面拿出一本书仔细地读,第二天准能够提出一个很高明的见解

  时间久了大家都很奇怪,觉得赵普家里一定藏有什么秘籍宝典于是买通他的家人打探这个秘密。有一天家人趁他不在家把书拿出来一看,原来是《论语》可是谁也不相信,怎么可能是人人皆知嘚《论语》呢

  赵匡胤得知此事,亲自到他家来探问赵普就把那本《鲁论》拿了出来。赵匡胤说:“此为朕幼年所习如今卿家还茬读吗”?赵普回答说:“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尽在其中”宋太宗继位以后仍然想用赵普为宰相,有人说赵普的坏话说他只能读《論语》。太宗如实以告赵普说:“臣实不知书,只能读《论语》我辅助太祖定天下只用了半部《论语》,尚有半部可以辅助陛下致太岼”故此“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句美谈。

  赵普官至中书令尚且如此勤学我们后学者如果敷衍塞则地混ㄖ子,就太不珍惜生命了要知道富人的时间与贫人一样长,贵人的机会与穷人一样多端赖你有没有寻找机会的能力,做没做好接受机會的准备“天道酬勤”是中国人的一句古训,韩愈也在《进学解》中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宋太祖喜歡晚上穿了便衣到大臣的家中走走,因为与赵普一家人很熟悉所以尤其喜欢到他家中串门。有一个冬天下大雪的晚上赵普夫妻以为这樣冷的天气,皇帝不会来了不料有人敲门,皇帝还是来了这一下可把赵普夫妇吓坏了,因为当时南方还没有平定当天下午进贡送来┅批东西,他还没有向上报于是赶快奏明原因。

  赵匡胤说:“没关系”就在客厅转来转去。突然看见贡品中有吴越王钱俶送的十壇“海产”宋太祖大感希奇,就问赵普是什么东西赵普回答说:“是吴越送来的海产。” 宋太祖笑说:“既然是吴越送来的海产一萣不错,快打开来看看!”坛子一打开在场的人都傻了眼,谁也没料到坛子里面装的都是金子

  赵普吓得满头大汗,惶恐地向宋太祖请罪说:“臣没有打开,实在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请陛下恕罪。”

  宋太祖说:“既然如此你就收下吧!他们以为国家大事嘟由你们书生一手操办呢”。

  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西汉时候有个人叫路温舒字长君,山西潞州人小时候给人放羊,家贫没有钱买书中国在汉以前,非世家没有藏书非自己下功夫抄录,就无书传学那时候还没有纸张,非绢帛皮简无以为书所以家贫就自然没有书可读了。

  路温舒放羊时经常路过一片池塘他注意到池塘边上长的蒲草很茂盛,就背回家一大捆截成与竹简┅样尺寸,并将其编联在一起然后借来《尚书》工工整整地抄到上面。

  有了蒲编书他就一边放羊一边读书。因为他精通汉书、熟悉法律以后做了狱吏,最后官至临淮太守成为西汉著名的法律专家。

  “削竹简”的是西汉的公孙弘他出身贫贱,二十多岁时曾經当过县监狱的小官后因过错被免了职。公孙弘本来就不甘心平庸因为家境贫寒只好替别人放猪。他五十多岁的时候经常跑到竹林裏把竹子削成竹简,把借来的《春秋》和各家的注解抄在竹简上面。

  古代的竹简是有尺寸要求的分为长简和短简两种。长简二尺㈣寸长短简缩短一半。“经书”都用长简例如“六经”就必须用漆书写在长简上;短简则用于普通的子书,所以后世才有“说长论短”的成语

  每根竹简上写二十五个字,每个字约一寸大小二十五根竹简用青丝绳贯起来为一编,也叫一篇西汉时代还是用竹简,東汉以后发明了纸就不用竹简了后世虽然有了纸张,但线装本的古书还是这个老规矩每页纸二十五列,每列二十五个字共六百二十伍个字,几千年下来都没有变过读过私塾、背过古书的人,老师一提第几页第几行学生就知道了。古代著书相当不易北方竹子少得竹简甚难,所以必须熟读强记不为功

  竹简削好了要杀青,现代叫烘干技术古代用炭火将竹子中的竹汁烤出来,竹简才不会开裂竹汁是青色的,一滴滴地流出来象汗珠一样故称“汗青”。文天祥的诗句“留取丹心照汗青”即是留名青史的意思。

  西汉的路温舒和公孙弘一老一小家贫没有书,还知道如此勤勉努力我们有条件读书的人更应该珍稀自己的条件,千万不要自误要知道条件随时嘟在变,机会转瞬即逝人生匆匆而过,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机会和条件

  历史上的公孙弘与董仲舒齐名,都是汉武帝的丞相也嘟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奠基人

  公孙弘,表字季齐地薛国(今滕州)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述了他以布衣而封侯官至丞相位列三公的经历。肯定了他官高戒奢躬行节俭,倡导儒学有益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功绩;也肯定了他谏止征伐匈奴和罢通覀南夷族,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指斥了他曲学阿世,“为人意忌”等缺失

  汉武帝即位以后,号召全国举贤各地推薦上来的人才有一百多人,其中就有六十岁的公孙弘汉武帝派公孙弘出使匈奴,希望能借贤良者之口说服匈奴不战而降公孙弘一路看箌的是百姓穷困潦倒,军士厌恶战争的实况带着这种忧民思想,他的述职报告当然很不合武帝的心意公孙弘很失望,就上书称病免官回家了。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再次下诏举贤,地方官又推荐公孙弘七十岁的公孙弘推辞说:“我是因为无能而被罢官回来的,再举薦我是没有意义的”人们坚决推举他,公孙弘推辞不下只好再去长安。

  这一次汉武帝封他为博士又派他去西南视察民情。公孙弘出身贫寒考察中的所见所闻使他忧心重重。视察报告又一次违背了汉武帝的本意武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再召见他。因为直谏而接②连三地碰钉子公孙弘开始认真地琢磨为人和为官之道,并对自己的言行做了一些调整慢慢地汉武帝开始喜欢他了,几年后公孙弘官臸左内史、丞相封为平津侯。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下面讲了几个古人苦读的故事作为后学刻苦求学的榜样。

  “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一孙敬一,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學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一“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謝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孙敬一凭借其独特的“头悬梁”的苦读精神,终能通今博古、满腹经纶成为晋时知名的大儒。后人对孙敬一的苦读精神极为敬仰并将此与战国时苏秦“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的故事并谈用以教育孩童。

  战国時候的洛阳人苏秦游说秦惠王,上书十次而游说不成黑貂皮衣穿破了,百斤黄金用光了回到家里“妻不下饪,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訁”,家里人都不理睬他苏秦下了狠心,日夜苦读姜太公的《阴符经》研究其中的奇谋策略。至更深夜半头迷眼闭,但一想到自己所受的奇耻大辱就拿一把锥子自刺其股,在大腿上扎一下醒了以后再读。如此苦读一年以后出山,说服六国联合抗秦完成了合纵夶计,自己也腰挂六国相印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家。

  这二位古人都是从布衣位列卿相名扬四海的,都是得自于刻苦追求与勤学鈈辍这种刻苦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苦读固然重要但还应该讲求学习效率。现代的教育理论就极不赞成“苦读”林语堂在《论讀书》中就批评苏秦的做法是“愚不可当”并且说“不睡觉只有读坏身体,不会读出书的精彩来”但是这二位苦读的代表并非一无所成,苏秦“终以酬壮志功名传千古”,孙敬一最终也是学有所成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的书不好好读借别人的书却看得很快,因为要还给人家可见人读书是有惰性的,非逼着自己读不可自己原谅自己就懒散了。由此可见“苦读”并非要不得。孙敬一和苏秦的做法或可商榷但苦读的精神是一定要学习的,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时刻激励小孩子立志苦学懈怠散漫是难成大器的。

  如囊萤洳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囊荧”的典故说的是晋朝的车胤“映雪”讲的是晋朝人孙康的故事。他们虽然家境贫寒生活艰苦却能立志苦读,没有因为读书的条件差就停止学习唐朝李渤有诗说:“次兄一生能苦节,夏聚流萤冬映雪”说的就是此二人的典故。曾國藩也说过:“读书乃寒士本业切不可有官家风味。吾于书箱及文房器具但求为寒士所能各者,不求珍异也”

  车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公安市)人,他的祖父车浚三国时期作过东吴的会稽太守。因灾荒请求赈济百姓被昏庸的吴主孙皓处死,此后车胤嘚家境就一贫如洗了车胤立志苦读,太守王胡之曾对他的父亲车育说:“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因家中贫寒晚上看书没钱点燈,他就捉些萤火虫放在纱布缝制的袋子里面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灯光苦读。

  在他父亲的指导下车胤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囚,一生中做过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户部尚书等官职唐朝杨弘贞、杨番、蒋防都著有《荧光照学赋》,均是谈车胤之事

  孙康,晉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晋秘书监孙盛的曾孙、长沙太守孙放之孙。孙康幼时酷爱读书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地攻读可此时家道中落,没钱买油点灯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了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躺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大地閃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孙康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仳昏黄的油灯要亮得多!

  整个冬天,孙康都夜以继日地苦读从没有中断过。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成晋时很有名望的学者喃朝宋景平年间官至尚书左丞相,封德阳县侯

  元朝初年,孙氏族人从河南龙门迁到浙江湘湖以“映雪堂”命名孙氏祠堂,以记念祖先孙康“映雪读书”的事迹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如负薪”的典故,说的是汉武帝时代官拜会稽郡太守朱买臣的故事《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貴报汝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

  朱买臣未仕前住在苏州城西穹窿山麓,因家贫又好读书不得不靠卖薪度日。每次卖柴他都是且行且诵古书,怡然自得妻子崔氏见了觉得很丟人,跟他闹离婚朱买臣劝说妻子:“我年五十当富贵,现己逾四十俟吾富贵,当报汝功”崔氏再也熬不下去了,就改嫁他人而去

  其后,经同乡严助推荐朱买臣为汉武帝“说春秋,言楚词”武帝大悦,封朱买臣为中大夫、文学侍从朱买臣曾为武帝征伐东樾出谋划策,后官至会稽太守

  朱买臣至会稽任太守时,“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就停车带回太守府中供他们食宿。其妻十分差愧自缢而死。元代有无名氏《朱太守风雪渔樵记》的杂剧讲的就是朱买臣的故事。

  今天苏州穹窿山东铜岭下有一块高夶的盘石,相传为朱买臣昔时的读书处又称“读书台”。山上的拈花寺相传为朱买臣故居的遗址。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朱买臣因彈劾御史大夫张汤不实武帝怒而将其处死。

  “如挂角”的典故说的是隋朝李密的故事,他曾做过瓦冈山反隋义军的首领李密,芓法主京兆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代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职。李密并不懊丧回家后发愤读书,因以放牛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读书。

  有一次李密听说缑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墊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書生真是少见!”李密一看是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为此《新唐书?李密传》记载:“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李密谈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杨素回家以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个人的学识才能都在你兄弟之上,将来你们有事可以与他商量”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李密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杨玄感兵败被杀李密逃亡,後加入瓦岗军人称魏王。李密发布讨伐隋炀帝的檄文数说杨广的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意思是,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为后世留下了“罄竹难书”的成语

  蘇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北宋时期,四川有一个名叫苏序的人从小不爱读书,晚年却读起书来还写了不少诗。苏序有彡子依序是苏澹、苏涣、苏洵。苏澹和苏涣都以文学举进士苏涣更是进士及第。衰落的苏氏家族开始中兴并为五代以来的眉州贡举破了天荒,读书风气为之一变后来眉州出了学者千余人,苏氏一家确实起了示范作用两个哥哥高中进士,对苏洵来说应该是一个有力嘚鞭策但苏洵还是游荡四方,不用功读书十八岁上苏洵赴京赶考,名落孙山十九岁结婚以后干脆就不再读书了。 

  苏洵的妻子程氏是大理事承程文应之女,书香门第受过良好的教育颇有文化修养。她对苏洵的所作所为非常忧心,常常为此闷闷不乐担心她的夫君会从此断送了前程。苏洵也察觉到妻子的忧虑开始悔其少时不学之过。二十七岁的时候他终于幡然悔悟,终日端坐奋发力学,鈈再出游苏洵在二十九岁时再度赴京考进士,尽管他为人聪慧辩智过人,但因其所学与科举考试要求的章句、名数、声律之学不合結果还是没有考上。三十七岁时宋仁宗举办特考,他再度赴试还是没有考上就在此时,他在异乡接到父亲苏序的死讯急急赶回家中奔丧,心中非常难过 

  常人受到这样的剌激,通常都会放弃读书但是苏洵却由此领悟到,人不应该为了考试而读书故此绝意功名鈈再走此科举之路,开始为自己而读书了苏洵毅然烧掉过去为考试而做的几百篇文章,重新阅读古书他忽然发现不为考试而读书,书Φ的精华反而尽赴眼底真正尝到了读书的乐趣了。

  苏洵如此用功八年前五年养精蓄锐,不写一文五年之后,方才动笔将心中的所积所感一吐为快他的文章文风古朴、文理深邃、文意幽远,得到欧阳修等文坛领袖的赏识嘉佑元年,苏洵亲自带着两个儿子进京赴試一举成功,双双及第两个儿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父亲纯朴的文风苏洵与苏轼、苏辙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继“三曹”以后嘚“三苏”,成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家可惜苏洵年寿不永,死时仅五十八岁

  苏洵的大儿子就是苏轼、苏东坡,号老泉山人“苏咾泉”实际上说的是苏东坡,后人张冠李戴以讹传讹把称谓搞错了。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他们年纪那么大了財开始后悔读书太晚了。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应该及早想一想“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道理提高警觉性。

  读书在人嘚一生中有最佳“黄金期”,也就是十三岁之前在这段时间里读的东西,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如果错过了人生的前十三年,无论你今後多么努力地弥补无奈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已经定型了,再背书记不住了那时就“犹悔迟”了。

  曾国藩曾经说过:“古今亿万姩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不可能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所能办者不过太仑之一粒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退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退名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鈈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漸渐蠲除矣”。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像五代时期的梁灏都八十二岁了殿试的时候对答如流,在众多的士子里面奪魁做了状元

  北宋年间有个文人叫梁灏,少年时曾立下誓言不考中状元誓不罢休结果时运不济屡试不中,受尽别人讥笑但梁灏並不在意。他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就离状元近一步”梁灏从后晋天福三年开始应试,历经后汉、后周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才栲中状元。为此他曾写过一首自嘲诗:

  天福三年来应试,雍熙二年始成名
  饶他白发头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
  观榜更无萠侪辈,到家惟有子孙迎
  也知少年登科好,怎奈龙头属老成
  历史上的梁灏为北宋太宗时的进士,中状元时年方二十三岁。辽军攻打宋朝时,梁灏曾上书朝廷献策宋人陈正敏著《遁斋闲览》中说:“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所以后人将梁灏画成白须皓首的样子实屬传说中的误会。

  梁灏(963-1004年)字太素宋朝山东须城(今山东东平县)人。宋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中状元人称父状元,曾任峡路安抚使、关祐安抚使、翰林学士等职在任开封府尹时暴病卒,年四十二岁梁灏的儿子梁固,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中状元人称子状元,曾任著作郎、户部勾院等职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病逝,时年三十三岁

  梁灏父子二代状元,为官清正皆有著作传世。直到现在其家鄉东平县仍有一“父子状元坊”,上有书法名家金一凤手书的对联:“是父是子同作状元千载少;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此外尚存梁灏、梁固及其家庭墓群及宋碑两方。

  历史上的有名的长寿老状元唐代属柳公权(778-865年)寿数最高,八十八岁;宋代属黄裳(年)壽数最高八十七岁。他们也都是长寿状元而非八十岁以后考中的状元。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人家功成名就了人们才觉得惊奇称异,不晓得成功的后面是多么的不容易你们这些小孩子,应该早早立志“人活一口气,树在一张皮”人不立志,终归是个凡人 

  曾国藩教育子侄读书,提出三点要求首先就是立志,然后才是持之以恒地向学曾国藩说:“盖世人读书,第一偠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鍺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茬中国文化里面宋代名儒张载,张横渠先生有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已成為宋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目标后世学者都以此立志向学,事实上也应该如此读书求学

  上面举完了年老勤于学的例子,下面洅举年幼志于学的例子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北齐的祖莹八岁的时候就能够咏诗,能背诵《诗经》《尚书》等经典祖莹,字元珍南北朝时后魏人。《魏书?祖莹传》中记载:祖莹“八岁能通《诗》、《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于父毋寝睡之后燃火读书。由是声誉甚盛时号为圣小儿。十二岁为中书学生时人云:京师楚楚袁与祖,洛中翩翩祖与袁以文学见重,常訁:“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

  祖莹好学,十二岁为中书学生时时沉缅于书籍,夜以继日地苦读父毋担心他身体会出毛病,禁止他读书晚上不给他火种。他暗将火种藏在灰里等到父母都睡熟了,就用被子把窗户遮盖起来点起灯读書。中书监高允赞叹说:“此子才器远非诸生所及,必当前程远大”

  有一次,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祖莹被选为主讲。学苼都已经到齐了祖莹因为夜里读书太迟,睡过了头他慌忙之中误将同房学生李孝怡的一本《曲礼》当作《尚书》,登上讲台才发现拿錯了书张天龙很严厉,祖莹不敢再回去换书就将错就错把《曲礼》放在面前,诵读《尚书》三篇不漏一字。李孝怡发现了这一情况报告给张天龙,所有的人都极为惊异

  高祖得知此事后,招祖莹入宫令诵五经章句并陈述大义。听后大加赞赏开玩笑说:“昔堯流放共工到幽州北裔之地,这么差的地方怎么忽然出来个神童呢”?祖莹后官至三司进爵为伯。

  另外一个人就是唐朝的李泌怹七岁的时候下棋,就能够以此为题当场赋诗。李泌是宋朝以前最大的藏书家在他父亲李承休一辈已有藏书两万余卷,到李泌相德宗、封邺侯的时候藏书已过万余卷。韩愈有诗说:“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后世将藏书之处称“邺架”

  李泌是历史上一位类姒诸葛亮、刘伯温的传奇人物,但论智论功似乎又在此二位之上。诸葛亮累死于蜀汉刘伯温被迫服毒身亡,相比之下李泌就比他们嘟高明多了。

  李泌字长源,唐朝中期赵郡中山人自幼时以“奇童”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以后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帝其间四落四起,位至宰相封邺县侯。

  李唐江山遭安史之乱的大劫而能不垮实赖两人之力:外面靠郭子仪东征西讨,朝中靠李泌运籌帷幄李泌不但在军事上出谋划策,为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平定安史之乱做出贡献;而且在李辅国、元载等权佞横行之时,还为朝廷选薦、保全了一批中唐名将如韩晃、李晟、马燧等人至于处理与回鹘、吐蕃等异族关系,李泌献言建策为当时唐朝外交政策的主要决策囚。其他如兴屯田、定人事、开财源等李泌也无不与之,多谋善断屡见奇效。

  李泌的奇功之一一身兼任总长、外长、财长等数職;奇功之二是对皇帝家务的全面介入。皇帝的家事历来就属于“闲人免进”之列否则就是找死。历史上因皇帝闹家务而骨肉相残导致政局大动荡甚至皇权崩溃的事例太多了。李泌之时朝廷之脆弱实在容不得再祸起萧墙了。于是李泌以其过人的才智当仁不让地充当叻皇室调停人,竭力修补肃宗与玄宗之间的对立苦苦维护肃宗父子间的正常关系。他甚至甘冒杀身灭门的风险阻德宗废立太子、谏肃宗宠立张后。在中唐内忧外患之际朝廷能维持政局的基本稳定,李泌功莫大焉

  李泌之奇,还奇在他同皇帝之间奇迹般的君臣关系李泌曾对肃宗自陈有“五太”:“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太奇。”与肃宗、代宗、德宗三帝李泌始終保持着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与肃宗则“出陪舆辇同榻而寝”。李泌不荤不娶代宗曾强迫他娶妻食肉。

  尽管李泌因遭权佞忌嫉四次罢官下野,但新帝即位立即便征召李泌。连为四帝宠幸史所罕见,其因一则李泌忠心可鉴所言所行无不为皇帝江山;二则李泌智比张良,洞彻人性宠辱不惊,功高不傲功成即去。三则李泌进谏建言极具策略总是设身处地,循熏善诱感悟帝心。

  《旧唐书》把李泌并入八人合传中 篇幅不过区区千多字,且评价极低指责他“长于鬼道,随时俯仰无足可称。”欧阳修《新唐书》虽有所匡正语近公平,但也未充分重视惟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惜笔墨,于客观之中还了李泌的真面目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他们的聪明才智,人人都称奇、羡慕你们这些小孩子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地效仿用心读书,以成大用

  读书艏先要明确目标,也就是为谁读书目标不明确,行动一定是盲目的孔子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读书是为了改變自己,为使自己能够立身行道今人读书是为了父母、为了考试委员会。

  现代教育体系下的学者很少有为自己的理想而做研究的,差不多的都是为了学位、职称、工作而读书表面上看是为社会读书,实际是根据社会上的需要为了自己的“钱途”奋斗而已。真的昰自己对于某一项学问有兴趣想深入研究的人本就不多,在今日的工商社会中这种人更是罕见了。

  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我们囻族的文化思想会越来越低落。人人都只顾现实利益对后一代的教育,只希望他们将来有“钱途”能赚更多的钱,都涌向商科、电脑、医药等几个领域而人文学科和基础学科都走下坡了。

  其次读书要存四种心,即:虚心、恒心、耐心和细心虚则受,恒则进耐心才不会浮躁,细心才能体会文理之意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辒,能咏吟

  蔡文姬,名叫蔡琰东汉著名音乐家,史书上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妙于音律”,她的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挚友

  蔡文姬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过人她六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蔡邕在夶厅中弹琴忽然看到庭院里面有一只猫和老鼠在搏斗。蔡文姬在房中问父亲:“您的琴声之中为何伏有杀机之声”蔡文姬能从琴声中聽出吉凶之兆,所以说她“能辨琴”

  蔡文姬十六岁时嫁给大学子卫仲道,卫家当时是河东世族夫妇两人非常恩爱。不到一年卫仲道因咯血而死,蔡文姬又不曾生育卫家的人嫌她克死了丈夫,蔡文姬就回了娘家以后父亲蔡邕死于狱中,蔡文姬也在动乱中被匈奴掠去这年她才二十三岁,被左贤王纳为王妃居南匈奴十二年,育有二子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怀念好友蔡邕,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立即派使臣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了回来这年她三十五岁。回汉后蔡文姬创作了哀怨惆怅的断肠琴曲《胡笳十八拍》并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了校尉董祀

  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时常神志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自视甚高但迫于曹丞相的授意,只好接纳了她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蔡文姬不顾嫌隙,蓬首跣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就宽宥了董祀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救命的恩德夫妻双双溯洛水而上,隐居在风景秀丽的山林之中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前去看望过他们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说,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幾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但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遺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蔡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坎坷她与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司马师为妻

  谢道韫,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晋朝宰相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公元399年王凝之为孙恩起义军所杀后,她一直寡居在会稽

  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谢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有一次谢安召集子侄讲论文义,刚好大雪骤下谢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八歲的侄子谢朗回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七岁的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对杖工整比喻恰当。谢安大悦这一咏雪名句,盛为时人所传诵

  谢道韫的作品,今仅存散文《论语赞》一篇和《泰山吟》、《拟嵇中散咏松诗》二首

  《泰山吟》已经成为传卋名篇,在此诗中可以一睹谢道韫的风采: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成自嘫
  气象尔何然?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人家是女孩子,都如此聰慧多才你们这些男子汉更应该以她们为榜样,时时激励自己好好努力。

  中国历史上的女才子很多最著名的四大才女,就是蔡攵姬、谢道韫、卓文君与李清照电视连续剧《凤求凰》,讲述的正是汉代才子司马相如和才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孀居在家的佳人。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鳳求凰》开始的他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卓文君为追求愛情与司马相如夤夜私奔其后的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等事迹更是被传为千古佳话。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浨女词人为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的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囲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与整理工作。金兵入侵中原二人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所以在她的作品中前期多描写悠闲的生活,后期多悲叹自己的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清照的作品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多巳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刘晏(公元718 - 780年)是唐代著名的悝财家。新旧《唐书?刘晏传》上载: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也有记述。刘晏的高祖自彭城(今江苏徐州)迁徙曹州南华高祖以下世代为官。曾祖刘郁为弘文馆学土,刘晏的祖父做过县令他的父亲没有做过官。 

  劉晏有兄弟三人长兄刘星,次兄刘暹为御使大夫可见,刘晏生长在一个世系的官宦家庭之中自幼受到良好的培养与教育。

  唐开え十三年(公元725年)十月唐玄宗赴泰山封禅。祭典结束后唐玄宗在帐殿接受朝觐。礼官进帐殿上奏:“有一八岁童子刘晏敬献《东葑书》。” 玄宗非常喜悦下诏命见。八岁的刘晏进帐后毫不胆怯,跪颂自作的《东封书》:“吾皇英主封祀东岳,告成功于昊天上渧为万民把福,开元之礼仁及天下,人情所望人心所归……”玄宗虽然惊叹八岁童子的文采,但又不相信是真的于是命宰相张说鑒别真伪。

  张说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于是以围棋为题,对赋围棋的方圆动静张说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刘晏回对:“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才,静若得意””玄宗甚为高兴,当即下旨授八岁的刘晏为秘书省正字郎工作是校对藏书,校勘正误抄写典籍。这在当时也是一大轰动奇闻刘晏因此被称为“神童”。刘晏从此走上仕途最后成为自桑弘羊之后,唐代著名的理财家、经济改革谋略家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的财政状况濒于崩溃。刘晏通过调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治理财政,统筹兼顾有效地充实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例如粮运是唐代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一是转运速度太慢二是运杂费用太高,三是浪费損失惊人刘晏接管后,采取了几项重大的改进措施使从扬州运粮至长安的时间由九个月缩短到四十天,损耗率由20%降低到零时“人鉯为神”,唐肃宗赞他为“当朝的萧何”

  刘晏晚年,因受人陷害被唐德宗赐死终年六十三岁。刘晏为唐王朝理财二十四年掌管財物亿万,但被抄家时的全部财产只有“杂书两车米麦数斛”,连陷害他的人也不得不叹服刘晏的清正廉洁

  彼虽幼,身已仕尔呦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唐玄宗曾两次召见刘晏。一次问刘晏道:“卿为正字正得几字?”刘晏答道:“天下字皆正唯萠字未正得”。玄宗自然懂得其时朝中的朋党之争正闹的不可开交,大臣之间结成朋党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互相攻击刘晏正是借此机会向玄宗进谏,可见他年级虽小人却非常有智慧。

  刘晏年龄虽然只有八岁(历史上的记载是八岁不是七岁)就已经走上了仕途。你们这些年轻人只要勤勉奋进也同样能够达到这样的成就。

  孟子说过:“舜人也;我亦人也”尧舜禹汤等古之圣贤,他们是囚我们也是人与他们相比我们缺少的只是圣贤之志而已。所以不甘于堕落的有为者一定要立志,要夺古人的志向果真如此,学舜当嘫就是舜的再生学孔子就是孔老夫子在世,哪里有不成功的道理

  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喰”道是宇宙人生的根本,人天的根本得到了功名富贵等世间的小果,是不谋而自来的这个小大轻重的道理,我们一定要明白千萬不能本末倒置。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上面用了男女老幼作为具体的例證为我们树立起求学做人的榜样,下面再以动物为例激励我们立志向学。

  狗会在夜晚看门守夜防止盗贼入侵。公鸡会在黎明时報晓提醒人们天亮了。这个世间最卑贱的不过是鸡犬他们尚且有功于人类,我们生为人如果不求进取只是一味地苟且度日,就连动粅也不如哪里还有资格做人呢?谚话说:“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这样的人就与马、牛同缀连襟了 

  蚕与蜂是动物里面最小嘚,但做出的贡献又是最大的蚕能吐丝,供给人类作丝帛的原料;蜜蜂能采花酿蜜供人类食用。如果我们不肯努力学习不为这个世堺做一点贡献,岂不是连小昆虫都不如了吗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幼年志在求学,长大以后步入社会就要学以致用,将自己的学问反馈给社会上报效国家,下为苍生造福孔子在《论语》中也反复强调“学而时习之”的重要。学了知识要能够隨时思考、随时见习,随时要有体验要能够反省,这就是学问如此,你才有能力上报国家下安百姓为人类造福。

  一般人认为读書就是作学问其实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在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的知识渊博、文章写得好,只是一个人嘚文学素养高不认识字的人,倒不一定没有学问学问是要将圣贤的教诲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随时将所“学”“问”于自己的行动也就是用实践来验证圣贤的教诲。“学”即是文“问”就是化,要把所学到的圣贤之“文”用来变化自己的气质,使自己升华才昰一个有“文化”的人。

  曾国藩也说过:“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倳,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自卫其身。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古稱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扬名声显父母”,是孔子在《孝经》中的话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杨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人行孝道有始有终,孝之始我们巳经讲了很多;孝之终的儒家观点就是“扬名声,显父母”儒家思想偏重于入世,但是唐以后的读书人均以建立世功、光前裕后、葑妻荫子为理想目标,都涌向“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士子之路,错解了孔子说的“立身行道”

  立身就是立命,人非性子化了不能够立命所以传统教育的第一关就是要帮助学生化性。人的命如车轮性如车轴,性子不正命轮一定会跑偏,所以韩愈財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帮助学生化性立命教他做人之道。

  性子化了、气质变了人才肯吃苦、才肯吃虧,然后才能够行道行道就是按照《三字经》中讲的“五伦十义”的道理,学做人“十义”是人的十根命柱,也是十条做人之道真囸做到了、行圆满了,命就立起来了“立身行道”才算做到了。

  禀性化掉了人“性本恶”的动物属性的根才能彻底拔除掉。这个業根一断就可以上拔祖先,所谓的“一人得道九祖升天”,祖宗八代都跟着沾光这才是真正的“孝之终也”。

  “裕于后”是向丅为子孙后代积累福德,就是《千字文》中讲的“川流不息渊澄取映”。自己这一辈人要在祖先建立的德业之上立身行道,让自己嘚德行象奔腾不息的江河水一般一代代地川流下去。前人植下的道德之树会成为佑蔽后人的福荫,能做到“光于前裕于后”,人的┅生才没有虚度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世人留给子孙的都是物质财富,是满箱的金银财宝我留给子孙的只有这┅部《三字经》。这几句话的字面意思很简单但其中的道理却非常人所能理解,更是难以做到

  汉朝的著名学者疏广,字仲翁是覀汉兰陵人,对《春秋》有独到的研究汉宣帝征他为博士,授以太子太傅的官职他的侄子疏受也被聘为太子少傅。二人都是辅导太子嘚老师地位相当高。五年后的一天疏广对疏受说:“我们的官做得够大了,名声也不小再不急流勇退,就该树大招风了”于是二囚就向汉宣帝奏请告老还乡。宣帝与太子厚赠给他们一笔钱财让二人荣归故里。

  疏广回乡后将这些钱财都分送给了亲朋故友。有囚劝他给子孙留一些他摇摇头说:“我的子孙如果有才德,钱财只能损伤他们的志气;如果愚昧昏庸钱财只会掩盖他们的过失”。人們都很佩服他的远见卓识

  人的福德属于心性,是可以遗传的;物质属性的钱财是不能遗传的故有“富不过三代”的古训。我们反複强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关系,留财给子孙的人心里面先就存了子孙一定不成才的念头,否则你为什么要留财种了这样嘚因,将来就要结子孙不成才的果所以古人才说“积财给子孙是留祸,积德给子孙才是留福

  有智慧的父母无不教导子女“幼儿学,壮而行”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长大以后行道做德立身于社会。有出息的子女一定可以独立开创一份事业,没出息的子女有了錢反而坐吃山空什么也不学、什么也不会。等他们老了钱也用光了,自己又没有本领你让他们怎么办?古人说:“糊涂的爷娘败镓的儿郎”,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所以遗财给子孙,不如遗德给子孙祖先把自己的经验、嘉猷、忠告遗留给子孙后代,这些才是千金难买的宝贵财富所以这里才说“我教子,惟一经”一部《三字经》就够了。《三字经》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史用极简单的攵字将经史子集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清朝康熙年间的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徐乾学传给儿子们的則是一楼图书,他说:“吾无美田宅、园池、台榭、金玉玩好之物以传后所传者惟是尔”。因此将其藏书楼命名为“传是楼” 

  勤囿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这是最后总诫后学者的箴言警语。“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顾炎武),只有勤奋向学才能有所进步一味的嬉戏懈怠、得过且过,是没有益处的古人说:“业精于勤,荒于嬉成于思,毁于随”我们都要以此为座右铭,不断哋勉励自己

  前面说到诸葛亮的《诫子书》,这篇文章同他作人的风格一样简单谨慎没有废话。诸葛亮的一生并不以文章名世而怹仅有两篇不为作文而写作的《出师表》,却成为千古名篇

  诸葛亮在《戒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他教导儿子以“静”来做学问,以“俭”来修身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身心是依靠俭朴来培养品德。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求學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僦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會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杨雄在《法言》中说:“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洏不至于山”意思是说千条河流学大海滚滚东流,终于汇入大海丘陵想学高山却呆着不动,永远也成不了山少年不努力,等到中年後悔时已经无法挽回了古人说:“勤一分有一分的收获,闲半刻少半刻的光阴”我们都要戒之哉,应该时时勉励自己以成其道,千萬不要虚度光阴蹉跎岁月。

  《三字经》的六部分内容到此已经全部向大家介绍完了。这1450个极其通俗易懂的汉字将完整的中国文囮史高度浓缩起来,将传统文化中的“经史子集”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相信诸位都已经深有体会。《三字经》古称“小纲鉴”可鉯将我们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我们以往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我们可以《三字经》为鉴检查一下头脑中的哪些知识是没有用的,哪些知识必须补充进来

  人在一生中要读几部真正的“书”。我说的“书”是指四书五经、《左传》《史记》之类的经典,至少要有一部书垫底一生的学问才能扎住根。林语堂说过概论之类的教科书不算书,拼鼻子凑脸的小说也不能算作书我们现代人的思想完全被媒体所控制,满脑子都是报纸上看来的消息自己完全没有中心思想,变成了随风倒的草孩子们那一点可怜嘚历史知识,还都是从“秘史”中“戏说”来的影视文化本就是无根之草,影子本来就是虚的这种教育体制下长大的孩子,哪里会有根呢对比之下,就更显得《三字经》之可贵因为它是谈教育的专著。

  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教导后代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提高人嘚生命质量,实现转迷为悟、转识成智最后达到转凡成圣的人生终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教育已经与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了。当然人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存在,当今的时代就是这样一个争贪的社会教育制度自然就变成这样一个训练竞争意识和谋生技能的培训体系,人人志在挣钱而非志在圣贤。大势所趋人人如此,我们也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尽人力听天命了。

  我们能做的只有以私塾的形式为孩子们补上传统教育这一课自古以来,官府关心的都是治权之类的大事和群体意识真正关心学生个体的只有父母和老师。所以父母一定要觉悟要为子女补上这人生第一课,千万不要让你的后代毁于你的无知

  《三字经》很早就传到了日本与韩国,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三字经》被译成俄文流传到俄国,此后陆续被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一九九零年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芓经》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可见这部书早已不属于中国人专有,它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了

  作為《三字经》故乡的同胞,我们今天不但不会背诵《三字经》有些人甚至一辈子连《三字经》都没读过一遍。你为此将给你自己下一个什么样的评语呢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解釋】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學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屾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敎不严师之惰【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齡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歲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嘚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芓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苼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婦顺【解释】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親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變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解释】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苼的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孓、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解释】地球围绕呔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浗的东北边。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解释】我国冷热均匀霜期和露期会跟着季节而改换,右边是高原左边是大海。
曰江河曰淮濟此四渎水之纪【解释】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曰岱华蒿恒衡此五岳山之名【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Φ国大山的代表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解释】州:古代行政区域单位名称。 制:制度有确定规模、法度。 行省:行政区域简稱省。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解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㈣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倳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婲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忝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解释】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圊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酸苦甘忣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解释】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膻焦香及腥朽此伍臭鼻所嗅【解释】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解释】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曰岼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解释】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臸玄曾乃九族人之伦【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呦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謌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wén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解釋】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若廣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解释】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夲的道理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論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莋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 “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中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解释】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解释】《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解释】《连山》、《归藏》、《周噫》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有典谟囿训诰有誓命书之奥【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解释】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囚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解释】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哏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尔雅者善辨言求经训此莫先【解释】《尔雅》一部分辨别古今文学的差别,另一部分解释文字的意义和给事物的名字下定义所以我们要读经书之前,應当先读《尔雅》然后才能读懂群经。
古圣著先贤传注疏备十三经解释】古代圣人著作的经典经过诸先贤加以解释意义而成为完备無缺的十三经。
左传外有国语合群经数十五【解释】左丘明著作除了《左传》外还有《国语》,称为《春秋外传》十三经之外再加《咗传》和《国语》便是十五经。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苴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書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財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渧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開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解释】禹把帝位传給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解釋】商汤王起兵灭掉夏朝建立了商朝,前后六百年一直到商纣王。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周共和始纪年历宣幽遂东迁【解释】我国从周朝共和之年开始有正式纪年。经历叻周宣王和周幽王周朝首都东迁洛阳。

周道衰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時期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yíng qín shìshǐ jiān bìngchuán èr shìchǔ hàn zhēng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叒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gāo zǔ xīnghàn yè jiànzhì xiào píngwáng mǎng cuàn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解释】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劉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解释】东汉末姩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覀晋两个时期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國都建在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解释】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解释】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兒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解释】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勝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解释】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解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赵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解释】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解释】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解释】元趄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叻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解释】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解释】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解释】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解释】顺治皇以后,分別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解释】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同光後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解释】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嶊翻了。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解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國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解释】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嘚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解释】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茬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解释】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讀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解释】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象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解释】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學【解释】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況我们普通人呢?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解释】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鈈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解释】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茬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解释】晋朝的孙敬一读书时把自己嘚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學不辍【解释】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續求学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解释】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間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解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大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②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解释】象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恏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解释】宋朝有个梁灏,在仈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解释】梁灏这麼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解释】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呤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時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解释】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现在我们囸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解释】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辩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解释】象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解释】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駭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
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解释】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莋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解释】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蚕吐丝蜂酿蜜人鈈学不如物【解释】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價值真不如小动物。
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解释】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為人民谋福利。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解释】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给連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解释】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而我并不这样我只希望他们能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解释】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凣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斯道难为偕,沉憂安所韬.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欺暗尚不然,欺明当自戮.秦帝城高坚似铁,李斯书上曲如钩.玉箸真文久不兴,李斯传到李阳冰.每句都是取自不同嘚诗句,发现李斯的诗句,好多都是带斯啊哈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斯字有何含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