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宇宙第一人物,宇宙第一文字也"是评价哪一位徐州盐豆历史文人评价的

老谭说事2.0+谈笑风生 002据不权威机构披露谈恋爱是人类第一生产力爱能让人变浪漫一代名屌丝-杰克偶遇白富美萝丝从此浪漫引擎马力全开“萝丝小姐,我看你骨骼精奇不如我为你画幅画像吧,不穿衣服的那种”萝丝小姐,让我们一起站上船头你跳,我就跳爱能让人变低能萝丝小姐,对着海里吐口水也很浪漫哦来,跟着我的节奏呸!呸!呸!你说有哪个智力正常的成年人会干这种事儿?爱能让人不畏死重头戏来了当大船沉没杰克竟能为了这个相识不过数日的人泡在零度的海水里时都要甜蜜一把说出下面这段话你一定会脱险的你要活下去,生很多孩子,看着他们长大你会安享晚年,安息在温暖的床上而不是今晚在这里,不是像这样的死去赢得了那些船票是在我身上所发生的最好的事情Rose,它把我带到了你的身边我感谢这一切,Rose,真的感谢你一定要帮帮我,你一定要向我许诺你会活下去,决不放弃无论发生什么,无论希望多么渺茫,你现在就许诺Rose,你决不会食言,快许诺!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因为爱情(我本来是想逗比的,怎么写到这特么有点想哭)然而!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其实还不是这一幕而是特么两个人天天在船上谈情说爱不用上班不用还贷不用交房租虐完单身狗再虐加班狗我真的是只能跪哭啊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感人的爱情他们也许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却把感动融在了细节之中你也许不知道他为了一块蛋糕炎炎夏日中跑了多少里路你也许不知道她为了把完美呈现给你被减肥二字折磨得多惨你也许不知道TA心里藏着很多苦却从来没有对你说 光棍节快到了给单身狗们一点小建议
即使你当上了火影妹子还是跟了叛忍不管你再怎么努力都比不上会放电的关注我微信号:老谭说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那是什么呢?目前为止,你有没有过半途而废的体验?
我有,在6岁以前,我长得都很好看。不是正能量,不是励志,也不是感动……满满的回忆!甲方吃乙方,乙方吃什么?一首歌引发的电影观后感过节也要过个有文化的节人生那么乱,不吐怎么办?到底是该客气还是不客气?Love yourself!你今天加班了吗?你有没有发过这样的朋友圈?伤-一半是诗,一半打脸-快来总结一下啦!这开挂的人生却没有意想中的结局-一半是诗,一半打脸-剪头发的尴尬黑童话……誓言未践,误此生叫我怎么不爱你!再见时,必须更好!老谭以前写过的一篇文,分享之!ADOBE最新创意广告,说出了太多乙方的心声岛民老谭力荐!青春不重来老谭说事一个走心的逗比段子丨故事丨想法嗨!本期聊聊美剧相信看过美剧的同学不少清楚美剧套路的也不少今天老谭就来难道是洪荒之力?这不是第7期哦!以天下为棋,岂不快哉!一入地产深似海,从此假期是路人!摘要请自动忽略粉丝投票第二篇大师兄,这回换我!青春不重来gh_440f58c0faaa搞搞笑,吃吃药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440f58c0faaa搞搞笑,吃吃药2、12.C&E (A项错,作者把哲学分为两种,一种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一种是理解为讲道理的科学;B项理解错,作者是说假定把“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叫作哲学的话,每个民族都有哲学了,就无须分辩了;D项错,作者是说在魏晋以后哲学衰微,而不是没有哲学。)(选对1项得3分,两项5分)
13.A(B项错,作者说“我不认为孔子建立了一门讲道理的科学”; C 项“再到魏晋以后,哲学逐渐发展了”错,作者是说魏晋以后哲学衰微了。D项错,作者原意是说道学理学听起来像是科学,实际不是。)(3分)
14.(3分)⑴ 认识需系统到何种程度才能称为科学是没有标准的;
⑵ 中国不是没有哲学,只是没有形成讲道理的科学;
⑶ 没有哲学不是缺陷。(3分,每点1分)
15.(6分)作者先摆事实,①中国人很早就记录了行星位置的变化,②很早就对日蚀月蚀或无数其他现象提出了“科学的解释”,来反驳中国没有科学的观点。(2分)再讲道理,提出中国是没有发展出牛顿、伽利略那样的近代科学体系,而不是中国人从来没有客观可靠的知识的看法。(2分)之后分析从孔子到魏晋,中国曾有一段哲学的繁荣,孔子等讲了好多重要而深刻的道理,但都是事关华夏文明何去何从的要紧道理,并未建立了一门讲道理的科学,只是发展出了哲学。最后分析魏晋之后,哲学渐渐衰微,虽有道学理学,像是讲道理的科学,实际上不大关心科学。以此来反驳。(2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
人生也如跨栏  人生也如跨栏。  毫无疑问,曾经的“跨栏王”刘翔一路跑来可谓顺风顺水,意气风发。  13岁时他获得上海市少年田径锦标赛乙组冠军,19岁打破男子&110米栏亚洲纪录,并打破和刷新了保持长达24年之久的110米栏世界青年纪录;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以12秒91平了世界纪录,夺得了金牌,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日,他以12秒88的成绩获得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金牌,并打破沉睡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日,在日本大阪的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上,他又以12秒95获得冠军,从而成为首个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于一身的男子110米栏大满贯得主。  然而,当古巴田径运动员戴伦·罗伯斯日在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跑出了12秒87,打破了刘翔创造的12秒88原世界纪录,人们满怀期望刘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罗伯斯一决雌雄卫冕冠军时,刘翔却因伤退出了比赛,冠军由罗伯斯夺得。  雄鹰折翅,刘翔一下子从“神坛”跌落下来。懦夫!骗子!装病!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虽然大部分人满是宽容、同情和理解,但谩骂、质疑和轻视仍长期弥漫。  其实,刘翔的脚伤已积重难返,北京奥运会前的一些比赛他是咬牙硬挺着的。北京奥运会在候场时他狠狠地用右脚踹墙壁,以痛止痛。在休息室里,师傅、指导和队医,三个人摁住他的脚,在他右脚跟腱处不停敲打,让疼痛处麻掉。当时他鬼哭狼嚎地叫,整个身体都在发抖,浑身直冒冷汗。  这些外人怎能知道。期望愈高,失望愈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谁让你是英雄。  接下来是治疗脚伤,远赴美国。  他躺在手术台上,主刀医生克兰顿惊呼:“你是怎么坚持的&!?翔,你知道吗,跟腱处的伤势,就等于你的鞋底里藏着很多小沙子,你天天踩着他们训练、比赛,你,太不可思议了,你太幸运了,否则早就可能倒下了……”  其实,刘翔本来早就要“倒下”,“刘翔加油”、“刘翔哥哥加油”,&及至“刘翔叔叔加油”,让他很感动,他不想大家失望,所以他一直在勉强坚持。  经过治疗和康复,日,黄金联赛上海站,刘翔以13秒15拿到亚军,但他心中的那口气还是顺不过来。他认为自己再也无法进一步突破了,“我脚不行了,我不想比赛了,我只想混到退役算了……”  “我们也不要求你太多,你还年轻,要学会珍惜。你现在退役我们也没意见,但是这个结,只有你自己去解开。你要记住,人的一生要跨过无数的栏,你现在所经历的只是其中的一个……”  那一夜,父子俩泪眼相对。父亲的这些话,刘翔牢牢地铭记在心间。  日晚,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刘翔只跑出了13秒40,名列第三,甚至还排在史冬鹏之后。  对此,刘翔并不沮丧。他深知,他最大的对手是自己,他现在不是在和别人比,是在和自己跑。于是,他与师傅孙海平开始了一段从零开始的真正复兴。他们又两次赴美进行康复治疗。20多天的美国训练,刘翔瘦了8斤。之后是科学的、系统的、大剂量的训练,刘翔也跑到过13秒以内。师傅说:“重夺世界冠军,这不是白日做梦。”  日,经过27个月的沉寂和洗礼,在第16届亚运会上,刘翔有保留地以13秒09打破110米栏亚运会纪录实现三连冠,外界齐声高呼“王者归来”。&刘翔说,这枚金牌,这个成绩,意义非凡,不亚于雅典奥运会的那枚金牌。刘翔豪气十足地向罗伯斯下战书,要把世界纪录抢回来。  人生是在跨栏,只有鼓足勇气、豪情满怀地跨越挫折、失败和心灵障碍的栏架,才能跃上辉煌之巅。(选自《哲理》2011年第四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以12秒91打破了世界纪录,夺得了金牌,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因伤退出了比赛,虽然丢尽了中国人的脸,但大部分人仍能以宽容、同情、理解的态度对待他。 C.因伤退赛的刘翔,面对挫折、责难、误解曾经情绪低落,甚至不想参加比赛,这样写更显内容客观、真实,刘翔的形象也更为丰满。 D.“父亲”的话有理解,有安慰,有疏导,也有期待,正是这番话,解开了刘翔的心结,使他彻底地战胜了自己。 E.作者采用“卒章显志”的笔法,于结尾处点明了文章主旨:只有鼓足勇气、豪情满怀地跨越挫折、失败和心灵障碍的栏架,才能跃上辉煌之巅。(2)结合传记内容,简要分析刘翔能够在挫折中“跃上辉煌之巅”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翔为什么说“这枚金牌,这个成绩,意义非凡,不亚于雅&典奥运会的那枚金牌”?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翔在挫折中跃起的故事对你有哪些方面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河南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生也如跨栏  人生也如跨栏。  毫无疑问,曾经的“跨栏王”刘翔一路跑来可谓顺风顺水,意气风发。  13岁时他获得上海市少年田径锦标赛乙组冠军,19岁打破男子&110米栏亚洲纪录,并打破和刷新了保持长达24年之久的110米栏世界青年纪录;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以12秒91平了世界纪录,夺得了金牌,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日,他以12秒88的成绩获得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金牌,并打破沉睡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日,在日本大阪的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上,他又以12秒95获得冠军,从而成为首个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于一身的男子110米栏大满贯得主。  然而,当古巴田径运动员戴伦?罗伯斯日在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跑出了12秒87,打破了刘翔创造的12秒88原世界纪录,人们满怀期望刘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罗伯斯一决雌雄卫冕冠军时,刘翔却因伤退出了比赛,冠军由罗伯斯夺得。  雄鹰折翅,刘翔一下子从“神坛”跌落下来。懦夫!骗子!装病!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虽然大部分人满是宽容、同情和理解,但谩骂、质疑和轻视仍长期弥漫。  其实,刘翔的脚伤已积重难返,北京奥运会前的一些比赛他是咬牙硬挺着的。北京奥运会在候场时他狠狠地用右脚踹墙壁,以痛止痛。在休息室里,师傅、指导和队医,三个人摁住他的脚,在他右脚跟腱处不停敲打,让疼痛处麻掉。当时他鬼哭狼嚎地叫,整个身体都在发抖,浑身直冒冷汗。  这些外人怎能知道。期望愈高,失望愈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谁让你是英雄。  接下来是治疗脚伤,远赴美国。  他躺在手术台上,主刀医生克兰顿惊呼:“你是怎么坚持的!?翔,你知道吗,跟腱处的伤势,就等于你的鞋底里藏着很多小沙子,你天天踩着他们训练、比赛,你,太不可思议了,你太幸运了,否则早就可能倒下了……”  其实,刘翔本来早就要“倒下”,“刘翔加油”、“刘翔哥哥加油”,&及至“刘翔叔叔加油”,让他很感动,他不想大家失望,所以他一直在勉强坚持。  经过治疗和康复,日,黄金联赛上海站,刘翔以13秒15拿到亚军,但他心中的那口气还是顺不过来。他认为自己再也无法进一步突破了,“我脚不行了,我不想比赛了,我只想混到退役算了……”  “我们也不要求你太多,你还年轻,要学会珍惜。你现在退役我们也没意见,但是这个结,只有你自己去解开。你要记住,人的一生要跨过无数的栏,你现在所经历的只是其中的一个……”  那一夜,父子俩泪眼相对。父亲的这些话,刘翔牢牢地铭记在心间。  日晚,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刘翔只跑出了13秒40,名列第三,甚至还排在史冬鹏之后。  对此,刘翔并不沮丧。他深知,他最大的对手是自己,他现在不是在和别人比,是在和自己跑。于是,他与师傅孙海平开始了一段从零开始的真正复兴。他们又两次赴美进行康复治疗。20多天的美国训练,刘翔瘦了8斤。之后是科学的、系统的、大剂量的训练,刘翔也跑到过13秒以内。师傅说:“重夺世界冠军,这不是白日做梦。”  日,经过27个月的沉寂和洗礼,在第16届亚运会上,刘翔有保留地以13秒09打破110米栏亚运会纪录实现三连冠,外界齐声高呼“王者归来”。&刘翔说,这枚金牌,这个成绩,意义非凡,不亚于雅典奥运会的那枚金牌。刘翔豪气十足地向罗伯斯下战书,要把世界纪录抢回来。  人生是在跨栏,只有鼓足勇气、豪情满怀地跨越挫折、失败和心灵障碍的栏架,才能跃上辉煌之巅。&&&&&&&&&&&&&&&&&&&&&&&&&&&&&&(选自《哲理》2011年第四期)(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以12秒91打破了世界纪录,夺得了金牌,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因伤退出了比赛,虽然丢尽了中国人的脸,但大部分人仍能以宽容、同情、理解的态度对待他。 C.因伤退赛的刘翔,面对挫折、责难、误解曾经情绪低落,甚至不想参加比赛,这样写更显内容客观、真实,刘翔的形象也更为丰满。 D.“父亲”的话有理解,有安慰,有疏导,也有期待,正是这番话,解开了刘翔的心结,使他彻底地战胜了自己。 E.作者采用“卒章显志”的笔法,于结尾处点明了文章主旨:只有鼓足勇气、豪情满怀地跨越挫折、失败和心灵障碍的栏架,才能跃上辉煌之巅。(2)结合传记内容,简要分析刘翔能够在挫折中“跃上辉煌之巅”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刘翔为什么说“这枚金牌,这个成绩,意义非凡,不亚于雅典奥运会的那枚金牌”?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刘翔在挫折中跃起的故事对你有哪些方面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中国有没有哲学?西学东渐以来,就断断续续有这方面的争论。回答首先得看我们把哲学理解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抑或理解为讲道理的科学。中国人当然一直有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但我愿意把这称作思想或思辨;若坚持把这叫作“哲学”,就没什么要争论的,因为所有民族当然都有哲学。如果这里真有个争论点的话,我认为是在争论中国是否发展出了讲道理的科学。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科学。然而,中国人很早就记录了行星位置的变化,很早就对日蚀月蚀或无数其他现象提出了“科学的解释”,那么,怎能说中国人没有科学呢?说中国没有科学,显然是说没有发展出牛顿、伽利略那样的近代科学体系,而不是说中国人从来只有迷信,没有客观可靠的知识。沿着这样的思路来想,我的大致看法是这样的:从孔子以后到魏晋,中国曾有一段哲学的繁荣。孔子讲了好多重要而深刻的道理,但我不认为孔子建立了一门讲道理的科学。孔子讲了一套道理,墨子讲了一套道理,都是事关华夏文明何去何从的要紧道理,于是大家来琢磨哪套道理是真道理,怎样就成道理怎样就不成道理。在这种环境里发展出了哲学,典型的像庄子、老子、孟子、后期墨家、荀子,一直到魏晋玄学的辩名析理。魏晋之后,哲学渐渐衰微。后来有道学理学,听起来像是讲道理的科学,实际上不大关心科学。我知道中国在魏晋以后没什么哲学这个结论大有商量的余地,但这里不再详述,倒是想提出几点容易引起误解之处。第一点,认识需系统到何种程度才宜称为“科学”,原无先天的标准,对讲道理的艺术进行了一些反省,是不是在进行哲学思考?进行了哲学思考,是不是就有了哲学?心里记着这一类问题有助于避免流入字面之争。第二,说中国没有哲学,不等于说中国人不讲道理,也不意味着中国人讲道理讲得不好,讲得不够艺术。没有哲学,单单是说没有形成讲道理的科学。第三,没有哲学,不见得是个缺陷。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来:哲学有什么用?人们现在通常都认为科学很有用,把科学技术叫作第一生产力,其实,西方开始发展近代科学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科学有用,也很少用科学有用来为发展科学张本。由科学所支持的技术变成第一生产力是后来的事情。不必需的东西未见得不重要。没有近代科学,人类照样种地盖房吃喝玩乐,但出现了近代科学,它就要反过来剧烈改变种地盖房吃喝玩乐的方式。(取材于《哲学是什么》,有删节)12.下列各项中,对中国哲学有关问题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两项是(5分)A.哲学就是对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B.中国人很早就拥有许多客观可靠的知识,中国各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哲学。C.孔子始终未能建立自己学说的科学体系,所以他的学说并不能称之为哲学。D.从科学的角度而言,作者倾向于认为中国在魏晋以后没有哲学。E.中国没有哲学,不见得是个缺陷,只是说没有形成讲道理的科学。13.根据文意,下列对哲学是讲道理的科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14.对于中国在魏晋以后没有哲学的结论,作者提出了哪几点容易引起误解之处,请用自己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15.关于“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科学”的观点,作者是如何反驳的?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后面题。
①那一年夏天到来的时候,玫园的花全开放了。
②玫园的主人知道我对玫瑰有一种微妙的敏感,特地写信来,请我到他家里去看花。
③三天以后的一个黄昏,我坐在玫园主人的客厅里,从窗口向外望着,望着那一棵棵盛开的蔷薇,默然不语。直到主人提醒我手中的清茶快要冷了的时候,我才转过头来,向主人做了一个很苦涩的笑容。
④主人站起身采,拍掉衣上的烟灰,走到窗前,一面得意地点着头,一面自言自语:“三十七朵,十六棵。”
⑤然后转向我,用一种调侃的声调说:“其中有一棵仍是你的,还能把它认出来么?”
⑥躺在沙发里,我迟缓地点点头,深吸了一口烟,又把它慢慢吐出来,迷茫的烟雾牵我走进迷茫的领域,那领域不是旧梦,而是旧梦笼罩起来的愁城。
⑦就是长在墙角旁边的那棵玫瑰,如今又结了一朵花——仍是孤零零的一朵,殷红的染色反映出它绚烂的容颜;它没有牡丹那种富贵的俗气,也没有幽兰那种王者的天香,它只是默默地开着,开着,隐逸地显露着它的美丽与孤单。
⑧我还记得初次在花圃里看到它的情景。那是一个浓雾弥漫的清晨,子夜的寒露刚为它洗过柔细的枝条,嫩叶上的水珠对它似乎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娇小的蓓蕾紧紧蜷缩在一起。像是怯于开放,也怯于走向窈窕和成熟。
⑨在奇卉争艳的花丛中,我选择了这棵还未长成的小生物,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回来,用一点水、一点肥料和一点摩门教徒的神秘祝福,种它在我窗前的草地里。五月的湿风吹上这南国的海岛,也吹开了这朵玫瑰的花瓣与生机,它畏缩地张开了它的身体,仿佛对陌生的人间做着不安的试探。
⑩大概我认识她,也就在这个时候。
11平心说来,她实在是个可爱的小女人,她的拉丁文的名字与玫瑰同一拼法,这并不是什么巧合,按照庄周梦蝶的玄理,谁敢说她不是玫瑰的化身?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罕有的轻盈与新鲜,从她晶莹闪烁的眼光中和那狡猾恶意的笑容里,我看不到她的魂灵深处,也不想看到她的魂灵深处,她身体上的有形的部分已经使我心满意足,使我不再酝酿更进一步的梦幻。
12但是梦幻压迫我,它逼我飘到六合以外的幻境,在那里,走来了她的幽灵,于是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同看日出、看月华、看眨眼的繁星、看苍茫的云海;我们同听鸟语、听虫鸣、听晚风的呼啸、听阿瑞尔(Ariel)的歌声,我们在生死线外如醉如酲;在万花丛里长眠不醒,大千世界里再也没有别人,只有她和我;在她与我眼中再也没有别人,只有玫瑰花。当里程碑像荒冢一般的林立,死亡的驿站终于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远远的尘土扬起,跑来了“启示录”中的灰色马,带我们驰向那广漠的无何有之乡,宇宙从此消失了我们的足迹,消失了她的美丽和她那如海一般的目光……
13可是,梦幻毕竟是飞雾与轻烟,它把你从理想中带出来,又把你向现实里推进去。现实展示给我的是:需求与获得是一种数学上的反比,我并未要求她给我很多,但是她却给我更少。在短短的五月里,我和她之间本来没有什么接近,可是五月最后一天消逝的时候,我感到我们的相隔却更疏远了。恰似那水上的两片浮萍,聚会了,又飘开了,那可说是一个开始。也可说是一个结束。
14红玫瑰盛开的时候,同时也播下了枯萎的信息,诗人从一朵花里看到一个天国,而我呢?却从一朵花里看到我梦境的昏暗。过早的凋零使我想起托姆普孙(Francis Thompson)的感慨,从旧札记里,我翻出早年改译的四行诗句:
最美的东西有着最快的结局,
它们即使凋谢,余香仍令人陶醉,
但是玫瑰的芬芳却是痛苦的,
对他来说,他却喜欢玫瑰。
15不错,我最喜欢玫瑰,可是我却不愿再看到它,它引起我太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对一个有着犬儒色彩的文人,却显然是多余的。
16在玫园主人热心经营他的因地的开始,他收到我这棵早凋了的小花,我虽一再说这是我送给他的礼品,他却笑着坚持要把它当作一棵“寄生物”。费了半小时的光阴,我们合力把它种在玫园的墙角下,主人拍掉手上的泥巴,一边用手擦着汗,一边宣布他的预言:“佛经上说‘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我们或许能在这棵小花身上看到几分哲理。明年,也许明年,它仍旧会开的。”
17烟雾已渐渐消失,我从往事的山路上转了回来,主人走到桌旁,替我接上一支烟,然后指着窗外说:“看看你的寄生物吧!去年我就说它要开的,果然今年又开了。还是一朵,还是和你一样的孤单!”
18望着窗前低垂的暮色,我站起身来,迟疑了很久,最后说:“不错,开是开了,可是除了历史的意义,它还有什么别的意义呢?它已经不再是去年那一朵,去年那一朵红玫瑰谢得太早了!”
【注】蔷薇:蔷薇科,蔷薇属中某些观赏种类的泛称。桃、梅、杏、玫瑰、月季、樱花等植物均属蔷薇科。
10.这篇文章讲述“我”与一株孤单的玫瑰花的故事,构思颇具艺术特色。请对此作简要分析。(7分)
11.第12段的幻境,是现实中从未出现过的,文章却对它作了详尽的叙说,作者的用意是什么?(4分)
12.那朵重开的孤单的玫瑰,在“我”和玫园主人的眼中有着怎样的不同?文章结尾处的对话,折射出了“我”怎样的心情?(6分)
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盛开的花儿只引发了“我”苦涩的笑容,正体现“我”对玫瑰的“微妙的敏感”,也反映了“我”这个有着犬儒色彩的文人颓废、畏惧现实的心态。
B.“我”喜欢那朵孤单、美丽、柔弱的玫瑰,对它格外的关切与怜爱;在“我”眼中,女友也就是玫瑰的化身,因而极希望给她一切小心的呵护关爱。
C.“我”的女友是一个负心人的形象,她轻易就辜负了“我”深挚的爱,刻意地疏远“我”,回报给“我”的是狡猾与恶意,让人看不到她的魂灵深处。
D.“需求与获得是一种数学上的反比”,这句话反映出梦幻与现实的落差和矛盾,也折射出“我”在一段萍水相逢的情感诉求中的失望与痛苦。
E.“风格即人”,这篇文章展示的是“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怜花人的文人气质,使文章笼罩着浓郁的悲情、感伤的氛围。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后面题。
①那一年夏天到来的时候,玫园的花全开放了。
②玫园的主人知道我对玫瑰有一种微妙的敏感,特地写信来,请我到他家里去看花。
③三天以后的一个黄昏,我坐在玫园主人的客厅里,从窗口向外望着,望着那一棵棵盛开的蔷薇,默然不语。直到主人提醒我手中的清茶快要冷了的时候,我才转过头来,向主人做了一个很苦涩的笑容。
④主人站起身采,拍掉衣上的烟灰,走到窗前,一面得意地点着头,一面自言自语:“三十七朵,十六棵。”
⑤然后转向我,用一种调侃的声调说:“其中有一棵仍是你的,还能把它认出来么?”
⑥躺在沙发里,我迟缓地点点头,深吸了一口烟,又把它慢慢吐出来,迷茫的烟雾牵我走进迷茫的领域,那领域不是旧梦,而是旧梦笼罩起来的愁城。
⑦就是长在墙角旁边的那棵玫瑰,如今又结了一朵花——仍是孤零零的一朵,殷红的染色反映出它绚烂的容颜;它没有牡丹那种富贵的俗气,也没有幽兰那种王者的天香,它只是默默地开着,开着,隐逸地显露着它的美丽与孤单。
⑧我还记得初次在花圃里看到它的情景。那是一个浓雾弥漫的清晨,子夜的寒露刚为它洗过柔细的枝条,嫩叶上的水珠对它似乎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娇小的蓓蕾紧紧蜷缩在一起。像是怯于开放,也怯于走向窈窕和成熟。
⑨在奇卉争艳的花丛中,我选择了这棵还未长成的小生物,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回来,用一点水、一点肥料和一点摩门教徒的神秘祝福,种它在我窗前的草地里。五月的湿风吹上这南国的海岛,也吹开了这朵玫瑰的花瓣与生机,它畏缩地张开了它的身体,仿佛对陌生的人间做着不安的试探。
⑩大概我认识她,也就在这个时候。
11平心说来,她实在是个可爱的小女人,她的拉丁文的名字与玫瑰同一拼法,这并不是什么巧合,按照庄周梦蝶的玄理,谁敢说她不是玫瑰的化身?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罕有的轻盈与新鲜,从她晶莹闪烁的眼光中和那狡猾恶意的笑容里,我看不到她的魂灵深处,也不想看到她的魂灵深处,她身体上的有形的部分已经使我心满意足,使我不再酝酿更进一步的梦幻。
12但是梦幻压迫我,它逼我飘到六合以外的幻境,在那里,走来了她的幽灵,于是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同看日出、看月华、看眨眼的繁星、看苍茫的云海;我们同听鸟语、听虫鸣、听晚风的呼啸、听阿瑞尔(Ariel)的歌声,我们在生死线外如醉如酲;在万花丛里长眠不醒,大千世界里再也没有别人,只有她和我;在她与我眼中再也没有别人,只有玫瑰花。当里程碑像荒冢一般的林立,死亡的驿站终于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远远的尘土扬起,跑来了“启示录”中的灰色马,带我们驰向那广漠的无何有之乡,宇宙从此消失了我们的足迹,消失了她的美丽和她那如海一般的目光……
13可是,梦幻毕竟是飞雾与轻烟,它把你从理想中带出来,又把你向现实里推进去。现实展示给我的是:需求与获得是一种数学上的反比,我并未要求她给我很多,但是她却给我更少。在短短的五月里,我和她之间本来没有什么接近,可是五月最后一天消逝的时候,我感到我们的相隔却更疏远了。恰似那水上的两片浮萍,聚会了,又飘开了,那可说是一个开始。也可说是一个结束。
14红玫瑰盛开的时候,同时也播下了枯萎的信息,诗人从一朵花里看到一个天国,而我呢?却从一朵花里看到我梦境的昏暗。过早的凋零使我想起托姆普孙(Francis Thompson)的感慨,从旧札记里,我翻出早年改译的四行诗句:
最美的东西有着最快的结局,
它们即使凋谢,余香仍令人陶醉,
但是玫瑰的芬芳却是痛苦的,
对他来说,他却喜欢玫瑰。
15不错,我最喜欢玫瑰,可是我却不愿再看到它,它引起我太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对一个有着犬儒色彩的文人,却显然是多余的。
16在玫园主人热心经营他的因地的开始,他收到我这棵早凋了的小花,我虽一再说这是我送给他的礼品,他却笑着坚持要把它当作一棵“寄生物”。费了半小时的光阴,我们合力把它种在玫园的墙角下,主人拍掉手上的泥巴,一边用手擦着汗,一边宣布他的预言:“佛经上说‘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我们或许能在这棵小花身上看到几分哲理。明年,也许明年,它仍旧会开的。”
17烟雾已渐渐消失,我从往事的山路上转了回来,主人走到桌旁,替我接上一支烟,然后指着窗外说:“看看你的寄生物吧!去年我就说它要开的,果然今年又开了。还是一朵,还是和你一样的孤单!”
18望着窗前低垂的暮色,我站起身来,迟疑了很久,最后说:“不错,开是开了,可是除了历史的意义,它还有什么别的意义呢?它已经不再是去年那一朵,去年那一朵红玫瑰谢得太早了!”
【注】蔷薇:蔷薇科,蔷薇属中某些观赏种类的泛称。桃、梅、杏、玫瑰、月季、樱花等植物均属蔷薇科。
1.这篇文章讲述“我”与一株孤单的玫瑰花的故事,构思颇具艺术特色。请对此作简要分析。(7分)
2.第12段的幻境,是现实中从未出现过的,文章却对它作了详尽的叙说,作者的用意是什么?(4分)
3.那朵重开的孤单的玫瑰,在“我”和玫园主人的眼中有着怎样的不同?文章结尾处的对话,折射出了“我”怎样的心情?(6分)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盛开的花儿只引发了“我”苦涩的笑容,正体现“我”对玫瑰的“微妙的敏感”,也反映了“我”这个有着犬儒色彩的文人颓废、畏惧现实的心态。
B.“我”喜欢那朵孤单、美丽、柔弱的玫瑰,对它格外的关切与怜爱;在“我”眼中,女友也就是玫瑰的化身,因而极希望给她一切小心的呵护关爱。
C.“我”的女友是一个负心人的形象,她轻易就辜负了“我”深挚的爱,刻意地疏远“我”,回报给“我”的是狡猾与恶意,让人看不到她的魂灵深处。
D.“需求与获得是一种数学上的反比”,这句话反映出梦幻与现实的落差和矛盾,也折射出“我”在一段萍水相逢的情感诉求中的失望与痛苦。
E.“风格即人”,这篇文章展示的是“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怜花人的文人气质,使文章笼罩着浓郁的悲情、感伤的氛围。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后面题。红玫瑰李敖①那一年夏天到来的时候,玫园的花全开放了。②玫园的主人知道我对玫瑰有一种微妙的敏感,特地写信来,请我到他家里去看花。③三天以后的一个黄昏,我坐在玫园主人的客厅里,从窗口向外望着,望着那一棵棵盛开的蔷薇,默然不语。直到主人提醒我手中的清茶快要冷了的时候,我才转过头来,向主人做了一个很苦涩的笑容。④主人站起身采,拍掉衣上的烟灰,走到窗前,一面得意地点着头,一面自言自语:“三十七朵,十六棵。”⑤然后转向我,用一种调侃的声调说:“其中有一棵仍是你的,还能把它认出来么?”⑥躺在沙发里,我迟缓地点点头,深吸了一口烟,又把它慢慢吐出来,迷茫的烟雾牵我走进迷茫的领域,那领域不是旧梦,而是旧梦笼罩起来的愁城。⑦就是长在墙角旁边的那棵玫瑰,如今又结了一朵花——仍是孤零零的一朵,殷红的染色反映出它绚烂的容颜;它没有牡丹那种富贵的俗气,也没有幽兰那种王者的天香,它只是默默地开着,开着,隐逸地显露着它的美丽与孤单。⑧我还记得初次在花圃里看到它的情景。那是一个浓雾弥漫的清晨,子夜的寒露刚为它洗过柔细的枝条,嫩叶上的水珠对它似乎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娇小的蓓蕾紧紧蜷缩在一起。像是怯于开放,也怯于走向窈窕和成熟。⑨在奇卉争艳的花丛中,我选择了这棵还未长成的小生物,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回来,用一点水、一点肥料和一点摩门教徒的神秘祝福,种它在我窗前的草地里。五月的湿风吹上这南国的海岛,也吹开了这朵玫瑰的花瓣与生机,它畏缩地张开了它的身体,仿佛对陌生的人间做着不安的试探。⑩大概我认识她,也就在这个时候。11平心说来,她实在是个可爱的小女人,她的拉丁文的名字与玫瑰同一拼法,这并不是什么巧合,按照庄周梦蝶的玄理,谁敢说她不是玫瑰的化身?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罕有的轻盈与新鲜,从她晶莹闪烁的眼光中和那狡猾恶意的笑容里,我看不到她的魂灵深处,也不想看到她的魂灵深处,她身体上的有形的部分已经使我心满意足,使我不再酝酿更进一步的梦幻。12但是梦幻压迫我,它逼我飘到六合以外的幻境,在那里,走来了她的幽灵,于是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同看日出、看月华、看眨眼的繁星、看苍茫的云海;我们同听鸟语、听虫鸣、听晚风的呼啸、听阿瑞尔(Ariel)的歌声,我们在生死线外如醉如酲;在万花丛里长眠不醒,大千世界里再也没有别人,只有她和我;在她与我眼中再也没有别人,只有玫瑰花。当里程碑像荒冢一般的林立,死亡的驿站终于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远远的尘土扬起,跑来了“启示录”中的灰色马,带我们驰向那广漠的无何有之乡,宇宙从此消失了我们的足迹,消失了她的美丽和她那如海一般的目光……13可是,梦幻毕竟是飞雾与轻烟,它把你从理想中带出来,又把你向现实里推进去。现实展示给我的是:需求与获得是一种数学上的反比,我并未要求她给我很多,但是她却给我更少。在短短的五月里,我和她之间本来没有什么接近,可是五月最后一天消逝的时候,我感到我们的相隔却更疏远了。恰似那水上的两片浮萍,聚会了,又飘开了,那可说是一个开始。也可说是一个结束。14红玫瑰盛开的时候,同时也播下了枯萎的信息,诗人从一朵花里看到一个天国,而我呢?却从一朵花里看到我梦境的昏暗。过早的凋零使我想起托姆普孙(Francis Thompson)的感慨,从旧札记里,我翻出早年改译的四行诗句:最美的东西有着最快的结局,它们即使凋谢,余香仍令人陶醉,但是玫瑰的芬芳却是痛苦的,对他来说,他却喜欢玫瑰。15不错,我最喜欢玫瑰,可是我却不愿再看到它,它引起我太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对一个有着犬儒色彩的文人,却显然是多余的。16在玫园主人热心经营他的因地的开始,他收到我这棵早凋了的小花,我虽一再说这是我送给他的礼品,他却笑着坚持要把它当作一棵“寄生物”。费了半小时的光阴,我们合力把它种在玫园的墙角下,主人拍掉手上的泥巴,一边用手擦着汗,一边宣布他的预言:“佛经上说‘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我们或许能在这棵小花身上看到几分哲理。明年,也许明年,它仍旧会开的。”17烟雾已渐渐消失,我从往事的山路上转了回来,主人走到桌旁,替我接上一支烟,然后指着窗外说:“看看你的寄生物吧!去年我就说它要开的,果然今年又开了。还是一朵,还是和你一样的孤单!”18望着窗前低垂的暮色,我站起身来,迟疑了很久,最后说:“不错,开是开了,可是除了历史的意义,它还有什么别的意义呢?它已经不再是去年那一朵,去年那一朵红玫瑰谢得太早了!”【注】蔷薇:蔷薇科,蔷薇属中某些观赏种类的泛称。桃、梅、杏、玫瑰、月季、樱花等植物均属蔷薇科。【小题1】这篇文章讲述“我”与一株孤单的玫瑰花的故事,构思颇具艺术特色。请对此作简要分析。(7分)【小题2】第12段的幻境,是现实中从未出现过的,文章却对它作了详尽的叙说,作者的用意是什么?(4分)【小题3】那朵重开的孤单的玫瑰,在“我”和玫园主人的眼中有着怎样的不同?文章结尾处的对话,折射出了“我”怎样的心情?(6分)【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盛开的花儿只引发了“我”苦涩的笑容,正体现“我”对玫瑰的“微妙的敏感”,也反映了“我”这个有着犬儒色彩的文人颓废、畏惧现实的心态。 B.“我”喜欢那朵孤单、美丽、柔弱的玫瑰,对它格外的关切与怜爱;在“我”眼中,女友也就是玫瑰的化身,因而极希望给她一切小心的呵护关爱。 C.“我”的女友是一个负心人的形象,她轻易就辜负了“我”深挚的爱,刻意地疏远“我”,回报给“我”的是狡猾与恶意,让人看不到她的魂灵深处。 D.“需求与获得是一种数学上的反比”,这句话反映出梦幻与现实的落差和矛盾,也折射出“我”在一段萍水相逢的情感诉求中的失望与痛苦。 E.“风格即人”,这篇文章展示的是“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怜花人的文人气质,使文章笼罩着浓郁的悲情、感伤的氛围。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后面题。红玫瑰李敖①那一年夏天到来的时候,玫园的花全开放了。②玫园的主人知道我对玫瑰有一种微妙的敏感,特地写信来,请我到他家里去看花。③三天以后的一个黄昏,我坐在玫园主人的客厅里,从窗口向外望着,望着那一棵棵盛开的蔷薇,默然不语。直到主人提醒我手中的清茶快要冷了的时候,我才转过头来,向主人做了一个很苦涩的笑容。④主人站起身采,拍掉衣上的烟灰,走到窗前,一面得意地点着头,一面自言自语:“三十七朵,十六棵。”⑤然后转向我,用一种调侃的声调说:“其中有一棵仍是你的,还能把它认出来么?”⑥躺在沙发里,我迟缓地点点头,深吸了一口烟,又把它慢慢吐出来,迷茫的烟雾牵我走进迷茫的领域,那领域不是旧梦,而是旧梦笼罩起来的愁城。⑦就是长在墙角旁边的那棵玫瑰,如今又结了一朵花——仍是孤零零的一朵,殷红的染色反映出它绚烂的容颜;它没有牡丹那种富贵的俗气,也没有幽兰那种王者的天香,它只是默默地开着,开着,隐逸地显露着它的美丽与孤单。⑧我还记得初次在花圃里看到它的情景。那是一个浓雾弥漫的清晨,子夜的寒露刚为它洗过柔细的枝条,嫩叶上的水珠对它似乎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娇小的蓓蕾紧紧蜷缩在一起。像是怯于开放,也怯于走向窈窕和成熟。⑨在奇卉争艳的花丛中,我选择了这棵还未长成的小生物,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回来,用一点水、一点肥料和一点摩门教徒的神秘祝福,种它在我窗前的草地里。五月的湿风吹上这南国的海岛,也吹开了这朵玫瑰的花瓣与生机,它畏缩地张开了它的身体,仿佛对陌生的人间做着不安的试探。⑩大概我认识她,也就在这个时候。11平心说来,她实在是个可爱的小女人,她的拉丁文的名字与玫瑰同一拼法,这并不是什么巧合,按照庄周梦蝶的玄理,谁敢说她不是玫瑰的化身?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罕有的轻盈与新鲜,从她晶莹闪烁的眼光中和那狡猾恶意的笑容里,我看不到她的魂灵深处,也不想看到她的魂灵深处,她身体上的有形的部分已经使我心满意足,使我不再酝酿更进一步的梦幻。12但是梦幻压迫我,它逼我飘到六合以外的幻境,在那里,走来了她的幽灵,于是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同看日出、看月华、看眨眼的繁星、看苍茫的云海;我们同听鸟语、听虫鸣、听晚风的呼啸、听阿瑞尔(Ariel)的歌声,我们在生死线外如醉如酲;在万花丛里长眠不醒,大千世界里再也没有别人,只有她和我;在她与我眼中再也没有别人,只有玫瑰花。当里程碑像荒冢一般的林立,死亡的驿站终于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远远的尘土扬起,跑来了“启示录”中的灰色马,带我们驰向那广漠的无何有之乡,宇宙从此消失了我们的足迹,消失了她的美丽和她那如海一般的目光……13可是,梦幻毕竟是飞雾与轻烟,它把你从理想中带出来,又把你向现实里推进去。现实展示给我的是:需求与获得是一种数学上的反比,我并未要求她给我很多,但是她却给我更少。在短短的五月里,我和她之间本来没有什么接近,可是五月最后一天消逝的时候,我感到我们的相隔却更疏远了。恰似那水上的两片浮萍,聚会了,又飘开了,那可说是一个开始。也可说是一个结束。14红玫瑰盛开的时候,同时也播下了枯萎的信息,诗人从一朵花里看到一个天国,而我呢?却从一朵花里看到我梦境的昏暗。过早的凋零使我想起托姆普孙(Francis Thompson)的感慨,从旧札记里,我翻出早年改译的四行诗句:最美的东西有着最快的结局,它们即使凋谢,余香仍令人陶醉,但是玫瑰的芬芳却是痛苦的,对他来说,他却喜欢玫瑰。15不错,我最喜欢玫瑰,可是我却不愿再看到它,它引起我太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对一个有着犬儒色彩的文人,却显然是多余的。16在玫园主人热心经营他的因地的开始,他收到我这棵早凋了的小花,我虽一再说这是我送给他的礼品,他却笑着坚持要把它当作一棵“寄生物”。费了半小时的光阴,我们合力把它种在玫园的墙角下,主人拍掉手上的泥巴,一边用手擦着汗,一边宣布他的预言:“佛经上说‘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我们或许能在这棵小花身上看到几分哲理。明年,也许明年,它仍旧会开的。”17烟雾已渐渐消失,我从往事的山路上转了回来,主人走到桌旁,替我接上一支烟,然后指着窗外说:“看看你的寄生物吧!去年我就说它要开的,果然今年又开了。还是一朵,还是和你一样的孤单!”18望着窗前低垂的暮色,我站起身来,迟疑了很久,最后说:“不错,开是开了,可是除了历史的意义,它还有什么别的意义呢?它已经不再是去年那一朵,去年那一朵红玫瑰谢得太早了!”【注】蔷薇:蔷薇科,蔷薇属中某些观赏种类的泛称。桃、梅、杏、玫瑰、月季、樱花等植物均属蔷薇科。小题1:这篇文章讲述“我”与一株孤单的玫瑰花的故事,构思颇具艺术特色。请对此作简要分析。(7分)小题2:第12段的幻境,是现实中从未出现过的,文章却对它作了详尽的叙说,作者的用意是什么?(4分)小题3:那朵重开的孤单的玫瑰,在“我”和玫园主人的眼中有着怎样的不同?文章结尾处的对话,折射出了“我”怎样的心情?(6分)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盛开的花儿只引发了“我”苦涩的笑容,正体现“我”对玫瑰的“微妙的敏感”,也反映了“我”这个有着犬儒色彩的文人颓废、畏惧现实的心态。B.“我”喜欢那朵孤单、美丽、柔弱的玫瑰,对它格外的关切与怜爱;在“我”眼中,女友也就是玫瑰的化身,因而极希望给她一切小心的呵护关爱。C.“我”的女友是一个负心人的形象,她轻易就辜负了“我”深挚的爱,刻意地疏远“我”,回报给“我”的是狡猾与恶意,让人看不到她的魂灵深处。D.“需求与获得是一种数学上的反比”,这句话反映出梦幻与现实的落差和矛盾,也折射出“我”在一段萍水相逢的情感诉求中的失望与痛苦。E.“风格即人”,这篇文章展示的是“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怜花人的文人气质,使文章笼罩着浓郁的悲情、感伤的氛围。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3+X高考高分精点
综合例析与模拟高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小议“潇洒”
  ①今年流行“潇洒”。“潇洒”满天飞。生也“潇洒”,“死也潇洒”;“下海”的“潇洒”,守摊儿的“潇洒”;打人的“潇洒”,被打的也“潇洒”。犄角旮旯都“潇洒”,掉下根树枝儿,砸上位正练“潇洒”的。
  ②我家对面儿有个商场,商场里有个柜台租给卖盒式带的,每天晨9时至下午5时,高声播放《何不潇洒走一回》,周而复始,真是我们今日世风的写照:“潇洒”滥矣!
  ③潇洒的世界,潇洒的人生,潇洒的文化!是这么回事儿吗?
  ④依我看,“潇洒”叫喊得太多,皆因不潇洒使然,未曾潇洒、幻想潇洒、潇洒了一阵儿又不潇洒、恨不得潇潇洒洒……才让人使足劲儿呼喊潇洒!
  ⑤潇洒不过是个梦,是对未来朦胧的呼唤,是对人生模糊的企求。
  ⑥其实,活在这世上,就难潇洒,干什么有干什么的规矩,由着自己性子来的“潇洒”早晚让不潇洒绊倒。《何不潇洒走一回》的作者自以为看破红尘,却又不遁入空门,只教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何不潇洒走一回!”忘了世上所有法律以及相应的执法机构都是跟“潇洒”对着干的。你不服?就让你从头到脚不潇洒一回。
  ⑦今日这“潇洒”,远不是往日所说的“风流倜傥”,甚至也不是“拿得起放得下”坦坦荡荡;不是指达观、乐观、困难面前不皱眉;也不是“虱子多了不怕咬,债多了不愁”的没心没肺。今日之“潇洒”,更多的含意是“什么都不论”、“老子想干啥就干啥”,或者“人生就一回,干吗那么累”;及时行乐,及时陶醉,天塌了不管,地陷了不问,此乃“潇洒”之至境。但是又与出家当和尚、修女或不为名利所累的消极遁世不同。那就不叫“潇洒”了,而叫自找苦吃。所以,今日之“潇洒”乃努力让自己痛快而罔顾一切之谓也。
  ⑧从前的中国人活得太累,顾这个顾那个,尺寸太多,规矩太严,所以想“潇洒”。
  ⑨从前的中国人缺少自我,为这个为那个,为舆论,为秩序,为父母,为孩子,很难为自己,所以盼“潇洒”。
  ⑩从前的中国人生活质量差,很难有可心舒意的休息,即使工作也常常出大力流大汗而不能大收获,所以梦“潇洒”。
  (11)于是,“潇洒”喷薄而出;于是闻“潇洒”点头称是,而吟之诵之,而不辨其是否真“潇洒”;于是敢言“潇洒”不能者,人皆睚眦之。
  (12)于是,许多挂着“潇洒”招牌的东西出来掏人们的钱包;于是“潇洒”文化成为时尚,而“潇洒”之后,留下更多的失落、惆怅。
  (13)翻开报纸,真是满篇皆“潇洒”!那些自封、买封、赠封、小圈子抬封的“星星”们,何其“潇洒”,真是风流行千里,举手是文章。那些“大款”(何谓“大款”,似乎光有钱不会造还算不上,只有有钱能造的主儿方能称“大款”),那些“大腕”(“腕”应为“万”,名号也,)掷金如土,纸醉金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成了报纸追记的消息!
  (14)打开电视,靓男俊女,丑男乖女,婀娜多姿,情海浮沉,过着又像又不像中国人的生活,“潇洒”之至!然而,合上报纸,关上电视机,在黑乎乎狭窄的小屋里,面对羞涩的口袋,你能梦见什么?
  (15)更妙的是,这“潇洒”被说成是高雅,是有文化的表现。岂知,文化是种积累。不是抹点儿面霜,烫个新发式,爆氽儿出来的。不是能当众喊歌儿,便成音乐家;会写报屁股文章,便成文豪;敢在台上溜达两趟,就是表演艺术家。以肉麻当有趣的吹捧,也日见“潇洒”。所以,大学教授卖馅饼,小学教室改旅馆都是“潇洒”的好文章。大家统统“下海”潇洒一番,中国是公司之国,这就现代化了吗?
  (16)赚大钱便是“潇洒”,当兵的只图个“理解”,可是全社会若只停在“理解”上,而不互助,互爱,互敬,还配叫潇洒吗?
  (17)“潇洒文化”正叫我们胡吃闷睡,正教我们浅薄,一种本来横行于大地的浮躁心态,正借“潇洒”的美名而更加恣肆。现代化需要的是拼搏,全民族本应当有股挽手共进的悲壮之气,却不料,都玩儿起了“潇洒”。
  (18)德国的哲人斯宾格勒说:一个失却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我以为,“潇洒”救不了我们,只不过多制造些阿Q,阿Q虽是中国文化,但不是主流,我们要不要当一回“漂泊无根的民族”,画一个永远画不圆的圈儿?
  (19)世界近代史告诉我们,在进入现代化的时候,每个民族差不多都要经历“民族主义文化”消沉、“市民亚文化”嚣张的阶段,我们应当清醒,不让这阶段太长太久,自溺于这种“潇洒”。
  (20)因制造“潇洒”而“潇洒”的人,因玩儿“潇洒”而“潇洒”的人,自然还会“潇洒”,并引人追慕。但一个民族这么干可就要倒霉!
  (21)我们前头的路,我们每个人为自己所创造的生活,我们所面对的明天的世界,可不能只靠“潇洒”!
  (22)有五千年--不,有七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怎么一下儿变得轻浮了,玩儿起“潇洒”?这可不是酸葡萄!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所批判的“潇洒”的本质。
其本质是________(10个字以内)
2.请根据(13)(14)(15)自然段,理解(18)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然后做题
①“只不过多制造些阿Q”一句中的“阿Q”是指具有与阿Q“精神胜利法”一脉相承的________本质的一类人。(4字以内)
②“画一个永远画不圆的圈儿”一句中的“画圈”典出《阿Q正传》第九章,指________(不超过12个字);在《小议“潇洒”》一文中,这句画线的话的含义是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3.作者为什么极力批判“潇洒文化”?
因为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不超过45个字)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全文以批驳为主,行文主要围绕着驳斥“潇洒”的世界,“潇洒”的人生,“潇洒”的文化而展开,驳中有立
B.作者认为人活在世上不可能潇洒,否则就会妨碍别人的潇洒。因此奉劝人们切不可太潇洒
C.文章第⑦自然段先列举了与今日之“潇洒”相反的四种豁达、进取的心态,又与消极遁世作比较,深刻地揭示了“潇洒”本质
D.修辞手法运用既多又灵活,堪为本文一大特色。排比、对偶、夸张、比拟、比喻、借代、设问,反问的交叉运用使得语言鲜活生动且深刻透辟
E.有钱去挥霍不能算潇洒,但物质生活极其贫乏也同样不能潇洒。要续写辉煌文明史的民族可不能只靠“潇洒”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05年北京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戏剧与戏曲&&& “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时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思想内涵深化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 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芬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的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目前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此庞大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取材于周华斌《什么是戏曲》)14.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B.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话剧、歌剧、舞剧不同,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C.西方戏剧的代表是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体系,而中国戏剧的代表是梅兰芳体系。D.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1000年。15.根据《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从表演体系来说,与其最为接近的一项是(3分)&&& 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B.布莱希特体系。&&& C.梅兰芳体系。&&&&&&&&&&&&&&&&&&&& D.写意体系。16.填空(4分)&&& 戏曲与百戏相比,增加了&&&&&&&&&&& 和&&&&&&&&&& ,保留了&&&&&&&&& 和&&&&&&&& 。17.作者是否赞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为什么?(2分)答:&&&&&&&&&&&&&&&&&&&&&&&&&&&&&&&&&&&&&&&&&&&&&&&&&&&&&&&&&&&&&&&&&&&&&&& &&& &&&&&&&&&&&&&&&&&&&&&&&&&&&&&&&&&&&&&&&&&&&&&&&&&&&&&&&&&&&&&&&&&&&&&&&&&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信用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现代社会是建立并运作在信用制度之上的。现代信用制度是在古代信诺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民俗民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现代的“信用”与古代的“信诺”却有着明显的区别,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一个“用”字。古代人的信诺是一种人格操守,是由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所决定的一种个人道德品质;而现代人的信用制度则是一种契约关系,是由工商经济和相互依存关系所决定的一种互惠制度。古代的信诺只是涉及到少数人的事情,而现代信用制度则涉及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古代人是否守信诺,只会造成道德上的益或损;而现代人不遵守信用制度所受的惩罚主要是经济和法律上的。现代信用制度,包括信任关系、信用项目、信用卡和各种信用贷款等,构成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现代信用制度具有加快资金周转、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作用。对个人来说,具有化困难于无形、集众力于一身的社会促进功能。就拿信用贷款来说吧,一个人的一生中总有资金短缺的时候,不借贷就会失去一次发展机遇,中国不少的知名企业家都是靠借贷起家的。新的观念告诉我们,对个人来说,信用贷款不是消费,而是投资。现代人应该变信贷负担为实现人生目标的阶梯,变信贷压力为坚决履行信用的动力。社会人群相互的信任关系是推行现代信用制度最基本的要求,是发展信用制度的基础。现代社会是有机团结的社会,在现代社会中,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和维持的黏合剂,否则就没有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或可靠的朋友。具有信任特质的人更容易接受他人,更容易接纳新生事物,更容易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助力,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目前国内不少人对信用制度还不太适应,助学贷款在大学校园受阻就是一例。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的一种,它的需求量其实很大,可是一些贫困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对此却并不感兴趣。助学贷款打破了小农经济以季、年为基础的自然平衡原则,即便是采用国家贴息的形式,在一些学生家长看来也是“寅吃卯粮”,这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观念所不允许,自然被家在农村的学生家长视为畏途。虽然大学教育使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但是鉴于对未来工作不确定性和还贷压力的考虑,在助学贷款实施伊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无法立刻接受“未工作,先负债”的理念,他们还没有勇气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国目前实行信用制度的法律条件不够完善规范,社会信用程度普遍比较低,信用风险较大,信贷手续复杂,这些都影响了信用制度全面有效的推行。12.文章论述了现代的“信用”和古代的“信诺”,对此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6分)A.文章是从现代信用制度和古代信诺哲学的本质意义、涉及范围、实际结果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二者的区别的。B.“区别在于一个‘用’字”的意思是说:“信用”不仅体现了古代的“信守承诺”,而且突出了“信”在现代社会的经济关系。C.古代的“信诺”讲的是道德品质和人格操守,强调“义”;现代的“信用”讲的是经济上的互惠,强调“利”:后者包含前者。D.现代的“信用”已成为社会的基本制度,古代的“信诺”仅是一种哲学理念,它们都与社会经济形态无关。E.古代人不守信诺,只会造成道德上损失;而现代人不遵守信用制度所受的惩罚主要是经济和法律上的,不会造成道德上的损失。1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有其历史渊源,但由于经济、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原因,现代人尚无法接受。B.现代社会不能没有信用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个人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困难。C.现代人要具有信任特质,要信任他人和被他人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发展同步。D.现代人不守信诺,法律条件又不完善,再加上千百年旧观念的束缚,现代信用制度的建立举步维艰。14.怎样理解信用贷款“不是消费,而是投资”?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明的阐述。(4分)&&15.“他们还没有勇气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并予以简要说明。(5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州盐豆历史文人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