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郑小平传奇的伟大构想,就不会有什么,就不会有什么。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中国还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同样,没有邓小平中国就不会有今天的新生活,就不能摆脱贫穷,解决温饱,还会在贫穷中继续挣扎。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4:07:03&)
( 21:12:13)
12字(151/0)
( 22:00:29)
26字(304/0)
( 21:57:07)
12字(46/0)
( 14:49:59)
18字(260/0)
( 22:15:55)
63字(178/0)
( 06:35:58)
20字(176/0)
( 20:43:44)
38字(131/0)
( 15:32:38)
21字(78/0)
( 13:30:30)
( 13:49:00)
19字(98/0)
( 09:39:45)
120字(239/0)
( 15:20:39)
0字(189/0)
( 09:35:01)
252字(226/0)
( 23:14:13)
15字(136/0)
( 18:32:49)
447字(168/0)
( 18:32:11)
247字(215/0)
( 18:33:48)
301字(169/0)
( 18:30:12)
269字(103/0)
( 17:50:52)
320字(132/0)
( 17:48:52)
274字(264/0)
( 17:48:31)
317字(151/0)
( 17:47:42)
285字(135/0)
( 17:44:26)
352字(96/0)
( 17:34:22)
129字(220/0)
( 08:24:52)
11字(102/0)
( 19:13:49)
12字(108/0)
( 18:04:08)
( 16:55:39)
112字(241/0)
( 16:50:41)
59字(122/0)
( 16:45:20)
134字(322/0)
( 16:27:50)
260字(241/0)
( 16:21:28)
284字(91/0)
( 16:17:39)
110字(77/0)
( 16:17:47)
182字(211/0)
( 16:11:43)
25字(297/0)
( 16:09:02)
71字(418/0)
( 16:03:26)
13字(94/0)
( 16:02:29)
34字(130/0)
( 15:58:19)
45字(58/1)
( 12:25:45)
60字(94/0)
( 12:28:50)
168字(124/0)
( 11:52:50)
148字(176/1)
( 10:13:57)
34字(175/0)
( 11:44:49)
14字(73/0)
( 11:40:42)
37字(158/0)
( 11:38:11)
417字(162/0)
( 11:34:13)
505字(103/0)
( 11:33:17)
196字(164/0)
( 11:28:57)
57字(83/0)
( 11:25:21)
495字(161/0)
( 11:21:40)
93字(255/0)
( 11:16:10)
59字(58/0)
( 11:00:23)
69字(70/0)
( 19:19:49)
34字(192/1)
( 19:29:46)
10字(92/0)
( 19:15:09)
19字(75/0)
( 19:14:21)
15字(88/0)
( 19:11:17)
20字(421/0)
( 19:08:49)
( 19:02:22)
23字(81/0)
( 19:02:15)
12字(107/0)
( 18:55:28)
24字(812/0)
( 18:49:40)
17字(32/1)
( 19:24:34)
63字(210/0)
( 13:03:33)
16字(69/0)
( 18:53:38)
51字(123/0)
( 15:11:19)
16字(130/0)
( 10:12:47)
32字(140/0)
( 08:30:37)
5字(179/0)
( 06:16:32)
54字(78/0)
( 06:07:57)
( 21:32:15)
99字(258/0)
( 18:49:13)
34字(99/0)
( 18:06:01)
57字(97/0)
( 16:26:56)
28字(89/0)
( 15:57:31)
12字(49/0)
( 14:17:46)
3字(127/0)
( 21:04:55)
9字(249/0)
( 20:10:40)
259字(150/0)
( 18:36:43)
39字(99/0)
( 15:01:58)
0字(124/1)
( 17:57:16)
20字(88/0)
( 13:16:20)
59字(77/0)
( 13:11:53)
( 11:27:59)
17字(142/0)
( 10:31:42)
17字(365/0)
( 10:18:12)
( 10:12:24)
103字(501/0)
( 21:04:50)
76字(840/2)
( 18:48:46)
24字(57/0)
( 23:23:42)
27字(34/0)
( 16:23:48)
49字(199/0)
( 10:00:36)
( 09:50:42)
40字(118/0)
( 08:09:21)
11字(51/0)
( 00:07:26)
43字(386/0)
( 22:02:49)
153字(199/0)
( 19:32:54)
132字(345/0)
( 17:58:23)
14字(88/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往期回顾 &
24年,32万公里,一摞表扬信
独臂邮递员的幸福生活
本刊记者 | 李鹭芸
&&&&有人用名牌标榜幸福,有人开豪车寻找幸福,有人住豪宅依然留不住幸福……然而从见到郑小平的第一眼开始,他的幸福便深深感染了记者。&&&&5月31日早上7点30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到浙江省临海市桃渚镇,一个远离城市喧嚣与浮躁的古镇。右手先天残疾的郑小平是镇邮政局的一名普通邮递员,然而他却做着健全人很难做到的事。24年来,郑小平的工作就是送信,风雨无阻,经他手的信件,无一漏发。24年里,郑小平没积下什么家当,却积下了厚厚的一摞表扬信,郑小平说,他最大的幸福就在这一摞表扬信里。&&&&在郑小平办公室的墙上,有一幅桃渚镇的地图,几名邮递员每人负责投递的区域,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着,一目了然。郑小平的那块,不比别人的小。从青春年少到腰背微驼,他的漫漫投递行程已超过3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8圈。&&&&唯一一次“请假”&&&&早上8点,天空飘着细雨,郑小平的一天开始了。他的自行车后座两边各挂着一个大邮袋,被报纸挤得鼓鼓囊囊,每个都有十几斤重;他身上还背着一个邮包,里面是重要的商函信件。记者也骑上自行车,跟在他身后。&&&&从冬瓜山村出发,经过石柱下村、城里村、城外村,最后到车头村,送完信再返回邮局,一圈下来46公里。沿途见到的每个村民,都会热情地和郑小平打招呼;郑小平也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知道他们住在哪里。郑小平说,这是邮递员的基本功。&&&&城里村的吴华祝老人78岁了,退休17年来订的报纸一直是由郑小平送的。郑小平那一摞表扬信里,就有一封是老人写的:“17年来,不论风霜雨雪,小平都会把报纸准时送到。唯一一次例外,是前年他妻子出了车祸,他还特地打电话向我‘请假’。第二天,报纸又准时送来了。这样的邮递员,我没见过第二个。”&&&&老人还向记者说起一件村里人都知道的事。2008年8月,郑小平邮包里的一张高考录取通知书怎么也送不出去了,那个地址早就人去屋空,也没有联系电话,只知道收件人是杜桥中学毕业生黄官强。正值烈日当空,郑小平就在村里一户一户地敲门,走了一圈才有人告诉他,黄官强已经迁移到别的村子了,他又去那个村子一户一户询问,几乎“挖”遍整个村子,终于找到了这名考生。&&&&而在村民许海友的眼里,郑小平是个“给自己找麻烦”的人。“按理说,包裹得我们自己拿着单子去邮局取,郑小平怕我们麻烦,都是直接领了包裹送到家里,省得我们大老远跑一趟。这年头,人们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像他这样主动给自己揽活的人太少了。”&&&&入行至今送出去了多少信件、报刊、包裹,郑小平早已不记得了,他只知道:东西只要进了自己的邮包,就一定要送到收信人手里。&&&&倔强的路边小草&&&&郑小平的同事说,“服务村民,做好一两年容易,24年,需要很强的韧劲。”郑小平说这和自己的性格有关,“我从小就倔犟得像路边的小草”。&&&&1966年,对于郑小平父母来说,喜中带忧——盼了很久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却是先天右手残疾。在感受父母关爱的同时,郑小平也承受着同龄孩子嘲笑的眼神,但回到家他从不哭诉委屈,只是缠着得空的父亲教他识字。从坐在桌旁寻找肩膀的平衡感,到用左手写出规规矩矩的1、2、3……这个倔犟的小孩不肯向不幸低头,他暗下决心,“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要做到。”郑小平小时候每件衣服的左袖口,都打上了厚厚的补丁。&&&&回忆起那段童年,郑小平没有觉得不堪回首,“我相信自己没有右手,父母比我更难受,所以我更感谢父母给了我健全的左手。”&&&&长大了做什么,是郑小平一直在想的问题。9岁时,他第一次看到邮递员送报到家里,眼睛一亮,“没右手,但我脚力好,送报纸应该没问题。”从那以后,他开始“暗恋”邮递员这份工作。&&&&1988年,邮政局招聘,郑小平顺利通过文化考试,成了一名乡村邮递员。那年,他22岁。“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郑小平特别珍惜自己这份活儿。&&&&一开始,郑小平主要负责桃渚山区的投递工作。山上有5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人口分散,而且路途崎岖陡峭、杂草丛生,一趟来回要10多个小时。领导考虑到他的情况想重新安排岗位,可郑小平谢绝了。&&&&1998年,山上的村民陆续搬到了山下,郑小平也随之调整了投递方式,逐渐从走路改为骑自行车。为了练好单手把握平衡,郑小平凭着坚韧的意志,每天骑完40多公里的路下班回家,还要将自行车载上四五十斤的重物在小路上来回练平衡,不知摔了多少回,才练就了如今的车技。“只要能做好自己想做的事,什么都不觉得苦。”郑小平的笑容很温和。&&&&还有1万多元的欠债&&&&从上午8点到中午12点,记者一路感受着郑小平带给村民的温暖。到这家换个电灯泡,到那家修个电冰箱,郑小平的一只左手,不仅送信、送报,还承担着许多空巢老人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太繁重的修理工作。“天天在村里转,谁生活困难,我比谁都清楚。”郑小平声音很低,“想想自己现在有稳定的工作、有完整的家,看到生活不如意的,我能帮多少就帮多少。”&&&&1997年的一天,郑小平在送信途中遇到了山上村的村民郑学通。那是一个50多岁的残疾人,独自一人生活。郑小平见到郑学通时,他低着头,长及肩膀的头发遮得看不见脸,双手撑着两条凳子走路,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当天一下班,郑小平就买了个理发器,第二天就为郑学通理了发。每天送信路过他家,郑小平总要和他聊聊天,帮他干些家务活,还时常给他带些日用品。就这样,郑小平照顾了郑学通整整12年,一直到郑学通去世。“我一点也不觉得照顾他是种负担,都是些几块钱的东西。每当想起郑学通红着眼对我说谢谢时,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郑小平说。“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样的话,郑小平不会说,但他确确实实在这么做。&&&&桃渚镇几个村子里的孤寡老人、贫困学生、残疾人,都是郑小平的帮扶对象,对每个帮扶对象,他都做到有始有终。花了多少钱,郑小平从不计较。&&&&可实际上,几块钱对他来说并不是小钱。结婚前,他住的房子甚至安不起门窗,空着两个洞,“这样前后通透”,郑小平笑着说。14年前,为了娶妻,他借下了3.6万元的债务,至今还有1万多元没有还清。每天中午,他都是掐着算着买午饭,“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在今年转为正式工之前,郑小平每月的工资不到2000元,既要还债又要养家,但他很乐观:“只要踏踏实实干,很快就能还清了。”&&&&“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幸福,现在的房子虽然也挺简陋,但有门有窗,生活虽清苦,但家庭美满。”郑小平一再对记者说,“我很满足,没别的要求。我会一直做下去,沿着这条邮路一直走下去……”话语中,流露出的是淳朴的价值观。&&&&初夏的雨来去无常,记者跟着郑小平一路,阵雨也跟了我们一路。下雨时,郑小平会习惯性地护住邮包,“人淋湿没事,我天天骑车锻炼,身体好;报纸和信最怕水,绝不能让邮包湿了。”&&&&在村与村之际的路上,郑小平车速很快,微风撩起他空荡荡的右边衣袖,吹拂过他黝黑的脸,“我喜欢骑车时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就像自己在飞”。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地球是不是一个单磁体!本人的一个伟大构想!你们想想我们人被吸引到地球而不会掉落正是磁场的原因,我问我的老师老师只说了是重力和磁场一起的作用力,但是我个人认为地球就是一个单磁体因为我们不管在南极或者北极都会被吸引所以这个理论我想更确切!希望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说法!
你混淆了引力场与磁场的概念,引力场吸引一切有质量物体,形成重量不分两极,而磁场只吸引铁磁性物质,如铁钴镍等物质,磁场区分两极.而且地磁场平均强度非常弱,就是对铁磁性物质的吸引力也可以忽略不计.只能影响指南针指向
听了你的恍然大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人能够站在地球上是引力的作用,与磁场无关。所以不能推论出地球是一个单磁体。现有的科学探索还没有发现单磁体的存在。
那么引力是哪里来的呢 ?
怎么形成的呢 ?
有没有磁场的作用参与呢?
不是啊,如果是,地球没有磁场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早被太阳风给结果了
太阳风是因为有了臭氧和磁场的保护,,好像偏题了。。。。。
单磁体似乎无法形成从南极到北极的磁场
扫描下载二维码我国为什么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_百度知道
我国为什么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
提问者采纳
中国为什么不走资本主义道路? 一、正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同时,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排除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它们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封建主义旧统治又延续不下去。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正当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感困惑的时候,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新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当时的出路有三条:一是限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不相干,长期平行发展;三是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三条道路中,中国的近代历史已经表明,第一条道路走不通;第二条道路实际上也行不通,不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战胜社会主义,二者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惟有第三条道路,才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为中国人民选择这条道路奠定了基础。在政治上,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巩固和加强了工农联盟。在经济上,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转化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因此,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所以,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 二、正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 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第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主权利。 第二,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社会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避免两极分化。 第四,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在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基础上,并用低价商品摧毁弱小国家的民族企业,用坚船利炮把它们变为自己的附属,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不等价交换。而我们的社会主义,主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当然,由于社会主义目前还处于实践阶段,我们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上述认识,还是十分传统的,是不全面的、肤浅的。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对其优越性必将会有新的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想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正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基于以下前提: 1、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因此,对其优越性的理解我们不可能是“先知先觉”,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的描述,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体验、去总结。 2、衡量和比较哪一个社会制度优越,决不能离开具体国家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片面地从现有的经济发展程度来看,而应当主要看它是不是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生产关系是否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人民的地位和生活是否得到改善。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这些方面是资本主义制度远远无法比拟的。虽然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水平,一般比社会主义国家要高,这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各自发展的基础和起点不同所造成的,决不是有的人所说的是由于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所决定的。 3、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相比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暂,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资本主义制度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社会主义制度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十月革命算起,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建立才几十年的历史。所以,相比资本主义来说,社会主义的发展目前还不完善,还不充分,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应有的优越性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我们不能拿拥有几百年历史发展经验的东西,来比拟和衡量只有几十年历史发展经验的东西。 4、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新社会制度代替旧社会制度,或者建立和完善一种社会制度,从来不会是历史的瞬间,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邓小平同志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我们要充分估计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只要基于上述前提,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乃至挫折就会有客观、公正地认识,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及其优越性就不会产生信仰危机。 三、正视伟大成就: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邓小平同志指出:“建国以后,我们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也不够吃,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我们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稳定物价和财政统一问题,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人们说,你们搞什么社会主义!我们说,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这就又回到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来了。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国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也不会两极分化。”这就是一代伟人向世人昭示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我们说,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符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利益,最根本的是看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尽管在一段时间,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经历了严重挫折,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以往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实践。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全面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坚持全面改革和开放的道路;是一条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历时70年,跨越两个百年、两个千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振兴中华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经济建设成绩卓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事业日益进步,国防建设更加巩固,人口素质全面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发展,外交事业谱写新的华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成功实现。全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精神振奋、生活幸福。十多亿人口的中国,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千百年来人们衣食住行无忧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一切靠什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探索的结晶,凝聚了几代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理想的追求。这条道路,已经初步振兴了当代中国,未来中国的全面振兴,只能由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实现。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结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5条回答
中国曾经尝试过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被帝国主义--资本主缉法光盒叱谷癸贪含楷义的高级阶段的国家给阻止了。历史已经证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但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但是现在又在鼓励资本家的发展,生产关系太过超前是无法有效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多种经济体制并存,鼓励非公经济发展是在变相的弥补我们生产关系大幅跨越所欠的债。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请见谅
列强已经将世界瓜分完毕。
你现在过的日子就是
因为我国当时的国情决定的,西方列强不希望我国走向强盛!
还是前面的回答得好,现在过得日子就是。
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小平 北京化工大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