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宏村天气明清叶形石窗历史简介

桃花源里人家——西递皖南古村落
|网络|更新时间:
热门游记攻略推荐
热门行程推荐
提到的目的地
黄山归来不看岳,花山迷窟徽州情,这里的风景,在石板路上,在山水之间。
相关游记推荐
相关问答推荐
安徽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安徽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安徽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安徽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中国旅游攻略导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ll rights reserved. |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56年创业于“云烟之乡”云南省玉溪。改革开放以来,红塔集团前身玉溪卷烟厂大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立...
游西递宏村
冒雨步行从黄山顶下来后,全身酸痛难忍,加之连夜大雨气温降至3℃,周身疲惫寒冷饥饿,但阻挡不了我游宏村、西递的决心,稍作休整后,即往向往已久的“画里乡村”——宏村、西递出发。
  宏村、西递位于安徽黄山西南麓的黟县,宏村距离风景秀丽的黄山31公里,西递离宏村20公里,离黟县县城8公里,宏村、西递两处村落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徽州文化的特色和风格,于2000年11月作为我国唯一的古村落类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24届成员国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从黄山市区乘车经1个多小时后到达西递,此时已是下午,天公作美停止了瓢泼大雨,阴霾初开,阳光在云缝中乍泄乍收,春雨洗涤后的西递村更加清新脱俗地展现在眼前:这里四周青山环抱,重岭叠嶂,此时正是春季,山峰青黛葱郁,连绵起伏,观山形“有虎阜前蹲,罗峰拱秀,天马涌泉之胜,犀牛望月之奇”,呈现一片吉祥之势。走进西递,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座威武神俊的石牌坊,石牌坊高约12米,宽约10米,建于明万历年间,通体用大理石精雕细琢而成,上刻有“荆藩首相”、“登嘉靖乙卯科朝列大夫胡文光”,下面依稀可见用红色油漆写的“毛主席万岁”、“造反有理”等字样,正因为有了这些红漆字,才使这座牌坊屹立至今,它是西递13座牌坊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一座。牌坊后面,一幢幢明清徽式古宅典雅庄严、鳞次栉比、高低错落,黑白分明斑斑驳驳的粉墙青瓦马头墙,起伏跌落的檐角青瓦在蓝天白云间飞翘,高高的山墙(又称风火墙)如昂首的“马头”,前后排开,好像随时准备出发远行,又似徽州的女人们在翘首企盼多年在外经商未归的丈夫。这里的每一幢古宅都集砖雕、木雕、石雕为一体,呈现出“三雕楹联家家有”的建筑雕刻风格,布局精美的大门、厅堂、天井、厢房,飘逸洒脱的临街小楼,寂静悠长交错纵横的小巷道,画龙点睛的门罩石窗,起垫飞翘的屋脊檐角,处处时时流动着徽派建筑的韵律美。
  宏村,又称“牛形村”,因整个村落酷似一头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间而得名,宏村的先祖们认为:“牛卧马驰,莺舞凤飞,牛富凤贵,是吉祥之地,在此定居有益子孙后代”,宏村四环青山黛峰,稻田相连,古树茂盛,秀美的村口南湖波光粼粼,青峰与粉墙青瓦映在湖中,融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为一体,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真是移步成景,处处入画,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的规模比西递大,民居造型村落布局房屋结构小巷弄交错纵横与西递相同,不同的是村中央建有一池活水长流塘面如镜呈半月形的池塘,称月沼。“天上一个月亮,村中半个月亮”,层楼叠院倒映水中,月沼旁老人聊天,村妇取水,顽童捧着饭碗戏耍打闹,此情此景,真是一幅流动的水墨画。最令人激动惊讶拍手叫绝的是一条清泉九曲十弯穿村过户,形成家家门口有清泉,户户能够得其利,一条水圳穿全村的绝妙水景设计。水圳流经的沿途建有无数个下到泉边的踏石,洗涤取水极为方便,随处可见阿嫂在青石板上捶衣,大叔劳作回来后捧水拂面,一串晶莹的水花,疲劳和汗水被涤荡无迹。古代文人曾赞咏宏村“青流如带漾涟漪”、“家家门前有清泉”,今人则写下“青山绿水本无价,谁引碧渠到百家”的诗句。整个村落千家流水处处通畅,几百年都未发生过火灾。
  这古老的徽派村落,富有艺术特色的雕刻、建筑,古色古香的民居民宅使游人流连忘返,更令人陶醉的是这里淳厚的民风民俗,尊儒重教,崇耕敦礼的遗风。当地历来重视教育和文化,宏村、西递既是明清时期封建士大夫隐居乡村的集散地,又是徽商的村里故居。徽州是程颐、程颢、朱熹的祖籍地,程朱理学对这里思想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影响,且看一家家一户户的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等等,充分体现了古黟人家尊儒重教的思想意识,将读书奉为立身创业的根本途径。正是在这种遗风的熏陶下,这里人才辈出,据有关方面统计,仅明清时期西递胡氏一姓进入仕途实授官职的有115人,公元1644年至1849年考取秀才的有400余人,其中为贡生、监生的有近300人。民国初期北洋内阁总理汪大燮就是宏村人,少年汪大燮就曾在宏村振绮堂里生活过。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宏村西递形成了一种特殊价值的村落文化。
  也曾到过丽江古镇四方街,但在古镇上感受不到纳西族人所具有的古朴的民风民俗和淳厚的民族气息,满街充斥着浙江人福建人开的商铺、酒吧、饭馆,原生态的东西所剩无几,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商业气息。
  而在这里,看不到霓虹闪烁车水马龙西装革履眼影口红,看到的是神情悠闲青石板上漫步的老人,月沼旁取水的大嫂,清泉边洗涤的阿婶,劳作农事归来的大叔,小巷里奔跑的孩子,他们从容自信,他们纯朴坦荡,他们与世无争,他们构成了自己的世界。村民们在游客往来不息中各司其就,泰然处之,家家户户敞开着门户让游客进入参观拍照,构成了一幅幅浓郁安祥的世外桃源般的乡村风景图。
  我混杂在他们之中,和他们一起在这寂静悠长支支岔岔的小巷里穿行,漫步在街道古老的青石板上,坐在小溪旁看晶莹的溪水缓缓地流淌,忘掉了疲惫忧愁烦恼,我沉浸其中,沉浸其中……回复我爱罗:走过宏村感觉景色宏村更好些,人文西递更厚重些
回复sean:谢谢
回复北洋一员:很想去呀,怎么坐车呢
回复xiaomao800:我是跟着一日游去的,不过从黄山市汽车站有直达西递的旅游公交,还火车站对过也可以跟旅游团一起去,只要有空座就可以,给师傅点钱罢了
回复李圆天下:
回复北洋一员:谢谢
啊呀呀,居然来晚了,
回复双禧客栈:呵呵
回复老鼠家的猫大人:谢谢夸奖,我会再接再厉的,就景色而言我更喜欢宏村~
回复北洋一员:嗯嗯,西递虽然没去过,不过看楼主的2篇游记,感觉宏村美的地方更多一些。
回复老鼠家的猫大人:嗯,是的,西递的文化底蕴更深厚一些,尤其是对联,当初申报世界遗产时选择西递宏村是因为他俩一个属阳,一个属阴
回复北洋一员:哦哦这样啊。楼主你了解的好清楚哦。
回复老鼠家的猫大人:去一个地方总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呀~
回复北洋一员:我经常听了就忘记了。。。哎。。。
回复老鼠家的猫大人:所以我才赶快写游记,生怕给忘了,呵呵
回复北洋一员:哈哈哈对的对的,游记有这个好作用呢~~
回复老鼠家的猫大人:是吧,呵呵,到老了翻出来看看还是蛮有意思的,我的黄山游记也弄完了,欢迎围观哈~
回复北洋一员的图片:试试用黑白照会很出效果的
回复风雨花:用黑白会凸显白墙灰瓦,但掩盖了难得的蓝天白云,黑白之间的一抹蓝色点缀了画面,谢谢你的建议
貌似很不错的样子的啊,没有宏村的那种商业气息,有着淳朴的徽州民间感受!支持!
回复飞鱼:是啊,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有人也不多,在里面呆着蛮舒服的,但景色着实比宏村缺少了一丝水的灵动
呵呵,其实去乡村游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去得到一种安静和内心的沉淀,得到足以,不求唯美只求纯静,呵呵,个人想法而已!
住在这里一定很惬意。仿佛远离了一切。
回复飞鱼:闲云野鹤的生活是城市中的人们共同向往的
回复张家小野猫:嗯,桃花源里人家嘛,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与世隔绝的地方
回复北洋一员:腾出一世时间,偷得一生惬意
回复张家小野猫:呵呵,那只是都市忙碌的人们一丝奢望罢了
回复北洋一员:是呀,没时间,连请假都请不出
回复张家小野猫:这年头都一样,就是坐在办公室里没事盯着显示器愣神,也必须天天在这方格子里面坐着来
回复北洋一员:我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回复张家小野猫:呵呵,me too
回复北洋一员的图片:
回复来来往往503:
回复北洋一员的图片:
回复流浪的格瓦纳:
回复新原道:
西递真美,
回复山东文魁:是呀,不过个人感觉宏村的风景会更好
回复北洋一员:宏村我也没有去过
回复北洋一员的图片:
回复来来往往503:
这地方不错,谢谢LZ好介绍!
回复荒野漫步:希望对您的旅程有所帮助吧
回复24帧的生活:
近来学习一下,比我的更细腻一些.厉害! &
156篇关于西递的游记西递历史故事传说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到过黟县,并留下“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的诗篇,把美丽的黟县比作桃源般仙境。然而,要说黟县的桃源境界,莫过于黟县东南的西递村了。在远古的时候,这里的交通极为不便,必须乘船沿漳水逆流而上,在桃源洞前弃船登岸,穿洞而过,再沿山间小路蜿蜒数里才能到达西递。其地形结构酷似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因此,西递人便自诩为“桃花源里人家”。
  如今的西递,已不仅仅只是村人自诩的“桃花源里人家”了,它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前10名、中国首份“名村排行榜”魅力指数全国第7等一系列桂冠。被称之为“明清古民居博物馆”。
  西递村位于黟县东南部,距县城约8公里,村落面积约13公顷。因溪水由东向西穿村而过,又因村西古代设有邮传“铺递所”而得名。西递村依旧保持着明清时期的真实风貌,她那古朴宁静的街巷,傍水而建的住宅,风格独特的庭院,气势恢宏的宗族祠堂,高高耸立村头的石牌坊,构成了西递村独树一帜的文化乡村风格。
  西递村四面环山,前边溪、后边溪分别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入西溪。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300米,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与宏村的“牛”型村落不同,西递是“船”型村落,登高俯瞰,整个村落就像一艘面向西南的大船,静静地停泊在港湾里。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子孙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如果你在西递追寻一下这段历史,当地的胡姓子孙会自豪地告诉你:“他们是李改胡,是婺源考水的,是昌翼公的后人!”这个“昌翼公”不是别人,他就是在西递择地开基的胡士良的五代先祖、唐朝李晔的皇子胡昌翼。唐昭宗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宣武节度使”朱温挟天子迁都洛阳,途中李晔料到此行凶多吉少,便托孤贴身侍卫、婺源考水(今考川)人胡清(又名胡三),取名胡昌翼,成了李唐王朝留下来的唯一一个皇子。
  西递这处古代的驿站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著名的村落,源自西递的开村立业之祖胡士良的独具慧眼。胡士良世居古徽州婺源考水村,他于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从婺源前往金陵,路经西递,见此处山色如黛,峰峦环抱,势如虎步前蹲,奇若犀牛望月。发现这里山形有“天马涌泉之胜,犀牛望月之奇”,并根据风水学的理论得出了“船行西递,大吉大利”,“东水西流,吃穿不愁”的结论而选定了西递为胡氏安身立命的生存之地。
  西递村经过胡氏子孙近几百年的开发,成为黟县境内一个较大的村落。最鼎盛的清代“乾嘉”年间,西递宅院多达600多座,有99条巷子,90多口水井,34坐祠堂,近万人口,号称“三千烟灶九千丁”。时至今日,西递村仍保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西递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走近西递,远远地就可以看见参天古林掩映下的庙宇烟火,沿着石板铺就的小路蜿蜒穿行,可见路旁流淌着的淙淙西溪,这里就是西递的水口。“水口者,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徽人习惯将下山、下游的方向看做古村落的入口,称之为“村脚”,水口就建在村脚附近,距村内的屋舍数百米不等。一般而言,进入水口,即是进入该村的界地了。西递的水口处,曾建有文昌阁、魁星楼、水口亭、凝瑞堂及多径石拱桥等,经数百年风雨,这些建筑大多毁坏。为让游人对历史上古村落的全貌有所了解,近几年对这些建筑进行了恢复和重建。如今的水口已再现当年古风古貌,成为西递古村落的第一道风景线。西递的水口如同古村落的一面照壁,将村内、村外分隔成两大既互为照应、又独自分开的空间和地域单元,村外(至水口),可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村内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果你稍加注意,皖南古村落都非常注重对水的保护和利用。西递有三条溪水环村而过,金环溪绕村前,后边溪绕村后,前边溪穿过村落中部,缓缓地流过许多人家的门前。村民便利用这个天然水系,在溪上架设许多石板桥,以接通大街小巷和民居宅院。沿溪隔不多远,铺设一排石阶伸至水面,石阶下有露出水面的大块巨石,以供浣濯之用。村中还挖掘饮水塘和洗衣塘,供饮水和洗衣之用。
  来到村口,一座高大的石质牌坊威耸面前,这便是村民们俗称为“西递牌楼”的“胡文光刺史牌坊”。历史上西递曾在村头留下过13座牌坊,历经数百年风霜雪雨、兵燹及祸乱之后,仅剩下了这座工艺最精美、气势最雄伟的“胡文光刺史牌坊”了。它好比是西递这艘古老“旱船”的高大桅杆,挺立于“船”头,见证着西递的昔日繁华,诉说着数百年间在这里上演过的一幕幕人间悲喜剧。
  牌坊兴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刺吏,再迁为荆王府长史,授从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绩显著,皇帝特恩准在其家乡建此牌坊,以示表彰,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牌楼通体采用“黟县青”大理石修筑,至今看不出半点风化的迹象。要不是整座牌楼从里到外透着一层不规则的黝黑,仿佛不小心从上到下淋了一层徽墨,斑斑驳驳,我真的有理由怀疑它是不是真的有400多年的历史了。“黟县青”真的能耐得住岁月和风雨的磨砺,就像古老的西递一样,苍老依然挺立。
  牌楼高12.3米,宽9.95米,系三间四柱五楼结构,4根主柱下有长方形石墩,两端石柱皆用抱鼓石装饰,中间两柱前后雕有两对倒伏的石狮,爪下有只小狮子,以装饰方柱支脚,同时增加牌坊的稳定性,造型逼真,举世罕见。牌坊东西两面匾额分别刻有“荆藩首相”和“胶州刺史”八个大字。坊上每一处装饰图案都有其寓意,如4根主柱的东西两向共有12个穿榫,分别托起文臣武将和八仙人物雕像,意即“出者为将、入则为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又如脊头吻兽为鳌鱼,寓“独占鳌头”之意,且锡制鳌鱼的触须呈波纹状,不仅使鳌鱼更加逼真,且兼有避雷针之用。如此说来,古西递人似乎对雷电已经有了科学的认识,同时也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这是西递村最为显赫的建筑,也是最能体现西递牌楼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整个牌楼集石雕技艺之大成,充分体现了西递石雕的高超水平。
  胡文光牌楼还有一个非常传奇的故事:据说,因胡文光是文曲星下凡,所以,他所建的这座牌楼都是按“36”这一大吉数字设计的,不仅楼高三丈六尺,而且四个楼层、九个门洞,四九三十六;飞檐上六双鳌鱼,配底座上六个狮子,也暗合六六三十六。惟有牌楼上的32个花盘与此不合,当年牌楼主人也做了36面,可无论如何也放不上去,只能容下32面。后来竟意外地吻合了胡文光为官正好32年,病死任上,这恐怕真是天意了。
  胡文光牌楼的石雕特别精细,那俯冲倒立的石狮,精雕细镂的吉兽,沐浴在细雨或阳光里,始终有着一股子处变不惊、看透风云变幻的坦然。绕着牌楼细看,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着牌楼在粉墙黛瓦、青山绿水映衬下,那独有的古朴而苍劲的美丽,是一种精神享受。数百年风雨已过,牌楼仍那麽倔强地站在这里,向我们昭示着主人曾经显赫的遗世旧梦。
  在胡文光牌楼西侧有一“走马楼”,又称“凌云阁”,建于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当时的“三朝元老”曹振镛(歙县雄村人),把女儿嫁给“江南六大豪富”之一西递胡贯三的儿子胡元熙。为迎接亲家,胡贯三耗巨资兴建此阁。走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墨瓦,飞檐翘角。楼宽4米,长30米,是一种回廊。传说当年鞍马劳顿的曹振镛登临此楼,凭栏远眺,见八面来风,四山来朝,遂赞不绝口道:“此楼又长又宽,连马都可以在上面跑呢。”后人便称凌云阁为“跑马楼”。正楼门洞上有一题词“清风明月”,门洞里有一石雕像,是为纪念朱熹再传弟子胡云峰所建。
  与跑马楼相邻的南侧是西递村口的第一座古建筑七哲祠残存的门楼,简朴而端庄。七哲祠纪念的是“明经胡”(胡昌翼长大知道自己的身世后,绝意仕途,隐居于婺源考水,倡明经学,人称“明经公”。其后裔被称为“明经胡”)七位理学大儒先贤的。历史上西递胡氏文人辈出,绩溪上庄出生的胡适也是明经胡氏的第42世裔孙。西递历史上出过不少大商人,现在也只留下关于他们天量财富的模糊传说罢了,在崇文重教的徽州人心目中,文人的地位还是要远远高于商人的,历代口碑相传至今的永远是文人。
  古徽州的古村落,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就是牌楼和宗祠。牌楼的多少曾是宗族骄傲的资本,而宗祠的富丽堂皇则是宗族炫耀的资本。“追远溯本,莫重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这是古徽州流传甚广的民间谚语。祠堂是祖先魂魄的栖息之所,是维系一个家族的精神纽带。宗族之间常常为了光宗耀族,互相攀比,大兴土木。明清两代,西递村共建了34座祠堂,现存最出名就是敬爱堂和追慕堂以及迪吉堂了。
  “敬爱堂”是西递胡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其进深60余米,跨度30余米,占地面积1900多平方米。40根高大的白果树木柱、48根粗壮的梁枋高高地托起大厅屋顶,气势宏伟。由门楼、天井、廊庑、大厅、祭堂、厢房等六部份组成,其大厅是建筑主体。
  敬爱堂原为明经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之亨堂,他的三个儿子为表示兄弟间互敬互爱,将亨堂改建成祠堂,取名“敬爱堂”。
  敬爱堂作为祭祀重地,其结构古朴威严。门楼飞檐翘角,气宇轩昂,似有凌空而去的动势。堂内两旁是黑黝黝的栅栏,上庭横枋上高悬“敬爱堂”匾额,“天恩重沐”、“上国琳琅”、“四世承恩”、“盛朝英俊”四块金字匾额。里门为楼式建筑的亨堂,供奉胡氏列祖列宗的神位,上悬匾额“百代蒸尝”。蒸、尝为古代春秋祭祀之物,“百代蒸尝”则意为世世代代都要认真祭祀先祖。
  敬爱堂后厅有一个斗大的“孝”字,很值得细看。它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手书。此字从后看,像是一个俊俏后生,跪地作揖;而从前面看,则是一个桀骜不驯的猴子嘴脸。字画一体,字中有画,画中有字,寓意为孝敬长辈则为好儿孙,反之就退化为猴子。
  “追慕堂”为西递胡姓支祠的代表作。所谓支祠,即宗族里的同一支脉亲属祭祀、议事的场所,它的级别低于宗祠而高于家祠。
  追慕堂位于大路街上方,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用以追思慕念胡氏先祖,使后人勿忘当年的李胡渊源。追慕堂虽然只是个支祠,但建筑宏伟,设有广场、照壁,门前有石狮雕像、石墩旗杆,屋顶为飞檐翘角,八字门楼用大块青石砌成,气度不凡。祠内分为里外三进,粗大的石柱和18个斗拱托起了这幢古雅的建筑。
  追慕堂最养人眼球的地方,就是它的神位。与西递其它胡氏祠堂里供奉先祖昌翼公不同的是,它的神位上端坐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太宗旁有魏征、李靖塑像,两侧墙上还绘有大唐功臣图。这里“追慕”的是西递胡姓远祖,也说明了“李改胡”的来源。
  在追慕堂北还有一家祠,名迪吉堂,又称官厅,始建于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为西递富商胡贯三的家祠,与私宅相连。建成后后厅曾为临时驿馆,前厅作为接待和宴请官宦的礼堂,故称官厅。清嘉庆年间,胡贯三曾在此接待过儿女亲家、三朝元老曹振镛。
  迪吉堂宅第为三进四楼五间建筑,厅堂内张灯结彩,豪华古雅。不仅挂满了名人书画,而且陈列着金佛像、玉如意、青铜鼎、珍珠塔和文房四宝等古玩珍品,体现了“儒、商一体”的文化品味。
  欣赏参观完西递的牌楼、祠堂这两大标志性建筑后,我们就应该去看看西递的古民居了。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00多幢。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目前已开发开放的有旷古斋、瑞玉庭、桃李园、西园、东园、惇仁堂、大夫第、履福堂、青云轩、尚德堂、膺福堂、笃敬堂、临溪别墅、仰高堂、枕石小筑等20余处。该村民居多用黑色大理石建成,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能让游人大开眼界。
  穿过牌楼,沿着青石板路走进村中大路街,首先看到的民居景点为“旷古斋”。“旷古斋”堂名系今人所取,寓广博古徽文化之意,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手书。旷古斋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历经340多年的风霜雪雨,原宅早已风雨飘摇,后经新主人的规划与维修,现已成为西递村最具特色的古民居之一。
  旷古斋是一处由庭院、花园和多单元客房组成的官家宅院。旷古斋除风格古雅外,尤其使人印象深刻的是三楼的“珍茗阁”茶楼,其陈设的日本民俗器具以及明清时期中国茶具、家具,古朴典雅。室内以全木板装修,尽显日本大和民俗风情。
  沿街前行在横路街街口可见“瑞玉庭”,这是一座极有代表性的徽州住宅,由商人胡时虎始建于清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瑞玉庭古宅为前后背向三间二楼建筑。正厅前有小庭院,置有石几、石凳、石鱼盆及假山、花木盆景等,小巧玲珑,雅致得趣,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庭院有一门洞,洞额为“履道含和”四字。进入前厅正堂,只见雀替上描金透雕有“丹凤朝阳”、“凤打牡丹”、“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四季图,藻井彩绘艳丽,两厢隔扇镂空嵌有书画小品及家训格言等,堂前有古联曰:“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本六经得来”。
  瑞玉庭厅堂的天花彩绘,两厢的花饰隔扇,堂前的古木楹联等均富丽堂皇、古朴典雅。更能体现徽派儒商风貌的是前厅两穿堂门,梁托及门额雕刻成倒挂元宝形状,这穿堂门酷似“商”字而缺“口”,有人出入便形象地补了“口”,多么诙谐,耐人寻味。西递许多古民居中都有类似装饰,表明房屋主人是徽商或是官商,其用意是商人欲借此方式抬高自己的地位。厅堂楹联又衬托出主人是文化商人,既显示主人的儒雅情趣,也表现出商人是讲实际的天性。
  最为让人感兴趣的是厅堂上挂着的一幅“错字”楹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楹联中的“辛”字多了一横,而“亏”字又多了一点,寓意“多一份辛苦,多一份收获”;“多吃一点亏,可赚大便宜”。原来,这是一位成功的商人通过这幅“错”字楹联向后辈表达着他对经营和处世的人生体味:多付出一份辛苦,便多收获一份快乐;而多吃一点小亏,便能获得更大的便宜。房屋主人的人生哲学,通过这副对联中的错字,表达得淋漓尽致。
  瑞玉庭的东边由南至北依次分布着桃李园、西园、东园。
  桃李园位于横路街中部,建于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前厅北向三间,木雕楼裙嵌着“福、禄、寿、喜”四个大字,别致风雅。中厅较为窄小,通向后厅又有一道堂墙,为了确保中厅明亮采光和通气,除了开有天井外,中厅楼上置一木拱相围的“楼上井”,这一独特的设计在徽派古民居建筑中特别少见。中厅通向后厅的堂墙门洞上,石刻有清初书法家黟县人汪恩道题写的“桃花源里人家”,取桃李满天下之意。
  值得细看的是,桃李园后厅厢房用屏门组合而成,上面镶嵌有康熙年间书法家黄元治草书《醉翁亭记》的木雕。书法苍劲有力、挥洒自如,引来众多欣赏的目光。黄元治是黟县西武村人,曾任西安太守,因其廉政爱民而被十里八乡的百姓交口赞誉,有“青菜太守”之称。他将自己的俸禄大部分资助了求学困难的青年,而在自己晚年归乡时,却房无一幢、田无一丘,只得借住在宗族的祠堂里。桃李园的主人将其请来教书育人,并请他写了这幅作品。桃李园屋内墙上漏窗的图案为“冰梅图”,喻意“梅花香自苦寒来”。
  西园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原为胡文熙宅居,是一座十分典型的园林建筑。宅居以“八”字型门楼入口中,“一”字型摆开三幢楼房,门楼气度非凡,庭院分为前、中、后三园,以花墙分隔,辟小门相联系。庭院仅130平方米,进深不足5米,但就在这样一个很小的空间里,通过花墙、漏窗、小门等手法的运用,成功地扩大了景域空间,丰富了景观层次。西园庭院中点缀花木、盆景、鱼缸、石几,洋溢着雅致的园林情调。“井花深处”小院内的水井,更为庭院平添了浓郁的生活情趣。
  西园最值得细看的是中园门两侧墙上各镶嵌的一个石雕漏窗,左为松石图,右为竹梅图,为徽州三雕的绝世之作。石雕构图生动,雕工精湛,增加了园林婉约多姿的艺术效果。
  西园不仅仅将住宅冠以“园”名来传达意境信息,并运还用景题,将文学艺术与造园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虚实映衬,妙趣横生,意境蕴藉,回味无穷。“种春圃”、“井花香处”、“云林送思”等匾额文字表达和深化了园林意境内涵,获得象外之旨。清中叶以后,邸宅在一定程度上园林化,居住建筑和园林更密切结合,使“咫尺山林”的园林审美意识进一步升华,西园正是这一时期的佳构。
  东园建于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为胡文照的父亲胡尚涛所建造。据传,他的父亲自小酷爱读书,立志金榜题名,但因家庭贫困,无奈十几岁便出门学习经商,因天资聪颖,为人厚道,很快成了杭州城有名的富商,但他仍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走入仕途,光宗耀祖。可身处闹市,家庭富裕,儿子胡文照结识的都是一些不喜读书的纨绔子弟。他的父亲便带着儿子回到西递建造了“东园”,让他在这里安心读书。建造“东园”时,父亲是煞费苦心,特别是厅堂两厢镶嵌的冰裂图和五蝠图木雕,冰裂图就象一块冰炸开的花纹,蝠是“福”的谐音,意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历尽苦寒才能获得幸福。胡文照就在这里发奋苦读,终于一举成名,没有辜负父亲的重望。
  东园门罩上方有“扇”形石窗,取“善”之谐音,左墙上嵌砌着“叶”形漏窗,意为主人要叶落归根。对面题额为“百可园”,体现园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沿前边溪由南向北行可达“惇仁堂”,建于清代康熙末年,距今已有290年历史,为徽商泰斗,明经胡氏二十四世祖胡贯三之父胡应海晚年居住的地方。房屋呈五开间两厢二楼结构,宽大明亮,气势轩昂,现为胡贯三嫡系三十世儿孙居住。
  屋大屋亮是惇仁堂建筑的显著特点,中间厅堂十分宽敞,目前在西递明清古居中数第一。后半部平顶天花,前半部拱形卷蓬为顶,并高于后半部,以确保天井光线直接照射到厅堂的太师壁。两侧各两间为卧房,两间卧房相通,古称“联珠房”,类似现代的套间。紧靠厅堂的两间卧室,面临天井,光线也很充足,而两侧的房间,由于离天井较远,光线自然就差多了。因此设计者就专门在房间窗户上方设计了一束见方的小天井。俗称“子”天井,以供采光之用。同时在两梢间又装有桃花木雕图案的隔扇门分隔,关上隔门,是三门两厢式样,而打开扇门,就一眼能看清并列五间房和两侧类似天窗的小天井,另有一番天地。其建筑结构非常特殊,在西递众多的古民居中又独树一帜。
  堂内陈列摆设古朴典雅。惇仁堂匾额高悬太师壁上方,是清嘉庆年间自称“菊叟”的汪承霈手书。汪承霈,休宁县人氏,举人出身,官拜三品,系太子太傅,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汪由敦之子。厅堂上悬挂木刻楹联两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楹文寓意深刻,气度不凡,具有哲理,道出了当年主人的心志和为人,很是发人深省。
  惇仁堂厅堂太师壁左右两侧,各有一具至今隐约可见的报喜捷板。据导游介绍,一是胡绍仪的喜报,他在民国初期官封江西省上犹县县令;一是胡绍盈(字霭溪,云銮)的喜报,他兴教育,办新学,被国民政府教育部授予“四等一级文章”。他们二人都是胡贯三的直系后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在此房住了40余年的黄杏仙女士(公元年),她乃黟县黄村历史名人,黄土陵、黄元治家族的大家闺秀,是胡贯三的玄孙媳妇,早在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她就冲破了封建传统意识的阻挠,在西递村开办了崇德女校。所授教材有《女子展读》、《孝女经》、《烈女传》,嗣后,女校又改为西递女子学校,课程也随之改为国文、常识、珠算、书法和刺绣工艺,在教与学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知行两者统一,深得社会人士的赞誉和支持。
  位于惇仁堂北侧的是“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为朝列大夫胡文照任河南开封知府时,在家乡修造的家宅。大夫第在临街的一面,悬空挑出一座亭阁式建筑。阁顶飞檐翘角,三面有栏杆、排窗,显得突兀和别致。这座悬阁原本是主人用于观景的,取“山花若市”之意,故名“山市”。后人根据想象把它作为古时小姐抛绣球择婿的绣楼了。
  大夫第正厅为四合院二层楼,前堂的柱子刻有郑板桥的书法:“之九万里而南,以八千岁为春。”这句话出自《庄子》,意为不要因为行了九万里就自满自足、止步不前,而要乘胜前进;不要因为年龄大了就不再学习劳作,而要视八千岁为青春正盛时期,继续干一番事业。
  大夫第的楼阁下门洞上方嵌有一块“作退一步想”的石雕,并在建筑上体现主人这一想法。整个阁楼后缩一米,磨去楞角。反映出主人厌倦官场生涯的心理。
  在西递众多的古民居中,名气最大的莫过于位于“司城第弄”内的履福堂了。这是一幢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古宅,自改革开放以来,上至国家首脑,下至普通游客,到过西递的,必到履福堂内浏览参观一番。该宅为收藏家、笔啸轩主人胡积堂故居,他酷爱读书、吟诗、作画,却终身不愿参加科举,并潜心收藏。胡积堂在《中国美术名人大辞典》上有记载,著有《笔啸轩画知录》。
  履福堂为一前后背向三间三楼结构的古民居,高大宽敞,古朴典雅。前厅大堂上,悬有一幅“松鹤延年”中堂画轴,上方高悬斗大的“履福堂”大字楷书,两侧有两对泥金木制的楹联,分别题有“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的古训。太师壁前的长条案上摆设有瓷帽筒、自鸣钟和“东瓶(平)西镜(静)”,显得庄重大方。其中“东瓶西镜”的设计,是徽州人一种心态的反映,希望家人外出经商为官平平安安,风平浪静。
  后三进为倒三间建筑,太师壁与前厅太师壁紧靠,天井中砌有一米多高的青石鱼池,池水既可起到防火的作用,又可起到调节室温的功效,可谓一池两用。漫步其间,假山、盆景、池水点缀生趣,一股清幽静谧的氛围,让人游哉悠哉。板壁上悬有一柄木质的清代硕大板扇,十分引人注目,黛绿色的荷叶边刻有“清风徐来”、“凌云”字样,古色古香,扯动纤绳,板扇轻摇之间,送来徐徐凉风,让游人顿感惬意。天井两旁各有十二扇门扉,上雕鲜花香草、飞禽走兽等图案,在每扇门的中段,各雕有一则孝义的故事,合起来恰是一幅完整的《二十四孝故事图》。
  履福堂内有诸多楹联,无非是教人修身养性,处事做人的。语句大多似曾相识,只有一幅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被游人津津乐道的佳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精辟概括了堂主人的人生哲学。
  在履福堂以北不远有座“青云轩”。轩者,意为有窗的廊或小屋,旧时多为书斋的名称。青云轩是主人读书的地方,取名“青云轩”就是希望能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它虽然也是一座徽派民宅,但却是仿北方四合院的形制,在西递的古民居中算是别具一格。该宅的主人祖上曾经在京城经营钱庄生意,也就是现在的银行家,因为喜欢四合院,所以就在家乡投资兴建了这座小院。该院建于清同治年间,建筑面积136平方米。
  从油黑发亮的石板台阶拾级而上,进入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株茂盛的牡丹花。这株牡丹是主人从洛阳带回的种苗,与小院同龄,已经有130多岁高寿了,每年四月中下旬深紫色的花朵竞相开放,引来无数蜜蜂粉蝶。与牡丹相对的是一扇月亮圆门,门框由六块“黟县青”石块组成,这种月亮门在西递民居中比较罕见。每年牡丹花盛开的季节,怒放的鲜花与满月型的圆月构成的是“花好月圆”的美好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月亮门门口摆放着青云轩的镇宅之宝~半块有五六亿年之久的海蚌化石,是主人在外地做生意的时候带回来的。传说青云轩里这一巨形海蚌化石原本是一对,老主人胡春开在江西景德镇经营钱庄生意,有一年因经营不善出现赤字,存户们闻讯,纷纷上门挤兑。胡春开无可奈何,只好求助于同宗商人胡恒顺,胡恒顺不顾年终银钱紧张,从店里抽出自己的股本,帮助胡春开解了燃眉之急。事后胡春开将祖传的海蚌化石一分为二,送了一半给胡恒顺,以示两家情谊。所以,我们见到的海蚌化石就成了半块。
  进入院中,右侧是现在的主人吃饭起居的地方,左侧是一条回廊,下雨时在院内可以不走湿路,现被辟为经营古玩和工艺品的摊位。
  穿过月亮门进入正厅,正厅与其他徽派民居摆设并无大的差异,但青云轩最有特色之处也恰恰就在正厅里。这里不像其他民居一样有天井,那靠什么来调节空气和排水呢?前面说过,主人在北方做生意,懂得北方利用地窖来调节温度的原理,于是在盖房的时候在厅中央挖了一个两米见方的地窖,引来山泉水,经过地窖和排水系统流向村处的小溪,以此来带动空气对流调节室温,温控效果比较明显。这个古时的“土中央空调”在上世纪90年代曾被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报道过,当时让嘉宾“猜猜看”是什么作用,怎么样?如果没告诉你答案,你能猜出来吗?
  另外,前面说过,这家主人祖上是经营钱庄的,钱庄当然少不了要和铜钱打交道。青云轩圆的月亮门和方形地窖组成外圆内方的铜钱形状,徽文化的寓意真是无处不在。
  青云轩之西有“尚德堂”,位于前边溪上游,建于明天启年间,距今已近400年的历史,是西递村现存不多的又一幢明代建筑。整幢建筑为五间二楼结构,面积为160平方米。
  尚德堂大门为“八”字门楼,用整块“黟县青”石砌而成,上有大型门罩,凝重庄严。一所民居如此“八”字门大开,似乎显得张扬。
  青云轩之东有“膺福堂”,位于后边溪上游,建于清康熙年间。屋主胡尚熷位居二品,是西递村最大的官。
  膺福堂为三进三楼式建筑,俗称“九凤楼”。膺福堂最有特色的是八字门楼门罩上的“龙头凤尾”砖雕,左看龙口吐水;右看凤尾摇弋。
  膺福堂的门槛高达尺余。古时门槛是衡量一个人官职高低的标志。平时中门不开,一般人只能从两侧入内。文官从右侧进,武将从左侧入,只有喜庆之日或有贵客来临才能开大门,跨门槛而进。屋内木雕的莲花门,以及一些古家具,均玲珑剔透,可见当年屋主人的豪华气派。
  青云轩之北是“笃敬堂”,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为四合院二楼结构。大门建有粗犷的“黟县青”大理石门坊,上有两柱三楼的砖砌门楼,门内建有门亭。
  笃敬堂为著名收藏家胡积堂的别室。胡积堂艳福不浅,娶有三个老婆,一夫多妻。他为了调解矛盾,分而治之。笃敬堂即为其中之一。后人们在笃敬堂厅堂正中挂着胡积堂和三位夫人的祖容,济济一堂,精诚团结。胡公因死后被追赐为三品通议大夫,所以头戴花翎,身穿官服。画像左边年轻者为元配大夫人,右边年长者为继配(填房),她们颈挂朝珠,享受着丈夫的三品待遇;底层为庶夫人(即妾),她是素金顶,只有七品待遇。
  笃敬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这样一幅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这是“笃敬堂”主人胡积堂的后代针对胡积堂在履福堂所写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而唱的台戏。胡积堂想告诫后人“唯有读书高”,可他的后代却提出“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关键是“效好”。也许在这副对联的作者看来,无论读书还是营商都不过是手段,而目的是“效”,即“效益”,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便是好猫!胡积堂的后代公然敢与祖先“抬杠”。此联对仗工整,琅琅上口。更是其中的道理,颇为深刻,把徽州人读书营商的艰难生活道路,大白于广众;创业与守成的谆谆教导,晓喻以天下。一个“效好便好”和一个“知难不难”,明了轻松,极普通的辨证法道理,用得恰到好处。读罢,一个被浓缩了的徽州人形象跃然纸上:认真读书,悉心经营,艰苦创业,谨慎守成。把“劝世文”贴在墙上,这也是西递村人的一大特色。此联化用吴敬梓著《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中的联文,仅上联改换了三个字,但寓意却大相径庭。联文将营商与传统社会最看重的读书并列提论,充分表白了徽商对提高自身地位的渴求和企盼。
  顺着村中古巷道来到后溪街,这里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尤以“临溪别墅”最为别致。临溪别墅建于清光绪年间,为当年“懋修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庭院门额落款为“兰舫主人”,故又名“兰舫斋”。
  走进临溪别墅大门,是一个三角形小院,大门正对的尖角设有小花台,内植一丛高大的南天竹,其技丫伸展似迎接贵宾的光临。左边面临后边溪院墙上有石雕漏窗,右边为一门洞,上有隶书石雕门额“步蟾”二字。古人将“蟾”比作月,用“蟾宫折桂”喻“状元及第”,故“步蟾”含步入月宫之意。穿过门洞是一个大庭院,内有半人高的青石筑鱼池,还有秋叶形石雕漏窗。在靠里墙的高大花台上有一株百年牡丹花,妖艳可人,怪不得兰舫斋主人又手书“挹芳”二字雕刻于里向门洞上方。面对花台是一幢玲珑别致的三间屋结构厅室,屋前一排全是木雕隔扇门,使室内光线充足。正厅中堂处置一明镜,上悬“求其放心”四字匾额,两侧有古联,系书法家王羲之真迹,弥足珍贵。
  临溪别墅向西行至前边溪有一“仰高堂”,建于明万历年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是西递仅存的最古老的明代建筑之一。大门处于正屋边侧,有“浣月”门额。楼为三层,在内部格局上把厅堂移至二楼。这种“楼上厅”的现象是明代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楼厅宽敞,明亮开阔,别有一番景象。
  在西递村西北角,迪吉堂之北有一“笃谊庭”,又称“枕石小筑”,建于清道光年间。枕石小筑的楼宇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令人注意的是其公共庭院的近人尺度。枕石小筑的入口朝东,大门八字开,门头题字“紫气东来”。跨进大门就是一方形小院,院内两座宅邸分别位于庭院西侧和北侧。庭院边长近8米,除西北两侧的住宅外墙高两层外,东南侧的院墙高度仅3米余,这样的尺度能让人安静下来,靠在椅子上喝茶、赏花。因此,小院不仅是宅邸的过道空间,而且成为两户人家休闲交流的场所。在院内向大门方向看,入口两侧杂物间的门洞为花草的外形,仿佛里面还别有洞天。院内盆景各有千秋,可以想像,当年枕石小筑的主人在方寸地盘上努力为自己营造“世外桃园”。
  枕石小筑的宅邸格局与西递其它民居本质上无异,只是其空间较紧凑,尺度小巧。唯一不同的地方可能是其宅邸入口的设置。宅邸大门正对着厅堂,宅门、天井、厅堂排列成一条直线。这种布局方式乃得益于公共庭院,公共庭院不仅避开街道行人的干扰,更重要的是,扩大了空间进深。宅门一开,主人便能欣赏到庭院的景色。
  西递的老宅子实在太多了,一抬眼都是灰白色的墙、青黑色的瓦、飞翘的檐角、还有那层层叠叠的马头墙。高高的外墙褪去了曾经的靓丽粉色泛着历史的风霜雪雨留下的斑斑痕迹,精致的门楼沾染了黝黑的烟灰色,砖隙里几丛小草开着些小花在风中摇曳。各家各户的厅堂的布置大同小异,正中的供桌上通常摆放一座自鸣钟,钟的右边摆放一只瓷瓶,左边摆放木雕底座的一面镜子,取谐音“平静”,当钟声敲响时,这钟声与“瓶镜”的谐音合在一起就是“终生平静”了,这是徽州人对和谐安康、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深深祈盼。
  西递民居的空间是狭小的、封闭的,院墙高高,天井狭长,光线昏暗,厅堂的布置严肃均衡,带着点儿刻板的道学味。在这样的老宅子里呆久了总感觉有些不自在,似乎压抑得很。逝者如斯,几百年前的生活,我们已经看不分明了。老房子现在是文物保护的对象,游客把玩的景观,那些“终生平静”的摆设、泛黄霉变的字画、谆谆教导的楹联,也只不过是些复制品和赝品罢了。但有那么多的老房子历经劫难得以保留已经是奇迹了,更何况古徽州人创造的徽州文化,给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多少启迪,我们还能奢望什么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递宏村门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