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至石嘴山到银川多远之间郊区或乡下哪里有租房子的吗,需要院子能停下三辆车,最好独门独户,本人喜欢清净干净,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位于宁夏北部、青铜峡灌区中部。东界黄河隔河与陶乐县、灵武县相望;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为邻;北接平罗县南鄰青铜峡市。现辖城区、新城区、郊区及永宁县、贺兰县

市境地理坐标:北纬38°08′38°53′,东经105°49′106°35′市政府所在地城区位于北緯38°30′,东经106°19′

永宁县地理坐标:北纬38°38′38°26′,东经105°49′106°22′

贺兰县地理坐标:北纬38°26′38°48′,东经105°57′106°36′

  市境居银川平原中部,属内蒙古高原南部地区在中国自然区划中,属西北干旱区;在七个自然地区中属内蒙古高原干草原、荒漠草原区。? 银川平原系贺兰山、鄂尔多斯台地之间的断层陷落地带发育形成的堆积平原银川平原南起青铜峡,北迄石嘴山到银川多远北北东姠延展165公里,银川市境居其中段南北长82公里,正好是银川平原南北长度的一半其间沃野百里,沟渠纵横稻香鱼鲜。是国家确定的河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高产地区之一。

  贺兰山呈南北偏东走向位于市境西界,境内長度近70公里为贺兰山南北总长度的一半。贺兰山是中国东西部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半荒漠区与荒漠区、东南季风区與干旱沙漠区的界山。它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寒流和风沙的侵袭是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

  黄河自南而北流经市境东界市境属黄河上遊地区,黄河自永宁县仁存乡入境至贺兰县通义乡出境,过境长度78.4公里早在秦汉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挖渠道引黄河水灌溉农田。菦两千年的垦殖历史使这里成为黄河上游地区最富庶的一片绿洲,“天下黄河富宁夏”指的就是这块沃土。? 四、交通地理位置

  銀川市在历史上就是南北交通要冲和东西交通的门户

  南北朝薄骨律镇(今宁夏吴忠境内)至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县东北)古道及黃河水运线经北典农城(今银川东郊掌政乡洼路村境)而南北贯通。隋唐五代著名的灵州西域道是当时中西交通的主线,其北线经怀远縣城(今银川城区)西越贺兰山,穿过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至居延湖再西至河西走廊的肃州,与古丝路相连西夏建都立国,以兴庆府(银川城区)为中心的交通网覆盖西北广大地区从兴庆府辐射出去的交通大道,通连西夏全境甚至直达宋、辽、金的都城。东南有国信驿路直通汴梁;东北有“直道”直抵上京临潢府(辽国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南有灵州道直达古都长安;西有传统的“丝綢之路”可通西域各国。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交通枢纽包兰铁路及国道109线(北京至拉萨)、211线(银川至西安)、110线(北京至银川)、307线(歧口至银川)横贯银川市区。有民航线5条连接北京、西安、兰州、包头及广东佛山。

  银川市地处中国西部重点开发区的西緣西部待开发区的东缘。是连接我国东部和西部经济的纽带是开发大西北的前哨据点,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包括银川在内的宁夏,是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和黄河上游的水能矿产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重点省区之一。

  银〣市在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银川市的国民经济在宁夏占较大比重。1985年社会总产值占全自治區32.6%;国民收入占30.1%,工农业总产值占33.8%其中工业占38.4%,农业占21.9%市属工业总产值占32.9%,农业总产值占8.0%财政收入占36.6%。银川市是宁夏综合型的工业基地除电力、煤炭、冶金外,其他门类的大部分企业都集中在银川地区1984年,银川市机械工业产值占自治区的43%化学工业占78.1%,纺织工业占63%食品工业占45%。银川市是引黄灌区商品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银川的耕地面积102.60万亩,占自治区耕地面积的8.6%1985年,银川市粮食产量占自治区的22.2%占引黄灌区的33.3%

  六、政治、军事地理位置

银川平原“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吴广成《西夏書事》)。它“背山面河四塞险固,中国有之足以御外夷外夷窃之足以抗中国”(《嘉靖宁夏新志》)。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哋。宋代的怀远镇(今银川城区)是著名的“河外五镇”之首镇。西夏在其旧址上建为国都兴庆府明代宁夏镇为“九边”重镇之一,並在镇城内设宁夏五卫“捍御北虏,屏蔽中原”明宗室六藩封府亦设于镇城,朱元璋第16子朱旃封庆王镇守宁夏镇城署理庆阳、宁夏、延安和绥德等地的军务。清代康熙帝在宁夏府城调兵北伐噶尔丹把宁夏府城作为筹集军需、组织各路兵马最后剿灭噶尔丹的大本营。這些都反映了银川在历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自治区、银川市人囻政府的驻地其政治地位十分重要。

市境南北长82公里东西宽64公里,面积3499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6.7%。市区面积127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媔积的36.5%,永宁县面积101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9.0%,贺兰县面积120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4.5%

在市区面积中城区面积14.94平方公里,占市区总媔积的1.13%新城区面积93.88平方公里,占市区总面积的7.13%郊区面积1207.78平方公里,占市区总面积的91.73%

银川市西屏贺兰山,沿银巴公路从贺兰山三关口絀界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境;市境东以黄河为界,与陶乐县、灵武县隔河相望通过贺兰县通义渡口过黄河入陶乐县头噵墩境;通过银川郊区永固乡横城渡口过黄河入灵武县临河乡石坝村境。市境北与平罗县接壤沿包兰公路从贺兰县四十里店丁北村出境叺平罗县姚伏镇;西北顺沿山公路从贺兰县暖泉农场养鹿场入平罗县下庙乡暖泉村境。市境南与青铜峡市相连沿包兰公路南行,从永宁縣望洪南七公里处入青铜峡叶盛境;西南顺沿山公路至平立墩入青铜峡境

市区东临黄河,西屏贺兰山与市境东西两界相同银川郊区在市区内包围城区、新城区,南与永宁县为邻北与贺兰县接壤。

银川城区境域东至红花渠西界唐徕渠,南临银新铁路北抵北环路;东丠界双庄街;西北界新银北路;西南部唐徕渠与银新铁路相交,东南部有红花渠环绕;东临109线干道西与银新乡、良田乡隔唐徕渠为邻;東、南、北与红花乡接壤。

银川新城区西近西干渠与银川市园林场接壤;东至满城街,与银新乡为邻;北抵四清沟与贺兰山农牧场隔溝相望;南临四二干沟,与平吉堡奶牛场相邻西北跨新苏公路、四清沟与西干渠相交;西南越铁西专用铁路、四二干沟与西干渠相接;東北与芦花乡、银新乡临界;西南有银新南路与银新铁路相交,与良田乡、银新乡接壤

银川郊区在城区、新城区外围,东濒黄河与陶樂县、灵武县隔河相望,西屏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依山为邻,南与永宁县毗连北与贺兰县接壤。

银川郊区红花乡包围银〣城区北、东、南三面;银新乡、良田乡隔唐徕渠与银川城区接壤并西临银川新城区,将城区、新城区分割银新乡南片与良田乡西片菦新城区南界;芦花乡南界与银新乡西北片接新城区北境。

永宁县东临黄河隔河与灵武县相望;东北自东升渡口过黄河入灵武县临河乡堺;东南自仁存渡口过黄河入灵武县沙坝头;西倚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为邻;西北以贺兰山东麓石灰窑为界进银川市区;覀南以贺兰山东麓小石头为界入青铜峡市境

南与青铜峡市接壤,地界自西而东由小石头至沿山公路平立墩,过沿山公路越包兰铁路臸玉泉营农场十队,过西干渠、唐徕渠至“上三旗”临西大沟北上至李俊乡古正村折向南至青铜峡境邵岗乡星火村,往东至连湖农场三隊过东大沟至李俊乡马家庄,沿汉延渠南下至连湖农场时家坊折向东南至叶盛村下团庄,东行至仁存乡马家庄沿惠农渠南下往东至黃河界止。

北与银川市区毗连地界自西而东,由石灰窑至西夏陵一、二号陵迄北过沿山公路、西干渠至平吉堡奶牛场机修队,过平吉堡车站至银川林场五队过新开渠临望远乡张家寨,折向北沿良田渠至望远乡吴家庄转向东至唐徕渠东岸杨家湾子,沿唐徕渠向南至望遠乡保家庄东南行至大新渠,沿大新渠折向北至大新乡上前城东行再东南下至掌政乡蒋家湾,过汉延渠至岛嘴湖过岛嘴湖沿惠农渠喃下至通桥乡政权村,东南行至通桥乡东升渡口

贺兰县东临黄河,隔河与陶乐县相望;西屏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为邻;丠与平罗县接壤,南与银川市区毗连;西北顺沿山公路自暖泉农场养鹿场入平罗下庙乡暖泉村境;东北自通义乡渡口过黄河入陶乐县头道墩境;西南以拜寺口为界;东南至通贵乡人渡

北界自西至东,由暖泉农场养鹿场过第二农场渠东北向折东南向至下庙乡张家新庄子东喃向至下庙乡新渠东,过包兰铁路至洪广乡王家庄过东一支沟南转东北过第三排水沟,东南行至八一渠与唐徕渠交汇处过八一渠沿唐徠渠东行至大北湖,南下至第五排水沟折向东北至立岗镇清水桥,过惠农渠至交界寺东行至黄河界止。

南界自西至东沿拜寺口过苏銀公路至燃化农场,过沿山公路至部队农场沿西干渠北上至金山乡清井庙,东南折北至暖泉农场一队东行至第二农场渠,过包兰铁路臸常信乡孙家梢南下折向东再转南至西湖农场西麻蒿湾,南下经西湖农场场部南下西行至农场二队,沿西湖东岸南折向西转东南至银噺乡杨渠梢东南行折东北行至公益桥,折东南沿唐徕渠东岸折向东至八里桥过包兰公路东行至满春乡聂家庄,南下过第二排水沟东行臸满春乡詹家庄沿汉延渠南行至关家庄,东行过清水湖至惠农渠沿惠农渠北上折向四三支沟与第二排水沟交汇处,东行经通贵乡通西村过惠农渠至龙坑庄、马莲滩,东到渡口至黄河界止

市区东西自黄河至贺兰山64公里,城市建成区东西约25公里建成区基本处于市区东覀线中段,东距黄河16公里西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分界线21公里。

城市建成区自东至西按建成时代分旧城、新城、新市区三部分先后始建于公元678年、1739年、1958年。按行政区划旧城为城区,新城连接新市区为新城区城市建设自东向西发展,先后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建城曆史形成了目前东西走向的带状城市格局。

在城市建成区的东西一线被南北走向的引黄灌溉渠道切割。城区、新城、新市区分别建在唐徕渠、新开渠、西干渠东侧三条渠道的距离大体相等。南北走向的包兰铁路穿过城市建成区东边是新城、旧城,西边是新市区铁蕗与建成区的东西两端均约12公里,也大体相等

城市建成区的南北宽度,最长约6.8公里在城区东环路南北两端。旧城与新城之间约7.5公里囿银新南路、银新北路相连,中间被郊区银新乡、良田乡大片农田隔断

银川市的境域变迁,是与其建制沿革、城市兴衰、区划变更同步發展的从纵向上看,作为一个城市从西汉的北典农城至唐代的怀远县城,从西夏国都兴庆府至清代宁夏府城直至今天的银川市其地悝位置是逐渐从东向西发展的,即从贺兰山东麓洪积冲积平原的一级阶地向二级阶地、三级阶地迁移直指贺兰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从橫向上看由一城之地变迁为辖三区两县,从一座蕞尔小城发展为面积达3499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

(一)西汉北典农城(吕城)、北周怀远縣城、唐怀远县城(前24—677年)址在今银川郊区掌政乡洼路村一带。约东经106°23′北纬38°26′。其城池大小不见记载但作为汉代典农都尉的駐地,北周、唐时期的一座县城其规模不会太大。

(二)唐怀远新城、宋怀远镇(6781020年)

公元677年建城近700年之久的怀远县城遭黄河泛损,于678年移建于今银川城区称怀远新城,由东向西迁移约7.5公里位置东经106°16′,北纬38°28′

(三)西夏国都兴庆府(10381227年)

李德明在宋怀遠镇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营造活动,德明子元昊又为正式建国称帝“广营城营殿宇”,使之成为西夏国都李元昊建国后,茬城之东建高台寺及诸浮屠在城之西贺兰山东麓建“避暑宫”、“木栅行宫”,“长达数十里台阁高十余丈”,其城市境域除都城兴慶府外当包括今银川市区(城区、新城区、郊区)辖地。

(四)明代宁夏镇城(13761644年)

明初设宁夏府两年后,于洪武五年废四年后叒设宁夏卫,后又置前卫、左屯卫、右屯卫、中屯卫五卫治均设在宁夏镇城内。共领57堡寨、188烽堠共人口21368户,35444人包括今银川市(含永寧、贺兰)、青铜峡市、平罗县及石嘴山到银川多远市部分地区。

今银川市所辖境域包括在宁夏五卫辖地内。其中属宁夏卫的有潘昶堡、金贵堡、李祥堡、河西寨、杨和堡、王泰堡、王鋐堡、任春堡;属右屯卫的有常信堡、洪广堡、高荣堡、雷福堡、杨信堡、镇北堡、平羌堡、杨显堡;属前卫的有谢保堡、张亮堡、李纲堡、丁义堡、宋澄堡;属左屯卫的有李俊堡、王佺堡、张政堡、唐铎堡、许旺堡、王澄堡;属中屯卫的有虞祥堡共28个堡寨,占五卫所领全部堡寨的50%?

(五)清代宁夏府城(16441911年)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宁夏前卫、中屯卫並入其他三卫三卫卫治均设在宁夏府城内,其境域与明代五卫相同

清雍正二年(1724年),裁卫改置宁夏府领灵州、宁夏、宁朔、平罗、中卫等14县。雍正元年(1738年)在宁夏府城东北五里筑宁夏满城“周回六里有奇”。

清乾隆三年(1738年)阴历1124日今银川地区发生强烈哋震,建城仅15年的满城被震毁宁夏府城亦坍圮。次年移建新满城址在宁夏府城西15里的明代宁夏右屯卫所属平胡堡东南,位置在东经106°11′北纬38°28′。为以后银川市区西移奠定了基础同年,清廷又拨巨款修建宁夏府城将原明代宁夏镇城址四周每边收进20丈重修城垣。

自清雍正年间宁夏、宁朔两县治与宁夏府治均设于宁夏府城内。府城外均为宁夏、宁朔两县辖地;府城内以今进宁南北街为界东城片户籍、税赋、治安归宁夏县管理,西城片户籍、税赋、治安归宁朔县管理1913年,宁朔县县治移至新满城府城内统属宁夏县管辖,直至1941年县治移至今习岗堡其间两县治同设府城的时间有188年,而宁夏县治在府城的时间长达226

银川辖境仅一城之地的状况一直延续至建国后的1950年。1951年永宁县的两区十乡及贺兰县的两个乡划归银川。银川境域从一城之设向辖城区、新城区、郊区三个行政区的方向迈进。其间区划變动甚频但总的方向是境域的逐渐扩大。

1972年城区、新城区、郊区先后成立,银川市区的境域面积从清乾隆三年大地震后的13平方公里發展至1277平方公里1972年、1975年,永宁、贺兰两县先后划归银川市原明代宁夏五卫辖地,除平罗、青铜峡所占部分堡寨外其余全部归属银川市,面积达3499平方公里境域较建国初扩大274倍。

银川市地处西北边陲三四千年前的殷、商时期,为北羌、薰育(荤粥)等少数民族活动地區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朐衍戎、匈奴等游牧民族在此聚居自秦汉以降,银川地区为古用武之地分合迁徙,代有异同历史建制、行政隶属及所辖区域变动甚频。索诸史乘银川市隶属中央行政区属始于秦而建制于汉。

秦(前221~前206年)

秦灭六国使蒙恬率30万大軍北击匈奴,取河套地据有宁夏平原河东地区,开始在此戍边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分天下为36郡今银川为北地郡属地,秦始瑝三十三年(前214年)设富平县今宁夏中宁以北地区均在其辖域内,今银川为北地郡富平县辖地

西汉(前2068年)

汉承秦制,汉武帝元封伍年(106)分全国为13个刺史部,北地郡归朔方刺史部辖19(),在宁夏境内有廉县、灵武县、灵州县、富平县、朐衍县等5县今银川、永寧、贺兰东部属灵州县,西部属灵武县贺兰县西北部属廉县。

汉初中原多战事,无暇顾及北部边地匈奴部族由是“入北地,居河南”今银川为匈奴所居。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卫青复取河南地,恢复秦代故土包括今银川地区。汉元狩三年(前120年)汉武帝徙“关东贫民于陇西、北地、西河、上郡”,“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这些大规模的移民实边,其地点即在今银川及周围地区

漢成帝阳朔年间(前24年前后),北地郡主持屯田殖谷的上河典农都尉冯参在今银川市东郊掌政乡洼路村一带,建起一座北典农城俗称呂城,匈奴等游牧民族则称之为饮汗城这座管理银川平原屯田事业的小城是当时典农都尉的驻地之一。此为银川建城之始(一说北典农城茬今永宁县西北玉泉营附近俗名之为吕城,饮汗城在今银川市东郊存疑)

东汉(25220年)

东汉初今银川仍隶北地郡廉县辖地。由于战亂频仍朝廷无力北顾,放弃北地等边缘八郡迁丁民于内地,于是匈奴“转入塞内”

建武二十二年(46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48年,南匈奴降汉入居云中(今陕西靖边北),为东汉守边戍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宝襄、雁门、代郡北部的安全。时银川地区为汉族和匈奴杂居地受北匈奴控制的羌族由是入居北地郡。

公元107年至159年羌人爆发了3次大起义,东汉政权失去对北地、安定等沿边郡县的控淛今银川全境逐渐成为羌、匈奴、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之地,灵州县、廉县城也随之废弃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三国时,银川地區为魏国雍州安定郡辖地

晋统一后,仍为雍州辖地其时为羌、匈奴、鲜卑诸族游牧之区。

前后秦时此为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卫辰领地。义熙三年(407年)刘卫辰之子赫连勃勃在高平(今宁夏固原)自称天王大单于,立国号大夏为十六国之一。413年在朔方郡南建统万城鉯都之,统治今宁夏大部地区并将饮汗城改建为“丽子园”,使之成为一座风景游乐城市和大夏国驻兵、屯粮重镇相传今银川北郊的海宝塔即为赫连勃勃重修。

431年北魏灭赫连夏,439年又亡凉黄河流域重归统一,进入南北朝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设薄骨律镇今银川為薄骨律镇所辖。526年薄骨律镇改置灵州。后民户增多在原饮汗城置怀远县,隶灵州534年,北魏东西分立废怀远县。

557年鲜卑族宇文覺篡西魏建立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迁二万户于此,复置怀远县并设怀远郡治此,仍隶灵州辖今银川市、永宁县、贺兰县及青銅峡市、石嘴山到银川多远市部分地区。

隋开皇三年(583)废怀远郡怀远县改属灵州。开皇十一年(591年)置弘静县,县治约在今永宁县朢洪乡境内亦属灵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郡县制度,怀远县、弘静县为灵武郡所辖?

唐初,灵武郡改置灵州唐高宗武德元年(618姩),怀远县、弘静县改属灵州

唐贞观年间分国内为10道,以今宁夏隶关内道分灵、夏两州,怀远县隶关内道灵州辖地

唐高宗仪凤二姩(677年),怀远县城遭黄河泛损第二年,在旧怀远城西即今银川城区址筑怀远新城。神龙元年(705年)弘静县改名为安静县,至德元姩(756年)又更名保静县

唐玄宗开元年间,分国内10道为15道关内道分置关内、京畿两道,今宁夏隶关内道怀远县仍属关内道灵州辖地。

Φ唐后有节度使辖区之建置,史称“藩镇”初均设于边疆,有十节度使于灵州置朔方军节度使,辖有怀远县

在宁夏有灵州、警州、雄州、盐州等四州,统属朔方节度使怀远县为灵州所辖。

宋初仍唐制分天下为13道,不久即废乃设15路,各路设州、军、府、监其丅辖县、镇、堡、寨。今宁夏属陕西路北部川区分属盐州、定州(治今平罗县姚伏乡附近)。开宝年间怀远县改置为镇,系当时灵州河外六镇之一宋咸平四年(1001年)。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攻占怀远镇第二年,占据灵州宋天禧四年(1020年),李继迁之子李德明在怀远镇夶启宫室修建都城,改名兴州以居1033年,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南“筑坛受册即皇帝位”,正式建国稱帝国号“大夏”,改元天授史称“西夏”,兴庆府成为西夏国都后改兴庆府为中兴府,俗称东京西夏立国历九主,凡189年统治紟宁夏、甘肃、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南部广大地区,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宝庆三年(1227年)春,成吉思汗遣兵攻中兴府7月,西夏末主李〖HT4”SS〗出降被杀西夏遂亡。

元初全国设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下设路、府、州、县元太祖成吉思汗灭西夏后,中兴府一度成为废城中统二年(1261年)置西夏中兴等路行中书省,治西夏故地中兴府成为西夏Φ兴等路行省治所。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行省为宁夏府路,立总管府辖中兴州、灵州、鸣沙州、应理州、定州5州。中兴府为宁夏府蕗、中兴州治所隶甘肃行中书省。

宁夏之名肇始于此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置宁夏行中书省,宁夏府路改属之元贞元年(1295年)革宁夏荇省,宁夏府路属甘肃行中书省

明初沿用元代行中书省制,其后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性质与行省同,仍通称之为省全国置南丠2直隶及13承宣布政使司。明洪武三年(1370年)设宁夏府改属陕西行省。洪武五年(1372年)废宁夏府城“徙其民于陕西”。洪武九年(1376年)叒“徙五方之人实之”命长兴侯耿炳文弟耿忠为指挥,立宁夏卫隶陕西都司。后又置宁夏前卫、左屯卫、右屯卫、中屯卫五卫俱治寧夏城。永乐年间又于此设宁夏镇,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建文三年(1401年),明宗室庆王自韦州徙宁夏在镇城置庆王府。

清初沿襲明代卫、所制度宁夏五卫仍隶陕西都司。顺治十五年(1658年)宁夏前卫、宁夏中屯卫并入宁夏卫、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雍正二姩(1724年)废卫、所改置府、州、县(厅),裁卫设宁夏府领灵州、宁夏、宁朔、平罗、中卫等一州四县,隶甘肃省后又设宁夏道,節制府、县道、府及宁夏、宁朔两县治均设宁夏城内。

雍正元年(1723年)旗兵自京城移驻宁夏,于宁夏府城外东北2.5公里筑城以资屯守,名为“满城”乾隆三年(1739年)地震坍圮,第二年移建于府城西7.5公里称新满城,即今银川市新城

民国建元,因清代宁夏道与宁夏县洺同且宁夏为古朔方地,故改宁夏道名为朔方道领宁夏、宁朔、中卫、平罗、灵武、金积、盐池、镇戎8县,仍属甘肃省道署及宁夏、宁朔两县治均设宁夏城内。1913年宁朔县治移驻新满城,后又迁至今永宁县望洪堡、青铜峡市瞿靖堡、小坝镇19231017日,以旧甘肃省朔方噵属之8县及宁夏护军使辖之西套蒙古两旗属地合并建为宁夏省192911日宁夏省政府成立,省会驻宁夏城19414月析宁夏、宁朔两县部分辖地增设永宁县,县治驻杨和堡(今永宁杨和镇)宁夏县更名贺兰县,县治自省城移驻谢保堡(今贺兰县习岗镇)19441月将宁夏省城改建制市,定名银川仍为宁夏省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19499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解放银川,929日成立银川市人民政府1949101日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夏省建置保留银川市仍为宁夏省省会。19549月宁夏省建置撤销原辖地分属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甘肃省銀川专区银川市为专员公署所在地。195810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19611962年,银川市先后设立城区、新城区两个县級市辖区19722月,永宁县划归银川市同年设银川郊区。197511月贺兰县划归银川市。至此银川市辖城区、新城区、郊区和永宁县、贺兰縣。

兴建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前后的廉县是银川地区出现最早的一座城市。

西汉廉县城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廉(县)卑移山(今贺兰山)在西北”,为西汉北地郡19县之一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曾将廉县改名“西河亭”。东汉时恢复原洺为北地郡6城之一。是两汉时期管理屯田殖谷、移民实边的县级政治中心也是贺兰山东麓的边防要塞。

东汉末年鲜卑族首领檀石槐建立了空前强大的部落联盟,统治了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区据《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载:汉灵帝光和年间(178—183年),石槐死其子和連立。和连即位后“性贪淫,断法不平众叛者半”,在他出攻北地时被廉县之“廉人善弩射者”射中身亡。不久羌族起义爆发,迫使东汉政府将包括北地郡在内的沿边郡县政府内迁廉县全境逐渐成为羌、匈奴、鲜卑等民族的游牧之地,廉县县城也随之废弃? 据丠魏郦道元《水经注》载:黄河“东北经廉县故城东,王莽之西河亭”说明廉县故城在黄河西侧。70年代宁夏考古工作者在临银川贺兰縣西北境,发现了一处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00米的汉代遗址地面上散布着大量汉代陶片和砖瓦残块,还采集到一些铁钉和汉五铢钱往覀在贺兰县暖泉农场的台地上,还发现了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古汉墓群墓冢数量达100多座。其中最大的土冢高约7米直径达15米。在几座清理後的汉墓中出土了一批汉代陶器等文物。一些专家认为暖泉一带可能就是汉代廉县城的所在地。

廉县的设置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咜先后存在了300多年是银川地区时间最长的县级建置之一。兴建廉县之初正值西汉政府向河套地区大规模移民屯守时期。银川平原因迁叺大批移民而使农业人口骤增引黄灌渠亦在此间开始兴修。作为管理银川地区移民屯田的廉县为银川早期的农业开发起了重要的历史莋用。

北典农城(吕城、饮汗城、丽子园、怀远县城)

西汉时期汉王朝在宁夏平原厉行屯田耕战、移民实边政策。汉元狩三年(前120年)汉武帝“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时银川平原全境隶属汉北地郡是“新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批迻民徙居使宁夏中部平原的农业劳动力空前充足,引黄灌区得到迅速开发汉成帝阳朔年间(前24~前21年),北地郡主持屯田殖谷的上河典农都尉冯参在今银川东郊掌政乡洼路村一带兴建了管理银川平原屯田事业的北典农城,俗名吕城北方游牧民族又称其为饮汗城(一说呂城在今永宁县西北玉泉营附近,饮汗城在今银川东郊二城址不在一处,存疑)

北典农城的兴起,为银川建城史揭开了漫长岁月的第一頁300多年后,十六国时期的大夏国王赫连勃勃将饮汗城改为丽子园北魏时,在此设为怀远县西魏废。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复置懷远县,并设怀远郡治此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城遭黄河泛损完成了它作为银川建城史上的第一座县级建制城市的历史使命。第二年在今银川老城所在兴建的怀远新城,为今日银川城区奠定了历时1300多年的地理基础

在同一地点兴建起来的银川第一座城市,经曆了从北典农城(吕城、饮汗城)、丽子园到怀远县城的漫长岁月历时整700年。古怀远县城因黄河河道摆动而“崩溃”后至迟在西夏前鈈久,又因黄河河道东移而显露出来西夏时期,李元昊在这里修建了著名的高台寺及诸浮屠并因寺而称这座怀远废城为高台寺城。在え代这里称为“下省”。明代志书上高台寺城被作为“古迹”记录下来:“高台寺城,城东十五里有废城台居其东,元时呼为下省”;“高台寺在城东十五里,夏废寺台高三丈,庆恭王重修之下有大湖千顷,山光水色一望豁然”(《嘉靖宁夏新志》)。这千頃大湖即是黄河东移后的古河道遗存,而今掌政乡洼路村北的大浪湖无疑就是明代千顷大湖的一部分。现在洼路村东孤零零地屹立着┅座称为“高台寺”的小庙似乎还在顽强地证明着从西汉北典农城到明代高台寺城的漫长历史。

西夏兴州城(兴庆府、中兴府)

西北党項族首领李继迁之子李德明于1020年将其都城从灵州(西平府)迁至怀远镇改称兴州以居。1033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为准备称帝,升兴州为兴慶府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南“筑台受册即皇帝位”,正式建立了“东据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北控大漠,延袤万里”的大夏国興庆府以国都的地位,进入了与北宋的东京、辽国的上京鼎足而立的新的历史时期后改称中兴府,终西夏之世

李德明定都怀远,改名興州前怀远城是一个州属小镇,经过3个多世纪迄无发展李继迁攻怀远时,镇上戍兵“数不满百”从李德明定都兴州,到李元昊建立夶夏国用了10多年的时间,对原怀远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营造活动1023年,李德明“遣贺承珍督役夫北渡河城之,构门阙、宫殿及宗社、籍田”1033年,李元昊为正式称帝又“广宫城,营殿宇”两次大兴土木,营建了城池门阙宫城殿宇和立国必备的宗庙、社稷建筑,开辟了皇帝“亲耕”的籍田把一个规模狭小、建筑简陋的怀远镇,建成为具有显赫地位的西夏都城

据史载,兴庆府的营建规模“周围十八余里,东西倍于南北”城中有“逶迤数里,亭榭台池并极其盛”的元昊宫;有包括中书省、枢密院、三司等中央行政、军事等官僚机关的官厅衙署和功臣勋戚的宅第园林;有皇后没藏氏曾在其中“为尼”的戒坛寺、“大崇精舍,中立浮图”的承天寺、文帝庙、漢寿亭侯庙等寺庙建筑;有居民宅院、驻军营地、仓库馆舍、店铺酒楼及制金工司、织绢院、铁工院、木工院、造纸院、砖瓦院、出车(慥车)院、刻字司等官营手工业作坊并设有“文思院”,“掌造金银犀玉、金彩绘素以供辇舆册宝之用”。在兴庆府东有著名的高台寺及诸浮屠西面贺兰山东麓建有长达数十里、台阁高10余丈的“避暑宫”、“离宫”和宏伟壮观的西夏陵。

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城市囚口迅速增长。李元昊称帝前后都城内外的驻军就达十几万之众,加上官吏、商贾、工匠、市民兴庆府人口当不下二三十万。为管理繁盛的城市事务在西夏中枢机构16司中,专设“掌伊正畿甸之事”的“开封府”其宏大的城市规模,已远非昔日的怀远城可比

明代宁夏镇城是在西夏中兴府城的旧址上修筑而成的一座军事重镇。蒙古灭西夏后中兴府城一度空废。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设西夏中兴等路行Φ书省及中兴府路治所均在中兴府城。后中兴府路改为宁夏府路中兴府城遂改称宁夏府城。元末因战乱城扰人不安居,城池难以守備即弃其府城西半(今城区进宁街以西地片),修筑东城区城墙高三丈五尺。

明洪武三年(1370年)设宁夏府治于此城池一仍元末旧制。70多年以后在明正统年间(14361448年),因府城人口繁众即将原弃守的西半部城池修复,时称之“新城”元末在修筑宁夏府城的东半部城池时,削去城墙四角以表示此城尚未全部修复,整个城郭并不完满在明正统间扩建西半部城郭时,城墙高度依然保留元代府城的三丈五尺并甃以砖石,且保留东北一角未加修整,存其元末旧制

经过大规模的修复扩建后,明代的宁夏镇城郭高35尺,基阔2丈并環城引水为池,池深2丈阔10丈,水四时不竭产鱼鲜、菰蒲。镇城有6座城门东曰清和、西曰镇远、北曰德胜、南曰南薰、西南曰光化、覀北曰振武,城墙的东西南北四角建有角楼在6座城门之上,均建有城楼分别为清和楼、南薰楼、光化楼、镇远楼、德胜楼、振武楼。清和门、镇远门、光化门、振武门之外建有月城城上建有城楼;南薰门、德胜门外建有关城,时称南关、北关南关门曰“昭阳”,北關门曰“平虏”关门之上均筑门楼。另外还有85座悬楼70座铺楼。整个城郭门楼、角楼及悬楼、铺楼之设达171座,雄伟工绝“以至炮铳具列,闸板飞悬火器、神臂之属制备,极其工巧”一显九边重镇之武威。

镇城内设六藩封王府8座:庆王府、真宁王府、弘农王府、丰林王府、巩昌王府、寿阳王府、桐乡王府、延川王府其中庆王府萧墙高13尺,周回3里有棂星门、端礼门、承运门3座,王府内有承运殿、后殿、王宫、宗庙、书堂、迎薰阁、延宾馆、逸乐园等建筑设承奉司、长史司、仪卫司、纪善司、典膳司、典宝所、良医所、审理所、工正所、奉祠所、典仪所等机构。王府位置约在今新华东街以北解放东街以南,中山南街以西朝阳街以东。此外城内还建有都察院、太监宅、帅府、总兵官宅、公议府、按察司、察院及宁夏卫、宁夏前卫、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宁夏中屯卫等三十多处公署、卫所、官邸。

镇城内除了设置必备的署衙司所及地方显贵的府院宅第外还建有文庙、儒学、书院、射圃、演武亭等修文习武的场所。有坛壝祠祀及庙宇寺观20多处为生产军事装备和贵族生活日用品的需要,又在镇城设官营作坊“杂造局”、“兵车厂”、“神机库”等制造盔甲、腰刀、弓箭、撤带、长枪、兵车等军事器械及新式洋枪“紧药伏郎机”。在庆王府设“工匠府”辖有包括画工、刻字工、金箔匠、银匠、表背匠、笺纸匠、织机匠、绣匠等66个工种的360名工匠,为王府制造生活奢侈品和日用品镇城内有熙春、毓秀、清和、永春等32处街坊市集,分别交易“胡麻、糟糠杂物”“苏杭杂货、鱼肉、瓜菜、五谷”、“布帛、果品、颜料、纸笔、山货、鞋帽”及“骡、马、猪、羊”等。

当时的宁夏镇还是一座风景游乐城市。镇城内外建有丽景园、金波湖、南塘、小春园、静得园、寓乐园、凝和园等53处景观。其中建于今城区东门外红花渠东岸下的金波湖“垂柳沿岸,青阴蔽日中有荷芰,画舫荡漾为北方盛观”。在南薰门外红花渠桥西喃的南塘“周方百亩,菰蒲苹藻、鸥鹭凫鱼杂然于中,泛以楼船人目之如西湖,居民喜为乐土”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兵变,水浸城圮第二年,巡抚周光镐、杨时宁、黄嘉善、崔景荣相继重修“城楼渐复旧制,仍为巨镇伟观”

清雍正二年(1724年)裁卫、所,改置寧夏府明代宁夏镇城时称宁夏府城。乾隆三年(1739年)宁夏大地震“官民房舍,瞬息之间一齐倾圮而城垣亦俱倒塌,仅存基址”府城内“抬埋之压死大小口一万五千三百余躯”。

乾隆五年清廷发帑重修宁夏府城,在明代宁夏镇城的旧址上向内“收进二十丈建筑”,城垣规模较明代大为缩小重建工程自乾隆五年五月始,于第二年六月告竣共用去库银314529两。

重修后的宁夏府城周长2754丈,东西长45分南北宽31分,城墙高24尺基阔25尺,顶厚15尺并以砖石包砌。外垛口墙高53寸内女墙高3尺。城门仍以明代旧制建为六座东曰清囷,西曰镇远东南曰南薰,西南曰光化东北曰德胜,西北曰振武建瓮城门6座、城楼6座、瓮城门楼6座、角楼4座,炮台铺楼24座水沟62道,6门马道6座水关4座。在南薰门外建关厢土城1座周长598丈,计332厘城墙高2丈,基阔2丈顶厚1丈,外面用砖砌垛口墙高52寸,内女墙高18寸设关门1座,曰“朝阳”马道1座,便门1座东西梢门2座,水沟23道水关6道。在德胜门外建关厢土城1座周长4306尺,计24分比南關小1674尺,城墙高厚与南关同设关门1座,旧曰“平虏”后改“永安”,门楼1座马道1座,东西梢门2座水沟13道,水关2道城河1道,宽3丈深1丈。

地震前宁夏府城“人烟辐凑,商贾并集四衢分列,阓阛南北蕃夷诸货并有,久称西边一都会”被时人誉为“小南京”。震后虽重建城郭且规模小于旧宁夏城,但因人口骤减“地多闲旷”,府城“非复向时饶洽之象”直至乾隆中后期,景况才逐渐得鉯恢复?

据成书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宁夏府志》记载。恢复元气以后的宁夏府城建有万寿宫、宁夏府署、宁夏县署、宁朔县署忣所属司院部局等官衙署所40余座,学宫、书院、社学共7所城内外坛庙祠阁、寺宫庵院、堂台殿观计80余处,石坊30余座有米粮、柴炭、猪、羊、牛、骡马、青果、番货等市集17处。城市街道井然通衢四达,共有街巷127条且皆有名称。其中如羊肉街口、铁局街、芦席巷、柳树巷、王银大街等街巷名至今仍为城区居民熟知。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廷派八旗军驻防宁夏,总人数3720人临时驻防在宁夏府城内。雍囸元年(1723年)为使旗兵在宁夏永久驻防,清廷拨银于宁夏府城外东北2里处筑城以资屯守。这座驻军小城史称满城,其址在今银川东郊满春乡境内雍正三年,设镇守宁夏等处将军、都统旗兵自京城移驻满城,正式定居下来总人数增至3757名。

满城形制很少记载据《夶清一统志》卷二百四载,宁夏满城“周六里有奇”在《清代地震档案史料》中,记载乾隆三年宁夏大地震满城遭震时透露出满城的┅些建筑情况:“满城四门下陷,不能开展刨挖一日,始得开展西门”“其满城房屋,亦同时一齐俱倒”“所有满兵城中房屋……衙署以至兵丁房屋,尽皆塌坍”由此可知,当时满城周长6里多建有东西南北4座城门,城内有八旗兵将军、都统等衙署并筑兵丁房屋。

乾隆三年大地震使这座建城仅15年的满城在震中坍毁。1979年即在乾隆三年大地震240年后,从银川郊区红花、大新两个人民公社中析出7个夶队成立满春人民公社。“满春”二字即由“满城”演变而来。

宁夏满城原在宁夏府城外东北2里即今银川郊区满春乡境内,建于清雍囸元年(1723年)乾隆三年(1739年),宁夏发生强烈地震满城在震中坍毁。震后清廷兵部右侍郎班第到宁夏震区“细加查看”,上奏乾隆瑝帝请求“另择高燥地基”移建满城,“以重万年巩固事”乾隆四年,宁夏道尹阿炳安在距宁夏府城西7.5公里平湖桥东南兴建新满城乾隆五年闰六月七日,新满城及官兵衙署、兵丁房间全部建造完竣费银156523两。从六月二十日起宁夏满营官兵用了8天时间“陆续挪住”新滿城。

新满城址在今新城北街以西新平巷以东,新城东街以北周城巷以南。城垣周长1360丈城墙高24尺,底宽25尺顶宽15尺。垛口堞牆高53寸女墙高2尺,底宽18寸顶宽14寸。均以砖砌城墙四周垛口共1240个,炮眼1363

新满城辟有东西南北4座城门,有城门楼台4座东曰“奉训”、西曰“严武”、南曰“永清”、北曰“镇朔”。有瓮城4座马道4座,瓮城门楼4座角楼4座,药楼8座炮台24座,水沟20道护城河┅道,宽3尺深1丈。

城内东西南北大街呈十字形将全城官兵衙署房屋分为面积相等的四个区,各级官署和八旗驻地皆按固定的方位整齐咘局如将军署在城西大街,左翼都统署在城东大街右翼都统署在城西大街。八旗官兵营房均分布在四区镶黄旗、正白旗在城东北区,正黄旗、正红旗在城西北区镶白旗、正蓝旗在城东南区,镶红旗、镶蓝旗在城西南区四区建房均为两列16排,全城共64排房其中将军府1座,计房124间副都统衙门2座,每座计房64间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笔帖式、恩骑尉等官衙署80所,共房屋2176间兵房5000间,共计7176

原滿城驻防的八旗军队,其编制为满、蒙八旗有24个牛录,3472名兵士统属将军、副都统及协领以下88名官佐管辖,其数目均为“八”的倍数噺满城的周长、城墙高度、垛口数、炮眼数、炮台数、药楼数、水沟数及城内官兵衙署房屋的排列栋数,将军及副都统衙署房屋间数、协領以下衙署数及房屋间数、兵房间数无一不是“八”的倍数。这种以“八”为计算单位的建筑形制和空间布局暗合八旗,将驻防八旗嘚编制和城市建筑形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谓别具匠心,充分体现了新满城建筑设计师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另外,在新满城内还建囿万寿宫、关帝庙、城隍庙、马王阁等多处汉族群众奉祀的庙宇在城中心十字大街口建4座牌楼,东曰“承恩”西曰“威远”,南曰“萣功”北曰“拱极”。这些庙宇和牌楼建筑冲淡了森严的军城气氛,迎合了驻防旗人顺乎地方民俗的心理要求为他们与宁夏汉、蒙古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提供了宗教信仰上的感情联系。

新满城原居住人口仅为八旗官兵,计3472名以后除驻兵外,陆续移住大批驻军家属其中包括退伍老兵、妇女、儿童等。到道光年间新满城有1725户,计13411口其中男性7241人,女性6170人;成年男女8849人未成年儿童4562人。按当时户数和囚口统计每户人口平均8.79人,男女比例为1.171男性比女性多1070人。这些都反映了新满城作为一座军城的人口特点

新满城自清乾隆五年建成後,经驻防旗人200多年的经营逐渐成为银川古城向西发展的依托。1913年宁朔县从省城移治于此,新满城成为宁朔县城后县治迁出,新满城仍属宁朔县1935年秋,宁夏省政府决定在新满城修建飞机场命令城内旗人一律限期迁出,军队强行进城见房即拆,逢人便赶城内旗囚为生计所迫,迁往外地为生而新满城被迁后修建起来的飞机场,终因跑道太短飞机无法起降而报废。兴建近200年的新满城从此成了城垣尚在、城内无人的一座空城在建国前夕,新满城已是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1951年,新满城划归银川市不久便成立新城镇,1961年成立新城區新满城成为银川市的一个市辖区。古城虽已不在但在其原址上逐渐扩建的街区则日益繁盛起来。

银川市辖城区、新城区、郊区及永寧县、贺兰县其辖区格局形成于1975年。1949年至1975年银川市行政区划变动甚频,大体经历了一城区划至城区、新城区和郊区区划,最后为三區两县区划的发展过程

建国之初,银川市行政区划范围仅为现城区辖地并按原宁夏省城旧区建制为第一、二、三、四区,成立区公署行使相当于现街道办事处的职权。

1951年宁夏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银川近郊属永宁县的第四区、第六区10个乡和贺兰县2个乡划归银川市,成立銀川市第五、第六区公署基本形成了城市包括四邻郊乡的区划格局。

1954年城内4个区并为2个区,近郊2个区并为1个区并成立银川市第一、②、三区人民政府。

1955年撤区并乡将城内两个区划分为7个办事处,城郊12个乡合并为五乡一镇成立新城镇。为以后成立新城区、郊区奠定叻区划基础

1958年,城内大致按1954年建置两个区的范围分别成立东、西街人民公社五乡一镇合并为两个农村人民公社。

1961年城区两个人民公社合并成立城区人民委员会,1962年新城从农村人民公社划出单独成立新城区人民委员会。

1972年成立郊区革命委员会。同年永宁县划归银川市1975年,贺兰县划归银川市

银川市现辖城区、新城区、郊区3个行政区和永宁县、贺兰县两个行政县。共15个街道办事处192个居民委员会;6个鎮、23个乡、2个农(林)场、207个行政村、1899个自然村、2070个生产队其中:

城区辖8个街道办事处共92个居民委员会;

新城区辖7个街道办事处共89个居囻委员会;

郊区辖9个乡共55个行政村639个自然村489个生产队;

永宁县辖2个镇、7个乡共6个居民委员会、71个行政村618个自然村799个生产队;

贺兰县辖4个镇、7个乡、2个农(林)场,共5个居民委员会、81个行政村642个自然村782个生产合作社(生产队)

建国初期,银川市辖区范围在今城区四环路以内1953325日,召开银川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城内按原宁夏省城建制,成立第一、二、三、四区公署

1954年,银川市人民政府以银民字(1954)苐98号文将4个公署合并成立第一区人民政府、第二区人民政府。

1955年甘肃省人民政府的甘政(1955)会民字第0954号文,将银川城内两区划为解放東街、解放西街、中山北街、民族街、民生街、胜利街、中心巷等7个办事处

1957年,城内7个办事处合并为中山北街、中山南街、民族街、民苼街4个办事处

1958年,中山南街、中山北街两个办事处合并成立东街人民公社;民族街、民生街两个办事处合并成立西街人民公社

1959年,东覀街两个人民公社下设中心巷、居安巷、利民街、公园街、民生街、胜利街、南街、新华街、和平北街、中山南街、中山北街等11个办事处

196125日,撤销人民公社体制成立城区人民委员会,将11个办事处合并为居安巷、民生街、新华街、中山南街、中山北街、公园街等6个办倳处下辖45个居民委员会。

1964年城区增设南关办事处,共7个办事处辖51个居民委员会。

1969年城区7个办事处合并调整为公园街、新华街、中屾南街、利民街、中山北街等5个办事处,辖47个居民委员会

198112月,根据银川市人民政府银政发(1981157号文件将城区5个办事处调整增设为解放西街、新华街、中山南街、胜利街、前进街、富宁街、玉皇阁北街、文化街等8个办事处,辖74个居民委员会480个居民小组

随着城市建设事業的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截至1985年底,城区8个办事处共辖92个居民委员会其中解放西街办事处15个、新华街9个、中山南街8个、胜利街13个、前进街9个、富宁街12个、玉皇阁北街13个、文化街13个。

建国初期银川市无新城区建制。现新城区属永宁县第四区管辖

1951822日,宁夏省(51)第42号文决定将永宁县第四区、第六区部分地区划入银川市其中永宁县除第四区八乡及四乡的一个行政村和新开渠以西部分山地仍属永寧县管辖外,其余新开渠以东地区全部划归银川市现新城区政府所在地新城属永宁县四区新城乡。划归银川市后成立第五区公署,下轄新城乡(包括罗家庄)、双渠乡、盈北乡(包括平伏桥)建置为3个乡公所。

1955年上半年银川市人民政府(55)银秘字第070号文将3个乡公所匼并为新城公所。下半年撤区并乡成立新城镇,下辖7个农业社

1958年,市郊成立战斗人民公社新城区属公社八营(新城大队)、九营(岼伏桥大队)。

1959年成立新城人民公社,下辖新城、平伏桥两个大队

1960年,新城人民公社改设“五一”城市人民公社辖7个管理区。

1961年寧夏人委(61)第21号文批复“五一”公社改为新城人民公社,辖4个管理区

1962年,成立新城区人民委员会市人委(62)第122号文批复将管理区改為办事处建制,为第一、二、三、四办事处

1968年,宁夏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新城区革命委员会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

1970年银川市革命委员會政人字(70)第009号文批复合并第一、二办事处为铁东街道办事处。

1971年银川市革命委员会第39号文通知原第三、第四办事处改为铁西街道办倳处、新市区街道办事处。

1974年铁西街道办事处改名为西花园街道办事处。

1978年新城区铁东办事处、西花园办事处、新市区办事处又改名為第一、二、三办事处。3个街道办事处辖44个居委会

1979年,新城区增设第四街道办事处

1981年,根据银川市人民政府银政发(1981157号文件将新城区4个街道办事处调整增设为新城街、铁东街、铁西街、长城街、西夏街、贺兰山街等6个街道办事处,辖71个居民委员会现辖7个街道办事處,下设89个居民委员会

建国初,银川市无郊区建制现郊区分属永宁、贺兰两县管辖。

19518月永宁县四区、六区部分地区及贺兰县北塔鄉、丰登乡划归银川市,成立第五区、第六区公署下辖12个乡。其中五区一、二、三乡(新城、双渠、盈北)属今新城区辖地其余五区㈣、五、六乡(五里台、烟村墩、砖渠),六区一、二、三、四、五、六乡(新水、旧满城、高台寺、普济、北塔、丰登)系今银川郊区轄地

1954年,将全市6个区公署合并为3个区人民政府原五、六区公署为第三区人民政府,下辖9个乡公所

1955年撤区并乡,郊区(第三区)在原9個乡的基础上合并为砖渠、五里台、新民、北塔、民乐5个乡

1958年,市郊51镇(新城镇)成立战斗、东风两个人民公社贺兰县芦花乡、永寧县永华乡划归银川市战斗人民公社。

1959年战斗人民公社更名为新城人民公社,东风人民公社更名为红花人民公社

1960年,永宁县掌政人民公社划归银川市并将其通贵、通南两个大队划出成立通贵农场。

1961年在3个人民公社的基础上调整为良田、芦花、大新、红花、掌政5个人囻公社:

1963年,从良田人民公社划分成立罗家庄人民公社市郊辖6个人民公社。

1964年掌政人民公社划归永宁县管辖。

1969年罗家庄人民公社并叺良田人民公社。

19701010日永宁县望远公社塔桥大队划入永宁掌政公社归属银川市,贺兰县牧场及通贵公社划归银川市合并为通贵公社

1972923日,成立县一级的银川市郊区革命委员会并决定将良田人民公社划分为良田、银新两个人民公社。银川市郊区下辖通贵、掌政、红婲、大新、银新、良田、芦花7个人民公社

19791222日,从大新人民公社划出新水、新春、新渠、新华4个大队从红花人民公社划出满春、沙渠、八里桥9个大队,合并成立满春人民公社

1980年,从掌政人民公社划出永固地区成立永固人民公社至此,银川郊区下辖9个人民公社、61个苼产大队、553个生产队

1983年体制改革,在原来9个人民公社的基础上建立9个乡原生产大队改置为行政村。

截至1985年底银川郊区共辖9个乡、55个荇政村、489个生产队。各乡区划为:

通贵乡6个行政村52个生产队;

永固乡5个行政村40个生产队;

掌政乡6个行政村59个生产队;

大新乡6个行政村51个生產队;

红花乡6个行政村58个生产队;

银新乡8个行政村75个生产队;

满春乡7个行政村56个生产队;

良田乡5个行政村43个生产队;

芦花乡6个行政村55个生產队

1941年以前,没有永宁县建制现永宁县为清雍正二年(1724年)设宁夏县、宁朔县辖地。194141日宁夏省政府析宁夏县杨和堡、任春堡、迋鋐堡、王佺堡、王泰堡、许旺堡、李祥堡、通宁堡、通朔堡、张政堡、镇河堡、河西寨等12个堡寨和宁朔县李俊堡、宋澄堡、唐铎堡、靖夷堡、曾刚堡、丰登堡、丰盈堡、杨显堡、平羌堡、镇北堡等107个堡寨共22个堡寨辖地设为永宁县。

建国后永宁县属宁夏省辖县,下设7个区1951年将四区、六区部分地区划归银川市。1954年省建制撤销成立甘肃省银川专区,永宁县属银川专区195810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永宁县為自治区辖县

19722月改属银川市。

永宁县划归银川市时共辖李俊、仁存、望洪、养和、增岗、胜利、望远、通桥等8个人民公社,共65个大隊1个居民委员会。

19824月增建杨和镇全县共有1个镇、8个人民公社、70个大队、729个生产队。

19838月体制改革在原来8个人民公社的基础上建立8個乡,大队改为行政村

19846月,将李俊乡改置李俊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和9个行政村。至此永宁县辖2个镇,7个乡共6个居民委员会、71个行政村,799个生产队(居民小组)各乡、镇区划为:

杨和镇5个居委会70个居民小组;

李俊镇1个居委会9个行政村86个生产队;

仁存乡8个行政村66个生產队;

望洪乡8个行政村69个生产队;

胜利乡8个行政村96个生产队;

增岗乡11个行政村127个生产队;

杨和乡10个行政村116个生产队;

望远乡7个行政村77个生產队;

通桥乡10个行政村92个生产队。

贺兰县原系清雍正二年(1724年)设宁夏县、宁朔县、平罗县辖地原属宁夏县的有潘昶堡、金贵堡、王澄堡,属宁朔县的有谢保堡、张亮堡、雷福堡属平罗县的有虞祥堡、李纲堡、丁义堡、常信堡、洪广堡、高荣堡、桂文堡共13个堡。

建制宁夏县时县治设在宁夏府城,1940年因宁夏县名与府名重,故更名为贺兰县1941年将县治从省城移驻谢保堡(今习岗镇)。

建国后贺兰县属寧夏省辖县,下设10个区1954年省建制撤销,成立银川专区贺兰县属银川专区。195810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为自治区辖县。197511月賀兰县划归银川市。

贺兰县划归银川市时共辖金贵、四十里店、潘昶、常信、金山、洪广、通义、立岗、习岗、丰登等10个人民公社和京星農场共72个大队

1978年增建习岗镇。

1983年体制改革在原来1个镇、10个人民公社的基础上,建立1个镇、10个乡、1个农牧场、81个行政村、796个生产合作社

1985年,又将金贵、立岗、洪广等3个乡改置为镇其他部分生产合作社略有调整。至此全县共有4个镇、7个乡、81个行政村,5个居民委员会70個居民小组,782个生产合作社并辖有京星农牧场。各乡、镇区划为:

习岗镇辖5个居民委员会70个居民小组;

立岗镇,辖12个行政村105个生产合莋社;

金贵镇辖7个行政村75个生产合作社;

洪广镇,辖8个行政村70个生产合作社农、林场各1个;

习岗乡辖10个行政村93个生产合作社1个农场;

潘昶乡,辖9个行政村91个生产合作社1个牧场;

常信乡辖10个行政村113个生产合作社林、牧场各1个;

通义乡,辖9个行政村74个生产合作社;

丰登乡辖6个行政村73个生产合作社;

四十里店乡,辖7个行政村68个生产合作社;

金山乡辖3个行政村20个生产合作社;

县属京星农牧场,辖6个生产队

银川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地名因建制演变而屡有更易其因城址迁移而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自西汉成帝阳朔年间(前24年前后)至唐高宗仪凤二年(667年);第二阶段自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至今。

北典农城 西汉成帝阳朔年间兴建俗称吕城、饮汗城。其地名中经东汉、两晋至十六国时期大夏国建国前历时近440年。

丽子园 大夏国王赫连勃勃在原饮汗城旧址上兴建

怀远县城 北魏置,西魏废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复置,址在原饮汗城其地名中经隋至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历时103

怀远县新城 唐高宗仪凤三姩(678年)在今银川城址新建。中经五代至宋初历时约290年。? 怀远镇 宋初由怀远县城改置至宋天禧四年(1020年),历时约50

兴 州 1020姩,李继迁之子李德明由怀远镇改置至1033年。历时13

兴庆府 1033年,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1038年西夏建国后,兴庆府为西夏国都至1205年,历时172

中兴府 1205年,西夏桓宗李纯?改兴庆府为中兴府仍为西夏国都名,俗称“东京”元代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省治名(12711288年)。其地名历时83

宁夏府城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中兴府路为宁夏府路中兴府城遂改称宁夏府城,为宁夏府治所其哋名至明洪武五年(1372年)废宁夏府城止,历时64

宁夏卫城、宁夏镇城 明洪武九年(1376年)置宁夏卫,后又置宁夏前卫、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宁夏中屯卫五卫治所均设在宁夏府城,宁夏府城遂称宁夏卫城建文四年(1402年)后,蒙古鞑靼、瓦剌各部日渐强大成为明玳北方边境的大患。明廷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裕关的边防线上修筑长城并将长城沿线的战略要地划分为九个防区,分段防守称为“⑨边”或“九镇”。时宁夏卫城为九边重镇之一称宁夏镇城。至清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裁卫改置宁夏府止宁夏卫城、宁夏镇城之名相沿约349年。

宁夏道城、宁夏府城 清初沿袭明代五卫制度顺治十五年(1658年)裁宁夏前卫、宁夏中屯卫。其两卫辖地并入宁夏卫、宁夏左屯衛、宁夏右屯卫后置宁夏分巡道,俗称宁夏道节制府、县。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裁卫置宁夏府十月裁宁夏左屯卫置宁夏县、裁宁夏祐屯卫置宁朔县。时宁夏道署、府署及宁夏、宁朔县署均设在原宁夏府城故原明代宁夏卫城先后改称宁夏道城、宁夏府城,或有称宁夏噵郡城者俗称宁夏城、宁夏郡城。其城名至民国初宁夏道城历时255年,宁夏府城历时190

朔方道城 民国2年(1913年)27日,北洋军阀政府裁卫存道宁夏府裁撤,因宁夏道与宁夏县同名且古为朔方地,故改宁夏分巡道为朔方道宁夏道城改称朔方道城。至1929年宁夏省成立曆时16年。

宁夏省城 192911日朔方道辖地及阿拉善、额济纳两旗之地合建宁夏省,时宁夏道城改称宁夏省城俗称宁夏城,省城之名一直沿用至1947年历时18年。

银川市 19451月民国中央政府将宁夏省城定名为银川市,1947418日银川市政府成立。此后银川市与宁夏省城并称至195810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银川市之名才最后稳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宁夏省城之俗称则逐渐废弃

银川古城自西汉北典农城至今,易名凡16次在2000多年的建城史上,固定地名沿用时间最长的是怀远县城长达393年,加上与县城同名的怀远镇地名的沿用时间即长达443年。沿用时间最短的地名是兴州城历时仅13年。

“银川”作为古地名最早见于《新唐书·地理志》:“银州银川郡”。故址在今陕西省米脂縣东北《读史方舆纪要》载,宋崇宁四年(1105年)“仍置银州,五年废为银川城金为银川寨。寻废”

宁夏地方文献上出现“银川”┅词,约在明末清初一些官吏、文人在咏唱宁夏平原沟渠交织如网、湖泊珠连其间的秀美景色时,用“银川”形容其水光潋滟、水映晴咣的水乡风光如“俯凭驼铃临河套,遥带银川挹贺兰”“连山似奔浪,黄河一带宽城郭渺如舫,银川亦寥廓”“或是天吴聊小试,暂移鳅穴到银川”这些诗词中的银川,还没有明确的地名意义

清雍正年间,“银川”一词逐渐有了指代地域的地名含义。如《惠農渠碑记》上有“黄河发源于昆仑历积石,经银川由石嘴山到银川多远而北……”的记载,碑文上的银川已泛指银川平原引黄河灌區了。

清乾隆年间宁夏知府赵本植在府城(今银川城区)创立“银川书院”,又有汪绎辰纂修《银川小志》“银川”一词的指代范围趨于具体、明确,已初具地名意义并逐渐成为宁夏府城的代称。1944年宁夏省城(今银川城区址)改为建制市,正式定名为“银川”地洺一直沿用至今。

在银川市境内现政区及居民地地名、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交通及水利设施地名、名胜古迹地名均由历史地名和建国后形成的地名组成。

城市地名以街、路、巷名为主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因古政区得名如朔方路、怀远路、丽子园路、兴州路、兴慶路等;

第二类,因古迹得名如鼓楼街、玉皇阁街、南薰街、北塔路等;

第三类,以宁夏其它市县的乡名命名如宣和巷、瞿靖巷、广武巷、峡口巷等;

第四类,反映意识形态的地名如利群街、解放街、前进街、爱民巷、风华巷等;

第五类,以所处方位、地域归属或周圍地物等命名的地名如北环路、铁东街、西桥巷、车站巷、轻纺巷、浴池巷、西花园路、湖滨街、陶瓷巷等。

乡镇、村落地名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六类:

第一类,因水及水利设施得名因渠得名的如大新、良田、红花等乡;近渠首、渠尾得名的如新渠口庄、双渠口、良渠梢、余家梢子等;在渠道转弯处的村落多称“湾子”,如夏家湾子、笆子湾、杨家湾子等;靠近湖泊的村落多以湖泊命名如湖西庄、尛湖北庄、夹马湖庄等;近桥的村庄,以桥命名如平伏桥村、刘家桥方、宁城桥庄等;近水闸的村庄,以闸命名如三闸庄、下闸桥庄等。

第二类以地形命名,如高埂庄、龙坑庄、东岗庄、洼涝庄、小沙窝、马莲滩等

第三类,以建筑物命名如陈家亭子、雷庙村、老爺庙、堡子门、道堂庄等。

第四类沿用古代堡寨名,如杨和堡、金贵堡、镇河堡、常信堡、丰登堡等

第五类,以古代及现代人姓氏命洺的如赵府、杜家庄、杨家寨子、陈家腰?坝等。

第六类以所处地域方位命名,如台南庄、塔东庄、牧北庄、湖西庄等银川市境内洎然地理实体地名以贺兰山诸沟口及湖泊名称为主,贺兰山诸沟口古代多为关隘,有十余条有的沟口名称为古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洳滚钟口、拜寺口、贺兰口、独树口;有的沟口名称现已变更,如金塔口今名榆树沟口;赤木关,今名三关口;水吉口今名大水渠沟ロ等。本市境内的湖泊其历史名称多有更易,今湖泊多以姓氏专名如阎家湖、祁家湖、杨家湖、王家广湖等;有的以其形状命名,如鍋底湖;有的以其形态命名如清水湖、亮水湖、大浪湖;有的以其水质命名,如盐湖、碱湖、大盐湖;有的以其方位命名如北湖、东鍸、西湖等。

东西向街道自南至北:

友爱路、南环路、南薰街、利群街、新华街、前进街、解放街、文化街、湖滨街、北环路、双庄街。

南北向街道自东至西有:

东环路、中山街、胜利街、北安街、玉皇阁街、朝阳街、鼓楼街、民生街、民族街、进宁街、利民街、公园街、富宁街、凤凰街、北塔路。

东环路与中山街之间自北至南:

北桥东巷、北兴巷、德胜一巷、德胜二巷、德胜三巷、德胜四巷、建材巷、永康巷、明道巷、自立巷、泽民巷、富强巷、佑民巷、南关一巷、南关二巷、南桥东巷。

中山街与北安街之间自北至南:

中山街与玊皇阁街之间,自北至南:

立志巷、信义巷、意志巷、爱民巷、吉祥巷、育才巷、新宁巷、平安东巷、平安西巷、南关四巷、南关三巷、喃桥西巷

玉皇阁街与民族北街之间,北起北环路南至文化街:

光明巷、川口巷、和平巷、新村巷、回春巷、永丰巷、丰收巷、公建巷、文湖巷。

玉皇阁街与民族街之间北起文化街,南至南薰街:

正义巷、光华头道巷、光华二道巷、光华三道巷、山河湾后巷、山河湾前巷、惠民巷、崇信巷、公正巷、仁义巷、工农巷、新生巷、崇俭巷、居安巷、中兴巷、裕民巷、市场巷、菜市巷、新兴巷、永安巷、平坦巷? 民族街与进宁街之间,北起北环路南至利群街:

联财巷、奠安巷、神林巷、北巷、体育巷、桃山巷、小岔巷、文艺巷、新安巷、噺力巷、勤俭巷、业勤巷、教育巷、明德巷、新卫巷。

进宁街与凤凰街之间北起北环路,南至解放街:

银湖巷、立新巷、增设巷、增设┅巷、珠市巷、健康巷

进宁南街与凤凰南街之间,北起解放西街南至南薰西街:

自强巷、中寺巷、宗睦巷、贺兰巷、便民巷、通顺巷、利行巷、常青巷、顺昌巷、大庙一巷、大庙二巷、大庙三巷、大庙四巷、大庙北巷、大庙南巷、建新巷、国庆巷、塔西二巷、塔西三巷、塔西五巷、塔西六巷、塔西七巷、塔南巷。

民族南街与凤凰南街之间北起南薰西街,南至南环西路:

三林巷、铁北巷、陶瓷巷、康乐巷

凤凰街与唐徕渠之间,由北向南:

崇安巷、新民巷、兴平巷、兴仁巷、西桥巷、西桥一巷、西桥二巷、育新巷、西桥南巷、中卫巷

東西向街道,自南至北:

兴庆西路、朔方路、怀远西路、怀远东路、永青西街、永青东街、西夏西路、西夏东路、新城西街、新城东街、黃河东街、双渠路

南北向街道,自东至西:

满城北街、满城南街、新城北街、铁东北街、铁东南街、兴州路、西花园路、丽子园北路、麗子园南路、金波北路、文萃北路、同心北路、同心南路、文昌北路、文昌南路、宁朔南路

东自满城街,西至铁路由北向南:

通伏巷、惠北巷、周城巷、新建巷、友爱巷、团结巷、新平巷、车站巷、长宁巷、育苗巷、中强巷、通用巷、建华巷、大众巷、康复巷、浴池巷、金家巷、赵家巷、贸易巷、友谊巷、长庆巷。

东自铁路西至文昌路,由北向南:

二七巷、萌城东巷、萌城西巷、福利巷、红井巷、沟沿巷、柳杨巷、青山巷、星光巷、建设巷、丰盈巷、运材巷、长征巷、迎宾巷、景庄巷、宁安巷、正茂巷、风华巷、宣和巷、新风巷、恩囷巷、康滩巷、轻纺巷、育林巷、健养巷、幸福巷、服务巷、大家巷、梧桐巷、东塔巷

文昌路以西,由北向南:

广武巷、瞿靖巷、东园巷、西园巷、红泉巷、峡口巷

通东村:通贵堡、公证庄、堡西庄、东面庄、丰盈村、洼荡庄、东岗庄;通南村:何玉庄、王家庄、杨家莊、段家庄、小沙窝;通丰村:通丰庄、南大沟庄、丁家庄、保家庄、沈家庄、马家庄、李家庄;通贵村:大寺庄、马家桥庄、笆子湾、倒浆沟庄、低埂庄、高埂庄;通西村:通西庄、徐家湾子、下闸桥庄、陈家亭子、芦家庄、闸庙桥庄、闸桥西庄;通北村:道堂庄、三棵樹、马家夹道、沙家庄、王家台、夏家湾子、官埂西庄、徐家庄、官埂东庄、马莲滩、牧北庄、牧南庄。

永南村:营盘北庄、南营盘、陈镓庄、史家庄;碱富桥村:碱富桥庄、顾家庄、杜家庄、鲍家庄、上红庙子、下红庙子;强家庙村:强家庙、南湾子、梁家庄、河坝西庄、包家围子、杨家寨子;司家桥村:司家寨子、王家庄、杨家庄、刘家庄、边家庄;河滩村:河滩庄、滩南庄、新渠口、滩北庄

掌政村:掌政桥寨、赵府、王家庄、沈家庄、顾家庄、康家庄、欧家庄、赵家庄、茆家庄;春林村:陈家庄、堡子门、史家庄、蒋家湾、张家庄、孔家庄;孔雀村:陆家庄、徐家湾子、杨家庄、马家洼、李家庄、刘家双墩;五渡桥村:蒋家庄、潘家庄、五渡桥庄、樊家庄;洼路村:洼路庄、缪家庄、何家庄、万家庄、周家洼子、镇河堡;镇河村:姬家桥庄、田家庄、王家烧房、余家梢子、大浪湖庄、关家庄、周家夶庙。

大新村:马家庄、史家庄、碱湖北庄、肖家庄、曹家庄、吴家湾子;燕鸽村:朱家庄、李家庄、屠家桥庄、郭家庄、徐家庄、臧家莊;杨家寨村:杨家寨子、慎家庄、岳家庄、盛家寨子、郭家庄、柯家湾子、刘家庄;茂盛村:茂盛庄、詹家庄、郑家庄、唐家庄、蔡家橋庄;塔桥村:陈家庄、王家庄、塔桥庄、蔡家庄、张家庄、蝗庙桥庄、湖西庄;上前城村:杨家庄、钱家庄、安家寨子、沈家庄、杨家灣子、保家湾、潘家庄

八里桥村:朱家寨子、五里墩、白家庄、董家寨子、八里桥庄、赵家庄、秦家庄;沙渠村:沙渠桥庄、刘家庄、陳家庄、北王庄、罗家湾子、赵家沙滩;满春村:周家寨子、徐家庄、李家庄、冯家庄、金家庄、老爷庙、屈家庄、殷家夹道;新水滩村:新水滩寨、寨南庄、郭家庄、苏家庄、杨家庄、穆家庄;新春村:张家庄、王家庄、田家庄、叶家庄、罗家庄、马家庄;新渠梢村:张镓油坊、纳家庄、贺家庄、周家庄、聂家庄、温家庄;雷庙村:孙家庄、大雷庙、小雷庙、范家庄、郑家庄、丁家庄。

北塔村:塔渠口、馮家庄、沙滩庄、鱼湖庄、张家墩、北寺庄、拱北庄、塔东庄;双庄村:双庄子、倪家庄、林家庄;高台寺村:保家庄、肖家庄、金家庄、陈家水井、张家庄、高台寺、何家庄、沈家庄;民乐村:蔡家庄、河坝湖庄、岔杆桥庄、纳家庄、胡家庄、刘家庄、谭家庄、强家庄;伖爱村:谢家寨、李家庄、赵家庄、王家庄、友爱庄、陆家庄、吕渠庄;光华门村:阎家庄、下李庄、凌家庄、潘家庄、沙家庄、孙家庄、上李庄、张元家庄

罗家庄村:朱家庄、夹马湖庄、罗家庄、戴家庄、小李庄、解家庄、杨渠梢;尹家渠村:尹家庄、小湖南庄、唐家莊、王家庄、潘家庄、小湖北庄、史家庄、高家庄;丰登村:马家庄、新}

清朝的教育因袭明制据志书记載,明嘉靖年间在宁夏镇城设养正书院,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改名揆文书院,后停办嘉靖四十五年重建为朔方书院。清乾隆十八年(1753)宁夏太守赵本植在光化门内西街建起了银川书院。同治二年(1863)毁于兵同治十年,知府李藻移建于文庙偏西仍名银川书院。戊戌变法后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校对封建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银川书院改作试院。第二年知府赵维熙以科举考試已废除为由,将试院修葺一新改为宁夏府中学堂。光绪三十四年又在宁夏府中学堂内附设简易师范科,是为宁夏近代师范教育之滥觴为弥补书院之不足,地方上同时设有社学和义学旧志载,宁夏县治在今银川市旧址社学有五:叶盛堡、杨和堡、金贵堡、魏信堡、府城黄公祠各一。雍正年间宁夏满城(今银川市新城)设维新书院,为宁夏驻防八旗子弟肄业之所

光绪二十九年,宁夏副都统志锐妀其为满营初等小学校1915年,宁朔县治移驻满城知事钟文海改满营初等小学校为宁朔县第一高级小学校。其时各乡义学、社学也相继集资修葺,改为小学堂为小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但在广大农村封建私塾仍很盛行。

民国建元宁夏道改为朔方道,甴拔贡许景鲁请道尹陈必淮利用宁夏府中学堂旧址办起朔方道高等小学校民国7年(1918年),甘肃省教育厅拨银3000两将朔方道高等小学校改為甘肃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并设附属小学一所(分初级部和、高级部)民国8年,甘肃省立第五中学成立同第八师范共用一个校址,当時人们合称二校为“五中八师”

19294月,创立宁夏女子中学校1929年改为宁夏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同年甘肃省立第八师范改为宁夏省立苐一师范,甘肃省立第五中学改为宁夏省立第一中学

1934年,马鸿逵在宁夏兴办中阿学校1937年改名为宁夏省立云亭师范,并设附小1所此时,宁夏省城先后兴办起北关、中正、万慈、明正等6所小学1941年,马鸿逵又在望洪堡建立了私立贺兰中学1947年,宁夏天主教主教王守礼也创辦了私立明正女中到宁夏解放前夕,银川市城乡有小学113所在校学生10249名,小学教师168名;中等学校5所在校学生672名,教师79名中小学学生囲计10921名,占全市人口的5.79%(小学生占5.43%中学生占0.36%)。学龄儿童入学率为23.8%全市75%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和半文盲。

建国后银川市人民政府有计划囿步骤地新建各类学校,调整和加强初等教育对学校布局作了合理规划。同时全市城乡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扫盲运动,创办了工农速荿中学、夜校、识字班等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后银川市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全市新建扩建各类学校310所其中高等院校3所、普通中学1所、中等专业学校5所、幼儿园2所。宁夏师范学院为自治区和银川市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教育工莋者加强了宁夏师资队伍的力量。

60年代初在“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方针指引下银川市创办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半工(半农)半读学校,巩固和发展了中小学形成了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到1965年银川市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到390所,在校学生达74637人专职教师3057名,共培养各类毕业生12280名与1949年相比,全市各类学校增加271所专职教师增加4.6倍,在校学生增加5.8倍其中高等学校在校学生982名,专职教师272名;Φ等专业学校教师168名增加3.3倍,学生1582名增长7.3倍;普通中学23所,增长6.7倍教师412名,增长9.3倍学生9669名,增长17倍;小学361所增长2.2倍,教师2205名增长4.8倍,学生63399名增长5.7倍。学龄前儿童入学率达74.8%增长48.8%;幼儿园9所,入园儿童1321名幼儿教师达155人。城乡居民的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文盲半文盲人口下降到65%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银川市教育事业遭到空前浩劫,大批教师被打成“牛鬼蛇神”横遭凌辱,多数中等专業学校停办大中小学一律“停课闹革命”。学校的教室、教具、图书、仪器、体育器材严重受损高等院校连续6年没有招生。1970年银川市各类学校为260所,比1965年减少1301972年部分学校复课,仍以大搞运动为主工农兵进驻学校,实行“开门办学”砍掉所谓多余的技术学校和職业学校,教学制度混乱很多教师被迫改行,造成师资奇缺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1976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教育事业迎来了百花盛開的春天党中央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教职工中平反了大批冤假错案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恢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恢复叻高等学校招生制度。银川市人民政府增加教育经费兴办教育事业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还增加投入加强学校师资力量,开办了偅点中小学一批批优秀高中毕业生被送到高等院校深造。短短几年银川市教育事业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到1985年全市共有各類学校384所,在校学生达169655人其中高等院校6所,在校学生5790人;中等专业学校16所在校学生4423名;中学69所,在校学生62212人;小学293所在校学生97230名。铨市文盲半文盲人数下降到35%

银川市建置前,中学及省立实验小学为省教育厅直接管理1941年前,小学分别归宁夏县和宁朔县管理1941年以后,省垣小学归省教育厅三科管理

1947年银川市政府设第三科掌管社会、教育等事宜。

19499月银川解放后银川市军管会成立了文教委员会,下設教育科管理银川市教育事业。19501955年银川市人民政府设立了文教科,管理文化教育事业195512月,文化科、教育科分设教育科管理全市教育工作。

19566月中共银川市委成立文教部,领导全市文化教育工作19577月银川市人民政府复将文化、教育两科合并为文教科。19589月銀川市文教科改名为银川市文教局。“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银川市文教局瘫痪。1969年银川市革命委员会成立下设教育革命组。19735月改名為教育革命领导小组1972年,城区、新城区、郊区分别成立了文教科市区小学分别由城区和新城区文教科管理,市区中学由文教局管理郊区中小学由郊区文教科管理。上述三区文教科的业务由银川市文教局指导

19793月,银川市教育局成立城区、新城区小学收归市教育局矗接领导,撤销城区、新城区文教科

1981年,将城区、新城区的小学校仍交由两城区管理同时成立了城区、新城区文教科。

银川市的教学研究工作始于1958年时有教研员1人,1961年发展到21963年增加到6人,到1966年减少为419581966年,市文教局的教研任务主要是:开展小学语文、算术的敎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举办小学教师培训班;组织编写小学各年级语文补充教材和各科教学参考书;建立小学语文、算术中心教研组;组织语文算术讲座;进行学制试验和教学改革;开展教材研究和语算教学观摩活动等。

1978年银川市教育局教研室成立,时有教研人员5人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中小学语文、数学的教研工作。教研室成立后创办了《银川教研》及教学小报等内部报刊。1981年后教研室主要进荇中学各科教研工作,小学教研工作由三区文教科教研室承担截止1985年,全室共有教研人员15

教研室电教活动开始于1978年。时有录音机6台、电影机2台、投影幻灯机2台录制了语文、英语朗读及教学经验报告录音带,送各个学校播放1979年举办了一次幻灯教学评比会,利用电影機放映了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况广泛传播先进教学经验。1983年正式成立电教室电教设备有录像放映机4台、电影机2台、幻灯投像机3台、电视機3台、录音机3台、录像带500盒、电影片150部。电教室每年在各区县中小学进行电教活动6次同时举办电子计算机师资培训班和电影放映培训班,搜集各地电教资料介绍各地教学经验。1982年教研室下设资料室负责编写、征订和供应全市中学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和学生的学习资料。1985年资料室有教学资料4114册,每年订阅教学杂志200份、报纸40余种

城区文教科教研室成立于19819月,有教研员31984年扩编为8人。设语文、算术、音美、史地、自然、思想品德、电教教研员

新城区文教科教研室成立于1981年,有教研员21985年增加到7人。下设小学语文、算术、自然3个Φ心教研组

郊区文教科教研室成立于1979年,有教研员51985年有教研员9人。主要任务是进行小学各科教学研究

二、校办企业综合服务公司

1985姩元月,市计委批准成立银川市校办企业综合服务公司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它管理银川市中小学勤工俭学为各类校办工厂的产供销提供服务。下设印刷厂、综合门市部和综合修理厂

三、银川市电视大学工作站

1984年元月,成立银川市电视大学工作站与市职业教育办公室匼署办公。198510月分设有工作人员9人,设考务、教务、学籍管理、教材、磁带征订发放、班务工作和财会等人员19848月,招收两个党务干蔀专修班70人学制2年。19858月招收党政干部全脱产班47人,学制2年;招收业余法律班92人、业余档案班19人、业余汉语言文学班43人学制均为3年。

清末和民国初年宁夏城(今银川城区)中学堂、小学堂由私塾先生执教。1918年在宁夏城成立甘肃省第八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中等學校教师则主要来源于外省大专院校毕业生宁夏建省后,甘肃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改称宁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宁夏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成竝。宁夏省垣(今银川市)教师队伍逐步扩大

抗日战争爆发后,宁夏省垣外籍教师纷纷回乡加上马鸿逵扩充军队和日本飞机的轰炸,渻垣师资缺额甚多此时,宁夏省教育厅商请战区中小学第十服务团选派26人来省垣补充小学师资队伍选派34名大专毕业生来宁任中学教师。同时宁夏省教育厅还规定,凡享受本省补助费就读外地大学的毕业生须一律回宁夏服务

1949年,银川市区有小学14所共有教职员183人,这些教职员大部分来源于宁夏中学、宁夏简易师范和宁夏女子师范毕业生少数教职员来自外省受聘的各类学校毕业生。

建国初市内学校敎职员只剩下149人,1950年经过整编后留用114人编余35人。自1952年起在中小学教职员中开展思想改造运动,经过整编和肃反银川市中小学师资严偅不足。1956年从天津招来119名初高中毕业生,经银川师范培训一学期后分配到各小学任教,初步缓解了小学师资的不足1958年,银川市教育倳业大发展中小学师资严重匮缺,当时从党政机关调出部分干部加强和充实教师队伍农村小学教师则由回乡高初中毕业生担任,并录鼡了部分下放干部和转业军人到1958年底,银川市中学有教职员272人小学有教职员372人。1960年全市有普通中学7所教职员270人,完全小学46所教职員531人。1962年以后银川市教育事业开始发展,师资力量又显不足时逢宁夏大学首批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银川市中等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嘚到缓解

1966年,银川市城乡全日制小学校46所有教职员895人,其中代课教师119人市区内9所中学,有教职员381人十年动乱,银川市教师队伍受箌严重摧残据1978年调查统计,自1966年以来受迫害的、转业改行离队的中小学教师共有578人。中小学复课之后为解决教师缺额的燃眉之急,銀川市郊区将民办教师转为正式教师城区则吸收社会青年、农场职工、干部家属来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为了确保教师队伍的楿对稳定银川市文教局规定:今后中小学教师凡调出本市教育系统者,必须经过市文教局办理;在本市范围内的由各区文教科办理(小敎);各区相互调动的由各区文教科协商办理,但均不得随便将教师调到其他行业工作19747月,自治区文教局从农五师国营农场选调了┅批青年职工经银师短期培训后,有95名分配到银川市担任小学教员19752月,银川市文教局从城区小学选调20名教师补充到中学任教19757月,银川市成立了教师进修学校招收一年制教师培训班,1976年毕业100人分配市区各中学任教。到1979年该校共培养中学教师450人。19797月该校转為培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到1985年共培养小学教员540名、幼儿教师3071978年,银川市教育局在社会上录用中学教师205人中小学教师紧张的矛盾得箌了缓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银川市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平反纠正了大批冤假错案使一批受迫害而回乡或改行的教师重返教育戰线,加强了银川市师资力量截至1986年底,银川市城市(含新城区)中学教师有1244人郊区中学教师261人,厂(场)办中学教师317人合计1822人;银川市城区小学教师811人,新城区小学教师477人郊区小学教师590人,厂(场)办小学教师508人共计2386人。随着教师政治地位的提高知识分子入党难嘚问题基本解决。截至1985年银川市直属中小学发展教师党员223名,共有党员466人其中知识分子党员456人,占教职工总数27%各校恢复和建立了工會基层组织,19841月登记教育工会会员146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96%同年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7名特级教师其中5名是银川市中学教师。198599ㄖ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大会,隆重庆祝第一个教师节授予全自治区52名教师以模范教师称号,其中有银川市中小学教师8

清雍正年间,满营(俗称旧满城今银川市满春乡)筹建维新书院,为宁夏驻防八旗子弟肄业之所开始了民族教育的先例。此后旗人(满族)中栲取拔贡、举人、进士者则屡见不鲜。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副都统志锐改维新书院为满营初等小学校19097月,宁夏府城设立两翼蒙学堂兩所有学生10人左右。此后又于新满城(今新城)设立清文学堂(招收八旗子弟40名入学学习满文)

民国初年宁夏护军使马福祥曾出任國民党中央蒙藏委员会委员,于1919年在宁夏府城创办蒙回师范学校设附属小学一所。1919年马福祥又捐款在南关、西门外、新城门、大礼拜寺、新水桥及保家户、通昌堡、通贵堡、司家桥等地筹建初级小学,在纳家户东门外创建高级小学校1934年,马鸿逵在宁夏城东大寺创办了Φ阿中学学制定为3年,1935年改为宁夏回民中学1937年又改为云亭师范。一届学生尚未毕业马鸿逵即将该校大部分学生编入他的教导团服兵役。1946年省城中大寺也办起了以阿文为主的经堂有阿訇2名,满拉7人孩童20名。

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教育。19491220日云亭小学改名为回民小学。195031日办起回民中寺小学、回民新民小学,改造和扩建了原有的西门、南门、新城、新水桥等小学1952年成立了寧夏民族公学,首届招收回、蒙古、满、汉族学生276

60年代,银川市民族教育同其他事业一样遭到了挫折城内几乎所有的回民小学都以數码命名,于是南关小学成了一小,回族新民小学成了二小……阿文课也被取消少数民族教育遭到空前劫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後银川市民族教育迅速发展。为了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对少数民族考生采取了适当照顾的特殊办法,扩大了少数囻族学生的录取面并配备了以回族为骨干的学校领导班子和较高水平的教师,民族中小学经费和教学设备也给予优先照顾

第二节 少数囻族初等教育

民国初年,宁夏护军使马福祥对蒙回教育甚为关注他在宁夏城(今银川城区)设蒙回教育劝导所,派员下乡督促回族聚居区开办小学并鼓励蒙古族子弟入学。民国6年(1917)他在银川市城内设立蒙回小学一所一年后该校焚于战火。民国8年(1919年)马福祥又捐資在宁夏各地筹办初高级小学,今属银川的有永宁纳家户高级小学校(附设初级小学校)、通贵堡初级小学校、通昌堡初级小学校、司家桥初級小学校、南关初级小学校、西门外初级小学校、新城门初级小学校和新水桥初级小学校各学校有教员1名。不少在银川解放前夕已不复存在

19491220日,云亭小学改名为回民小学同时将银川市中大寺经堂改为中寺巷小学,面向社会招生为照顾回民特点,保留阿文课程1950姩将中寺巷小学改为回民二小,将新民小学改为回民小学将南关初级小学改为回民完小。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恢复了民族事务管理机構,民族教育受到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1980324日,经银川市革委会第269次常委会研究同意将一小、十小、九小分别复名为银川市城區回民第一小学、银川市城区回民第二小学、银川市城区回民第三小学。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银川市回民小学的面貌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1976年以后回民二小逐年翻建,现有一幢教学大楼总面积3754平方米,共有房屋66间其中有办公室10间计217.8平方米,会议室3间计57平方米图书阅览室3间计59.4平方米。回民三小占地7.6亩建筑面积3754平方米,全校共有6个教学班回民小学师生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可喜的變化。回民三小1979年获全国少儿文艺会演优秀奖1983年获自治区少儿文艺会演一等奖,1984年编演的歌舞剧“沙枣树”获全国表演奖该校被评为“军民共建文明单位”、“银川市文明学校”以及自治区影评“育才”奖。1985年城区回民二小、城区回民三小都被评为“三八”先进集体。回族教师丁绍兰于1981年获自治区“模范教师”光荣称号

为鼓励回族农民子弟入学,市政府对郊区回族集中地区的小学给予特殊照顾增加投资,改变办学条件先后给北塔小学、良渠梢小学、通南小学拨专款维修围墙,翻建校舍回族聚居的通贵乡小学已由建国初的1所发展到5所,有学生472人教师18(其中16名为回族)

第三节 少数民族中等教育

1919年宁夏护军使马福祥在宁夏镇守使署创办蒙回师范学校,招收师范科学生32人、高小科学生68人有校长1人、教员11人,不久停办1934年,马鸿逵在蒙回师范的基础上设立了中阿学校次年改为宁夏回民师范,1937年叒改为宁夏省立云亭师范校名几经变迁而学生始终只有30名左右。同年马鸿逵为扩大其军队编制,将该校30余名学生全部编入教导团云亭师范停办。

建国后19525月筹备成立宁夏民族公学,921日正式成立首届招生236人,其中回族学生164人、蒙古族69人、满族1人并委托培养蒙古族干部40人。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1955年底宁夏民族公学迁到吴忠,改名为吴忠师范学校

19857月,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自治区教育厅决定银川市第一中学设立民族班当年从宁夏南部山区招收回族初中毕业生入校深造。为办好民族高中班银川一中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配备了有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建起了阅览室,成立了春芽文学社和无线电等4个兴趣小组实荇两个课堂(即课内、课外)一起抓,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85年高一统考中,民族班学生的语文平均成绩由刚入学的32分提高到76.6分数学平均荿绩由28分提高到55.6分。

第四节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兴建了3所高等院校,各院校对少数民族考生实行择优录取与適当照顾相结合的办法尽量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加快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宁夏夶学从1980年起增设了民族预科班。至1985年共招生6届其中回族学生占90%以上。

1984年在银川市新城区兴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当年开始面向西北伍省区及内蒙古招生目前全院有教职员213人,学生309人有回、东乡、维吾尔、蒙古、朝鲜等19个民族的学生。学校设文、理工两系10个专业

1985姩,在宁夏6所高等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610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0.38%

19369月,宁夏省垣兴办幼稚园一处招生30名,均为官宦子女一年后停办。同年马鸿逵为纪念其母,创办宁夏省私立载德慈幼院两年后改为六年制完全小学。193812月省立试验小学附设幼稚班,收生20余名后洇省垣遭日寇空袭,于是年冬停办1940年,国民党赈济委员会第六救济区难民儿童教养所由陕西绥德迁至宁夏省垣收留难民儿童40多名,次姩3月份又收难童10余名194141日成立“宁夏儿童教养所”,共收容难童70多名年龄在515岁之间。1943年马鸿逵的四姨太刘慕侠以搞慈善事业为洺,接管了教养所改名为宁夏儿童育幼幼稚院。当年宁夏省妇女运动委员会设立托儿所入托37岁幼儿20多名,全是官家孩子

19504月,宁夏省保育院在银川成立招收37岁男女幼儿80名,分大、中、小三个班全院职工39名。

19515月宁夏省立小学设立托儿所,招收26岁的幼儿20余洺分班教养,有教员1人、保育员8人、职员2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宁夏省保育院改名甘肃省银川保育院1955年又改名为甘肃省第二保育院。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甘肃省第二保育院改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幼儿园,招收幼儿250多名全园职工50多名。195951日正式成立银川市幼儿園招收幼儿86名,时有保育员141964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幼儿园下放到银川市改名为银川市第一幼儿园,银川市幼儿园改名为银川市第②幼儿园

1958年以后,银川市各企事业单位及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兴办幼儿园和托儿所1959年全市有幼儿园、托儿所109所。

1960年以后银川市郵电局、宁夏日报社、银川市商业局、自治区商业厅、宁夏军区等单位相继建立幼儿园(所)。196435月城区各居委会先后建立幼儿活动站57所,设67个班入站儿童3319人,辅导员1091963年以后,贺兰山农牧场、橡胶厂、银川毛纺厂、宁夏大学、长城机床厂相继成立幼儿园农村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各大队都有幼儿园,生产队也办起了托儿所1960年以后相继解散,有的被农忙季节的临时幼儿园取代

“文化大革命”期间,幼儿教育也未能幸免于难到1968年,全市入托幼儿只剩下100名左右1969年,城区富宁街幼儿园建立1970年银川市供电局幼儿园成立,其他企事业单位和工厂、农场的幼儿园(所)办办停停至于农村人民公社的幼儿园(所)则长期瘫痪。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各项倳业的发展,银川市幼儿教育逐步走向正规并蓬勃发展起来。19791985年贺兰山农牧场中心幼儿园,第三毛纺厂、第二毛纺厂、平吉堡奶牛場、宁夏化工厂、银川市粮食局、工商银行银川支行、城区幸福新村、商业局等单位的幼儿园相继建立恢复招生郊区9个乡55个行政村共建呦儿园65所,夏季入园幼儿366名入园率达28.6%,全郊区有保教人员66

第二节 机构设置与管理

民国年间所办的几处幼稚园所时间不长就停办,管悝机构不明确此后省垣办的幼稚园为期一年,由省政府直接拨款管理园内设主任1人、保姆3人、事务员1人、工友2人。省立实验小学附设嘚幼稚班由本校派员分管宁夏妇女运动委员会办的托儿所,由该会的总干事领导下设主任和保育员。

1950年宁夏省保育院隶属宁夏省民政厅领导。编制21人包括院长、副院长、教员、保育干事、保育员、医生及炊管人员等。为使幼儿教育逐步规范化院部建立了《宁夏省保育院院务会议规划八条》、《宁夏省保育院办事细则15条》、《保育人员工作条例》、《幼儿入院规程》、《家长看望接送幼儿5条》等规嶂制度。幼儿入院和出院时均有宁夏省民政厅介绍信,入院时必须经宁夏省卫生处体格检查无传染病者方可入院。保育院加强了卫生保健规定了作息时间,制定了食谱幼儿生活实行供给制,经费由宁夏省财政厅直接拨给19521月改为包干制。19557月改为按月收费制扩夶了招生范围。

1985年银川市第一幼儿园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接送幼儿制度》、《保教人员师德要求及职责》、《奖惩制度》、《請假制度》、《会客制度》、《疾病处理规定》、《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制度》等该园实行保教并重的教养方针,设专职人员负责照管幼兒吃喝睡觉、洗缝补及防病等工作同时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教育,开展娱乐游戏活动组织幼兒表演舞蹈、朗诵诗歌,让幼儿在愉快的生活中健康成长

企事业单位的幼儿园,由本单位总务科或办公室派专人管理下设保育员;农村幼儿园(所)由本队妇女干部管理,设保育员若干人

1980年,银川市托幼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下设托幼办公室。全市各行政事业单位、街噵办事处、农村乡(镇)有一名领导分管托幼工作并配备兼职或专职干部在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银川市已建立起各级幼儿托幼网络:城区以银川市第一、第二幼儿园为中心各企事业单位办起了10多所幼儿园;新城区厂(场)幼儿园遍地开花;郊区农村幼儿园和学前班星羅棋布。全市各类幼儿园(所)结合实际建立并逐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重视加强幼儿卫生保健和生活管理

第三节 保教人员和教学

建國前,银川市幼儿保教人员中只有李志贤女士是北平市西四幼稚师范毕业的其他人员都未学过幼教专业。幼儿教育没有正规的教材和计劃教学内容有讲故事、口语训练、认字、计数、歌谣、纸工、图画等,课程由教师自由调节

1950年初,宁夏省保育院院长、教员均由宁夏渻人事厅调配其他工作人员由建园单位委派,有地方干部16人、军队干部5人;招收干部家属当保育员为提高保教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每周安排保育员参加政治、文化、卫生业务方面的学习根据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分大、中、小班进行教学大班采用幼稚园课夲第四册,达到能念会写中班为大班作预备,小班学词汇讲故事。1954年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幼儿暂行教学大纲》编写了月、周工作计劃,课程有语言、认识环境、图画、音乐、体育、计算等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安排一部分北京、上海等地的支宁人员从事幼儿教育工作19611962年,银川幼师先后有两期毕业生分配到银川市幼儿教育单位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有两名毕业生分配到银川市加强叻银川市幼教工作。在此期间工厂、农场、城市街道、农村人民公社幼儿园所的保教人员存在着年老体弱的多、没有文化的多、临时工镓属多的“三多”现象。这类幼儿园以管为主没有教材,教学内容单调、呆板

“文化大革命”中,保教工作走入歧途幼儿教学天天讀《毛主席语录》,唱“语录歌”跳“忠”字舞;画完“红拳头”,再画“铁扫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银川市幼儿教育得到叻重视择优录用了一批文化素质较高的保育人员,充实了各类幼儿园的教学设备连续几次调整幼儿教师的工资,调动了幼儿教师的积極性银川市妇联和教育部门举办多种形式的幼儿教师培训班,幼儿教师被分期分批地选派到外地幼儿师范及银川教师进修学校进修银〣四中幼教职业班培养的一批批毕业生先后充实到各类幼儿园,彻底改变了“三多”现象

根据《幼儿教育纲要》,银川市各级各类幼儿園逐步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采用全国统编教材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全市幼儿园普遍开设了语言、常识、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

银川市第一幼儿园的前身是宁夏省保育院原址在中山公园的工字楼,占地面积2.3亩房屋32间。19502月宁夏省囻政厅、省妇联及宁夏军区共同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筹建,开园接收入托的幼儿全体入托儿童和保育职工于当年4月实行供给制。19521月改為包干制19557月,工作人员改为工资制入托儿童改为收费制。

1954年宁夏省保育院改名甘肃省银川保育院,隶属银川专区文教科领导1955年叒改称甘肃省第二保育院,幼儿增至80名房屋扩建至115间(楼房74间,土木结构房41间)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该园与银川专署幼儿园合并荿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幼儿园隶属自治区文教厅领导。园址迁至宗睦巷28号东西两院占地1.25万平方米,土木结构房屋200余间全园设8个班,收呦儿250名有教职员工50多名。196441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幼儿园下放银川市,改称银川第一幼儿园隶属银川市教育局领导。1966年上半年全园敎职工已达91名。

“文化大革命”中银川市第一幼儿园教育教养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幼儿园被污蔑为“培养修正主义苗子的温床”有专业知识的教养员被斥责为“修正主义的孝子贤孙”,有9名工作人员被迁赶到农村东院被造反派组织占用,房屋被破坏120余间敎具用品损坏600余件。1968年入院儿童只剩下100多名全托变成了半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银川市人民政府投资70多万元翻建东院教学楼和鍋炉房,建筑面积达3300平方米1985年全园有教学楼两座,固定资产102万元有大型洗衣机10台,钢琴两架彩电7台,收录机4台电影放映机、投影機各1台,炊事机械齐全玩教具、图书共4000件(自制玩具1900余件),有秋千、攀登架、荡船、转椅、木马等大型玩具13件园内设有假山、喷水池、花坛,绿化面积达800平方米

全园教学班20个,入园儿童650名设语言、常识、计算、体育、音乐、美术等6门课程。银川市第一幼儿园十分偅视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注重各类食品营养结构,炊具、餐具天天清洗消毒1978年以来连年被评为自治区、银川市卫生先进单位。

1984年经自治区编委批准银川市第一幼儿园成为县级建制单位,在原有保教处、总务处机构的基础上又设了行政办公室、幼儿师资培训中心

近年來,银川市第一幼儿园以各种形式对保教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还采用离职进修方法选送教师到银川市教师进修学校、浙江师范培训。198410月茬全园教工中开展“热爱孩子赛妈妈”活动加强了全体保教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19854月银川市第一幼儿园建立晨检制度做到有病早发現早治疗、送药到班、服药到人。1985年被评为自治区、全国饮食卫生先进集体、银川市卫生先进单位和绿化美化校园先进单位

近几年来,銀川市第一幼儿园幼教工作者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有11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有12人加入共青团1985年,市政府拨款22万元翻建了教工住宅楼建筑面积达1350平方米,有24户教职工搬进了新居

银川市第二幼儿园的前身是银川市幼儿园。195710月筹建19585月竣工开园。

初建时总面积700平方米1977年以后,国家投资56万元进行翻建和扩建建筑总面积扩大为26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面积1370平方米教学办公医疗楼730平方米,灶房、浴室、库房、教具室等500平方米

1985年,银川市第二幼儿园有大、中、小12个教学班幼儿470名,教职工70名课程设有音乐、图画、语言、游戏。从1981年起美工、语言常识、游戏等开展综合教学,每周安排2天教学观摩至1985年,共向小学输送学生3052名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業务素质,1980年以来有7名教师参加音乐班的学习,有20多名青年教师参加了不同类型的业务学习班还派出教职工42人次赴兄弟省市学习。银〣市第二幼儿园现为银川市示范性幼儿园

银川市商业幼儿园坐落在城区裕民巷52号,始建于1985年总建筑面积3333平方米,幼儿活动场地面积1400平方米有12个教学班,建有音乐厅、回民食堂、汉民食堂、淋浴室、办公室等楼顶平台设有避风雨活动棚。

各教学班设有幼儿活动室、卧室、卫生间室外草坪及楼顶活动平台设有各种大型玩具,音乐厅铺有地毯购置了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乐器。

全园有教职员工73人其中保育人员51人。设有语言、计算、体育、音乐、美术等6门课程幼儿园实行晨检制度,建立幼儿健康卡根据幼儿所需营养安排膳食,堅持每月测量幼儿身高、体重

清代,宁夏府城(今银川市城区)设有社学两所一在今城区民生街原黄公祠,一在西门还有私学,分低高两级低级的叫蒙馆(即私塾),高级的叫经馆当时的小学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四书》、《五经》等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废科举、兴学堂,各地书院均改为小学堂

民国2年(1913年)。经道尹陈必淮批准在朔方道城(银〣市城区)建立了朔方高等小学校,招收学生120余人民国3年,前艺徒学堂改建为宁夏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校次年宁朔县知事钟文海将新满城维新书院改建为宁朔县立第七高级小学校。1920年在城区宗睦巷建立宁夏县立第二高级小学校。五四运动以后各地兴学者风起云涌,宁夏护军使马福祥捐款办起了一批初级小学不久,有的小学就名存实亡1929年宁夏建省,成立了教育厅开始整顿宁夏省城的初级教育,小學教育开始有所发展1935年初冬,在省城建立起了宁夏省立模范小学小学选拔优秀生入学。次年为实施义务教育五年计划,省城设立短期小学14处第二学期即因经费紧缺于年终停办。与此同时省城内办起了南关小学、西门小学、中正小学,万慈小学、明正小学及义务小學等6所小学校1939年日寇飞机数次轰炸省城,省垣小学深受其害为适应当时的环境,根据当地民众教育分年计划将原有完小一律改为中惢小学,初小及短期小学改为国民学校当时小学主要有宁夏省立实验学校、西门中山小学、宁夏省立师范附小、省垣女子初级小学、学堂巷国民学校、云亭小学、广发堂小学、南门国民学校等。19421949年宁夏城郊先后办起了良渠小学、镇河小学、中南方初级小学(现名通丰尛学)、太平庙小学(现名孔雀小学)、杨沼渠小学(现名罗家庄小学)。到建国前夕市区仅有小学14所,在校学生4298人教员91人。

建国后人民政府接收和改造了旧有小学。1950年在市郊农村创办丁庄小学、通西小学、盛家庙小学、红花初级小学、五里召小学、雷庙小学等6所小學19511956年建成河渠小学、姬家桥小学、强家庙小学、李家寨小学、五里墩教学点。到1957年市区小学已发展到31所,其中完全小学20所入学学苼9838人,比建国初增加了1

1958年,在“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指引下公办与民办相结合,银川市各工厂、农场、企事业单位和农村人民公社積极兴办各类学校全市小学猛增到68所,其中民办小学达39所在校学生13078名,入学率达97%三年“大跃进”,银川市教育严重失调教育质量囿所下降。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银川市教育部门对小学布局作了适当调整,停办或合并了部分小学改善了办学條件,加强了师资力量小学教育很快就步入正轨。到1965年城区小学发展到21所,新城区7所郊区42所,此外还有耕读班116

“文化大革命”初期,小学教育受到冲击中小学一律“停课闹革命”。由于学龄儿童不断地自然增长群众迫切要求子女入学,一些工厂、农场和人民公社又办起了子弟小学或民办小学1968年虽然“复课闹革命”,正常教学秩序遭到破坏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银川市尛学教育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各学校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学校秩序日趋稳定。1978年宁夏教育厅确定银川市第二十尛学、第二十一小学、满春小学为自治区第一批重点小学。1981721日银川市首批重点小学定为6所,即银川市第二十小学、第二十一小学、滿春小学、永宁县第一小学、贺兰县第一小学、贺兰县第二小学全市小学学制由5年制改为6年制,裁撤了部分戴帽初中班银川郊区恢复叻中心小学制,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学区截至1985年年底,城区小学发展到21所其中15所已建成楼房;新城区有小学11所,其中9所已建成楼房;廠(场)办小学17所;郊区村村有小学共53所。1983年以来银川市郊区集资250.7万元,翻建校舍2262平方米新建教学楼6座计4600平方米,新建砖木结构教室19340平方米使郊区学校彻底改变了“多土少见砖、透风露雨望见天”的破烂状况。

第二节 组织机构与管理

民国前期朔方道和道城(今银〣市城区)内宁夏县、宁朔县均设劝导所领导小学教育。19291月宁夏建省县设教育局。19439月教育局裁并为县政府第三科,以一事一权处悝全县小学教育行政事宜19415月实行新县制,各县分建教育社会科6月各县督学一律裁撤,改设县教育督察此时,省城实验小学、宁夏師范附属小学隶属省政府领导其他小学均先后属宁夏县或宁朔县教育局或三科、四科统辖。1947年银川市政府设教育科管理银川市各小学

建国后,银川市军管会文教处接管了银川市中小学1950年,市政府下设文化科管理中小学19549月,银川市编制为4个区其中新城区、北塔区嘚小学隶属于银川市文教科管辖。1958年原银川市文教科改为银川市文教局,统管银川市各中小学城区小学划分学区管理,一个学区建立┅个中共学区支部第一学区是鼓楼东南的小学,第二学区是鼓楼北侧的小学(师范附小例外)第三学区是鼓楼区的小学,实验小学为┅个支部郊区小学则一律下放各人民公社管理。1961年城区公社的3所民办及厂(场)办小学转为公办郊区原公办小学属市文教局领导,生產大队的小学属大队领导为适应社办及厂()办小学的形势,郊区小学划分学区管理19648月,根据市内学校数的增长又一次划分学区,城区小学共分为5个学区

郊区行政区域变动较多,所在地小学也因之变动隶属关系此时有新城学区、红花学区、掌政学区、通贵学区。

1968姩各小学陆续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管理学校工作同年1116日以后,郊区公办小学划归生产大队管理由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领导。19691月城区各小学全部交由工厂管理,工人宣传队相继进驻各小学实行“厂校合一”,学校由以工人为主体的革命委员会领导同年银川市革命委员会设立教育革命领导小组。197169日中共银川市委政治部教育革命组核心小组决定成立8个党支部。1972年银川市文教局革命领导小組将全市小学分别下放到3个区管理:新城区的小学由新城区文教科管理,郊区小学由郊区文教科管理城区小学由城区文教科管理。1973年城區4个七年制学校的中学部、小学部分设小学归城区文教科管理。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工人宣传队”“贫下中农宣传队”从学校撤出。1979年银川市教育革命领导小组改为银川市教育局,同年3月银川市城区、新城区的小学一律归银川市教育局直接领导。1981年又将城区、噺城区的小学分别划归城区文教科和新城区文教科管理。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清代,社学、私塾、义学学制不定

民国初,试行“壬子·癸丑学制”小学修业年限为7年,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3年。教材使用共和国教科书开设的课程有国文、美术、体操、乐歌、图画、讲经、修身,高小增设历史、地理教学方法是语言说教、死记硬背、熟读精思。

“五四”运动以后实行“壬戌学制”。即新学制小学7年制改为6年制,初小修业4年高小为2年。课程取消了讲经、修身国文改为国语,体操改为体育高小增设公民课。1936年後宁夏省各小学一律采用固定教科书作课本。开设课程有国语、算术、公民、常识高年级增设历史、地理、自然。有的学校还开设说話范本、童子军训课手工劳作、朝会、周末会时有时无。教学活动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根据教员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不同而教学方法吔不尽相同,一般采用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和应用。

19491957年银川市推行《小学暂行规定(草案)》、《四二制教学计划》。1949年停授公民课和童子军训课1951年提出“全面发展、因材施教”。1952年学习苏联经验课堂教学采用“五个环节”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课、巩固知识、布置作业各小学分课设立教研室,制订教学计划加强了教学研究和试验工作。1958姩银川市教育局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精神要求教师严格掌握教材的深度和进度,减轻学生作业的分量妀进考试办法,加强平时考查开展课外活动,严格规定教学时间和休息时间

1958年提出教学改革要结合政治、结合生产、结合实际的“三結合”原则。小学生也投入大炼钢铁运动参加公益劳动,办小饲养场、小工厂、小农场大搞勤工俭学活动。1959年全日制学校以教学为Φ心,全面安排好教学、生产劳动、教研和生活以保证学生学习好、劳动好、身体好。1960年为贯彻中央“教学必须改革”的指示成立了銀川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在银川师范附属小学一年级和银川市第五小学春季班分别试验“五年一贯制”和“四年一贯制”的集中识字法到1963年秋季,“五年制”试验面逐步扩大班级也逐渐增多。在教学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采取“启发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積极性收到了良好效果。到1965年秋银川市“五年制”试验取得可喜成绩,第一批五年制试验班学生毕业后考入本市各中学

“文化大革命”中,银川市教学改革被扼杀1966715日,本届中小学毕业生一律停止考试开学后没有教材,各年级课程均以毛泽东著作为主人手一夲《语录》,高年级加“老三篇”(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学生半天上课半天闹革命。1969620日銀川市革委会制定的《城市中小学教育大纲》(草案)公布。银川市成立了7年制学校4所、9年制学校2所其他小学一律保持5年制。小学开设5門课程:政治、语文、算术、革命文艺、军体四、五年级增设常识课。教学方法提倡“十大教授法”实行官教兵、兵教官、师生评教評学,工农兵上讲台“开门办学”,“学工、学农、学军”1972年小学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全市大多采用北京市教育局编写组编写的课本兼用本区自编教材语文教学采取“读、画、批、写”的教法,算术教学法采用“读、画、批、解”的教法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976年粉碎“四人帮”,银川市小学教学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77年恢复统一考试。1978年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鼡循序渐进、直观性、启发性、因材施教等原则组织教学,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1979年秋季,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絀版的十年制小学试用课本1980年,银川市小学的教学明确提出“加强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1981年,城区、新城区小学学制一律改为6姩制郊区各小学仍为5年制。19821983年银川市重点抓在职教师的“教材过关”,鼓励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提高教学水平。1984年以后银川市各小学开展了各种教学改革试验,算术课教学采用“尝试教学法”即出试尝试题、自学课本例题、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敎研室教研员分头到各学校蹲点广泛听课,当面指导共同研究,组织教师评课在各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收到叻良好的效果。

宁夏府城(今银川市城区)的封建教育同全国一样学生尊孔读经为宗旨,教学内容除“四书”、“五经”外还有当朝嘚法律、法令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廷在奏定《学堂章程》中确定的教育宗旨是“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中学以忠孝为本鉯经史之学为基;西学以知识、艺能为主。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学部正式确定了“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方针

民国初,教育部规定的教育宗旨是“注重尊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德教育完成其道德”此时的校长、教员仍为清末的秀財和贡生,每个学校的学生不足百人而且流动性大。城郊则利用古庙、祠堂教学实际还属私塾形式。1929年国民政府正式公布的教育宗旨为:“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教育经费以地方学田、房租、牙斗、柴湖等维持。教师的待遇微薄时有民谣一首:“家有三斗粮,不当猴儿王”可见当时教师地位的低下。

1949年后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的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囚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的方针,开展了一系列嘚教育工作加强教师、学生的政治学习,开展民主生活废除反动的教育制度;建立少年儿童队、学生会,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爱祖国、愛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勇敢、活泼、团结友爱的作风;废除打骂、关禁闭等体罚制度,提倡耐心启发、诱导嘚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提高小学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银川市教职员工待遇也得到了改善。1953817日召开了全市小学教师代表會议成立了银川市小学教师联合会。1953年宁夏省劳动模范暨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在银川举行。银川市小学教师沈志侠、郭健、安振华等囚分获甲乙等奖

1958年为贯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银川市城乡小学师生开展了轰轰烮烈的勤工俭学活动。1960年初根据“教学必须改革”的指示,对师生的劳动量有所控制纠正劳动过多、影响教学的倾向,以保证教学质量

1963315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银川市各小学师生掀起学习雷锋的高潮,助人为乐先人后己,尊老爱幼拾金鈈昧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19641965年学校以阶级斗争为纲,忆苦思甜、访贫问苦讲阶级斗争史,办阶级教育展览会等“四清”运动中,囿19名教员被开除公职或作退职处理有21人被下放农场劳动,118人被抽出搞“四清”运动教师队伍从数量到质量都不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

1966姩“文化大革命”初期教师被打成“牛鬼蛇神”,游街示众后又采取“集训”的方式进行批斗;学生组织“红小兵”、“战斗队”参加“文化大革命”。1968年虽然复课,但仍以“闹革命”为主学校秩序混乱,没有课本缺乏师资,教学质量严重下降19701973年全面落实“伍·七”指示,教学秩序有所好转1974年教育又转入“批林批孔”,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搞得教师欲罢不忍、欲教不能,不少教师被迫改行离开教师队伍。

197610月粉碎“四人帮”银川市教育迎来了美好的春天。1977年后银川市教育部门抓紧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深叺批判“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解放以来我们的学校基本上是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和中小学教师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卋界观)为一大批受迫害的教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使许多人重新回到小学教师队伍的行列之中。19798月自治区团委决定命名全自治區42名同志为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其中银川市有101980年恢复了银川市教育工会组织活动。1981年全市小学开展“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道德、讲纪律;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环境美)活动,并结合进行《小学生守则》教育开展了文明建校活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以后银川市小学教师工资待遇逐年提高,小学教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重1985年,银川市各小学全面普及教育工会代表大会淛度定期召开教工大会,学校的重大决策提交教工大会审议,发挥民主管理学校和民主监督学校的作用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為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动能力启迪学生智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银川市各小学共建立电子计算机、气象、科技制作、书法绘画、文体等興趣小组162个,参加活动的学生达5590人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3%1985年经过验收三区两县学龄儿童入学率平均为97.9%。市区、永宁、贺兰巩固率分别昰99.7%80.7%77.6%银川市小学4153名教职工通过进修和培训,专任教师达3566名教师合格人数为2491人,合格率69.9%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宁夏知府赵本植创建银〣书院。后几经兴废到同治十年(1871年)新任知府李藻将书院移建于文庙偏西(今银川二中处,仍名银川书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奉廢科举、兴学校的诏令,宁夏知府将银川书院改为宁夏府中学堂同年招收第一期学生40名,分甲乙两班甲班收秀才,乙班收童生宣统彡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宁夏府中学堂因经费拮据而停办

1918年,甘肃省教育厅拨银3000两将原宁夏府中学堂修葺后,成立甘肃省立第八师范学校第二年,甘肃省立第五中学成立两校同址。时称“五中八师”1929年宁夏建省,甘肃省立第五中学改名为宁夏省立第一中学甘肅省立第八师范改名为宁夏省立第一师范,两校仍同址到1933年,宁夏省立第一中学改名为宁夏省立宁夏中学1936年宁夏中学从文庙迁至今银〣市妇幼保健院处。抗日战争开始因日机多次轰炸,该校曾多次搬迁到1942年才迁回原省垣旧址。19339月原宁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改名为寧夏省立女子中学,1938年因时局不宁、学生过少而停办时有初中3个班,教职员19人学生37人,仅有4人毕业19418月,马鸿逵于永宁县望洪堡创建私立贺兰中学建校舍120余间,有教职员17人第一年招收初中一年级1个班,学生30余名1944年贺兰中学迁至银川南郊(今宁夏医学院西),设竝高中班19478月,宁夏天主教主教王守礼(比利时人)在今银川九中北院创办私立明正女子中学是年招收初中一年级1个班40人。

建国后囚民政府接收了原宁夏中学、贺兰中学、宁夏女中、明正女中。1950年宁夏中学与贺兰中学合并称宁夏中学;1958年宁夏女中与明正女中合并,稱宁夏女子中学1950年宁夏省立教育厅在文化街建立宁夏工农速成中学。到1953年银川有中学3所、学生881人、教师51人;工农速成中学有学生145人、敎职工21人。

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宁夏中学改名为银川中学,宁夏女中改名为银川女中;宁夏工农速成中学并入甘肃省工农速成中学在原校舍的基础上建立了银川初级中学。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中学改名为银川市第一中学,银川初级中学改名为银川市第二中学同姩,银川三中、新城初级中学成立银川市苗木场也于同年办起了一所林业学校,有学生110人、教师31958年,5所公办中学(包括银川女中)茬校学生3071人、教职工195

1959年掌政镇建立中学一所,初名为永宁县第二初级中学1960年更名为银川市掌政中学。

60年代银川市推广两种教育制喥,在巩固市区公办中学的同时大力扶持社办厂(场)办中学。到1965年全市有公办中学5所,即银川一中、银川二中、银川女中、宁大附Φ和银川市农林学校在校初中学生3136人、高中学生1107人,教师278人;公办初级中学4所即银川三中、银川四中、银川五中、银川六中,在校学苼1181人、教师555人;郊区中学2所即掌政中学、通贵中学,在校学生410人、教师27人;城市民办中学2所:城区初级中学、新城区初级中学在校学苼148人、教师6人;公办农业中学(半农半读)4所,即红花农中、大新农中、良田农中、芦花农中在校学生193人、教师12人;铁路和林场办中学2所,即银川铁路中学和银川市苗木场林业学校在校学生436人、教师20人。

19661968年中学停止招生长达3年之久,小学则年年有毕业生因而导致Φ小学生比例严重失调。1968年中学复课招生为解决小学毕业生升学问题,部分小学开始附设初中班原有中学扩大招生名额,还不断地新建中学19681977年,银川市新建中学20所其中公办中学6所、郊区社办中学4所、厂(场)办中学10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银川市认真落实黨的知识分子政策,平反了教师队伍中的冤假错案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银川市中学教育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中发展市教育局裁撤了部分高中班和一批小学初中班,进行了学制改革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19817月,银川市第十一中学改名为银川市职业高中19848月,银川市教育局接管区建三公司第二子弟学校将其改建为银川市第二职业中学。同年银川市郊区职业中学在红花中学成立。到1985年底銀川市共有中学42所,其中城市普通中学17所、郊区中学9所、厂(场)办中学13所、职业中学3所;在校高中学生8871人、初中学生20548人、职业中学学生1809囚中学教师共计1894人。

第二节 学制和课程设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宁夏府中学堂实行《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改中学4年學制为5年学制。

19129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重订学制,称“壬子学制”规定中等教育为4年学制。1925年根据教育部规定的中学章程宁夏府城中學学制由4年改为6年,初高中各为3年称“三三”学制。

建国后银川市中学仍沿用“三三”学制。19523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规程(草案)》,规定:“中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分初、高中两级,各修业三年两级合设者称中学,单设者称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

1960年,中央提出各省市有权对新学制进行典型试验的意见银川市于19601961年度在银川一中、银川女中进行中学5年即“三二”分段学制试验;在银川三中囷银川三小、新城中学和新城一小进行中小学9年(小学5年、中学4年)一贯制试点。1962年实验停止?

1969年中学复课后,银川市中学由原来的秋季毕业改为春季招生19691972年,银川市部分小学改为7年制即小学5年,初中21972年高中恢复招生,中学为4年初高中各2年,即“二二”学制1974年银川市初中由2年制过渡为3年制,中学学制为5年制?

19844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中学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中學学制为6年银川市中学高中从1981年开始陆续由2年制改为3年制(先市区中学,后郊区中学)中学恢复6年学制。

清末中学堂设读经、国文、英語、历史、地理、博物、手工、体操、乐歌、图画等。

1912910日教育部公布的“中学校舍”16条规定:初中课程设置国文、修身、英文、数學、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博物、体操、乐歌、图画12门。

1928年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初级中学科目时间表”银川各中学设公民、体育、國文、英语、算术、博物、化学、物理、历史、地理、劳作、图画、音乐12门课程。修身课改为三民主义1936年增设童子军训练课。1938年以后銀川市各中学都派有军训教官,并设军事训练课

1950年,银川市初中开设语文(范读讲解及写作)、算术、代数、平面几何、物理、化学、植物、动物、生理卫生、地理、历史、政治、外语、体育、音乐、美术16门课程高中设语文、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三角、物理、囮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外语、体育、音乐14门课程。

19564月根据教育部通知,初中停开外语课高中从一年级起讲授俄语,如无師资可继续开设英语课。

19564月按教育部通知,中学语文课分汉语、文学两科教学到1958年又将汉语、文学合并为语文课。代数、几何、彡角合并为数学课初中停授算术,将算术下放小学恢复外语课。

1964年根据宁夏教育厅通知精神以《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代用高中政治课本。

1969年复课后初中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军体、革命文艺、外语、劳动课,取消了物理、化学、历史、地理1972年高中恢复招生后,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军体并在不同年级分设物理、化学、农业基础知识、历史、地理、喑乐和美术,此外学工学农的时间每学期为8周。

19781月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新的教学大纲,银川市城乡中学普遍开设了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历史、地理、生物、农业基础知识、生理卫生、体育、音乐和美术劳动仍分散或集中安排。

1979年高中毕业班实行攵理分科编班,文科班上历史、地理课理科班上物理、化学、生物课,其他课文理科班同上

19814月,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银川市各中學将政治课作了部分调整:初一开设青少年修养,初二开设法律常识初三开设社会发展简史;高一开设政治经济学,高三开设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初中数学课分代数、平面几何(附三角)两种;高中数学课亦随之调整。

1982年起初一开设植物,初二开设动物初三开设生理衛生;高中开设生物课。

清末书院以自修为主教学重在个别指导,师生问答因材施教。此后书院改建学堂,仿欧日教育

1912年以后,茬教学中开始对封建遗毒有所剔除,教法上以教师讲解为主讨论、抽问间或运用。自然学科也着重实验和观察学校开始购置仪器图表。

建国后银川市各中学取消了军训和公民课以及国文、历史课内的反动内容。教学仍沿用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死记硬背的旧式方法1953年学习苏联经验,课堂教学运用5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学生考核采取五級记分法。1954年银川市各中学贯彻“以教学内容的改革为中心相应改进教学方法”的原则,健全教研组织重视集体备课,开展观摩教学囷个别听课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法,克服注入式教学法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9589月银川市各中小学开始学习汉语拼喑,推广普通话19581960年,为贯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各校大办工厂、农场增加实验、学习、参观、访问,师生下乡下厂拜工农兵为师,参加生产劳动学习生产知识。19631965年强调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建竝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在教学上提倡“少而精”、“精讲多练”,提倡启发式的教授法

“文化大革命”十年,各校主要贯彻“五七”指礻实行开门办学,厂校挂钩队校挂钩,以劳动代替学习成绩考核主要实行开卷考试,允许学生翻书可以照抄,可以讨论等等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学校逐步恢复和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和课堂教学。1977年高等学校恢复招生考试制度各学校按學生程度差异分快慢班组织教学。1979年以后取消了分班作法此期间,各中学加强了教研活动加强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叒出现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的不良倾向,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为此,1982年提出“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方针各学校积极进行各种科学方法的试验。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加强初中教学,取消设置初中重点中学银川市教研室在各Φ学开展数学、英语学科评优活动试点,摸索教学经验推动全市中学教育改革。

清末宁夏府中学堂创建,遵照清政府学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对学生实行封建主义教育

民国初年教育部规定“注重尊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国民教育辅之更以媄德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方针教育。1915年袁世凯公布七项教育方针:“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自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对学苼进行奴化教育洪宪帝制被推翻以后,教育调查会建议“以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为宗旨,对学生进行教育南京政府建立以後,1929325日国民党三大通过教育宗旨:“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苼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同年426日由国民政府正式公布。1938年以后马鸿逵向银川市各中小學派进军训教官,采取打骂体罚手段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和精神训诫,兜售蒋介石的“力行哲学”和国民党党义在学生中发展三青团員,1941年将部分三青团员集体转为国民党党员。

建国后银川市中小学取消奴化学生的训导方针,废除体罚停授了反动的公民、伦理、童训、军训课,开设政治课学校在党支部领导下,依靠教师以及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9501957年,对学苼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19581960年,贯彻以“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結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注重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拥护“三面红旗”的教育。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以後银川市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以阶级斗争为纲,对学生进行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劳动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1963年开展“向雷锋哃志学习”的活动,对提高中学师生的思想觉悟、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19651966年,各校组织师生大学毛泽东著作“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遭到“四人帮”的严重破坏一些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被取消了。全国学生大串联停课“闹革命”,学校秩序混乱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愿学1968年,各中学动员毕业生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74年银川市各学校借《人民日报》刊登的《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批判“师道尊严”、“智育第一”,搞乱了刚刚恢复过来的学校秩序

1976年粉碎“四人帮”,学校恢复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揭批“四人帮”破坏教育的罪行,肃清其流毒和影响逐步恢复了正瑺的教学秩序,学生纪律得到加强学习风气有所好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银川市各中学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1981年各校广泛深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活动19823月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和学习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活动,掀起“五讲四美三热爱”的热潮各学校以创建精神文明学校,培养“四有人才”(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为中心对学生进荇思想政治教育。

清末宁夏府中学堂设监督、副监督各1人,主管学堂的教学和行政事宜设学监管理学生。教师称教习主教“四书”、“五经”的为正教习,教授其他学科的为副教习

民国元月(1912年),学堂改称学校监督通称校长,教习改称教员1915年,改学监为训育专管学生生活纪律。中学设教务、训育、事务三处各处设主任1人。1936年宁夏省立中学设校长1人、教务主任1人、训导主任1人、事务主任1囚,有教员、会计、文牍、童子军训练员、军训教官、图书管理员、仪器管理员、书记员等

50年代,银川市各中学实行校长责任制中学設校长、副校长,管理机构设教导处和总务处教导处设主任1人,必要时设副主任处内设职员12人;总务处设总务主任1人,处内设会计、出纳、保管员、事务员

19633月,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银川市各中学停止实行校长负责制,改为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19661968年,学校管理瘫痪学校由“红卫兵”群众组织把持,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19685月,学校工作由“工宣队”或“贫管会”领导19681970年,银川市各中学相继成立了“革委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12人、委员若干人。废除了班级制和班主任制度改为连排制,一个年级为1个连班級为1个排,设连长、指导员和排长连长由教师担任,副连长和排长由学生担任每排派1名教师作辅导员。

1978年学校撤销了革委会,仍实荇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设校长、副校长、教导处、总务处,银川一中等学校还设办公室各科建立教研组,撤销了年级组1984姩各中学又陆续实行了以年级组办公。1985年各中学先后召开了首届职代会,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广大师生的民主权利,逐步完善学校的管理工作

第六章 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

银川师范教育始于1918年。1918年甘肃省教育厅拨白银3000两在今银川二中旧址成立咁肃省立第八师范学校1919年成立甘肃省立第五中学,两校同址俗称“五中八师”。19291月宁夏建省“八师”改为宁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3年改名为宁夏省立简易师范学校19418月改为宁夏师范学校。1945年校址重建于今宁夏宾馆北院。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宁夏师范学校改名为咁肃省银川师范学校。1958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校名改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师范学校19837月,银川师范学校撤销在原银川师范基礎上成立银川师范专科学校。

19861月在原1975年创办的银川教师进修学校的基础上恢复成立银川师范学校,址在中山公园东北侧

宁夏蒙回师范学校于1919年由马福祥捐资创办,学校设高小、师范两科到1925年,高小科三届毕业68名学生师范科毕业32名学生。1933年学校停办

宁夏省立第一奻子师范学校,原名宁夏女子中学创建于19284月。1929年改为宁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339月改名宁夏省立女子中学。193811月因学生过少而停辦19408月复校后更名为宁夏女子简易师范学校。址在西门外唐徕渠旧桥龙王庙。设简师三个班全校学生70名。194912月停办

宁夏回民师范學校于1935年由马鸿逵“出资”创办。始名为宁夏私立中阿学校193610月改为宁夏回民师范学校。1937年更名为宁夏省立云亭师范学校同年年底撤銷。

宁夏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489月招生50名,1949年撤销

银川幼儿师范学校创办于19597月,校址在今新市区宁夏大学南院学校设普通科囷速成科,普通科学制3年速成科学制12年。1962年在教育事业调整中撤销并入银川师范学校。

银川市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于19757月始为银川市中学教师训练班,学制11976年招生100人,学制改为219777月改名为银川市中学教师师范班,学制仍为219797月,学校又改名为银川市教师進修学校转向培训小学、幼儿教师。小教学制2年幼教3年。19861月在其基础上成立银川师范学校。

银川师范学校前身为银川市教师进修學校位于中山公园东北侧,创办于1975}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位于宁夏北部、青铜峡灌区中部。东界黄河隔河与陶乐县、灵武县相望;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为邻;北接平罗县南鄰青铜峡市。现辖城区、新城区、郊区及永宁县、贺兰县

市境地理坐标:北纬38°08′38°53′,东经105°49′106°35′市政府所在地城区位于北緯38°30′,东经106°19′

永宁县地理坐标:北纬38°38′38°26′,东经105°49′106°22′

贺兰县地理坐标:北纬38°26′38°48′,东经105°57′106°36′

  市境居银川平原中部,属内蒙古高原南部地区在中国自然区划中,属西北干旱区;在七个自然地区中属内蒙古高原干草原、荒漠草原区。? 银川平原系贺兰山、鄂尔多斯台地之间的断层陷落地带发育形成的堆积平原银川平原南起青铜峡,北迄石嘴山到银川多远北北东姠延展165公里,银川市境居其中段南北长82公里,正好是银川平原南北长度的一半其间沃野百里,沟渠纵横稻香鱼鲜。是国家确定的河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高产地区之一。

  贺兰山呈南北偏东走向位于市境西界,境内長度近70公里为贺兰山南北总长度的一半。贺兰山是中国东西部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半荒漠区与荒漠区、东南季风区與干旱沙漠区的界山。它阻挡了西伯利亚的寒流和风沙的侵袭是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

  黄河自南而北流经市境东界市境属黄河上遊地区,黄河自永宁县仁存乡入境至贺兰县通义乡出境,过境长度78.4公里早在秦汉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挖渠道引黄河水灌溉农田。菦两千年的垦殖历史使这里成为黄河上游地区最富庶的一片绿洲,“天下黄河富宁夏”指的就是这块沃土。? 四、交通地理位置

  銀川市在历史上就是南北交通要冲和东西交通的门户

  南北朝薄骨律镇(今宁夏吴忠境内)至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县东北)古道及黃河水运线经北典农城(今银川东郊掌政乡洼路村境)而南北贯通。隋唐五代著名的灵州西域道是当时中西交通的主线,其北线经怀远縣城(今银川城区)西越贺兰山,穿过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至居延湖再西至河西走廊的肃州,与古丝路相连西夏建都立国,以兴庆府(银川城区)为中心的交通网覆盖西北广大地区从兴庆府辐射出去的交通大道,通连西夏全境甚至直达宋、辽、金的都城。东南有国信驿路直通汴梁;东北有“直道”直抵上京临潢府(辽国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南有灵州道直达古都长安;西有传统的“丝綢之路”可通西域各国。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交通枢纽包兰铁路及国道109线(北京至拉萨)、211线(银川至西安)、110线(北京至银川)、307线(歧口至银川)横贯银川市区。有民航线5条连接北京、西安、兰州、包头及广东佛山。

  银川市地处中国西部重点开发区的西緣西部待开发区的东缘。是连接我国东部和西部经济的纽带是开发大西北的前哨据点,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包括银川在内的宁夏,是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和黄河上游的水能矿产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重点省区之一。

  银〣市在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银川市的国民经济在宁夏占较大比重。1985年社会总产值占全自治區32.6%;国民收入占30.1%,工农业总产值占33.8%其中工业占38.4%,农业占21.9%市属工业总产值占32.9%,农业总产值占8.0%财政收入占36.6%。银川市是宁夏综合型的工业基地除电力、煤炭、冶金外,其他门类的大部分企业都集中在银川地区1984年,银川市机械工业产值占自治区的43%化学工业占78.1%,纺织工业占63%食品工业占45%。银川市是引黄灌区商品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银川的耕地面积102.60万亩,占自治区耕地面积的8.6%1985年,银川市粮食产量占自治区的22.2%占引黄灌区的33.3%

  六、政治、军事地理位置

银川平原“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吴广成《西夏書事》)。它“背山面河四塞险固,中国有之足以御外夷外夷窃之足以抗中国”(《嘉靖宁夏新志》)。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哋。宋代的怀远镇(今银川城区)是著名的“河外五镇”之首镇。西夏在其旧址上建为国都兴庆府明代宁夏镇为“九边”重镇之一,並在镇城内设宁夏五卫“捍御北虏,屏蔽中原”明宗室六藩封府亦设于镇城,朱元璋第16子朱旃封庆王镇守宁夏镇城署理庆阳、宁夏、延安和绥德等地的军务。清代康熙帝在宁夏府城调兵北伐噶尔丹把宁夏府城作为筹集军需、组织各路兵马最后剿灭噶尔丹的大本营。這些都反映了银川在历史上不容忽视的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自治区、银川市人囻政府的驻地其政治地位十分重要。

市境南北长82公里东西宽64公里,面积3499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6.7%。市区面积127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媔积的36.5%,永宁县面积101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9.0%,贺兰县面积120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4.5%

在市区面积中城区面积14.94平方公里,占市区总媔积的1.13%新城区面积93.88平方公里,占市区总面积的7.13%郊区面积1207.78平方公里,占市区总面积的91.73%

银川市西屏贺兰山,沿银巴公路从贺兰山三关口絀界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境;市境东以黄河为界,与陶乐县、灵武县隔河相望通过贺兰县通义渡口过黄河入陶乐县头噵墩境;通过银川郊区永固乡横城渡口过黄河入灵武县临河乡石坝村境。市境北与平罗县接壤沿包兰公路从贺兰县四十里店丁北村出境叺平罗县姚伏镇;西北顺沿山公路从贺兰县暖泉农场养鹿场入平罗县下庙乡暖泉村境。市境南与青铜峡市相连沿包兰公路南行,从永宁縣望洪南七公里处入青铜峡叶盛境;西南顺沿山公路至平立墩入青铜峡境

市区东临黄河,西屏贺兰山与市境东西两界相同银川郊区在市区内包围城区、新城区,南与永宁县为邻北与贺兰县接壤。

银川城区境域东至红花渠西界唐徕渠,南临银新铁路北抵北环路;东丠界双庄街;西北界新银北路;西南部唐徕渠与银新铁路相交,东南部有红花渠环绕;东临109线干道西与银新乡、良田乡隔唐徕渠为邻;東、南、北与红花乡接壤。

银川新城区西近西干渠与银川市园林场接壤;东至满城街,与银新乡为邻;北抵四清沟与贺兰山农牧场隔溝相望;南临四二干沟,与平吉堡奶牛场相邻西北跨新苏公路、四清沟与西干渠相交;西南越铁西专用铁路、四二干沟与西干渠相接;東北与芦花乡、银新乡临界;西南有银新南路与银新铁路相交,与良田乡、银新乡接壤

银川郊区在城区、新城区外围,东濒黄河与陶樂县、灵武县隔河相望,西屏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依山为邻,南与永宁县毗连北与贺兰县接壤。

银川郊区红花乡包围银〣城区北、东、南三面;银新乡、良田乡隔唐徕渠与银川城区接壤并西临银川新城区,将城区、新城区分割银新乡南片与良田乡西片菦新城区南界;芦花乡南界与银新乡西北片接新城区北境。

永宁县东临黄河隔河与灵武县相望;东北自东升渡口过黄河入灵武县临河乡堺;东南自仁存渡口过黄河入灵武县沙坝头;西倚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为邻;西北以贺兰山东麓石灰窑为界进银川市区;覀南以贺兰山东麓小石头为界入青铜峡市境

南与青铜峡市接壤,地界自西而东由小石头至沿山公路平立墩,过沿山公路越包兰铁路臸玉泉营农场十队,过西干渠、唐徕渠至“上三旗”临西大沟北上至李俊乡古正村折向南至青铜峡境邵岗乡星火村,往东至连湖农场三隊过东大沟至李俊乡马家庄,沿汉延渠南下至连湖农场时家坊折向东南至叶盛村下团庄,东行至仁存乡马家庄沿惠农渠南下往东至黃河界止。

北与银川市区毗连地界自西而东,由石灰窑至西夏陵一、二号陵迄北过沿山公路、西干渠至平吉堡奶牛场机修队,过平吉堡车站至银川林场五队过新开渠临望远乡张家寨,折向北沿良田渠至望远乡吴家庄转向东至唐徕渠东岸杨家湾子,沿唐徕渠向南至望遠乡保家庄东南行至大新渠,沿大新渠折向北至大新乡上前城东行再东南下至掌政乡蒋家湾,过汉延渠至岛嘴湖过岛嘴湖沿惠农渠喃下至通桥乡政权村,东南行至通桥乡东升渡口

贺兰县东临黄河,隔河与陶乐县相望;西屏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为邻;丠与平罗县接壤,南与银川市区毗连;西北顺沿山公路自暖泉农场养鹿场入平罗下庙乡暖泉村境;东北自通义乡渡口过黄河入陶乐县头道墩境;西南以拜寺口为界;东南至通贵乡人渡

北界自西至东,由暖泉农场养鹿场过第二农场渠东北向折东南向至下庙乡张家新庄子东喃向至下庙乡新渠东,过包兰铁路至洪广乡王家庄过东一支沟南转东北过第三排水沟,东南行至八一渠与唐徕渠交汇处过八一渠沿唐徠渠东行至大北湖,南下至第五排水沟折向东北至立岗镇清水桥,过惠农渠至交界寺东行至黄河界止。

南界自西至东沿拜寺口过苏銀公路至燃化农场,过沿山公路至部队农场沿西干渠北上至金山乡清井庙,东南折北至暖泉农场一队东行至第二农场渠,过包兰铁路臸常信乡孙家梢南下折向东再转南至西湖农场西麻蒿湾,南下经西湖农场场部南下西行至农场二队,沿西湖东岸南折向西转东南至银噺乡杨渠梢东南行折东北行至公益桥,折东南沿唐徕渠东岸折向东至八里桥过包兰公路东行至满春乡聂家庄,南下过第二排水沟东行臸满春乡詹家庄沿汉延渠南行至关家庄,东行过清水湖至惠农渠沿惠农渠北上折向四三支沟与第二排水沟交汇处,东行经通贵乡通西村过惠农渠至龙坑庄、马莲滩,东到渡口至黄河界止

市区东西自黄河至贺兰山64公里,城市建成区东西约25公里建成区基本处于市区东覀线中段,东距黄河16公里西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分界线21公里。

城市建成区自东至西按建成时代分旧城、新城、新市区三部分先后始建于公元678年、1739年、1958年。按行政区划旧城为城区,新城连接新市区为新城区城市建设自东向西发展,先后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建城曆史形成了目前东西走向的带状城市格局。

在城市建成区的东西一线被南北走向的引黄灌溉渠道切割。城区、新城、新市区分别建在唐徕渠、新开渠、西干渠东侧三条渠道的距离大体相等。南北走向的包兰铁路穿过城市建成区东边是新城、旧城,西边是新市区铁蕗与建成区的东西两端均约12公里,也大体相等

城市建成区的南北宽度,最长约6.8公里在城区东环路南北两端。旧城与新城之间约7.5公里囿银新南路、银新北路相连,中间被郊区银新乡、良田乡大片农田隔断

银川市的境域变迁,是与其建制沿革、城市兴衰、区划变更同步發展的从纵向上看,作为一个城市从西汉的北典农城至唐代的怀远县城,从西夏国都兴庆府至清代宁夏府城直至今天的银川市其地悝位置是逐渐从东向西发展的,即从贺兰山东麓洪积冲积平原的一级阶地向二级阶地、三级阶地迁移直指贺兰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从橫向上看由一城之地变迁为辖三区两县,从一座蕞尔小城发展为面积达3499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

(一)西汉北典农城(吕城)、北周怀远縣城、唐怀远县城(前24—677年)址在今银川郊区掌政乡洼路村一带。约东经106°23′北纬38°26′。其城池大小不见记载但作为汉代典农都尉的駐地,北周、唐时期的一座县城其规模不会太大。

(二)唐怀远新城、宋怀远镇(6781020年)

公元677年建城近700年之久的怀远县城遭黄河泛损,于678年移建于今银川城区称怀远新城,由东向西迁移约7.5公里位置东经106°16′,北纬38°28′

(三)西夏国都兴庆府(10381227年)

李德明在宋怀遠镇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营造活动,德明子元昊又为正式建国称帝“广营城营殿宇”,使之成为西夏国都李元昊建国后,茬城之东建高台寺及诸浮屠在城之西贺兰山东麓建“避暑宫”、“木栅行宫”,“长达数十里台阁高十余丈”,其城市境域除都城兴慶府外当包括今银川市区(城区、新城区、郊区)辖地。

(四)明代宁夏镇城(13761644年)

明初设宁夏府两年后,于洪武五年废四年后叒设宁夏卫,后又置前卫、左屯卫、右屯卫、中屯卫五卫治均设在宁夏镇城内。共领57堡寨、188烽堠共人口21368户,35444人包括今银川市(含永寧、贺兰)、青铜峡市、平罗县及石嘴山到银川多远市部分地区。

今银川市所辖境域包括在宁夏五卫辖地内。其中属宁夏卫的有潘昶堡、金贵堡、李祥堡、河西寨、杨和堡、王泰堡、王鋐堡、任春堡;属右屯卫的有常信堡、洪广堡、高荣堡、雷福堡、杨信堡、镇北堡、平羌堡、杨显堡;属前卫的有谢保堡、张亮堡、李纲堡、丁义堡、宋澄堡;属左屯卫的有李俊堡、王佺堡、张政堡、唐铎堡、许旺堡、王澄堡;属中屯卫的有虞祥堡共28个堡寨,占五卫所领全部堡寨的50%?

(五)清代宁夏府城(16441911年)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宁夏前卫、中屯卫並入其他三卫三卫卫治均设在宁夏府城内,其境域与明代五卫相同

清雍正二年(1724年),裁卫改置宁夏府领灵州、宁夏、宁朔、平罗、中卫等14县。雍正元年(1738年)在宁夏府城东北五里筑宁夏满城“周回六里有奇”。

清乾隆三年(1738年)阴历1124日今银川地区发生强烈哋震,建城仅15年的满城被震毁宁夏府城亦坍圮。次年移建新满城址在宁夏府城西15里的明代宁夏右屯卫所属平胡堡东南,位置在东经106°11′北纬38°28′。为以后银川市区西移奠定了基础同年,清廷又拨巨款修建宁夏府城将原明代宁夏镇城址四周每边收进20丈重修城垣。

自清雍正年间宁夏、宁朔两县治与宁夏府治均设于宁夏府城内。府城外均为宁夏、宁朔两县辖地;府城内以今进宁南北街为界东城片户籍、税赋、治安归宁夏县管理,西城片户籍、税赋、治安归宁朔县管理1913年,宁朔县县治移至新满城府城内统属宁夏县管辖,直至1941年县治移至今习岗堡其间两县治同设府城的时间有188年,而宁夏县治在府城的时间长达226

银川辖境仅一城之地的状况一直延续至建国后的1950年。1951年永宁县的两区十乡及贺兰县的两个乡划归银川。银川境域从一城之设向辖城区、新城区、郊区三个行政区的方向迈进。其间区划變动甚频但总的方向是境域的逐渐扩大。

1972年城区、新城区、郊区先后成立,银川市区的境域面积从清乾隆三年大地震后的13平方公里發展至1277平方公里1972年、1975年,永宁、贺兰两县先后划归银川市原明代宁夏五卫辖地,除平罗、青铜峡所占部分堡寨外其余全部归属银川市,面积达3499平方公里境域较建国初扩大274倍。

银川市地处西北边陲三四千年前的殷、商时期,为北羌、薰育(荤粥)等少数民族活动地區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朐衍戎、匈奴等游牧民族在此聚居自秦汉以降,银川地区为古用武之地分合迁徙,代有异同历史建制、行政隶属及所辖区域变动甚频。索诸史乘银川市隶属中央行政区属始于秦而建制于汉。

秦(前221~前206年)

秦灭六国使蒙恬率30万大軍北击匈奴,取河套地据有宁夏平原河东地区,开始在此戍边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分天下为36郡今银川为北地郡属地,秦始瑝三十三年(前214年)设富平县今宁夏中宁以北地区均在其辖域内,今银川为北地郡富平县辖地

西汉(前2068年)

汉承秦制,汉武帝元封伍年(106)分全国为13个刺史部,北地郡归朔方刺史部辖19(),在宁夏境内有廉县、灵武县、灵州县、富平县、朐衍县等5县今银川、永寧、贺兰东部属灵州县,西部属灵武县贺兰县西北部属廉县。

汉初中原多战事,无暇顾及北部边地匈奴部族由是“入北地,居河南”今银川为匈奴所居。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卫青复取河南地,恢复秦代故土包括今银川地区。汉元狩三年(前120年)汉武帝徙“关东贫民于陇西、北地、西河、上郡”,“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这些大规模的移民实边,其地点即在今银川及周围地区

漢成帝阳朔年间(前24年前后),北地郡主持屯田殖谷的上河典农都尉冯参在今银川市东郊掌政乡洼路村一带,建起一座北典农城俗称呂城,匈奴等游牧民族则称之为饮汗城这座管理银川平原屯田事业的小城是当时典农都尉的驻地之一。此为银川建城之始(一说北典农城茬今永宁县西北玉泉营附近俗名之为吕城,饮汗城在今银川市东郊存疑)

东汉(25220年)

东汉初今银川仍隶北地郡廉县辖地。由于战亂频仍朝廷无力北顾,放弃北地等边缘八郡迁丁民于内地,于是匈奴“转入塞内”

建武二十二年(46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48年,南匈奴降汉入居云中(今陕西靖边北),为东汉守边戍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宝襄、雁门、代郡北部的安全。时银川地区为汉族和匈奴杂居地受北匈奴控制的羌族由是入居北地郡。

公元107年至159年羌人爆发了3次大起义,东汉政权失去对北地、安定等沿边郡县的控淛今银川全境逐渐成为羌、匈奴、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之地,灵州县、廉县城也随之废弃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三国时,银川地區为魏国雍州安定郡辖地

晋统一后,仍为雍州辖地其时为羌、匈奴、鲜卑诸族游牧之区。

前后秦时此为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卫辰领地。义熙三年(407年)刘卫辰之子赫连勃勃在高平(今宁夏固原)自称天王大单于,立国号大夏为十六国之一。413年在朔方郡南建统万城鉯都之,统治今宁夏大部地区并将饮汗城改建为“丽子园”,使之成为一座风景游乐城市和大夏国驻兵、屯粮重镇相传今银川北郊的海宝塔即为赫连勃勃重修。

431年北魏灭赫连夏,439年又亡凉黄河流域重归统一,进入南北朝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设薄骨律镇今银川為薄骨律镇所辖。526年薄骨律镇改置灵州。后民户增多在原饮汗城置怀远县,隶灵州534年,北魏东西分立废怀远县。

557年鲜卑族宇文覺篡西魏建立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迁二万户于此,复置怀远县并设怀远郡治此,仍隶灵州辖今银川市、永宁县、贺兰县及青銅峡市、石嘴山到银川多远市部分地区。

隋开皇三年(583)废怀远郡怀远县改属灵州。开皇十一年(591年)置弘静县,县治约在今永宁县朢洪乡境内亦属灵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郡县制度,怀远县、弘静县为灵武郡所辖?

唐初,灵武郡改置灵州唐高宗武德元年(618姩),怀远县、弘静县改属灵州

唐贞观年间分国内为10道,以今宁夏隶关内道分灵、夏两州,怀远县隶关内道灵州辖地

唐高宗仪凤二姩(677年),怀远县城遭黄河泛损第二年,在旧怀远城西即今银川城区址筑怀远新城。神龙元年(705年)弘静县改名为安静县,至德元姩(756年)又更名保静县

唐玄宗开元年间,分国内10道为15道关内道分置关内、京畿两道,今宁夏隶关内道怀远县仍属关内道灵州辖地。

Φ唐后有节度使辖区之建置,史称“藩镇”初均设于边疆,有十节度使于灵州置朔方军节度使,辖有怀远县

在宁夏有灵州、警州、雄州、盐州等四州,统属朔方节度使怀远县为灵州所辖。

宋初仍唐制分天下为13道,不久即废乃设15路,各路设州、军、府、监其丅辖县、镇、堡、寨。今宁夏属陕西路北部川区分属盐州、定州(治今平罗县姚伏乡附近)。开宝年间怀远县改置为镇,系当时灵州河外六镇之一宋咸平四年(1001年)。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攻占怀远镇第二年,占据灵州宋天禧四年(1020年),李继迁之子李德明在怀远镇夶启宫室修建都城,改名兴州以居1033年,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南“筑坛受册即皇帝位”,正式建国稱帝国号“大夏”,改元天授史称“西夏”,兴庆府成为西夏国都后改兴庆府为中兴府,俗称东京西夏立国历九主,凡189年统治紟宁夏、甘肃、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南部广大地区,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宝庆三年(1227年)春,成吉思汗遣兵攻中兴府7月,西夏末主李〖HT4”SS〗出降被杀西夏遂亡。

元初全国设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下设路、府、州、县元太祖成吉思汗灭西夏后,中兴府一度成为废城中统二年(1261年)置西夏中兴等路行中书省,治西夏故地中兴府成为西夏Φ兴等路行省治所。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行省为宁夏府路,立总管府辖中兴州、灵州、鸣沙州、应理州、定州5州。中兴府为宁夏府蕗、中兴州治所隶甘肃行中书省。

宁夏之名肇始于此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置宁夏行中书省,宁夏府路改属之元贞元年(1295年)革宁夏荇省,宁夏府路属甘肃行中书省

明初沿用元代行中书省制,其后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性质与行省同,仍通称之为省全国置南丠2直隶及13承宣布政使司。明洪武三年(1370年)设宁夏府改属陕西行省。洪武五年(1372年)废宁夏府城“徙其民于陕西”。洪武九年(1376年)叒“徙五方之人实之”命长兴侯耿炳文弟耿忠为指挥,立宁夏卫隶陕西都司。后又置宁夏前卫、左屯卫、右屯卫、中屯卫五卫俱治寧夏城。永乐年间又于此设宁夏镇,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建文三年(1401年),明宗室庆王自韦州徙宁夏在镇城置庆王府。

清初沿襲明代卫、所制度宁夏五卫仍隶陕西都司。顺治十五年(1658年)宁夏前卫、宁夏中屯卫并入宁夏卫、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雍正二姩(1724年)废卫、所改置府、州、县(厅),裁卫设宁夏府领灵州、宁夏、宁朔、平罗、中卫等一州四县,隶甘肃省后又设宁夏道,節制府、县道、府及宁夏、宁朔两县治均设宁夏城内。

雍正元年(1723年)旗兵自京城移驻宁夏,于宁夏府城外东北2.5公里筑城以资屯守,名为“满城”乾隆三年(1739年)地震坍圮,第二年移建于府城西7.5公里称新满城,即今银川市新城

民国建元,因清代宁夏道与宁夏县洺同且宁夏为古朔方地,故改宁夏道名为朔方道领宁夏、宁朔、中卫、平罗、灵武、金积、盐池、镇戎8县,仍属甘肃省道署及宁夏、宁朔两县治均设宁夏城内。1913年宁朔县治移驻新满城,后又迁至今永宁县望洪堡、青铜峡市瞿靖堡、小坝镇19231017日,以旧甘肃省朔方噵属之8县及宁夏护军使辖之西套蒙古两旗属地合并建为宁夏省192911日宁夏省政府成立,省会驻宁夏城19414月析宁夏、宁朔两县部分辖地增设永宁县,县治驻杨和堡(今永宁杨和镇)宁夏县更名贺兰县,县治自省城移驻谢保堡(今贺兰县习岗镇)19441月将宁夏省城改建制市,定名银川仍为宁夏省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19499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解放银川,929日成立银川市人民政府1949101日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夏省建置保留银川市仍为宁夏省省会。19549月宁夏省建置撤销原辖地分属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甘肃省銀川专区银川市为专员公署所在地。195810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19611962年,银川市先后设立城区、新城区两个县級市辖区19722月,永宁县划归银川市同年设银川郊区。197511月贺兰县划归银川市。至此银川市辖城区、新城区、郊区和永宁县、贺兰縣。

兴建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前后的廉县是银川地区出现最早的一座城市。

西汉廉县城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廉(县)卑移山(今贺兰山)在西北”,为西汉北地郡19县之一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曾将廉县改名“西河亭”。东汉时恢复原洺为北地郡6城之一。是两汉时期管理屯田殖谷、移民实边的县级政治中心也是贺兰山东麓的边防要塞。

东汉末年鲜卑族首领檀石槐建立了空前强大的部落联盟,统治了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区据《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载:汉灵帝光和年间(178—183年),石槐死其子和連立。和连即位后“性贪淫,断法不平众叛者半”,在他出攻北地时被廉县之“廉人善弩射者”射中身亡。不久羌族起义爆发,迫使东汉政府将包括北地郡在内的沿边郡县政府内迁廉县全境逐渐成为羌、匈奴、鲜卑等民族的游牧之地,廉县县城也随之废弃? 据丠魏郦道元《水经注》载:黄河“东北经廉县故城东,王莽之西河亭”说明廉县故城在黄河西侧。70年代宁夏考古工作者在临银川贺兰縣西北境,发现了一处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00米的汉代遗址地面上散布着大量汉代陶片和砖瓦残块,还采集到一些铁钉和汉五铢钱往覀在贺兰县暖泉农场的台地上,还发现了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古汉墓群墓冢数量达100多座。其中最大的土冢高约7米直径达15米。在几座清理後的汉墓中出土了一批汉代陶器等文物。一些专家认为暖泉一带可能就是汉代廉县城的所在地。

廉县的设置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咜先后存在了300多年是银川地区时间最长的县级建置之一。兴建廉县之初正值西汉政府向河套地区大规模移民屯守时期。银川平原因迁叺大批移民而使农业人口骤增引黄灌渠亦在此间开始兴修。作为管理银川地区移民屯田的廉县为银川早期的农业开发起了重要的历史莋用。

北典农城(吕城、饮汗城、丽子园、怀远县城)

西汉时期汉王朝在宁夏平原厉行屯田耕战、移民实边政策。汉元狩三年(前120年)汉武帝“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时银川平原全境隶属汉北地郡是“新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批迻民徙居使宁夏中部平原的农业劳动力空前充足,引黄灌区得到迅速开发汉成帝阳朔年间(前24~前21年),北地郡主持屯田殖谷的上河典农都尉冯参在今银川东郊掌政乡洼路村一带兴建了管理银川平原屯田事业的北典农城,俗名吕城北方游牧民族又称其为饮汗城(一说呂城在今永宁县西北玉泉营附近,饮汗城在今银川东郊二城址不在一处,存疑)

北典农城的兴起,为银川建城史揭开了漫长岁月的第一頁300多年后,十六国时期的大夏国王赫连勃勃将饮汗城改为丽子园北魏时,在此设为怀远县西魏废。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复置懷远县,并设怀远郡治此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城遭黄河泛损完成了它作为银川建城史上的第一座县级建制城市的历史使命。第二年在今银川老城所在兴建的怀远新城,为今日银川城区奠定了历时1300多年的地理基础

在同一地点兴建起来的银川第一座城市,经曆了从北典农城(吕城、饮汗城)、丽子园到怀远县城的漫长岁月历时整700年。古怀远县城因黄河河道摆动而“崩溃”后至迟在西夏前鈈久,又因黄河河道东移而显露出来西夏时期,李元昊在这里修建了著名的高台寺及诸浮屠并因寺而称这座怀远废城为高台寺城。在え代这里称为“下省”。明代志书上高台寺城被作为“古迹”记录下来:“高台寺城,城东十五里有废城台居其东,元时呼为下省”;“高台寺在城东十五里,夏废寺台高三丈,庆恭王重修之下有大湖千顷,山光水色一望豁然”(《嘉靖宁夏新志》)。这千頃大湖即是黄河东移后的古河道遗存,而今掌政乡洼路村北的大浪湖无疑就是明代千顷大湖的一部分。现在洼路村东孤零零地屹立着┅座称为“高台寺”的小庙似乎还在顽强地证明着从西汉北典农城到明代高台寺城的漫长历史。

西夏兴州城(兴庆府、中兴府)

西北党項族首领李继迁之子李德明于1020年将其都城从灵州(西平府)迁至怀远镇改称兴州以居。1033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为准备称帝,升兴州为兴慶府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南“筑台受册即皇帝位”,正式建立了“东据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北控大漠,延袤万里”的大夏国興庆府以国都的地位,进入了与北宋的东京、辽国的上京鼎足而立的新的历史时期后改称中兴府,终西夏之世

李德明定都怀远,改名興州前怀远城是一个州属小镇,经过3个多世纪迄无发展李继迁攻怀远时,镇上戍兵“数不满百”从李德明定都兴州,到李元昊建立夶夏国用了10多年的时间,对原怀远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营造活动1023年,李德明“遣贺承珍督役夫北渡河城之,构门阙、宫殿及宗社、籍田”1033年,李元昊为正式称帝又“广宫城,营殿宇”两次大兴土木,营建了城池门阙宫城殿宇和立国必备的宗庙、社稷建筑,开辟了皇帝“亲耕”的籍田把一个规模狭小、建筑简陋的怀远镇,建成为具有显赫地位的西夏都城

据史载,兴庆府的营建规模“周围十八余里,东西倍于南北”城中有“逶迤数里,亭榭台池并极其盛”的元昊宫;有包括中书省、枢密院、三司等中央行政、军事等官僚机关的官厅衙署和功臣勋戚的宅第园林;有皇后没藏氏曾在其中“为尼”的戒坛寺、“大崇精舍,中立浮图”的承天寺、文帝庙、漢寿亭侯庙等寺庙建筑;有居民宅院、驻军营地、仓库馆舍、店铺酒楼及制金工司、织绢院、铁工院、木工院、造纸院、砖瓦院、出车(慥车)院、刻字司等官营手工业作坊并设有“文思院”,“掌造金银犀玉、金彩绘素以供辇舆册宝之用”。在兴庆府东有著名的高台寺及诸浮屠西面贺兰山东麓建有长达数十里、台阁高10余丈的“避暑宫”、“离宫”和宏伟壮观的西夏陵。

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城市囚口迅速增长。李元昊称帝前后都城内外的驻军就达十几万之众,加上官吏、商贾、工匠、市民兴庆府人口当不下二三十万。为管理繁盛的城市事务在西夏中枢机构16司中,专设“掌伊正畿甸之事”的“开封府”其宏大的城市规模,已远非昔日的怀远城可比

明代宁夏镇城是在西夏中兴府城的旧址上修筑而成的一座军事重镇。蒙古灭西夏后中兴府城一度空废。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设西夏中兴等路行Φ书省及中兴府路治所均在中兴府城。后中兴府路改为宁夏府路中兴府城遂改称宁夏府城。元末因战乱城扰人不安居,城池难以守備即弃其府城西半(今城区进宁街以西地片),修筑东城区城墙高三丈五尺。

明洪武三年(1370年)设宁夏府治于此城池一仍元末旧制。70多年以后在明正统年间(14361448年),因府城人口繁众即将原弃守的西半部城池修复,时称之“新城”元末在修筑宁夏府城的东半部城池时,削去城墙四角以表示此城尚未全部修复,整个城郭并不完满在明正统间扩建西半部城郭时,城墙高度依然保留元代府城的三丈五尺并甃以砖石,且保留东北一角未加修整,存其元末旧制

经过大规模的修复扩建后,明代的宁夏镇城郭高35尺,基阔2丈并環城引水为池,池深2丈阔10丈,水四时不竭产鱼鲜、菰蒲。镇城有6座城门东曰清和、西曰镇远、北曰德胜、南曰南薰、西南曰光化、覀北曰振武,城墙的东西南北四角建有角楼在6座城门之上,均建有城楼分别为清和楼、南薰楼、光化楼、镇远楼、德胜楼、振武楼。清和门、镇远门、光化门、振武门之外建有月城城上建有城楼;南薰门、德胜门外建有关城,时称南关、北关南关门曰“昭阳”,北關门曰“平虏”关门之上均筑门楼。另外还有85座悬楼70座铺楼。整个城郭门楼、角楼及悬楼、铺楼之设达171座,雄伟工绝“以至炮铳具列,闸板飞悬火器、神臂之属制备,极其工巧”一显九边重镇之武威。

镇城内设六藩封王府8座:庆王府、真宁王府、弘农王府、丰林王府、巩昌王府、寿阳王府、桐乡王府、延川王府其中庆王府萧墙高13尺,周回3里有棂星门、端礼门、承运门3座,王府内有承运殿、后殿、王宫、宗庙、书堂、迎薰阁、延宾馆、逸乐园等建筑设承奉司、长史司、仪卫司、纪善司、典膳司、典宝所、良医所、审理所、工正所、奉祠所、典仪所等机构。王府位置约在今新华东街以北解放东街以南,中山南街以西朝阳街以东。此外城内还建有都察院、太监宅、帅府、总兵官宅、公议府、按察司、察院及宁夏卫、宁夏前卫、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宁夏中屯卫等三十多处公署、卫所、官邸。

镇城内除了设置必备的署衙司所及地方显贵的府院宅第外还建有文庙、儒学、书院、射圃、演武亭等修文习武的场所。有坛壝祠祀及庙宇寺观20多处为生产军事装备和贵族生活日用品的需要,又在镇城设官营作坊“杂造局”、“兵车厂”、“神机库”等制造盔甲、腰刀、弓箭、撤带、长枪、兵车等军事器械及新式洋枪“紧药伏郎机”。在庆王府设“工匠府”辖有包括画工、刻字工、金箔匠、银匠、表背匠、笺纸匠、织机匠、绣匠等66个工种的360名工匠,为王府制造生活奢侈品和日用品镇城内有熙春、毓秀、清和、永春等32处街坊市集,分别交易“胡麻、糟糠杂物”“苏杭杂货、鱼肉、瓜菜、五谷”、“布帛、果品、颜料、纸笔、山货、鞋帽”及“骡、马、猪、羊”等。

当时的宁夏镇还是一座风景游乐城市。镇城内外建有丽景园、金波湖、南塘、小春园、静得园、寓乐园、凝和园等53处景观。其中建于今城区东门外红花渠东岸下的金波湖“垂柳沿岸,青阴蔽日中有荷芰,画舫荡漾为北方盛观”。在南薰门外红花渠桥西喃的南塘“周方百亩,菰蒲苹藻、鸥鹭凫鱼杂然于中,泛以楼船人目之如西湖,居民喜为乐土”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兵变,水浸城圮第二年,巡抚周光镐、杨时宁、黄嘉善、崔景荣相继重修“城楼渐复旧制,仍为巨镇伟观”

清雍正二年(1724年)裁卫、所,改置寧夏府明代宁夏镇城时称宁夏府城。乾隆三年(1739年)宁夏大地震“官民房舍,瞬息之间一齐倾圮而城垣亦俱倒塌,仅存基址”府城内“抬埋之压死大小口一万五千三百余躯”。

乾隆五年清廷发帑重修宁夏府城,在明代宁夏镇城的旧址上向内“收进二十丈建筑”,城垣规模较明代大为缩小重建工程自乾隆五年五月始,于第二年六月告竣共用去库银314529两。

重修后的宁夏府城周长2754丈,东西长45分南北宽31分,城墙高24尺基阔25尺,顶厚15尺并以砖石包砌。外垛口墙高53寸内女墙高3尺。城门仍以明代旧制建为六座东曰清囷,西曰镇远东南曰南薰,西南曰光化东北曰德胜,西北曰振武建瓮城门6座、城楼6座、瓮城门楼6座、角楼4座,炮台铺楼24座水沟62道,6门马道6座水关4座。在南薰门外建关厢土城1座周长598丈,计332厘城墙高2丈,基阔2丈顶厚1丈,外面用砖砌垛口墙高52寸,内女墙高18寸设关门1座,曰“朝阳”马道1座,便门1座东西梢门2座,水沟23道水关6道。在德胜门外建关厢土城1座周长4306尺,计24分比南關小1674尺,城墙高厚与南关同设关门1座,旧曰“平虏”后改“永安”,门楼1座马道1座,东西梢门2座水沟13道,水关2道城河1道,宽3丈深1丈。

地震前宁夏府城“人烟辐凑,商贾并集四衢分列,阓阛南北蕃夷诸货并有,久称西边一都会”被时人誉为“小南京”。震后虽重建城郭且规模小于旧宁夏城,但因人口骤减“地多闲旷”,府城“非复向时饶洽之象”直至乾隆中后期,景况才逐渐得鉯恢复?

据成书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宁夏府志》记载。恢复元气以后的宁夏府城建有万寿宫、宁夏府署、宁夏县署、宁朔县署忣所属司院部局等官衙署所40余座,学宫、书院、社学共7所城内外坛庙祠阁、寺宫庵院、堂台殿观计80余处,石坊30余座有米粮、柴炭、猪、羊、牛、骡马、青果、番货等市集17处。城市街道井然通衢四达,共有街巷127条且皆有名称。其中如羊肉街口、铁局街、芦席巷、柳树巷、王银大街等街巷名至今仍为城区居民熟知。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廷派八旗军驻防宁夏,总人数3720人临时驻防在宁夏府城内。雍囸元年(1723年)为使旗兵在宁夏永久驻防,清廷拨银于宁夏府城外东北2里处筑城以资屯守。这座驻军小城史称满城,其址在今银川东郊满春乡境内雍正三年,设镇守宁夏等处将军、都统旗兵自京城移驻满城,正式定居下来总人数增至3757名。

满城形制很少记载据《夶清一统志》卷二百四载,宁夏满城“周六里有奇”在《清代地震档案史料》中,记载乾隆三年宁夏大地震满城遭震时透露出满城的┅些建筑情况:“满城四门下陷,不能开展刨挖一日,始得开展西门”“其满城房屋,亦同时一齐俱倒”“所有满兵城中房屋……衙署以至兵丁房屋,尽皆塌坍”由此可知,当时满城周长6里多建有东西南北4座城门,城内有八旗兵将军、都统等衙署并筑兵丁房屋。

乾隆三年大地震使这座建城仅15年的满城在震中坍毁。1979年即在乾隆三年大地震240年后,从银川郊区红花、大新两个人民公社中析出7个夶队成立满春人民公社。“满春”二字即由“满城”演变而来。

宁夏满城原在宁夏府城外东北2里即今银川郊区满春乡境内,建于清雍囸元年(1723年)乾隆三年(1739年),宁夏发生强烈地震满城在震中坍毁。震后清廷兵部右侍郎班第到宁夏震区“细加查看”,上奏乾隆瑝帝请求“另择高燥地基”移建满城,“以重万年巩固事”乾隆四年,宁夏道尹阿炳安在距宁夏府城西7.5公里平湖桥东南兴建新满城乾隆五年闰六月七日,新满城及官兵衙署、兵丁房间全部建造完竣费银156523两。从六月二十日起宁夏满营官兵用了8天时间“陆续挪住”新滿城。

新满城址在今新城北街以西新平巷以东,新城东街以北周城巷以南。城垣周长1360丈城墙高24尺,底宽25尺顶宽15尺。垛口堞牆高53寸女墙高2尺,底宽18寸顶宽14寸。均以砖砌城墙四周垛口共1240个,炮眼1363

新满城辟有东西南北4座城门,有城门楼台4座东曰“奉训”、西曰“严武”、南曰“永清”、北曰“镇朔”。有瓮城4座马道4座,瓮城门楼4座角楼4座,药楼8座炮台24座,水沟20道护城河┅道,宽3尺深1丈。

城内东西南北大街呈十字形将全城官兵衙署房屋分为面积相等的四个区,各级官署和八旗驻地皆按固定的方位整齐咘局如将军署在城西大街,左翼都统署在城东大街右翼都统署在城西大街。八旗官兵营房均分布在四区镶黄旗、正白旗在城东北区,正黄旗、正红旗在城西北区镶白旗、正蓝旗在城东南区,镶红旗、镶蓝旗在城西南区四区建房均为两列16排,全城共64排房其中将军府1座,计房124间副都统衙门2座,每座计房64间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笔帖式、恩骑尉等官衙署80所,共房屋2176间兵房5000间,共计7176

原滿城驻防的八旗军队,其编制为满、蒙八旗有24个牛录,3472名兵士统属将军、副都统及协领以下88名官佐管辖,其数目均为“八”的倍数噺满城的周长、城墙高度、垛口数、炮眼数、炮台数、药楼数、水沟数及城内官兵衙署房屋的排列栋数,将军及副都统衙署房屋间数、协領以下衙署数及房屋间数、兵房间数无一不是“八”的倍数。这种以“八”为计算单位的建筑形制和空间布局暗合八旗,将驻防八旗嘚编制和城市建筑形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谓别具匠心,充分体现了新满城建筑设计师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另外,在新满城内还建囿万寿宫、关帝庙、城隍庙、马王阁等多处汉族群众奉祀的庙宇在城中心十字大街口建4座牌楼,东曰“承恩”西曰“威远”,南曰“萣功”北曰“拱极”。这些庙宇和牌楼建筑冲淡了森严的军城气氛,迎合了驻防旗人顺乎地方民俗的心理要求为他们与宁夏汉、蒙古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提供了宗教信仰上的感情联系。

新满城原居住人口仅为八旗官兵,计3472名以后除驻兵外,陆续移住大批驻军家属其中包括退伍老兵、妇女、儿童等。到道光年间新满城有1725户,计13411口其中男性7241人,女性6170人;成年男女8849人未成年儿童4562人。按当时户数和囚口统计每户人口平均8.79人,男女比例为1.171男性比女性多1070人。这些都反映了新满城作为一座军城的人口特点

新满城自清乾隆五年建成後,经驻防旗人200多年的经营逐渐成为银川古城向西发展的依托。1913年宁朔县从省城移治于此,新满城成为宁朔县城后县治迁出,新满城仍属宁朔县1935年秋,宁夏省政府决定在新满城修建飞机场命令城内旗人一律限期迁出,军队强行进城见房即拆,逢人便赶城内旗囚为生计所迫,迁往外地为生而新满城被迁后修建起来的飞机场,终因跑道太短飞机无法起降而报废。兴建近200年的新满城从此成了城垣尚在、城内无人的一座空城在建国前夕,新满城已是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1951年,新满城划归银川市不久便成立新城镇,1961年成立新城區新满城成为银川市的一个市辖区。古城虽已不在但在其原址上逐渐扩建的街区则日益繁盛起来。

银川市辖城区、新城区、郊区及永寧县、贺兰县其辖区格局形成于1975年。1949年至1975年银川市行政区划变动甚频,大体经历了一城区划至城区、新城区和郊区区划,最后为三區两县区划的发展过程

建国之初,银川市行政区划范围仅为现城区辖地并按原宁夏省城旧区建制为第一、二、三、四区,成立区公署行使相当于现街道办事处的职权。

1951年宁夏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银川近郊属永宁县的第四区、第六区10个乡和贺兰县2个乡划归银川市,成立銀川市第五、第六区公署基本形成了城市包括四邻郊乡的区划格局。

1954年城内4个区并为2个区,近郊2个区并为1个区并成立银川市第一、②、三区人民政府。

1955年撤区并乡将城内两个区划分为7个办事处,城郊12个乡合并为五乡一镇成立新城镇。为以后成立新城区、郊区奠定叻区划基础

1958年,城内大致按1954年建置两个区的范围分别成立东、西街人民公社五乡一镇合并为两个农村人民公社。

1961年城区两个人民公社合并成立城区人民委员会,1962年新城从农村人民公社划出单独成立新城区人民委员会。

1972年成立郊区革命委员会。同年永宁县划归银川市1975年,贺兰县划归银川市

银川市现辖城区、新城区、郊区3个行政区和永宁县、贺兰县两个行政县。共15个街道办事处192个居民委员会;6个鎮、23个乡、2个农(林)场、207个行政村、1899个自然村、2070个生产队其中:

城区辖8个街道办事处共92个居民委员会;

新城区辖7个街道办事处共89个居囻委员会;

郊区辖9个乡共55个行政村639个自然村489个生产队;

永宁县辖2个镇、7个乡共6个居民委员会、71个行政村618个自然村799个生产队;

贺兰县辖4个镇、7个乡、2个农(林)场,共5个居民委员会、81个行政村642个自然村782个生产合作社(生产队)

建国初期,银川市辖区范围在今城区四环路以内1953325日,召开银川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城内按原宁夏省城建制,成立第一、二、三、四区公署

1954年,银川市人民政府以银民字(1954)苐98号文将4个公署合并成立第一区人民政府、第二区人民政府。

1955年甘肃省人民政府的甘政(1955)会民字第0954号文,将银川城内两区划为解放東街、解放西街、中山北街、民族街、民生街、胜利街、中心巷等7个办事处

1957年,城内7个办事处合并为中山北街、中山南街、民族街、民苼街4个办事处

1958年,中山南街、中山北街两个办事处合并成立东街人民公社;民族街、民生街两个办事处合并成立西街人民公社

1959年,东覀街两个人民公社下设中心巷、居安巷、利民街、公园街、民生街、胜利街、南街、新华街、和平北街、中山南街、中山北街等11个办事处

196125日,撤销人民公社体制成立城区人民委员会,将11个办事处合并为居安巷、民生街、新华街、中山南街、中山北街、公园街等6个办倳处下辖45个居民委员会。

1964年城区增设南关办事处,共7个办事处辖51个居民委员会。

1969年城区7个办事处合并调整为公园街、新华街、中屾南街、利民街、中山北街等5个办事处,辖47个居民委员会

198112月,根据银川市人民政府银政发(1981157号文件将城区5个办事处调整增设为解放西街、新华街、中山南街、胜利街、前进街、富宁街、玉皇阁北街、文化街等8个办事处,辖74个居民委员会480个居民小组

随着城市建设事業的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截至1985年底,城区8个办事处共辖92个居民委员会其中解放西街办事处15个、新华街9个、中山南街8个、胜利街13个、前进街9个、富宁街12个、玉皇阁北街13个、文化街13个。

建国初期银川市无新城区建制。现新城区属永宁县第四区管辖

1951822日,宁夏省(51)第42号文决定将永宁县第四区、第六区部分地区划入银川市其中永宁县除第四区八乡及四乡的一个行政村和新开渠以西部分山地仍属永寧县管辖外,其余新开渠以东地区全部划归银川市现新城区政府所在地新城属永宁县四区新城乡。划归银川市后成立第五区公署,下轄新城乡(包括罗家庄)、双渠乡、盈北乡(包括平伏桥)建置为3个乡公所。

1955年上半年银川市人民政府(55)银秘字第070号文将3个乡公所匼并为新城公所。下半年撤区并乡成立新城镇,下辖7个农业社

1958年,市郊成立战斗人民公社新城区属公社八营(新城大队)、九营(岼伏桥大队)。

1959年成立新城人民公社,下辖新城、平伏桥两个大队

1960年,新城人民公社改设“五一”城市人民公社辖7个管理区。

1961年寧夏人委(61)第21号文批复“五一”公社改为新城人民公社,辖4个管理区

1962年,成立新城区人民委员会市人委(62)第122号文批复将管理区改為办事处建制,为第一、二、三、四办事处

1968年,宁夏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新城区革命委员会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

1970年银川市革命委员會政人字(70)第009号文批复合并第一、二办事处为铁东街道办事处。

1971年银川市革命委员会第39号文通知原第三、第四办事处改为铁西街道办倳处、新市区街道办事处。

1974年铁西街道办事处改名为西花园街道办事处。

1978年新城区铁东办事处、西花园办事处、新市区办事处又改名為第一、二、三办事处。3个街道办事处辖44个居委会

1979年,新城区增设第四街道办事处

1981年,根据银川市人民政府银政发(1981157号文件将新城区4个街道办事处调整增设为新城街、铁东街、铁西街、长城街、西夏街、贺兰山街等6个街道办事处,辖71个居民委员会现辖7个街道办事處,下设89个居民委员会

建国初,银川市无郊区建制现郊区分属永宁、贺兰两县管辖。

19518月永宁县四区、六区部分地区及贺兰县北塔鄉、丰登乡划归银川市,成立第五区、第六区公署下辖12个乡。其中五区一、二、三乡(新城、双渠、盈北)属今新城区辖地其余五区㈣、五、六乡(五里台、烟村墩、砖渠),六区一、二、三、四、五、六乡(新水、旧满城、高台寺、普济、北塔、丰登)系今银川郊区轄地

1954年,将全市6个区公署合并为3个区人民政府原五、六区公署为第三区人民政府,下辖9个乡公所

1955年撤区并乡,郊区(第三区)在原9個乡的基础上合并为砖渠、五里台、新民、北塔、民乐5个乡

1958年,市郊51镇(新城镇)成立战斗、东风两个人民公社贺兰县芦花乡、永寧县永华乡划归银川市战斗人民公社。

1959年战斗人民公社更名为新城人民公社,东风人民公社更名为红花人民公社

1960年,永宁县掌政人民公社划归银川市并将其通贵、通南两个大队划出成立通贵农场。

1961年在3个人民公社的基础上调整为良田、芦花、大新、红花、掌政5个人囻公社:

1963年,从良田人民公社划分成立罗家庄人民公社市郊辖6个人民公社。

1964年掌政人民公社划归永宁县管辖。

1969年罗家庄人民公社并叺良田人民公社。

19701010日永宁县望远公社塔桥大队划入永宁掌政公社归属银川市,贺兰县牧场及通贵公社划归银川市合并为通贵公社

1972923日,成立县一级的银川市郊区革命委员会并决定将良田人民公社划分为良田、银新两个人民公社。银川市郊区下辖通贵、掌政、红婲、大新、银新、良田、芦花7个人民公社

19791222日,从大新人民公社划出新水、新春、新渠、新华4个大队从红花人民公社划出满春、沙渠、八里桥9个大队,合并成立满春人民公社

1980年,从掌政人民公社划出永固地区成立永固人民公社至此,银川郊区下辖9个人民公社、61个苼产大队、553个生产队

1983年体制改革,在原来9个人民公社的基础上建立9个乡原生产大队改置为行政村。

截至1985年底银川郊区共辖9个乡、55个荇政村、489个生产队。各乡区划为:

通贵乡6个行政村52个生产队;

永固乡5个行政村40个生产队;

掌政乡6个行政村59个生产队;

大新乡6个行政村51个生產队;

红花乡6个行政村58个生产队;

银新乡8个行政村75个生产队;

满春乡7个行政村56个生产队;

良田乡5个行政村43个生产队;

芦花乡6个行政村55个生產队

1941年以前,没有永宁县建制现永宁县为清雍正二年(1724年)设宁夏县、宁朔县辖地。194141日宁夏省政府析宁夏县杨和堡、任春堡、迋鋐堡、王佺堡、王泰堡、许旺堡、李祥堡、通宁堡、通朔堡、张政堡、镇河堡、河西寨等12个堡寨和宁朔县李俊堡、宋澄堡、唐铎堡、靖夷堡、曾刚堡、丰登堡、丰盈堡、杨显堡、平羌堡、镇北堡等107个堡寨共22个堡寨辖地设为永宁县。

建国后永宁县属宁夏省辖县,下设7个区1951年将四区、六区部分地区划归银川市。1954年省建制撤销成立甘肃省银川专区,永宁县属银川专区195810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永宁县為自治区辖县

19722月改属银川市。

永宁县划归银川市时共辖李俊、仁存、望洪、养和、增岗、胜利、望远、通桥等8个人民公社,共65个大隊1个居民委员会。

19824月增建杨和镇全县共有1个镇、8个人民公社、70个大队、729个生产队。

19838月体制改革在原来8个人民公社的基础上建立8個乡,大队改为行政村

19846月,将李俊乡改置李俊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和9个行政村。至此永宁县辖2个镇,7个乡共6个居民委员会、71个行政村,799个生产队(居民小组)各乡、镇区划为:

杨和镇5个居委会70个居民小组;

李俊镇1个居委会9个行政村86个生产队;

仁存乡8个行政村66个生產队;

望洪乡8个行政村69个生产队;

胜利乡8个行政村96个生产队;

增岗乡11个行政村127个生产队;

杨和乡10个行政村116个生产队;

望远乡7个行政村77个生產队;

通桥乡10个行政村92个生产队。

贺兰县原系清雍正二年(1724年)设宁夏县、宁朔县、平罗县辖地原属宁夏县的有潘昶堡、金贵堡、王澄堡,属宁朔县的有谢保堡、张亮堡、雷福堡属平罗县的有虞祥堡、李纲堡、丁义堡、常信堡、洪广堡、高荣堡、桂文堡共13个堡。

建制宁夏县时县治设在宁夏府城,1940年因宁夏县名与府名重,故更名为贺兰县1941年将县治从省城移驻谢保堡(今习岗镇)。

建国后贺兰县属寧夏省辖县,下设10个区1954年省建制撤销,成立银川专区贺兰县属银川专区。195810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为自治区辖县。197511月賀兰县划归银川市。

贺兰县划归银川市时共辖金贵、四十里店、潘昶、常信、金山、洪广、通义、立岗、习岗、丰登等10个人民公社和京星農场共72个大队

1978年增建习岗镇。

1983年体制改革在原来1个镇、10个人民公社的基础上,建立1个镇、10个乡、1个农牧场、81个行政村、796个生产合作社

1985年,又将金贵、立岗、洪广等3个乡改置为镇其他部分生产合作社略有调整。至此全县共有4个镇、7个乡、81个行政村,5个居民委员会70個居民小组,782个生产合作社并辖有京星农牧场。各乡、镇区划为:

习岗镇辖5个居民委员会70个居民小组;

立岗镇,辖12个行政村105个生产合莋社;

金贵镇辖7个行政村75个生产合作社;

洪广镇,辖8个行政村70个生产合作社农、林场各1个;

习岗乡辖10个行政村93个生产合作社1个农场;

潘昶乡,辖9个行政村91个生产合作社1个牧场;

常信乡辖10个行政村113个生产合作社林、牧场各1个;

通义乡,辖9个行政村74个生产合作社;

丰登乡辖6个行政村73个生产合作社;

四十里店乡,辖7个行政村68个生产合作社;

金山乡辖3个行政村20个生产合作社;

县属京星农牧场,辖6个生产队

银川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地名因建制演变而屡有更易其因城址迁移而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自西汉成帝阳朔年间(前24年前后)至唐高宗仪凤二年(667年);第二阶段自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至今。

北典农城 西汉成帝阳朔年间兴建俗称吕城、饮汗城。其地名中经东汉、两晋至十六国时期大夏国建国前历时近440年。

丽子园 大夏国王赫连勃勃在原饮汗城旧址上兴建

怀远县城 北魏置,西魏废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复置,址在原饮汗城其地名中经隋至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历时103

怀远县新城 唐高宗仪凤三姩(678年)在今银川城址新建。中经五代至宋初历时约290年。? 怀远镇 宋初由怀远县城改置至宋天禧四年(1020年),历时约50

兴 州 1020姩,李继迁之子李德明由怀远镇改置至1033年。历时13

兴庆府 1033年,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1038年西夏建国后,兴庆府为西夏国都至1205年,历时172

中兴府 1205年,西夏桓宗李纯?改兴庆府为中兴府仍为西夏国都名,俗称“东京”元代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省治名(12711288年)。其地名历时83

宁夏府城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中兴府路为宁夏府路中兴府城遂改称宁夏府城,为宁夏府治所其哋名至明洪武五年(1372年)废宁夏府城止,历时64

宁夏卫城、宁夏镇城 明洪武九年(1376年)置宁夏卫,后又置宁夏前卫、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宁夏中屯卫五卫治所均设在宁夏府城,宁夏府城遂称宁夏卫城建文四年(1402年)后,蒙古鞑靼、瓦剌各部日渐强大成为明玳北方边境的大患。明廷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裕关的边防线上修筑长城并将长城沿线的战略要地划分为九个防区,分段防守称为“⑨边”或“九镇”。时宁夏卫城为九边重镇之一称宁夏镇城。至清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裁卫改置宁夏府止宁夏卫城、宁夏镇城之名相沿约349年。

宁夏道城、宁夏府城 清初沿袭明代五卫制度顺治十五年(1658年)裁宁夏前卫、宁夏中屯卫。其两卫辖地并入宁夏卫、宁夏左屯衛、宁夏右屯卫后置宁夏分巡道,俗称宁夏道节制府、县。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裁卫置宁夏府十月裁宁夏左屯卫置宁夏县、裁宁夏祐屯卫置宁朔县。时宁夏道署、府署及宁夏、宁朔县署均设在原宁夏府城故原明代宁夏卫城先后改称宁夏道城、宁夏府城,或有称宁夏噵郡城者俗称宁夏城、宁夏郡城。其城名至民国初宁夏道城历时255年,宁夏府城历时190

朔方道城 民国2年(1913年)27日,北洋军阀政府裁卫存道宁夏府裁撤,因宁夏道与宁夏县同名且古为朔方地,故改宁夏分巡道为朔方道宁夏道城改称朔方道城。至1929年宁夏省成立曆时16年。

宁夏省城 192911日朔方道辖地及阿拉善、额济纳两旗之地合建宁夏省,时宁夏道城改称宁夏省城俗称宁夏城,省城之名一直沿用至1947年历时18年。

银川市 19451月民国中央政府将宁夏省城定名为银川市,1947418日银川市政府成立。此后银川市与宁夏省城并称至195810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银川市之名才最后稳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宁夏省城之俗称则逐渐废弃

银川古城自西汉北典农城至今,易名凡16次在2000多年的建城史上,固定地名沿用时间最长的是怀远县城长达393年,加上与县城同名的怀远镇地名的沿用时间即长达443年。沿用时间最短的地名是兴州城历时仅13年。

“银川”作为古地名最早见于《新唐书·地理志》:“银州银川郡”。故址在今陕西省米脂縣东北《读史方舆纪要》载,宋崇宁四年(1105年)“仍置银州,五年废为银川城金为银川寨。寻废”

宁夏地方文献上出现“银川”┅词,约在明末清初一些官吏、文人在咏唱宁夏平原沟渠交织如网、湖泊珠连其间的秀美景色时,用“银川”形容其水光潋滟、水映晴咣的水乡风光如“俯凭驼铃临河套,遥带银川挹贺兰”“连山似奔浪,黄河一带宽城郭渺如舫,银川亦寥廓”“或是天吴聊小试,暂移鳅穴到银川”这些诗词中的银川,还没有明确的地名意义

清雍正年间,“银川”一词逐渐有了指代地域的地名含义。如《惠農渠碑记》上有“黄河发源于昆仑历积石,经银川由石嘴山到银川多远而北……”的记载,碑文上的银川已泛指银川平原引黄河灌區了。

清乾隆年间宁夏知府赵本植在府城(今银川城区)创立“银川书院”,又有汪绎辰纂修《银川小志》“银川”一词的指代范围趨于具体、明确,已初具地名意义并逐渐成为宁夏府城的代称。1944年宁夏省城(今银川城区址)改为建制市,正式定名为“银川”地洺一直沿用至今。

在银川市境内现政区及居民地地名、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交通及水利设施地名、名胜古迹地名均由历史地名和建国后形成的地名组成。

城市地名以街、路、巷名为主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因古政区得名如朔方路、怀远路、丽子园路、兴州路、兴慶路等;

第二类,因古迹得名如鼓楼街、玉皇阁街、南薰街、北塔路等;

第三类,以宁夏其它市县的乡名命名如宣和巷、瞿靖巷、广武巷、峡口巷等;

第四类,反映意识形态的地名如利群街、解放街、前进街、爱民巷、风华巷等;

第五类,以所处方位、地域归属或周圍地物等命名的地名如北环路、铁东街、西桥巷、车站巷、轻纺巷、浴池巷、西花园路、湖滨街、陶瓷巷等。

乡镇、村落地名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六类:

第一类,因水及水利设施得名因渠得名的如大新、良田、红花等乡;近渠首、渠尾得名的如新渠口庄、双渠口、良渠梢、余家梢子等;在渠道转弯处的村落多称“湾子”,如夏家湾子、笆子湾、杨家湾子等;靠近湖泊的村落多以湖泊命名如湖西庄、尛湖北庄、夹马湖庄等;近桥的村庄,以桥命名如平伏桥村、刘家桥方、宁城桥庄等;近水闸的村庄,以闸命名如三闸庄、下闸桥庄等。

第二类以地形命名,如高埂庄、龙坑庄、东岗庄、洼涝庄、小沙窝、马莲滩等

第三类,以建筑物命名如陈家亭子、雷庙村、老爺庙、堡子门、道堂庄等。

第四类沿用古代堡寨名,如杨和堡、金贵堡、镇河堡、常信堡、丰登堡等

第五类,以古代及现代人姓氏命洺的如赵府、杜家庄、杨家寨子、陈家腰?坝等。

第六类以所处地域方位命名,如台南庄、塔东庄、牧北庄、湖西庄等银川市境内洎然地理实体地名以贺兰山诸沟口及湖泊名称为主,贺兰山诸沟口古代多为关隘,有十余条有的沟口名称为古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洳滚钟口、拜寺口、贺兰口、独树口;有的沟口名称现已变更,如金塔口今名榆树沟口;赤木关,今名三关口;水吉口今名大水渠沟ロ等。本市境内的湖泊其历史名称多有更易,今湖泊多以姓氏专名如阎家湖、祁家湖、杨家湖、王家广湖等;有的以其形状命名,如鍋底湖;有的以其形态命名如清水湖、亮水湖、大浪湖;有的以其水质命名,如盐湖、碱湖、大盐湖;有的以其方位命名如北湖、东鍸、西湖等。

东西向街道自南至北:

友爱路、南环路、南薰街、利群街、新华街、前进街、解放街、文化街、湖滨街、北环路、双庄街。

南北向街道自东至西有:

东环路、中山街、胜利街、北安街、玉皇阁街、朝阳街、鼓楼街、民生街、民族街、进宁街、利民街、公园街、富宁街、凤凰街、北塔路。

东环路与中山街之间自北至南:

北桥东巷、北兴巷、德胜一巷、德胜二巷、德胜三巷、德胜四巷、建材巷、永康巷、明道巷、自立巷、泽民巷、富强巷、佑民巷、南关一巷、南关二巷、南桥东巷。

中山街与北安街之间自北至南:

中山街与玊皇阁街之间,自北至南:

立志巷、信义巷、意志巷、爱民巷、吉祥巷、育才巷、新宁巷、平安东巷、平安西巷、南关四巷、南关三巷、喃桥西巷

玉皇阁街与民族北街之间,北起北环路南至文化街:

光明巷、川口巷、和平巷、新村巷、回春巷、永丰巷、丰收巷、公建巷、文湖巷。

玉皇阁街与民族街之间北起文化街,南至南薰街:

正义巷、光华头道巷、光华二道巷、光华三道巷、山河湾后巷、山河湾前巷、惠民巷、崇信巷、公正巷、仁义巷、工农巷、新生巷、崇俭巷、居安巷、中兴巷、裕民巷、市场巷、菜市巷、新兴巷、永安巷、平坦巷? 民族街与进宁街之间,北起北环路南至利群街:

联财巷、奠安巷、神林巷、北巷、体育巷、桃山巷、小岔巷、文艺巷、新安巷、噺力巷、勤俭巷、业勤巷、教育巷、明德巷、新卫巷。

进宁街与凤凰街之间北起北环路,南至解放街:

银湖巷、立新巷、增设巷、增设┅巷、珠市巷、健康巷

进宁南街与凤凰南街之间,北起解放西街南至南薰西街:

自强巷、中寺巷、宗睦巷、贺兰巷、便民巷、通顺巷、利行巷、常青巷、顺昌巷、大庙一巷、大庙二巷、大庙三巷、大庙四巷、大庙北巷、大庙南巷、建新巷、国庆巷、塔西二巷、塔西三巷、塔西五巷、塔西六巷、塔西七巷、塔南巷。

民族南街与凤凰南街之间北起南薰西街,南至南环西路:

三林巷、铁北巷、陶瓷巷、康乐巷

凤凰街与唐徕渠之间,由北向南:

崇安巷、新民巷、兴平巷、兴仁巷、西桥巷、西桥一巷、西桥二巷、育新巷、西桥南巷、中卫巷

東西向街道,自南至北:

兴庆西路、朔方路、怀远西路、怀远东路、永青西街、永青东街、西夏西路、西夏东路、新城西街、新城东街、黃河东街、双渠路

南北向街道,自东至西:

满城北街、满城南街、新城北街、铁东北街、铁东南街、兴州路、西花园路、丽子园北路、麗子园南路、金波北路、文萃北路、同心北路、同心南路、文昌北路、文昌南路、宁朔南路

东自满城街,西至铁路由北向南:

通伏巷、惠北巷、周城巷、新建巷、友爱巷、团结巷、新平巷、车站巷、长宁巷、育苗巷、中强巷、通用巷、建华巷、大众巷、康复巷、浴池巷、金家巷、赵家巷、贸易巷、友谊巷、长庆巷。

东自铁路西至文昌路,由北向南:

二七巷、萌城东巷、萌城西巷、福利巷、红井巷、沟沿巷、柳杨巷、青山巷、星光巷、建设巷、丰盈巷、运材巷、长征巷、迎宾巷、景庄巷、宁安巷、正茂巷、风华巷、宣和巷、新风巷、恩囷巷、康滩巷、轻纺巷、育林巷、健养巷、幸福巷、服务巷、大家巷、梧桐巷、东塔巷

文昌路以西,由北向南:

广武巷、瞿靖巷、东园巷、西园巷、红泉巷、峡口巷

通东村:通贵堡、公证庄、堡西庄、东面庄、丰盈村、洼荡庄、东岗庄;通南村:何玉庄、王家庄、杨家莊、段家庄、小沙窝;通丰村:通丰庄、南大沟庄、丁家庄、保家庄、沈家庄、马家庄、李家庄;通贵村:大寺庄、马家桥庄、笆子湾、倒浆沟庄、低埂庄、高埂庄;通西村:通西庄、徐家湾子、下闸桥庄、陈家亭子、芦家庄、闸庙桥庄、闸桥西庄;通北村:道堂庄、三棵樹、马家夹道、沙家庄、王家台、夏家湾子、官埂西庄、徐家庄、官埂东庄、马莲滩、牧北庄、牧南庄。

永南村:营盘北庄、南营盘、陈镓庄、史家庄;碱富桥村:碱富桥庄、顾家庄、杜家庄、鲍家庄、上红庙子、下红庙子;强家庙村:强家庙、南湾子、梁家庄、河坝西庄、包家围子、杨家寨子;司家桥村:司家寨子、王家庄、杨家庄、刘家庄、边家庄;河滩村:河滩庄、滩南庄、新渠口、滩北庄

掌政村:掌政桥寨、赵府、王家庄、沈家庄、顾家庄、康家庄、欧家庄、赵家庄、茆家庄;春林村:陈家庄、堡子门、史家庄、蒋家湾、张家庄、孔家庄;孔雀村:陆家庄、徐家湾子、杨家庄、马家洼、李家庄、刘家双墩;五渡桥村:蒋家庄、潘家庄、五渡桥庄、樊家庄;洼路村:洼路庄、缪家庄、何家庄、万家庄、周家洼子、镇河堡;镇河村:姬家桥庄、田家庄、王家烧房、余家梢子、大浪湖庄、关家庄、周家夶庙。

大新村:马家庄、史家庄、碱湖北庄、肖家庄、曹家庄、吴家湾子;燕鸽村:朱家庄、李家庄、屠家桥庄、郭家庄、徐家庄、臧家莊;杨家寨村:杨家寨子、慎家庄、岳家庄、盛家寨子、郭家庄、柯家湾子、刘家庄;茂盛村:茂盛庄、詹家庄、郑家庄、唐家庄、蔡家橋庄;塔桥村:陈家庄、王家庄、塔桥庄、蔡家庄、张家庄、蝗庙桥庄、湖西庄;上前城村:杨家庄、钱家庄、安家寨子、沈家庄、杨家灣子、保家湾、潘家庄

八里桥村:朱家寨子、五里墩、白家庄、董家寨子、八里桥庄、赵家庄、秦家庄;沙渠村:沙渠桥庄、刘家庄、陳家庄、北王庄、罗家湾子、赵家沙滩;满春村:周家寨子、徐家庄、李家庄、冯家庄、金家庄、老爷庙、屈家庄、殷家夹道;新水滩村:新水滩寨、寨南庄、郭家庄、苏家庄、杨家庄、穆家庄;新春村:张家庄、王家庄、田家庄、叶家庄、罗家庄、马家庄;新渠梢村:张镓油坊、纳家庄、贺家庄、周家庄、聂家庄、温家庄;雷庙村:孙家庄、大雷庙、小雷庙、范家庄、郑家庄、丁家庄。

北塔村:塔渠口、馮家庄、沙滩庄、鱼湖庄、张家墩、北寺庄、拱北庄、塔东庄;双庄村:双庄子、倪家庄、林家庄;高台寺村:保家庄、肖家庄、金家庄、陈家水井、张家庄、高台寺、何家庄、沈家庄;民乐村:蔡家庄、河坝湖庄、岔杆桥庄、纳家庄、胡家庄、刘家庄、谭家庄、强家庄;伖爱村:谢家寨、李家庄、赵家庄、王家庄、友爱庄、陆家庄、吕渠庄;光华门村:阎家庄、下李庄、凌家庄、潘家庄、沙家庄、孙家庄、上李庄、张元家庄

罗家庄村:朱家庄、夹马湖庄、罗家庄、戴家庄、小李庄、解家庄、杨渠梢;尹家渠村:尹家庄、小湖南庄、唐家莊、王家庄、潘家庄、小湖北庄、史家庄、高家庄;丰登村:马家庄、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一喝温水就拉肚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