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月下说的话,灯火能听懂吗,背影逃不出断桥窗纱一体,看醉满树桃花,悄悄滴下的泪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冬之苍月的其它豆列
······回忆歌手宋小冬
他叫宋小冬,是位酒吧歌手,他也做原创音乐,但是没什么名,也没出版过。实际上他叫,只是,在我见到他的时候,我以为他叫宋小冬,于是他就被我“小冬”了。2011年的大年初八,我收到了宋小冬的短信,“哥们过年好啊,我是民谣歌手宋晓冬,我没在北京....”
。恍然间,一年多前他在舞台上的样子又浮现了。2009年底我在北京五道口的13Club和朋友相聚,那是一个星期三。小冬在舞台上很娴熟地弹着他的尼龙弦吉他,熟悉的和弦套路下是有着小冬特色的挂音,演唱里有着时髦大众的调也有抒发个人的腔。在几杯啤酒后,我和朋友邀请小冬来和我们聊天。几天后,我完成了一期民歌笔记电台节目,内容就是小冬的歌和故事。
我的很多朋友说,非常喜欢这期节目,原因是“他说了一些真心话”。来听听他说了什么:
刚开始和他们(周云蓬、小河他们)演的时候非常不习惯。他们真是太有个性了,他们像拳头;我就像个绣花的人,城市里的小儿歌手儿呗。
我是来自城市的孩子,[成长条件]相对要优越一些,从小到大,没吃过苦。没有那种生活经历,我没去过高山上,田野里。写的歌,肯定在个性上要‘差’一些…其实写歌对于一个城市人来说,没有什么来历,就是随性很随意就出来了。
我写这首《山茶花》,写的就是我自己。就是无所谓:你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你就自己享受你自己,你就在山里自己开着......我觉着,这是我写得最漂亮的一首歌曲。
你毕竟已经不是20几岁的小孩,20多岁你可以无所谓,而30多岁,你甚至要做好不做音乐的打算......生存容易,但是我们这个时代要的是生活质量。
宋小冬的临时住所是在北京石景山区一个院子里,不大的屋子乱乱的,象是典型男人的居室,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浴室,却有一只猫、一架电子琴、两把吉他。在这里,我和他聊了一个下午。小冬是个很健谈的人,说话也很实在。他说音乐时,基本上只说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音乐感受,很少聊偶像、理论、经典。同时,作为一个生活在行业最底层的酒吧歌手(同时也是原创音乐人),他几乎不抱怨这个圈子,也丝毫没有自暴自弃式的颓废,仍然让人觉得他充满着希望,也并非那种苛求成名的感觉,只是希冀着把温暖的音乐送给亲人,也要对得起自己过往的努力。
节目刚做出来的时候,没有多少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有越来越多朋友和我提起宋小冬,他们告诉我没事儿就会翻出这期节目来听。还有的做音乐的朋友私下里还翻唱小冬的《别离》和《山茶花》。这些歌曲很好听。《别离》被很多人称为“二人转+中国风”;《山茶花》是小冬自传式的歌曲,诗意中挂出了他的淡淡的忧伤和骄傲;《小狗狗》写的是小冬的哈尔滨家的狗,谢谢它陪伴着妈妈;《为你唱歌》献给的是去世的父亲,用歌声,而不是名利,为他送行;《过往》是一首失恋的歌谣,相别爱人于歌中,溶解生活的琐碎和埋怨。
小冬的音乐让人觉得很舒服、自然。如他所说,他不是个有很多曲折经历的人,他也没必要去用落魄才子的形象来装饰音乐。相比很多人刻意用奇异的元素来突显音乐的个性,小冬的音乐更突出了它的整体感。这是一种语言表达和音乐之间的契合,让人觉得:它们就是宋小冬的音乐,而不是别的什么什么。
让人舒服的音乐加上一些真心话,足够是一期完美的节目了。这可能是我做得最好的一期节目。不过很可惜,
我去年不小心把一个数据盘误操作地格式化了,为小冬录的这些音乐的原文件都随着照片、文档、A片去了另一个世界。小冬的音乐,从此永远地和节目录音连在了一起,每次我想起他的音乐,我必要去电台页面上听听。这里是电台链接
http://ourfolk.net//1268/
别离(词曲:宋晓东)
风在月上说的话
灯火能听懂吗
杯影逃不出窗纱
看醉满树桃花
悄悄滴下的泪呀
开满了香罗帕
心里面藏着的她
问什么都不答
那年风不结雨茂如花
云霓茫茫天下
看不透失去,转眼繁华
只留几许白发
低吟吟去别,离声声呀
饮一杯酒作罢
愁思如云风,骤雨惊打
能是你的天涯
现在的小冬已经离开了北京,继续要在外地的酒吧唱歌挣钱。不知道小冬自己有没有再去录音,有没有实现他的录制EP的小小愿望。与此同时,我在一个合适的时候录下了他的音乐,这是缘分。更重要的是,还录下了那些包围着音乐的真心话。对小冬,我想做了一件好事,毕竟是份记录,如果他还没机会去录音,他完全可以给别人听这期节目;对我自己,我又认识了一个做音乐很好的普通人,是个收获。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灯火千门月下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