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的一等奖项链银娇后面那里是真的吗吗?

《项链》教学实录(全国一等奖)
时间:日下午
班级:杭州市第十四中学高二某班
(11月4日预习作业,11月5日上午收齐,部分同学的观点与姓名,做入课件中。)
班级&&&&&&&
姓名&&&&&&&&
根据我个人的阅读和理解,这是一篇关于&&&&&&&&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示意)莫泊桑的一篇小说。
师:其实看一下题目,我们就知道,所有的情节都围绕??什么展开?
生:项链。
师:非常好。整个情节分成四大板块,这里有四幅插图,我想请四位同学,各用一句话,来简要地概括它的内容。&
师:(示意)来,第一幅。
生:她向那个……她向她的朋友借项链。
生:(低头看书寻找)
众生:(低声)佛来思节夫人。
师:佛来思节夫人,是吗?她向朋友借项链,为了参加舞会。请坐。
(示意)后面,
生:(沉默)
师:对着镜子一声尖叫。
生:哦,她发现那串项链没了。
师:发现项链丢了,请坐。(示意往后)第三幅。
生:她去寻找项链。
师:她去寻找项链,寻找,然后试图要??啊,这里好像是在拖地板哎。
(众生笑)
师:在寻找项链吗?怎么说?
生:她在挣钱。
师:挣钱干嘛?
生:挣钱还项链。
师:哦,挣钱还债赔项链,是吗?很好,请坐。(示意)后面,最后一幅。
生:后来碰到那位朋友,得知真相。
师:得知真相,真相是什么?
生:那根项链只值五百法郎。
师:哇,只值五百法郎!原来是一根假项链,请坐!这就是这个故事的整个情节。围绕“项链”这个词语,我们其实用四个字就够了。
师:我们继续往后,(示意)来,后面那位同学。第一个情节,用哪一个字比较好?
师:借项链。非常好,请坐。(示意)继续往后。
师:丢项链。请坐。(示意往后)怎么说?
师:还项链,或者说是赔项链,是吗,很好。(示意)往前。最后,用个形容词吧。
生:惊讶。
师:惊讶,惊讶的项链?
生:不是。
师:惊讶,发现这根项链是??
生:假的。
师:很好。这就是整个小说的梗概,好,经过这样一周转之后,我们的主人公玛蒂尔德,她的外貌是否发生了变化?变了没有?
生:(齐声)变了。
师:真的,大变。&
师:我们有一位同学,傅学磊,他在读的时候,他说:这是一部关于“变化”的小说。真的发生变化了。那么,我要问,玛蒂尔德她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她起先是怎么样的?轮到谁了,(示意)你来说,起先玛蒂尔德的外貌是怎么样的?
生:一开始,她的外貌很年轻,很漂亮。
师:文中有更加具体的几句话吗?
生:有??美丽动人的姑娘。
师:还有吗?
生:(朗读)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师:你所朗读的这些,玛蒂尔德她都具备吗?
生:有部分具备。
师:哦,有,绝大部分都有。(示意)很好,请坐。后来的玛蒂尔德,变成了什么模样?(示意)来,前面一位同学来说一说。文中是怎么描写她的,朗读一下好吗?
生: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粗壮耐劳的妇女……
师:稍微大声一点,这样大家才能够听得见。
生: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粗壮耐劳的妇女了。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师:(示意)非常好,请坐。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头发乱,裙子胡乱系,手是通红的??成了这么一个人。外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那我要继续问,她的性格发生变化没有?有没有变?
生:(众低声)有。
师:变了没有,变了?
生:(众低声)没有。
师:没有?
生:(众低声)变了。(笑)
师:(笑)我们用一分钟时间,看书,从文中找出答案!独立思考,看一看,性格到底有没有变?
不讨论,不讨论……从文中找出依据,来断定她是否发生了性格上的变化。
(学生阅读思考4:15-4:45)
师:好,同桌两人,可以轻轻地交换一下意见。
(同桌讨论4:50-5:15)
师:好,谁来说一下,她的性格上,是否发生了变化?刚才有很多同学说“是的”,有的人说“她没有变”??这次请举手回答吧,或者你想说话,想回答问题,就看我一眼。
生:(举手)
师:哦,这位同学,你来说。
生:我觉得她没有变,因为最后文章说??于是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证明她觉得好像自己还这个项链,她觉得还是一种虚荣吧,她觉得我当初能够还给她。
师:哦,一种得意,是因为虚荣而得意,是吗?
生:(点头)嗯。
师:她的虚荣没有变,是这位同学的看法。还有吗?(示意)你来说,你认为她变了没有?
生:我认为她没有变。
师:你也认为她没变?
生:(朗读)她现在还是喜欢一个人坐在窗前,回想那个舞会呀。
师:傻傻地想。
生:哎,就是好像她年轻的时候一样,一天到晚想这种……跟妄想症一样。(众人笑)
师:白日梦。还是没有变,还是那么爱虚荣。同桌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生:我觉得她是变了。然后她的回想呢,就是回忆一下当年,以前她是很向往那种富有生活的,而现在她已经安于这种生活了。
师:她现在已经面对贫困,安于这种生活了。还有谁要发表意见,(示意)你来说。
生:我认为她变了,习惯了那种粗笨活儿,和厨房里的讨厌的杂事了。
师:她原来是一个非常娇嫩的人,是吗,她现在已经习惯了粗笨的活,不太爱惜自己了。请坐,(示意)后面那位女同学,你能继续发表一下你的意见吗,你认为她变了没有?
生:我觉得她没有变,没变。
师:什么都没有变?
生:性格没变,还是一样虚荣。
师:还是一样虚荣,难道她的性格中只有虚荣吗?
生:(沉默)
师:请坐。(示意)你来说。
生:我觉得她性格已经变了。最开始的时候,她不敢去见佛来思节夫人,因为她觉得自己很贫穷,没有漂亮的衣服,可是后来当她把债还清了,她在公园里又看到了佛来思节夫人,依旧那样年轻,那样美丽动人;而她那样苍老,却有勇气上去见面。我觉得她是变了。
师:可见她有直面的这样一种态度,请坐。
师: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下,面对她这样的变化,如果是莫泊桑本人,作者,他会更欣赏哪一个玛蒂尔德?他更欣赏变化之前的玛蒂尔德,还是变化之后的玛蒂尔德?他是喜欢玛蒂尔德A,还是玛蒂尔德B
我请一位男同学来回答一下。(示意)你来说,你猜一猜。
生:我觉得,应该是后面一个??前面一个很虚荣,后面一个比较真实。
师:很实在?请坐。我们同学把莫泊桑想成一个革命无产阶级作家,可惜情况恰恰相反。
(众生惊讶,笑,低声议论)&
师:莫泊桑的女性观,莫泊桑最欣赏的女性是??18世纪法国女性,是怎么样的??姿态、容貌、嗓音、目光的流盼、举止的优雅,甚至是矫揉造作,甚至是漫不经心,他认为这构成了完美的女性。
而他认为,一个女人所能忍受的最可怕、最折磨人的酷刑就是:她苍老了!
所以,根据莫泊桑本人的女性观,他更应该欣赏哪一个?显然,玛蒂尔德A,但是他在文中却没有丝毫的流露,为什么?因为他的创作原则??&
师:莫泊桑的创作观,继承他的师父福楼拜,很具有现代性,就是??作家不要做结论,而要把它留给读者??所以他在文中没有流露出来,对吧,隐藏得非常好。
那么我们不管她变了没有,不管她是发生了变化还是没发生变化,也许我们可以读出更多的变化之外的东西来,也就是这篇小说的主题。莫泊桑要我们自己来作结论,我们同学做了预习以后,我把它都放在上面了,有这么多不同的观点。(示意看幻灯)
师:五大类,我们看看同学的名字,每一类都请一位同学来大致地说一说,简要地说一说,你的观点,以及你的理由。
来,首先,王奇?,你来谈谈??虚荣。
(众生笑)
王奇?:我认为她是一个很爱慕虚荣的人,因为她出身不是很好,很向往贵妇人的生活,崇拜有钱的同学,那有钱的同学是她的好朋友,但是她除了在借项链这件事情上去跟她见过以外,别的事情上,却没有去和她进行过交流。
师:为什么不敢去?
生:因为她感觉自己和她有身份的差距。
师:她自己也体会到了,所有这一切中,都发现她的虚荣,所以这个小说的主题是虚荣。请坐。陈璐,你来谈一谈你的观点。
陈璐:我觉得还是诚信吧,因为她一开始是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她,再去慢慢还这个债务,本来应该可以和夫人说一下,慢慢再还她钱的,但是她现在这样就表示??你把朋友的东西弄丢了以后,朋友总是不太舒服的??她觉得不应该让朋友担心,于是把这东西还给了她。
师:如果她不是一个诚信的人的话,她也许有别的方式来解决,是吗?
生:就是。
师:有什么样的方式?
生:她们是好朋友嘛,她说,那就算了。
师:(笑)哦,索性就算了。或者就索性逃跑,可能方式也很多。(示意)请坐。挺诚信的。
好,下面,许乐乐。
许乐乐:我写的是差异,差异就是真实和外表之间的差异。宝石是很漂亮的,但是它也可能把真实掩盖掉了,然后它会把背后的事实也掩盖掉,混淆了真假。
师:哦,是很现实的一种差异,项链的真和假的差异。
那么,(示意PPT)上面还有一个张超,张超是怎么看的?
张超:我觉得,玛蒂尔德丢了这个项链,她要去努力地去还这个项链;如果是佛来思节丢了的话,她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件事情。
师:你的意思是说,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佛来思节夫人身上的话,也就??有没有问题了?可能很轻松,一点都没问题,丢个几条都没关系,是吧?但是发生在玛蒂尔德身上??
张超:那就比较困难了。
师:她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张超:十年。
师:要付出十年的代价。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发生在两个人的身上就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因为什么呢?
张超:因为贫富的差距。
师:贫穷的问题,是吗,(示意)请坐。这里我们倒也可以看出,一个小人物,她对抗风险,生活中偶然事件,她的抵抗力怎么样?
生:(低声)很弱。
师:好像比较弱。所以以后张超如果去开个保险公司的话,可以拿《项链》这篇文章作为传单给大家看,对吗?
师:需要买点保险哦,小人物对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也有道理。
(示意PPT)继续看,陶洁婷。(师在过道第二排处,审视全场,不见人)在哪里?(陶洁婷原来在第一排,众生笑,在你后面!)
陶洁婷:我觉得她本身就是一个物质欲望比较强烈的人,从一开始她为了参加晚会,这个欲望就是她的虚荣心,她就去借了那挂项链,但结果项链丢了,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所以,我认为小说的主题和欲望有关。
师:那么她最后,十年之后,她还有欲望吗?
陶洁婷:欲望,我觉得……(沉吟)她,她,她起先是非常漂亮的,所以她追求漂亮,还是一种欲望吧。
师:哦,这是一篇关于欲望的小说,但是我们也可以用一个稍微带点褒义色彩的词来说,这是一篇关于梦想的小说,是吗,这两个词语在某种意义上,是等义的。
好,最后,王富强,谈谈命运。
王富强:本文写了玛蒂尔德一些比较悲惨的命运。
师:她为什么会这么悲惨?
王富强:就是因为掉了一根项链,她为了还债,最后干任何的杂活,从原来一个比较美丽的妇女,变成了后来一个……
师:这么苍老的一个人,是吗?
王富强:苍老的人。
师:请坐。凌琪,关于这一点,还有补充吗?
凌琪:因为这篇文章,表露出玛蒂尔德的宿命问题,
师:表达一种宿命!这个词用得好。
凌琪:因为从整篇文章来看的话,作者流露出一种悲观的感情,他感觉,像玛蒂尔德这样,先借到项链,然后又把它丢掉,然后又赚钱来偿还这根项链,是一种必须经过的,
师:好像冥冥中都已经注定好了,是吗,命运的观点,有点像古希腊的悲剧。凌琪这个观点,说得非常好。
好,那我们回到王奇?这里来,他关于虚荣的问题,那我想追问一下,就是玛蒂尔德如果处在十年之前,她要怎么样做,我们才说她不虚荣?高姗姗你来说。
高姗姗:就是她在做完那条裙子之后,她完全可以戴两朵鲜花,去参加那个舞会。
师:哦,插一朵鲜花,她就不虚荣了。(众笑)继续,继续,还有吗?
高姗姗:没有了。
师:请坐。鲜花代表不虚荣。可有的女孩子很爱花,我们也说她很虚荣啊,要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她难道不虚荣?这有点很难讲啊。
胡佳斌,你怎么看?要怎么样才不虚荣?
胡佳斌:他不做梦。
师:没有梦想,不做梦。拍拍她,好醒了,不要做白日梦了!(众笑)
胡佳斌:没有了。
师:还有的同学说,要爱劳动。(众大笑)
那就不虚荣啦?其实大家是否发现了,我们有个价值判断在里面,她既然这么贫穷,她应当怎么样?好像应当安于贫穷,我们才说她不虚荣??有个“安贫乐道”的观念在里面。安贫乐道是否是判断一切的标准?我们可以“安富乐道”吗?“安富”就不能“乐道”吗?也很难说,这个问题我觉得挺值得思考的。你不要一味地侧重“虚荣”。
那么我们再来看,你在读小说的时候,你是否发现这个作家莫泊桑,他在文章中有没有流露出小说主题?有没有表达他自己的观点?如果是在(示意PPT)这五点里面,他的看法接近哪一点?有发现吗?好,有同学在说是“命运”,(示意)你来说,为什么?
生:小说一开头说,因为命运的差错,她嫁给了一个小书记,这就违背了玛蒂尔德她最初是想嫁给一个有钱人的。但是因为她的命运??出身不太好嘛,那只有违背自己的意愿,嫁给他。
第二个是因为她的虚荣嘛,去参加舞会,问同学借了项链之后,最后却意外丢失了。这时候她的虚荣心就驱使她,觉得自己很高贵,但是在别人面前却又不能跟她说,“我把你的项链弄丢了”,这是很耻辱的事情,她只能花十年的时间,去还这条项链。
最后,快结尾的时候,作者也写到了,一件极细小的事情,可以让人生改变很多,可以败坏她,或者是成全她。然后,我觉得作者在这里就是在感慨,本来是一个这样的人,因为不同的形势,会变成完全两样的人。
师:完全是由于命运的捉弄,是吗,请坐。这位同学回答得真好,但是我倒是有个疑问了,莫泊桑他不是遵循那个原则的吗,他不是要把一切都藏起来的吗?
师:他在讲他的老师福楼拜的时候,一个原则,完全被他继承过来??他要小心翼翼地掩藏自己的观点,一点都不能泄漏,仿佛一个木偶演员那样,掩藏自己手中的提线。他怎么会在文中,一不小心就说了这么一段“命运”话呢?就是刚才那位同学所读的这段话。我觉得,可能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你联系上文看一看,(示意)这位同学,你能回答吗?
生:摇头。
师:你来说,凌琪。
凌琪:是因为……具体我也不知道。(众笑)
他后来成了精神病,我怀疑他脑子有毛病。(众笑)
师:这样解释,可能有点不太合理。回到上文,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莫泊桑本人他过于地为玛蒂尔德感到??
生:(轻声)惋惜。
师:感到惋惜了,是吗?你有没有找到那一段,五十六页。看一看,就是刚才所读的“命运”那一节,找到了吗?“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以及上面那一节,“路瓦栽夫人现在显得老了”??他就是感叹她的苍老之后,突然来了这么一段议论,你看看是不是这样?
所以说命运有时候会弄人啊,我们把这两节来读一读好不好,女同学读上面那一节,男同学读下面那一节。好,女生,“路瓦栽夫人现在显得老了”,读出一种命运的沧桑感。开始。
学生朗读(19:32-20:15)
师:你看,多么可悲。一串改变命运的项链,一场改变生活的舞会。我们静下来考虑,大家是否发现了??舞会、马车、丢了东西,然后逃跑??是不是让我们回忆起小时候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什么故事?
生:灰姑娘!
师:太像了。
师:思考三十秒,然后请同学来找出相似点。看上面的表格。
生:(思考20:37-21:01)
师:好,我请同学来说。(示意)你来说。相同点,她们在个人特质上??
生:她们的个人特质,都是美丽动人的。
师:美丽动人,而且关键的一点,她们都??
生:都很贫穷。
师:非常好,请坐。贫穷而美丽。(示意)后面,家庭生活。
生:都是不美满的。
师:不美满,感到自己很不幸。请坐。(示意)后面,不满的家人。
生:不满的家人,对灰姑娘来说,是她的后妈,还有两个姐姐。
师:经常欺负她。
生:《项链》中不满的家人,是她的丈夫。
师:丈夫太没钱了。
生:让人不满。
师:请坐。(示意)后面。某次契机。
生:都是一次舞会。
师:请坐。(示意)后面。外力帮助。
生:灰姑娘是魔法师帮助。
师:魔法师,一个老婆婆点化了她。
生:《项链》是朋友借给她的。
师:谁借给她的?
生:佛来思节夫人借给她的。
师:都有外力的帮助。请坐。(示意)继续往后。舞会上。
生:舞会上,她们都显示出了自己从来没有过的美丽。
师:哇,说得真好!灰姑娘引起了谁的注意?
生:王子。
师:玛蒂尔德呢?
生:玛蒂尔德引起了……
师:文章中有一句,你注意到了吗?
生:玛蒂尔德引起了部长的注意。(众人翻书)
师:引起了部长的注意。请注意??都引起了大人物的注意。太相似了。(示意)同桌。舞会一结束。
生:她们都显得很悲惨。
师:她们都匆匆忙忙只做了一件事情,舞会一结束就出去要干嘛?
生:逃跑。
师:跑。为什么,灰姑娘为什么要跑?
生:因为魔法。因为她们都不是很真实。
师:哦,都要现出原形?(众笑)一个是魔法要失灵了,一个是通过什么现出原形?
生:外套。
师:她的一件丑陋不堪的外套。都要现出原形。(示意)继续往前。
生:马车,灰姑娘使用的是由南瓜和老鼠变成的马车;在《项链》中,那是很破的一辆马车。
师:晚上才会出来的马车。也很像。(示意)继续往前。
生:灰姑娘的失物是她的鞋子,而玛蒂尔德丢的是项链。
师:都丢了非常珍贵的东西:透明的水晶鞋,项链。请坐。(示意)最后。
生:寻找。灰姑娘她是……鞋子……挨家挨户去试穿。
师:有一个类似的情节。拿着一个东西来比。
生:噢,她拿着那个盒子,到处去店里寻找一模一样的项链。
师:请坐。
大家看,(示意PPT表格)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太可怕了??感觉就像玛蒂尔德知道那串项链是假的一样??目瞪口呆!
灰姑娘& 项链& 不同点&
灰姑娘& 项链&
个人特质& 美丽、孤弱&
家庭生活& 不幸、痛苦&
婚姻状态& 未婚&
不满的家人& 后母、姐姐&
某次契机& 一张请柬&
外力帮助& 老婆婆/仙女&
舞会上& 王子的注意&
部长的注意&
舞会一结束& 逃:十二点前&
逃:衣服寒伧&
马车& 变回南瓜&
失物& 水晶鞋&
寻找比照& 鞋与脚&
盒子与项链&
结局& 美满婚姻&
二次打击& 假的项链&
怎么会这么像?莫泊桑,他知不知道这个故事?
师:他必然知道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在欧洲大陆非常流行。而且是一个法国人,你看噢,十七世纪的法国人就把它收集起来了,一共有三百四十五种大同小异的版本。
而且,莫泊桑从小,他的母亲就对他进行良好的文学教育。并且他的老师福楼拜也是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所以他必定知道。
那么,我们就要问了,这么相似,那不是盗版吗?还是经典吗?&
师:(示意)你说,是不是盗版?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有区别。
师:有区别是吗,请坐。有区别。文章的第一句话是什么?(示意)你给大家念一下好吗?朗读小说的第一句话。
生: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师:唔,读得真难听,请坐。(众善意地笑)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也”。来,后面一位同学,如果就小说内部来看,“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这个“也”是针对另外一个人,是谁?
生:她朋友。
师:她朋友佛来思节。请坐,(示意)继续往后。
但是就小说外部来看,好像莫泊桑他有意地,他针对谁在发言?“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生:灰姑娘。
师:请坐,其实小说一开始,他就在告诉你们,我要写一个跟灰姑娘有关,但是又不一样的故事??“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请注意这个“也”字。
好,接下来,我们思考两个问题。
师:第一个问题:灰姑娘和玛蒂尔德的区别在哪里?第二:《项链》是如何创造性地改写,颠覆了《灰姑娘》的童话模式?思考一会儿,不讨论,独立思考。
生:思考(25:25-25:55)
师:好,我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前后四人小组。
生:(四人小组讨论25:58-28:20)
师:好,我请同学来回答。“灰姑娘”其实是一个模式,我们来探讨,把灰姑娘模式里面的基本要素理清楚了,玛蒂尔德的不同点也就分明了。我们先想想,这个模式里面,有哪些要素?它包含了哪些东西?(示意)你来说。
生:灰姑娘这个童话,主要是说她的青春……主要涉及的应该是爱情吧。
师:噢,灰姑娘她追求一种爱情是吗,有着青春的绽放。就这样?好,请坐。(示意)后面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而《项链》的女主人公她……
师:哦,我们继续讲灰姑娘,不要急着讲项链。
生:灰姑娘,最后她得到了幸福的生活。
师: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结局非常好。很好,请坐。还有吗,还有补充吗,关于灰姑娘?(示意往后)
生:和他们差不多。
师:灰姑娘她通过爱情,本来很贫穷,后来和王子结婚了。她的等级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等级发生了变化。
师:请坐。好,最后一位同学,你把前面三位同学的要点,总结一下。
生:也就是……她的身份……总的讲起来,这个故事比较有戏剧性的,一个大转折。
师:大转折。请坐。
其实我们会发现,灰姑娘的模式,有这么几点要素:&
师:第一,青春的绽放。舞会上,一下就发现这么美!然后,以爱情来超越等级;最后,有一个极其幸福和完美的结局。
那么,你仔细考虑一下,会发现,莫泊桑他在这几个要点上??青春、爱情、等级、结局??每一点上,都不一样。
谁来说?随便请一个同学来说。(示意)你来说,青春的问题,玛蒂尔德是否有绽放的青春?
生:玛蒂尔德她有。
师:有?有过。最后呢?
生:最后,由于命运的差错……(沉默)
师:请坐。后面的同学,你可以补充一下吗?关于这个“青春”的问题。
生:她应该也是有青春的吧,只不过她觉得嫁给她丈夫以后,就浪费掉了。(众笑)
师:嗯,舞会上,青春绽放;但是最后呢,十年之后呢,十年之后青春还在不在?
生:不在。
师:她已经怎么样?
生:已经老了。
师:已经苍老了,请注意??用“衰老”的主题,来替换掉“青春”这个主题。请坐。
好,关于这个爱情的问题,请后面这位男同学来谈一谈。
生:灰姑娘的爱情是美满的,她得到了王子。
师:玛蒂尔德是否追求爱情?
生:不完全是。
师: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吗?
生:不是爱情故事。
师:这个一个什么故事?
生:比较实际。
师:关于婚姻的故事是吗,在这个故事里面,没有爱情。所以她追求什么东西?
生:她追求物质的东西。
师:她追去物质生活,这就导致我们对于虚荣的批判,是吗?请坐。这一点很重要,(示意)继续往后。“等级”。
生:玛蒂尔德是生活在社会中下层。
师:灰姑娘起先也是这样,对吗?后来……
生:但是灰姑娘变成了上层,而玛蒂尔德还是保持在原来。
师:(惊问)还是保持?
生:更下层了。
师:降格了对吧,继续往下降,她最后变得像文章里面的那个谁呀?
生: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
师:请坐。她降格了,灰姑娘是往上升的,是吗?(示意)最后,“结局”。
生:结局……虽然她把钱全部还清了,但是她跟以前变得不一样了。变得更加衰老、贫穷。
师:衰老,贫穷。请坐。
如果我们把整篇小说看作一场足球赛的话,莫泊桑他真正射门的时候是在哪里?(示意)你来说。
生:是在结局的时候。
师:结局怎么样,哪句话?
生:是最后一句话。
师:最后一句话,你给我们念一下好吗?
生:“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师:啊,读得真好,请坐。(示意)同桌,为什么这句话这么有杀伤力?
生:因为在前面,为了这串项链,她付出了她所有的东西??金钱,劳动,青春……还有很多。
师:她把一切都付出了。
生:后来感觉就……当她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她所有的东西都不值了。
师:取消了她十年艰辛劳动的所有的意义,对吗?所以说她最后是目瞪口呆。
啊,所以有人读莫泊桑的小说,读出这种感觉,读到后来你会发现。&
师:只有一个字??“冷”!莫泊桑太冷酷了,太冷静了,太冷了。
我们有一位同学读得跟翻译家郭宏安、北大教授金克木一样,这是一部冷得让人“悲伤”的小说。张含彬站起来!张含彬,你为谁而悲伤?你在这篇小说里,为谁而悲伤?
张含彬:玛蒂尔德。
师:玛蒂尔德真可怜。请坐。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
好了,我们暂时走出悲伤,我们继续来进行我们的探讨,继续回到我们刚才那个问题上。大家看一看,有关于这个模式,其实发展下来??
师:《窈窕淑女》看过吗?
生:没有。
师:《流星花园》看过吧?
生:(众笑答)看过。
师:《曼哈顿女佣》看过吧?
生:(部分)看过。
师:好,我请一位同学来讲讲《曼哈顿女佣》,这里面是不是一个……怎么一种模式?灰姑娘的模式有吗?
生:有的。她原来是在一个酒店里打工,做女佣,然后因为巧合,认识了一个议员,结果她就和那个议员相爱了。而且她是借钱买礼服,还有最好看的项链,是她儿子帮他借的。
师:哦,也有一串项链!有舞会吗?
师:天哪,也有舞会。
生:参加舞会,最后是舞会结束后的那天,揭穿她了……
师:等会儿。她舞会上大放光彩吗?
师:也大放光彩!
生:舞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她就被揭穿了。最后是因为她的智慧,和她儿子的勇气,最后他们得到了爱情。
师:从此过上了??
生:(笑)幸福的生活。
师:(示意)请坐。大家看,通俗的大片里面,灰姑娘的模式,百试不爽,对吧?奥黛丽?赫本《窈窕淑女》,一九六四年,奥斯卡七项大奖,同样一个卖花姑娘;其实她来自一个小说《卖花女》,萧伯纳的,都是非常通俗的,《流星花园》里面那个谁啊?(示意)你来说。
生:杉菜。
师:杉菜是吗,这个算不算?
生:算的!
师:好像也算得上的噢。
但是,但是这里面,你看看(示意PPT)??右边这一路下来,从《傲慢与偏见》到《简爱》,到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一直到《项链》,你可以看出一条什么样的传统?
生:(沉默)
师:一二三四,凌琪,你来说!什么传统?看出什么东西来?
凌琪:悲剧!
师:悲剧?(示意)请坐,同桌两人商量一下,我们从右面的一排里面看出一种什么传统?
生:(讨论36:07-37:07)
师:好。谁来谈?我们抓紧时间,时间不多了。谁来说,你看出了一些什么东西?(示意)你来说。
生:右边那一排都是,爱情高于物质。
师:都是爱情高于物质生活。请坐。(示意)你可以发表一下意见吗?
生:这里都是写的是,她们都有很美丽的外表,但是她们一开始都没有很好的外部条件来支持她们。整个故事的发展,就是围绕她们如何通过一系列的事情,然后把她们这些美的外表最后终于让别人得知,表现出来。这个就是故事中主要要告诉我们的事情。
师:(示意)请坐。伊丽莎白她拒绝了达西,因为她觉得达西向她求爱不真诚;简爱她知道阁楼上有个疯女人,所以她不愿意嫁给罗切斯特;爱玛,追求浪漫,服毒身亡;那么,玛蒂尔德呢?
这些女子,你是否发现,她们都很有自己的主见,对吗?
玛蒂尔德有没有表现出自己的主见?文章里面有没有?
师:真的有吗?(示意)你来找一段,从哪里可以看出玛蒂尔德的主见?她真的有主见吗?
生:有有有!刚开始发现项链丢失以后,她就辞退了女佣,搬迁了住所,自己开始干家务。
师:文章里面有很好的一句话,你给我们念一下,好吗?
生:路瓦裁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一下子现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
师:太好了,请坐。“她一下子现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所以你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么有主见的女人啊!
大家看一看,我想说的就是,这一排下来,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小说里面,它蕴含的一个主题就是??“女性的自我发现”。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非常佩服我们班的三位同学。
师:程璐,莫剑俊,俞晨浩。他们说,这是一部关于“女性”的小说。(众笑)
三位同学各讲一句话吧,来谈谈女性。
来,程璐,你谈谈女性。
程璐:女性天生是爱美的……但是女人善变。
师:善变,爱美。对玛蒂尔德而言,她的美丽的容颜的凋零,太可悲了噢。(示意)请坐。莫剑俊,谈谈女性。
莫剑俊:(沉默)
师:随便谈谈,轻松一点。
莫剑俊:女性比较在乎自己的外表。
师:所以说外表改变了,她会比较地难过,外貌对她来说,太重要了。(示意)请坐。最后,俞晨浩,你也来说一句吧。
俞晨浩:因为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玛蒂尔德,她是一位女性,然后……(沉默)(众笑)
师:非常好!(示意请坐)其实小说里面除了路瓦裁,其他所有的人??当然除了她丈夫和那个部长??其他都是女性。
所以中国很著名的一个文学家,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他在他的《书房一角》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我们看一个社会是否宽容,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看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评价。”就这么简单。
所以有时候,我们映照一下,我们读了《项链》以后,我们对于玛蒂尔德,到底是如何评价,如果你对她的评价过于严厉的话,也许可以看出你还不够宽容。(众笑)
好了,那么课后如果大家还有兴趣的话,我建议大家顺着两个思路,继续去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有个著名的模式,什么模式,大家有印象吗?才子??
生:(齐声)佳人。
师:才子佳人模式,和欧洲大陆的灰姑娘故事的模式,到底有什么异同?这是第一个思考题。
第二个思考题,有关于作家??盲作家,从古希腊的荷马,到英国的弥尔顿,到莫泊桑,莫泊桑他几近失明,当他开始创作《项链》的时候,已经看不清东西了,一直到最后,现在的博尔赫斯,失明的作家,和他的创作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这个也可以去思考一下。
莫泊桑说:“我具有一种第二视力,我具有精神的目光。”??他用精神的目光,看到了玛蒂尔德。
其实我们去读一读,想一想,也许可以看得更深一点,今天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
&&&&&&&&&&&&&
——《项链》教学反思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也是莫泊桑这位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代表作。作品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正如鲁迅所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作为高中生接触到的第一篇外国小说教材,可以从多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意义,对学生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初步了解中外文学、世界文学的迥异和异彩纷呈的特点。
  一、选好角度,打开小说艺术之门。
  《项链》这篇小说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鉴赏,但教学课时和知识的容纳吸收是有限度的,所以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做到抓重点、理顺难点,最大限度的有所收获是最佳效果。为此,可以设计以文本的精巧的构思布局和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作为重难点。在此基础上整体把握,精心设题,深入体会。如先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情节简略复述一下,理清线索,再品味“欧?亨利”的笔法和空白艺术的奥妙。进而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关系,那么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探讨和理解就会顺利成章了。
  二、解读文本,沐浴文化阳光。
  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以其强大的优势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果,提高教学效率,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有利资源,精心制作了《项链》的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知器官参与学习,手、脑、眼、耳并用,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进入文学的殿堂。
2.让学生的身心沉入到作品中,随之动,随之思考,随之感悟,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设计问题导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创造能力。比如在探讨小说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悲剧原因时,可以佛来思节夫人为例设题,
“为什么路瓦栽夫人看望佛来思节妇人会如此痛苦?”“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妇人为什么不告诉路瓦栽夫人拿的是假项链?她为什么要装假项链?”等,从大方向把握社会文化气候的因素。
  3.在重点品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这一教学环节时,我把小说第一部分的七个“梦想”——得请柬后的复杂心理——借项链前后的心理变化——舞会部分的四个“陶醉”——十年艰辛部分中的一个“回想”这五部分作为解决的教学策略。八班的宋健和刘永两位同学还根据课本的部分情节,自导自演了一段精彩的短剧,不仅让大家欣赏到了惟妙惟肖的生活版的路瓦栽夫妇,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
  二、迁移拓展,引发文化反思。
  通过这篇小说我们了解了小说中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大师都十分注重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在此可以把心理描写的分类和方法做一下归类和对比,从优秀作家笔下那些精湛独到异彩纷呈的心理描写片断中,我们可以获得对这一表现手法的较为全面的认识和宝贵的艺术启迪。我把心理描写归纳为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两种,前者分心理剖析、内心独白、梦境幻觉几种方法,后者有神态暗示、动作暗示、语言暗示、环境烘托几种方法。把本文和《陈奂生上城》、高尔基的《母亲》、契诃夫的《凡卡》、鲁迅的《药》的有关片断做拓展和对比,可以看出中外小说惯用的心理描写手法的差异,可以感受把握作品通过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特定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这应该成为我们打开小说进而一切文学艺术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课堂应该让思维飞扬,张开想象的翅膀,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可以结合所学进行本课续写心理描写片断练习,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学生习作的一有效途径。
姓& 名:杨艳恒
学& 校:广东省阳西县第一中学
谈玛蒂尔德的假项链和别理科夫的真套子
作者EMAIL:
精彩的装饰,绝妙的象征
-----谈玛蒂尔德的假项链和别理科夫的真套子
秦皇岛一中&& 孙上
法国著名的小说家漠泊桑与俄国契诃夫齐名,都是十九世纪享誉全球的短篇小说大师。分别在短篇小说《项链》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运用了象征手法,两位大师通过外在的衣着服饰,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人物的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玛蒂尔德的项链和别理科夫的雨帽、雨鞋、雨衣、雨伞分别是奴役两人的心灵的锁链。
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说:“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的链儿、环儿都 是古代奴隶身
上的链铐演化来的。它们好像是富贵的象征,其实是苦难的标记。”可以说《项链》中的这挂精美的假钻石项链正是虚荣的外套,苦难的象征。
戴上它,玛蒂尔德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受到男人赏识,她感觉是最大的幸福。她沉醉了。但,这毕竟只是一个梦。项链毕竟是假的,她也毕竟是个赝品贵妇。这里“项链”与“虚荣”何其相似:一个华丽、精美;一个漂亮、高雅。作者正是借助假钻石“项链”这个道具的虚伪的外表美,揭示了“虚荣”这华而不实的本质。
因为虚荣她“以虚充实”借项链,因为虚荣她兴奋、陶醉,因为虚荣一个如花的少妇变成了粗俗不堪的老妇。更可悲的是三万六千法郎没有买下一个教训,十年的血汗没有使她彻悟。有的时候,她坐在窗前,还津津有味的回想那个舞会上,她是多么美丽,多么的使人倾倒。这真是愚顽不化到了骨髓。作者就是这样入木三分刻画了虚荣者的可悲性。
&&& 然而,她强烈
的虚荣心源于错误的人生观——“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而错误的人生观又源于她生活的社会环境。在那个社会里,人们崇尚金钱,贪慕富贵;而且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言外之意,美丽动人就应该有好命运,就应该嫁个好丈夫。所以,与其说是项链套住了玛蒂尔德的脖子,倒不如说是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的思想奴役了她的心灵。与其说是项链毁了她,倒不如说是社会畸形的价值取向毁了她。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不是一种个别现象,而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法国十九世纪后期现实社会的产物,有普遍的典型意义。不安份于辛苦劳动而得以糊口的小康生活,看不起比自己更穷苦的人,一心想上升为大资产者,而且希望走捷径,借侥幸的机会发迹,这是当时法国小资产者的劣根性的表现。当然,只有少数小资产者获得了成功,而大多数小资产者在竞争中沦落到更加悲惨的境地。《项链》嘲讽了这种追求虚荣的可鄙风气,可以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个人的悲剧就是法国当时社会的悲剧。
至于别理科夫这也是社会制度奴役下的畸形儿: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里,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用具:伞、表、小刀都装在套子里;他的脸也蒙着套子,耳朵也堵上棉花;坐马车支起车篷”。总之是,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一个套子里。作者虽着墨不多,但可笑的外表,反映其丑恶的思想。以“形”显“神”形神兼备。这里靴子、雨伞等,象征了保守、腐朽、专制和禁锢。他不仅要将自己的躯体和物品用套子套起来,而且连自己的思想、精神也要“套”起来。政府告示、法令和保守报刊的文章,是他思想的惟一准则。凡是脱离常规、不合规定的事他都要反对,甚至告密。别里科夫不仅把自己的一切都藏到套子里,令人生厌的是,他连周围的一切也不放过。“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十多年来,教师、校长、甚至全城的人都战战兢兢的过日子,整个城市死气沉沉。因此,别里科夫是可恶可憎的,他用一套无形的真“套子”,束缚、禁锢和奴役着整个社会。人们之所以怕他,是因为他有着沙皇政府作后盾。他所扮演的也正是旧制度、旧秩序、旧传统的卫道士的角色。然而,作为一个小人物的别里科夫,他实际也是一个受害者,“套子”在危害别人的同时,也毁坏和扭曲了他正常的人性。
可见,这两个人物都是社会环境的牺牲品,作者通过象征的手法,借助“项链”“雨衣、雨鞋、雨伞等”道具,使其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形成强烈的反差,构成讽刺,在使人感到可笑可悲可叹的同时,去深思其根源。这样写,不仅赋予了“虚荣”“专制、奴役”以形象性,生动的塑造了一个典型虚荣主义者和因循守旧、反动保守的套中人的形象,而且含蓄、耐人寻味,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效果,并在人类文学的词典里增添了两个代名词:项链—虚荣的代名词;套中人—因循守旧的代名词。
莫泊桑《项链》——“永远的项链”之人性解读课例
【选点创意】解读玛蒂尔德这个女性——“人性脖子上的项链”之哲学命题:项链——枷锁——项链。
【个性课案】
一、寻章问人:找出玛蒂尔德在不同时段有关心情、神情的词句,述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
1、初为人妻:痛苦,苦恼,愁眉不展,恼怒不已——“狂乱的梦想?”(痛)
2、接到请柬:气恼,恼怒,痛苦——没有“像样的衣服”(恼)
3、借项链:闷闷不乐,心烦意乱——心跳,直抖,出神,焦急而迟疑——搂、吻、快跑(烦)
4、舞会上:发狂,兴奋,陶醉——(仿写关于“陶醉于……”的排比句)——在云中、天上(狂)
5、丢项链:自惭形秽,闷闷不乐,吓慌,面面相觑,惶惶不安——(天塌了)(怕)
6、还债务:英勇地拿定主意——勇敢地给自己套上枷锁(写一组她做粗杂活的排比句)(勇)
7、十年后的邂逅:激动,高兴(跟之前的“高兴”有什么不同?)——快乐、自豪、天真——(她知道是假项链后的心情、表情,为她的心理活动补白一段话)(小说的主题:小人物对命运的抗争和毁灭)
二、唇枪舌剑正反求证:爱慕虚荣(或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玛蒂尔德(论据:“一次宴会风光”,“整日狂乱的梦想”)(写好一段话)
三、求异思维中的求同: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和物质享乐的思想——她的“英雄气概”(论据:敢于面对,十年抗争为还债)(写好一段话)
四、打击反刍“嚼”结尾:借了一条虚荣的项链——套上十年的精神枷锁——还上一条真实的项链——真正戴上了闪烁人性美丽之光的项链(以《玛蒂尔德,你应该自豪》为题写一段话)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色球一等奖是真的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