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利用胡宗宪曾马克思说过这样一句话的一句空话是什么

清官海瑞:专制社会的道德花瓶
导读:黄志忠在《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中饰演的“海瑞”
500年前,海瑞出生于海南琼山,他一生都如一座孤傲的岛屿,漂泊于无尽汪洋,与“主流”官场相隔填不平的海峡。同为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清官,相比于包公的高度脸谱化,海瑞的形象模糊而复杂。关于他不畏权贵为民除害的传说遍布评书、戏曲、话本、影视;坊间也流传着他性格古怪刻板的段子,议论着他妻妾自杀、女儿饿死的谜团;他还曾被视为政治隐喻,引爆十年动乱??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把海瑞评价为“古怪的官僚模范”:“熟读诗书的文人治理农民,他们不可
黄志忠在《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中饰演的“海瑞”500年前,海瑞出生于海南琼山,他一生都如一座孤傲的岛屿,漂泊于无尽汪洋,与“主流”官场相隔填不平的海峡。同为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清官,相比于包公的高度脸谱化,海瑞的形象模糊而复杂。关于他不畏权贵为民除害的传说遍布评书、戏曲、话本、影视;坊间也流传着他性格古怪刻板的段子,议论着他妻妾自杀、女儿饿死的谜团;他还曾被视为政治隐喻,引爆十年动乱??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把海瑞评价为“古怪的官僚模范”:“熟读诗书的文人治理农民,他们不可能改进这个司法制度,更谈不上保障人权。海瑞的一生经历,就是这种制度的产物。其结果是,个人道德之长,仍不能补救组织和技术之短。”海瑞是中国两千年清官文化的缩影,清官本质上代表着人治,而非法治,时至今日,社会上依然有浓厚的清官情结。学者张宏杰认为,五百年过去了,我们仍有必要反思海瑞,因为海瑞依然“活着”,他在不同时代都能拿出来做工具,他身上的问题依然存在。耿直不阿曾被当作“搏出位”琼山海氏本是望族,海瑞四岁父亲去世,家道中落。母亲谢氏28岁守寡,她个性刚强,克勤克俭,在海瑞很小的时候,就要求他把《孝经》 《尚书》 《中庸》等经典烂熟于心。海瑞没有童年,母亲甚至不许他和小孩子一起玩游戏。在这样的严格管教下,海瑞非常早熟,性情异于同龄人,道德感和自制力极强,在学校就被称为“圣人”。在作文《严师教戒》中,他写道:“入府县而得钱易易焉,宫室妻妾,无宁一动其心于此乎?财帛世界,无能屹中流之砥柱乎??”这篇著名的文章又名《自警词》,海瑞用一生的时间完满回答了年轻时对自己的拷问,权钱酒色,没有一丝一毫能动摇他刚强如山峰的心。他给自己取的号,就叫做“刚峰”。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35岁的海瑞参加乡试中举,接着他两次进京参加会试都落第。海瑞思前想后,认为读书人不一定非要中进士才能实现抱负,只要勤奋做事,一样能为朝廷尽忠。他就此放弃“国家公务员考试”,听从吏部分配授官。1554年,海瑞出任福建南平县教谕,相当于县教委主任,区区八品,大多数地方这个职位只是摆设。海瑞不嫌官小,兢兢业业,整顿学风,狠抓纪律。没多久,海瑞就闻名全省,不仅因为工作业绩突出,更因为一根筋守法护法到了古怪的程度。他因此得罪了人,但也有一些高级官员不和他“一般见识”,反而认为这个县学有性格,正直守法,应该提拔。就这样,任县学四年后,海瑞被推荐升任浙江淳安县知县。在常人看来,已经45岁看上去没什么前途的海瑞,误打误撞升职,算是非常幸运。明史研究者十年砍柴分析道,在时人看来海瑞作为一个举人,不像在翰林院呆过的进士有各种资源,在仕途上确实要“剑走偏锋”才能出头。中国古代有许多官员靠“曲线救国”的方式起步,起步之后就会恢复“正常”路线。十年砍柴举张之洞为例,作为“清流”的时候,他骂贪官污吏比谁都厉害,相当于今天的公知,等他当封疆大吏的时候,玩弄权术比谁玩得都好。然而,海瑞并非为了升官出名而“搏出位”,他把“直”贯彻始终,一生不悔,惊动整个大明王朝。海瑞亲笔书信圣人的家庭悲剧当上淳安县令,成为地方父母官,这才算真正地走进官场,按照世俗观点,从这一刻海瑞才能享受到当官的好处,他的家人也该吃穿不愁了。然而他的生活水平反倒不如以前。根据朱元璋制定的制度,作为七品官,海瑞拿到手的月薪折算人民币大约两千块钱,要养活母亲、妻妾、儿女和几个仆人,很不容易。明朝的公务员工资是历朝历代最低的,在叫化子出身的朱元璋看来,官员有这点钱就不错了。他还规定,哪怕贪污一两银子也是死罪,贪污六十两以上枭首示众,还要把人皮剥下来,里面填上干草,摆到官府公堂对面以儆效尤。低薪峻法并不能制止官员贪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逼”官员铤而走险,巧取豪夺。朱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惩治贪污的酷刑,早就形同虚设。海瑞并不觉得低薪有什么问题,他认为公仆就应该安贫乐道,只有道德败坏的官员才赚取额外收入。在淳安上任十天后,海瑞就宣布革除所有“常例”。所谓常例,就是土政策、乱收费,官员以此来筹集小金库。上至县丞、师爷,下至衙役、看大门的,都被海瑞一刀断了财路。全县震惊,手下人纷纷辞职调离,表示在淳安衙门活不了。他们不相信,海瑞没有常例,一家人日子还能过下去。海瑞的解决办法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无数影视剧展现过这一幕,每天下班,海瑞就换上粗布衣服,扛上锄头,来到官署后院的空地上。他在这里开了一片荒,全家人每天吃自产蔬菜加粗粮,一年到头吃不上几回肉。这个七品官成为闻名官僚系统的奇葩。在一次高级官员会议之前,浙江总督胡宗宪兴致勃勃地跟同事八卦起来:“听说海瑞昨天给母亲祝寿,上街买了多达二斤肉!连肉贩都说,想不到这辈子还能做海县令的生意。”可见海瑞之清贫,一家人吃二斤肉就是轰动省委的新闻了。关于海瑞严苛对待家人,有一个极端的传闻。海瑞五岁的女儿很饿,男仆给了她一个饼充饥,海瑞说男女授受不亲,你怎么能接受一个男仆的食物,你要是我的女儿,就应该饿死。结果他的女儿就真的受了刺激绝食而死。这个故事出自当时的笔记小说,小说的资料来源是海瑞一个政敌写的奏折,控告海瑞无故饿死亲女。十年砍柴认为,传出这样的话也不奇怪,海瑞政敌太多了。古代儿童夭折率很高,死亡原因是多方面的,说孩子是海瑞逼死的,并不可信,十有八九是个编造的段子。可以确定的是,海瑞的妻子儿女过得都不幸福。他一生至少娶过三次妻,纳过三个妾,还有资料认为他前后有过九个妻妾,海瑞这样一个克己复礼的人,娶这么多老婆实在不可思议。明史研究者洪振快甚至提出,纳妾过多是海瑞受穷的主要原因,他工资虽然低,但当时社会物价也很低,按理说一家人可以吃好穿暖。明代最一般的小妾也值大约一百两银子,知县一年工资才三十两,海瑞攒几年钱才够买一个。海瑞并不是同时搞三妻四妾,前两位夫人都是被休弃的,第二位夫人过门才一个月就被赶走。第三位夫人生了两个儿子却自杀了,没几天海瑞的妾也自缢。海瑞曾经有过三个儿子,都夭折。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海瑞接二连三纳妾应该是为了传宗接代。家门不幸,很大程度上是海瑞母亲造成的。直到三四十岁,海瑞还和母亲同住一个房间,可以想象海瑞带着“恋母情结”的绝对顺从。十年砍柴分析,中国古代,寡母变身恶婆婆是非常常见的。婆媳发生矛盾,无论谁是谁非,丈夫都必须无条件支持母亲,否则是大逆不道,何况海瑞这样恪守传统伦理的人。“能把儿子教育成这样,可以想象出海太夫人是什么样的人。海瑞怎么对下属的,我估计他妈就是怎么对儿媳妇的。”黄仁宇曾分析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海瑞母亲度过八十寿辰后,按理说这样一个一生守寡教育出著名清官的老夫人,完全可以旌表为节妇,但海瑞的上司仅呈请皇帝给予海太夫人四品夫人头衔。“有足够的迹象可以推想,由于海太夫人而引起的家庭纠纷,不仅已经成为政敌所攻讦的口实,也已为时论所不满。”如果仅仅是穷,还不至于走上绝路;如果家里富裕,即使婆婆刁钻,想来也能勉强度日;又穷又受婆婆气,一般女性都受不了。妻妾的自杀令海瑞十分伤心,晚年给友人的信中,他写道:“每一思及,百念灰矣。”十年砍柴说:“给一个孤独的英雄当家属,注定是很悲剧的。海瑞在家庭伦理上是失败的。”张宏杰认为,海瑞痛并快乐着。“从我们的角度看,海瑞的家庭生活非常痛苦,但从海瑞的角度思考,如果让他这样的人每天吃好穿好,他不会快乐。他必须穷困潦倒才会活得有劲,他信理学,有一种自虐精神,‘越穷越革命’。”海瑞的生活状态一定程度上是他自己设计的,亲属充当了牺牲品。2007年版《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海报和剧照升官式调离 骂皇帝成大名海瑞种种不合群举动让浙江官员忍无可忍,他们决定联手搞掉海瑞。可是海瑞一分钱不贪,所有政策遵循太祖祖制,实在挑不出什么错处可供弹劾。府道官员联合上书,海瑞的道德实在太高尚了,浙江小地方配不上他,应该晋升到中央去任职。吏部采纳了建议,决定提拔海瑞为浙江嘉兴府通判。竟然还是在浙江任职,本地官员哭笑不得,到上级部门紧急公关,结果海瑞三年知县任期满后,平调到江西兴国任县令。海瑞在兴国任职仅一年零八个月就因“工作出色”,升为户部主事,当上京官,正六品。因为他雷厉风行清丈土地,试图治愈地主大户隐瞒土地偷税漏税的痼疾,这些大户岂能任其摆布。地方势力又一次将海瑞清除出去。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海瑞升官,总是因为同事受不了他,通过联名推荐帮他升官的方式“送瘟神”。户部主事并无实权,工作主要是监管财政税收,按部就班签公文。谁也不会想到,在这样一个位置上,海瑞还能干出名堂。1566年,嘉靖皇帝已迫近人生终点,他前半生总揽大权,革除弊政,后半生迷恋方术,荒唐堕落,连宫女都想合伙勒死他。1566年2月,六品官海瑞上了一则“骂皇帝疏”,指责嘉靖残酷多疑,奢侈迷信,群臣一味奉承,搞得民不聊生,“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天下人看不上陛下很久了,也就我敢说。他鼓舞皇帝,大明能不能复兴,就“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嘉靖看完后大怒,要立即杀海瑞。宦官说,这个海瑞“素有痴名”,他已经告别妻子,遣散仆童,买好棺材,下了必死的决心。嘉靖关键时刻头脑清醒,他想了想说,这人要做比干,我不做纣王。嘉靖把海瑞关进监狱,忍住不杀他,他知道一杀就成全了海瑞的千古之名,毁了自己。海瑞在监狱里等死,等来的却是皇帝的死讯。《明史?海瑞传》记载,海瑞一知道嘉靖驾崩,呕出刚刚下肚的饮食,“陨绝于地,终夜哭不绝声”。海瑞大难不死,还一战成名,成为朝野皆知的耿直谏臣,被清流奉为旗帜人物。2013 年11 月13 日,廉政婺剧《天下第一疏》苏州上演,讲述了一代清官海瑞冒死进谏的故事在经济最发达地区搞“农业学大寨”新皇隆庆帝久闻海瑞之名,为表万象更新,登基当天就释放了海瑞。内阁首辅徐阶有意推举名声好的新人,整顿风气,同时也想把海瑞这个全国道德模范培植为自己的党羽。在他的大力推荐下,海瑞火箭式连续升迁。隆庆三年(1569年),55岁的海瑞被任命为应天巡抚,政治生涯进入极盛时期。应天辖地包括苏州、常州、镇江、松江等十余府,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生活水平极高。海瑞即将赴任的消息传来,贪官争相“移民”,富豪赶紧把自家红漆大门刷成黑色,在应天监管皇室织造事务的太监,原来坐八抬大轿,连忙改坐四人小轿。按照朱元璋定下的祖制,衣食住行要严格按照品级,有钱也不能随便穿好的吃好的,不达到一定品级,不可以把家门刷成红色,不可以坐八人轿。十年砍柴认为,朱元璋祖训中规定的等级制度是非常变态的,他其实受到元朝政策很大影响,并把元朝的等级制推向新的极端。当地人这些准备都不是多余的,海瑞比他们想象的更厉害。入职当天他颁布了《督抚条约》三十六条,详细规定了应天府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严格遵守朱元璋《皇明祖训》。条约要点为:巡抚出巡,禁止各地迎送,禁止装修招待房舍。禁止大吃大喝,制定饮食标准。境内公文一律使用廉价纸张;过去公文习惯上在文后留有空白,今后一律废止。禁止百姓穿奇装异服。禁止制造奢侈品,包括应天特产的忠靖凌云巾、宛红撒金纸、斗糖斗缠、大定胜饼桌席等高端绸缎、文具、饰品及甜食……海瑞任学官时遵循祖制不向上级下跪,现在当了巡抚,仍然遵循祖制,要求下级官员按照明初异常繁复的程序向他行拜见礼,并且要严格按照规定穿符合品级的正装。为了整顿官员互通关节的风气,海瑞规定所有下属给官员投递书信,或是到衙门拜见官员,必须登记交谈内容,违者要受处罚。海瑞生活的时期,距明朝开国初年已经两百年,虽然当时社会发展较慢,也基本相当于现代三十年的变革。海瑞禁止公务员奢侈浪费是合理的,但他对百姓的衣食消费也要干涉,违背了经济规律。正如十年砍柴所说:“应天是当时中国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海瑞还把这里当成传统农耕社会,搞‘农业学大寨’”。张宏杰分析,海瑞相信,只要全心全意贯彻历代圣贤的说教,特别是贯彻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天下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就像“文革”中说的,只要学好毛泽东思想,就掌握了精神原子弹。海瑞坚持一生,注定做不成什么实事。海口市海瑞墓园的海瑞雕像“忘恩负义”整徐阶如果仅仅是名牌服装不穿了,高级会所不去了,豪华车不坐了,交际往来要低调进行了,当地权贵配合一下新任父母官也是可以的,毕竟这些不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而海瑞是不会止步于面子工程的,接下来的一刀,他要铲除应天最恶性的肿瘤:土地兼并。应天地区贫富差距很大,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由于官员可以免除赋税,许多中小地主“投献土地”,以求免税,而官员又乘机侵占了这些土地。另一方面,高利贷者大量放款于自耕农,利率极高,被迫借款者一旦无力偿还,就得把抵押的土地赔给放款者。久而久之,富者良田万顷,大批农民没有土地,流离失所。对海瑞有知遇之恩的徐阶当时已退休回到应天老家,是当地第一土豪,众多大户指望徐阶出手按倒海瑞。然而徐阶不想把事情闹大,一旦被中央知道他带头抵制海瑞新政,岂不是自抽嘴巴成了众矢之的。他卖给海瑞一个面子,退出全部地产的十分之一,多达一万二千二百亩。徐阶已然割肉,如果海瑞见好就收,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当可震慑应天大部分富户,循序渐进收回部分土地,缓解农民的生活困难。他并不止步于此,公然下文要徐阶至少退掉“过半”的地。这基本等于抄徐阶的家,一旦徐阶退田,应天大部分富户也都要跟着被抄。海瑞仕途能走到这一步,可以说全赖徐阶扶持,知恩图报是基本的私德,海瑞为公德不惜“忘恩负义”,令世人震惊。徐阶找御史参了海瑞一本,海瑞被取消巡抚衔,调任南京总督粮储。海瑞整治徐阶除霸退田的事迹,渐渐被民间演绎。1960年,历史学家吴晗以这个故事为原型写出著名京剧剧本《海瑞罢官》。为了强化戏剧冲突,提高艺术魅力,剧中把徐阶父子塑造得无恶不作,徐阶之子徐瑛霸占农田强抢民女,海瑞秉公执法,在御史来摘他的大印之前斩了徐瑛。其实真实的历史中,海瑞没有杀徐瑛。徐阶的儿子有的发配戍边有的降为庶人,是徐阶政敌高拱乘机报复,并不是海瑞操作。吴晗在剧本的序言中也专门做了说明:“剧团的朋友提出,如把这场戏改为公堂判斩,劲头便会大一些,也不至于灰溜溜。”令吴晗和观众始料未及的是,艺术改编几年后被批判为阶级调和论的毒草,“退田”也与恢复个体经济、拆人民公社台混为一谈,一出戏造就文字狱,倾覆无数人的命运。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文中的某些观点并非全无道理。该文指责《海瑞罢官》宣扬“只要向‘清官’卑躬屈膝地叩头,实行封建皇朝的‘王法’,就能把贪官污吏一扫而光,就能求来‘好光景’”。这确是海瑞注定失败的根源之一,黄仁宇用更理性的分析做出解读:“他以个人的力量,只凭以不怕死的诤谏得来的声名作为资本,而要使整个社会机器停止转动,也就无怪乎不能避免‘志大才疏’的评语了。使这位好心的巡抚所更加无法理解的,则是农村的信用贷款不能合理解决的症结。我们的帝国缺乏有效的货币制度和商业法律。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高利贷就无法避免。”明史研究者押沙龙分析,农民收获的是粮食,交税交的是白银,农民要用粮换银,等自己粮食吃完又要用银买粮,这一来一往,农民会吃亏。明朝的很多问题是和银子相关的,小农经济突然向货币经济转变,这个过程中肯定有人利益受损害。海瑞的解决办法非常简单,债主必须允许农民原价赎回土地,不要利息。这样一来,谁还肯放贷?没人放贷,农民又去哪儿拿银子交税?海瑞只想到了保护老百姓利益,但是取缔高利贷之后怎么办他没有想。黄仁宇写道:“他(海瑞)和洪武皇帝都没有想到,政府不用技术和经济的力量扶植民众,而单纯依靠政治上的压力和道德上的宣传,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海瑞为母祝寿所书“寿”字由“生母七十”组成骂满朝臣工皆妇人南京总督粮储是一个待遇不错没有实权的职务,海瑞已经年过半百,大可在此任上贻养天年。如果那样做,他就不是海瑞了。他提笔给皇帝写了一封理想主义到了狂妄程度的辞职信:“臣尚欲以身为障,回既倒之狂澜;以身为标,开复古之门路。”他骂全朝廷的臣工都是妇人,劝皇帝不要听妇人的话。60岁的首辅李春芳与大臣打趣说:“这么说来,我岂不是老太婆。”从大骂嘉靖皇帝,到骂群臣为妇人,海瑞种种激烈言辞从未达到他真正想要的效果,没有人被他骂得醍醐灌顶,他们只是觉得海瑞“犯二”,可气又可笑。更可悲的是,他并不是真心想辞职,他用激将法希望朝廷重视他的愤怒,但朝廷顺水推舟准了他的辞呈。海瑞回到海南老家,郁郁寡欢。闲居两年后,张居正登上首辅宝座。海瑞下台时张居正给他写了封安慰信,说不能为像您这样的人说上一句话,真是羞愧呀。张居正其实是客气,海瑞当了真。可是左等右等,张居正也没有起用他。左派言官们上书,要求召回海瑞。张居正批复道:“海瑞秉忠亮之心,抱骨鲠之节,天下信之。然夷考其政,多未通方。只宜坐镇雅俗,不当重烦民事。”张居正对海瑞的评价可以说是盖棺定论级别的,这个人行政上缺乏起码的变通能力,只能当作道德模范供起来,不宜从事实际工作。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逝世,万历皇帝终于能够亲政。如同隆庆帝上台伊始,万历帝于1585年召海瑞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重起海瑞,似乎是明朝统治者的政治秀,表示自己抖擞精神,敢于任用前朝打倒的清官。朝廷对海瑞的态度很矛盾,明知道他那一套行不通,也认可他是正人君子,而且老百姓非常崇拜他,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所以朝廷给予他各种闲职,让他“坐镇雅俗”。十年砍柴说:“说白了就是用他忽悠大家,我们大明还有这样的人,大家要向他学习。”另一方面,皇帝也知道文官贪污了帝国很多钱,海瑞这样的异类,留下还有用,可以在舆论上震慑文官集团。每个皇帝起用他之后都会觉得得不偿失,海瑞从不甘心做一个政治花瓶,即使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一上任他就根据百姓举报,要惩治敲诈勒索的五城兵马司,引发极大反弹。海瑞上书皇帝,对吏治表示强烈不满,建议恢复明太祖对贪官剥皮实草的酷刑,非如此,官场风气无法好转。此文一出,又是满朝哭笑不得。朝廷的回复是升任他为南京吏部右侍郎,七十多岁的海瑞重复了他一生的命运,每一次升官都是为了调离。南京御史台没有实际事务,官员几乎从来不坐班,海瑞一到岗,马上要求人人打卡坐班,不来就扣工资。有一位御史过生日,在家摆宴席,请歌伎戏班子唱了一天。明太祖规定:“御史为百官之表,宴燕不得延伎。”当时听戏已经是不分阶层的社会时尚,就是老百姓也不会觉得官员请人唱戏犯法。海瑞还是按照太祖规矩,把这位御史按到地上杖责了一顿,谁求情也不手软。道德符号的价值这就是海瑞,不仅严于律己,更苛以待人,用自己近乎圣贤的标准去衡量每个人,“正到没朋友”,连太监都说从没看到有朝臣跟海瑞说话。十年砍柴把曾国藩和海瑞做对比,两人的异同之处颇具启示性。曾国藩比海瑞的权力要大得多,生活简朴程度丝毫不亚于海瑞,但他对中国的清官文化有清醒认识,曾经说过:“余平生以享大名为忧,唯不愿享清官之名。”张宏杰写过《两江总督曾国藩的收入和支出》一文,分析曾国藩的为官之道。他深知要做大事就得团结官场,要装得和他们一样。张宏杰对曾国藩的总结是:内清而外浊,内方而外圆。终其一生,海瑞必然处在谁也不带他玩的境遇,只有老百姓支持他,而百姓能给他提供的资源就是一点点“虚名”。海瑞从海南起复入南京为官那天,“黄童白叟,填溢街巷以观公”。海瑞宅第每天都有前来拜见的百姓,海瑞问:“见我何为,欲言事乎?”百姓叩头说没什么事,就想看看海爷的相貌。海瑞上下班路上也常有粉丝蹲守,只为在海瑞掀起轿帘的刹那看一眼。市井出现以海瑞惩贪为题材的评书,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娱乐节目。百姓对海瑞交口称赞,有的确实是因为海瑞帮他们打赢了维权官司,要回了土地,更多的人没有从海瑞这里受到任何实际好处,一种复杂的社会心态驱使他们支持海瑞。押沙龙说,虽然海瑞没让穷人坐上好车,但是他让富人不能坐好车了,穷人也拍手说好。穷人乐于看到富人被打击,自己受到的隐性损失,一时半会儿是看不见的。假如海瑞在应天府执政时间很长,极有可能使当地经济凋蔽,但是百姓会认为这是海瑞政策造成的吗?百姓没有相关的知识,不会这样思考问题。张宏杰认为,海瑞生不逢时,他的性格根本不适合从政,如果做学术研究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好学者,或者成为优秀的专栏作家,但在当时社会,读书人除了做官没有任何别的出路。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逝,享年73岁,在当时是不多见的高寿。他没有任何遗产,朝廷自会赋予他至高无上之哀荣。赐谥忠介,赠太子太保,华美的祭词将他奉上神坛。十年砍柴说,海瑞最大的悲哀就是他活太长,作为一个符号太长寿是悲哀。你说他偏执也好,悲剧也好,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孤独的圣人,他让人看到,人性可以克服许多实际的需要和诱惑,可以达到这样神圣的高度。海瑞的这种符号价值,比他做官时给百姓带来的实际价值要大得多。押沙龙对此持不同看法。“接近圣人之境的人往往是可怕的”,这是乔治·奥威尔对甘地的评价。“圣人的思维方式往往是违背人性的,我无法认同海瑞的思维方式,他的性格不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正能量。”但是,撇开他的思维方式,海瑞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他能够看到别的官员看不到的百姓疾苦,会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挑海瑞的毛病很容易,他做的很多事都是不对的,但要说什么是对的很难,张居正就成功了吗,也没有。押沙龙一篇文章的标题概括了海瑞的一生,他是“虎狼丛中的堂吉诃德”。适合从政,如果做学术研究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好学者,或者成为优秀的专栏作家,但在当时社会,读书人除了做官没有任何别的出路。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逝,享年73岁,在当时是不多见的高寿。他没有任何遗产,朝廷自会赋予他至高无上之哀荣。赐谥忠介,赠太子太保,华美的祭词将他奉上神坛。十年砍柴说,海瑞最大的悲哀就是他活太长,作为一个符号太长寿是悲哀。你说他偏执也好,悲剧也好,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孤独的圣人,他让人看到,人性可以克服许多实际的需要和诱惑,可以达到这样神圣的高度。海瑞的这种符号价值,比他做官时给百姓带来的实际价值要大得多。押沙龙对此持不同看法。“接近圣人之境的人往往是可怕的”,这是乔治·奥威尔对甘地的评价。“圣人的思维方式往往是违背人性的,我无法认同海瑞的思维方式,他的性格不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正能量。”但是,撇开他的思维方式,海瑞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他能够看到别的官员看不到的百姓疾苦,会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挑海瑞的毛病很容易,他做的很多事都是不对的,但要说什么是对的很难,张居正就成功了吗,也没有。押沙龙一篇文章的标题概括了海瑞的一生,他是“虎狼丛中的堂吉诃德”。(本文原载于《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6月下,作者:李响 纪彭)
点击加载更多被历史谈忘的民族英雄胡宗宪
制不住胡宗宪只带一千多士兵在宁波、绍兴等地剿倭,听到倭寇大举进攻的消息,急忙回救。张经要求胡宗宪去解杭州之围。呼:“我是巡按御史胡宗宪,不要走,停下来我们一起杀敌。”但是官兵和百姓根本不听,只说“倭宼来了快逃”。胡宗宪乃下令摆好阵势,立于道中,有后退者斩。胡宗宪自立阵前,手握宝剑。不一会儿,三千多倭寇冲杀过来。胡宗宪大喝一声:“谁敢在中国土地上撒野?”冲上前去,立斩二倭酋。倭寇本以为明军一见他们自然奔跑不迭,却不知有人当途不让,还敢上来撕杀。一时也呆了。明军将士见主帅如此勇猛,精神大振,一齐扑上前去。倭寇一时失了酋首,顿时大乱,胡宗宪追杀二十余里,大获全胜。
当晚,胡宗宪对将士们说:“虽然倭寇吃了败仗,但这只他们的小股部队,麻叶的大部队还在后头。咱们一千多人,不能和一万多倭寇硬拼,必须用计。胡宗宪挑选一百多名健卒,坐两艘大船,船上装五十袋大米,米里拌上毒药,扮成地方官员摸样,带有地方官府文书,打一面红旗,上书:犒劳嘉兴官兵。迎着倭寇来的方向开去。胡宗宪要求遇上倭寇,假装惶恐,跳下船就逃。第二天麻叶带领倭寇朝杭州方向而来。正行走间,有报两条大船向这边开来。麻叶命人截住。倭寇上船查看,发现是向嘉兴慰问的官船。麻叶大喜道:“彼不知嘉兴已被我破。既是劳军,正好慰劳我们。”当天晚上,倭寇吃了药米做的饭,一下子毒死三千多人。倭营哭声一片。然后架火焚烧倭尸,腥臭飘出十里以外。
胡宗宪为了了解敌情,夜里亲自带领二十几名能操船渡水之精兵,划两只小船,到敌营侦察。胡宗宪看到倭寇驻扎有序,军容严整,知道这批倭寇非等闲之辈,不是一般明军能对付得了的。胡宗宪一边看一边想着如何破敌之计。不料小船被倭宼发现,几百名倭寇蜂涌而来,箭如急雨。胡宗宪用事先准备好的门板挡着,门板上的箭象刺蝟一样多。胡宗宪带领将士一边划船,一边与敌人战斗,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幸而倭寇不知胡宗宪在船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胡宗宪一行天麻麻亮回到营寨,身上都是泥水,因为穿的是便衣,守门士兵以为是敌军军探,在门上用一块大石头朝下砸来,正中胡宗宪头盔,胡宗宪当即倒地,头上鲜血直流。士兵知道砸了主帅,都来陪罪,胡宗宪因事先保密,故不予追究。将士们都赞叹胡御史不畏生死,一身是胆。
这时从湖广来的五千狼兵由宣慰彭荩臣带领赶到大营。胡宗宪先安排他们食宿,然后把倭寇人多,凶残强悍等情告之彭荩臣,说明必须用计,方能取胜。彭荩臣见胡宗宪只有一千多兵,有些轻视;又听说倭寇被药死三千,正办丧事,士气不振。于是认定胡宗宪畏敌,遂瞒着胡宗宪,当晚率部下去攻倭寇大营。双方交战中,狼兵起先还勇猛能战,但纪律性不强,整体协作差,经不得倭寇有组织的进攻,顿时大乱,被倭寇围住,赖胡宗宪带兵接应,方才得以脱逃,死亡两千多人。回到军营,彭荩臣跪在胡宗宪面前,请求军法处置。胡宗宪安慰他,答应隐情不报,让彭荩臣立功赎罪。彭荩臣感激不尽。发誓从此唯胡宗宪之命是从。
胡宗宪经过地形的观察,决定把倭寇引入河网之地,聚而歼之。他事先派人到石塘湾小镇,把农家的小木船,长柄渔钗,铁钗收集起来,或者斩下竹杆,削尖竹梢,带上铁锹,做好杀敌准备。这边连夜拔寨,做出逃跑的样子。倭寇听说胡宗宪逃走,即追赶过来。胡宗宪把倭寇引到石塘湾,叫军士们把田埂全部挖断,把倭寇困在水田中央,进退不得。那边,官兵个个乘上小船,拿起长柄钢钗,来击倭寇。一阵箭射,倭寇无处可躲,死伤一片。接着双方在水田中交战,官兵个个乘船,进退自如,又都用长钗;倭寇陷在泥中,进退艰难。又使用短刀,一场恶战,倭寇哭爹叫娘,伏在泥中救饶。当地老百姓见倭寇被击,也来助战,一场军民共击倭寇的战斗在石塘湾展开。麻叶丢下三千多具尸体,方才逃出,向平望方向逃去。胡宗宪穷追不舍,又通知在平望驻守的参将俞大猷夹击,平望大战,再次大败倭寇。当地老百姓听说官兵围击倭寇,开始还不敢相信,及至见到,方叹倭寇也有今天,都来助战,把对倭寇的仇恨发泄出来。麻叶带领殘余倭寇向海边逃去。胡宗宪率得胜之军,与在华亭的张经会合,共解杭州之围。倭酋陈东得知徐海已回岛上,麻叶战败,张经、胡宗宪又向杭州而来,只得离开杭州。当时倭寇围困杭州城时,在城外杀人抢掠,百姓逃向杭州求救,杭州巡抚李天宠、巡按阮鹗不敢开城门,任凭倭寇屠杀百姓。事后,百姓纷纷上疏状告李天宠、阮鹗怯战之罪,赞誉胡宗宪打败倭寇之功。
然而麻叶并没有回海岛,他转而攻下明军重镇柘林,修筑工事,准备久留。各地倭寇纷纷来聚合,不几日,又聚得两万多人,足见倭众之盛,多如牛毛。当时明军总共也不到一万人,为了确保对倭作战的胜利,明军对倭寇作出大范围的包围,围而不打,只待福建八千狼兵到达,再行攻击。然而此时,朝廷派了严嵩的义子赵文华来浙江督军。使局势复杂化了。赵文华是一个狂妄自私、无才无德之人。他来浙江后,首去海宁拜祭海神,抽得上上签。然后到杭州见张经,说是神灵保佑,马上去攻倭寇,必然大胜。张经因赵文华资历和地位不及自己,又狂妄无礼,很看不起他。张经说:“倭寇强悍凶残,必须有足够的兵力,才能确保战斗胜利。等狼兵到来再战不迟。”赵文华一再催促出兵,张经见赵文华不懂军事,就不再和他商量。杭州巡抚李天宠也认为赵文华实在过份。赵文华受到冷落,就向朝廷告了一状,说张经、李天宠畏敌不前,养寇缴功,欺骗朝廷。世宗皇帝是个心胸狭窄,疑心病很重的人,一听赵文华告状,加之严嵩掇说,便下令逮张经、李天宠至京问罪。就在朝廷逮捕张经圣旨来到之前,福建狼兵到达。张经、胡宗宪等组织了一次对倭寇的围剿,共杀死倭寇五千多人,取得了著名的“王江泾大捷”。世宗皇帝问严嵩:“张经可逮否?”严嵩说“王江泾大捷”是赵文华和胡宗宪的功劳,张经、李天宠非逮不可,浙江人恨透了他们俩。世宗于是下令将张经、李天宠斩首弃世,同时被冤斩的还有为张经鸣不平、揭发严嵩“十大罪状”的兵部员外郞杨继盛。
张经死后,朝廷任兵部右侍郞周珫代之,实际上是胡宗宪在指挥。不久,胡宗宪与倭寇陈东相遇,大败陈东于秋母亭。正准备乘胜追击,一举将陈东部消灭,不料周珫为保卫杭州安全,急调正在前线作战的杨芷、王其勤部队回杭州。胡宗宪大惊道:“今倭寇已被我所困,即将被我消灭,为什么要撤军?”杨芷、王其勤道:“总督命令,不能不执行。”胡宗宪因没有兵权,只有顿足大呼:“苍天何不助我,灭此贼奴?”赵文华上疏告发周珫从前线撤兵,以至倭寇逃走,嘉靖下令将周珫削职为民。以南京户部右侍郞杨宜代之。当时狼兵已经无人驾驭,军纪大坏,抢妻
浙江三年,大小百余战,死者数千,伤者上万,由于经费不足,朝廷拖欠着薪水和赏银,死者伤者亦未及抚恤。士卒怨声四起,劫掠百姓,聚众闹事不断。胡宗宪急奏朝廷下拨专银,但朝廷国库空虚,银子都让嘉靖皇帝挪去建造宫殿去了。胡宗宪等待不及,只好与赵文华商量,先从嘉兴府库中暂借上解税银一万两,办好了客军遣返和死伤者抚恤事项。同时,胡宗宪命俞大猷和台州知府谭伦各募新兵三千,日夜训练。又命参将卢鏜、任环、都指挥张四维负责打造船只,训练海军。胡宗宪用训练的新兵,接连打败了倭酋陈东,夺得了柘林之战、陶宅之战、马迹山之战,上官岭之战、清风岭之战、大陈岛之战的胜利。捕获摊舍卖、乌鲁美他郎等日本倭酋,将倭寇赶出了大陆。每次战斗胡宗宪都是亲临前线,与战士同甘共苦。有次战斗数日没有吃的,乡下农民送几块饼来,说家里没有粮食了,只烙几块饼送给胡大人充饥,聊表心意。胡宗宪说战士们没有吃的,我怎么能独食?正在这时探兵来报情况,胡宗宪问有没有吃饭,探兵说老百姓逃亡一空,几百里见不到人,哪有吃的?胡宗宪就命他把饼吃下,战士们都感动得落泪。又有一次包围倭寇,天降大雨,胡宗宪和战士们整夜立在水田中。有人劝他到屋里躲躲雨,胡宗宪说战士们都在淋雨,我岂能离去?有人搬来凳子,让他站到凳子上,他命撤去不用。又有一次,在围剿倭寇时,胡宗宪冲在前面,倭寇朝胡宗宪放箭,战士们劝他后退,胡宗宪不退,事后战士们从胡宗宪身边拾得敌箭数斗,胡宗宪却没有中箭,都说胡宗宪得到神助。世宗皇帝得到前线胜利的消息,龙颜大悦,下旨升胡宗宪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佥都御史,总督南直隶、浙江、福建等处军务,权力远远超过了前几任总督。对胡宗宪大力加褒奖。胡宗宪回到杭州,杭州父老,扎彩门郊迎十里之外,焚香拜祝道:“若无胡大人,省城岂能宴安如此。”
凤阳萧显转而袭击绍兴、宁波等地。胡宗宪命戚继光带兵御敌,戚继光大败萧显于伏龙山,从此人称“戚老虎”。
胡宗宪鉴于中国海疆广阔,倭宼多如牛毛,官兵数量有限,朝廷经费不济,长年东剿西追,疲于奔命,防不胜防,国无宁日。倭寇半数是中国人,其倭酋王直、徐海、麻叶、陈东、萧显都是中国人,乃考虑对倭寇进行两手策略:一方面进行剿灭,另一方面又进行招降。朝廷批准了胡宗宪的建议,颁布了对倭酋王直、徐海等招降诏书。许诺王直、徐海若不再作恶,率众归降,则赦免其罪,授以官职。命胡宗宪全权处理。胡宗宪采纳唐顺之的推荐,以生员蒋洲为大使,并从监狱里放出与倭寇有过交往的陈可愿,朱尚礼等人为随员,携带文书,代表大明王朝,派往东瀛与日本诸国正式交涉,要求他们不得支持倭寇;同时向王直、徐海等倭寇宣布朝廷招降的“恩示”。因王直和徐海两个最大的倭酋都是徽州人,胡宗宪又从老乡关系角度进行劝说,并从狱中放出王直的母亲、妻子和一双儿女,以示关心。经过一番工作,日本各岛国政府答应不再支持倭寇,王直、徐海等人顿时感到失去依傍。另一方面,由于胡宗宪加大对倭寇的打击,倭寇死伤惨重。不少日本家庭父子兄弟随王直到中国“发财”,后来被打死,纷纷找王直要人。王直受两面夹击,处境孤立。蒋洲对王直说:“现在有胡御史在朝廷为你们说话,是看在徽州老乡的份上,如果失去了这个机会,将来谁为你们说话,到时候被剿灭是不可避免的。”王直遂动了归顺之心。胡宗宪及时把消息透露给了徐海,使徐海、王直互不信任。胡宗宪又以重金贿赂徐海的情人王翠翘全家,王翠翘亦劝徐海归顺。同时胡宗宪又挑拨徐海与麻叶、陈东的关系,使他们互相残杀。并设计诱捕了陈东、麻叶。胡宗宪又命俞大猷、卢镗、戚继光等不断围剿各股分散倭寇,不让倭寇聚合,接连取得了杭州保卫战、桐乡之战,七汀港之战,乍浦之战等大战的胜利。其中杭州保卫战最为惊险。当时胡宗宪正带领戚继光等在绍兴与倭寇作战,突报徐海率一万倭寇直扑杭州。当时杭州空虚,胡宗宪情急之下,只带两百骑兵赶回杭州,杭州城里连巡抚和督府机关人员加起来也不到一千人。抵抗是抵抗不住的。胡宗宪决定用空城计,他把两百骑兵带到城外山上驻扎,多张旌旗。同时从巡抚、督府机关和市民中抽一千多人,对他们说:“赵(文华)尚书亲自带二十万大军到抗州,你们赶紧到城外采购食品,以便安排接待。”众人不知是计,都纷纷出城采购。胡宗宪命大开城门,城内市民不知倭寇将至,生活一切如常。及倭寇到城外,听说胡宗宪回到杭州,看到城外山上旌旗招展,城门大开,老百姓生活如常,城里派人到城外采购食品,竟远出二十多里,为的是迎接赵尚书二十万大军。终于不敢进城,转而向桐乡方向杀去。走了五十多里,才知道中了胡宗宪的计谋,急转回军,胡宗宪援军已到,设下埋伏,大败徐海,并捕获日本最大的倭酋辛五郞。徐海接连战败,力量不断削弱,走到了穷途末日,只好答应归顺,但又出尔反尔,最后困守沈庄,终被消灭。
徐海、麻叶、陈东死后,王直尚有三万多倭寇,他提出了很高的条件,一是要任个巡按的职位,二是要留一万倭寇以镇东海,三是允许继续与日本人贸易。目的是继续独霸东海,横行海上,又能讨好日本人。胡宗宪当然不会同意,只说已上报朝廷,如要朝廷批准,必须先表示归顺诚意,于是确定受降日期,地点在嘉兴临时总督府。王直为向朝廷施压,突然率领三万倭寇,大船五百艘,进入宁波港,扬言如果朝廷不答他的条件,就立即进攻宁波,直捣杭州。当地官府和百姓突见这么多的倭寇,这么多臣艘,惊恐万状,千村万镇,逃亡一空。一些官吏向朝廷状告胡宗宪“将倭寇引至,必将酿成东南大祸”。面对严竣形势,胡宗宪一方面布置防范,一方面做好接见王直的准备。原计划参加受降仪式的官员,大都不敢来见王直。受降时辰一到,王直带领妻子儿女和几百名倭酋,个个身藏暗器,来到临时总督府。胡宗宪带领文武幕僚,威严地立于门前台阶之上。王直见胡宗宪身材高大,气势威武,象天神一般,顿时双腿一软伏倒在地,口称:“天星爷饶命。”胡宗宪走下台阶,义正辞严地宣布王直的罪状,然后宣布朝廷“恩示”,责其改邪归正。王直连称“死罪,死罪”。王直的妻子儿女哭成一片。最后把王直扶起,好言抚慰,一同进入总督府。胡宗宪的威严折服了横行海上数十年,杀人不眨眼的恶魔王直,免除了一场大规模的倭寇暴乱。胡宗宪把王直留在嘉兴,每天好酒招待,只是不让他回去。一面向朝廷报告,请旨定夺。朝廷原许诺只要王直放下武器归顺,就会赦其罪,封其官。但现在王直已经来了,朝廷的许诺又不想兑现。王直的义子王敖在舟山等候消息,一旦王直被捕,立即反了。胡宗宪为拖延时日,让他到杭州去见巡抚王本固,并看望他的母亲和在杭州的妻子儿女。王直一到杭州,王本固就将王直逮捕。为此,胡宗宪上疏,要求暂时不要逮王直,理由是:一、朝廷曾有承诺,海外倭寇都知道,逮捕王直,会给招降其他倭寇不利。二、王直义子王敖在舟山,尚有一万多倭寇,逮捕王直,必然引起报复。但是朝廷徐阶及其同党、杭州巡抚王本固等人乘机陷害胡宗宪,状告他为王直说话,是收了王直的贿赂,与倭寇勾结,协迫朝廷,大罪不容赦。在这种情况下,胡宗宪为了维护自已的清白,只得上疏要求严惩王直。朝廷下旨,将王直在杭州处斩。王直临终大骂胡宗宪欺骗了他。胡宗宪要求朝廷不斩王直的老母和妻子子女。
王直死后,王敖在舟山作乱。朝廷下令限期剿灭王敖。胡宗宪以俞大猷为总指挥,卢镗、戚继光为副总指挥,率军攻舟山,一个月没有攻下。朝廷下旨,革除俞大猷一切职务,戴罪立功。不仅如此,倭寇萧显又率倭寇来增援舟山。胡宗宪命卢镗率水师破萧显。萧显败走,流窜到海门,胡宗宪急派戚继光到海门迎敌。戚继光于海门、台州大败萧显,杀日酋门多郞。萧显逃之海上,风大船翻,溺水而死。胡宗宪亲上舟山指挥,用计大破王敖,舟山按期攻破。王敖逃至柯梅,俞大猷追杀至柯梅,王敖逃往福建浯屿,卢镗追杀至浯屿,王敖继续向南方逃窜。舟山大捷上报朝廷,世宗大喜,免除了对俞大猷的处分。
再加上江西、福建又出现了矿工和农民叛乱,称为“矿贼”、“山贼”。“矿贼”、“山贼”又与倭寇相呼应,东南大乱。嘉靖三十九年,山贼张琏自称“汉飞龙王”。有信徒十万,筑巢于朱家山,陷县城一百一十五座,焚县发坟,奸淫抢掠。山贼吴平于江西龙南、安远起事,聚众五万,涂毒瑞金、石城、贵溪、铅山一带。倭酋洪泽珍率倭寇三万,大掠龙岩、古田、莆田等地。百姓惨遭荼毒,血流成河。朝廷命胡宗宪节制江西、两广(广东广西),至此,直隶、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两广、东南七省军事尽归胡宗宪辖制,国家安危系于一身。
胡宗宪带病出征,首先至江西安仁征伐吴平,胡宗宪还是一惯做法,攻心为上。首先发出公告,要求受盅惑的乡民、矿工,自动返乡,概不追究。命戚继光于玉山日夜练兵,宣称胡大帅亲征,不日将擒捉拿吴平等。贼众都说“胡大帅亲征,我等死期不远矣。”乡民、矿工慑于胡宗宪的威望,纷纷散去。吴平只好逃往海上,江西不战而定。接着胡宗宪进军福建,布置围剿张琏。分兵三路,谭伦的广东军用“威”字旗,刘显的江西军用“赣”字旗,俞大猷的福建军用“黄”字旗,以谭伦为总指挥,俞大猷、刘显为副总指挥。三路人马以破竹之势直捣张琏老巢。一个月后,张琏被捕,福建大定。上报朝廷,世宗从宫中拿出金银绮锻赏给胡宗宪。
与此同时,一支倭寇进犯浙江台州,胡宗宪急命戚继光带戚家军迎敌。戚继光大破倭寇,追至奉化、象山,倭寇大部被歼,余皆逃往海上。时洪泽珍数万倭寇同时袭击福建,北至宁海,南至泉州,千里告急。胡宗宪命戚继光为主帅,进攻洪泽珍。戚继光率军从陆路渡海,攻打洪泽珍的海上老巢横屿,胡宗宪命海道副使汪道昆率海军于海上配合,全歼横屿之敌。时洪泽珍闻戚继光破其巢穴,退守海边,建大营于牛田、林墩等地,连绵三十多里,欲与官兵绝一雄雌。戚继光近贼十里下寨,大宴当地官员。引诱洪泽珍晚上来袭,洪泽珍果然中计。戚继光伏兵四起,洪泽珍大败,戚继光连夜奔袭倭寇大营,洪泽珍逃至海上。不久,洪泽珍又于海上纠合倭寇万余,占据平海卫,攻击莆田。胡宗宪大军至,召开了军事会议,分三路进攻平海卫。以戚继光为中路,俞大猷为左路,刘显为右路。戚继光中路首先突破,洪泽珍大败,无处可走,只得向福建巡抚谭伦投降,朝廷下令将洪泽珍父子斩首。至此福建平定。因戚继光战功突出,胡宗宪上表荐为福建总兵官,进署都督同知。俞大猷任广东总兵官。刘显任广西总兵官,(至此广东、广西分治)。山贼吴平逃往海上,与王敖据南奥岛作乱,胡宗宪命俞大猷
嘉靖四十一年,胡宗宪胜利回到杭州,大摆宴席庆祝抗倭的伟大胜利。但是政局混乱,明朝百姓对腐败统治的不満,倭寇经费不足,胡宗宪东挪西借,又从嘉兴国库借得上解税银二万三千两,用作打造战船和收买倭寇内线,招降倭寇之用。
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才能顺利完成抗倭大业。这是一些器量狹小的人所办不到的。
建王朝用人的规律。三是做成大事必然招人忌恨,事情做得越多,毛病和把柄也就越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胡宗宪的前几任总督,下场都是悲惨的。当时胡宗宪在当总督的时候,就不断地有人弹劾他,诬蔑陷害从来没有停止过。严嵩倒台后,徐渭就提醒他注意,胡宗宪说,我只要做到公心昭日,为国家办成一件大事,就是皇上把我错杀了,我也没有遗憾了。
锦衣卫到杭州逮捕胡宗宪,杭州军民群情激愤。都说胡大人总督东南,身经百战,生死朝夕,终将倭寇平定,国家安宁,何罪之有,遭此不白之冤。胡宗宪为了怕官兵闹事,事先做了安排,请浙江巡抚张达泉和各营将帅,严束各部,按兵休营,各门令官把守关口,不使官兵有越轨之行动。但是杭州老百姓行动起来,扶老携幼,填塞街道,悲号称冤,许多人卧在道上不让囚车过去。锦衣卫再三宣告,胡大人没有事的,皇上只要胡大人去说明情况,不消数日,就会回来官复原职。但是杭州父老牵着胡宗宪的衣服哭泣,不忍胡大人离去。大街上走不了,就夜晚偷偷从北新关走水路,但是百姓得到消息,数万民众涌向北新关,揽住船身不让起航,许多人跳入水中,挡住行船,指着锦衣卫大骂,甚至要打锦衣卫。在这种情况下,胡宗宪只好亲自出来讲话,就自己并没有做对不起国家的事,相信没有什么事情,皇上圣明,自有公断,请大家放心,如果大家做了出格的举动,反而加深了胡某的罪责,请千万不要阻挡我的行程啊!百姓这才放行,皆放声大哭道:“从此见不到胡大人了。”不少人跪地焚香,祈祝胡大人平安无事,早日回来。,此种场景,连锦衣都忍不住流下热泪。从锦衣卫逮系胡宗宪到出杭州城,整整用了七天时间,方才得以上路。
胡宗宪到京城后,被徐阶投入监狱。胡宗宪向世宗皇帝上:《自陈不职疏》详细陈述自已的成长过程及抗击倭寇始末。逐条驳斥徐阶等人对他的诬陷不实之辞,世宗看了之后,觉得胡宗宪字字事实,言之有理,确系冤屈,遂作出了指示:“宗宪非严党。他是朕亲自提拔任用的大臣,宗宪任事八九年,朕没听说他有什么过借,现在怎么突然说他有这么多的罪过呢?我朝中大臣互相攻讦,群小妒忌贤能,陷害忠良,不是常有的事吗?朕曾说过,能擒王直者封官五等,撇开宗宪许多功劳不说,仅就擒王直一件,理当封赏,如今却要加罪,这怎么说得过去呢?岂不是要朕失信于天下?似这样对待大臣,今后谁还为我任事?放了,令其回家闲住。”徐阶只得把胡宗宪释放回家。
听说胡宗宪无罪释放,朝野一片欢腾,京城许多朝廷要员都要请胡宗宪吃饭。胡宗宪一一婉拒。其子胡桂奇不理解,胡宗宪说:“赴宴吃饭要说话,会生出许多是非,你能知道徐阶不会派来奸细吗?”胡桂奇顿悟。一天,应天代巡黄四野对胡桂奇说:“徐阁老(徐阶)要我问候您父亲,他很关心你父亲的身体,说因你父亲罢官,朝野议论纷纷,你父亲性情刚烈,久居京城不好,不如回绩溪老家,避开京城是非,也为皇上今后起用你父亲创造好的条件。”胡桂奇回来告诉父亲,胡宗宪笑笑说:“这是徐阶想置我于死地。我如果回乡,他们就可以造谣,说我在乡下发牢骚,图谋不轨,我的性命就难保了。我现在在京城不走,闭门不出,他们找不着把柄,我就可以安心终老了。”胡桂奇深感父亲处事精慎。
然而不久,胡宗宪身体每况愈下,双眼有时看不见东西了。胡宗宪自觉来日无多,不如回乡,省得在京城死去,给儿子添麻烦。由于胡宗宪的两个儿子都在京城做官,父母妻子都去世,家里也没有人。就在回乡途中娶了一个王氏夫人。回家后,由于王夫人的精心照料,胡宗宪身体竟好了起来。胡宗宪除了读书之外,还能做些农活。胡宗宪要求家属族人,不准议论朝政,不准与人结冤。每当皇帝生日,他都带领全家焚香朝北跪拜,祝皇上万寿。
但是不久严世番的事情闹大了。原来朝廷判严世蕃为奴戍边,严世蕃却偷跑回南昌,在家里大兴土木,建造房屋。徐阶派人调查,向朝廷写了报告,说严世蕃在家建造宫殿,豢养死士,图谋不轨。徐阶为致严世蕃于死地,在报告中加上严世蕃南接倭寇,北结鞑靼,企图颠覆大明江山。世宗皇帝大怒,下旨将严世蕃和罗龙文腰斩于市。徐阶趁机说胡宗宪与严世蕃、罗龙文勾结,并帮助罗龙文藏匿财产。世宗皇帝正在气头上,下令再逮胡宗宪。同时把胡宗宪的长子胡桂奇也关进监狱。
胡宗宪第二次被逮,老百姓为其进京喊冤的上万人,朝中大臣不少为胡宗宪鸣不平。徐阶把胡宗宪打入死牢,决计再不让胡宗宪活着出去。胡宗宪临死前向皇上写了万言《自辩疏》,驳斥徐阶等人强加于自己的种种罪名。世宗皇帝看了胡宗宪的上疏后,下发刑部讨论,徐阶一拖再拖,作不了结论,直到胡宗宪在狱病逝。世宗打算再次起用胡宗宪,他找来吏部司礼黄锦,问胡宗宪多大年纪,黄锦说五十四岁。世宗说:“还好做官嘛。”黄锦立刻到胡宗宪家报喜,看到胡宗宪的灵柩,才知胡宗宪已经故去了。回报世宗皇帝,世宗下令撤消胡宗宪一案。胡桂奇从狱中放出。
胡宗宪冤死的消息传出,举国震恸。大臣耿定向记述当时情形:“三台中坼,大星告殒,夷夏同悲,黄稚走哭。耕夫为之释耒,织妾爰以下机。”,朝野唏嘘,官民同泣。大明建国以来,未有之深痛也。胡桂奇出狱,见父亲逝去,立刻病倒了。胡宗宪的灵柩由次子胡松奇扶运回乡。当运到宣城境界,离绩溪尚有三百华里,忽然情况变化,徐阶趁世宗皇帝驾崩之际,逮捕了胡桂奇,并派人来抓胡松奇,胡松奇得知消息,连夜逃走,胡宗宪灵柩暂厝宛溪河边茅舍之中。由于胡宗宪一时不得安葬,前来为胡宗宪守灵的百姓就达三万多人,所扎的帐棚连绵十几里路。平民百姓,文武百官冒着政治和生命危险前来吊唁。特别是那些在抗倭战争中死亡者的家属和伤殘军人,因为胡宗宪离职,得不到抚恤,都来向胡宗宪灵前哭泣,惹得过往百姓皆掩面哭泣而去。徐渭在胡宗宪灵前自杀被救起。很多文人为胡宗宪写诗作文鸣不平。其汪道昆诗曰“昔日百战功,愿言著旌常,盖亦已矣,众口犹雌黄。长跽歌德馨,申言慨以慷,一歌再三叹,呜咽不成章。天末起悲风,萧萧吹白杨,招魂竟何之,吾欲问巫阳。”浙江等地百姓为胡宗宪建庙塑像,年年焚香祝拜。歌谣曰“岛夷云扰奋天歌,十载经营静海波,到处居民争报赛,年年祭祝为平倭。”“大司马,长八尺,气盖山河威振敌,倭人黑齿啮指号,万里江波宁以谧,战士解甲卧,里妇分工织,江南江北百万家,并画蝉冠与象笏,岁岁伏腊芳草祠,竟请铙歌丽牲石。”
徐阶在世宗皇帝去世后,从牢里放出来因反对严嵩、批评世宗皇帝而获罪的官员,针对严嵩时期的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得到广泛好评,一时被认为是贤相。但是,时间不久,他的贪婪和邪恶的本质就暴露出来,终于使穆宗皇帝不能容忍,罢了他的官,用高拱代替。徐阶下台后,为胡宗宪鸣冤的呼声不断高涨,隆庆年间,穆宗皇帝下旨给胡宗宪平反,给予他高度评价。到明万历年间,由于日本进攻朝鲜,明朝派兵援朝,遭到全军覆没。朝中大臣要求弘扬胡宗宪的爱国抗倭精神,鼓舞士气。神宗皇帝于是为胡宗宪举行了国祭,并颁布“祭文”和“谥文”,加胡宗宪谥号为“襄懋”,
一、关于胡宗宪与世宗皇帝的关系。胡宗宪所处的时代,是大明王朝由盛转衰历史转折期。世宗皇帝是一个荒淫、怠政、自私、偏执,残暴的君主。他对管理朝政不感兴趣,一辈子谋求的是女色和长生。他几十年不上朝,把国家大事委托给身边亲信的大臣,自已躲在万寿山学仙讲道。他生性猜疑,对别人又不放心,胸无主见,喜欢听信谗言,一旦听到什么,他就立刻表态,枉杀大臣。又极要面子,错了不但不改,还不允许别人提出异议。大臣们知道他这一特性,就互相攻讦。世宗皇帝宁可信其有,不可相其无。所以朝中冤案迭起。在嘉靖年间,当大臣的,大都结局悲惨。面对如此局面,明朝大臣们都有功成身死的思想准备。胡宗宪也是一样。胡宗宪前几任总督:朱纨、张经、王抒都是以杀头告终。世宗皇帝对胡宗宪还是有情的,从益都、余姚的好县令,到大同的抗敌英雄,湖广的平乱功臣,及抗倭中“实心任事”,消灭王直、徐海,平定东南,都在嘉靖皇帝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尽管徐阶等一再告状,严嵩倒台,墙倒众人推,弹劾胡宗宪之声不断,世宗皇帝还是一放再放,没有象对待别的大臣那样草率。而且不久又要起用他。虽然胡宗宪冤屈而死,但毕竟是正常死亡。世宗之后,穆宗皇帝很快给他平反,神宗皇帝再次给胡宗宪平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所以胡宗宪历来认为“皇上知我”,对世宗皇帝感恩戴德。所谓胡宗宪图谋不轨,想造反的说法,甚至以他家住在龙川这一地名也来说事,是无稽之谈,没有事实根据的。
二、关于胡宗宪与严嵩、赵文华的关系。胡宗宪与严嵩的关系,属于正常的上下级关系。不存在互相勾结,结党营私的问题。因为胡宗宪远在抗倭前线,日理万机,不参与朝中朋党之争,事实也是这样。所以嘉靖皇帝说“宗宪非严党”。严嵩开始对胡宗宪是压制的。这是因为胡宗宪与原陕西总督曾铣关系较好,曾铣与胡宗宪的堂兄胡宗明都是前任首辅夏言的部下,严嵩害死了夏言,曾铣被杀,胡宗明降职,所以严嵩对胡宗宪也不无顾忌,再说胡宗宪曾拜当时大儒邹守益为师,邹守益也看不惯严嵩,后来也被严嵩所害,罢官回家。所以在胡宗宪抗击鞑靼胜利进京,世宗皇帝提升他为巡抚时,严嵩把他改为巡按御史,遭到朝廷大臣们的质疑,再加上吏部尚书屠东洲为胡宗宪力争,严嵩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收回成命。这当中,胡宗宪的老乡,严嵩的义子罗龙文也做了工作。胡宗宪到浙江抗倭,是时任南京兵部尚书屠东洲点的将。严嵩义子赵文华到浙江督军,给胡宗宪带来了机遇。赵文华不懂军事,受到张经、李天宠的冷落。赵文华发现胡宗宪大才,自己要想有所作为,就得依赖胡宗宪,于是俩人结交。赵文华在击败张经的同时,一再推荐胡宗宪,从此严嵩对胡宗宪有了好感。胡宗宪总是把功劳归于赵文华,使赵文华的官一升再升。胡宗宪有了赵文华的背景,加上自己战功卓著,顺理成章地当上了总督,承担抗倭的历史重任。清末名将胡林翼说:“保身即以保国,能以胡某笼罩赵文华,亦兵家之长算。”对于赵文华的贪侫,胡宗宪也看不惯,一方面胡宗宪十分照顾赵文华,另一方面,对他过份的要求也不客气。“(胡)公能用文华,而不为文华所用。”一切为了有利于抗倭事业。总的来说,严嵩作为首辅,对抗倭事业的支持还是很大的。
三、胡宗宪与徐阶的关系。胡宗宪与徐阶打交道不多,本无过节。徐阶本是严嵩下级,是严嵩向皇上举荐,才得以斩露头角。徐阶自从当上首辅与严嵩平起平坐,就一心想搞倒严嵩,取而代之。徐阶知道严嵩办事向来谨慎,都事先向皇上报告,得到批准,所以搞倒严嵩也很难。徐阶先从严嵩的部下着手。先弹劾赵文华,赵文华贪贿被查后,免职病死,严嵩并未受影响。徐阶指使同党李瑚弹劾胡宗宪,罪名是贪污嘉兴府库税银三万三千两,回家买田、讨小妾。世宗皇帝派御史崔栋去调查,查证的事实是:三万三千两白银分两次从嘉兴府库中提出,一次是用于遣散狼兵用了一万多两,一次是造战船,招募军士,买通倭寇内线招降之用,还有抚恤死亡和伤残军人家属,计两万多两。钱是由地方藩司经手,胡宗宪只管数字,有帐可查。至于买田,娶妾是没有的事。早先有人拿此说事,嘉兴府库又要销帐,胡宗宪正感到苦恼时,好友白恭人捐了两万两,胡宗宪从自已历年奉禄和皇上赏赐中还了一万多两,把帐结清了。崔栋查清后,嘉靖皇帝认为开支合理,同意进行报销。胡宗宪也没有再报这笔钱。只当捐款抗倭事业了。至于军费开支较大,崔栋在报告中说:“宗宪无他,军中所恃有鼓舞人心者财尔。其中用间行饵,贾勇赏谋,苦以尺寸之间,尽以绳墨约之,宁有今日哉?以臣愚见,宗宪可原。”世宗下旨:“这钱粮既查堪明白,宗宪着照旧督抚地方。”李瑚的弹劾没有成功。严嵩倒台后,徐阶指使南京给事中陆凤仪上疏弹劾胡宗宪“按兵玩寇,党庇严嵩”十大罪状。世宗皇帝不予采信,徐阶阴谋再次落空。
严世蕃抄家后,发现胡宗宪给严世蕃的信,信中说有人陷害,希望严阁老(即严嵩)在皇上面前说说话。徐阶却说胡宗宪与严世蕃通谋,要伪造皇上圣旨。世宗皇帝一听火了,下令第二次逮捕胡宗宪。胡宗宪在“自辩疏”中说:“所谓伪造制旨要件,系何年月?系何笔迹?”“臣前后百余疏,皆臣手书,不假幕使为之,此惟皇上知之。”世宗觉得有理,因为他熟悉胡宗宪的笔迹,要徐阶拿出原件来,徐阶支捂过去,拿不出来。皇帝知道有假。至于说胡宗宪有万贯家财,还为罗龙藏匿财宝。经过抄家,证明是不存在的。当时和胡宗宪一起被抄家的严世蕃,家藏黄金三万两,白银二百万两。赵文华家藏白银十万零四千两,如果胡宗宪家里有钱,徐阶必定大做文章,史书上必有记载。对于社会上流传“总督府是银山”的话,胡宗宪说:“我军经费历来不够,各军队的经费都由地方府县经手发放,我本人从不经手。我总督府的经费,每年只有四千两银子,发薪水不管,有时不能及时发放,官兵就要闹意见,我怎么能贪污银子呢?”事实是胡宗宪家无余财,所有奉禄和赏赐都充作军费。徐阶对胡宗宪竭尽陷害之能事,在胡宗宪第二次入狱后,徐阶等人饭不给吃,病不给治,从人格上进行侮辱,使得胡宗宪很快死去。胡宗宪是明朝官场斗争的无辜受害者。
四、胡宗宪与海瑞的关系。在海瑞的故事里,有一个证明海瑞不畏强权,秉直无私的例子,就是海瑞任浙江淳安知县,胡宗宪的儿子到临安驿站,因为得不到好的招待,打了地方官吏。海瑞扣下了胡公子的官船,把船上的银子也扣了,说“你不是胡总督的儿子,是冒充。胡总督对自已要求很严,不会有这样的儿子。”说胡宗宪知道此事,心中恨透了海瑞,从此想办法报复海瑞。此事在当时社会上也流传。胡宗宪在《自辩疏》中说:“说我的儿子大闹驿站。我两个儿子都在京城做官,六年没有回家,怎么会有时间扰乱驿站呢?”因为按照当朝廷的规定,京官离京要经过皇上批准,许多人在京城几十年都不能回去,这是事实。胡宗宪的儿子没有离京,皇上是知道的。胡宗宪提出有力的证据,说明他的儿子没有机会离京滋事,根本不存在这种事情。至于胡宗宪与海瑞的关系,不象后人说的那么紧张。胡宗宪是浙江巡抚,海瑞是淳安知县,是胡宗宪的下级,海瑞在任时,淳安发生历史罕见的大洪水,朝廷免了淳安两年的税赋,此事不通过胡宗宪是批不下来的,可以认为是胡宗宪为他争取的。胡宗宪对海瑞的廉洁也说过十分钦佩的话。当他听说海瑞一年到头不吃肉,只是在母亲生日的时候买两斤肉孝顺母亲,大为感叹,并把此事说给部下听。说明胡宗宪对海瑞是有好感的。
五、关于胡宗宪向皇上献春药及胡宗宪在军营开舞会的事。有些历史书上认为胡宗宪行为不够检点。这要历史地来看。当时世宗皇帝好淫,每一个大臣都要向皇帝献春药,献床上秘技。否则被认为是不忠。胡宗宪当然不能例外。再说当时全国也是淫荡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胡宗宪接待客人,例如赵文华之类的京官,自然要搞一点娱乐活动,让对方开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联欢晚会。当时时兴养妓,例如严世蕃养了十八美女在家,赵文华到杨州一次就带走了十个美女,而没有听说胡宗宪娶妾养妓,这是事实,证明胡宗宪对外比较圆通,对自已却要求很严。退一万步说,就是胡宗宪娶妾养妓,也是当时社会风尚,不能以此否定他的高尚人格,否定他的历史功绩。
九、结束语
政管理才能,在担任益都、余姚知县时,兴利除弊,化解矛盾,很快使“难治之邑”,变成“祥和之乡”;最突出的是他军事指挥才能。他善于把握战争全局,攻心与攻城并用,在对敌战斗中,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用计设谋的经典战例。把敌人调动起来,玩敌于股掌之上。胡宗宪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我国历史上很少有人与他比肩。胡宗宪的军事理论,集中在他向皇上奏疏上,其建军思想和战争指挥艺术,体现在他的带兵和实战中。这些是我国军事上的宝贵财富,有待于我们去挖掘、整理和继承。作为三军统帅和镇守一方之大员,他胸怀博大,气量恢宏。广揽人才加以培养使用。正因为如此,他身边积聚着象徐渭、茅珅、戚继光、俞大猷等超一流的文士武将,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不管多么艰巨的重任,他都能举重若轻;不管多么复杂的矛盾,他都能迎刃而解。无论是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地位,他所发挥的历史性作用,他个人的高贵品质,他尽忠报国的献身精神,他的雄才大略和煌煌业绩,胡宗宪都属于中国超一流的、重量级的历史人物。
胡宗宪不仅在明朝,甚至在清朝,都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乾隆皇帝曾下旨对胡宗宪进行褒扬。可惜在现代和当代所编的各类《中国通史》,反而对他评价不够高。有的历史书上只对胡宗宪一笔带过,有的甚至把他当作戚继光、海瑞等人的反面陪衬,这就是不尊重史实,太不公平了。我想,这大概受徐阶之流的影响:严嵩是奸臣,胡宗宪是严嵩下级,以人划线的缘故我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有兴趣认真研究一下历史上的原始资料,看一看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给胡宗宪的历史结论和高度评价。对于我们正确评价胡宗宪这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对于继承胡宗宪的可贵的精神遗产是有好处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资深hr说过一句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