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昺疏是什么意思是一个书名号之间用顿号吗还是一种学术的称呼

十三经注疏_百度百科
十三经注疏
注疏,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经常要查检的书。中国文籍,浩如烟海,目前存世约十多万种,《》是这些文籍的精华,其四部之中,经部又是其精华,而《十三经注疏》则冠列于其经部之首。清代由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号称善本。目前通行本为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缩印本(精装16开本上下册)。其阮元校勘之处,均用▲号表示。详见各家出版社之出版说明。
十三经注疏基本信息
·页码:2784 页
·版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中文:中文
·套装数量:2
“十三经”包括《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孝经》、《》、《尔雅》、《孟子》十三部,内容博大,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观念中。
十三经注疏注疏释义
注疏 : 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宋及宋以前之注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
十三经注疏注疏版本
以清代学者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在“十三经”的注释版本中最为完善,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魏·王弼、晋·注,唐·等正义
魏·王肃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汉·毛亨传、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汉·郑玄注、唐·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氏传正义 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注疏 晋·注、唐·疏
唐玄宗注、宋·疏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 东汉·赵岐注、宋·疏
十三经注疏“十三经”
即《周易》、《》、《》、《》、《》、《》、《》、《》、《》、《论语》、《》、《》、《》等十三种,因为历代将它们尊为儒家经典,故称为“经”。其成书年代各不相同,上自上古,下迄;其内容极其广泛,包括哲学、文学、历史、政治、经济、语言文字、伦理、民俗、地理、科技、等,是研究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历史文献。“十三经”的确立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最初儒家的经典为“六经”,就是孔子所说的“”,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其中的《乐》早在战国后期即已失传,所以汉武帝时只立了《诗》《书》《礼》、《易》、《春秋》五经。 由于汉朝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天下”,至东汉时,又在“五经”之外把《论语》、《孝经》定为读书人必读之书,这样儒家的经典便扩大为“七经”了。
到了唐朝,在国家官办学校的学习科目中以及项目中,又有“九经”之说。这就是《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九部经书。 显然在“七经”、“九经”中,已经把古代阐述经义的一些《传》、《记》也包括到经的范围之内了。
在唐代,《论语》和《孝经》是要求所有读书人都要研读的,称之为“兼经”。年间(827—840年),朝廷下令把九经以及《论语》、《孝经》、《尔雅》都刻在石碑上.,总共十二部书,称为“十二经”。这些经书刻石至今保存下来,就是有名的“开成石经”。 在宋朝,理学家们把《孟子》也提高到经书的地位。 北宋哲宗元佑年间的科举考试中就包括《孟子》了。 从此儒家的经典便成了“十三经”。从此,“十三经”的名称就稳定下来,直到封建社会终结,再也没有变化。
十三经注疏来历
随着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定于一尊,历代学者纷纷为诸经作注解。其中,汉朝及稍后的学者们做了大量的注释工作,人们称之为注或笺。 唐宋时期,由于时代久远,人们对汉代的注释也难于理解了。于是一些学者不仅注解经传的正文,而且对前人的旧注也进行解释和阐发,习惯上就称之为“疏”或“正义”。
历代解释十三经的著作很多。南宋以前,注和疏本来都是单独成书的。
南宋时期始合刻在一起。南宋绍熙年间始有汇集唐宋之前最具权威性的“十三经”注、疏的合刊本,形成一整套经书及其注文,称为《十三经注疏》,后复有十行本。明嘉靖时期有闽本,据十行本重刻;万历间有监本,据闽本重刻;时期有毛氏汲古阁本,据监本重刻。但是明代时期的监本和汲古阁本,因辗转翻刻,讹谬百出。
清初有武英殿本。清嘉庆时期,著名学者阮元主持重刻《十三经注疏》,裒集重刊,以十行本为主,并广校唐石经等古本,撰《校勘记》附于诸经卷末,号为善本,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本子,素来为世人所看重。
十三经注疏注疏者
⑴:《周易正义》一〇卷,【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清】校。
⑵:《尚书正义》二〇卷,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清】 徐养原校。
⑶:《毛诗正义》七〇卷,【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清】校
⑷:《周礼注疏》四二卷,【汉】郑玄注,【唐】疏,【清】校。
⑸:《仪礼注疏》五〇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清】徐养原校。
⑹:《礼记正义》六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清】校。
⑺:《春秋左传正义》六〇卷,【晋】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清】校。
⑻:《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八卷,【汉】注,【唐】徐彦疏,【清】臧庸校。
⑼:《》二〇卷,【晋】范宁注,【唐】疏,【清】李锐校。
⑽:《论语注疏》二〇卷,【魏】集解,【宋】邢昺疏,【清】孙同元校。
⑾:《孝经注疏》九卷,【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清】臧庸校。
⑿:《尔雅注疏》一〇卷,【晋】注,【宋】邢昺疏,【清】臧庸校。
⒀: 《孟子注疏》十四卷,【汉】注,旧题【宋】疏,【清】李锐校。
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在“十三经”各注释版本中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十三经注疏历史价值
《十三经注疏》:华夏文明的核心典籍
在现代社会中,华夏文明是绵延数千年的一大文明体系,拥有难以数计的古代典籍。但不可否认的是,“十三经”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资料库,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如果我们将浩瀚的中华典籍比作一朵朵璀璨夺目的花儿,那么,可以说,“十三经”就是它们最重要的母树。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十三经”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观念中。
“十三经”在上的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概括来说,它们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史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从古代经书中也可以看到不同学派的相互影响,而且,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干对于民族凝聚和文化认同,始终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主导作用。当然,“十三经”虽然阅历千古,凝结着无数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能为解决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提供现成答案。今天正是中华民族昂首阔步地迈向现代化的康庄大道的伟大时刻,它可以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柱,激发起民族精神;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智慧向导,启发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睿智。但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传统经典作出新的诠释。
十三经注疏图书
书名:唐宋注疏十三经(全四册)
图书编号:1210768
定价:235.0
作者:中华书局
开本:大32开
本书据中华书局1936年版《四部备要》本缩印而成。原书据清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校排,包括《周易注疏》、《尚书注疏》、《毛诗注疏》、《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注疏》、《春秋左传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孝经注疏》、《论语注疏》、《孟子注疏》、《尔雅注疏》。撰疏者孔颖达、、徐彦、、邢昺、为唐宋人,故名《唐宋注疏十三经》。
十三经注疏第一册
《周易注疏》(唐)孔颖达疏
《尚书注疏》(唐)孔颖达疏
《毛诗注疏》(唐)孔颖达疏
十三经注疏第二册
《周礼注疏》(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唐)贾公彦疏
《礼记注疏》(唐)孔颖达疏
十三经注疏第三册
《春秋左传注疏》(唐)孔颖达疏
《春秋公羊传注疏》(唐)徐彦疏
《谷梁传注疏》(唐)疏
十三经注疏第四册
《孝经注疏》(宋)
《论语注疏》(宋)邢疏
《孟子注疏》(宋)疏
《尔雅注疏》(宋)邢昺疏
企业信用信息教职成司函【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名号怎么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