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衙门构成什么姓氏有自家的衙门

古代的录取通知书什么样?
  现在的高考录取通知书都是由学校印制,填上考中者的姓名,由邮政快递送达。而在古代,“高考”录取通知书无论是做工,还是送达,都比现在要复杂、隆重。
  科举制始创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光绪卅一年(1905年)科举考试正式废止,历经1300余年。唐代把金屑涂饰在笺简上,作为进士及第到家报喜所用,称为“榜帖”。这就是当时的录取通知书。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时第一名毕渐,当时榜帖,偶然脱去渐字旁点水,天下遂传名云毕斩。”
  最早的榜帖是泥金帖子,“泥金”手法是中国传统的高档装涂工艺,可见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至文宗朝,遂削此仪也。”宋杨万里《送族弟子西赴省》诗:“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两者都提到泥金帖子。而杨万里诗中的淡墨榜又为何呢?古代科举考试录取的进士,用淡墨书榜,称为“淡墨榜”。
  后来出现了金花帖子,被视为“正式版”科举录取通知书。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国初,循唐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於帖面,而谓之榜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黄花笺”是一种洒金粉的顶级用笺,用此来书写通知书,可见珍贵。宋陈继儒《太平清话》卷四:“宋朝吴郡士登科者,始于龚识,其家居昆山黄姑,犹藏登第时金花榜帖,乃用涂金纸,阔三寸,长四寸许。”到了清代,就出现了刻板印制的科举通知书了。
  在古代,送通知书也比较隆重,是一种官府行为。各级官府会安排专人将通知书直接送达学子家中。报喜人骑上高头大马,高举旌旗,带上唢呐班子,一路上鸣炮奏乐,吹吹打打,热闹非凡,犹如现在男子结婚迎亲一般。如《儒林外史》描写报榜的情景:“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
  中秀才举人或者进士及第希望比较大的人家都会在煎熬中苦苦等待着喜报的到来。有专人在门口等候,真是望眼欲穿,一旦报喜的人到了,即大呼小叫向主人报喜。报喜是个好差事,衙门里的公差争破头想干这差事,碰到大户人家能赏一些红包,也就是“喜钱”,稍微穷点的人家也能排上一桌,赏些酒喝。古人收到榜帖后,一般要把它张贴在厅堂里最显眼的位置,如同现在上级颁发的奖状或与领导人合影一般,让来访的客人进门便能看到,以此炫耀一番,光宗耀祖。
(来源:《羊城晚报》)
总浏览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潘(姓氏)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您可以选择查看以下:
潘(姓氏)
求助编辑潘  潘,是「潘石屹单位」的简称,是房地产计价单位,一潘就是每平米一千元,十潘就是每平米一万元。    语出潘石屹拿乔布斯开的玩笑。潘石屹发贴“对乔布斯最好的纪念就是苹果公司马上推出1000人民币以下的爱疯给大家使用,让每个人都用上爱疯,就是对乔布斯最好的纪念”。后面有网友跟贴“潘总哪天要也去世了,也请贵公司推出一千一平米的房子吧,十几亿人民都会纪念您”。   房地产计价单位换算:1潘=1pan=1000人民币/平方米=1000¥/㎡
天下第一美男子——潘岳
浩浩中华史,美女如云,美男子亦然!很多人评点古今十大美男子,浩浩荡荡、不尽相同!什么宋文公、弥子瑕(卫国)、邹忌、子都(郑国) 、潘章(楚国)、安陵君(魏国的附属国安陵国国君)、龙阳君(魏国,中国第一个同性恋)、宋玉、潘安、嵇康、陈平(汉朝)、秦宫(汉朝)、董贤(汉朝)、卫玠(三国)、曹肇(三国)、周瑜、曹植、周小史(晋朝)、陆机(西晋)、褚渊(南朝)、韩子高(梁朝)、沈约(梁朝)、兰陵王(东魏. 高长恭)、慕容冲 (西燕君主)、独孤信(西魏;北周)、张宗昌(唐朝)、乾隆、和绅、纳兰容若(清朝)……周恩来、梅兰芳、张学良、汪精卫是近代人就不必论了!
不论怎么论,有一人赫然在列,且常占据美男子“头把交椅”,他就是与陆机同时的西晋人潘岳(即:潘安)。潘岳(公元247年—300年),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祖籍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往往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他善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充分体现了太康文学讲究形式美的特点。千百年来,潘岳更已成为美男子符号,顽强地活在成语典故、诗词曲赋、古今小说、大众生活中……攻玉把他奉为天下第一美男子,自然有一大片道理!1、潘岳有着出众的容貌。
人们一说美男子就是“貌比潘安”,美男子的容貌矫矫不群自然是首当其冲!史书上直接说潘安:“美姿仪”。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气质又好,潘安俨然成了千古美男的代言人。潘岳表字安仁(潘安由此而来),小字檀奴,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
成语“掷果盈车”的典故就出自潘岳,《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每出去拿着弹弓到洛阳城外游玩,总有大批少女追着他,那绝对就是个追星的架势,这可能是最早最狂热的“粉丝”!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献花,又是献果。潘安每次回家的时候,都能够满载而归,掷果盈车遂成!“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挟弹少年”的典故亦由此而来!有个男人版“东施效颦”的故事也是此时!潘岳每次上街都能弄一车水果回来,自然惹人羡慕,还招惹出模仿秀来:“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返。”《世说新语》则说这个丑男是左思:“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张载是被小孩子扔石头乱砸,左思则更惨,挨女人们一顿乱唾。张载和左思都是当时著名文人,他们搞的“东施效颦”,可见潘岳的丰神美仪、玉树临风!无巧不成书!当时另一个美男子夏侯湛好与潘岳同行,但没有达到潘岳的名声。“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两美男出行,强强联手,新闻效应,这也演变出一个典故:“连璧接茵”(茵指车上的垫子)。2、潘岳有着忠贞的爱情。潘岳19岁时写《内顾诗二首》,诗一:“静居怀所欢,登城望四泽……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驰情恋朱颜,寸阴过盈尺。夜愁极清晨,朝悲终日夕。山川信悠永,愿言良弗获。引领讯归云,沉思不可释”。诗二:“乐情既来追,我心亦还顾。形体隔不达,精爽交中咱。不见山上松,隆冬不易故?不见陵涧柏,岁寒守一度?无谓希见疏,在远分弥固!”  这是潘岳在三千里外遥寄未婚妻的山盟海誓。从12岁订婚到完婚,他们经历了漫长的17年,这对情侣做到了矢志不渝,这是非常动人的。对潘岳这个常被洛阳女子掷果盈车、萦手于道的大众偶像而言,如此专情,尤其不易。公元275年,29岁的潘岳大婚,夫妻长相厮守,直至公元298年杨氏卒于洛阳德宫里,当时潘岳52岁。53岁那年,潘岳也在天国里与妻子得以永远地相濡以沫……
17年两地相思,正是婚后20多年和谐幸福生活的坚厚感情基础。也正因如此,丧妻之痛才被潘岳表现得空前摧心断肠。潘岳悼念爱妻的诗赋文章,有《悼亡诗》三首、《杨氏七哀诗》、《悼亡赋》、《哀永逝文》六篇,在中国文学史上,潘岳创了一个纪录,“他最先创作了悼亡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因停不了的悲伤创作了最多也最感人的悼亡文学”。这是魏晋时代重情任情思潮下,潘岳用真情和才华写就的一束忧郁之花。这捧祭献亡妻的花束,是百结断肠缠绕而成,是碧血和泪凝结而成。他在《悼亡诗》中写道:“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眄枕席,长箪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夫妻永诀,景情何堪!南开大学罗宗强教授在《西晋士人心态变化与玄学新义》中指出:“西晋纵欲之风大盛,士人社会存在一种寻欢作乐的浓烈气氛。道教养生术之一的房中术在当时上层社会十分流行,这给纵欲提供了理论根据,或者说提供了一种借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潘岳对待爱情的严肃态度因稀少而显得越发可贵。专情的潘岳情贯笔下,在中国文学史上也留下了自己成为悼亡文学鼻祖和大师的丰碑!与其说历史记住了潘岳的悼亡文学,不如说记住了这位旷古美男子的专情!3、潘岳有着非凡的文采。潘岳,祖父名瑾,曾官安平太守。父亲名芘,曾官琅琊内史。少年时潘岳已很有名,“总角辩惠,乡邑称为奇童”。其 22岁写《藉田赋》声名大噪。12岁便得到父亲好友杨肇的赏识,许以长女。潘安的妻子出身名门望族,比潘安家的门第要高,两人算不上门当户对。正因为潘安既是美男更是才子,潘安的妻子才乐意下嫁!
潘岳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传就成语“潘江陆海”! 明人辑有《潘黄门集》。陆机也是当时的美男子,二者同为西晋文学界no.1。 南北朝时梁代钟嵘在《诗品》中将潘岳诗列入上品,并说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拣金,往往见宝。潘岳的赋,今存20篇以上。当时最负盛名的赋,就是潘岳的《西征赋》、《秋兴赋》这些大赋。除此两赋外,《藉田赋》、《闲居赋》、《笙赋》等都是当时名作,嗣后皆为《昭明文选》收录,影响至大。《文心雕龙》评“魏晋之赋首”共八家,潘岳是其一。必须能作赋,尤其是能作大赋,才能称得上“大才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观念,而大赋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能写出大赋的人越来越少,所以每个时代被公认为大才士的人总是寥寥无几。潘岳写了《西征赋》6000多字,是整个晋代篇幅最大的作品,左思的《三都赋》也不过3000多字。左思写《三都赋》花了十年工夫,虽产生了“洛阳纸贵”的效应,其艺术成就却不能和《西征赋》比肩。陆机写赋力求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又力求最精警的语汇,写起大赋来十分吃力,总是写不成。他原本要写《三都赋》,让左思抢了去,终生遗憾。后来他的弟弟陆云不断劝他作《二京赋》,并建议他不妨参照《三都赋》,他一直写不出来,他的传世大赋只一篇《文赋》,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巧而碎乱”,现在我们读读,确有逻辑不清、前后重复的毛病,只有潘岳写大赋从容不迫,如“锋发而韵流”,十分顺畅。潘岳的抒情小赋,其实有着更高的文学价值。如《怀旧赋》、《悼亡赋》、《寡妇赋》等,对人生的不幸充满同情哀悯。“潘岳之文,以哀诔最为著名,仿佛汉末蔡邕。”潘岳最出色的哀诔文,还是为亲友所撰诸作。如《阳城刘氏妹哀辞》。此为胞妹而作,开头即见精彩:“鸟鸣于柏,乌号于荆;徘徊踯躅,立闻其声。相彼羽族,矧伊人情;叩心长叫,痛我同生。”以比兴开篇,于诔体中实稀见,潘岳用之,令人“立闻”其哀号长叫之声,颇收振发奇效。
正因为潘岳对痛苦人生有着透入骨髓的体验,所以他对人生痛苦才具有深广的同情,好像整个人生痛苦都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史书上说潘岳“尤善哀诔之辞”,其奥秘大概就在这里。在妻子过世了一年之后,他写了三首《悼亡诗》。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三首《悼亡诗》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因为当时妇女的地位很低,在潘安的《悼亡诗》之前,几乎没有出现过怀念妻子的作品。潘岳诗赋文皆擅,总体成就不小,但最重要的还是他“首创悼亡诗题材”,是魏晋时期最出色的哀诔文章高手。哀诔文章加上哀情诗赋,构成其作品最有特色的部分。潘岳开创了悼亡诗这个题材,源自爱情这个永久的话题,不朽的作品也促成了作者不朽的声名,这是他成为美男子符号的另一深层原因!4、潘岳有着闻名的孝心。 潘岳对待家庭生活注重伦理道德,对妻专情,对亲朋至诚,人情味忒浓,更重要的是他在历史上孝母有名!父精母血,一个没有孝心的人,他对谁还能真诚相对呢?《二十四孝》故事广为流传,潘岳“弃官奉亲”的故事占其一。故事中有诗赞曰:“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潘岳事亲至孝、恪尽孝道,在当时影响很大,是当时学习的”楷模”。潘岳的父亲是个小官,潘岳到河阳任职后,父母同过。父亲去世后,潘岳就将母亲接到自己的任所侍奉。潘岳奉调任长安令,母亲一直跟着他生活。有一天,母亲偶染小恙,思乡心切,很想回归故里颐养天年。潘岳决定满足母亲的愿望,跟随母亲回家奉养、以尽孝道。身为一县之父母官,总不能长期离开官署吧?潘岳毅然决定辞去官职,专司供养母亲之责。一纸辞呈递交上司,上司再三挽留:“你是难得的好官,怎么忍心舍弃那么多百姓呢?再说你留任做官,能得到较多薪俸,可以使你的母亲生活得更好一些。”潘岳坚定地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遵从母亲的意思,那算什么孝顺儿子呢?如果连孝顺自己的母亲都做不到,又何谈体谅百姓的疾苦,又怎么称得上一个好官呢?”回到家乡后,母亲病愈,可是因为失去了俸禄,家庭拮据,他就自己动手,耕田种菜,靠卖菜为生,每次卖菜回来,都要买些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在家里养了一群羊,每天挤羊奶给母亲喝,其《闲居赋》中写道:“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一直过着闲适的生活,安度着幸福的晚年……“弃官奉亲”也载于《晋书》:“除长安令,征补博士,未召,以母疾辄去官,免。”当时是公元296年,潘岳已经50岁了……仅凭此事,潘岳的美男子形象饱满至极!这应该使得今天的许多人“蒙羞”!5、潘岳有着不菲的政绩。
潘岳祖父名谨,在汉末和曹魏时曾为安平太守;父亲曾任琅琊内史;叔父潘勖,汉末为尚书右丞,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发表《册魏公九锡文》,就出自潘勖的手笔;从兄弟潘满,以才学品行为人称道,曾为平原内史;族侄潘尼,与潘岳年龄相近,也与潘岳一样,以文学才能而名。潘岳家属于中级门阀,自汉末到西晋,都以文学名世。潘岳曾写过一篇《家风诗》,颂扬自家的光荣传统。潘家在玄学盛行、崇尚放达风气中,注重谨守儒学,保持着较为严正的家风。潘岳因家庭关系,有政治理想,在治理方面也有一定才能,当过两任县令,颇有政绩。 潘岳在河阳县当县令时,政绩尤为突出。有说法潘岳是古代河阳县最好的一任县令。史书载:“频宰二邑,勤于政绩。”在今日河阳故地,花果满县,浇花息讼,浇花井显情意,转枝柏见人心,潘岳故事繁多美好。这儿的老百姓千百载情真意切地歌颂着他、偏爱着他。潘岳在河阳县(今洛阳吉利区)留下的最有名传说就是“河阳一县花”。潘岳到了河阳,看见这里南临黄河,北靠邙山,中间是一片平川沃野,地方不错,就是老百姓太穷,怎么办呢?他想起古人治世格言:“五谷宜其地,六畜宜其家,瓜瓠荤菜,百果俱备,此乃县之福矣。”根据半丘陵地区十年九旱的特点,他开始号召百姓广种桃李,绿化荒山。潘岳为了把施政方针深入贯彻下去,想方设法搞宣传。正月里官衙门口唱大戏,潘岳让人在台下放风筝,风筝上挂着标语,上写着“广种桃李”……  
潘岳自幼爱美成癖,他在治理山水时,还引领百姓在道路两旁、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等地方,也栽上桃李和花卉。每逢春天到来,河阳县境内绿满山川花满园。每到秋来,累累的硕果为老百姓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潘岳也被百姓们戏称为“花县令”。河阳县就此有了“河阳满县桃”和“河阳一县花”的美名。为整治民风,潘岳还巧用“浇花息讼”。他在自己的花园里栽上一行行桃李,又在园内挖了一口浇花井。每天办完公事,他就到花园里自己提水浇花。为处理民间斗殴吵架的官司,他专门做了十几只尖底大水桶放在大堂上。有一次两家邻居因小事大打出手,闹上公堂。潘岳先给原告一只尖底水桶,给被告一根扁担,一条井绳,让两人去花园浇花。起初两人磕磕绊绊,极不配合。但衙役在一旁监督着,他们也只得互相协作。两个人一人汲水,一人穿杠,统一上肩,一致行动。累了半天终于把花浇完了。这时两人也没火气了,互相看看,都一脸愧色。再回到大堂上,潘岳问:“官司还打吗?”二人都说不打了。潘岳看他们都没了火气,才开始公平合理划分了责任,做了公正裁决。后来,河阳百姓为不忘潘县令恩德,便把潘岳花园旁的一个小村改名为“花园头”,把花园里那口“浇花井”改称“潘安井”。从浇花井原址,向西南1.5公里有个冶戌村。村南有棵转枝柏,这株转枝柏,也是和潘岳大有关系。这棵柏树树身有三丈多高,有两搂粗,树身向南倾,根部裸露粗壮,树干回旋,条纹万状。这棵柏树奇在只有东南一枝枝叶茂密。据传说,这棵树轮换生叶,人们给它起名“转枝柏”。柏树每隔六十年,有一方枝叶败落,接着另一方枝杈泛青,生出绿叶。这棵树一千七百多年了,总是一枝活……转枝柏生长的地方,是潘岳官衙所在地,这棵长寿的柏树树根上拴着许多红丝线,柏树枝上系着红灯笼和褪色的红绸。红丝线是“拜干娘”的,红灯笼是还愿的……潘岳治理河阳十分出色,老百姓对潘岳十分拥戴。有数位老翁受众乡亲之托,献翠柏一株,并附五言诗一首:“根深枝叶翠,河阳百姓心,岁岁盼峥嵘,代代留芳馨。”潘岳看罢大喜,挥锨挖坑,浇水施肥,将翠柏植于官衙前面,并在柏树前立誓必做清官。潘岳“栽树立誓”的事传遍全县,老百姓人人拍手称赞,城里居民每逢从衙门前过,都要给小柏树浇点水,非常爱惜它。此柏长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潘岳后来到江苏任职,后几任县令横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此柏气愤萎黄,因为思念潘岳,唯东南一枝翠绿,自此留下六十花甲转枝奇观。 
潘岳在河阳县干了四年,转为怀县令,他在怀县任上,还是做出了一些成绩。当时客栈管理存在不少问题,人们以“逆旅”的设置是“逐末废农”,造成藏污纳垢、“败乱法度”的后果,认为应当废除。潘岳上书发表自己的看法,指出“逆旅”的设置有利于商贾往来,主张加以整顿,而非全盘否决。潘岳的思想与传统的“重农轻商”思想有所不同,眼光有独特之处。 潘岳4年后任度支郎,中央工程部挖地基挖出了一把古尺,尚书郎挚虞上奏,现行的尺度比古尺长,应以古尺为准。潘岳和挚虞辩驳,说以为现行尺度习用已久,不宜再改,挚虞未免迂腐。潘岳的意见是更切合实际的。可别小看了潘岳的这点作为,西晋的士人群体,为求保全自己“在行为上是不婴世务,在职而不尽责”。正像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所说的:“所有行政官员以不过问行政实务为荣,地方官员以不过问人民疾苦为荣,法官以不过问诉讼为荣,将领以不过问军事为荣,结果引起全国性空前的腐烂。”包括竹林七贤入晋者,也多有这种心态。向秀入晋后,“在官不任职”,不干活。阮咸也是天天只知道和亲友弦歌酣宴,比较起来,潘岳还是踏踏实实做了一些实际工作……6、潘岳有着强劲的对手。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时代可谓独特绮丽,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许多大书特书之处,其一就是一个“尚美时代”,美男子也是星罗棋布,而潘岳是其中的翘楚!《世说新语》上甚至有专门的帅哥录——《容止》篇,帅哥录共39篇,记录了美男一大串:夏侯玄、嵇康、王衍、潘岳、裴楷、夏侯湛……陆机英俊倜傥、文采风流,也是被潘岳压了下去!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中,尚武崇义的青年们纷纷挟着弹弓出场,弹弓成了塑造拥有高贵、华美、强悍气质一类理想青年形象的一个重要道具。从潘安的这个“行为艺术”来看,他的美并不像后世揣想的那样有浓重脂粉气息,还是既潇洒又阳光的。潘安的故事中有一群“我为美狂”的妇女,她们围堵帅哥,唾弃丑男,用鲜明方式表达自己的澎湃激情,大异于传统女性的温顺贤良。这样对美如痴如醉的女“粉丝”,搁在现在,比谁都不差。现在的超女“粉丝”用手机选出她们喜欢的女歌手,西晋洛阳的女“粉丝”用水果选出她们热爱的男偶像。当时个性解放之风同样波及女性,女性因更具生活智慧而从容,更富远见卓识而优雅,她们更富于人性的光彩,潘岳之美因此意义更大!
在帅哥林立的魏晋,潘岳因诸多因素名声大噪,成为偶像中的偶像,美哉,壮哉!7、潘岳有着曲折的人生。
维纳斯为什么如此之美?因为她的断臂……男子版的中国维纳斯潘岳的“断臂”就是他在政治道路上最终没有把持住自己,走入了歧路……潘岳个性敏感,乃悲剧个性,从而决定了悲剧命运。“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远行有羁旅之愤,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以悼近。”如此悲哀,古文人共有,而他的感受深挚已极难以排解。一方面他借助于哀诔之辞宣泄,另一方面,以至于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追求人生更高的境界。因此他缺乏高远的理想,只顾眼前,但又不甘沉沦堕落,在内心里苦苦挣扎,生命对他逐渐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惩罚。他在《西征赋》中悲叹:“我时时处处受拘束牵掣身不由己,就像浮萍蓬草一样被任意驱使,官位低下没有保障,说不定名节也随时毁灭,我就像破蛋壳里的鸟卵,巢将覆时的乳燕,心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潘岳的悲剧,在西晋不是特例。西晋是“政失准的”与“士无特操”的乱世,统治阶级内部派系斗争异常尖锐复杂,当时文人若要求得仕途上的发展和文学上的凭籍,不得不卷入贵族、豪门、权臣、悍将争斗漩涡中。士人群体为求自保,“在名教与自然之间,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找到了一条既出世又入世、最省事、最实用而且也最安全的通道”……
潘岳在50岁时在《闲居赋》中总结自己做官经历:从二十岁到四十多岁,曾八次调换工作岗位,一次提升官阶,两次被撤职,一次被除名,一次是自己没有就任,三次被外放。一直在六七品的小官位上徘徊。一个“才名冠世”的世族子弟,为什么这样坎坷呢?才高名大长期沉沦下僚,潘岳心情焦虑,32岁已长出白发。这一年秋,他挥笔写下著名的《秋兴赋》,抒发他长期忍受压制的抑郁凄凉心境。 
潘岳写《闲居赋》,总结了不如意的前半生,他找出自己仕途失败的原因是“拙”,他决定弃“拙”取“巧”,择木而栖,他选择贾谧作为遮天蔽日的大树。“大树之下好乘凉”,他很快升了著作郎,从著作郎转散骑常侍,迁给事黄门侍郎,他为贾谧做诗赠陆机,为贾谧讲汉书,愈益成为皇帝和贾谧的亲信。这时候就有了历史上的“拜路尘”一事……  晋惠帝年间,先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残杀,史称“八王之乱”,接着是“内附”的少数民族纷纷作乱和边外少数民族纷纷进入,北方陷入持续动乱,中国从此陷入了三百年的南北分裂状态。赵王司马伦、梁王司马彤发动军事政变,矫诏废贾皇后为庶人,诛杀贾谧及其党羽数十人。司马伦入朝执政,自封为相国,此时司马伦所最倚重的人是孙秀。孙秀在琅琊任杂役小吏时曾服侍过潘岳,潘岳很讨厌他的为人,多次羞辱他。后来孙秀投靠司马伦,任中书令,掌握生杀之权。小人得志往往极其残忍,孙秀之手,曾杀人无数。潘岳内心十分恐惧,有一天,他在朝中碰到了中书令孙秀,试探着以讨好的语气问:“孙令犹忆畴昔周旋不?”孙秀回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岳怀着一丝侥幸,没有选择立刻离开朝廷。除了不愿离开,可能还有不敢的成分。这一做法又一次暴露了他极其缺乏政治智慧。他的族侄潘尼和他同样趋附贾谧,这时回窗体顶窗体底端家装病,躲过司马伦和孙秀后,官位反而更加显达了。三四个月后,潘岳就被孙秀以谋反罪夷三族。同样遭到政治清洗的还有曾和潘岳一起对贾谧“望尘拜”的石崇。石崇被杀,除了他也是贾谧集团的人,还因为孙秀曾要石崇把爱妾绿珠送给他,石崇说,要谁都可以,就绿珠不行。不久,石崇就被孙秀杀掉了,绿珠不负石崇所爱,石崇被收捕之时,坠楼殉情,这也是历史佳话。  潘岳的名字怎么由潘安仁变成潘安的?这是古代的文章比如骈体文和诗歌,为了对仗押韵、省字造成的。民间也有一种说法是,潘岳(字安仁)因其曾经侍奉中国历史上无耻的皇后贾南风,德行操守实在当不起这个“仁”字,因此后人省略一字,乃有潘安之名。潘岳依附权贵最后以“夷三族”悲剧收场,可叹耶夫!  潘岳被人诟病趋附贾谧的还有一个“铁证”,他是依附贾谧的“二十四友”之首。“二十四友”者,贾谧之友也。贾谧专权时俨然以文学提倡者自居。“二十四友”中多文学之士,如潘岳、陆机、陆云、左思、挚虞、刘琨、欧阳建、石崇等,几乎占当时文坛泰半。这些人集体“著文章称美谧,以方贾谊”,潘岳、石崇曾“望尘拜”,左思,刘舆、刘琨兄弟,陆机、陆云兄弟在这个集团中的具体作为,也有无行污点。如陆机赠诗称颂贾谧,连生前恶行昭彰的贾充也被他歌颂一番…… 从文学角度视之,“二十四友”是个精力旺盛、创作丰富的文学群体,他们的存诗占了西晋文士诗歌的一半,“二十四友”还常有“金谷雅集”之类的文学活动。“金谷雅集”是西晋文学的一代盛事。金谷别庐是历史巨富石崇的一处窗体顶端别墅,在金水边上,沿山之高下,有竹柏果木近万株,有高台飞阁,池沼田园,别墅中还备有伎乐,既可纵情于山水之中,享弋钓之乐,又可以诗酒宴饮,极人间之欢娱。“金谷雅集”发生在公元296年,石崇为送王诩前往长安而召集的一次聚会,三十个人(“二十四友”中大部分人都参与了)昼夜宴饮,游遍金谷别墅,赋诗编成《金谷集》(诗集已佚,留下来的只有潘岳一首,还有残句一)窗体底端,这是西晋文学繁盛的象征。一直到东晋,王羲之还因为有人把他的《兰亭序》比美于石崇的《金谷诗叙》,拿他比石崇,王羲之无限荣光!潘岳在官场上“躁竞不已”,在后期因过分追逐名位势利而导致人格沦落,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要求而言,潘岳是失败的,这或许也是这位帅哥的“劫数”和哪个时代必然的悲剧吧……如果说这位旷古美男子人生失败的原因,大概有三条:(1)露才。徐公持先生评价他,“过于轻躁,露才扬自己,往往欲速则不达,缺少际遇”。曹操乃伟人,胜过会哭的刘备多少倍?但是名声太菜,即因其“挟天子以令诸侯”,更因世人妒其才;(2)貌美。这点不须说!(3)政治选择的失败。在频繁残酷的改朝换代中,一批批或深具或深醉“自然美与人格美”的名士被送上刑场:何晏、嵇康、二陆、张华、潘岳、郭璞、刘琨、谢灵运、范晔……当时第一流的诗人、作家、哲学家都死于非命。在这份“中国文人非正常死亡”的大名单上,潘岳(即潘安)不是最耀眼的一位,却最为市井百姓熟知的一位,因为他就是天下第一美男子…… 潘  pān  〈名〉  淘米水 [water of washing rice]。如:潘水(淘米水);潘沐(洗头用的淘米水);潘泔(淘米水);潘澜(淘米水)  古水名 [ River]  在河南省荥阳县境  在浙江省绍兴市境,后堙。或以为是今运河经绍兴的一段河道  约在山东省淄博市一带,或以为是淄水  山名。在广东省茂名市 [Pan mount.]  古州名 [Pan prefecture]  治所在今广东省茂名市  在今四川省松潘县  姓:潘字起源于地名,后当地人冠以姓氏。当代虽有山川河流以潘命名,但是多用于姓氏。  有水有米又有田--潘  一、寻根溯祖   1、 出自姚姓,先祖为生于姚墟(今河南濮城南)的舜,建潘都(今北京东北),后迁北。商时,舜之后裔在潘地建(今河北怀来、北京一带)。灭潘国,亡国后的潘国人用国名作为姓氏。   2、 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姬高被封在毕,建立毕国。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后迁河南固始,子孙以封邑命氏。或言春秋时,姬姓潘国被吞并,亡国后的潘国人就有用国名作为姓氏的,从此改姓潘。   3、 出自芈[mǐ]姓,是春秋时楚国公族的后代。见于家传者始祖为潘崇。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师。《通志·氏族略三》 :“潘氏,,楚之公族,以字为氏。潘崇之先,未详其始,或言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谬矣。潘岳家风诗自可见。晋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汉有潘瑾,后汉有潘勉。”   4、 出自北方鲜卑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潘」氏。   5、 清康熙年间,台湾高山族相继归顺,被赐姓潘。   分别发源于南方和北方的两支潘氏,姓源虽然看起来有所不同,但认真推溯起来,根本都是的后代。因为,周文王固然是黄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国所出的芈姓则是传自黄帝之孙颛顼。在血统方面实际上同出一源,没有太大的分别。   二、迁徙分布   潘姓早期在河南发展,唐代扩展到河北、陕西等地。第一次进入广东是在西晋年间,后又发展到湖北、江苏、浙江。第一次进入福建是在唐代(现福建省盘龙村),后又迁居广东、云南.四川也有一支,清康熙年间,潘姓第一次移居台湾。由于载有潘崇的事迹,故潘氏大多以潘崇为始祖。潘崇之子潘尪[wāng]为楚大夫;孙子潘党,继为大夫。   三、郡望、堂号   1、 堂号::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等职,故以其黄门侍郎之职称为堂号,又因其为中牟(今属河南)人,也称为荥阳堂。   2、 郡望: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93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隋仁寿元年(601年)避太子广讳,改名宗城。十六国后赵为建兴郡治;北魏为广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广宗太守潘才。河南郡:汉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此支潘氏,多出自鲜卑破多罗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潘威。 荥阳郡:三国魏三年(242年)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之族所在。豫章郡:楚汉之际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潘崇之后。   四.中的牧神潘:潘是半人半兽神,头上长着一对山羊角,下半身长着一条羊尾巴与二条羊腿。他是神使赫耳墨斯的儿子,是爱喧闹和喜乐的神。一切荒野、丛林、森林、群山都是他的故乡,他是牧神也是山林之神。潘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用芦笛吹奏出美妙的曲子,经常吸引山林中的仙女倾听。潘虽然是出色的音乐家,但由于他的外貌,他所追求的每一位仙女都逃避他,常常造成悲剧,而潘所吹奏的音乐亦比阿波罗的七弦琴逊色得多。  【潘】姓历史名人   潘崇: 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潘岳: (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可证。其《》《》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亦称为潘河阳﹑。“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   : (约250-311):西晋,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潘美: (925-991):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率军灭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因攻辽时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旋以业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999)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   潘骞: 潘骞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屡建大功,在开宝年间,被封为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拥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为晋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为嗣。(骞公40世孙潘朝法敬书)   : 宋代诗人,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 (?-1009)宋诗人,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   潘翼: 宋代学乾,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潘季训: ()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潘平格: ()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潘柽章: ()明清之际学者,字圣木,号力田,吴江(今江苏)人。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潘耒: ()清初学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今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   潘奕隽: 清初书画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丛三松堂集》,遍诵艺林。   潘恭寿: 清初画家,其族第多人都是当时知名画家。   潘韬: 清代将领,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   潘仕成: 清广东番禺人,字德畲。好藏书。道光间辑刊《海山仙馆丛书》,首开于古籍之外,兼刻西欧翻译诸书之例。鸦片战争时曾聘请法国专家仿造西洋战船,向清廷报告,未被采纳。   : 清末进士。字锡九,河北安新人。历官甘肃布政使等。   : (字仲昂,1899—1967年)中国著名社会学家、家。宝山人。主要从事社会学、优生学、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13—1922年在北京清华留学预备班学习。1922—1926年在纽约研究院攻读生物学、遗传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吴淞政治大学教务长、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并讲授优生学、遗传学、家庭问题、心理学和进化论课程。1934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社会学系系主任。1952年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第三室主任。他是最早发现家谱具有多元文化功能的大学者。他为了研究家谱,在住宅辟一室收藏家谱,静心研究,多日不出。有朋友说他喜欢读他姓家谱,而不修自己家谱,潘听了笑而不语,好事者送上槛联“寻自身快乐,光他姓门媚”。   潘世忠: ()江苏青浦赵巷乡(今属上海市)人。中学毕业后,以勤工俭学赴法国深造,在飞行学校学习。以技术优秀获得法兰西联合会证书。回国后,任航空学校教官,兼任学校工厂厂长。潜心研制各种类型飞机。以自制飞机作飞行表演,为航空界人士所折服,系我国第一个驾驶自制飞机的人。1915年,在南苑航校研究设计的获得成功。1917年张勋复辟时,驾机讨伐,迫其投降。1920年1月,被任命为航空厂厂长。后以脑伤致疾卒。   潘德明: 1908年生于浙江省,少年时寄居上海。是我国第一个以自行车和徒步形式进行环球旅行的旅行家,1930年在上海参加中国青年亚细亚旅行团,行至越南时只剩他子然一身,但他坚持不懈,乃以7年的时间,历经40余国,1937年7月返回上海。于1976年逝世,终年68岁。他有6位子女,多为画家,大儿子潘薇生为大连人。   : ()中国会计学家。江苏人。20年代,在上海创办、学校和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建国后,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名誉校长。著译有《会计学》、《审计学》、《劳氏成本会计》等。   : ()中国哲学家。江苏宜兴人。抗战时期,在南京创办“新华日报”,任社长近十年。建国后,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   潘菽: ()中国心理学家。原名有年,曾用名淑,字水叔[菽],江苏宜兴人。工作者协会、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之一。建国后,曾任校长、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 (-):江苏宜兴陆平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左翼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长期领导敌区隐蔽斗争和统战工作,功勋卓著。上海解放后任常务副市长等职,协助为改造旧上海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蒙冤关押达二十余载。日中共中央《关于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确认“他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政治上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潘天寿: ()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自署阿寿、雷婆头峰寿者、寿者,人。长期从事绘画活动和美术教学。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擅写意花鸟和山水画,远师徐渭、朱耷、原济等,近受、黄宾虹影响,布局善于&造险&&破险&,笔墨有金石气,朴厚劲挺,气势雄阔,题识跌宕疏斜,有黄道周风。能融诗、书、画、印于一炉,形成独自风格。又长于指头画。于画史、画论研究有素。作品有《》、《听天阁画谈随笔》、《治印谈丛》、《潘天寿书画集》等。   【潘】姓当代名人   潘玮柏: 歌星   潘美辰: 娱乐明星   潘军: 主持人   潘安邦: 素有“台湾民歌王”之称。
:古代美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衙门结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