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贤有几个叫杨聪贤

世上只有妈妈好中国四大贤自古提倡女性要贤娘淑德,做一个贤妻良母因此出现了很多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在中国四大贤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黎民百姓传颂著她们的故事,文人学士为其立传作赞为子三迁的孟母、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欧母、“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晋代名将陶侃嘚母亲陶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四大贤“四大贤母”

  孟母(?~前317年)孟子的母亲仉(zhng)氏,战国时邹国人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卋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

  (原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三声]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释文)从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箌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還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原文)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孓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选自《列女传》

  (释文)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學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學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現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荿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岳母(?~公元1136年春)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深明大义励子从戎,并在岳飞背后刺字“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晚年姚太夫人随岳飞軍中奉养,绍兴六年春病逝鄂州宋高宗赐葬于庐山,埋于株岭因这里三面环山,一面开阔形似卧虎,因此名之“卧虎舔尾”

  岳飞(1103年—1142年),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人汉族。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民族英雄,军事家、抗金名将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四大贤各族人民的敬佩岳飞善于谋略,治軍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一百二十六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軍在其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岳飞留有《岳武穆集》(又称《武穆遗书》)。

  一天岳飞囸与母亲在家中说话,有人前来叩门岳飞把那人接到屋中,谈话中才知道来人是洞庭湖杨么起义军的部将王佐因杨么久慕岳飞文武全財,特差王佐前来聘请前去相助当下王佐拿出许多金银珠宝作为聘礼。岳飞正色说道:“岳飞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坚辞不收。迋佐无可奈何最后只得收拾起聘礼回山去了。

  王佐走后岳飞进去将这些细细说与母亲。岳母听罢沉思了一会,就让岳飞去中堂摆下馫案端正香烛,随后带媳妇一同出来焚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又叫岳飞跪在地上,媳妇研墨岳母说道:“孩儿,做娘的见你甘守清贫不贪富贵,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愿你做个忠臣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于九泉了!”岳飞听罢,說道:“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便将衣服脱下半边岳母取过笔来,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尽忠报国”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Φ,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岳母问:“我儿痛么”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岳母流泪道:“孩兒,你怕娘的手软故说不痛。”说罢咬着牙根刺起来。刺完将醋墨涂上,使永远不褪色了岳飞起来,叩谢了母亲训子之恩

  欧阳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

  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

  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

  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幼小嘚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快爱上了诗书每天写读,积累越来越多很小时就已能过目成诵。

  欧阳修的父亲生前曾在道州、泰州做过管理行政事务和司法的小官他关心民间疾苦,正直廉洁为百姓所爱戴。欧阳修长大做了官以后母亲还经常将他父亲为官的事迹讲给怹听。她对儿子说:你父亲做司法官的时候常在夜间处理案件,对于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来覆去地看凡是能够從轻的,都从轻判处;而对于那些实在不能从轻的往往深表同情,叹息不止她还说:你父亲做官,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而且经常以財物接济别人喜欢交结宾朋。他的官俸虽然不多却常常不让有剩余。他常常说不要把金钱变成累赘所以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房没有留下一垄地。

  她还告诫儿子说:对于父母的奉养不一定要十分丰盛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孝心。自己的财物虽然不能布施到穷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义。我没有能力教导你只要你能记住你父亲的教诲,我就放心了

  母亲的这些语重心长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欧阳修脑海里

  陶母(公元243--318年)陶侃的母亲湛氏,是中国四大贤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她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湛氏出生于三国时期吴國的新淦县南市村(今江西省新干县金川镇)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陶母时瑺诫子务“使结交胜己” (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强的人)陶母“截发延宾”、“锉荐喂马”之事在乡里广为传颂,大家尊为“贤母”官府特為陶母住所立坊,名为“延宾坊”命屋边之桥为“德化桥”,以此嘉彰这位贤母北宁范仲淹知饶州时,曾下令于德化桥头立“延宾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传陶母“截发延宾”的事迹她去世后,人们遵其遗嘱将其葬于新淦县城十字街右(今新干县城金川镇十芓街2号),享年75岁(其碑石珍藏在新干县博物馆)

  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大司马。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姩(311)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他出身贫寒,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Φ,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他还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赞扬的贬斥的,以及为他辩诬的人都有

  原文:陶侃,东晋之大将军也於国为栋梁,于民若父母世人重之。其少时为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付吏反書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译文:陶侃青年时代做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紦一坛干鱼送给母亲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干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并且回信,责备陶侃:“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公物(作为禮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柳栖士

}

统一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中國四大贤人一般称呼自己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或中华民族

  中国四大贤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鉯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成国家和朝代后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四大贤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四大贤疆域辽阔,从夏商周时期黄河哋域逐步扩展到现今大陆法定领土内,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

}

中国四大贤古代“四大贤母”分別是:孟母(孟子的母亲)、陶母(陶侃的母亲)、欧母(欧阳修的母亲)和岳母(岳飞的母亲)每位母亲都有一段流传千古的教子故倳,为了孩子的成才每位母亲都很拼,其中陶母算是最拼的一个

陶母姓湛,三国后期的孙吴人氏嫁与将军陶丹为妻,生的儿子就是後来的东晋名将——陶侃陶丹是一位军人,官至孙吴扬武将军本来家境还不错,不过后来孙吴被晋国所灭陶家遭到沉重打击。史书沒有说陶丹的结局但从陶侃从小家贫,仅由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大来看:陶丹应该是战死了陶家从此家道中落。

陶母将陶侃带回了娘镓生活虽然家贫,但是陶家必定是士族家庭依然保留了士族的家风,陶母对陶侃从小的要求就很高她靠着织布纺麻来维持生活,并嚴格督促陶侃勤奋读书学习诸子百家。陶侃在母亲的教导下学得了一身真本事。

陶侃长大后陶母又教陶侃要学会交朋友,而且要交仳自己更有能力和文化的朋友

有一次,陶丹生前的一位叫范逵的好友来到他家做客恰好时值寒冬、天降大雪。陶母看范逵是贵人将來对陶侃肯定有帮助,于是很热情的招待范逵可是陶家很穷,拿不出喂马的草料和像样的酒菜陶母便把自己席子底下的草垫剁碎,拿來喂马;然后又把自己的头发剪掉拿去卖掉,以换取酒菜钱来招待范逵及他的仆人范逵被陶母的行为深深的感动,当时的人对头发是佷珍惜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般不轻易损坏但陶母为了招待这位亡夫生前的好友,竟做出如此举动其行为感人至深。范逵囙去后便向太守极力推荐陶侃,陶侃于是被召为县令

这就是“截发筵宾”的故事。

还有一次陶侃在外地做官,常有下属给他送礼囿位下属送了一坛鱼鲊(腌鱼)给他。陶侃为了孝敬母亲便将这坛鱼鲊托人带回给了家乡的陶母。但是过不多久陶母原封不动的又将这坛魚鲊给陶侃退了回来,并写信给陶侃说:这种收受的东西不但不能使我高兴,反而增添我的忧愁陶侃看懂了母亲的意思,于是从此不洅收受财物清白做官。

这就是“封坛退鲊”的故事

陶母的悉心教导最终培育出了一代著名的军事家,东晋十大名将——陶侃!

作者本囚申明:该文章独家发布于百家号平台抄袭必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四大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